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合肥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2017工作报告
合肥工业大学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办法
(2016年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因公临时出国(境)工作的规范管理,提高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根据《关于进一步规范省部级以下国家工作人员因公临时出国的意见》(中办发〔2013〕16号)、《关于印发<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行〔2013〕516号)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教学科研人员因公临时出国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厅字〔2016〕1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因公临时出国(境)是指学校正式在编在岗教职员工(含博士后研究人员)(3个月及以内)临时出国(境)执行访问、合作研究、实习培训、临时讲学、出席学术会议、演出、竞赛及交换交流等任务。
第三条 学校党委对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国际事务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对学校因公临时出国(境)业务进行归口管理。
第二章 派出人员基本要求
第四条 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品德优良,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第五条 具有与所执行的因公临时出国(境)任务相应的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第六条 外语水平符合因公临时出国(境)任务要求,并具有一定的涉外交往能力。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予因公派出:
1、派出人员专业领域或岗位职责与出访任务不相符者;
2、持无权出具任务通知书的单位组织的出访申请者;
3、通过因私渠道申请同一国家签证已被拒签者;
4、已确定要调离学校者;
5、已经办理离退休手续者;
6、均为学校教职工的夫妻双方申请同一团组出访者;
7、其它不宜因公出访者。
第八条 对于已过退休年龄仍延聘并工作在一线的教学科研人员,严格控制其因公临时出国(境)。如确属工作需要,他人不能代替,本人身体健康,能够承担出国(境)任务的,各派出单位需说明必须派出的理由,并提交在职证明、家属同意函以及由一级甲等及以上医院出具的健康证明。
第三章 管理原则和要求
第九条 根据对外学术交流合作的实际需求,对教学科研人员出国开展学术交流合作和其他性质的出访实施导向明确的区别管理。
教学科研人员指学校直接从事教学和科研任务的人员(含退离休返聘人员),以及在学校及二级单位中担任领导职务的专家学者。
学术交流合作主要包括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科学研究、学术访问、出席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以及执行国际学术组织履职任务等。
其他出访主要指一般性中外校际及二级单位间的工作交流。
第十条 严格执行年度计划报批制度。
因公临时出国(境)工作实行年度计划报批制度,坚持因事定人,根据工作需要和人员分工提出因公临时出国(境)计划与人选建议,由组团单位报国际事务部审核汇总后报校党委审批。
对确需临时安排的学术交流合作,应在个案报批时说明理由。
第十一条 因公临时出国(境)应坚持务实、高效、精简、节约的原则。出访目的必须明确,出访任务必须具体,出访内容必须充实。出访任务需严格限定在组团单位业务主管范围内,实质性公务活动时间应占在外日程的三分之二以上。不得安排考察性出访,不得安排照顾性和无实质内容的一般性出访,不得安排无实际需要的国外培训,不得参加外方资助的背景复杂、专题敏感的出国培训。不得赴国外出席无实质内容的庆典、仪式或内部慰问
等活动。严禁借机公费旅游,严禁安排与公务活动无关的娱乐活动。
第十二条
严格执行限量规定。
按中央统一规定,校级领导原则上1个任期出访不超过2次或2年内出访不超过1次;分管外事的校领导出访要严格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合理安排。
中层领导干部每年因公临时出国(境)原则上不超过1次,由学校统筹考虑。个别业务部门确实因工作需要可适当增加次数,但须经分管业务工作和外事工作的校领导审批。
教学科研人员出国(境)开展学术交流合作,不列入因公临时出国批次限量管理范围。
第十三条 严控计划外团组。原则上不安排计划外团组出访。确因工作需要的,报国际事务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财务部初审同意后,由组团单位报校党委审批。
第十四条
严格控制非学术交流合作团组的人数、国家数和在外停留天数。团组人数不超过6人。严禁擅自拆分团组或组织“团外团”。
每次出访不得超过3个国家或地区(含经停国家和地区,不出机场的除外,下同),在外停留时间不超过10天(含离、抵我国国境当日,下同)。出访2国不超过8天,出访1国不超过5天,赴拉美、非洲航班衔接不便的国家的团组,出访3国不超过11天,出访2国不超过9天,出访1国不超过6天。
对专程赴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的团组,如承担重要任务且确需访问往返国外多个城市,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适当放宽在外时间。
教学科研人员出国(境)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须有明确的学术交流合作任务,出国批次数、团组人数、在外停留天数根据实际需要安排。
第十五条 担任中层及以上领导职务的人员出国(境)开展学术交流的,均需履行请假报告制度。请假报告内容包括:申请人姓名、单位、职务,出国(境)地点、出国(境)时间、任务、本年度第几次出国(境)以及代为负责相关工作的人员名单。
第十六条
每个出访团组最多只能有1名校级领导参加,校级领导不得同时或6个月内分别率团出访同一国家或地区。
第十七条
出访应按批准的方案和日程进行,不得擅自改变行程,不得以任何理由绕道旅行,或以过境名义变相增加出访国家、地区、城市和时间。
第十八条
实行因公临时出国(境)信息公开与成果共享。除需要保密的内容和事项外,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团组信息由国际事务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通过一定渠道在行前进行公示,公示期原则上不少于5个工作日,公示内容包括团组全体人员的姓名、单位和职务,出访国家、任务、日程安排、往返航线,邀请函、邀请单位情况介绍,经费来源和预算等。未按规定公示的不予审批,不予核销相关费用。
出访团组回国后,应在20天内递交团组任务执行情况报告和出访成果总结报告,方可到学校财务部办理报销事宜。
第四章 申报审批程序
第十九条
申请因公临时出国(境)人员需到国际事务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领取(或登陆部门网站点击下载)、填写《合肥工业大学教职工因公临时出国(境)校内申请表》。
第二十条
教职工因公临时出国(境)实行分级审批制度。
校党委书记因公临时出国(境)须由校长签署意见,校长因公临时出国(境)须由校党委书记签署意见。
副校级领导因公临时出国(境)须由校党委书记或校长签署意见。
各学院(中心、部)和党政部门等单位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因公临时出国(境),须经单位签署意见、分管校领导同意后,报分管人事工作的校领导审核,由分管外事工作的校领导审批。
不担任行政职务的教学、科研人员使用科研经费赴国(境)外进行学术交流的,由出访人所在单位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报分管外事工作的校领导审批。
第二十一条
因公临时出国(境)人员需填写《因公临时出国人员备案表》或《因公临时赴港澳人员备案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人事行政隶属关系,报组织人事部门备案,并抄报外事审批部门。
第二十二条
完成校内审批程序后,将相关材料报国际事务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由国际事务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向上级主管部门报文,申请办理因公临时出国(境)任务批件或确认件。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因公临时出国(境)报教育部审批,其他人员报安徽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审批。
在取得出国(境)任务批件或确认件后,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的相关规定办理因公护照(通行证)。
第二十三条 鉴于审批、办理护照(通行证)及签证(签注)所需时间,对于申请赴一个国家或地区者,自正式出国(境)之日计算至少提前45天将申请材料报至国际事务部;对于申请赴2个及以上国家或地区并办理两次及以上签证者,至少提前60天将申请材料报至国际事务部。如办理校
级团组出国(境)申请,或所往国签证时间特别长,需相应提前申请办理出国(境)时间。
第五章 申报材料要求
第二十四条
因公临时出国(境)申请须有外方业务对口部门或相应级别人员签发的邀请函,邀请单位和邀请人应与出访人员的职级身份相称,不得降格以求。不得接受海外华侨华人和外国驻华机构邀请,严禁通过中介机构获取邀请函和安排出访。
第二十五条
邀请函须包括明确的出访目的、出访日期、停留期限及费用来源,并打印在公函纸上。国际事务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依据邀请函的邀请期限及航线、路程所需,对在外停留期限进行审批。
第二十六条
因公临时出国(境)参加国际会议及研讨会者需提交论文中英文摘要(会议不采用论文形式者除外)。
第二十七条
因公临时出国(境)申请须提交出访日程(具体到每个半天)、出访费用预算、身份证复印件及其它所需材料。
第二十八条
参加外单位组团出访的,须提供组团单位的征求意见函、出访日程、出访费用预算、出国(境)任务通知书和出国(境)任务批件。
第六章 纪律要求
第二十九条 因公临时出国(境)人员在外期间,要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不做有损国格、人格的事。自觉遵守外事纪律,对于重大国际问题和敏感政治问题的对外言行要符合我国的对外方针、政策。
第三十条
因公出国(境)人员在学术交流及个人对外交往中,不得涉及国家政治、军事、经济和科技秘密;凡是教学、科研、生产中有密级的资料,未经保密主管部门的批准,不得带(寄)往国(境)外;维护学校的知识产权。在办理相关手续过程中,若发现弄虚作假,学校将及时查处,情节严重者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一条
在对外交往中,注意内外有别,行动应符合身份、言论要有分寸、礼貌合乎常规。要严格自律,不得出入不正当娱乐场所。
第三十二条
遵守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尊重当地的宗教和民俗习惯。
第三十三条 提高警惕,增强安全防范意识,遇到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要及时与我驻外使领馆或机构联系,并向国内请示汇报。
第三十四条
因公临时出国(境)人员不得改变出国(境)身份,出国(境)期满须按期回校工作。
第七章 证件管理
第三十五条
因公出国(境)的团组和个人应通过因公渠道办理审批手续,持因公护照(通行证)执行公务。
教学科研人员出国开展学术交流合作,遇特殊情况需持普通护照出国,应说明理由并按组织人事管理权限报校组织部或人事部批准。
其他出访必须持因公护照(通行证)执行公务。
同一任务不得同时持因公和因私两种证件。
第三十六条 因公临时出国(境)人员所在部门有责任协助国际事务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做好因公护照(通行证)的使用和归还工作。出国(境)人员须在回国后7天内将因公证照交还给国际事务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无正当理由不按时交回因公证照者,将限制其再次出国(境)的申请,且校财务部不予办理报销手续。情节严重者,将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三十七条 因公护照(通行证)在国内遗失,本人应立即向发证机关报告、写明遗失经过,同时报公安机关挂失;护照(通行证)在国外遗失,应立即与我驻外使(领)馆或机构联系。
第八章 临时出国(境)期限
第三十八条
因公临时出国(境)人员的派出期限以任务批件或确认件为准,在外停留时间按实际出入境时间计算。
第三十九条
因公临时出国(境)人员未经许可在外超过停留期限则视为逾期。逾期人员的工资、公职按照学校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处理。
第九章
经费管理
第四十条
做好因公临时出国(境)经费预算管理工作,认真执行经费先行审核制度。
第四十一条
教学科研人员使用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经费出国开展学术交流合作,应按照有关管理办法和制度规定执行。
第四十二条
因公临时出国(境)人员在申报时务必要确保出访所需的经费来源,报销时须出具任务批件或确认件。原则上涉及不同单位参团的团组应各自承担出访费用。
教学科研人员如需持普通护照出国(境)开展学术交流合作,须出具任务批件或确认件、出国证件及出入境记录报销与学术交流合作相关的费用。
第四十三条
因公临时出国(境)经费开支范围包括: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公杂费和其他费用。因公临时出国经费开支标准和管理要求按《关于印发<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行〔2013〕516号)文件规定执行。
第四十四条
因公临时出国(境)人员在出访前,须购买适当的国际旅行健康及意外保险。
第十章 附
则
第四十五条
执行因公临时赴台任务,由学校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按国家现行有关规定,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第四十六条
全日制在校学生由学校安排出国(境)参加学术会议、合作研究、访问、培训、演出、竞赛以及交流学习等,实行校内报备制度。本科生派出由所在学院签署意见,研究生派出由导师和所在学院签署意见,经组团单位审核后,报国际事务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备案。
第四十七条
原发布的有关我校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工作的规定,凡与本办法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本办法未涉及的相关事宜,按国家及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八条
本规定由国际事务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负责解释,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2016年学术委员会工作报告
2016年学术委员会工作报告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 中南民族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等文件精神及相关规定,学术委员会认真履行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工作职能,对学校学科建设规划、科研事业发展、学术咨询、学术评价与学术审议、学术道德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有力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
一、充分发挥学术组织作用,有效履行学术委员会职责 1.积极做好各类基金、项目、奖励的评审工作
2016年,校学术委员会对各类基金、项目和奖励申报的推选严格把关,坚持学术标准,确保推荐质量。具体工作包括:
(1)2016年3月28日,根据国家民委《关于做好第三批人才与创新团队等3个人才项目的通知》要求,校学术委员会对各学院申报人才和团队项目进行了评审。
(2)2016年3月29日,校学术委员会对科技处和社科处组织申报的“201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进行了评审。
(3)2016年4月18日,根据湖北省科学技术奖申报工作通知要求,校学术委员会对学校2016年科学技术奖报奖材料进行了审议。
(4)2016年11月23日,校学术委员会对拟成立湖北民族教育研究中心进行了讨论。
2、认真做好各类人才引进、选拔、推荐工作
(1)2016年4月7日,校学术委员会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分别就化材学院、外语学院引进或聘用人才学术水平评议及引进进行了讨论。(2)2016年5月27日,根据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人员推荐通知要求,对各学院推荐的候选人申报材料进行了审议;对文传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学术水平进行了审议。
(3)2016年6月21日,校学术委员会对学校申报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项目、千人计划外专项目申报材料进行了审议。
(4)2016年8月28日,校学术委员会对学校拟推荐“2016年湖北省百人计划、湖北省产业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5)2016年9月30日,校学术委员会召开自然科学学部会议,就推荐2016年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荐计划项目进行了审议。
(6)2016年11月23日,校学术委员会对生科学院、文传学院、教育学院引进人才相关材料进行了审议,并提出相关意见。
3.积极为学校重要学术事务决策提供咨询意见
(1)2016年4月15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文件精神,校学术委员会审议了《中南民族大学创建一流学科实施办法》,提出意见:一是一流学科创建需要体制机制创新及人事制度方面的创新;二是集中力量,人文社科重点支持1个、自然科学重点支持1个;三是规定学科创建的目标与任务。
(2)2016年7月16日,校学术委员会对《中南民族大学实验动物与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章程(试行)》进行了审议;对国家重大、重点项目子课题等级认定进行了讨论。
(3)2016年10月25日,校学术委员会就《中南民族大学“十三五”学科建设规划》进行了讨论。(4)2016年11月8日,校学术委员会就《中南民族大学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中南民族大学纵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中南民族大学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三个文件进行了讨论。
4、学术分委员会统筹行使各项学术权力
2016年,学术分委员会作为学院(部)最高学术机构,积极为学院(部)学术事务相关的全局性、重大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提供咨询与建议。对本学院(部)预算中教学、科研经费的安排、分配及使用,对本学院(部)教学、科研重大项目的申报及资金的分配使用等发表建议。
二、建言学校全局战略,形成咨询意见
2016年,校学术委员会多次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为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十三五”科学研究发展规划建言献策,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三、扎实开展学风建设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学术氛围 学风建设作为校学术委员的工作重点之一,一直都常抓不懈。在校学术委员会的倡导下,学校深入开展学风调研,召集各学院、各部门等进行座谈,与会人员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感受,从不同的角度围绕思想动态、学习现状、道德规范、学术不端行为等问题各抒己见。在广泛开展针对不同群体的调研和座谈的基础上,学校认真梳理有关问题,有的放矢地抓实各项工作,将学风建设落到实处。此外,校学术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学术专业优势,对师德师风建设进行规划、咨询建议和总结。在科学研究和教学活动中,教育全校师生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严谨治学,坚守诚信,保持学术道德操守。今后,我校将加强相关制度建设,不断推进校学术委员会运作与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更加有效行使学术审议、学术评议、学风维护和学术仲裁等方面的学术权力。在学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风建设等各方面积极发挥作用,为提升学校学术水平和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017年1月12日
中南民族大学学术委员会
第三篇:2014学术委员会打算
2014在学术委员会的工作打算
聂宗瑶
2014年1月17日上午,在院书记、院长亲自关怀下,新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如期召开。通过开会讨论、领导点拨与指示,初步形成共识:本届学术委员会要承前启后、继续做好自身的八项基本职责。重点围绕学院发展,在专业建设、学科引领中彰显凸现“城市管理”特征。
为此,我作为本届学术委员会的成员之一,从本人所从事专业和本人的工作经历的角度提出2014要重点做以下几方面的事:
一、完善和量化学院初中级职称评定标准。为了更加公平有序推进学院人才师资队伍壮大、合理、完善,在省教育厅职称评审标准基础上,制定符合我院特色、体现“城市管理”元素的初中级职称晋升量化评聘标准。
二、合理规划学院专业布局及确定新增专业门类与数量。学术委员会在专业建设发展中,要对现有专业进行有序、合理的改进,即要向社会需求方向迈进、要向城市管理方向迈进。2014年新增3—4个专业,分别从城市管理的“人、财、物”管理三方面来确定专业名称和建设方案。
例如工科专业中涉及到城市管理的“物”管。其中的“物”实质就是城市楼宇建筑、市政水电、交通设备、公共安全设施等;其中的“管”就是围绕这些城市“物”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设计与维护。为此,我们可以在现有楼宇智能化专业基础上,新增(城市)机电一体化专业。
三、加强学院教科研项目及资金的管理,提升学院教科研水平。建议学院加大校级教科研项目经费投入,建立教科研成果奖励制度、教科研工作量的量化与支付劳务费制度。促进广大教师的教科研工作积极性。
四、促进学院教学过程的监控与指导,推动学院教学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在学院的日常教学方面,配合教学督导,加强教学过程监督,主要包括听课制度、学生评价制度、教学秩序督查制度;建立校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制度,设置奖项,与职称晋升、个人考核挂钩。
第四篇:学术委员会会议纪要
学术委员会会议纪要
时间:2013年1月2日
地点:小会议室
参加人员:院长XXX、业务副院长XXX、副院长XXX、书记XXX、医务科主任XX、医技科主任XXX、护理部主任XXX
主持人:XXX
会议内容:
一、审核讨论XXXX医院开展第一类医疗技术的内容,会议同意在全院开展865项第一类医疗技术,要求各科室严格执行该类医疗技术的诊疗规程。
二、我院目前条件尚不能开展二、三类医疗技术,二类以上 医疗技术的开展必须经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三、凡是未列入目前开展的一类医疗技术,在我院首次开展 均列为新技术〈新项目〉,按新技术(新项目)审批流程进行审批管理。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前必须进行可行性论证并附研究报告。
四、医务科、护理部负责新技术(新项目)的日常监管。新技术(新项目)实施一年后如果疗效可靠,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作为成熟技术列为一类医疗技术管理。
五、医院成立三级质控体系负责医疗安全与质量控制,三级质控体系为: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院质控小组、科室质控小组。医院质控小组负责全院总体质量控制,每月活动一次,对全院医疗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每对全院医疗质量管理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下实施方案,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负责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对科室医疗质量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第五篇: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学术分委员会2017工作报告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学术分委员会2017工作报告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学术分委员会自2017年正式组建以来,对照学术委员会章程、学术分委员会规程和分委员会章程组织开展的主要工作如下:
(一)分委员会自身建设情况总结 1、3月份分委员会筹建组建工作总结
根据学校《关于组建皖西学院二级学院(部)第一届学术分委员会指导意见》的要求,随即成立了由建工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为组长的第一届学术分委员会筹建组建工作领导组(成员由建工学院党政联席会议成员、各教研室实验室主任、高级职称教师代表等组成),全面启动学院学术分委员会筹建组建工作。
(1)领导组根据校学术委员会章程、学术分委员会规程和《关于组建皖西学院二级学院(部)第一届学术分委员会的指导意见》,组织制定学院学术分委员会筹建组建工作方案(草案),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审定后发布。筹建组建工作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主要工作任务、学术分委员会组成规则、候选人基本任职资格、工作程序与时间安排等,进一步确保了二级学术分委员会筹建组建工作顺利开展。
(2)启动学术分委员会委员候选人遴选推荐工作,组织学院所属教研室、实验室等基层学术单位对照条件民主推选产生分委员候选人,组织候选人填报推荐申请表,经领导组审核、党政联席会议审定后,确定有效候选人名单。(3)组织召开选举会议,差额选举学术分委员会委员,并由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审定分委员会名单。
(4)召开学术分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并审议通过特邀委员名单。
(5)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名单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审核后,报校学术委员会核准后公布。
2、分委员会组建以来自身思想建设、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小结。
学术分委员会自组建以来,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精神,依据《皖西学院章程》《皖西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皖西学院学术分委员会规程》,围绕学校综合改革和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内涵建设,统筹、行使对学院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权,认真完成本工作任务,进一步完善二级学院学术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探索二级学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
(1)加强学术分委员会运行机制建设
结合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工作实际,加强学术分委员会制度建设,完成了学术分委员会章程的制定,完善了运行机制与决策程序,逐步健全学术评议规则,学术评议过程公开化、专家评审意见第一时间及时反馈,公开学术评议的管理流程。
(2)完善学术分委员会组织体系
结合建工学院工作实际,根据校学术函[2017]133号和学院学术 分委员会工作需要,经建工学院学术分委员会研究,并经建工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在分委员会下设立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一个专门委员会。专门委员会隶属于学术分委员会,根据分委员会授权具体承担相关职责,接受学术分委员会的指导和管理。
(3)充分履行学术分委员会工作职责
作为学院最高学术权力机构,学术分委员会认真履行其在学院学术事务中的职责,在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选拔及培养,科学研究等学术事务中充分行使了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发挥了学术分委员会学术权力,有效促进了学院学术发展。学术分委员会定期召开全体会议,布置重点工作任务,并将每项工作都落实到具体的牵头人和参与人,每次会议都做好会议记录和纪要。这种任务明确、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可以增强委员们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充分发挥委员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精神,促进了各项工作计划得以有效落实。
(4)积极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杜绝学术不端行为 以学风宣讲教育为契机,逐步形成了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在每一次学术评议中,坚持进行学风宣讲,对每一位参加评议人员进行一次科学道德、学风教育,努力营造求真务实、潜心研究、诚信严谨的学术风气。坚持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原则,杜绝学术不端事件。
(二)履行学术管理职责情况总结
1、根据建工学院工作安排,学术分委员会组织赵宏博士进行应聘面试。2017年4月28日下午在学校教学实验楼微格3教室,由吴坤铭、戈海玉、郝成伟、涂劲松、钱红梅等学术分委员会成员组成的专家对其试教效果和学术水平情况进行考核。党政联席会议依据学术分委员会的考核结果,一致通过向学校推荐引进赵宏博士。对于引进赵宏博士整个过程中,学术分委员会程序规范,公开透明。
2、组织编制并审议《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等六个专项规划。
2017年5月学术分委员会组织编制并审议了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规划、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十三五”课程建设与发展规划、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十三五”实践教学建设与发展规划。
3、设立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
根据院学术函[2017]133号,结合建工学院实际,经建工学院学术分委员会建议,并提请建工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在分委员会下设立建工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根据分委员会授权具体承担相关职责,接受学术分委员会的指导和管理。
其他未成立的有关专门委员会,学术分委员会兼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职责、学院学科建设与学术发展委员会、职称评聘与师资建设委员会和学术道德建设委员会等学院分委员会职责,具体承担有关职责和学术事务。
4、开展2017年教师、实验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审核推荐工作。2017年11月14日学术分委员会全体成员召开了2017年教师、实验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材料审核评议第一次会议,本学院共有8人申报,其中1人申报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7人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由于材料较多,学术分委员成员进行了一定的分工,由戈海玉、钱红梅、郝成伟组成专家组进行了听课,对申报人员的教学方面进行打分。其他成员对照皖教人[2016]1号文,对申报材料完整性、规范性、真实性进行认真的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
2017年11月16日学术分委员会成员葛清蕴、高玉兰、贾如升再次对8位老师修改后的材料进行审核,学术分委员会根据审核评议情况,对申报人形成审核评议意见,提交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审议;经学院党政联席审议对推荐申报人员进行了公示。
对于2017年教师、实验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材料审核评议,学术分委员会对每一位申报人员能够做到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对于申报材料认真审核把关,充分发挥了其职能作用。
(三)本学院主要学术工作评价
1、学术水平与学科建设发展工作(1)校校合作建设方面
2017年9月29日,皖西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与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签约院院合作协议,合肥工大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将在师资培养、教学和科研给予建工学院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2)学科服务平台建设方面 为响应学校号召,促进实验室和人力资源(教师和学生)服务社会,拟成立社会服务社会平台,以满足教师和学生社会服务实践锻炼、增强学院服务社会的影响、给高层次人才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和增加学院横向课题经费,成立服务社会平台将发挥重要而又深远的作用。研究筹建皖西学院土木工程检测与加固中心、皖西学院建筑设计咨询公司和皖西学院工程造价咨询公司三个对外服务社会平台。
2、学士学位授予工作
2017春学期,完成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学专业、给水排水工程专业2017届508名毕业生的学士学位授予情况审核。
3、教学改革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1)教学重点与创新任务进展情况
1)专业评估已经按照教务处文件要求,提交了建筑学,土木工程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三个专业的自评报告,重点就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做了准备。
2)组织承办了4个赛事:组织参加了2017年第十一届周培源力学竞赛我校获得省团体二等奖,组织参加了2017年安徽省大学生力学竞赛基础力学实验团体赛我校获得省一等奖;组织参加了安徽省第一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我校获得省二等奖;组织参加了谷雨杯建筑可持续建筑设计大赛我校获得国赛三等奖;10月份组织承办了工程造价算量大赛,所有赛事已经完成并及时进行了总结。
3)鼓励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项目逐渐由非专业相关到现在的专业相关,与专业有力结合,形成了良性循环的第二课堂。通过 创新创业和各类学科竞赛,在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学生的理论结合实践能力得到大力提升。
4)互联网+大赛完成项目申报47项目,有效锻炼学生创新思维。5)专业特区阶段建设成效显著,土木工程专业学科和平台建设持续推进。
6)深化校企合作育人,根据承诺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课程要求,签订了5份校企合作基地协议,分别是:皖西学院-华筑智城BIM工程教育中心、皖西学院安徽易筑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校企战略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协议、皖西学院安徽水安公司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皖西学院安徽华鼎建筑设计院校企合作基地、皖西学院六安自来水一厂校企合作基地,有力的保障了学生的实习。
7)重视课程建设。课程是培养质量的核心,其中土木工程专业和给排水专业以模块教学为目标,重点围绕编制了以项目案例真做为目标的课程大纲。土木工程专业的《材料力学》和《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了学习资源平台,理论结合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模型、课内实验等方式使得教学质量有了较好的提高。
2017年申报了校级精品课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研课改项目6项,加上2016年课改项目3项,目前项目的进展顺利,课程改革示范作用渐渐凸显。
(2)人才培养质量
在各类学生活动和竞赛上,积极发动、组织、指导,基本保障校 级活动和竞赛不缺项,承担的活动和竞赛有声色,自主开展的活动和竞赛有特色。
1)举办绿色建筑设计大赛、建筑测量大赛、新老生交流会等多种具有专业性的比赛和活动,展现专业特色。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训练比赛,学生参加A、B类赛事获得省级奖励14项。
2)举办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学生申报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积极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我院学生在第三届互联网+竞赛获省级铜奖2项、校级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1项;获得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以及研究性学习项目立项若干;胡时同学在2017年团省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争做向上向善好青年”主题活动中荣获“创新创业好青年”提名奖。
3)积极引导正能量,多次举办具有人文关怀的活动,如“三八节”感恩活动、“写给一年后的自己”主题活动、“我请老师看电影”教师节等专题活动。这些活动大大提高了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培养高尚的情操。
4)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文体活动,组织开展“雏凤杯”主持人大赛、“五四歌咏”比赛;在校第十七届运动会,我院代表队获得了校团体总分第四名的成绩。
5)2017年我院学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录取率为13%。来自13级土木工程专业213栋307寝室的6位男生全部考研成功,创造了皖西学院考研“金牌寝室”的又一佳话。
4、职称评审制度落实与师资队伍建设(1)职称评审制度落实
为顺利做好我院2017年教师、实验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学术分委员会对申报人的教学、述职等情况进行评议;依据教人〔2009〕1号、皖教人〔2016〕1号和皖教人〔2010〕1号文件对申报人任职资格条件进行审核评议,形成评议意见提交本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审议。
(2)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2017在学校领导支持下,引进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博士1人,充实完善了教师队伍数量。2017有3名教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支持教师开展学术交流,2017教师出外交流调研65人次,邀请专家来校报告交流15场26人次;安排学院教师2人到美国短期学习、国内培训9人次和观摩1人次;聘用兼职教授1人。
5、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1)学术道德
组织学习《皖西学院科研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皖西学院高水平科研奖励暂行办法》、《皖西学院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暂行)》等制度。组织专家就学术论文的规范格式、期刊投稿、遵循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的重要性等相关内容做了耐心而细致的讲解。
科研任务完成,组织教师积极如实申报相关研究项目。目前建工学院纵向课题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先后申报国家基金课题4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动员教师积极开展横向课题,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把工程设计、咨询和测绘等项目纳入科研考核。(2)学风建设
在学风建设上,切实抓好课堂考勤、考风考纪教育、学生文明修身各项基础工作。
1)2017配合学校学风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安全管理年活动,加大对学生上课考勤、听课质量、考风考纪等各环节的学习管理和督查。
2)加强学生文明修身,关注学生生活,我院学生会生活部坚持对我院学生宿舍进行两周一次的安全、卫生、文明大检查,促进了我院学生寝室文明建设。
(四)其他工作情况报告
1、结合学院实际,以分委员会名义组织开展的其他工作总结。学术分委员会组织各专业在全面分析、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拟定2018年学院人才引进计划,经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后形成本单位人才引进计划。
2、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1)分委员会组建以来自身思想建设、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等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根据工作实际仍要不断充实完善。
(2)分委员会在履行学术管理职责方面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创新性工作方面做的不够,仍需不断改进。
(3)围绕学术水平与学科建设等方面分委员会组织开展学术领域方面的工作,虽然已完成2017常规工作任务,但是高水平及 高层次学术领域方面工作实效性有待提高。3、2018年的主要打算与安排。
结合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实际,2018年学术分委员会的主要打算与安排如下:
(1)进一步提升2018学院整体的学术水平,促进学科建设发展。
(2)做好2018年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
(3)进一步促进学院教学改革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4)根据学院工作安排做好2018职称评审制度落实。(5)根据学院工作安排进一步加强和促进师资队伍建设。(6)进一步做好学院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等方面学术领域工作。(7)根据学校及学院2018年工作安排,做好学术分委会其他相关方面工作。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学术分委员会
2018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