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天津段水质调查与生态修复(5篇)

时间:2019-05-13 16:00: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运河天津段水质调查与生态修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运河天津段水质调查与生态修复》。

第一篇:大运河天津段水质调查与生态修复

摘 要:大运河天津段作为重要的河流生态廊道,其生态环境质量对天津市整体生态环境有着重要影响。该文从实际出发,对大运河天津段重要的生态战略点及功能点进行了详细调研,通过水质检测分析,分析各地污染物产生的可能性,寻求适宜的生态修复方法,改善运河的水环境质量,对运河的保护规划进行思考。

关键词:天津 大运河 水环境 生态修复

中图分类号:x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6(a)-0054-02

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给中国大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压力,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威胁着中国东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前景。京杭大运河是中国东部沟通南北的重要水系,其本身在长期参与和影响河域的生态演化进程的情况下,已经成为中国东部区域生态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运河的生态环境,对城市整体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天津境内的大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长约174 km,包括北运河和南运河两个区段。天津境内北运河长度为87.8 km,南运河长度为86.3 km。中心城区(外环以内)27 km,其余147 km,涉及武清、北辰、西青、静海4个区县。

结合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的“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定位,大运河位于西部城镇发展带和城市发展主轴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大运河途经中国东部人口最密集、城市化程度最高、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经过20多年的快速城市建设,沿运城市及周边的水网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环境污染严重,开放空间缺乏,与此同时,城市居民对良好环境和休憩空间的要求将不断提高。大运河因此将成为连接城市和区域生态网络、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建立市民休憩空间的战略性资源。

运河生态安全格局分析

生态安全格局被认为是实现区域或城市生态安全的基本保障和重要途径,因为它维护着区域或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的健康与完整,维护着区域与城市生态安全,是城市及其居民持续地获得综合生态系统服务的基本保障。

京杭大运河是天津市西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廊道,通过生态源及生态廊道的判读及现状研究,大运河天津段沿线的土门楼、筐儿港、武清县城、屈家店、三岔河口、杨柳青中北镇、独流减河、静海城南、九宣闸这9处点位作为主要生态廊道交汇且生态资源较好的点,应划为生态战略点,采取相应的生态措施进行重点修复及保护。

水质调研分析

课题组进行了多次调研,选取重要的生态战略点及重点功能区对运河9个点进行水质取样分析,并对取样点的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汞、六价铬、铅、镉、砷离子进行了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发现取样点的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严重超标;除九宣闸饮用水源区外,检测点水质指标均超出ⅳ类水标准,甚至为劣ⅴ类水体。其他的重金属离子均低于检出限,说明运河没有此类污染。

运河水质评价

南运河九宣闸段是饮用水源保护区,应达到二类水标准,调研发现总氮超过iv类水标准。由于目前农村面源污染无法得到有效治理,导致作为农村饮用水源的地下水、池塘、水库等长期遭受污染,危及农村的饮用水安全;同时,农村地区往往是下游城镇的饮用水源地,城镇地区的饮用水安全也受到严重威胁。

独流减河取样点处有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汇集,cod超标严重,其污染来源复杂;从南运河上游土地布局看,村庄紧邻南运河两侧,其生活污水污染运河的可能性极大;同时分布多处农田,有机污染严重。

西青段除杨柳青城区段外水质都比较差,沿岸植被较为丰茂,人为破坏较少。中北镇段处于发展建设区,现状是该河段生态环境良好,但水质较差,河流两侧护岸为土坡,需要植被缓冲带进行污染物截留与水土保持。

三岔河口市区段污染源主要来源于工业企业污水的排放,亟待整治。

北运河各个点位的水质表明,北运河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水量减少,部分河段具有季节性干涸的特征,部分城区河段为维持水位需靠橡胶坝等水利设施蓄水;水质恶化,氮、磷污染非常严重,支流污染重于干流,为劣ⅴ类水标准,除了含有少量的汞以外基本无重金属污染。北运河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畜禽粪便和农田化肥流失等,尤其是流域内许多小型排污沟对北运河污染贡献较大。

对于郊区而言,河流的生态环境受周边农田、村镇及工业区的布局关系的影响较大。农村面源污染成分主要包括农村居民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水、水产养殖废水、农田排水、化肥农药沉降、垃圾冲刷污水等,往往难以分开处理,而且各种污水的水质、水量变化极大。

生态修复策略技术要点

生态修复的主要特点是消除污染与生态重建,根据不同学者的长期研究发现,防止污染的河流生态廊道宽度在30 m左右。因此建议运河两侧至少保留30 m的生态廊道,其农田、村庄尽可能退后分布,同时根据污染物的不同在适宜的区段采用植被缓冲带、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塘、生态浮岛、湿地净化、微生物处理等方式改善运河水质。减少硬制护岸,尽量采用自然护岸,加强河流与动植物的交流。

在市郊土地资源丰富地带修建潜流式人工湿地对运河河流水质进行改善,通过基质吸附、植物吸收去除水中氮、磷等污染物。在潜流式人工湿地系统中,污水在湿地床的内部流动,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基质表面生长的生物膜、丰富的根系及表层土和基质的截留等作用,以提高其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另一方面则由于水流在地表下流动,故具有保温性能好、处理效果受气候影响小、卫生条件较好等优点,是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一种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市内土地资源紧缺的地方采用河岸植被缓冲带净化由径流带来的面源污染。河岸植被缓冲带通过滞缓径流、沉降泥沙、强化过滤和增强吸附等过程来实现其净化水质的功能,为动植物的生存创造栖息空间,提高河流生物与河流景观的多样性,达到保土保水的功能和自然生态群落的形成,并能作为临水开敞空间,是市民休闲娱乐、游憩健身、认识自然、感受自然的理想场所。

除此之外,需要加强对运河的保护与管理,严禁农田侵占河滩地,严格控制污染源,调整用地布局等。

结语

运河作为天津市重要的生态走廊,其周边土地利用布局对其自身的环境有重要响应,改善运河水环境质量对维护运河生态系统廊道有重要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意义。

文章旨在通过对运河的实地调研取样,分析其污染物浓度与土地利用布局及周边环境的相互关系,在城市规划中考虑生态廊道在土地布局中的重要性,在河流的保护规划中能够考虑其周边用地对河流的作用关系。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环境污染的因素有很多,用地布局仅仅是一方面。下一步希望能够获取运河区域生态网络长期的历史资料,研究其用地布局的变化与环境质量的相互耦合关系,同时进行多因素的统筹考虑,寻找运河保护发展的最佳途径。

第二篇:调查阳澄湖水质的生态现状

调查阳澄湖水质的生态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趋

势及主要原因

阳澄湖丰水期和枯水期水质调查结果显示:TN、叶绿素、TP和CODMn丰枯期

都呈从西湖区向东湖区递减趋势,且一般枯水期大于丰水期,TP反之;丰枯水期水质均较差,为IV类或劣V类,污染物主要为TN和TP;富营养化加重趋势有所缓减,但水体仍呈富营养化状态。氮磷来源分析表明:丰水期NO3--N、NO2--N与TN以及丰水期PO43--P与TP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叶绿素浓度与TN在枯水期有

显著相关性,其他时期叶绿素浓度与TN、TP的相关性不显著。阳澄湖养殖活动和底泥营养盐释放可能是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水体营养物质浓度大幅度提高,氮磷的增长尤为迅速,大量氮磷的输入使得湖泊富营养化程度越来越严重,水质类别也由II类水迅速变为劣V类或V类。近些年由于采取一些保护和治理措施,湖泊水体中NH4+-N大幅度下降,CODMn逐渐减小,氮磷输入也得

到一定控制,湖泊富营养化趋势有所缓减,但仍超过湖泊富营养化的水平。一般认为氮磷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只要元素。

水质恶化趋势和氮磷的输入得到一定控制,尤其是NH4+,N含量大幅度降低,但湖泊丰枯期水质均较差,除东湖湖心为IV类外,其他区域都为V类或劣V类,水质控制因子为TN和TP。

阳澄湖富营养化加重趋势缓解,但仍处于富营养化水平,丰枯期可能受不同营养盐限制。

入湖河流输入的氮磷和养殖业的饵料投放时阳澄湖氮磷的一个重要来源,但湖泊底泥的营养盐释放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来源,因此阳澄湖水质提高既要加强集水区域农田回水污染控制,改善入湖河道水质,减少养殖规模和强度,也要加强对湖泊内源营养盐的消除措施。

第三篇:城市水系的水生态和水质保护修复规划综述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风景环境规划设计学术委员会

2013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

城市水系的水生态和水质保护修复规划综述

曹金清 朱婕妤 韩欣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北京 100120)

摘要 城市水系的规划包括保护和修复两个方面,由于影响城市水系的水生态和水质的原因比较复杂,解决办法也多种多样,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或几种技术可行、经济节省的规划方案。在对已完成的《河北省邢台市城市风景水系规划》(2010-2020)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城市水系的水生态和水质保护修复规划方法及对策。关键词 城市水系 水生态 水质 保护 修复

0 前言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只有2200 3m,并且南北分布极不均匀。几十年经济的快速发展耗费了巨大的水资源,与此同时也造成了水体的严重污染,水土大量流失,并且很多城市还在想法设法开挖河湖,建设水系。

在水系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城市地下水位下降,城市河湖水系渗漏现象非常严重,为了控制和保持地表水,一些城市的河湖水系开始进行一种硬质的防渗技术。从短期看这样确实可以有效切断地表水的下渗,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地表水,但是从长期看加剧地下水资源的恶化,阻碍了地表水及地下水之间的转换,人为的打破了它们之间的转换平衡,使得水体自我净化能力大大的降低,导致水体的生态失衡。

尽管《城市水系规划规范》(GB 50513—2009)中提出了有关规划要求,但规范条文比较笼统。同时城市水系的规划涉及到部门和行业众多,如水务、供水、排水、环保、市政道路、农业、林业等,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城市的景观、游憩、历史文化方面的内容,规划的内容比较多,必须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和要求。污染源控制

城市水系的污染源主要有两类,即外源污染和内源污染。

外源控制包括对城市污水进行的点源控制和对初期雨水进行的面源控制;内源污染控制包括对水系水体的修复和河床底泥的处理。

遵循外源污染控制与内源污染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实行保护和治理双管齐下。城市水系的生态水质修复保护规划 2.1 水质规划目标

通过水系的生态水质修复保护,城市的水体至少应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中Ⅴ类水域标准,或《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中的C类(主要适用于一般景观用水水体)。最终的规划水质目标是城市水系的水质达到Ⅳ类水质标准,即《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的B类(主要适用于国家重点风景游览区及那些与人体非直接接触的景观娱乐水体)。2.1 水系外源污染控制

点源污染是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减少污水排入到水系是改善水系水质的有效途径。完善的雨、污分流系统或截流系统是非常有效且最重要的控制和削减点源污染的方式,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城市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实行雨污水分流制,建设污水截流干管,将 1 排入河流的污水切断。

面源污染也是城市水系的主要污染源,通过降雨的径流将污染物带进入水体,通过雨水调蓄、增加植被覆盖、增加透水地面、控制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收集转运等方式,可以有效减低城市面源污染。可以通过道路、广场、公园绿地、住宅小区、机关单位等全面利用“低影响开发”(即Low Impact Development,简称LID)技术手段,一方面保证新开发区域的暴雨洪水洪峰流量不能超过开发前的水平,而且可以充分利用绿地和土壤对雨水的生态净化作用,解决初期降雨(降雨弃流)对水系的污染。城市湿地也是“低冲击式开发”理论的具体应用,可以有效恢复水系的生物多样性,对污染的水体可以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2.3 水系内源污染控制

水系内源污染控制以去除水体中的富营养化盐类和其它污染物质,通过水生生物、水体循环、清除底泥、换水、增氧等措施,达到控制内源污染的目的。

底泥疏浚是在水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措施之一。2.4 河床、驳岸

对处于自然状态的河岸力求多采用自然驳岸和河床,减少人工工程化改造。

需要改造的水系应采用生态驳岸,生态护岸即能稳定河床,还可以促进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交换,利于水系内的动植物生长,利用动植物自身功能净化。

对已硬化的水系,有条件时逐步取消水泥护堤衬,可采用透水性相对较差的粘土碾压夯实后,上部铺设渗水防冲砖。既有效的解决了大量的渗漏,又使得地下水得到一定量的补给,同时改善了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连通,提高了地表水体的自净能力。2.5 调水

对我国大多数城市来说,很多老城区在短期内要完成雨污分流排水体制改造或污水截流管道建设有一定难度,且企业污水的治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污水排入水体导致部分水系水质较差。综合考虑城市防洪排涝、水利、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可以引清水进入市区,促使市区水体流动,活化水体,冲刷和稀释污染的水体,减少水体中的污染物总量,使水体中的含氧量增加,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2.6 人工增氧

受到水资源的限制和经济原因,不可能无限制的让水长时间流动,人工增氧的方法将是最有效的办法。

人工增氧能较大幅度地提高水体中溶解氧,可以抑止厌氧降解的发生。

在水体中设置人工水景,如小溪、人工湖、各种喷泉,一方面增加了观赏性,减低了水环境的呆板、缺少生气,通过动静结合、点线面变化、加上有人文含义的水景,能给人带来美感,使人看后赏心悦目,此为水景的美观性设计。同时还有小气候的调节功能、降尘净化空气及调节湿度的作用,增加了水质的净化功能。

曝气是最经济、应用最广泛的增氧方式,主要有橡胶坝跌水、人工曝气等。

橡胶坝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管理方便,利于行洪、泄洪等优点,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当水流溢过橡胶坝时,在坝面会产生跌落、紊动而进行曝气,水中溶解氧含量会明显提高。它只在水体流动时才能起作用。

多功能水质净化船是将人工曝气复氧、投加菌种、接触氧化等设施安装于一体的水质净化设备。先在河段中投加菌种,抽取未充氧河水,加压注入氧气,将水从船的两舷后部水面下的喷嘴喷出,再辅以螺旋桨引起水流紊动而进行掺气。此方法投资及运营费较高。

曝气机能够让大量水体流动并且向水中增加氧气,而喷泉是用喷嘴在压力作用下形成景观喷洒形式,适用于水深小于1-5m的水中使用。空气散气系统在水深5m和更深的水中应用效果最好。2.7 水生生物 水生植物净化技术可以通过植物的吸收吸附作用,降解、转化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通过收获植物体的形式将有机污染物从水域系统中清除出去,使水质得到进一步改善。植物的存在为微生物和水生动物提供了附着基质和栖息场所。根据气候条件、水质、驳岸河床、景观等条件选择适宜的水生植物。对透明度较低、污染严重的景观水体可采用人工浮床、人工水草方式。

水生动物,包括鱼类、微型浮游动物、细菌微生物,可以有效地控制藻类和一些水生植物的繁殖。在鱼类放养时,应控制草食性鱼类的放养,合理调整滤食性鱼类(如鲢、鳙)的放养数量和比例。根据情况可以提高休闲渔业的比重,也可以建设垂钓娱乐区和观赏鱼区。

3.结语

城市水系的水生态和水质保护修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首先控制外源污染和内源污染,利用各种环境工程技术、生态工程技术以及和先进的管理方式对水系进行保护修复,降低水系的污染负荷,提高水系的自净能力。

第四篇: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课程教学大纲)

《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中文名称: 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

英文名称: Landscape Planning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 考核方式: 考查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任务和地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景观的需求在不断地提高,如何合理的规划城乡景观,科学的进行资源配置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环境都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和破坏,了解如何能够科学地修复已经受到破坏的生态、使生态环境能够可持续性发展,将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有效结合是本课程的主要任务。

2.知识要求

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熟悉并了解在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过程中涉及到的关于植物、动物、地理、社会、美学、园林等的相关知识与内在联系。了解国内外相关案例,和在不同案例中使用的方法与经验。

3.能力要求

掌握编制景观规划方案与生态修复方案的方法和策略,能够完成对已经损毁的生态进行景观修复设计。能够针对案例结合已经学到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给出改进建议。

三、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 1.教学内容及要求(1)绪论

了解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过程中涉及到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的产生、发展、地位和应用,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的主导思想与核心价值。景观生态的时间和空间属性以及所包含的的植物、动物、土地、人类活动环境之间的关系。

(2)景观规划概念

景观规划作为研究景观的科学,研究通过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土地使用评价,实现环境和生态的健康发展。景观规划已经发展成为在区域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过程的重要步骤,它涵盖了水文,林业,地质,和流域管理等科学领域,通过持续的研究与发展,景观设计师和美学概念也逐渐加入到对景观规划的评估与规划过程中。

(3)

景观的要素从空间形态角度分为线、点、形状、纹理、颜色、对称、重复、混合、组团、规模、比例、节奏、序列。对景观要素的掌握是进一步做好景观设计、景观规划的关键。(4)

景观结构模型,从结构角度分为斑块、廊道和基质。景观的网络结构特征包括,城市绿地网络系统,生态交错带特征,生态交错带结构,边际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景观空间格局基本类型,景观空间格局结构类型,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5)

景观的生态功能主要包括:气体调节;气候调节;对环境波动的容量衰减和综合反应;水调节;水分供应,集水区、含水层;控制侵蚀和保肥保土;土壤形成;养分循环;废物处理;传粉;生物防治;避难所,为常居和迁徒种群提供生境;食物生产;原材料;基因资源。

(6)

生态修复的概念,启动或者加快恢复生态系统回归自然状态。包括改善水土流失,再造林,恢复原生树种,清除外来物种,本地植被恢复,日照系统恢复,本地物种放归,为特定目标物种进行的栖息地改善等。

(7)

生态破坏现状分析,我国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经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经济数量的增加,对生态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国土资源安全、水资源安全、环境资源安全和生物物种安全等四个方面,通过对现状的分析能够更深刻理解生态修复的紧迫性和修复依据。

(8)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编制生态修复性地景的规划,基于课程所学的相关知识对方案进行评价和修改。

2.时间分配和进度

(1)绪论 2学时

(2)景观规划概念 2学时

(3)景观的要素 2学时

(4)景观结构模型 2学时

(5)景观的生态功能 2学时

(6)生态修复的概念 2学时

(7)生态破坏现状分析 2学时(8)生态修复性景观规划方案评价 2学时 3.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过程中涉及到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研究通过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土地使用评价,促进环境和生态的健康发展;掌握、理解和运用景观结构模型;理解生态修复概念,结合生态破坏现状分析制定和评价景观与生态修复规划

难点:涵盖水文,林业,地质,和流域管理等科学等多学科领域;多种空间形态要素的把握与运用;对生态系统复杂性的理解与认识;对生态系统破坏现状的宏观与地域性特点的分析、理解和评价;

4.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作为专业任选课程,基于区域规划概论、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城市环境与生态学,是对于规划理论的专题类深化学习。实际应用环境与影响评价、环境景观设计中学到的知识和评价方法。

5.建议使用教材和参考书目(1)教材:

《城市生态环境原理与规划》

沈清基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参考书目:

《城市生态规划设计教程与案例》

石铁矛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景观设计学》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环境生态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环境学导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

四、大纲说明

1.必要的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方式、范围、程度、要求的说明: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程理论讲授内容,配合相关实例予以分析,达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以巩固所学效果,不包括其他教学环节。

2.习题、作业量与质的要求:编制地景生态修复方案框架并对方案进行评价 3.课程中附设实验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单独设置的实验课应单独制订实验教学大纲):无。

4.与本课程相对应的实习、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无

5.利用演示、幻灯、投影仪、音像、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形象化、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采用课堂讲授和多媒体教学。

6.对外语、计算机应用、文献检索等基本能力的要求:能够应用计算机网络和图书馆查阅课程要求的相关内容。

7.考查方法:以学习笔记、学习论文为主进行考查与成绩评定。8.对课程选修内容提示:以学生自学为主。9.对相关选修课程的建议:无。

10.其他:如学时比例分配说明,分层次教学要求等:无。

第五篇: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

附件3

“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

2016申报指南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按照《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要求,科技部会同环境保护部、中科院、林业局等相关部门及西藏、青海等相关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本专项紧紧围绕“两屏三带”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科技需求,重点支持生态监测预警、荒漠化防治、水土流失治理、石漠化治理、退化草地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技术模式研发与典型示范,发展生态产业技术,研究生态补偿机制、资源环境承载力等评价方法体系,形成典型退化生态区域生态治理、生态产业、生态富民相结合的系统性技术方案,在典型生态区开展规模化示范应用,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

本专项执行期从2016年至2020年,2016年第一批支持项目不超过专项总任务的30%。要求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3-5年。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对于企业牵头的应用示范类任务,其他经

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如指南未明确支持项目数,对于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的项目,可以择优同时支持1-2项。除有特殊要求外,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10个,项目所含单位数不超过20个。

本专项2016年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1.生态监测与评估技术

1.1 生态系统监测设备研制及产业化

研究内容:研制用于各生态要素和参量的数据自动采集器、远程控制的无线传感器及其节点和基站等立体综合生态监测设备,构建生态物联网监测体系,并进行示范。

考核指标:研制针对不同生态要素的数据采集器10-12种,无线传感器2-3种,实现产业化应用,构建生态物联网监测系统,逐步满足国家实时生态监测的需求。

1.2 生态系统多源数据融合与评估技术及应用

研究内容:针对不同途径、手段和方法获得的生态要素数据,开展多源数据生态要素同化和空间尺度转换、长时间序列及精细和标准化生态参数数据集生成等技术研发;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遥感参数驱动的生态系统过程模型、生态质量评估模型。

考核指标:突破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加强部门数据共享,实 — 2 —

现生态参数标准化;构建国家生态质量评估模型及应用系统,被国家有关部门应用,开展业务试验运行。

2.东北森林与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技术

2.1 东北森林区生态保护及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及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东北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及经济发展需求,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监测、保护技术,研究森林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形成森林生态保护与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标准规范;开展道地药材、浆果、坚果、花卉等主要非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研发,提出主要非林资源全过程生产标准及技术规范,为国家天然林有效保护、林农经济增收提供途径与技术保障。

考核指标:开发森林生态保护与生物资源产品5-8项,形成森林生态保护与生物资源开发技术体系,开展县域以上面积示范应用,满足森林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2.2 东北典型退化湿地恢复与重建技术及示范

研究内容:系统研究区域湿地生态系统格局、功能演变规律和驱动机制,研发湿地生态补水及湿地生态水文调控技术、湿地关键生物生态恢复与重建技术、重要栖息地修复与功能提升技术。

考核指标:揭示区域湿地格局和功能演变及其退化机制,研发退化湿地恢复重建技术8-10项,形成湿地恢复与重建系统技术方案,开展县域以上面积示范应用,示范区恢复湿地的植被覆盖率较本底值提高30-40%。

3.北方风沙区沙化土地综合治理 3.1 北方退化草地治理技术及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北方不同退化草地类型,阐明区域草地退化过程和驱动机制,开展不同典型退化草地快速、稳定恢复技术研发,研究适宜北方草地的草业、生态畜牧业、生态旅游等产业技术,形成生态治理、生态产业、生态富民相结合的退化草地治理技术方案及模式。

考核指标:明确区域草地退化的形成机理,研发退化草地恢复技术10-12项,区域生态产业技术5-6项,构建区域退化草地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和模式,开展县域以上面积集成示范应用,满足区域退化草地综合治理和生态经济发展的需求。

拟支持项目数:针对农牧交错带退化草地、草甸退化草地、荒漠化退化草地、山地退化草地,拟分别支持1个项目。

3.2 北方沙漠化地区治理关键技术及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北方不同沙漠化类型,研究沙化形成机制和演变趋势,研发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集成技术,研发生态畜牧业、生态光伏、生物质能源、生物医药等生态产业技术,集成防沙治沙产业化技术体系,有效支撑国家北方防沙治沙工程建设。

考核指标:完善北方沙化土地形成和演变的理论基础,研发沙化土地综合治理技术8-10项,防沙治沙产业技术6-8项,形成适宜的沙化土地治理产业化技术体系和模式,开展县域以上面积 — 4 —

治理集成示范,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满足国家防沙治沙工程建设的需求。

拟支持项目数:针对京津冀风沙源区、半干旱荒漠区、干旱荒漠区,拟分别支持1个项目。

3.3 东部草原区大型煤电基地生态修复与综合整治技术及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大型煤电基地长期高强度开采驱动下的生态累积效应,评估其对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阈值。研发矿区土地整治、植被恢复、土壤重构和景观生态恢复等关键生态恢复技术体系,集成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区域生态安全为目标的大型煤电基地开发综合技术体系和区域生态调控模式。

考核指标:阐明煤电基地建设的生态累积效应和生态阈值,研发和集成矿山生态修复技术10-12项,形成基地修复整治技术方案,在国家明确的大型煤电基地开展集中示范,示范区植被覆盖率较本底值提高30%-40%,煤炭基地废迹地治理率达到95%以上,满足煤电基地开发与区域生态的协调和优化。

3.4 盐碱地土地生态治理关键技术及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不同盐碱地类型,研究盐渍化土地形成机理,研发盐碱地微生物、植物种植与修复技术,研制盐碱地整治工程装备、盐碱地治理产品,研发适于盐碱地利用产业技术,开展技术集成与示范。

考核指标:研发盐碱化土地生态治理技术6-8项和生态产业

技术4-6项,集成盐碱地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和产业发展模式,开展县域以上面积示范,达到国家相关治理标准要求。

拟支持项目数:针对东北盐碱地、河套平原盐碱地、新疆干旱区盐碱地,拟分别支持1个项目。

3.5 天山北坡退化野果林生态保育与健康调控技术及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野果林种群退化机理;研发野果林野生传粉昆虫引进技术、病虫害生物控制技术、野果林生态关键种及其伴生种的复壮技术,提出野果林种质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技术。集成和研发野果林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防控技术,建立天山野果林病虫害防控系统解决方案,并进行示范。

考核指标:建立天山野果林种质资源库,构建野果林病虫害防治及更新等技术体系,开展县域以上面积集成示范,形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技术,满足退化野果林保护的需求。

4.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结构改善及稳定性维持技术 4.1 黄土高原区域生态系统演变规律和维持机制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黄土高原区域生态系统演变规律和驱动机制、多因子耦合作用下生态修复可持续性维持机制等研究,研究区域水土资源和生态系统空间分布格局、生态系统承载力、利用方向及调控途径。

考核指标:阐明区域生态可持续维持机制,揭示区域水土资源与生态空间格局动态和资源承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推进区 — 6 —

域生态恢复技术及其可持续性维持提供理论基础。

4.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及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研发群落合理构建等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及生态衍生产业技术,集成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和生态产业模式。

考核指标:提交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新技术6-8项,生态产业新技术5-7项,集成相关技术体系与模式,开展县域以上面积示范应用。

5.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功能提升与适应性管理 5.1 典型高寒生态系统演变规律及机制

研究内容:研究全球变化及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典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与响应机理、主要江河源区草地沙化变化规律、生态系统退化的驱动机制及自然和人为的相对贡献率;研究区域草地畜牧业生产结构及方式优化的适应性管理原理及途径,构建青藏高原普适性生态系统生产和生态功能提升的综合管理模式并进行跟踪评价,提出相关解决途径。

考核指标:系统阐明自然与人为活动对区域典型生态系统影响机理和贡献率,揭示区域生态演变主要规律,形成理论体系综合管理模式,形成整体技术解决方案,被省级以上政府采纳。

5.2 三江源区退化高寒生态系统恢复技术及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三江源高寒退化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研发

高寒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草地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区域生态衍生产业开发技术,开发相关生态产品,集成适合不同区域的退化草地治理技术模式。

考核指标:研发针对不同退化生态系统类型的恢复技术8-10项,生态产业技术3-5项,形成生态治理和生态产业协同技术方案,开展县域以上范围面积集成示范,示范区植被覆盖率较本底值提高15-20%。

5.3 西藏退化高寒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及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西藏地区高寒草地退化和土地沙化问题,研发高寒退化草地和沙化土地综合治理技术,探讨区域生态畜牧业发展技术和途径。

考核指标:研发高寒退化草地恢复技术3-5项,沙化土地治理技术4-6项,生态产业技术4-6项,开展县域以上面积集成示范,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共赢。

6.长江中上游区生态保护与修复

6.1 西南生态安全格局形成机制及演变机理

研究内容:研究西南地区生态演变规律和驱动机制,研究气候变化对横断山山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规律和机理,研发山地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适应技术和调控机制。

考核指标:揭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演变机理,阐明区域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机制,明确生态安全的关键区域,提出区域生态 — 8 —

产业布局、生态安全格局设计的技术途径,形成技术报告,被政府部门采纳应用。

6.2 西南水电开发生态保护与恢复技术

研究内容:面向西南水电开发,研究大河流域生态环境变化累积效应,研究大型水库消溶带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大型水利工程鱼类保护技术、生境恢复技术等。

考核指标:阐明水电开发对流域和区域生态的影响规律、机理、响应机制和累积效应,提出梯级高坝大库生态调控和修复、鱼类综合保护等关键技术8-10项,应用于西南大型梯级水利工程设计和建设。

6.3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西南不同喀斯特类型区土地石漠化问题,揭示流域尺度石漠化演变机理及驱动机制,研发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和优化调控、水土漏失阻控、退化植被群落生态修复与优化配置等技术,研发适宜的生物能源、生物医药、山地旅游等生态产业技术,构建促进生态系统健康与优化的技术体系,并进行试验示范。

考核指标:阐明石漠化过程中的相关生态变化机理,研发和集成石漠化土地综合治理技术与模式8-10项,生态产业技术模式6-8项,形成生态治理与生态产业协同技术方案,开展县域范围以上应用示范,为区域生态改善和贫困问题解决提供科技支撑。

拟支持项目数:针对喀斯特峰丛洼地、喀斯特高原、喀斯特

断陷盆地、喀斯特槽谷,拟分别支持1个项目。

7.东部城市化地区生态安全保障及海岸带生态修复技术 7.1 重要城市群生态安全保障技术

研究内容:以典型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闽三角、珠三角)为对象,研发区域生态系统评价与监管技术和区域生态健康诊断、安全评估与生态风险预测预警技术;研发关键生态景观重建技术以及受损生态空间修复保育和服务功能提升技术,开发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网络设计技术及生态安全保障技术,构建城市生态安全协同联动机制决策支持系统和平台。

考核指标:形成区域生态系统评价与监管技术2-3项、区域生态健康诊断、安全评估与生态风险预测预警技术 3-4项,关键生物栖息地的生态重建技术4-6项,受损生态空间综合修复和服务功能提升技术4-6项,构建评价与监管系统1个,生态风险预警平台1个,并开展县域以上集中示范研究。

拟支持项目数:针对京津冀、长三角、闽三角和珠三角,拟分别支持1个项目。

8.国家生态安全保障技术体系

8.1 珍稀濒危动物及极小种群植物物种保护技术

研究内容:开展大熊猫等3种以上珍稀濒危动物的濒危机制以及综合评估等研究,研发珍稀濒危动物遗传资源保存和利用技术,构建珍稀濒危动物生态保护技术体系和范式。研究5种以上 — 10 —

极小种群植物维持机制,评估极小种群植物在关键生态系统中生态作用,研发极小种群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与扩繁、生境保护与恢复等技术体系。

考核指标:在所选择珍稀濒危物种濒危机制的基础理论方面取得突破,研发不同珍稀濒危物种保育技术体系,形成珍稀濒危物种遗传资源保存和利用技术体系。突破极小种群植物的维持机制,形成极小种群植物种质资源保护、扩繁、生境恢复等技术体系,开展规模化范围以上的示范应用。

拟支持项目数:针对珍稀濒危动物和极小种群植物,拟分别支持1个项目。

有关说明:要求珍稀濒危动物需列入《中国濒危珍稀动物名录》,极小种群植物需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8.2 自然遗产地生态保护与管理技术

研究内容:开展潜力区遗产价值科学基础与全球对比研究;开展遗产地生物多样性维持与动态监测,重要物种栖息地保育与受损系统生态修复技术;研发遗产地跨区域、跨境生物廊道以及景观安全格局规划与设计技术;构建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信息平台。

考核指标:制定国家自然遗产地监测保护标准规范;建立自然遗产生态安全保护的技术平台和综合管理模式。

8.3 区域生态资源资产统计核算业务化技术

研究内容:(1)研究生态补偿核算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提

出补偿政策与模式;研究生态资产评估方法和指标;研究科技支撑生态文明建设贡献的评估指标和方法体系。(2)研究生态环境损害基线、因果关系判定、损害数额量化等鉴定方法、技术标准及规范,研究构建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平台技术。(3)研究自然资产负债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和技术体系。(4)研究生态技术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形成全球生态治理技术评价报告。

考核指标:提交各研究内容评估方法和技术体系,形成相应的标准及规范,在国家批准的试点区域开展示范,形成相应配套政策文件,被政府部门采纳利用。

拟支持项目数:针对4个研究内容,拟分别支持1个项目。

申报要求

1.对于涉及生态产业技术的指南,原则上要求企业参加申报,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并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

2.有示范要求的申报指南要依托国家重大生态工程、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开展,示范区需属于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重点任务区,并取得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支持。

3.鼓励各申报单位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促进技术共享转化,要求各申报单位承诺实现研究数据共享。

下载大运河天津段水质调查与生态修复(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运河天津段水质调查与生态修复(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

    “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 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按照《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

    南阳河流域水质调查与研究

    南阳河流域水质调查与研究 南阳河环绕莱州市,从东向西,从南向北,最后流入河套水库,近几年,莱州市政府加大对南阳河流域的治理力度,使南阳河流域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过......

    唐山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调查与保护措施

    唐山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调查与保护措施 唐秦局陈宗珍 1唐山市水源地基本情况 唐山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东以滦河为界与秦皇岛市相望,西以蓟运河为界与天津市毗邻,南临渤海,北靠燕山......

    天津美术学院生态建筑与景观规划作业

    生态建筑与景观规划实例分析 生态建筑——对建筑可持续性的探讨 为了建筑、城市、景观环境的“可持续”,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学科开始了可持续人类聚居环境建设的......

    1、调查水库周边环境与水质的结论

    “陡河水库周边环境与水质”的调查结论 在治理污染方面,政府和水库管理处下了很大的力度,投入巨资改良设备,修坝固堤,植树造林,关闭企业,使得环境有所改善,水质得到提升,但监管力度......

    县级生态环境保护现状调查与思考

    县级生态环境保护现状调查与思考 [摘要]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近年来,XXX县环境保护工作在县委、......

    中小型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设计论文(5篇)

    摘要:地质环境修复与生态设计是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环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渣石堆设计为例,通过个例探讨渣石堆的成因、分布、危害因素来优化设计的具体措施与步骤,达到......

    北京公务员最新时事: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大幕拉开

    北京公务员最新时事: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大幕拉开 时事政治:北京人事考试网提供2017年北京公务员考试最新时事新闻: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大幕拉开。通过了解北京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