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在抵制意识形态渗透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3、对丑化领袖、歪曲党史的言论缺乏交锋,正面研究宣传投入不足
近来,曾上过百家讲坛的教师袁腾飞的言论在网上风传,他在讲建国初期历史的时候对学生说,“二十世纪三大暴君:希特勒、毛、斯大林,他仇恨知识分子,所以知识分子也应该仇视他”。2010年4月在中国政法大学举行的一场报告会上,数位学者公开地彻底否定毛泽东,认为“毛泽东始终没有想过要建立真正的民主制度”,毛泽东开创的新中国无非是“中国的农民革命在中国历史上陷入了一个循环的怪圈,它从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到„等贵贱,均贫富‟,再到毛泽东的„打土豪、分田地‟这样的一个历史的怪圈。”这些言论造成了十分恶劣的社会影响,尤其是借助讲台严重侵蚀了大学生和青少年的思想。这从侧面也反映了我们对党史国史的研究宣传工作缺乏规范、投入太少,甚至相关研究成果的发表平台和传播平台都严重不足,导致真正想了解党史、国史的群众只能关注这些反动言论,关注《炎黄春秋》一类刊物,存在极大的真空。
4、某些“公共知识分子”实为持不同政见者,受到舆论和青年追捧
2004年9月南方日报属下的《南方人物周刊》推出了中国最有影响的公共知识分子50人名单,一位榜上有名的“公共知识分子”在境外网站上宣称:“在今天的大陆,„公共知识分子‟就是在知识上、政治上对共产党统治满怀否定和愤怒的人,就是对持不同政见者的隐约称呼,是异议人士开始浮出水面的标志”。所谓“公共知识分子”的大多数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从事哲学、经济学、法学、行政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学等学科专业研究,其中部分人有海外留学经历。其共同特点是自我标榜“理性”、“超然”、“独立”、“秉持良知”、“兼具专业性、公共性和批判性”素质,但都对中国现行政治制度和主流意识形态持批判或否定态度,并以所谓“价值中立”、“客观公正”的姿态出现,宣称其对社会公共事务的评论与其个人利益无关,完全出于他们对“公众利益”的关心。他们经常在媒体上对“公共领域问题”、特别是社会上发生的“负面事件”发表议论,提出与众不同的“惊人”见解,或明或暗地向执政党、政府、现行体制和主流意识形态发难。他们敢于批评、嘲弄政府的“大胆”和“反主流”思想话语,得到了与他们观点类似的部分媒体和受众的支持和共鸣,并在涉世不深、思想单纯、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和国情了解不多、缺乏今昔对比经历和是非真伪判断能力较弱、正处于成长“叛逆期”的部分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和群众中有一定市场。
5、对流入的境外出版物或外资民资控制的媒体,难以有效管理
一些敌对分子利用境外或香港的新闻出版渠道,出版和发表反党反华出版物,但意在影响国内舆论思想,通过种种方式在国内扩大传播。同时,境外资本、民间资本大举进入文化领域,使敌对势力和资本势力掌握了文化传播平台,对文化产业的价值观导向造成了巨大影响,如中国选举网、凯迪网等为右翼分子发表言论提供了活跃的场所,都拥有比较高的知名度和点击量(凯迪网在被上海东方网收购之后思想导向有所转变)。
6、西方话语体系向党政机关和学界渗透,并成为流行趋势
11、面对年轻一代价值观的双重标准,教育缺乏现实针对性
在对群众的意识形态宣传教育上,没能正视广大群众尤其是年轻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许多结构性矛盾。当前所谓80后、90后的青少年具有并行不悖的双重标准的价值观,一方面不反对走中国道路,另一方面又赞同西方社会制度。我们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宣传的时代感、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不够强,不太注重对个人发展的价值导向,难以满足人们丰富的精神与心理需求,不能及时反映社会生活发生的新的变化,对群众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困惑,缺少新的有说服力的解释或说明,导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维护功能、教化功能、协调功能和发展功能没能得到充分发挥。
12、未能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结成意识形态联盟,陷入孤军奋战
国际上西方各国在意识形态宣传方面比较一致,可以说建立了意识形态的统一战线,如“中国责任论”的问题上相互配合、论调一致。但我们却在国际交往中只进行经济交往,不进行意识形态的争论,与古巴、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形成意识形态联盟,导致意识形态渗透与反渗透斗争的战场上陷入被动和孤立境地,力量对比十分不对等。
第二篇:西方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
西方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
李方祥
风云变幻、纵横捭阖的国际形势,也要求我们加强意识形态工作。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意识形态斗争非但没有“终结”,反而进一步得到强化,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成为西方的外交工具。近年来美国大力向东亚、东欧、中亚、非洲等地区输出美式价值观,推动所谓“民主化改造”。2006年9月美国推出“普林斯顿计划”,把推进美国式民主提升为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内容,“计划”把世界上的国家划分成“民主”和“非民主”两部分,要将全球的“民主国家”联合起来,对抗“非民主国家”的挑战。这里的战略意图和意识形态性是不言自明的。美国甚至不惜动用武力手段在全世界推行自己的意识形态。伊拉克战争就是美国以武力输出“民主”的样板。美国还雄心勃勃地施行“阿拉伯民主化战略”,试图把伊拉克这一“民主样板”推广到中东的其他国家,在政治体制、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上逐步改造阿拉伯世界,建立西方式民主制度,建立、扶持亲美政权。
凭借着强势地位的话语权,千方百计地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攻击、渗透和破坏,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外渗透意识形态的重点,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放松过。近年来,他们在国际社会争夺意识形态主导话语权的活动呈显出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在散布“意识形态终结”迷雾、“普世价值”神话的同时,把一般问题政治化、意识形态化,向其他国家输出政治制度。近年来西方一些国家炒作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能源、环境、“有毒”食品、“危险”玩具、军费增长等问题,作为“妖魔化”中国的武器,而所谓“西藏问题”、“人权问题”,更成为他们惯用的武器。拉萨“3•14”暴力事件发生后,一些西方国家媒体制作了大量失实和歪曲性报道,几乎一边倒地指责中国。在我国集中精力筹办北京奥运会的时候,西方一些媒体和政要千方百计地将奥运议题政治化、意识形态化,试图借奥运迫使我国在核心利益问题上做出让步。法国总统萨科齐多次宣称,如果**代表与中国政府的对话有进展,“**和中国政府方面都承认谈判的进展,那么我参加奥运开幕式的障碍将被排除”;“中国政府和**谈得好,我就考虑去北京参加奥运会”,等等。中国政府制止“藏独”暴力活动的正当行为,成了他们攻击所谓中国人权状况的把柄;而捣乱奥运圣火传递的暴力举动,却得到一些西方政治势力的纵容。这些现象说明,当今世界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和分歧仍然是客观存在,敌对势力攻击社会主义国家为“极权主义政府”,始终没有放弃对社会主义国家、对马克思主义的敌视态度和立场,对此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认识。
二是掌握和利用大众传媒对一些国家形成全方位、立体式包围网。广播、卫星电视等传统媒体仍然是他们进行意识形态干扰、渗透的重要途径。2003年的监测结果显示,西方主要国家和敌对势力在我周边地区共设有30多个转播台,每天使用普通话和多种方言、170多个频率对我国播出60多个小时的节目,再加上一些国家从本土发射的广播信号,共有50个境外电台使用300多个频率对我进行广播。在卫星电视渗即面,他们在我国上空构建了密集的卫星电视网,频道达400多个,不断加大对我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内地区域的宣传覆盖。其中,隶属美国新闻署的“美国之音”特别活跃,长期充当美国进行境外渗透、实现其全球霸权的工具。在拉萨“3•14”事件中,“美国之音”不仅歪曲事实、颠倒黑白,更成为**集团的传声筒。事件发生前,它突然加大藏语广播时间,并暗中替**集团传达指令,让他们在敏感的时候制造事端。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互联网对人们特别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西方敌对势力也加紧与我国争夺互联网等思想文化的新阵地。一位西方国家政要人士赤裸裸地宣称:中国需要现代化,这是我们的可乘之机,我们要利用互联网把美国的价值观送到中国去。网络已成为敌对势力向中国进行思想渗透的新的重要渠道,他们雇佣庞大的“写手队伍”,向我境内发送大量有害邮件,在境内外的中文网站和BBS上大量贴文,使之成为政治谣言的重要发源地;或者资助敌对势力建立网站,支持他们利用互联网联络指挥、组织策划、蛊惑人心、煽动闹事。
三是利用国际经贸、文化交往不断扩大的机会,在向一些国家输入文化产品的同时,渗透美式自由、民主、人权等所谓“普世价值”观。文化商品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商品,它不仅具有商品的一般属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蕴含一定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政治意识、文化意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西方影视剧、图书、网络游戏等文化产品大规模地涌入,它杂以色情、淫秽和暴力等内容,以时尚潮流的形式,吸引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盲目推崇西方文化,削弱民族文化认同,诱导一些年轻人崇洋媚外,贪慕虚荣。同时,他们注重利用各种基金会、非政府组织,采取各种不同的办法,进行名为“文化交流”的渗透,使之成为输出美国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渠道。由上可见,由于西方敌对势力的阶级本性和国家本质所决定,在他们思想意识里,反共、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是根深蒂固的,他们总是认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是最美好的、最合理的,绝不容忍与自己对立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存在。他们手法、花样时常翻新,但战略意图和目标则一以贯之。
在加紧输出意识形态的同时,两方国家通过一整套的方法和手段,对他们的公务员、军队、学生和群众灌输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和政治信条,加强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渗透和控制。比如,在国民教育领域他们一贯标榜培养个体意识和现代公民,但事实上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西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价值观始终是处于核心地位,通过潜移默化使国民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形成高度的认同感。他们标榜“新闻自由”,其实并非不受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操纵。1979年在巴黎成立的“记者无国界”组织标榜“维护记者人权,维护新闻自由”。他们把自己美化得很“高尚”,是“超越疆界的”、“不追求私利的”、“公正的”、“为新闻自由而斗争”的非政府组织,但是实际上该组织却接受美国中央情报局以及美国国家民主基金、台湾民主基金会、索罗斯基金会和古巴自由中心等其他反共、反华机构的经济资助,说明它所标榜的“公正”行为受到更深刻的政治因素、意识形态因素的支配。该组织长期与“藏独”、“疆独”、“台独”等民族分裂势力以及其他反中国政府的非法组织相互勾结,不仅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污蔑中国没有人权,没有新闻自由,而且蓄意制造种种麻烦,干扰破坏2008年在雅典举行的奥运圣火点燃仪式和奥运圣火,并在巴黎、伦敦等地组织抗议示威,围堵奥运圣火传递。因此,它是一股抱着顽固政治偏见、对中国人民充满敌意、企图阻止中国和平发展的势力。
胡锦涛同志指出;“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共建和谐社会,需要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既要促进各种文明的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同时又要重视保持各国文化、意识形态的独特性,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但是,“冷战”结束以来,一些西方大国相继抛出“文明冲突论”、“新帝国论”等战略,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企图将自己的文化、意识形态强加给其他国家。这就是国际范围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的根源所在,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始终不能放松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国际因素。
无数事实表明,意识形态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越来越重要了。因此,必须不断提高驾驭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和局面的能力,巩固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首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现点和方法,认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区别。
古往今来,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都需要有一定的价值体系来维系。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夺取政权的斗争中形成了自由、平等、民主、人权、正义、博爱等价值理念,并形成了以个人主义为主要内容的资本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集中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体现,对建立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制度和体制。比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方面,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方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方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等。与这些根本性的制度和体制相适应,必然有一个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基本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部分,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在社会观念、思想文化日益多样化、复杂化的新形势下,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核心部分不动摇,就能牢牢地把握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
当前,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和较量,本质上是不同核心价值观之间对立和较量,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最根本的是资产阶级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他们凭借着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地位,把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核心价值体系说成是“普世”的、人类社会最优秀的文明成果,企图把他们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输出、扩张到世界各地。近年来,国内也出现了一种“淡化意识形态”、“非意识形态化”的倾向,“普世价值”思潮的泛起正是这种错误倾向的表现。“普世价值”思潮主要的理论基础就是资产阶级抽象的人道主义和人性论,它从抽象的“共同人性”、“人类本性”出发,抹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区别。它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遮蔽“普世价值”的实质和危害。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是我们区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的一把钥匙。正确运用这一基本观点和方法,就可以清醒地看到,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观念,固然是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但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它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逐渐产生,并且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又被赋予不同的内涵,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不同的阶级,对这些价值观念的理解并非完全相同。一些人所鼓吹的“普世价值”实质上就是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当然,我们区分两种核心价值体系,并不是否定两种价值观的共同性,而是为了更好地分清哪些是我们可以吸收借鉴的,哪些是我们需要有力抵制的,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动摇的前提下,以开放的胸襟吸收和借鉴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其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思想观念、精神生活、价值取向日益多样化,这种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不能成为搞指导思想多元化的理由和根据。众所周知,每个社会都离不开一定核心价值的支撑,否则就会人心涣散、社会混乱。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强调要“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有了这个共同思想基础,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更好地听取不同意见和呼声,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使改革兼顾各方面的利益,从而最大限度地求得最广泛的共识,把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在我国现阶段,存在各种思想分歧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大量是一般认识上的原因,但也有意识形态上的原因。后者,主要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之间的对立。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苏东剧变后,一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严重扭曲、畸变,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辨方向,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公然发表反对四项基本原则、违反宪法的错误言论,鼓吹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决不是要改掉社会主义制度”。两种改革观的分歧,不是一般的具体工作中的分歧,而是要不要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的重大政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是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照搬照抄西方市场经济模式之间的分歧。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某些人所谓的改革应该换个名字,叫作自由化,即资本主义化。他们‘改革’的中心是资本主义化。我们讲的改革与他们不同。”在这些基本原则问题、重大政治是非问题上,我们要旗帜鲜明,对错误思潮和言论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如果不讲原则、不分是非,保持一团和气,放弃思想斗争,那就只是形式上的统一而不可能是真正的团结统一。
(《环球视野》2010年1月26日第277期,摘自2010年第1期《高校理论战线》)
关键字:意识形态西方
第三篇:查摆我校在团员意识形态教育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及其整改措施
查摆我校在团员意识形态教育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及其整改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发展,新媒体和多元文化等都影响着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和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利用话语霸权,通过互联网向我国民众尤其是青年一代大肆宣扬和渗透西方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形态;另一方你面,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理论及教育方式被重新审视,青年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存在偏差。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有待提高。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情况,分析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是当前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一、当前我校团员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
(1)、团员意识教育在我校管理中受重视程度有所降低
我校学生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反观我校的教育管理现状,往往只注重学校近期目标的实现,把学生当作完成学校发展目标的工具,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就业率、申请硕士点、申请博土点等事关学校发展的指挥棒的指引下,学校或简单地将英语、计算机作为学生教的重点来抓,或片面地强调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看重学生获得的国际或全国性的奖项,这样的校园氛围导向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而且也导致团员意识教育得不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支持,从而使团干和团员对增强团员意识的重视度也随之降低。(2)、我校团员意识教育管理的难度加大
随着我校不断扩招、后勤社会化弹性学分制的实行和社团组织的大量涌现,我校中普遍出现了“同学不同班,同班不同住,同进不同出,同楼不同校”的现象。不同的家庭背景、风俗习惯、生活习惯导致了同学间贫富悬殊、兴趣性格差异大。毋庸置疑,这增加了现我校团员意识教育、管理的难度。此外,我校团员识教育的客体意识较难把握。再有,受非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冲击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影响,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有所抬头,有的团员青年只求权利不讲义务,将物质享受和金钱财寓的获得作为人生目标,并以此衡量自己和他人存在的价值,这在客观上加大了团员意识教育的难度。(3)、高校团员意识教育的效果难以维持
尽管我校团组织一直都在开展各种形式的团员意识教育,但其教育效果难以维持,某些团员青年离合格团员的标准仍存在较大的差距。究其原因,或是某些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仍流于形式,与团员学习、工作、生活结合的力度不够,从而导致效果不太突出;或是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一方面使得教育活动不能进一步深人持久地开展下去,另一方面对不合格团员的处置力度也不够,从而降低了教育的效果。此外,随着个人生活社会化进程的加快,社会舆论宣传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起着不可低估的影响。近几年,由于思想文化领域精品不多教育主题不集中、文化市场管理不严等原因致使一些格调低下的“精神鸦片”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社会风气,对青少年的思想造成了不良影响使得团员意识教育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二、我校团员意识教育的对策。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提高我校团员意识教育的受重视程度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我校团员意识教育的根本要求。围绕中心即围绕我校党委的中心工作。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组织开展活动的首要原则。服务大局即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学校改革发展的大局。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方面,我校团员意识教育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按照“一切以服务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
切的学生”的原则开展活动。在活动主题设计上既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又要兼顾当前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就业需求;在活动载体上要善于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活动形式和内容上要体现团的特色,如重温入团誓词、开展新时期团员标准大讨论等。在服务学校改革发展方面,团员意识教育要积极引领我校师生充分发挥科技优势、人才优势、信息优势,积极投身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之中。
(2)、增强政治意识以确保我校团员意识的正确方向
新形势下团员青年的意识形态呈现多元化,难以把握,所以必须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去占领团员青年的思想阵地,以确保团员青年意识的正确方向。一是要用科学理论来武装团员青年的头脑,通过在教学上安排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理论学习,使团员认清社会发展趋势,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通过团课、团刊、“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读书会”等阵地加强宜传,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学会明辨是非,增强政治敏感性和对腐朽思想侵蚀的抵御力通过结合时事热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举办如“改革开放二十年成就展”、“两会精神’知识竞赛”、“五四青年”评比等活动树立典型表彰先进,从而激发团员青年的政治热情明确自身的历史责任与努力方向二是要注重政治意识的养成。把讲政治的要求体现在具体行动中,落实到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在学习上,团员们要刻苦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自身实际写体会努力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从政治上观察、处理问题的能力;在生活上,要强化慎独,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工作中,要处处体现政治要求,看问题、拿决策要考虑政治需要和方向,提要求作评价要考虑政治观点和标准。
(3)、健全组织建设以深化我校团员意识教育成效。
我校团组织要将组织建设放在突出位置,通过健全的组织体系去凝聚和团结青年,使团员意识教育真正转化为广大团员的自觉行动,从而进一步深化和巩固团员意识教育的成效。一是要抓好团员干部队伍建设。在团干的选拔上,严禁由上级领导随意指派,必须通过团代会的正式
选举,看其是否善于从政治上思考问题、处理问题;是否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是否具备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否善于学习,拥有宽厚的文化底蕴;是否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团干队伍建设必须实现科学化,有专业的培训、人性的管理、科学的发展规划,从而使团员干部不断向学习型组织迈进,成为一支任感强、专业技能高、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强的团干队伍。二是要抓好基层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分团委(或团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团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团组织的设立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可以是传统的支部建在班级,以各二级学院(系)设立团总支或分团委;也可以将支部建设与社团、学生公寓建设联系在一起;更或者是实行二级学院(系)社团、学生公寓对团员的交叉管理。但无论一种模式,基层团组织都要覆盖尽可能多的团员青年,以便及时了解团员青年的思想状况和需求实现对团员的有效管理,基层团组织建立以后,我校应及时加强团籍管理,建立团员档案,对其在校期间的行为作好详细的团内成长记录。三是要抓好团的制度建设,主要体现在:(a)、会议制度,在制定团学期计划或面临团的重大问题和难题时,要适时召开团委会,邀请校党政领导、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协调好各方面关系,随后要及时召开各分团委(或团总支)会议,通报情况确定重点部署工作、听取汇报,在基层组织团支部层面要形成例会制度,定期交流思想、开展业务教育。(b)、联系点制度。逐级建立团干联系点,通过对联系点的了解,及时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指导工作,对下一级团组织开展团员意识教育予以督促,并对出现的困难予以帮助,发展团员制度。发展团员必须按照《团章》规定结合各我校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制订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严格履行发展程序,做到手续齐全、程序完备。(c)、推优入党制度。推优入党是团员意识教育中对优秀团员的背定,也是实现我校团建为党输送新鲜血液的要求,团组织除了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之外更要在制度上加以保证确保团员与党员的顺利衔接,制度中应明确规定推优的条件程序强化共青团在“推优”工作中的作用,让广大团员在此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教育。(d)、组织生活会制
度,在定期召开的组织生活会上,要引导团员对照团员标准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团员意识液薄、服务意识不强、不履行团的义务、不参加团的活动、不按期交纳团费的团员,要视情节轻重按团内有关规定给予一定的处理,将团员在团内的表现与其德、智、体的综合。
第四篇:我国企业在绩效考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在绩效考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绩效考核目的不明确
企业将绩效考核与员工薪酬联系作为唯一目的,而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员工提升绩效进而达到提升企业绩效的目的。将薪酬与绩效结合应该是绩效考核的一种手段,它是保证绩效管理能起到效果的重要手段,它是保证绩效管理能起到效果的重要手段,而非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
2.可量化指标占指标比重较低
其考核细目侧重于经营指标的完成、政治思想品德,对于能力的定义则比较抽象。而绩效考核的重点在与“绩”、“效”,企业绩效考核避重就轻,过分强调“德”、“勤”,对实际工作绩效及可量化绩效简略带过。
3.考核主观性太强
对于一般的员工的考核则由各部门的领导掌握;对于非业务人员的考核,无论是总公司还是子公司均由各部门的领导自由进行。考核者根据自己的印象、主观判断进行评分,这难免会受到个人喜好因素的影响。
4.考核周期设置不够合理
企业的绩效考核周期为一年。而一般绩效考核周期半年一次较为适宜,把两个半年绩效考核评分的平均值作为全年得分,并据此实行奖惩。对于不同部门、特殊部门、不同绩效指标需要不同的考核周期。企业的绩效考核周期过长,反馈太迟,不利于改进绩效,并使大家觉得绩效考核的作用不大,可有可无,结果使得绩效考核流于形式。
5.绩效考核的实施不够合理
对于中层干部,通常是由公司的高层领导与相关的职能部门人员组成考核小组实施考核,虽有利于保证考核的客观与公正,但在某种程度上并不能直接获得某些绩效指标,仅仅通过小组考核是片面的。对于对于一般的员工的考核和非业务人员的考核则是通过各部门领导掌握或由领导自由进行,这使得绩效考核的信度不具有很高的稳定性且绩效考核的效度存在一个很低的水平。
6.员工对绩效考核的不理解
绩效考核是一种绩效控制的手段,也是对员工业绩的评定与认可。绩效考核结果是薪酬管理的重要工具,也是员工调迁、升降、淘汰的重要标准。而员工对于考核结果并未对自身的不足进行一种自我检讨,认为考核只是领导布置的事情,以应付的心态来对待。
7.对考核结果不重视
虽在考核的方案中明确说考核与人事的升迁、工资的升降等方面挂钩,但最后的结果总是不了了之,没有任何下文。对中层干部有考核的总结也将具体情况反馈给个人,但是没有对存在的问题、难处、批评与建议提出改进的措施和方案,也没有对方案中与人事升迁、工资升降等方面实施具体的决策。
绩效的概念
绩效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的投入产出情况,投入指的是人力、物力、时间等物质资源,产出指的是工作任务在数量、质量及效率方面的完成情况。
绩效考评与绩效管理关系
绩效考核是对员工一段时间的工作、绩效目标等进行考核,是前段时间的工作总结,同时考核结果为相关人事决策(晋升、解雇、加薪、奖金)等提供依据。
绩效管理是员工和领导者就绩效问题所进行的双向沟通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者与员工在沟通的基础上,帮助员工定立绩效发展目标,然后通过过程的沟通,对员工的绩效能力进行辅导,帮助员工不断实现绩效目标,在此基础上,作为一段时间绩效的总结,领导者通过科学的手段和工具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考核,确立员工的绩效等级,找出员工绩效的不足,进而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帮助员工改进绩效提高中的缺陷和不足,使员工朝更高的绩效目标迈进。
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区别
1、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具备管理的五项基本职能,具体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与面谈以及绩效结果的应用。绩效考核工作虽然在整个绩效管理流程中占据较为重要的位置,但它只是绩效管理系统中的一部分;
2、绩效管理是一个过程,注重过程的管理,而绩效考核是一个阶段性的总结;
3、绩效管理具有前瞻性,能帮助企业和领导者前瞻性地看待问题,有效规划企业和员工的未来发展,而绩效考核则是回顾过去的一个阶段的成果,不具备前瞻性;
4、绩效管理有着完善的计划、监督和控制的手段和方法,而绩效考核只是一个考核手段;
5、绩效管理注重能力的培养,而绩效考核则注重的是成绩的大小。
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联系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绩效考核可以为企业的绩效管理的改善提供资料,帮助企业不断提高绩效管理的水平和有效性,使绩效管理真正帮助管理者改善管理水平,帮助员工提高绩效能力,帮助企业获得理想的绩效水平。
综上所述,绩效管理是对员工的行为和产出的管理,它在现有的人力资源理论的框架下,在强化人本思想和可操作性基础上,以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为依据,通过定期的绩效考核,对员工的行为与产出做客观、公正、综合的评价。而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是对绩效管理前期工作的总结和评价,远非绩效管理的全部。僵化地把员工钉在绩效考核上面,仅仅用几张表给员工的个人贡献盖棺定论,难免有失偏颇,也偏离了实施绩效管理的初衷,依然改变不了效率低下、管理混乱的局面。科学的绩效管理都是把“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作为推行绩效考核的前提,结合企业总体发展目标和员工的个人发展意愿确定考核的内容和目标,根据企业的总体情况,在与员工双向互动沟通的过程中推行绩效考评计划;客观看待考评结果,淡化绩效考核的加薪晋级导向,更多地把它当作激励员工的手段和引导员工自我发展的依据。
第五篇:浅谈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武威第十九中学 杜小平
摘要: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不仅仅是一名教师,他首先必须是一名懂得教育艺术的专家,这样才能胜任班主任管理班级的重任,而管理好班级,了解学生的心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品质也是班主任工作中的关键。面对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学生,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班主任工作的一个课题。本文作此探究,以期给同仁们提供一点实践操作的依据。
关键词:班主任 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 一 问题的提出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学校教育更加突出重要。为此,教师学习和掌握心理卫生常识尤为关键。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忍不拔、勇于战胜挫折等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形成健康心理素质的关键期。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相处时间最多,对学生的了解也最全面最深入。因此,班主任工作,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开展心里健康教育对班主任的新要求
心里健康教育与过去的一些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对班主任老师的素质提出了以下更高更新的要求。
1、班主任要树立现代教育观。班主任老师要从过去当“纪律监督”、“政治说教”、“活动保姆”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改变高高在上的说教作风,做到用平等信任的眼光看学生,用爱心去感化他们,用人格力量去影响他们,用平等宽容的方法去教育他们,用友好真诚的语言去激励他们,为实施健康教育打下基础。
2、具有现代教育学和心理科学的知识。班主任老师要加强现代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的学习,特别是要了解掌握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及规律,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备知识和技能,正确的帮助和辅导学生,积极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3、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情操。班主任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同样也能“感染”学生。班主任最重要的品德是为人坦荡正直,有一种凛然正气和坚持真理的作风,有崇高的事业心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不世俗,不随波逐流,民主、公正、平等、友善。教师注重自己的言行,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和美好的情操去影响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形成。
三 开展心里健康教育必须坚持的原则
1、渗透性原则。小学生年龄偏小,仍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时期。据其心理特点,心理教育不能单靠知识传授,简单地说教是不行的,要重视强调潜移默化,从兴趣入手,注重把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心里教育内容以有机结合起来,渗透在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在班队的活动之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之中,以促进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
2、自主性原则。“一切成功的教育,莫过于少年儿童主动地自我教育,自我要求,自我完善。”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原则,让学生通过自愿参与活动,达到自己教育自己;通过自愿接受,达到自我提高的效果。
3、针对性原则。对学生进行心里健康教育,要“有的放矢”,在加强计划性的同时,还要注意抓住特殊的生活“瞬间”,即把握教育契机,使教育具有针对性。
4、要体现以身作则的原则。教师的心理品质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经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心理焦虑、不安、困惑、无助是来自教师的情绪、眼神、语言和行为。可见,孩子的健康成长要求我们每个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心理状态的调整与人格力量的提升,用健康的人格,美的心灵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四 开展心里健康教育了解学生心理的方法
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为,才能使教育做到有的放矢。
1、观察法。这是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班主任要善于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班集体活动、体育活动、值日、午饭后至下午上课前等活动时间观察学生的真实情况。观察越是深入细致,就越能正确认识学生。因为学生在自由活动中最能真实表现出他们的思想状况、情绪好坏、兴趣爱好和才能特长等。观察学生,教师有时带有一定目的去观察一个学生的表现,有时就是随意观察去发现,这就要求教师要养成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习惯,以便把握学生的心理信息。
2、谈话法。这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关键。有目的地找个别学生、班干部谈话,可以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向。谈话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谈话前,班主任应当认真考虑谈话的目的,中心内容,采取的方式以及选择的时间等。在谈话过程中,对学生要亲切自然,态度和蔼,不要使学生感到拘束紧张;要讲究技巧,善于启发学生讲真话;要注意倾听学生说话,让学生把话讲完,不要有不耐烦的情绪,边听边思考,联系学生一贯的思想言行和平时观察的印象结合起来加以分析,不要听了一面之词,就轻率地得出结论。在批评学生时,谈话既要讲究疏导的方法,还要注重谈话时间的选择,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
3、研究学生的周记法。我要求学生每周写周记,从周记我可以了解许多情况。学生值日工作情况、同学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心理问题等。学生很多“本来面目”不是在课堂上反映出来的,而是在课后反映出来的。通过“知心信箱”更能了解学生的各种思想动态,如对班级的制度执行情况,家庭情况,对班干部的看法,甚至对科任教师的上课情况,都会如实反映。
4、调查访问法。调查访问时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一种方法。除了向学生调查以外要特别注意向学生家长和科任老师作调查。向学生作调查,最重要的时要亲近他们,同他们打成一片,既做学生的老师,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用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去“打动”学生,只有这样对学生的了解才会深入。
五 开展心里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发挥心里健康教育课的主阵地作用
班主任是学生最知心的朋友,又是最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老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通过填表、讨论、表演、演说、游戏、访问等活动形式,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在每周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知行并重。
心理素质教育课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小学生年龄小,知识经验少,理解力不够高,在提高认知水平的同时,重点应放在行为的塑造上。让学生在行为实践中,学会自我分析、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学会排除生活、学习及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困惑、烦恼、焦虑等不良情绪,能够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自身的心理潜能,使全体学生在心理发展方面都有一个提高。
(.2)坚持学生主体。
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依赖于主体自身的主管能动性,依赖于主体的自我教育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结合学生实际使学生真正领悟问题实质,学会自主、自立地处理问题。教学中创设以师生互动、心理相容、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让学生学会通过不断重复参与各种训练和练习活动等方法自我培养、自我优化各种心理素质。
(3)坚持点面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以全体学生为对象的,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理都得以最大可能性发展是心理健康课的目的。在对全体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同时,教师要时刻把握因材施教这一古老的教育原则,教师在面向全体学生授课的同时,还要针对个别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咨询、疏导,让学生的共性健康发展的同时,又要使学生的个性充分施展,实现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4)坚持师生和谐
一要坚持平等性。教师要使自己处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自觉地意识到师生双方在人格上享有同等地位,并且使学生意识和体验到师生双方在人格上享有同等地位。二要坚持尊重性。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言行,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内心世界。三要坚持鼓励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敞开心扉,敢于暴露自己的观点,老师不要轻易的评价。四要坚持参与性。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到心理行为训练中,完成训练任务。学生自始至终是教育过程的主体,教师要让每个学生有平等参与活动的机会。五要坚持目的性。心理行为训练目标一定要根据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设计、实施,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高,教师的目标就可随之提高,反之亦然。
2、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创设宽松和谐的良好环境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础。宽松和谐的环境,有助于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慢慢校正不良心理,逐步培养其健康完善的人格心理。
(1)建立团结互助、和谐友爱的班集体
通过在班上开展互帮互学、互相关爱的活动,让学生相互深入全面的了解,相互信任,建立平等友爱的同学关系。对有困难有缺点的学生,用平等真诚的态度给予帮助,使他们在学校里,心情愉快,精神放松,以增强其信心,激发其求知欲,鼓舞其勇气,对困难挫折都能勇敢面对,对他人理解、尊重、宽容,在集体中做一个受欢迎的角色。
(2)创设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生活环境
开展多种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利用主题班队会活动,组织学生观看他们喜爱的影视片,讲故事,谈理想,说未来,选取一些社会角色作模拟表演等,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了解自己的角色心理,把远大的理想与脚踏实地的学习结合起来,达到自己克服缺点,自我完善个性的目的。
3、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品质、掌握方法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实现的。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课堂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训练、辅导、暗示、感染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学生从教师的耐心教育中,从教师的关心尊重中体会到温暖与期望,激励与鼓舞,进而感到教师可亲、可信,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在激励学生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起共同讨论、合作学习、自己能行的自信心。形成了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为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奠定基础。
4、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家庭教育中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常言道:“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最初也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出生后,首先接触并受其影响的就是家庭环境。在孩子的发展历程中,家庭环境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我们每个人的心理品质都或多或少的烙着家庭的印记。一个和睦、温暖、重感情、守信用、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家庭,可能铸就孩子健康的心理。反之则极有可能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不可弥补的创伤。因此,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也对孩子的父母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首先,要求父母应具有健康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去感染孩子;其次,要求父母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必须严格要求,决不能失信于孩子;此外还要求父母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不能过于顺从溺爱,也不能过于严厉甚至专制,要有民主的作风。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使孩子形成任性、自私、骄横、烦燥、抑郁的心理,造成心理压力过大,甚至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总之,班主任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班主任老师的工作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开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学生心理健康的表率,做学生心理问题的防御者,做学生心理发展的指导者和维护者,是班主任开展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秘诀。我们只有从小抓起,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初步形成健康的心理,才能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