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以绘本阅读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策略研究
幼儿以绘本阅读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策略研究
素养是长久的育化,是需要在长期宽容的、开放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浸润”出来的。而“视觉”是儿童感知事物的最直接的方式,绘本以图为主,符合幼儿的感知认识和思维特点,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绘本中要读的绝不仅仅是文字,而是要从图画中读出故事,进而欣赏绘画。绘本中高质量的图与文,对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审美力等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针对不同年龄幼儿,有效投放绘本读物
小班幼儿身心发育尚不完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经验有限。联想、推理水平较低。且有意注意的水平低下,观察的目的性较差。心理学认为,小班幼儿的集中注意时间最多为5~10分钟,因此他们不能长时间地保持静态的阅读。所以,小班幼儿喜欢色彩鲜艳、形象逼真,内容短小有趣,贴近生活,有悬念和猜想、有重复语言、重复情节、单一单幅的且内容熟悉的绘本图书。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可在班上为幼儿投放《我上幼儿园》《好饿的毛毛虫》《抱抱》《鼠小弟系列》《3~4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幼儿绘本》等绘本。
中班幼儿活泼好动,并富于想象,但不能很好地根据前后画面变化的比较,用想象补充故事发展中的空间。这时期幼儿已开始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慨括分类,但思维过程常常呈现一种无序化的状态,还不能将前后画面联系起来形成对故事的理解,语言表达还不连贯。而《4~5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幼儿绘本》、《月亮,生日快乐》、《我不是胆小鬼》、《永远吃不饱的猫》都较为符合幼儿的现有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
为幼儿提供一定数量,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富有童趣的绘本故事是培养学龄前儿童早期阅读能力的基础。大班幼儿较中小班幼儿已经有了较强的观察能力,他们能观察到画面上所有的细节,包括人物服饰的变化、表情动作变化、四周景物的变化等等。能较长时间专心地看书,对内容的理解能力较强。而且开始对文字产生兴趣,当他们在书中或广告招牌中看到自己认识的汉字时会非常兴奋,还常常缠着成人教他们认字,识字的积极性很高,记忆力也很强且能能生动、有表情地描述事物。适合《一颗超级顽固的牙》 《巴巴爸爸系列》《逃家小兔》《大脚丫跳芭蕾》等这类贴近幼儿生活、情节连贯有一定情感渲染的绘本故事。
二、创设良好阅读环境,营造浓郁阅读氛围
环境与幼儿始终共在,幼儿既以依赖于环境,也可以作用于环境。幼儿与环境的相处方式直接影响他成长的质量,创设阅读环境对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充分利用室内外环境,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玩具、活动区、重要的日常用具上都贴有相应的汉字,个人用品上有名字等,让幼儿感觉到文字无处不在地环绕在周围世界,初步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在班级创设温馨、美观的图书区域。投放分层书架,多层次的分别为幼儿提供熟悉的、不太熟悉的和不熟悉的故事图书,以保证不同水平幼儿阅读的需要。书柜中摆放各种有趣的图文配对卡、故事小书、故事拼图等材料,供幼儿自由的选择,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幼儿对文字的敏感度。在图书区地面上铺上泡沫垫,打造图书小屋,放上几个小沙发,布置出温馨的场景。除了书外,还要有些其他材料,如纸、笔等各种文具来支持幼儿反映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生活,让他们自己学着书的上标记、符号、文字、绘画尝试自制小书,并展示分享。设立“修补图书区”投放剪刀、胶水等,提醒幼儿将损坏的图书进行修补,养成爱惜图书的好习惯。和幼儿共同讨论制定图书区的规则和要求,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在该区域。”以幼儿为本”提供一个趣味性、开放性、发展性的,自由宽松的阅读环境。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在绘本教学中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
传统的绘本教学为了让每个幼儿了解绘本的内容,需要教师重复的讲述故事内容,同时解释每张图片的含义。但是而我们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对声音、图像、光感的处理,把绘本的教学内容以动画的形式直观而深动地展示给幼儿,让绘本更具有可看性和可操作性,把绘本故事以静态化为动态,变抽象到形象,给孩子们营造一种自然、动态的学习情境,使得幼儿更加乐意并主动的参与到绘本的教学活动中来。并且通过完整的画面和情景的播放,使幼儿更能容易理解绘本内容。
2、教学活动与绘本故事的巧妙结合
面对一个优秀的绘本素材,教师敏感地从中挖掘了不同的教育价值,通过不同层面的解读和不同的价值取向,将其演绎成不同的教学活动。比如:徐卓娅老师设计的经典音乐游戏活动《母鸡萝丝去散步》。利用绘本故事中狐狸和母鸡两个对比鲜明的角色,用夸张的动作表现故事情节,配上《忐忑》的音乐再适合不过了。而绘本也可以和美术活动进行结合,如用绘本《蚂蚁和西瓜》展开活动,以蚂蚁运西瓜为主线,层层递进,将撕贴、添画等表现形式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蚂蚁的各种各样的动态,红与黑的色彩对比,简洁流畅的线条都给孩子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同时也给孩子们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蚂蚁们用什么办法搬走西瓜?答案各不相同,因此,孩子们表现出的作品中,蚂蚁动态各不相同,搬运西瓜的方法各不相同。将孩子们的作品和绘本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本作家和孩子们共同的书。还有一些具有科学探索性质的绘本故事如《小老鼠过河》。故事中的小老鼠为了摘美味的樱桃而独自摇椰壳船前往。但是樱桃越装越多,船却渐渐沉下去了。跳跳猴丢石头给小老鼠去一下子沉下去了;花斑猫丢外套给小老鼠,外套浮在水面但小老鼠爬上去,外套就沉下去了;咪咪兔扔积木给小老鼠,积木浮在书面,但小老鼠爬上积木,积木也沉下去了。最后,幸好皮皮狗踢了个皮球下去,小老鼠爬山皮球才得救。从这个过程中,多次提到了“沉”和“浮”让小朋友知道什么时候会下沉;什么时候又能浮起来。故事生动有趣,却又蕴含着科学真理。通过童话故事和绘本上的画面让孩子们觉得科学其实在身边,从而让孩子爱上科学、迷上科学。
3、运用故事围裙、纸偶、手偶等教育资源,多感官全方面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故事围裙是一件绒布围兜,它用于幼儿复述故事时,同步粘贴展示一些表示重要角色和场景的纸偶。比如在绘本故事《贪吃的变色龙》中,教师边用故事围裙操作,边讲述故事,不仅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也可以为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幼儿提供便于故事理解的方式。也可以把纸偶给幼儿,邀请幼儿随着故事情节把相应的纸偶贴到围裙上并讲述。幼儿在操作纸偶和讲述故事过程中,调动了其手、口、眼等感官通道运动,以多感官刺激来激发幼儿的思维发展,深了幼儿对故事情节理解。
四、提升家长意识,加强亲子阅读
为了更好地开展绘本研究,我们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朋友配合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在班级QQ群、微信群中,让家长对绘本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在幼儿园园内网站中,定期向家长、幼儿和老师推荐一些经典的绘本书目,鼓励大家积极参与阅读。
把绘本阅读与家长开放活动相结合。利用常规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将绘本阅读融入其中,进行家园阅读成果交流。组织家长观摩教师上绘本阅读教学《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孩子们积极活泼的表现让家长们又惊又喜,还使家长切身感受到绘本对幼儿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有着极重要的作用。
请每个孩子带来了三本图书,并做好标签。利用餐前准备和离园前的时间开展阅读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彼此分享阅读带来的快乐,并和家长共同讨论在家庭中进行亲子阅读的方法和注意点,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的各种习惯。
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阅读活动,组织“故事大王”评选活动,给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以及分享读书乐趣的机会,请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共同提高。每班推选出班级“故事大王”参加园内故事大赛表演,促进家长用心地、深入细致地进行亲子阅读活动。
作者姓名:
第二篇:绘本阅读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策略研究
绘本阅读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策略研究
摘 要:深度优化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设计,需要对幼儿绘本阅读资源展开多重整合处理,为幼儿绘本阅读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以激活幼儿参与绘本阅读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关注幼儿绘本阅读训练的设计,与幼儿家长形成教育合力,帮助幼儿顺利展开绘本阅读学习,培养幼儿的绘本阅读习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社会性;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设计;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0;G61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5-0024-01
幼儿园绘本阅读资源相当丰富,为幼儿绘本阅读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幼儿教师要对幼儿园绘本资源展开全面整合优化,以提升绘本阅读学习的适合性。幼儿年龄不同,其阅读基础和阅读习惯也呈现一定的差异。教师要注意改进教学方式,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绘本阅读情境,激活幼儿绘本阅读思维,塑造幼儿良好的绘本阅读品质。
一、精选幼儿绘本阅读内容
精选幼儿绘本阅读内容,这是幼儿绘本阅读教学最需要关注的问题。小班幼儿思维直观性较强,对绘本色彩有特殊的敏感性;中班幼儿有较为系统的学习认知,注重绘本的情节性;大班幼儿思维比较成熟,关注的是绘本的多元性,有强烈的形象感、故事感和趣味感。教师在筛选时,要做好充分的学情调查,以提升绘本阅读教学的适配性。为给幼儿准备更为丰富的绘本阅读素材,教师要发动众多力量,对幼儿绘本阅读资源展开整合优化处理。首先是整理幼儿园现有绘本阅读资源,不妨请教有经验的老教师,让老教师为其推荐绘本阅读内容。其次是根据学情调查结果筛选绘本阅读内容,不同年龄幼儿阅读取向不同,教师对此要有敏感性,以提升幼儿绘本阅读资源的利用率。第三是通过联系家长,调查幼儿的阅读兴趣,为绘本阅读内容筛选提供一定的信息。第四是借助网络搜索平台,为幼儿准备更多的绘本阅读内容,以提升幼儿阅读绘本的主动性。
二、创设幼儿绘本阅读情境
为提高幼儿绘本阅读品质,教师要借助多种媒体辅助手段,为绘本阅读教学提供丰富的学习情境。教师生动地讲述绘本故事、利用多媒体播放与绘本故事相关的内容等,都可以成功调动幼儿阅读绘本的积极性。如果有可能,教师还可以发动幼儿参与绘本故事讲述活动。因为幼儿看过很多绘本故事,对相关故事情节有特殊的情结,让幼儿讲述绘本故事,不仅能激发幼儿阅读绘本的热情,而且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整合能力。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绘本故事内容时,需要对相关素材展开整合剪辑,以提升绘本阅读的针对性。网络绘本故事信息众多,教师不妨让部分幼儿参与相关筛选操作,这对提升绘本适合度有直接的帮助。教师在组织幼儿讲述绘本故事时,要给出更为细致的指导。首先,幼儿绘本故事讲述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师要有分层教学意识,不能对所有幼儿给出统一要求。其次,教师要对幼儿展开积极鼓励。幼儿都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具体表现,给出丰富的鼓励,这对提升幼儿讲述故事的信心有一定的帮助。第三,教师要注意给出多元示范,给幼儿树立学习榜样。幼儿有一定模仿能力,教师示范到位,幼儿阅读学习效果会更加突出。
三、升级幼儿绘本阅读训练
幼儿对绘本阅读有特殊情结,为快速提升幼儿绘本阅读品质,教师需要给幼儿布设适宜的训练内容,以提升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利用多种媒介手段展示绘本阅读材料,为学生带来丰富的感官刺激,这无疑是最为常见的绘本阅读训练,其操作性很强,受到了许多教师的青睐。为发动学生亲身体验绘本情境,教师还可以将绘本阅读材料改编成幼儿游戏,发动幼儿参与游戏活动,以提升绘本阅读体验频度。如果有条件的话,教师还可以走出幼儿园,接触更为广泛的绘本阅读材料,以提升幼儿绘本阅读学习的社会性特征。在进行幼儿绘本阅读训练设计时,教师不仅要考虑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还要充分考虑绘本阅读活动的可行性。首先,绘本阅读需要考虑阅读资源的便利性,能够随时找到绘本阅读资源信息,这是绘本阅读训练设计的前提条件。其次,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基础,适合幼儿学习思维的阅读训练,才会体现训练价值。第三,绘本阅读训练形式需要不断创新,要能给幼儿带来全新的感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绘本阅读的自觉性。
四、构建幼儿绘本阅读渠道
现代幼儿教育倡导亲子阅读,让家长参与幼儿绘本阅读学习,这是很多幼儿园都在实施的操作模式。教师要在幼儿绘本阅读学习中,给家长一些具体的要求和启示,帮助家长科学参与幼儿绘本阅读学习活动,给幼儿绘本阅读提供帮助。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发挥家长助教作用,符合孩子学习成长诉求。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特别是阅读要求要细化,要让幼儿家长发挥家庭教师的作用,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阅读感知。
五、结束语
总之,幼儿绘本阅读学习对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进行幼儿绘本阅读教学设计时,需要关注多种制约因素,合理整合幼儿绘本阅读资源,优化绘本阅读教学设计,为幼儿创设适宜阅读的学习环境,激活幼儿阅读绘本的兴趣,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⒖嘉南祝?
[1]陈英姿.回归儿童本位的幼儿绘本阅读教学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2015(05).[2]张哲,曾彬.绘本阅读对幼儿社会性形成的实验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01).
第三篇:以绘本教学为载体,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摘要
学前阶段的教育目标之一是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情感,塑造幼儿的完整人格,因此,家长及幼儿园都非常注意对幼儿进行情感方面的教育。现在社会中,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有很多途径,其中利用绘本教学对儿童进行情感教育却有着较为有利的条件。绘本是先进的教育观、儿童观和儿童文学观的产物,是对孩子阅读习惯培养和进行情感教育的一种重要资源。它贴近幼儿生活经验,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连贯,含有丰富的情感内容。教师可以利用绘本进行教学,增进幼儿的情感体验,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从而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关键词:绘本教学情感教育
目录
一、了解绘本,为情感教育奠定理论基础„„„„„„„„„„„„„„„„4
(一)什么是绘本„„„„„„„„„„„„„„„„„„„„„„„„4
(二)绘本的意义„„„„„„„„„„„„„„„„„„„„„„„„4
(三)绘本中情感的归类„„„„„„„„„„„„„„„„„„„„„4
(四)绘本对儿童的情感教育的价值„„„„„„„„„„„„„„„„5
二、创设环境,促进情感的发展„„„„„„„„„„„„„„„„„„„5
(一)创设教学“硬”环境„„„„„„„„„„„„„„„„„„„„5
1、创设幼儿园绘本大环境,拓展情感教育„„„„„„„„„„„„5
2、丰富班级主题墙,深化情感教育„„„„„„„„„„„„„„„5
3、美化区域环境,升华情感教育„„„„„„„„„„„„„„„„5
三、利用绘本教学,加深幼儿情感„„„„„„„„„„„„„„„„„„„5
(一)情感的体验方式„„„„„„„„„„„„„„„„„„„„„„6
1、情景教学法,引发情感体验„„„„„„„„„„„„„„„„„6
2、角色扮演法,引发情感内化„„„„„„„„„„„„„„„„„6
3、情感渲染法,引发情感共鸣„„„„„„„„„„„„„„„„„6
(二)情感的体验途径„„„„„„„„„„„„„„„„„„„„„„6
1、集体阅读„„„„„„„„„„„„„„„„„„„„„„„„„6
2、个体阅读„„„„„„„„„„„„„„„„„„„„„„„„„7
3、亲子阅读„„„„„„„„„„„„„„„„„„„„„„„„„7
(三)情感的表达„„„„„„„„„„„„„„„„„„„„„„„„7
1、语言„„„„„„„„„„„„„„„„„„„„„„„„„„„7
2、绘画„„„„„„„„„„„„„„„„„„„„„„„„„„„7
3、表演„„„„„„„„„„„„„„„„„„„„„„„„„„„7
(四)情感的管理„„„„„„„„„„„„„„„„„„„„„„„„7
1、情感的宣泄„„„„„„„„„„„„„„„„„„„„„„„„8
2、情感的调理„„„„„„„„„„„„„„„„„„„„„„„„8
四、做好家长工作,优化绘本教学的效果„„„„„„„„„„„„„„„„8
(一)吸引家长参与„„„„„„„„„„„„„„„„„„„„„„„8
(二)家园合作,共同创作„„„„„„„„„„„„„„„„„„„„8 参考文献„„„„„„„„„„„„„„„„„„„„„„„„„„„„„„9
了解绘本,为情感教育奠定理论基础:
(一)什么是绘本:
所谓的绘本就是“绘画出来的书本”,以绘画为主,着重让孩子通过观看绘本中的图画了解故事的内容和以及故事中呈现的情感,潜移默化的提升孩子的欣赏水平。例如绘本《狼与羊》,其中有一幅画是这样的,文字很简单:“狼进了小羊的家......”。后面用一整版的画面表现狼打开门出来,所有的小羊都很惊恐,有的藏在大钟里,有的藏在了床下,有的藏在门后,还有的藏在沙发后......这个画面极大地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
(二)绘本的意义:
绘本的意义之一:帮助宝宝感受语言的魅力
绘本图画发挥着强大的功能,文字部分的创作比较诗歌化,经常和2岁~5岁的宝宝一起阅读着富有诗意与想象力的语言,帮助宝宝学习母语。有人也许会说,那宝宝们能看“懂”吗?其实,只要宝宝喜欢、着迷,对美好艺术发自内心地喜爱,这就足够了。绘本的意义之二:促进宝宝多元化发展,健全人格
宝宝的智能发展是多元化的,不仅限于语言和数学逻辑,还包括空间、音乐、肢体、人际交往、内省、自然观察。研究证明,通过与宝宝分享绘本,也可以促进多元化智能的开发。比如绘本《大脚丫跳芭蕾》,在音乐智能方面就有着促进功能。其次,还能帮助他建立健全的人格,为一生的幸福打好精神基础。从丰富生动的故事中,学会积极、坦然地接纳自己的所谓“缺陷”,学会用幽默的态度面对生活,学会充分享受温暖的亲情和友情,学习团队合作与分享的精神„
绘本的意义之三:让宝宝从此爱上阅读
绘本最厉害的地方,是能帮宝宝爱上阅读,培养孩子对于阅读的兴趣。通过小小的绘本,宝宝已经在破万卷书、行千里路了,他眼中的世界更加丰富、也更加美丽起来。
(三)绘本中情感的归类:
1、亲情
家庭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学会爱自己的家人,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绘本中,关于亲情的绘本,也有很多。《猜猜我有多爱你》,表达的是妈妈和孩子之间的爱,体现了母爱的伟大;《我的爸爸真麻烦》,体现了父子之间爱;《爷爷一定有办法》,讲述了祖孙之间的情感。
2、友情
同伴是孩子在幼儿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在绘本中,也有一些比较经典的关于友情的绘本。《大熊有个小麻烦》体现了同伴之间的倾诉与倾听;《鼠小弟系列》,讲述了和好朋友之间发生的许多有趣的故事。
3、环境及生命的主题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是多么地重要,绘本《小房子》就是典型的代表作品。《小蜡笔头儿》、《花婆婆》等,都是一些和环境密切相连的绘本。
生命是非常宝贵的,要学会爱自己的生命和爱护他人的生命。《我永远爱你》在启发幼儿的“死亡教育”上是有很大特殊意义的。《爷爷有没有穿西装》是一本教孩子如何面对死亡和接受悲伤的绘本。
(四)绘本对儿童的情感教育的价值: 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精神:“要求引导幼儿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家乡、爱祖国,增强幼儿的自尊、自信,培养幼儿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现在许多优秀的绘本作品蕴含了多样的社会生活内容,渗透了丰富的人类情感经验。借助优秀的绘本作品,可以唤起幼儿的情感共鸣,进行最真切的表达。教师根据绘本内容挖掘其教育因素,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和初步的情感能力。幼儿在阅读中可以自然而然地增长知识,涵养性情,拓展思考的空间,可以学习表达与交往。
二、创设环境,促进情感的发展:
(一)创设阅读“硬”环境:
1、创设幼儿园绘本大环境,拓展情感教育。
幼儿园走廊的橱窗和楼道的墙壁都画有跟情感有关的绘本,每一个楼层都有不同的故事,幼儿和家长经过走廊时会不由自主看一看楼道画面,讲述着不同的故事,从而引领幼儿爱上阅读。
2、丰富班级主题墙,深化情感教育。
班级绘本主题墙内容丰富,有的展示幼儿亲子共读的照片,有的布置了“护书礼仪十规则,爱书宝宝在行动”: 排队取书、按序放书、小心翻书、安静看书、合作享书、双手捧书、书袋护书、登记借书、及时还书、尝试补书。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同时也让幼儿积极与主题墙互动,能做到十规则的幼儿在相应的地方贴颗五角星,如会讲绘本故事的幼儿,可以一个人将给大家听,也可以三三两两地对话,还可以几个人小组畅谈。把讲述蕴于阅读活动之中,有效地调动了幼儿说话的兴趣,使幼儿觉得“说”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阅读”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孩子们乐于说、敢于说、勤于阅读,积极阅读。
3、美化区域环境,升华情感教育。
选择班级的阅读区作为幼儿进行阅读活动的基本场所,美化阅读区的布置,让幼儿从心底喜欢上阅读区,成为他们活动的最爱。在阅读区,投放剪贴绘本中的图片、头饰、木偶等操作玩具,供幼儿进行自编自演的“绘本剧”,重温绘本中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以及情感发展。
三、利用绘本教学,加深幼儿情感: 绘本是一个想象的世界,也是一个充满人世间各种复杂情感体验的世界。当我们观察孩子阅读绘本的情绪表现时,孩子的情感世界竟是那样敏感而丰富。他们既体验着阅读本身带给他们的快乐,也感受着绘本故事中人物的各种情感变化。同时,故事本身或诙谐、或幽默、或惊险、或温馨、或悲哀的情节,也引起孩子情绪情感的激荡。让我们一起利用绘本教学,帮助幼儿体验不同的情感,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
(一)情感的体验方式:
1、情景教学法,引发情感体验。这种方式是最受孩子喜欢的,符合他们好动的年龄特点,绘本的情趣也在表演中让孩子们淋漓尽致地身同感受着。适合表演的绘本,让孩子们演演,更能激起情趣。如《大大行,我也行》这本书,前半分内容就是讲“大大会做什么,我也会做什么。不过„„”可请学生和老师一起演演书中内容:比比跳远,比比钻洞。大大的厉害,我的优势,在表演中就会更能体现出来。
书是生活的写照。在阅读中感受生活,反之亦可在生活中演绎文本,将文本延伸到真实的生活中。让低段学生在表演中延伸文本,是行之有效的拓展方式。如:如《大大行,我也行》,当学生阅读完前半部分的时候,安排学生和老师一起表演:如:师边举卡片边说:我会举卡片让小朋友读。生也举起卡片说:我会举卡片让小朋友读。不过我还太小,没有老师举得那么高。老师和学生一起在黑板上写字表演,也让学生用句式“老师会„„我也„„不过„„”来说话。有了生活表演的推波助澜和铺路搭桥,再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用句式说说,孩子们都能情趣盎然地说上来大人与自己之间能做的事,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别。课堂上生活已悄然融入到文本阅读中了。
2、角色扮演法,引发情感内化。
幼儿接受作品丰富内涵的过程,是作品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情感世界与他们的知、情、意、行系统相互作用的过程。如《我也可以飞》第一课时,是孩子在品味着小鸟和鸟的一家的故事,第二课时,是对作品的一个整体感受与内心感触的综合体验,一个个角色扮演体验,一组组对话、一个小鸟飞的动作,让我们的孩子们走进了小鸟的心灵。角色身份的转换、让幼儿成了故事中的主人公,他们为此动情、为此感到快乐,这个过程也是孩子与作品以及作品中的角色心灵相互沟通情感相互交融共鸣的过程。
3、情感渲染法,引发情感共鸣。
为了让幼儿言之有情,就要渲染气氛,激发情感,使幼儿身临其境,作出合理的想象来,说出有情感的语言。如《魔法亲亲》教学中,我通过角色扮演来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把自己想象成小浣熊和浣熊妈妈。朗读绘本的时候,根据画面和故事情节,声情并茂,当小浣熊不想去上学,垂头丧气时,老师(扮演浣熊妈妈)一边用关切温暖的语气说“关于魔法亲亲”的秘密,一边模仿故事中把“小浣熊”(自己的左手)的手指全部翻开,然后身体微微向前倾,在“小浣熊”的手掌心亲了一下。这一句句洋溢着童趣的语言不仅表达了图中浣熊妈妈和小浣熊之间的爱,也表达了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情感的体验途径:
1、集体阅读
人在儿童初期,就有了与同龄人交往的需要,孩子的年龄越小,集体对个人的教育影响就越大。在集体阅读中,幼儿具有特别敏感、特别细腻的感受能力。例如在情感绘本《我会关心别人》阅读中,孩子们通过故事中的小熊和同伴之间的故事,再谈一谈在生活中别人对自己的关心,大胆表达自己被别人关心的感觉。通过集体的讨论、分享孩子的经验,利用集体的力量,养成关心别人的良好习惯。
2、个体阅读
著名的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在《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一文中指出:“要孩子学会阅读,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必定要先有阅读的环境”。本学期,为营造良好阅读氛围,创设了阅读书吧,有计划地定期投放一些情感类绘本。并增设了靠垫、地毯,使孩子们自由地在温馨的环境中选择喜欢的绘本进行阅读,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去感知理解绘本中情感,帮助幼儿体验情感。
3、亲子阅读
亲子阅读首先是得到爱与快乐,其次才是汲取知识。亲子共读,不仅会使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得到培养和巩固,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更会加深亲子之间的感情。在宽松温馨的环境中,孩子靠在父母身边,听父母朗读绘本,体会绘本中表达的情感。就像一位家长在阅读日记中写道:“和宝贝阅读了《猜猜我有多爱你》,那天,宝贝竟然搂着我的脖子,亲了我一口,说:‘妈妈,你知道吗,我爱你从这里一直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回到这里。’孩子的爱,让我深深地感动。”
(三)情感的表达
1、语言
语言是最直接表达情感的方式,在绘本《我好生气》中,孩子们讲到了生活中另他们生气的事情:妈妈不让我看《喜洋洋》的电视,我很生气;小羿弄坏了我的玩具,没有和我道歉,我很生气。语言的表述,让我们直接了解了幼儿的情绪、情感。
2、绘画
绘画是通过色彩、线条、构图创造视觉形象表现情感的。在绘本《黄雨伞》中,孩子们了解到,一些暖色调的伞的代表快乐的心情,而冷色调的伞代表不开心。在设计“心情伞”时,就有小朋友用黑色的颜料为伞涂色,因为某些原因,他最近心情不好,此时的黑色,代表了他的心情。
3、表演 在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中,让幼儿运用肢体语言表达对妈妈的爱;在绘本活动《生气汤》中,让幼儿围成圆圈形的“大锅”,大声说出自己最生气的事,边念儿歌边游戏;《逃家小兔》中和孩子分别扮演小兔子和妈妈,一起表演“小兔变成什么,兔妈妈变成了什么”,感受妈妈和孩子间亲密的感情。
这些多元的表现方式让幼儿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表达情感的方式更具个性化,也促进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四)情感的管理
当情绪、情感的不当表达会影响一些当前利益时,幼儿如何能暂时抑制冲动,表现出恰当的情绪行为。就要让幼儿学会对情感的管理,培养积极的情感。
1、情感的宣泄
绘本《我好生气》中,告诉孩子,怎么样控制自己的怒气,不去伤害他人。同时,也允许幼儿用“哭”、“大叫”等方式,幼儿的情感得到宣泄,自我实现的愿望得到满足,而不是压制自己的情绪。书中还向孩子提供一些控制怒气的技巧和方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情感。
2、情感的调理
日常生活中,孩子经常会发生一些情绪的困扰,不开心、哭泣、发脾气和孤独感等等。他们不会向大人诉说自己的情绪状态,更不能自己化解。《我的感觉》系列绘本,将孩子这些难解的情绪放在自然寻常的生活情景中,展现出各种情绪的表现特征和相应的处理方式,使孩子形象地掌握调理自己情绪的科学办法。优秀绘本以它特有的丰富内涵、教育价值对幼儿这种生命认识更透彻,对幼儿的培养有着很大的潜力,绘本故事是小朋友比较熟悉和喜欢的文学形式,故事中的角色形象鲜明生动,容易让幼儿接受,在这些较为典型的情感情境中,引发幼儿思考,从而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幼儿在绘本阅读中可以涵养性情,拓展思考的空间,可以学习交往和体验书中的感情,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四、做好家长工作,优化绘本教学的效果:
在绘本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由于很多家长理解片面,观念落后,他们关心的是孩子对绘本中的一些字的识写,忽略了绘本本身的意义,常常对教师开展绘本阅读活动产生观望、拒绝情绪,有些家长虽然给孩子买了很多书,但从不抽时间陪孩子一起看书,经常跟老师抱怨孩子不喜欢看书。针对以上情况,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充分认识家长工作在幼儿园的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吸引家长参与
教师首先要制定家长参与绘本制作的计划,明确目标。然后通过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介绍“我的心情故事创作集”,并在家长会上请家长欣赏绘本,激发家长对绘本的兴趣,发现绘本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并体会绘本或是幽默或是柔美或是夸张的表现手法。
(二)家园合作,共同创作 主要是以口述日记的形式,幼儿讲述、家长记录,或者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创编绘画进行讲述,家长记录。引导幼儿与家长一起为日记起名字、设计封面。这些日记体现了每个家庭的不同风格和文化。每一本日记的制作过程,又是其乐融融的亲子活动,增加了亲子间的情感交流,促进了幼儿情感的发展。
“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待儿童没有同情,他们就变得没有同情;而以应有的友情对待他们就是一个培养他们友情的手段。”这是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教育论》书中的一段话。为孩子创造一个爱的环境,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培养一个有爱心的孩子,让他们拥有一份快乐的人生,这需要家长、教师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来,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影响感染我们的孩子,并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文学的享受、美的熏陶、善与爱的教育。把爱的种子播到他们的心中,让爱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的社会充满爱。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3年;
2、卢家楣:《以情优教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年;
3、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个人专著
1993年;
4、彭懿:《绘本:阅读与经典》
21世纪出版社;
5、彭懿:《绘本:开启幼儿情感的钥匙》考试周刊
2011年第23期;
6、林敏宜:《图画书的欣赏与应用》心理出版社
2000年;
7、冯媛媛:《绘本对儿童情感教育的影响及其理论依据》:冯媛媛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22卷第2期
2009年;
8、新《纲要》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江苏教育出版社;
9、梅子涵:《阅读儿童文学》少年儿童出版社;
10、涂淑珍:《绘本在多元文化教育的应用》全国硕博论文库
11、鱼霞:《情感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年
2008年;
第四篇:幼儿发展核心素养1
幼儿发展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
小编的话:
自《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已过去3个月,在一片热议声中却很少听到核心素养与学前教育关系的讨论,估计很多一线教师和小编有着同样的困惑:在学前教育阶段,如何发展幼儿的核心素养?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小编整理了相关专家、教研员、园长与教师的观点,希望大家看完后能明白:幼儿发展核心素养的“核心”到底在哪里。专家说
共情陪伴 奠定幼儿发展核心素养的基础 伍新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发展核心素养的基础与根本是什么?又该如何促进幼儿相关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心理社会能力
建构一个以幼儿日常生活为基础,包含4个维度、16项关键经验的幼儿心理健康与社会情感能力发展模型。
根据我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与学习,结合幼儿发展的年龄阶段特点,我认为“心理社会能力”是幼儿发展核心素养的基础。心理社会能力,原本是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概念,是指个体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将其简称为“心力”,与“体力”和“脑力”相对应)。
在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中,对幼儿而言最重要、最基础的是健康生活,特别是其中重点提及的“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等,恰恰是心理社会能力的核心内容,都可以、也应该在幼儿时期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在这一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将幼儿心理社会能力具体细化为情绪管理、自我认知、人际沟通和社会适应4个维度——
◆情绪管理:包括情绪识别、情绪理解、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4项关键经验;
◆自我认知:包括自我知觉、自尊自信、自我控制、性别角色4项关键经验;
◆人际沟通:包括亲子依恋、师生关系、同伴关系3项关键经验; ◆社会适应:包括行为习惯、挫折应对、合作分享、冲突化解、直面欺凌5项关键经验。
这样,我们就建构了一个以幼儿日常生活为基础,包含4个维度、16项关键经验的幼儿心理健康与社会情感能力发展模型。
学前阶段是个体一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相比在知识和智力上获得发展,幼儿更加需要在情绪情感和社会性层面上有所收获。他们要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理解他人、控制自我,学习如何处理生活和人际问题等。
这些幼年时期的经历,就是在特定情境下教师和家长与孩子的互动模式,会印刻在幼儿的大脑神经里,并在成年后产生对应的行为特征。关键词:共情陪伴
共情能力对孩子社会规则的习得、道德认知的发展及社会互动都具有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自主性”和“自控力”是幼儿健康发展的一体两翼,是幼儿心理健康与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核心所在,“共情陪伴”是发展幼儿“自主性”和“自控力”的有效方式。
共情陪伴强调教师和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首先要放下自己的主观参考框架,放下成见和偏见,无条件地接纳每一个孩子;在“放空”自己的基础上,耐心等待孩子的反应、观察孩子的表现、倾听孩子的心声,并有效回应孩子的内心需求。
在这种陪伴方式中,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尊重和接纳后,会更积极地完善自我。在共情陪伴下成长的孩子,往往也更具有共情意识,能够更好地习得与掌握共情能力,而这一能力对孩子社会规则的习得、道德认知的发展及社会互动都具有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
掌握共情能力的孩子能够更融洽地与同伴、教师和家长等互动,即能够更好地处理“人—人”关系,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而平衡的“人—己”“人—人”关系又有助于孩子有效处理“人—事”“人—物”关系,并促进其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可以通过生活情景剧、主题绘本阅读等形式,尝试开展幼儿心理健康与社会情感能力培养的相关活动,提升幼儿教师的共情能力。同时,幼儿园应该高度重视家园共育工作,切实提升家长的共情意识和共情能力,以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教研员说
关注并把握好三对关系 蔡志刚(闵行区教育学院)幼儿园通过课程实施,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时,需要关注并把握好三对关系:
核心素养VS 课程(活动)目标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确定了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需要将核心素养有机地融入幼儿园的课程目标,并且从核心素养的高度来设计活动目标,实施各类活动。例如,在运动课程的实施中,要从幼儿基本身体素质发展的角度来设计活动,而不仅仅关注外在的某个动作的发展。核心素养VS 领域素养
在教育中,每个领域(学科)都有自身的素养要求,但核心素养绝不是各领域(学科)素养的简单叠加。幼儿的审美情趣、健全人格、问题解决能力等的培养,不可能仅通过某一类活动就能够完全实现,而需要通过多种活动、多种知识和多种能力的共同作用。因此,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实施中,要更加强调整合的课程理念,强调在各类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基础教育统整性VS 幼儿教育启蒙性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对应的是整个基础教育各个学段的儿童,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有着较强的启蒙性特征。因此,在培养幼儿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在关注总体框架的同时,应突出体现幼儿教育的特点,从而保持核心素养培养的延续性。要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结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认知方式来确定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目标,选择适宜的内容和方法,通过丰富多样、富有创意的活动,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素养基础。明晰培养核心素养的意义
沈颖洁(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
在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有一个现象值得探讨:教师为了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总是激励孩子要“想的和别人不一样”,当孩子说出与众不同的想法时,教师更多地表现出对个体的欣赏:“某某小朋友真会动脑筋。”于是,有的孩子会沮丧:“我怎么不如他聪明?”也有的孩子会戒备:“你们组不准来偷听!老师,他是学我的!”
可见,当教师简单地要孩子求新求异时,一些负面的体验和影响会在不知不觉中滋生。对于未来的社会发展而言,如何看待个体的创新与团队的成长之间的关系才是更为重要的。
教师需要将这份“独特”背后的意义传递给孩子,即每个个体独特的表达带给团队的贡献在于为大家拓展了思路,展示了表达的另一种角度和可能性,实现了更多人的成长。这样孩子们就能理解创造力的意义不在于独占资源、独享赞誉,而是为了团队的进步。园长说
在开放、真实的环境中发展幼儿的核心素养 凤 炜(中国福利会幼儿园)
幼儿个体在能力、气质、性格、兴趣等方面千差万别,因此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充分尊重和顺应幼儿,为他们营造开放的学习和体验环境。所谓开放的环境,首先应该是丰富多样的环境,幼儿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喜好自主选择;其次应该是具有充分张力的环境,不苛求统一的学习要求和标准,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进程自主发展,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来提升素养。
在家庭、社区、幼儿园等情境下开展的各类活动,不仅可以让幼儿获得直接、完整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增进其责任意识,还会促使他们尝试整合已有经验,应对挑战、解决复杂的问题,从而不断提升整体素养。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家长和社会齐心协力、共同合作。核心素养的培养应长期而连贯 吴闻蕾(黄浦区思南路幼儿园)
核心素养在幼儿园的落脚点和表述方式应更贴近幼儿的特点。在我看来,如果要对幼儿核心素养进行排序,那么它一定不同于中小学生,如健康、生命、探究等方面,应位于前列。前两者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石,而勇于探究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只有在这样的精神之下,幼儿才会持续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目前,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幼儿园的课程和一日活动中是有所体现的,然而这还远远不够。就现状而言,在某一活动环节或某一阶段里,教师也许会对某一个素养有所重视,可过后就不再强调,缺乏系统性、持久性。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应长期而连贯——贯穿于一日活动之中,也应持续长久地进行。此外,“连贯”还体现在家园之间的衔接上。以18个要点中的“问题解决”为例,幼儿园始终致力于培养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但不少家长在问题发生时没有引导幼儿尝试解决,反而质疑幼儿园教育,导致教育并未对幼儿产生持续的影响,在环境变化时幼儿无法迁移和运用经验。这些现象的存在,无疑对幼儿园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值得我们深思。教师说
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一刀切” 黄敏君(浦东新区冰厂田幼儿园)
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以“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由于认知经验、生活环境和性格特点不同,幼儿的发展轨迹存在差异,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也存在很大的区别,因此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一刀切”。教师不仅要关注班级全体幼儿的共性发展特点,还应考虑幼儿个性化的需要,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兴趣、需求、发展特点等个性化教育元素。值得一提的是,德育对幼儿养成较好的责任感、生活态度等具有积极作用,然而在教育活动中却容易被教师忽略。在幼儿教育阶段,德育应该渗透于环境、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有条件的话还可以以特定的德育实践活动为补充,鼓励幼儿学习责任担当,帮助他们从小养成积极正向的人格,为幼儿在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 本文有删减,原文请查阅《上海托幼》;感谢徐汇区宛南实验幼儿园、金山区亭林幼儿园提供图片。小链接
世界部分国家(组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第五篇:以游戏促进幼儿发展
摘 要: 关注幼儿发展,创造适宜的美工区域环境,满足幼儿参与活动的需求。丰富游戏材料,适时投放,满足幼儿技能与情感的需求。有效的指导与评价,能满足幼儿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需求。幼儿的游戏反映了幼儿自身的发展水平,幼儿在游戏的同时巩固和促进了自身发展。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区域游戏 美工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获得满足和成功。”区域游戏无疑在这方面更符合这样的指导要求。游戏是幼儿用已有经验表现的活动,怎样的游戏活动才是好游戏?怎样的区域活动才能成为幼儿自主化、个别化、小组化学习的重要途径?同样的游戏材料反映着不同的发展水平,怎样的材料投放才能够更好地支撑游戏质量?这些都是我们在开展区域活动时需要认真思考的。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在幼儿园区域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对美工区域活动的兴致总是最持久,幼儿的创作欲望此起彼伏。幼儿受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的影响,形成幼儿美工活动的特殊方式。他们不会完全按眼睛看到的形状、色彩、结构去表现事物,而是用自己的童心感受事物,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方式表现事物。他们的作品既是幼儿自身想法的表现,又是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反映;既是感知、智力的体现,又是情感、态度的表达;既有模仿,又有创作。他们参与区域活动的过程,既是游戏,又是学习。可以说它是一种混合体,体现出多方面教育功能特征。[1]现结合实例谈谈我园在开展美工区域活动中的几点尝试与体会。
幼儿园美工活动是幼儿在教师引导下,利用各种材料进行的造型操作游戏。[2]因为美工活动的游戏性与操作性都很强,作品既好看又好玩,既可以装点环境又可以作为玩具,所以深受幼儿喜爱,并且在手工活动中,幼儿的动手能力、操作协调能力、耐心细致和有序的操作习惯都会得到锻炼与培养。
一、创造适宜的美工区域环境,满足幼儿参与活动的需求。
我园班级内美工区的设置点多选择靠近水源、采光良好、有较大面积墙面的地方。这样便于幼儿在活动中自由取、换水。同时还兼顾空间位置利于幼儿进行个体活动,自由组合活动,稍做调整又可进行小组活动。区内除了设置工具、材料柜以外,还提供开阔幼儿视野的展示区、欣赏角,充分利用空中、墙壁和地面三维度的展示空间,将孩子的作品进行悬挂、平面粘贴、立体陈列展示。每次活动过后,总会有许多孩子在展示区中流连忘返,他们在这里讨论、交流、学习。在幼儿来园和离园的时候,这里总是能听到孩子们自豪的介绍声。孙浩天小朋友平常在班级里总是不吭声,但是在展示区里,则能够见到他小声地向介绍同伴,大声地向爸爸、妈妈介绍自己作品,展示区真正成了促使孩子们表达情感、表现能力、获得发展的天地。
在美工区的设置上除了要考虑空间位置、材料、艺术氛围外,更重要的是为孩子创造一种自由、愉快、和谐的民主气氛,使他们能在自由的游戏中学习和创作,从而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发展自我。[3]
二、丰富游戏材料,适时投放,满足幼儿技能与情感的需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单调、枯燥、一成不变的游戏材料会使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逐渐减退。因此在美工区中,材料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应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让“死”材料活起来,将教育目标物化在材料中,让材料“会说话”,支持幼儿“个别化”需求。
教师在搜集和选择各类型材料的同时要鼓励幼儿共同参与收集区域游戏中需要的材料,这样可以通过孩子的参与增进他们与材料的情感,激发他们使用材料表达、表现的热情,更好地投入操作活动中,从而在操作中促发幼儿对美的感受与创造。
游戏材料的形与色能够激发幼儿活动兴趣,能够替代他们想象世界中的东西。[4]如在小班美工区域《花儿朵朵开》中,教师提供了酒瓶、皮球、枝丫、纸黏土等材料,其目的是让幼儿在重复练习的过程同时初步感知空间的合理布置。操作形式的变化重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避免了因重复练习分泥、团圆、粘等手工技能而使幼儿产生枯燥感。重复性的行为也在自发性的练习中巩固着幼儿的发展。随着幼儿相应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之后,增加了搓水滴形、按压的技能练习,让幼儿感知、创作花朵的不同形态。小班的孩子们专注地重复着分泥、团圆、搓水滴形、按压等技能动作,乐此不疲地让形态各异的花儿绽满枝头。活动结束后将幼儿的作品与废旧物品组合,悬挂在活动室的悬挂梁上,既是展示,又是装饰,让幼儿与环境充分互动,让幼儿的作品参与到班级环境创造之中。
通过对低结构的材料、开放式的材料的操作,在过程中探索出多层次玩法。强调材料的简易性,对幼儿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能达到材料虽简单,但价值不简单的活动效果,实现幼儿和材料的充分互动。如在开展大班美工区域活动《有趣的布粘画》及中班美工区域《剪剪吧》时,我们和孩子一起搜集生活中各种可剪的材料的技能,培养幼儿巧妙利用材料。将剪、贴、构图与想象创造性地融合在一起,培养创造性活动能力,用不同方法作用于同一种材料。
如在初次进行《有趣的布粘画》操作时,教师投放的是相同材质的纯色(不同颜色)布块,幼儿按照布的颜色,自己剪出各种形状组合粘贴。当幼儿熟练掌握技能后,教师投放了更多的不同材质及带有各种图案的布块及各种其他可剪的材料和彩笔等辅助工具。引导幼儿利用布块上原有的图案进行剪贴、组合,让幼儿在自己粘贴好的作品上进行想象添画。在《剪剪吧》中,孩子们在掌握了直线剪、弧线剪、斜线剪、镂空剪的基本剪法上,进行二方连续纹样的折剪,用对称剪纸、折叠剪纸、非对称剪纸等多种技能进行剪纸活动,以增强剪纸的丰富性。同时利用丰富的辅材,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及灵感和趣味性。如利用不同作品来装饰纸杯、瓶子、纸盘、盒子等,形成具有现代立体效果的艺术作品。在这里,孩子们是“美”的设计者、创造者,孩子们的个性和想象在这里得到充分发挥。
用丰富的材料提高幼儿活动兴趣的同时,要注意把握好材料更换投放的时机。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过多、过杂的材料一同投放,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但容易造成幼儿的分心。因此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察觉幼儿兴趣和需求的变化,有计划地及时替换和更新。提供材料时还要注意结合阶段目标,做到有目的、有层次性的投入,避免无目的地全盘端出,令孩子们无所适从。如从大班主题活动《人们的工作》延伸出来的手工区活动《缝的工作》,孩子们经历了从刚开始的纸上刺点的练习——纸上缝直线、缝斜线、圆形——用绣花绷子绷纸练习上下穿缝简单图案——在海绵纸上练习上下穿缝——在布上进行平面缝制——用无纺布将两面缝制在一起、加入填充物,进行立体缝制这样一系列的过程。孩子们在参与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始终兴致勃勃,当一件件缝制作品完成时,喜悦浮现在每个孩子的脸上,他们的作品被悬挂在班级的diy小屋里,被悬挂在走廊中装扮班级环境,被投放到其他区域中循环使用,离园时每个孩子都会拉着自己的爸爸妈妈,骄傲地展示着自己的成果。随着幼儿的需求不断调整投放材料,能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提高游戏的质量,从而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在不断递增材料难度的过程中,孩子们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体验。[5] 用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美术活动的常规。任何一个活动都需要有一定的规则,但这个规则应是为幼儿更自主、更快乐地活动,而不是使幼儿的活动处处受限制。如小班美工活动《撕纸粘贴》,第一次活动后,老师发现有些未用完的碎纸被扔得到处都是,尽管老师一再强调,可孩子们还是会到处乱扔。再次开展此类活动时,教师准备了两个纸盒,在纸盒上贴上了小羊的图卡,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将地上的“草”(碎纸)拔起来喂小羊宝宝。
三、有效的指导与评价,满足幼儿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需求。
在美工区创设与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随着孩子的需求,灵活转换各种角色,使环境和材料发挥出更大的教育价值。
在开展区域活动之前,教师既是策划者、组织者,又是材料的供给者及环境的创设者。教师要激发幼儿进入游戏活动的兴趣,并观察、分析其兴趣、能力及需求情况,以便进一步修改完善计划,补充、调整材料及环境。如在开展美工区域《创意纸绳》时,考虑到因纸绳制作较慢而粘贴较快的因素,在晨间活动等时段,幼儿会搓制一部分成品纸绳,投放至区域待用,而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教师将《创意纸绳》区域分为两部分,一区:搓绳,二区:纸绳粘贴画,这样以连续性的形式呈现区域活动内容,保障了活动的有效开展。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同时还是观察者与诊断者,这里的观察并非是简单的“看”,而是把观察的重点放到孩子们的发展上,重视活动过程中的现象,观察、捕捉幼儿能否运用已有经验与技能进行新的探索活动,及时“诊断”幼儿的“不足”之处,适时地给予不同层次的指导、建议或点拨。做好一名“引路人”,启发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新的创作,和幼儿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教师“助推”式的引导促使幼儿发展得更好。如美工区域《创意纸绳》,它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将皱纹纸制成纸绳、纸团、利用点、线等各类造型,适合各年龄段幼儿参与。在幼儿掌握了纸绳的搓制方法和用弯绕、曲直、按压等基本方法粘贴成画的步骤和方法后,进行自主创作表现。教师观察到幼儿在怎样才能更好地表现画面时遇到了瓶颈。于是教师鼓励幼儿尝试、体验,在造型设计时利用纸绳的松紧使画面的线条出现粗细变化等技能。同时采用小组合作或两两合作的方式完成大幅装饰画作品,在共同商量作品造型方面着重引导。在单纯的美工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协商、合作能力及团队意识,在互相讨论和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合作乐趣。
在多种形式的评价环节中,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欣赏者,教师应多使用鼓励、欣赏的方法,不以像或不像等语言来进行单一性语言评价。评价的核心是保护与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教师应发现和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和他们一起欣赏、分享成功的快乐。不是用成人的眼光,从成人角度,而是从幼儿的角度阅读、理解他们作品,用幼儿的眼光理解他们试图表现的内容中表达的内心世界,产生共鸣。从理解与尊重出发,接纳幼儿的表达,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出发,帮助幼儿学习评价自己,欣赏他人,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展示区为孩子们的自主评价提供了环境和条件,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敢说、想说、可以说的空间环境。他们通过相关观看、讨论,得到了影响和启发。
教师对幼儿作品的重视是对幼儿能力的一种肯定,使得幼儿的努力和创造体现出相应价值。除了进行展示外,还可作为教、玩具使用,作为礼物送给家人。结合妇女节,中班的孩子们开展了一次美工活动《送给妈妈的礼物》,孩子运用纸黏土进行造型创作,星形、心形、花形、蝴蝶、草莓、草帽„„并且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串联,有的制作了挂坠,有的制作了手链,有的制作了钥匙扣„„离园时当妈妈们接过孩子们感恩的礼物、祝福的礼物时,那一刻我们都被感动了。
在开展美工区域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探索与实践,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只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关注幼儿的发展,观察儿童需要什么样的游戏活动,追随孩子的需要来设计和组织,用倾听、微笑、接纳的态度鼓励幼儿积极表现自己的创意,区域活动才能够真正成为幼儿自主化、个别化、小组化学习的重要途径。只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才能够真正开展出高质量的游戏活动,使得幼儿在游戏的同时获得经验,体验乐趣,并自主地、自由地、快乐地获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