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着眼未来 突出特色 推进军队群众工作科学发展
着眼未来 突出特色 推进军队群众工作科学发展
西藏民主改革50年驻藏部队群众工作经验与启示
作者:宋汝余 刘顺林 徐少勋 发布时间: 2009年04月24日 23:50
西藏民主改革50年来,驻藏部队群众工作波澜壮阔、成就辉煌。回顾总结50年驻藏部队群众工作的重大成果和宝贵经验,对于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军队群众工作科学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50年驻藏部队群众工作的重大成果
党的政策宣传成效显著。自1959年3月西藏实行民主改革以来,驻藏部队始终把严格执行、广泛深入宣传党的政策作为重要任务,在教育和组织部队严守群众纪律,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同时,大力宣传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和重大部署,在不同时期坚持结合西藏实际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在各个发展阶段宣传全国和西藏的建设成就。整个宣传导向正确,范围广泛,方法灵活,扎实有效。50年来,驻藏部队开展党的政策宣传,实现了从以文件、藏文画报、宣传单等传统媒介为主到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介为主的转变,从以政治争取、阶级教育等方式为主到以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等方式为主的转变,从以尊重群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潜移默化影响为主到以帮助群众树立科学思想观念、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等主动引导为主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宣传引导群众的舆论阵地作用,团结和教育了广大人民群众,孤立和打击了少数分裂主义分子,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巩固和增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
拥政爱民活动扎实有效。50年来,驻藏部队积极配合地方中心工作,协助地方党委和人民政府扶贫帮困,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做好事,军政军民关系鱼水相依、血肉相连、水乳交融。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持续开展,新道德、新风尚的传播深入人心。军警民联防机制日趋完善,军民联防活动卓有成效。群众文化生活丰富活跃,元旦、春节、藏历年期间双拥晚会、军民联欢会精彩纷呈,重大节假日部队文工团、演出队为地方群众的演出深受欢迎、赢得赞誉。“百乡千村万户帮扶工程”和“便民服务一条街”活动广泛持续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长期坚持。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和双拥模范城(县)、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等的创建活动卓有成效,先后涌现文明村310个、文明学校86个,双拥模范县(乡、镇)136个,创建军民共建点1000多个。群众纪律执行严格,每逢执行重大任务,部队经常检查群众纪律遵守情况;群众来信来访部队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答复,树立了人民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赢得了群众高度赞扬。
支援地方建设日益深入。50年来,驻藏部队始终以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为己任,积极参加地方各项建设,巩固和发展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型军政军民关系。参加和支援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完成了“兰西拉”、“拉日”等光缆施工,先后创造了西藏历史上第一条公路、第一个机场、第一座电站等287个第一。扶贫帮困、科技助民活动持续深入,有力推动了农牧民增产增收。参加和支援社会公益事业蔚然成风,帮助地方修建“连心桥”、“爱心路”、“幸福井”等助民工程;开放部队医院,派出医疗队到偏远地区为群众防病治病;广泛开展“1+1”献爱心活动,向希望工程和内地灾区捐款捐物4.8亿多元,援建各类希望小学152所;支援生态环境建设,参加地方植树造林3千万株。参加抢险救灾及时有效,严密组织、科学指挥、全力参与了1985年、1995年、1997年那曲抗雪救灾、2008年当雄抗震救灾、错那抗雪救灾等2500多次抢险救灾任务,帮助人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0亿多元。参加地方政权建设积极主动,大力加强专武干部和民兵预备役建设,积极鼓励优秀复退军人到地方工作,充实和加强地方基层政权,有力促进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国防教育不断加强。50年来,驻藏部队根据形势任务需要,协调地方有关部门,广泛深入地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活动,群众的国防观念普遍增强。教育对象不断扩大,以各级党政机关为依托,以民兵预备役人员为主体,以青年学生为基础,以广大工人、农牧民、城镇居民为重点,利用全民国防教育日和重要节日、纪念日等时机,有针对性地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活动,全民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氛围更加浓厚。教育内容不断拓展,在进行国防理论、国防动员、国防法制等内容教育的同时,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人们的思想实际,突出进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等教育,教育时效性明显增强。教育方法灵活多样,将国防教育与形势战备教育、民兵训练、学生军训和社会活动有机结合,协调新闻单位开设国防教育专栏、专题节目或网站,宣传国防理论,宣扬先进典型,普及国防知识,组织专题研讨,教育成效明显,广大群众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不断增强,主动关心和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
二、50年驻藏部队群众工作的宝贵经验
民主改革50年来,驻藏部队群众工作以地方建设为舞台,以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为依托,以参加和支援地方建设为己任,主动作为、富有成效地开展各项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始终坚持高举旗帜、听党指挥,不断提高宣传群众的能力。50年间,面对反蚕食、反分裂的双重历史使命,驻藏部队始终把高举旗帜、听党指挥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围绕打好意识形态领域主动仗开展群众工作。坚持把宣传群众、动员群众、引导群众建立在政治成熟、立场坚定、理论清醒的基础之上。深入持久地用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官兵,不断增强官兵做好群众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把宣传群众、动员群众、引导群众建立在自觉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基础之上。尊重群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积极学习民族语言,激励广大官兵自觉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拥护者和忠实践行者。坚持把宣传群众、动员群众、引导群众建立在自觉长期建藏、边疆为家的基础之上。广泛组织官兵开展长期建藏、边疆为家思想教育,筑牢长期建设西藏的思想基础。50年群众工作的伟大实践证明,驻藏部队能够在一系列严峻挑战面前站稳了脚跟、经受住了考验、打开了工作局面,最根本的在于坚决贯彻执行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在人民群众中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
始终坚持军民一致、军地一致,不断提高团结群众的能力。50年间,驻藏部队开展群众工作始终坚持军民一致、军地一致的原则,始终与西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赢得了西藏各族人民的厚爱。深入持久进行人民军队性质和宗旨教育,教育官兵自觉尊重和支持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拥护政府,热爱人民,切实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牢固树立“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的思想,广泛开展向人民群众学习活动,提高官兵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整体素质。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建立完善军地平等协商、定期走访、联席会议等制度,经常联系,互通情况,妥善解决有关事务,不断增强军政军民团结,形成军民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50年群众工作的生动实践表明,进军西藏、保卫西藏、建设西藏过程中,驻藏部队官兵能够视百姓为亲人,视驻地为故乡,广大群众能够与部队生死相依,同甘共苦,并肩战斗,最重要的就是始终不渝地贯彻执行了军民一致、军地一致原则,保证了军政军民之间的密切合作和坚强团结。
始终坚持严守纪律、树好形象,不断提高保护群众的能力。50年间,驻藏部队始终把群众工作立足点放在严守群众纪律,树好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形象上,不断提高保护群众的能力。坚持依法办事。牢固树立依法做群众工作的意识,对军民之间发生的涉法问题,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做到合理合法地解决问题。严肃群众纪律。坚持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结合重大任务定期不定期检查部队执行群众纪律的情况,对违反群众纪律的行为严肃惩戒。维护群众利益。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军民纠纷;建立健全群众工作小组,加强基层干部政策规定培训,提高群众工作骨干的能力。50年群众工作的鲜活实践证明,驻藏部队能够为群众做出一个好榜样,树立一个好形象,留下一个好印象,最关键的在于始终保持了和蔼可亲的态度、秋毫无犯的纪律、爱民护民的作风,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始终坚持服务大局、互助互利,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50年间,驻藏部队群众工作始终坚持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的大局服务,为人民群众的需求服务,形成了军地互助、军民互利的生动局面。坚持坚强领导。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始终加强对群众工作的领导,建立完善工作制度,积极总结扩大经验,宣传推广先进典型,有力地推动了群众工作深入开展。坚持服务中心。贯彻军队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方针,广泛开展拥政爱民活动,积极参加和支援地方各项建设,有力保护了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持互助互利。军地双方在思想道德建设中互相学习,在科技文化领域互相支持,在军地交往中互办实事,形成了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爱护、相互支持的良好关系。50年群众工作的丰富实践表明,驻藏部队能够实现部队全面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互利,最主要的在于始终坚持了服务大局、军地一体、军民互利,为西藏改革发展稳定和部队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突出特色,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军队群众工作科学发展
展望未来,驻藏部队群众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突出特色,不断把群众工作做大做实做深做长。
着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进一步把群众工作做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积极协助地方做好巩固基层政权工作是任务所需、职责所系、使命所在。我们必须始终把群众工作放在与**集团争夺群众、巩固党在西藏的执政地位、维护西藏长治久安的高度上加以筹划。要注重发挥部队政治工作优势,紧紧依靠地方、协助地方,以建设一个好支部、培养一支好队伍为目标,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人才上帮建地方党组织。广泛开展与基层党组织共同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活动,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的思想政治基础。帮助基层党组织培养一批优秀干部,采取集中办班、专题讲座、现场示范、实地帮教等形式,动员和鼓励转业干部、退伍军人竞选乡、镇领导干部和村级干部,继续做好战士报考军地院校工作,为地方基层政权输送优秀人才,不断筑牢基层政权坚强的组织人才防线。
着眼推动地方“四位一体”建设,进一步把群众工作做实。围绕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开展工作,服务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是军队群众工作的重要任务。要着眼促进群众工作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智力型转变,由单纯解危济困型向长远综合效益型转变,由自主随机型向制度规范型转变,由传统支农(牧)型向共建和谐社会型转变,积极支援地方重点建设,修“爱民路”,建“双拥桥”,办“鱼水小学”,援建农村通电、通水、通讯工程;积极支援地方大力发展生态旅游,配合搞好以绿化、美化、净化为重点的生态建设;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广泛开展“帮民富、兴民风、益民智、保民安”活动,旅团帮乡(镇)、营帮村、连帮户,巩固扩大“百乡千村万户帮扶工程”成果,搞好“教育扶贫、科技扶贫、医疗扶贫”,把解决实际困难与增强驻地群众科技致富的能力结合起来,把改善群众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和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结合起来,增强地方自身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
着眼占领思想文化阵地,进一步把群众工作做深。宣传群众,动员群众,巩固占领思想文化阵地,是我军群众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必须要进一步加强领导,从全局上统一谋划。要充分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在进一步加强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的同时,抓住僧尼、**、农牧民和青年学生这个大头,持续深入进行新旧西藏社会制度对比教育,新旧西藏社会面貌对比教育,新旧西藏群众生活水平对比教育,使广大群众自觉从新旧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反差中,知党情、报党恩、跟党走。要充分利用“青年民兵之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思想教育阵地,大张旗鼓地开展揭批**集团反动本质活动,教育群众从思想上自觉与**集团划清界线、彻底决裂。要充分发挥藏族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的桥梁纽带作用,努力探索其做群众工作的方法路子。要充分组织文艺分队、医疗分队、科技分队进乡村、入寺庙、下牧区、到学校,潜移默化地影响群众,牢牢用先进文化占领群众的思想阵地。
着眼制度化常态化,进一步把群众工作做长。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保证群众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保持制度化常态化是关键。要不间断加强领导。坚持把群众工作纳入部队建设整体规划、纳入党委工作部署、纳入机关工作指导、纳入部队“双争”活动,年初科学筹划任务,半年科学分析形势,年终科学总结得失,做到工作指导明确、工作目标明确、工作任务明确、工作标准明确、工作分工明确。要不间断检查督促。加强事前筹划指导、事中跟踪问效、事后末端检查,把群众工作责任明确到每个单位、每个时节、每个人。要不间断完善机制。完善联席会议机制,及时健全国防动员委员会、西部大开发等领导小组,加强联系,主动沟通,共同解决问题。完善联合办公机制,充分发挥双拥办职能作用,巩固双拥模范城(县)和军民共建成果。完善军地军民共建机制,定期组织活动,定期走访地方,深化共建内容,拓宽共建领域,提高共建质量,不断掀起群众工作新高潮,推动群众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篇:突出国土特色,推进反腐倡廉
突出国土特色 推进反腐倡廉
“把学习主题实践活动作为推进国土资源工作的强大动力,努力在解放思想上有新飞跃、提升能力上有新进步、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上有新成效、改革创新上有新突破!”4月18日,来凤县国土资源局召开“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建功立业示范区”主题实践活动推进大会,县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光艾对开展好活动提出明确要求。
陈光艾指出,要把“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建功立业示范区”主题实践活动的要求更加自觉地贯穿于国土资源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层面,努力探索实践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不断增强国土资源领域反腐倡廉决策的科学性、措施的协调性和工作的实效性。“检验主题实践活动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看在国土资源重点工作、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有没有实现大的突破、取得出色成绩!”陈光艾指出,国土资源部门要坚持以“正风肃纪、惩恶扬善、强基固本”三项活动为抓手,在服务保障全县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上实现新突破;以推进“两整治一改革”为主线,在彰显惩治和预防腐败的综合效应上实现新突破;以改革创新为统领,在提升国土系统反腐倡廉建设的整体水平上实现新突破;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在切实加强和改进机关干部作风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当前要重点围绕“保增长、保发展、保红线”,切实加强对各类重大项目建设用地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紧紧围绕国土部门服务新农村建设方面开展监督检查,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惠农强农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要紧扣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使老百姓从国土部门反腐倡廉建设中得到实惠。
据悉,在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中,县国土资源局将同步开展“国土文化建设年”主题实践活动,并深入开展向刘军同志学习活动。把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与贯彻落实“保增长、保发展、保红线”重大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与百企走访、政风行风建设、正风肃纪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走进基层、走进学校、走进企业、走进群众,做到听取民意找问题、顺应民意抓整改、依据民意看效果,扎实推进国土资源领域反复倡廉工作。
第三篇:突出实践特色促进地方高校科学发展[模版]
突出实践特色促进地方高校科学发展
习近平同志在今年5月参加高校学习实践活动座谈会时强调,突出实践特色是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最大特点。高校学习实践活动突出实践特色,一要抓住科学发展上水平这个核心问题,进一步①理清学校科学发展思路,②完善学校科学发展规划,③明确学校科学发展战略,④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二要围绕人才培养这个根本任务,①改革教育教学制度,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③着力解决与培养合格人才不相适应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问题;三要抓好教师队伍建设这个关键环节,①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竞争机制、流动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②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③着力解决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四要找准学习实践活动与当前各项工作的结合点,①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和服务,②做好维护学校稳定的工作,③通过各种形式为地方和企业应对危机、克服困难提供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作为一所地方高校,只有突出实践特色,认真从以上四个方面入手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真正将科学发展观内化为自身的办学观,促进自身的科学发展。
一、始终抓住科学发展这个核心
和许多地方高校一样,当前我校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困难,从以下几个方面的阶段性特征可以明显感受到:一是教学工作处在快速上升期。办本科近10年,学校在①特色专业、②精品课程、③示范实验室建设以及④教学成果、⑤教学团队、⑥教学质量、⑦社会影响、⑧管理改革等方面有一些标志性成果,但一是学科专业结构和水平还不能很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二是科研工作处在提档进位期。争取国家级、省级课题的工作还要加强,科技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向横向和纵向延伸,科研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服务地方的能力还要进一步加强,“在服务中作贡献,在贡献中求发展”还未得到充分体现;三是学科建设处在艰难爬坡期。当前,仍然存在学科建设方向不集中,师资队伍整合不力的问题,省级重点学科过少、尚无省独立重点实验室。
尽管如此,学校还是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首先,国家发展方式的转变,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和教育综合改革的推进,为我校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其次,省厅和地方对学校支持力度空前,为我校在服务地方、服务社会中求得自身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三是,办本科以来近10年的努力,为学校科学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科建设有一定水平,专业建设上能基本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需求,教师队伍建设进步明显,制度创新不断推进,大学职能不断得到发挥,地缘优势与环境优势明显,等等。
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我们形成了“一二三四五六”的发展思路,致力推动学校实现“科学发展上水平”的目标,即:瞄准一个发展目标,坚持两个主体地位,确定三步走的发展道路,推进四项改革举措,落实五项建设工程,实施六大发展战略。具体来说:
“一”是指瞄准一个发展目标,以国际视野建设现代大学。以世界为背景,在本区域找坐标,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立足地方,凸显特色;尊学崇术,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努力把孝感学院建设成为一所高水平、有特色、在全国同类院校中有影响的教学应用型现代大学。
“二”是指坚持两个主体地位,体现人本精神。即:一方面是指育人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从多方面增强服务学生的能力,努力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另一方面是指办学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在用好现有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培养拔尖人才、储备未来人才方面做出新的努力,尽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队伍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三”是指确定三步走的发展步骤,夯实发展基础。第一步:在2010左右要做好固本强基、苦练内功的工作,组织实施好“质量工程”,建立较完善的现代大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第二步:争取在2015左右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使学校迈上新台阶、赢得更大发展空间,建设成比较成熟的教学型本科院校;第三步:到2025年前后建成教学研究型大学,办成国内有一定影响、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
“四”是指推进四项改革举措,激发办学活力。一是继续深化办学模式改革,完善和推进“一主两翼、多层次、开放办学”模式改革;二是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权责明晰、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通过签订各级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目标管理;三是推进预算制度改革,建立基数加专项的预算管理模式;四是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总的原则是档案工资坚持标准、岗位工资坚持公平、绩效工资体现竞争。
“五”是指落实五项建设工程,提升办学水平。
1、教学质量工程。总的目标是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包括: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队伍建设等教学基本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如开办文理基地教学实验班、开展双学士学位教育、实行人才分段培养;特别是要实施好专业建设首席负责制和课程建设教授负责制。
2、学科建设工程。分重点学科、重点扶持学科、特色学科三个层次加大学科建设力度;积极争取武汉城市圈教育综合改革政策,探索培养高层次人才新的办学模式,争取加入校所合作改革计划、高校联合学位计划、专业学位计划,同时以2—3个校级一级重点学科为重点,辅之重点扶持学科,以10个左右二级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建成具有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3、科技提升工程。制定新的学校科技工作发展规划,加强服务工作,提高科研项目申报的成功率;加强与高校、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合作,构建科技创新平台,走出产学研一体化的路子;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促进多出、快出、出优质成果的管理机制。
4、名师建设工程。争取引进长江学者、楚天学者,培养一批“澴川学者”及各级教学名师等,增加学校影响力和竞争力,彰显优势和特色。
5、环境建设工程。一方面抓好硬环境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绿化亮化校园;另一方面搞好软环境建设,进一步改善校园文化环境和外部政策环境,努力把学校建成规划科学,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富有文化内涵与现代气息的大学校园。
“六”是指实施六大发展战略,实现科学发展。学校将坚持推行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特色名校、开放活校、依法治校六大发展战略,苦练内功、固本强基,力争突破、着眼长远,努力实现办学目标。今年要按照“特色建设年”的要求,重点在特色名校战略上取得新突破。
二、始终抓住人才培养这个根本
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的讲话精神,就必须始终抓住人才培养这个根本任务,将其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始终。
(一)坚持成才为本,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对学生负责的原则,围绕学生成才,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领导近期深入到各院系和教学管理部门调研,“沉下去”了解各院系人才培养情况,集中商讨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调研,学校明确新办专业在弄清市场需求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进一步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传统老专业则在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上加大研究与改革力度,走出新路子,创造新特色,提高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继续加强品牌专业建设,遴选校级本科品牌专业,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本科品牌和特色专业,学校全面实行了专业建设首席负责制和课程建设教授负责制。目前,化学专业已经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全面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在18个专业中开办了双学士学位教育,进一步完善了文理基地实验教学班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公共课的教学,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和进一步深造的空间。实践证明,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推动了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我校学生中呈现出“获奖率高、考研率高、就业率高”三高的局面,近年来,我校学生代表队一举夺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等多项大奖,2009年有3名同学分别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湖北赛区)B、C、D类决赛特等奖;本科学生考研上线率进一步提高到15%,有的班级上线过半;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并被评为湖北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二)成人为本,大爱育人,构筑服务体系
1、尊重学生民主权利。在学校年初召开党代会等重要会议以及现在正在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参与,认真组织学生党代表的选举,专门召开学生(党员)代表征求意见座谈会,积极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出台涉及学生利益的文件政策时,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评教,并坚持以学生评教结果作为教师考核、职称评定的重要标准。
2、着眼育人,创造性地做好学生资助工作。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不断拓展资助工作的外延和内涵,创造性地开展资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2006年以来,我校发放各级各类奖助学金及临时生活补助累计金额达5094.14万元,为贫困生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免学费共计16.6万元;每年向一大批特困新生发放“阳光助学金”;有2646人次参加校内勤工助学,发放勤工助学工资125.11万元,惠及学生 60759人次;此外,在抗击冰冻雪灾和汶川大地震的活动中,学校投入经费9.17万元,对相关学生进行了补助。我校学生资助工作获得省厅领导充分肯定,学校成功承办全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总结表彰大会,获得“湖北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先进高校”荣誉称号。
3、以孝文化教育为抓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学校与地方孝文化建设相结合,以成人为本,大爱育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以知孝、行孝、传孝为切入点,大力开展“爱亲、爱党、爱国”的主题教育,努力培育“感恩、奉献,求是、创新”的大学精神,涌现出了生科院刘永生教授、新技术学院学生王婷婷等一批“校园孝星”和张新虎、熊伟两名勇救落水儿童的见义勇为楷模,形成了学校育人特色,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在地方起到了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区的作用,学校连续三届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最佳文明单位”称号。
三、始终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个关键
办学兴校,教师为本。没有优秀的师资,不可能培育出优秀的学生。人才培养的任务也就难以落到实处。因此,学校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始终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个关键环节。
(一)坚持以教师为本,创新师资培养模式
学校坚持“立足培养,合理聘用,积极引进,重在提高”的方针,将师资队伍建设放在各项建设的首位。就我校的情形而言,我们既坚持立足自身培养,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外出攻读学位或进修课程;又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聘请一批专家在担任学校的兼职教授,其中包括“楚天学者”的选聘;此外还继续坚持人才引进优惠政策,为搭建一支层次、结构合理,领军人物突出的教学与科研团队做长期不懈的努力,同时,我们努力在人才队伍的安身安心和作用发挥两个方面同时下功夫,务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二)建立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
要做到用好人才,为高校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客观上就要求我们不断推进人事制度的改革。因此,建立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又符合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多元化用人机制,就成为高校当前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具体对于我校来说,除了做到“政策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一种“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干成事”的氛围。当前,学校正着手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建立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在留住现有人才、吸引外来人才的前提下,建立健全人才的激励与考核机制,实现人才价值的最大化。
四、始终注重将开展活动与做好当前工作相结合
(一)千方百计促进毕业生就业、高质量就业
今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严峻就业形势下,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出硬招实招,着力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为促进毕业生更好地实现就业创业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在落实以人为本上实现学习成果与实践落实的无缝对接。
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学校积极为毕业生扩大就业门路。学校领导经常深入各学院调研毕业生就业工作,商讨拓宽就业渠道的举措。强化领导,层层落实,实施院系就业工作“包保责任制”和“就业导师制”,全员参与,落实责任。突出重点,分类指导。邀请校内外专家针对公务员报考、企业应试、就业形势等对毕业生进行辅导,增强毕业生应试能力。相关院系还邀请校友回校作报告现身说法,引导毕业生帮助转变就业观念。学校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打出毕业生“就业工作组合拳”。加大企业信息收集力度,积极寻求校企合作,在长三角、珠三角、武汉东湖高新区、汉正街纺织城、随州工业园区、孝感经济开发区等企业比较集中的地方,建立了一批稳定的就业合作关系单位。同时,孝感市人事局也在学校多次召开大型人才双选会。到目前为止,我校共举行了20余场校园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了12000个就业岗位信息,毕业生就业率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形势下已达85%以上。
★
(二)积极推进校校、校企、校地合作
1、加强校校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校校支持合作是缩小东西部高校差距的有效途径,也是后起地方高校借力发展、提高自身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一是积极寻求与武汉大学的对口支持合作。早在2001年11月18日,武汉大学就与我校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2008年11月26日,在武汉城市圈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两校于再度携手,在武汉城市圈率先开展了对口帮建、联合办学工作。学校总结既往经验,正努力打造学校交流为指导、院系联动为主体、学者交流为基础、任务项目为抓手的受援工作模式。来自武大宝贵的支持,对于我校2005年“迎评”工作和近年的重点学科建设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促进了学校事业的快速发展。二是加强与其他高校的合作。努力寻求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重点高校的支持,今年4月,学校党政主要领导还分别到武汉科技大学、长江大学、三峡大学、湖北经济学院等高校进行了学习考察,分别就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等进行全面考察,并就联合培养研究生、支持孝感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将孝感学院建设成为研究生生源基地等方面与武汉科技大学等校达成了共识。三是加强同国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从去年开始,我校积极与多所国外大学达成意向性协议。今年,我校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在国际贸易实务专业HND合作项目达成一致,经省教育厅批准开始招生。
2、加强校企合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采取的措施:一是建立了以学校分管院长、院系主管院长、科技处负责人、项目组成员为主体的快捷的产学研网络工作体系。二是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纳入《孝感市支持孝感学院发展框架协议书》,并将80%的校内科研项目与区域经济社会建设挂钩,开展研究开发。三是出台配套激励政策。四是加大对科技人员科研工作量考核力度,重视专利、科研成果的转化,并将科研考核与分配挂钩。五是强化科技管理部门服务观念,有针对性地收集本地区企业需要信息,通过各种形式及时通报给相应的科技人员,力争在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观念意识层面、制度层面、基地层面逐步探索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学校产学研工作平台,使学校校企合作工作上一个台阶。目前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如:学校发挥学科与科技优势,与仙桃市新发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合作,研发“无碴轨道用钢筋绝缘夹原材料”,并拟组建校企共建的“高分子材料研发中心”;与湖北原创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糯米酒及蛋白粉新产品”,组建校企共建“生物多糖研发中心”;与湖北华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就半导体激光器整形问题和玻璃对激光的振动问题开展合作研发,组建校企“半导体激光整形研发中心”;与湖北省拓普聚合体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就纺纱定色过程中色度精准问题开展研发;承担了武汉美味源糖业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F-55高果葡糖浆”项目工程的生产试车任务。
3、加强校地合作,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学校积极寻求校地合作,共同发展。2009年4月,孝感市委书记黄关春、市长梁伟年率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到我校召开现场办公会,听取学校办学情况汇报,研究支持孝感学院建设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就建立校地合作、开展教育改革试验、实现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等内容形成了会议纪要,并提出支持孝感学院的发展,使之走在省属同类院校前列的工作目标。7月2日,孝感市人民政府与孝感学院进一步签署《孝感市支持孝感学院发展框架协议书》。双方还成立协调委员会,定期召开协调会,开展项目对接活动,建立跟踪、落实、总结、成果展示制度。目前,孝感市委、市政府帮助学校新征用地182亩,为学校引进人才周转房建设排除了主要障碍,协助学校缓解了资金运转困难。学校则以“湖北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孝文化研究中心”及相关学科专业为依托,初步打造了“村镇规划与设计”和“孝文化研究与建设”两个颇具特色的服务地方品牌。
总之,学校以加强校校、校企、校地三个合作为抓手,进一步强化高校三大职能,促进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地方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学校的科学发展。
(作者简介:丁么明,男,1963年生,湖北孝昌人,孝感学院院长、教授。左建桥,男,1969年生,湖北广水人,孝感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
第四篇:「经验总结」突出县域特色 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突出县域特色
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近年来,**县以独具特色的关中县域文化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原生态旅游资源为依托,“寓廉于史”、“寓廉于景”、“寓廉于乐”、“寓廉于文”,在传承、保护历史文化和发展县域特色原生态旅游的过程中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以历史典故人物为载体“寓廉于史”。充分发掘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传说典故,弘扬历史文化廉政元素“寓廉于史”。一是以**“七大文化”为载体,在该县**镇修建占地86.5亩苏武廉政文化广场,荟萃经典廉政文化故事40余幅,廉政人物雕像7座,涵盖了**的史事史籍、创世神话、英雄传说、爱情故事、教学礼仪、关中风俗文化等内容,大力弘扬县域历史文化中的崇尚廉洁、淳朴善良、勤劳勇敢、追求幸福的民族精神。二是依托姜嫄、后稷、苏武、苏蕙、李世民、张载、康海等**历史名人,弘扬“孕廉”“育廉”“践廉”“蕴廉”“倡廉”“播廉”“唱廉”精神。充分挖掘收集整理了一批历史文物、考证史料等,通过历史人物以身示范、洁身孕廉、传承育廉、践廉立范、蕴廉劝夫、倡导廉风、讲学播廉、借戏倡廉传承廉政文化精神,激励党员干部清廉、爱国、传承、创新。
以当地生态旅游景点景区为载体“寓廉于景”。把廉政文化建设与推进当地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以景点景区为载体“寓廉于景”。一是以县城景点景区廉政楹联漫画为载体,倡廉、励志、咏物、写景。在县城人员密集、群众休闲娱乐聚集的中心广场和小花园的墙壁、亭子悬挂以咏物、写景、励志、倡廉为主要内容的楹联23幅,漫画125幅,描绘**美景、陶冶情操,展现建设成果、凝聚力量、鼓舞斗志。二是以当地生态旅游区为阵地,打造“廉政文化景区”。在县内旅游景区悬挂以展示绚丽多彩的**饮食、文化、生产生活习俗、婚恋、服饰等为主题的历史故事、人物、楹联、漫画235副,渗透清廉思想,打造“廉政文化景区”,丰富景点景区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展示**人杰地灵、悠久历史,歌颂了民族团结、繁荣发展。
以关中特色文娱活动为途径“寓廉于乐”。充分借助地域特点突出关中风情浓郁的各种民间文娱活动“寓廉于乐”。一是以大众喜欢的广场舞为主导,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通过定期举办或积极引导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广场主题文化活动,组织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廉政文化广场舞活动,传承民族文化,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二是以民间文艺队为龙头,传承关中民间文艺,宣传廉政知识。文艺队经常在本村、周边乡镇(村)或县城活动演出,自编、自导、自演关中文化歌舞、戏曲、民歌、方言小品等极具地方特色、关中特点的文艺节目,讴歌新时代,弘扬民族文化,传播廉政知识。
以**民俗文艺刊物为平台“寓廉于文”。以宣传经济社会发展、讴歌改革开放、反映县域风俗风情为主旨的文艺刊物为平台“寓廉于文”。一是以文艺刊物为平台,宣传廉政文化。县文联创办《有邰文苑》文艺季刊,开辟专栏刊登以反腐倡廉建设为主题的小说、散文、诗歌,如《苏武精神》《我心中的梁家河》《提高政治站位,抒写百姓生活》等作品,讴歌先烈、清正廉明、崇尚正义。目前,已发行《有邰文苑》季刊19期,发表文艺作品1600余篇。二是以协会活动为中介,宣传廉政文化。通过县书法协会、摄影协会等,开展廉政书法展5次,廉政文化朗诵比赛活动3次,廉政歌曲戏曲活动3次,用摄影捕捉聚焦廉政事件人物活动2次。充分挖掘群众身边的鲜活素材,让廉政文化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渗透到广大党员干部及群众的心间,使党风廉政文化建设落地生根。
第五篇:彰显实践特色推进科学发展-金隅集团
第一指导检查组联系单位
突出实践特色 推动科学发展
第一指导检查组指导琉璃河水泥厂、建材科研总院、金隅混凝土公司、金隅加气公司、燕山水泥厂、太行前景公司、生态岛公司、西砂公司、金隅科技学校、集团党校等10家单位学习实践活动工作。5个多月来,指导组成员始终坚持认真履行职责,强化指导检查,紧扣集团“三个更加”活动主题,紧紧依靠各联系单位党委和广大党员群众,精心组织实施,把握工作规律,讲究方式方法,创新形式方法,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显著成果。
完善工作机制,精心组织实施
加强联系,分节点强化活动部署。指导组每周定期召开小组碰头会,总结工作、分析不足、研究措施、布置安排下周工作,使联系单位活动正常有序推进。通过开设公共电子信箱、下发工作提示、印发联系单位学习实践活动统计表等方式主动与联系单位进行交流、沟通,随时掌握联系单位学习实践活动的进展情况。整个活动期间,共召开5次大会议。共深入到联系单位50多次、一线部门6次,广泛
听取意见和建议,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和建议100多条。
指导组召开工作研讨会
严格把关,确保质量。按照集团党委提出的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工作原则和方法步骤,对联系单位制定活动方案、确定活动载体、深入学习调研、开展解放思想讨论、召开民主生活会、起草分析检查报告、制定整改落实方案、解决问题和健全完善体制机制等重点环节的工作加强指导、严格把关。活动中,随时与联系人保持电话、电子邮件沟通,指导组组长还与各联系单位书记经理保持手机短信息联系,就重点问题和环节进行沟通,确保了联系单位学习实践活动“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指导组参加基层组织生活会
广泛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
第一指导检查组与各联系单位及时总结,搞好宣传报道工作,依托集团学习实践活动《简报》、金隅报、网络宣传、板报、闭路电视等载体,发挥信息传播、建立全覆盖、立体化的宣传工作平台,以更加直观、富有感染力的形式,使群众知晓科学发展观活动、了解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效拓展了群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通过送书上门等 2 形式,党员参与率达到100%,琉璃河水泥厂还把书送到了境外支部,真正做到了全覆盖。在整个学习实践活动期间,第一指导组共编发本组信息简报53期,企业编发报道150余期,对整个活动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琉璃河境外支部动员大会
三、强化学习,凝聚发展共识
在学习过程中,联系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和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认真摘抄笔记、撰写心得体会,积极参加理论宣讲谈心活动,使学习更加注重实效,10家联系单位书记和经理均撰写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和体会,在集团《简报》上刊发。各单位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学习实践活动的形式。金隅科技学校邀请中国外运长航集团副研究员卢奇骏到校作了题为《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预测》的报告。
科学发展观知识问答手册
坚持解放思想,汇聚民智民意
各联系单位每个环节都注重把非党员领导干部、技术专家、基层员工等吸收到活动中来,一是活动让群众知情。发挥各单位内刊、宣传栏、板报等宣传媒介,把活动信息及时发布给广大党员群众,琉璃河水泥厂还利用特有的闭路电视网络,对活动情况制成宣传片进行循环播放。二是问题让群众查找。开展了“听民声集民智”、“我为企业发展献一计”等建言献策活动,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意见箱、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征求群众意见1500多条,进一步摸清了厂情民意,找准了突出问题。三是成效让群众评判。采取大会评议和书面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对分析检查报告、整改落实方案及整个活动的总体情况进行了评议,广大党员群众的总体满意率达到98%以上。
科研总院设置意见箱
联系单位现场进行满意度测评
五、深入调查研究,明确发展思路
根据活动主题,琉璃河水泥厂形成了“做足主业”的三大发展战略,混凝土公司形成了要加快搅拌站布局,迅速扩展的思路,科研总院制定了成为集团自主创新孵化器的举措和路径,金隅加气明确了要以“亮剑”的精神开拓市场的决心,党校确定了要围绕为集团服务形成办学特色的理念,金隅科技学校确定了要争办全国示范校的目标,太行前景、生态岛公司细化了进一步加强管理、建章立制的措施,燕山水泥厂、西砂公司明确了保民生、保稳定的具体目标。
郭燕明副总裁参加金隅加气民主生活会
段书记到金隅混凝土调研
突出实践特色,举力破解难题
以应对危机为重点,全力以赴保增长。金隅混凝土公司全面提升 企业管理、产品质量、服务、经营水平,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完成4.33亿元,为年计划的63%;实现利润2161万元,为年计划的62%。同时完成了通州、西六两个搅拌站建站可研及实施方案,通州站于7月9日动工建设,将于9月份投入生产,通过新建的两个站,预计新增产能将达到100万立方米。公司完成单方增资6千万,实现集团控股超80%。同时又投资5000万元,购买了100辆崭新的罐车,使公司拥有罐车的数量达到了209辆,泵车13辆,运输能力在北京同行业里无人能及,为公司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同时出色地完成了燕山分流职工165人的保稳定任务,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和年龄分配到不同的岗位。
琉璃河水泥厂把发展循环经济提到解决企业生存问题的高度,大大增强了加快企业发展步伐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增强了实现企业更好更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上半年水泥产销量完成107.91万吨,为年计划的51.38%;实现利润5551万元,为年计划的74.02%。与此同时重点工作有突破,一线窑的低温余热发电项目于6月27日建成发电,飞灰中试线已建成,并成功处置飞灰200余吨,处置城市污泥项目被建设部列为研发项目,污泥处置的工艺技术和环境检测顺利通过。服务产业市场不断拓宽,上半年相继向吉尔吉斯坦、越南派出技术服务队伍,技术服务收入半年时间已完成全年任务。
以优化结构、深化改革为重点,抢抓机遇谋发展。金隅加气公司克服年初市场不景气的不利局面,利用加气整合的契机,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和技术研发力度,做强做大金隅加气产业。金隅加气公司积极 做好组织结构调整和金隅加气发展规划,组织好生产经营和安全管理工作;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加企业经济增长点,不断提高金隅加气的盈利能力;扩大生产规模,掌控市场资源,加大市场研发和应用技术推广,由适应市场向引导市场转变,使金隅加气公司走上科学、可持续发展之路。科研总院制定了“新机遇、新发展” 第二个战略发展目标,即:打造世界一流的产业集团研发总部,成为集团产业竞争和升级的引擎;围绕科技产业链的产业化,形成特色竞争优势的高成长型一流企业。
蒋卫平董事长到科研总院指导工作
以共享成果为重点,全心全意惠民生。琉璃河水泥厂为彻底解决长期影响居民饮水问题,在宿舍区打了一口300多米深的水井;为构建和谐社区,进一步改善楼房宿舍区周边环境,达到宿舍区绿化、净化、亮化目标,对小区路面加宽并硬化路面3000平方米。同时,为了不断提高职工工资待遇,确定年内确保职工人均收入增长达到10%以上。
琉璃河水泥厂打井现场
金隅科技学校为进一步改善职工住房条件,实现安居工程,拆除了420平方米危旧房屋,妥善安置了9户职工搬入了楼房、2户搬入了平房。燕山水泥厂经过积极与石景山区政府联系协商,实施了天然气入户工程,日前主管线铺设已经完成,并给外地分流人员家属送去爱心联系卡,解决了这部分人员的后顾之忧。太行前景公司投入资金80余万元购置新班车,更换了车窗透风且经常抛锚的两辆旧班车,极大地改善了职工上下班通勤质量。同时,及时修复厂区照明路灯70余盏;为单身职工增加了餐费补贴和为单身职工购置洗衣机两台,方便了单身职工洗工作服问题。建材科研总院认真落实国家计划生育的新政策,及时提高了员工的独生子女费。同时,对五金木材站员工到总院办事,由于路途远而不能当日返回的问题,专门设置了临时住宿房间,既不耽误工作又方便了来总院办事的员工。金隅加气公司在职工食堂安装了空调,进一步改善了职工就餐环境。生态岛公司为了解决职工生活用水和洗澡问题,积极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水箱改扩建方案和着手落实,并在厂区男女卫生间安装了洗浴设备,解决了职工洗澡问题。西砂公司为了解决长期困扰居住在田村平房40多户居民吃水难的问题,积极与邻近的育强中学联系,接通了自来水管线,使这40多户居民用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活动期间,10家单位共投资2000多万元为群众办实事、好事。
第一指导检查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