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豫谷18绿色栽培技术规程
《豫谷18绿色栽培技术规程》 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谷子抗旱耐瘠薄,适应性强,分布较广,河南是谷子优势产区,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解放初期,河南省谷子面积96.5万公顷,占夏粮面积的19%。之后稻、麦种植面积的持续扩大,谷子的地位不断下降。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市场拉动、轻简化生产技术的推广,谷子生产面积逐渐回升。但生产上存在品种混杂退化,栽培技术落后,商品质量低劣严重影响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因此,选育符合出口和市场需求的谷子品种,建立良种繁育体系,采用规范化、标准化栽培技术,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本标准针对优质、高产、广适谷子新品种豫谷18在河南省生产种存在的关键问题,从栽培技术、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提出谷子生产的各项要求,旨在提高我国谷子科研和生产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提高谷子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任务来源及编制原则和依据
1、任务来源
2018年8月,安阳市农业科学院向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提出制定“豫谷18夏播绿色栽培技术规程”和“豫谷18春播绿色栽培技术规程”立项申请,省标准化研究院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通过项目答辩、专家评审,2018年10月26日,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下发了2018年第二批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豫质监标发[2018]335号),建议两项标准合并为“豫谷18绿色栽培技术规程”,将其列入2018年河南省地方标准制定计划,立项编号:20182210031,批准安阳市农业科学院负责该标准的起草工作。
2、编制原则和依据
本标准编制遵循“科学性、规范性、实用性、统一性”的原则,良种和良法的配套原则。近年来,谷子生产上存在品种混杂退化,栽培技术落后,商品质量低劣严重影响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本标准针对优质、高产、广适谷子新品种豫谷18在生产种存在的关键问题,从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提出豫谷18生产的各项要求,通过总结豫谷18试验示范的数据和生产管理经验,参考现有谷子成熟技术和生产经验,形成本标准相关规范、指标,并经反复调查验证,最终确定本标准。经过标准初稿、征求意见稿、专家意见稿、送审稿、审批稿等多次修改。
本标准严格按照GB/T 1.1-2009的要求进行编写。
三、编制过程
1、工作基础
豫谷18是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院培育的谷子新品种,具有适应性广、产量高、质量优等特点,分别通过了国家四大区组试验,被农业部专家誉为谷子界的“郑单958”,连续多年作为我国谷子生产的主导品种,获得国家谷子糜子产业体系重大农业科技成果,获得国家一级优质米称号。据国家谷子糜子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调查统计,2013年豫谷18全国种植面积约5333hm2,2014年约1.3万hm2,2015年新疆华大仅在新疆推广约1.3万hm2,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把豫谷18绿色栽培的生产管理特点与经验,研究总结豫谷18绿色栽培的技术措施。
参与该项目实施和编制的同志多年从事谷子育种、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其中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4人,博士1人,硕士5人,有较好的科研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保障项目的顺利完成。
2、标准起草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豫谷18绿色栽培技术规程”由安阳市农业科学院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起草。主要起草人:宋慧、付楠、王淑君、邢璐、张扬、谢慧芳、魏萌涵、王秀平、闫宏山、刘海萍、宋中强、谢明杰、秦永兵、王素英、刘金荣。
3、标准起草工作
2018年1月,接到河南省技术监督局关于征集2018年度河
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的通知后,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开始准备本标准的制定工作,申请立项,通过项目答辩、专家评审,2018年10月26日 “豫谷18绿色栽培技术规程”列入2018年河南省地方标准制定计划。本标准编制任务下达后,农科院成立了标准起草工作组,制定了标准实施方案与目标任务。编制小组查阅、收集、整理相关材料数据,认真总结豫谷18绿色栽培的实践经验,了解标准书写结构、格式等相关内容,按照标准的要求,对标准的框架和内容进行讨论,确定标准编写大纲,并完成本标准初稿。
4、标准征求意见
标准征求意见稿先后函寄往省农业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中棉所、洛阳市、鹤壁市农技站以等科研、教学、推广等单位征求修改意见。编制小组对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分析、归纳、研究和讨论,对标准技术规程进行了完善。此后,征求意见稿在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征求意见,编制小组对反馈情况又进行了修改,形成标准初审稿。
四、主要内容的确定
1、第一章范围编制说明
范围中规定本标准豫谷18绿色栽培的技术规程和条目和适用生产区域。
2、第二章规范引用文件编制说明
豫谷18绿色栽培必须符合规范性文件引用的标准,才能进行种植,应用文件对本规范必不可少。
3、第三章术语和定义说明
介绍了豫谷18田间性状特征,包括生育时期、株高、穗长、抗逆性等性状。
4、第四章产地环境编制说明
品种选择规定了豫谷18耐旱不耐涝,选择水浇地块,降雨量500 mm~700 mm,以排灌方便,土质肥沃的壤土地块为宜。
5、第五章地块选择编制说明
根据豫谷18的生活习性和对外界环境的要求,选择阳光充足、通风条件好、土层深厚、肥力较好、排灌方便的地块。谷子不宜重茬,连作病害严重、杂草重,且消耗同一种养分使土壤养分失衡。
6、第六章种子处理编制说明
规定了豫谷18种植用种质量要求。在播种前种子晾晒方法,严禁使用经禁用物质和方法处理过的种子。
7、第七章播种编制说明
该章规定了豫谷18生产的播期、播量、播深和播种方法。谷子出苗容易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播种一定要适墒播种,播量适宜,过小容易造成缺苗断垄,过大幼苗密集,生长不良。谷子播种深度对幼苗影响较大,谷子胚乳中储存的养分很少,如
播种过深,出苗过程中消耗大量营养物质,谷苗生产细弱,甚至出不了苗,影响出苗率。播种深度原则上以浅播为好,但在土表缺水时影响出苗,可适当深播。播深3~5cm为宜,土表墒情好取下限,墒情不好时可取上限。播种方式根据当地情况选择适宜的机械。
8、第八章田间管理编制说明
田间管理规定了豫谷18生产的田间管理和操作分为苗期管理、中期管理和后期管理三个重要时期。根据不同时期谷子生长特点,苗期管理重点做好查苗、间苗、定苗和中耕除草;中期管理重点做好追肥和灌溉;后期管理重点做好防旱防涝。
9、第九章关于病虫草害防治的编制说明
该章病虫草害防治规定了谷子主要病虫草害物理防控、生物农药防控方法。
10、第十章收获的编制说明
规定了豫谷18收获时期、晾晒和储藏等规范。
五、与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的说明
本标准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等法律、法规。本标准编制格式符合GB/T1.1-2009的要求。
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结果和依据
本标准编制过程中不存在重大意见分歧。
七、根据需要提出实施标准的建议
本标准旨在提高谷子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河南省谷子生产向标准化、产业化水平发展,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社会稳定。建议本标准应尽快作为推荐性地方标准发布实施。
八、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无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豫谷18绿色栽培技术规程》
标准起草小组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六日
第二篇:制种玉米栽培技术规程
制种玉米栽培技术规程
本规程制定了制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经济技术指标,必备条件和栽培技术。适用范围:适用于伊犁河谷西部玉米制种区。主要技术指标
2.1 产量指标:亩产500-900公斤。
2.2 产量构成:母本亩保苗6500--8500株(紧凑型7500-8500株,半紧凑型6500-7500株),亩收获穗数6000-8500穗,每穗粒数250粒以上,千粒重280-400克。
2.3 生育期指标:播种期3月底至4月上中旬;出苗期4月中下旬;拔节期5月底6月上旬;抽雄期6月底7月上旬;吐丝授粉期7月上中旬;灌浆期7月中旬至8月中旬;成熟期9月上中旬。必备条件
3.1 气候:≥10℃有效积温3200℃以上,无霜期155天以上。
3.2种子:选用抗病、抗倒、耐旱,叶片数18-22片,生育期140天以内。
3.3 施肥:中等肥力土壤,亩施氮、磷、钾总纯量35-40公斤(自然肥80-90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5-0.6:0.1-0.15。
3.4 田管:花期相遇,没有严重干旱、倒伏和病虫危害。4 栽培技术
4.1.1 制种组合选择:先进行小面积试验,摸清父母本在本区的生育进程、抗病性、耐旱能力、产量表现、父母本行比配置、花期调整等关键技术资料的基础上选择组合,制定技术要点。
4.1.2 隔离区设置:隔离区南北300米以上,东西500米以上,区域内同期不能种植非父本以外的任何玉米品种,隔离区内应连片种植。
4.1.3 选地与整地: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保水保肥能力强,含盐碱轻的壤土或轻粘土。实行秋翻冬灌,秋翻深度28厘米以上,整地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
4.1.4 底肥:结合秋翻将氮肥的30%,磷肥的80%及全部钾肥进
行深施
4.1.5化除:结合第二遍整地,亩用90%禾耐斯乳油90-100毫升。
4.1.6 种子准备
4.1.6.1 种子选择:采用纯度98%、发芽率85%以上种子。
4.1.6.2 种子处理:晒种1-2天后机力、人工精选备用,并于
播前10-15天进行包衣。
4.2 播种
4.2.1播期:当5厘米地温稳定在8℃时即可播种,一般3月底4月
上旬开始,4月中旬结束.4.2.2 播种方式:,根据机收的要求采用90厘米宽地膜,三膜六
行,平均行距60厘米或70-80厘米四膜八行(平均行距50-55厘米)精
量或半精量膜上穴播机播种(滴灌地可采用播种时膜下或开沟时铺设滴
灌带),穴距10-13厘米。父母本行比一般1:5-8。根据父母本特性,父本选用2-3个播期人工分段分期播种。
4.2.3 播量、播深、种肥:播量2.8—4公斤,其中母本2.5-3.5公斤,父本0.4-0.5公斤。播种深度4厘米。播种时将氮肥的10%--20%和其余的磷肥做种肥。
4.2.4 播种质量:下籽准确、覆土良好、播种端直、连接行准确。
4.2.5 补种:每个条田播完后立即进行补种。
4.3 田间管理
4.3.1 定苗:三叶一心至五叶一心定苗,母本定苗时去病、去大、去小、去杂株,父本留大、小苗。
4.3.2 早中耕、深中耕、勤中耕:全生育期中耕4次,显行后头
次中耕深度13~15厘米,定苗后二次中耕深度18~20厘米,第三次揭膜后中耕深度20~22厘米,第四次结合开沟追肥进行深中耕高培
土。
4.3.3 叶面追肥:苗期至拔节期,结合防病叶面追施磷酸二氢钾等
叶面肥2-3次。
4.3.4 病虫防治:苗期至拔节期用好立克每亩1-2克或速克灵等
提前预防病害。玉米螟在大喇叭口期亩用呋喃丹1公斤兑7-8公斤细沙或锐劲特灌心。
4.3.5 去杂、去劣:分别于三叶期、八叶期、抽雄前根据植株长
势、株形、叶色、花药颜色等特征,分三次进行去杂去劣。
4.3.6 开沟、揭膜、追肥:开沟前揭膜,残膜拾净率要达到90%以上。开沟、培土时将其余肥料一次施入,开沟沟深16-18厘米,培土垄高25厘米以上,(滴灌地在拔节期至灌浆期随水滴施肥料)。
4.3.7 早灌水、勤灌水:全生育期灌4-7水,第一次拔节期,第二水抽雄前,第三水扬花授粉期,第四水灌浆攻粒期,腊熟期停止灌水。灌水质量:及时、适量、不淹、不旱。要特别注意扬花授粉期不能旱,地表要保持湿润。(滴灌地根据苗情在拔节期5月底6月初开始全生育期滴7—9水)。
4.3.8 花期调整:一般母本比父本同一生育阶段要保持多1-2片叶,否则要进行花期调整。花期调控宜早不宜晚,在苗期就要及早预测,采取“促慢控快法”对生长慢的亲本早定苗、留大苗、早松土、早喷叶面肥等促其生长。
4.3.9 化调:对母本较高的品种,在头水前5—7天,叶龄指数60—70%,未展开叶7—8片时,根据亲本特性,自然条件对母本喷施玉米健壮素20—40克/亩,兑水20—30公斤,做到不重喷不漏喷,严禁对父本喷施,喷施的剂量宁小勿大;对母本高度较低、土层薄、灌溉条件无保障的不宜施用。
4.3.10 摸苞带叶去雄:去雄前先去一次小苗、弱苗。在母本雄穗打苞尚未出穗时,带1-2叶于雄穗一起拔掉,去雄要干净彻底,不留残枝。去雄结束后再一次彻底铲除晚苗、小苗。
4.3.11 砍父本:授粉结束十天内及时砍除父本。制种玉米生产应树立质量优先的生产理念,严格实行“定苗、去杂、去雄、砍父本、穗选”初检合格证等“五证”管理模式。收获
当果穗苞叶干枯发黄,籽粒失水变亮,用自走式联合玉米收割机收割。玉米棒上场后及时去苞叶、花丝,摊晒,剔杂穗、病虫穗、霉烂穗、勤翻勤晒。籽粒水分降到18%以内时进行机械脱粒。脱粒后再次翻晒或烘烤,当水分降至13%时清选机清选,定量包装。
第三篇:温室辣椒栽培技术规程
温室秋辣椒栽培技术规程
一、定植前准备工作: 1.土壤消毒
一般土壤中有土传病害黄萎病、青枯病、枯萎病。因此在定植前必须对温室土壤消毒。可在定植前半个月,每亩撒入50%多菌灵3公斤,犁地时翻入土壤。2.整地:
在辣椒定植前,必需做好定植前期准备工作,首先应该对定植辣椒的温室浇一次大水,然后再次平整温室内栽培地,并深翻土壤,其深度不小于35cm。(秋延晚犁地后需全棚盖膜借助高温杀虫灭菌)。3.施肥:
在作栽培畦之前,必需施足基肥。要求每个标准温室,施入的农家肥鸡粪20方或其它人畜肥和鸡粪各10方混合均匀;50kg三元复合肥或二铵,25kg硫酸钾,50kg过磷酸钙,2kg硫酸锌。上述肥料混合均匀撒施,然后用旋耕机打2-3次。(注意农家肥在施入时必需腐熟,否则会引起烧根或病害发生,建议在碱性较大的温室不要上羊粪,因为羊粪中含碱量较高)。4.起垄:
做成的垄成倒梯形状,垄面宽50cm,垄间距80cm,垄高25cm,做成的垄如下图所示:
5.定植前必须上好棚膜和上好棉被。6.育苗 6.1种子处理
6.1.1 选种、晒种。优良种子是获得优质丰产和高效益的基本条件之一。播种前应选取品种纯正、生活力旺盛、没有病虫害和无杂质的种子。为提高发芽率,将种子摊开暴晒2~3天。
6.1.2 浸种。种子一般用30℃~40℃的温水进行浸种,时间为12~24小时。也可在浸种4~5小时后,用300倍的福尔马林溶液处理15分钟,或0.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20-30分钟对种子进行消毒,可有效地预防炭疽病及斑点病等病害。
6.1.3 催芽。一般温度控制在20℃~30℃,相对湿度控制在95%左右。如有发芽箱,温度可自动调节。无发芽箱情况下,可在保温壶中加少量温水,把种子用干净纱布包好,倒挂在保温壶里,使种子感温均匀。切记温度过高,造成芽子细长虚弱、黄尖、烂尖,甚至全部烂掉。经过4~5天催芽,当幼苗伸出种皮,其幼根长度与种子长度相等时,即可拿出播入苗床。6.2 建造苗床
苗床要选在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土壤肥沃,没有种过辣椒的地方,并且靠近生产田与水源的地方。以利于运输方便,省工省时,不易散坨,利于成活。当前,生产上多采用小拱棚育苗。一般畦宽1米、长10米左右。建床时先把畦内的土翻松,每畦施入优质腐熟的农家肥200公斤、辣椒专用肥1.5公斤、尿素0.5公斤、磷酸二氢钾0.1公斤。在播种前2~3天,将苗床灌足水,直到不渗水为止。待水渗下后,用小刀纵横成3厘米见方的正方块,每个方块内点播2~3粒种子。
播种时间春提早在前一年11月上旬播种育苗,秋延晚在7月20日左右播种育苗。6.3 苗床管理
6.3.1 调节床温。前期主要是防止破膜,增加光照强度,提高床温;中期可在中午揭开拱棚两端薄膜通风散热,以降低温度:后期加大通风量;直至夜覆昼揭,阴覆晴揭。棚内温度白天保持20℃~25℃、夜间17℃。(秋延晚则要注意遮阳防晒,白天注意及时遮阳,防止日光灼伤幼苗。)
6.3.2 间苗除草。分2次进行,第1次在齐苗后子叶充分展开时,选晴天中午前后间除过密苗;第2次在长到两片真叶时进行,间苗时去弱留壮达到苗距3~4厘米,同时拔除杂草。
6.3.3 补充水分。两片真叶前一般不浇水,以后遇旱可用喷壶适量喷水,幼苗长到四片真叶时,可在晴天中午适量浇水。
6.3.4 防苗病。幼苗期易发生猝倒病、立枯病,可用75%百菌清600倍或高锰酸钾800~1000倍液连喷2~3次。
二、定植
采用起垄铺地膜双行定植,定植时铺地膜,铺膜和定植的顺序,根据(苗木大小、定植习惯等)具体情况而定。定植前,做好垄后浇一次大水,带水定植(定植穴内浇入配好的枯必治、或康复灵等农药,提前预防病害),定植株行距为大行80厘米,小行50厘米,株距35厘米的双株定植。定植完后,再浇一次定植水,水线距苗木10厘米为准。
三、定植后田间管理 1.浇水管理:
注意见干见湿。2.温度控制:
缓苗期根据外界气温,必需注意温度低时,揭开被子,温度高时,搭上被子遮阴降低温度。缓苗后进行常规管理。3.防止落花:
当辣椒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调时,及时打矮壮素(CCC)控制植株的徒长,喷施时注意叶面出现雾状为准。
四、病虫害防治:
(一)生理病害 1、日灼病
(1)症状: 也叫烧果,果实向阳面发生大片脱色斑,果实被灼伤,表现为先失水,变为黄白色,与周围组织界限明显,病斑变干后呈革质、变薄,组织坏死。高湿条件下常引起炭疽病及其他腐生菌,使被灼的果面覆盖黑色霉状物。
(2)发生原因 植株生长不良,枝叶层不能遮蔽果实,当气温达到32 ℃时,暴露在日光下的果实被灼伤。有的属于培土过浅,结果后植株被压得东倒西歪,使一些果实暴露在日光下引起灼伤。土壤缺水,或病毒、蚜螨为害,以及密度过稀都会引发日灼病。
(3)防治对策 : 培育壮苗 加强定植后的肥水管理,大量结果时封垄,使果实有枝叶覆盖,并及时 防治蚜虫和红蜘蛛。
2.脐腐病
(1)发生于辣椒果脐部,病部变褐,后期因腐生菌侵入脐部变黑或腐烂,失去食用价值。
(2)发生原因 由于土壤缺钙或因浇水不及时,造成土壤干旱,使钙吸收受抑而发生此病。
(3)防治对策 : 及时泼水 经常保持地面湿润,使土中钙质随水分吸收而运到需要部位。并及时 补施钙肥 可叶面喷洒1%过磷酸钙浸出液,或1 000倍氯化钙,或0.2% ~ 0.3%石灰水;也可每亩施石灰60 ~ 100公斤。
3.落花 落果 落叶
(1)症状: 每株辣椒开花数十个,花有上位、中位、下位之分。正常情况下位花大多能结果,中位花也可正常结果,上位花脱落比较严重。由于辣椒花果具有一定的自然脱落率,另外生长过程中不利因素影响,也会造成落花、落果甚至落叶。
(2)发生原因
a.生理落花、落果 开花授粉时遇到低温、高温、光照不足和土壤水分不足时易发生。应从培育壮苗,适时合理定植,合理施肥,及时浇水和排水等综合措施入手,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协调并进,一边结果、一边生长,从而减少落花、落果。
b.病理落花、落果。如病毒病不仅造成落花、落果,还可造成大量落叶。另外,疮痂病、枯萎病、棉铃虫、烟青虫等病虫为害都会造成落花、落果。管理上要对症用药,减少落花、落果、落叶。
c.氮肥过多、徒长、缺素。也是引起落花、落果、落叶原因之一。正常花位应距植株顶部10厘米,果距顶部25厘米。当果距顶超过15厘米时,果小,是光照不足,夜温过高,氮肥或浇水过多造成的。当果距顶小于10厘米时,是营养生长受抑,夜温低,缺水缺肥、结果过多,根发育不良造成的。
(二)病理病害
1、病毒病:
(1)危害症状:常见的发病症状有3种类型
A.花叶型病叶出现明显黄绿相间的花斑、皱缩,或产生褐色坏死斑。
B.叶片畸形或丛簇型开始时植株心叶叶脉退绿,逐渐形成深浅不均的斑驳、叶面皱缩、以后病叶增厚,产生黄绿相间的斑驳或大型黄褐色坏死斑,叶缘向上卷曲。幼叶狭窄、严重时呈线状,后期植株上部节间短缩呈丛簇状。重病果果面有绿色不均的花斑和疣状突起。
C.条斑型叶片主脉呈褐色或黑色坏死,沿叶柄扩展到侧枝和主茎,出现系统坏死条斑,常造成早期的落叶、落花、落果,严重时整株枯死。
(2)发病规律:辣椒病毒病主要由辣椒花叶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引起。主要由蚜虫传播。烟草花叶病毒可在干燥的病株残枝内长期生存,也可由种子带毒,经由汁液接触传播侵染。通常高温干旱,蚜虫严重危害时辣椒花叶病毒危害也严重,多年连作,低洼地,缺肥或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均可加重烟草花叶病毒的危害。(3)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覆盖地膜,适时定植,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植株抗病能力。清洁田园,避免重茬,3-4年轮作。利用银灰色膜避蚜、黄板诱蚜。进行药剂防治,前期要着重治蚜,减少传毒媒介(菜蚜防治)。
2、辣椒立枯病(1)危害症状:
幼苗出土至定植前都可发生,茎基部暗褐色缢缩,茎时萎缩、枯死。较大的幼苗常在白天叶片垂萎,傍晚或清晨仍可恢复,反复几天才死亡。但死苗直立不倒,病斑环绕幼苗茎基部,淡褐色下陷。(2)发病条件:
发病适宜温度:17~28℃ 苗床温度高、空气不流通,幼苗徒长,容易发病。
(3)防治措施:加强苗床管理。采用无病土或基质育苗。施用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防止土壤忽干忽湿,减少伤根。注意合理放风,防止苗床或育苗盘高温高湿条件出现。苗床初现萎蔫症状,且气候有利于发病时,应及时施药,并注意保护剂和治疗药剂混用,以防止病害扩展。
3、辣椒疫霉病
(1)症状 辣椒疫霉病在辣椒全生育期均有感染,但以开花期最为严重,在果实、叶片和茎部均有发生。幼苗期发病时一般在茎基部出现水浸状软腐,茎上部倒伏,多呈暗绿色。成株期受害,叶片上产生暗绿色圆形病斑,边缘不明显,空气潮湿时病斑扩展迅速,叶片很快萎蔫脱落,病斑干后则变成淡褐色;茎部受害,产生淡的紫褐色条纹,边缘不太明显,条斑以上的枝叶很快枯萎;茎基部受害时病斑发生褐色软腐,一般由土表自下而上逐渐发展,有时则产生白丝状霉层,发病初期植株在晴天出现萎蔫,早晚和阴天尚能正常恢复,但在病重时则不能恢复,植株上部叶片很快萎蔫继而逐渐脱落,部分甚至在2~3天内就会全株枯干,且极为迅速。这种情况在晴天午后较为常见。果实被害时出现暗绿色水渍状软腐,边缘亦不甚明显。(2)辣椒疫霉病发生的一个极为密切相关因子为田间水量,辣椒疫霉病的暴发与降水及大水漫灌密切相关,一般线辣疫霉病显症初期比菌量高峰期略为滞后,大约在5月上中旬,高峰期则在7~8月,当7~8月份降水偏多或大水漫灌次数多时则极易引起辣椒疫霉病的爆发流行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此外,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多年连作,施肥水平及管理粗放均与其有着极为密切联系。(3)防治措施
a.选用抗耐病品种 应用抗耐病品种是防治辣椒疫霉病经济而有效的方法。抗耐病品种可以抵抗病菌侵入植株或对其产生过敏性反应,抑制病菌在细胞内繁殖而表现出抗病性,一般须用育种单位提纯复壮的优良品种较好,如“线椒8819”及部分湘延系列辣椒品种等。b.培育壮苗 育苗时需进行种子处理, 预防辣椒种籽外部带毒,可将种子在温水中浸泡4小时捞出后,再放入10%的磷酸三钠溶液中泡30分钟,取出后用清水搓洗三次后催芽。催芽温度保持在28~30℃,在催芽过程中要注意翻动种子,防止中心部位种子被高温烧坏,当发芽率达到80%时及时播种。
c.化学防治 在发病初期,结合灌水可每亩施硫酸铜1.25~1.5kg,先用水溶解,再将溶液于地头水口随水流徐徐注入水中,间隔15~20天再用药一次,应尽可能在发病初期施药,以免造成损失。d.轮作 连茬种植条件下菌量逐年累积,已成为以后病害流行的一个重要因素,故可依据本地区的自然条件,与非瓜类、茄果类蔬菜或其他粮食作物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以降低其发病率,但同时须考虑轮作时作物间的相生相克现象和农药残留情况。
3、虫害: 在辣椒生产中主要有蚜虫、烟粉虱、潜叶蝇三种虫害。烟粉虱主要用阿克泰、阿霉菌素农药防治,蚜虫防治通过棚膜上好后,进行熏蒸。潜叶蝇的防治主要用潜叶宝、毒虫丁防治。
五、采收:
辣椒采收主要根据市场价格和下茬生产灵活掌握。
第四篇:绿色蔬菜(黄瓜)栽培技术规程
绿色蔬菜(黄瓜)栽培技术规程
一、范围
本标准仅适用于安阳市恒大农业有限公司,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黄瓜栽培的产地条件、茬口安排、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产品采收、包装、贮运。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T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747 绿色食品 瓜类蔬菜 NY/T658 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 NY/T1056 绿色食品 贮藏运输准则
三、术语和定义
(一)黄瓜
黄瓜是葫芦科甜瓜属中幼果具刺的栽培种,为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
(二)农家肥料
指含有大量生物物质、动植物残体、排泄物等物质的肥料。它们不应对环境和作物产生不良影响。农家肥料在制备过程中,必须经无害化处理,以杀灭各种寄生虫卵、病原菌和杂草种子,去除有害有机酸和有害气体,达到卫生标准。主要农家肥料有:堆肥、沤肥、灰肥、厩肥、沼气肥、饼肥等。
(二)商品有机肥
以动物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通过无害化处理杀灭了有害病菌、病毒、虫卵和杂草种子,在短时间内对有机蛋白进行分解和转化,无臭味,易运输的商品肥料,其氮、磷、钾三种养分的含量在4%以上,有机质含量在30%以上。
(三)三元复合肥
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养分的化学肥料。
四、要求
(一)黄瓜产地的选择
黄瓜的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T 391的规定,应选择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和疫病区。
(二)育苗
选用丰产、优质、抗病性强、适合季节栽培的品种。本茬2月中旬播种,用50孔育苗盘育苗。苗床选在日光温室内,将营养土装盘,并摇实刮平,反复浇水直至浇透。在穴孔中央用竹筷或手指戳一小穴,平放入粒种子,再盖土刮平,并加盖小拱棚保温。
(三)定植
1、整地作畦
(1)苗床选择符合黄瓜的产地环境质量要求,三年以上未种植瓜类蔬菜,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土地。(2)整地施肥
定植前施足基肥,每666.7㎡施宗源多君多生物有机肥480kg,三元复合肥150kg,过磷酸钙30kg,结合耕地翻入土地。(3)作畦
8m跨度大棚作5畦,高畦20-25cm。整平畦面后铺滴灌、盖地膜。2.定植
幼苗子叶张开后即可定植,定植选择晴天进行,每666.7㎡定植2200株左右。定植后立即浇一次定根水,七天后可再浇一次缓苗水。
(四)田间管理 1.吊蔓
当黄瓜长到4--5片真叶时,开始牵蔓。采用麻绳吊蔓,扎在子叶与第一叶间,随着瓜蔓的伸长,每节在麻绳上缠绕半圈,生长旺季每周进行2--3次,宜在下午操作,因上午植株蒸腾量小,水分含量高,容易将折断。2.整枝
采用单干坐秧整枝方式,因此及早抹去侧枝摘掉所有卷须,摘除5节以下的雌花,以保证植株结瓜前有足够的营养体。当植株长到生长架时,及早放蔓,放蔓的量根据生长架的高度而定,一般在0.5--1.0m左右,尽量使幼瓜不接触地面。放蔓时,可将瓜蔓顺着同一方向躺在畦上,也可将瓜蔓盘在畦上。同时,将底部老叶全部摘除,改善通风,预防病害的发生。3.肥水管理
黄瓜是喜肥作物,且根系分布较浅,吸收水分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经常供水。黄瓜叶面积大,蒸腾量大,需水量也就大,但也要根据植株大小和天气情况,使既能满足黄瓜生长发育的需求又节约用水。开花结果 时,追施尿素10公斤。收获前30天停止使用。
(五)病虫害防治
在生产期根据各阶段的病虫预测预报情况,注意观察以下病虫害的发生: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疫病等。1 农业防治
合理轮作,清洁田园,选用抗病品种,合理通风,培育壮苗。2 物理防治
黄板诱蚜和频振式杀虫灯杀虫,覆盖防虫网防虫。3 化学防治
(1)病害防治 危害黄瓜的主要病害有霜霉病、角斑病。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克/亩,DT%可湿性粉剂每125克/亩,或阿米西达32毫升/亩进行喷雾防治。每种农药黄瓜生长季只使用一次。
(2)虫害防治 虫害主要有白粉虱。选用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克/亩喷雾防治。每种农药黄瓜生长季只使用一次。
(六)采收
黄瓜采收期为5-8月份。结果初期每隔2-3天采收1次,盛果期1-2天采收1次。采收时应轻摘、轻放,采收的黄瓜应放在荫凉、通风处。
(七)运输、贮藏 1.运输
运输工具清洁、卫生、无污染;装运时做到轻装、轻卸、严防机械损伤。在运输中严防日晒、雨淋,严禁与有毒有害物质混装。长途运输时应冷藏,可采用加冰制冷或机械制冷方法冷却到规定的温度。2.贮藏 黄瓜不适宜长期贮藏。若短期贮藏,最佳温度为7-10℃。2 贮藏最佳的相对湿度为90%-95%。库内堆码应保持气流均匀流通。
安阳市恒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二○一三年八月二日
第五篇:辣椒栽培技术规程(绿色食品)
辣椒栽培技术规程(绿色食品)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辣椒的产地环境要求、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和生产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上海奕鲜农业有限公司上海蔬菜基地绿色食品辣椒的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NY/T391-2000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393-2000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2000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655-2002 绿色食品 茄果类蔬菜 3 定义
绿色食品:系指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4 产地条件 4.1 温度条件
常年平均气温15.4度,极端最低气温为-10.5度,年平均日照2047.3小时,无霜期230天。4.2 土壤条件
选择在地势平整、道路和排灌方便、疏松、肥沃、保水、保肥的壤土栽培。应选择无同种病虫害的作物为前作,避免与椒科类蔬菜连作。种子及其处理 5.1 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品种。要根据种植季节不同,选择适宜的种植品种。5.2 种子质量
选用种子纯度和发芽率要达95%以上,净度达98%以上发芽势强的良种。5.3 种子处理
把种子放入55℃温水,维持水温均匀浸泡15分钟,用25%的多菌灵浸种20分钟分钟,捞出洗净。消毒后的种子用清水浸泡8-10小时捞出洗净,每天放在25~30℃下催芽14小时,再移到5~10℃下10小时。50~60%出芽时就可以播种。6 播种育苗:
6.1 苗床:应选近几年未种过茄果类蔬菜的肥沃、疏松、土层深厚、近水源的田土作苗床。
6.2 整地作畦:每分苗床施300kg的有机肥和2kg的过磷酸钙,潜翻入土,整平。
6.3 播种:每栽培1亩辣椒,需要种子量40~50g,每平米苗床播种量25~30g。6.4 苗床管理: 6.4.1苗床水分管理;
播种后到间苗前不宜浇水。间苗前适当浇水,以便起苗。间苗后要浇透水。到定植前要保持土壤见湿见干,土壤含水量为60%~70%,定植前7~10d控制水分。
6.4.2 间苗 播种后30d左右,2片真叶展开以后即可进行间苗。
6.4.3 治虫:主要害虫为青虫和蚜虫,用啶虫脒乳油2000倍液或吡虫啉2000 倍液喷雾。
6.4.4 追肥:缓苗后,用0.1%~0.2%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喷肥。6.4.5 壮苗标准:成苗,8~9片真叶展开;株高18~20cm,茎粗0.5~0.7cm;叶片肥厚深绿,70%以上现蕾,根系发达。7 定植
深耕25-30厘米,结合耕翻亩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000kg,复合肥30kg整平耙细,畦一般做平畦,但夏季栽培应做小高畦。辣椒种植分冬春茬和秋延栽培。
冬春茬选寒尾暖头晴天上午栽苗,深度以
8.4 打叶
生长过程中要把门椒以下叶片和病叶、老化叶片及时摘掉。8.5 病虫害防治
辣椒主要病害有疫病、褐纹病、灰霉病、病毒病;虫害有红蜘蛛、斜纹夜蛾、蚜虫
8.5.1 疫病 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子,实行轮作倒茬。及时拨出病株,清除棚外深埋。发病初期,用农用链霉素400倍液灌根。
8.5.2 褐纹病 结果后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
8.5.3 灰霉病 发病初期,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嘧菌脂800倍液喷洒。
8.5.4 病毒病 宁南霉素800倍液喷洒。8.5.5 红蜘蛛 虫螨腈2000倍液喷洒。
8.5.6 夜蛾 茚虫威悬浮剂20ml/亩或多杀霉素悬浮剂1500倍液 8.5.7 蚜虫 吡虫啉2000倍液喷洒;啶虫脒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
同一种有效成分的药剂在作物的一个周期中只能用一次。9 收获
门椒适合早收,以免影响植株生长。采收时间不可过晚,以免造成落花,影响后期座果。挂果量的多少可以调节植株旺盛程度,尤其在遇到连阴天气时可提前摘果,使植株积累一定养份渡过困难期,并保证下阶段提早开花结果。
辣椒春茬一般亩产2500kg,秋茬一般亩产在1000kg。10清洁田园
采收结束后,将植株连根拔出和地上枝叶清除棚外,用5度石硫合剂喷洒种植地,进行清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