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涉农惠民领域职务犯罪的调查与思考(5篇范例)

时间:2019-05-13 16:26: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涉农惠民领域职务犯罪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涉农惠民领域职务犯罪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关于涉农惠民领域职务犯罪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涉农惠民领域职务犯罪的调查与思考

九台市政府法制办公室 赵志刚

“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随着国家对农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国家对三农的财政投入越来越多,在支持农业增产增收、改善农民生活、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之而来,涉农惠民领域职务犯罪案件也呈现了高发态势,且涉案金额明显增大,这不仅造成了国家投入的涉农资产的大量损失,也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而且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带来的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当前涉农惠民领域职务犯罪现状

(一)涉农职务犯罪发案率高。民生工程项目多、资金流量大且有不少民生工程项目属村民自建项目,无须进行招标等流程,如“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属于村民自建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缺乏监督,极易滋生腐败。

(二)贪污、挪用专项资金犯罪较为突出。从这几年查办的案件可以发现,涉农职务犯罪针对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土地征用补偿款、青苗补偿款、退耕还林款、扶贫补助款,以及救灾救济款物等国家拨付的专项资金的犯罪较为突出。

(三)设置账外资金。近年来,一些农村基层组织将部分收入资金放到帐外,并且长期占有农户涉农补贴卡,虚报冒领,违纪违法使用这部分账外资金现象也比较严重,使少数人谋取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有了“土壤”和条件。

(四)犯罪形式和手段简单直接。涉农职务犯罪手段上主要表现为:一是弄虚作假,套取公款。二是假公济私,虚报冒领。三是隐瞒收入,截留私分等行为。

二、“涉农惠民”领域职务犯罪案件的特点

(一)虚报冒领是套取涉农补贴资金是主要作案手段。以我院查处的某村干部贪污粮食补贴款一案为例,一些村干部利用核定、上报全村粮食补贴面积的职务便利,采取虚报和违规上报的方式以自己或其亲属名义报上去,套取国家粮食补贴款,而相关监管部门对退粮食补贴的发放主要是以农村基层组织上报的亩为准,故监管部门的检查只能流于形式而无法发现事情的真相,同时由于各村委对上报的粮食补贴亩数没有张榜公布,或未在显著位置公布,村民们也就无法进行监督,村干部套取补贴款再占为己有的情况也就很难被发现,因此虚报粮食补贴亩数也就成了许多村干部竞相效仿的伎俩。

(二)作案隐蔽性较强。国家推行“涉农补贴资金专用折”,目的是使涉农补贴资金的发放程序更加透明、高效,然而由于在源头上缺乏监督制约,“补贴专用折”也逐渐被一些村干部当成掩盖其虚报冒领行为的“遮羞布”。

(三)作案次数多、单笔数额小、社会危害大。“次数多、数额小”是指单笔犯罪行为获得的赃款金额往往达不到犯罪的标准,但是通过虚报冒领贪污公款的犯罪分子往往都抱有很大的投机心理,一次得逞后,就会再有第二次、第三次,以致最终使犯罪金额连续增加,严重消减了农民应该领取补贴的数量。

三、“涉农惠民”领域职务犯罪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涉农惠民职务犯罪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又有客观方面的因素,既存在教育和预防的盲点,又有监督和管理方面的缺失。

(一)法治意识淡薄、政治觉悟低、文化素质不高。农村基层组织人员普遍存在着法制意识淡薄、政治觉悟低和文化程度低的现象。我们在办案中发现,绝大多数村基层组织人员只有初中文化或小学文化,甚至还有文盲,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农村基层组织干部文化素质低且忽视学习和教育的情况普遍存在,他们缺乏党性意识、宗旨意识、法律意识。其次,一些村书记、主任本身就是通过不正当手段当选,上任的初衷就不是为群众服务,而是讲面子、有实惠。因此也谈不上政治思想素质的问题,他们工作作风简单粗暴,更感受不到法律的威慑力。再次,大部分村民文化素质低,缺乏民主意识、法制意识,不知道采取民主的方式、运用法律的武器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敢与权势去抗争。

(二)财务管理混乱。虽然现在实行了村账镇管,但是乡镇对村账管理的并不全面,具体的账目还是村级组织自己管理,财务管理极其混乱。一是财务账目不健全。有的村级组织几个人同时管理账目,各记各的账,还有的收入不入账甚至进行暗箱操作做假账。二是缺乏严格的分工制约机制,财务上不分会计和出纳,许多情况下甚至是书记、主任自己管账,自签自报。三是白条、假条据过多,条据上虽记有经手人、审批人,但在报账时大多不对条据开支内容进行实质上的审核,因此许多白条是真假难辨。四是村会计频繁更换,但多数情况下却没有进行财务交接,甚至导致账目遗失,以致村级组织的财务状况无法衔接,给村基层组织人员贪污贿赂犯罪提供了掩护。五是农村基层组织财务开支随意性大,吃喝账目过多,各种名义的开支都以加班费、招待费的名义报销,缺乏严格监管。

(三)权力监督制约缺失。权利失去监督导致犯罪是普遍现象,农村基层组织更是如此。目前对农村基层干部监督不力主要有三个方面:

1、纵向监督软弱。从目前的体制来看,监督最有效的形式是上级对下级实施全时空的监督。上级的相关部门等应当经常对镇村进行监督,但实际是上级相关部门由于政务繁忙,人手不足,对镇村的经济来源无法完全掌握,对镇村是否合理的开支无法监督到位,使部分镇村成为被监督的真空地带,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镇村干部违法犯罪的侥幸心理。虽然现在实行村级财务镇代理制度,但是乡镇对于村账的具体开支不进行严格的审核把关,只是走形式主义。镇级组织审核村级组织报账时,只对条据进行形式审核,对条据内容的真实性不进行审核,这为村官虚报冒领、重复报账提拱了可乘之机。此外,有的村级组织还以采取私设“小金库”、“账外账”等变通形式来躲避镇级监管。

2、横向监督虚化。有的镇村在领导分工、人事安排、财务管理、土地征用等专项资金管理方面未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工作制度,导致分工不明、权责不清,多数镇村的主要领导不仅掌握着财权,而且还掌握着人事权,其他班子成员一般是“敢怒不敢言”,起不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作用。

3、群众监督流于形式。在执行村务、政务、财务公开活动中,有的镇村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也设置了“公示墙”、“公示牌”等等。但在执行中存在着该公开的不公开、公开的信息不具体不全面、公开的程序不规范、公开的时间不及时、公开的监督措施不力等问题,这些问题弱化了村务公开的效果,使群众监督流于形式。由于看不到账目,一些村民代表根本就不清楚账务家底,所谓的村民监督小组也就形同虚设。“公示墙”、“明白墙”在农民心里也就变成了“糊涂墙”、“糊涂纸”。对惠农政策宣传不到位,农民群众对涉农各种补贴项目、社会救助项目和社会保障等有关情况知晓率低,信息不对等导致群众监督不能。

(四)对涉农资金管理薄弱。对涉农资金分配末端的资金使用情况的管理比较薄弱。从调研情况看,县以上单位中,业务职能部门和资金分配部门分两条线管理,管业务的不管钱,管钱的不管业务,且涉农资金多由省财政直接划拨到县财政,没有中间环节,堵塞了县以上单位人员非法贪占涉农资金的途径。而在涉农资金分配末端,却缺乏必要的领用分配程序及监督程序,村集体或村干部领到钱后,如何分配,缺乏有效监督,农民利益容易受到侵害。尤其是对短期性、临时性项目资金的管理比较薄弱。长期性、固定性项目资金如粮食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由于属于经常性补贴,农户对补贴标准及发放政策比较了解,且一般直接发到储蓄折或卡里,这部分资金的安全性比较高,出问题比较少;而其它一些临时性、短期性项目资金如土地有偿使用费、扶贫款、抗旱救济款等,尽管也制定了一些资金使用管理规定,但由于不公示、透明度较差,给付环节简化,缺乏必要的领用监督程序,往往容易成为不法分子非法获利的目标。

四、查办涉农惠民职务犯罪应坚持的原则

(一)坚持走群众路线。走群众路线是查办涉农职务犯罪工作的有效途径。涉农职务犯罪就发生在农村以及各基层涉农单位和部门,窝案、串案多,隐蔽性强,从各涉农单位或项目资金使用的账面上很难直接发现案件线索,要达到揭露和证实犯罪的目的,就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只有坚持查办工作的群众路线,才能达到“办一案、查一窝、挖一串”的效果。坚持查办涉农职务犯罪的群众路线要求检察机关办案人员要深入到农村中去,依托现有平台,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加强政策宣传和举报宣传,搜集职务犯罪线索,拓宽案件来源渠道。对人民群众署名举报的案件线索,要按照规定及时反馈办理情况和处理结果,要取信于民,赢得群众对办案工作的支持。

(二)坚持严格执法。只有严格执法,才能震慑犯罪,使之不敢轻易伸手捞取不义之财,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要一查到底,决不心慈手软,姑息迁就。检察机关要认真落实高检院工作方案部署,紧紧围绕高检院反贪总局确立的涉农领域八个方面的重点查办领域、部位和环节,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突出办案重点,把查办涉农职务犯罪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对于群众联名举报、长期举报甚至引起群体上访的案件,党委政府、上级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的案件以及造成严重后果、社会反映强烈的案件,要作为重中之重,不论涉及到哪个部门,涉及到什么人,都要一查到底,依法严肃追究;即使涉案金额不大,也应依法严肃查处。

(三)坚持宽严相济。在查处涉农惠民职务犯罪时要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犯罪金额大、情节恶劣、危害严重,以及群众联名举报、引发集体上访、社会反映强烈的案件,要坚决依法从严查处;对犯罪金额较小、情节轻微、真诚悔改,或者主动投案自首、检举立功的,要兑现宽大政策,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予追究刑事责任。对于涉案人员众多的案件,要坚持惩治少数、教育挽救多数,从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出发,把握好法律政策尺度,尽可能缩小打击面。对于小案要严把立案,慎重采取羁押性强制措施。要准确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慎重对待法律政策界限不清的案件,注意听取有关主管部门的意见,不轻易作犯罪处理。

(四)坚持矛盾化解。在办案中要努力做好群众工作,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对于群众不理解的问题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及时进行疏导,平息纠纷,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村和谐因素。对涉农案件做到“一案一总结,一案一回访”,跟踪监督涉农职务犯罪中被侵吞款物的返还工作,确保农民及时足额拿到返还款物,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五、预防涉农惠民领域职务犯罪的对策

再好的制度不落实都等于零,在制定制度的同时,要认真抓好监督,强化村干部的自律意识,尽量缩小职务犯罪的空间。要立足涉农惠民领域职务犯罪的成因,从内因入手,加强教育,从外因防范,加强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职务犯罪。要充分运用检察职能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把预防工作贯穿于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整个过程。

(一)以案释法强化警示教育,不断提高涉农干部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一是强化对涉农干部的思想政治和党性教育,牢固树立理想信念和党性宗旨观念,提高自我约束和防范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具有一定政治、业务、法律素质的新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带头人;二是加强涉农干部法制教育的力度。通过开展针对性教育,提高涉农干部行政管理过程中法制要素的含量,使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逐步减少涉农干部在公务活动中的主观随意性。

(二)加大涉农补贴的公示力度,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涉及财务的事项至少要每3个月公布一次,接受村民的监督。”财务收支情况应当逐项逐笔公布;集体财务往来较多的村,财务收支情况应当公布;对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应当及时公布。同时,该项工作也是涉农补贴发放的源头,最容易出现虚报、瞒报的情况,应当依法公开,接受村民监督。公示期间,对村民们的各种质疑,村干部要耐心、及时地解释和答复,绝不能不公布或以“公告栏”太小等理由公布些无关痛痒的内容,敷衍了事。

(三)乡镇财政所要加强监督,与村民建立长效监督机制。第一,乡镇财政所就涉农补贴工作应当和村民建立信息直通机制,打破常规工作中信息传递按照财政所→村委会→村民的规则,涉及补贴亩数的核定、公示等工作,乡镇财政所要和村民直接交流、互动,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出现问题。如乡镇财政所就核定的补贴亩数张榜公示时,要及时通知各村小组组长或村民代表到场查阅,并设置“公示异议簿”,详细记录村民代表提出的异议,尽快答复或展开调查,同时将调查结果反馈给异议者。第二,乡镇政府要加强涉农补贴的政策宣传。在统计补贴上报数据之前,要将当年涉农补贴的政策以发放“知情书”、惠农政策手册或对村民代表集中培训等形式,直接传达给广大村民,真正让惠农政策深入人心,增强广大农民群众对惠农政策的知情度、支持度和参与度,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第三,各乡镇政府应把补贴政策宣传和信息直通机制作为专项工作对待,列入年终政绩考评,形成长效监督机制。

(四)加大打击力度,以打击促预防。严厉打击职务犯罪活动是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手段。检察机关必须集中查办一批在退耕还林、农业补贴、征地拆迁、扶贫开发、救灾救济等工作中职务犯罪案件。对人民反映强烈、手段恶劣、情节严重的职务犯罪案件,要坚决从严查处,震慑和打击涉农惠民领域职务犯罪,以打促防,做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安定一方。

第二篇:涉农惠民领域职务犯罪法律适用问题的探讨

涉农惠民领域职务犯罪法律适用问题的探讨

在新农村建设中,国家对“三农”投入大幅增加,支农惠农补贴资金增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征用农村土地拆迁等工作也越来越多,而一些村干部在开展各项公务活动中,利用职权弄虚作假、侵吞公共财产、挪用资金的情况也多了起来,涉农职务犯罪严重损害村民的利益,阻碍了新农村建设,为广大群众深恶痛绝。

一、当前涉农惠农职务犯罪的特点

l、犯罪主体趋向职务化,权力化。在我院查办的“涉农”系列职务案件中,犯罪人员多是农村“村官”或财务人员,犯罪性质多为贪污、受贿。这些犯罪人员利用手中权力非法侵吞、占有退耕还林等公款,进行权钱交易收受他人贿赂。

2、犯罪涉及领域多元化。与过去相比,近年来我院所查办的“涉农”职务犯罪涉及领域广,其中涉及救济补助款、退耕还林款等方面的案件居多。

3、窝案、串案、共同犯罪多,呈现出“合伙”犯罪倾向。过去“涉农”职务犯罪一般是单人作案,近年来团伙型犯罪凸显,并有上升趋势,通常是村书记、主任与财务人员合伙作案。

4、犯罪的手段多样化。其表现在用假发票充帐,虚报开支,重复列举开支等更加隐蔽和秘密的方法从中截留国家的财产;虚报惠农政策数目骗取国家的财产进行贪污、挪用、私分;基层干部滥用职权,进行权钱交易收受他人贿赂等,其中贪污占了很大的比例。

5、社会危害性大。“涉农”职务犯罪案件最直接地侵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涉农”职务犯罪分子以权谋私,不仅侵害了一方百姓,而且败坏了党风党纪,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威信,影响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当前涉农惠农职务犯罪的成因

1、权力失控,监督不到位。从上述案例查处的涉农职务犯罪案件情况来看,其共性问题是:缺乏有效的党内监督,有的长年不开民主生活会,有的述职述廉只是走过场;审计监督轻描淡写,有关领导和主管部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重视不够,对某些苗头性问题没有及时治理。

2、管理有缺陷,改革不到位。近年来,我国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力度很大,尤其是乡镇站所,或撤,或并,或解体,或改制,变革也凸显出一些地方思想观念不相适应、管理跟不上的问题。

3、群众不知情,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民主制度建设不到位。基层组织政务不公开、村务不公开、财务不公开的问题既普遍且严重,没有建立民主理财机制,缺乏有效的群众监督。

4、少数干部法律意识差,对农村基层组织干部、乡镇站所和机关部门涉农建设项目工作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因为农村工作的特殊性,人员分散、经费不足以及有关领导和主管部门不够重视等,对农村基层组织干部、乡镇站所和机关部门涉农建设项目工作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往往不能到位,以致其中有些人法律意识、廉政意识淡薄,经不住诱惑,守不住清贫。

三、“涉农”职务犯罪的法律适用

1、村党支部人员的认定问题。从农村基层组织的状况看,由于基层党务、公务、村务和经济事务等均由村支部、村委会等组织承担,有时任职可能交叉,甚至分工界限不明确,尤其是村党支部在村事务中不论党务、公务均起绝对领导作用,村书记才是村里的主要负责人,故适用刑法时必须结合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其他相关法律规范性文件,一并把握其刑事立法和立法解释的精神。本人认为,党支部人员属于立法解释规定中所指的基层组织人员。

2、村公务范围的认定问题。村公务有三种情况:依法协助人民政府从事公务、村内自治事务与村级经营活动。依法协助公务,全国人大立法解释将其限制在七项范围之内。其实质是村基层组织协助人民政府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惟有在这七项事务中,才存在依法从事公务的可能,因而才可能成立贪污受贿犯罪。除了这七项,贪污受贿犯罪不能成立;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务,是指人大立法解释的七项事务之外的非经营性质的村内公益事业和公益服务等自治事项,既非协助政府从事行政管理,亦非企业经营性质的村自治事务建设和公益服务活动。在此种活动中,村基层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进行的犯罪,不能成立贪污受贿犯罪,但可以成立职务侵占罪和挪用资金罪;进行经营活动,即村经济组织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行为。在此范围内利用职务进行犯罪,成立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和非国家工作人受贿罪。

四、预防对策和建议

近年来,国家不断有支农惠农政策出台,涉农领域投入的资金也越来越多,如何发挥好国家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专项资金的使用安全,落实好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预防涉农领域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必须加大宣传、管理和监督的力度。

1、加强政策法律宣传和案件查处力度。组织相关部门和借助各种媒体对国家各项惠农政策进行广泛宣传,让农民充分了解。检察机关应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法下乡”和“法律进村”等活动进行法律知识宣传和反腐败斗争的宣传,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监督意识和反腐意识,积极鼓励农村群众检举、揭发涉农职务犯罪,使之与检察机关查处打击涉农职务犯罪形成合力,加大遏制犯罪,震慑犯罪的力度。

2、加强干部队伍的教育和管理。要想把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好,加强干部的学习教育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对基层组织人员,必须组织学习国家的相关政策精神,明确自己的职责、任务,并充分认识自己从事该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加强干部的思想教育,不断增强基层组织人员的法律素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政绩观”。通过加强干部队伍的教育和管理,提高基层组织人员的整体思想政治素质,增强自觉防腐拒腐能力。

3、加强农村财务、政务和涉农专项资金管理,完善监督制约机制。要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村民理财小组财务审计制度。乡镇经管站要切实发挥监督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村级财务进行审查,杜绝不合理、不正常开支,对村干部进行离任审计,防止贪污、挪用现象发生;要深化村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对村务实行决策、执行、监督分离制度,加强村干部之间的监督制约,对群众比较关心的热点问题,如征地补偿,退耕还林等重点项目及村里重大事务及时公示,让村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加强对干部的民主监督。

4、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在查办预防涉农惠农领域职务犯罪中的作用。一是要深入农村、走进农户,加强政策宣传和举报宣传,与有关部门建立案件线索移送机制,拓宽案件来源渠道。二是要认真研究涉农惠民领域职务犯罪的规律特点,加强侦查经验的总结交流,指导办案工作深入开展。三是要采用“挖窝查串、重点治理”的方法,深入查办重点领域窝案串案,扩大办案的规模效应,增强办案效果和震慑力。四是要强化办案责任制,加强对重点案件的督办。上级检察院要运用侦查一体化机制,整合办案力量和侦查资源,加强对办案工作的组织指挥,对有干扰阻力的案件,要采取指定异地管辖等方式,保证案件顺利查处。高检院和省级院要选择一批重大案件挂牌督办,推动各地深入查办有影响、有震动的大案要案。五是要加强内部协作配合,形成办案合力。各地要抓紧立查一批、侦结一批、起诉一批、判决一批涉农惠民领域职务犯罪案件,彰显专项工作成效,以查办案件的实际成果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第三篇:农水科预防涉农惠民领域职务犯罪发言稿

农水科预防涉农惠民领域职务犯罪发言稿

预防涉农惠民领域职务犯罪是我局深化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水利事业健康和谐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农水科将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加强政治思想学习,努力提高反腐倡廉意识,认真将党风廉政建设运用于实际工作之中。

一.提高思想认识,遵守各项廉政规定

农水科担负着全市安全饮水工程和农田水利重点县的建设工作,作为水利技术干部,如何抵制潜在的诱惑,杜绝和减少各种风险,规范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我们要提高思想认识,时刻保持清正廉洁的思想品德,牢记自己肩负的责任,认真遵守国家法律,严格按照廉洁自律规定的要求,规范自身行为。

二.严格遵守水利基本建设程序,加强资金使用管理 在安全饮水工程和重点县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工作中,建设程序上严格执行“四制”规定,即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确保工程建设符合基本建设程序,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中优选队伍,保证工程质量。在资金管理上严格落实水利资金管理制度,做到专款专用,严防挤占、挪用等违规想象的发生,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三.廉洁自律,从自身做起

在水利工程建设领域工作中一是要正确对待和利用手中的权利,二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强自身修养,三要经常进行自我反省,时刻提醒自己勿以恶小而为之,在小节上自律,力争“工程优质、干部优秀”。

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农水科将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把预防涉农惠民领域职务犯罪工作落到实处,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为水利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农水科

二〇一二年四月五日

第四篇:当前河池市涉农惠民领域资金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预防对策

当前河池市涉农惠民资金领域 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预防对策

近年来,党的“涉农惠民”政策面越来越宽,河池市作为广西一个“老”、“少”、“边”、“山”、“穷”、“库”和经济后发展地区,也成了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随着国家财政投入越来越大,涉农惠民资金领域职务犯罪明显有所增加。支农惠民政策落实不到位,在造成国家涉农资产流失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新农村建设与社会的和谐稳定。现结合我市检察机关查办的涉农惠民资金领域职务犯罪案件进行预防调查,对犯罪特点、原因进行综合分析,提出预防对策和建议,以期达到预防犯罪之目的。

一、涉农惠民资金领域职务犯罪的基本情况

2012年至2014年,河池市两级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案件348件490人,立案侦查职务犯罪案件人数连续三年位居广西第三。其中,围绕“三农”重点查办退耕还林、病害猪无害化处理、农村危房改造、家电下乡、新农合、渔业燃油补贴、低保等涉农职务犯罪案件120件210人,分别占立案总数的34.48%、42.86%。

二、涉农惠民资金职务犯罪的表现特点

(一)查办涉农惠民资金职务犯罪案件数不断攀升,案件呈逐年波浪式增长。2012年以来查办“涉农”惠民资金职务犯罪案件共120件210人,其中渎职侵权类案件22件22人,1 贪污贿赂类案件98件188人,并呈现逐年波浪式增长的趋势:2012年立案惠民资金职务犯罪案件33件,2013年立案查办38件,2014年49件,预测今后两年查办“涉农”案件有趋高之势。

(二)涉罪“两委”村官占较大比例,犯罪呈“五大”特点。2012至2014年,河池市检察机关查处村涉农惠民资金职务犯罪的“两委”村干61人(案件数39件),占所查处此类案件人数的29%,其中2012年查处6件6人,2013年查处18件21人,2014年查处15件31人,村官职务犯罪逐年增多。主要特点有:“村班子”犯罪主体明显特殊,对象单一手段直接,窝案串案多,涉案金额小,涉案人数上升。在本地引起民愤的“村官”涉农资金腐败案:宜州市检察院立案查办的该市龙头乡建立村村委副主任覃某某、村委委员兼妇女主任黄某某和龙头乡城建站站长韦某某,利用韦某某负责该乡危房改造指标的管理、分配,材料审核以及危房改造验收等工作的便利,为建立村25户不符合条件的农户办理了危房改造补助申请,套取了45万余元危房改造补助资金,收取每户5000至12000元不等的“好处费”,在当地造成极坏的影响。

(三)作案手段简单,欺上瞒下之风盛行。从涉农惠民资金职务犯罪手段上看,主要表现为:一是弄虚作假,套取公款;二是假公济私,虚报冒领;三是隐瞒收入,截留私分等行为。2013年河池市两级检察机关查办的“病害猪无害化处理”补贴领域职务犯罪15件52人中,案件涉及7个县(市、区),涉及商务、水产畜牧兽医和工信等多个系统,政府职能部门 监管流于形式,甚至部分国家工作人员主动与屠宰场人员勾结,弄虚作假,套取补贴。

(四)窝案、串案较为突出,群体性腐败现象严重。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因利益而抱团合谋,以集体的方式而作案。由于国家对涉农惠民项目资金的管理、投放和实施监管措施严格,单人作案有很大难度,且容易被发现,因而涉农惠民资金案件共同犯罪的现象比较普遍。通常表现为项目负责人、具体经管人员合谋或内外勾结串通作案。查处的宜州市新农合管理中心德胜工作站站长韦某某伙同无业人员覃某、韦某等人,利用韦某某工作之便,在新农合系统中虚构了“李爱月”等人的参保资料后,由覃某、韦某等人找人伪造虚构参保人的住院材料、收费收据后骗取新农合补偿款15万余元,此案即为内外勾结串通作案的典型案例。

(五)点多、面广,惠民资金职务犯罪态势严峻。2012年以来,我市检察机关围绕涉农惠民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项工作,除了重点查办了涉及危房改造、“病害猪无害化处理”补贴、退耕还林补贴外,还查办与“三农”相关的农村饮水工程、家电下乡、新农合补贴、渔业燃油补贴、低保、农机购置补贴等一大批涉农职务犯罪案件。

三、涉农惠民资金职务犯罪的发生原因

(一)法制观念不够强。无论是政府职能部门国家工作人员,还是“两委”村官,尽管官职的大小、素质的高低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党性意识淡忘、宗旨意识淡薄、法制观念淡化。政府职能部门国家工作人员涉罪多是主观原因造成 的,重权不重法,以权谋利,权钱交易,恣意妄为。“两委”村官涉罪多是客观原因造成,长期以来,因财政困难和不重视等原因,长期得不到继续教育和必要的培训,综合素质不高,待遇低等因素使之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转轨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工作辛苦,管事不少,报酬不多,心理不平,是导致村官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

(二)管理模式不完善。一是涉农惠民资金领使用分散,目标多元化、管理多部门,为犯罪提供空间。每个部门负责分配的项目少则一两项、多则四五项,部门里每个项目又有一个具体管理的机构和分管领导,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涉农惠民项目资金管理队伍。加上部门间政策要求不统一、信息沟通不流畅,部分项目职能交叉,立项、实施、验收和资金拨付属多个部门多头管理,从而加大了监管难度。二是政策不透明、信息不对称,让罪犯有机可乘。目前有些项目资金分配掌握在少数几个人手中,各类涉农惠民项目资金分配政策的知情权仅限于相关部门和基层组织,大部分人对涉农惠民项目资金的种类和操作程序不很了解。信息不公开、不透明助长了部分干部的犯罪侥幸心理。三是权力过分集中致使犯罪多发。一些部门领导权力过于集中,尤其是来自不同渠道的涉农惠民项目资金供小于求,“僧多粥少”,在使用方向、实施范围、建设内容、项目安排等方面存在项目和资金分配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一个项目的分配与领导意图的关系愈加紧密。一些单位和个人为争取项目,不惜重金向某些领导干部行贿,进行钱权交易。(三)监督责任不到位。一是行政管理部门监督最有效的形式是上级对下级实施全方位的监督,但由于政务繁忙,人手不足,即使搞大检查,也是流于形式,无法监督到位,导致上级监督不能;二是每个行政部门都制定了工作制度,但内部制约形同虚设,起不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作用,导致同级监督不敢;三是财政、审计、纪检等监管部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多头监管、责权划分不明确、部门配合不协调、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外部监督不力;四是农村虽然实行村务、政务、财务公开,但在执行中公开的信息不具体不全面、公开的程序不规范、公开的时间不及时、公开的监督措施不力等问题,弱化了信息公开的效果。一些“村官”乐于暗箱操作,长期奉行“愚民”政策,胡作非为,导致群众监督流于形式,下级监督不行。

(四)财务管理不严格。有一些行政管理部门不严格遵守财经纪律,财务管理不规范,专项经费和项目经费收支核算不够清晰,没有做到专款专用,并私设“小金库”,账外设账,采取收入不入账,虚报、骗取的手段,挤占、截留、套取私分专项资金。绝大多数的村级财务管理都非常混乱,一是财务账目不健全,收入不及时入账,甚至进行暗箱操作做假账;二是缺乏严格的分工制约机制;三是白条、假条据过多,条据上虽记有经手人、审批人,但真假难辨;四是政务不公开、村务不公开、财务不公开的问题时有发生,导致“村官”相互勾结、暗箱操作、幕后交易。

5(五)工作程序不规范。调查发现,支农惠农资金申报、审核程序不规范。现有的支农惠农补贴申报、审查程序不严密,只是笼统规定了上报程序,在复核上往往流于形式。工作中存在“五大”问题:一是申报把关不严。在申请的过程中,存在少部分申报资料不经审核乱签字、乱盖章,审核后不登记,致使多头重复申报。二是调查不够深入。个别调查人员接受低保申请人的吃请,不上门调查核实。三是违规徇私呈报。调查人员徇私情,把不符合低保条件的亲朋作弊上报。四是审批监督乏力。职责分工不专一,权力过于集中,财务人员和分管领导未能进行严格的审核与监督。五是动态管理未落实。惠农补贴动态管理力度不够,进易出难、进多出少的问题普遍存在。

(六)政策宣传不到位。按理说,国家的“涉农惠民”政策应该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是,调查中发现,有很多农民群众甚至农村工作者只知道有补贴,而不知哪些有补,如何补,谁来补,补给谁,对政策仅仅是一知半解。相关部门对惠农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方式和手段比较单一,农民群众对相关政策知晓率不高。农村基层组织对惠农政策的认识不够,有“发钱越多矛盾越多”的思想,出现不想宣传、不愿宣传、甚至不敢宣传的现象。

四、涉农惠民资金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

(一)加大涉农惠民资金职务犯罪打击力度。涉农职务犯罪就发生在农村以及各基层涉农单位和部门,窝案、串案多,隐蔽性强,从各涉农单位或项目资金使用的账面上很难直接 发现案件线索,要达到揭露和证实犯罪的目的,就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只有坚持查办工作的群众路线,才能达到“办一案、查一窝、挖一串”的效果。加大涉农惠民资金职务犯罪打击力度,是有力遏制涉农惠民领域职务犯罪高发态势的迫切需要,也是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需要。

(二)强队伍建设,把权力放进“笼子”里。一是加强对涉农资金管理行政部门领导的队伍建设,重在监督。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特别是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尤为重要。二是加强管理惠农资金国家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重在管理。党委、政府要培养一批高素质、作风硬的管理人员,在任用“涉农”管理行政部门人员时,应积极运用科学管理手段,加强在职人员培训,提高业务素质,树立一心为民,关注民生的思想。三是加强对广大“两委”村官的队伍建设,切实让那些有爱心、有公心、有热心,同时又有头脑、有主见、有能力的村民担任村领路人。同时,注重鼓励、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优秀大学生充实农村干部队伍当“村官”,以便做到更新思想、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形势需要,进一步提升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

(三)重制度建设,用制度管权,按制度管人,靠制度办事。一是建立完善涉农资金专项监督体系,确保专款专用。涉农资金要实行专账管理,其拨付、使用要严格按照制度和程序办事。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涉农资金的监管,理顺各种涉农资金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涉农资金监管体系,确保专项资金及时拨 付,按规定使用和发放,有效防止中间环节截留、贪污、挪用。二是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监督制约。严格执行财务规章制度。建立严格的分工制约机制,审批、记账、保管相分离;实行收支两条线,杜绝白条子、假票子入账等现象;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使用和管理,使财务人员逐步专业化;村级财务人员离任要进行财务交接。完善“村账镇代理”制度。三是加强涉农惠民项目申报管理,严把项目申报审查关。国家涉农惠民领域补贴项目的实施,一般包括项目申报、项目实施、检查验收、补贴款拨付四个环节,项目申报通常是由本人向村级组织提出申请,并上交身份、户籍及相关项目基础资料,再由村级组织将申报材料上报乡镇基层相关站所,基层站所汇总后向县、市主管部门报批实施。县(市、区)级行政主管部门应从加强项目申报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入手,要求申报人上交身份、户籍资料的同时,提供准确的家庭住址和联系方式,在审查过程中应采取下乡走访和逐户联系印证的方式,确保涉农惠民项目申报环节的安全可靠,从源头上有效遏制和防范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四是紧盯项目实施,加强项目监管,防止弄虚作假套取国家涉农惠民补贴资金。五是落实责任制,加强项目检查验收管理,实行谁主管、谁验收、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从检察机关查办涉农惠民资金领域职务犯罪案件的实践来看,往往因为项目主管人员、检查验收人员不履行职责,监督管理和检查验收走过场、搞形式,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致使部分基层站所人员和村、乡干部有机可乘,通过弄虚作假骗取涉农惠民项目款实施贪污贿赂 犯罪,因此,县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章立制,确定实行谁主管、谁验收、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把责任落实到具体人。检察机关在查办涉农惠民领域贪污贿赂犯罪的同时,对严重不负责的主管人员、检查验收人员,应当追究其失职、渎职人员的刑事责任,将板子打到责任人身上,改变重贪污贿赂查处,轻失职、渎职追究的现状,确保涉农惠民项目的管理有章可循。六是实行阳光操作,发挥外部监督作用。为有效遏制和杜绝涉农惠民领域职务犯罪,要把涉农惠民项目实施全过程置于阳光下操作,将涉农惠民项目补贴政策、项目申报、资金拨付、款物发放等内容,通过村务公开栏、政府门户网站、电视台等方式进行公示、公开,实现有效外部监督。

(四)加大涉农惠民资金补贴政策的宣传力度。一是新闻宣传单位特别是党报党刊,要积极主动适应形势需要和群众需求,按照党委、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支持“三农”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了全社会关注“三农”的良好舆论氛围;二是采用送戏下乡、唱山歌等农民喜闻乐见、易于理解的方式加强政策宣传;三是发送宣传资料,最好是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卡通、漫画形式,以浅显明了、通熟易懂的内容,让农民知晓民权、民利,了解职务犯罪的表现形成,懂得保护自已权益,有助于保障支农惠民政策的落实。

(五)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推进河池法治建设。坚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检察机关要以专业化预防促发展以社会化预防谋实效。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同时,查找案发单位的“漏洞”,并有针对性地召开案件分析会,充分发挥办案的治本功能,推动建立完善防治腐败的长效机制;在总结案件规律特点和发案原因,针对涉农惠民政策性资金分配、使用、管理等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预防检察建议,并积极向党委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提出有一定参考作用的决策建言。推进河池法治建设,使各级政府机关和党政干部树立法制观念和依法行政、依法执法、依法办事的法律意识,通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自觉的带头遵纪守法,带动全民遵法守法意识的提高,达到减少犯罪的目的。

第五篇:水务局预防与查办涉农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方案

鼎湖区水务局预防与查办涉农领域

职务犯罪专项工作方案

为更好地开展预防与查办涉农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根据**市水务局《关于印发<**市水务局开展预防与查办涉农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区水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专项行动,排查水利项目资金分配、工程建设、行政审批和水政执法等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职务犯罪风险,制定风险防控措施,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切实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

二、组织领导

局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 *** *** *** *** *** ***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负责监督协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按照层级管理责任做好相关工作。

三、工作步骤

专项工作分两年(2015年-2016年),配合市局步骤,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制定方案、宣传动员(2015年5月中旬前)

制订印发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成立专项工作领导机构,及时传达部署专项行动工作开展,做好动员工作。

(二)自查自纠(2015年9月底前)

各股室、各单位全面排查水利项目资金分配、工程建设、行政审批和水政执法等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职务犯罪风险,重点排查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三防抢险救灾资金和水库移民资金管理使用、水政执法工作等方面的情况,检查政策和制度落实情况和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管理流程、廉政风险防控等方面的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及时予以整改。各股室、各单位要结合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同步开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党风党纪和廉政警示教育,各股室、各单位将自查自纠开展情况形成工作报告,于2015年9月10日前报局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落实整改,完善制度(2015年12月底前)

对自查自纠情况、日常预防情况、涉农补贴资金和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与项目建设情况、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情况等进行全面检查,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严肃执法法纪能力建设,全面清理水利涉农领域惠民制度,从源头上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各股室、各单位要将落实整改情况于12月20日前报局办公室。

(四)监督检查、巩固成果(2016年12月底前)局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将根据情况适时对各股室、各单位的行动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各股室、各单位要认真阅读和领会市局文件精神,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找出薄弱环节,及时完善制度,同时注意搜集工作过程资料专题归档备查。

2015年5月19日

附件:关于印发《***水务局开展预防与查办涉农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下载关于涉农惠民领域职务犯罪的调查与思考(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涉农惠民领域职务犯罪的调查与思考(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涉农领域职务犯罪论文-毛辉平

    浅析涉农领域职务犯罪余江县人民检察院毛辉平【摘要】本文以我院近年来查处的涉农领域职务犯罪案件为样本,分析了当前涉农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和原因,同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沙雅县涉农领域职务犯罪的预防调查报告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沙雅县涉农领域职务犯罪的预防调查报告 作者: 来源:《检察风云·预防职务犯罪》2012年第05期 2008年至2011年8月,我院共立案查处涉农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

    预防涉农扶贫领域“最后一公里”职务犯罪范文合集

    预防涉农扶贫领域“最后一公里”职务犯罪的调研报告 辉县人民检察院预防局 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扶贫开发已进入攻坚阶段,中央和地方政府扶贫资金投入将......

    农机补贴领域职务犯罪调查

    农机补贴领域职务犯罪调查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党和国家实施的一项重大惠农政策。自2004年中央将农机具购置补贴专项纳入国家“三补贴、两减免”的支农惠农政策以来,短短6年......

    当前农村干部职务犯罪情况调查与思考

    浅析当前农村干部职务犯罪成因及对策近年来,国家对农村民生领域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各级政府的惠农政策层出不穷,大量的支农资金流入农村,这给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带......

    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亮剑”直指涉农领域职务犯罪

    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亮剑” 直指涉农领域职务犯罪这组数据来自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总局—— 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全国检察机关查办涉农惠民领域贪污贿赂犯罪案件2.6万余件3.7万余人,占......

    浅析涉农惠民领域贪贿犯罪高发的成因与预防对策

    浅析涉农惠民领域贪贿犯罪高发的成因与预防对策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力度的逐年加快,国家相应加大了对于三农领域的资金扶持力度,这似一支强心剂极大程度推动着美好乡村建设的......

    做好交通工程建设领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做好交通工程建设领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调查与思考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做好交通工程建设领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调查与思考2010-06-29 18:21:41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