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实施律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业务创新拓展工程的意见
《全国律协关于实施“律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业务创新拓展工程”的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律师协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律师协会: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律师的职责使命,也是律师行业的价值所在。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根据中办发﹝2010﹞30号文件精神和《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推动律师行业服务创新,拓展律师服务领域,使律师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国律协决定组织实施“律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业务创新拓展工程”,制定了《关于实施“律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业务创新拓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落实。
各地律师协会要按照《意见》的要求,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对律师行业优质服务、宽领域服务的要求,围绕服务主题和主线,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组织实施好业务创新拓展工程。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积极拓展服务新产品,搭建服务新平台,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服务保障,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各地贯彻落实情况和好的做法、成效以及开展服务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情况等,请及时报全国律协。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 2013年3月29日
全国律协关于实施“律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业务创新拓展工程”的意见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根据中办发﹝2010﹞30号文件精神和《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推动律师行业服务创新,拓展律师服务领域,全国律协决定实施“律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业务创新拓展工程”。现提出意见如下。
一、实施“律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业务创新拓展工程”的重要性
当前,律师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律师事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强调全面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过硬队伍建设,对律师队伍专业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办发﹝2010﹞30号文件也提出了要加强律师业务素质建设,拓展律师业务领域,推动律师业务转型和升级的要求。国务院制定的《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首次把以律师为主体的法律服务业发展单列一节进行阐述,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律师工作在扩大服务领域,加快专业化分工,提升服务质量和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目标、任务和措施。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律师的职责使命,也是律师行业的价值所在。近年来,律师队伍不断发
展壮大,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律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国内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律师行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很繁重,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律师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服务空间开拓不足,新业务领域介入不够,法定业务范围过少,一些青年律师由于案源不足面临生存困难等。这些问题迫切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因此,实施“律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业务创新拓展工程”关系到律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发挥,也关系律师事业长远发展,对于完善新时期律师法律服务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法治建设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地律师协会和广大律师必须充分认识实施“律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业务创新拓展工程”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实施这项工程作为律师行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重要工作来抓,作为推动律师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工作来做,积极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在推进律师行业服务创新上下功夫,在拓展律师服务领域和服务方式上做文章,在提高律师服务能力和水平方面见成效,努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中多层次、宽领域的法律服务需求。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任务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发﹝2010﹞30号文件精神和《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对律师行业优质服务、宽领域服务的要求,以律师事务所为主体,以创新服务为导向,以拓展服务领域为重点,统筹法律服务资源,引导广大律师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工作任务:巩固深化传统业务,提高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方式,保持传统业务稳定增长;新业务持续开拓,争取相关业务部门的理解与合作,使创新业务逐步成型和固化;法定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大,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努力争取在“十二五”时期,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要求、较为成熟的法律服务体系,实现律师法律服务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更广泛、更有效的参与,更加彰显律师的法治功能。
三、工作重点
(一)巩固深化提升刑事辩护业务。要以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的实施为契机,适应新要求,研究和推进律师刑事辩护工作。重点是充分发挥律师在刑事诉讼活动中的职能作用,提高律师刑事辩护工作参与度。全国律协要配合司法行政机关,制定关于律师刑事辩护若干问题的规定,推动与公安机关制定律师会见的具体规定,为保障律师依法履责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各地律师协会要加强与公检法等机关的沟通协调,及时反映和推动解决律师在刑事辩护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从小处着眼,从具体问题入手,比如推动解决律师出庭安检问题、会见场所问题及阅卷问题。针对新刑事诉讼法增设未成年人案件特别程序专章,加强律师办理未成年人案件的培训和指导。对开展刑事辩护业务的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为律师从事刑事辩护业务提供有力支持。开展刑事辩护律师事务所评优活动。
(二)做专做细传统民商业务。鼓励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办理企业登记代理业务,通过源头服务,拓展更多的企业延伸业务。拓宽传统婚姻家庭业务,开展家庭理财、个人资产管理、财富传承等法律服务。推动律师对婚姻法与公司法交叉业务、婚姻法与信托法交叉业务、离婚与股权分割业务等新型业务进行深入研讨,从传统业务中研发新的业务增长点。开展公司秘书业务,为大量中小公司正常运营提供服务。巩固银行贷款业务,逐步固化个人房贷、企业信贷等贷款合同由律师出具法律意见。
(三)拓展提升政府法律顾问业务。完善三级政府法律顾问架构,扩大政府法律顾问工作的覆盖面。重点围绕将政府法律工作由事后处理,推进到事前预防。将为政府法规规章制定、宏观调控、社会管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执法监督等各项工作提供咨询和服务纳入法律顾问工作内容。促成政府主管部门发文,政府投资重大建设项目由律师提供全过程专项法律服务。推动广大律师真正参与政府决策流程,在促进法治政府建设中实实在在发挥作用。全国律协要举办律师服务政府法治建设论坛,制定法治中国建设中律师角色及作用发挥的报告。举办服务法治政府表彰活动,对各地在服务政府依法行政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给予奖励。各地律师协会要积极组织推广律师为政府提供法律服务。
(四)创新拓展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促进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全面创新拓展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以贯彻落实《律师事务所从事商标代理业务管理办法》为契机,全国律协研究制定律师办理商标业务规范,举办律师代理商标业务培训班,促进律师办理商标代理业务的标准化、规范化。积极引导律师参与企业品牌化经营,提升民族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引导律师做好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保护工作,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组织编写律师办理专利业务操作指引,指导和规范律师办理业务流程。力争与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发文,打破专利复审和专利无效业务对律师的限制,推动律师办理专利代理业务门槛问题有效解决。组织编写律师服务企业知识产权运用工作指引,引导律师服务新兴行业、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运用和管理,举办“高新技术产业知识产权运用研讨会”,有效整合律师知识产权服务资源,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形成律师服务知识产权战略的全流程。
(五)创新拓展服务文化建设业务。重点是推动律师在影视、传媒、演出、展览、出版、印刷、动漫、教育培训等文化产业领域提供法律服务。探讨文化产业领域的法律服务模式、方式、标准,推动完善文化体制和文化生产机制。针对较成熟的影视法律服务,特别是其中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法律服务,制定律师操作指引。在中国国际动漫节期间举办动漫产业权益保护论坛。与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演出行业协会联合发文,通报社会影响较大的演出合同纠纷案例,要求各演出团体、经纪机构、演出场所和从业人员提高法律意识,积极防范经营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六)探索创新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业务。全国律协要制定律师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指导意见,举办服务生态文明建设高级研修班,实施“碧水蓝天法律保障行动”,指导推动律师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组织律师参与能源、环境领域的立法、修法工作,为污染总量控制、饮水源保护、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等法律法规制定建言献策;组织律师参与排污权交易制度建设,为推动建立跨行政区域统一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市场提供相应法律服务;为律师进入环境评价机制,服务能源、环境领域的项目开发建设、技术开发应用及投融资等提供合法性论证咨询、出具法律意见书创造条件。推动项目开发建设应当聘请律师出具法律意见,评估环境、资源、安全、维稳等方面的风险,促进企业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方法,进行清洁生产、循环利用,以实现节能、减排、降耗目标,减少对环境的损害。针对公众诉企业或政府环境污染索赔案件的不断增多,应积极为企业和政府提供相应的法律风险管理管控服务。贯彻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建设全过程的要求,研究加快推进城镇化衍生的环境法律服务。积极参与环保公益诉讼,支持律师为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受害人提供法律帮助。积极参与全民环境教育行动,宣传环境保护法规政策,推动重大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七)拓展提升服务对外开放和“走出去”战略法律服务。重点是通过政府相关部门、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协会的共同努力,推动中国企业在境外投资和经营活动,聘请中国律师,境外投资项目审查由中国律师出具法律意见书,更好地维护我国企业利益。组织开展选择法律服务机构程序设计,方便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和经营选择优秀律师事务所。全国律协要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和修改,完善相关法律规定,拓展我国律师参与国际贸易法律服务的业务范围,比如,农业协定、动植物检验检疫、关税壁垒以及市场准入等,为我国律师拓展国际贸易业务创造制度性条件。推荐具备丰富国际贸易诉讼经验的涉外律师进入国际经济、贸易组织的专家机构、评审机构和争端解决机构,增强我在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通过制定
实施相关优惠政策,扶持国内律师事务所通过新设、收购、协议等方式在境外设立分所、代表处、业务部,进一步提高我国律师在国际法律业务领域的竞争力。实施涉外律师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各地律师协会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本地区人才培养计划,并与全国律协涉外律师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相衔接,纳入地方政府有关人才培养的规划。
(八)创新拓展“三农”法律服务。重点要拓展律师参与农村立法、发展农村经济、深化农村改革、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法律服务形式和内容,切实为农村、农业、农民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全国律协要继续实施县域律师培养“千人计划”,举办县域律师事务所主任示范培训班,进一步提高县域律师服务基层、服务农村法治建设的能力。总结推广浙江嘉兴、四川成都等地政府购买服务为农村配备法律顾问的做法,力争在各地予以推广。推动律师服务城镇化建设,总结参与路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
(九)创新拓展金融财税保险领域的法律业务。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中国注册评估师协会加强业务交流,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行业的融合与协作,在国际税收、境外投资税收、税收协定安排、非居民企业税收、合法税务策划、涉税诉讼、涉税刑事辩护、涉税审计等业务领域,本着与注册会计师、税务师、评估师优势互补的原则,共同推进业务的合作与开展,为更好的拓展律师行业税务法律服务的业务范围及影响力,促进我国税务律师的兴起和发展。与证监会、商务部、证券业协会、上市公司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等相关部门加强工作上、业务上的合作,创造更多的律师执业机会,推进律师为B股上市公司转为H股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推进律师为中国公司走向国际资本市场发行H股提供服务,对律师从事国际证券业务提供培训,提高执业能力。积极与银监会、保监会沟通合作,拓展律师服务金融保险机构法律业务。推出律师从事保险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工作指引,开展专业培训,为律师介入相关领域提供支持。推进律师参与重大资产重组和并购、新型资产管理、金融衍生品交易等市场热点、重点业务。
(十)创新拓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服务。推进律师参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工资集体谈判实务,为企业和工会工资集体谈判提供法律服务。与工会部门协商或发文,在企业与工会集体谈判时接受律师指导。采取组建律师法律服务团队、建立劳动关系维权法律援助基金等方式,支持和帮助律师有效开展活动。
(十一)研究拓展海洋领域法律服务。实施国家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组织律师研究海洋法等公法领域法律问题,为相关部门实施国家海洋战略提供咨询和分析;指导律师介入国有企在近海和远洋进行的资源开发和利用项目;推动国有企业签订船舶建造合同、战略物资运输合同必须由律师出具法律意见或风险控制意见;介入即将生效的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项目研究,协助劳动部、交通部、海事局等开展调研,对公约涉及的海事劳工工作制度、福利待遇、投诉机制、投诉程序等,提供海事律师的实际案例和解决具体问题的思路,为公约在我国实施及国内法的制定发挥积极作用。开展航运金融衍生品交易(集装箱运价指数等)的法律研究,扭转国内航运企业参与FFA交易和争议处理由于认识不足导致严重亏损的局面。
(十二)创新拓展信息网络领域法律服务。配合新民事诉讼法和新刑事诉讼法的实施,由全国律协发布《律师办理电子数据证据业务操作指引》并加强宣传,举办“电子数据证据法务高级研修班”,加快提升律师办理电子数据证据业务能力,并推进与公检法机关、司法鉴定机构、公证机构等的合作,拓展律师的电子数据证据业务。与地方律协合作,在全国主要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开办不同专题的“信息网络业务研修班”,加快提升中西部地区律师从事信息网络领域业务的能力。
(十三)创新拓展西部业务、边贸业务。围绕西部大开发、边疆地区扶持等国家发展战略,对西部开发所涉及的建设工程、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建设提供法律保障,为西部招商引资提供风险防范;积极开拓涉及中亚、南亚、东南亚、东盟、蒙古国等法律服务业务,在我国与邻国的经济合作和贸易交往中,为政府部门、相关企业提供法律政策
咨询,积极为项目投融资、边境贸易和税收、国际工程承包、矿产资源开发等经济活动提供法律服务。
四、工作措施
(一)健全政策制度。确立加强法律服务的制度框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和指导意见,稳步推进“律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业务创新拓展工程”。
全国律协与各地律师协会要加强与立法部门沟通协调,积极参与涉及律师业务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制定,为律师从事新业务提供法律和政策支持。同时,加大政策制度保障,根据业务创新拓展过程中出现的需求,及时总结和固化律师业务创新拓展成果,逐步推进重点领域律师业务法定化。
要扩充完善《律师业务指导目录》,并根据工作重点,制定业务规范和指引的制定规划,确保这项工程实施过程得到相应的指导和支持,保证执业水平和服务质量。各地律协要组织相关专业委员会,制定意见和指引,指导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开展业务创新和拓展工作。
(二)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以全国律协为龙头,以各地律师协会为纽带,注重发挥专业委员会、律师事务所以及广大律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各地律师协会、律师事务所和广大律师协同作战,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联动的工作机制。鼓励各地律师协会、律师事务所之间联合合作、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要加强沟通协调,因地制宜,以点带面,逐步推动律师业务创新拓展的工作机制。建立与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行业组织的沟通合作机制。通过组织架构创新、业务合作、战略联盟等形式,与相关行业协会、行业组织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拓宽律师服务领域,实现优势互补, 融合发展。
(三)创新服务方式。鼓励律师事务所转变观念,以法律服务需求为导向,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方式和技术手段,对重点战略、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提供综合性、多元化服务,开发延伸服务,不断研发服务新产品。鼓励律师事务所采用网上服务等新形式,为中小企业、公司和社会组织提供便捷、高效、优质法律服务。
(四)搭建创新平台。在深入研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基础上,探索推动律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新平台。密切关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省域或跨区域发展规划的制定以及本地区重大项目和重大经济政策的规划,引导各地开展系列活动,通过推介会、洽谈会和签约会等多种方式,组织推动广大律师为实施国家和地方区域发展战略(如浙江、山东的海洋经济区,上海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河南的中原经济区)以及国家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提优质专项法律服务。为边境省区“桥头堡”建设提供法律支持,对中国-东盟自贸区和云南、东北、内蒙古、新疆等地区与周边国家的投资与贸易提供法律服务。
探索律师服务创新示范基地,作为拓展律师业务领域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增强法律服务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孕育和孵化新业务,示范规范化、标准化的律师服务。建立30家律师服务创新示范试点项目,组建律师团队或推荐执业质量好、专业素质强的律师事务所为国家级和省级经济开发区、统筹城乡配套改革试验区、金融核心区、高新技术园区、重点企业等提供系统、完整、细致的法律服务。
(五)强化服务保障。各地律师协会要配合司法行政机关,积极推动律师业纳入本地区服务业“十二五”规划,积极争取律师行业享受现代服务业的鼓励和扶持政策措施,为律师业务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推动完善政府购买法律服务制度,力争将法律服务列入政府采购目录,已经将列入的地方要积极推动专项资金落实。
全国律协要根据工作重点,举办业务创新论坛、高级研修班、经验交流会和研讨会等,对市场经济前沿领域新业务进行培训、交流和研讨,提升律师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在中国律师网开通创新服务工作平台,促进创新工作经验交流与推广。在相关媒体建立律师服务经济社
会发展信息平台,扩大行业推介力度。
研究出台行业鼓励和扶持政策,包括奖励等措施,对在业务创新拓展中有突出表现的要给予奖励,激发律师参与行业创新拓展业务的热情。
五、具体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实施“律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业务创新拓展工程”放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成立领导小组或相关创新拓展委员会,会长亲自负责,研究、设计业务创新拓展的总体规划。要主动走访政府部门、公司企业等相关方面,听取需求和建议,为更好地开展业务创新拓展营造良好氛围。要强化组织、协调、指挥能力,进行广泛深入的动员、发动,激发和调动律师事务所和广大律师的工作热情。
(二)扎实推进工作。要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工作计划和具体措施,指导本地区落实好这项工程。要及时掌握业务创新拓展的具体进展,做好督促检查工作。要及时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强化薄弱环节,解决存在问题,真正抓好落实。
(三)加大宣传力度。要根据“律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业务创新拓展工程”推进的整体部署,加强新闻宣传策划,把日常宣传和集中宣传结合起来,强化宣传报道力度,形成声势。要认真总结、挖掘、宣传活动中涌现出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成效以及典型案例,对涌现出来的优秀案例和先进典型进行重点宣传。
第二篇:加强计量科技创新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加强计量科技创新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计量院召开干部会学习贯彻王岐山副总理视察计量院重要讲话
5月24日至25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召开干部会,传达学习王岐山副总理视察计量院重要讲话精神。张玉宽院长,于亚东书记,房庆、陆国强、吴方迪副院长,副处级以上干部和首席研究员70余人参加了会议。
张玉宽院长传达了王岐山副总理视察计量院昌平实验基地讲话精神和质检总局下发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王岐山副总理在计量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精神,并作了题为《加强计量科技创新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讲话。
张玉宽院长指出,计量院广大干部职工要认真学习落实王岐山副总理考察计量院时的重要讲话,要与总局党组“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和全面建设法治质检、科技质检、和谐质检”的总体要求相结合,与计量院工作实际相结合,抓住机遇,找出差距,扎实工作,不断推进计量科技在新的形势下更好更快发展。不辜负王岐山副总理对计量院和计量科技的厚望。我们要从四个方面认真贯彻王岐山副总理的讲话精神。
一是大力加强计量基础科技创新。按照支树平局长的要求,全力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争取在完善量传溯源体系方面有所突破;二要争取在科学计量研究方面有所突破;三要争取在改革和完善计量监督体制方面有所突破。计量院要贯彻“以人为本”的计量科技发展的要求,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要扎实做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计量科技新需求调研工作,在服务加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二要扎实做好院“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实施工作,在优选和启动“十二五”首批科技计划项目上下功夫;三要扎实做好争取国家对计量科技持续支持工作,在认真编制申请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建议书和申请实验基地“二期”建设项目上下功夫;四要扎实做好测量校准能力和服务能力建设工作,在“计量基标准技术水平提升计划”和“主要计量基标准国际比对计划”的落实上下功夫。
二是大力加强计量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创新。计量院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创新计量科技人才培养机制政策的要求,认真落实质检总局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做好国际科技合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在不断提高科技合作有效性和培养高层次人才队伍实施上下功夫。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落实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百人计划”,并以其为载体,创新政策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造就一支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计量科技队伍,为计量科技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是大力加强计量科技体制机制创新。计量院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的要求,着力做好科技管理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服务创新”工作,要在努力形成三个机制上下功夫:一要形成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瞄准国际计量科技前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确定和落实计量院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任务和重点,实现计量科技
事业在更高层次上得到跨越式发展的科技投入机制;二要形成适应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的要求,坚持和不断完善“调研一批、论证一批、储备一批、申报一批、研究一批、应用一批”“六个一批”的科研项目管理程序,实现“润物细无声”良好的科技项目管理机制;三要形成加速新形势下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坚持和不断完善“人才强院”战略内容和“计量院‘十二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实现尊重人才、鼓励创新、注重贡献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科技成果评价和激励机制。
四是大力加强计量管理和服务创新。计量院要贯彻“以人为本”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要求。作为计量院院领导和专业所所长,履行岗位职责、加强服务管理,要一手抓业务发展,一手抓队伍建设,主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提出方向和任务;二是做好凝聚和落实;三是营造政策和环境。作为院职能部门的管理和服务也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一丝不苟抓落实;二是全心全意解问题;三是与时俱进优环境。同时要努力做到“抓学习、上水平、提效率、注实效”。随后,与会人员结合王岐山副总理视察计量院重要讲话精神和计量院工作实际,围绕“推动计量科技创新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分组进行了热烈讨论,对计量院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25日的全体会上,各组组长分别汇报了本组的讨论意见和建议。于亚东书记总结了本次会议贯彻学习的总体情况,并就在全院范围内进一步贯彻学习和深刻领会讲话精神进行了具体的部署。
王岐山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考察
5月20日,是第11个世界计量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来到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考察工作,看望慰问一线计量科研人员和干部职工。他强调,中国计量要着力培养一流的科研人员,努力站在世界计量科技发展的前沿,加快计量创新,建立和完善新一代计量基准、计量标准体系,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王岐山实地察看了化学计量、太阳能光伏和LED照明计量、强激光计量、激光二维坐标计量、时间频率计量等实验室,听取了国家质检总局、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汇报,并与有关专家进行座谈。他说,计量是推动科技创新、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保障国家安全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技术支撑。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计量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在建立全国统一计量制度、支持科技创新、服务国计民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计量工作越来越重要,要求越来越高,必须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抓好这项基础性工作。
王岐山指出,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期,计量事业大有可为。面对新形势,计量工作要与时俱进,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降耗减排、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等领域的计量基础研究,建立和完善计量基准、标准、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积极参与国际计量交流与合作,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王岐山强调,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关键靠人。计量是一门基础科学,人才是根本。要建立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激励机制,加大培养力度,充实科研一线力量,造就一支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计量队伍。有关部门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关心和支持计量事业发展。
王岐山要求,围绕今年我国世界计量日“计量检测,健康生活”的主题,普及计量知识,提高全社会的计量诚信意识。
支树平向王岐山副总理汇报计量工作
5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一行到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考察工作,并主持召开了计量工作座谈会。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向王岐山汇报计量工作的有关情况时表示,要努力提升计量发展水平,更好地发挥计量在服务科学发展、增强综合国力等方面的基础保障作用。
质检总局副局长杨刚、蒲长城、魏传忠、刘平均、孙大伟,党组成员王炜、纪正昆、张沁荣,总检验师项玉章等陪同考察。
支树平在汇报中介绍了我国计量事业发展的概况。他说,质检总局成立10年来,我国计量科技成果不断涌现,计量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发挥了较好作用。计量不仅为科学技术和国防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为国家重大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支持,而且还为保障民生及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作用、为促进节能减排提供服务。
支树平表示,现代社会对计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计量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国际上,国际单位制面临重大变革,世界先进国家已纷纷开展相关研究,而我国在这方面有很大差距,如果不能及时跟进,就不能在国际上获得话语权;从国内来看,建立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加速经济结构调整,维护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命健康等,都对计量科技提出了新要求。在某些领域,我国还没有建立相应的计量基准、标准。如果不能取得新的突破,计量就会成为阻碍新技术进步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瓶颈。提升计量发展水平,是服务科学发展、应对国际挑战、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一个关键环节。
针对当前我国计量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支树平表示,将力争在3个方面实现突破:一是争取在完善量传溯源体系方面有所突破。尤其要加快研究我国急需的计量基标准,为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计量测试方法,满足量值溯源需求。二是争取在科学计量研究方面有所突破。加快以量子物理为基础的计量基准、标准持续研究和前沿计量技术研究。同时,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努力在新能源、新材料、纳米技术等领域实现计量科学技术研究的突破。三是争取在改革和完善计量监管体制方面有所突破。在加快修订《计量法》的同时,加快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计量监管体系,认真解决监管力量不足、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加大技术机构改革和发展力度,更好地发挥计量在发展生产、社会管理方面的基础保障作用。
座谈会上,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张玉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张钟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天初先后发言。认监委、标准委及总局有关司局主要负责人,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班子成员及科研人员代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主要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
第三篇:某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30条意见
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GS行政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紧扣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把握总基调、强化主抓手、突出着力点、营造好环境”的总体工作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充分发挥GS行政管理职能作用,全面推进GS行政管理效能建设,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全力推进“一中心三城市”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市场体系
(一)积极促进各类市场主体持续健康发展。积极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依法快速办结股权质押登记、动产抵押登记,积极开展商标权质权登记。推动长三角地区市场准入一体化,促进资本要素流动,支持区域内企业进行横向联合、纵向延伸,加强对各地区特别是长三角地区投资和经济发展情况的分析研究,为宏观调控和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服务。
(二)创新注册登记办法支持新型金融机构发展。积极支持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小额贷款、融资担保、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发展。支持金融数据处理、金融软件开发、客户服务等服务外包行业发展。积极研究支持保理、融资租赁等行业市场准入和规范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
(七)大力提升企业登记服务质量。全面推行企业登记“一审一核制”,试行“审核合一制”,扩大登记窗口直接核准的登记事项,提高企业登记当场及当天办结率,减少登记内部环节,缩短登记周期,提高行政效能。积极推进外资企业分段式审批的规范登记,对于设立登记前无法取得前置许可文件的项目,加强与审批部门的沟通协作,商议采取分阶段表述经营范围的方式审批、登记该项目。审批时将项目的建设期和正式开工运营期都反映在经营范围内,登记机关根据企业项目建设的阶段摘取相应的经营范围予以登记。
(八)着力搭建便捷高效的年检通道。实行及时提醒制,针对企业业务繁忙延误年检时机的情况,采取上门通知和电话联系的方式,及时提醒;实行集中年检制,针对产业园区企业比较集中的情况,联合相关部门到产业园区开展“入园企业年检服务行”活动,为企业提供上门集中年检服务;实行网上年检制,积极推动企业网上年检,提高年检效率。
(九)切实提高登记管理数据监测分析质量和水平。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中心工作,针对企业发展现状和重、热点问题,积极深入基层、企业,加大调查研究力度。加强对重点地区、行业、投资领域企业发展情况、发展趋势的统计分析,及时掌握各种类型外资企业登记及准入后全方位动态情况。建立苏、锡、常、宁、通五地数据共享机制,开展数据比较分析。
事不涉及公共安全和人身健康的许可经营项目企业,在未取得相关审批文件或证件前,向GS部门作出相关书面承诺,先行办理一般经营项目的市场主体登记;对市、县(市、区)两级政府确定的新兴产业重点项目,辖区GS部门要建立“绿色通道”,明确专人,提前介入,跟踪服务。
(十三)大力支持现代服务业聚集化发展。对大型企业建立家政服务网络中心的,予以支持,简化企业分支机构登记。分支机构经营范围超出母体企业经营范围的,允许先行办理分支机构登记;设有多个分支机构的,允许在分支机构设立后一年内集中办理备案登记。支持外资服务业企业发展,使用外国(地区)出资企业字号的外商独资企业、外方控股的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达到3000万元人民币,从事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可在名称中间使用“(中国)”字样。
(十四)支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积极支持传统产业企业产学研结合,支持企业吸收高新技术入股,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以先进技术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以高新技术入股增加注册资本的,增资部分可不受货币出资比例的限制。
(十五)创新服务手段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个体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农业项目;切实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积极引导和扶持信誉好、规模大的农资
用投入翻一番,广告经营额达到22亿,广告经营额增长率高于全市GDP增长率。
(十八)加快实施商标战略提升企业竞争力。贯彻实施《关于大力实施商标战略加快建设品牌强市的意见》和《大力实施商标战略加快品牌强市建设工作任务分解落实方案》。
(十九)支持企业市场化兼并重组。支持国资国企深化改革,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改制、重组和转型升级。积极探索并努力解决企业变更登记和注销中的疑难问题。简化企业兼并重组GS注册登记手续,允许以股权投资方式直接申请设立集团母公司。因合并分立导致分支机构隶属关系发生变化的,可办理分支机构隶属关系变更登记,促进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二十)积极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关注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需求,尽力帮助解决其实际困难。大力推动中小微型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支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改制上市。积极研究个体GS户转变为企业组织形式的操作办法,支持有条件的个体GS户转型升级为小微企业。
三、全速全力推进沿海大开发,积极构建沿海开发、江海联动的新格局
(二十一)积极帮扶大型园区(港区)项目落户。围绕江海经济发展特点,结合地方特色和优势产业,开设园区企
(二十四)支持海洋特色产业的发展。加强与前置审批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对从事海洋生物、海洋医药产业的,可以采取分段审批和分段登记的方式,由审批机关对企业的经营项目按照实施时间进行分段审批,登记机关依据其审批文件分段核准经营项目。支持沿海发展滨海旅游、生态旅游和海洋旅游,对利用游船(艇)从事滨海、湖泊观光旅游企业的经营范围可以按照旅游部门颁发许可证所列经营项目核定。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支持企业实施采购、生产、仓储、销售和物品回收的物流一体化运作方式,允许从事上述经营项目的企业在名称中使用“供应链管理”作为行业特征;允许从事仓储、运输、加工、装卸、整理、货运代理、配送、信息等复合型的企业在名称中使用“物流”字样。
(二十五)不断完善沿海三市GS部门协作机制。通过建立健全沿海三市GS部门联席会议机制、信息共享机制、执法联动机制,实现沿海三市GS部门支持服务沿海开发的工作联动,共同研究沿海开发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交流经验、互通信息、执法联动,有效地提高服务沿海地区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四、大力完善市场监管体制机制,加快构建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的社会管理新体系
(二十六)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建立健全商标保护长
(二十九)加强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完善企业、个体GS户信用分类监管办法,探索信用分类监管和行业分类监管相结合的新模式。以社会关注的消费热点、投诉焦点和监管难点为重点,加强企业信用监管,分行业实施信用分类监管;运用企业信用监管平台,建立健全企业信用激励和惩戒机制,建立健全企业信用数据档案。
(三十)积极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探索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股权化运作,允许以量化的村级集体资产出资设立开展自有资产管理的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对具备条件的,允许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农家乐、农村经纪人、渔业养殖等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鼓励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推广“公司-农户-商标”的发展运作模式,培育江海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
第四篇:推进镇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实施意见
文章标题:推进镇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郑州市、新郑市关于全力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机遇,理清思路,发挥优势,推动全镇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快发展、维护稳定、为民谋利的要求,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发挥**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努力实现全镇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二、奋斗目标
经过努力,在工业经济、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文化产业发展和对外开放、社会事业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和党的建设方面明显加强,确保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06年,全镇生产总值突破130000万元,财政收入突破1400万元,实际利用外资突破400万美元,全镇固定资产投资新增66000万元。到2008年,在2005年的基础上,全镇生产总值净增10亿元,达到19.7亿元,实现四个“翻番”,即财政收入、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全镇工业增加值、全镇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比2005年翻一番。
三、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全力实施六大工程
全面实施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要继续把工业化、城镇化作为重中之重,巩固工业发展的良好势头,争取城镇化建设有大的突破,要通过发展壮大实力,增强后劲,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重点要抓好以下六大工程建设:
(一)扶优扶强工程
积极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在电力、水资源、通信、土地、资金等方面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完善重点企业培育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一批规模企业、知名企业。加大项目储备、筛选、立项和实施力度,重点做好规模以上医药化工项目的争取工作,着力培育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行业。加强对福华钢铁、欧普陶瓷、镇科沥青、电池隔膜等项目的跟踪服务,确保圆满完成投资计划,力争早投产、早见效。继续扎实推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对所有建设项目建立台账,实行项目跟踪服务制度,对企业遇到的困难随时协调解决。深入实施“树名企,育名牌”战略,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名牌,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
(二)园区建设工程
按照“完善规划、产业聚集、资源共享、协作配套、链条延伸、整体优化”的原则,成立园区发展协调指挥部,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园区建设发展的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镇区集中,着力构筑布局科学的园区发展格局。围绕北城区的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加强政策扶持,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增强综合配套功能,提高项目承载能力。根据园区定位,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一批符合发展方向的企业和项目,不断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和档次,使其真正成为带动全镇经济升级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城镇化建设工程
紧紧把握新郑市区“东进北扩”的调整契机,以城北医药化工产业集群区为核心,以黄帝文化园为支点,以107国道、郑新公路、华瑞路及将要开工建设的北环路、万邓路及南水北调工程为纽带,努力构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城镇发展新格局。围绕“拉大框架、提升品位、增强功能、改善环境”的要求,科学规划小城镇发展规模、速度、节奏,做好镇区主要道路的修补和改造工作,改善镇区路网结构,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有效拉大城镇框架。加强镇区游园建设和沿街房屋改造,推进沿街单位拆墙透绿,保持绿、亮、净、美的城镇形象,尽快将我镇建设成为设施健全、功能完善、环境舒适、街道美观、管理先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小城镇。到2008年,镇区建成区面积要达到8平方公里,居住人口达到33600人以上,城镇化率达到80%。
(四)新农村建设工程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制订科学的农业发展规划,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奶牛养殖、蔬菜、杂果、花卉苗木种植等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加快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切实抓好张垌无公害蔬菜基地、王垌小杂果基地建设、文士湾奶牛养殖小区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农村交通、卫生、教育、文化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乡间公路、饮用水、沼气等工程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生活环境质量;加强对农民的引导性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自主创业能力,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坚持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核心,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程度,加强以村务公开、政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和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以“五通、四改、三有、两保”(通
路、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通邮政通信;以沼气建设为重点,带动改院、改厕、改厨、改圈;有学校、有卫生室、有文化室;农民有养老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为重点,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建设和康居示范村建设。通过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示范带动,逐步实现建立新机制、发展新产业、培养新农民、建设新家园的目标。
(五)文化建设工程
依托
裴李岗遗址的历史文化优势,以黄帝文化园建设为契机,培育壮大文化产业、文化经济。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全面推介裴李岗文化和黄帝文化,进一步扩大**的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配合有关部门,搞好裴李岗文化遗址的开发利用。繁荣净化文化市场,在各行政村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普及有线电视网络,镇区要推广数字电视。要加大教育投入,逐步规划建设一批标准化的中小学。深化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搞好卫生院扩建工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六)生态**建设工程
推进生态**建设,积极开展优美庭院、康居示范村创建活动,围绕“南水北调”工程,配合有关部门,完成移民安置工作。搞好造林绿化工作,建设林业生态乡镇,巩固河南省卫生镇的创建成果。到2008年,全镇绿化覆盖率要达到40%以上。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水泥厂、宏发耐火材料厂、华中耐火材料厂,要淘汰落后的工业生产工艺,改燃煤为燃气,实现清洁化生产,要下大决心取缔一批污染型企业,实施空气、水、噪音净化工程,发展生态农业,有效保护和改善城乡环境。
四、强化措施,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要实现全镇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努力完成跨越式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全体党员和领导干部要把认识提高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上来,把思想统一到跨越式发展的工作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上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探索新方法、开辟新途径,创造新业绩。
(二[好范文-www.xiexiebang.com,找范文请到xiexiebang.com])调整结构,推动转型
大力推进经济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实现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的双重升级,全力推动“三个转变”,即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体制由初级市场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社会结构由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
(三)扩大开放,大力招商
着力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展委托招商、代理招商、以商招商、网上招商等招商渠道,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支持重点企业开辟国内外市场,进一步拓展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空间。
(四)维护大局,保持稳定
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统筹抓好信访安全稳定工作,着力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办好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深入开展“扫黑除恶”等“严打”整治,遏制重大案件发生,努力建设平安**。
(五)强化领导,明确责任
要加强对跨越式发展工作的领导,成立跨越式发展的领导机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各行政村及有关单位要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要落实责任,齐抓共管,确保该项工作顺利推进,要制定严格的奖罚制度,形成层层落实的领导体系,确保圆满完成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
《推进镇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实施意见》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推进镇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实施意见。
第五篇:推进镇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实施意见
推进镇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实施
意见
推进镇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郑州市、新郑市关于全力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机遇,理清思路,发挥优势,推动全镇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快发展、维护稳定、为民谋利的要求,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发挥的独特优
势和作用,努力实现全镇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二、奋斗目标
经过努力,在工业经济、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文化产业发展和对外开放、社会事业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和党的建设方面明显加强,确保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镇生产总值突破130000万元,财政收入突破1400万元,实际利用外资突破400万美元,全镇固定资产投资新增66000万元。到,在的基础上,全镇生产总值净增10亿元,达到亿元,实现四个“翻番”,即财政收入、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全镇工业增加值、全镇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比翻一番。
三、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全力实施六大工程
全面实施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要继续把工业化、城镇化作为重中之重,巩固工业发展的良好势头,争取城镇化建设有大的突破,要通过发展壮大实力,增强后劲,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重点要抓好以下六大工程建设: 扶优扶强工程
积极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在电力、水资源、通信、土地、资金等方面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完善重点企业培育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一批规模企业、知名企业。加大项目储备、筛选、立项和实施力度,重点做好规模以上医药化工项目的争取工作,着力培育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行业。加强对福华钢铁、欧普陶瓷、镇科沥青、电池隔膜等项目的跟踪服务,确保圆满完成投资计划,力争早投产、早见效。继续扎实推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对所有建设项目建立台账,实行项目跟踪服务制度,对企业遇到的困难随时协调解决。深入实施“树名企,育名牌”战略,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名牌,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园区建设工程 按照“完善规划、产业聚集、资源共享、协作配套、链条延伸、整体优化”的原则,成立园区发展协调指挥部,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园区建设发展的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镇区集中,着力构筑布局科学的园区发展格局。围绕北城区的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加强政策扶持,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增强综合配套功能,提高项目承载能力。根据园区定位,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一批符合发展方向的企业和项目,不断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和档次,使其真正成为带动全镇经济升级发展的强大动力。城镇化建设工程
紧紧把握新郑市区“东进北扩”的调整契机,以城北医药化工产业集群区为核心,以黄帝文化园为支点,以107国道、郑新公路、华瑞路及将要开工建设的北环路、万邓路及南水北调工程为纽带,努力构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城镇发展新格局。围绕“拉大框架、提升品位、增强功能、改善环境”的要求,科学规划
小城镇发展规模、速度、节奏,做好镇区主要道路的修补和改造工作,改善镇区路网结构,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有效拉大城镇框架。加强镇区游园建设和沿街房屋改造,推进沿街单位拆墙透绿,保持绿、亮、净、美的城镇形象,尽快将我镇建设成为设施健全、功能完善、环境舒适、街道美观、管理先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小城镇。到,镇区建成区面积要达到 8平方公里,居住人口达到33600人以上,城镇化率达到80%。新农村建设工程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制订科学的农业发展规划,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奶牛养殖、蔬菜、杂果、花卉苗木种植等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加快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切实抓好张垌无公害蔬菜基地、王垌小杂果基地建设、文士湾奶牛养殖小区建设。加大投入力
度,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农村交通、卫生、教育、文化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乡间公路、饮用水、沼气等工程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生活环境质量;加强对农民的引导性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自主创业能力,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坚持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核心,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程度,加强以村务公开、政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和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以“五通、四改、三有、两保”为重点,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建设和康居示范村建设。通过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示范带动,逐步实现建立新机制、发展新产业、培养新农民、建设新家园的目标。文化建设工程
依托裴李岗遗址的历史文化优势,以黄帝文化园建设为契机,培育壮大文化产
业、文化经济。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全面推介裴李岗文化和黄帝文化,进一步扩大的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配合有关部门,搞好裴李岗文化遗址的开发利用。繁荣净化文化市场,在各行政村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普及有线电视网络,镇区要推广数字电视。要加大教育投入,逐步规划建设一批标准化的中小学。深化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搞好卫生院扩建工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生态建设工程 推进生态建设,积极开展优美庭院、康居示范村创建活动,围绕“南水北调”工程,配合有关部门,完成移民安置工作。搞好造林绿化工作,建设林业生态乡镇,巩固河南省卫生镇的创建成果。到,全镇绿化覆盖率要达到40%以上。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水泥厂、宏发耐火材料厂、华中耐火材料厂,要淘汰落后的工业生产工艺,改燃煤为燃气,实现清洁化生产,要下大决心取缔一批污
染型企业,实施空气、水、噪音净化工程,发展生态农业,有效保护和改善城乡环境。
四、强化措施,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要实现全镇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努力完成跨越式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全体党员和领导干部要把认识提高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上来,把思想统一到跨越式发展的工作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上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探索新方法、开辟新途径,创造新业绩。调整结构,推动转型 大力推进经济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实现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的双重升级,全力推动”三个转变”,即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体制由初级市场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转
变,社会结构由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
扩大开放,大力招商 着力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展委托招商、代理招商、以商招商、网上招商等招商渠道,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支持重点企业开辟国内外市场,进一步拓展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空间。
维护大局,保持稳定
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统筹抓好信访安全稳定工作,着力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办好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深入开展“扫黑除恶”等“严打”整治,遏制重大案件发生,努力建设平安。强化领导,明确责任
要加强对跨越式发展工作的领导,成立跨越式发展的领导机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各行政村及有关单位要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要落实责任,齐抓共管,确保该项工作顺利推进,要制定严格的奖罚制度,形成层层落实的领导体系,确保圆满完成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