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一流法治城市工作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3 16:29: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建设一流法治城市工作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建设一流法治城市工作实施方案》。

第一篇:加快建设一流法治城市工作实施方案

中共深圳市委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加快建设一流法治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时间:2013-12-05

各区委、区政府,市委各部委办,市直各单位,市各人民团体,中直和各省(区)市驻深各单位,市属各企业:

《深圳市加快建设一流法治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深圳市委 深圳市人民政府

2013年12月5日

深圳市加快建设一流法治城市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大力加强法治建设的精神,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关于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的要求,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法治城市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 论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法律准确、有效、全面实施为主线,通过专项行动的方式,立说立行,立竿见影,分阶段推进我市 一流法治城市建设。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底,一流法治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依法执政水平、立法质量、法治政府建设以及司法公信力、全社会法治意识和市民法律素养等有明显提升。

——依法执政水平明显增强。各级党委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自觉在宪法和法律法规范围内活动。党委决策进一步规范化、法治化,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得到全面落实。

——立法质量显著提高。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深入推进,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定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意愿,立法论证制度更加健全,立法程序更加规范,公众有序参与立法的渠道更加多样,法规规章清理常态化机制基本形成,立法后评估制度进一步落实到位。

——法治政府建设更见成效。政府部门职能和权限界定合理,行政决策依法科学民主、规则完善,行政执法行为规范、程序合法,政府信息透明度持续提升,行政问责制度充分落实。

——司法公信力进一步提升。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司法资源配置合理,司法公开成效明显,司法效率切实提升,司法权威得到加强,司法公信力显著提高。

——全社会法治意识和市民法律素养普遍提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法治文化氛围浓厚,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二、分阶段工作安排

分阶段、分专题推进一流法治城市建设。每一阶段的专项行动在本阶段见到成效,本阶段结束后要继续推进,形成长效机制。

(一)第一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6月)。集中开展7个专项行动:

1. 开展深入推进党政机关及领导干部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专项行动。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不断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 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模范带领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结合当前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针对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和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分别开展宪法等法 律知识普及培训、行政法规培训,以及与专业岗位相关的法律知识培训;结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开展与职员履行岗位职责相关的法律法规培训。通过分级分类 开展法律知识培训和测试,提升全体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律素养和依法行政能力。开展依法办事自查自纠活动,各级党政机关对照建设一流法治城市的要求 查问题、找差距,及时整改。结合年度考核对党政机关及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情况进行民主测评、群众满意度评价,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免、奖 惩的重要依据。开展开门监督活动,充分利用多种渠道,鼓励广大干部群众对党政机关及领导干部依法办事情况进行监督。〔牵头领导:张虎,牵头单位:市委组织 部,参与单位: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市依法治市办(普法办)〕

2. 开展全面推进法规实施专项行动。开展法规梳理工作,查找法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选择一批实施效果不理想的法规,加强法规宣传和监督检查力度,帮助、督促法规实施单位加强和改进执法工作,增强法规实施效果,并建立相应机制,使法规实施情况梳理常态化、制度化。对与上位法相抵触、与其他法规交叉矛盾、不 适应深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法规,及时启动修改或者废止程序。健全人大代表监督法规实施的体制机制,促进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相统一,进一步树立法律的 权威。〔牵头领导:刘军,牵头单位: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参与单位:市依法治市办(普法办)、市监察局、市法制办等〕

3. 开展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专项行动。改革涉法涉诉信访工作体制机制,实行涉法涉诉信访与普通信访相分离,建立受理、甄别和分类处理机制,完善审查办理机 制,健全刚性终结及移交机制,加大依法惩处违法信访行为的力度,适时公开审理一批典型案件,加强宣传引导,把涉法涉诉信访处理工作纳入法治轨道,真正实现 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维护司法权威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机统一。(牵头领导:蒋尊玉、霍敏,牵头单位:市委政法委,参与单位: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委市政府信访局等)

4. 开展司法体制机制改革专项行动。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法院职能特点、符合审判工作规律的法院人员分类管理体系,着重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法官管理制 度,深入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探索建立审判管辖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制度,争取跨行政区域设立法院。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创新审判工作机制。探 索建立多渠道的法官遴选机制,打通法官与其他职业流转的通道,吸纳优秀律师等高素质法律专业人才进入法官队伍。(牵头领导:张虎,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参与单位:市编办、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市中级人民法院等)

5. 开展前海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提速专项行动。充分依托特区立法优势,积极争取全国人大支持,在前海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商事法律体系。在前海法庭的基 础上探索设立前海商事法院,建立适应前海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的商事审判制度。进一步完善深圳国际仲裁院运作机制。探索推动包含港澳在内的境外律师事务所到 前海开设办事处或者分所,丰富完善法律服务市场,努力在前海率先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牵头领导:吕锐锋,牵头单位:市前海管理局、市中级人民法 院,参与单位:市编办、市人大法制委、市司法局、市法制办等)

6. 开展重点领域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专项行动。以涉及民生执法的行政部门为重点,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行政执法大检查,曝光和处理一批负面典型案例,进一步规范行政 执法行为,整顿行政执法作风,促进各级行政执法部门依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公正处理涉及医患纠纷、食品药品安全、破坏生态环境等案件,切实 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依法严格处理暴力抗法行为,维护法律权威。推动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两法衔接”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检察监督和行政监察监督职 能,切实解决有案不移、以罚代刑、降格处理、有案不立等问题,着力抓好信息共享平台和配套工作制度建设,确保依法行政与公正司法。(牵头领导:蒋尊玉、唐 杰,牵头单位:市委政法委、市监察局,参与单位: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法制办等)

7. 开展市民法治素养大提升专项行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踊跃参与一流法治城市建设工作,“开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最大限度地凝聚全社会的智慧,让一流法 治城市建设的过程成为提高全体市民素质和遵法、守法能力的过程。积极借鉴香港、新加坡等地法律推广的先进经验,改革普法体制、加大普法投入、创新普法方 式,大力提升市民的法律素养。结合市民文化大讲堂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举办法制讲座。加大法制公益广告投放的力度,明确媒体开展法制公益宣传版面、时间的比例,在黄金时段播放普法宣传案例,进一步提升法制宣传的强度和频度。针对中小学生、来深建设者等普法重点对象制定专项普法措施,强化学校和企业知法、普 法、守法的社会责任,提高普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创新法制宣传的内容,通过制作通俗易懂的宣传标语、剖析鲜活生动的典型案例等,切实增强宣传的效果。〔牵 头领导:陈应春,牵头单位:市依法治市办(普法办),参与单位: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监察局、市委市政府信访局、深圳 报业集团、深圳广电集团等〕

(二)第二阶段(2014年7月—12月)。

第二阶段专项行动的牵头单位要提前启动有关调研,并于2014年5月底前向市依法治市办(普法办)提交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牵头领导和具体内容,确保7月正式实施。

1. 开展扩大公众有序参与立法专项行动。完善向社会公开征集立法项目制度,通过媒体、网络公开征集立法选题。通过媒体、网络公开立法进程和立法资料,听取社会 各方面的意见。拓展公众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对公众在参与立法过程中提出的重要意见和建议,建立分析采纳和反馈制度。(牵头单位:市人大常委会办公 厅)

2.开展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专项行动。完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制度,对与地方性法规冲突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及时启动修改、废止程序,使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保持统一。(牵头单位:市法制办)

3. 开展政府信息透明度提升专项行动。重点推进财政预算、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信息公开。通过政府公报、网络、媒体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 式,适时公布依法应当公开的信息。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和保障机制,定期评议、考核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并向社会公布结果。建立政府各部门信息共享机 制,打通信息“孤岛”。(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厅)4.开展依法行政报告专项行动。各区政府每年向市政府和区人大常委会报告本区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进度、主要成效、突出问题和下一步工作安排等情况。市、区政府组成部门定期向市、区政府报告推进依法行政的情况。(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厅)

5.开展行政执法和服务水平提升专项行动。整合执法主体,相对集中执法权,推进综合执法。继续总结城市综合执法经验,理顺城管等执法体制,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牵头单位:市法制办、市编办)

6.开展司法公开专项行动。利用信息化手段大力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进一步完善机制、创新方式、畅通渠道。逐步实现人民法院公开生效裁判文书,依法探索建立不立案、不逮捕、不起诉等诉讼活动的公开审查制度,以公开促公正。(牵头单位: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

(三)第三阶段(2015年1月起)。

第三阶段专项行动的牵头单位要提前启动有关调研,并于2014年11月底前向市依法治市办(普法办)提交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牵头领导和具体内容,确保2015年1月正式实施。

1. 开展党委、政府决策合法性审查专项行动。健全党委、政府决策机制,以党内规范性文件备案以及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备案为抓手,严格执行重大决策的合法性审 查制度,推进党委、政府决策的规范化、法治化。建立健全行政决策的公众参与、专家咨询论证、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评估制度等。坚持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就重大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进行协商的原则,加强重大问题在决策执行过程中的协商。(牵头单位: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法制办)

2. 开展加强人大法律监督专项行动。强化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力度,加强对执法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法律法规执行到位。积极探索人大运用质询、询问、特定问题调查等监督制度对人民群众广泛关注、涉及公共利益的司法案件的办理情况进行法律监督,切实提高对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的监督实效。探索人大代表 履职的新方式,优化代表知识和年龄结构,完善对代表履职的监督机制,进一步增强代表履职能力。(牵头单位: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3. 开展严格执行行政问责制度专项行动。进一步贯彻落实法律法规有关行政问责的规定,严格执行《深圳市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和《深圳市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办 法》,对不依法履行或者不正当履行行政职责的,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积极推进行政问责和绩效管理监察,严肃查处有法不依、行政不作为、失职渎职、违 法行政等行为。(牵头单位:市监察局)

4.开展加大法治政府考核力度专项行动。贯彻实施《广东省依法行政考评办法》《广东省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试行)》和《深圳市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试行)》,深化考评制度顶层设计,修订完善指标体系,加强考评结果应用机制。(牵头单位:市法制办)

5. 开展创新审判权力运行机制专项行动。探索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让裁判者负责。广泛实行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制度,拓宽 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的渠道。创新审判方式,总结刑事审判经验,健全民事审判程序,加强行政审判工作。(牵头单位:市中级人民法院)

6. 开展强化诉讼监督专项行动。继续加大侦查、审判、刑罚执行等诉讼环节的监督力度,严肃查处司法腐败案件,坚决纠正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等问 题。全力推进新型诉讼监督模式建设,继续推进和完善侦查活动监督、刑事审判监督、民事行政审判及执行监督、刑罚执行及监管场所监督四大平台和相应的配套机 制建设。(牵头单位:市人民检察院)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一流法治城市建设工作的领导,各级各部门要精心组织,科学统筹,分阶段有序推进实施,努力为改革发展各项事业提 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各专项行动分别由一名市领导牵头,指导、组织、协调行动的开展。各牵头单位要切实发挥好综合协调作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明 确责任人、具体方案和推进时间表,狠抓责任落实,确保按期保质完成专项行动任务。各参与单位要主动配合牵头单位开展工作,不折不扣地完成各专项行动方案确 定的工作任务。

(二)加强理论研究。各社科研究单位要加强对一流法治城市建设的制度和理论研究,重点研究与香港、新加坡等地在管理、法治方面的差距,结合深圳实际拿出一批前瞻性、战略性和针对性强的研究成果,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三)加强督促检查。各牵头单位每月第5个工作日前将上月专项行动实施情况报送市依法治市办(普法办)。市依法治市办(普法办)统一汇总、评估进度后报告市委。每个阶段结束后,市依法治市办(普法办)要对本阶段专项行动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估,督促各牵头单位建立长效机制,并报告市委。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要加强跟 踪督促检查,确保各专项行动按进度推进;对活动不开展、要求不落实、工作“走过场”的单位要进行通报,督促整改,确保活动整体推进,取得实效。

(四)加强宣传报道。宣传部门要制定宣传计划,组织新闻媒体广泛报道一流法治城市建设工作的目标、理念、思路、举措和取得的成效,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树立先进典型,曝光负面案例,努力营造“人人关注、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第二篇:区加快建设一流法治城区工作情况总结

区加快建设一流法治城区工作情况

总结

区加快建设一流法治城区工作情况总结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实市加快建设一流法治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今年3月6日,我区专门召开加快建设一流法治城区工作会议,印发《市区加快建设一流法治城区工作实施方案》。把建设一流法治城区作为战略目标,部署了三个阶段的工作任务。第一阶段为期半年,从2014年3月至2014年9月。在各牵头区领导的积极协调推动下,区依法治区办和各牵头单位以及参与单位密切配合、主动作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我区加快建设一流法

治城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部分专项行动和工作效能受到了省、市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截至9月上旬,第一阶段6个专项行动的阶段性工作任务已基本完成。现将第一阶段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成员单位积极参与,全区法治创建新格局基本成形 立足全局,领导机构建设不断强化。我区及时调整充实了区依法治区工作领导机构,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担任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的正、副组长。同时,各街道、各部门参照区里做法,由主要负责人担任本街道、本部门的依法治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统一对法治创建工作的认识,有效调动各级各部门参与依法治区和法治创建工作的积极性,推动了全区法治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区领导以坚强的政治决心,全力推动各项工作深入落实。区委主要领导亲自牵头,统筹推进一流法治城区建设各项工作,并建立了定期汇报和督查制度,多

次召开区委常委会、工作协调会等相关工作会议,听取各牵头单位工作进展汇报,研究部署重要事项。书记分别在今年2月、4月、8月先后三次对建设一流法治城区工作作出了批示,有力地推进了工作的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区人大领导多次到区依法治区办、区教育局、街道社区调研一流法治城区创建工作,确保了法治城区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的高效推进。区几套班子、各级领导干部亲自参加了法治专题讲座等学法活动,统一对法治城区创建工作的认识,有效调动各级各部门参与依法治区和法治创建工作的积极性,推动了全区一流法治城区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全区各有关部门主动作为,紧密配合,全面推进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区依法治市办组织各牵头单位对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作了细化,进一步明确了任务要求和时间进度,每月进行动态了解、指导监督、评估,并及时跟进协调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各牵头单位均成立了专门 的工作机构,多措并举推进专项行动。各街道积极行动,龙城街道、横岗街道、坂田街道、坪地街道和南湾街道制定了法治街道工作实施方案。区委区政府督查室、区依法治市办组成联合督查小组,定期开展督促检查,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稳步向前。

二、加强改革创新,注重内外兼修,法治城区建设取得新成效

法治创建工作取得新突破。今年以来,全区加快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并将其贯穿到依法治理、法治城区创建和法治政府建设等工作各个环节,打造了区青少年法制教育馆、区南联学校等一批省市法治文化示范基地;创新推出“法治大讲堂”、法治网等一批成效显著的新载体,受到了人民网、中国新闻网、南方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宣传肯定。2014年3月,区荣获“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区”称号。我们大力推进法律援助等法治惠民工程的建设,2014年8月,被广东省依法治省办专刊向全省介绍法律援助

工作经验。区卫生局深入开展纠风及商业贿赂专项治理,落实廉洁建设长效机制,建立了完善的医德医风行为规范和考评体系,将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评结果与个人绩效挂钩,显著提升了我区医德医风建设工作的效能。区社会工作委员会以基层基础建设为主线,以创新社会管理为抓手,深度推进信息化建设,全力推进“风景林工程”和“织网工程”,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基层民主法治创建推出新举措。今年以来,基层单位参与法城区建设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明显。法治学校、法治医院、法治街道、民主法治社区创建取得较大进展。截至目前,全区共有326个单位、街道、社区积极参与到法治城区创建的工作中,基本实现了法治城区创建工作全覆盖。2014年8月,区龙城街道紫薇社区在全省法治创建示范区工作的检查中受到了省依法治省办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并建议将紫薇社区的经验向深圳市乃至全省推广。坪地街道扎实推进平安

建设、社会建设,创新大调解工作机制,推出了法律宣讲进社区等系列活动,坪地中心小学和区检察院进行检校共建,举办了4场青少年学生犯罪听证会,使该校1000多名师生受到了现场生动的普法教育。街道社区居委会新领导班子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探索社区管理服务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加强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发挥股份合作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和理财小组的作用,控制各项办公支出,科学合理地使用好集体的每一分钱,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横岗街道西坑社区积极探索社区法治化治理新模式,2014年1-8月实现了有意愿的刑释解教人员100%安排上岗。我区楼长制推进良好,全区各社区已发展楼长481名,完成达到相应任务的%,有力维护了基层社会的稳定。区域内法治建设收获新成效。根据2014年7月份普法工作满意度调查显示,86%的社区居民认为社区解决基层群众的纠纷很有效果;93%的居民认为

区政府各部门能够或基本能够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执法;91%的市民对区治安状况感到满意;截止到2014年8月底,全区接报刑事警情环比降幅全市第一,八类暴力案件、多发性侵财警情环比均大幅下降。无重大政治事件、暴力恐怖事件和治安灾害事故,社会治安迈上良性循环轨道;全区通过依法治区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有效解决了影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违法建筑整治、旧城改造等工作进展顺利,促进了社会建设环境趋良性发展。今年以来,区的文明、和谐、民主法治街道、社区不断涌现,市民群众的平安感、幸福感指数不断提高,各项事业日新月异,法治环境进一步优化,为把建设成一流法治城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大力营造建设一流法治城区的良好氛围,法治文化载体建设推陈出新 法治公益广告宣传覆盖面不断扩大。今年以来,区委宣传部、区城管局、公安分局、区广播电视中心、深圳侨报共发

布法治类公益广告144多条近5000次,制作公交车体、龙城广场、大型立柱、公共场所电梯等发布海报、户外广告1800余幅,建造普法led屏800平方米,开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春运安全、安全生产月、反恐安全、诚信文化、“人民调解月”、“安全生产月”、《市控烟条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访涉诉系列宣传等专项法制宣传工作,在《深圳侨报》“天天普法”栏目刊登相关内容65期,在全社会营造了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新媒体普法作用进一步发挥。今年以来,我区积极打造集聚立柱、led屏、公交候车亭等户外媒体,以及网络、手机信息、微信等新兴媒体,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普法宣传格局。区委宣传部、区依法治市办、区普法办充分运用网络、手机短信、移动视讯等开展普法,今年以来共发送手机普法信息108万条,我区已于今年4月份在全市建立首家区级专业法治网站“法治网”,收集宣传我区

相关法治信息11000多条,“法治网“浏览量已累计近80万人次。

市民参与法治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不断提高。今年1-8月份,区普法办、区人民法院、公安分局共开展了7场校园安全法制宣传讲座,在国际禁毒日及6月禁毒宣传月组织了多场大型禁毒讲座和禁毒宣传开放日活动,累计参加人数达6000人以上。坪地法庭、横岗法庭、布吉法庭等派出法庭均组织300多名人民调解员培训、干部职工庭审旁听等活动。全区企业经营管理者依法经营,定期组织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外资企业中方负责人和企业业务骨干开展各类法律知识培训,今年我区社区居民、青少年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和企业经管人员的普法率已分别达到95%、100%、92%、97%,超过了国家“六五”普法规定的相关标准,为加快推进一流法治城区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等运用法治思维的工作能力进一步强化

各单位“一把手”带头示范,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意识进一步增强。我区今年以来全面开展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活动。全区53家单位“一把手”带头开展了普法讲课;近400名处级干部在网上观看了法律讲座视频,并撰写了心得体会;3000名科级以下干部和社区两委负责人进行了法制课培训和学习,学法考法活动得到各街道、各单位的高度评价。区依法治区办、区普法办、区人民法院联合举办了3场行政诉讼典型案例巡回讲座,结合所到单位的具体行政诉讼案例进行宣讲,区委理论中心组领导和800多名行政执法人员参加了学习,普遍反映讲座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受到了一次很好的依法行政教育。

全区党政机关开展依法办事自查自纠活动重心下移接地气。区委组织部、区依法治区办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积极协调,全力以赴开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自查自纠工作。从自查情况来看,全区规范性文件不存在违反上位

法的情况,符合国家关于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具体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区各单位、各部门、各街道严格依法制定文件。各单街道根据法律规定,将原有的各项规定、制度进行完善,制定了《街道办事处工作规则》;区人力资源局、财政局、司法局、经促局、城管局和区政府采购中心出台了《班子会工作规程》等文件,要求制定文件须经过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各部门、各街道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符合法律依据、制定程序、修订及发布流程等要求,在提交审议前均报送法制机构进行了合法性审查,并通过“政府在线”网站以及“深圳市区人民政府公报”的形式将区政府规范性文件统一对外公开发布。二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从管理的源头上规范行政行为。2014年,我区在“政府在线”进一步完善了规范性文件查询系统,方便市民群众对规范性文件的检索查询;严格执行政府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向市法制机构、区人大

提交本规范性文件备案目录,确保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实施更加规范,监督更加有力;区政府对涉及重大或者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规范性文件草案,组织起草部门通过政府网站、座谈会、听证会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公众意见,以确保科学民主决策。三是依法依规全面清理文件,形成规范性文件清理评估的长效机制。3月份以来,各部门各街道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均设定有效期,能定期根据施行效果,及时修改、废止或者重新制定文件,对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修改、废止进行统一把关,清理结果统一报区法制办备案。截至2014年上半年,全区共清理区政府规范性文件76件,拟保留94件,修改8件,废止和宣布失效17件;共清理部门规范性文件243件,拟保留185件,修改5件,废止32件,宣布失效12件。

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和司法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今年以来,各牵头单位着眼长远,充分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

进依法治理和司法体制改革工作。一是区人大多举措推进法治城区建设。法工委等部门通过调研走访依法治区办、区教育局、街道、社区、区城管局等相关单位,监督指导《市养犬管理条例》、《经济特区文明促进条例》、《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等六个法规的实施。先后共组织2批次6组24名人大代表对上述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视察、检查,针对条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全方位监督和推进法规实施,增强了法规实施效果,维护了法律权威。二是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专项行动顺利实施。区委政法委和区信访局依托区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区涉法涉诉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要点60多项,完善了涉法涉诉信访与普通信访分离机制、终结申报机制、终结移交机制等工作机制,提高了信访工作的效率。三是法院系统的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圆满结束。到6月底基本完成,全区153名法官选择继续

担任法官,并从7月份开始正式按法官职务序列进行管理,新的薪级工资已于8月12日发放到位。通过这次改革,进一步提升了该院队伍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明确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强化执法办案的组织保障,有利于把高素质法律人才吸引、稳定在办案一线,从而提高全院的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四是全区重点领域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专项行动有声有色。区监察局主要通过突击检查、明察暗访、监督检查等形式,查处行政执法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野蛮执法、选择性执法等典型问题,通报了区再生资源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等一批情节重、社会影响大的案件。区委政法委开始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监督检查,加快完善“两法衔接”工作制度,并已将“两法衔接”的工作纳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暨平安创建考核机制,将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落实力度。总之,我区建设一流法治城区第一阶段专项行动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下一步,区依法治市办和各牵头单位以及参与单位将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总结,做好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衔接,持续深入推进一流法治城区建设。同时,加大宣传和普法力度,对加快建设一流法治城市的目标理念、举措成效进行集中宣传,进一步增强市民法治意识和参与意识,引导社会更加关心和支持一流法治城区建设。

区依法治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4年9月19日

第三篇:建设食品安全城市工作实施方案

二〇一〇建设食品安全城市工作实施方案

(讨论稿)

2010年是全面推进食品安全城市建设之年。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食品安全城市的意见》(X发„2008‟27号)和《中共XX市委办公厅、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X办发„2008‟39号)精神,扎实推进我市食品安全城市建设各项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思路

2010年要继续以建设食品安全城市为中心,坚持点面结合、标本兼治的工作方针,以健全食品生产经营者自律机制、政府规范监管机制、消费者自我保护三大机制,强化政企联动、上下联动、条块联动、点面联动四个联动,完善质量标准体系、产品检测体系、监管责任体系、社会诚信体系、法规约束体系五大体系为工作措施,在全市建立起“责任明确、制度健全、运转高效、风险可控”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防止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二、目标任务

(一)切实抓好源头管理

一是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以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为契机,提高农产品准入门槛,促进农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按照“各级政府引导扶持、农业部门强化监管、生产主体组织实施、基地农户广泛参与”的原则,大力加强规模种养殖基地建设和标准化、组织化生产,推动产业布局合理化、产地环境无害化、基地建设规范化、生产过程标准化、质量控制制度化、生产经营产业化、产品流通品牌化,2010年全市要支持发展40个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市农业部门要在全市创建蔬菜、水稻、水果、茶叶等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30个,总面积不少于20万亩。畜牧水产部门完成改扩建20个生猪生态规模养殖场工作,并建设水产健康养殖基地1万亩。

二是加快食品工业园区建设。将食品安全园区建设、大型市场建设纳入“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发展专项规划。在X、X、X、X各建一个食品工业园,突出加快XX食品工业园、安全食品创业园(XX)建设。质监、工商、税务等部门加大扶优扶强力度,全面提高食品企业准入条件,在继续深入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集中整治的同时,要配合地方政府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政策,一方面强化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督管理,一方面加强服务,引导食品企业入园区集中发展,形成园区食品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在抓好新的食品工业园区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快原有市场的提质改造进度,市商务部门和工商部门要继续抓好 “农改超”,年内完成80家农贸市场的提质改造促进规模化、规范化经营,并启动XXX、XXX批发市场搬迁升级改造工作。

(二)着力加强日常监管

各相关职能部门及地方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日常监管职责,重点加强对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环节的监管力度:

种养殖环节要加强对农药、兽药、化肥、饲料的日常监管。全面查禁在农产品中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5种高毒高残有机磷农药、在水产品中使用“孔雀石绿”和用“瘦肉精”喂养生猪等违法问题。全市兽药、农药、饲料生产经营企业要100%执证经营;全年全市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达92%以上,茶叶、水果和食用菌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达95%以上。自产畜禽产品抽验合格率达到95%以上,水产品检测合格率在98%以上,猪肉“瘦肉精”检出率为1%以下。对万亩以上粮食、蔬菜、水果、种苗等基地土壤环境质量进行监测评估试点示范,打造土壤绿色品牌。城区要全面退出畜禽养殖业。

生产加工环节要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资质审查和规范化建设监管。加大企业标准化生产管理,强化企业的检测责任,帮助企业提高检测水平,实行企业“食品安全督查员”制度,及时发现和整改食品安全隐患。加强对我市达不到食品生产准入条件的企业的监管,责令限期整改,督促其加快升级改造步伐,对于“三无”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坚决予以取缔,实现生产加工企业“三证”持有率100%,原料进货记录可追溯率100%;食品生产企业100%按食品标准生产;杜绝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现象;本地企业生产的食品抽验合格率达到90%以上。

在流通环节要加强对全市食品经营市场的监管。在大型批发市场全面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实施农产品质量准入,对蔬菜、水产品、畜产品等销售环节推行“厂场挂钩”“场地挂钩”。食品进货记录可追溯率达到100%;全市商场、超市和食品批发市场索证索票率达100%,批发企业全面推行“一票通”制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采用电子化台帐,实行网上监管。实施食品经营主体资格准入,实现乡镇以上经营户持照经营率达98%以上;县城以上农贸市场摊位挂牌经营(含临时许可)户达100%;实现酒类批发企业流通随附单使用100%,酒类零售企业备案登记100%;加大生猪定点屠宰场检疫检测力度,杜绝病害肉上市,确保上市猪肉检疫率100%,县城以上生猪定点屠宰率达到100%,病害猪肉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在禽类批发市场设立畜禽定点屠宰厂(点),对XX市城区的畜禽定点屠宰(牛、羊、狗、禽类)启动试点。

消费环节要重点加强学校、单位、建筑工地食堂、农村聚餐等大型集中聚餐的监管力度。餐饮单位卫生许可办证率达到98%,从业人员健康证培训持有率95%,食品安全监管建档备案率达100%,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实施率95%,并统一标识向社会公示;餐饮具消毒合格率90%,餐饮企业食品合格率95%以上;餐饮单位、学校、工地食堂食品和原料进货记录可追溯率达到95%;加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监管,农村100人以上集体聚餐申报备案率达100%,开展乡村厨师预防性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工作。在原试点学校的基础上,今年再增加10所学校推行学校食堂连销经营、集中配送。对建筑工地食堂卫生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并作为“安全文明工地”重要依据。确保全年不发生四级以上的食品安全事故。

(三)扎实推进体系完善

按照《实施意见》中建立健全五大体系的工作要求,今年全市重点推进三大体系建设。一是健全检验检测体系。由市食品安全办牵头,卫生局组织,统筹整合全市检验检测资源,全面实行五统一:统一制定检测计划、统一明确检测项目、统一核发检测经费、统一使用检测设备、统一发布检测结果。各区、县(市)要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将检验检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各部门要加强检验检测力度,确保全年检测计划目标顺利完成(各部门、各区、县(市)要完成的检测计划详见附表)。加快XX市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的技术支撑体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预防预警机制。启动XX市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建设,建立起部门共享、上下互通、人人可查询的食品安全公益性管理平台。二是健全法规制度体系。针对2009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中所发现的问题,逐一解剖,认真分析,着力解决分段监管中的法律法规空隙和漏洞,探索建立长效机制。根据油类、酒类监管问题,出台《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根据肉类监管发现的问题,出台《XX市生猪屠宰管理条例》。根据米粉、豆制品、熟食生产加工中发现的问题,出台《XX市关于严格食品企业准入条件的通知》。根据蔬菜、水果、水产品整治中发现的问题,出台《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办法》。根据餐饮具集中消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台《XX市集中餐饮具消毒管理办法》。为规范早夜市经营状况,出台《XX市早夜市管理办法》。为全面落实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出台《XX市食品安全管理条例》。三是健全诚信体系。按照“一行一会”的原则,在对原有各类食品行业协会进行规范整合的基础上,建立政府主导的食品行业协会,规范企业经营,促进行业自律。建立企业生产经营档案和部门监管档案,重点加强种养殖、生产加工、食品流通、餐饮企业的信用监督。出台《XX市食品安全不良信用记录管理办法》,发挥公众监督作用,促进企业自律。实行食品生产经营公开承诺制度,加强诚信文化、道德体系和行业规范建设,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自律机制,支持食品企业严格质量管理,打造安全放心的XX食品品牌。

(四)全面推动示范创建

按照“建设一个、辐射一片”的要求,市食安委今年要总结推广示范创建经验,制定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通过深化内容,细化项目,明确责任,落实保障等措施,不断扩大示范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特色街、学校、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消费等示范点的覆盖面,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一是加大示范乡镇(街道)的创建力度。2010年每个区、县(市)分别创建5个以上的食品安全示范乡镇(街道),90%以上的乡镇(街道)达到食品安全合格乡镇标准,并以食品安全示范乡镇(街道)创建工作为依托,逐步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城区创建工作,发挥其示范引导、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推进食品安全城市建设工作。二是加大示范社区(村)的创建力度。年内各区县的食品安全示范街道、乡镇必须有40%以上的社区(村)成为食品安全示范社区;食品安全合格街道、乡镇必须有20%以上的社区(村)达到食品安全示范社区(村)标准。食品安全示范社区(村)由各区、县(市)负责组织评定。三是加大示范企业的创建力度。监管部门和各区县(市)要根据实际,评选食品安全示范企业、示范街、示范门店等,树立典型,推进工作。

(五)深入开展宣传教育

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继续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一是组织开展活动宣传。通过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食品安全宣传日、食品安全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工地等一系列集中宣传活动,营造共创食品安全城市氛围,增强广大群众辨别假冒伪劣食品的自我保护能力,养成科学饮食的习惯,做食品安全的自觉维护者。二是广泛开展新闻宣传。通过与各类电视、报刊杂志以及网络媒体合作,宣传优秀企业、优良品牌和优质产品;充分报道有关部门执法成果、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和查处违法生产经营案件取得的成效;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褒奖遵纪守法行为,曝光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犯罪行为。建立健全监管者与消费者的互动平台,创新宣传方式,实行经常性分类手机短信提示等新办法,营造人人参与、共同监督和维护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强监管人员业务培训。由市食安委牵头,分批次组织工商、质监、卫生、农业、畜牧、食品药品监管等主要执法部门的一线监管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由各区县(市)牵头,对全市食品安全信息员、协管员进行普及培训,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和食品安全专业知识学习,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提高科学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四是加强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各级各部门要加强食品种养殖、生产、经营以及流通消费环节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组织对生产经营者及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强化企业及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安全职责,提高从业人员保障食品安全的能力。市食安委要将教育培训工作成效作为各地、各部门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六)完善健全工作机制。

一是进一步完善监管体制。完善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牵头协调,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充当外脑,各执法部门条线依法行政,基层监管网络健全,上下联动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发挥市食安办总策划、总协调、总督办的作用,既为全市的食品安全科学决策提供参谋,又要指导督促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明确各监管职能部门职责,加强各环节之间的互动联动,确保无缝监管。健全市、县区(市)、乡镇街、村(社区)四级监管网络,实行监管重心下移,消除监管盲区。同时,各级政府要将食品安全监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食品安全工作经费投入。二是进一步强化督查考核。市食安委要制定XX市食品安全综合考评指标体系,从制定规则、监督实施、绩效评价、责任追究四方面进一步细化具体措施,丰富综合监督的内容,创新综合监督的手段和方式,完善综合监督的机制,加大考评问责力度。将食安工作纳入全市绩效考核,明确目标任务,实行量化管理,层层抓好落实。严格实行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全面推行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定人定点包干负责,绩效与奖罚挂钩。每季度对全市开展食品安全指数测评,通过对该地区的食品企业进行明察暗访、食品质量进行检验检测,进一步强化部门及区、县(市)的属地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季度抽查、年底考核、排名分类、一票否决的监管评估考核体系,形成“政府负责、部门监管、企业自律、全员监督”的长效机制。三是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日常监管和案件查处力度,进一步加强与公、检、法部门的工作配合与协调,形成联合办案机制,完善行政监督、行政执法与司法究责相衔接的制度,改变过去“以罚代管”的监管模式,将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有机衔接起来。开展食品安全重点整顿,全市每季一次,突出实行四个环节的重点整治,区县(市)和各部门结合实际自行开展针对性强的相关整治。依法从严查处食品安全案件,震慑不法分子,形成全社会打击假冒伪劣食品的高压态势。突出加强对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和执法检查。坚持人大的执法检查和政协的委员视察,加强行风建设,坚决杜绝食品安全执法管理中不作为、乱作为和作为不力的现象。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担负起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职责,在上的基础上,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确保各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强。各级、各部门要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对区域范围内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认真研究解决,强化监管。要结合本地、本部门特点与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任务、目标及具体措施,真正做到目标任务明晰,责任措施到位。

(二)强化责任,提升管理。进一步强化企业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把企业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做到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将责任延伸到生产经营第一线,落实到生产经营过程的具体环节。企业要确保生产经营的食品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督促企业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原料查验、索证索票和全程追溯制度;提高检验检测能力,落实食品检验合格出厂制度和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采取行政、认证等多种措施,鼓励和引导食品企业积极采用良好生产规范(GMP)、良好卫生规范(GHP)、良好农业规范(GAP)和危害分析控制点技术(HACCP)等先进食品安全制度,提高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三)依法行政,严格执法。落实食品安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着力纠正执法监管中的不作为、不到位和乱作为问题。加强执法队伍思想建设、业务建设和作风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健全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快速通报制度,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快速反应机制。及时查处食品安全重大案件,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第四篇:加快建设争创一流(正式)

加快建设争创一流

寿阳县质监局陈巍 继3月29日,全省质监系统干部大会之后,我们在学习3.29讲话的基础上,又利用一天的时间,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并组织学习了<晋中市质监系统“抓住一个纲,突出三个点,扭住四个抓手”认真落实常高才局长讲话要求”>,经过认真学习,我进一步增强了自己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荣辱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

(一)以“继往开来,争创一流”学习活动活动为契机,全面加强班子自身建设。我局应该这次活动为契机,全面加强自身思想、作风、组织建设,使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带动全局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务经济水平。通过组织开展大讨论活动,增强凝聚力、战斗力,促进思想解放和观念转变,让团结拼搏、争创一流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氛围全面形成。

(二)抓行风,严管理,行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我们始终要把行风建设作为生命线来抓实抓好,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一是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严明各项工作纪律及制度。二是坚持依法行政,深化政务公开。对直接面向企业和社会服务的执法、行政许可、检验检定等工作制订行为规范,公开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和依据,挂牌上岗,集中办理行政许可项目。

(三)抓质量,创名牌。在夯实技术基础的同时,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扎实开展“质量兴县”活动,加大 “质量兴县、名牌兴企”的宣传力度,制定扶优扶强、培育名牌的具体措施,真正使“质量兴县、名牌兴企”深入群众、深入企业、深入人心。

(四)抓安全,保平安,“两大安全”机制不断完善和健全。食品质量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这“两大安全”是质监部门担负的重要职责。

(五)抓执法,促规范,行政执法、质量监督工作进一步强化。积极探索落实质量、计量、标准化和特种设备“四位一体”的行政执法工作机制。结合全县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不断拓展行政执法的新思路、新领域,正确处理执法与服务的关系。加强学习型、研究型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规范执法行为。在全面落实区域监管责任制的基础上,重点抓了对企业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六)抓效能,树形象,全力打造“五型”办公室。办公室面对新的形势新任务给办公室提出的新要求,认清形势,明确目标,振奋精神,创新思路,扎实工作,以全面打造“学习型”、“创新型”、“高效型”、“为民型”、“务实型”等“五型”办公室为契机,努力推动办公室工作再上新水平。一是严格制度,加强管理。二是认真抓好行政管理,协助领导抓好落实督查工作,积极搞好上传下达和科室间协调,做好值班、机要、文件传阅督办等各项工作。三是在财务管理方面严格执行财经制度,加强票据管理,确保各项收费按标准收取。

第五篇:规划局2016年法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规划局2016年法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县,根据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县基层法治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东法治〔2016〕2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定如下法治建设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省、市委有关会议精神和县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按照《县委深入推进依法治县工作重要举措实施规划(2015-2020年)》部署要求,全面深化基层系列法治创建,扎实推进全县各层次各领域依法治理工作,不断提升法治东海建设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东海”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二、工作目标

按照县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的部署要求,重点突出目标化管理、系列化推进、规范化运作、信息化联动“四化建设”引领,全面推进规划局法治创建,不断增强群众的法治满意度与获得感,力争3年达到县级以上法治创建先进标准。

三、工作内容

(一)完善科学决策机制。重大行政决策、重大项目审批、重大行政合同等事项提交局会办会讨论前,需经过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等规定程序。严格落实局党组会议、局会办会等集体决策制度。

(二)完善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权限和发布程序,我局制定规范性文件要严格遵守法定权限和程序,不与国家、省的法律法规相抵触或违法创设行政权力。制定作为行政管理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意见,经法制工作机构实施合法性审查后,由局领导集体讨论决定。对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规范性文件,要通过单位网站、新闻媒体等形式向社会公布。

(三)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严格落实公众知情权。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外,凡是我局制定的公开性文件、重大项目审批核准信息、重大行政决策等事项都要在局门户网站及时公开。凡是面向社会办理的事项,都要依法公开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和办理结果等。

(四)加强政务信息化建设。加强局门户网站、微博和机关内网建设,提高信息质量,完善网上审批、信息公开等综合服务功能,更好地面向社会、服务公众、接受监督。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健全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充分利用电视、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及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及时发布我局重大政策信息,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引导社会舆论,稳定社会预期。

(五)加强规划法治建设。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工作人员思想觉悟,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做到爱岗敬业、忠于法律、执法为民,杜绝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不良行为,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风范。建立并落实法治建设培训制度,定期对全局干部职工开展专业技能和法律知识培训,确保每个科室一套法律知识读本,负责人带头学法用法,依法办事,依法开展规划为民服务。

(六)丰富法治实践,弘扬法治精神。坚持法治文化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将法治文化渗入到深入推进规划事业依法治理、行业依法治理和基层依法治理之中,通过普法依法治理,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决策水平,大力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和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我局成立基层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李加瑞同志任组长,周昕、徐法明任副组长,各科室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结合我局实际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切实加大组织领导,将基层法治建设列入目标管理,统筹规划加大创建,开拓创新加大投入,确保我县依法治县取得实效。

(二)明确任务,坚持依法行政。要求各科室部门认真执行《行政许可法》和《行政处罚法》,严格依法办事,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办理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行政征收、行政处罚等事项,切实做到公平公正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坚持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形成内部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整体联动的管理机制,有效提高行政效能。同时深入学习宣传《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认真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的编制及修订完善工作,使之真正成为方便群众办事的指南。推动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进一步完善网上公告、受理、办理、审批、监管功能,提升运行水平和实际功效。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建议办复率达100%、满意率达95%以上。完善政务公开和事务公开,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能、职责范围、岗位设置、办事内容及其依据、条件、时限、程序、投诉电话等;坚持做到主动服务不推诿、协调服务不扯皮、高效服务不拖拉、廉洁服务不设卡。

(三)落实措施,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加强宣传教育,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建立固定的法治东海宣传阵地。将法治东海建设有关内容,纳入党委中心组织集体学习内容,强化宣传教育的力度。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东海县规划局法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会议,根据需要适时要求其它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参会,听取有关部门的工作述职,交流研究部署法治建设工作,研究解决社会关注的突出问题。努力在办实事求实效上提高百姓对法治建设的认可度,针对群众点题,认真梳理,按期办理,整治结果要接受群众评判。

(四)严格督查,确保法治实效。成立督查考评工作机构。建立东海县规划局法治建设督查考评组,专门负责对法治建设工作的督查考评。重点督查党政领导重视程度,宣传发动情况目标任务分解情况,突出问题整改情况、保障措施落实情况等。以及对各部门的法治建设进行全面考核评比。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督查活动,特殊情况随时进行督查。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抽查和明查暗访,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下发《法治东海建设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督查情况要形成文字材料,向局法治工作领导小组汇报,供决策参考。

下载加快建设一流法治城市工作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建设一流法治城市工作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设法治城市调研报告

    建设法治城市调研报告今年11月,区委、区政府部署开展了建设“法治××”,打造“平安××”工作,近日,调研小组对萌水镇、丝绸路街道、凤阳集团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其在建设......

    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

    高政发[2012]58号 关于印发《高淳县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县府各部门,县直各单位: 现将《高淳县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希结合工作实际......

    xx市城市管理局法治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

    xx市城市管理局法治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谋划、统筹推进法治xx建设各项工作,根据《法治xx建设规划(2021—2025年)》部署,结合本局实际,制定......

    如何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如何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2014-11-24 15:07 8062ubky | 分类:时事政治 | 浏览3550次 分享到: 2014-11-24 15:27 知识大富翁,挑战赢iPhone! 提问者采纳热心网友......

    加快建设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加快建设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是实现良法治国的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就是要加快形成完......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加快建设法治内蒙古

    法制博览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加快建设法治内蒙古 许多奋 ①(中共阿拉善盟委党校,内蒙古 阿拉善盟 750306) 摘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

    关于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若干意见专题

    渝府发〔2010〕97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若干意见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了加强依法行政工作,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努力实现国务院《全面推......

    加快新城法治建设的若干思考

    法制化建设是河西新城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与新城建设同步,不断提升新城法治建设水平,是我们认真思考和实践的一个重大课题。一、充分认识推进新城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