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发行如何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5则范文

时间:2019-05-13 17:03: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议农发行如何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议农发行如何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

第一篇:浅议农发行如何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

浅议农发行如何在新型城镇化 进程中发挥金融支持作用

高文杰 邵德东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扬州市分行 江苏扬州 225009)

【摘 要】党的十八大明确了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如何更有效地促进城镇化建设进程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无论从农业政策性金融职能作用,还是前期支持实践来看,新型城镇化进程需要农发行发挥更大更好地作用。本文试图以对前期扬州市城镇化建设中农发行支持实践进行研究,并在对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做出基本判断的基础上,阐述农发行如何在新时期继续有效支持新型城镇化发展问题。第一部分主要阐述农发行支持城镇化建设的实践与效果;第二部分着重研究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与需求;第三部分阐述农发行面临的选择与策略。

【关键词】农发行 新型城镇化 金融支持

党的十八大对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提出了总体规划,为我国城镇化道路指明了方向。新形势下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政府规划、制度调整、机制完善、金融扶持等各种要素。只有科学合理调整各相关要素,促其发挥综合作用,才能有效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步伐,完成党的十八大制定的宏伟目 标。作为以扶持“三农”、支持新农村建设为己任的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在前期的金融扶持实践中,因地制宜,大胆创新,积极扶持城镇化进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文拟结合扬州市城镇化建设和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的实践,研究如何发挥农发行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作用问题。

一、实践与成效

2007年以来,农发行积极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村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大力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等政策要求,开办了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信贷业务,重点支持了水利、农村交通、农村土地整治和农民集中住房、农业生产基地和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构建了符合我国农业农村实际、具有政策性银行特色、有效防控信贷风险的中长期贷款管理机制,有效破解了工业化城镇化缺地,新农村建设缺钱,耕地保护缺动力,城乡统筹缺抓手的难题,取得了地方政府满意、社会各界关注、广大农民欢迎的业务发展成效。在这个大背景下,农发行扬州市分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勇于履行政策性金融职责,在扶持全市城镇化建设中有效发挥了融资功能,截至2013年末,农发行扬州市分行累计发放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贷款140多亿元,支持项目44个,累计支持土地收储2096亩,新建农民集中居住区11个,新增农民住房面积80万平方米,修建农 村道路637公里,治理疏浚河流55公里,改造加固病险水库38座,解决53万人饮水问题,支持湿地保护3500亩,新建和改扩建供排水设施3个、污水处理厂6个、有机食品检测中心1个。成为支持城镇化建设的生力军,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城镇化缺资金”的现状。

(一)支持农村路网建设,为城镇化建设铺路搭桥。乡村城镇化,道路先通达。自2007年来,先后投放 12.55亿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支持扬州全辖开展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在仪征、高邮、江都等县市区修建了22条县乡、乡村公路,总里程达637公里。“这里原来的村道都是土路,雨天是一身泥晴天是一身灰,现在政府修起了柏油马路;我们现在都搬进了小洋楼,门前水泥路,电视电话直通家里面„„”说起身边的变化,仪征市刘集镇六巷村村民束得亮总是如数家珍,喜悦之情溢于言表。2007年,仪征市城通乡、乡通乡的农村公路全面升级改造工程,乡村路网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2.745亿元,其中农发行提供贷款2亿元。项目建成县通乡农村公路133公里,乡通乡农村公路148.8公里,桥梁19座。项目的实施彻底改变了仪征市落后农村公路状况,使县通乡、乡通乡农村公路的通达面和质量在扬州市处于领先地位;近80%的乡镇沿路建起了工业园区,城镇化进程明显提速,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

(二)支持农村水利和排污工程建设,为城镇化建设营造优美发展空间。投放水利项目贷款 13.98亿元,支持改造排污工 程项目 3个,新建和改扩建污水处理厂6个,支持防洪治涝项目6个,有效改善了扬州农村面貌,净化、美化了扬州城镇化发展的环境。2010年投放1.68亿元支持扬州六圩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成后的二期工程污水处理能力达10万吨/日,新增污水提升泵站10座,污水管网137公里,管网覆盖扬州市西北、西部、西南、瓜洲、港口、东南6片及扬庙镇,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六片一镇的排水需要,服务面积约5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近40万人。2012年发放2亿元支持高邮市对北澄子河的28.5公里河道进行全线疏浚、清淤,对36.4公里河坡护岸进行加固,新建、改建、拆建52座泵、闸、涵,使北澄子河沿线6个乡镇、30万人口、25万亩农田告别洪涝灾害的威胁,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沿河两岸群众不再因洪水而担忧,灌区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收;北澄子河两岸,环境优美、绿色宜居,高邮城区向周边郊区扩展了20余平方公里,沿河城镇也得到较快发展,使农民快速融入城市,加快了城镇化建设步伐。

(三)支持农村土地整理,为农民集中居住工程添砖加瓦。投放25.03亿元贷款,支持扬州市经济开发区、高邮市、江都区等六个区、市、县开展土地综合整治;投放29.7亿元用于城镇化发展的农民集中住房建设。宝应县经济开发区是首批省级开发区,是宝应县新的经济增长极、重点产业集聚区、改革创新先导区和城镇化建设示范区,肩负着“双百亿工业新区和十万人宝应新城”的历史使命。2010年以来,共向宝应县开发区发放土地 集中整治贷款4.8亿元,为开发区节约融资成本3000万元,完成土地拆迁1458亩,安置农户980户,建设道路56公里,并实现农田清表以及路面修理、绿化、亮化、雨污管道辅设等相关配套设施到位,使得开发区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投资环境焕然一新。2013年底园区有100家企业入驻,其中10亿元以上企业4家,实现工业产值37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5000个。宝应县委书记动情的评价:“农发行怀着对92 万宝应人民的深厚感情在干事,特别是对县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的支持很大”。

(四)支持加工业发展,促进农民致富并融入城镇化。发放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29.94亿元,其中中长期项目贷款3.44亿元,短期流动资金贷款26.5亿元,用于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产业结构升级、延伸农产品价值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江苏戚伍水产股份有限公司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销售额过亿元,“戚伍”牌虾仁在全国市场享有一定份额,是苏州著名餐饮企业得月楼的主要水产品供货商。2010年向其发放产业化龙头企业固定资产中长期贷款3700万元帮助该公司新建7200吨水产品冷库,成为华东最大的水产品冷库,并建立了产品检测中心。5年多来累计向戚伍水产发放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逾3亿元,助推企业产业不断升级,支持企业逐步壮大,企业年销售额、利润都实现了翻番。在支持企业发展的同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合组织发展和农民增收,其水产 品加工产业园区产业工人通过“租金+红利+工资”的形式,人均增加年收入5000元,不少农民也因此在县城或乡镇购房置业,实现了就近就业,融入城镇。

二、发展与需求

初期的城镇化建设主要围绕的是农村城市化,它伴随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以及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逐渐转移这一结构性变动。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完成农民到市民的转变。农村人口转移不出来,不仅农业的规模效益出不来,扩大内需也无法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最大亮点是强调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而无论是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还是拓宽住房保障渠道,都需要有巨额的资金予以保障。作为信贷资金的提供方,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任务及未来发展方向被进一步详细规划。国家在城镇化发展规划中明确了要发挥现有政策性金融机构的重要作用,研究制定政策性金融专项支持政 策,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为城市基础设施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提供规范透明、成本合理、期限匹配的融资服务。

从扬州市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实际来看,扬州市目前正处于社会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过渡的历史性时期,必须着重解决提高城镇化质量问题,截止2013年年底,扬州市城镇化率已达58.8%,正处于城镇化的关键阶段,根据《扬州市城镇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其未来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表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一)继续提高城镇化比率的刚性需求加大。现阶段扬州城镇化率在不断提高,但仍低于江苏省平均水平,与苏南城市的城镇化水平相差甚远,中心城市建成区市政基础设施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差距,城市路网体系中还存在不少“卡点”、“堵点”,上下班时间和旅游季节部分路段交通拥堵现象还较为突出。除中心城市和县城外,66个小城镇的规模普遍不大,全市无镇区人口5万人以上的小城镇,镇区人口3-5万区间的仅2个,2-3万人区间的仅9个,2-3万人和1万人以下的分别占小城镇数量的39%和45%,镇域规模过小不利于小城镇的发展和集聚效应的发挥。乡镇工业集中区集聚效应普遍不强,基本以传统产业和初级加工制造业为主,产业同构现象严重,没有形成各自的产业特色,整合集聚生产要素、资源的能力不高,全市有近60%的工业企业散布于农村,这些企业科技含量低, 资源浪费多,环境污染难以治理,使得近50% 的从业人员“离土不离乡”,产生了部分小城镇“二产不聚,三产不兴”的局面,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土地流转、农民变居民等重大问题解决的刚性需求加大。新型城镇化建设必然需要全面激活农村产权市场,特别是土地流转问题。由于受政策、法律、机制等各种因素制约,目前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措施尚不太明确,农村产权流动性还不强,还不利于全面激活随着扬州市进入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建设用地矛盾将日益突出。近五年江苏省每年下达扬州市建设用地计划约1万亩,实际用地需求约2.5万亩,剔除点供因素,每年缺口约1万亩。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这一矛盾将更为突出,土地供应已经成为制约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个问题的另一方面是土地问题解决还必须有效解决农民变居民问题,即农民进城落户问题。前提是要解决的是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只有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农民进城才能落户。据统计,扬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将会拉动80.3万农民成为城镇人口,庞大人口涌入城镇将带来巨大的就业、住房、医疗、教育问题,需要政府出台具体的配套政策,帮助农民向城镇居民转变。

(三)对金融资金及其服务刚性需求加大。根据“十二五”规划,扬州市到2015年市域城镇人口要达到346万人,城镇化水平要实现62%,其中市区城镇化水平为79.6%,比2009年增加城镇人口80.3万人,建成一个大城市、4个中等城市、11个重 点中心镇、约50个一般镇的城镇结构体系,如此庞大的规划需要的资金量在千亿元左右,仅仅依靠扬州市政府财政是无法实现的,资金缺口巨大,从根本上要求银行在城镇化进程中为政府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不仅要大力进行信贷扶持,继续发挥融资作用,也要在银行结算、金融咨询、资产评估、政策引导的各个领域提高全新、高效的金融服务。农发行作为金融机构,也应肩负起与商业银行同等的使命,作为政策性银行,该应该做的更多。

三、选择与策略

中央多次强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城镇化必须与农业现代化、与新农村建设相辅相成”。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支持“三农”发展,落实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积极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职责所系、义不容辞。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2013年,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国农业资源相对匮乏,人均耕地仅有1.4亩,农业生产属于典型的分散经营,资金和技术饱和度低,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小生产与大市场难以对接的矛盾突出,这是“三农”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城镇化有利于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转移,有效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进而为开展专业化、规模化和机械化农业生产,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经 营模式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从农民转为市民,可以通过转移就业提高收入水平并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因此,农发行必须找准支持新型城镇化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支持重点,把握好业务边界,才能履行好农业政策性金融职能。根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等一系列政策要求,农发行在支持新型城镇化方面,要按照职能定位,以国家政策为导向,重点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进行支持,以更好地发挥政策性银行的倡导和引领作用。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确保政策性信贷资金安全有效,做到速度、规模、效益相统一。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领域:

(一)发挥政策性金融政策扶持导向功能,促进解决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人往哪里去”的问题。要立足扬州实际和产业特色,加大对涉农产业的支持力度,激活实体经济发展,为进城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筑牢城镇化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产业支撑。要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各地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区为重点,对农产品收购、加工、销售和物流各环节提供全产业链支持,在生产者、加工者和消费者之间搭建起连接的桥梁。积极支持市场前景好、技术先进、管理优良、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涉农产业集群发展。积极支持城市郊区、中小城镇的服务业,促其为为现代农业与涉农工业服务。要在银行结算、金融咨询、资产评估、政策引导、政策咨询等方面创新政策性金融 产品,寻找农发行和涉农服务业的结合点,强化对涉农服务产业的信贷支持,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现代化有效的政策性金融服务。

(二)加大政策性金融扶持力度,促进城乡现代化进程不断推向深入。将支持“新农村”建设和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农业转型发展。支持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重点支持现代种业、农业机械、农业生产资料等的研发和技术推广,支持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和示范园区建设,大幅度提升农产品单产。支持规模经营,重点探索对家庭农场、种粮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模式,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和现代化。支持主要农产品的收购与储备,支持各级储备粮体系的扩充,支持粮油托市收购等临储收购,优化对市场化购销的支持,完善农产品价格市场形成机制。同时创新方式,支持农业企业走出去,开拓区域外市场,甚至利用国外市场开展种植、收购,弥补供需缺口。

(三)加大扶持农村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基础夯实。扬州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农业产业链条发展较为发达,要在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上下功夫。要围绕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研究支持农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新措施,玉箫促进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建设,提高非农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为城镇化提供发展空间。要研究支持以农田水 利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措施,在农田灌溉、兴建水库、疏通河道和农业合作开发等方面着力,促进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要研究积极支持农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土壤环境整治及居住环境整治,支持饮水工程建设,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要继续加大对农村公路支持力度,研究支持农村电力、邮政、网络等新措施,抓住全省农村公路整体提档升级的契机,以农村公路为切入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四)强化政策性金融内在功能,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强化生力军作用。紧紧抓住扬州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契机,在支持扬州实现新型城镇化宏伟目标的同时,也要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增强内部管理能力、创利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第一,积极探索实现筹资渠道多元化路子。与扬州市政府精诚合作,利用帮助政府发债、政府招商引资、国家财政注资等多种形式筹集项目的资本金;争取财政支持,积极代理农业开发资金、水利建设资金、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等的拨付或存放;研究与农行、农商行、邮储等涉农银行合作办法,发挥大型项目银团贷款的优势。第二,进一步拓宽承贷主体。研究放开对承担城镇化建设职能的商业化运作的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准入新措施,积极支持混合所有制经济主体从事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支持各类由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组织演变而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支持政府投融资公司与法定土地储备机构展开业务合作;积极向上建言适当下移审 批权限,设立审批上限制管理,对1亿元以下的项目直接进行审批。第三,有效防控融资风向。加强融资平台管理,督促地方政府将平台贷款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落实还款责任,严格平台客户推出管理。同时,强化贷款使用环节监控,加强收贷收息,落实卖地还贷,探索建立还贷准备金制度。进一步加强贷款担保管理,不断提高担保的缓释和代偿作用。第四,积极研究建立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项补贴制。对一些财力弱、但项目社会效应大的项目进行财政补贴,把项目还款纳入财政预算,从而确保贷款安全,资金投入有效,后续支持保障。

第二篇: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金融体系的作用

新型城镇化进程下的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研究

新型城镇化进程下的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研究

[摘要] 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既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当前稳定经济增长、扩大有效需求的现实选择。农村金融市场如何适应新时期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加大支持力度,助推经济转型和平稳发展,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积极探索适合新型城镇化的农村金融发展道路,金融机构需要优化参与方式;健全金融体系;创新和丰富金融产品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金融支持;农村金融市场

一、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国际上反映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迁移用“城市化”来表示,而中国官方上用的是“城镇化”,这是由于我国有镇的建制,并且人口规模与国外的小城市相当,因此中国的城市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

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新型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载体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而在此后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对“新型城镇化”作出新阐述,提出新要求。[1]新型城镇化突出的是“新”,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形成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城乡一体的集约、智慧、低碳、绿色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既不同于其他国家所走过的城市化道路,也不同于我们以往所走过的城镇化道路,它是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具有以下特征:

1.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为本,强调和维护人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主体地位,使民生不断得到改善,让人们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坚持发展目标人的本性,始终把“人”而不是“物”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能把城镇化本身作为目的,以人的发展和人民利益为终极目的;城镇化只是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期待服务的手段,不应为了城镇化而城镇化。

2.协调发展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尊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坚持协调发展。通过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区域发展,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体现了发展过程的协调性。

3.可持续的城镇化

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都要贯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原则,选择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新型城镇化转变城镇发展方式,严格限制城市空间无序扩张,通过合理规划、科学引导,优化城市内部功能分区,提高单位面积人口承载量,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从而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型城镇化中金融市场的支持作用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金融市场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市场为新型城镇化提供资金

资金投入是城镇化建设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金融市场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首先,金融市场为农业产业化提供资金支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生产必须得到一定的金融支持才能保证农业产业化的顺利进行,现有的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金融支持主要有农业产业基金、农机租赁和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其次,金融市场为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金融支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政策性金融资金、商业性金融资金和合作性金融资金;再者,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贷款。中小企业是推动城镇经济增长的支柱力量,现阶段我国农村中小企业通过金融市场融资的主要途径是民间借贷。

2.金融市场支持新型城镇化体系建设

按照我国金融体系主要构成部门情况划分,不同性质和类型的金融机构在支持城镇化发展,尤其是在推进农村地区优化软硬件发展条件,为农村向城镇发展演进以及培育农村工业产业、积累未来城镇化发展动力方面发挥了不同的作用。[2]在支持城镇化发展进程中,银行业提供的金融支持力度最大,其中以政策性银行(即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贡献最大。商业银行由于其自身经营发展的盈利性特征较为突出,其对城镇化发展及农村地区软硬件条件改善的金融服务投人初期相对较少,但随着商业银行竞争发展格局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涉农业务或县域、乡镇地区业务的开展,客观上提升了商业银行对城镇化发展的支持力度。此外,为推进城镇化建设,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为代表的政策性金融资源,不断探索与商业性金融资源合作、共同支持城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模式,在调动商业性金融资源投入城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金融市场的供求变化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农村金融市场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供求方面: 1.需求方方面,农村金融产生了异质性的金融需求[3]。所谓的异质性金融需求是指金融服务的需求主体能够承担的金融制度成本以及所能够给金融制度带来风险的可控程度,既不符合城市商业金融系统的存在逻辑,也不符合传统政策性农贷的存在逻辑,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自有资本向资本要素转变的金融需求。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业经营的规模化、产业化,中小企业的扩大生产,自有资本已不能满足农户和中小企业主的经营需求。农业经营者需要将自己拥有的土地、林地和宅基地等经营权进行资产化,中小企业主需要将拥有的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进行资本化,以获得流动资金,支持生产的连续进行;第二,中小企业小额信贷的融资担保金融需求。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大、抵抗风险能力弱,通过金融机构进行抵押贷款时,需要抵押担保公司提供担保服务,农村金融市场的信息严重不对称,金融机构为了降低经营风险也需要信贷担保公司为其提供服务,从而小额信贷担保机构在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明显;第三,农业巨灾风险保险的金融需求。随着农户经营规模的增大,巨灾风险也相应的增大,农户经营资本大都是通过借贷取得的,抵抗风险能力弱,农业经营遇到灾害性现象就可能导致家破人亡的悲剧,商业保险是分担风险的有效途径,农户产业化经营中急需拥有抵抗巨大灾害风险的保险产品;第四,居民对金融服务便利性的金融需求。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镇人口不断增加,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多余的资金增加,支付、转账、汇兑以及证券等业务需求量也不断增多,城镇居民的金融需求不再是在银行进行简单的存贷业务,而需要得到更多的金融产品,更方便的金融服务。

2.供给方面,农村金融市场供给总量严重不足。金融市场对农村城镇化的支持主要是提供金融资金,其主要表现在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资金、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以及为乡镇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而目前的情况是我国乡镇企业贷款和农村贷款的总额占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在不断下降,说明我国农村贷款供给落后于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城镇化在推进的过程中,农村金融需求增加,但是金融市场的供给并未发生改变,表现为供求的严重不均衡。

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金融的发展建议

现阶段新型城镇化的新特点对金融支持提出了一些新需求,应尽快使金融适应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新要求,创新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路径,保障农村金融对新型城镇化的资金支持,更好的推动城镇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1.协调政府与市场健全农村金融市场

以政府为主导的政策性农贷已不能满足城镇化发展对金融资金的需求,市场竞争的优势逐步显现出来。传统的以农村信用合作社和邮政储蓄银行为主体的垄断体系开始瓦解,乡镇银行、商业银行以及民间金融在农村金融市场的业务份额逐渐增加,业务范围也逐步扩大。因此政府应该鼓励建立民营银行,使民间金融合法化,创造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发挥民间金融在信息不对称方面的优势;在严格市场准入的条件下,引导和鼓励民营小额信贷银行的健康发展,推动商业大金融机构在农村开展优势业务,完善市场竞争机制。

2.构建适应新型城镇化的农村金融体系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农村金融体系,城镇化的重心在县域,与之相适应的金融体制重点则在微观金融、民间金融,在普惠制、均等化金融服务上实现突破。[4]一是构建城镇化差异化的金融组织体系。放松管制,降低门槛,大力发展立足本土和社区的各类小型金融服务机构,通过创新发展各类民生金融机构和组织,把更多的金融资源输送到最基层、有需求的每个小企业手中;二是构建地方性的直接融资体系。通过政策引导和金融创新,运用私募股权机制和各类民间资金转化平台,把民间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和城镇化建设,形成民间资金支持城镇化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资本集聚和区域循环机制;三是构建区域信用与交易体系。通过创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建立农村信用信息数据库,形成农村信用体系,同时积极引入农村土地、农民住房等各类抵(质)押物的市场化定价机制,让它们变成标准化、可交易的产品,进行有序流通;四是构建法律政策支持体系。研究出台包括加大支持小微企业、“三农”,引导和规范民间融资,探索建立中央和地方分层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法律政策,为金融支持城镇化的推进提供更有效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保障。

3.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

跟以往相比,新型城镇化更追求质量和效率,对金融服务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对中小城镇基础设施贷款提出金融新需求,而且中小城镇建设、生态城市建设的资金需求将明显增加。要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扩大金融机构服务范围、创新金融产品以满足农民市民化进程不断增加的基础性、消费性甚至投资性的金融资金需求。第一,改进以取现汇兑为主的城镇基础金融服务体系,增加城镇金融分支

机构和ATM网点,加大城镇支付渠道建设力度,同时推广电话、网络支付等电子金融创新业务;第二,降低新增城镇人口的住房信贷门槛,满足农民进城后的首套住房刚性需求[5];第三,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创业教育及技能培训等方面的金融支持,创新个人创业贷款品种,出台针对失地农民就业创业的优惠贷款政策,积极调动其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积极性;第四,完善失地农民在医疗社会保障、个人财产保险、子女教育基金等方面的金融服务体系,使失地农民获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保障;第五,创新投资理财产品,满足农民在宅基地拆迁后所得的巨额补偿款能够保值、增值的投资性金融需求。

参考文献:

[1]阳晓霞.新型城镇化考验金融服务能力[J].中国金融家,2013(1).

[2]朱远思.新型城镇化发展及其金融支持优化策略探析[J].企业导报,2012(23).

[3]陈罗俊.城镇化与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2(10).

[4]丁敏哲.城镇化与区域金融改革[J].中国金融,2013(4).

[5]张瑞怀.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J].金融时报,2012(11).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Finacial Market under the New Urbanization

WEN Feng-qin

(College of Economics,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 Hubei 434025)Abstract To promote the consruc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actively and steadily is not only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tern in our country and realize the great strategic task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but also the realistic choice for the current stable economic growth and enlarge effective demands.It is a question worthy of consideration that the rural financial market how to meet the demand ofthe construction of new urbanization.To explore a new path of the rur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for urbanizatio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need to be optimiz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way , the financial system need to be improved , the financial products need to be inovated and riched , thus provides funding for the development new urbanization.Key words new urbanization;finacial support;rural finacial

第三篇: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研究 答案

干部培训网络学院考试

一、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研究(上)(祝贺您通过考试!您的分数为100)

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研究(下)(祝贺您通过考试!您的分数为100)

第四篇:关于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经济行为作用机理

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

一、城镇化的内涵城镇化(Urbanization)是人类社会的客观变化。对于这种变化,不同I 学科基于自己的研究范式给予其不同的内涵。经济学会强调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因为一方面,从历史上看人类由城市大规模聚集到城市是始于工业革命。另一方面,是因为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将是不可持续的。与此相关,经济学对于人的关注也更多是从农民向非农人口的职业转变而非其他。社会学会强调城镇化的生活方式转变、社会阶层变动、劳动者的权益保障方面。地理学更关注的是城镇化过程中城乡地域空间的调整、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贝把城镇化定义为“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可以看到,城镇化作为一个经济社会复杂调整的过程,内涵非常丰富,人口流动、城市景观的变化、城乡文化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等等都在其中。但是很难简单的断定哪个定义全面、哪个片面、哪个合适、哪个不合适。不同的学科和研究者研究的目的、方法、工具不同,他们对于基本概念的界定,对研究视角的选择就会不同。重要的是通过基本概念的界定、研究角度的选择为自己研究目的的实现奠定好基础。本文基于研究的是经济方面重要问题的考虑,认为城镇化应包含一下几层含义:(1)城镇化就现象而言是人口由乡村聚集到城市流动。这种人口流动往往伴随农民就业方式的变化。

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城镇化的基础,城市经济的发展是城镇化的重要支撑和推动力量。城镇化必须结合产业发展。(3)城镇规模层次的提升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方面。城镇的发展一方面是城镇规模的扩大,这需要占用很多土地。城镇发展的另一方面是城镇质量的提升,这种提升既应包括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扩建,也应包括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提升,更应该包含城镇给人们提供社会保障水平的提升。(4)城镇化是城乡互动的过程。各种资源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城镇的发展不应以农村}向凋零为代价。

二、政府经济行为的界定与职能分析国家、国家机构与政府。

要理解政府}向经济行为就必须得了解政府是何物,而对于政府人们又常常把它界定为国家的行政结构,理解国家机构就得必须认识清楚国家是什么。所以国家一国家机构— —政府是合适的认识主线。本质与形式这对范畴可以首先帮助我们界定清楚国家和国家结构。可以认为,国家的本质包合阶级统治的工具和代表公共利益两个方面,是阶级性与公共『生的统一。由此决定了国家的职能一方面是对内实行阶级统治、对外保护本国不受外国侵略,另一方面是为实现社会公共利益而旅行职责。从政治方面看,国家的职能包括了对内阶级统治、镇压反抗、调和利益、维护秩序等等。从经济方面看,国家的职能包括了政府对于微观、宏观不同层次、领域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和间接管理。

从社会的角度看,政府有管理社会事务、发展社会事业等职能。

无论是国家的本质、目的还是职能总得通过具体的形式得以实现,国家机构就是国家的具象化。国家机构主要包括:国家元首、国家的权力机关、国家的行政机关、国家的司法机关、武装力量。

可见,政府只不过是国家组织系统中的一个要素,是体现、达到国家目的和表现、执行、解释国家意志的机关。政府表达和执行国家的意志可以通过政府职能的设定看清。具体I 讲,政府的职能也包含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由于市场失灵需要的政府资源配置、由于市场配置不公而必须的收入再分配以及稳定宏观经济和市场监管是现阶段人们对于政府经济职能的主要认识。

当然,在职能的范围E政府小于国家,且侧重也有所不同。

关于我国政府的内涵,法律有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法》

规定: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报告工作。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是国家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此外,法律还规定政府管理进行了限定,认为政府要管理辖区内的财政和城市建设、经济、科教文卫体、民政、公安、计划生育、监督、司法行政和发布决定、命令,任免、培训、考核、奖惩行政工作人员。

另外,关于中国的政府,还有几点值得注意。首先,政党关系是认识中国政治的前提。在我国是决策机关,政府是执行机关。的决策机制是归口管理体制,此体制决定人大、国务院都得服从政治局。其次,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下放了很多权利,但人事任命I向权力一直集中在中央,这样就保持了对地方政府和官员的有效控制。最后,我国的地方政府历来都有充足的做事的权力,且有很大的自由裁量空间。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

政府的职能体现的是国家的意志,却并不意味着政府就是铁板一块。在现实中政府有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之分。从利益关系上来讲,中央政府统筹全国,关心的是整个国家的利益。地方政府作为中央在地方的代表要要体现国家的意志,也要考虑自己辖区的局部利益。现实中,地方利益也并不总是与中央政府利益一致。从权利结构来讲,中央与地方在权利结构中也处于不同的位置,不同的政治体制中央与地方的位置也不同。事权、财权与责任的分配也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要方面。

地方政府也有不同的层次,除中央政府以外的政府层级都是地方政府。在我国,地方政府有三级和四级之分。三级指的是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和自治县,乡、镇和 民族乡。四级比三级多的了自治州或设区、县的市。地方与政府的关系主要是省和中央的关系,因为在现实中市和县与中央的联系往往要经过省一级政府。由于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国家的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宪法并没有划定中央与地方备自的职能,所以下级政府必须执行上级的指令,事后讨论的余地不大。

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是地方政府作为行为主体在管理经济事务的过程中的表现。地方政府的职能是衡量其行为的有益标准,因为地方政府的职能是中央政府赋予的,是人民赋予的。所以执行好政府的职能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国家的意志、公众的利益。可是,仅以职能考量行为是不足的。比如说,官员的天职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便是其职能,可是现实中官员贪污腐败、以公谋私、侵害百姓利益并非十分罕见。显然,影响官员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中央政府、法律法规虽然是限定其行为的最主要因素,但不能否认,影响官员行为的因素不仅仅是被限定的职能要求。用博弈论的话来说就是,决定博弈者行为的因素既有外生的制度(及博弈主体无法改变的规则),也有内生的制度。

潜规则就是很好的例子,仅仅按照外生规则办事是不能最好的实现自己的利益的,采用与潜规则相一致的行为规格才是最佳的策略行为。毕竟潜规则并不复杂,人们可以比较容易的了解。

用青木的话来讲,真正能够决定博弈者行为的是博弈均衡解的概要表征,各方博弈及其结构的信息太过复杂,博弈主体是没有能力掌握的。但总有一些能以非常简单的维度表征清楚博弈均衡的主要信息,这些不同的表征互相竞争,最后最简单但最有效的胜出并决定人们的行为就是所谓的制度。可见,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并不能仅仅理解为政府在执行其经济职能时发生的行为,应该理解为地方政府在管理经济事务过程中实现自身利益而表现出的行为,此行为可能与其职能吻合,也不能排除偏离的可能。

上文提到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在资源配置、收入在分配、市场管制、稳定经济四个方面。政府的经济行为也就是在这几个方面政府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问题。当然,职能的履行是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政府经济行为则更丰富多样。例如,周伟林出版的博士论文《中国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分析》就是研究了政府的财政收支、劳动力配置、资金配置、价格、金融、贸易等方面的行为。

需要说明的是,政府财政行为、政府经济行为、公共经济行为是三个不同的范畴。政府经济行为的最

初含义是财政,但后来政府在就业、贸易、产业等诸多方面都需要发挥重要的作用。可见,政府财政行为是政府经济行为的主要内容,政府经济行为包含政府的财政行为。而政府经济与公共经济的区别主耍在于主体不同。政府经济的主体是政府,而公共经济的内涵更宽泛,非政府集体组织等都包含在内。

三、城镇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及其作用机理城镇化进程中政府的经济行为内涵。

基于上面对于城镇化主要内容的概括和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界定,本文认为,在与城市化相关的人口流动、土地使用、资金配置、经济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提供是政府经济行为的最重要内容。本文从劳动力配置、土地配置、产业发展、财政和金融五个方面对政府经济行为进行概括。我国是一个有着计划经济传统和影响的国家,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育和成长都是建立在其上。在发达国家存在的较为成熟的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在我国仍然需要政府的建设。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陛反映在城镇化进程中。就农村劳动力而言,全国统一的市场并不存在,劳动力也没有充足的保障。所以在农经游纵村居民向市民转化、农村劳动力到城市就业的进程里政府要发挥重要作用。就土地而言,我国宪法明文规定土地实行国家和集体所有。农地要农用,且非建设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必须经过政府的审批。实际上也没有土地自由流转的市场。城镇化进程中发生的土地资源配置现阶段并不存在市场配置的基础,很多事情还得寄希望于政府。就与城镇化相关的产业发展而言,政府的行为更不可少。农业的发展是城镇化的基础,如果农业不发展,仅仅是新增城镇人口的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如果城市经济不发展,农民进城后失去土地、无业可就如何度日?况且,地方政府在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创造中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另外,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这样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物品市场并不是都能提供,还是得需要政府出手,还是都需要财政去解决。

政府经济行为对城镇化的作用机理。

如下图所示,本文认为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对于城镇化的作用,主要还是通过出台相关的政策制度。首先,政府通过出台相应的农业经济、城市经济政策制度,积极配置资源使得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农业成为弱势产业,政府通过相应的的扶持政策使得农业得以发展,农业为整个社会提供粮食、市场的功能得以提升。政府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城市经济得以不断的发展,为城镇化的推进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经济发展使得整个社会供养城市人口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为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带来了可能。其次,政府调整人口流动、劳动力就业政策,使得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成为可能。农村的劳动力可以流动到城市经济部门就业以获取更高的收入。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得以提升,城镇化的人口规模增加内涵得以体现。再次,政府出台相应的土地使用政策,确保城市化的空间扩张内涵。复次,政府通过财政为新进城的居民提供最低的社会保障。生存权是人民权利的最重要内容,可是谁又有可能一生不遇到难处呢?为了维持人的最基本的生存权利,政府在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障、住房等等方面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使得农民失地成为城镇居民后不至于沦落为“贫民”。最后,城镇化的内涵不仅包括人的数量的增加、地的规模的扩大,还应包括城市质量的提升。对于那些具有公共物品性质的公共基础设施,政府配置各方面的资金进行提供,城镇化的质量得以提升。

第五篇: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缩小城乡差别

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缩小城乡差别

一、新型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

新型城镇化就是推进城镇化由偏重数量规模增加向更加注重质量内涵提升转变,由偏重经济发展向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由偏重城市发展向更加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转变。去年底以来,中央召开了一系列重要工作会议,把城镇化建设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将其作为扩内需的重要依托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强调,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建设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近期,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了全市城镇化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摆上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首先城镇化可以有效扩大城市消费群体,增加居民消费。据统计,2008年我国农民人均消费支出为8869元,大中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0599元,表明从乡村到城市,居民消费明显增加;二是城镇化可以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农村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有助于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对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具有明显效果;第三城镇化可以有力拉动投资需求。城镇人口的增加,可以带来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等多方面投资需求。

二、我市城镇化工作的现状

2003年以来,伴随着奥帆赛在青岛的成功举办,青岛城市建设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效果最为明显的时期。2009年底,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64.7%,年均提升1.3个百分点。但客观地看,尤其与一些几乎同时起步城镇化建设的相关城市对比,我市城镇化建设总体推进不快,发展不平衡问题十分突出,城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还比较弱,与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要求相比差距更大。据统计,2009年青岛市GDP总量在全国大中城市排名第10位,但是,我市城镇化率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仅列第32位。县域五市在全国百强县排名最高的胶南市列第25位,而城镇化率胶南市在全国县级市中仅列第73位。17个重点镇进入全国千强镇的只有5个,城镇化水平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从深层次分析,我市城镇化发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是镇域规划编制水平不高。规划是引领城市建设发展的总纲,由于长期以来对农村规划重视程度不够,各区市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在区市驻地规划上,存在着重点镇规划编制层次较低,镇域规划覆盖面窄,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不强等问题。

二是城乡同籍管理难以落实。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明显的“就近就地”特征,全市农村转移劳动力在本区市、乡镇范围内务工经商的占85%以上。这些农民由于户籍身份难以转移,办理落户的“门槛”相对较高,使这部分人口处于“半城半乡”的状态,从而导致了镇域人口集中度不够的状况。

三是镇域经济实力薄弱,产业集聚度不高。目前我市镇域综合经济实力不高,乡镇的经济规模普遍较小,多数镇发展模式粗放、产业结构相似、缺乏鲜明特色,难以形成产业集聚。全市乡镇各类园区较多,园区投资强度又明显不足。

四是基础设施功能不全,公共服务设施不配套。由于新增城建设施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和区市驻地,重点镇、中心村等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缺乏对接,成为影响城镇化推进的薄弱环节。

五是财政投入捉襟见肘。由于目前的财政体制,市里很难拨出大量资金用于农村城镇化建设,而五市自身投入不足。作为乡镇一级,基本上是“吃饭财政”,扣除各种刚性支出后,真正用于城镇化建设的资金寥寥无几。

三、对策建议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别,核心是牢固树立城乡统筹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按照全市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城镇化工作目标,解决好上述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是提高城镇规划编制权限,完善城镇规划管理体系。2010年底前,编制完成《青岛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镇化“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中心镇布局规划》,确保实现城镇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的有机衔接,加快构建以县城为中心、小城镇为骨干、中心村和新型社区为基础的现代城镇体系。加快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进度,扩大规划覆盖面,力争到2012年底前全市所有县城和重点镇实现控制性规划全覆盖。建立健全规划编制修订公众参与制度,完善规划实施的检查、纠正和责任追究制度,增强规划的法定性、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是把县城做大做强。目前青岛所辖五市驻地已具备较完善的城市功能,完全有条件做大做强。到2020年应向着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城市功能更加完善、人口在30万至60万的现代化大中城市的目标奋进。

三是加快重点镇规模膨胀。把大力发展重点镇作为城镇化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按照“全面推进、重点培育”的原则,加快实施重点镇培育工程。对于《青岛市城镇化意见》中确定的首批10个重点镇,抓紧制定出台配套政策,加大政策整合力度,实行重点镇政策“直通车”制度,凡是市以上赋予重点镇的各项政策措施一律直接到重点镇,有效化解政策兑现的递减效应,实现扶持政策效益的最大化。在产业培育方面,大力培育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引导周边镇产业向重点镇集聚,加快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重镇、商贸强镇和旅游名镇,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在项目用地方面,建议对重点镇用地指标实行单列,戴帽下达到各镇,不占用区市用地指标,各镇通过土地挖潜获得的土地复垦指标也全部用于当地建设。在行政管理方面,要从全市范围内抽调选拔发改、城建、规划、金融方面的人才到重点镇任职;积极扩大镇级管理权限,在重点镇设置综合执法派出机构,通过直接下放、委托授权等形式赋予各镇相对独立的经济管理权和行政执法权,增强发展活力。积极推进乡镇合并工作,促进区域资源整合和生产要素集聚,合并后重点镇辖区人口达到10万人以上,进一步增强重点镇的承载能力和区域辐射带动能力。

四是以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全市农村住房与危房改造会议三年完成城中村改造的任务要求,把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抓手来高度重视,使其成为城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要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超前、统筹兼顾、确保重点的原则,统筹城乡水、电、热、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承载力。二要创新农房建设开发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对集体经济实力较弱的村,可通过引进有实力、专业化的公司垫资建设,腾出的旧村土地进行招拍挂,所得资金用于兑付前期建设费用。对有条件的村,可探索成立股份制开发建设公司,负责村庄住房改造建设。积极创建农村住房建设融资平台。三要加快制定科学合理的安置补偿政策,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四要鼓励在解决好当地农民住房需求的前提下,将在当地工作一定年限的外来务工经商人员纳入农民经济适用房销售对象管理,让他们享受当地居民的同等待遇。

五是完善城乡户籍管理制度。按照整体规划、有序放开、公正公平、方便群众的原则,加快解决长期在城镇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落户问题。对市内七区,在实行城乡统一户口登记制度的基础上,降低落户门槛,加快实现常住户口在七区范围内按统一标准迁移。对县域五市,建议全面放开户籍迁移政策,真正实现只要有合法固定的住所和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就可以办理落户手续。要以深化城乡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为契机,抓紧研究制定教育、医疗、就业、社保、住房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使其与户籍制度改革形成有效衔接,让农民享受到城市居民同等待遇,促使农村居民向城镇集中,向城市居民和产业工人转换。针对部分社区和农村务工人员在户籍转移中的利益分配问题,一方面,对落户社区的外来人员,明确不参与迁入社区的集体资产收益分配,由各区市设立临时居委会方式进行管理,其社会保障待遇纳入各区市范畴统一考虑;另一方面,本市农村务工人员户口转移到城镇后,一定期限内仍可在计划生育、宅基地、土地承包收益等方面享受原户籍所在地政策。

六是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在充分利用国家各项支农政策,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支持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市本级财政对城镇建设投入力度。加强对城市无形资产的挖掘使用,如户外广告经营权、道路桥梁冠名权、公交线路经营权等,都可以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为城镇化建设筹集资金。

下载浅议农发行如何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议农发行如何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教育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重要作用的认识和体会

    关于教育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重要作用的认识和体会城镇化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建设的重要驱动力,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是城镇数量的增多,另一方面是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而新......

    在逆势赶超中加快城镇化进程

    坚持项目带动着力破解难题 在逆势赶超中加快城镇化进程 中共抚州市委抚州市人民政府 2010年1月我市坚持把城镇化作为推进赶超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切实......

    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中谁是农民

    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中谁是农民? ——“路线之争·新三农辩论”系列之四 一、 当前对三农政策具有重要影响的话语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种是实践理性,一种是道德理性。实践理性关心真......

    简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模式

    简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模式 论文摘要 社会治理理论强调治理主体由原来的一元政府向多元治理主体的转变,由原来政府自上而下的单一的控制性管理方式向更有弹性的治理......

    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

    城镇化有力地吸引了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解决就业、实现市场扩展、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城镇承接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带动......

    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思考和对策

    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思考和对策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推进迅速,但同时也面临着是否科学发展、能否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新型城镇化这一提法在此背景下迅速受到社会各方重视。新......

    坚持科学发展 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坚持科学发展 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宜宾县政府副县长 罗平城镇化是现代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在新的历史时期,宜宾县要实现跨越式......

    浅谈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探究

    浅谈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探究 【摘 要】城镇化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