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我国制造业信息化进程(最终5篇)

时间:2019-05-13 16:04: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力推进我国制造业信息化进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力推进我国制造业信息化进程》。

第一篇:大力推进我国制造业信息化进程

应用为本 求真务实

大力推进我国制造业信息化进程

推进我国制造业信息化进程研讨会由科技日报社副社长汤东宁主持。以下为与会者发言摘要。

李健(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司长)

入世以后,我们必须更加重视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道理很简单。

第一,因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制造业,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无不是制造业发达国家。我们目前还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对于中国来说,工业化过程是不可逾越,但是有可能缩短的。要缩短工业化进程,就必须大力发展信息制造业。

第二,制造业是我国入世以后为数不多的有竞争优势的行业之一。当前世界上正在进行着新一轮的产业调整,一些产品的制造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已经成为许多跨国公司的首选之地。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大国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还不是世界强国,要成为制造强国,必须增强竞争力。这是我讲的第一个大问题,为什么要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

那么怎么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呢?我认为大的思路无非是三个方面,第一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第二是积极发展新兴制造业,特别是高新技术制造业。第三,就是大力推进制造业的体制创新,包括大力发展民营制造业。

由于在中国传统制造业的比重很大,所以今天我主要想着重讲一讲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的问题。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我认为当务之急是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制造业。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想主要是两点。第一,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制造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制造业带来深刻的变化,使制造业从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我们必须把握这个大趋势,并且紧紧地咬住不放,否则我们就有可能在新一轮竞争中掉队。第二,就是中央明确地提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怎么带动?我看突破口就是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制造业。“九五”期间,科技部会同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了 C AD /CMIS应用示范工程,这个应用工程的实践表明,由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制造业是提升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十五”期间,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我们希望达到四个目标:一是要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制造业信息化的产品;二是要建立一批制造业运用示范企业和示范工程,并且通过辐射效应形成整个制造业的竞争力;三是要结合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培育若干相关的新型软硬件产业和新型服务;四是培养一批人才,推进和打造一支信息化的基本队伍。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必须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必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必须坚持以体制创新,以人为本。这是我们提出的三个坚持。那么作为政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呢?政府的主要任务就是营造环境,做好顶层设计、制定政策、建立标准,发展中介服务机构以及组织重大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和试点、示范等工作,为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提供必要的“温度”、“水分”和“土壤”。这就是政府的定位。

在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过程中,我们除了在横向进行联合以外,还要有纵向的联合。这与以往科技项目的实施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个项目是由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和地方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捆绑而成。不久前,我们专门在杭州召开了一个制造业信息化的座谈会,我们在会上非常明确地宣布对各省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在自愿的前提下,都可以纳入我们这个大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我们不仅给课题编号,而且要给一定的经费引导。并且对于这个重大专项,我们在科技部率先实行属地化申报、属地化管理,就是充分发挥地方的作用,以地方和企业为主体。

为了增加这项工作的透明度,我们在上个月的月底在各大媒体发布了公告,面向全社会征集对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实施方案的建议,在社会上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我们已经收到了很多来信和来电。

周建平(国家经贸委技术进步与装备司司长)

我想说的第一个方面就是这件事是科技部提出倡议的,我们司里研究以后是抱着一个非常积极的态度参加的。为什么这么讲?我觉得这件事情由科技部、国家经贸委联合来做,这是很好地针对了过去科技和经济这两个领域,这两个领域起码过去结合得不是很紧密。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这也是针对了我们科技和经济相互联合不足的一个地方,这是一个很好的举措。

第二个方面,制造业信息化的标准是什么,我想是不是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个我认为体现在最终的产品,就是我们的产品应该是商品。信息化比如说控制等方面都应体现在最终产品上。第二个应该体现在我们的设计生产上,包括我们已经讲的 C AD,一个是产品的设计,一个是产品的生产过程以及控制等等。第三个我认为应该体现在我们企业的内部管理上。最后,应该体现在我们企业的产品的营销上,也就是提高我们的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特别是我们入世以后,我觉得营销更是过去我们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非常薄弱的一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问题。我觉得现在其实国际上的一些大的工业发达国家都在奋力地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所以把制造业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包括我们中国。我觉得这个里面我们应该有很好的认识,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向我们转移的只是一些装备加工业,换句话说我们这是做低层次低附加值的事,这个并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我觉得我们和科技部搞这个信息化工程的最终目标是,我们要成为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世界制造中心,而不是由别人转给我们的,所以,所谓世界制造业中心应该怎样看,我看是不是应该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最近听一个院士的报告,我觉得很受启发。他讲到制造业这个中心我们是不是应该有这么一个标志,一个是国有资本为主的,这个国有资本,应该说是国内资本,因为包括了国有资本也包括了民营资本,就是以国营资本为主的国家具有控制力的。其次是关键技术掌握在中国手里。最后,就是一定要是中华民族品牌的。这样的制造业中心是我们要追求的,这也是我们几个部门联合追求的一个目标。就是应该由我们控制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自己民族品牌的,我想我们应该追求的是这样一个世界制造业中心。

最后一个就是我们发展的重点的问题。最近也是工程院在一个报告里谈到了我们制造业的一个薄弱的环节,它把这个形象地比喻成踢足球,中国现在踢足球主要是中场不行,没有组织者,他比喻中国的制造业也是中场不行。他把原材料加工作为后场,产品组装作为前场,最终的中间是把机械基础元件、元器件和材料制造产业作为中场。这个报告提出中国的制造业应强力发展和加强中场。应该讲,我们从总体上看产品卖得不错,但是细究一下,我们的集合加工业的机器元部件的产品,无论从可靠性也好,从性能稳定等等方面来说,确实还不行。所以我们想通过信息化工程的实施,能够培养一批具有系统设计和工程成套能力的这样的公司。我们过去因为计划可能是分割的,你只是制造,安装有安装的,设计有设计的,制造有制造的,分得太细。我觉得以后可以像国外那样,特别是日本的一种综合性企业能够从设计工艺布置、工程布置等方面,拿整个项目。我觉得这也是我们通过这个信息化工程实施努力的一个方向。

孙家广(863计划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我们要采用大手笔,进行大联合,实施大工程,写好大文章,取得大效果。我就这“五个大”解释一下。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采用了大手笔。第一是这次在组织上真正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企业调动起来。第二是横向结合,成立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协调领导小组。第三是项目组织管理有创新,比如说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公开征集实施方案,在媒体上发布,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第四是实行项目属地化管理。因此我觉得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开了个好头。所以我说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采取了大手笔。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进行了大联合。从宏观上讲,是把经济、科技这两方面紧密地联系起来,真正解决国家当前在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是在实施一个大工程,第一,科技部通过国家863计划和科技攻关计划组织实施这样一个大工程是我们过去很多项目所不及的。第二,从工程的复杂性来看也是很大的,它不仅有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需要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第三,我们国家的制造业是世界上最大的,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难度非常大。

写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这篇大文章的含义就是说,不仅要组织实施好这项工程,更需要加强舆论宣传。今天开的这个研讨会,实际上就是写好大文章的一部分,我们要做事更要造势,要引起全社会的反响。要造势,就要做文章,当然这篇文章不是我们夸夸其谈脱离实际的做。实际上我们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中有很多精彩的文章。我们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事值得新闻界的朋友们来歌颂。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要取得大效应,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本身就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一个具体体现。就是要通过广泛采用信息化技术改造提升我们传统的制造业,我们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主要的任务就是“五个化”,即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生产、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装备、数字化企业。最终目的是要使我们的企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中具有真正的国际竞争力,真正提高我们制造业的效率,为我们国民经济的发展做更大的贡献。

我相信,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在科技部、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国防科工委以及各省市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杨海成(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大项目专家组组长)

借这个机会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主体设想和工作安排。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工作目标是:一是要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造业信息化的产品,以支撑我们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发展的需要。二是要在全国2000家以上的企业开展制造业信息化的应用示范工程。三是在推进制造业企业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的同时,大力扶持与制造业信息化相关的应用软件产业和应用服务咨询业的发展。四是要带动培养一批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要沿着两条主线推进。一条是在全国相关省市和中心城市广泛深入的开展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工作,另一条主线定在国家层面上大力开展以面向五个数字化的7项关键技术、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工作。那么,为了做好这两条主线的工作,我们有几项主要的措施:一是组织落实,就是在国家层面上成立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协调领导小组,来宏观地进行布局安排和指导工作。我们也希望各省市能够成立相应的机构。二是要营造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良好社会氛围。我们准备每年召开一次国际信息化相关技术的博览会,使之成为制造业信息化科技成果的检阅平台、展示平台、交易平台和交流平台。三是加强资源集成,一方面是指国家863计划和攻关计划集成起来,另一方面需要把地方和企业集成起来共同进行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四是要营造和组织一批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的大军,我们也采取措施吸引海外人才共同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我们在这个工程中,提出要用浩浩荡荡地百万大军来推进我们这项工程。

李平(社科院技术经济与数量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科技部、经贸委,还有信息产业部把制造业和信息化这两个重大的概念联合起来提出这样一个重大的课题,我觉得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也澄清了我们存在的一些不正确的认识。我们看到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之间不是对立的,制造业是高新技术的载体。

我感觉把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这样一个工程的着眼点应该放在更加微观的一个层次上。中国在赶超战略的时候确实面临着非常严峻的问题,新的问题。因为我们知道发达国家凭借它的先发优势,凭借对世界资源的掠夺实现了他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我们已经很难仅仅通过政府的政策来保护民族产业来实现这样的一种赶超战略之路。民族工业是什么?首先是掌握自己的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现在已经看到并不在于你的企业在什么地方,也不在于本土,也不在于海外,也不在于这个企业的资本控制的程度,完全在于你的核心竞争力核心技术掌握的是什么。我们的信息化制造工程应该注重我们的大科技园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我们的信息化应该在这些高的起点上,靠这些大型园区来推动来发展。

吕政(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对信息化的研究提几点意见。

我认为前几年我们在宣传上有很多误区,就是把信息化与制造业与物质生产过程脱节这种宣传有片面性。离开了制造业,离开了物质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是虚拟的,是观念形态上的信息化,而不是物质的信息化。

第二点,我想制造业的信息化主要是三个层次,第一就是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制造领域的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和普及,就是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第二个层次是企业内部的管理过程和运营体系和管理系统的信息化。第三个层次应当是依靠依托网络技术进行商务信息的传输和电子商务这种建设和营运。而目前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我认为中间环节进展比较快,两头相对地薄弱。

我们比较了一下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日本与美国的经济发展,美国90年代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日本在90年代的低迷,其原因就是美国把信息化与制造业能够很好地结合,而日本在90年代恰恰没有做到这一点。美国的通用、福特、克莱斯特三大汽车公司在80年代投资了2千亿美元来更新设备,90年代美国夺回了被日本占领的市场,在电子制造领域远远领先于日本。我前年到日本丰田、名古屋去看了一些厂,它的制造水平远远高于中国。当然它90年代经济长期低迷,原因很多,比如它的管理体制以及银行与企业的关系问题,海外市场被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替代的问题都有,但是在电子信息产业和改造电子信息产业它落后了。

我认为,必须要把信息化和传统的制作业结合起来,这样我们在新的时期才能真正能够提高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屈贤明(机械科学研究院教授)

把制造业和信息技术融合、集成可以说是一个强强的联合。它一方面将使制造业发生重大的,甚至是革命性的变化,同时也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载体,提供了一个巨大的使用空间。基于这样一个看法,我认为科技部推出这个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是非常有重大意义的。

第一个建议就是应该把制造业的信息化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科技部正在实施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应大大增加制造业产品信息化的运用。即把重点放在信息化的研究和示范这些项目当中,应该加重工艺流程的计算规模与计算机优化设计等与产品的结构、性能质量等密切相关的数字化、智能化设计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看信息化工程的效果如何,我想主要是看开发出了多少个有市场有竞争力的产品,给用户和消费者带来什么。

第二个建议是应该重视制造工艺流程的优化和信息化,以及工艺的机电信息一体化。我认为这是国家信息化的一种具体要求。在这方面我国广大的制造业企业装备陈旧、老化,在装备方面和工艺流程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因此我第二个建议就是在国家的计划当中应该对于制造工艺流程的装备的信息化给予一定的重视和一定的支持。

胡春立(国家计委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我感觉这个工程经过了很长的酝酿时间,而且投入很大的力量,就要付诸实施。我们很多所谓的大型的骨干企业,是一个大的加工厂,有加工车间的基础,开发能力不行。我们要推进信息化技术,要有利于企业的开发能力的形成。什么叫竞争能力?竞争能力从根本上来说是技术的垄断能力,技术的控制能力。我们缺乏这样的企业,这种控制能力是在企业里,而不是在院所里面。因为企业能够按照市场选择技术。

我认为我们应该对国际上先进的案例进行一些分析,我们要学习一些他们的内容。

我高兴地看到这个工程是由科技部、经贸委等以及地方的机构来共同实施,而且它是非常开放的一个项目。

马其慧(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对于制造业信息化来说它有很丰富的内涵,很具体。引导环境包括几个方面,设计、制定政策、制定标准,中介机构,示范等等。

首先我们在 C AD、CIMS示范中抓了一批企业,首先抓了试点。开始是抓行业的排头兵的试点,我们抓十一个行业做试点,从这些试点做突破,从机械行业、汽车行业、模具行业、机电行业,一百家一百家推进,到现在我们推动了三百家在做这个工作。

第二我们抓一把手工程。科技部的863几届的首席专家都到我们天津,讲课的时候,市长书记带着整个班子在那儿听,中国这种领导体制也确实管了很大用,一说信息化马上听,一说汇报这件事就马上听,而且我们的一把手看企业信息化,光汇报就听了很多次。企业的状况比前两年好多了。

第三个方面,我觉得部门的合作非常重要。这些年我们和经贸委合作非常好,每年一块开信息化工作会,这些示范点都是我们一块搞的,一块去验收。现在我们又加了信息化办,我们两委一办,一块办理这件事。

鲁兵(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副会长)

现在信息化提到了很重要的位置,国务院专门成立了办公室,另外现在看来信息化也是现代企业管理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据讲我们国家的信息化比国外大约落后20年,刚才听了各位专家的介绍之后,从政府到地方,到企业,大家全力以赴组织各方面的力量来协调推动信息化的发展,我想在这几年之内,中国的企业的信息化会有一个大的发展。

去年,我们对印刷行业,印刷工业做了一番初步的调查,可以看出在推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当中,还会有这样那样的一些实际问题,推动信息化的发展第一要从实际出发,第二要坚持先进、实用的原则。从硬件方面来说,企业认为问题都不大,关键是软件的设计或者软件的运用。虽然企业普遍都有了计算机,但是计算机的功能并没有很好地发挥。甚至有的人就认为计算机上了网就是信息化,就是说对信息化的认识和今天会上提出来的要求距离很大,很远。能够广泛持久地宣传信息化或者相关的技术,我认为是十分必要的。我希望软件公司能够多为中国的制造业的信息化做一些工作,多做一些调查研究,多了解中国企业实际的状况,有针对性地来帮助企业。

第二篇:2013申论热点: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

2013申论热点: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背景】

城市化是人类进步必然要经过的过程,经过了城市化,标志着现代化目标的实现。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已进入到高速城市化的起飞线上。“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因此,正确认识城市化问题,依照可持续发展理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程,是我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当然,在城市化发展阶段,关注社会公平正义,是城市化进程顺利推进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其他国家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城市转变为市民的过程。欧美国家大多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完成了这一转变。

同样是城市化,发展中国家和欧美面临显著不同的背景:一是没有殖民地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和原料,来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二是发展中经济体之间存在激烈竞争,为在经济全球化中取得竞争优势,各国往往采取以农补工政策,将积累的资金投入工业生产的同时,压低产业工人收入,降低生产成本,造成了一系列不公平现象。这种不公平必须是在一定限度内的,同时也是阶段性的。否则不仅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还会影响国民素质提高,阻碍产业升级,最终导致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所谓“拉美城市化教训”即与此有关。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8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城市化率相当高。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暴力事件的增多、生活环境的恶化。由于沿袭了殖民地时期的大地产制,拉美国家土地分配严重不均。在工业化目标的驱使下,政府重工轻农,农民纷纷迁入城市寻找工作机会。农民数量的减少并没有给留守农民带来更多土地,反而导致新一轮的土地兼并,造成了数量庞大的“无地农民”。这些人或成为庄园主、农场主的短期雇工,或流入城市谋生,住进贫民窟。上世纪80年代,技术密集型产业集中在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等新兴经济体,拉美国家主要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这样的经济结构虽然造就很多富豪,吸纳就业能力却很有限。拉美青年失业率一度高达14%,形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城市化成功与否,绝非以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的增长来判断。相比“数量”的变化,城

市化应该更加注重增长“质量”,即社会公平和协调发展问题。这既涉及城乡统筹,又关系到经济结构转型,是一个国家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一味追求城市化率,对农村竭泽而渔,只会导致二者发展失衡,令城市化进程断裂。

上世纪60年代,韩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差距悬殊,农村人口大量无序迁移引发诸多社会难题。针对这一问题,韩国政府于1970年发起“新乡村运动”,不断改善农民生活水准、推动城乡人口顺畅流动,使经济发展带来的繁荣逐渐从城市辐射到农村。通过缩小城乡差距,避免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盲目迁移,令城市化压力得以缓解。同时,韩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为实现产业升级积累了所需的人力资源。对于社会公平问题的兼顾,不仅缓解了社会矛盾,还有效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我国城市化情况】

当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社会处于转型期。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了50%。未来一二十年,城镇化注定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社会成员就业不稳定、流动性大的情况下,中国政府深化土地管理改革和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不仅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本身,也是城镇化顺利推进和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总结】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的中心,是社会先进生产力体现的平台,集中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实力、政府的管理能力和市场的竞争能力。2001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斯蒂格列茨认为,新世纪对于中国有3大挑战,居于首位的就是中国的城市化,他提出:“中国的城市化将是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并产生最重要的经济利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署长指出:“城市的成功就是国家的成功”。可以更深一层地认识到城市化水平的不同所导致的社会财富集聚能力的差异。因此,在21世纪的头20年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进程,加快新型城市化步伐是发挥城市中心作用、提高经济效率的必由之路,也是消除二元结构、实现社会公平的必由之路。中国城市化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已经成为激发新一轮财富充分涌流的庞大载体。

第三篇:制造业信息化

3.1制造业信息化综述

3.1.1相关基本定义

通常所称的制造业是指对原材料(采掘业的产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或再加工,以及对零部件装配的工业的总称。它是工业的主体组成部分,它为社会公众提供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资料,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物质技术装备,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建设提供重要的实施基地,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决定力量(Jay Lee,1999)。可以说,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国防的基石,是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洪流的今天,大力发展制造业,壮大制造业整体实力,提高制造业企业国际竞争力就显得格外重要与紧迫。信息化,就是全面地发展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创造智能工具,改造更新、装备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及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开发信息资源,提高人们的工作、学习与创新能力,推动社会文明建设的过程(马爱荣等,2004)。

制造企业信息化是指制造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管理和决策、研究和开发、市场和销售等各个方面全面应用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建设信息化系统,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调整或重构企业业务过程和组织结构,从整体上优化企业各项活动,服务于企业经营战略,使企业的竞争力更强和收益更多的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刘俊玲等,2004)。

3.1.2国外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进入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使制造业的竞争环境、发展模式及运行效率与活动空间等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制造业己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刘飞,1999)。信息技术以及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先进制造技术在深刻改变着传统制造业,使其日益成为新技术革命的载体和巨大推动力。世界各国普遍高度重视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并将其作为改造传统制造业的一项重大战略来全力加以推进(徐红岩,2004)。发达国家为推进制造企业信息化纷纷制定了发展计划和战略。例如,美国政府把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列入“影响美国安全和经济繁荣”的22项技术之一,对先进制造技术在整个国家的发展应用进行统筹规划和管理,先后推出了“美国国家关键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计划”、“先进制造技术计划(AMT)”、“敏捷制造与制造技术计划(TEAM)”和“下一代制造(NGM)”等战略来促进其发展。通过制造业信息化,美国重新夺回了在国际上制造业的霸主地位,为实现连续十多年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欧共体的“尤里卡计划(EUREKA)”和“信息技术研究发展战略计划(ES PRIT)”。日本实施了旨在促进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智能制造系统计划”、“极限作业机器人研究计划”、“微机器研究计划”和“仿人形机器人研究计划”等战略,将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列为重要研究内容,还在2000年制定了“E-Japan”战略。德国也正在积极推行“德国制造2000计划”、“微系统2000计划”和“面向未来的生产”等计划。发达国家通过制定国家发展计划、创建市场氛围、健全法律法规、加强信息化知识的普及教育、广泛推广应用,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多方面的支持服务,提高了制造企业的竞争力,确立了发达国家制造业在经济全球化中的领先地位和竞争优势。发展中国家也十分重视制造业信息化,希望通过信息化来提高本国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加快本国工业化进程。新兴工业化国家也希望通过制造业信息化来缩小本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制造业之间的差距,加快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目前印度、韩国等国家都把信息技术作为改造传统企业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战略。韩国的“高级先进技术国家计划(G7计划)”和“传统产业技术开发革新战略”,将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列为重要研究内容。

综观各国制造业信息化计划,都是以提高本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为目标,既注重技术的超前性,更重视来自产业界的实际需求,通过若干计划的实施起到了关键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井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研究开发及推广应用的管理机制

和创新机制。

3.1.3国内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我国制造业的信息化从1979年开始,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技术引进、科技攻关、人才培养等措施,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陈宗舜,2005)。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计算机在我国企业的应用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70年代初,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历程开始起步,企业计算机应用逐步从单项应用向综合应用发展。80年代初,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过程开始发展,沈阳第一机床厂等少数机械企业引进物料资源管理软件(MRP)。80年代后期,北京第一机床厂等机械企业引进制造资源管理软件(MRPⅡ)。90年代中期,制造业信息化开始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技术、计算机辅助管理在我国的应用已初步取得成效。如北京第一机床厂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于1995年获得美国制造工程师协会授予的“工业领先奖”。90年代后期,企业资源管理软件(ERP)逐步推广。同时,因特网应用也迅速推广,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一系列企业信息化新技术的引入,使我国企业信息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进入21世纪以来,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迅速普及,使企业的Intranet和Extranet的建设得到迅猛发展。我国企业的Intranet/Extranet应用也表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不仅一些大型企业正在对原有信息系统进行基于Internet技术的改造或组织建设自己的Internet/Extranet,许多中小企业也都拥有了自己的Internet/Extranet系统,尤其是新生的制造业企业更是走在了信息化的前列,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积极性也日益提高,交易额不断上升。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近十多年来,国家有关部门有计划地部署了一系列国家级重点科技项目,如“863”计划的CIMS主题和智能机器人主题,“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的CAD应用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示范、精密成形与加工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示范、有机精细化学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及软件开发等20多个重点项目,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提高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主动性,促进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2001年我国启动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并已取得很好的效果。据初步统计,目前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己经占到信息化总投入的近90%。“十五”期间,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又将制造业信息化作为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订制造业信息化“十五”科技攻关规划,由政府组织推动,构建支撑制造业信息化的软硬件支撑体系和应用服务体系,以企业为主体推进,迅速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能力,同时形成我国新兴软件产业和高技术服务产业,这是我国实施科技兴国战略的一项有效的重要举措。2007年10月,在胡锦涛总书记向党的十七大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指出:“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在这里,“信息化”作为新增加的内容,已被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在报告中还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这表明了国家高度重视信息化在推动工业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对今后国内制造业信息化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李海龙,2008)。

另外,我国的政府部门已经明确的提出了我国制造业实现信息化的“时间表”,指出: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进程,到2010年底,90%的国有大中型制造企业要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基本实现制造业信息化(杨海成,2002)。

3.2精细化管理综述

3.2.1精细化管理概述

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的越来越高,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时代已经到来。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个人都意识到细节的重要,都认识到把管理或工作做精做细的重要,中国房地

产界的领头羊万科集团的董事长王石先生说,“精细化是未来十年的必经之路”。“精细”已经成为竞争最重要的表现形式,精细化管理成为决定未来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然而,精细化管理仍暂留在概念层次,还远远不是一门系统的管理科学,许多企业都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的口号,但尚未深入展开研究,并有步骤地进行实施。

管理学上无法给“精细管理”下一个绝对准确的定义,也无法设定合适的规范法则,因为“精细管理”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文化(刘晖,2007)。是一种态度,一种保持认真负责、追求精益求精的管理态度。很多管理方法的内涵都是精细管理,只是内容和形式不同,如5S管理、JIT(准时化生产)、约束理论、精益生产、OEC管理等等。这些管理理论的实质都是将某项工作或者某个流程细化,使其具有可知性和可控性。可知性就是通过细化,能够让自己真正了解这项工作或流程的每个环节或每个可能影响最终结果的因素,从而认识其规律。有了可知性才能有可控性,在可知性的基础之上,管理者和员工能够把握好每一个环节,规避不利因素,发挥有利因素使工作结果向自身想要的方向发展。

3.2.2精细化管理的起源

精细化管理不是什么新东西,但作为现代工业化时代的一个管理概念,最早是由日本的企业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1950年,有一位日本工程师丰田英二,赴美国对底特律福特公司的罗杰工厂研究了三个月。丰田英二学习福特的汽车生产和管理方法,并且努力在此基础上改进提高。他以避免浪费为着眼点,设法在生产过程中以消灭任何无用的动作、避免无用的努力、消除无用的材料,努力建立这样一种企业:消灭不能给产品或服务的最终用户带来好处的所有活动;同时,要持续不断地寻找并贯彻改进的方法。

丰田公司对于生产管理的严格要求:一是“精”:指产品的质量高,零缺陷,不仅交到用户手中最终产品的质量要高,而且作为每一道前工序都要为后一工序提供高质量的产品、零部件,这是准时生产的必然要求,否则生产线就会因为零部件质量缺陷而停工。二是“细”:零库存,这是丰田追求及时生产的必然结果,丰田认为过高的库存会掩盖浪费和各种问题。通过削减库存,强制性地暴露生产中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变作业状况。这也体现了丰田在生产中追求细节完美的精神,它需要通过全体员工坚持不懈的努力,不留死角地从自己的身边做起,兢兢业业地对待工作,为现场的改进不断做出贡献,将个人的创新精神体现出来(王国化,2006)。

第四篇:大力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

珍惜机会 不断提升

大力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

------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心得体会

不知不觉之间,参加培训已几个多月了,能参加这次“教育部---中国电信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项目(2015)”,对于我来说,真是难得和幸运。通过培训,我对教育技术、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正飞速的发展,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教育作为人类文化传递的重要手段,必须在人类社会已全面进入以网络为载体的信息社会的形势下肩负起传播现代文化和科技的职责。我深深的认识到作为一名校长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通过培训,我收获颇丰。

第一是信息化发展必须要首先转变校长、班子及教师的陈旧思想观念。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部分,但绝不是几台电脑,连上了互联网,加几台多媒体设备就是实现了教育信息化。要提升办学品质,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和经费投入的力度当然非常必要;尽管保持学生良好学业成绩仍然重要,但不是学生发展的唯一要求;尽管教育资源的均等配置和教育质量的标准化仍然必要;但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多样化教育的新诉求。我们要通过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学过程的优化、师生关系的和谐,让家长和社会从学生的健康成长中,看到实实在在的教育进步,得到实实在在的教育利益。“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信息化为内涵发展服务必将成为我们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第二是提高了专业知识。通过聆听专家教授对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分认识到作为领导和教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同时掌握了常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应用,及如何进行教学评价。

作为我们农村小学,各方面可能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但这一切都不应是阻碍学校信息化工作的接口,我们应从一下几点做起:

1、加强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

信息化教学环境,决不是硬件系统,而是人机有机融合的综合系统,与传统的教学环境相比,其具有明显的优势。在这几年里,为了能适应学生信息化学习的需要,学校逐步建立了计算机教室、电子备课室、班班通多媒体等等。有了这些硬件设施,我们就要充分的用起来,使之融入我们的课堂,利用这难得的有利条件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努力地让孩子们提高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增强各方面的能力。但我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之下,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会越来越丰富,孩子们的学习效果会越来越好。

2、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加强教科研工作

与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以及教育质量提升的需求相对应,加强教科研工作,深入推进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育科研水平,科学优化课堂教学,势在必行。因为信息化硬件资源是死的,呆板的,而教学模式中的交互作用过程和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认识过程却是活的,能动的。因此,构建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人(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充分发挥出教育信息化的最大效益,也使我们学校建成的信息化教育硬件能物有所值和物尽所值。所以,在教育信息化条件下,促进教师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科学优化课堂教学,是我们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

3、持续推进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作为农村小学,确实需要培养出适应教育信息化的新型教师队伍。建立了信息化教学环境,有了信息化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教育信息资源,在教育信息化所需的基本条件基本具备的情况下,要走好走远教育信息化下一步的工作便是转化教师的职能,将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资源的管理者及研究者”,目前,这一工作也是制约我校教育信息化前进的重要因素。对此,当务之急应是持续推进和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切实地转变教师职能,这项工作已刻不容缓,也只有这样才能将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

我一定珍惜此次培训,真正领会到了新的教育技术理念,也发现了自己身上许许多多欠缺的地方,为提高农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再打基础。并把学习的知识和本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并不断运用教育信息技术,丰富自己的学习资源,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活动,为提高我校教育质量和学校信息化建设添砖加瓦。

第五篇:全国公安机关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范文模版)

全国公安机关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 由拉网式摸底排查、满天飞追捕抓人、长时间高强度审讯“三板斧”侦察向网上排查、网上串并、网上追逃破案转变

■ 由“民警下班、小偷上岗”转变为“猫鼠同步”、警力跟着警情走

■ 大力推行网上办案,设置办案程序“防火墙”,规范了民警执法程序

拉网式摸底排查、满天飞追捕抓人、长时间高强度审讯,这是过去公安机关侦查破案的“三板斧”。然而,近年来,随着犯罪的动态化、智能化特征日趋明显,职业犯罪、高科技犯罪不断增多,“李逵”式的“三板斧”已日渐“老迈”。

全国公安机关进行一场公安信息化的现代警务新变革,已成为必然趋势。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9月23日至25日在江苏南京召开。会议提出,全国各级公安机关要大力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向信息化要警力、要战斗力,以信息化带动基层基础工作,以信息化推动警务机制创新、提升警务工作效能,全面提高公安机关的实战能力。

信息化主导案件侦破:轻点鼠标、坐在“家”中就可以千里缉凶

“李逵”式的“三板斧”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网上排查、网上串并、网上追逃,实现精确打击。

8月25日晚,江苏省江阴市城区发生一起入室抢劫命案,江苏警方迅速利用“天网”省级警务平台,根据物证调查定方向、车踪碰撞定车辆、技防监控定形象、旅馆信息定身份,8天内将4名长途奔袭而来、作案后四散逃匿的湖南、江西籍犯罪分子全部抓获。

据介绍,“天网”平台作为高端统筹阶段的核心,是江苏公安信息化的拳头产品和亮点。依托省级警务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构建一张覆盖全社会各个角落的信息防控网络,实现对在逃人员和违法犯罪活动轨迹进行跟踪管控,有效提升了打击犯罪的能力。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说起破案方式的改变,江苏省公安厅指挥中心有关负责人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过去破案追逃协查信函满天飞,民警“大海捞针”。如今在网上自动排摸比对,坐在“家”里轻点鼠标,犯罪分子就可能在千里之外被成功抓获。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记者获悉,截至目前,江苏警方的“天网”已比对各类违法犯罪线索25.9万条。去年,全省利用网上信息直接破案占22%、协助破案占27.5%,共抓获逃犯3.9万名。

公安信息化不但能快速破案,而且可以实现有效防控。广东警方在全省特别是珠三角洲地区建立覆盖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视频监控网络,实现了对社会治安的动态掌控和对违法犯罪的精确打击。

“我们强化视频辅助指挥能力培训,推动指挥模式的可视化。”广东省委常委、省公安厅长梁伟发说,通过组织视频监看民警与路面巡逻民警进行联合作战演练和轮岗培训,提高了协同作战的效能,推动指挥调度与路面警力“无缝对接”,实现了打击现行犯罪的可视化指挥。

以广州市为例,通过视频监控系统与路面便衣侦查支队民警之间的联动,有效打击了火车站广场地区的违法犯罪,去年该区域刑事案件零发案275天。珠三角八市“两抢一盗”等可防性案件大幅下降,其中盗窃案下降35.2%,“两抢”案下降34.8%。

鼠标轻点,兵不血刃,是今天公安民警打击犯罪的生动写照。用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最小的代价抓获犯罪分子,几代公安人梦寐以求的理想,正在通过公安信息化变为现实。

记者获悉,在信息化条件下,指纹、DNA等刑事技术手段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通过联网应用在侦破跨区案件、认定犯罪嫌疑人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一些地方通过信息化手段破案已占到破案总数的30%甚至40%以上。

信息化引领机制改革:警力跟着警情走、变坐等处警为“猫鼠同步”

多年来,基层民警“早八晚五”的作息时间早已习以为常,“警察下班,小偷上岗”,一些违法犯罪分子趁虚而入。“群众上班我上班、群众下班我下班”的传统警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公安机关整体效能的发挥,与新形势下的治安形势不相符合。

运用信息化引领警务机制改革,打破坐堂办公、坐等处警的传统勤务模式,实行动态与治安相适应的24小时实战勤务。

“2005年底,我们经深入调研,全面部署开展了社会面巡防机制改革,要求市县公安机关组建专业巡防队,实现巡防工作四班三运转和„红橙黄绿‟四色布警。让警力跟着警情走,做到„猫鼠同步‟,对违法犯罪分子露头就打。”江苏省省长助理、省公安厅长黄明介绍说。

2007年4月27日18时许,朱某驾驶摩托车,在南京市中山北路与陈某驾驶的出租车相擦,双方发生争吵,朱某突然从随身携带的夹包里掏出一把手枪,对陈某连开三枪。朱某还没来得及逃跑,就被巡逻至此的交警当场抓获,缴获仿五四式手枪一把。

记者获悉,在常态情况下,江苏省每天投入巡防的警力达1.8万人、保安员4万人、巡逻车1.5万辆,见警率、管事率、抓获率和群众满意率均明显提高。每到夜幕降临,江苏各地的街头里弄,都能见到闪着警灯的警车缓慢经过。

公安信息化要求警务围绕信息转,警力跟着警情走。浙江警方通过科学调整勤务方式,促使民警走出办公室,走向街面变办公室为更衣室,把街面、路面作为民警的主要工作场所,变“全时警务”为“实效警务”,因时、因地、因发案规律推行弹性工作制、错时工作制,将警力向案件多发段倾斜。

以浙江省安吉县公安局为例,安吉县公安局根据工作量,将派出所分为三类,分别实行主副班工作制、弹性工作制、错时工作制度。一类派出所接处警工作划归巡特警承担,使派出所从大量的接处警工作中解脱出来,实行以“白天和上半夜并重”的主、副班制。二类派出所对民警实行主副班错时工作制,由主班领导和民警负责当日接处警工作,上半夜副班民警配合主班工作,开展重点区域、场所的巡逻工作。三类派出所在轮流值班情况下,实行民警下社区工作制度。

“通过调整作息时间,使警力投放更加符合警情实际,工作更加主动,既有效保证了民警休息时间,又有效遏制了各类案件的发生。”浙江省公安厅有关负责人说。

信息化推进执法规范化:设置办案“防火墙”不符合程序“寸步难移”

“信息化的基本特征就是标准化,如今我们就是用信息化把各项执法活动的标准和程序全部固化下来。”江苏公安厅有关负责人介绍。

记者了解到,江苏警方大力推行网上办案,90%以上的公安业务实现了网上流转,13个市局目前全部依托警务综合平台建立了网上办案系统,每一起案件从接处警开始到办理结束都在平台上操作,做到了“证据网上展示,程序网上流转,手续网上办理,结果网上公开”。

“民警办案如果不符合程序就寸步难移,工作不符合标准也能及时发现。” 黄明认为,通过信息化的运用,规范了民警的执法程序,堵塞了执法的漏洞。

双击鼠标,打开警务综合平台,记者在江苏省公安厅网站看到 “网上法律学校”。这是江苏公安利用信息化推动队伍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通过组织专家开展网上会诊案件、远程教学等活动,实行民警网上学法分级管理,推行网上执法资格认证,组织民警深入开展网上法制

练兵活动,有效提高了全警执法能力。

执法质量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通过信息化规范办案流程,可以大幅度提高执法水平。浙江警方在2003年依托全省打防控信息主干应用系统,研发推广了执法办案平台,实现了行政案件从立案、审核审批到开具法律文书和统计分析的全称网上运行,既减轻了基层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大大节约了办案成本。

“我们特别注重利用计算机系统管理执法办案程序,一方面对程序违法案件设置了„防火墙‟,民警只有将案件信息准确录入计算机系统,才可以顺利完成案件的办理。”浙江省委常委、省公安厅厅长王辉忠告诉记者,另一方面,全面梳理案件代码名称,只要案件名称正确,系统就会自动默认适用法律条款,避免了民警因适用法律错误而产生执法问题。

信息化为公安工作插上了翅膀,一场既影响深刻又波澜不惊的警务变革正在全国公安机关深入推进。可以相信,我国警方必将以信息化为支点,不断推动公安机关的观念更新、机制变革和效能提升,在破案打击、规范执法、勤务改革等方面不断创造公安工作的新业绩,谱写公安工作的新篇章。

下载大力推进我国制造业信息化进程(最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力推进我国制造业信息化进程(最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机械制造业管理信息化特点及发展趋势

    我国机械制造业管理信息化特点及发展趋势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首席顾问 蒋明炜1.前言制造业特别是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代制造业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

    创新机制大力推进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进程

    人才市场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日益增高。人才市场已在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人才市场已成为加快人才资......

    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推进依法治教进程

    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推进依法治教进程 近年来,山东省教育系统认真贯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围绕“平安山东”、“文明山东”建设,始终把法制宣传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

    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共5则)

    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作者:赵 燕 来源:经济日报 来源日期:2008-12-12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农业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经济全球化进......

    我国城镇化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速率逐年提高,这对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状况,缩小地区经济差距有重大作用,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增长,与之紧密相连的房地产业也得到了国家越来越多的关注,房地产......

    制造业信息化工作会议讲话

    制造业信息化工作会议讲话 文章标题:制造业信息化工作会议讲话 同志们: 我市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已有两年多的时间了。2002年八月,我市争取列入了全国47家制造业信息化重点城......

    着眼应用大力推进工商信息化建设(5篇模版)

    都安县工商系统信息化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电子政务水平已成为衡量政府公共服务状况的重要指标,建设网上政府、信息化政府也随之成为新一轮公共行政......

    2009大学生预备党员思想汇报: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合集)

    尊敬的党组织:身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在校学生,关注我国的三农问题理所应当,所以党组织经常组织我们学习相关的文件和内容。我们知道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农业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