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科尔沁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状况的调研报告(精)(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3 16:10: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对科尔沁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状况的调研报告(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对科尔沁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状况的调研报告(精)》。

第一篇:关于对科尔沁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状况的调研报告(精)

科尔沁区扶贫办

关于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了解我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状况,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步伐,按照区委的要求于2010年1月25日-28日对我区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调研,共调研我区10个镇苏木的79个少数民族嘎查村。调研分两个组,主要采取集中座谈的方式进行调研,由镇苏木统一组织少数民族村领导班子全体成员与调研组进行座谈,每个村领导班子都对本村的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及未来的发展思路做了汇报。现就此次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区少数民族地区现状。我区共有少数民族村79个,总面积971116亩,其中耕地面积394285亩,林地面积336355亩。总户数22,545户,87,063人口,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4941人,占总人口69%,共有贫困户7206户, 27627人口。总劳动力44682人,其中务工人数20332人,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0121人,务工收入为8766万元。养殖业方面现有猪存栏29941口,牛存栏26384头,羊存栏38434只,驴马存栏14654头,禽184103只。由于几年来国家全面实施免征农牧业税、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还草补贴,教育“两免一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支持等,使少数民族地区同其他地区一样实现了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农牧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社会各项事业日益繁荣,随着政府引导和各项资金政策的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成效显著。近年来,通过不断完善少数民族地区产业发展

规划,优化布局,突出特色,发展了沙地葡萄、温室大棚及特色养殖业等新的增收项目,促进了产业化的发展,使一些农牧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稳定收入,取得较好效果。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少数民族人口的意识不断增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办学条件和卫生医疗条件得以了明显改善,消灭了适龄儿童因贫困辍学的现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推广,解

决了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所有行政村都建有卫生室,乡级卫生院近几年医疗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各项事业得到很大发展。

一、目前我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我区少数民族地区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已由脱贫为主要目标转入以增加收入、缩小差距,共同步入小康社会为目标的新阶段。但是,由于受历史、自然、政策、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区少数民族地区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应将这些地区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小康建设的重点突出出来。

1、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地处偏远,自然和生态环境恶环节劣,土地贫瘠,贫困人口又很集中,经济类型单一,信息交通不畅,导致生产生活条件落后,自我发展能力差,收入水平与周边地区有一定差距。

2、综合经济实力薄弱,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弱势地位突显。绝大多数农户,春天靠借款种地,秋天还贷,遇到灾年,则入不敷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个别村人口还有靠天吃饭的现象。养殖业方面受科学技

术的制约,尤其是受市场波动太大,农民抗灾能力又差,畜牧业产业的发展缓慢。

3、人口综合素质亟待提高。由于贫困地区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薄弱,农牧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对外语言沟通困难等问题较为突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弱。少数民族地区收入主要来源于低水平的种养业,生产方式尚未突破传统模式。绝大多数劳动力输出仍停留在季节性外出务工层面上,没有真正离开农村牧区、离开农牧业。要减少农牧民、推进城镇化,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还有很大差距。

4、涉农项目相对较少、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地处偏远,贫困人口基数大还不集中,各项设施又相对落后,少量的资金投入起不了决定性的效果,导致少数民族地区交通、信息、水利、文教、卫生等基础建设明显滞后于其他地区。

三、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建议。

我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事关整个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少数民族村,所以促进农牧民增收,特别是少数民族农牧民增收至关重要。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解决好生产生活中现实紧迫的问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仅要治标、还要治本,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融入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及城乡统筹发展之中。

1、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增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动力。一是集中使用涉农资金,按照‘渠道不变,资金捆绑,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把扶贫、农牧业、林业、水务、农业开发、国土资源、交通、电力等各类涉农项目资金集中向少数民族地区投放,发挥项目拉动作用。二是加大政府公共财政的支持力度,突出重点,从最困难、最需要解决问题的贫困少数民族村入手,集中力量,集中投入,彻底解决好水、电、路、住房、教育、文化、卫生设施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少数民族地区实现持续增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2、加快少数民族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民族特色产业和现代农业。一是大力支持舍饲养殖业,支持农牧民搞好棚舍,窑池等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条件的地区规划建设养殖小区,推行禁牧舍饲,培育农牧结合户和养殖大户,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效益,使养殖业成为少数民族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二是发展高效种植业。适应持续干旱的气候条件,积极发展设施农业,种植耐旱高效作物,推广旱作节水技术,推行订单种植,规避市场风险,使贫困群众从参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稳定收入。三是培育壮大劳务产业,大力实施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加大“万人职业技能培训”、“农村牧区零转移家庭”培训力度,推进少数民族区向城镇和农村二三产业转移,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建立相对稳定的就业基地、增加劳务收入。

科尔沁区扶贫办 2010年1月29日

第二篇:县贫困职工住房困难状况调研报告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我县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云南省总工会《关于在全省开展城市低收入贫困职工家庭住房困难状况大调研的通知》的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要求,在当地政府范围内开展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摸底调查工作,切实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加快建立和完善城市住房保障体系,满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基本需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调研情况如下:

一、调研目的深入了解我省城市低收入贫困职工家庭住房困难方面的基本状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健全全省城市低收入贫困职工家庭住房困难情况档案,推动城市低收入贫困职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的解决,为省委、省政府三年解决城市低收入贫困职工家庭住房困难提供决策依据,发挥工会在改善民生、保障民生中的重要作用。

二、调研的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符合当地政府规定的廉租房租住条件、但又租不起,想租而未租到廉租房的县级以上城市职工。

(二)调查方法

采取听汇报、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入户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弄清城市低收入贫困职工住房的基本状况。

三、调查数据情况

我县接到通知后,按通知要求对我县的28个困难企业的515名职工开展了调查工作,116名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交来了问卷调查表。

(一)城市低收入贫困职工家庭住房的基本状况

经过调查116名职工中住房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下的有26人,20-30平方米的有57人,50平方米以下的有24人,无房的(和父母住或亲戚住)的有9人。

(二)城市低收入贫困职工家庭的实际收入情况

经过调查116名职工中收入在500元以下的76人,500元以上的40人,最高收入的一个是900元,最低的才100多元。有89人是靠低保金生活。

(三)当地政府落实廉租房政策的情况

我县的廉租房建设始于2006年,根据省、市要求,县委、政府把廉租房建设纳入全县工作的重要日程,抓基础普查,建立了低收入家庭住房档案;

抓制度规范,制定了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

抓规划进度,细化了住房保障阶段性目标,综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廉租房的申请条件,我县申请廉租房的家庭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申请家庭人均收入在我县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低收入户。

2、申请家庭人均现住房使用面积在8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困难户。

四、原因分析

1、贫困职工收入低。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企业连年亏损,生产运作难以为续,职工收入和福利和待遇偏低。平均收入不及全市职工平均工资的一半,因此,职工贫困面较大,相当部分职工居住条件十分困难,仍然长期生活在六、七十年代建造的简易宿舍,不仅面积小,设施差,而且生活极为不便,不少已成为危房,存在着极不安全隐患。

2、廉租房租金偏高。由于廉租房不与家庭收入挂钩,地理位置好的租金高于区域差的,差异较大,另根据房屋朝向、楼层的不同,租金也略有不同,相对于低收入贫困职工家庭来说,这样的廉租房租金显得偏高,使贫困职工无力长期支付。

3、廉租房门槛太高。按照我县廉租房的家庭的租住条件,只有吃上低保,才有权利吃廉租,廉租政策完全是附着于民政方面的低保体系中,且规定人均现住房使用面积在8平方米以下,条件苛刻,很难达到租住条件,门槛太高。

五、对策及建议

廉租房的目的是惠及低收入贫困群体,让住不起房子的群众能住上房子,因此建议如下:

1、提高低收入贫困职工收入。重点帮助因企业经营困难或倒闭而产生的失业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增加收入。认真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并逐步形成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形势和物价变化,及时调整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标准、社会救助水平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继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启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修订工作,力争公布实施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加强社会保障建设,努力减轻低收入群体在教育、住房、医疗等方面的支出负担。

2、降低廉租房门槛。建议政府启动摸底调查统计工作,达了新增廉租家庭户数的指标,将人均现住房使用面积在8平方米以下,家庭人均收入在我县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申请标准适当降低,重点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率,使城市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得到住房保障。

3、政府对廉租房的租金实行减免政策。调整廉租住房保障收入标准,扩大廉租住房保障面,廉租住房保障以发放租赁补贴为主要方式,同时实行实物配租和公房租金核减等方式,廉租房扩面后补贴标准不变,租赁补贴按照人均保障居住面积、家庭人口、补贴标准、收入水平等因素确定,且申请程序不变,在廉租住房建成后,将廉租住房保障方式逐步转变为以实物配租为主,可根据其家庭意愿和房源情况,调整为实物配租的保障方式式,满足实物配租的要求,从而让更多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通过政府的帮助,有效改善居住条件。

第三篇: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法律援助工作调研报告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

重庆市渝东南民族地区属武陵山区,是一块嵌入湖北、湖南和贵州三省之间的三角地带,包含黔江区(原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武隆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一区五县,地理位置上以黔江区为中心,东连湖北省恩施州和湖南省的湘西州,南与贵州省铜仁地区接壤,西接贵州省的遵义地区和重庆市涪陵区,北濒长江与万州相邻。东西宽147公里,南北长264公里,片区总面积为16936平方公里,总人口300余万人。作为一个少数民族集居区,聚居着土家族、苗族、侗族、仡佬族及蒙古族等14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00余万人,占渝东南地区总人口的66.1%以上。长期以来,人们在生活习性、受教育程度、教育方式、对事物的认识接受等方面受民族习俗的影响很大。这使得渝东南民族地区法律援助工作面临的大背景与工作开展状况与我市其他区县相比,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受民族习俗影响较深。由于受传统民族习俗影响,群众重男轻女思想根深蒂固,宗族思想较严重,特别是在几个姓杂居的地方,人们发生矛盾纠纷常常依靠宗族势力解决,大姓欺负小姓,小姓口服心不服,时常发生宗族械斗,死人伤人的事时有发生,妇女合法权益受侵害,老人无人赡养等问题突出。

----群众解决问题讲武力,法制观念淡薄。渝东南地区民族成分复杂,受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和历史等原因,群众法制观念淡薄,解决问题常常依靠武力,加之涉交界地众多,“插花地”、“三不管地”实质存在,纠纷多,械斗多,刑案多,社会治安状况复杂,据近三年统计,在渝东南片区的一区五县内违法犯罪人员共达5000人以上,年均1500—人。每年的违法犯罪人员有增无减,呈上升趋势。民间纠纷更是频频发生,仅去年黔江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就调解纠纷5100多件,平均每天达14件。违法犯罪和纠纷的另一面往往就是弱者的合法权益受侵犯。

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较深。由于科学思想在民族地区不够普及,封建迷信思想盛行,部分少数民族群众相信命运、相信神灵,算命先生、巫婆、神汉、江湖郎中在民族地区大量存在,群众有病不上医院,不请医生,而是请巫婆、神汉“作法”、“驱鬼”,或者请江湖郎中或土医生用土办法、偏方医治,常常贻误病情,或致伤致残致死,往往引发人身伤害矛盾纠纷。

群众居住较分散,交通不便,寻求法律援助十分不便。民族地区大多系边远山区,群众分散居住在大山沟里,山高路远,交通十分不便,有的地方至今仍未通车,靠马帮运输,最远的从家里到乡场要一天,从乡场到城区要一天,往返就要4天,农村弱势群体寻求法律援助十分不便。

经济落后,民生困难,无钱打官司。民族地区往往都是穷地区,经济落后,群众收入不高,往往靠外出务工挣钱养家糊口,黔江区52万人口中,外出务工人员近12万人。统计资料显示,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仅2828元,其中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即达2721元,除去生活支出,所剩无几,连寻求法律援助的交通费用都支付不起,有的在合法权益受侵害后不得不放弃法律援助,把苦水往肚子里吞。

弱势群体数量庞大。以黔江区为例,除近12万人外出务工外,还有残疾人3.02万人,未成年人6.8万人,老年人5.9万人,绝对贫困人口30761人,城镇低保对象11211人,其合法权益受侵犯案件时有发生,法律援助工作量大,实现“应援尽援”目标任务重,压力大。

法律援助工作受经费等因素制约,举步维艰。民族地区由于其“边、山、穷”等共性,财政困难,人才难引进,法律援助工作受经费、编制、人员素质等因素影响,开展十分困难。黔江区法律援助中心仅有4名编制(实际在编2人,均为管理人员,另2名编制正在向全市公招专业人员),没有专职律师,没有交通工具,也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其设置与业务发展极不适应。由于经费不足,办理的法律援助案件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量,供需矛盾突出。

针对这些特点,笔者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加大对民族地区法律援助事业支持力度,帮助民族地区建立法律援助经费保障机制

民族地区由于财政困难,经费不足,中央和市上应加大对民族地区法律援助事业的支持力度,帮助民族地区建立“一元为主,多元结合”的经费保障机制。“一元为主”就是要建立以中央、市财政拨款为主的经费保障制度,建议中央、市对民族地区法律援助经费按照人平1元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逐步增加法援资金的投入,以保证少数民族享有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的法律援助服务。“多元结合”就是在政府财政拨款上坚持中央财政和各级地方财政拨款相结合,要求地方政府给予相应比例配套,以此调动地方财政投入法律援助经费的积极性。

(二)加强法律援助中心三大建设

一是网络建设,在各镇乡建立援助站,村设援助点,在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老龄委分别设立职工、未成年人、妇女、残疾人、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在主要劳务输出基地设立外出务工人员法律援助工作站。二是队伍建设,各援助站落实1—2名工作人员,保证正常工作开展。援助中心增编至10人,面向社会公招具有律师资格的执业人员专职从事法律援助工作和法律援助管理工作。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各援助站配齐办公用房和必要的办公设施,援助中心建设独立的办公房,配置交通工具,确保工作开展需要。

(三)推行法律援助网上审批,方便群众申请法律援助

黔江区司法局投入10万元自主研发了法律援助网上审批系统,5月上旬正式投入运行以来,效果良好,法律援助办事效率大大提高,群众申请法律援助更加方便,法律援助审批更加公开正,法律援助信息管理更加科学,法律援助监督渠道更加畅通。事实证明,这是解决民族地区困难群众申请法律援助难的最好办法。下一步,该局一方面推进网上审批的全覆盖,另一方面,借助电脑的普及进一步完善网络审批系统,让有电脑的城镇弱势群体在家也可以网上申请法律援助,农村(社区)弱势群体申请法律援助不出村(社区)。

(四)放宽民族地区法律援助条件,扩大民族地区法律援助范围

1、现行《法律援助条例》主要针对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在民族地区,可以考虑把患重大疾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人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受侵犯纳入援助范围。

2、由于受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少数民族地区重男轻女的现象特别严重,建议将民族地区妇女申请法律援助条件放宽,不用审查经济状况。

3、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涉嫌家庭暴力的,无论男女都应提供法律援助。

4、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家庭财产权利受侵害,如高速公路、铁路、水电站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损坏农民家庭财产的,免费提供法律援助。

(五)加大普法、科普宣传教育力度,让法律、科学的阳光照耀民族地区

要不断探索新时期民族地区法制宣传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内容上要突出新颖性,使少数民族群众易于接受,学得懂、记得牢;在形式上要突出多样性,要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年龄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有效载体,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如电视、报刊、网络等优势作用,播放法制宣传片、开辟以案说法、法律问答、维权服务等栏目,以此解决少数民族群众集中组织学法难的问题。广泛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推进法律知识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通过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力度,用法律涤荡封建宗法势力和重男轻女封建思想,用法律制止宗族械斗,提高群众的法律知识和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从根本上减少侵犯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案件。同时,大力宣传普及科学思想,帮助少数民族群众破除封建迷信,弘扬科学精神。

第四篇: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法律援助工作调研报告

重庆市渝东南民族地区属武陵山区,是一块嵌入湖北、湖南和贵州三省之间的三角地带,包含黔江区(原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武隆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一区五县,地理位置上以黔江区为中心,东连湖北省恩施州和湖南省的湘西州,南与贵州省铜仁地区接壤,西接贵州省的遵义地区和重庆

市涪陵区,北濒长江与万州相邻。东西宽147公里,南北长264公里,片区总面积为16936平方公里,总人口300余万人。作为一个少数民族集居区,聚居着土家族、苗族、侗族、仡佬族及蒙古族等14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00余万人,占渝东南地区总人口的66.1%以上。长期以来,人们在生活习性、受教育程度、教育方式、对事物的认识接受等方面受民族习俗的影响很大。这使得渝东南民族地区法律援助工作面临的大背景与工作开展状况与我市其他区县相比,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受民族习俗影响较深。由于受传统民族习俗影响,群众重男轻女思想根深蒂固,宗族思想较严重,特别是在几个姓杂居的地方,人们发生矛盾纠纷常常依靠宗族势力解决,大姓欺负小姓,小姓口服心不服,时常发生宗族械斗,死人伤人的事时有发生,妇女合法权益受侵害,老人无人赡养等问题突出。

----群众解决问题讲武力,法制观念淡薄。渝东南地区民族成分复杂,受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和历史等原因,群众法制观念淡薄,解决问题常常依靠武力,加之涉交界地众多,“插花地”、“三不管地”实质存在,纠纷多,械斗多,刑案多,社会治安状况复杂,据近三年统计,在渝东南片区的一区五县内违法犯罪人员共达5000人以上,年均1500—人。每年的违法犯罪人员有增无减,呈上升趋势。民间纠纷更是频频发生,仅去年黔江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就调解纠纷5100多件,平均每天达14件。违法犯罪和纠纷的另一面往往就是弱者的合法权益受侵犯。

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较深。由于科学思想在民族地区不够普及,封建迷信思想盛行,部分少数民族群众相信命运、相信神灵,算命先生、巫婆、神汉、江湖郎中在民族地区大量存在,群众有病不上医院,不请医生,而是请巫婆、神汉“作法”、“驱鬼”,或者请江湖郎中或土医生用土办法、偏方医治,常常贻误病情,或致伤致残致死,往往引发人身伤害矛盾纠纷。

群众居住较分散,交通不便,寻求法律援助十分不便。民族地区大多系边远山区,群众分散居住在大山沟里,山高路远,交通十分不便,有的地方至今仍未通车,靠马帮运输,最远的从家里到乡场要一天,从乡场到城区要一天,往返就要4天,农村弱势群体寻求法律援助十分不便。

经济落后,民生困难,无钱打官司。民族地区往往都是穷地区,经济落后,群众收入不高,往往靠外出务工挣钱养家糊口,黔江区52万人口中,外出务工人员近12万人。统计资料显示,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仅2828元,其中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即达2721元,除去生活支出,所剩无几,连寻求法律援助的交通费用都支付不起,有的在合法权益受侵害后不得不放弃法律援助,把苦水往肚子里吞。

弱势群体数量庞大。以黔江区为例,除近12万人外出务工外,还有残疾人3.02万人,未成年人6.8万人,老年人5.9万人,绝对贫困人口30761人,城镇低保对象11211人,其合法权益受侵犯案件时有发生,法律援助工作量大,实现“应援尽援”目标任务重,压力大。

法律援助工作受经费等因素制约,举步维艰。民族地区由于其“边、山、穷”等共性,财政困难,人才难引进,法律援助工作受经费、编制、人员素质等因素影响,开展十分困难。黔江区法律援助中心仅有4名编制(实际在编2人,均为管理人员,另2名编制正在向全市公招专业人员),没有专职律师,没有交通工具,也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其设置与业务发展极不适应。由于经费不足,办理的法律援助案件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量,供需矛盾突出。

针对这些特点,笔者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加大对民族地区法律援助事业支持力度,帮助民族地区建立法律援助经费保障机制

民族地区由于财政困难,经费不足,中央和市上应加大对民族地区法律援助事业的支持力度,帮助民族地区建立“一元为主,多元结合”的经费保障机制。“一元为主”就是要建立以中央、市财政拨款为主的经费保障制度,建议中央、市对民族地区法律援助经费按照人平1元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逐步增加法援资金的投入,以保证少数民族享有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的法律援助服务。“多元结合”就是在政府财政拨款上坚持中央财政和各级地方财政拨款相结合,要求地方政府给予相应比例配套,以此调动地方财政投入法律援助经费的积极性。

(二)加强法律援助中心三大建设

第五篇:对贫困落后地区环境污染的调研报告

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环保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到2010年,在gdp年均增长7.5%的同时,单位gdp能耗消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一“十一五”环境指标的确定,为各级党委、政府提出了具体环保任务。今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贫困落后地区面对近20年粗放型经济发展带给环境的遗留问题,深感

全面实现“十一五”提出的环境指标,存在许多困惑与思考。

一、贫困落后地区环境污染现状

**省**州是典型的贫困落后地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不足2000元,目前仍有15万人处于温饱线以下,是**省唯一进入国家西部大开发范围的地区和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地区。加快经济发展,努力脱贫致富成了一级党委、政府的主要工作,可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一)工业“三废”污染怵目惊心。“十五”期间,全州工业用水15104.9万吨,重复用水3821.97万吨,累计排放工业废水8539.6万吨,达标排放废水3583.7万吨,重复用水率25.3%,达标排放率42%。工业废水中十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29107.625吨,其中化学需氧量、氨氮、六价铬三项主要污染物排放率高达99.45%。全州工业废气累计排放3027483万标立方米,其中燃烧废气排放与工艺废气排放量分别占总排放量的17%和83%。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排放量分别为43459.6吨、15654吨、157905.5万吨,达标排放率仅10.1%、26.95%、10.7%。全州8个县市,工业废气等标污染负荷比超过10%的有6个县市,累计负荷比为86.1%。全州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高达667.8万吨,较“九五”期间增加约1.5倍,综合利用量仅为60.8万吨,平均年利用率仅9.1%,处理处置率仅25.21%。其中冶炼废渣、尾矿产生量最大,占总产生量的85.28%。大量的“三废”排放量对**州环境构成直接威胁:一是主要河流严重污染。矿产品加工企业集中的花垣河、兄弟河流域,峒河、万溶江流域,主要污染物超过河流水环境容量均在100倍以上。流经城镇的河段粪大肠菌群及锰、镉、铅等金属污染物严重超标,武水河溪断面的水质为ⅴ类,花垣河川心城断面的水质为劣ⅴ类,已经丧失了使用功能。二是环境污染纠纷呈加剧趋势。“十五”期间共接受、处理群众来信来访1485件次、人大代表提案136件、政协委员议案123件。其中2004年环境信访210件,创历史新高,2005年高达298件(次),增加88件,再创新高。三是“三废”引发的环境污染事故居高不下。“十五”期间全州共发生环境污染事故136起,造成人员伤亡5人、死亡1人;农作物受害面积270万平方米,污染鱼塘13万平方米;事故赔偿300万元,其中99%因“三废”污染所致。其中2004共发生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22起,直接经济损失29.3万元,其中水污染事故和大气污染事故发生率高达95.24%。2005年各类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发生率较2004年提高1.2个百分点。2006年1-6月,就发生较大的环境污染事故4起。

(二)农村“面源”污染令人担忧。据初步统计,仅2003年至2004年,化肥、薄膜的使用量递增率高达4.6%、6.2%,2004年农药使用总量高达3204吨,平均每亩1.7千克,位居全省第三,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1.4个百分点,其中高毒农药使用量占使用总量的9.93%。农业化肥施用量2004年较上年高出8163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2004年较上年多93吨。年畜禽养殖排放污水量和化学需氧量分别相当于工业企业年排放废水量的64%和化学需氧量的59%。生活污水和垃圾也直线型增加,仍有83.9万农村人口饮用水高氟、高砷、高污染水。农村污染源点多、面广、治理难度大,治理工作在贫困地区未曾启动,仍是一片空白,使农民健康面临威胁,严重制约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阻碍新农村建设步伐。

(三)城镇生活及其他污染与日俱增。**州仅占总人口25.16%的城镇人口,2005年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高达2672万吨,仅处理182万吨,处理率仅为4.96%,较2004年高出257万吨,较2003年高出439万吨,较2002年高出1252万吨;生活及其他二氧化硫排放量高达8730吨,较2004年高出993吨;城镇生活污水中cod排放量高达22313.8吨,氨氮排放量高达1697吨,分别比2003年高出22292吨、134.8吨,较2002年高出8986.2吨、650.4吨;生活及烟尘排放量高达8865吨,较2004年高出580吨,较2003年高出2372吨,较2002年高出3199吨。城镇生活污染的与日俱增同环保污染治理设施的严重短缺形成了巨大反差。据统计,**州目前仅有污水处理厂一个,年生活污水cod去除量仅为排放

量的0.93%,年氨氮去除量仅为排放量的1.23%,年二氧化硫和烟尘去除量为零。

二、治理环境污染面临的突出矛盾

严峻的污染现状与客观存在的贫困落后现实,使贫困落后地区环境污染治理直接面临三大主要困惑。

一是实现脱贫致富与切实保护环境间的矛盾。相对发达地区而言,贫困落后地区,解决温饱,实现脱贫致

富是当地政府不容置疑的天职,发展经济就变得刻不容缓。对环保的投入也就相对不足,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保队伍自身建设难以跟上形势需要,环保机构设置滞后,缺乏有效的手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也就显得司空见惯。在制定地方性政策上,始终贯穿着“能宽则宽、能放则放、能让则让”的主线,对部分重点企业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优质服务,建立“绿色通道”,出台“优惠政策”。对在温饱线上挣扎的广大人民群众而言,在生存都受威胁的情况下,也就不可能“捆绑肚皮谈环境”。对从事经营的企业而言,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是其根本目的,守法成本高于违法成本的现实,使其不愿加大环保投入,导致企业治理能力的削弱,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取最大经济利益也显得顺理成章。近20年来,**州为确保地域经济与国家发展水平同步,努力实现脱贫奔小康目标,在相对忽视结构、布局和环境污染与治理的基础上,上了一批耗能高、污染大、附加值低的粗加工、重污染工矿业。短期内经济得以快速发展,gdp成倍增长,贫困人口减至当前的15万。但由于过多注重gdp的增长,对企业的发展能力估计过高,照顾面过宽,持续时间过长,配套措施和环境管理又跟不上,导致这些企业利用优惠政策手段来逃避环境保护责任,致使环境执法效力大打折扣,直接造成环境的人为破坏,使工业总产值每年以成倍的增速递增的同时,环境污染与资源破坏则以几倍的速度成比例扩大。发展经济、提升gdp与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让贫困落后地区困惑。

二是布局不合理与企业技术含量低间的矛盾。调查发现,126家工业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不到40%,其余60%的企业规模小,仍是低水平下的企业,地区性生产过剩和企业低素质下的生产高消耗、高成本和低效益现象十分突出,结构趋同现象较为普遍。占工业企业绝对比重的44家电解锰生产企业总生产能力也只有30余万吨,规模最大的年生产能力也只有4万吨,最小生产企业年产值仅1000吨;13家水泥厂都是立窑生产普通水泥,总生产能力70万吨,实际年产量不足50万吨,单窑年规模最大只有8.8万吨,均属于国家明令关闭淘汰企业。布局不合理,生产集中程度低,高能耗、粗加工、附加值低,“散、小、差”问题突出,在短期内既解决好布局问题,又考虑企业技术水平提高问题,确实令人困惑。

三是环保低投入与污染治理高需求间的矛盾。据调查统计,**全社会环保投入仅0.8%,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三十分之一,不到我国发达地区的三分之一。126家工业企业污染覆盖率达100%,“三废”治理设施仅159台,近半数以上的污染治理设施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污染治理设施运转率不到10%。2004年,126家工业企业废水、废气治理设施年运行费用267.7万元,仅占工业总产值的0.008%,可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高达253吨、能源消耗量5.41吨标煤,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2.8%和95.3%。工业重复用水率只有20.3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只有6.96%,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2.8和43.3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企业生产工艺基本上没考虑清洁生产和经济要求,生产与治理相分离,产业与科研相分离,环境污染处理能力极低。

三、对策思考

**州的环境污染,一方面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另一方面,也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思考之一:强化环境管理,加大环境执法是全面整治环境污染的有力手段。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成绩,管理对工业污染问题的解决,显得更为重要。一是强化党委、政府对环境工作的管理。党委、政府要将环境管理与经济发展同等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的同时,应制定配套的环境保护政策,在确立“gdp”增长速度的同时,也应将“绿色gdp”考虑其中,把推行循环经济作为解决地区、城市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二是强化各职能部门的共同管理。进一步加大部门的协调配合力度,建立健全综合决策机制,落实建设项目“环保第一审批权”,明确规定任何工业新改扩建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控制新的工业污染产生。三是强化环保职能部门管理。首先,严格执行各项环保法律制度,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业生产秩序,依法关闭能耗高、污染重的小浮选、小冶炼、小化工等“十九小”企业;其次,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从严查处和打击擅自闲置污染治理设施、偷排、漏排等违法行为,遏制工业污染反弹,授予环保部门“二停权”:即一停企业生产,停产整顿排污不合格企业,直至整改完毕,二停项目,排污和治污不合格企业所在地的政府,一年或半年不准上新项目或者改造工程。;再次,加强环保执法队伍建设,强化社会舆论监督,将违法企业的排污情况、查处情况向社会公布,实行环保信息公开。完善环保举报热线,建立公众赔偿制度,公众可以直接将污染企业告到法院,用法律手段要求排污企业为污染后果作赔偿,达到迫使企业整改的目的,从而形成“防治污染、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不断提高我州环境管理和环保执法水平。

思考之二:加大结构调整,优化工业布局是彻底根治环境污染的关键所在。

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工业布局不仅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工作重点。一是加大产业政策的调整。变鼓励性、保护性产业政策占主导地位为竞争性产业政策和限制性产业政策占主导性地位,政府应从公平投资税收政策,严格技术质量标准、规范市场行为和提供快速市场信息服务等方面创造公平、公正的政策环境,推动企业优胜劣汰;对于污染环境、技术水平落后、严重供大于求的产品,实行限制性产业政策,防止继续重复建设,减少污染源的新增。二是围绕特色产业进行结构调整。根据**特点,围绕“生态建设”、“民族风俗”这个中心,提高“生态和民族”旅游业和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减少高耗能、低产出的粗放式开采业和加工业。三是加快高新技术发展。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现有工业产业,大幅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升企业品位,减少环境污染,缓解环境压力。四是优化产业布局。一方面将工业企业从城市居民区、生活区中剥离出来,形成专门工业园区,实现企业的逐步转移;另一方面,对资源进行全面评估,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形成规模生产,变分散型、粗放型生产为集约性、精深加工性的产—供—销“一条龙”式生产、经营,实现资源的有效开采和整合利用,优化产业布局。

思考之三:加大环保投入,提高生产技术是有效防治环境污染的重要保障。

通过调查分析后发现,中小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目标面临的障碍之一就是资金问题。由于受自身规模所限,中小企业融资途径单一,环保投入不足。为此,首先得加大环保投入。一是加大政府对环保的投入。财政资金的投入对社会资本投入往往能起到导向作用,能起到以小带大、以点带面的作用。政府必须对环保投资采取倾斜政策,扶持污染治理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对重点限期治理项目可采取贴息政策,以鼓励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优先保证实施清洁生产项目。二是加大社会对环保的投入。引进市场机制,建立多种融资渠道,实行污染治理多元化,鼓励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污染防治工作,改善生态环境,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绿化、防止水土流失、城市保洁等项目的投资。三是加大企业对环保的投入。必须创新环保投入机制,建立起环境保护的价格体系,做到“污染者付费,治理者受益”,使违法成本高于治理成本,促使企业自动投入污染治理。其次得努力提高企业生产技术。一是实现企业现有技术人员的技术更新。采取多种形式定期加强企业现有技术人员的科技培训,不断提高科技人员技术水平,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二是实现企业设备的淘汰更新。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和设备,对落后工艺和设备实行逐步替代、淘汰,对新上工业企业,相关职能部门要严格把关,防止发达地区落后、淘汰工艺和设备再进入我州。三是实现企业高科技人员的引进。建立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出台人才引进优惠政策,提高人才福利待遇,切实做到引得进、留得住、稳得下、展得开。

下载关于对科尔沁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状况的调研报告(精)(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对科尔沁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状况的调研报告(精)(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政局对社区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目前,对社区建设还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够,社区认同感不强;待遇保障滞后,社区建设人才匮乏;自治服务不强,社区建设活力不足;经费投入不足,社区建设保障不力和文化氛围不浓,社区建设内容不......

    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调研报告

    关于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的调研报告 ——群文近年来,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出现大量剩余,并不断向非农产业转移。为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和地方......

    少数民族地区厉行勤俭节约调研报告(精选五篇)

    *民族地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调研报告**乡党委书记——*****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民族,*民族有一句谚语“一顿不做成九顿吃,就不会过日子;九顿不做成一顿吃,就不......

    少数民族地区创新党建调研报告(五篇模版)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创新党建的调研报告中共达央乡委员会书记韦万江近年来达央乡党委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规范班子运行,强化队伍建设,为全乡经济社会又好......

    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大全

    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宜宾市筠连县高坪苗族乡——王孝刚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步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群众......

    贫困老人情况调研报告

    以下提供一篇贫困老人情况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最近,我们采取问卷和进村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区的贫困老人进行了全面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贫困老人基本情况此次调......

    对乡镇农村贫困状况的调查报告

    扶库区人民一把___镇是___县最僻远的一个老边穷镇,地处铁山水库上游,全镇55个行政村,有19个村属库区村。库区内19个村自1958年初迁到1962年、1963年的返迁,再到1979年的复迁,直至......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研究(最新)详解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研究 历史与民族学学院社会工作09-12班 左如锐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研究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的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也不可否认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