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徽国税关于支持省属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皖国税发[2012]44号)
安徽省国家税务局
关于支持省属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皖国税发[2012]44号
各市、县(区)国家税务局: 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精神,充分发挥国税部门职能作用,支持省属企业破解难题,加快发展,现结合国税工作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支持省属企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意义
省属企业是壮大安徽实力的“顶梁柱”,产业发展的“排头兵”,结构调整的“先行者”,社会责任的“承重墙”,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起骨干带动和保障支撑作用,没有省属骨干企业的健康发展,围绕骨干企业的配套小微企业就无法生存。同时,省属企业也是国税部门重点税源企业,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促进省属企业加快发展,事关全省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的全局,事关建设“三个强省”,对加速安徽崛起的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全省各级国税机关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牢固树立税收经济观,全力支持和服务省属企业加快发展。
二、全面执行税收政策,促进省属企业科学发展
充分发挥税收调控经济的职能作用,全面落实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合理运用税收政策,把政策导向与引导企业科学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一)重点梳理税收优惠政策。根据省属企业“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规划的产业布局,省局对涉及的税收优惠政策有重点地进行了梳理,形成《促进省属企业加快发展的主要税收优惠规定》(见附件1),各地要通过多种宣传方式让企业知晓,引导企业用好、用活、用足政策,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发展方式积极转变。
(二)认真落实各项税收政策。稳步实施丰源工程规划,要结合省局统一部署,制定帮扶计划,强化执法监督检查,大力落实各项税收政策,努力做到应征尽征、应抵尽抵、应退尽退、应减尽减、应免尽免,及时筹集国家可调控的财政资金,足额兑现各种税收优惠。
(三)适时开展政策执行情况反馈。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要深入省属企业开展跟踪调研,对政策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积极研究,了解政策实施效果,准确发现问题,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合理需求,向上级税务机关提出政策修改完善的可行性建议,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
三、积极推进效能建设,促进省属企业加速资金周转
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税务机关效能建设,全面提高办事效率,降低企业办税成本,尤其是要加快退税审批,缩短税款占用时间,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一)加快退税进度。积极争取出口退税计划,加快出口退税审核、审批速度,对信誉好、规模大、管理规范的省属企业试行优化退税审批手续,及时办理税款退库;对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税收优惠的企业实行先退税后评估,全面压缩应退税款在途时间,确保企业的应退税款及时足额到账。
(二)依法审批延期申报和缴纳税款。对省属企业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的,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可以延期申报。对因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经省局批准,可以在三个月内延期缴纳税款。
(三)切实减轻企业办税负担。进一步统一和规范办税服务流程,清理涉税资料,简化办税程序,缩短办税时限,对省属企业开辟办税服务绿色通道,严格限时服务、延时服务等承诺,其申请办理的所有涉税事项,在办税服务厅统一受理、限时办结、统一送达,提高办税效率。
四、大力优化纳税服务,促进省属企业降低涉税风险
牢固树立“税收为经济服务”、“征税人为纳税人服务”的理念,在做好日常税法宣传辅导和咨询服务的同时,着力推进省属企业降低涉税风险。
(一)实行省属企业定点联系制度。将省属企业作为省局定点联系、重点服务和直接监管的对象,提供税源分析、纳税评估、风险防控和反避税调查等特殊业务的专业化管理和“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服务。同时依托“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流系统”,从网上受理省属企业涉税诉求,并由省局大企业管理部门直接办理回复。
(二)协助企业建立税务风险防控机制。依托税源监控分析平台和税收风险模型,定期对省属企业开展税收分析和风险识别,进行风险结果排序,并分别采取应对措施。对低风险的省属企业开展风险提醒服务,提醒和引导企业进行自查和自我纠正。对高风险的省属企业开展基于企业内控的纳税评估,帮助企业发现内控缺陷与税收风险的关系,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对税务风险的自我防控能力。
(三)支持企业“走出去”。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并在网站上及时更新国际税收协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境外投资等政策,对可能造成重复征税的“走出去”企业做好税务相互协商工作,按规定开具《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指导企业控制境外投资经营的税务风险,实现资源开拓。
(四)营造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稽查,大力整治税收秩序,为省属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竞争环境。对省属企业的选案和检查由省局统一组织,对涉及同一纳税人的各类涉税调查、检查,能够合并的进行合并,尽量避免多头下户、重复采集等问题。对省属企业开展辅导式自查,涉税问题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或主动消除危害的,依法从轻、减轻或不予行政处罚。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七日
附件1:
促进省属企业加快发展的主要税收优惠规定
为了贯彻落实省领导批示精神,按照安徽省省属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结合现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相关税收政策规定和国税部门工作职责,现将促进省属企业加快发展的主要税收优惠规定明确如下:
一、综合性税收优惠规定
(一)鼓励企业更新设备。对企业新购置固定资产(指使用年限超过12个月的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等)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对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以及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二)实行出口货物退(免)税。第一,对企业自营或委托出口的货物,除另有规定者外,可在货物报关出口并在财务上作销售核算后,凭有关凭证经所在地国税机关批准退还或免征其增值税、消费税。第二,对企业以对外承包工程、实物投资、境外带料加工装配等业务方式出口的设备、原材料、零部件等,按规定实行出口退(免)税政策。第三,对运往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货物,视同出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退(免)税;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免征增值税、消费税。第四,对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生产企业在国内采购用于生产出口产品的并已经取消出口退税的成品革、钢材、铝材和有色金属材料(不含钢坯、钢锭、电解铝、电解铜等金属初级加工产品)等原材料,进区时按照增值税法定征税率予以退税。第五,对出口加工区内企业生产出口货物所耗用的水、电、气、蒸汽,准予退还所含的增值税。第六,对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包括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开发协会)、联合国农业发展基金、亚洲开发银行〕发放的贷款或外国政府贷款采取国际招标方式由国内企业中标销售的机电产品特准退税。
(三)鼓励企业对外投资和争取贷款。第一,对企业持有的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二,外国政府向中国政府提供贷款取得的利息所得,国际金融组织向中国政府和居民企业提供优惠贷款取得的利息所得免征非居民企业所得税。”
(四)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2013年12月31日以前,对符合条件的省属企业,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企业吸纳税收政策”)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800元。
(五)鼓励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第一,对安置残疾人的企业,实行按实际安置残疾人人数限额即征即退增值税的办法。实际安置的每位残疾人每年可退还的增值税的具体限额,由县级以上税务机关根据单位所在区县(含县级市)适用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最低工资标准的6倍确定,但最高不得超过每人每年3.5万元。第二,对企业安置残疾人员的,在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在企业所得税前加计扣除。
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税收优惠规定
(六)鼓励企业从事农业生产。第一,对企业从事蔬菜、谷物、薯类、油料、豆类、棉花、麻类、糖料、水果、坚果的种植所得;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中药材的种植,林木的培育和种植,牲畜、家禽的饲养,林产品的采集,灌溉、农产品初加工、兽医、农技推广、农机作业和维修等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二,对企业从事花卉、茶以及其他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种植所得,海水养殖和内陆养殖项目所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七)降低农业生产资料成本。第一,对企业生产销售的磷肥、氮肥以及以免税化肥为主要原料的复混肥,免征增值税。第二,对企业生产销售和批发、零售有机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和生物有机肥,免征增值税。第三,对农膜以及批发、零售的种子、种苗、化肥、农药、农机等农资产品,免征增值税。
(八)促进饲料生产企业发展。对单一大宗饲料、混合饲料、配合饲料、复合预混饲料、浓缩饲料产品,进口或国内生产除豆粕、茶籽粕以外的其他粕类饲料,免征增值税。
(九)促进粮食和蔬菜流通企业发展。第一,对承担收储任务的国有粮食企业销售粮食,其他粮食企业销售军用粮、救灾粮、水库移民用粮和政府储备食用植物油,免征增值税。第二,从2012年1月1日起,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从事蔬菜批发、零售的纳税人销售的蔬菜免征增值税。
三、促进基础设施与建筑业发展的税收优惠规定
(十)鼓励企业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从事港口码头、机场、铁路、公路、城市公共交通、电力、水利等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十一)促进建筑安装企业发展。对基建单位和从事建筑安装业务的企业附设的加工厂、车间,在建筑现场制造的预制构件,凡直接用于本单位或本企业建筑工程的,不征收增值税。
四、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税收优惠规定
(十二)促进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发展。2013年12月31日前,对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不超过工资总额8%的比例据实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其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十三)促进创业投资企业发展壮大。对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其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抵扣。
(十四)促进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第一,对证券投资基金从证券市场中取得的收入,包括买卖股票、债券的差价收入,股权的股息、红利收入,债券的利息收入及其他收入,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第二,对投资者从证券投资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第三,对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运用基金买卖股票、债券的差价收入,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
(十五)促进贵金属的生产流通。第一,对黄金生产和销售单位销售非标准黄金和黄金矿砂,人民银行按国际市场价格配售的非标准黄金,免征增值税;对黄金交易所会员单位通过黄金交易所销售标准黄金,未发生实物交割的,免征增值税;发生实物交割的,由税务机关按照实际成交价格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第二,对国内铂金生产企业自产自销的铂金,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
五、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规定
(十六)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对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十七)促进软件生产企业发展。第一,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按17%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第二,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随同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硬件和机器设备等一并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嵌入式软件,如果能够分别核算嵌入式软件与计算机硬件、机器设备等的销售额,可享受软件产品增值税优惠政策。第三,对新办软件生产企业经认定后,自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第四,对软件生产企业的职工培训费用,可以按照实际发生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第五,对软件生产企业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所退还的税款,用于研究开发软件产品和扩大再生产的,不作为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不予征收企业所得税。第六,对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生产企业,如当年未享受免税优惠的,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十八)促进集成电路企业发展。第一,对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的生产性设备,经核准,其折旧年限可以适当缩短,最短可为3年。第二,对投资额超过80亿元人民币或集成电路线宽小于0.25um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经认定后,减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其中经营期在15年以上的,从获利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五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六年至第十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第三,对生产线宽小于0.8微米(含)集成电路产品的生产企业,经认定后,自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十九)促进动漫企业发展壮大。第一,2012年12月31日前,对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动漫企业销售其自主开发生产的动漫软件,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第二,对经认定的动漫企业自主开发生产的动漫产品,可以申请享受国家现行鼓励软件企业发展的所得税优惠政策。
(二十)促进生物制品企业发展。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自产的用微生物、微生物代谢产物、动物毒素、人或动物的血液或组织制成的生物制品,可以选择按照简易办法依照6%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
(二十一)鼓励企业进行技术转让。对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二十二)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第一,对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税法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第二,对符合条件的内资研发机构采购的国产设备全额退还增值税,执行期限为为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具体从研发机构取得资格的次月1日起执行。
六、促进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的税收优惠规定
(二十三)鼓励企业进行成品油合理利用。对生产销售航空煤油暂缓征收消费税;对企业自产石脑油、燃料油用于乙烯、芳烃类产品生产的,按实际耗用数量免征消费税;对企业外购并用于乙烯、芳烃类产品生产的,按实际耗用数量暂退还所含的消费税。
(二十四)促进煤炭行业资源综合利用。对企业利用煤炭开采过程中伴生的舍弃物油母页岩生产加工的页岩油,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二十五)促进发电行业资源综合利用。第一,对企业利用煤矸石、煤泥、油母页岩和风力、石煤生产的电力,符合条件的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政策。第二,利用垃圾生产的电力,符合条件的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
(二十六)促进建材行业资源综合利用。第一,对企业在生产原料中掺有不少于30%的废旧沥青混凝土生产的再生沥青混凝土,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第二,对国家规定的部分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政策。第三,对采用旋窑法工艺生产的水泥或外购水泥熟料采用研磨工艺生产的水泥并且生产原料中掺兑废渣比例不低于30%的水泥(包括水泥熟料),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第四,对企业销售自产的以建(构)筑废物、煤矸石为原料生产的建筑砂石骨料免征增值税。
(二十七)鼓励进行水资源综合利用。第一,对供应或开采未经加工的天然水,如水库供应农业灌溉用水、工厂自采地下水用于生产的,不征增值税。第二,对污水处理厂收取的污水处理费、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委托自来水厂(公司)随水费收取的污水处理费,免征增值税。
(二十八)鼓励企业进行资源综合利用。第一,对垃圾处理、污泥处理处置劳务免征增值税。第二,对符合条件的下述企业自产货物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100%的政策。一是对利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余压生产的电力或热力;二是以餐厨垃圾、畜禽粪便、稻壳、花生壳、玉米芯、油茶壳、棉籽壳、三剩物、次小薪材、含油污水、有机废水、污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油田采油过程中产生的油污泥(浮渣),包括利用上述资源发酵产生的沼气为原料生产的电力、热力、燃料;三是以污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为原料生产的干化污泥、燃料;四是以废弃的动物油、植物油为原料生产的饲料级混合油;五是以回收的废矿物油为原料生产的润滑油基础油、汽油、柴油等工业油料;六是以油田采油过程中产生的油污泥(浮渣)为原料生产的乳化油调和剂及防水卷材辅料产品;七是以人发为原料生产的档发。第三,对销售以三剩物、次小薪材和农作物秸秆等3类农林剩余物为原料生产的木(竹、秸秆)纤维板、木(竹、秸秆)刨花板,细木工板、活性炭、栲胶、水解酒精、炭棒;以沙柳为原料生产的箱板纸等货物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80%的政策。第四,对符合条件的下述企业自产货物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政策。一是以蔗渣为原料生产的蔗渣浆、蔗渣刨花板及各类纸制品;二是以粉煤灰、煤矸石为原料生产的氧化铝、活性硅酸钙;三是利用污泥生产的污泥微生物蛋白;四是以煤矸石为原料生产的瓷绝缘子、煅烧高岭土;五是以废旧电池、废感光材料、废彩色显影液、废催化剂、废灯泡(管)、电解废弃物、电镀废弃物、废线路板、树脂废弃物、烟尘灰、湿法泥、熔炼渣、河底淤泥、废旧电机、报废汽车为原料生产的金、银、钯、铑、铜、铅、汞、锡、铋、碲、铟、硒、铂族金属,其中综合利用危险废弃物的企业必须取得《危险废物综合经营许可证》;六是以废塑料、废旧聚氯乙烯(PVC)制品、废橡胶制品及废铝塑复合纸包装材料为原料生产的汽油、柴油、废塑料(橡胶)油、石油焦、碳黑、再生纸浆、铝粉、汽车用改性再生专用料、摩托车用改性再生专用料、家电用改性再生专用料、管材用改性再生专用料、化纤用再生聚酯专用料(杂质含量低于0.5㎎/g、水份含量低于1%)、瓶用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树脂(乙醛质量分数小于等于1ug/g)及再生塑料制品;七是以废弃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及其制品为原料生产的纤维纱及织布、无纺布、毡、粘合剂及再生聚酯产品;八是以废旧石墨为原料生产的石墨异形件、石墨块、石墨粉和石墨增碳剂。第五,对企业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国家非限制和禁止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减按90%计入企业所得税收入总额。
(二十九)鼓励企业开发节能环保产品和技术。第一,企业生产销售子午线轮胎,免征消费税。第二,对企业从事公共污水处理、公共垃圾处理、沼气综合开发利用、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等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三十)促进企业使用节能环保设备。对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内结转抵免。
(三十一)鼓励企业降低污染气体排放。对燃煤发电厂及各类工业企业产生的烟气、高硫天然气进行脱硫生产的副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50%政策。(三十二)鼓励企业大力发展新能源。第一,对核力发电企业生产销售电力产品,自核电机组正式商业投产次月15个年度内,能够分别核算核电企业机组电力产品的销售额的,统一实行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第二,从2008年1月1日起,对核力发电企业取得的增值税退税款,专项用于还本付息,不征收企业所得税。
(三十三)促进节能服务业的发展。第一,对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对其无偿转让给用能单位的因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形成的资产,免征增值税。第二,节能服务公司实施符合条件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将项目中的增值税应税货物转让给用能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第三,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符合税法有关规定的,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附件2:
省属企业名单
1.马钢集团 16.国资运营公司 2.省高速集团 17.皖维集团 3.海螺集团 18.皖中集团 4.省能源集团 19.建工集团 5.淮北矿业集团 20.机场集团 6.淮南矿业集团 21.中煤矿建集团 7.国元集团 22.省旅游集团 8.省投资集团 23.省农垦集团 9.铜陵有色集团 24.省徽商集团 10.江汽集团 25.深安总公司 11.皖北煤电集团 26.省盐业总公司 12.华安证券公司 27.国贸集团 13.叉车集团 28.省华强集团 14.省交通集团 29.合肥煤炭院 15.军工集团 30.淮海集团
第二篇:安徽国税地税关于开展2011税务师事务所及注册税务师年检工作的通知(皖国税发[2012]72号)
安徽省国家税务局 安徽省地方税务局
关于开展2011税务师事务所 及注册税务师年检工作的通知
皖国税发〔2012〕72号
各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掌握行业情况,加强行业监管,促进行业规范发展,根据《注册税务师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2005〕第14号,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和《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年检工作实施办法》(中税协发〔2009〕031号,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现就2011税务师事务所及注册税务师年检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年检时间
年检时间为2012年4月1日至6月30日;年检为201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二、年检对象
2011年12月31日前经批准成立的税务师事务所及其分所,执业注册税务师、非执业注册税务师。
2011取得资格的执业注册税务师、非执业注册税务师,不参加年检。
三、年检内容
除《暂行办法》和《实施办法》对税务师事务所及注册税务师的执业情况、会籍情况、劳动用工情况、继续教育情况等检查外,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一)执业质量情况。涉税鉴证报告及工作底稿是否符合国家税务总局(以下简称“税务总局”和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以下简称“中税协”)的有关规定。
(二)会费交纳情况。是否按《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会员会费交纳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按时足额缴纳会费。
(三)财务管理情况。是否做到财务管理制度健全,会计核算真实、准确;尤其是税务师事务所经营和纳税情况。
四、年检方式
采用自查与抽查相结合、案头审核与实地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首先,税务师事务所要按照规定搞好自查,主动解决存在的问题。其次,省注册税务师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省注税中心”)和省注册税务师协会(以下简称“省税协”)要做好抽查工作。对等级税务师事务所和年经营收入超过150万元的非等级税务师事务所,进行普遍检查;对年经营收入不足150万元的非等级税务师事务所进行重点抽查。
税务师事务所下辖分支机构的年检工作,由其总所统一负责。
五、年检程序
(一)自查。各税务师事务所及执业注册税务师,应按照本通知要求,从4月1日至4月30日进行自查,如实填写年检登记表,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二)初审。各税务师事务所自查结束后,应于5月10日前,将相关年检材料报送所在地市国家税务局(纳税服务部门)进行初审。各市国家税务局应按照本通知要求,对年检材料进行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并签署审核意见。
(三)复查。各税务师事务所应于5月30日前,将经市国家税务局初审后的年检材料,报送省注税中心。由省注税中心和省税协秘书处对各税务师事务所报送的年检材料进行联合复审,并结合实地检查情况,签署年检结论。
(四)公示。年检结束后,省注税中心和省税协应将年检结果在安徽省国家税务局网站“注税管理”网页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将年检结果发送各市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在办税服务厅公示年检合格的税务师事务所)。
非执业注册税务师原则上每两年年检一次。凡去年未参加年检的,今年必须参加年检。非执业注册税务师本人应如实填写年检登记表,并对其真实性负责。各级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机关的非执业注册税务师,由所在单位(纳税服务部门)集中造册登记,统一在年检期内到省注税中心办理年检;其他非执业注册税务师由本人在年检期内自行到省注税中心办理年检。
六、报送材料
(一)税务师事务所
1.税务师事务所年检登记表(附件1);
2.税务师事务所人员情况表(附件2,RD注册税务师不得超过规定比例); 3.税务师事务所执业证(副本)原件、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4.税务师事务所缴纳会费凭证复印件;
5.税务师事务所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相关凭证复印件; 6.税务师事务所2011工作总结; 7.税务师事务所2011会计报表。
(二)执业注册税务师
1.执业注册税务师年检登记表(附件3);
2.注册税务师执业会员证原件及复印件、注册税务师资格证原件及复印件。
(三)非执业注册税务师
1.非执业注册税务师年检登记表(附件4);
2.注册税务师非执业会员证原件、注册税务师资格证原件。
七、几点要求
(一)要高度重视年检工作。开展税务师事务所及注册税务师年检,是加强行业监管的重要手段,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各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各税务师事务所及注册税务师,务必认真对待,确保年检工作顺利进行。
(二)要切实加强工作配合。年检的初审工作由各市国家税务局主办,地方税务局协助。两局要紧密联系,加强合作,提高效率,确保初审工作按时完成。同时,要做好本单位本系统非执业注册税务师的统一年检工作。
(三)要重视年检结果使用。年检结果,将作为等级税务师事务所和等级注册税务师认定的重要依据。
(四)要认真总结年检工作。年检结束后,省注税中心和省税协应对年检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形成书面报告,并按照税务总局和中税协的要求,及时上报年检工作情况。
附件:1.税务师事务所年检登记表
2.税务师事务所人员情况表 3.执业注册税务师年检登记表 4.非执业注册税务师年检登记表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七日
第三篇:云南国税地税关于进一步支持和促进注册税务师行业规范发展的意见(云国税发[2012]79号)
云南省国家税务局 云南省地方税务局
关于进一步支持和促进注册税务师行业规范发展的意见
云国税发〔2012〕79号
各州、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注册税务师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14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注册税务师行业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国税发〔2006〕58号)的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就进一步依法支持和促进我省注册税务师行业规范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支持和促进注册税务师行业健康发展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指出:“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国家税务总局要求各级税务机关要关心支持税务代理事业的发展,注册税务师行业作为具有涉税服务和涉税鉴证双重职能的社会中介组织,正在成为促进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推动我国税收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此,各级税务机关要按照国家税务总局《注册税务师管理暂行办法》和云南省国税局、云南省地税局文件规定的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依法支持注册税务师行业发挥服务职能,积极引导税务师事务所由传统的涉税服务业务为主逐步向涉税鉴证、税收筹划、管理咨询等突出专业技能的中高端业务为主转型。
(一)对税务师事务所承办的涉税服务业务,税务机关应当受理。税务师事务所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及云南省国税局、云南省地税局规定从事涉税鉴证业务出具的鉴证报告,税务机关应当承认其依法作出的涉税鉴证。税务师事务所及注册税务师应当对其出具的鉴证报告及其他执业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二)加大对注册税务师行业的宣传力度,提高注册税务师行业的社会认知度。税务机关要发挥注册税务师行业在税收宣传中的作用,积极倡导执业注册税务师加入到纳税志愿者团队,免费开展咨询服务。
(三)对有利于加强征管,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降低和化解执法风险的一些税务事务性工作,各地可探索采用政府购买中介服务的方式,委托信誉优良,综合实力较强的税务中介机构开展涉税培训和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情况的核查评估或专题调研等业务。
(四)对委托税务师事务所代理涉税业务的纳税人,经税务机关检查确认信誉良好的,各地可探索适当减少检查次数,但专案检查或专项检查除外。
(五)税务机关应及时向税务师事务所及其执业人员提供税收法律、法规、政策和税收征管信息宣传,使之在执业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明确范围,进一步规范注册税务师行业可做业务
为规范我省税务师事务所业务范围,避免人为因素和强制、指定代理的发生,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注册税务师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和其他省、市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结合我省实际,现阶段要积极支持和鼓励引导税务师事务所及其执业注册税务师开展以下涉税服务及涉税鉴证业务:
(一)涉税服务业务范围
1.代办税务登记、变更税务登记; 2.代办纳税申报及减、免、退税; 3.代办建账记账;
4.代办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 5.代办增值税(抵扣联)发票网上认证; 6.代为制作涉税文书;
7.受聘税务顾问、开展税务咨询、税收筹划、代理税务听证、行政复议、涉税培训等涉税服务业务;
8.代办延期申报、延期缴纳税款; 9.代办出口货物退(免)税; 10.其他涉税服务业务。
(二)涉税鉴证业务范围
1.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 2.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 3.企业所得税前弥补亏损; 4.土地增值税清算;
5.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预约定价; 6.企业注销税务登记税款清算; 7.房地产开发企业完工产品销售收入的实际毛利额与预计毛利额差异调整; 8.营业税纳税企业差额计税;
9.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辅导期增值税纳税情况说明;
10.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 11.申请退、抵税款和享受减、免税;
12.个人独资、合伙企业的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
13.企业年终所得税汇算清缴后需要退抵税款(不含减免退税款); 14.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需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
15.固定资产加速折旧鉴证; 16.企业重组选择特殊性税务处理; 17.专用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
18.国家税务总局和省税务局规定的其他涉税鉴证业务。
(三)实行查账征收的纳税人,下列涉税事项,纳税人可以委托税务师事务所出具涉税鉴证报告
1.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 2.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 3.企业所得税前弥补亏损;
4.土地增值税清算(须符合参与清算鉴证条件的事务所); 5.企业注销税务登记税款清算; 6.营业税差额计税清算; 7.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申报;
8.房地产开发企业完工开发产品销售收入的实际毛利额与预计毛利额之间的差异调整;
9.国家税务总局和省税务局规定的其他鉴证业务。
(四)下列涉税事项,纳税人可以委托税务师事务所代为办理
1.对于一些税收政策性强,技术难度较高,涉税事项较为复杂、纳税人自行办理有困难的纳税事项;
2.纳税人多次出现逾期申报或自行申报有困难的;
3.对电子申报,特别是网上申报有困难的中、小企业及边远分散企业; 4.对生产经营规模小及新办企业,没有建账能力或财会制度不健全的纳税人; 5.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在税款缴纳、税务检查等涉税事项方面持有不同意见或有争议的;
6.销售(营业)收入规模较大企业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 7.企业申请各项资产损失金额较大的税前扣除; 8.连续亏损3年以上,每一年的亏损额审核;
9.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请退抵税款数额较大(不含减免退税款); 10.企业重组选择特殊性税务处理;
11.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需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
12.专用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 13.申请各类减免税;
14.实行预缴土地增值税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申请注销,土地增值税清算后一次性补税导致多缴企业所得税的退税;
15.其他税务机关可建议纳税人委托税务师事务所提供相关涉税的事项。
三、维护秩序,严格审核注册税务师涉税鉴证准入制度
涉税鉴证业务涉及国家税收利益,政策性强,质量要求高,必须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我省承办涉税鉴证业务的中介机构为国家税务总局或省级税务机关批准成立的税务师事务所。未经批准和未纳入注册税务师行业监管的单位和其他社会中介机构一律不得承办涉税鉴证业务,已承办涉税鉴证业务的,各级税务机关一律不得受理和认可。
承办涉税事宜的税务师事务所执业资质由省注册税务师管理中心审查确认,并实行年审制度和公告制度。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税务师事务所,由省注册税务师管理中心负责在行业网站等相关媒体上公告,同时将公告的名单发文送州、市税务机关,并在当地网站上对广大纳税人公告。
四、落实责任,切实加强对注册税务师行业的行政监管
(一)完善管理机制。各级税务机关要按照云南省国税局、云南省地税局有关要求,完善监管机制,落实监管职责。各级国税局、地税局要协调一致,互通信息,相互配合,及时了解和掌握事务所及注册税务师的执业情况,共同履行监管职责,督促税务师事务所和执业注册税务师依法执业、诚信执业、规范执业,确保监管工作取得实效。要结合本地区注册税务师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研究加强行业监管的具体措施,建立健全国税局、地税局联合的强有力监管体制。
(二)强化监督管理。税务机关对税务师事务所的涉税鉴证报告具有检查、审核和认定权。税务师事务所及注册税务师出具鉴证报告,应以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鉴证业务准则为规范,并对其出具的鉴证报告及其执业行为的真实性、准确性、公正性负责。主管税务机关、行业监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税务师事务所及注册税务师出具鉴证报告进行检查或抽查,发现出具虚假涉税鉴证报告的,要及时报省注册税务师管理中心,提出追究税务师事务所及执业注册税务师责任的初步意见。对税务师事务所及执业注册税务师违反规定导致纳税人少缴税款的,将视其情节轻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和国家税务总局《注册税务师管理暂行办法》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取消其执业资格,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查处。
(三)遵循自愿原则。各级税务机关要严格遵循纳税人自愿原则,以纳税人自愿提出的服务需求为前提,由纳税人自主选择税务师事务所办理涉税事宜,不得强行要求纳税人对涉税事宜进行委托。
(四)严格依法支持。各级税务机关要按照“依法支持,利于征管”的原则,正确把握好依法治税与依法支持注册税务师行业发展的关系。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自觉规范和约束税务干部的执法行为,严守纪律,清正廉洁。要严格遵守国家税务总局及云南省国税局、云南省地税局的有关规定,严禁把税收执法权、强制执行权等其他税收行政执法权委托给税务师事务所;不得委托税务师事务所代征税款,不得参与税务师事务所的经营活动,不得以任何名目从税务师事务所获取经济利益,不得指定代理、强制代理。要在规范业务范围、强化监督管理“两手抓”的同时,遵循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引导税务师事务所珍惜形象,苦练内功,诚信执业,促进我省注册税务师行业健康发展。
云南省国家税务局 云南省地方税务局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八日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支持天津企业上市融资加快发展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支持天津企业上市融资加快发展的意见
2011-11-29 20:09:30 为提高天津综合经济实力,推进滨海新区的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促进企业依法治理和规范运营,增强企业直接融资能力,支持企业上市加快发展,现就进一步做好企业上市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快培育拟上市企业后备资源,支持企业上市
(一)建立支持企业上市责任制。各企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推动所属企业改制上市工作。各区县政府负责组织推动当地企业改制上市工作。市国资委负责组织监管范围内涉及国有企业的改制上市工作。改制的重点是,实现产权制度的变革,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确定企业发展战略,规范企业经营运作,为企业的上市创造业绩。
(二)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由市金融办牵头,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企业上市过程中涉及的环保、项目审批、土地出让、财政、税收政策等事项,组织有关部门和中介机构对重点培育上市的企业进行业务指导和服务。
(三)建立拟上市企业资源库。市金融办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建立完善上市后备企业(以下简称后备企业)资源库,大力培育拟上市企业后备资源,通过增加上市企业数量和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四)后备企业的基本条件。
1.是合法存续的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净资产在2000万元以上,连续3年年销售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净利润不低于500万元; 2.生产经营主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属于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行业;
3.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或发展前景良好,具有高成长性,有上市意愿;
4.近两年连续盈利,预测未来两年将继续保持盈利;
5.基本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运作较为规范,最近3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
6.具有保荐资格的中介机构出具了明确的改制及上市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工作方案;
7.未来3年内能够达到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及上市条件。
(五)后备企业的遴选程序。各企业主管部门和各区县人民政府按照后备企业的基本条件负责进行遴选,并定期将后备企业基本情况汇总后报市金融办。市金融办负责建立全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并根据后备企业具体情况随时进行调整。通过充实和完善后备企业资源库、专业机构数据库、专家库,开展与境内外投资公司以及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等资本市场服务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为我市企业上市融资创造条件。
(六)全面做好后备企业上市的中介服务工作。建立中介机构资源库,向后备企业通告中介机构联络方式和执业状况等相关信息,供后备企业选择中介机构时参考。将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后备企业推荐给中介机构,并为中介机构在当地开展工作提供方便。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建立中介机构服务档案,发挥中介机构上市保荐、财务顾问、审计评估、法律服务等作用。
二、调整完善有关政策,支持后备企业上市
(一)市财政在预算中设立上市专项资金,支持后备企业上市。后备企业因资金紧张,难以筹措支付上市前期有关费用的,可由上市专项资金垫支,待后备企业上市后归还。如后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未实现上市目标,则要如数予以归还。在证券市场完成上市的企业,募集资金到位后,市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200万元。
(二)市发展改革委、市经委、市建委、市商务委、市科委、市农委在安排有关专项资金时要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后备企业。在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金、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风险投资基金、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国债项目财政贴息资金等各类资金时,要优先支持符合规定条件的后备企业。
(三)各企业主管部门和各区县人民政府可根据各自财力和实际需要安排专项资金,自行设立企业上市融资奖励计划,组织培训、宣传推介等工作,切实解决好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共性问题。
(四)后备企业在缴纳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收费项目时,有关部门应在规定范围内按最低收费标准收取。
(五)后备企业为上市改制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因资产评估增值而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由同级财政部门按照不超过其缴纳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50%部分给予返还。后备企业上市过程中因调整以前应纳税所得或应税收入而补缴的所得税,由同级财政按不超过其补缴税款地方留成50%部分给予返还。减免后备企业在改制重组过程中涉及土地、房产变动需缴纳的契税。
(六)保证项目建设用地。对后备企业在辖区内投资新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有关部门要优先安排土地使用指标,优先办理立项预审、转报或核准手续。对后备企业申请新增用地,可以根据项目投资规模、产业类别等情况核定用地规模,优先保证土地使用计划指标,测算土地出让金,并按政策规定实施供地。实施上市(包括进入辅导期)企业原有用地需办理有偿用地手续的,缴纳土地出让金如有困难,可采取不低于5年的短期出让方式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或采取最长不超过5年的租赁方式办理土地使用权租赁手续。待企业上市后,根据需要可以再完善延长出让年限、补缴土地出让金等手续。
(七)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向银行推荐后备企业,引导信贷资金支持企业发展。企业兼并关联企业进行资产重组时,商业银行根据自身权限和企业财务状况,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具有成长性的被重组企业的逾期贷款应给予适当展期。鼓励对后备企业开展转贷业务。适当降低质押贷款门槛。后备企业可以凭工业产权和非专利技术以外的无形资产进行质押贷款。商业银行应完善内部程序,提高质押贷款办理效率。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强对企业的金融支持。市人民政府出资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要优先为后备企业提供担保。
三、建立企业高管激励机制,支持企业上市发展
(一)企业主管部门对成功上市发行股票的企业法定代表人及相关人员进行表彰,并给予适当奖励。
(二)支持国有控股上市企业建立健全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与薪酬分配激励机制,并按照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国资发分配〔2006〕175号)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国资发分配〔2006〕8号)的有关规定,试行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中长期股权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二○○七年十月十一日
第五篇: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
【发布单位】中国人民银行 民政部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16-03-21 【生效日期】2016-03-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84号文转发)等有关要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推动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创新,改进完善养老领域金融服务,加大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促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养老领域金融服务的重要意义
(一)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需要创新金融服务。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发展养老服务业,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适应传统养老模式转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的必由之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紧迫任务。立足国情,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迫切要求改进和创新金融服务,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广泛动员社会资本参与,增加社会养老财富储备,提升养老服务支付能力,保障“老有所养”战略目标顺利实现。
(二)做好养老领域金融服务是金融业自身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在金融市场化、国际化和多元化趋势下,金融机构传统业务和发展模式面临挑战,金融业进入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阶段。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有效满足迅速增长的养老服务业发展和居民养老领域金融服务需求,是增加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供给,促进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结构优化的重要手段,是金融机构拓展新业务的重要机遇,是金融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各金融机构要增强战略意识,加快养老领域业务发展规划和市场布局,努力改善和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实现支持养老服务业和自身转型发展的良性互动。
二、总体要求
(三)指导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决策部署,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领域金融服务需求为出发点,以提高金融对养老服务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为方向,统筹各类金融资源,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金融组织、产品、服务和政策体系,切实改善和提升养老领域金融服务水平。
(四)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市场主导,政策扶持。以市场化为方向,以政府扶持为引导,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在实现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推动金融资源向养老服务领域配置和倾斜。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服务。立足区域养老服务业发展和居民养老需求实际,对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等不同养老服务形式,积极探索和创新与之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三是坚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加强金融支持与养老服务业发展各类规划和政策的衔接,以满足“老有所养”、推进医养结合和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需求为重点,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破除制约金融服务的体制机制障碍,努力寻求重点领域突破。
(五)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种类齐全、功能完备、服务高效、安全稳健,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符合小康社会要求的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金融组织更加多层次,产品更加多元化,服务更加多样化,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和满足居民养老需求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
三、大力完善促进居民养老和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多层次金融组织体系
(六)创新专业金融组织形式。支持有条件的金融机构优化整合资源,提高养老领域金融服务水平。鼓励金融机构将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个人养老相关的金融业务和战略转型相结合,探索建立养老金融事业部制。支持金融机构在符合条件的地区或分支机构组建服务养老的金融发展专业团队、特色分(支)行等多种形式的金融服务专营机构,提升金融服务专业化水平。
(七)支持各类金融组织开展养老领域金融业务。鼓励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发展要求,优化内部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增强养老领域金融服务能力。鼓励金融租赁公司开发适合养老服务业特点、价格公允的产品,提供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鼓励信托公司利用信托制度优势,积极开发各类附带养老保障的信托产品,满足居民养老领域金融服务需求,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
(八)积极培育服务养老的金融中介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与融资担保机构合作模式,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主,引导各类融资担保机构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征信机构、信用评级机构面向养老服务业开展征信、评级服务,鼓励银行与征信机构、信用评级机构合作,实施对养老服务机构的分类扶持。支持发展与养老领域金融创新相适应的法律、评估、会计等中介服务机构,鼓励金融机构与养老信息和智慧服务平台合作,运用“互联网+”大数据资源,提供更高效的金融服务。
四、积极创新适合养老服务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
(九)完善养老服务业信贷管理机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养老服务业发展导向和经营特点,专门制定养老服务业信贷政策,开发针对养老服务业的特色信贷产品,建立适合养老服务业特点的授信审批、信用评级、客户准入和利率定价制度,为养老服务业提供差异化信贷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民政部门、行业协会等合作开展养老信贷专项培训,提升信贷服务专业化水平。
(十)加快创新养老服务业贷款方式。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承贷主体,对企业或个人投资设立的养老服务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以向投资企业或个人作为承贷主体发放贷款。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投资设立小型养老服务机构,或招用员工比例达到政策要求的小微养老服务企业,积极利用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给予支持。对建设周期长、现金流稳定的养老服务项目,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适当延长贷款期限,灵活采取循环贷款、年审制、分期分段式等多种还款方式。
(十一)拓宽养老服务业贷款抵押担保范围。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探索以养老服务机构有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产权明晰的房产等固定资产为抵押,提供信贷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应收账款、动产、知识产权、股权等抵质押贷款创新,满足养老服务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有条件的地区在风险可控、不改变养老机构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可探索养老服务机构其他资产抵押贷款的可行模式。
五、支持拓宽有利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多元化融资渠道
(十二)推动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企业上市融资。支持处于成熟期、经营较为稳定的养老服务企业在主板市场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已上市的养老服务企业通过发行股份等再融资方式进行并购和重组。探索建立民政部门与证券监管部门的项目信息合作机制,加强中小养老服务企业的培育、筛选和储备,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养老服务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上市融资。探索利用各类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为非上市养老服务企业提供股份转让渠道。
(十三)支持养老服务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支持处于成熟期的优质养老服务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公司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方式融资。鼓励中小养老服务企业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券、中小企业私募债,积极发挥各类担保增信机构作用,为中小养老服务企业发债提供增信支持。对运作比较成熟、未来现金流稳定的养老服务项目,可以项目资产的未来现金流、收益权等为基础,探索发行项目收益票据、资产支持证券等产品。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通过发行金融债、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等方式,募集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小微养老服务企业发展。
(十四)鼓励多元资金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支持各地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建设或发展养老机构,鼓励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创新适合PPP项目的融资机制,为社会资本投资参与养老服务业提供融资支持,积极探索与政府购买基本健康养老服务配套的金融支持模式。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基金模式,探索运用股权投资、夹层投资、股东借款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养老服务企业、机构和项目的融资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养老产业投资引导基金,通过阶段参股、跟进投资等方式,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投入。鼓励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投资者积极投资处于初创阶段、市场前景广阔的养老服务企业。
六、推动完善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优化保险资金使用
(十五)完善多层次社会养老保险体系。进一步完善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等组成的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推进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发挥社会保险保障基本生活的重要作用。大力拓展企业年金、商业团体养老保险等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促进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进一步向中小企业覆盖。推动商业养老保险逐步成为个人和家庭商业养老保障计划的主要承担者、企业发起的养老健康保障计划的重要提供者、社会保险市场化运作的积极参与者,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商业养老健康保障计划,促使商业保险成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
(十六)加快保险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继续推进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发展独生子女家庭保障计划,丰富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积极开发长期护理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险产品,助推养老、康复、医疗、护理等服务有机结合。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由政府使用医保基金账户结余统一为参保人购买护理保险产品,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探索多元化保险筹资模式,保障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支持保险公司发展农民养老健康保险、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等普惠保险业务。大力发展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为养老机构运营提供风险保障。
(十七)创新保险资金运用方式。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在符合投向要求、有效分散风险的前提下,推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基金、职业年金基金委托市场化机构多种渠道开展投资,实现资金保值增值,提升服务能力。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以投资新建、参股、并购、租赁、托管等方式,兴办养老社区和养老服务机构。鼓励保险公司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股权、债权、基金、资产支持计划、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等多种形式,为养老服务企业及项目提供中长期、低成本的资金支持。
七、着力提高居民养老领域的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
(十八)增强老年群体金融服务便利性。鼓励金融机构优化网点布局,进一步向养老社区、老年公寓等老年群体较为集中的区域延伸服务网点,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支持金融机构对营业网点进行亲老适老化改造,加强助老设备、无障碍设施建设,开辟老年客户服务专区,提供敬老服务专窗、绿色通道等便捷服务,为老年客户营造便捷、安全、舒适的服务环境。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老年客户电话银行服务流程。
(十九)积极发展服务居民养老的专业化金融产品。鼓励银行、证券、信托、基金、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针对不同年龄群体的养老保障需求,积极开发可提供长期稳定收益、符合养老跨生命周期需求的差异化金融产品。大力发展养老型基金产品,鼓励个人通过各类专业化金融产品投资增加财产性收入,提高自我养老保障能力。加快老年医疗、健身、娱乐、旅游等领域消费信贷、信托产品创新。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探索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业务。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探索代际养老、预防式养老、第三方付费养老等养老模式和产品,提高居民养老财富储备和养老服务支付能力。
(二十)不断扩展金融服务内容。金融机构要积极介入社会保障、企业年金、养老保障与福利计划等业务,做好支付结算、账户管理、托管和投资等基础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为老年群体提供特定服务的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适当减免开卡工本费、年费、小额账户管理费等费用,探索提供商户优惠、医疗健康、休闲娱乐、教育咨询、法律援助等配套增值服务。加强老年金融消费者教育和权益保护,加大理财产品等新型金融业务的宣传和普及力度,拓展老年人金融知识,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老年人办理大额转账等业务应及时提醒查阅,在面向老年人销售保险、理财产品时,应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不得误导销售或错误销售。
八、加强组织实施与配套保障
(二十一)加强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建立人民银行、民政、金融监管等部门参加的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工作协调机制,加强政策协调和信息沟通,形成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金融政策合力。制定并定期完善养老服务业指导目录,发布更新养老服务机构与企业信息,建立健全项目数据库和推荐机制。对纳入数据库并获得民政部门推荐的优质养老服务项目,金融机构应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给予积极支持。各级民政部门应指导养老机构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提高承贷能力和偿付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运用财政贴息、贷款风险补偿、担保增信等政策工具,加大对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激励和扶持。
(二十二)综合运用多种金融政策工具。加强信贷政策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养老服务业和医养结合领域的支持力度。运用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养老服务企业的信贷支持。不断完善金融监管政策,加强对银行、证券、信托、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开展养老领域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监管,以利于金融创新稳妥有序开展。
(二十三)加强政策落实与效果监测。各金融机构要逐步建立和完善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专项统计制度,加强对养老领域金融业务发展的统计与监测分析。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会同民政、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监督管理部门等,根据本指导意见精神,结合辖区实际,制定和完善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具体实施意见或办法,切实抓好贯彻实施工作。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