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低速电动车管理办法(试行)(精选)

时间:2019-05-13 17:46: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东省低速电动车管理办法(试行)(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东省低速电动车管理办法(试行)(精选)》。

第一篇:山东省低速电动车管理办法(试行)(精选)

山东省低速电动车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推进节能减排,规范低速电动车生产和使用管理,依据《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和《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省经信委)负责低速电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备案管理。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省质监局)负责低速电动车有关地方标准的制定及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强制性认证产品监管、组织产品质量检测。山东省公安厅(以下简称省公安厅)负责低速电动车注册登记管理。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管理是指企业法人自愿申请,经省经信委审核企业生产条件、省质监局检测产品质量,由省经信委对企业及其产品进行备案,公安部门对车辆进行注册登记的行为。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山东省境内从事低速电动车生产的企业及产品管理。第五条 对低速电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生产备案管理,采用发布《山东省低速电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备案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的方式进行。

第六条 本办法所称低速电动车系指以铅酸蓄电池组、锂离子电池组、氢燃料电池组等为动力源,由功率不大于10KW的电动机驱动的主要用于中短途出行或景区、社区代步的四轮载客车辆。第二章 技术要求

第七条 低速电动车整车整备质量不超过1000kg,乘员不超过4人,总质量不超过1200 kg,最高速度不超过50km/h。

第八条 低速电动车的主要技术参数为:外廓尺寸(长×宽×高)≤4600mm×1800mm×1650mm(4200X1700X1550);出厂时一次充足电经济续驶里程≥100km;百公里经济耗电量≤15kwh;侧倾稳定角≥35°;最大爬坡能力≥20%;最小离地间隙≥150mm。

第九条 低速电动车电池寿命,铅酸蓄、锂离子等电池应不低于完全充放电1000次,氢燃料电池应不低于2000小时。

低速电动车除以上技术要求外,应严格执行国家、行业有关强制性标准。第三章 生产企业备案条件

第十条 从事低速电动车生产的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规章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规定;

(二)企业注册登记、项目建设、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三)具有与所生产车辆产品相适应的生产能力;

(四)具备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及试验验证能力;

(五)具备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能力;

(六)所生产的车辆产品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规定及专项技术条件和检验规范的要求;

(七)具备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

(八)销售的产品有国家认可的保险机构提供机动车保险;

《低速电动车生产备案条件及考核要求》(以下简称《生产备案条件》)(见附件一)。

第十一条 企业申请低速电动车生产企业备案时,应向省经信委提供以下资料:

(一)《低速电动车生产企业备案申请书》(见附件二);

(二)企业按照《生产备案条件》要求进行自我评估的报告;

(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四)企业项目建设、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批准文件;

(五)低速电动车生产企业承诺书(见附件三);

(六)地方工业主管部门审核意见。

第十二条 省经信委对企业申报资料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委托中介机构对其进行生产条件现场考核。

生产条件现场考核的结论分为通过和不通过两种。经考核,符合生产备案条件要求的企业为通过;反之,为不通过。

第十三条 通过低速电动车生产条件现场考核的企业,在省经信委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期限7个工作日。公示无问题的企业,即可开展产品备案申报工作。第四章

产品检测

第十四条 低速电动车的产品检测工作,由省质监局组织具备条件的检测机构承担。

第十五条 检测机构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等要求进行产品质量和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检验。

对出具虚假报告的检测机构,由省质监局依法处理,并取消其检测资格,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六条 企业生产的低速电动车产品,经检测机构检验,达到国家有关标准和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生产企业即可向省经信委申请产品备案。第五章 产品备案

第十七条 通过生产条件现场考核的企业申请低速电动车产品备案时,应当向省经信委提供以下资料:

(一)主要技术参数和主要配置备案表;

(二)产品的新技术、新结构原理说明;

(三)备案的企业产品标准;

(四)检测机构出具的整车质量安全检测报告;

(五)产品合格证样张;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第十八条 省经信委委托中介机构对企业提交的产品技术资料进行审查,必要时组织专家到企业生产现场进行产品一致性审查,并将产品审查报告上报省经信委。

第十九条 省经信委对中介机构提交的产品审查报告进行审核,符合要求的在省经信委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期限7个工作日。

第二十条 省经信委根据公示结果,对符合生产备案条件的企业和产品以《目录》形式公布;不符合生产备案条件的企业,原则上在6个月后方可重新提出生产备案申请。

第二十一条 已经列入《目录》的低速电动车企业如发生迁址、新建生产能力等生产条件变化时,应对变化后的生产条件进行重新考核,经考核达到备案条件方可投入生产。

第二十二条 省经信委根据低速电动车管理需要,对企业及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情况进行定期复核,对生产条件不符合要求、产品一致性无保证、转让生产资质、弄虚作假等违规企业及产品,从《目录》中撤销。第六章 产品销售管理

第二十三条 低速电动车生产企业应参照《车辆识别代号管理办法(试行)》(国家发展改革委2004年第66号公告),制定企业产品代号标识制度,并报省经信委和省公安厅备案。

第二十四条 低速电动车出厂销售时,生产企业应为每辆车打印企业产品识别代号,产品识别代号打印位置应统一、牢固、方便查验。同时,应在每辆车外部显著位置标明生产企业商品商标和本企业名称或商品产地,如商品商标中已含有生产企业地理标志的,可不再标明商品产地。

第二十五条 生产企业销售低速电动车时,应随车发放低速电动车出厂合格证,合格证样式和技术参数内容参照汽车产品出厂合格证。生产企业应建立合格证发放档案,加强合格证管理。

第二十六条 低速电动车生产企业应当建立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管理体系,为每辆车建立用户档案,在产品销售区域建立售后服务机构,实行质量信息反馈机制和售后服务制度,为每辆车提供至少1年产品质量保证和至少2年的售后跟踪维护服务。第二十七条 生产企业如发现产品存在影响安全、环保、节能、防盗等严重问题,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和销售相关车辆产品,对已销售车辆进行召回,并及时向省经信委、省质监局报告。

第二十八条 低速电动车生产企业应当不断完善生产、检测设备,保证产品质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以适应市场和客户的需求。第七章 运行管理

第二十九条 低速电动车允许在二级以下(含二级)公路行驶;城市道路通行范围,由当地政府根据交通流量等通行条件确定。(公园、景区、社区、厂区、机场等区域使用。)

第三十条 对列入《目录》的低速电动车实行登记管理。登记办法由省公安厅制定。

第三十一条 低速电动车参照机动车由国家认可的保险机构按国家有关规定承保。

第三十二条 低速电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参照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有关规定依法处理。

第三十三条 低速电动车的报废期限为8年或行驶20万公里,报废程序参照国家车辆管理有关规定执行。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在国家尚未出台相关政策和标准前,低速电动车管理暂按本办法执行,待国家相关政策和标准出台后,执行国家相关规定。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经信委、公安厅、质监局负责解释。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9年8月1日起实施。附 件:

一、低速电动车生产备案条件及考核要求

二、低速电动车生产备案申请书

三、低速电动车生产企业承诺书

附 件一:

低速电动车生产备案条件及考核要求

一 国家法律、法规及产业发展政策、宏观调控政策的符合性

1*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规章,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规定。

企业设立应符合职业健康、安全、环保、消防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求。二 生产能力和条件

2* 企业应当有必要的生产场地、存储场地或设施及适宜、整洁的生产环境。生产组织布局合理,有适应产品生产的物流系统,区域标识明显。具有厂房、生产设备和其他生产设施的所有权。具有主要检验仪器设备的所有权。

具有生产场所用地的长期使用权(按照国家生产用土地使用权的规定);租赁场地组织生产的企业,应具有至少十年以上的租赁期限。

3* 企业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0万元。企业总资产不得低于5000万元,其中生产、检验设备的投资不得低于2000万元。生产设备的加工精度和能力应当与产品特性要求相适合。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地实施和保持。已获ISO9000等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其质量认证体系审查可以从简。

5* 应具备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能力所必需的生产设备以及专用工装、模具。具有骨架(或车身)的成型、机加、焊接、内外表面装饰和防护、装配等生产工序,具备满足环保要求的封闭式涂装生产设施设备;其中专业化生产的专用装置及其部件可外购。应对关键生产设备和工装进行预防性维护和日常保养,配备操作规程,有必要的备件,确保其正常运行,并有相应的运行和维修维护记录。三 设计开发能力

7* 应建立专门的产品开发机构,统一负责产品设计开发全过程的工作。能够完成整车及与关键总成的匹配等产品开发工作,并在产品设计开发中得以体现;能利用专用软件进行整车匹配的设计、计算等工作;开发、生产的产品符合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应配备与设计开发任务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及时跟踪国内外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情况;能够对国家有关标准、相关行业标准、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跟踪、转化;开发人员包括产品策划、整车匹配、关键总成设计、试制、试验和检验、标准法规、情报信息、知识产权与专利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

从事产品开发的专业技术人员占企业员工总数的比例不小于5%,专职设计开发人员总数不少于10人,设计开发投入不低于销售收入的3%。

应具备驾驶室(或车身)系统、车架和悬架、车桥、转向系、车载能源系统、驱动系统及控制系统等总成中至少3个总成的开发能力。

产品开发机构的开发、试制、试验设备(包括必要的程序和软件)的投入不少于300万元。应建立适于本企业的产品设计开发工作流程、设计规范和作业指导书,其内容应覆盖产品及制造过程的开发流程,包括技术文件管理、标准化等内容,且在实际工作中得以应用。

应建立与产品相适应的产品信息数据库,数据库应包括设计平台基础数据、整车和底盘参数及参数设计、计算和分析结果等。

9* 至少掌握低速电动车车载能源系统、驱动系统及控制系统三者之一的核心技术。

10* 应当具备与所生产的低速电动车整车、系统及关键总成相适应的试制能力。具备所开发整车及系统的试验验证能力。产品和制造过程设计开发的输入、输出应充分适宜;应对产品和制造过程设计开发的输出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并保存相应记录。在实施产品和制造过程的设计更改(包括由供方引起的更改)前,应当重新进行评审(包括评审设计更改对产品组成部分和已交付产品的影响)、验证和批准,同时应满足生产一致性要求和产品追溯性要求。

应保存评审、验证和确认的记录,包括更改在生产中实施日期的记录。13 应建立产品标准和技术文件体系(包括产品图样、产品标准、生产和检验技术文件等),产品技术标准内容和项目应覆盖整车、关键总成、关键部件,要求应不低于相应的国家有关标准、相关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获得备案的企业应按照规定办理企业标准备案手续。四 产品符合性

14* 开发的产品应验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家有关规定的符合性,验证工作可自主进行,其中国家强制性标准的验证工作由检测机构进行。15* 生产的产品应符合产品一致性要求,即与备案车型信息、型式试验样车、产品合格证的内容相一致,产品技术参数的公差值应参照汽车标准在允许范围内。

五 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 应建立和落实与产品质量有关的人员能力评价和考核制度,并应保持适当的记录。与产品质量有关的人员均应具备相应的资格、专业技能及知识,严格按程序文件、工艺文件或相关作业指导书工作。17 应具备保证产品质量所必需的进货检验、过程检验、驾驶室或车身成型焊接、出厂检验等设备和辅助检具,检验项目覆盖整车主要技术特性参数、功能和性能方面的检验内容,性能指标应满足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且与所要求的测量能力一致。

应对检验设备(包括有关的程序、软件)进行控制,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或检定;当发现检验设备不符合要求时,应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对该检验设备和有关产品采取适当的措施。

18* 应建立合格证管理制度和合格证信息数据库,按照汽车合格证管理有关规定制作、配发符合要求的产品合格证,保存合格证制作和发放记录。19 应建立从关键零部件总成供应方至整车出厂的完整的产品可追溯体系。应建立整车产品信息及出厂检测数据记录和存储系统,其中整车基本信息存档期限为车辆的设计使用年限;产品的检验测试数据存档期限不少于2年。

当产品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发生重大共性问题和设计缺陷时(包括由于供应方原因引起的问题),应能迅速查明原因,确定召回范围,并采取必要措施;当顾客需要维修备件时,应能够迅速确定所需备件的技术状态。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应为涉及重要特性、安全特性、环保特性的零部件、总成,开发编制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出厂检验的检验规范或检验指导书,并按规定实施监视测量活动。

对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应有明确的工艺要求和控制方法,编制作业指导书,规范操作过程,并实施过程监视和测量。应建立供应链管理体系,确定评价标准,对供方及其产品进行评价和选择,并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应保留对供方的评价、选择、管理记录。对采购过程、生产过程、交付过程、顾客反馈中发现的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记录、评价和处置;若关键零部件的安全、性能不满足规定要求,不允许让步接收。

23* 产品(整车及零部件总成)应当满足国家及地方标准和经过确认的技术规范的要求,并满足生产一致性要求。

当企业的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包括人员能力、生产/检验设备、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总成及其供方、生产工艺、工作环境、管理体系等)发生重大变化时,必须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产品仍能满足原要求。六 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 应当建立完整的文件化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管理体系,包括人员培训(企业内部人员、特约销售和维修人员、顾客或使用单位的人员)、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建设、维修服务提供、备件提供、索赔处理、信息反馈、整车产品召回、废旧电池回收、客户管理等内容,并有能力实施。维修服务、备件供应应当满足所有客户要求,能保证在产品的使用寿命期限内、在企业承诺的限定服务时间内向顾客提供可靠的备件、维修和咨询服务。26 应当建立质量信息及时反馈机制。

企业应当为每一辆车建立档案,并对车辆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对车辆质量信息进行管理。注:

1.表中生产条件要求分为否决项和一般项两类,标注“*”的条款为否决项。2.判定原则:

(1)现场考核全部否决项均符合要求,一般项不符合的比例不超过20%,考核结论为通过;

(2)当现场考核结果未达到本注中第(1)条要求时,申请企业可在2个月内针对不符合项进行整改,经验证后达到本注中第(1)条要求的,考核结论为通过;验证未达到第(1)条要求的,结论为不通过,申请企业6个月后方可重新提出申请。整改验证只能进行一次。

附 件二:

低速电动车生产备案申请书

申请企业名称(盖章): 联系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人: 职 务:

电 话: 传 真:

电子信箱: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填 表 须 知

1.填写本申请书应确保所填资料真实准确; 2.本申请书用墨笔或电子方式填写,要求字迹清晰;

3.本申请所有填报项目(含表格)页面不足时,可另附页面;

4、请在本申请书所选“ ”内打“V”

一、企业基本情况 企业名称(盖章)

企业性质 国有 集体 中外合资 有限公司 股份公司 其他 注册地址 生产地址

法人代表 联系电话 目录负责人 联系电话 产品商标 企业生产许可证号

与低速电动车产品有关的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人)

与低速电动车整车及零部件产品相关的资产情况(单位:万元)注册资金 固定资产原值 固定资产现值

总资产(不含土地价值)净资产(不含土地价值)企业申请生产 的产品类型

企业及产品简介(包括企业人数、生产能力、企业历史、占地面积、低速电动车产品研发投入及研发成果、参与国家科研项目情况等内容): 低速电动车产品的技术来源、技术方案和主要特性说明: 低速电动车产品设计能力及设计开发过程说明(请附流程图): 低速电动车产品生产过程、生产条件和能力说明:

二、主要生产、开发和检验设备清单

(一)主要生产设备清单

序号 名称 型号 数量 用途 设备原值(万元)备注

(二)主要开发设备(含软件)清单

序号 名称 型号 用途 软件、程序 设备原值(万元)备注

(三)主要检验设备清单

序号 名称 型号 数量 检定日期/有效期 设备原值(元)备注

附件三

低速电动车生产企业承诺书

1.本企业自愿向省经信委申请低速电动车生产备案;

2.本企业自愿遵守《山东省低速电动车管理办法》及相关文件的规定; 3.本企业自愿提供申请低速电动车生产备案现场技术审查、管理、监督所需的信息和资料,并为其审查工作提供方便;

4、保证提供审查的材料合法、真实、有效;

5、保证按照环境保护有关要求,做好废旧电池回收,并将废旧电池退回电池生产厂或相关单位集中处理,不散落在社会上,引发二次污染;

6、保证做好产品售后服务,严格执行国家产品质量“三包”的有关规定,制订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售后服务方案,并有效实施;

7、保证按时真实报送企业产品生产情况;

8、本企业保证按要求交纳相关费用。

申请企业法人代表(签名):

申请企业(盖章):

年 月 日

第二篇:山东省低速电动车管理办法(试行)

山东省低速电动车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推进节能减排,规范低速电动车生产和使用管理,依据《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和《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省经信委)负责低速电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备案管理。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省质监局)负责低速电动车有关地方标准的制定及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强制性认证产品监管、组织产品质量检测。山东省公安厅(以下简称省公安厅)负责低速电动车注册登记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管理是指企业法人自愿申请,经省经信委审核企业生产条件、省质监局检测产品质量,由省经信委对企业及其产品进行备案,公安部门对车辆进行注册登记的行为。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山东省境内从事低速电动车生产的企业及产品管理。

第五条 对低速电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生产备案管理,采用发布《山东省低速电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备案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的方式进行。

第六条 本办法所称低速电动车系指以铅酸蓄电池组、锂离子电池组、氢燃料电池组等为动力源,由功率不大于10KW的电动机驱动的主要用于中短途出行或景区、社区代步的四轮载客车辆。

第二章 技术要求

第七条 低速电动车整车整备质量不超过1000kg,乘员不超过4人,总质量不超过1200 kg,最高速度不超过50km/h。

第八条 低速电动车的主要技术参数为:外廓尺寸(长×宽×高)≤4600mm×1800mm×1650mm(4200X1700X1550);出厂时一次充足电经济续驶里程≥100km;百公里经济耗电量≤15kwh;侧倾稳定角≥35°;最大爬坡能力≥20%;最小离地间隙≥150mm。

第九条 低速电动车电池寿命,铅酸蓄、锂离子等电池应不低于完全充放电1000次,氢燃料电池应不低于2000小时。低速电动车除以上技术要求外,应严格执行国家、行业有关强制性标准。

第三章 生产企业备案条件

第十条 从事低速电动车生产的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规章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规定;

(二)企业注册登记、项目建设、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三)具有与所生产车辆产品相适应的生产能力;

(四)具备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及试验验证能力;

(五)具备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能力;

(六)所生产的车辆产品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规定及专项技术条件和检验规范的要求;

(七)具备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

(八)销售的产品有国家认可的保险机构提供机动车保险;

《低速电动车生产备案条件及考核要求》(以下简称《生产备案条件》)(见附件一)。第十一条 企业申请低速电动车生产企业备案时,应向省经信委提供以下资料:

(一)《低速电动车生产企业备案申请书》(见附件二);

(二)企业按照《生产备案条件》要求进行自我评估的报告;

(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四)企业项目建设、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批准文件;

(五)低速电动车生产企业承诺书(见附件三);

(六)地方工业主管部门审核意见。

第十二条 省经信委对企业申报资料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委托中介机构对其进行生产条件现场考核。

生产条件现场考核的结论分为通过和不通过两种。经考核,符合生产备案条件要求的企业为通过;反之,为不通过。

第十三条 通过低速电动车生产条件现场考核的企业,在省经信委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期限7个工作日。公示无问题的企业,即可开展产品备案申报工作。

第四章 产品检测

第十四条 低速电动车的产品检测工作,由省质监局组织具备条件的检测机构承担。

第十五条 检测机构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等要求进行产品质量和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检验。

对出具虚假报告的检测机构,由省质监局依法处理,并取消其检测资格,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六条 企业生产的低速电动车产品,经检测机构检验,达到国家有关标准和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生产企业即可向省经信委申请产品备案。

第五章 产品备案

第十七条 通过生产条件现场考核的企业申请低速电动车产品备案时,应当向省经信委提供以下资料:

(一)主要技术参数和主要配置备案表;

(二)产品的新技术、新结构原理说明;

(三)备案的企业产品标准;

(四)检测机构出具的整车质量安全检测报告;

(五)产品合格证样张;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第十八条 省经信委委托中介机构对企业提交的产品技术资料进行审查,必要时组织专家到企业生产现场进行产品一致性审查,并将产品审查报告上报省经信委。

第十九条 省经信委对中介机构提交的产品审查报告进行审核,符合要求的在省经信委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期限7个工作日。

第二十条 省经信委根据公示结果,对符合生产备案条件的企业和产品以《目录》形式公布;不符合生产备案条件的企业,原则上在6个月后方可重新提出生产备案申请。

第二十一条 已经列入《目录》的低速电动车企业如发生迁址、新建生产能力等生产条件变化时,应对变化后的生产条件进行重新考核,经考核达到备案条件方可投入生产。

第二十二条 省经信委根据低速电动车管理需要,对企业及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情况进行定期复核,对生产条件不符合要求、产品一致性无保证、转让生产资质、弄虚作假等违规企业及产品,从《目录》中撤销。

第六章 产品销售管理

第二十三条 低速电动车生产企业应参照《车辆识别代号管理办法(试行)》(国家发展改革委2004年第66号公告),制定企业产品代号标识制度,并报省经信委和省公安厅备案。

第二十四条 低速电动车出厂销售时,生产企业应为每辆车打印企业产品识别代号,产品识别代号打印位置应统一、牢固、方便查验。同时,应在每辆车外部显著位置标明生产企业商品商标和本企业名称或商品产地,如商品商标中已含有生产企业地理标志的,可不再标明商品产地。

第二十五条 生产企业销售低速电动车时,应随车发放低速电动车出厂合格证,合格证样式和技术参数内容参照汽车产品出厂合格证。生产企业应建立合格证发放档案,加强合格证管理。第二十六条 低速电动车生产企业应当建立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管理体系,为每辆车建立用户档案,在产品销售区域建立售后服务机构,实行质量信息反馈机制和售后服务制度,为每辆车提供至少1年产品质量保证和至少2年的售后跟踪维护服务。

第二十七条 生产企业如发现产品存在影响安全、环保、节能、防盗等严重问题,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和销售相关车辆产品,对已销售车辆进行召回,并及时向省经信委、省质监局报告。

第二十八条 低速电动车生产企业应当不断完善生产、检测设备,保证产品质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以适应市场和客户的需求。

第七章 运行管理

第二十九条 低速电动车允许在二级以下(含二级)公路行驶;城市道路通行范围,由当地政府根据交通流量等通行条件确定。(公园、景区、社区、厂区、机场等区域使用。)第三十条 对列入《目录》的低速电动车实行登记管理。登记办法由省公安厅制定。第三十一条 低速电动车参照机动车由国家认可的保险机构按国家有关规定承保。

第三十二条 低速电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参照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有关规定依法处理。第三十三条 低速电动车的报废期限为8年或行驶20万公里,报废程序参照国家车辆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在国家尚未出台相关政策和标准前,低速电动车管理暂按本办法执行,待国家相关政策和标准出台后,执行国家相关规定。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经信委、公安厅、质监局负责解释。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9年8月1日起实施。

附 件:

一、低速电动车生产备案条件及考核要求

二、低速电动车生产备案申请书

三、低速电动车生产企业承诺书

附 件一:

低速电动车生产备案条件及考核要求

一 国家法律、法规及产业发展政策、宏观调控政策的符合性

1*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规章,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规定。企业设立应符合职业健康、安全、环保、消防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求。二 生产能力和条件

2* 企业应当有必要的生产场地、存储场地或设施及适宜、整洁的生产环境。生产组织布局合理,有适应产品生产的物流系统,区域标识明显。具有厂房、生产设备和其他生产设施的所有权。具有主要检验仪器设备的所有权。

具有生产场所用地的长期使用权(按照国家生产用土地使用权的规定);租赁场地组织生产的企业,应具有至少十年以上的租赁期限。

3* 企业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0万元。企业总资产不得低于5000万元,其中生产、检验设备的投资不得低于2000万元。生产设备的加工精度和能力应当与产品特性要求相适合。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地实施和保持。已获ISO9000等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其 3 质量认证体系审查可以从简。

5* 应具备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能力所必需的生产设备以及专用工装、模具。具有骨架(或车身)的成型、机加、焊接、内外表面装饰和防护、装配等生产工序,具备满足环保要求的封闭式涂装生产设施设备;其中专业化生产的专用装置及其部件可外购。应对关键生产设备和工装进行预防性维护和日常保养,配备操作规程,有必要的备件,确保其正常运行,并有相应的运行和维修维护记录。三 设计开发能力

7* 应建立专门的产品开发机构,统一负责产品设计开发全过程的工作。能够完成整车及与关键总成的匹配等产品开发工作,并在产品设计开发中得以体现;能利用专用软件进行整车匹配的设计、计算等工作;开发、生产的产品符合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应配备与设计开发任务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及时跟踪国内外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情况;能够对国家有关标准、相关行业标准、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跟踪、转化;开发人员包括产品策划、整车匹配、关键总成设计、试制、试验和检验、标准法规、情报信息、知识产权与专利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

从事产品开发的专业技术人员占企业员工总数的比例不小于5%,专职设计开发人员总数不少于10人,设计开发投入不低于销售收入的3%。

应具备驾驶室(或车身)系统、车架和悬架、车桥、转向系、车载能源系统、驱动系统及控制系统等总成中至少3个总成的开发能力。

产品开发机构的开发、试制、试验设备(包括必要的程序和软件)的投入不少于300万元。8 应建立适于本企业的产品设计开发工作流程、设计规范和作业指导书,其内容应覆盖产品及制造过程的开发流程,包括技术文件管理、标准化等内容,且在实际工作中得以应用。

应建立与产品相适应的产品信息数据库,数据库应包括设计平台基础数据、整车和底盘参数及参数设计、计算和分析结果等。

9* 至少掌握低速电动车车载能源系统、驱动系统及控制系统三者之一的核心技术。10* 应当具备与所生产的低速电动车整车、系统及关键总成相适应的试制能力。具备所开发整车及系统的试验验证能力。产品和制造过程设计开发的输入、输出应充分适宜;应对产品和制造过程设计开发的输出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并保存相应记录。在实施产品和制造过程的设计更改(包括由供方引起的更改)前,应当重新进行评审(包括评审设计更改对产品组成部分和已交付产品的影响)、验证和批准,同时应满足生产一致性要求和产品追溯性要求。

应保存评审、验证和确认的记录,包括更改在生产中实施日期的记录。应建立产品标准和技术文件体系(包括产品图样、产品标准、生产和检验技术文件等),产品技术标准内容和项目应覆盖整车、关键总成、关键部件,要求应不低于相应的国家有关标准、相关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获得备案的企业应按照规定办理企业标准备案手续。四 产品符合性

14* 开发的产品应验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家有关规定的符合性,验证工作可自主进行,其中国家强制性标准的验证工作由检测机构进行。

15* 生产的产品应符合产品一致性要求,即与备案车型信息、型式试验样车、产品合格证的内容相一致,产品技术参数的公差值应参照汽车标准在允许范围内。五 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 应建立和落实与产品质量有关的人员能力评价和考核制度,并应保持适当的记录。与产品质量有关的人员均应具备相应的资格、专业技能及知识,严格按程序文件、工艺文件或相关作业指导书工作。

应具备保证产品质量所必需的进货检验、过程检验、驾驶室或车身成型焊接、出厂检验等设备和辅助检具,检验项目覆盖整车主要技术特性参数、功能和性能方面的检验内容,性能指标应满足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且与所要求的测量能力一致。

应对检验设备(包括有关的程序、软件)进行控制,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或检定;当发现检验设备不符合要求时,应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对该检验设备和有关产品采取适当的措施。

18* 应建立合格证管理制度和合格证信息数据库,按照汽车合格证管理有关规定制作、配发符合要求的产品合格证,保存合格证制作和发放记录。应建立从关键零部件总成供应方至整车出厂的完整的产品可追溯体系。应建立整车产品信息及出厂检测数据记录和存储系统,其中整车基本信息存档期限为车辆的设计使用年限;产品的检验测试数据存档期限不少于2年。当产品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发生重大共性问题和设计缺陷时(包括由于供应方原因引起的问题),应能迅速查明原因,确定召回范围,并采取必要措施;当顾客需要维修备件时,应能够迅速确定所需备件的技术状态。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应为涉及重要特性、安全特性、环保特性的零部件、总成,开发编制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出厂检验的检验规范或检验指导书,并按规定实施监视测量活动。

对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应有明确的工艺要求和控制方法,编制作业指导书,规范操作过程,并实施过程监视和测量。应建立供应链管理体系,确定评价标准,对供方及其产品进行评价和选择,并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应保留对供方的评价、选择、管理记录。对采购过程、生产过程、交付过程、顾客反馈中发现的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记录、评价和处置;若关键零部件的安全、性能不满足规定要求,不允许让步接收。

23* 产品(整车及零部件总成)应当满足国家及地方标准和经过确认的技术规范的要求,并满足生产一致性要求。

当企业的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包括人员能力、生产/检验设备、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总成及其供方、生产工艺、工作环境、管理体系等)发生重大变化时,必须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产品仍能满足原要求。

六 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 应当建立完整的文件化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管理体系,包括人员培训(企业内部人员、特约销售和维修人员、顾客或使用单位的人员)、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建设、维修服务提供、备件提供、索赔处理、信息反馈、整车产品召回、废旧电池回收、客户管理等内容,并有能力实施。维修服务、备件供应应当满足所有客户要求,能保证在产品的使用寿命期限内、在企业承诺的限定服务时间内向顾客提供可靠的备件、维修和咨询服务。26 应当建立质量信息及时反馈机制。

企业应当为每一辆车建立档案,并对车辆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对车辆质量信息进行管理。

注:

1.表中生产条件要求分为否决项和一般项两类,标注“*”的条款为否决项。

2.判定原则:

(1)现场考核全部否决项均符合要求,一般项不符合的比例不超过20%,考核结论为通过;

(2)当现场考核结果未达到本注中第(1)条要求时,申请企业可在2个月内针对不符合项进行整改,经验证后达到本注中第(1)条要求的,考核结论为通过;验证未达到第(1)条要求的,结论为不通过,申请企业6个月后方可重新提出申请。整改验证只能进行一次。

第三篇:邮政投递电动车使用管理办法(试行)

**局投递专用电动自行车使用管理办法(试行)

为贯彻省公司有关投递网改造工作的要求,加强对邮政投递专用电动自行车的使用管理,统一对外服务形象,确保投递生产作业高效、有序地进行,特制定本办法。

一、电动自行车的购臵、使用年限及其它相关规定

1、电动自行车为省公司统一招标、指定统一款式并适合投递要求的专用车辆(式样、型号、电池等均统一和特别定制)。电动自行车由镇江邮政局统一上牌,证照集中管理。购车费用由镇江邮政局和投递人员分别承担(使用者个人承担1500元,其余部分由镇江邮政局承担)。

2、电动自行车使用年限暂定为5年。

3、如投递人员领取的是使用年限内的旧车,则个人承担款按年递减,标准为每年递减300元。

4、电动自行车的日常维修由使用者自理,费用按标准发放至相关个人包干使用。具体标准为:第一年共80元;第二年共100元;第三年共120元;第四年共150元;第五年共180元。

5、每辆电动自行车配备两组电池。每年更换一组电池或使用一年以上、电池性能严重退化时更换,具体更换周期根据投递责任中心的财务状况确定,费用由单位统一承担;外胎、内胎、刹车皮有损坏的要及时更换以确保安全,但维修费用由使用者个人自理。

6、电动自行车在使用年限内被盗或因个人原因导致电动车损坏不能继续使用需新购臵更换的,使用人须承担新车的全额购车款,新车替代原车纳入统一管理,新车的5年使用期自上牌之日起 1

算。使用者不愿承担相应购车费用的,在不违背劳动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在其应发放现金收入中扣除;如原车损坏、使用者又想继续拥有的,则须在办理过户手续后方能归使用者所有,过户手续费由使用者承担,镇江邮政局负责去除邮政标志和字样;

7、投递人员调离原岗位或辞职(或被解除劳动合同)但仍然希望拥有原车的,其所用车辆按实际使用年限折价结算给使用人(结算标准包含个人支付款),办理过户手续后车辆归使用人所有,过户手续费由使用人承担,镇江邮政局负责去除邮政标志和字样。

8、投递人员调离原岗位或辞职(或被解除劳动合同)和电动自行车满使用年限后原车留下,如无安全事故及无车损(使用年限内)情况,可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标准与个人支付部分的款项等额。

二、电动自行车使用管理规定

1、实行电动自行车投递后,正常情况下投递人员必须使用电动自行车投递。如电动自行车突然出现故障且暂时无法修复的,必须及时向部门负责人报告,并采取应急措施,确保报刊、邮件及时投递。

2、投递人员对车辆要经常进行维护、清洁,保持车容整洁、车况良好,每日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将电池充足电源,确保次日正常投递。车辆外壳部件发生破损,影响正常投递工作或邮政服务形象的,必须及时予以修复。

3、投递人员下车投递邮件,必须拔出钥匙随身携带。

4.投递人员在工作时间内,禁止带人;禁止使用投递专用电动自行车运载煤气罐、化肥等影响邮政形象和电动自行车使用寿命的非邮件物品。

5、投递专用电动自行车仅限到岗后和下班前的工作时间使用,不得作为上下班和工余时间的代步工具、运载工具,否则由此引发的问题责任自负。

三、安全管理规定

1、投递管理部门必须与投递人员签订安全用车责任书,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各投递部主任(或支局长)作为本部门电动自行车安全督查、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要加强对投递人员的安全教育,要组织电动自行车使用人学习安全知识及交通安全法规,促进使用人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

2、投递人员使用电动自行车投递,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服从交警部门的管理,随身携带相关证件,未按规定要求执行被交警部门查扣的,由此引发的不利后果责任自负。

3、投递人员要把人身安全、邮件安全放在首位,严禁超速行驶(时速不得超过15-20公里);严禁车辆带病行驶;严禁酒后驾车投递。在行驶过程中,尤其在穿越公路、通过阻塞路段时要做到“礼让三先”,禁止抢道行驶,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4、投递人员在工作时间内发生车辆安全事故,应服从交警部门处理,并及时报本部门负责人。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和本办法而发生车辆交通事故的,除按有关规定处理外,同时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5、投递人员在工作时间以外,或虽在工作时间内,但所为与工作无关或违反有关规定而发生车辆安全事故的,由责任人承担相

关责任。同时,投递人员应做好车辆的保管工作,如发生被盗、被抢情况的,责任自负并承担全部重臵费用,由局统一购买、提供使用。

四、检查考核

1、各投递部主任、质检员要每天对本部门使用的电动自行车实施检查,并在班组长工作日志上如实填写检查情况。未按规定检查的,每次考核责任人50元。

2、凡发现投递员为节约费用改用自行车投递的,每次考核100元,并停发1个月的车辆维修费用;因投递人员对车辆维护不到位而影响投递时限的,每次考核责任人50-100元。

3、投递人员下车投递邮件,未拔出钥匙的,每次考核责任人100元。

4、投递人员使用专用电动自行车带人或运载煤气罐、化肥等物品影响邮政形象或电动自行车使用寿命的,每次考核责任人50元。

五、其他

1、每次更换的电池和新购车辆的发放由投递责任部门上报计财部门审核,并按《资产及设备管理办法》的规定纳入流程管理。

2、局发放的电动车维修费用纳入使用单位成本。

六、未尽事宜,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局相关规定执行。

七、本办法自*年*月1日起施行,解释权归局**部。具体执行中的问题可通过正常渠道反映,**部负责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报分管局长经局长办公会研究解决。

第四篇:电动车管理办法

物业园区电动车管理办法

一、目的:

加强、规范园区业主电动车出入、停放、充电管理,规劝、制止私拉电线行为,预防电动车充电而引起火灾事故发生,预防电动车偷盗行为发生,为各园区内电动车的管理提供实施措施。

二、范围:适用物业各部门、管理处

三、职责:

1、公司秩序部负责园区电动车管理办法的制定、审核、评定。

2、公司秩序部对管理实施效果进行监督检查,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加强纠正整改。

3、各案场管理处负责电动车管理办法实施、培训学习。

4、各管理处部门工作人员负责住户宣传教育、合理管控、巡查巡检、有效管理。

5、各管理处对园区内住户的电动车丢失、乱停放、充电安全、防火安全负责。

四、程序: 防火安全宣传:

1、各部门、管理处根据自身园区特点,规范管理电动车做 好前期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宣传条幅、宣传栏、短信、温馨提示、背景音乐等手段进行广泛宣传,提高业主对电动车的使用安全性、有效性管理。

2、开展园区业主座谈会,对楼栋、楼道内外私拉电线容易 引发火灾的常识进行宣传,针对性的提出合理化整改建议。确实

加强电动车管理有效控制。

电动车进出门岗的管理:

1、各管理处统一购置电动车门禁出入卡,非机动车辆与机 动车辆进出卡要有所区别。对进出电动车必须要核实凭卡出入。

2、门岗要严格执行收发卡制度,落实收发卡率100%。

3、秩序主管及秩序班长负责电动车充电的安全防火培训 及监督工作。

4、秩序部对各案场门岗电动车监管工作实施检查,对 不符合标准的给以相应处罚,对做的好的小区实施奖励。

6、装修工人的自行车、电动车一律不许进入园区,要规划地点集中规范停放并管理。

电动车停放管理:

1、园区内不管是高层还是多层一楼单元内或地下室走廊、过道严禁停放非机动车辆。及时发现、引导业主将电动车停放在非机动车停车位。

2、管理处秩序部负责区域内看管电动车停放工作,并 登记核实进出住户的具体姓名,防止可疑人员实施电动车偷盗。

3、管理处秩序部设立的巡逻岗,要在24小时不间断加强巡 查,特别是对集中停放电动车位置重点实施重点防范。

4、巡逻岗如发现电动车出现破旧、漏电、线路老化、损坏 严重的车辆,应及时报告管理处并做好登记,由专人负责通知业主进行有效处理。

电动车充电管理:

1、各园区对私拉电线给电动车充电的行为要做到及时发现 及时劝导、及时礼貌制止。

2、各管理处对业主电动车集中充电的场所,要按停放面积 配置相应干粉灭火器(4KG干粉灭火器不少于两具)。巡逻岗定人负责对充电线路的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置,必要时报管理处维修部门维修。

3、各管理处秩序部巡逻岗要做到对电动车充电的安全巡检 常态化管理。要对住户电动车充电时间有所掌握。一般电动车电池充电时间不应超过12小时,充电器的指示灯转绿1到2小时后,应及时拔掉充电插头。如果超过12个小时,充电器内因电子元件过热很容易导致短路并出现火花,进而引发火灾。

4、告知业主充电方法:充电时应先将充电器连上电池再充 电。如果反过来接头处会经常打火,绝缘体烧焦后可能造成短路引发火灾事故。

5、巡查人员每天认真查看,对充电电动车的冲电器、插座、插头、线路进行检查;坚持做到多闻、多看、勤拔,防止线路过热。发现异常情况当即处理,处理不了的做好登记,并及时向上一级领导报告处理。

6、巡查人员发现楼栋、单元门口、窗户外私拉“空降”式 电线进行充电的业主,管理处专门要上门进行劝阻、宣传各类不安全隐患。如不听劝解的,应及时与业主签订用电安全责任书,划清责任。

7、如果发生电动车在充电时发现火灾险情,按《物业消防应

急预案》执行。

物业管理中心

二Ο一Ο年十二月十一日

第五篇:山东省营业性演出管理办法(试行)

山东省文化厅关于印发《山东省营业性演出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市文广新局(文化出版局)、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支队),省文化市场稽查队:

根据国务院《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和文化部《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省文化厅制定了《山东省营业性演出管理办法(试行)》。现将该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山东省营业性演出管理办法(试行)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山东省营业性演出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进一步促进我省演出市场发展繁荣,规范演出市场管理,根据国务院《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文化部《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演出的范围包括音乐、戏剧、舞蹈、杂技、魔术、马戏、曲艺、木偶、皮影、朗诵、民间文艺、模特、服饰以及其他形式的现场文艺表演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营业性演出是指以营利为目的、通过下列方式为公众举办的现场文艺表演活动:

(一)售票、包场或接受赞助的;

(二)支付演出单位或个人报酬的;

(三)以演出为媒介进行广告宣传或者产品促销的;

(四)以其他营利方式组织演出的。

第四条在山东省行政区域内从事营业性演出的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演出经纪机构(以下统称演出单位)和个人,以及营业性演出活动,适用本办法。

外国的非政府文化交流项目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文艺表演团体、演出经纪机构和个人,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进行营业性演出的,适用本办法。

第五条省文化厅负责全省区域内的营业性演出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文化行政部门、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营业性演出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鼓励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鼓励社会资本以个体、独资、合伙、股份等形式投资兴办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扶持农民和民间艺人自筹资金组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

第七条省文化厅负责设立营业性演出经纪机构、涉外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营业性演出活动的审批或审核报送工作。

县级文化主管部门负责设立营业性文艺演出团体、国内营业性演出团体从事营业性组台演出活动、有关场所演出活动的审批,以及演出经营场所和个体演员、演出经纪人备案工作。

第八条申请设立营业性演出经纪机构,应当向省文化厅提交下列文件材料:

(一)申请单位办理人员委托书;

(二)申请书;

(三)山东省营业性演出经纪机构设立申请表;

(四)申请单位反假唱、假演奏声明;

(五)市级文化行政部门初审意见;

(六)单位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住所证明;

(七)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

(八)不少于3名演出经纪人员的资格证明;

(九)不少于1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证明。

省文化厅收到申报单位有效申报材料20日内,给予审批;不同意的书面说明理由。

第九条申请设立营业性文艺表演团体,应当向县级文化主管部门提交下列文件材料:

(一)申请书;

(二)山东省营业性演出团体设立申请表;

(三)申请单位反假唱、假演奏声明;

(四)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住所和从事的艺术类型;

(五)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

(六)演员的艺术表演能力证明;

(七)与业务相适应的演出器材设备书面声明。

前款第四项所称演员的艺术表演能力证明,可以是下列文件之一:

(一)中专以上学校文艺表演类专业毕业证书;

(二)职称证书;

(三)演出行业协会颁发的演员资格证明;

(四)其他有效证明。

第十条取得《营业性演出许可证》的演出经纪机构和文艺表演团体,应当持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册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后,方可从事营业性演出活动。

依法取得营业执照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个体演员、个体经纪人应当持营业执照正副本向所在地县级文化行政部门备案,县级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出具备案证明。

营业性演出经纪机构和演出单位不得承担演出行政管理职能。

第十一条营业性组台演出活动应当由具有相应演出经纪资质的演出经纪机构承办,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歌舞娱乐场所、旅游景区、主题公园、游乐园、宾馆、饭店、酒吧、餐饮场所等非演出场所经营单位需要在本场所内举办营业性演出的,应当委托演出经纪机构承办。

第十二条申请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或者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投资者申请在内地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或者演出经纪机构分支机构的,按照《细则》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条规定办理。

第十三条演出家协会受文化主管部门委托对演员进行培训,经考试合格的,颁发资格证;演出经纪机构演出经纪人员应经省演出家协会组织的培训,经考试合格的颁发资格证。

第十四条举办营业性演出活动,相关单位及相关人员要签订书面演出合同。

演出合同包括:演出经营合同、演出经纪合同、演出场地租赁合同、演出器材租赁合同、演出赞助或投资合同等。

营业性演出活动,经批准后,合同方可生效。

第十五条营业性演出单位举办营业性演出活动,需提供下列文件材料:

(一)申请单位办理人员委托书;

(二)演出申请报告;

(三)申请单位反假唱、假演奏声明;

(四)《营业性演出许可证》副本;

(五)与演出相关的各类演出合同文本;

(六)负责演出活动的灯光音响技师的资格证明;

(七)与演出活动相适应的资金安排计划书和资金证明;

(八)支付费用单位资金使用和费用支付情况说明;

(九)演出节目内容材料或可视载体;

(十)演出场所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和应急疏散预案;

(十一)演出场所依法取得的消防安全批准文件;

(十二)与业务相适应的演出器材设备书面声明;

(十三)其他应当提交的材料。

第十六条演出经纪机构申办营业性组台演出,演出主办方和演出场所应提供下列文件材料:

(一)申请单位办理人员委托书;

(二)演出经纪机构演出活动申请报告;

(三)申请单位反假唱、假演奏声明;

(四)演出经纪机构的许可证复印件;

(五)营业性文艺表演团体的《营业性演出许可证》复印件;

(六)与演出相关的各类演出合同文本;

(七)负责演出活动的灯光音响技师的资格证明;

(八)与演出活动相适应的资金安排计划书和资金证明;

(九)支付费用单位资金使用和费用支付情况说明;

(十)演出节目内容材料;

(十一)演出场所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和应急疏散预案;

(十二)演出场所依法取得的消防安全批准文件;

(十三)与业务相适应的演出器材设备书面声明;

(十四)其他应当提交的材料。

第十七条审批临时搭建舞台、看台的营业性演出,应当提交第十五条规定的材料,还应当提交依法验收后取得的舞台、看台或其他临时搭建的设施设备的合格证明。

临时搭建舞台、看台的营业性演出是指符合《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的营业性演出活动。临时搭建舞台、看台合格证明是指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程序,舞台看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出具初步验收报告后,由质量监督部门出具的工程验收认可备案文件。

第十八条临时搭建舞台、看台的营业性演出活动,凡演出前不能提交依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程序取得的竣工验收合格证明材料,演出活动不得举办。

第十九条申请举办临时搭建舞台、看台的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应提供与演出活动相适应的资金安排计划书和资金证明,资金证明由具有相应支付能力的第三方做为演出活动的资金担保人。

第二十条举办大型营业性演出或节庆活动需以招标方式确定承办单位的,应当事先审查拟投标单位的演出经纪资质,涉外和涉香港、澳门、台湾的演出活动,还应审查拟投标单位的涉外演出资质。不具有演出经纪资质的单位不得参加招投标活动。

第二十一条举办营业性组台演出、涉外或涉香港、澳门、台湾营业性演出活动,应当根据舞台设计要求,优先选用省内演出器材。

第二十二条任何单位举办公益性演出、募捐义演及节庆演出等活动,如需通过《细则》第二十七条规定的方式进行演出活动的,应当委托演出公司承办,并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公益性演出及募捐义演结束后10日内,承办单位应当将演出收支结算报审批机关备案。

第二十三条申请举办营业性涉外或者涉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演出,应当向省文化厅提交下列文件材料:

(一)申请单位办理人员委托书;

(二)演出经纪机构演出活动申请报告;

(三)市级文化行政部门初审意见;

(四)申请单位反假唱、假演奏声明;

(五)与演出相关的各类营业性演出合同或协议书;

(六)与演出活动相适应的资金安排计划书和资金证明;

(七)支付费用单位资金使用和费用支付情况说明;

(八)演出经纪机构许可证复印件,在演出场所的还要提供演出场所备案证明复印件;

(九)演出场所公安消防安全意见书;

(十)演出经纪机构2年以上举办营业性演出经历的证明文件;

(十一)演出经纪机构近2年内无违反《条例》规定的书面声明;

(十二)演出节目内容材料和节目可视载体;

(十三)外国或者港澳台文艺表演团体及演职人员名单、护照等身份证明文件、艺术水平和资信证明情况;

(十四)其他应当提交的材料。

第二十四条在省内经有关部门许可、注册的歌舞娱乐场所、旅游景区、主题公园、游乐园、宾馆、饭店、酒吧等场所举办驻场涉外、涉香港、澳门演出活动,由省文化厅审批。

举办含有内地演员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演员共同参加的营业性驻场演出,可以报省文化厅一并审批,其中涉及台湾地区演员的,省文化厅依照《文化部办公厅关于贯彻〈对台湾地区文化交流归口管理办法〉的通知》(办港澳台发〔2005〕28号)的规定程序,报文化部同意后,予以审批。

第二十五条经文化部批准的营业性涉外演出,在批准的时间段内增加演出地演出的,应当在演出日期10日前,到省文化厅备案。

应提供以下文件材料:

(一)申请单位办理人员委托书;

(二)演出经纪机构演出活动申请报告;

(三)市级文化行政部门初审意见;

(四)文化部批准文件;

(五)申请单位反假唱、假演奏声明;

(六)与演出相关的各类营业性演出合同或协议书;

(七)与演出活动相适应的资金安排计划书和资金证明;

(八)支付费用单位资金使用和费用支付情况说明;

(九)演出经纪机构、演出场所许可证和备案证明复印件;

(十)演出场所公安消防安全意见书;

(十一)经纪机构2年以上举办营业性演出经历的证明文件;

(十二)经纪机构近2年内无违反《条例》规定的书面声明;

(十三)演出节目内容材料和节目可视载体;

(十四)与业务相适应的演出器材设备书面声明;

(十五)外国或者香港、澳门、台湾文艺表演团体及演职人员名单、护照等身份证明文件、艺术水平和资信证明情况;

(十六)其他应当提交的材料。

第二十六条文艺表演团体自行举办营业性演出,可以邀请外国的或者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文艺表演团体、个人参加。

举办外国的或者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文艺表演团体、个人参加的营业性演出,应当向省文化厅提供下列材料:

(一)有与其举办的营业性演出相适应的资金;

(二)有2年以上举办营业性演出的经历;

(三)举办营业性演出前2年内无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记录;

(四)不假唱、假演奏承诺书或者不为假唱、假演奏提供条件承诺书。

第二十七条已办理演出审批手续,演出取消、演员终止演出、更换演员、变更演出时间、场所、场地或其他情况发生变化,演出经纪机构和承办单位应及时向原审批或备案部门书面说明情况,再次提出申请,并附原批准文件。

第二十八条营业性演出单位举办国内营业性演出活动,应当在演出日期3日前,报举办地县级文化行政部门批准。

第二十九条营业性演出经纪机构申办营业性涉外、涉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演出活动,应当在演出日期前20日向省文化厅提出申请。

第三十条营业性演出活动,经批准后方可进行新闻宣传、出售门票。

第三十一条经批准后的营业性演出活动,在公演前的走台、彩排等活动,应当由批准单位或受委托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机构到场审查,公演时除向管理、监督部门提供一定数量的监管用票,禁止向演出单位索要演出门票。

第三十二条演出经纪机构和承办演出活动的演出场所对演出活动负有监督责任,应对演出活动派专人负责全程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报所在地管理、监督部门。

第三十三条专业艺术院校经批准邀请到本单位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的外国艺术专业人员临时需要进行营业性演出的,应当委托具有承担涉外演出业务资格的演出经纪机构承办,按《细则》和本办法规定程序办理。

第三十四条凡符合《细则》第二条规定条件的演播厅外电视文艺节目现场录制活动,均应当委托演出经纪机构承办,并依照《条例》和《细则》以及本办法的规定程序办理。

第三十五条演出经纪机构举办营业性涉外演出,应当负责统一办理外国文艺表演团体和个人的出入境手续,巡回演出的还要负责其全程联络和节目安排。

第三十六条演出经纪机构承办营业性演出活动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办理演出申报手续;

(二)安排演出节目内容及演出广告宣传等事宜;

(三)确定演出票价并负责演出活动的收支结算;

(四)签订与演出相关的合同并支付费用;

(五)依法缴纳或代扣代缴有关税费;

(六)自觉接受演出(或比赛)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监督管理;

(七)其他需要承担的义务。

第三十七条营业性演出不得冠以“山东”、“山东省”、“全省”、“齐鲁”等字样。营业性广告内容必须真实、合法,不得误导、欺骗公众。

第三十八条文化行政部门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对于营业性演出活动实行全程监督,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人员检查营业性演出现场不得少于2人,并应出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证件,演出举办单位及现场人员应予以配合。

第三十九条演出单位举办营业性演出活动应严格按照《条例》、《细则》和本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禁止有下列行为:

(一)未按规定程序办理审批、备案、核准手续,擅自举办营业性演出活动;

(二)在演出活动中,不履行应尽义务,倒卖、转让演出活动经营权;

(三)营业演出广告的内容虚假、违法、诱导、欺骗观众;

(四)擅自邀请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及外国文艺表演团体或者个人从事营业性演出;

(五)无理中止演出或者以假唱、假冒他人名义等手段弄虚作假、进行欺骗性演出;

(六)举办含有《条例》第二十六条禁止内容的演出活动。

凡发现以上行为,严格按照《条例》、《细则》的有关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四十条国家禁止和取缔违法的演出活动,维护演出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对合法演出活动进行干预、阻挠或破坏。

第四十一条营业性演出不得以假唱、假演奏等手段欺骗观众。演出经纪机构和演出举办单位应当派专人对演唱、演奏行为进行监督,并作出记录备查。记录内容包括演员、乐队、曲目的名称和演唱、演奏过程的基本情况,并由演出举办单位负责人和监督人员签字确认。

演出经纪机构和演出单位、场所应积极配合文化行政执法监督管理部门对假唱、假演奏的取证、检查。第四十二条文化主管部门对营业性演出许可证和演出场所、个体演出经纪人、个体演员备案证明等实行每2审验制度。

超时限仍不报审的,视为自动歇业,其《营业性演出许可证》或备案证明自行作废。

第四十三条文化行政部门和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机构,对于营业性演出活动及演出场所等的审批、备案、审核,对营业性演出许可证、备案证明的审验情况,以及对于违法违规演出单位和活动的行政执法处罚情况,应以书面形式相互告知。

第四十四条《营业性演出许可证》、备案证明由文化部设计,省文化厅统一印制,发证机关按要求填写,加盖发证机关公章。

第四十五条本办法由山东省文化厅负责解释。

第四十六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原省文化厅印发的《山东省演出经纪机构管理暂行办法》(鲁文市〔2003〕第10号)、《山东省营业性演出管理暂行办法》(鲁文市〔2003〕第11号)、《山东省营业性演出场所管理暂行办法》(鲁文〔2003〕第23号)、《山东省营业性文艺表演团体及个体演员管理暂行办法》(鲁文〔2003〕第24号)同时废止。

下载山东省低速电动车管理办法(试行)(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东省低速电动车管理办法(试行)(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山东省院士工作站管理办法(试行)

    山东省院士工作站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充分发挥我省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全面合作的优势,加强院地合作,更好地推进政产学研金合作创新,搭建高层次创新平台,加快经济......

    山东省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

    山东省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促进我省湿地公园的健康发展,规范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湿地公园的建设......

    30省市低速电动车管理政策汇总5篇范文

    30省市低速电动车管理政策汇总 电动车 新能源汽车新闻EV(高凯) · 2015-01-07 11:21 河南省 2014年12月27日,河南省低速电动车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济源召开。会议上公布了《河南......

    山东低速电动车充电机市场分析报告(含五篇)

    山东低速电动汽车市场分析报告 以下是舜唐电动汽车充电机公司商务部经理詹真权针对山东市场做的分析报告: 低速小型电动车在我国拥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在广大农村市场更容易推广......

    山东省科技惠民计划管理办法(试行)

    山东省科技惠民计划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推动山东省科技惠民计划(以下简称:惠民计划)的实施,加强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依据科技部、财政部《科技惠民计划管理办......

    山东省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我省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作的规范化管主程质量;'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根据《山东省信息化建设管理规定》及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

    山东省超标准耗能加价管理办法(试行)

    山东省超标准耗能加价管理办法(试行) 2007年02月26日 15时29分 152 主题分类: 资源能源 计划物价 “耗能”“加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超标准耗能加价管......

    山东省科技惠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试行)

    山东省科技惠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山东省科技惠民计划专项经费(以下简称“专项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科技部《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