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院规范
医院门诊日志登记规范
1、门诊部各科室要建立门诊日志,详细登记接诊病人。
2、门诊日志要按照日志规定的项目填写详细、齐全,内容要保证真实可靠。
3、对门诊日志上登记需上报的传染病要做出明显标志,疫情上报后,医院疫情管理人员要加盖“疫情已报”章。
4、对疑似传染病和确诊的传染病病例,要登记其具体内容(如:姓名、性别、年龄、发病日期、诊断日期、工作单位、家庭详细住址等),14岁以下儿童要登记家长姓名及病人其所在学校、班级等内容。
5、要经常核查所登记的门诊日志,发现问题及时补充、改正。
6、年度结束后,对全年的门诊日志核查无误后,按规定要求存入资料室,以备后查,在贮存过程中要做好防水、防火、防盗等措施,以保证门诊日志的妥善保管。
医院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1、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个体开业医生为责任疫情报告人。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向旗疾控中心报告,必要时做订正死亡报告。
2、各医疗卫生机构及人员要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熟练掌握传染病诊断、报告、隔离消毒及疫情处理的程序,切实增强传染病疫情报告意识,发现传染病例要认真做好传染病登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在规定时限内向旗疾控中心报告。
3、在各医疗机构防保科设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员。传染病报告员接到临床医生的传染病报告要进行核实诊断,认真做好记录,并及时上报当地旗疾控中心。认真开展疫情主动监测工作,对临床有关科室的门诊日志和住院登记至少每旬开展一次疫情搜查,发现漏报的传染病病例,要及时进行补报。
4、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5、传染病暴发、流行时,责任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接到疫情报告的卫生防疫机构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上级卫生防疫机构和当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当地政府。
6、流动人员中的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的传染病报告、处理由诊治地负责,其疫情登记、统计由户口所在地负责。
7、区卫生防疫机构应当对辖区内各类医疗保健机构的疫情登记报告和管理情况定期进行核实、检查、指导。
8、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否则将依法追究责任。
9、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时,必须在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现疫情或者接到疫情报告,应当立即报告上级防疫机构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10、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管理人员应定期编发疫情简报,对重大疫情进行预测、预报。
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一、疫情领导班子:由主管业务副院长、疫情管理科长、疫情管理人员、医务科主任、护理部主任、感控科科长、质控科科长,组成传染病管理委员会。委员会成员负责对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每年对上年度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根据最新情况制定相关传染病有关制度。
1、每年新职工岗前培训必须有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的内容,学习结束必须进行考试。
2、要求每个科室每年至少学习传染病法一次,并有签到及每人学习后考试成绩或学习心得存档。每个科室的副主任或科聘主治医生为传染病监控医生。
3、门诊医生有完善的门诊日志。(如果在大医院,就诊病人较多的情况下,可以由护士帮助填写相关内容,待病人就诊结束,再补充诊断等)门诊日志内容包括:姓名、家长姓名(14岁以下患儿时必填)、性别、年龄、详细家庭地址、就诊时疾病临床表现、就诊后初步诊断、诊疗情况、处理。
4、出入院登记本的管理。病人入院后,必须填写完整的相关内容(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详细家庭地址,入院诊断);出院时,必须根据病历所书写的最后诊断填写病人的出院诊断。
5、检验科结果登记必须有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就诊科室、床位号、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检验结果、检验科检验人员签名。
6、放射科结果登记必须有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就诊科室、床位号、检查项目、放射结果诊断、放射科医生签名。
7、门诊医生接到病人结果报告单后,做出诊断,如有报告病例,则按传染病报告卡要求填写完整疫报卡后将报卡送至门诊办公室,由疫情管理人员去收卡。
8、病房内,要求每位上班医生对新送到科室的所有化验或检查单结果进行分析,诊断(因为医生值出的时候,是休息至第二天的,按法律,从结果报出到网上直报,乙类必须为6小时内),如有诊断传染病例,则按传染病报告卡要求填写完整疫报卡,由护士过医嘱后,与出院卡并放一处,以利疫情管理人员收卡。
9、每天分早上和下午两次到科室进行签收传染病疫报卡(包括节假日,如要做到,必须有3人轮换),方能保证传染病报卡的按时报出。
签收的目的为明确疫情报告人及疫情管理人员责任;并在签收的同时审卡填报内容,保证内容完整;对伤寒、狂犬病等某些特殊病例可及时对病人进行调查;对于结核病、乙肝等容易多次入院就诊的病人,经过调查,可排除一年内重复上报的可能,这样,传染病卡上报的质量就能得到保证。
10、当天疫情粗略检查:每天疫情管理人员到放射科及检验科对当天所报出的结果进行检查,如有应上报的传染病结果,则检查是否有上报。(如有未上报的门诊病人,则查找开单医生,确定为病房临时出门诊的医生所填写的单,则由疫情管理人员根据该医生的门诊日志帮助填写并上报。)
11、每月中旬,必须查阅全院上月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出院病历、放射科检查结果及检验科检验结果。(这要求管理人员必须配足,要完成如此大量的工作,必须要求2位专职人员)
12、每月在质控简报中通报上月疫情报告情况(包括疫情动态,迟报、漏报的检查结果,并作出惩罚通告)。
在门诊日志和病房出入院登记上,还有第二个方法,可以减少很多工作量,当然,只是减少疫情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但却增加医生的工作量。那就是网络管理。
1、病人医疗资料在入院6小时内必须完整记载在计算机病历内。
2、医院所有检验和检查结果,必须在网上向科室报出。
3、当然,病人少的情况下,管理不是很难,但大医院病人多的情况下,操作就不容易了,那么,这还要求计算机的功能上,必须增加相关字串提示功能,这样,每当出现相关的诊断或检验、检查单结果的时候,我疫情管理人员就能及时得到资料,督促报告。
4、网络管理的好处就是只要有病人就诊、出入院,所有资料在计算机内,只要有相关疫情内容医院门诊日志登记规范
1、门诊部各科室要建立门诊日志,详细登记接诊病人。
2、门诊日志要按照日志规定的项目填写详细、齐全,内容要保证真实可靠。
3、对门诊日志上登记需上报的传染病要做出明显标志,疫情上报后,医院疫情管理人员要加盖“疫情已报”章。
4、对疑似传染病和确诊的传染病病例,要登记其具体内容(如:姓名、性别、年龄、发病日期、诊断日期、工作单位、家庭详细住址等),14岁以下儿童要登记家长姓名及病人其所在学校、班级等内容。
5、要经常核查所登记的门诊日志,发现问题及时补充、改正。
6、年度结束后,对全年的门诊日志核查无误后,按规定要求存入资料室,以备后查,在贮存过程中要做好防水、防火、防盗等措施,以保证门诊日志的妥善保管。
医院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1、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个体开业医生为责任疫情报告人。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向旗疾控中心报告,必要时做订正死亡报告。
2、各医疗卫生机构及人员要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熟练掌握传染病诊断、报告、隔离消毒及疫情处理的程序,切实增强传染病疫情报告意识,发现传染病例要认真做好传染病登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在规定时限内向旗疾控中心报告。
3、在各医疗机构防保科设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员。传染病报告员接到临床医生的传染病报告要进行核实诊断,认真做好记录,并及时上报当地旗疾控中心。认真开展疫情主动监测工作,对临床有关科室的门诊日志和住院登记至少每旬开展一次疫情搜查,发现漏报的传染病病例,要及时进行补报。
4、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5、传染病暴发、流行时,责任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接到疫情报告的卫生防疫机构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上级卫生防疫机构和当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当地政府。
6、流动人员中的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的传染病报告、处理由诊治地负责,其疫情登记、统计由户口所在地负责。
7、区卫生防疫机构应当对辖区内各类医疗保健机构的疫情登记报告和管理情况定期进行核实、检查、指导。
8、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否则将依法追究责任。
9、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时,必须在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现疫情或者接到疫情报告,应当立即报告上级防疫机构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10、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管理人员应定期编发疫情简报,对重大疫情进行预测、预报。
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一、疫情领导班子:由主管业务副院长、疫情管理科长、疫情管理人员、医务科主任、护理部主任、感控科科长、质控科科长,组成传染病管理委员会。委员会成员负责对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每年对上年度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根据最新情况制定相关传染病有关制度。
二、疫情管理的内容:根据传染病法规定的37种传染病为报告病例。
三、具体实施:
1、每年新职工岗前培训必须有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的内容,学习结束必须进行考试。
2、要求每个科室每年至少学习传染病法一次,并有签到及每人学习后考试成绩或学习心得存档。每个科室的副主任或科聘主治医生为传染病监控医生。
3、门诊医生有完善的门诊日志。(如果在大医院,就诊病人较多的情况下,可以由护士帮助填写相关内容,待病人就诊结束,再补充诊断等)门诊日志内容包括:姓名、家长姓名(14岁以下患儿时必填)、性别、年龄、详细家庭地址、就诊时疾病临床表现、就诊后初步诊断、诊疗情况、处理。
4、出入院登记本的管理。病人入院后,必须填写完整的相关内容(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详细家庭地址,入院诊断);出院时,必须根据病历所书写的最后诊断填写病人的出院诊断。
5、检验科结果登记必须有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就诊科室、床位号、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检验结果、检验科检验人员签名。
6、放射科结果登记必须有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就诊科室、床位号、检查项目、放射结果诊断、放射科医生签名。
7、门诊医生接到病人结果报告单后,做出诊断,如有报告病例,则按传染病报告卡要求填写完整疫报卡后将报卡送至门诊办公室,由疫情管理人员去收卡。
8、病房内,要求每位上班医生对新送到科室的所有化验或检查单结果进行分析,诊断(因为医生值出的时候,是休息至第二天的,按法律,从结果报出到网上直报,乙类必须为6小时内),如有诊断传染病例,则按传染病报告卡要求填写完整疫报卡,由护士过医嘱后,与出院卡并放一处,以利疫情管理人员收卡。
9、每天分早上和下午两次到科室进行签收传染病疫报卡(包括节假日,如要做到,必须有3人轮换),方能保证传染病报卡的按时报出。
签收的目的为明确疫情报告人及疫情管理人员责任;并在签收的同时审卡填报内容,保证内容完整;对伤寒、狂犬病等某些特殊病例可及时对病人进行调查;对于结核病、乙肝等容易多次入院就诊的病人,经过调查,可排除一年内重复上报的可能,这样,传染病卡上报的质量就能得到保证。
10、当天疫情粗略检查:每天疫情管理人员到放射科及检验科对当天所报出的结果进行检查,如有应上报的传染病结果,则检查是否有上报。(如有未上报的门诊病人,则查找开单医生,确定为病房临时出门诊的医生所填写的单,则由疫情管理人员根据该医生的门诊日志帮助填写并上报。)
11、每月中旬,必须查阅全院上月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出院病历、放射科检查结果及检验科检验结果。(这要求管理人员必须配足,要完成如此大量的工作,必须要求2位专职人员)
12、每月在质控简报中通报上月疫情报告情况(包括疫情动态,迟报、漏报的检查结果,并作出惩罚通告)。
在门诊日志和病房出入院登记上,还有第二个方法,可以减少很多工作量,当然,只是减少疫情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但却增加医生的工作量。那就是网络管理。
1、病人医疗资料在入院6小时内必须完整记载在计算机病历内。
2、医院所有检验和检查结果,必须在网上向科室报出。
3、当然,病人少的情况下,管理不是很难,但大医院病人多的情况下,操作就不容易了,那么,这还要求计算机的功能上,必须增加相关字串提示功能,这样,每当出现相关的诊断或检验、检查单结果的时候,我疫情管理人员就能及时得到资料,督促报告。
4、网络管理的好处就是只要有病人就诊、出入院,所有资料在计算机内,只要有相关疫情内容,可及时发现,则可避免迟报和漏报,亦不用每月进行病历检查。
三、如果出现传染病的迟、漏报现象,除外依照传染病法追究情况外,可由单位按照情节严重与否进行相当处罚(在没有发生传染病因此发生流行或暴发的情况下)。如查出有迟报的病例,可以扣罚接诊医生、传染病监控医生每人各5元,并在医院简报或质控简报中提出批评;如有漏报,各扣罚接诊医生、科传染病监控医生每人各50元,并在医院简报或质控简报中发出通报批评;如传染病发生漏报三次者,接诊医生当年不得参加工作评优,晋升一律推迟一年。,可及时发现,则可避免迟报和漏报,亦不用每月进行病历检查。
三、如果出现传染病的迟、漏报现象,除外依照传染病法追究情况外,可由单位按照情节严重与否进行相当处罚(在没有发生传染病因此发生流行或暴发的情况下)。如查出有迟报的病例,可以扣罚接诊医生、传染病监控医生每人各5元,并在医院简报或质控简报中提出批评;如有漏报,各扣罚接诊医生、科传染病监控医生每人各50元,并在医院简报或质控简报中发出通报批评;如传染病发生漏报三次者,接诊医生当年不得参加工作评优,晋升一律推迟一年。
第二篇:医院污水处理规范
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CECS07:88
前言为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更加完善我国城市污水处理体系,更好地保护环境,防止疾病蔓延, 保障人民健康,特制订《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在编制过程中,总结了我国多年来医院污水处理工程 的实践运行经验,并吸收了国内医院污水处埋的科研成果,广泛地征求了医疗卫生部门和设计单位的意见, 最后经全国给水排水工程标准技术委员会审查定稿.根据国家计划委员会计标[1986]1649 号“关于请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委员会负责组织推荐性工程建
设标准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现批准《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为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委员会标准,编号
为CECS07:88,并推荐给各工程建设有关设计、施工单位和生产单位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
改、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交上海市广东路 17 号全国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标准分技术委员会.第一章 总则
第1.0.1 条 医院污水处理工程必须按国家计委、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颁发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
设计规定>> 等有关标准、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第1.0.2 条 凡现有、新建、改造的各类医院以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被病菌、病毒所污染的污水部必 须进行消毒处理.第1.0.3 条 含放射性物质、重金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水,不符合排放标准时,须进行单独
处理后,方可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站或城市下水道.第1.0.4 条 凡新建、改建、扩建的医院污水处埋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 投入使用.第1.0.5 条 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应具有处理效果好,管理方便,占地面积小,造价低廉等优点,并应
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第1.0.6 条 经处理后的医院污水,其出水水质必须符合《医院污水排放标准》等国家规定的要
求;排入地面水域的医院污水,还必须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等国家现行 的有关规定的要求.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2.0.1 条 医院的分项给水量应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 确定.第2.0.2 条 医院的综合排水量、小时变化系数,与医院性质、规模、设备完善程度等有关,亦可按
照下列数据计算:
一、设备比较齐全的大型医院:平均日污水量为 400 ~ 600L/床·d ,k=2.O~2.2.二、一般设备的中型医院:平均日污水量为 300 ~ 400 L/床·d ,k=2.2 ~ 2.5.三、小型医院:平均日污水量为 250 ~ 300L/床·d ,k=2.5.第2.0.3 条 在无实测资料时,医院每张病床每日污染物的排出量可按下列数值选用: BOD5:60g/床·d ,COD:100~150g/床·d ,悬浮物:50~100g/床·d
第2.0.4 条 医院污水处理流程及构筑物应尽量利用地形、采用重力排放.第2.0.5 条 在采用一级处理流程时,医院污水应与生活区污水、雨水分流;在采用二级处理流程时, 部分生活区污水与医院污水合流进行处理.第2.0.6 条 医院污水处埋设施应有防腐蚀、防渗漏及防冻等措施.各种构筑物均应加盖,密闭时应 有透气装置.第三章 处理流程及构筑物
第3.0.1 条 设计处理流程应根据医院类型、污水排向、排放标准等因素确定.一、当医院污水排放到有集中污水处理厂的城市下水道时,以解决生物性污染为主,采用一 级处理.二、当医院污水排放到地面水域时,应根据水体的用途和环境保护部门的法规与规定,对污
水的生物性污染、理化性污染及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全面处理,应采用二级处理.第3.0.2 条 医院污水处理流程可按下列确定: 一、一级处理工艺流程.二、二级处理工艺流程.三、在设计管道时,应设置事故超越管或采取相应措施.四、在一级或二级工艺流程中,视需要条件确定水泵位置.第3.0.3 条 调节池、初次沉淀池、生化处理构筑物、二次沉淀池、接触池等应分 2 组,每组按 50 %的负荷计算.第3.0.4 条 化粪池的沉淀部分和腐化部分的计算容积,应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第3.8.2 条计算确定.污水在化粪池中停留时间不宜小于 36h.第3.0.5 条 医院污水处理应设调节池,其有效容积应按工作班次或消毒次数计算确定.连续式消毒
时,其有效容积宜为 8~5h 的污水平均数量.间歇式消毒时,其有效容积为日污水量的 1/2~1/4.注:重力式流程时,调节池容积可减少.第3.0.6 条 计量池有效容积,宜按最大时污水量的 1/4 计算.第3.0.7 条 医院污水处理流程中,当为重力式流程时,宜采用平流式沉淀池.第3.0.8 条 当调节池与初次沉淀池合并设计时,均应满足调节与沉淀的要求.第3.0.9 条 初次沉淀池设计参数为:
一、沉淀时间按 1.5~2.0h 设计;
二、沉淀效率:BOD5 为10~15%;SS 为20~30%,三、沉淀池每人每日污泥量(千物质)按14~27g/床·d 计;污泥含水率按 95~97%计算;
四、污泥区容积,按2日污泥量计算.第3.0.10 条 二次沉淀池设计参数为:
一、当用于生物膜法处理后,沉淀时间按 1.5~2.5h 设计;表面水力负荷按 1.0~2.0m3 /m2
*h 设计;
二、每人每日污泥量 7~19g;污泥含水率为 96~98%;
三、污泥区容积,宜按 4h 的污泥量计算.注:污泥量系指在 100℃下烘干恒重的污泥干重.第3.0.11 条 连续式消毒时,接触池容积应按下列参数确定:
一、污水在接触池中的接触肘间应按表 3.0.11 确定.医院污水消毒接触时间表 表3.0.11 医院污水类别 接触时间(h)综合医院污水、含水量肠道致病值污水 含结核杆菌污水 >1 >1.5
二、当流量为重力式时,污水量按最大小时污水量计算.当流程中采用污水泵提升时,污水 量应按水泵每小时实际出水量计算.第3.0.12 条 间歇式消毒时,接触池的总有效密积应根据工作班次、消毒周期确定,宜为调节池容 积的 1/2.第3.0.13 条 连续式接触池构造应根据下列要求设计:
一、接触池应加设导流板,避免短流.二、接触池的水流槽长度和宽度比不宜小于 20 : 1.三、出口处应设取样口.第3.0.14 条 生物转盘的设计应按下列要求确定:
一、生物转盘所需面积,宜按 BOD5 面积负荷计算.在无试验资料时,按下述参数计算: BOD5 面积负荷: 12g/m2 ·d;
水力负荷:0.2m3 /m2 ·d
二、生物转盘的设计能力,按平均日污水量计算.三、进入转盘时污水的 BOD5 浓度,应按经调节沉淀后的数值汁算.第3.0.15 条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设计应按下列要求确定:
一、设汁负荷应由试验或参照相似污水的实际运行资料确定.二、应用轻质、高强、比表面积大和空隙率高的组合体或小卵石、中波石棉瓦等做为填料.三、填料厚度不宜低于 1.5m.四、曝气强度应按供氧量、混合和养护的要求确定.第3.0.16 条 当采用其他生化法时,应按照有关规范设计.第四章 消毒剂及投加设备
第4.0.1 条 消毒剂的选择应根据污水量、污水的水质、受纳水体对出水的水质要求、投资和运行费
用、药剂的供应情况、处理站与病房和居民区的距离,以及操作管理水平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一般宜采用液氯、次氯酸钠、漂白粉精或漂白粉作为消毒剂.第4.0.2 条 当污水采用氯化法消毒时,其设计加氯量可按下列数据确定.一、一级处理出水的设计加氯量一般为 30~50mg/L.二、二级处理出水的设计加氯量一般为 15~25mg/L.第4.0.3 条 当用液氯消毒时,必须采用真空加氯机, 并应将投氯管出口淹没在污水中.严禁无加
氯机直接向污水中投加氯气.第4.0.4 条 加氯机宜设置两套,其中一套备用.第4.0.5 条 一般情况下,宜采用小容量的氯瓶.氯瓶一次使用周期应不大于 3 个月.第4.0.6 条 单位时间内每个氯瓶的氯气最大排出量应符合下述规定:
一、容积为 40L 的氯瓶:750g/h.二、500kg 的氯瓶: 3000g/h.第4.0.7 条 加氯系统的管道材料应按下列规定选择:
一、输送氯气的管道应使用紫铜管,严禁使用聚氯乙烯等不耐氯气腐蚀的管道.二、输送氯溶液的管道宜采用硬聚氯乙烯管,严禁使用铜、铁等不耐氯溶液腐蚀的金属管.第4.0.8 条 加氯系统的管道应明装,埋地管道应设在管沟内,管道应有良好的支撑和足够的坡 度.第4.0.9 条 加氯系统的管路应设耐腐蚀的压力表,水射器的给水管上应设普通压力表.第4.0.10 条 氯溶液管路上的阀门应采用塑料隔膜阀.第4.0.11 条 当采用现场制造的次氯酸钠消毒时,应选用电流效率高、盐耗与电耗低、运行寿命长、操作方便和安全可靠的次氯酸钠发生器.第4.0.12 条 盐溶液进入次氯酸钠发生器前,应经沉淀、过滤处理.第4.0.13 条 接触次氯酸钠溶液的容器、管道、设备和配件都应使用耐腐蚀的材料.第五章 放射性污水处理
第5.0.1 条 医院中产生的低放射性污水,如排入医院内的排水管道,且其放射性浓度超过露天水源
中限制浓度的 100 倍,或医院总排出口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含量高于露天水源中的限制浓度时,必须进行处 理.第5.0.2 条 当医院中的低放射性污水排入江河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排出的放射性污水浓度不得超过露天水源中限制浓度的 100 倍;
二、应在设计和控制排放量时,取10 倍的安全系数,三、应避开经济鱼类产卵区和水生生物养殖场;
四、经处理后的污水不得排入生活饮用水集中取水点上游 1000m 和下游 100m 的水体内,且取水
区中的放射性物质含量必须低于露天水源中的限制浓度.第5.0.3 条 低放射性污水宜设衰变池处理,衰变池必须设计成推流式的,以保证足够的停留时 间,避免短流.第5.0.4 条 当污水中含有几种不同的放射性物质时,污水在衰变池中的停留时间应根据各种物质分
别计算确定,取其中最大值,并考虑一定的安全系数.第六章 污泥处理
第6.0.1 条 污泥必须经过有效的消毒处理.第6.0.2 条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方法,应根据投资与运行费用、操作管理和综合利用的可能性等因素 综合考虑.第6.0.3 条 当污泥由槽车运至集中的处理没施进行处理时,有关污泥处理系统的设计标准可遵照《室
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 一87 中的有关规定办理.第6.0.4 条 当污泥采用氯化法消毒时,加氯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当无资料时,可按单位体积污泥中
有效氯投加量为 2.5 g/L 设计.消毒时应充分搅拌混合.第6.0.5 条 当采用高温堆肥法处理污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合理配料,就地取材;
二、堆温保持在 60O℃以上不少于 1d;
三、保证堆肥的各部分都能达到有效消毒;
四、采取防止污染人群的措施.第6.0.6 条 当采用石灰消毒污泥时,必须使污泥的 PH 值提高到 12 以上,并存放 7d 以上.设计石
灰投加量可采用 15 g/L(以Ca(0H)2 计).第6.0.7 条 在有废热可以利用的场合可采用加热法消毒,但应采取防止臭气扩散污染环境的措 施.第七章 处理站
第7.0.1 条 处理站位置的选择应根据医院总体规划、排出口位置、环境卫生要求、风向、工程地质
及维护管理和运输等因素来确定.第7.0.2 条 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应与病房、居民区等建筑物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应设置隔离带.第7.0.3 条 在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应根据总体规划适当预留余地.第7.0.4 条 处理站内应有必要的计量、安全及报警等装置.第7、0.5 条 根据医院的规模和具体条件,处理站宜设加氯、化验、值班、修理、储藏、厕所及淋浴 等房间.第7.0.6 条 加氯间和液氯贮藏室应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中有关章节设计.第7.0.7 条 采用发生器制备的次氯酸钠做为消毒剂时,发生器必须设置排氢管.为了保证
安全,还
必须在发生器间屋顶设置排气管.排气管底与天花板相平,其直径根据发生器的规格确定.一般为φ300~ 500mm.附录一 本规范用词说明
一、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对于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以便执行中区别对待.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作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 词采用“不宜”.二、条文中指明必须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在按………执行”或“应符合………要求或规
定”.非必须按所指定的标准和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可参照…”.附加说明
本规范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 主编单位: 北京市建筑设计院
参加单位: 铁道部专业设计院 航空航天部七院 主要起草人: 萧正辉 王世聪 卢安坚 审查单位:全国给水排水工程标准技术委员会
昨天上午,成都市传统医学中心奠基,这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整所医院的功能都按传统医学特色设置的医学中心,充分体现了“治未病,不治已脖的中医理念。预计2008年,老百姓就能在此享受到中医诊疗服务,享受到中医特色的保舰养生服务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童若春、市政协副主席侯一平出席奠基仪
式。
据悉,传统医学中心在成都中医名医馆原址修建——在成都中医名医馆外,还将设置中医特色治疗病区、非药物特色治疗区、民族民间特色诊疗区、养生康复区、名医沙龙及中医文史博览馆等,将亚健康人群也纳入服务对象,让针灸、推拿、药疗等传统医学呈规模性、系统化发展,进一步发挥传统医学保舰养生的功能作用。传统医学中心预计投资1.4亿元,总建筑面积达3万平方米,2008年10月交付使用。
第三篇:医院医疗保险规范
医院医疗保险服务规范(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骤规范医院的医疗保险管理和服务工作,建立和完善医院医疗保险工作制度和管理机制,实现医疗保险医务室是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促进医疗保险事业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升并且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疗保险内涵质量建设和服务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及相关文件,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是指在我国现有医疗保障制度下,为保障医疗保险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为维护医、保、患三方权益所制定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疗保险工作管理、服务规范,不涉及医疗保险经办管理机构。
第三条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包括各级各类非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站)及其他医疗服务机构。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四条
机构设置
(一)定点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保险管理体系,成立由院领导负责的医疗保险管理委员会,形成医院、主管部门、科室三级医疗管理网络;应设立与医疗保险管理任务相适应的、与本单位医疗行政管理部门相平行的、独立的医疗保险管理部门。
(二)医保管理部门人员配备应按照第100床比1的比例配置专(兼)职位管理人员,低于100床位以下的医疗机构最少配备1名管理人员,医疗机构要积极组织管理人员参加全国医院医保从业人员胜任能力培训,为职业资格认证打下基础;有计划组织医保从业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优先选用具有医学或公共卫生管理专业人员入职工作。
第五条
加强信息化建设,强化信息建设在医疗保险管理中的作用,加大医院对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的投入,强化大数据观念,充分利用现代数字化手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第六条 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保险管理部门职责
(一)健全规章制度
根据国家和所有省市或地区的医疗保险法规、政策,建立和完善本单位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形成奖惩并重的管理机制;制定参保人员就医流程及服务规范,并不断完善、持续改进。
(二)制定工作计划
根据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要求和服务协议,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医疗保险管理计划,并对医保保险政策和管理规定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及时进行总结和改进。
(三)组织宣传培训 制定宣传培训工作计划,对内部工作人员进行政策培训和操作培训,配合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对参保人员进行医疗保险政策宣传和教育,认真做好医疗保险政策咨询、问答解答等工作,积极引导参保人员按政策有序就医。
(四)质量管理控制
定期对医保质量和医保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总结,加强对医保管理质量的控制,及时进行通报和点评,提出改进措施,落实奖惩规定,以临床诊疗规范及卫生经济学证据为抓手,监督医疗质量和医保费用相关情况,不断提高医保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
(六)医保费用分析
及时分析医疗费用使用的合理性,并提出对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及合理收费的改进意见,减少医保费用核减;免责医保患者门诊、住院费用的全院性指导、协调、审核;负责医疗保险费用统计、分析、申报;督促落实医保费用按期拨付。
(七)医保资质准入
负责医疗保险各类项目审批和备案,办理药品、物价、材料等医保资质准入及申报。
第三章
制度管理
第七条
工作会议制度
至少每半年召开一次医保工作会议(应由院领导主持),内容包括工作计划的落实情况,医保政策的宣传培训情况、费用审核中存在的问题、信息系统运行情况以及其他相关工作情况等,要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或建议,会议内容要记录,形成会议纪要。
第八条
专题会议制度
针对医保工作中的某一专项任务或主题,联合院内相关部门研究具体工作,破解工作中的疑点和难点,专题会议适时召开,会议内容要记录,形成会议纪要。
第九条
工作通报制度
要建立医保工作通报制度,通报内容包括医保工作的总体方案,重点工作、阶段性工作进度、医保管理指标完成情况、医保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注意的事项,医保新政策及新规定或新动态等,通报形式包括:院周会、中层干部会、医院局域网络、公示栏、简报等多种形式。
第十条
宣传培训制度
要有计划的对工作人员(包括新入职员工、进修生、研究生、实习生等)进行医保政策的宣传和培训,并将培训内容纳入继续教育范畴,做到有计划、有内容、有实施、有讲评;医院要悬挂医保政策宣传板,利用院内平面及网络媒体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宣传和介绍医保保险政策、医疗费用支付规定、费用报销流程等内容。
第十一条
成本管理制度
医保基金的使用要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之上,医院要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对医疗成本进行管理,有效控制医疗运营成本。协助医院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卫生经济管理部门降低医疗运营成本,树立全员成本管理意识,做好成本管理工作,合理控制不同类型疾病转诊率(含异地就医转诊率),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
第十二条
信息管理制度
(一)医院信息管理部门要有专人负责保障医保信息安全、畅通
工作,医保信息系统升级后要认真测试、检查和维护,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医保信息系统应急预案,保证网络故障时及时应对。
(二)定点医疗机构要制定加强信息管理的相关规定,严格操作规程,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准确性,上传信息应及时、准确、完整,与病案内容一致,对上传的错误信息应及时修正,无法修正的应及时与医保经办机构沟通并予解决。
第十三条
费用管理制度
医保保险费用数据要有专人管理、及时、准确、完整的进行费用数据统计分析,及时核对费用支付情况,对于异常数据要追查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遇有重大问题及时报告,对于拒付费用要认真分析原因、及时整改,并严格落实奖惩;如有不合理拒付要及时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进行沟通或申诉,争取给予补支。
第十四条
危机管理制度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成立危机管理领导小组,将有关职能部门都纳入进来,制定危机处理预案,媒体应对预案、危机后管理等行动方案,最大限度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失和不良影响,重塑医疗机构的社会形象。
第四章
流程管理
第十五条
定点医疗机构要明确指示医保管理商品房的具体位置,医保管理部门的标识要醒目。
第十六条 要公示常见医疗保险管理(或审批)事项的工作流程,如特种病的申请、审批流程、实名制就医和委托取药的管理规定等。
第十七条 定点医疗机构要设立专门的服务场所或服务窗口,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医保事务咨询、医疗费用核实、医保服务投诉、医保工作接待等工作,有关事项做好记录。
第十八条
定期医疗机构从事医保咨询的工作人员要服装整洁,仪态端庄,服务规范、语言文明,要知晓医保政策、熟悉支付规定,了解医疗流程,能够根据相关管理规定妥善处理医、保、患三方关系。
第十九条
定点医疗机构要做好医疗保险文件、业务资料,及内部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各临床科室需建立专用医保管理文件夹,及时增补、更新医保政策文件,以满足医务人员医保政策查询、学习需要。
第二十条
定点医疗机构应设专人负责医疗保险药品、诊疗项目、服务设施等目录库的医保对照、信息维护、数据管理及新项目的申报工作,明确责任,便于监督和控制。
第二十一条
定点医疗机构应按当地医保经办机构的管理要求及时结算并申报医疗费用,协助医保经办机构对于参保人员(含异地就医人员)所发生有疑义的医疗费用进行复核,防止骗保或套取医疗费用情况的发生。
第二十二条
定点医疗机构的门诊和住院信息工作站应符合医疗保险管理的要求,医院应为相关部门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如:计算机、读卡器等,确保医保数据上传通畅,医保结算顺利;医院应为医保办公室配备电话、传真机、复印机、打印机、扫描仪等必需办公设备,以满足医保日常工作需要,操作员必须自设置维护操作密码,保证信息安全。
第五章
考核管理
第二十三条 定点医疗机构每年按照人事情部门考核管理规定,对医保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服务质量、学习培训等进行量化考核,提升医院医保管理及服务水平。
第二十四条
定点医疗机构要建议由医疗保险管理委员会牵头,各相关部门联动的医保质量联合管理考核机构,定期进行医保管理质量考核、规范医保服务流程、调动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贯彻和执行医保政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
第二十五条
建立月、季、医保考核管理反馈制度,考核结
果在院内进行公示。
第六章
廉洁自律
第二十六条 医保管理人员应热爱医保保险事业,努力学习医疗保险超重及相应知识,坚持原则、爱岗敬业、尽责尽职为参保患者服务。
第二十七条
定期医疗应重视廉政文化建设和廉政教育,重视廉政工作,发现廉政问题及时预警、及时处理;
第二十八条
应制定医疗保险工作廉洁自律、诚信服务守则,将廉洁自律、诚信服务纳入年终考核范畴,与选用干部、评先选优、工作绩效挂钩、严格执行医保管理规章制度、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
第二十九条 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应指定专人保管公章,严格公章使用管理规定,避免乱用、滥用、不规范使用的现象发生。
第三十条
定点医疗机构应客观、公正、科学地制定切合实际的医疗保险管理指标,防止“暗箱操作或私自授受”问题的发生。
第三十一条
在处理与拒付费用相关的科室或个人时,应做到事前告知、有效沟通、惩处有据、奖惩适度、公平公正,拒付费用的处理不应仅仅停留在对科室或个人惩罚的层面,还应体现在相应的管理考核中,以强化各项医疗保险政策落实与执行。
第三十二条
设立医疗保险管理奖励款应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严格执行相关使用管理规定,不得违规使用、变相使用或乱用。
第三十三条 廉政管理的全过程应置于社会舆论和群众的监督之下,接受社会各界的举报、监督、接受行业组织的监督和指导。
以下内容仅供参考,非《全国医院医疗保险服务规范》正文内容
《全国医院医疗保险服务规范》点评:
全国医保基金趋紧的大背景下,医保控费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而新形势下的控费要求在不断提高。《全国医院医疗保险服务规范》(下称《规范》)于近日发布,全面宣告从医院层面抓起的医保精细化管理全面拉开。
《规范》的发布与实施,旨在促进医疗保险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并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疗保险内涵质量建设和服务水平。中国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洪山表示:“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要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加强和规范公共服务,完善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
范和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健康发展。《规范》的发布就是为了贯彻四中全会精神,把医院医保的各项工作和举措逐步纳入法制的轨道。切实加强和规范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完善医疗卫生事业体系的建设,让百姓享受到更优质、更全面、更长期的医疗服务。”
医保管理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影响和制约着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同时,我国医保种类增多,参保人员覆盖面扩大,国家财政支付医保的费用越来越高,使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受到前所未有冲击和挑战,也对医保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规范》要求,定点医疗机构要成立由院领导负责的医疗保险管理委员会,建立健全医疗保险管理体系,形成医院、主管部门、科室三级医疗保险管理网络;应设立与医疗保险管理任务相适应的、与本单位医疗行政管理部门相平行的、独立的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同时,在工作会议制度方面,要求至少每半年召开一次由院领导主持的医保工作会议。
专家指出,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规范化管理也成为全民医保制度建设的行动指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医保制度走向成熟,必须首先完善医院自身的医保管理体系和制度规范,将各项工作纳入医院的规范化管理之中。用法治的思维、法治的方法研究解决全民医保制度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从医院管理的全局出发,高度重视、协调一致,才能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健康的医保事业与医疗卫生事业。
目前,我国在医保管理中实施总额预付的制度。如何推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同时处理好医疗质量与费用控制的关系十分重要。对此,规范指出,对于医保费用管理和医保基金的使用,要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之上,倡导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及合理收费。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医院的医疗管理制度中,要以临床诊疗规范及卫生经济学证据为抓手,监督医疗质量和医保费用相关情况,不断提高医保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在不增加总体医疗费用 的同时,让患者得到更规范、更合理的治疗,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让百姓享受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规范》指出:对于医保费用管理和医保基金的使用,要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之上,倡导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及合理收费。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医院的医疗管理制度中,要以临床诊疗规范及卫生经济学证据为抓手,监督医疗质量和医保费用相关情况,不断提高医保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在不增加总体医疗费用的同时,让患者得到更规范、更合理的治疗,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让百姓享受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规范》的发布与实施,将更好地维护医、保、患三方合法权益,多方面,深层次的缓解和改善医疗保障制度中的相关问题,创建一套行之有效、可持续发展的全国医院医疗保险服务规范运行体制,探索一条科学完善的医保体系发展道路。推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步伐,促进我国医保事业的发展,实现医院医保整体战略新布局。
第四篇:医院规范用语
医院服务用语规范及禁语30例
一、尊重对方,做到礼貌、客气、称呼正确,必须使用“请”、“您”“对不起”、“谢谢配合”等文明用语,并分别不同对象礼貌称谓。
禁止使用让人感觉不尊重的命令式和无称谓的语句,例如:
(一)(坐)那儿,别磨磨蹭蹭的!
(二)嗨,X床(不称呼姓名)!
(三)把裤子脱了(把衣服撩起来)!
(四)瞧这破血管,扎都扎不进去!
(五)没到XX时间,都出去!
(六)在这签个字,快点!
(七)都停下来,我们要检查了!
(八)把证件(证明、资料)都拿出来,让我看看!
二、应理解、体谅对方,不刺激对方,不激化 ;善意启发对方,消除心理压力和不稳定情绪。禁止使用侮辱人格、讽刺挖苦,可能让人羞涩的语言,如:
(九)有什么不好意思的,都这份儿上了!
(十)没长眼睛啊!
(十一)这么大了,怎么什么事都不懂啊!
(十二)活该!
(十三)没钱就别来看病!
三、应一切为对方着想,耐心解释,语气和蔼,解除对方的忧虑,也能“化干戈为玉帛”。禁止使用不耐烦、生硬的语句,如:
(十四)你这人怎么事儿这么多,讨厌!
(十五)没什么,死不了!
(十六)怕疼,别来看病(治病还能不疼)!
(十七)这儿交班(开会、结账)呢,外面等着去!
(十八)嫌慢,你干嘛这么早就来!
(十九)这是法律法规规定的,你懂不懂!
(二十)材料不齐,回去补吧!
(二十一)上面都写着呢,自己回去看吧!
四、应从对方的需要出发考虑问题,尽可能提供方便,帮助解决,不推卸责任,不“踢皮球”。禁止使用不负责任的推脱语句,例如:
(二十二)这事别来找我,我不管(不知道)!
(二十三)谁和你说的(谁答应你的),找谁去!
(二十四)快下班了,明天再说(我下班了,找别人去!没上班呢,等会儿再说!)!(二十五)我就这态度,有意见,找领导去!
五、应本着尊重科学,事实求是的态度解释情况,不要因为用字不当或闪烁其词,使对方产生困惑。禁止使用含糊不清,增加疑虑的语句,如:
(二十六)好坏谁也不敢说,没准儿。
(二十七)你这事(手术、病)不太好办呀。
(二十八)你的病也就这样了,回家想吃点什么就吃点什么吧。
(二十九)看看吧,太快不行了。
(三十)也许不要紧(没关系)。
江阴市青阳医院
第五篇:医院消防安全管理规范
医院消防安全管理规范
Hospital fire safety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201411发布 201501实施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6/ T806—2014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消防安全职责......................................................................1 5 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4 6 场所设置要求......................................................................5 7 消防安全管理措施..................................................................7 8 防火巡查和检查...................................................................11 9 火灾隐患整改.....................................................................12 10 消防宣传教育培训................................................................13 11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制定与演练..................................................14 12 火灾事故处理....................................................................15 13 消防档案........................................................................15 附录A(资料性附录)建筑消防设施标识化设置要求及图例...............................17 附录B(资料性附录)消防控制室标准化管理细则.......................................22 附录C(资料性附录)消防水泵房标准化管理细则.......................................24 附录D(资料性附录)防火巡查、检查记录.............................................26 附录E(资料性附录)建筑消防设施的功能检查、测试要求.........................2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江西省公安消防总队负责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处、江西省公安消防总队防火监督部。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王荣辉、曾柳青、黄哲、曾勇、黄颖、罗礼生、王卓。II
医院消防安全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消防安全管理的术语和定义、消防安全职责、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场所设置要求、消防安全管理措施、防火检查、火灾隐患整改、消防教育培训、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火灾事故处理及消防档案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一级及以上医院,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5201 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 GB 25506 消防控制室通用技术要求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8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98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222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JGJ 49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试行)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合于本文件。3.1 医院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种类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医疗机构。3.2 消防安全专门培训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其他具有消防安全培训资质的机构组织的专业消防安全知识培训。4 消防安全职责 4.1 一般规定
4.1.1 医院应当遵守国家消防法律法规,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组织实施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及时检查和消除火灾隐患,防止火灾事故,确保消防安全。
4.1.2 医院应当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各类人员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级、各岗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维护保养建筑消防设施,保障安全疏散条件,落实消防安全措施,接受社会监督。
4.1.3 按照我省有关部门相关规定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应报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履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职责,落实户籍化管理措施,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及时报告工作情况。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应报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
4.1.4 医院应自觉接受各级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检查。各级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应在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指导下,履行对医院的监督管理责任,将消防安全管理纳入医院目标管理考核的内容。4.1.5 医院在与承包、租赁、合作、委托管理(经营)单位或个人签订的合同中应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承包、租赁、合作、委托管理(经营)方应当遵守医院各类消防安全管理规定。4.2 消防安全责任人
医院的主要负责人是该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负责。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a)贯彻执行消防法律法规,掌握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情况,统筹安排消防工作与本单位的医疗、管理
活动,批准实施消防工作计划和经费保障方案,确保单位消防安全符合规定; b)建立并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消防安全职责,批准实施消防安全制度和保 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c)建立定期消防安全评估制度,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消防安全工作形势分析会,组织一次防火检查; d)组织火灾隐患整改工作,落实隐患整改经费,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e)组织建立单位内部的志愿消防组织,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实施演练。4.3 消防安全管理人
4.3.1 医院应确定一名分管院领导为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对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并履行下列职责:
a)拟订消防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b)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并检查督促落实; c)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防火检查,督促落实整改火灾隐患; d)组织实施对本单位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的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确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
e)组织管理志愿消防队组织,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灭火技能培训和火灾扑救预案演练;
f)在员工中组织开展消防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疏散预案的演练; g)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医院每半年组织开展一次消防安全评估,其他单位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
次消防安全评估,评估结果向消防安全责任人专题报告,并报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
h)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委托的其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4.3.2 未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的医院,由消防安全责任人承担本条规定的消防安全管理职能。
4.4 专、兼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
医院应确定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明确专、兼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其中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应至少确定1名专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住院床位编制数在200张以上的,应至少确定2名专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并可设立专职消防安全管理机构。专、兼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应履行以下职责: a)熟悉消防法律法规,掌握本单位消防安全状况和消防工作情况,及时向上级报告;
b)提请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提出落实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和建议; c)实施日常防火检查、巡查,及时发现火灾隐患,督促落实整改措施; d)管理、维护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 e)组织开展消防宣传,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 f)编制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组织演练; g)记录消防工作开展情况,完善消防档案; h)完成其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4.5 部门、病区消防安全责任人
职能科室、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负责人是所在科室、病区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履行下列职责: a)掌握本责任区消防安全情况,贯彻执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全面落实本部门消防安全 责任;
b)开展员工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督促员工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遵守安全用火、用电、用气规定;
c)加强用火、用电、用气设备、设施及压力容器、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特殊工种岗位禁止无证人员上岗操作;
d)落实每日防火巡查,确保本部门所在区域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灭火器材、消防设施和疏散 指示标志完好有效;
e)定期开展消防安全自查,发现火灾隐患及时组织整改,重大情况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f)根据科室和病区特点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演练。发生火灾时,组织员工按预案疏散 人员,扑救火灾;
g)完成其他消防安全工作。4.6 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 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应当持有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证书》,并履行下列职责: a)遵守消防控制室管理制度,掌握消防控制设备的功能和操作规程,按照规定测试自动消防设施功能,保障消防控制室设备的正常运行; b)对火警信号应立即进行确认,火灾确认后应立即报火警、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报消防安全责任人;
c)对故障报警信号应及时确认,消防设施故障应及时排除,不能排除的应立即向部门主管人员和消防安全管理人报告;
d)不间断值守,做好消防控制室的火警、故障和值班记录。4.7 志愿消防队员
医院应组建志愿消防队组织,并配备适量的灭火器材和个人防护器具。单位人员编制数在800人(含本数)以上的,志愿消防队员数量不应少于40人;人员编制数在800至300人(含本数)之间的,志愿消防队员数量不应少于30人;人员编制数在300至100人(含本数)之间的,志愿消防队员数量不应少于20人;人员编制数少于100人的,志愿消防队员数量不应少于10人;人员编制数少于30人的,全体人员均为志愿消防队员。一级及以上医院的住院部及各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水泵房及消防控制室除外)还应设立不少于5人的小分队,人员编制数少于5人的部位,全体人员均为志愿消防队员。选择志愿消防队员时,应综合考虑人员素质、身体情况、年龄、岗位特点等因素,日间和夜间均有适当数量志愿消防队员在工作现场。志愿消防队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a)熟悉本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明确本人的职责分工; b)参加消防业务培训及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了解消防知识,掌握灭火与疏散技能,会使用灭火器材;
c)做好本部门、本岗位日常安全防火工作,宣传消防安全知识; d)发生火灾时立即赶赴现场,服从指挥,积极参加现场救援。5 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 5.1 一般规定
医院应按消防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由消防安全责任人批准后发布实施,并根据变化适时修订。5.2 消防安全制度 5.2.1 消防组织制度
应包括组织机构及人员、工作职责、活动要求等内容。
5.2.2 消防安全例会制度应包括会议召集、人员组成、会议频次、议题范围、记录等内容。
5.2.3 防火巡查、检查和火灾隐患整改制度应包括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职责、检查频次、参加人员、检查部位、内容和方法、火灾隐患认定、处置和报告程序、整改责任和看护措施、情况记录等内容。5.2.4 消防(控制室)值班制度
应包括责任范围和职责、突发事件处置程序、报告程序、工作交接、值班人数和要求、情况记录等内容。5.2.5 消防设施、器材管理制度 消防设施、器材主要包括安全疏散设施、自动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等,管理制度应包括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职责、设备登记、保管及维护管理要求、情况记录等内容。
5.2.6 危险源管理制度应包括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职责、设施登记、操作资格、动火审批程序、检查部位和内容、发现问题的处置、情况记录等内容。5.2.7 灭火、应急疏散演练制度应包括预案制定和修订、责任部门、组织分工、演练频次、程序、注意事项、情况记录、演练的小结与评估等内容。
5.2.8 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制度应包括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职责、频次、培训对象、培训内容、考核办法、情况记录等内容。5.2.9 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和奖惩制度
应包括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考评目标、内容和办法、奖惩办法等内容。5.2.10 其他必要的消防安全制度
医院还应该制定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管理和志愿消防队组织管理等制度。5.3 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医院应制定下列保障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a)建筑消防设施操作规程(包括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消防电梯等); b)变、配电设备操作规程(包括总配电间、分配电间); c)电气线路、设备安装操作规程;
d)燃油、燃气设备及压力容器安全使用操作规程; e)电、气焊操作规程;
f)各种医用设备安全使用操作规程; g)其它必要的消防安全操作规程。6 场所设置要求 6.1 一般规定
医院的建筑结构、耐火等级、平面布置、安全疏散、消防设施和建筑装修等必须符合GB 50016、GB 50098、GB 50222、GB 50084、GB 50140和JGJ 49和管理规定的要求。6.2 安全疏散
6.2.1 医院建筑的安全出口数不应少于2个。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应独立设置,相邻2个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最近边缘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6.2.2 高层病房楼应在2层及以上各楼层设置避难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避难间服务的护理单元不应超过2个,其净面积应按每个护理单元不小于25.0m确定; b)避难间兼作其他用途时,应保证其避难安全和可供避难的净面积不变;
c)应靠近楼梯间,并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分隔; d)应设置消防专线电话和消防应急广播; e)避难间的入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
f)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或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c类防火窗。
6.2.3 疏散门应采用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不应采用推拉门、卷帘门、吊门、转门和折叠门。
6.2.4 外墙门窗不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6.2.5 医院内建筑疏散楼梯形式应符合下列要求: a)多层医疗建筑中的疏散楼梯除与敞开式外廊直接相连的楼梯间外,均应采用封闭楼梯间; b)高层医疗建筑的疏散楼梯均应采用防烟楼梯间;
c)建筑面积大于500m且设置在人防工程中的医院,当底层室内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大于10m时,疏散楼梯应采用防烟楼梯间;当地下为两层,且地下第二层的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不大于10m时,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
注:医院内其他建筑应按有关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设置疏散楼梯。6.3 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
6.3.1 医院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有火灾应急照明:
a)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疏散走道和避难层(间); b)建筑面积大于100m的地下或半地下公共活动场所; c)公共建筑内的疏散走道;
d)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和建筑面积大于200m的营业厅、餐厅等人员密集的场所。22 6.3.2 建筑内应急照明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a)对于疏散走道不应低于1.0lx;
b)对于人员密集场所、避难层(间),不应低于3.0lx;对于病房楼或手术部的避难间,不应低于10.0lx;
c)对于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不应低于5.0lx;
d)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自备发电机房、配电室、防排烟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正常工作的房间应设置备用照明,其作业面的最低照度不应低于正常照明的照度。6.3.3 公共建筑应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设置在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正上方;
b)应设置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1.0m以下的墙面或地面上。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的间距不应大于20m;对于袋形走道,不应大于10m;在走道转角区,不应大于1.0m。6.4 灭火器
6.4.1 灭火器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a)扑救A类(固体)火灾应选用水型、泡沫、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b)扑救B类(液体)火灾应选用干粉、泡沫、二氧化碳型号灭火器,扑救极性溶剂B类火灾不得选用化学泡沫灭火器;
c)扑救C类(气体)火灾应选用二氧化碳、干粉型灭火器; d)扑救带电火灾应选用干粉、二氧化碳型号灭火器。
6.4.2 一个计算单元内配置的灭火器数量不应少于2具,每个设置点灭火器的数量不宜多于5具。
6.4.3 手提式灭火器宜设置在挂钩、托架上或灭火器箱内,其顶部离地面应小于1.5 m,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应小于0.15 m。6.5 室内消火栓
下列建筑应设置室内消火栓:
3a)体积大于5000m 的单、多层医疗建筑; b)高层医疗建筑;
2c)设置在人防工程内且建筑面积大于300m的医院; 注:医院内其他建筑应按有关消防技术标准设置室内消火栓。6.6 自动灭火系统
6.6.1 除有关消防技术标准另有规定和不宜用水保护或灭火的场所外,下列建筑应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并宜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a)单、多层民用建筑中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1500m或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的病房楼、门诊楼、手术部;
b)高层医疗建筑(除游泳池、溜冰场外)及其地下、半地下室; 2c)设置在人防工程内且建筑面积大于1000m的医院;
注:医院内其他建筑应按GB 50016、GB 50098设置自动灭火系统。6.6.2 充可燃油并设置在高层民用建筑内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室应设自动灭火系统,并宜采用水喷雾灭火系统。
注:设置在室内的油浸变压器、充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室,可采用细水雾灭火系统。6.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下列医院建筑或部位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a)不少于200张床位的医院门诊楼、病房楼和手术部; b)高层医疗建筑;
c)设置机械排烟、防烟系统、雨淋或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固定消防水炮灭火系统等需与火灾
自动报警系统联锁动作的场所或部位;
注:医院内其他建筑应按GB 50016、GB 50098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7 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7.1 一般规定 7.1.1 医院在新建、改建、扩建、室内、外装修工程或变更使用性质时,应当依法将消防设计文件报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审核或备案;工程竣工时,应当依法报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消防验收或备案。
7.1.2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由施工单位负责。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负责。分包单位向总承包单位负责,服从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
7.1.3 对建筑进行新建、改建、扩建和室内、外装修以及变更使用性质时,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在订立的合同中应明确各方对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责任。7.1.4 医院应对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等重点部位和防火巡查、检查以及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等管理环节实施标准化管理。
7.1.5 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固定灭火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防排烟系统)的医院宜安装使用消防巡检系统,实行信息化管理。7.1.6 医院应合理规划停车车位,加强对单位出入口、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建筑消防扑救面、防火间距和安全疏散通道的管理,严禁占用。7.2 消防安全标识管理
7.2.1 医院应按附录A的要求设置消防安全布局标识、消防设施器材标识、消防安全疏散警示标识等消防安全标识。
7.2.1.1 医院主要出入口、消防车道、防火间距等位置应分别设置总平面布局标识、消防车道标识、防火间距标识等消防安全布局标识。7 DB36/ T806—2014 7.2.1.2 医院建筑消防设施所在位置应设置认知标识、操作使用标识、建筑自动消防设施检测合格标识等消防设施器材标识。
7.2.1.3 医院建筑内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疏散楼梯、主要疏散路线等部位应设置安全疏散警示标识。
7.2.2 消防安全标识应规范统一,材质应经久耐用,并加强维护管理。7.3 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管理
医院应当将下列部位确定为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明显的防火标志,标明“消防重点部位”和“防火责任人”,落实相应管理规定,实施严格管理: a)容易发生火灾的部位,主要有危险品仓库、理化试验室、中心供氧站、高压氧舱、胶片室、燃气
调压设施、锅炉房、放射科等;
b)发生火灾时会严重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部位,主要有病房、手术室、贵重设备工作室、微机中心、病案室、财会室、药品库、药房和其他可燃物资仓库等; c)对消防安全有重大影响的部位,主要有消防控制室、配电间、消防水泵房、发电机房、电梯机房、空调机房、排烟机房和正压送风机房等。7.4 电气防火管理 7.4.1 一般规定
7.4.1.1 电器设备应由具有电工资格的人员负责安装和维护,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7.4.1.2 防爆、防潮、防尘的部位安装电气设备应符合有关安全要求。7.4.1.3 每年应对电气线路和设备进行安全性能检查,必要时应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电气安全检查。7.4.2 电气线路敷设、设备安装的防火要求
7.4.2.1 电气线路敷设、设备安装应采取下列防火措施:
a)明敷塑料导线应穿管或加线槽保护,吊顶内的导线应穿金属管或难燃PVC管保护,导线不应裸露,并留有1-2处检修孔;
b)配电箱的壳体和底板宜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配电箱不应安装在可燃和易燃的装修材料上; c)开关、插座应安装在难燃或不燃材料上;
d)照明、电热器等设备的高温部位靠近非不燃材料或导线穿越可燃或易燃材料时,应采用不燃材料保护隔热。
7.4.2.2 电气线路的安装和线路的敷设还应符合相关国家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的要求。
7.4.3 电气防火管理要求
医院应加强电气防火管理,采取下列措施:
a)电气线路改造、增加用电负荷应办理审批手续,不得私拉乱接电气设备; b)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禁止使用具有火灾危险性的电热器具,确因医疗、科研、试验需要而必须使用
时,使用部门应制定安全管理措施,明确责任人并报消防安全管理人批准、备案后,方可使用; c)配电柜周围及配电箱下方不得放置可燃物; d)保险丝不得使用铜丝、铝丝替代。7.5 用火管理
医院应加强用火管理,并落实下列管理措施: a)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禁止吸烟、使用明火。因施工等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的,应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电焊、气焊作业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
b)动火作业时,应清除作业区周围及焊渣、熔珠滴落区的可燃物,并落实现场监护措施;
c)固定用火场所、设施和大型医疗设备应有专人负责,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应公布上墙;
d)病房内不得使用明火,除吸烟室外,不得在任何区域吸烟。7.6 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管理
医院应采取下列措施加强对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管理: a)加强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使用管理,严格使用审批制度;
b)加强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储存管理,应按物品性质分类存放,严禁混存; c)病房、大型医疗设备工作场所禁止带入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 d)医院内严禁燃放烟花、爆竹。7.7 安全疏散设施管理
医院应落实下列安全疏散设施管理措施:
a)设有防火门、防火卷帘、疏散指示标志、火灾应急照明、火灾应急广播等设施的,应配置齐全,完好有效;
b)应在显著位置设置安全疏散图示,在常闭防火门上设有警示文字和符号,防火卷帘下应设有禁放标志;
c)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禁止堵塞疏散通道,不应遮挡、覆盖疏散指示标志; d)禁止将安全出口上锁,禁止在安全出口、疏散通道上安装固定栅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 e)防火卷帘下方严禁堆放物品,消防电梯前室的防火卷帘应具备停滞功能;
f)平时需要控制人员随意出入(如设有门禁系统或其他控制措施)的疏散门,应保证火灾时不需使
用钥匙等任何工具即能从内部易于打开,并应在显著位置设置标识和使用提示。7.8 建筑消防设施、器材管理 7.8.1 一般规定
7.8.1.1 医院应按GB 25201、GB 25506和管理规定的要求,加强建筑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的日常管理,保证建筑消防设施、灭火器材配置齐全,并能正常使用。
7.8.1.2 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场所,应建立维护保养制度,确定专职人员维护保养;自身没有能力维护保养的,应当委托具有消防设施维护保养能力的组织或单位进行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并与受委托组织或单位签订维护保养合同,确定维护保养内容。
7.8.1.3 维护保养,应当保留记录。每年至少应对自动消防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和测试,出具全面检查测试报告,并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
7.8.1.4 消防设施所使用的标志分为“使用”、“故障”、“检修”、“停用”四类。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与消防设施的特点,制定符合实际的使用标志,指定人员根据消防设施的状态及时调整,并进行记录。单位应采取措施确保标志的完好,不因时间及责任人员的变动导致标志的损毁、迁移和错挂。7.8.1.5 建筑消防设施应按附录E的要求进行功能检查和测试,确保建筑消防设施完好有效。7.8.2 消防控制室管理
消防控制室应按照附录B的要求在显著位置悬挂三项制度及资料,存放单位基本情况资料和动态管理标准化档案资料,严格落实消防控制室管理和应急程序规定。` 7.8.3 消防水泵房管理
消防水泵房应按照附录C要求悬挂水泵房标准化管理制度,水泵房管理人员应按操作规程和制度要求定期做好维护保养和应急处置工作。7.8.4 灭火器材管理
7.8.4.1 对灭火器应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建立维护、管理档案,记明类型、数量、部位、充装记录和维护管理责任人。
7.8.4.2 灭火器应保持铭牌完整清晰,保险销和铅封完好,应避免曝光曝晒、强辐射热、潮湿等环境影响。
7.8.4.3 灭火器应放置在不影响疏散、便于取用的明显位置,摆放稳固,不应被挪作它用、埋压或将灭火器箱锁闭。7.8.5 消火栓系统管理 消火栓系统应达到下列要求: a)消火栓不应被遮挡、圈占、埋压; b)消火栓应有明显标识; c)消火栓箱不应上锁;
d)消火栓箱内配器材配置齐全,系统应保持正常工作状态。7.8.6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理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达到下列要求: a)洒水喷头不应被遮挡、拆除;
b)报警阀、末端试水装置应有明显标识; c)定期进行测试和维护; d)系统应保持正常工作状态。7.8.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管理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管理应达到下列要求: a)探测器等报警设备不应被遮挡、拆除; b)不得擅自关闭系统,维护时应落实安全措施; c)应由具备上岗资格的专门人员操作; d)定期进行测试和维护; e)系统应保持正常工作状态。7.8.8 防排烟系统管理
防排烟系统管理应达到下列要求: a)自然排烟外窗不应被遮挡;
b)布局调整时,每个防烟分区均应设有排烟口且满足规范要求; c)排烟口平时应关闭,其手动开启装置应醒目,并设置标识,方便使用。7.8.9 防火卷帘管理
防火卷帘管理应达到下列要求:
a)电动防火卷帘两侧的升、降按钮不宜上锁;
b)防火卷帘手动控制装置应便于操作,并应有明显标识; c)防火卷帘下方不应堆放物品;
d)应加强维护保养,保证防火卷帘封闭性能;
e)防火卷帘投影下方两侧应设置黄色警戒线或“防火卷帘下方不得占用”的提示语。
7.8.10 常闭式防火门管理
常闭式防火门管理应达到下列要求: a)常闭式防火门应设置随手关门的提示语;
b)因日常管理需要设置推闩或门禁系统的防火门应设开启提示,门禁电磁应定期测试开启功能。8 防火巡查和检查 8.1 一般规定
8.1.1 医院应对执行消防安全制度和落实消防安全管理措施的情况进行巡查和检查,填写巡查、检查记录(内容及样式详见附录D)。
8.1.2 检查前,应确定检查人员、部位、内容。检查后,检查人员、被检查部门负责人应在检查记录上签字,存入单位消防档案。
8.1.3 防火巡查、检查人员应当及时纠正违章行为,妥善处理火灾危险,无法当场处理的,应当立即报告。发现初期火灾应当立即报警并及时扑救。8.2 防火巡查 8.2.1 巡查频次
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医院应当每日至少进行一次防火巡查并填写防火巡查记录,病房还应当加强夜间巡查。8.2.2 巡查的主要内容
防火巡查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a)用火、用电、用油、用气有无违章情况;
b)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 c)消防设施、器材是否保持正常工作状态,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在位、完整; d)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关闭严密,防火卷帘下方是否堆放物品影响使用; e)消防设施、值班人员是否在岗; f)其他需巡查的内容。8.3 防火检查 8.3.1 检查频次
医院每月应至少组织一次全面的防火检查,还应根据消防安全要求,开展检查、季节性检查、专项检查等。8.3.2 检查的主要内容
防火检查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a)火灾隐患整改及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b)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设施的情况; c)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状况; d)灭火器材配置及有效情况;
e)用火、用电、用油、用气有无违章情况; f)重点工种人员及其他人员消防知识掌握情况; g)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管理情况;
h)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及其他重要场所防爆、防火措施落实情况; i)消防控制室值班情况和设施运行状况; j)防火巡查开展情况; k)消防安全标志的设置和完好、有效情况; l)其他需检查的内容。9 火灾隐患整改 9.1 一般规定
9.1.1 医院对存在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和火灾隐患,应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详见附录D),并及时予以消除。消防安全责任人为火灾隐患整改第一责任人,提供人员、场地、资金等资源;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制定火灾隐患整改措施,督促火灾隐患的整改;火灾隐患部位的部门负责人负责实施整改。整改完毕,负责整改的部门应逐级上报消防安全责任人,由消防安全责任人或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验收和检查。未能及时整改火灾隐患的个人或部门,医院应根据相关奖惩措施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罚。
9.1.2 对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公安派出所责令限期改正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和火灾隐患,医院应当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并提出改正复查申请。对于确有正当理由不能在限期内改正完毕的,应在期限届满前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公安派出所提出书面延期申请。
9.1.3 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和火灾隐患整改期间,应当采取措施,保障消防安全。9.2 整改要求
9.2.1 发现下列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和火灾隐患,应责成有关人员立即改正并做好记录: a)消防设施、器材、消防安全标志的配置、设置不符合标准的; b)消防设施、器材、消防安全标志未保持完好有效的; c)损坏、挪用消防设施、器材的; d)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的; e)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 f)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占用防火间距的;
g)违反消防安全规定进入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场所的; h)违反规定使用明火作业的;
i)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的; j)外墙门窗上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的;
k)违章使用具有火灾危险性的电热器具、高热灯具等用电器具的; l)常闭式防火门关闭不严,防火卷帘下方堆放物品影响使用的; m)消防设施值班(操作)人员和防火巡查人员脱岗的; n)其他可以立即改正的行为。
9.2.2 发现下列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和火灾隐患,应责成有关人员限期改正: a)消防设施、器材、消防安全标志配置、设置不符合标准,未保持完好有效的; b)损坏、挪用、擅自拆除消防设施、器材的; c)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 d)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占用防火间距的;
e)使用不符合市场准入、不合格、国家明令淘汰的消防产品的;
f)电器产品、燃气用具的安装、使用及其线路、管路的设计、敷设、维护保养、检测不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的;
g)外墙门窗上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的; h)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妨碍消防车通行的;
i)不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16条、第17条、第18条、第21条第二款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的; j)其他应当责令限期改正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和火灾隐患。
9.2.3 对不能立即改正的火灾隐患,应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期限和人员,并向上级部门报告。对随时可能引发火灾的隐患或重大火灾隐患,应将危险部位停业整改,并落实整改期间的安全防范措施。10 消防宣传教育培训 10.1 一般规定
10.1.1 医院应当通过张贴图画、广播电视、知识竞赛、培训讲座、宣传板报等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并做好记录。
10.1.2 春、冬季防火期间和重大节日、活动期间应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宣传、教育活动。
10.1.3 新员工上岗前应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并考核,考核合格方能上岗。10.1.4 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医院对全体员工应当每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
10.1.5 宣传教育、培训情况应做好记录。10.2 宣传教育、培训内容
宣传教育、培训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a)有关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b)本单位和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预防措施; c)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d)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及逃生自救的知识和技能; e)组织、引导病人和家属疏散的知识和技能; f)其它消防宣传教育内容。10.3 消防安全专门培训
下列人员应接受消防安全专门培训:
a)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 b)专、兼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 c)消防控制室的值班(操作)人员; d)特殊工种人员;
e)其它应当接受消防安全专门培训的人员。11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制定与演练 11.1 一般规定
医院应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演练。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制定与演练应坚持“救人第一、现场处置、科学合理”的原则,根据医院不同场所(部位)火灾危险性及病人的活动能力、人员密度、建筑状况等实际情况,分类制定有针对性的预案。
对无活动能力或无法移动的病人应制定专项预案。11.2 预案内容
11.2.1 确定预案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建筑基本情况、人员状况、使用性质和建筑消防设施情况等。
11.2.2 火灾危险分析。根据场所(部位)的使用性质、火灾荷载、人员状况等进行火灾危险分析,评估火灾危害后果。对于传染科(专科医院)、精神专科医院等还应评估其安全防护隔离等级。11.2.3 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机构应包括的组织和职责: a)指挥员:公安消防队到达前,指挥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公安消防队到达后,指挥权移交公安消防队指挥员;
b)灭火行动组:主要负责初期火灾的扑救;
c)通讯联络组;主要负责报告火警、迎接消防队、与相关部门联络、传达指挥员命令等;
d)疏散引导组:主要负责引导人员疏散,抢救重要物资等;
e)安全防护、救护组:主要承担救护受伤人员,准备必要的医药用品,保证后勤供给;
f)其它必要的组织。
11.2.4 报警和接警处置要点:发现火警信息,值班人员应核实火警真实性。确认火灾后,应立即向“119”报火警,同时向单位领导和部门负责人报告,发出火灾声响警报,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11.2.5 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要点:开启火灾应急广播或采用其他方式,说明起火部位、疏散路线;启动应急疏散预案,组织人员向疏散走道、安全出口部位有序疏散;疏散过程中,应开启自然排烟窗,启动防排烟设施,保护人员疏散的安全;情况危急时,可利用逃生器材疏散人员;医院职工和护士应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无自主逃生能力的病人疏散。
11.2.6 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要点:火场指挥员应组织人员,利用灭火器材迅速扑救,视火势蔓延范围,启动灭火设施,协助消防人员做好扑救火灾工作。11.2.7 通讯联络、安全防护的程序和措施要点:按预定通信联络方式,保证通信联络畅通。准备必要的医药用品,进行必要的救护,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救护伤员。11.2.8 善后处置程序要点:火灾扑灭后,寻找可能的被困人员。火灾扑灭后,配合公安消防机构开展调查,指挥员填写事故报告。11.3 演练
11.3.1 演练分为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单项演练应每季度组织一次,综合演练应每年组织一次。11.3.2 单项演练对象主要是一个部门或重点建筑(或楼层),可以选择门诊楼、病房楼或其他建筑的某个部门为演练对象,以检验该部门火灾应急反应能力。综合演练对象是整个医院,可以选择门诊楼、病房楼等一个独立建筑为演练对象,以检验全院火灾时的应急反应能力。
11.3.3 演练内容主要包括火灾报警、应急响应时人员和设备联动、应急疏散和初期火灾扑救等。11.3.4 演练结束,应总结演练情况,做好记录,针对曝露出的问题,修改预案内容。12 火灾事故处理
12.1 火灾扑灭后,医院应当保护火灾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如实提供火灾事故的情况,协助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调查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事故责任,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
12.2 发生火灾的医院应当对事故发生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制定改进措施,对有关责任人员应当进行追查处理,教育全体员工。13 消防档案 13.1 一般规定
医院应当建立健全消防工作档案,并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主动报告本单位的相关信息。消防工作档案内容信息应详实、准确,并附有必要的图表,不应遗漏,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更新和完善。其他医院应当将本单位的基本概况、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公安派出所填发的各种法律文书、与消防工作有关的材料和记录等统一保管备查。13.2 档案内容
13.2.1 消防安全基本情况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a)单位基本概况和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情况; b)医院消防审核、验收、备案等法律文书; c)消防安全管理机构和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人; d)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e)消防设施、灭火器材情况;
f)专、兼职消防队员和志愿消防队员及其装备配备情况; g)与消防安全有关的重点工种人员情况; h)新增消防产品、防火材料的合格证明文件; i)消防安全疏散图示、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等。13.2.2 消防安全管理情况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a)消防设施检查、自动消防设施测试、维护保养记录; b)火灾隐患及其整改情况记录; c)防火检查、巡查记录; d)燃气、电气设备检测记录; e)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记录; f)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演练记录; g)火灾情况记录; h)消防安全评估材料; i)消防奖惩情况记录;
j)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公安派出所填发的各种法律文书。13.3 管理要求
13.3.1 医院应确定消防档案信息维护和保管人员。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医院还应对建筑消防设施档案和单位消防档案内相关的资料信息录入户籍化管理系统。
13.3.2 流动保管的巡查记录等台帐,交接班时应有交接手续,不应缺页。可根据实际需要,适时保存。
13.3.3 《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表》和《防火巡查记录》等存档时间不应少于一年。
13.3.4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记录表》、《建筑消防设施维故障修记录表》、《防火检查记录》等存档时间不应少于五年。
13.3.5 重要的技术资料、图纸、消防审核、验收、备案等法律文书应永久保存。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
建筑消防设施标识化设置要求及图例 A.1 消防安全布局标识设置要求及图例
A.1.1 主要出入口附近等醒目位置应设置总平面布局标识。
A.1.2 总平面布局标识应标明单位消防水源(天然水源、单位室外消火栓及可利用的市政消火栓)、消防控制室、水泵结合器、消防车通道、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安全出口和疏散路线、主要建筑消防设施位置等内容。设有专职消防队的单位还应标明专职消防队及车辆位置、特殊灭火剂储存位置及储量等内容。
A.1.3 对高层、多层医院还应当每层设置平面布局标识,着重标明本层疏散路线、安全出口、室内消防设施位置等内容。
2A.1.4 总平面布局标识设置在室内的,标识设置面积不应小于1m;设置在室外的,标识设置面积不应小
22于1.5m;楼层布局标识设置面积不应小于0.35m。
A.1.5 专用消防车道附近应设置消防车道标识,标明“消防车道”字样及宽度,提示严禁占用。标识应
与消防车道同宽,材料采用荧光漆涂刷。
A.1.6 医院建筑间的防火间距处宜设置防火间距标识,标明“防火间距” 字样及宽度,提示严禁占用。图A.1 总平面布局标识图例
图A.2 单层平面布局标识图例
图A.3 防火间距标识图例
图A.4 消防车道、消防登高面标识图例 A.2 消防设施器材标识设置要求
A.2.1 手动报警按钮上应设置认知和操作使用标识。
A.2.2 自动喷水灭火及室内消火栓系统中的消火栓泵、喷淋泵、稳压增压泵、消防管道、控制柜、水喷淋末端试水装置、室内消火栓、水泵结合器等消防设施的上方、侧方或者设施上应设置认知和操作使用标识;消防给水管道各阀门处设置明显启闭标识 和开启方向。
A.2.3 防排烟及通风空调系统中的送风口、排烟口等消防设施的上方、侧方或者设施上应设置认知和操作使用标识。DB36/ T806—2014 A.2.4 防火卷帘、防火门设施中的防火卷帘门、防火门、挡烟垂壁等消防设施的上方、侧方或者设施上应设置认知和操作使用标识。A.2.5 消防电源控制柜侧方应设置认知和操作使用标识。A.2.6 消防电梯按钮上方应设置认知和操作使用标识。
A.2.7 灭火器设置点、灭火器材箱等消防设施器材的上方、侧方或设施上应设置认知和操作使用标识。
A.2.8 消防设施器材所在位置应根据规范要求设置标明使用方法、维护责任人及检查维护时间等内容的标识。对消火栓、防火卷帘等消防设施的操作空间易被遮挡、埋压、占用的还应当标明操作场地。
A.2.9 建筑自动消防设施检测合格标识应当标明系统(设施)名称、使用编号、维保单位、检验单位、检验负责人、检验日期等内容。A.2.10 建筑自动消防设施检测合格标识应当按下列要求设置:有消防控制室的工程,张贴在联动控制柜的左上角;只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工程,张贴在报警控制柜的左上角;只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工程,张贴在水泵控制柜的左上角;其他情况的,张贴在醒目且有人值守的地方。
图A.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手动报警按钮标识图例
图A.6 自动喷水灭火及室内消火栓系统标识图例
图A.7 防排烟及通风空调系统标识图例
图A.8 防火卷帘、防火门标识图例 图A.9 灭火器材标识图例 A.3 消防安全疏散标识设置要求
A.3.1 疏散指示标识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消防技术标准设置在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的上方、转角处及疏散走道1米以下的墙面上,并应采用符合法律规定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安全出口标志,标明疏散方向、疏散宽度。
A.3.2 单位安全出口、疏散楼梯、疏散走道应设置疏散警示标识,标明“禁止锁闭”、“禁止堵塞”等警示性内容。
A.3.3 火灾时禁用的出口、楼梯、电梯应设置提示性禁行标志。
图A.10 疏散指示标识图例
图A.11 疏散警示标识图例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
消防控制室标准化管理细则 B.1 消防控制室悬挂三项制度及资料 建筑总平面图(含重点部位和建筑消防设施平面图)、消防控制室管理及应急程序、消防控制室值班制度。B.2 消防控制室存放资料及保存要求
B.2.1 基本情况包括:建(构)筑物竣工后的总平面布局图、建筑消防设施平面布置图、建筑消防设施系统图及安全出口布置图、重点部位布置图;建筑消防设施设备登记表;消防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灭火应急疏散预案等;消防安全组织结构图,包括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专职、志愿消防人员等内容;员工消防安全培训记录、灭火应急疏散预案的演练;消防系统控制室逻辑关系说明、设备使用说明书、系统操作规程、系统和设备维护保养制度等;定期保存和归档设备运行状况、接警记录、火灾处理情况、设备检修、检测报告等资料。
B.2.2 动态管理情况包括:建筑消防设施的值班记录、巡查记录、定期检查记录、检测报告、故障维修记录以及维护保养计划、维护保养记录等。
B.2.3 资料保存要求:建筑消防设施档案资料均应存放于消防控制室。建筑消防设施的原始技术资料应长期保存;《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建筑消防设施巡查记录》的存档时间不应少于1年;《建筑消防设施单项检查记录、《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报告》和《建筑消防设施故障维修记录》、《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计划表》、《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记录表》的存档时间不应少于3年。B.3 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职责 详见第4.5条。
B.4 消防控制室值班制度
B.4.1 消防控制室必须实行每日24h专人值班,每班不应少于2人,分工明确。B.4.2 值班人员应当持证上岗,掌握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规程,熟悉设备按键的功能,能熟练操作系统,熟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编码表所对应的具体位置。B.4.3 值班人员应当保证在岗在位,掌握《消防控制室管理及应急程序》,实时监控火灾报警及故障情况,处置报警信号,填写《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B.4.4 严格实施交接班,交班时应通报消防设施运行情况,检查火灾报警控制器的自检、消音、复位功能及主备电源切换功能,记录故障及报警处置等交接情况。B.4.5 及时报告设备故障情况,协助做好设备的维修保养和故障期间的消防安全工作。
B.4.6 保持消防控制室正常工作秩序,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和操作消防设施,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消防设施检查工作。
B.4.7 认真做好消防控制室日常管理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确保档案资料真实完整。
表B.1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
管理人员(签名): 附 录 C(资料性附录)
消防水泵房标准化管理细则 C.1 消防水泵房管理制度
C.1.1 消防水泵房应当落实专人管理,定期检查保养和维护,保持室内清洁。C.1.2 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每月启动水泵不少于一次,保持高位消防水箱、消防水池、气压水罐等储水充足,稳压泵正常运行。
C.1.3 保持进出水管网及管道阀门常开,配电柜开关处于自动(接通)状态,水泵类别、水流方向、阀门开启状态、配电柜开关状态等标识清晰。C.1.4 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泵房,严禁擅自关停设备和阀门。
C.1.5 设备投入使用后应保证其处于正常运行或准工作状态,不得擅自断电停运或长期带故障工作。
C.1.6 建立故障报告和故障消除登记档案。发生故障,应当及时组织修复,因故障、维修等原因,需要暂时停用系统时,应当经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批准;系统停用时间超过24h的,在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批准的同时,应当报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C.2 消防水泵房启泵流程
DB36/ T806—2014 C.3 消防水泵房日常检查维护要求 C.3.1 检查重点 C.3.1.1 C.3.1.2 C.3.1.3 C.3.1.4 消防水泵应有明显标识。进出口阀门应常开,标识牌应正确。压力表、试水阀均正常。启动停止应正常,并应向消防控制室反馈信号。C.3.2 维护要求
C.3.2.1 巡查人员每日都要检查泵房配电动力柜电源指示是否正常,消防泵是否完整好用。
C.3.2.2 每月对消火栓泵、喷淋泵进行通水实验,查看配电设备设施运转情况。
附 录 D(资料性附录)防火巡查、检查记录 表D.1每日防火巡查记录
注1:情况正常打“”,存在问题打“”,并在备注栏中写明存在问题及处理情况。注2: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置,无法当场处置的要立即报告。表D.2防火检查记录表
责令改正通知书(存根)责令改正通知书 编号: 编号:
被检查部门(部位): 部门(部位): 检查时间:
改正期限: 检查人员: 被检查部门(部位)责任人: 消防安全管理人: 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和火灾隐患内容: 复查时间: 复查人员:
被检查部门(部位)责任人: 消防安全管理人: 复查意见:(此联存档)
在 年 月 日的防火检查中,发现 你部门(部位)存在下列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和火 灾隐患: 以上问题应当在 日内(立即)改 正。改正期间,确保消防安全,改正完毕 申报验收。对本部门(部位)无法改正的 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和火灾隐患,及时书面 报告。检查人:(此联送达被检查部门或部位责任人)27 DB36/ T806—2014 附 录 E(资料性附录)
建筑消防设施的功能检查、测试要求 E.1 火灾报警控制器
E.1.1 每日交接班时对控制器自检、消音、复位、火灾报警、故障报警、火灾优先功能,主、备电源自动转换,备用电源欠压、过压报警,消防电话等进行功能测试。E.1.2 每季度应检查和试验消防控制器所有联动功能是否正常。E.1.3 每年定期对火灾报警系统功能全面进行检测和维护。E.2 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
每年通过加烟器对探测器全部试验一次,同时检查报警控制器反馈信号;投入运行两年后,每隔三年全部清洗一遍,并做响应阈值及其它的必要功能试验。E.3 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每年通过感温探测器功能试验装置对探测器全部试验一次,同时检查报警控制器反馈信号;投入运行两年后,每隔三年全部清洗一遍,并做响应阈值及其它的必要功能试验。E.4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每季度模拟火灾情况,按下按钮,测试其火灾报警功能,同时检查报警控制器反馈信号;测试完毕后,需到现场手动复位。E.5 声光报警器
每季度通过触发火灾探测器或按下手动报警按钮,检查其发光和报警功能。E.6 消防栓按钮
将消防控制器和消防栓水泵控制柜至于自动状态,按下室内消火栓按钮,直接启动消火栓水泵,同时检查报警控制器反馈信号,每月测试一次。E.7 消防电梯
通过报警控制器启动按钮或在消防电梯首层启动消防电梯按钮,测试消防电梯从任意楼层迫降至首层,同时检查报警控制器反馈信号,每季度测试一次。E.8 防火阀(排烟口或送风口)通过触发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或启动消防控制器防排烟风机按钮,实现防火阀动作,防排烟风机运行,并用测速仪测定风速,同时检查报警控制器反馈信号,每季度测试一次。E.9 防火卷帘
通过触发相关区域火灾探测器或手动报警按钮,或在火灾报警控制器远程启动防火卷帘按钮,或在现场手动启动防火卷帘上下停按钮和机械链条拉动防火卷帘,测试防火卷帘升降停功能,同时检查报警控制器反馈信号,每季度测试一次。E.10 室外消火栓
E.10.1 使用专用消火栓扳手逆时针打开闷盖及阀杆即可出水。
E.10.2 每月进行出水测试,每年用消火栓测压计和流量表测试水压、流量,并对栓体、阀杆进行防腐和防锈蚀处理,寒冷季节采取防冻措施。E.11 室内消火栓
E.11.1 检查消火栓、水枪、水带、接口、垫圈、消防卷盘等组件是否齐全完好,出水口方向是否向下或与设置墙面垂直向外,查看消火栓箱是否被遮挡,转动消火栓的阀门启闭是否灵活。
E.11.2 开启屋顶层试验消火栓和首层消火栓,用消火栓测压计和流量表测试水压、流量是否符合要求。E.11.3 每月按上述要求全部检查一次。E.12 火灾事故应急照明灯 E.12.1 E.12.2 E.12.3 E.12.4 检查安装位置、高度是否符合要求。查看主电(绿色)、充电(红色)、黄色(故障)三个指示灯是否正常。按下实验按钮或切断主电,5s内应进入点亮状态。每月进行一次充放电及照度检查。E.13 火灾事故疏散指示标志灯
E.13.1 检查安装位置、高度是否符合要求,确保疏散指示标志能在疏散路线上明显看到,并明确指向安全出口。
E.13.2 检查疏散方向指示箭头与实际疏散方向一致,并且不被遮挡。E.13.3 按下实验按钮或切断主电,5s内进入点亮状态。E.13.4 每月进行一次充放电检查。E.14 干粉灭火器
E.14.1 查看使用日期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压力表指针应在绿色区域范围内。E.14.2 检查筒体、压把、保险销、橡胶软管、铅封、压力表等组件应齐全完好。E.14.3 使用时拔出保险销,手握橡胶软管,对准火焰根部,按下压把喷射灭火。E.14.4 每日一巡查,每年定期维护保养。E.15 喷头
每月进行一次外观检查,发现故障,使用专用扳手更换;备用数不少于总数的1%,且每种不少于10只。E.16 水泵接合器
每月检查接口、闷盖、手轮、保险阀、单向阀等组件是否完好;每年用消防车进行充水实验,测试系统最不利点压力、流量,并对其进行防锈、防腐蚀处理。E.17 消防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