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市民政局对于印发《上海市殡葬服务单位年度验审办法》通知(大全)
上海市民政局关于印发《上海市殡葬服务单位年度验审办法》的通知(沪民规〔2020〕3号)
各区民政局,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对本市殡葬服务单位的规范管理,促进殡葬服务单位健康发展,现印发《上海市殡葬服务单位年度验审办法》,请遵照执行。
2020年 4 月 26日
上海市殡葬服务单位年度验审办法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加强对本市殡葬服务单位的规范管理,促进殡葬服务单位健康发展,根据《上海市殡葬管理条例》和《上海市公墓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对本市殡葬服务单位开展年度验审工作。
本办法所称的殡葬服务单位,包括殡仪馆、经营性公墓和经营性骨灰堂。
第三条(管理部门)
市民政局负责本市殡葬服务单位的年度验审工作。各区民政局根据职责做好本辖区内殡葬服务单位的年度验审相关工作。
第四条(验审时间)
本办法的验审年度是指上一年度的 1月 1日至 12月 31 日。开展年度验审时间是每年的 3月 1 日至 6月 30日。
第五条(验审内容)
对殡葬服务单位的年度验审内容主要包括:
(一)遵守殡葬管理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情况;
(二)执行国家、行业和本市相关标准情况;
(三)设备设施配备、建设和业务操作规范执行情况;
(四)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
(五)经营性公墓(骨灰堂)维护费等使用管理情况;
(六)其他根据国家和本市规定需要验审的情况。
第六条(验审程序)
年度验审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殡葬服务单位应当就上一年度本单位工作情况,如实填报年度验审报告书,于每年 4月 1 日前向市民政局提交年度验审报告书。
市民政局可以通过委托区民政局和市殡葬服务中心代收验审材料、采取网上办理等方式简化手续,方便殡葬服务单位就近参加年度验审。
(二)市民政局于 4月 30 日前,向相关区民政局和市殡葬服务中心征求年度验审意见。区民政局和市殡葬服务中心应当配合做好年度验审相关工作,可以结合现场检查情况,对所辖殡葬服务单位提交的年度验审报告书提出意见。
(三)市民政局应当结合相关区民政局和市殡葬服务中心的意见,自 5月起对全市各殡葬服务单位进行验审,并开展现场抽查。
(四)市民政局在 6月底前完成年度验审工作,并作出年度验审结论。年度验审结论应当告知验审对象,于 20个工作日内公示。
第七条(验审结论)
年度验审结论分为“验审合格”、“验审基本合格”、“验审不合格”三种。验审结束后,市民政局应当在《殡葬服务证》(副本)上加盖年度验审结论戳记。
殡葬服务单位不按规定接受市、区民政部门监督检查或年度验审,以及年度验审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确定为“验审不合格”。
有下列情形之一,情节轻微的,确定为“验审基本合格”;情节严重的,确定为“验审不合格”:
(一)违反殡葬管理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
(二)未严格执行业务操作规范,发生业务差错和事故的;
(三)存在安全隐患,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
第八条(整改处理)
“验审基本合格”和“验审不合格”的殡葬服务单位,应当按照年度验审指出的问
题,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整改,整改期限为 3个月。整改结束后,由市民政局对整改结果进行评定并出具意见。拒不接受整改的,由市民政局依法予以处理。
第九条(施行日期)
本规定自 2020年 5 月 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 2025 年 4月 30日。
第二篇:上海市志愿服务记录办法
志愿服务记录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规范和促进上海志愿服务工作,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落实中央文明办关于加强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和民政部关于开展志愿服务记录制度试点工作的要求,根据《上海市志愿服务条例》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志愿服务是指不以获取报酬为目的,自愿以智力、体力、技能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和帮助的公益性活动。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志愿服务记录,是指志愿者组织(包括所属的志愿服务总队、队、基地)、公益慈善类组织(包括在街道、乡镇备案的社区群众活动团体)和相关社会服务机构等通过上海志愿者网()或社区志愿服务网(www.xiexiebang.com)记录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的信息。原在社区志愿服务网登记注册的社区志愿服务组织,仍以社区志愿服务网为主开展志愿服务记录工作;原在上海志愿者网上登记注册的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和其他各类志愿服务组织,以上海志愿者网为主开展志愿服务记录工作。上海志愿者网与社区志愿服务网互联互通,实现志愿服务数据录入、查询、转移、同步和共享功能。
第三条志愿者组织、公益慈善类组织和相关社会服务机构应当安排专门人员对志愿服务记录进行确认、录入、储存、更新和保护,并接受文明办、民政部门、志愿者协会对志愿服务记录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志愿服务记录遵循及时、完整、准确、安全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用于商业交易或者营利活动,也不得侵犯志愿者个人隐私。
第五条志愿服务记录应当记载志愿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志愿服务信息、培训信息、表彰奖励信息、被投诉信息等内容。
第六条志愿者个人基本信息应当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身份证号、服务技能、联系方式等。
需要增加志愿者其他个人信息的,必须征得志愿者本人同意。
第七条志愿服务信息应当包括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项目)的名称、日期、地点、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时间、服务质量评价、活动(项目)负责人、记录人等。
第八条志愿服务时间是指志愿者实际提供志愿服务的时间,以小时为计量单位,不包括往返交通时间。
志愿者组织、公益慈善类组织和相关社会服务机构应当对志愿者所提供的志愿服务时间进行核实和累计。
第九条志愿服务活动(项目)结束后,志愿者组织、公益慈善类组织和相关社会服务机构应当对志愿者所承担工作的完成状况和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进行综合评价。
第十条培训信息应当包括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有关知识和服务技能培训的内容、组织者、日期、地点、学时等。
第十一条志愿者因志愿服务表现突出、获得表彰奖励的,志愿者组织、公益慈善类组织和相关社会服务机构应当及时予以记录。需要市文明委褒奖的,由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向市文明委提出。
第十二条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被服务对象投诉、经核查属实的,志愿者组织、公益慈善类组织和相关社会服务机构应当予以记录。
第十三条志愿者组织、公益慈善类组织和相关社会服务机构应当向志愿服务活动(项目)负责人、志愿者、志愿服务对象及时采集志愿服务信息。
第十四条志愿者组织、公益慈善类组织和相关社会服务机构记录志愿服务信息前,应当在本组织或机构内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时间不得少于3个工作日,公示期满无异议的,记入志愿服务记录。
第十五条志愿服务记录应当长期妥善保存。未经志愿者本人同意,不得公开或者向第三方提供志愿服务记录。
第十六条志愿者需要查询本人志愿服务记录或者因升学、入伍、就业等原因需要出具本人参加志愿服务证明的,可通过上海志愿者网或社区志愿服务网查询并打印志愿服务记录,并由所在志愿者组织盖章确认,也可以由市或区志愿者协会盖章确认。
志愿服务证明包括志愿者证件号、姓名、志愿服务时间和内容。
第十七条志愿者组织、公益慈善类组织和相关社会服务机构应当将志愿服务记录与志愿者的使用、培训、评价、保障、奖励挂钩。
第十八条志愿者组织、公益慈善类组织和相关社会服务机构在招募志愿者时,应当优先聘用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并根据志愿服务记录情况安排志愿者参加所需要的培训。
第十九条志愿者组织、公益慈善类组织和相关社会服务机构应当建立以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为主要内容的志愿者星级评定制度,对获得相应星级的志愿者予以标识,并推荐参加相关评选和表彰。
志愿服务记录时间累计达到100小时、300小时、600小时、1000小时和1500小时的志愿者,可以依次申请评定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志愿者。
第二十条鼓励志愿者组织、公益慈善类组织和相关社会服务机构依托志愿服务记录,探索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制度,使志愿者可以在自己积累的志愿服务时数内得到他人的无偿服务。
第二十一条鼓励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对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表现优异的志愿者进行表彰奖励。
第二十二条鼓励有关单位在招生、招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聘用和录取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
第二十三条鼓励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体育场馆、电影院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和公园、旅游景点等场所,对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免费或者优惠开放。
第二十四条鼓励城市公共交通对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给予票价减免优待。
第二十五条鼓励商业机构对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提供优先、优惠服务。
第二十六条志愿者组织、公益慈善类组织和相关社会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志愿服务记录工作中弄虚作假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予以通报。
第二十七条对志愿服务时间记录日常化,志愿者需求及时回应,无志愿者投诉的志愿者组织、公益慈善类组织和相关社会服务机构,优先申报市级志愿服务工作先进集体等相关荣誉。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上海市物价局、上海市司法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80903
【发布文号】沪价费[2001]084号 【发布日期】2001-11-09 【生效日期】2001-11-0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上海市物价局、上海市司法局关于印发《上海市
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试行)》和《上海市律师服务
收费政府指导价标准(暂定)》的通知
(二00一年十一月九日沪价费〔2001〕084号)
各区(县)物价局、司法局:
现将《上海市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称管理办法)和《上海市律师服务收费政府指导价标准(暂定)》(以下称指导标准)发给你们,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本市律师事务所应当按照管理办法的规定,在指导标准的幅度内分别制定本所具体的律师服务收费标准,在2001年12月30日前向注册所在地的区县价格管理部门和市司法行政部门办理律师服务收费标准的首次备案手续。
各律师事务所首次备案的收费标准执行至2002年底。事务所因新设、合并、分立或律师流动等原因需对收费标准进行调整和备案的,按照管理办法和本通知规定的程序办理。
附:上海市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试行)
上海市律师服务收费政府指导价标准(暂定)
上海市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适应律师服务业发展的需要,规范律师事务所的收费行为,维护委托人和律师事务所的合法权益,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提供法律服务并实施收费的律师事务所或其它律师服务机构(以下称律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为异地委托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收费,按本办法执行。
律师事务所在本市行政区域外设立的分支机构适用分支机构所在地的律师收费管理规定。
第三条 第三条(定义)
律师服务收费(以下称服务费)是律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办理法律事务,向委托人收取的服务报酬。本办法乐委托人包括就律师服务与律师事务所签约的委托人和进行谈判或协商的潜在委托人。
律师事务所在办理法律事务过程中发生的鉴定费、公证费、查档费、异地办案所需差旅费以及经委托人同意垫付的其他费用等(以下统称办案费),适用本办法的规定。
律师事务所所受委托人委托保管、监管或转付的费用,不适用本办法的规定。
第四条 第四条(收费原则)
律师提供服务并实施收费应遵循公开、公正、诚实信用和公平竞争、自愿有偿、由委托人付费的原则。
律师不得利用收费进行不正当竞争,不得包揽诉讼或不正当招揽服务。
禁止律师事务所以各种名义向委托人提供服务回扣,不得向中介人支付案件介绍费等中介费。
第五条 第五条(政府指导价标准)
律师服务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本市律师服务收费的政府指导标准由市价格管理部门会同市司法行政部门制订。律师事务所在政府指导价标准的范围内制订和调整本所的收费标准。
律师事务所制定的收费标准超过政府指导价标准的,须报市价格管理部门批准后执行。
第六条 第六条(收费方式)
律师服务收费方式为计时收费和计件收费。具体收费方式可由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协商确定。
第七条 第七条(计时收费)
计时收费的金额按照律师计时收费标准和办理法律事务的计费工作时间确定。
律师个人的计时收费标准由律师事务所根据律师的执业年限、服务能力、社会信誉等因素确定。
计费工作时间是律师办理法律事务的有效工作时间,包括律师向委托人了解案情、调查取证、查阅案卷、起草诉讼文书和法律文件、会见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员、出庭、参与调解和谈判、代办各类手续以及办理其他法律事务的时间。
律师办理法律事务计费工作时间的计算规则由市律师协会另行制订,报市价格管理部门和市司法行政部门审核后执行。
第八条 第八条(计件收费)
律师计件收费的标准,由律师事务所根据工作时间、复杂程度、财产标的、可能承担的风险和责任等因素在政府指导价标准的范围内自行制订。
律师事务所提供非诉讼法律服务,担任法律顾问以及解答法律询问、代写诉讼文书和有关法律事务的其它文书,收费标准可由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协商确定。
第九条 第九条(收费协议)
律师服务收费采取协议形式。律师事务所在向委托人充分披露律师收费标准的基础上,与委托人在委托合同中订明收费条款,也可以单独订立收费协议。收费条款或收费协议应当对收费方式、收费标准或收费总额、付款方式、工作人员及在办案过程中收费标准调整等情况的处理予以明确。委托人对收费提出费用概算要求的,律师事务所应当予以提供。
采用计时收费的,还应当说明估算的有效工作时间。估算的有效工作时间不作为结算律师费的依据。实际有效工作时间显著超出或可能显著超出估算的有效工作时间的,律师事务所应当及时告知委托人。
本条所称的向委托人充分披露,包括政府指导价标准的全部内容和本所收费的具体办法以及相关服务项目和内容的计件和计时收费标准。
第十条 第十条(收费明码标价)
律师事务所应当在接待处或收费地点的醒目位置公布本所的全部律师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向委托人明示律师服务收费的政府指导价标准和本所收费标准的计费方法以及其他与收费相关的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律师服务收费公布的内容和方式按照市价格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收费标准的备案)
各律师事务所在政府指导价范围内制订或调整的具体收费标准,应当向注册办公所在地的价格管理部门和市司法行政部门备案,并到注册办公所在地的价格管理部门办理收费许可证的申领或变更手续。
律师事务所新设成立、合并或分立的,应当在批准设立、合并或分立之日起一个月内办理收费标准的备案手续,收费标准的生效时间可以追溯到律师事务所批准设立、合并或分立之日。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收费标准的调整)
律师事务所的收费标准原则上每年可以调整一次,调整后的收费标准在当年十一月份办理相关手续,于次年一月一日起生效。
律师事务所因人员变动需要调整律师个人收费标准的,应当在人员变动发生之日起一个月内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预收费用)
律师事务所可以向委托人预收全部或部分服务费和办案费。
预收费用及其用途应当在收费协议或收费条款中明确规定。收到预收费用后,律师事务所应当向委托人予以书面确认。未经委托人同意,律师事务所不得改变预收办案费的用途。
律师个人不得预收任何费用。
除预收费用外,律师事务所不得在提供服务前收取立案费等各种名目的其他费用。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费用结算)
律师服务费和办案费应当向律师事务所统一收取入帐。禁止承办律师以各种形式私自收费。
收取律师服务费,应当向委托人出具上海市律师服务收费统一发票。
律师服务费和办案费结算时,律师事务所应当向委托人提供《律师承办案件费用清单》(见附表一)。以计时方式收费的,如委托人要求详细说明,还应当提供《律师承办案件工作时间记录单》(见附表二)。
办案费可在结案后或者在办理法律事务过程中分阶段与委托人在服务费外另行据实结算。结算时应向委托人提供有效发票凭证。不能提供有效发票凭证的,已经收取的办案费应当相应予以退还。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委托合同终止时的费用处理)
律师事务所或委托人终止委托合同的,律师事务所应当按律师承办该项法律事务已经付出的工作时间或工作量以及相应的办案成本结算服务费,结余部分应当退还委托人。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收费争议的调处)
委托人对律师事务所收费提出异议,双方协商不成的,可以提交市律师协会调解。
律师服务收费纠纷调解规则由市律师协会根据本办法另行制定,报市价格管理部门和市司法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法律援助)
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收费,按照法律援助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主管部门的监督)
律师事务所应当严格执行律师服务收费的有关规定,接受价格管理部门的监督。
律师事务所和律师违反收费规定的,由价格管理部门按照价格管理法规进行处罚。涉及律师执业纪律和职业道德的,由司法行政部门或律师协会予以行政处罚或行业处分。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解释权)
本办法由市价格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生效时间)
本办法自二00一年十二月一日起生效。
附表:
一、律师承办案件费用清单
二、律师承办案件工作时间记录单
附表一: 律师承办案件费用清单
年 月 日
┌──────┬───────────────────────────┐
│ 案件名称 │ │
├──────┼─────────────┬──────┬──────┤
│ 委托人名称 │ │ 案号 │ │├──────┼───────────┬─┴──────┼──────┤
│ 承办律师 │ │ 小时收费标准 │ │├──────┴───┬───────┴───┬────┴──────┤
│ 办案计费项目 │ 工作时间(内容)│ 计费工作时间(金额)├──────────┼───────────┼───────────┤
│ │ │ │
├──────────┼───────────┼───────────┤
│ │ │ │
├──────────┼───────────┼───────────┤
│ │ │ │
├──────────┼───────────┼───────────┤
│ │ │ │
├──────────┼───────────┼───────────┤
│ 累 计 │ │ │├─────┬────┴┬─────┬────┴┬─────┬────┤
│ │ │ │ │ │ ││ 承办 │ │ 负责人 │ │ 单位 │ ││ 律师 │ │ 签 字 │ │ 盖章 │ ││ 签字 │ │ │ │ │ ││ │ │ │ │ │ │└─────┴─────┴─────┴─────┴─────┴────┘
│
注:
1、本表经律师事务所审核后用于结算服务费和办案费时使用。
2、本表由承办律师填写,一式二份,律师事务所和委托人各一份。
附表二: 律师承办案件工作时间记录单
年 月 日
┌───────┬─────────────┬──────┬─────┐
│ 案件名称 │ │ 案号 │ │ ├───────┼─────────────┼──────┼─────┤
│ 委托人名称 │ │ 承办律师 │ │ ├───────┼─────────────┴──────┴─────┤
│案件起止时间 │ │ ├───────┼─────────┬────────┬───────┤
│月 日 时 分│ │ │ │ │ │ 具体办理事项 │ 实际时间 │ 计费工作时间│
│月 日 时 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累计时间 │ │ │ │ ├─────┬─┴───┬─────┼─────┬──┴──┬────┤
│ │ │ │ │ │ │ │ 承办 │ │ 负责人 │ │ 单位 │ │ │ 律师 │ │ 签 字 │ │ 盖章 │ │ │ 签字 │ │ │ │ │ │ │ │ │ │ │ │ │ └─────┴─────┴─────┴─────┴─────┴────┘
注:
1、本表用于统计律师办案的累计计费工作时间。
2、本表由承办律师填写,由律师事务所审查后供客户查询。
上海市律师服务收费政府指导价标准(暂定)
为进一步规范律师事务所的收费行为,维护委托人合法权益,根据《上海市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以下称《管理办法》)的规定,公布本市律师服务收费政府指导价标准如下:
一、一、计件收费政府指导价标准
(一)办理刑事案件:
1、在侦查阶段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申请取保候审:最高不超过2000元/件;
2、审查起诉阶段:最高不超过4000元/件;
3、一审阶段:最高不超过8000元/件。
担任被害人代理人的,按照办事刑事案件的标准执行。
(二)代理民事(经济)诉讼和仲裁案件:
1、不涉及财产关系的案件:最高不超过5000元/件。
2、涉及财产关系的案件,按照诉讼标的比例计费:
100,000元以下部分收费比例不高于2%,收费不足1000元,可以按最高不超过1000元/件收取;
100,001至1,000,000元部分收费比例不高于1.5%; 1,000,001至5,000,000元部分收费比例不高于1%;
5,000,001至10,000,000元部分收费比例不高于0.75%;
10,000,001至50,000,000元部分收费比例不高于0.5%;
50,000,001以上部分收费比例不高于0.25%。
3、案件同时涉及财产和非财产关系的,按照较高者计算。
4、反诉案件,按本诉和反诉诉讼标的的较高者计算。
(三)代理行政诉讼或劳动仲裁、诉讼案件:
不涉及财产关系的案件,最高不超过5,000元/件;
涉及财产关系的案件,参照代理民事诉讼案件涉及财产的标准收取。
案件同时涉及财产和非财产关系的,按照较高者计算。
代理行政复议案件,按行政诉讼收费标准减半收取。
(四)上述各项收费标准,除另有指明外,指诉讼案件一审或仲裁案件的收费标准。未办理一审而办理二审的,按一审标准收取;曾办理一审又办理二审的,按一审标准减半收取。涉及仲裁的案件,曾经代理仲裁的,诉讼一、二审阶段按仲裁阶段收费标准减半收取。执行案件,参照二审的收费标准收取。
二、二、计时收费政府指导价标准
计时收费最高不得超过3000元/小时。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融资性担保公司管
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上海市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试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二○一○年八月三十一日
上海市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试行办法
为充分发挥融资性担保在促进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监督管理,规范融资性担保行为,促进本市融资性担保行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银监令„2010‟3号)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试行办法。
一、适用范围
(一)凡在本市范围内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及有关管理工作,适用本试行办法。
(二)本试行办法所称融资性担保,是指担保人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债权人约定,当被担保人不履行对债权人负有的融资性债务时,由担保人依法承担合同约定的担保责任的行为。
(三)本试行办法所称融资性担保公司,是指依法设立,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二、总体要求
(一)融资性担保公司在经营中,应当遵循诚实守信、公平竞争、依法合规的原则,注重把握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二)本市有关部门和区县政府要形成合力,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与服务力度,为融资性担保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三)本市融资性担保公司监管,实行“部门配合,市、区县联动”的机制。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日常监管、风险防范和处置等工作,确保融资性担保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三、工作机制
(一)成立上海市融资性担保行业规范发展和业务监管联席会议(以下简称“市联席会议”)。市联席会议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召集,成员单位包括市金融办、上海银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市商务委、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市工商局、市公安局、市农委、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市政府法制办等部门。市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金融办。
市联席会议主要承担两项职能:一是指导开展融资性担保行业规范发展工作,审议决定行业监管的重大事项;二是促进本市融资性担保行业进一步支持和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研究制定促进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指导推进区县政府开展融资性担保相关工作,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绩效评价与综合考核机制,协调解决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市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本市融资性担保行业健康发展。
(二)市金融办作为本市融资性担保公司和业务的监管部门,按照规定对本市融资性担保公司和业务实施行政许可,核发和管理经营许可证,负责本市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准入、退出、日常监管和风险处置等工作,并向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部际联席会议”)报告工作;按照要求及时上报本市融资性担保行业统计报表、机构概览、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与监管情况报告,持续跟踪监测本市融资性担保业务风险。
市金融办对区县开展融资性担保相关工作予以指导。
(三)区县政府向市金融办报送本区县申请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管理工作的报告,由市金融办报经市联席会议审核同意后,具体负责注册在本辖区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设立预审和风险处置,在市金融办指导下做好注册在本辖区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日常监管工作,并向市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报告工作。
区县政府应当明确主管部门,配备专门力量,切实承担管理职责。
四、设立、变更和终止
(一)设立公司
1.在本市设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由1-2个企业法人或自然人等作为主发起人发起组建。
企业法人作为主发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管理规范、信用良好、实力雄厚。
(2)持续经营3年以上,最近连续2个会计盈利,近3年累计净利润在1000万元以上,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净资产不低于5000万元,原则上实施本项投资后长期投资额不超过净资产的60%。
自然人作为主发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拥有发起出资的经济实力,具有一定的实业背景并在所在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能够出具相应的有效证明。
(2)无重要不良信用记录,无重大不良从业记录和无违法犯罪记录等。
2.在本市设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1亿元。注册资本为实缴货币资本。区县政府主导设立、主要为本辖区内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可适当降低注册资本要求。
由单个企业法人作为主发起人发起组建的,持股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0%;由2个企业法人作为主发起人发起组建的,持股比例原则上各不低于20%;自然人作为主发起人发起组建的,应当持有适当比例的股权。
一般发起人应当具有一定的行业背景、持续的出资能力以及风险承受能力,原则上出资额不低于500万元。
3.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1)有符合前款关于主发起人、一般发起人等规定的条件。
(2)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章程。
(3)有具备持续出资能力的股东。
(4)有符合本试行办法规定的注册资本。
(5)有符合任职资格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合格的从业人员。
(6)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
(7)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
(8)其他审慎性条件。
4.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具有符合部际联席会议规定的资格,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有与担任职务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和组织管理能力。
5.从业人员应当参加专门的担保、金融等方面培训,具有与担任职务相适应的专业技能,有良好的合法合规意识和审慎经营意识。
6.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由主发起人向拟注册所在区县政府递交设立申请材料。申请材料应当包括:
(1)申请书。应当载明拟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名称、住所、注册资本和业务范围等事项。
(2)可行性研究报告。
(3)章程草案。
(4)股东名册及其出资额、股权结构。
(5)股东出资的验资证明、股东的资信证明和有关资料。
(6)拟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简历和资格证明。
(7)经营发展战略和规划。
(8)营业场所证明材料。
(9)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和审计报告。
(10)其他需要提交的文件和资料。
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管理工作的区县政府按照要求对上述申请材料进行预审,预审通过后将申请材料和预审意见报市金融办。市金融办征求市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意见后认为符合有关规定要求的,出具同意其筹建的文件。
7.申请人应当在取得市金融办同意其筹建文件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筹建工作。在规定期限内未完成筹建工作的,应当说明理由,经拟注册所在区县主管部门审核,并报经市金融办同意后,可适当延长。在延长期内仍未完成筹建工作的,市金融办出具的原同意筹建文件自动失效。
筹建机构不得从事任何融资性担保业务活动。
8.申请人完成筹建工作后,应当书面报请区县主管部门对筹建工作进行预验收。预验收通过后,区县主管部门书面报请市金融办对筹建工作进行正式验收。正式验收通过后,由市金融办作出同意融资性担保公司开业的批复,并颁发融资性担保公司经营许可证。经批准开业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持批准文件及经营许可证向工商部门申请注册登记。
融资性担保公司自取得经营许可证之日起3个月内,无正当理由未向工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的,市金融办出具的原批准发的原经营许可证自动失效。
区县主管部门和市金融办对申请人具体审批时限,应当符合《行政许可法》有关规定。
本市经批准设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名称由行政区划、字号、行业表述、组织形式依次组成,其中,行政区划系指“上海”;字号由公司自行确定;行业表述应当标明“融资担保”或“融资性担保”字样;组织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批准不得在名称中使用“融资担保”或“融资性担保”字样。
(二)设立分支机构
1.本市注册设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拟在市内外设立分支机构的,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
(2)持续经营3年以上,且最近连续2个会计盈利。
(3)稳健合规经营,无违法、违规和其他不良记录。
(4)融资性担保公司每新设立一家分支机构,应当增加相应的注册资本。
(5)其他有关条件。
外省市注册设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拟在本市设立分支机构的,原则上按照前款办理。每新设立一家分支机构,应当拨付相应的营运资金。
2.本市注册设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拟在外省市设立分支机构的,应当在融资性担保公司所在区县主管部门备案,报经市金融办同意,并经拟设立分支机构所在地省级监管部门审查批准。
3.外省市注册设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拟在本市设立分支机构的,应当征得融资性担保公司所在地省级监管部门同意,报经拟设立分支机构所在区县政府预审,并经市金融办审查批准。
设立分支机构具体申办流程,参照本试行办法设立公司的相关规定。
(三)变更和终止
1.融资性担保公司有下列变更事项之一的,报区县主管部门预审:
(1)变更名称。
(2)变更组织形式。
(3)变更注册资本。
(4)变更公司住所。
(5)调整业务范围。
(6)变更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7)变更持有5%以上股权的股东。
(8)分立或者合并。
(9)修改章程。
(10)规定的其他变更事项。
区县主管部门将通过预审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变更申请材料和预审意见报市金融办审核、批准。
融资性担保公司变更事项涉及公司登记事项的,经市金融办批准后,按规定向工商部门申请变更登记。
2.融资性担保公司因分立、合并或出现公司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需要解散的,应当报区县主管部门预审,区县主管部门预审通过后报区县政府。由区县政府报经市金融办审查批准后,融资性担保公司凭批准文件及时向工商部门申请办理有关登记手续。
3.融资性担保公司有重大违法经营行为,不予撤销将严重危害市场秩序、损害公众利益的,由监管部门予以撤销。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4.融资性担保公司解散或被撤销的,应当依法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按照债务清偿计划及时偿还有关债务。市金融办和区县主管部门指导、督促其清算过程。
担保责任解除前,公司股东不得分配公司财产或从公司取得任何利益。
5.融资性担保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应当依法实施破产。
五、业务范围
(一)融资性担保公司经市金融办批准,可以经营下列部分或全部融资性担保业务:
1.贷款担保。
2.票据承兑担保。
3.贸易融资担保。
4.项目融资担保。
5.信用证担保。
6.其他融资性担保业务。
(二)融资性担保公司经市金融办批准,可以兼营下列部分或全部业务:
1.诉讼保全担保。
2.投标担保、预付款担保、工程履约担保、尾付款如约偿付担保等履约担保业务。
3.与担保业务有关的融资咨询、财务顾问等中介服务。
4.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
5.规定的其他业务。
(三)融资性担保公司可以为其他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担保责任提供再担保和办理债券发行担保业务,但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
2.连续经营2年以上。
3.近2年无违法、违规和其他不良记录。
4.规定的其他条件。
(四)融资性担保公司不得从事下列活动:
1.吸收存款。
2.发放贷款。
3.受托发放贷款。
4.受托投资。
5.规定不得从事的其他活动。
六、风险控制
(一)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和内审制度;应当建立符合审慎经营原则的业务规程、决策程序、保后监管、风险预警及处置等制度。
(二)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照金融企业财务规则、企业会计准则等要求,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真实地记录和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三)融资性担保公司收取的担保费,可根据担保项目的风险程度,由融资性担保公司与被担保人自主协商确定,但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四)融资性担保公司对单个被担保人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本身净资产的10%;对单个被担保人及其关联方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本身净资产的15%;对单个被担保人债券发行提供的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本身净资产的30%。
(五)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0倍,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六)融资性担保公司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限于国债、金融债券及大型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信用等级较高的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以及不存在利益冲突且总额不高于净资产20%的其他投资。
(七)融资性担保公司不得为其母公司或子公司提供融资性担保。
(八)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照当年担保费收入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并按照不低于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提取担保赔偿准备金。担保赔偿准备金累计达到当年担保责任余额10%的,实行差额提取。
(九)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对担保责任实行风险分类管理,准确计量担保责任风险。
七、监督管理
市金融办会同市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共同做好本市融资性担保公司和业务的监管工作。区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注册在本辖区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日常监管、统计、汇总、分析等工作。
监管内容包括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信息披露、重大风险事件报告和应急管理等。
(一)非现场监管
1.建立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信息系统,将全市融资性担保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的资料报送、业务情况、信用情况、监管情况、风险预警等信息纳入系统进行综合管理。
2.区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本试行办法的要求,建立健全融资性担保公司信息资料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制度和监管记分制度,对经营及风险状况进行持续监测,做好日常非现场监管工作。区县主管部门应当于每年年末全面分析评估本辖区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和监管情况,每年1月底前向区县政府和市金融办报告本辖区上一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情况和监管情况;于每年3月底前完成所监管融资性担保公司上一机构概览报告。
3.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于每月10日前,向区县主管部门报送上月度经营报告、财务会计报告;每季度首月15日前,向区县主管部门报送上季度合法合规经营和资本金运用情况的报告。区县主管部门收到上述报告后5日内报市金融办。
市金融办根据审慎监管的需要,适时提出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资本质量和资本充足率要求。
4.融资性担保公司设立及开展业务后,与其建立合作关系的银行应当实时跟踪有关资金流向,如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5.市金融办和区县主管部门根据监管需要,有权要求融资性担保公司提供专项资料,或约见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管谈话,要求其就有关情况、问题进行说明或作必要的整改。市金融办和区县主管部门认为必要时,可以向债权人通报所监管有关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违规或风险情况。
6.市金融办、市工商局根据各自职责,依法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经营情况等实行年审、年检。
(二)现场检查
1.市金融办和区县主管部门根据监管需要,可对融资性担保公司进行现场检查,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予以配合,并按照要求提供有关文件、资料。现场检查时,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向融资性担保公司出示检查通知书和相关证件。
2.市金融办和区县主管部门必要时可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信用评级机构等社会中介机构,对融资性担保公司进行专项审计、尽职调查或信用评级等,并将检查结果向市联席会议报告。
(三)信息披露
1.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向市金融办和区县主管部门、公司股东和合作银行等披露财务、经营信息。
2.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及时向市金融办和区县主管部门报告股东大会或股东会、董事会等会议的重要决议。
(四)重大风险事件报告和应急管理
1.市金融办和区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重大突发风险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制定融资性担保行业突发事件的发现、报告和处置制度,制定融资性担保行业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明确处置机构及其职责、处置措施和处置程序,及时、有效地处置融资性担保行业突发事件。
2.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在重大风险事件发生3小时内向区县主管部门报告简要情况,12小时内报告具体情况。按照部际联席会议有关规定,重大风险事件具体包括以下情形:
(1)融资性担保公司引发群体事件的。
(2)融资性担保公司发生担保诈骗、金额可能达到其净资产5%以上的担保代偿或投资损失的。
(3)融资性担保公司重大债权到期未获清偿致使其流动性困难的,或已无力清偿到期债务的。
(4)融资性担保公司主要资产被查封、扣押、冻结的。
(5)融资性担保公司因涉嫌违法违规被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立案调查的。
(6)融资性担保公司主要出资人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的,或主要出资人对公司造成其他重大不利影响的。
(7)融资性担保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或高级管理人员在3个月内有二分之一以上辞职的。
(8)融资性担保公司主要负责人失踪、非正常死亡的,或被司法机关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的。
(9)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
3.区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发生的融资性担保公司重大风险事件的性质、事态变化和风险程度及时做出准确判断,对危及金融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重大风险事件,应当及时向区县政府报告,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处置,并同时向市金融办报告。
4.市金融办对本市融资性担保行业的重大风险事件,应当会同有关方面按照规定及时处置,并及时向市联席会议和部际联席会议报告。
八、法律责任
发生违法、违规情形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依法予以处理。
(一)本市从事融资性担保公司监管工作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违反规定审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设立、变更、终止以及业务范围的。
2.违反规定对融资性担保公司进行现场检查的。
3.未依照有关规定报告重大风险事件和处置情况的。
4.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的行为。
(二)融资性担保公司违反法律、法规及《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有关法律、法规有处罚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给予处罚;有关法律、法规未作处罚规定的,由市金融办责令改正,可以给予警告、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违反《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第八条规定,擅自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取缔并处罚;擅自在名称中使用“融资担保”或“融资性担保”字样的,由市金融办会同有关部门责令改正,依法予以处罚。
九、其他
(一)现有融资性担保公司资本实力较强、业务达到一定规模、具有行业领先地位并按照规定重新确认登记的,或拟新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主发起人资本实力雄厚、在业内具有国内外影响的,可向注册所在区县政府提出申请同时抄报市金融办,经区县政府审核并报经市金融办同意,由市金融办直接负责其设立和管理等事宜,区县政府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二)市有关部门和区县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研究制定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健康稳步发展的政策措施。
(三)市担保行业协会要加强自身建设,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切实履行自律、维权、服务、引导等职责,在推进本市融资性担保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四)外商投资的融资性担保公司适用本试行办法,并应当符合现行外商投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申请人应当取得市金融办同意其筹建的文件,筹建工作完成并报请监管部门验收通过,市金融办作出同意融资性担保公司开业的批复并颁发经营许可证,申请人向市商务委办理有关手续后,由工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
(五)在本市设立的非公司制融资性担保机构,原则上参照本试行办法执行。
(六)本试行办法施行前已经设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规范整顿,并在2011年3月31日前达到规定的要求。
(七)本试行办法未尽事宜,依《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执行。
(八)本试行办法由市金融办负责解释。
(九)本试行办法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关于印发《上海市特级教师评选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市人事局 上海市财政局沪教委人(1997)71号
关于印发《上海市特级教师评选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教育局、人事局、养老中心,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劳动人事部,教委直属单位、学校,上海交大,复旦大学:
根据国家教委、人事部、财政部(教人[1993]38号)《关于颁发〈特级教师评选规定〉的通知》精神,以及本市几年来特级教师的评选管理实践,为进一步做好特级教师的评选、管理工作,进一步发挥特级教师的表率、楷模作用,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结合本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实际,我们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上海市特级教师评选管理暂行办法》(简称《暂行办法》,下同),现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与市教委人事处联系。
特此通知。
附件:上海市特级教师评选管理暂行办法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海市人事局
上海市财政局
一九九七年十月二十九日
主题词:教师荣誉称号评选办法通知抄送:上海市人民政府、国家教委人事司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印发
(共印200份)
上海市特级教师评选管理的暂行办法
根据国家教委、人事部、财政部颁发的《特级教师评选规定》的有关精神,结合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上海市特级教师评选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评选条件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贯彻执行教育方针;认真履行教师职责,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爱岗敬业,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
(二)具有中小学高级教师专业职务。对所教学科具有扎实的、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能自觉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及时把握与本学科相关的现代科学知识的发展动态,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规律,在本学科教育教学领域里形成特色,有显著成绩。
(三)任中小学高级教师职务期间,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尤其在教材教法方面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正式出版过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专著或在省市级(含省市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过有较高水平的论文;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勇于开拓、大胆创新,有明显效果。经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专家鉴定,对提高本地区教育水平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
(四)能在教育教学方面起示范作用,具有指导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培训教师的能力,并有较高的知名度。
第二条组织领导
坚持群众民主推荐、专家评审与领导审定相结合,增加评选工作的透明度,做到坚持标准、确保质量、严格把关、宁缺毋滥。
(一)由市教委、市人事局、市教育工会的领导组成市特级教师评选领导小组。市特级教师评选领导小组统一领导评选工作,制定有关政策及审定特级教师人选。领导小组下设特级教师评选办公室,评选办公室设在市教委人事处,负责评选的具体工作。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建立相应的区县特级教师评选推荐领导小组,负责区县特级教师的评选推荐工作。
(二)市成立特级教师评审学科组,负责特级教师评审推荐工作。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成立特级教师评审小组,负责评审推荐工作。各级评审组织由相应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特级教师和对中小学教育教学有研究的专家、校长组成,其中从事学校管理的部门领导不得超过评审组总人数的百分之十,市、区两级评审组的人数分别不得少于19和15人。被推荐人员应获得超过评审组总人数的二分
之一以上同意票方为有效。
第三条评选程序
(一)学校在组织全体教师充分酝酿提名的基础上,确定向区县上报的推荐人员名单;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的特级教师评选推荐领导小组在本区县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后,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的特级教师评审小组对推荐人员进行评审,并在市教育行政部门下达的送审指标额内确定推荐人选,报市特级教师评选办公室进行预审,预审合格填写的《上海市特级教师申报表》,连同个人材料一并报市特级教师评选办公室。
(二)市特级教师评选办公室对区县送审人选的材料进行审核,广泛听取基层意见,并组织评审学科组进行评审。
(三)市特级教师评选领导小组根据市评审学科组评审推荐意见,确定正式人选,报市政府批准,并报国家教委备案。
(四)申报特级教师人员,应向评审组织提交以下材料:
1、《上海市特级教师申报表》
2、本人在中小学高级教师任职期间的能反映其最高水平的教研、科研代表作1——2篇(不得使用复印件);
3、本人示范教学的教案1——2件及专家评审意见表,一式三份;
4、本人的述职汇报稿及组织鉴定表一式三份;
5、原评为中小学高级教师职务的《高级教师职务申报表》一份(复印件)。
6、《教师业务考绩档案》正副本;
7、曾获区县级以上(含区县级)荣誉称号的证件(复印件)。
第四条特级教师称号的授予
按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评选为特级教师的,由市人民政府授予特级教师称号,颁发特级教师证书,并采用多种形式宣传特级教师的优秀事迹,以推广特级教师的先进经验。
第五条特级教师享受特级教师津贴,每人每月80元,退休后继续享受,数额不减。所需经费由教育事业费列支。
第六条特级教师的职责
(一)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教育理论,积极更新观念,端正教育思想,为人师表,师德垂范。
(二)不断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坚持教育改革实验;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改进和解决办法,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坚持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上工作,为广大教师作出榜样。在教学上发挥
示范作用,带动并指导中小学骨干教师开展研究、改革和实验工作,形成以特级教师为核心的区县学科带头人群体。
(四)认真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方面的经验,积极撰写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文章,争取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论文或出版论著。
(五)特级教师应对教育教学工作相对薄弱的学校给予支援。主要是帮助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以提高薄弱学校的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具体项目和办法由市及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订。
第七条特级教师的管理
(一)特级教师管理工作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
1、学校对特级教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存入教师业务考绩档案,并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
2、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将特级教师考核结果输入区县中小学特级教师信息库,作为对特级教师奖惩、聘任市学科带头人的依据,并填写《上海市特级教师考核情况简表》,报市教委人事处。
3、市教委将区县上报的特级教师考核情况输入上海市特级教师信息库。同时加强对全市特级教师队伍的宏观管理。
(二)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为特级教师发挥作用创造条件。要支持特级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和教育科学研究,要积极为特级教师的学习提高和开展研究工作提供方便。
1、选派有事业心、肯钻研的年轻教师与年龄较大而工作繁重的特级教师结对子,一方面协助特级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参与总结、整理经验,另一方面年轻教师得到培养和锻炼。
2、建立特级教师考察学习制度。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定期组织特级教师进行考察学习,使特级教师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提高素质。适当的时候,由市教委牵头组织特级教师进行专业考察。
3、建立中小学特级教师联谊会,为特级教师创造信息交流和学术活动的条件,促进中小学特级教师拥有的资源共享。
4、建立特级教师终身从教贡献奖。特级教师到达规定退休年龄时,必须递交一份授予特级教师荣誉称号后撰写的有关教育教学或教育管理的论著(包括专著、论文、经验总结或调查研究报告等),作为参加终身从教贡献奖评选的依据材料。
5、成立市特级教师讲师团。组织特级教师支援农村边远地区相对薄弱的学校,实行区县对口,定期轮换等制度。选派的特级教师由被支援学校聘为“导师”,加强对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
6、为进一步推广特级教师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市教委和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决定每两年编选出版一本《特级教师论文集》。
(三)特级教师退休年龄可延缓至男65周岁退休,女60周岁退休(本人要求在规定年龄退休的除外)。延缓退休的特级教师一般主要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四)特级教师原则上不宜兼任过多的社会职务,以保证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做好本职工作。特级教师退休后,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条件,可返聘继续从事教材编写、培养教师和其他有关工作。
(五)特级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上报市教育行政部门,由市人民政府批准,撤消其特级教师称号,取消津贴。
1、在评选特级教师工作中弄虚作假,不符合特级教师条件的;
2、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
3、已不具备特级教师政治思想条件的;
(六)特级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报市教育 行政部门备案,停发津贴。
1、未经组织同意出国一年以上不归者;
2、放松要求,不求上进,群众反映意见大的,经两次考核不合格,仍无 改进表现者;
3、不履行本职工作岗位职责,或擅自在校外进行有偿家教,经教育规劝不改并造成不良影响者;
4、因其他原因停发工资者。
(七)特级教师调离中小学教育系统,其称号自行取消。取消、撤消称号后,与称号有关的待遇随即停止,由原所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督促收回特级教师证书。
第八条本办法由市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九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一九九七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