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体鳞伤”不应成为干事者的最终结果

时间:2019-05-13 17:59: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遍体鳞伤”不应成为干事者的最终结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遍体鳞伤”不应成为干事者的最终结果》。

第一篇:“遍体鳞伤”不应成为干事者的最终结果

“遍体鳞伤”不应成为干事者的最终结果

“遍体鳞伤”不应成为干事者的最终结果四川 潘福金 ?

看了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的这番话,我想起朱镕基总理上任答记者问时曾说过:“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阮成发用“遍体鳞伤”来明志,表明自己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决心和态度,这种为了事业、为了责任,勇于较真碰硬、敢于开拓前行的精神和品格值得赞赏和推崇,但如果想干事、真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最终落得个“遍体鳞伤”的后果,让干事的人受伤、流泪、吃苦,那么党的事业、社会进步、国家富强都将面临巨大的考验和挑战。

“我已准备‘遍体鳞伤’”,阮成发说这句话绝对不是哗众取宠,也不是什么“为赋新词强说愁”,是有所指、有所悟的。

在干部队伍中,“闯官”、“干官”虽是主流,但在不同地方不同部门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懒官”、“庸官”、“平官”、“昏官”和“贪官”,这是不争的事实。对于后几类人而言,他们秉承“不合群就是异类”的原则,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也或阻止他人“超越自己”,常常对与自己行事风格不同、办事原则相左的同事,或背后使坏,给他们开展工作制造种种障碍;或争功诿过,在窃取他人成果的同时,让别人替自己“背黑锅”;或拉拢腐蚀,想方设法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同类人”;或排挤打压,采取种种丑恶手段将这些“异类”赶出自己的“势力范围”……

出现这种现象,嫉贤妒能虽是思想因子,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这些想干事、真干事、能干事的干部受群众拥护、组织厚爱,“抢”了他们的“饭碗”、“盖”了他们的“风头”、“争”了他们的“市场”,他们担心“闯官”、“干官”主政后会拿自己“开刀”“祭旗”,让他们感到了生存“危机”,进而生出“自卫”意,做出违反人类社会前进法则的事,给“闯官”、“干官”设下“地雷阵”、布满“陷井坑”,使干事者的前进途中困难重重、危机四伏,妄想让干事者以“遍体鳞伤”收场。

要杜绝干事者“遍体鳞伤”现象发生,就得把“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真正落到实处,在保护、重用干事者的同时,坚决打击和惩处那些“懒”、“庸”、“平”、“昏”、“贪”的人,用最强的力度砸掉他们的“饭碗”、打击他们的“风头”、没收他们的“市场”。

第二篇:养老院不应成为“养老怨”

养老院不应成为“养老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选择到养老院养老的老年人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老年人与养老机构的纠纷也不断增多,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并妥善处理老年人和养老院之间的纠纷刻不容缓。

养老院疏于管理

导致老年人独自外出死亡必须赔偿

[案例]因为工作比较忙,杨某将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母亲送到一家养老院。鉴于杨母的状况,杨某和养老院在入住协议书上明确写明:未经送养人杨某的同意,养老院不得让杨母独自外出。一天下午,杨母以外出买毛巾为由,要求外出被养老院允许。谁知,杨母在路上被一辆货车撞上,经抢救无效去世。杨某悲痛之余,以养老院违约为由,要求其赔偿损失。养老院则坚持杨母之死与其违约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说法]养老院应当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一方面,杨某与养老院已经明确约定不得让杨母独自外出,养老院应遵照执行。另一方面,《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养老院的行为不是导致老人死亡的决定性因素,在决定养老院对损失的承担比例时,应当考虑违约行为与死亡之间因果关系的大小。

养老院护理存瑕疵

致使老人疾病应担相应责任

[案例]由于在外地工作,梁某将母亲送到一家养老院生活。梁母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冠心病等,因此,梁某与养老院签订的入住协议书中约定为专护。一天,梁某突然接到电话,称其母因患重病被送往医院抢救。梁某到达医院时,梁母已不幸去世。医疗证明书记载梁母因患有老年性脑萎缩,在摔倒时造成脑血管破裂。鉴于梁母发病时系独自进入厕所,突然昏倒数分钟后才被护理人员发现,梁某遂以养老院的护理存在瑕疵为由,要求养老院承担全部责任。

[说法]《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本案中,梁母在昏倒时无人专护,养老院应当担责;同时,医疗证明书记载梁母患有老年性脑萎缩,死亡的原因是因其自身疾病而突发的,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养老院可以酌情减轻责任。

养老院提级护理

送养人应相应提高付费标准

[案例]姚某在与一家养老院签订的协议书中明确约定:养老院为姚母提供养老服务;根据姚母的状况,暂定为一级护理,护理服务费每月800元;养老院可以根据姚母身体健康状况调整护理等级和护理服务费。一段时间后,经养老院评估,姚母的护理级别提高到二级专护,护理服务费为每月1500元。对护理级别的调整,姚某签名确认,但事后又以养老院护理没有达到二级专护的水平,拒绝支付增加的护理服务费。养老院则以其变更护理等级乃至收费系依约进行,二级专护符合操作规范且有相关记录加以证明为由坚持己见。

[说法]姚某应当承担增加部分的护理服务费。一方面,根据协议,养老院有权根据姚母健康状况,变更护理等级并对费用作出调整。另一方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在养老院有相关记录证明其专护二级符合操作规范的情况下,姚某的主张,如无证据加以证明,只能承担不利后果。

责编/文邦

第三篇:农村教育不应成为课改的盲点

在课改中,我们应给予农村教育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直接关系到我国总人口的70%以上众多农民的切身利益,满足广大农村人口学习需求的一件大事;是提高我国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文化和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实施,需要我们给予农村教育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以及更好地对农村课程资源的开发进行必要的指导。

一、在课改中要给予农村教育以高度的关注

我国在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条件下,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我国农村教育整体薄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转,城乡教育差距还比较大,甚至有扩大的趋势,教育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亟待加强(就拿我们接履桥镇来说吧,全镇共有镇中学一所,完全小学三所,学生总数约2500人,多媒体教室2个,各种功能教室9个,且配置不全,电脑约150台,且绝大多数都是配置低,无法用来教学,计算机教学无法实施;音体美专业教师极缺)。我国800万农村教师,承担着6 600万农村中小学生的教育,肩负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将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高素质人力资源的神圣使命。农村教育不仅仅是一条向城市现代化输送优质人才资源的流水线,更是中国农村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动力源和加速器。在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更需要全面提升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全方位优化农村教师的素质结构,从根本上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优化教育效果。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农村优秀教师的先进模范事迹,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关心支持农村教育的良好氛围。

关注800万农村教师的生存和生活,是确保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呆在城市宽敞明亮的教学楼里,难以知道农村教师跋山涉水去上课的艰辛;坐在电脑前享受网络信息沟通带来的快乐时,体会不到农村教师捉襟见肘在危房里给孩子上课时不安的心情。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发展农村教育,不仅能使广大农民群众及其子女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和体现社会公正,而且有助于积累国民经济增长的后劲。

二、在课改中要给予农村教育以大力的支持

财力是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是建立和完善教育对口支援制度。要认真落实“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推进“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建立资助贫困学生就学制度,保障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要深化农村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办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在全国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广泛动员国家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通过各种方式支持农村教育的发展。

积极引导鼓励教师和其他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到农村中小学任教,特别是具有音体美专业资格的教师。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务岗位比例。地(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区域内城乡“校对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

单方面的管理体制改革依然难解农村教育投入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衡之结,“小马拉大车”的局面没有完全改变。加强农村教育投入应当从教育内外两个方面,围绕“保工资、保运转、保危改”进而“促发展”的目标,坚持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分地区、分类别、按比例合理负担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方针,构建“以地方政府负责为主,以中央和省级扶持为辅,实施分级管理、重点保障”的新体制。在税费改革中,确保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不低于改革前的水平并力争有所提高,把对城市教育的过热投资转向农村教育的广阔天地。

三、在课改中要多给予农村教育以课程资源开发的指导

在许多地方的农村学校,教师们普遍认为:新课程只是换了一本新教材而已,至于课怎样上、课堂教学如何设计、如何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这一切是“换汤不换药”。我是一个最基层的农村教育的管理工作人员,经常到一所管辖的农村学校的图书馆查看,结果发现学校里有关教育方面的学术着作少得可怜,甚至连新的教育类杂志也难觅得几本。再看看老师们的办公桌上,除了厚厚的作业本、教参书、教案书、试卷题库外,最多不过是一两本实践经验介绍类期刊杂志。农村教育成为了课改的盲点,农村学校成为课改的弃儿。

为了启动农村现代化历史进程和农村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历史性转轨,农村师资队伍的建设刻不容缓。眼下农村教师对于本次课改的热情的确说不上高涨。但新课程的理论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理论和实践水平,激发教师的思维活力和对教育问题的批判。作为教研管理部门,要更多地“走下去”,走进农村教育的第一线,因地制宜地为农村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指导,为农村教师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使农村教师把握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契机,加快步伐走进新课程,用学术的眼光看教育,用学术的思维做教育,将教育视为科学和艺术,将教育做成尖端和精品。

农村教育应当提出课程设计的新原则:即以社会主义市场为基本导向,坚持现代教育的基本品位,完善课程结构,扩大学校教育的服务功能。加强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是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实行“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的有效载体。地方政府要根据农村学校课程改革的需要,充分利用现有农业示范场所、科技推广基地等多种资源,鼓励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兼职指导教师,指导和支持农村学校积极开展各种劳动实践和勤工俭学活动。

各地在总结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胆推进农村教育改革试验,创造出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教育规律、具有农村特色的办学新典型、新经验。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课程和教学改革。农村中小学教育内容的选择、教科书的编写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实现国家规定基础教育基本要求时,要紧密联系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把经济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目前,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已完成了多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并紧密结合当地主流经济的校本教材,开发出数十多个系列的课程资源,形成了许多既育人又致富的劳动实践基地。在我市课程改革实验区,广大师生用他们的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重点校能开,普通校也能开;城里学校能开,农村校照样能开,而且能开得很好。

全社会应积极行动起来,群策群力,为新一轮课程改革创造一个优美的环境。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使我们的教育事业呈现一派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局面。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接履桥镇中学潘瑾

第四篇:王维审:成为叙事者

王维审:成为“叙事者”

原载《师道》2015年7-8期合刊

王维审说,“我注定成不了名师,至少成不了行政意义上的名师”。稍作停顿,他讲了自己在体制下成长的三个“硬伤”。

一是普通话很“普通”。王维审出生在农村,小学读的是村小,初中读的是联中,都属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最简单的村办学校。贫瘠的起始教育,让他的普通话十分“普通”。再加上他本就内向、不善言辞的性格,这对以表达为主的教师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硬伤。特别是在各级讲课比赛中,这个“硬伤”就显得格外扎眼。

二是职业起点很低。1991年,因为生活原因,他不得不放弃了即将到来的高考,到一所农村初中做了一名临时代课教师。两年后,因为不堪忍受“临时工”身份带来的种种卑微和别人鄙视的眼神,他一边教学一边自学又重新参加了高考,目的很简单——成为公办教师。1995年,师范专科毕业的他被分配到一所乡镇中心中学。公办教师身份,并没有给他带来教师职业生涯的春天。新教师报到那天,他被安排到校办工厂当工人,和一群农村老太太干起了洗刷废旧编织袋的工作。再后来,校办工厂破产,他又被“充军发配”到中心校下辖的一所偏远联中,成了一所无学生可教的“空壳学校”的闲人。“从一开始,我就落在了别人的后面。当我终于有机会回到中心校正儿八经当老师时,那些和我一起毕业的同事大都已经调到了城里的学校,或者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说到这里,王维审的眼里掠过一丝遗憾。我猜测,这份遗憾是为了那些被人为浪费的美好岁月。

三是专业极度不“对口”。为了能够站上讲台、争取到教课的机会,多年来被“搁置不用”的王维审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学校近乎苛刻的条件:接手一个因班主任被学生殴打而无人敢接的班级,当班主任,教数学。令王维审没有想到的是,历史教育专业毕业的他,在教了初中数学后,让他在体制内的成长又多了一道“硬伤”。“在我们这里,中学教师在评选教学骨干、名师时,所教的学科要与所学的专业一致,或者相近,而我却是截然相反的大文大理。”对此,王维审已经很“看得开”——已经教了十几年数学,也不可能再换回去。

显然,在体制内,王维审并不具备“成功”的基本条件。但是,他却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草根成长之路,这也正是我要写他的原因:给更多像王维审一样,成长环境相对恶劣,少有机会获得行政认可的普通教师,以成长的启迪和借鉴。

故事的力量

王维审接手的那个班级是初二(5)班。因为班级管理混乱,一些学习好的学生纷纷转学或调班,只剩下42个学生,比正常班级少了20多人。但赫赫有名的“精英”们却一个都没少:因爬墙逃学而被综治办抓住的女生,因打架斗殴而频频接受派出所调查的男孩,因泼辣能战而“威慑”全校的“大姐大”„„ 极力想证明自己的能力,以便在学校站住脚的王维审,选择了用“武力”来管理班级。但是,已经见惯了各种各样“大风浪”的这些学生,却让他一次次败下阵来。

轩,那个与前任班主任发生冲突的男生,再次与任课老师在课堂上争吵起来。当王维审被其他学生叫到教室时,轩和老师之间已经到了快要动手的地步。王维审费尽力气把他拉扯出教室,打算对其进行“武力”教育。但是,人高马大的轩却瞪着眼睛说:“就你这小身子骨,别打算和我打架,你不是我的对手。”无奈,身材瘦小的王维审只好放弃“战斗”,心有不甘地对轩进行了彻底“调查”。原来,轩是一个读完初三又从初一复读的学生,学习成绩并不十分差,只是他刚到这个班里的时候,经常被其他男生嘲笑是个“留级生”。自卑和抗拒,让他凭着一米八的身高和浑身的肌肉把他们一个个“征服”,他成了班里的“老大”,打败对手成了他的唯一追求。颇有感触的王维审写了一篇文章《我不是你的“对手”》,表达了对轩的理解:“我真的不是你的‘对手’,不是和你打架的‘对手’。你真正的对手是你自己,你得打败你内心里的自卑,然后去寻找你真正需要的东西„„”这篇文章在杂志发表后,王维审“很不小心”地把杂志落在了轩的课桌上。轩在还杂志的时候,不好意思地摸着脑袋说:“老师!嘿嘿!”一个“嘿嘿”,让王维审找到了教育的感觉。从此以后,王维审坚持每天把班里发生的小事写出来,后面加上自己的反思和想法,有的公开张贴在班级宣传栏,有的单独拿给当事人读。没想到,一个个的小故事让这些曾经无比“坚硬”的孩子慢慢变得柔软起来,班里剑拔弩张的气氛一点点消失。有一些学生,也开始跟着老师写故事。后来,王维审在班里提出了“把我写给你看”故事漂流活动,让学生在记录故事中把自己敞开,一点点学会了理解、宽容和努力。

就是这个当年的“包袱”班级,在两年后的中考中取得了令领导“惊诧”的成绩。在全年级26个班级中,中考指标考核居年级第3名,仅次于两个特殊的“贵族班级”。在中考表彰会上,领导让王维审谈一谈自己的法宝,王维审当时的发言稿题目就是《故事的力量》。在王维审看来,教育就是成长以及帮助成长,教师的职责就是把孩子的内心真正引导出来,然后帮助他成长成自己的样子。而这,绝对不是苛刻严厉的规章制度所能够实现的,那些娴熟的兵法、策略和技术也未必能够做得到。这种师生间相互成全,需要一种柔软的力量,而这份力量只能源自那些温暖的、打动人内心的故事。

叙事的意义

“把我写给你看”故事漂流活动,成了王维审的班级管理法宝。撰写班级里的故事,也成了他教育生活里最重要的内容。直到有一天,他才知道,他的教育故事并不仅仅是故事那么简单。

十多年前的一天,王维审接到了《人民教育》杂志的用稿通知,除了告知有一篇文章将要发表在下一期杂志外,编辑还手写了一句话:“你的教育叙事很有研究意义,希望你能够坚持写下去。”由此,王维审才知道自己一直坚持写的故事还有一个正式的名字——教育叙事,并且这是一种教育研究形式。也正因此,王维审更加坚定了通过叙事教育学生、成长自己的决心,也开始了他的教育叙事专业写作和研究。

王维审说,他的教育叙事写作之路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问题化写作,属于“遇到什么写什么”的自然状态,是一个把极易疏忽但有价值的微小事件问题化的过程。这种问题化写作,在一定意义上培养了教师对各种教育现象的敏锐观察力,帮助教师养成了自我发现、自我批判和自我修正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让教师获得自我成长的需要,让教育成为一种不需要任何外力和利益支撑的自觉行动。“当所有的教育问题都成了写作的素材,都成了研究的内容,教育就成了一份其乐无穷的趣事。工作二十年,我有十四年的时间在最偏远的农村工作,教育行政的光环很少能够照耀到我的身上。但是,我对教育却有着一种不竭的激情,这份激情就源于我的问题化写作。”王维审边说边拿起一份报纸,指着对他整版报道中的一句话,轻轻敲了几下。我拿起报纸,读到了他所指的那段话:当教育成为一种内心的需要,有掌声我会行走,没有掌声我亦会行走。

二是专题化写作,就是在某一个阶段,集中精力对某一个教育问题,进行“专题化”的反思性写作。这种聚焦于一点的持续写作,足以让人把问题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容易在教育的混沌中找出一条清晰的路径。2012年,王维审到一所学校支教,遇到了一个“难缠”的问题学生。半年的时间里,王维审为她撰写了70多篇教育叙事,不仅和这个学生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也慢慢找到了学生的“软肋”,最终这个“难缠”的学生成了音乐方面难得的人才。而王维审也在这样细致的研究中,对问题学生有了更深刻、更清晰的理解。,近年来,王维审在多家杂志开设了教育叙事专栏,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的专栏文章全部都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连载”,就连在教育报刊上开辟的“教师成长信箱”也尽可能把相关的问题放在一起解答。“这样的写作,无论是对自己还是读者,都更具有成长价值。”这是王维审的心得,也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三是主题化写作,就是教师从研究的高度审视自己某一方面的实践,在一个较大的领域内进行“主题化”的系统性写作,并逐步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多年前,王维审就曾经对自己的叙事写作进行过主题化提升,把自己对教育叙事的理解写成了《教育叙事理论与写作》。这本书的出版,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成功的感觉,“可能是太过于理论,销量不是很理想”。这也成了他的一个心结,轻易不敢再作写书的决心。直到去年,他才开始把自己近二十年的文字再次进行了系统梳理,形成了“觉者为师”系列书系,三本系列书的第一本《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我的教育叙事》即将正式发行,其余两本也已经列入出版计划。

十几年来,王维审撰写了700多万字的教育叙事,其中有1000余篇在各级教育报刊发表。当我对他的“写作成就”表示祝贺时,他很郑重地说:“教育叙事写作对教师的成长价值,不在于发表了多少文章,出版了多少专著,而在于它对教师的教育实践和思想影响了多少、改变了多少”。

从“教育叙事”到“叙事教育”

王维审至今不是特级教师,却经常受邀给特级教师培训班讲课;至今没有参加过“国培”培训的他,却时时受聘为“国培”授课教师。我问他,你给这些名师、特级们讲什么?讲你的教育叙事写作吗?他哈哈大笑说,当然不是!我讲我的“叙事教育”。

今年五月,电视台一档专门报道各行业“风云人物”的栏目,以《师说》为题对他进行了长达30分钟的电视访谈。当主持人问他“如何看待教师的职业荣誉”时,他说:“在多年以后,如果我的学生能够时常回忆起我们在一起的点滴细节,如果这些已经对他当下的行为方式和人生际遇产生了影响,并与他的生命成长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这就是我最大的职业荣耀”。事实上,二十年的教师生涯和十几年的班主任经历,他一直在做的就是通过“叙事教育”,尽可能地给学生更多“值得回忆的细节”。而他的“叙事教育”理念则来源于他的“教育叙事”。

长期的叙事写作,让王维审对教育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他可以从周围老师的满腹牢骚中,感悟到《教育不能苛求》;可以从与已毕业学生的一次偶遇,开始思考《教育到底能做些什么》;可以从一次学生的告状行为,反思并告诫老师们《不做“找茬儿”的教育》;可以从朋友孩子的厌学行为中,敏锐地警觉《孩子们有被记住的权力》;可以从办公室里养殖的一盆盆栽中,意识到应该给学生《一个值得向往的朝向》;可以在师德报告会上一个不和谐的细节里,追问教师们《太阳底下的光辉去哪儿了》;可以在众人感慨学校德育苍白无力时,振臂呐喊《学校德育可以大有作为》(以上均为王维审发表在《人民教育》上的文章)„„就是在这样的反思中,他慢慢建构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策略——叙事教育。

从2005年起,他开始在班级管理中尝试“叙事德育”理念,并逐步形成了以“班级叙事”和“叙事班会”为核心的班级管理策略。在他的班会上,没有枯燥的大道理,没有紧箍咒般的说教,一个个清浅而深刻的故事,在不知不觉中就让学生感悟到了人生的道理。他讲早恋,选用了网络上流行的绘本故事《两只蛋的爱情》,随着故事的情节发展,学生一次次感悟“爱情是什么”。整节课,王维审并没有告诉学生“早恋的危害”,学生却在故事中明白了“爱情需要时间的许可”这一深刻的道理。

2010年,王维审主持学校德育工作后,对个人前期的“叙事德育”策略进行了梳理、规范和提升,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德育模式:以学生、教师和家长的个体叙事为根本,引导师生和家长一起撰写自己经历的故事,在回顾与反思中让“自我德育”入脑入心;以叙事主题班会、故事沙龙等集体叙事活动为主阵地,通过重要他人的专业引领,在学生心中烙上深刻印痕,实现外力德育的无伤害、优雅化;以心灵述说、故事撰写、影视浸润、读写绘本等德育叙事载体为手段,让德育活动真实到可以任意触及,德育效果达到了最优化。

随着王维审的“粉丝”越来越多,他每天都会接到青年教师请求“指教”的邮件和信息。王维审意识到,这些年轻教师一定是遇到了自己当年那样的“苦闷彷徨”,因为感同身受,他对每一封来信都尽可能回复。2013年,王维审调入区教体局工作。当他深入到区里的学校调研时,他发现很多像他一样缺少成长机会和平台的教师,正一点点走向职业倦怠的边缘。他觉得,自己必须全力以赴帮助他们。但是,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于是他以自己前些年组织教师读写社、读书会为基础,成立“叙事者”教师成长联盟,吸引更多愿意成长的教师走到叙事教育的道路上来。现在的“叙事者”教师成长联盟,已经聚集了大批全国各地的“叙事者”,他们一起读书,一起写作,一起叙事,一起成长。

王维审的网名叫“百分百草根”,已经颇有成就和影响力的他,也始终自称“草根教师”。对此,我有些不理解,在这个流行自诩头衔的年代里,他为什么对“草根”情有独钟。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他的个性签名:是根,就有青草漫坡的心。

愿越来越多的草根教师,像王维审一样成为教育的“叙事者”,并永葆“青草漫坡的心”。

第五篇:2018国家公务员面试备考:实习生不应成为廉价劳动力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各位备考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童鞋们,图图这里有很多备考资料哟,各种模拟题、真题、知识点串讲、行测、申论等,很多童鞋们都想要,那图图就免费共享下吧,现将2018国家公务员面试备考:实习生不应成为廉价劳动力详情公布如下,以下信息仅为参考,希望可以助备考2018国考的考生一臂之力。

实习生不应成为廉价劳动力

陕西分校

吴洋

 热点概述

近日,高校学生爆出自己被学校“卖去”工厂做廉价劳动力的事件,引发社会关注。今年一月初,山东某高校学生在社交平台发出一封“求助信”,信中反映“被学校强迫实习”“一天要干13个小时”“不实习没有毕业证”等问题。高校以实习名义派学生打工的现象,让“学生工”这个老话题重新回到公众视野。

 模拟题

目前,我国存在部分高校强制要求毕业生参加“实习”,而“实习”内容却是去工厂充当廉价劳动力,不仅强度大、薪资低,而且如果不参与,可能会不发毕业证。针对这种现象请谈谈你的看法。

 参考解析

学校应当是传道受业解惑的场所,而不是一个牟利的工具。对于毕业生以“实习”的名义去工厂充当廉价劳动力这一现象,我认为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都应认

1/2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真反思,不能让学校成为“血汗工厂的中介”,也不能让学生成为“廉价劳动力”。

学生被迫“实习”,并非一场突发事件,而是由我国职业教育普遍形成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决定的,组织动员学生顶岗实习在不少职业类学校都是必修课。因而,以“实习”为名,却行“打工”之实,往往多发于职业教育院校,而监管的长期缺位,又更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不合理现象的恶化。

诚然,一份合格的实习,能够将理论知识有效转化为实践技能,既能帮助学生提早准备面向职场的身份转变,也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但实习生不是“学生工”,更不是廉价劳动力,越出边界,性质就变了。这样的实习已经超出了教学、实践的边界,不再是“我要成长”的主动选择,而变成了“不能毕业”的被动要挟,让实习生遭受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

把实习生等同于廉价劳动力,不仅违背了实习的初衷,更损害了学生的正当权益。要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斩断高校与企业间的灰色利益链条,需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学校本身应当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考虑学生的切实利益,而非只考虑自身收益;而是教育主管部门加大监督惩处力度,杜绝此类损害学生权益的问题再次发生。

其实,早在2016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就印发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强调不得通过中介机构或有偿代理组织、安排和管理学生实习工作。但是由于相应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监管不力,直接导致一些院校钻了制度的漏洞。因而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由监管部门直接在学校强制设立监督举报电话,让学生的权益在受到危害时能够及时得到保护。

实习是面向未来的选择,更是一种应该受到保护的权利。呵护好每一个实习生追寻更好自己的机会,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全社会的应尽之责。如果学校

2/2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变成“实习套利”的中介,企业也对学生的正当权益视若不见,那么庞大的实习生群体就成为这场“利益合谋”的最大受害者。因而,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协同合作,落实既有规定,彻底杜绝同类问题再次出现。

3/2

下载“遍体鳞伤”不应成为干事者的最终结果word格式文档
下载“遍体鳞伤”不应成为干事者的最终结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写作不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

    写作为何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近日,和一位编辑朋友谈话时,她问我,你觉得现在教师专业发展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我仔细地想了想,然后回答她:那一定是写作能力。 现如今,有很多教......

    顶名借款案件不应简单判令顶名者承担还款责任[大全]

    顶名借款案件不应简单判令顶名者承担还款责任 日期:20100226 作者: 来源:山东法制报【 查看PDF版】 在执行农村信用社案件中,一批冒名贷款案件浮出水面,由于大多案件都判决其......

    如何帮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者?

    如何帮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 收藏 | 分类: 核心课程V10.1 | 标签: 博客 差异化教学| 查看: 6 | 评论(0) | 极力推荐数(0)| 推荐数(0)| 不推荐数(0)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

    2018云南玉溪银行招聘考试时政热点:乡间小路不应成为酒驾者“法外之路”

    yuxi.offcn.com 2018云南玉溪银行招聘考试时政热点:乡间小路不应成为酒驾者“法外之路” 导语:中公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时政模拟题、......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不应成为技术堆砌(5篇模版)

    “顶层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者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智慧城市发展一直伴随着顶层设......

    为担当者担当,让干事者无忧(共五则范文)

    为担当者担当,让干事者无忧 容错机制是探索,也应是导向。容错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容错,怎么容错,不可封闭运行,要与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结合好 从某种意义上讲,改革是一场充......

    让离职者成为公司的永久财富

    让离职者成为公司的永久财富 今年七月,ANTAL国际(安拓国际)根据12000多名人力资源工作者的回答得出的《ANTAL全球雇佣调查第九期》数据显示,超过77%的中国企业 ,在2011年夏......

    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沟通者?[5篇范例]

    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沟通者?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联系“讲话”,是联系的主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沟通其实一门技能,无论是在家庭中,工作中还是社交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