第一篇:城市经营之大岳观(八) 北京城市供水水质管理体制改革
城市经营之大岳观(八)北京城市供水水质管理体制改革
□ 金永祥
2003年9月底,联合国开发署计划(UNDP)、建设部以及北京、深圳、乌鲁木齐三个试点城市的代表在深圳召开了(UNDP)技术援助项目“中国城市供水水质督查体系”的项目研讨会,会上就项目取得的初步成果、《中国城市供水水质督查导则》、三个试点城市供水水质管理体制的改革方案进行了交流和研讨。这标志着作为供水行业产业化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供水水质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开始,供水行业产业化风险已经受到政府重视并正在得到有效控制。
北京作为UNDP项目的试点城市,其供水水质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是在市政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完成的,北京市城市供水协会和北京大岳咨询公司参与了方案的制定工作。
供水水质管理模式的国际实践
水质监管是发达国家政府管理供水行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简单介绍美国和英国两个国家的水质监管模式。
1、美国
法律规定。美国对饮用水的水质及其安全极为重视,联邦政府制定了《安全饮用水法》。作为美国饮用水水质管理的专门法律,该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对各州都有强制性的约束力。根据该法,联邦政府用水主管部门依法制定饮用水质量标准和检测办法,联邦政府用水主管部门和州政府负责水质监管。
供水公司必须遵守和执行法律和标准。如果供水质量达不到标准,要及时上报。不按规定上报的行为是严重违法行为,一经发现,须承担较重的责任,包括行政处罚、临时关闭水厂、甚至处以数百万美元的罚金,取消特许经营权等。
机构体系。为加强行政管理,保障饮用水安全,美国饮用水主管部门成立了国家实验室,负责综合评价和规划水资源、研究净水工艺流程、开发检测方法和标准。在全国分10个区建立10个区域实验室,代表联邦饮用水主管部门与州政府联络,监督法律、标准和规程在所属区内各州的实施,处理供水的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国家实验室和区域实验室负责对供水水质和其他实验室进行抽查。在供水水质管理体系方面,联邦政府处于主导地位。州政府的主要职责是确保属地水厂执行标准,对水质监测实验室进行认证管理。联邦政府饮用水主管部门强有力的行政管理,是以其高度的权威性为基础的,而国家和区域实验室体系则为这种权威性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美国为实现资源的共享,绝大多数水厂的水质都要委托商业性实验室完成,检测服务费由实验室与客户商定。从事水质检验的实验室必须得到认证许可。
水质公布和公众参与。根据法律规定,水厂和实验室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格式填报表格,按时向州政府主管部门报告,州政府组织编写综合报告。政府定期发布“消费者报告”,如实反映水质状况,内容包括一些基本数据和综合结论。法律鼓励和确保公众参与水质管理。
2、英国
英国城市供水政策、法律和法规由中央政府制定,1989年私有化以来,英国由10家私人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企业提供城市供水服务。
英国内阁专门设一名大臣,负责环境、食品和地方事务部(DEFRA)的事务管理,DEFRA主要负责国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如管理水、食品、空气、土地、人、动物、植物等。在DEFRA中涉及到城市供水管理的部门有:供水服务办公室(OFWAT),负责消费者服务和价格管理;环境部;饮用水水质监督部。
国家制定了饮用水水质标准和监督规程,大部分水质标准来源于欧盟标准,但有部分指标高于欧盟标准。饮用水水质监督部门在发现非正常水质超标、取样不合理、分析方法不合理、质量控制程序不合理等情况时,有权采取强制措施,包括发布强制令、甚至吊销执照等。
现状和要问题
目前,北京城市供水水质管理体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
行业检测能力不足,行政监管职能有待健全。按1999年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城市供水水质管理实行“二级网、三级站”体制。但到目前为止,北京各区县自来水公司水质化验室监测能力离国家要求仍有较大差距,行业监测体系能力不足,政府城市供水水质管理没有对消费者水龙头出水水质的监测,没有对城市供水企业能力和质量保证体系的监督和评估等,管理的内容和方式不科学,政府监督管理职能有待健全。行使“行业检测”职能的现行国家城市水质监测网监测站在行政、人事、财务上均隶属于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检测机构不独立,法律地位不明确,检测的公正性缺乏制度保证。
政府水质管理部门有市政管理委员会、卫生局和环保局,“多龙治水”,作为行政管理的基础,法律建设不完善,还存在公众参与程度不足等问题。
改革的目的和原则
根据北京市目前水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北京市城市供水水质督查体系改革,建立水质督查机构的目的应该是强化政府的水质监督管理职能,提高城市供水水质管理水平,加强公众参与,确保用水安全,保障用户权益,促进北京市城市供水行业改革和城市供水事业的发展。
应建立独立的以行政监管为主,行业检测和企业自检相结合的水质督查体系,促进城市供水行业投资环境的优化,促进北京市城市供水行业改革和城市供水事业的发展;要坚持政府监管与公众舆论监督相结合的原则,公开、透明、公众互动;由于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督查体系整体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尚需一定的时间,要坚持从北京市实际情况出发,分步改革,逐步推进的原则;要充分发挥北京市的资源优势,坚持整合社会资源,精简高效的原则。
改革方案
在以上原则的指导下,经过多方论证,市政管委、水协和大岳咨询公司制定了水质管理体制改革和水质督查体系方案。北京市城市供水水质督查体系改革方案总体框架如下图所示:
水质督查范围包括城市管网供水、单位自建设施供水、二次供水、区域分质供水、中水等。为加强政府监管职能,使工作开展能在组织体系上得到保证,北京市城市供水督查体系的水质督察总部建议设在市政管委,建立北京市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以加强行业监测能力,提高供水企业供水质量管理水平。建立北京市供水水质督查管理信息系统,定时发布水质信息,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方案建议充分利用北京市科研院所比较多,试验设备完善,检测能力强的优势,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2—3家有资质的水质检测机构,作为北京市城市供水水质抽查实验室。抽查实验室直接受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承担抽查样品的化验和水质投诉、水质纠纷等处理过程中水质化验任务,保证水质督查体系的公开、公平、公正性。
为保证北京市供水水质督查体系的正常运转,需要建立和完善《北京市城市供水水质督查体系管理规定》、《北京市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章程》、《北京市城市供水水质评估公布办法及公众参与办法》及《北京市城市供水水质督查体系管理信息系统运行规范》等法规。
第二篇:城市经营之大岳观(十九) 燃气供应特许经营项目运作——北京亦庄东区燃气特许经营案例
城市经营之大岳观(十九)燃气供应特许经营项目运作
——北京亦庄东区燃气特许经营案例
□金永祥、蔡建升
2004年9月20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天然气供应特许经营项目融资招标正式开标,其中新奥燃气和京港亦庄联合体(由北京燃气集团和香港中华煤气公司组成)的报价最低,其它投标人的报价在1.35~1.50元/m3之间,亦庄项目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进展。开标结果震动了全国燃气行业,并将对燃气改革和燃气体制产生深远影响。
我国城市燃气体制改革较自来水等公用事业改革晚,虽然有些城市进行了燃气改革,但到目前还没有能够影响行业的运作规范的典型案例。
在水务领域,成都第六水厂和北京第十水厂等项目都是国际招商项目,政府都聘请了专业的投资咨询机构参加项目运作,参与项目竞争的投资人都是国际著名公司,不同的投资人聘请了不同的国际投资咨询机构和律师事务所作顾问,国内外精英共同创造了水业的典型案例,两个项目形成的规则和经验教训为中国水业改革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借鉴。尽管宏观上讲水业改革中失败的项目很多,但像合肥王小郢污水处理厂TOT项目和哈尔滨太平污水处理厂BOT项目等成功项目越来越多,而且这些成功项目又在影响一些新的水业改革项目的运作。
燃气行业和水务行业有很多相似之处,由于缺少经验,进行燃气行业改革时可以借鉴水务行业的经验。
项目规模是基础
燃气供应的特许经营和产业化需要以规模为基础,规模不宜太小。亦庄项目的总投资在2亿元左右,每年供气能力约2亿立方米,这应该是实行特许经营的基本规模。
燃气供应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且安全问题十分重要。政府在推行燃气特许经营和产业化时必须要加强监管,否则燃气公司乱收费或出现安全事故将会引起社会和政治问题。监管是有代价的,若规模太小,监管成本将会超过产业化后效率提高产生的效益,改革将得不偿失。
国内很多地区燃气产业化后供气规模都很小,有的在一个镇里有几家供气公司。在这种情况下,监管是很难到位的,而且监管成本会很高,隐患很大。如何对规模较小的区域实施特许经营是一个需要解决的课题。大岳咨询公司建议,将一些小规模的区域联合起来共同实施燃气特许经营。一个城市的若干个镇都需要燃气供应,那么市政府可统一招商,选择一家公司向所有镇提供燃气供应服务,这样只要由一个监管机构监管一家公司就够了,监管成本会降低,监管效果会提高。
《北京市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办法》规定,特许经营项目的实施方案由城市基础设施行业主管部门拟定,由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在实施时由市城市基础设施行业主管部门或区县人民政府授予项目公司特许经营权。依据该办法,在北京镇级政府应该无权授予燃气供应企业特许经营权,市行业主管部门或区县政府在实施特许经营时应该会考虑到规模问题。建设部颁布的、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的《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也包括了类似的精神。
规范运作是前提
国家和各地有关法规规定,除特殊情况外,应该通过招标方式选择特许经营者。国内的特许经营惯例是特许经营者不仅要经营供气设施,而且需要投资建设供气设施,因此特许经营者的选择过程是一个融资过程。特许经营期限都较长,一般在20年以上,涉及的招标条件比较复杂,因此这种项目的招标与工程和设备的采购招标有本质的区别。保证特许经营者在特许期内提供合理价格的供气服务是特许经营的基本目标,规范运作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亦庄项目在运作组织、运作程序、项目文件编写等各方面都是规范的。市政府成立了由各部门和亦庄开发区管委会组成的招标委员会和招标办公室,并聘请了大岳咨询公司作为招商代理机构和财务顾问。招标办公室完全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运作项目,对于法律法规没有考虑到或不适用的特殊问题,及时按要求向上级请示并获得批准。在编制项目文件时,招标办和代理机构认真研究了国内外行业惯例并认真总结了亦庄南区天然气供应特许经营经验,潜在投资人普遍认为亦庄项目的文件是目前国内最规范的。规范运作调动了投资人的参与热情,使项目竞争充分有效,价格得到了最大限度地降低。
国内有些地方政府官员认为政府是强势的,对规范性认识不够,是导致一
些项目失败的重要原因。即使有的项目签了约,也留下了一些隐患,在项目几十年的执行过程中扯皮将牵扯双方很多精力,有的项目甚至可能会在执行过程中失败。在几年以前,当投资人与政府发生争议时,投资人选择的解决方法都是协商或通过舆论向政府施加压力,在二〇〇四年至少有两个省会城市政府被投资人告上了法庭,还有个别省会城市政府被告到了人大或政协。时代在进步,地方政府不再强势,而且在特许经营协议中往往是协议平等的一方,政府保护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规范运作项目,把问题解决在事先,当任何问题发生时都可依法或按照协议去处理。
特许经营权应授予项目公司
在选定亦庄项目投资人后,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将授予由投资人出资设立的项目公司特许经营权,项目公司除为亦庄东区提供燃气供应服务外将不得从事其它业务(除非经过市市政管委批准)。
这种安排有助于政府对项目公司的成本和价格监管,也有助于项目公司专心为特许区域提供服务,完全符合政府利益。如果允许项目公司从事其它业务,将会分散项目公司的精力,项目公司将增设投资管理等部门并发生成本,对政府来讲区分与特许区域无关的成本将非常困难,最大的风险是无关成本转嫁给最终用户。同时,这种安排也符合投资人的战略。一个现代企业,其投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像项目公司这样的子公司应该是其业务单元和利润中心。若子公司具有对外投资职能,将与母公司的投资职能重叠,降低投资效率。
国内有些项目将特许经营权授予了投资人,值得商榷。也有的项目公司在向本特许区域供气外,也对外投资,这种情况往往是当地政府有意识参与国内燃气市场的整合。大岳公司认为,国内燃气市场确实存在机遇,具备条件的地区在燃气改革的同时考虑参与市场竞争是可取的,但应把政府的投资行为和解决本城市燃气供应的功能分开,不能把财政投资、财政补贴、市民的燃气费、商业机构的投资和对外投资损益以及外地居民燃气收费和财政资金混为一谈。
第三篇:城市景观水水质恶化及其对策
城市景观水水质恶化及其对策-噪声固废环评监测
简介:近年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景观水这个以前让我们觉得新鲜的事物,已经慢慢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关键字:城市景观水 水质 恶化 对策
近年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景观水这个以前让我们觉得新鲜的事物,已经慢慢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
但是一些景观水的水质已开始发生变化,个别地方的湖水正在变黑发臭,某些湖泊还出现了观赏鱼大量死亡的现象;一些小区或公园的景观水及一些景观河道由于水质恶化,而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经常遭到居民们的联名投诉,这样的结果与改善人们生活条件的初衷正好背道而驰。景观水容易变质的原因
我们这里所讨论的景观水,大致有以下四种类型:1.小型的天然湖泊,如杭州的西湖和扬州的瘦西湖等;2.人造湖泊,如各大中城市公园内的湖泊;3.与房地产开发相配套的人造景观湖;4.各种景观用的河道。
导致以上几种景观水水质恶化的原因,总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种:
水源的条件差 一般景观水的水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自来水、河水以及地下水。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江河整治的力度,但由于河道受污染时间长且污染物成份复杂,因此现在我国几个主要水系的水质情况还不能达到景观水的水质要求。以上海为例,上海地处长江下游,上游大量富营养物质积聚在这一地区,形成上海水源中所含的氮、磷、碳和钾等元素偏高,这就很适宜于兰绿藻的生长。在一般情况下,在夏季上海的以自来水为水源的景观水只需七天就会变质,加上经常还有酸雨和降尘,使得上海景观水的质量先天就很差。
面污染源多 景观水的周围往往种植草坪、花卉和树木,水中也常常饲养一些水禽、鱼虾之类的动物,供人们观赏。由于雨水冲刷和浇灌水的渗透,会将植物中的各种氮、磷、碳、钾等营养物和肥料、农药以及树叶、枯草等“绿化废物”大量汇集到地势最低的景观水中,这些面源污染,使得水质进一步恶化。另外,动物的代谢物质也会加速兰绿藻的生长,使湖底呈厌氧状态,反过来又会使鱼虾因缺氧而死亡,腐烂的水生动物其蛋白质分解又使水质变臭,处于恶性循环状态。
而对于某些景观河道,由于周边居民和工厂的环保意识不强,经常会将一些生活或工业污水排入河道,这样的行为将给河道带来毁灭性破坏,必须加以制止。
人为的破坏 人们的不文明行为,也是导致水质恶化的原因之一。例如:公园内一些钓鱼的游客,为了使鱼上钩,往往会预先投入大量的“鱼窝”,以期吸引鱼群上钩。这种富含蛋白质的,过量的“鱼窝”沉淀在湖底,又形成了水质恶化的污染源。再如,有些公园管理人员通过卖给游客鱼饵来达到创收的目的。好奇的游客就毫无节制地以投鱼饵来取乐,造成的后果是,鱼儿因撑食而死,多余的饵料和死鱼一起成为水质的污染源。此外,在一些小区内,我们经常能看见一些清洁工为了方便,直接用景观水洗拖把或是冲洗地面上的污迹,用完后再直接将水倒回人工湖,这种行为也会严重地污染景观水。
另外,某些环保公司的“野蛮”施工也将导致水质恶化。在上海的一个小区,居民们一觉醒来发现本来还是好好的人工湖一夜间变红了,而且水中的各种鱼类都已全部“阵亡”。后来经调查发现,导致这起事故的原因是,承担人工湖保养工作的某环保公司为了图方便将本该全池喷洒的药剂,一次性倒入了人工湖,这使得药水成为了毒药,这些毒药从局部扩散到全池,最终导致了这幕好水变死水、活鱼变死鱼的悲剧发生。
设计的不合理 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公园或小区中,由于设计的不科学,人工湖中经常会出现死角,而死角中的水由于缺乏流动,往往最容易恶化。各种污染物将会沉积在死角处,并慢慢地污染整个人工湖,这使得死角成为人工湖的一个内部污染源,因此,在一个人工湖中如果死角越多,水质恶化得越快。
地下水的污染 随着工农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污染物(如氮、磷、重金属离子等等)渗入了地下,污染了地下水。如今我国地下水的污染已经相当普遍而严重,而大部分的景观水又是与地下水相通的,因此导致景观水的变质也是显而易见的。
蓝绿藻的入侵 蓝绿藻是景观水的头号公敌。由于蓝绿藻的孢子也可通过空气传播,因此它们可以落户于任何有水的地方。这种藻类繁殖速度极快,基本上每20分钟就可繁殖一代,而且藻类的繁殖生长要消耗大量的溶解氧,这样将会影响到各种水生动植物的正常生长,严重时,还会造成生水动植物因缺氧而死亡。大部分鱼类吃了这种藻类都不能消化。更坏的是,这种藻类死亡后,它所含的蛋白质很容易分解,并能产生有毒物质,当这些毒质浓度过大时,不但能毒死鱼类,就连家畜饮了这种水也会被毒死。但这种藻类真正的可怕之处是,它们可以从空气中获得繁殖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并提高这些营养物在水体中的含量,从而促进藻类的疯长,因此即使在没有任何外来营养物进入水体的情况下,它们会疯长。以防为主 防治并举
俗话说的好:“七分预防,三分治疗”,这个道理在景观水中同样适用。如果设计合理并能控制住污染源,这将大大降低治理的难度及成本。对于控制污染源,我们有如下建议:
1.选择好的水源,如果水源的水质不能达标,则应对水源进行适当的处理后,方可引入人工湖内;
2.如有条件,可在湖泊边设计排水沟,以防止绿化污水流入人工湖;
3.定期打捞漂浮在人工湖上的树叶、枯草等杂物,以防止它们向水中释放营养物质;
4.控制饲料的投加量,并要加强管理,以防止各种清洁污水流入人工湖;
5.对于景观河道,应加强对河道周边污水的管理及监督,防止生活污水或工业污水流入河道。
即使有了很好的预防措施,必要的治理还是不可缺少的。毕竟还是会有部分污染物进入水体,而且蓝绿藻从空气中获取营养物的能力是任何预防措施都无法阻止的。要保持好的水质并不是件简单的事,严格点说,是目前世界性的难题。
现在常用的治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引水换水方式
当水体中的悬浮物(如泥、沙、有机物)增多,水体的透明度下降,水质发浑时,可以通过引水、换水的方法,稀释水中的杂质浓度,以此来降低杂质的浓度,但是使用这种方法必须有充足的干净水源作保证。
2.循环过滤方式
在水景设计的初期,根据水体的大小,设计配套的过滤沙缸和循环用的水泵,并且埋设循环用的管路,用于以后日常的水质保养。和引水、换水相比较,虽然减少了用水量,但日常的电能耗费增加了,同时也增加了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的费用。
3.投加化学药剂
投加化学药剂,可以杀死藻类。这样虽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使水质变清,但久而久之,水中会出现耐药的藻类,化学药剂的效能会逐渐下降,投药的间隔会逐渐缩短,而投加的量会越来越多,药剂的品种也要频繁的更换,对环境的二次污染也在不断地增加。
投加化学药剂虽然能使水体变清而且成本较低,但该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水质,相反长期投加还会使水质越来越差,最终使人工湖成为一潭死水。
4.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受污染水体的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培育的生物或培养、接种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作用,从而使水体得到恢复。本质上说,这种技术是对自然界恢复能力和自净能力的一种强化。开发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是当前水环境技术的研究开发热点。目前所开发的水体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实质上是按照仿生学的理论对于自然界恢复能力与自净能力的强化。可以说,按照自然界自身规律去恢复自然界的本来面貌;强化自然界自身的自净能力去治理被污染水体,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合乎逻辑的治污思路,也是一条创新的技术路线。不同的人工湖,应根据其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理方法。
第四篇: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
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
【颁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56号 【颁布时间】2006-12-26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供水水质管理,保障城市供水水质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城市供水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从事城市供水活动,对城市供水水质实施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城市供水水质,是指城市公共供水及自建设施供水(包括二次供水、深度净化处理水)的水质。
本规定所称二次供水,是指单位或者个人使用储存、加压等设施,将城市公共供水或者自建设施供水经储存、加压后再供用户的形式。
本规定所称深度净化处理水,是指利用活性碳、膜等技术对城市自来水或者其他原水作进一步处理后,通过管道形式直接供给城市居民饮用的水。
本规定所称城市供水单位,是指从事城市公共供水及自建设施供水(包括深度净化处理供水)的企业和单位。
第四条 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市供水水质监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供水水质监督管理工作。
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城市供水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供水水质监督管理工作。
涉及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监督管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卫生主管部门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建设部、卫生部令第53号)的规定分工负责。
第五条 对在城市供水水质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六条 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体系由国家和地方两级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络组成。
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由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和直辖市、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等经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资质认定的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站(以下简称国家站)组成,业务上接受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指导。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为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中心站,承担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委托的有关工作。
地方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以下简称地方网),由设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的国家站和其他城市经过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资质认定的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站(以下简称地方站)组成,业务上接受所在地省、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或者直辖市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指导。
省、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和直辖市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的特点、水质检测机构的能力和水质监测任务的需要,确定地方网中心站。
第七条 城市供水单位对其供应的水的质量负责,其中,经二次供水到达用户的,二次供水的水质由二次供水管理单位负责。
城市供水水质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八条 城市供水原水水质应当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
城市供水单位应当做好原水水质检测工作。发现原水水质不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时,应当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报告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水利、环境保护和卫生主管部门。
第九条 城市供水单位所用的净水剂及与制水有关的材料等,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净水剂及与制水有关的材料等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城市供水单位应当选用获证企业的产品。
城市供水单位所用的净水剂及与制水有关的材料等,在使用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质量标准进行检验;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条 城市供水设备、管网应当符合保障水质安全的要求。
用于城市供水的新设备、新管网或者经改造的原有设备、管网,应当严格进行清洗消毒,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资质认定的水质检测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一条 城市供水单位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一)编制供水安全计划并报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备案;
(二)按照有关规定,对其管理的供水设施定期巡查和维修保养;
(三)建立健全水质检测机构和检测制度,提高水质检测能力;
(四)按照国家规定的检测项目、检测频率和有关标准、方法,定期检测原水、出厂水、管网水的水质;
(五)做好各项检测分析资料和水质报表存档工作;
(六)按月向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如实报告供水水质检测数据;
(七)按照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的要求公布有关水质信息;
(八)接受公众关于城市供水水质信息的查询。
第十二条 城市供水单位上报的水质检测数据,应当是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资质认定的水质检测机构检测的数据。水质检测机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客观、公正地出具检验结果。水质检测数据按以下程序报送:
(一)城市供水单位将水质检测数据报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审核后,报送地方网中心站汇总;
(二)地方网中心站将汇总、分析后的报表和报告送省、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或者直辖市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审核后,报送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
(三)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汇总、分析地方网中心站上报的报表和报告,形成水质报告,报送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
第十三条 城市供水单位从事生产和水质检测的人员,应当经专业培训合格,持证上岗;但是,仅向本单位提供用水的自建设施供水单位除外。
第十四条 二次供水管理单位,应当建立水质管理制度,配备专(兼)职人员,加强水质管理,定期进行常规检测并对各类储水设施清洗消毒(每半年不得少于一次)。不具备相应水质检测能力的,应当委托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资质认定的水质检测机构进行现场检测。
第十五条 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省、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以及直辖市、市、3 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 [以下简称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城市供水水质检查和督察制度,对本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 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实施监督检查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进入现场实施检查;
(二)对供水水质进行抽样检测;
(三)查阅、复制相关报表、数据、原始记录等文件和资料;
(四)要求被检查的单位就有关问题做出说明;
(五)纠正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十七条 实施监督检查,不得妨碍被检查单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知悉的被检查单位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十八条 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监督检查,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或者阻挠。被检查单位应当接受监督检查和督察,并提供工作方便。
第十九条 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实施现场检查时应当做好检查记录,并在取得抽检水样检测报告十五日内,向被检查单位出具检查意见书。
发现供水水质不合格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应当责令被检查单位限期改正。
第二十条 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实施监督检查,应当委托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监测站或者其他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资质认定的水质检测机构进行水质检测。
第二十一条 被检查单位对监督检查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监督检查意见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实施监督检查的机关申请复查。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应当将监督检查情况及有关问题的处理结果,报上一级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并向社会公布城市供水水质监督检查报告。
第二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违反本规定行为的,有权向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举报。
第二十四条 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城市供水水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城市供水单位应当依据所在地城市供水水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报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备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第二十五条 城市供水水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
(二)突发事件的监测与预警;
(三)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
(四)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技术和监测机构及其任务;
(五)突发事件的分级和应急处理工作方案;
(六)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理措施;
(七)应急供水设施、设备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度;
(八)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第二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城市供水水质安全事故或者安全隐患后,应当立即向有关城市供水单位、二次供水管理单位或者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报告。
城市供水单位、二次供水管理单位接到安全事故或者安全隐患报告的,应当立即向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接到安全事故或者安全隐患报告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并通知有关城市供水单位、二次供水管理单位。
第二十七条 发现城市供水水质安全隐患或者安全事故后,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立即启动城市供水水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或者扩大,并保障有关单位和个人的用水;有关城市供水单位、二次供水管理单位应当立即组织人员查明情况,组织抢险抢修。
城市供水单位发现供水水质不能达到标准,确需停止供水的,应当报经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批准,并提前24小时通知用水单位和个人;因发生灾害或者紧急事故,不能提前通知的,应当在采取应急措施的同时,通知用水单位和个人,并向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八条 发生城市供水水质安全事故后,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立即派员前往现场,进行调查和取证。调查取证应当全面、客观、公正。
调查期间,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证据,不得谎报或者隐匿、毁灭证据,阻挠、妨碍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取证。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并处以3万元的罚款:
(一)供水水质达不到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
(二)城市供水单位、二次供水管理单位未按规定进行水质检测或者委托检测的;
(三)对于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净水剂及与制水有关的材料等,选用未获证企业产品的;
(四)城市供水单位使用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净水剂及有关制水材料的;
(五)城市供水单位使用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城市供水设备、管网的;
(六)二次供水管理单位,未按规定对各类储水设施进行清洗消毒的;
(七)城市供水单位、二次供水管理单位隐瞒、缓报、谎报水质突发事件或者水质信息的;
(八)违反本规定,有危害城市供水水质安全的其他行为的。
第三十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并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城市供水单位未制定城市供水水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
(二)城市供水单位未按规定上报水质报表的。
第三十一条 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不履行本规定职责、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循私舞弊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因城市供水单位原因导致供水水质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给用户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 6(建设部令第67号)、《建设部关于修改〈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的决定》(建设部令第132号令)同时废止。
第五篇:浅析城市供水水质监测实验室管理
浅析城市供水水质监测实验室管理
摘要:本文立足于相关研究的研究成果,从水质样品采集管理、实验室分析工作管理、实验室人员管理、实验室档案管理等方面提出浅析城市供水水质监测实验室管理管理体系的认识。
关键词:水质监测,水质样品,质量控制,实验室人员,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 K206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导致我国的城市供水安全面临严重威胁。水质监测是城市供水安全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水质监测可以及时、准确的反映出当前水质情况,并能为加强水环境管理、控制污染源以及进行科学的城市供水提供有利的科学依据,对于提高城市供水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水质样品采集管理
水质采样是整个水质监测分析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1】。不同的监测项目具有其特殊的采样要求,采样操作的规范与否,关系到水质监测分析评价工作的成败。
1.1采样布点和频率
受环境条件和监测经费等客观因素影响,我们必须优化采样点,争取用最少的监测点位保证提供监测范围内具有足够代表性的环境质量信息【2】。一般通过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和理论计算,确定采样点,审查论证,批准后设置采样点编号和标志。监测频率能够反映水样在时间上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一般根据实际情况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式确定。
1.2现场水样采集
根据具体采样项目,估算好采样量,选对装样容器和保存方法,特别是特殊项目一定要现场固定的,选好固定剂。除配备必要的采样工具外,还需携带现场检测仪器。温度、pH值、溶解氧等项目需现场监测。认真填入“采样原始记录表”,水样的感官指标描述要准确。为保证水样的采集质量,必须进行质量控制样品的采集。一般质量控制样品的采集数量为水样总数的10~20%。通常选用采样器空白样、现场空白样【3】。实验室分析工作管理
2.1水质监测项目
水质监测的主要目的就是检验水的成分是否与水质指标相吻合【4】。根据质量标准的要求,结合监测目的、水质状况、分析测定条件、经常检出或超标项目等原则合理确定水质监测项目,明确必测和选测项目。
2.2水质监测方法
水质监测的分析方法分为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法都是以化学反应为基础的水质分析方法,包括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沉淀滴定法以及氧化还原滴定法【5】。仪器分析方法包括比色分析及分光光度法、原子分光光度法、色谱分析法【6】。应选择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稳定性好、所用试剂和仪器易得的监测方法。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与国家标准方法协调一致原则,优先等效或参照采用国际标准作为分析方法【7】。
2.3实验室质量控制
实验室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为了保证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精确度和准确度。
2.3.1实验室内质量控制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包括空白样品分析、加标回收率分析、平行样分析、标准物质分析、绘制控制图等。
空白样品的测定可以估计纯水、试剂及每个分析步骤可能带来的沾污等。空白值不仅影响到方法的检出限、最低检出浓度,而且影响到测定结果,尤其是对低浓度的影响更大。空白分为溶剂空白、试剂空白和样品空白【8】。
通过加标回收率的试验可以了解测定中是否存在干扰,判断所选用的分析方法能否用于该样品的测定【9】。
平行样分析不仅反映了实验室分析的精密度,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检验了样品采集运输过程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是实施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基础,它既可以达到量值溯源的目的,又可以作为鉴定仪器性能、评价分析人员的技术水平及衡量实验室条件是否符合的标准。由质量控制人员将一定数量的已知样品(质量控制样)和常规样品同时安排给监测人员进行的测定,若测试结果经质控人员核对无误,即表示同批数据的质量是可信的【10】。
控制图是用来评价和控制分析质量的统计学工具。控制图以实验结果为纵座标,实验次序为横坐标,实验结果均值为中心线,根据计算得到均值的标准差决定方法的警告限和控制限。分析结果如果落在警告限或控制限之内说明分析结果已控制在一定置信水平,否则认为分析结果失去控制。
2.3.2实验室间分析质量控制
在参加实验室进行实验室内部分析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对各实验室进行分发加密码样等形式考察。通过对各实验室间的数据比对、评价检查各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效果,是发现和消除实验室误差重要措施。实验室人员管理
实验室人员的构成分为质量管理人员、水质监测人员。
3.1质量管理人员
质量管理人员主要活动包括不符合工作控制、纠正和预防措施、内审、测量溯源性、监测结果质量保证等。同时组织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开展质控考核、能力验证、质量监督等质量管理工作。要求质量管理员必须具备水质监测专业技术实践经验,熟悉本单位的监测工作过程和特点,掌握体系管理准则和相关质量体系文件要求,熟悉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知识和数理统计技术【11】。
3.2水质监测人员
水质监测人员的工作是多方面的,包括监测方法的确定、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标准溶液的配制、样品的测试及数据的处理。仪器分析人员应具备各种仪器的综合能力,化学分析人员应具备化学实验理论的坚实基础和熟练操作能力,以保证分析数据的可信性、可靠性。水质监测人员最好应该系统地学习过大学化学系分析专业的课程,通晓计算机知识,具备较强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实验室档案管理
实验室的档案包括专业技术人员档案、业务培训档案、仪器设备档案、水质监测数据档案、质量保证、标准及计量档案等。
4.1 水质数据档案
水质监测数据档案是实验室档案的主体。水质监测数据档案应包括从采集水样、选择试剂、称量、定容、标定到分析检测整个过程的数据记录。凡是水质检测工作程序中形成的数字文件资料都应列入归档范围。根据水质监测工作程序的特点,以采集水样到检测结果为序,在水质监测一级类目下设置四个二级类目:水样统计类;采集样品类;检测结果类;水质检测报告类【12】。
4.2 档案的质量管理
应建立合理的水质监测档案体系。归档是档案工作的基础,要使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在资料收集中做到“三勤”,即勤收集、勤督促、勤检查【13】。
结论
城市水质监测管理涉及面广,是一项综合的系统管理工程,需要各个环节之间的密切配合。结合具体情况,通过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进一步提高水质监测质量管理,有助于我国的质量控制工作上一个新台阶,以实现城市用水的安全卫生。
参考文献
【1】汤宜伟.胡涛 浅谈水质监测中现场水质采样的质量保证;期刊论文;治淮2013(12);65-66.【2】苗优娜,水质采样质量保证的预防性控制探讨;广东化工;2013,40(24);104.【3】汤合强,汤兆瑞;水质采样的质量控制技术方法探讨;中国科技财富2011(8);97.【4】沈中心,李生,董政;水质监测标准与方法探究;北方环境;2013,25(10);87-88.【5】李君;浅谈水质分析的意义与内容;科技创新导报;2012(21),233.【6】杨夏欣,姚亮;环境水质监测的分析方法及意义分析;科技传播;2014(16);144-145.【7】邱立萍;水质监测分析的系统问题;交通环保;1999(20),3;17-20.【9】胡玮,方航;浅谈水质分析的质量控制;浙江水利科技;2012(1);33-35.【8】陈亚妍;水质监测质量保证;中国公共卫生;2005(21)766-768.【10】魏金龙;解析标准样品在环境监测应用中几点问题; 2013(7).【11】袁力;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思考;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0,22(5);5-7.【12】张 燕;档案管理;2002(2);28.【13】于莉,彭华,王兴国,王琪,彭国伟,王坤丽;环境监测业务技术档案管理的思考;中国环境监测;2014,30(2);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