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以来党的宗教工作理论政策成就(共5篇)

时间:2019-05-13 16:59: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1年以来党的宗教工作理论政策成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1年以来党的宗教工作理论政策成就》。

第一篇:2001年以来党的宗教工作理论政策成就

2001年以来党的宗教工作理论政策成就

200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宗教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做好宗教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新境界,指导宗教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深化了关于宗教的理论认识

宗教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历史现象,宗教问题事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事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事关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事关我国对外开放和对外关系,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党必须认真对待、妥善处理的重大现实问题。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科学分析国内外宗教形势,深刻阐述了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强调按照宗教规律做好宗教工作,深化了对宗教的理论认识。

宗教在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将长期存在,深化了对宗教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其存在有复杂的自然根源、社会根源、认识根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宗教存在的根源和条件将逐渐减少,最终是要消亡的,但这将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由于我国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科学技术还不发达,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也还不高,加上国际环境的影响,我国宗教存在的根源仍将长期存在,因此宗教的存在必将是长期的,其最终消亡可能比阶级、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我们必须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宗教,必须要善于按照宗教规律做好宗教工作,决不能做违背历史规律的事。

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深化了对宗教工作根本任务的认识。宗教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会现象,既是意识形态又是社会实体。宗教的存在以大量群众信奉为前提,世界上影响较大的宗教都有着众多的信教群众。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实质上是一个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信教群众的问题。由于宗教的这种群众性,往往使宗教形成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信教群众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高,但绝对数量不小,我们党必须重视有大量群众信仰宗教的现实,认真做好宗教工作。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的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在思想上、信仰上的差异是次要的。人民群众无论信仰或者不信仰宗教、信仰何种宗教,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我们必须认真做好宗教工作,把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群众团结起来,凝聚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必须辩证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深化对宗教社会作用的认识。宗教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作用仍然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宗教问题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同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和国际等方面历史和现实的矛盾相交错,具有特殊复杂性。宗教问题处理得好,可以对社会和谐、稳定和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处理得不好,就会产生消极作用,甚至产生很大的破坏作用。宗教工作的着重点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地抑制宗教的消极作用。能否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能否有效地对宗教事务进行依法管理和科学引导。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推进,为发挥宗教中的积极因素、抑制其中的消极因素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全面建设和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必须辩证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宗教关系是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中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关系,深化了对宗教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是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中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关系,也是统一战线需要全面把握和正确处理的重大关系。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处理好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之间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宗教工作是党和国家的全局性工作,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只有民族团结、宗教和谐,各项事业才能蒸蒸日上。重视宗教工作,善于做宗教工作,是领导干部政治上成熟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我们党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重视宗教问题,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努力处理好宗教关系,实现各宗教和谐相处,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和谐相处,共同促进社会和谐。

二、完善了宗教工作的方针政策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党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宗教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不断深化关于宗教的理论认识的基础上,科学总结宗教工作的实践经验,逐步确立了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并在全面贯彻这一基本方针的实践中逐步完善了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这简明扼要的四句话,是对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的高度概括。2004年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座谈会,把这四句话的顺序调整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并将其明确为“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2007年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座谈会,对四句话的丰富内涵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会议指出,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结晶,是长期以来党的宗教工作实践的科学总结,是促进宗教关系和谐的根本指针,是应对宗教工作新形势的重要法宝,是解决宗教领域新问题的治本之策。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党的十七大新修改的党章第一次写进了“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团结信教群众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继续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党的十八大新修改的党章也再次强调了这一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要求,对宗教工作作出一系列新论述,开拓了党的宗教政策的新境界。在2015年召开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明确指出,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四句话是一个有机整体,前三句是重大政策和原则,最后一句讲的是根本方向和目的,是工作的重点;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必须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必须辩证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必须重视发挥宗教界人士作用。这是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新发展,是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根本指针。

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个大方向,全面贯彻“四个必须”的要求。坚持中国化方向,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必然要求,关键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用中华文化浸润我国各宗教,支持宗教界对宗教思想、教规教义进行符合社会进步和时代要求的阐释,坚决防范西方意识形态渗透,自觉抵御宗教极端主义思潮影响。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必由之路,必须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基本原则。强调辩证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是统一全党认识、把握宗教工作方向的必然要求。全党同志在思想认识上必须明确: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过程,应该是一个调动积极因素、抑制消极因素的过程;既不能只注重抑制消极因素、忽视调动积极因素,也不能只注重调动积极因素、忽视抑制消极因素;发挥宗教积极作用,不是要把宗教当作济世良方、人为助长宗教热,而是要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引导宗教努力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服务。重视发挥宗教界人士作用,是巩固和发展党同宗教界统一战线的必然要求。由于信仰的原因,宗教界人士在信教群众中有较大影响,必须培养一批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宗教界代表人士,发挥他们教育引导信教群众、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宗教工作的积极作用。

三、明确了宗教工作的法治化道路

把党的宗教政策具体化、规范化,转化为必须遵照执行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的必然要求。新世纪宗教工作理论政策创新的重大实践成果之一,是明确了宗教工作必须走法治化道路。

《宗教事务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宗教工作走上法治化道路奠定了重要基础。2004年11月30日,国务院颁布《宗教事务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规范宗教事务的综合性行政法规。《宗教事务条例》细化了宪法和法律有关宗教的原则规定,实现了我国长期以来主要靠政策规范宗教事务到主要依法规管理宗教事务的飞跃,是宗教工作法治化的重要基础。在党中央和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国家宗教事务局陆续制定出台了12个部门规章,作为《宗教事务条例》的配套措施和实施办法,涵盖了宗教工作的主要方面,形成了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法规体系。按照法制统一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各地结合实际,陆续制定或修订了60多部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强化了宗教法规的针对性,有力推动了《宗教事务条例》的贯彻实施。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在内,比较全面的宗教事务法律制度体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出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为宗教工作坚持法治化道路提供了基本遵循。2002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宗教工作的决定》提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要旨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提供了基本遵循。2014年5月,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进一步提出,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进一步把遏制宗教极端思想、防止宗教极端主义作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重要内容,并且把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四大要旨提升为处理宗教问题的五大原则,为宗教工作坚持法治化道路提供了基本遵循,使依法处理宗教问题、做好宗教工作成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组成部分。

强调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为宗教工作走好法治化道路提供了思想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作用,在治国理政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上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其中的一个突出成果就是强调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推进治国理政法治化。总书记强调,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通行做法。宗教团体、宗教场所、宗教活动涉及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遵守宪法法律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不允许有法外之地、法外之人、法外之教。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和处理宗教问题的能力,广大宗教工作者要努力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在宗教工作中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自觉性,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宗教工作,不断开创宗教工作的新局面。(同言 宗文)

第二篇:宗教理论政策测试题

民族宗教理论政策应知应会知识测试

单位: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

1.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是我国的一大特色。全国有个民族,除汉族以外的个民族习惯上称为少数民族。

2.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的特点是:。3.民族工作的主题是:。

4.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

5.坚持把维护和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7.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和三个行政级别。8.我国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分别是:、、、和。9.《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于。

10.全国有155个自治地方,包括个自治区,个自治州,个自治县(旗)。个自治地方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11.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12.“三个离不开”:。13.“三股势力”是指、和。

14.宁夏的“民族团结月”是在每年的。

15.宁夏第一个被国家民委命名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市是。

二、简答题

1.我国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

2.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内涵是?

3.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着“五个并存”的阶段性特征?

4.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特点?

5.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和纠纷时坚持的基本原则?

6.“五个认同”?

7.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我区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8.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五个扎实推进”?

9.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四句话”?

10.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

第三篇:宗教工作政策要点

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关于印发《宗教工作政策要点》的通知

(一九九六年一月二十九日)

江泽民总书记1993年11月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指出:“在宗教问题上我也想强调三句话:一是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二是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三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三句话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宗教问题的政策、方针以及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精辟概括。

党中央、国务院对新时期的宗教工作非常重视。1982年,党中央印发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即中发〔1982〕19号文件,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建国以来党在宗教问题上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阐明了党对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1991年,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宗教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即中发〔1991〕6号文件);国务院于1994年颁布了两个宗教法规;近年来中央领导同志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和指示。这些文件、法规和指示精神,结合新时期宗教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了党对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基本政策。中央关于宗教工作的大政方针已定,我国的宗教政策已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江总书记所强调的三句话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所作出的高度概括,是宗教工作大政方针的集中体现,三句话包含着

丰富的内容。

为了便于同志们在宗教工作的实践中认真学习、贯彻,同时也给各级党政领导、有关部门提供一个学习党的宗教政策的基本教材,我局政策法规司以江总书记概括的关于宗教问题的三句话为提纲,将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对宗教工作的一系列文件和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摘要编写为宗教工作政策要点,经全国宗教局长会议讨论、修改,现予印发。

在学习、贯彻时,要注意融汇贯通,领会其精神实质。引用时,要注意核对所依据的主要文献原文。各地有何意见,请及时向我局政法司报告。

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宗教工作政策要点)

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政策法规司编

一、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

(一)宗教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仍然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群众性、民族性和国际性。对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问题的长期性,全党同志务必要有足够的清醒的认识。那种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经济文化的一定程度的发展,宗教就会很快消亡的想法,是不现实的。那种认为依靠行政命令或其他强制手段,可以一举消灭宗教的想法和做法,更是背离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的,是完全错误和非常有害的。

(二)民族、宗教无小事,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宗教问题上能否处理得当,对于国家安定和民族团结,对于发展国际交往和抵制国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处理复杂敏感的宗教问题,一定要有

清醒的政治头脑,敏锐的政治目光,善于通过复杂的现象抓住问题问题的本质,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慎重、稳妥地加以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各级党委,对宗教问题,一定要采取如列宁所指出的“特别慎重”、“十分严谨”和“周密考虑”的态度。夸大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张皇失措,是不对的;忽视实际问题的存在和复杂性,掉以轻心,听之任之,也是不对的。

(三)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基本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是一直要贯彻执行到将来宗教自然消亡的时候为止的政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爱国宗教团体的共同努力下,党的宗教政策逐步得到贯彻落实,宗教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实践证明,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是正确的,宗教工作总的形势是好的。必须继续认真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这一基本政策,保持宗教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全党同志一定要清醒地理解,党的宗教政策,决不是临时性的权宜之计,而是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以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目标的战略规定,是真正符合人民利益的唯一正确的宗教政策。

(四)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包括保护人们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两个方面。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信教和不信教的群众之间、信仰不同宗教和不同教派的群众之间,都要彼此尊重,相互团结。在多数群众不信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少数信教群众的权利,在多数群众信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少数不信教群众的权利。

(五)国家实行政教分离、宗教与教育相分离的原则。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就是要使宗教信仰问题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权当然绝不能被用来推行某种宗教,也绝不能被用来禁止某种宗教,只要它是正常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我们不能用行政力量去消灭宗教,也不能用行政力量去发展宗教。按照政教必须分离的原则,一切宗教都不得干预政治,干预政府事务,包括司法、教育、婚姻、计划生育等,都不得进行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宣传。公民在行使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自己的义务。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反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危害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不得损害社会、集体的利益,妨碍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学校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活动,不得恢复已被废除的宗教封建特权和压迫剥削制度。

(六)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发展宗教方面的对外友好关系,既要积极开展宗教方面的国际友好往来,又要坚决抵制外国宗教中一切敌对势力的渗透。我国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支配。我们支持宗教界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宗教界可以和外国宗教界往来、交流,但不允许外国势力支配我国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严防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任何境外宗教团体和个人不得在我国境内成立宗教组织、设立办事机构、设立宗教活动场所或者开办宗教院校,不得在中国公民中发展教徒、委任宗教教职人员和进行其他传教活动。在对外合作中,要坚持宗教与经济技术援助相分离的原则,不得附带宗教条件。国际敌对势力把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作为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西化”和“分化”的突破口。民族

分裂主义分子也不断利用宗教煽动骚乱闹事。这很值得我们注意和警惕。我国各爱国宗教团体应当教育自己的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经常保持警惕,自觉地抵制这种渗透。要看到,这种渗透的结果,首先和直接受害的是爱国宗教团体本身。

(七)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巩固和扩大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是我们处理同宗教界人士之间关系的原则。爱国主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同宗教界朋友之间在政治上实现团结合作的基础,也是在信仰上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基础。实践证明,只有在政治上真诚团结合作,才能真正做到在信仰上互相尊重;而只有在信仰上互相尊重,才能有效巩固和加强政治上的团结合作。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执行这个原则。一方面,从我们党和政府来说,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尊重和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保护宗教界合法权益这样一些长期不变的基本政策;另一方面,从宗教界来说,要坚定不移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坚持在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宗教活动。有了这样的政治基础,有了这两个方面的结合,我们就一定能够团结宗教界爱国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不断巩固和扩大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

(八)我们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处理一切宗教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使全体信教和不信教的群众联合起来,把他们的意志和力量集中到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这个共同目标上来。应当懂得,在现阶段,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在思想信仰上的差异,是比较次要的差异,如果片面强调这种差异,甚至把它提到首要地位,歧视和打击信教群众,而忽视和抹杀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根本利益的一致,忘掉了党的基本任务是团结全体人民(包括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的群众)为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共同奋斗,那就只能增加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之间的隔阂,破坏党和政府同信教群众之间的关系,并且刺激和加剧宗教狂热,影响社会安定,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严重的恶果。如果我们不注意尊重各少数民族群众的宗教信仰,就会影响我们同少数民族群众的关系,影响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统一。我们就是要把信教和不信教的人,信这种教或那种教的人都团结起来,大家和睦相处,彼此尊重,把意志和力量集中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任何背离这个基点的言论和行动,都是错误的,都应当受到党和人民的坚决反对。

(九)争取、团结和教育宗教界人士,有计划地培养年轻一代的爱国宗教职业人员,充分发挥爱国宗教团体的作用。我国宗教界人士的绝大多数同党和政府长期合作,是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联系信教群众办好教务的重要力量,要团结他们,关心他们,鼓励他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爱国宗教团体是党和政府团结、教育宗教界人士的桥梁,要支持和帮助他们加强自身建设,按照自身的特点和规章自主地开展活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各级党政领导机关要经常听取爱国宗教团体和宗教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涉及宗教方面的重大问题,要同他们充分协商。培养和教育年轻一代的爱国宗教职业人员,对我国宗教组织的将来面貌具有决定的意义。要支持和帮助爱国宗教团体办好宗教院校,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一支热爱祖国、接受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宗教学识,并能联系信教群众的宗教教职人员队伍。

(十)作为宗教信仰自由这一基本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党和政府还有一系列具体的政

策规定。如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不得参加宗教活动,长期坚持不改的要劝其退党;在基本上是全民信教的少数民族当中,共产党员既要在思想上同宗教信仰划清界限,又要在生活中适当尊重和随顺民族的风俗习惯;向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进行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科学世界观的教育,加强有关自然现象、社会进化和人的生老病死、吉凶祸福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宣传,反对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宗教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是党的理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报刊上公开发表涉及宗教问题的文章,要采取慎重态度,不得违背现行宗教政策,伤害信教群众宗教感情;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宗教组织与内地宗教组织的关系应以互不隶属、互不干涉和互相尊重的原则为基础;要从政治上着眼,认真落实宗教团体房产政策;帮助爱国宗教团体解决自养问题等。

二、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十一)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同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是一致的,不能把它们对立起来。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但不矛盾,而且正是为了更好地全面地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要一讲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对宗教活动采取不负责任、放任自流的态度,甚至对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活动也视而不见;也不要一讲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就又不分是正常宗教活动还是非法活动,一概加以限制。

(十二)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指政府对有关宗教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实施进行行政管理和监督。其主要内容是,政府依法保护宗教团体和寺观教堂的合法权益,保护宗教教职人员履行正常的教务活动,保护信教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防止和制止不法分子利用宗教和宗教活动制造混乱、违法犯罪,抵制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

(十三)依法管理是为了使宗教活动纳入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范围。宗教团体要依法登记并接受政府部门的管理和监督;宗教活动必须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进行;有关宗教方面的对外交往主要依法办事。要坚决制止各种非法传教活动。

(十四)一切宗教活动场所都要经政府批准并依法登记,加强管理。设立宗教活动场所,必须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并应依法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进行登记。宗教活动场所应在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行政领导下,建立管理制度,由爱国宗教团体和宗教教职人员按照民主管理的原则负责管理。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和干预。

(十五)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这项工作必须加强,而绝不能削弱,更不能放弃管理。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依法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管理。这是管理方法,也是国家拥有的权力,对宗教事务也不例外。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党和政府在宗教工作上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这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需要,是做好新时期宗教工作的需要,也是保障各民族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需要。

(十六)在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和正常的宗教活动的同时,坚决打击一切在宗教外衣掩盖下的违法犯罪活动和反革命破坏活动。我国宗教界的绝大多数是爱国守法的,宗教界基本是稳定的。但必须看到,也确有少数不法分子披着宗教外衣,利用宗教形式,建立反动、非法组织,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影响了部分地区的群众生产和生活秩序、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应当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要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制止其蔓延。对为首骨干分子 的违法活动,要坚决予以打击。同时,必须注意把正常的宗教活动同各种不属于宗教范围的危害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的迷信活动区别开来,同超出宪法、法律和党的政策规定范围的非法活动区别开来。

(十七)必须掌握好政策,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宗教方面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在现阶段,我国宗教领域发生的问题,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但也不排除有的问题带有对抗性质。一定要做好人民内部矛盾的疏导工作,即使出了点乱子,也要始终立足于信任、争取、团结最大多数群众,以利于坚决、准确地孤立和打击极少数敌对分子。绝不能把非对抗性矛盾当作对抗性矛盾,人为树敌;不能把非对抗性矛盾激化为对抗性矛盾,自讨苦吃。对一些人借口民族、宗教问题引发事端,制造**,我们也不能丧失警惕,必须严肃对待,果断处理。此类事端,有时是非对抗性矛盾和对抗性矛盾交织在一起,不明真相的群众和别有用心的坏人搅和在一起,增加了我们工作的难度。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宗教问题一定要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从维护稳定大局出发,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做好耐心细致的疏导教育工作,努力将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于萌芽状态。

(十八)宗教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民族问题相关联,要善于体察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区别和联系,并且正确地加以处理。在处理宗教问题时,要着眼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着眼于把各族人民中的信教和信教群众紧密团结起来,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要警惕和反对任何利用宗教狂热来分裂人民,破坏祖国统一,破坏各民族之间团结的言论和行动。

(十九)政府对宗教事务的管理,要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要提高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平和能力。我国的法律体系包括宪法、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等不同层次,党和国家的政策性文件也是依法管理的重要依据。在宗教立法方面,国家做了大量工作。《宪法》对我国的宗教问题、宗教工作确立了重要的法律原则,民法通则、民族区域自治法、刑法等基本法中也有相应条文。1994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144号令)和《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145号令)。与145号令相配套,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发布了《宗教活动场所登记办法》及实施意见。这些都应当认真执行。要做好对法律实施的检查监督,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等现象。既要加强依法管理,又要避免滥用职权,干预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宗教团体的内部事务。要探索并制定有关规范政府行为的法规。提高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二十)要建立和健全宗教方面的法规体系和执法监督机制。要加强宗教立法工作。国务院宗教事务局要抓紧制定有关宗教事务的行政法规,地方也可以继续制定和完善地方性的宗教法规。要搞好规划,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基本形成宗教方面的法规体系的执法监督机制。要加强宗教法制建设,增强法制观念,重视法律作用,坚决依法办事。

三、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二十一)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也好,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也好,目的都是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我国是一个有多种宗教的国家。宗教是一种历史现象,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将长期存在。如果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不相适应,就会发生冲突;适应了,宗教就可以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十二)广大宗教信徒是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同全国人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这是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政治基础。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并不要求宗教徒放弃有神论的思想和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在政治上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应该相信,我们共产党人有办法、有能力,引导爱国宗教团体和广大宗教信徒把爱教与爱国结合起来,把宗教活动纳入宪法和法律的范围,把意志和力量集中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做到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二十三)宗教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社会主义社会在其发展的长过程中,要经过若干不同的特殊阶段,各个阶段都要有适合于该阶段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所谓“相适应”,就是说宗教必须遵守社会主义社会现阶段的国家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法律保障宗教信仰自由,但宗教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必须按国家的方针政策办事,而不能同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相冲突。

(二十四)必须以四个维护为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在我们国家,任何人、任何团体,包括任何宗教,都应当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在我们国家,任何人、任何团体,包括任何宗教,都绝不允许违反国家法律,损害人民利益,制造民族分裂,破坏祖国统一。这是最基本的行为准则。背离这些原则,宗教就会被引入歧途,失去在我们国家应有的地位。

(二十五)宗教界应当在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方面继续前进,而不能倒退。我国过去进行的宗教制度改革,在天主教、基督教方面革掉帝国主义的操纵和控制,实行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在佛教和伊斯兰教方面革掉封建剥削和压迫制度,是完全必要的和正确的,使我国宗教界迈出了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一步。宗教界应当在这个基础上,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继续前进,而不能倒退。

(二十六)引导宗教界发扬宗教中的某些积极因素,抑制其中的某些消极因素。引导宗教界发扬宗教教义、宗教教规和宗教道德中的某些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同时,对于某些严重危害群众生产、生活和身心健康,不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规陋习、宗教制度,应在同宗教界人士充分协商和耐心教育群众的基础上,推动他们自愿地、逐步地加以改革,并且依靠他们,由他们主持进行。

(二十七)团结信教群众积极参加经济建设。要以各种方式支持、鼓励宗教徒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服务人民、多做贡献。要从有利于建设国家、繁荣经济、造福社会和为宗教团体自养考虑,量力地、有选择地兴办某些社会公益服务事业。特别是在一些比较贫困而又教徒集中的地区,要大力引导和帮助群众发展经济、改善生活。在中国人民创造历史的过程中,要引导宗教界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为建设伟大祖国做出贡献。

四、要加强党和政府对宗教工作的领导

(二十八)要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各有关部门要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掌握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宗教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定期分析宗教工作形势,认真检查宗教政策贯彻落实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一定要有力地指导和组织一切有关部门,包括统战部门,宗教事务部门,民族事务部门,政法部门,宣传、文化、教育、科技、卫生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

体,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政策,并且分工负责,密切配合,把这项重要工作切实地掌握起来,坚持不懈地认真做好。

(二十九)基层党政组织要加强宗教工作。宗教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一个争取和教育群众的问题。在宗教信仰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群众工作更要从基层做起。因此,要特别强调加强基层党、团组织的工作,加强基层的政权建设。基层党政组织要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帮助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管好宗教活动场所,依法进行宗教活动。

(三十)健全宗教工作机构,加强宗教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健全和加强政府主管宗教事务的机构。省、地级和宗教工作任务繁重的县(区),政府应设立宗教工作机构,列入政府序列;一般县(区)已设立宗教工作机构的应予保留,没有设立宗教工作机构的,可与有关部门合署办公,配备专职干部。有宗教工作任务的乡镇要有人分管宗教工作,任务重的要配备专职干部。要十分重视宗教工作干部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宗教工作干部。

发布部门:国家宗教事务局 发布日期:1996年03月22日 实施日期:1996年03月22日(中央法规)

第四篇:改革开放以来培训工作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农广校培训工作成就

××地区农广校建校以来,在地委、行署正确领导下,在有关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在各级农广校的不懈努力下,为培养各级、各类农业技术人才,加快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充分发挥远教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这个中心,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始终坚持面向“三农”、服务

社会的宗旨,努力开拓创新、大胆工作,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业技术人才,为我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了积极的贡献。

一、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成效显著

***地区农广校自从被中央农广校誉为“育才兴农示范校”以来,在中央校“稳定中专,向两头延伸,工作中心下沉”的工作思路引导下,克服各种困难,积极投身于当地农牧民科技培训工作中。根据农业生产工作的实际,做好农民科技入户、科技工作组下乡、致富早班车、阳光工程培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三进村等培训工作。直接或间接培训农牧民250000人次(其中妇女15000人次);农民技术骨干培训15000人次;致富技能培训6900人次,参加鉴定1405人,鉴定合格达1343人;扶贫培训开办140场次,培训20000人次;农牧民党员培训4000多人次.科技入户及三进村工作已下派教师350人次,入户493户,指导天数达300天次,培训农牧民23000万人次;参与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培训农牧民5000人次,辐射带动农民达15000人次;发放光盘、录音带达1337盘片,发放技术资料、书籍等达19196份次。播出广播节日200000分钟,播出电视节目80000多分钟,发放明白纸、图书资料100000多份次,播放(赠送)vcd光盘、录音带2500多片;组织教师或专家下基层对农牧民进行畜牧、兽医、青贮玉米、蔬菜、种植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现场咨询、指导达 500场次;

二、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近年来,为了贯彻执行中央、自治区的两个一号文件精神,提高我地区农村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农广校系统根据中央、自治区及地区有关农村劳动力转移及阳光王程培训的文件精神,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200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通知》文件,在全地区开展了具有针对性、时效性的农村劳动转移引导性培训、技能性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共培训72000人(其中阳光工程培训5000人,转移就业率达85%)。培训专业有淡水捕捞、建筑、天然林保护、农机驾驶及维修、电焊、绿色蔬菜加工、养殖与乳产品加工、矿山安全生产、沼气生产工、计算机应用、公共区域保洁员、烹饪、爆破员、缝纫工、农产品加工、装卸工等内容。培训以定点、定向为主,学员结业后就地就近转移到相应的建筑公司、水产公司等当地企业中,培训的人员比未参加培训的人员平均每月多收入500—800元,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工作得到落实

根据中央农广校及自治区农广校的有关《关于做好测土

配方施肥技术培训工作的紧急通知》和《新疆农广校测土配

方施肥培训工作方案》的文件要求,几年来,农广校及时制订计划,安排专人下县、乡借各县(市)农广校科技入户工作契机,积极与各级农业局、农技推广站等部门协作,立足工作的实际,大力宣传测土配方施肥的重大意义。并在农民科技培训特刊中选摘部分资料内容复印后一同下发到农户手上,让农户理论联系实际,应用于生产实际,使农民的科技转化率在10%左右。整个培训工作中,组织下乡人员300人次,组织宣讲240场次,参训农户13820户,参加农民24050人次,发放资料约22120份册。

第五篇:《名族宗教理论与政策》读书笔记

《名族宗教理论与政策》

----读书笔记

小组成员:张乐周永乐胡波

刘智斌张家瑞

日期:2014年4月27日星期日

《名族宗教理论与政策》

---读书笔记

“和平与发展“一直是当今世界主题。然而,在现如今的中国社会依然有两个非常突出、非常复杂、非常敏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这就是民族和宗教问题。放眼纵观全球,当今世界更是一个多民族的世界,全球几十亿人口中,有近两千个民族,零散的分布在各个国家和地区。民族问题始终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问题。据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球共发生几百起比较大的纠纷、冲突和战争,其中因民族原因引发的就有278起,占总数的84%。这充分说明,民族问题对世界局势和国际关系具有重大影响。中国作为多名族国家的典型,必须高度重视名族问题。新中国成立至今,党和政府在民族宗教问题上,经历了曲折的探索和实践过程。既有成功经验,也有许多教训。为了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妥善处理民族和宗教问题。

广义的名族是指的人类历史演进过程中,处于不同历史阶段时期的共同体,其本质是名族国家的共同体。狭义的名族也许更适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需要。其具体含义为: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以此标准,很明显中国是以汉名族为主体的多名族共同体的国家,其中包括55个少数名族。不同的名族有不同的自然和社会的生活习惯,自然不可避免的存在名族差异,无论是

在经济政治文化或是其他的行为意识方面。差异只是差异,如果处理的不适当终将转化为名族矛盾。

相对于民族而言,宗教则有着不同的体现。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其本质属性可归结为社会意识形态。从宗教学的角度认为,宗教就是为了满足人们解脱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和痛苦与追求终极绝对真理和永恒幸福的需要,在人类社会流传的并通过人们信信仰和神秘体验而得到有力支持的关于某种超现实的精神力量、境界或精神实体的启示、传说、注释和解说等的神秘文化现象。宗教产生和存在的根本前提是有某种超现实的精神力量、境界和精神实体的存在。说白了,宗教就是人们在精神层面上的一种寄托。名族与宗教往往相伴而生。不同的名族往往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宗教意识需求,伴随不同的风俗习惯形成了各种典型的宗教形式礼仪等。世界上有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很多别的教派基本上是这三大宗教的分支。宗教源于准宗教现象,产生于原始宗教以前,为现今已知人类意识活动最早的形态之一,有一定程度的宗教因素。

当今中国的民族宗教问题现状实在不容乐观。从“疆独“到”藏独“、从“昆明火车站事件”到“乌鲁木齐打砸抢事件”中,名族宗教矛盾越显突出。当前中国宗教的基本问题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宗教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二是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三是宗教问题与历史传统交织在一起。四是宗教问题与发展问题交织在一起。五是宗教与邪教交织在一起。我国民族及民族宗教问题产生的原因,有着诸多原因。除了历史上的各种原因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原因。历史上的事实是谁也无法改变的,只能靠时间和现的努力去慢慢地化解和消除。但对于诱发和产生民族及民族宗教问题的另外一些原因,则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这些原因之中,较为突出的方面包括:第一,西方民族国家理论的影响。一些西方非社会主义国家不仅企图在世界范围内实现政治霸权、军事霸权和经济霸权,而且还企图实现思想霸权、文化霸权和话语霸权,企图运用西方的思想、理论、观点和方法渗透,左右我们的思想。第二,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是产生民族宗教问题的重要原因。汉族发达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之间发展不平衡矛盾;中央所属企业与民族自治地方企业之间矛盾;少数民族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矛盾;市场经济发负面效应与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统之间不适应的矛盾;少数民族地区在竞争中与发达地区之间在人才、技术、资金上处于劣势造成的矛盾;国家或东部发达地区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资源开发的矛盾,等等。第三,经济转轨人们价值观的失范、失衡,为宗教问题复杂化创造了新的社会基础。第四,腐败和官僚主义成为引发民族、宗教矛盾的重要因素。腐败分子和官僚主义者对群众疾苦无动于衷,不仅容易引起群众对干部的对立,而且会使非对搞性矛盾向对抗性矛盾转化,使局部问题向全局问题转化,使个别事件向群众与政府及国家对搞转化。第五,民族及民族宗教工作中的人治色彩、左的思想、政策不稳定等影响了国家法律和政策的权威。其根本原因是对民族地区社会、政治、文化的特殊性、复杂性了解不够,把内地的工作方法、工作思路简单照搬、套用。

名族宗教的重要性不可小觑。其关系到国家主权,关系到领土完整,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边疆巩固,关系到经济发展,关系到国内各民族的团结。一方面,名族宗教问题关系到全体中国人民内部的幸福与发展,一个没有暴力袭击、名族**的社会才是所有中国人民共同需求。另一方面,国家名族宗教的内部团结与安定直接影响到国际社会中国家的安全地位以及发展速度、发展潜力。就中

国而言,如果疆独持续,其直接后果是疆内外人民不能安定生活,然后国家的经济政治受其影响,再者中国的民族宗教问题可能会被国内外分裂势力利用,后果不堪设想。

就一个国家来说,国内名族矛盾必须重视,尤其是向中国这样一个有这55个少数名族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国,第三大领土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动员全国的力量,从各个方面着手。

一、大力发展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我国现阶段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各民族要互相帮助,实现共同进步和繁荣。

一、提高全名族对于名族宗教问题的重视,促使人民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名族宗教问题的发展之中。

三、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民族宗教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坚持实行名族区域自制制度等制度。认真重视名族问题的处理。

四、与时俱进,根据名族国家的发展实际情况,制定合乎本国家的名族宗教政策。适时适度的制定名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并且将法律落到实处。

我相信,只要中国全体人民共同努力,中国的名族宗教问题必定会得以解决。那时中国人民将会生活的更加幸福,中国的未来将会更加明朗。

下载2001年以来党的宗教工作理论政策成就(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1年以来党的宗教工作理论政策成就(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党的十六大以来信访工作成就综述

    党的十六大以来信访工作成就综述新华社记者隋笑飞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信访工作,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信访工作。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

    党的十六大以来哈尔滨理论武装工作综述

    党的十六大以来哈尔滨理论武装工作综述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指导发展实践,围绕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任务目标,结合哈尔滨发展实际,破解哈尔滨发展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宗教工作述略五篇范文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宗教工作战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汲取国内外处理宗教问题的经验教训,解放思想、实......

    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的特点

    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的特点 张宁(作者单位为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五编研部)  2012-10-24 16:23:18 来源:光明日报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集中全党智慧,科学......

    党的十六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成就述评之三

    党的十六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成就述评之三 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的排序上升至第二位,2011年依然保持着这一位置。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

    党的十七大以来组织工作成就巡礼

    党的十七大以来组织工作成就巡礼 风正帆扬一路歌 ——组织部门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举手宣誓的那一天,就举起了忠诚;忘我工作中,从没忘记使命。肩负祖国的重托,你心里有座天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成就一、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

    党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体现

    党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体现党的十九大报告用了一个词,说十八大以来这五年极不平凡。“极”在什么地方?表现在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推动党和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