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国家煤炭产业政策,促进煤矿改造升级发展 Microsoft Word 文档
浅谈国家煤炭产业政策,促进煤矿改造升级发展
2017年1月16日,召开的2017年全国安全生产会议,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监局局长黄玉治部署煤矿安全重点工作,其中:“进一步加大小煤矿等落后产能关闭退出力度,开展小煤矿淘汰退出攻坚战,力争2017年全部淘汰退出9万吨/年及以下小煤矿。”辽宁打响了关闭9万吨/年及以下落后小煤矿的战役,拟关闭170多处9万吨/年及以下落后小煤矿,这是辽宁煤矿的重新洗牌,是辽宁煤炭产业升级的重要契机。
一、从政策的连续性看煤炭产业发展趋势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3‟99号,以下简称《意见》)文件,到2014年的《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十二部门关于加快落后小煤矿关闭退出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煤监„2014‟44号,以下简称《通知》)文件,再到2016年的《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7号)文件,从中看到国家产业政策的连续性和煤炭行业发展趋势,就是坚决关闭产能9万吨/年及以下的落后小煤矿。记得2013年国务办公厅印发《意见》时,为详细了解《意见》出台的背景意义,主要内容,以及如何抓好贯彻落实等相关问题,记者采访时任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付建华时的一段话,到现在仍然记忆犹新:“煤炭产业结构不合理,小煤矿数量多,产能小,事故多。2012年全国煤炭产量达36.5亿吨,且仍有14亿吨产能已开工建设或规划建设,煤炭产能过剩已经显现。全国仍有年产9万吨/年及以下小煤矿7501处,产量仅占4.42亿吨,数量占总数的57%,产能仅占12%,但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占事故总量的2/3左右,百万吨死亡率是大中型煤矿的4倍。”也就是说把9万吨/年及以下落后小煤矿关闭了,产量减少4.42亿吨,产能减少12%,而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却减少2/3。所以,关闭9万吨/年及以下落后小煤矿是治本之策,势在必行。那么,9万吨/年以上的煤矿怎么办:要生存、要发展、就得做大、做强和改造升级。
二、有序退出过剩产能
《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7号)文件,第二条,第六款,属于以下情况的,通过政策支持等综合措施,引导相关煤矿有序退出。
(一)安全方面
煤与瓦斯突出,水文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具有强冲击地压等灾害隐患严重,且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难以有效防治的煤矿;开采深度超过《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煤矿;达不到三级标准化的煤矿。
(二)质量和环保方面 产品质量达不到《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要求的煤矿。
(三)技术和资源规模方面
非机械化开采煤矿;产能小于9万吨/年的煤矿。
(四)其他方面
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煤矿;长期停产、停建的煤矿;资源枯竭、资源赋存条件差的煤矿;不承担社会责任、长期欠缴税款和社会保障费用的煤矿、其他自愿退出的煤矿。
三、9万吨/年及以下落后小煤矿存在的问题
(一)9万吨/年及以下落后小煤矿发展方式较为落后 一是开采方式落后,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底;二是技术管理落后,大多数9万吨/年及以下落后小煤矿没有配备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具备相应的灾害防治能力;三是瓦斯治理落后,瓦斯管理滞后,瓦斯管理混乱,防突措施不落实,瓦斯抽采不到位。
(二)9万吨/年及以下落后小煤矿主体责任落实存在差距
一是部分9万吨/年及以下落后小煤矿没有查明隐蔽至灾因素;二是部分9万吨/年及以下落后小煤矿矿长(实际控制人)责任不落实,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时有发生,重生产,轻安全,仍然存在;三是9万吨/年及以下落后小煤矿非法违法开采行为较为严重,超层越界现象仍然存在;四是9万吨/年及以下落后小煤矿工人素质较低,合法权益没有根本保障。
四、煤矿改造升级健康发展
(一)推进煤矿“四化”建设
煤矿要健康发展,必须加大投入,进行机械化改造,实现正规化、机械化开采,把煤矿做大、做强和转行升级。必须走高投入、高产出的升级之路。必须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费用,持续保持安全生产条件。积极推进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建设,强化动态达标和岗位达标,确保安全监控、人员定位、通信联络系统正常运行。
(二)加强管理
配备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技术规范。优化组织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创新体制机制,提升综合竞争力,推动煤矿改造升级。
(三)加强“一通三防”管理
优化通风系统,确保通风系统完善可靠,做到以风定产;严禁无风、微风、循环风冒险作业;必须做到瓦斯抽采达标,防突措施到位,监控系统有效,瓦斯超限立即撤人。加强密闭、巷道、采空区管理,防止自然发火。
(四)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加强煤矿班组安全建设,变招工,为招生。强化矿工实际操作技能培训与考核,所有煤矿从业人员必须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严格教考分离,建立统一题库,建全考务管理体系,建立考试档案,切实做到不合格不发证。严禁无证上岗、持假证上岗。
(五)强化用工管理
规范煤矿劳动用工管理,加强煤矿招工信息服务,签订劳动合同,办理用工备案,参加社会保险,严格落实工伤保险实名制;保护工人权益,提高工人收入,执行国家法定工时制度。依法配备劳动保护用品,定期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加强尘肺病防治工作。
(六)落实煤矿主体责任
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制度。实行双领导带班制度,即:保证一名矿领导带班入井,一名矿领导地面值班,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按规定开展隐患排查,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停产治理,并上报监管部门,按照“五落实”进行整改。
第二篇: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升级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调整加快推进的大背景下,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升级成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进而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抓手。广东省中山市以发展产业集群为着力点,积极推动“中山制造”向“中山创造”、“中山服务”转型,“中山产品”向“中山质量”、“中山实力”升级。
促进产业组织优化和服务社会化,将产业链延伸到研发和销售环节。抓住产业链上的研发和销售环节,逐步实现三个延伸:一是将主导企业的质保体系延伸到配套企业,提高配套协作企业的产品质量,促进产业链协调发展。二是把产业链从产品制造过程逐步延伸到产品设计、原材料供应、生产、销售、服务的全过程。三是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技术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将服务延伸到产业集群和产业链中,在集群内建设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创业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提高产业集聚的层次。
促进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提升产业集群发展层次。一是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采用高新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传统产业集群加快由委托加工向自主设计加工、自主品牌生产转变,推动传统产业集群由低成本型向创新型转变。二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鼓励企业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提升工业设计水平。大力推广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引导企业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标准,主动接轨国际制造业标准体系,推进产品国际标准认证,支持企业参与国家和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鼓励科研院所和产业集群加强产学研联合,积极吸引跨国公司、优势企业设立制造基地、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和地区总部。加快发展产业关联度高、产品链条长、带动能力强、技术含量高的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特色现代产业集群。三是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健康医药、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引导生产要素向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集聚,着力构建特色鲜明、配套完备的高技术产业群。
促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转变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一是按照生态产业链进行规划布局和建设改造,建立产业集聚区内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网络。二是通过推行清洁生产、资源节约利用等,推动产业集群向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方向发展。对于排放集中、污染严重的产业集聚区,探索集中治理方式,推广节能减排共性技术,降低污染治理成本。三是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水平。结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制定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和单位面积产出标准,对占地少、能耗小、产出高的产业项目优先安排用地。倡导“零用地”招商,提高工业用地建筑容积率,严控无项目厂房建设。统筹管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相关排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四是加快发展生态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积极创建生态镇、生态村和生态社区,大力改善人居环境。
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全面融入全球产业体系。一是更加主动而有选择地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国际分工地位,促使产业集群沿着提高附加值之路升级。重点引进价值链高端项目,推进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实现外资企业本土化,弥补本地产业集群在核心技术方面的不足。同时,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二是创新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加强与港澳和珠三角其他城市的经济协作,共同构筑优势互补、产业配套、资源共享、环境共保的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传统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通过合理分工,在全区域内优化配置生产要素,鼓励和引导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部分劳动特别密集、对劳动力成本特别敏感的生产工序和环节向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转移。
第三篇:煤矿突出矿井升级改造及安全技术标准
**矿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升级改造及安全技术标准
一、机构设置
设立防突机构,配齐人员。设立专业防突队伍。
1、防突工:对每个生产地区进行突出预测需要2名防突工操作。**矿4个采区,需用防突工8人;17个采掘队,需用防突工34人;按每人每月21个工作日计算,共需防突工61人。
2、瓦斯员:每个地区设置1名专职瓦斯员,随时观察突出预兆。我矿四个采区每天共需瓦斯员12个;现有8个掘进队每天共需瓦斯员24个;开拓区现有6个队每天共需瓦斯员18个;3工程处头面每天共需瓦斯员9个;南、北翼地区每天需6瓦斯员;全矿每天共需瓦斯员72个,瓦斯员按工作日21个计算,通风区共需瓦斯员104人。
3、放炮员:《******集团有限公司矿井一通三防管理规定》第121条,为开采保护层的突出煤层掘进工作面不得使用综掘机,采煤工作面应采用浅截深采煤机采煤。故所有开掘队伍均需要放炮员。
按每人21个工作日计算。井下现有4个采区,如按照中、夜班放炮计算共需11人;开掘队伍17个按照早、中、夜三班计算所需74人;9个坑修队按照中班、夜班生产计算所需26人;通风区共需放炮员111人。
二、制度建设
防突管理制度、各级人员防突岗位责任制健全。
设置防突机构后,根据机构人员设置,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
三、培训管理
符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32条。
四、装备管理
防突装备满足矿井需要。主要包括: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瓦斯放散初速度、煤的坚固性系数、瓦斯解析指标、钻屑量等测定装备以及防突钻机等打钻装备。
GB/T50518-2010矿井通风安全装备标准:防突钻机每个采掘工作面配备1—2台;用于预测区域突出的仪器每个矿井1—2台;用于预测采、掘工作面突出的仪器每个采区配备2—3套;有突出煤层的采区必须设置采区避难所,突出煤层的采掘工作面应设置工作面避难所或压风自救系统。
1、突出危险性预测设备:用于突出危险性预测的设备,每个采掘工作面配备至少1台用于防突工进行现场预测的仪器。其他仪器配备详见“建立防突实验室报告”。
现场预测瓦斯解析仪需用资金16.8万元,防突实验室需用资金148.5万元。
2、防突钻机:每个采掘工作面配备1台大直径钻机及配套钻杆,每个采区至少备用1台大直径钻机,根据采掘工作面情况,使用不同型号钻机;每个采掘工作面配备一台风动防突钻机及配套钻杆。
防突钻机及配套钻杆需用资金400万元。
3、抽放泵站及管路:每个采掘工作面配备2套移动抽放泵,一套使用、一套备用,并根据巷道设计长度配备足够的瓦斯抽放管路;地面永久抽放系统不能够满足要求,增加2台地面抽放泵,增加抽采能力。
移动抽放泵需用资金1260万元,地面永久抽放泵需用资金200万元。
4、防突设施:建立采区避难硐室,突出煤层的掘进巷道长度及采煤工作面长度超过500m,应在距离工作面500m范围内建设临时避难硐室或设置可移动式救生舱;在突出煤层的石门揭煤和煤巷掘进工作面进风侧,必须设置至少2道牢固可靠的反向风门。
工作面临时避难硐室建造需用资金31.5万元,防突反向风门建设需用资金45.9万元。
5、压风自救装置:采煤工作面距切眼25—40m至少设置一组,往外每隔50m至少设置一组;掘进工作面距前头25—40m至少设置一组,往外每隔50m至少设置一组;爆破地点、撤离人员与警戒人员所在位置以及回风道有人作业处均应设置压风自救装置。
压风自救装置需用资金108.8万元。
6、所有入井人员必须携带不少于30min隔离式自救器。并定期更换。
设备资金:16.8+148.5+400+1260+200+31.5+45.9+108.8=2211.5万元。
五、资料管理
各项图纸、设计、规程措施、瓦斯异常涌出、动力现象记录、突出卡片以及报表按规定存档。
六、系统管理
1、通风系统
符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23条。
系统改造共需资金:280+420+336+420+91+560=2107万元。
2、抽采系统
建立有满足矿井防突工作要求的瓦斯抽采系统。
3、安全监控
建立有完善的监控系统,且必须构成矿井局域网络,并与集团公司实现联网。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在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后可能造成风流逆转的进风巷道中安设甲烷传感器。
七、技术管理
1、突出鉴定
突出矿井煤层和突出矿井的鉴定由煤矿企业委托具有突出危险性鉴定资质的单位进行。
煤矿企业应当将鉴定结果报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
2、专项设计
突出矿井的新水平、新采区,必须编制防突专项设计,经冀中能源集团主要技术负责人签字,由省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组织审批,并按监管权限报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防突专项设计包括地址报告和煤层突出危险性基础资料、区域预测结果、煤层开采程序、开拓方式和采区巷道布置、防突有关的安全保障系统、采掘作业方法、区域与局部综合防突措施的内容和方法、防突工程计划、设备、器材及明细。
3、生产能力
矿井生产能力核定符合要求。
4、图纸管理
矿井通风系统图、瓦斯抽采系统图、安全监控系统图等齐全。矿井编制有瓦斯地质图,并按要求进行更新完善。
5、参数测定
瓦斯、防突参数测定符合要求,并按要求更新测定范围。
6、防突设计措施管理
各项防突设计和措施的编制、审批、贯彻、执行符合要求。
7、巷道布置
巷道布置符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16条。
8、采掘作业
采区作业符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19条。
八、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1、基本要求
突出矿井必须采取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区域防突措施、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和区域验证的综合防突措施。
2、区域预测
突出矿井应当对突出煤层进行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区域预测分为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前的区域预测和新采区开拓完成后的区域预测,区域预测结果应当由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确认。
3、区域防突措施
区域防突措施应当优先采用开采保护层。突出危险区的煤层不具备开采保护层条件的,必须采用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进行区域消突治理。
4、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开采保护层的保护效果及采用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时必须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其检验方法符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有关规定。
5、区域验证
实施区域防突措施后,必须进行区域验证,其验证方法符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57条、58条要求。
九、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1、基本要求
突出矿井必须采取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工作面防突措施、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和安全防护措施。
突出煤层的每个煤巷掘进工作面和采煤工作面都应当编制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报矿技术负责人批准。
石门等揭穿突出煤层必须有专项防突设计,并经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并具有相应技术能力的专业队伍施工。
2、突出危险性预测 石门等揭煤工作面、煤巷掘进工作面和采煤工作面必须进行突出危险性预测,工作面预测应当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进行,未进行工作面预测的采掘工作面,应当视为突出危险工作面。
各类预测方法应符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要求。
3、工作面防突措施
有突出危险的工作面应当符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要求的局部防突措施。
4、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突出危险工作面采区工作面防突措施后,必须进行措施效果检验,效果检验的方法要符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99条—101条要求。
5、安全防护措施
无突出危险工作面必须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并保留足够的突出预测超前距和防突措施超前距的条件下进行采掘作业。安全防护措施要符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102—106条要求。
所有入井人员佩戴隔离式自救器;井下不存在架线电机车运行情况。
十、设备及系统改造资金
设备需用资金2211.5万元;系统升级改造需用资金2107万元,共需资金2211.5+2107=4318.5万元。
第四篇:河南省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研究
河南省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研究
河南省是国家规划的14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煤炭产业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煤炭市场持续低迷,企业经营愈加困难,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结构性矛盾凸显,诸多因素叠加使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河南省必须顺应能源革命发展趋势,抢抓机遇,科学谋划,加快煤炭行业转型发展。
一、河南煤炭产业发展现状
受能源资源赋存制约,河南省以煤为主的生产消费结构将长期存在。今年来,河南省不断加大资源勘探力度,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延伸产业链条,积极促进产品多元化,在煤炭产业转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截止2015年底,全省累计查明煤炭地质储量289.47亿吨,年均增长0.66%,建成了平顶山、义马、郑州、焦作、鹤壁、永城6个大型煤炭基地。在国家政策指引下,五年来兼并重组小煤矿490个,淘汰关闭215个,累计去除产能3300万吨/a;在建矿井数量为15处,新增生产能力为1293万吨/a。截止2015年底,河南省现有生产矿井及在建矿井共有517座,其中大型矿井48座,中型矿井80座,小型矿井389座,总设计生产能力为22654万吨/年。但是受国家经济增长和煤炭形势的影响,河南省煤炭产量逐年递减,2015年产量为1.25亿吨,与2010年相比,煤炭产量累计下降41.3%。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近年来,经过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河南已形成以河南能化、平煤神马、郑煤、神火等四家企业为主,地方煤矿为辅的煤炭资源开采格局,产业集中度达到了95%,煤电一体化、煤电铝、煤化工等链条逐渐完善。骨干煤炭企业选煤厂56座,总入选能力为1.05亿吨/年,原煤入选总量为7540万吨,原煤入选率达到71.8%。5家煤制合成氨公司,年生产能力合计为124万吨合成氨和192万吨尿素;7家煤制甲醇公司,年生产能力为135万吨;5家煤焦化共公司,年生产能力为700万吨;煤制其他化工产品(煤制焦油、煤制液化天然气、三氯氢硅歧化生成硅烷)年产量33.6万吨。初步形成了集煤田地质勘探、科研教育、煤矿设计、矿井建设施工、煤炭生产开发、矿山机械制造、洗选加工和煤化工、煤发电、煤层气开发、煤化工等于一体的完整的煤炭工业体系。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为中坚力量,社会广泛参与合作的“产学研”一体化的煤炭科技创新机制正在形成。五年来,全省煤炭工业推广应用了一批重要的科技创新成果,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发挥出了巨大作用,推动了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目前,全省已建成了一批国家 1
工程中心、大学科技园区、现代煤化工升级示范工程,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已成为高校、科研单位的主要转变方向。
矿区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积极推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矿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成效明显,2015年土地复垦面积为1597公顷,比2010年增加77%。随着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技术日趋成熟,特别是燃煤电厂污染物超低排放技术推广应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大幅增强,煤矸石、矿井水、煤层气等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煤矸石利用率由2010年的87%提高到2015年的99.0%,矿井水综合利用率由85.5%提高到87.4%。
二、河南煤炭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新的政策探索期“四期叠加”阶段,对能源生产和消费提出了新要求,河南省煤炭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还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煤炭开采成本高,缺乏价格竞争优势。河南省煤矿开采历史普遍较长,有些已经超过百年,长期高强度开发导致资源接续紧张、煤层埋藏深、开采条件复杂等问题,煤炭生产成本普遍较高,不具竞争优势。目前,省属骨干煤炭企业吨煤生产成本一般在300元左右,而同期山西、内蒙、新疆吨煤生产成本一般在130—220元、80—180元、50—120元。与西部地区相比,河南省煤炭开采条件和成本处于劣势,这种局面从长期看难以改变,由此对煤炭下游深加工产业发展将带来不利影响,这是谋划煤炭行业转型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加工转化处于低端,优势产品领域较少。目前,河南省煤炭深加工主要包括煤化工、尼龙化工、煤焦化工、煤电盐化等领域,除部分产品形成竞争优势外,主导产品大多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低端,精深加工产品少,大宗产品多,同质化严重,加之资源、能源价格较高,相当一部分产品处于亏损状态。与此同时,西部地区凭借丰富的煤炭资源和低廉的电力价格优势,大力发展高耗煤大型转化项目,在甲醇、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等煤化工大宗产品上占据显著成本优势。河南省煤炭成本劣势决定了以煤为原料的化工初加工领域竞争力逐渐减弱,在煤炭下游加工产业竞争力的持续减弱,也对河南省煤炭产业发展造成了严重冲击。
企业经营陷入困境,生存发展面临挑战。近年来,随着煤炭价格持续低位运行,企业效益持续下滑,亏损大幅度增加,资金链紧张,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不断加大。2015年底河南省煤炭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70%以上,骨干煤炭企业平均达到80%以上;今年以来,在国家去产能相关政策调控下,煤炭价格有所回升,但河南省骨干煤炭企业经营困难状况没有实质性改变,河南省煤炭企业到了不转型就被淘汰、转型慢也会被淘汰的境地。面对严峻挑战,河南省煤炭企业必须加快转型发展,科学谋划发展路径,才能实现脱困发展。
环境约束日益加剧,节能减排压力不断加大。近年来,河南省多次出现出现持
续大范围雾霾天气,郑州市位居2015年中国空气质量最差10个城市第九位,不断引发公众对空气质量尤其是PM2.5的关注,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长期的燃煤积累是大面积雾霾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煤炭开采利用对水、土壤等污染程度逐渐加深,煤炭清洁化生产程度不够,煤层气、矿井瓦斯和矿井水利用水平低,全省采煤沉陷面积达到1.1万公顷,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伤害。同时,随着新安全生产法和环保法的实施,产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生态环境保护压力。
三、河南省煤炭产业发展的建议
针对河南煤炭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突破,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一)以去产能为主线,加速淘汰煤炭落后产能。要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对开采条件复杂、生产成本高、煤种没有竞争优势的矿井一律关停,其中包括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确定的13类落后小煤矿、产能小于30万吨/年的煤矿、采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采煤方法与工艺且无法实施技术改造的煤矿、具有灾害隐患严重的煤矿、开采深度超过《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煤矿、达不到安全质量标准化三级的煤矿。到2018年,累计淘汰煤炭落后产能6254万吨。
(二)以优化煤炭结构为核心,加快产业一体化发展。从煤炭品种来看,河南省除了褐煤外,其他煤种均有赋存,其中以贫瘦煤、炼焦煤、无烟煤居多。从市场竞争力来看,河南省煤炭除无烟煤、炼焦煤、动力煤等部分优势品种外,相当一部分煤种不具价格优势,但河南省靠近煤炭主要消费区,交通便利,区位优势突出,还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河南省应结合煤电、煤电化工、煤焦化工、煤电铝等下游产业需要,发挥无烟煤、炼焦煤、贫瘦煤等煤种优势,发展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优质无烟煤、炼焦煤煤矿接续项目和煤电一体化发展、符合政策要求的动力煤煤矿接续项目,在满足省内产业下游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利用区位交通优势积极拓展省外市场。
(三)加快煤炭产能指标交易,实现先进产能替代。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在贯彻落实国家去产能的政策下,实行产能指标企业内部无障碍置换、企业间市场条件置换和地区间指标交易补贴制度。对于煤炭企业内部,在符合环保、安全等要求前提下,快速实现资源禀赋条件好、埋藏浅、煤层厚、构造简单、开采成本低的矿井对长时间高强度开采成本高的矿井替代,不设置门槛和障碍。对于企业间交易,成立国家级和跨区域的煤炭产能指标交易平台,实行竞拍方式实现产权的有效交易。对于跨区域交易,以新增税收的部分比例向去产能地区进行补贴。
(四)加快智慧物流发展,提供一站式能源服务。要适应现代物流信息化、智能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引导河南能源集团、平煤神马集团、郑煤集团等骨干煤炭企业建立现代化的煤炭储配园区,积极引进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建
设区域煤炭电子商务平台,优化以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为核心的煤炭价值链,构建煤炭开采、洗选、掺配、配送、信息、金融、法律咨询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能源物流产业链,实施绿煤战略,提供煤炭改性提质、炼焦配比、煤炭清洁利用等个性化的专业服务,满足客户多元化能源需求,实现为客户提供从矿井向车间延伸的一站式能源综合供给服务,提供个性定制服务和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
(五)加快产能技术走出去,融入“一带一路”战略。要充分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全方位开放战略,加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对接合作,提升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效率,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提升河南省煤炭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充分利用河南省骨干煤炭企业在资源勘查、现代化矿井建设及运营、煤炭机械制造、煤炭洗选和掺配、坑口电厂建设集运营、煤基产业链开发等优势,加大对内蒙、新疆等西部地区产业转移;同时,加强与中亚、东南亚、澳大利亚、非洲等地区能源合作,推动煤炭优势产能和技术输出,收购国外优质煤炭资源,建设现代化高效矿井,发展境外能源合作园区。
参考文献:
[1] 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中国煤炭市场发展报告[M]. 中国经济出版社,2016.[2] 岳福斌.中国煤炭工业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3] 牛克洪.新常态 新方略 中国煤炭企业转型发展实策[M].煤炭工业出版社,2015.[4] 曹海霞,王宏英.新形势下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煤炭2015年(1):6-10.[5] 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煤炭工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6]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7] 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煤炭行业解困的意见》.4
第五篇:煤矿机械化改造核能升级工作汇报(煤矿汇报材料)
资兴市******* 通过采掘机械化改造核能升级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您们好!
首先,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莅临我矿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现在我把矿井基本情况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简要汇报如下:
一、矿井概况
资兴市*******位于资兴市三都矿区*******井田,隶属资兴市唐洞街道办事处管辖,原属国有重点煤矿资兴矿务局唐洞煤矿,原矿井设计能力为21万吨/年,2013年通过改制为个体股份制民营企业,生产能力更改为6万吨/年,矿井有“一主一副二风”共四个井筒。
矿井为平硐开拓,暗斜井延深,采区布置方式为岩层上山双翼联合布置,采煤方法为单一走向长壁后退式炮采落煤,人工攉煤(2014年前),矿车运输,绞车提升,7吨架线机车牵引至地面。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中央分列式通风。矿井保有储量为104.6万吨。
二、矿井机械化改造工作
为切实响应国家有关推进矿井机械化的政策,我矿积极开展矿井机械化改造工作。2014年12月委托郴州市煤矿设计院进行机械化改造工程设计,今年元月份开始布置2332机采工作面(利用了部分原炮采工作面顺槽平巷),自筹资金230余万元,购置1台型号为MG100-TP2爬底板式采煤机,4台SGD420/40A型号刮板 运输机,1000套单体液压支柱配铰接顶梁,1台移动式变电站等设备用于机采工作面回采,今年四月下旬开始试采。回采工作面的单产水平由4000吨/月增加到了15000吨/月左右,大大提高了矿井的原煤生产能力。2015年7月通过了市、县两级相关部门联合验收,并获两级政府奖励资金。作为郴州市第一家实行机械化采煤的地方煤矿,为郴州全市地方煤矿推行机械化采煤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三、矿井现有生产布局
矿井目前布置为一采三掘,即2332机采工作面,2334运道,2336运道,11采区底板回风巷等三个掘进工作面。
2332回采工作面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回采工艺为机械化采煤,工作面和运道均采用刮板运输机运输,单体液压支柱配铰接梁支护,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四、矿井各生产系统能力核定
我矿于今年7月委托郴州市煤矿设计院对矿井生产能力进行核定,结果如下:
提升系统能力核定为18.429万吨/年。矿井排水系统能力核定为17.02万吨/年。供电系统能力核定为31.68万吨/年。井下运输系统能力核定为17.76万吨/年。采掘工作面能力核定为16.153万吨/年。井下通风系统能力核定为23.827万吨/年。地面生产系统能力核定为18.857万吨/年。
由上述核定结果可以看出矿井能够完全满足年产15万吨的生产能力。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资兴市******* 罗武明上传: QQ544768295 2015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