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县山区防洪工程现状及对策

时间:2019-05-13 16:49: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邹平县山区防洪工程现状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邹平县山区防洪工程现状及对策》。

第一篇:邹平县山区防洪工程现状及对策

邹平县山区防洪工程现状及对策

盖文梯 郭晓彤李明王涛

(1、邹平县水利局)

1摘 要 :突发性暴雨洪水是山区水库、塘坝防洪的心腹之患。在分析山区防洪现状的基础上,落实责任、强化措施、提高防洪标准、建设防洪非工程体系、搞好防守抢护等防洪对策。

关键词: 山区、防洪特点

防洪对策 南部山区基本情况

1.1 地形地貌

山东省邹平县地处山东省滨州市的最南端,东接工业重地淄博,西邻山东省会济南,南依胶济铁路,北靠黄河,济青高速公路横穿全境26km。地理坐标为东经117°18′~117°57′、北纬36°42′~37°09′,最大纵距为50.15km,最大横距为57.55km,总面积达1251.75km2。邹平县南部山区地处鲁中泰沂山区北麓,境内地貌复杂,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山丘林立,形成了低山丘陵地带,从海拔高度为826.8m的长白山摩诃顶、到海拔10.6m的黄河冲积平原,形成本县的低山陡坡、近山阶地、水平梯田、沿河阶地、冲积平原、河滩高地、缓平坡地、背河槽状洼地等八种主要地貌类型。

1.2 行政区划

邹平县南部山区包括西董、临池、好生、青阳、黄山、黛溪六个镇(办),227个行政村,7.014万户,24.3966万人,土地面积319.58平方公里,山区6镇办约占全县总面积的25.6%。

1.3 河流及水库体系

南部山谷峪川汇集山洪形成了黛溪河、新月河、潴龙河、淦沟河、望京河、卧狼沟等山洪河道26条。由于地形的控制,地表径流方向多从西向东,或由南而北,汇入小清河下泄。

南部山区共有水库23座,塘坝108座,其中小(1)型水库4座,小(2)型水库19座。

1.4 水文、气象条件

邹平县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温和,雨热同季,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多年平均气温13.1℃,光热资源丰富,日照时数为2619.8小时,无霜期133天。南部山区多年平均降雨量607.5mm。县内多年平均蒸发深为1242.3mm(E601型蒸发器),一般6月份最大,12月份或1月份最小。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主要集中在6、7、8、9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72%。

1.5 南部山区局部短时强降雨的特点

南部山区短时强降雨一般来说,范围不大,但短时强降雨具有突发性,且水量集中、峰量高、汇流速度快、破坏力大等特点,对水库的安全影响不可忽视。尤其是小型水库,集水面积不大,短时强降雨范围可覆盖整个 2 流域,对于地质条件较差的流域,短时强降雨还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滑坡会使山体、植被和建筑物失去原有的面貌;泥石流兼有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往往比单一的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而滑坡和泥石流的出现,将大量的泥沙、树木带入库区,也影响了水库的安全。南部山区防洪工程现状

2.1 防洪标准低,工程设施老化

邹平县山区水库、塘坝大多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当时条件的限制,防洪标准低,施工质量差,存在着坝基渗漏,坝坡塌陷,溢洪道狭窄等安全隐患,防洪标准不足20年一遇,具体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部分坝体出现下陷,发生渗水现象,坝体、坝基渗漏严重。

2、坝体砌体护坡坍塌滑移,砌体发生大面积风化、老化及冰融破坏,损坏严重。

3、放水洞老化损坏严重,放水能力严重降低,无法达到设计要求。

4、库区周围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造成水库淤积严重。

5、受当时施工条件的限制,施工工艺落后。

6、溢洪闸门体锈蚀严重,止水橡皮老化,轨道锈蚀变形,启闭机启闭不灵活。

7、管理养护经费不足,维修养护不到位。

2.2 行洪河道行洪能力差

部分行洪河道多年未清淤,淤积严重,阻水林等阻水障碍多,造成河道行洪能力严重减弱,加大了防洪压力。

2.3 整体抗灾能力低,防洪压力大

水库管理机构薄弱,缺乏水文、雨情测报设施,预警预报方法落后,尚有部分水库、塘坝仍存在安全隐患,给山区防汛带来很大的压力。

2.4、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淡薄

一是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山区群众防灾意识普遍不强,对洪灾的监测预报、避让、自救等知识有限。二是开发建设过程中对自然规律、地质条件等考虑得不多,一旦发生山洪灾害往往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山区防洪应急对策

3.1加强病险水库、塘坝除险加固力度

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三年基本完成全省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任务目标,邹平县自2008年以来,已完成三八水库、台头水库、于印水库、古城水库四座小(1)型水库、11座小(2)型水库、30座塘坝的除险加固工程。邹平县将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力争利用三年时间将剩余水库全面除险加固,108座塘坝已按计划陆续除险加固。这些工程的实施,将大大提高我县山区工程的防洪能力,对拦蓄地表径流,补充地下水源,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当地小气候和生态环境,减轻下游防洪压力,解决当地农业灌溉用水和人畜饮用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2 强化汛前检查,抓好预报预警

本着“早动手、争主动”的原则,搞好山区防汛准备工作,县防指每次在汛前组织防汛检查组,对 23座水库108座塘坝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并将检查情况以文件形式上报,逐级落实,并将水库、塘坝安全渡汛工作,作为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对全县防洪工程中需要重点防守的险工险段、水库、塘坝、病险涵闸专门登记造册,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切实做到组织、管理、预案、制度、队伍、物资六到位,保障工程安全度汛。

3.3、领导高度重视,分级层层落实责任

全面落实好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全方位防汛责任制。汛前召开全县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县长与各镇办行政一把手签订了防汛责任状,会后逐级签订防汛责任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规定,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中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分部门责任制、技术责任制、以及岗位责任制,明确防汛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把责任逐项分解,确保每座水库、塘坝,都要有辖区内镇(办)人民政府确定一名行政领导为防汛安全管理责任人,一名水库、塘坝技术安全管理责任人和2-3名水库、塘坝工程管理责任人,并制定好管理制度,落实好管理经费。各相关责任人必须按防汛规定和预案的要求按时上岗到位,认真履行好职责。将防汛工作责任制落实到防、抗、抢、救的全过程。

3.4、完善防汛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对山区23座水库、108座塘坝每年重新修订完善《邹平县防洪预案》、5 《邹平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及内河、山区和县城区防汛分包责任制》、《河道、水库洪水调度规程及防洪预案》,制定了《山区水库防洪应急预案》而且装订成册,防汛指挥人手一份。健全水库、塘坝的各项防汛措施,严格执行水库、塘坝的调度方案,对于病险水库、塘坝要降低水位或空库运行,确保大坝安全。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水库、塘坝的安全巡查力度,加强巡查的次数,一旦发现险情立即组织人力物力全力抢护。对于病险水库和高水位运行的水库、塘坝,务必坚持昼夜巡查。按照“先急后缓,确保重点,兼顾一般,小型为主,层层拦蓄”的原则,重点提高山区防洪安全标准和拦蓄能力,加大山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对每一种可能发生的险情都制定好报警、抢险、迁安、救护等各项应急措施,确保水库、塘坝度汛万无一失。

3.5 落实抢险队伍,加强实战演练

县防办及时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汛抢险演练工作的通知》,山区六镇(办)认真组织落实了防汛队伍,继续以基干民兵为基础,党团员为骨干,组织了常备队6支36人,抢险队6支1.41万人,预备队6支3.37万人,排涝队6支1.28万人。每年举行一次山区水库防汛抢险演练,组织落实迁安队、救护队,并与驻邹部队、武警部队联合,加强军民联防,努力建设一支技术过硬、作风顽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现代化防汛抢险队伍。

3.6 除障疏浚,改善河道行洪能力

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对河道行洪区内影响行洪的障碍物进行了限期清除。邹平县开展河道清障攻坚战的主要做法是“一抓”、“二管”、“三落实”和“三结合”。“一抓”,就是在河道清障工作的组织领导上,建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把河道清障列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公安、法院、土地、规划、城建、交通等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二管”,就是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防汛抗旱指挥部协管。“三落实”,一是落实清障执法目标责任制,二是落实清障经费,确保清障任务按期完成,三是落实清障执法专职人员。在清障项目的具体实施上,做到“三结合”。一是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坚持贯彻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方针,使设障者充分认识设障的危害性和清障的重要性,自觉清障。二是水行政主管部门上下紧密配合,共同完成清障任务。三是水行政主管部门与司法部门紧密配合,推动清障工作的顺利开展。

3.7 做好物质储备,提供抢险保障

按照国家、集体和群众号料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了储备。对于群众号料,不做表面文章,切实落实到镇、村、户,按照“备而不集,用后付款”的原则,落实好品种、数量、储存地点,运输措施及责任人,做到随用随调。

3.8 加强值班巡查,确保政令畅通

县防办及时下发《关于做好上汛工作的通知》,县镇两级防办自六月一日始至九月三十日止严格实行定人定岗24小时昼夜值班。山区各镇(办)7 防汛指挥部及各有关单位要及时上岗到位、坚持领导带班制度和汛期24小时值班制,不得有脱岗、漏岗现象,要密切注视天气变化,及时掌握汛情、水情、工情和灾情。

3.9 强化科学调度,严明调度纪律

多年的防洪实践表明,只有早预报、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绝大多数水库险情是可以有效控制的。因此,对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所发出的工作指令必须做到令行禁止,坚决杜绝推诿扯皮、久拖不办、敷衍塞责等现象的发生。对因拒不执行命令,贻误时机造成损失的,要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决不姑息迁就。从现在起到汛期结束,山区各镇(办)党委、政府一把手和县级各部门负责人,无特殊情况,一律不得擅自外出,因工作需要确需外出的,必须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请假,对批准同意外出的,要妥善安排好本辖区、本单位的防汛工作。

3.10 建立防汛信息网,提高决策参谋水平

对通讯设施和遥测设施的站点,汛前进行了维护保养,从而保证了各种信息的及时传递,大大提高气象、水文监测预报准确度,做到“测得到、测得准,报得出、报的快”。同时加强气象局和水文局的联系与合作,建立会商制度,使预警预报工作更加准确。为领导决策及调度指挥防汛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确保了度汛安全。

3.11 加强宣传,依法防洪

水库流域内的各级政府要在工厂、机关、学校、企业的广大群众中积 8 极开展灾害防御知识普及教育,做到家喻户晓、老幼皆知,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自防、自救、互救能力,特别是要把人员转移避险的各项防范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继续加大宣传贯彻《水法》、《防洪法》及其他有关水法规的力度,使人人懂法守法,让防汛工作深入民心,彻底消除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充分调动起广大干部群众防汛抗洪的积极性与使命感,更好地做好防汛工作。结 语

暴雨虽强,但应对有序;洪水虽大,但防范有力;灾害虽重,但损失较小。在部分中小河流水位超过堤防保证水位、水库超设计水位的情况下,邹平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制定科学合理的洪水调度方案,充分考虑上下游、左右岸的利益。充分兼顾兴利和生态需要,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科学调度水库,充分利用雨洪资源,努力做到灾害损失最小化、防洪兴利综合效益最大化。确保堤防、水库等防洪工程的安全。重要堤防无一缺口,全县水库无一垮坝。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山区六镇办党委、政府的扎实工作;得益于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得益于依法科学防控,给洪水以出路,从被动抗洪到主动防控;得益于不断完善的水利工程和非工程防洪减灾措施。

参考文献:

[1] 陈雷.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全力做好水库安全度汛工作 9 [J].中国水利,2010年,(10)。

[2]胡小梅.陈崇德.胡一波.樊哲.对水库流域局部短时强降雨引发灾害的思考[J],中国防汛抗旱,2007年,(5)。

第二篇:山区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题目:山区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作者:凤冈县天桥镇中心学校:郑军

摘要:扎根在这里的农村学校的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深受农村学校教育质量难以提高这一问题的困扰,走访了许多学生家庭,对农村学生的课外生活、家庭教育等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并与学校老师及学生家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我们发现:农村教育质量难以提高,家庭教育问题是一个重要因素。结合本地区实际,对针对农村家庭现状,提出解决办法。关键词:农村家庭、现状、对策 正文:

贵州省凤冈县天桥镇位于凤冈的最南端,距县城70公里,凤石公路经过这里,是一个典型的边远山区。作为一个扎根在这里的农村学校的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深受农村学校教育质量难以提高这一问题的困扰。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在节假日、平时的工作中走访了许多学生家庭,对农村学生的课外生活、家庭教育等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并与学校老师及学生家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我们发现:农村教育质量难以提高,家庭教育问题是一个重要因素。

一、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

1、农村家长素质偏低,家庭教育缺乏氛围。现在中小学生的家长近90%是出生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上农村的贫困,他们所受的教育是极其有限的。家长文化程度整体偏低,所掌握的教育知识极其贫乏,因而无法对子女进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导。下乡走访,经常听到家长说:“现在的书真难,孩子的作业,我们根本看不懂,教娃儿做作业那是不得行的哟,”更不用说那个“English”了,几乎所有家长都不会。

2、农村家庭教育方式存在两种极端。当前农村家庭教育存在“棍棒式教育”和“溺爱式教育”两种极端。很多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他们奉行“黄荆棍下出人才”的传统教育理念。这些家长以权威和命令主义的形式来教育,凭自己的情绪来教育孩子,缺乏与孩子必要的沟通和交流,谈不上良好的教育效果,有时更是适得其反。与棍棒式教育相对的是溺爱式教育,在农村,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仍不同范围和不同程度地存在,他们把爱理解为迁就,把孩子当“宝”,这些孩子在父母的娇惯下成长,往往骄横野蛮。这些家长把子女送进了学校就等于送进了“保险箱”。认为“学校是国家办的,教育是学校的事”,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卸给学校,根本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学校老师说也说不得、叫也叫不得,稍受一点委屈就哭着回去喊家长,和同学间一点小摩擦也搬来家长,家长往往也极尽所能打抱不平。

3、父母外出打工较多,家庭教育主体缺失。由于山区农村几乎没有乡镇企业,经济收入就靠种那两根烤烟或茶叶,收入较低,且多数家庭负担较重,家庭中上有老要养,下有小要育,迫使大部分家长不得不外出打工。这样,一部分孩子就被家长毫不吝情地留下(一些父母在孩子刚出生不足一岁就离开了家,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管),农村成妇女、儿童、古稀老人的阵地,在这样的环境下,父母该管的管不了,爷婆隔代让管的不敢管,学校代管想管难管好的现状,家庭教育难以到位,“放任”式教育和“电话式”教育现象严重。

4、隔代教育造成娇生惯养、溺爱孩子。由于留守儿童绝大部分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隔代教养,因爷爷奶奶年纪大、文化程度低、思想观念落后,往往是把孩子的人身安全和“吃饱穿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行为习惯养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却很少关注,缺乏心灵沟通,任其发展。加上爷爷奶奶对孩子溺爱、娇生惯养,造成部分孩子养成好吃懒做、经常说谎等不良习惯,形成任性、放纵的性格,有的甚至导致违法犯罪。

5、“读书无用”的思想作祟。现在培养一个大学毕业生需要家庭负担很多,这对于收入不多的农村家庭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另外,农村出身的毕业生由于经济及没有就业指导等原因,要找一份理想的工作是很困难的,不如趁早出来打工挣钱合算,降低了就学的热情。

6、政府在家庭教育引导上不够。在边远山区,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教育,那只是一句口号,全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就是靠边站的领导占个编制,具体做了些什么,没有哪个家庭知道,也没有听说哪个学生得到真正的教育和关心;妇联应关心孩子的学习及生活,也好像没有实质的意义。

7、学校教育资源滞后,无法引导家庭教育的健康发展。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农村学校撤点并校,改善教学条件,集中优势资源办学。可偏远农村孩子上学却成了问题,有的乡村方圆十里之内没有一所小学,孩子们不得不跑十多里路到镇上去读书。教育教学设施滞后,教师周转房建设,学生寄宿制学校建设推进缓慢,办学经费紧张,也成了制约农村家庭学生教育的难题;远离县城的边远山区,优秀毕业生不愿招考,即使定向招考了,他们宁愿舍弃工作也不来上班,优秀教师又留不住,来到这里的教师千方百计的要走,在教师严重差编的情况下,每年都是进来的少,去的多,学校教师资源严重不足,制约农村教育的发展,也就制约着农村家庭教育的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本区域实际及部分地区在家庭教育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尝试提出如下建议:

一、实施家长培训工程,建立学校与家庭互相沟通制度。在学校中建立家长学校,通过专业的学校社会工作者向家长传授正确的家庭教育信息,用学校和学生的“文明”带动家庭和家长的“文明”建设。通过家长会、家访、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展开工作,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提出关于家庭教育的建议,提高父母在子女成长方面所需的基本知识等等;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适时召开学生家长会或让教师家访,向家长通报学校的工作和班级情况,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能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加深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理解。另外,学校还可通过开展活动,加强父母与孩子间的沟通。比如组织学生给父母写信,让学生对家长的不良行有正确认识,向家长提出合理的建议,增强家庭教育的效果。

二、努力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尝试亲子共读。家庭教育的效果不仅取决于父母的教育动机与教育内容,更主要的是父母的教育方式。作为家长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认真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使孩子在家庭中愉快、健康地成长。为此,家长要努力做到提高自身素质,能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有一套能被孩子接受的“家规”;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生活内容;做孩子学习上的助手,指导和帮助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利用一切机会锻炼和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和耐挫力。同时可尝试亲子共读,通过家长与孩子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过程,冲破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的局限,这样才有利于教育双方的沟通,寻找合适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模式。

三、改善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一是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硬件设施建设,通过学校教育来引导家庭教育的正确方向。去年,我镇中心完小实行寄宿制,全镇所有学校都有学生到校读书,天桥完小突然增加200人,学生星期天到校,直到星期五都吃住学校,在教师的指导下生活和学习,学生成绩和学生品德的培养都有很大的进步。本学期,又有近100人到寄宿制学校读书,公路沿线的学生基本上都到寄宿制学校了。如果在现有的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基础上,多建设几间寄宿制学校,加强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及管理力度,便可弥补一部分家庭教育的缺失。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在教师分配数量,福利待遇上应提高边远山区教师比例,让教师愿意到边远山区来任教,让他们在这里留得住,安得下心(凤冈县正在试行的教师支教制度就是一次很好的实践)。同时在教师培训上,能给边远山区教师更多的机会,有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更好地服务山区学生,推动山区家庭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充分发挥乡村关工委和农村基层妇女联合会的作用。明确职责,加大管理力度,充分发挥乡村关工委“五老”的余热,为“留守儿童”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同时应发挥农村基层妇女联合会的作用。基层妇联应主动承担起指导当地妇女的责任,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当地妇女进行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转变她们的观念,改变她们对固有的、不正确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的认同,从而充分发挥妇女在家庭教育中作用。

五、拓宽“惠民惠农”政策辐射。各级政府特别基层政府应切实落实好党的“惠民惠农”政策,在经济发展、自主创业等各方面给农民予政策上的倾斜、经济上的扶持,以吸引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让农民工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减少外出务工人员,有效减少留守儿童,缓解隔代教育等造成的负面影响。

六、转变观念,根除读书无用论。农村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了,为孩子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对农村毕业生在就业上的培训与指导,不让山区学生再一次输在起跑线上,毕业后用所学知识考上国家公务人员,或成为科学创业致富的带头人,自然可以消除“读书无用论”的谬论。同时应发挥正能量,大力宣传教育的好处,让家长及学生转变观念,不被读书无用论冲昏头脑,到明白时后悔已经晚了。

山区农村的家庭教育,不仅需要农村家长转变观念,提高教育水平,更需要特别是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在财力、政策上的关心、指导与支持,让“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不是当前教育的一句口号。

第三篇:安阳县山区经济林发展现状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安阳县山区经济林发展现状及对策

作者:曹栋梁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22期

摘 要:近几年来,安阳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山区经济林工作,通过加大投入、加强管理等措施促使了我县山区经济林较快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柿树、核桃、花椒、苹果、香椿等树种为主的经济林格局,为提高山区群众生活质量,增加当地群众收入,发展地方经济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我县山区经济林工作在发展规模、果实品质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还有较大发展潜力。下面就我县山区经济林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发展提出自已浅显的见解。

关键词:山区 经济林 发展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8(a)-0205-011 山区经济林发展现状

目前,我县山区经济林总面积5880亩,其中花椒3500亩,苹果360亩,香椿510亩,核桃1200亩,柿树310亩,山桃等其它经济林160亩。从分布上看,善应镇以苹果、香椿为主,马家乡以核桃为主,都里乡以花椒为主,柿树在西部山区6个乡镇都有分布。从发展时间上看,柿树大多数都是以前保留下来的树种,苹果是1995年左右发展的,香椿、花椒、核桃多数是2003年退耕还林栽植的。从产量上看,苹果亩产3800斤,香椿亩产2000斤,花椒亩产480斤,核桃亩产2100斤,柿树亩产2500斤,都已进入了盛果期。山区经济林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科学合理规划

目前,我县山区经济林发展缺乏一个长远的全面的科学规划。近几年发展的经济林,一是靠退耕还林结合群众意愿发展了少量的核桃、花椒、香椿等经济树种。二是个别群众通过承包零星山地栽植了小面积的经济树种。这两种经济林发展模式都具有面积小,分布零散,形不成规模优势,更不具有经济优势。因此,应尽快制定一个全局性的规划,指导我县山区经济林快速发展。

2.2 集中规模发展不够

目前,我县山区经济林呈零星状分布,没有形成经济林规模发展的局面。经济林发展以村户主,各自为战,县乡没有统一规划,统一栽植。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落后,不配套,不能对经济林进行有效灌溉,林果产品运输道路不畅通,宣传推销力度小,林果产品形不成自己的品牌,价格低,给当地群众带不来更多的实惠。

2.3 经济林老旧品种多

我县山区经济林品种多数都是2003年以前发展的老旧品种,比如苹果多数是以前的“富士”、“香樵”等品种,香椿有“粗枝香椿”等品种,花椒有“小椒”、“狗椒”等品种,柿树有“盖柿”等品种,核桃有“岭头小核桃”等品种,最近推广的经济林品种几乎上没有。

2.4 专项资金投入不足

我县对经济林发展投入较小,每年投入仅8万元左右,远远满足不了我县经济林发展的需要仅够给予山区农民自主发展经济林少量的补助。而山区经济林发展规划区域内亟需大力整修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新品种更新换代任务艰巨,专业人才和新技术的培训刻不容还,与山区经济林建设相关的投资需求很大,目前的投资状况远远满足不了山区经济林大规模高标准高质量的发展

(五)、技术管理水平较低

我县山区经济林技术管理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没有进行细致的肥水管理,没有进行科学的整形修剪,没有进行适时高效的病虫害防治,没有实施科学的火灾防控措施等等。山区经济林发展规划

3.1 制定经济林发展规划

县委县政府应高度重视山区经济林发展,成立山区经济林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对山区经济林工作的领导。要投入适当的资金,抽调精干的技术力量,深入山村,仔细调查山区经济林发展历史、乡林经济发展状况、和土壤、水利等自然资源状况,参考全国山区经济林发展,确定符合乡林实际,符合自然规律又经济价值高的经济林品种。充分利用山沟撂荒地、梯田地边等符合植树政策的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经济林。

3.2 整乡整村规模发展

在县乡经济林发展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大力发展山区的经济林,要集中连片,注重发展经济林沟、经济林带、经济林村、经济林乡镇。土层瘠薄的山间小地要以花椒等耐瘠薄耐干旱的树种为主,荒山中下部土壤深厚的地方,要以核桃、香椿等深根性的树种为主,要注意多建设旱井、水窖、水塘、小型水库等水利设施和电力设施,尽可能满足树木灌溉,确保林果丰产。还要修好林间道路,便于林果产品运输。

3.3 快速发展名优品种

我县要与全国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紧密联系,把全国最新的名优特新经济林品种引进到我县进行驯化培养。下面的经济林树种品种要做为重要对象引进。“中核1号”、“辽核1号”、“香玲”核桃,“嘎啦”、“红将军”、“乔纳金”苹果,“红芽绿香椿”、“红叶椿”香椿,“红玛瑙”、“花山椒”、“大红袍”花椒,“中华巨柿”、“日本甜柿”、“次郎”柿树,“大雪枣”、“胎里红”枣树等树种。

3.4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我县要加大对山区经济林建设的投入力度。县乡财政要成为投资主渠道,另外要广开门路,坚持“谁投资,谁拥有,谁受益”的原则,大量吸收社会资金参与,深入发动工业、企业、成功人士及社会闲散资金向经济林建设倾斜,形成良好的投资局面。

3.5 提高管理技术水平

第四篇: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现状及对策

关于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现状及对策

通过这次暑期社会实践,对XXX初级小学的的资源配置及教学情况分析得出:

一、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的现状

1、教育条件差,教育资源配置不足

首先,偏远山区农村由于人口居住分散,学校设置数量少,学生上学路程较远,适龄儿童每天要走几里或十几里的路程去上学,早出晚归,有些适龄儿童因此而辍学。其次,部分地区学校没有食堂。学生和老师只能自己做饭吃,甚至部分走读学生每天只能吃两顿饭,中午饭只能买点零食或不吃,生活条件极差。再次山区农村学校尤其村办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陈旧,配套不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极度缺乏,学校无仪器无图书,体育设施配置不全。

2学生失学率高、成绩差

偏远山区农村学生由于当地农民生活条件差。学生家庭负担重,学校教育质量不高,家长素质低下,社会就业压力大等原因,使得农村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知识面狭窄,综合素质较城市学生偏低,对上学的积极性不高,农村失学率高。高的失学率必然导致未来劳动力素质低下。不利于我国农村建设的推进,将给农村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的原因分析

1、地缘因素是造成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

经济的发展,劳动者素质是其重要因素,而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又与教育水平高低有很大关系,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高低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反之,经济的发展也反作用于教育的发展。落后的经济,阻碍了农村与其他各地的交流与合作,使农村教育处于自我学习的闭合状态。另外,偏远山区农村落后的经济,无法为农村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技术、多功能阅览室等,即使农村孩子有刻苦奋斗的学习精神,现实的残缺、闭塞的文化使他们无法开拓眼界,增长知识,突破创新。

2、农村教育财政投入不足

我国基础教育分为县乡村三级负责制,而偏远山区乡镇财政财力更加薄弱,特别是农民收入水平低,支付能力弱,教育经费总量更加不足,使得偏远山区农村基础设施配置很难改善,很多优秀教师流向城市,农村教育更加难以提高。

3教师培训工作力度不大,教育观念落后

偏远山区农村信息闭塞,文体活动不活跃,与外界交流较少,农村教师知识更替迟缓,教育观念落后。跟不上时代要求,大部分学校以片面追求考试分数为目的,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得农村学生高分低能,不能满足我国素质教育关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三、对策

1、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大教育资源的配置

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涵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也就是说,三个文明共同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发展农村科技教育与壮大农村应用人才队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在偏远山区农村应该抓住这个前所未有的机会,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要求。加大农村教育的各种资源配置,改善农村教育条件,争取通过良好的条件留人才,以优秀人才发展教育,以先进的教育发展当地经济,使得农村教育工作真正起到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的推动力量。

2、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农村学校教师的培训不仅要加大力度,而且要转变培训观念和方式,努力实现教师培训由知识补充、与评职相关的功利性培训向能力提升、素质培训的转变,实现教师培训由被动受训、灌输培训向主动参训、探究培训的转变,实现教师培训由重点提高向整体提高的培训转变,通过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能力。更新教学观念。在加大培训工作的同时。要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加大教师的业务能力建设,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改经验,努力解决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高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和兴趣。

3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解决农村教师切实困难,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通过制定优惠政策,解除农村教师的后顾之忧,使教师能够全心全意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把现在的教师留住,把优秀的人才吸引到农村教师队伍中去。

总之,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面貌的改善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通过采取各项合理可行的措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发当地资源,促进当地农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因地制宜,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才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第五篇:山区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改进对策

山区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改进对策

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如果教师自身缺乏健康心理,何以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那么,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又如何呢?本人通过对城乡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发现,当前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偏远贫困山区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整体素质更令人担忧。因此,提高山区教师心理素质、积极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贫困地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和艰巨任务。

一、现状山区教师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以及整个山区基础教育的发展。通过对山西省国家级贫困县市偏远贫困山区的660多名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发现,山区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较低,整体素质难以适应现代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教师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通过调查发现,山区教师普遍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尤其对学生心理发展的知识和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辅导的知识了解甚少,调查中有70%的教师未经过系统正规的心理学和教育学学习,也没有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更不知道相关的理论与技能。有13.8%的教师居然对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陌生......(本文共计2页)[

下载邹平县山区防洪工程现状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邹平县山区防洪工程现状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现状及对策[五篇]

    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现状及对策 姓名:向泽青单位:野竹坪小学 联系电话:*** 偏远山区农村,自然条件差,人口稀疏,人民生活水平低,教育落后。由此导致学生失学率较高、学习成......

    山区农村乡镇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农村乡镇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我镇地处大别山腹地,**、**、**三省五县交汇之处, 国道纵贯全境,全镇约40余平方公里,人口5万余,全镇在校学生近4000人,其中初中生1800余人。全镇经......

    山区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论文(5篇材料)

    一、山区小学学生整体语文学习情况分析从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平时课堂表现来看,男生在学习中的表现要比女生更好些。无论是及格人数还是优秀人数,男生都更占优势。在平时的课堂表......

    浅论山区中学思政教育的现状及对策5篇

    浅论山区中学思政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山区中学基础教育得到极大改善,特别是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水平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如今还有许多山区的教育现状还不容乐观。......

    浅谈城市管理现状及对策(范文模版)

    浅谈恩平市市容市貌管理现状及对策 【内容提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市容市貌管理工作日益显得重要,市容市貌管理是一项任务繁重、涉及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城市形象的一......

    腐败现状及对策

    浅议我国腐败问题现状及对策 摘要:自新中国成立伊始,党和政府就十分重视官员腐败与反腐败问题,采取有力措施预防、打击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改革开放以来,对......

    作文现状及对策[本站推荐]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横山中心小学罗兴荣 一、问题的提出及现状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阵地,也是广大语文教师的一大教学......

    腐败问题现状及对策

    腐败问题现状及对策 腐败是指掌握公共权力的组织和个人以对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而达到谋取私利的目的的行为。腐败是一个普遍性、世界性和历史性的问题,自国家产生,掌握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