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政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居民会议制度实施办法》、《居民委(精)(共五则)

时间:2019-05-13 17:59: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海市民政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居民会议制度实施办法》、《居民委(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海市民政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居民会议制度实施办法》、《居民委(精)》。

第一篇:上海市民政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居民会议制度实施办法》、《居民委(精)

上海市民政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居民会议制度实施办法》、《居民委员会职责和工作制度》、《上海市居民区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制度试行办法》的通知

上海市民政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居民会议制度实施办法》、《居民委员会职责和工作制度》、《上海市居民区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制度试行办法》的通知

号:222744

颁布日期:2006-2-14

文:

上海市民政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居民会议制度实施办法》、《居民委员会职责和工作制度》、《上海市居民区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制度试行办法》的通知

沪民基发[2006]9号

颁布日期:20060214 实施日期:20060301 颁布单位:上海市民政局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听证会制度 第三章 协调会制度 第四章 评议会制度 第五章 附则

各区、县民政局:

近年来,各区县在推进社区民主自治的同时,普遍注重了居委会的制度化建设,特别是市政府开展社区建设扩大试点工作以来,各区县、街道(镇)、居委会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制度化建设方面作了很多有益探索和实践。

为了进一步加强居委会制度建设,根据市委《关于加强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意见》(沪委[2004]17号)和市政府《关于加强社区建设扩大试点工作指导要求》的精神,我局在总结各试点单位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市、区有关部门的意见,制订了《上海市居民会议制度实施办法》、《居委会职责和工作制度》及《上海市居民区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制度试行办法》,请参照执行。

特此通知。

上海市民政局

二○○六年二月十四日

上海市居民会议制度实施办法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进一步发挥居民会议的作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和社区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居民会议的性质)

居民会议是居民群众发扬民主的组织制度和民主决策的组织形式。

第三条(居民会议的议事原则)

居民会议议事,应当遵循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体现居民意志和利益的原则。

第四条(居民会议的职责)

居民会议的职责:

(一)选举、撤换或补选居民委员会成员;

(二)制定和修改居民公约、居民自治章程,监督居民公约、居民自治章程的执行;

(三)讨论并决定涉及全体居民利益的重要事项;

(四)听取并审议居民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和资金筹集的收支情况报告;

(五)讨论并决定居民区建设规划、居民委员会年度工作计划及实事项目;

(六)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要求;

(七)评议居民委员会成员;

(八)纠正居民委员会在日常工作中做出的错误决定。

第五条(居民会议的组成形式)

下列形式可以组成居民会议:

(一)由全体18周岁以上的居民组成;

(二)由每户派1名代表组成;

(三)由每个居民小组选举2至3名居民代表组成。

本居住区的居民区党组织成员、居民委员会成员和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居民会议的当然代表,享有户代表或居民代表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第六条(居民代表的选举和结构)

居民委员会负责指导居民小组选举居民代表的工作。选举的居民代表,在职职工和在职党员应占一定的比例。

第七条(居民代表的条件)

居民代表的条件:

(一)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二)依法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三)遵纪守法,以身作则;

(四)关心和支持居民委员会工作;

(五)善于听取和反映居民群众的要求和建议;

(六)有一定的参事议事能力。

第八条(居民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居民代表的权利:

(一)对居民委员会的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和批评;

(二)在居民会议上,有充分发扬民主的权利和表决权。

居民代表的义务:

(一)倾听并及时向居民委员会反映小组居民的意见和要求;

(二)在居民小组中宣传居民会议的决定,协助居民委员会在居民中开展工作。

第九条(居民代表的任期、换届)

居民代表任期三年,与居民委员会同时换届,可以连选连任。

第十条(居民代表的撤换和补选)

居民代表不能履行职责时,由居民委员会提请所在居民小组召集居民讨论撤换。居民代表因故出缺时,由所在居民小组进行补选。

第十一条(居民委员会和居民会议的关系)

居民委员会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根据居民会议的决定开展工作。

涉及全体居民利益的重要事项,居民委员会必须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第十二条(居民会议的召开)

居民会议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召集居民会议:

(一)决定的事项是属于居民会议的职权;

(二)居民委员会需向居民会议报告工作;

(三)有五分之一以上的18周岁以上的居民、五分之一以上的户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居民小组提议时。

居民会议由居民委员会召集并主持。居民委员会应当在居民会议召开前3天通知出席对象,并告知议题。

召开由居民代表组成的居民会议,居民代表应当认真征求小组居民的意见。

第十三条(居民会议的决定)

居民会议必须由全体18周岁以上的居民、户的代表或者居民小组选举的居民代表的过半数出席,才能举行。会议的决定,必须由出席人的过半数通过。

居民会议的决定不得与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相违背。

第十四条(居民会议决定的实施和改变)

居民会议的决定,由居民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居民委员会在组织实施过程中需要改变居民会议决定的,应当提交下一次居民会议重新讨论。未经居民会议通过,不得改变居民会议的决定。

第十五条(施行日期)

本办法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居委会职责和工作制度

一、居委会职责

(一)开展民主自治建设。

1、制定居民区自治工作计划,开展经常性自治活动。

2、建立完善决策听证会、矛盾协调会、政务评议会等民主自治制度,组织居民讨论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社区事务。

3、定期接待和走访居民,主动关心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掌握居民区各类人员的基本情况,倾听群众呼声。

4、定期召开居民会议,向大会负责并报告居委会工作情况,听取居民意见和建议。凡涉及居民区全体居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应当提请全体居民或居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5、实行居务公开制度,自觉接受居民监督。

(二)办理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1、办理居民会议形成的决议。

2、办理本居民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组织开展各类公益活动。

3、协助区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镇政府做好与社区居民利益有关的社会治安、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环境保护、老年服务、社区就业等项工作。

4、代表本居民区全体居民的利益,指导、协调和监督辖区内的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工作。

5、向街道办事处、镇政府及区职能部门派出机构反映居民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1、宣传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依法履行应尽的义务。对居民进行民主法制、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

2、发动群众开展文明楼组、文明家庭等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开展健康教育,创建文明小区。

3、培育和发展群众文体团队,组织开展各类有益身心健康和融洽人际关系的社区活动。

4、发动社区单位开展共筑、共育、共建活动,共创社区精神文明。

5、培育发展由社区各类人员参加的志愿者队伍,探索推行义工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二、居委会工作制度

(一)居民会议制度。一般每半年召开一次居民会议,由居委会向居民或者居民代表汇报工作,听取他们对居委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二)居委会例会制度。居委会主任应每半月召集居委会成员召开一次居委会工作例会,交流和沟通居民区近期各项工作,检查各项工作进度,安排下一阶段工作。

(三)专题会议制度。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召开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等专题会议,汇总居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解决居民区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四)接待和访问居民制度。居委会成员应分片包块,深入群众、联系居民,开展每周访问或接待居民工作,把居民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映给相关部门。

(五)值班制度。居委会应规范加强值班制度,由居委会成员定期值班,及时处理居民事务。

(六)联系制度。居委会应定期走访和联系居民区各类行政组织、社会组织和单位,主动介绍居民区工作情况,加强相互间的沟通与了解,邀请有关组织和单位参与居民区活动,积极为居民提供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上海市居民区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制度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建立和完善本市的居民区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制度,进一步推进社区民主自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含义)

本办法所称的居民区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制度,是指居民区居民群众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组织形式。

第三条(与居民区党组织的关系)

居民区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制度在居民区党组织的领导下,由居委会负责召集并组织实施。

第二章 听证会制度

第四条(听证会的含义)

听证会是政府有关部门或居委会在社区实施的项目或涉及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在作出决策前,由居委会组织部分社区成员代表召开会议,广泛讨论,并提出具体意见的会议制度。

第五条(听证会的召集)

居委会召集听证会,原则上由相关政府部门征求居委会意见后,由居委会决定。居委会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主动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及时召集听证会。涉及居民区事务,居委会自行召集听证会。

第六条(听证会人员的组成)

听证会的人员由居委会组织成立听证小组,居委会主任担任组长。小组成员由相关政府部门或居委会在社区实施项目或重大事项涉及到的有关居民群众代表、居民会议代表、社区单位代表等组成。

第七条(听证会的主要内容)

听证会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涉及本社区成员切身利益的近期建设规划项目(市、区重大建设工程项目除外);

(二)涉及本社区社会稳定的事项;

(三)其他需要听证的事项。

第八条(听证会的程序和内容)

听证会的程序和内容包括:

(一)准备程序:

1、居委会决定召集听证会的,应在收到相关政府部门书面听证要求和内容的七日内,确定时间、地点、参与听证的人员,并通知相关政府部门及与会人员;

2、召开听证会之前,居委会应对需要听证的事项,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摸底,掌握基本情况,征询居民群众意见;

3、听证会的召开必须有应到人数的过半数出席,方可举行。

(二)会议程序:

1、主持人报告议题;

2、居委会通报听证议题的相关情况;

3、听证会成员充分讨论;

4、相关政府部门的代表回答与会人员的咨询;

5、表决和形成听证决议。其中,表决的方式由居委会根据听证事项的实际情况决定,形成的听证决议必须由出席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居委会应做好完整的会议记录。

(三)后续程序:

居委会应在听证会结束后的七日内,将听证会的表决结果通过适当方式公示;听证事项涉及相关政府部门或街道办事处(镇政府)的,由居委会将听证会的表决结果书面抄送相关政府部门或街道办事处(镇政府)。第三章 协调会制度

第九条(协调会的含义)

协调会是对涉及社区成员间的公益性、社会性事务以及一般矛盾、利益冲突,进行协商解决的会议制度。

第十条(有关部门提供服务)

居委会召集协调会时,可邀请区有关部门提供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服务。

第十一条(协调会人员的组成)

协调会由有关当事人、居委会主任、居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及有关社区工作人员组成。必要时,可邀请居民区党组织负责人、社区民警、街道办事处(镇政府)的司法助理等相关人员参加。

第十二条(协调会的主要内容)

协调会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涉及社区成员公共利益的有关矛盾;

(二)社区成员间的民事纠纷、利益冲突;

(三)当事人请求协商解决的其他矛盾。

第十三条(协调会的程序和内容)

协调会的程序和内容包括:

(一)准备程序:

1、列出需要协商的事宜,在协调会召开前的七日内书面告知与会成员;遇到矛盾激化、重大纠纷和冲突时,可随时召开协调会;

2、协调会召开前,应先由居委会联系当事人和其他与会人员,确定协调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准备好相应的材料。

(二)会议程序:

1、会议先由当事人陈述事实和理由,然后由居委会主任分别询问当事人,明确矛盾、冲突或分歧的焦点所在,并据此进行协调,做好详实记录;

2、经协调达成一致意见的,应制作协调文书,由当事人核对后在书面协议上签字或盖章,参与协调会的其他相关部门人员也应同时签字盖章;

3、经协调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也应由当事人以及其他参与协调会的人员在协调文书上签字或盖章,并由居委会主任告知相关当事人通过其他途径再行解决。

(三)后续程序:

1、协调会上不能形成一致意见的,如会后当事人达成一致的,须形成书面材料,并签字或盖章后交副本于居委会存档;

2、协调会上不能形成一致意见的,如当事人提出再次召开协调会的要求,居委会应予以同意,但对召开同一内容的协调会议,以三次为限。第四章 评议会制度

第十四条(评议会的含义)

评议会是居委会组织社区成员代表对被评议的机构、事件、对象的工作进行考核评议的会议制度。

第十五条(被评议对象)

被评议对象主要包括公安、工商、税务、环卫、市容监察、房管、卫生等区职能部门派驻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以及物业公司、社区居民事务工作站等居民区组织及其工作人员。

第十六条(评议会的形式)

评议会一般采取综合评议的形式,在每年的年底进行。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采取专题评议、考察评议等不定期的形式进行评议。

第十七条(评议会人员的组成)

评议会的人员由居委会组织成立评议小组,居委会主任担任组长,成员由居民会议代表、社区成员代表等有关人员组成。

第十八条(评议会的主要内容)

评议会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贯彻落实市、区有关社区工作,完成社区工作目标和任务等方面的总体情况;

(二)履行社区工作职能,完成相关工作的情况;

(三)参与社区共建的情况;

(四)其他有关社区建设和管理的专项任务的完成情况。

第十九条(评议会的程序)

评议会的程序包括:

(一)年底召开评议会前的十五日内,由评议小组通知被评议对象递交工作总结;

(二)评议小组收到工作总结后,对照被评议对象年初递交的全年工作计划,对被评议对象进行考察,并形成书面调查报告;

(三)评议小组召开综合评议会议,由被评议对象对工作绩效、存在问题,具体整改措施等进行汇报,然后由评议小组进行讨论,形成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的书面评定意见;

(四)居委会在评议会召开后的七日内,将评议意见向被评议对象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镇政府)反馈。

上级主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镇政府)应将评议小组的评议意见作为对部门双重管理、考核和有关干部奖惩任免的依据。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如与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不一致的,以法律、法规、规章为准。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上海市奖学金实施办法

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奖学金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2008-1-10 【大 中 小】

发文单位:上海市财政局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号:沪财教[2008]7号

发布日期:2008-1-10 执行日期:2008-1-10

各高等学校:

为激励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07)35号),上海市财政局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制定《上海市奖学金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关于印发<上海市政府助学奖学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沪教委学(2005)191号)同时废止。

上海市财政局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二OO八年一月十日

上海市奖学金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激励本市所有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07)3

5号)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是指本市所有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以下

简称高校)。

第三条 上海市奖学金由上海市政府出资设立,用于奖励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以下简称学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

第二章 奖励标准与基本条件

第四条 上海市奖学金的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8000元。

第五条 上海市奖学金的基本申请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4.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表现特别突出。

第三章 名额分配

第六条 上海市奖学金的名额为每年1000名。

第七条 上海市奖学金名额分配根据各高校在校本专科生人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等因素确定,适当向办学水平较高以及以农林水地矿油核等国家需要的特殊学科专业为主的高校倾斜,同时适当向市属高校倾斜。

上海市奖学金的奖励资助名额分配原则为:在校本专科生人数的权重为60%,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的权重为30%,其他权重为10%(含办学层次、学校投入资助比例、生源结构、特殊学科专业人数等因素)。具体名额由市教委会同市财政局确定。

第八条 每年9月1日前,由市教委会同市财政局下达将上海市奖学金名额。

第四章 评审

第九条 上海市奖学金每学年评审一次,实行等额评审,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

第十条 获得上海市奖学金的学生为高校在校生中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的学生。

同一学年内,获得上海市奖学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但不得再申请国家奖学金或国家励志奖学金。

第十一条 各高校要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制定具体评审办法,并报市教委、市财政局备

案。

第十二条 各高校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组织评审工作,提出本校当年上海市奖学金获奖学生建议名单,报学校领导集体研究审定后,在校内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每年10月31日前,各高校将评审结果上报至市教委。市教委于每年11月

15日前批复并公告。

第五章 奖学金发放、管理与监督

第十三条 各高校于每年11月30日前将上海市奖学金一次性发放给获奖学生,颁发上海市统一印制的奖励证书,并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第十四条 各高校要切实加强管理,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认真做好奖学金的评审和发放工作,确保奖学金用于奖励特别优秀的学生。

第十五条 各高校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财经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对上海市奖学金实行分账核算,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同时应接受财政、审计、纪检监察、主管

单位等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六条 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规范办学的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其招收的符合本办法规定申请条件的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也可以申请上海市奖学金。各民办高校的名额分配原则依照公办高校执行,同时参考各校的办学质量、学费标准、招生录取分数、就业率、学科专业设置等因素。

第十七条 成人高等学校招收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学生纳入本细则一并实施。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市教委、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上海市财政局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二○○七年十一月

第三篇: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印发

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印发

《上海市经纪执业证书审验办法》的通知(草案)

各分局:

《上海市经纪执业证书审验办法》已经2010年 月 日市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0一0年 月

上海市经纪执业证书审验办法

第一条(目的)

为了规范经纪执业证书的审验工作,加强对执业经纪人的监督管理,保障经纪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上海市经纪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

经纪执业证书审验是执业经纪人依法定期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报告执业情况,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其经纪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的制度。

第三条(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在本市依照《条例》规定取得经纪执业证书的各类执业经纪人和经纪组织。

第四条(审验机关)

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工商局)主管本市经纪执业证书的审验工作,并负责其登记注册的执业经纪人经纪执业证书的审验工作。

各工商分局根据市工商局的委托负责其登记注册的执业经纪人经纪执业证书的审验工作。

第五条(审验期限)

经纪执业证书每两年审验一次。

执业经纪人自经纪执业证书核发之日或审验之日开始计算,在审验期限届满后3个月内,由其所在经纪组织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经纪执业证书审验。

第六条(申请审验应当提交的材料)

经纪组织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经纪执业证书审验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上海市经纪执业证书审验表》;

(二)所在经纪组织营业执照的复印件;

(三)经纪执业证书原件。

《上海市经纪执业证书审验表》可从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网站()下载或直接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领取。

第七条(审核材料)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对经纪组织提交的材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法定形式进行收件审核,并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如下处理:

(一)提交的材料齐全并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予以收件并进行审验;

(二)存在可以当场更正错误的,应当允许有权更正人当场予以更正,并由更正人在更正处签名或者盖章、注明更正日期;经确认提交的材料齐全并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予以收件并进行审验;

(三)提交的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一次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第八条(审验内容)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收件后应当审验以下内容:

(一)执业经纪人是否出现《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的不予注册情形;

(二)执业经纪人就业的经纪组织的名称和地址是否与经纪执业证书上的记载相一致;

(三)执业经纪人是否按照核准的经纪业务范围从事经纪活动;

(四)执业经纪人是否有涂改、出租、转借、转让经纪执业证书的行为;

(五)执业经纪人是否有违反《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的行为。

第九条(审验时限与结果)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在收件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审验完毕,并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如下处理:

(一)通过审验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在经纪执业证书上加盖审验印记。

(二)执业经纪人有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二)、(三)、(四)、(五)项行为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并依法予以处理。

(三)执业经纪人执业期间出现《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的不予注册的情形之一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不予通过审验。

不予通过审验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收缴经纪执业证书并书面通知所在经纪组织、执业经纪人或者其代理人。

第十条(如实提交材料)

执业经纪人申请审验应当如实提交材料。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审验过程中发现执业经纪人提交虚假材料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在审验通过后发现的,可作出撤销审验通过的决定,并书面通报上海市执业经纪人协会,建议协会按照章程予以惩戒。

经纪组织在审验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将其纳入监控范围,加强日常监管。

第十一条(经纪执业证书破损或灭失的处理)

经纪执业证书破损或者灭失的,由该执业经纪人所在的经纪组织向原发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换领或补发。

经纪执业证书损坏申请换领的,申请人应交回原经纪执业证书;经纪执业证书灭失申请补发的,申请人应在本市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刊登灭失声明。

第十二条(逾期审验的处罚)

执业经纪人逾期未办理审验手续或因经纪组织的过错逾期未办理审验手续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据《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三条(实施日期)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印发<上海市经纪执业证书审验暂行办法>的通知》(沪工商市[2004]286号)同时予以废止。

第四篇:上海市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办法

上海市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上海博士后管理工作,加大培养和吸引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工作的力度,促进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印发的《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国人部发[2006]149号,以下简称《管理规定》),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下简称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区县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以下简称创新实践基地)的设立和管理,以及博士后研究人员(以下简称博士后人员)的招收和管理。第二章 管理机构

第三条 上海市人事局是本市博士后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下设上海市博士后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博管办),具体承担以下职责:

1、制定本市博士后工作发展规划、政策措施和管理办法;

2、督促和指导设有流动站、工作站的单位(以下简称设站单位)和创新实践基地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博士后工作的方针政策,做好博士后工作;

3、承办本市的博士后设站申报、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设立申报、博士后工作评估、博士后人员进出站手续、博士后公寓管理等事宜;

4、指导上海市博士后联谊会开展工作;

5、协调处理本市博士后管理工作的其它日常事务。市博管办接受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的业务指导。

第四条 设站单位、创新实践基地应当制定本单位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细则,负责本单位博士后科研和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设站单位、创新实践基地要明确博士后工作的部门和人员。第三章 流动站、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的设立

第五条 设立流动站、工作站应符合《管理规定》规定的条件。第六条 增设流动站、工作站工作,一般每两年开展一次。

市博管办根据人事部的统一部署,受理在沪单位设立流动站、工作站的申请,并组织评估,提出初审意见,报人事部审批。

第七条 申请设立创新实践基地的区县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能组织所属区域一定数量的企业入驻创新实践基地,提出研究项目,开展企业博士后工作。

2、能为企业开展博士后工作提供科技、人才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

3、区县人才、科技等资金能对博士后人员及研究项目给予资助。第八条 创新实践基地按照以下程序设立:

1、区县人事部门征集入驻创新实践基地企业和企业研究项目;

2、制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3、向市博士后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博管办)提出申请;

4、市博管办组织专家评议,提出意见;

5、市人事局审核批准。

第九条 申请入驻创新实践基地的企业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具备独立法人资格,未设立工作站;

2、能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提出具有较好市场前景和较高学术技术水平的研究项目。所提出的研究项目有利于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也有利于培养和造就高层次的科技和管理人才。

3、具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经营管理状况良好,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能为博士后人员提供必要的科研、生活条件及其它后勤保障。

第十条 申请入驻创新实践基地的企业应当填写《申请入驻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报批表》,由基地所在区县人事部门审核批准,报市博管办备案。第四章 博士后人员的招收

第十一条 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必须具有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四十岁以下。在职人员不得兼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第十二条 创新实践基地内的博士后人员根据研究项目期限和参与研发方式不同,分为全职研发型和在站研发型,入驻创新实践基地企业根据项目需要招聘不同类型的博士后人员。

全职研发型是指依托入驻创新实践基地企业提出的项目,与流动站联合招聘博士进入创新实践基地全职从事博士后项目研发工作的博士后人员。在站研发型是指从事时限较短的项目研发工作,已在本市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的博士后人员。

第十三条 除特殊情况并经市博管办报人事部博士后管理部门批准外,申请者不得进入授予其博士学位的单位同一个一级学科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第十四条 设站单位、创新实践基地招收博士后人员,应当进行公开招聘,并组织专家对申请者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和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严格的评估、考核,同时对其个人品质、职业道德进行考察,对符合条件的,提出接收进站意见,报市博管办审核。市博管办审核同意后将结果书面通知设站单位,并报全国博管办备案。

第十五条 设站单位、创新实践基地应当与博士后人员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工作目标、课题要求、在站工作期限、产权成果归属、工资福利待遇、违约责任等。

第十六条 鼓励在沪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与流动站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人员。鼓励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充分利用企业优势,吸引优秀博士后人员留沪工作。第十七条 申请招收外籍博士后人员,设站单位除按照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程序对申请者进行资格审核外,还应当按国家和本市涉外工作的规定,报外事部门审批。

第五章 博士后人员的管理

第十八条 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的科研和管理服务工作由设站单位具体负责。设站单位、创新实践基地应当于每年二月底前向市博管办提交上博士后管理工作总结和本博士后管理工作计划。

第十九条 设站单位按有关规定在市博管办办理博士后人员进站和落户等有关手续。创新实践基地招收的博士后人员由参与合作的流动站设站单位负责管理博士后人员的人事、组织关系,办理博士后人员进出站手续,并委派合作导师作好项目研发的指导和考评工作。

第二十条 设站单位、创新实践基地要建立博士后人员的考核评估体系,制定对博士后人员目标管理、绩效评估、奖励惩处等具体管理办法。设站单位、入驻创新实践基地企业应当对在站博士后人员进行中期考核和出站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博士后人员学术水平、科研能力、研究成果等。对研究成果突出、表现优秀的博士后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出站考核合格的博士后人员,准予出站,颁发博士后证书,并根据本人申请及其在站期间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工作成果,对其提出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意见或建议。对考核不合格的博士后人员,予以劝退或解约。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与流动站联合培养的博士后人员由联合培养单位共同负责考核。

第二十一条 博士后人员的人事、组织关系、福利待遇、社会保险等,应当比照设站单位同等人员对待,或按协议执行。

第二十二条 博士后人员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按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博士后研究人员工资待遇问题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89号)、《关于调整博士后日常经费标准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112号)和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人事局《关于本市单位招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参加社会保险若干问题的通知》(沪劳保养[2002]3号)及其他国家和本市博士后工作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博士后人员进站报到后,凭市博管办介绍信等有效证明材料在设站单位所在地落常住户口,为子女办理上学、入托手续。有关手续按人事部《关于博士后研究人员配偶借调有关问题的通知》(人专发[1992]11号)和人事部、劳动部、公安部《关于解决博士后研究人员及配偶流动期间安置等问题的通知》(人专发[1994]22号)以及上海市人事局、上海市教育局《关于本市博士后研究人员子女上学问题的通知》(沪人[1993]112号)办理。

第二十四条 博士后人员在站工作时间为两年。因项目和课题研究确需延长的,应当经设站单位批准,并报市博管办核准备案。博士后人员期满出站后,确需继续到本市从事博士后研究的,经市博管办批准可进入另一个流动站或工作站。博士后人员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时间累计最长不超过六年。

第二十五条 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取得科研成果的归属和成果经转让或开发所获得的经济效益的分配,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与相关单位的协议处理。第二十六条 设站单位负责在站博士后人员的思想教育。引导博士后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坚持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加强学术道德修养,坚决抵制学术腐败和欺骗行为。对弄虚作假的应予通报批评或清退,情节严重者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二十七条 根据《管理规定》,应予退站的人员,由设站单作出退站处理,报市博管办核准备案。退站博士后人员不享受国家对博士后人员规定的相关政策。第二十八条 博士后人员工作期满出站,留本市工作的,凭市博管办介绍信等有效证明材料,到公安部门办理配偶和未成年子女户口进沪手续;到外省(区、市)工作的,由市博管办协助办理相关手续。外省(区、市)市流动站和工作站出站到本市工作的,凭人事部或试点省(区、市)博士后工作部门介绍信,由市博管办协助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九条 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工作期满出站及退站的人员,应当通过全国博士后交互式网上办公系统向设站单位提交个人申请,并按要求递交书面材料,由设站单位统一到市博管办办理相关手续。第六章 经费、公寓管理

第三十条 博士后日常经费分中央财政专项经费、市财政专项经费、设站单位和创新实践基地自筹经费等。日常经费标准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 中央财政博士后专项经费,按国家规定管理使用。市财政博士后专项经费由市博管办管理,用于本市自筹经费招收的博士后人员,重点资助本市流动站博士后人员的招收,并向从事创新实践基地科研项目研究的博士后人员,以及自筹经费招收博士后人员较多、博士后科研成果转化成效较好的流动站设站单位倾斜。设站单位自筹的博士后经费由设站单位管理使用。

第三十二条 市博管办对进入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的博士后人员提供部分日常经费资助,全职研发型每位博士后资助三万元,在站研发型每个项目资助一万元,创新实践基地所在区县要给予不低于1:1资金配套。

第三十三条 设站单位对博士后日常经费必须设立专项会计科目,专款专用。经费使用手续按财务管理规定办理。

第三十四条 鼓励有科研潜力和突出才能的在站博士后人员申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上海市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具体办法按照《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条例》和《上海市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管理办法》(沪科合[2006]第003号)的规定执行。获得资助的博士后人员,应当将受资助项目总结报告交设站单位汇总后,分别报中国博士后基金会和市博管办。

第三十五条 设站单位向在站博士后人员提供公寓,也可以提供住房补贴。“中国上海博士后公寓”对本市招收的博士后人员开放,设站单位、创新实践基地根据需要向市博管办申请。第七章 评估

第三十六条 市博管办按照人事部制定的评估办法和评估指标体系,结合上海实际,定期组织对流动站和工作站的评估。评估工作一般三年进行一次,评估情况报人事部。根据人事部审定的评估结果,市博管办对管理工作优秀的流动站、工作站进行表彰;对管理不善的予以警告,限期改正,并给予指导;对已不具备设站条件的流动站、工作站,报请人事部予以撤销。

第三十七条 市博管办负责对创新实践基地的考核评估,对业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对评估不合格的提出警告,督促其整改,整改无效的提出撤销意见,报市人事局审批。

创新实践基地负责对入驻创新实践基地企业进行考核评估,对评估不合格的,责令其退出创新实践基地,并报市博管办备案。

第三十八条 设站单位、创新实践基地应根据博士后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必要的日常管理和检查制度、信息收集和归档制度,定期对本单位的博士后工作进行检查,建立完整的博士后工作信息资料。对在评估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整改,不断加强和完善自身建设。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人事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1993年7月5日施行的《上海市博士后管理工作暂行办法》同时废止。此前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本办法执行。

第五篇:上海市居住区绿化调整实施办法2007

上海市居住区绿化调整实施办法

第一条 目的和依据

为了加强本市居住区绿化的管理,规范居住区绿化调整行为,优化绿地的结构和景观,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根据《上海市绿化条例》、《上海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居住区绿化调整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定义

本办法所称绿化调整,是指为有利于居住区绿化生长或解决居住区绿化生长影响居民居室通风、采光和安全等问题,采取的修剪、迁移、砍伐、补种等行为。

本办法所称居住区绿化养护单位,是指对居住区绿地进行日常养护管理的业主,或者业主委托的物业管理企业,或者业主、物业管理企业委托的专业绿化养护企业。

第四条 管理职责

上海市绿化管理局和各区(县)绿化管理部门按照《上海市绿化条例》的规定对居住区绿化实施行业管理,负责居住区绿化工作的监督与指导。

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和各区(县)房地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负责物业管理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履行相关服务的监督管理。

各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根据区、县人民政府的要求,支持配合和协助实施本办法。

第五条 经费来源

商品住宅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绿化调整经费由全体业主承担。

公有住房、售后公房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绿化调整资金,按照以下办法筹集解决:

(一)市有关部门补贴的资金;

(二)各区(县)政府部门补贴的资金;

(三)业主承担的资金。

第六条 调整的基本原则

绿化调整应以保证房屋安全为前提,以保护原有小区的绿化面貌为原则,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通行等情形,能通过修剪的,不采取迁移的措施;能采取迁移(抽稀)树木的,不采取砍伐的措施。

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和历史建筑保护范围内原种植的树木一般不得随意迁移和砍伐。

第七条 修剪的条件及程序

居住区的树木影响居民采光、通风和居住安全的,业主应向业主委员会提出修剪请求,经业主委员会组织相关业主或业主小组讨论同意,委托绿化养护单位按照有关技术规程组织修剪。

第八条 树木迁移的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提出树木迁移的申请:

(一)房屋四周乔木树冠外缘距住宅楼阳台或窗户(指主要采光面)2米以内,或能承受人体重量的距外墙面或窗户1.5米以内的主干或主干枝,易造成攀登入室等安全隐患的;

(二)受台风等影响,树木已发生或易发生倒伏或倾斜影响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

(三)植物生长影响房屋安全、社会治安和其他设施的正常使用和运行的情况的。

符合本条第(一)项、第(二)项条件树木迁移的,由业主向业主委员会提出要求,业主委员会告知居住区绿化养护单位,由居住区绿化养护单位向市或区(县)绿化管理部门办理树木迁移的审批手续。符合本条第(三)项条件树木迁移的,按照第十条规定的程序执行。

第九条 树木砍伐的条件

符合树木迁移标准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提出树木砍伐的申请:

(一)严重影响居民人身、财产安全,且树木无迁移价值的;

(二)植株病虫害严重,树木死亡、倒伏等对人身、居住安全构成危害的;

(三)严重影响居室通风、采光,且树木无迁移价值的;

(四)植株病虫害严重,树木死亡、倒伏等对其它设施构成危害的;

(五)树木生长严重造成房屋或者设施设备安全隐患的,对人身安全或者其他设施构成威胁,受条件限制而无法迁移的。

符合本条第(一)项、第(二)项条件树木砍伐的,由业主向业主委员会提出要求,业主委员会告知居住区绿化养护单位,由居住区绿化养护单位向市或区(县)绿化管理部门办理树木砍伐的审批手续。符合本条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条件树木砍伐的,按照第十条规定的程序执行。

第十条 树木迁移或砍伐的调整程序

树木迁移或者砍伐按照下列程序执行:

(一)拟订绿化调整方案。业主委员会可在区(县)绿化、房地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拟订或委托物业管理企业、有关专业部门、中介机构等拟订小区绿化调整方案。

(二)讨论公告。业主委员会根据树木影响范围确定绿化调整征求意见的范围。征求意见的方式,可以采取集体讨论的形式,也可以采取书面征求意见的形式。绿化调整方案经征求意见范围内业主所持投票权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或者不同意的业主所持投票权低于三分之一的,方可执行。绿化调整方案经征求意见后,应在小区内予以公告,公告时间不少于七天。

(三)审批。绿化调整方案经公告后,居住区绿化养护单位可按照《上海市绿化条例》有关规定,向市或区(县)绿化管理部门办理树木迁移、砍伐审批手续。

涉及胸径四十五厘米及以上的树木迁移或者十株以上或者胸径在二十五厘米及以上的树木砍伐,应当向市绿化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其他的树木迁移或者砍伐应当向区(县)绿化管理部门提出申请。

第十一条 树木迁移或者砍伐的实施

绿化管理部门审批同意树木迁移或者砍伐的,由业主委员会委托居住区绿化养护单位选择有资质的单位施工。施工单位应当在现场设立告示牌,向社会公示。

树木被砍伐后,申请人应当补植树木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移植、补植树木等应在种植季节进行实施,同时接受区(县)绿化和房地部门的指导、监督。

第十二条 紧急情况处置

发生自然灾害或突发性事故时,居住区绿化养护单位应及时对树木采取保护性措施,对影响居民生命、房屋及设施安全等紧急情况的,居住区绿化养护单位可以先行修剪树木或者采取其他处置措施,同时由业主委员会或者委托居住区绿化养护单位向所在区(县)绿化管理部门报告。

第十三条:施行日期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30日以后施行。

上海市绿化管理局

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

二00七年六月十二日 相关地方性法规:

《上海市绿化条例》(点击打开)

相关政府规章:

《上海市环城绿带管理办法》(点击打开)

相关配套文件:

《上海市绿化行政许可审核实施细则(暂行)》(点击打开)《上海市绿化市容、林业行政许可程序规定》(点击打开)

下载上海市民政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居民会议制度实施办法》、《居民委(精)(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海市民政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居民会议制度实施办法》、《居民委(精)(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上海市人事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吸引国内优秀人才来沪工作实施办法

    【发布单位】80903 【发布文号】沪人[1999]51号 【发布日期】1999-05-20 【生效日期】1999-05-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上海市人事局......

    《上海市居住证》制度暂行规定

    《上海市居住证》制度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 为了促进人才流动,鼓励国内外人才来本市工作或者创业,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根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

    上海市教育局 民政局 教育类统一章程(范本)

    民办教育机构章程范本(供参考)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和《民办非企......

    上海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模版)

    上海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沪委办发[2009]40号) 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按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200......

    上海市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实施办法

    上海市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实施办法 市发展改革委等发布《上海市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实施办法》 关于发布《上海市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沪发改价费(2009)004号 各区县......

    上海市物业服务行业诚信承诺实施办法

    上海市物业服务行业诚信承诺实施办法 (2015版) 为了加强本市物业管理行业诚信体系建设,依据《上海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章程》,就开展物业服务企业诚信承诺活动制定本实施办法。......

    上海市汽车和摩托车报废更新实施办法

    【发布单位】809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87-10-20 【生效日期】1987-10-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上海市汽车和摩托车报废更......

    上海市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实施办法

    关于印发《上海市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实施办法》的通知 沪安监管法规〔2007〕52号 各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局、控股(集团)公司,各区、县、局(产业)工会: 为了全面落实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