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投资管理论文-部属高校基本建议投资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
部属高校基本建议投资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
近些年来,各部属高校基本建设取得了较明显的成绩。但由于基建工作投入大,专业性强,管理要求高,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基建投资还存在管理弱化和浪费损失的现象。为了有效使用建设资金,堵塞漏洞,控制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各高校应加强基本建设投资管理与财务管理。
一、高校基本建设投资管理与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不能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任意变更基建计划。在基建项目立项时,为争项目、抢时间,部分高校没有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单凭拍脑袋编造可行性研究报告,往往与实际情况差距很大。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任意改变投资规模、内容的现象,待工程竣工完毕后,该项目已不是立项时的项目。还有的投资规模突破概算好几倍,出现严重的“三超”现象:超投资、超概算、超标准。有的项目更是先斩后奏,搞计划外工程,不入学校的资产账,一旦与国家建设规划相冲突,该项目就会被有关方面强行拆除而不能得到应有的补偿,造成学校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2、自筹和贷款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一些商校向教育部申报基建计划时,其申报年度自筹计划往往大于学校财务支出计划,这就从根本上导致了自筹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为了加快基建工程的进度,又往往在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就开工建设,没有很好处理拨款、自筹和贷款之间的关系。
3、工程结算出现商估冒算。在高校基建工程中,施工单位在工程结算上商估冒算问题比较突出,主要有:多计工程量、高套定额、多计材料、设备价格和数量,设计变更增加部分通过现场签证重新计入,而变更减少部分未作调整,重复计算,多计费用等。
4、基建报表虚报和少报基建投资完成额。部分商校在年终财务决算时往往根据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投资的差额作一些账务调整。如果是超额完成投资,就将其超额完成的部分暂挂“其他应收款”或“应付工程款”中,待下年年初再予调回,如果没有完成投资额,就将其差额部分以虚假附件或根本无附件虚报投资完成额,挂“建安工程投资”和“应付工程款”等科目。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不影响下年度国家拨款,同时也为了年终决算报表的顺利通过。
二、完善高校基本建设投资管理内部控制
针对高校基本建设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完
善基建投资管理。
1、建立和完善内部制度控制。如制定基建项目招标管理规定、基建工程质量管理规定、工程监理管理、基建材料、设备采购管理规定等,这些规定经学校领导讨论通过后,由纪委、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组成检查小组对基建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以确保基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2、加强预算控制。高校应成立以主管校长为首的财经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应包括校常委会成员及各职能部门的行政负责人,特别要有财务处、审计处、国资办、基建处、规划办等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参加。财经领导小组负责编制学校的预算并制订年度基建计划。在编制学校预算时,一方面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展”、“贷款建设”。但商校实施的“积极发展”方针必须做到建设规模要适度,结构要合理,经费来源要可靠。
3、实行经济责任控制。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规定,高等学校的财务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设置总会计师的学校由总会计师协助校长全面领导学校的财务工作。按照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和机构设置,经济责任制的层次可分为:校长、总会计师或主管副校长、财务处长、二级单位财务负责人和基层财务人员等若干层次,这些层次的人员组成一个职责明确、相互制约、各司其职、运行有序、共同实现学校财务管理目标的群体,校长是该群体的管理者、指挥者、协调者和督促者。
4、加强基建招标管理控制。部属商校基本建设项目基本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招投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人为因素,导致评标过程缺乏公正、合理、透明的程序,往往几个人甚至一个人说了算,招标工作很容易成为少数人自身利益分割的场所,由此出现了在同等条件下不选质优选质劣、不选价优选价高的现象。学校应成立招标领导小组,建立招标专家库,以监督基本建设项目招标工作。招标领导小组以分管校领导为组长,由审计、监察、计财、基建部门等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学校基建项目的具体招标工作、审定招标方案、考察和确定投标或邀标单位、审查评标结果:招标专家库由有基本建设相关专业资质并在省招标中心注册登记的校内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向基建招标领导小组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并代表校方作为基建项目招标评委。
5、严格实行合同会审控制。商校基建项目应严格按合同管理,签订的合同条款内容要全面、文字表达要清楚,特别是合同价形式、物价浮动因素、政策调整因素、双方的承诺及主材的供贷方式等都应在合同中明确,以便在合同履行中
控制价格。学校还应成立由法律顾问、审计、监察、计财、基建部门等负责人组成的基建合同会审小组,主要负责参与相关基建合同谈判,提出合同审核意见,负责监督合同执行与变更管理,并负责基建过程中的监督、审计和法律咨询工作的联系与协调。
6、实行造价审计控制。对工程决算实行“初审、终审”二审制度,严格控制工程成本。初审是由基建处工程管理人员和预决算人员对施工单位报送的原始资料如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记录、现场隐蔽工程纪录等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检查,同时对工程量的计取、定额套用是否与标书中要求一致,以及甲方所供设备、材料有无重复计算等进行审查,是为降低工程成本把好的第一关。终审是学校审计处通过招标,选择有资质的中介事务所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财务人员据此作为结算依据。
三、完善高校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财务部门要做到管理规范、运作有序、监督有力,就要建立健全各项财务规章制度,严抓内部控制制度。
1、单独设置财务管理机构,建立会计岗位责任制。根据《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各直属高校应建立、健全与基本建设资金管理任务相适应的基建财务机构,配备具有相应业务水平的专职财务人员,具体负责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并保持相对稳定。各部属商校应单独设立基建财务部门并科学设计内部业务流程和岗位,对资金的请款、拨付、会计凭证的审核、账务的处理、印鉴的保管以及票据管理等按照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建立全方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同时还应公开办事程序、办事制度及原则,接受群众监督。
2、制定完善的财务规章制度。《基本建设资金报销程序及审批权限管理办法》,对报销程序及审批权限作了明确规定:大额资金的支付除提供合同外还应提供各监督部门、各级校领导签批的会审表,进度款的支付要提供有施工管理人员、预决算人员、监理人员、职能部门负责人签字的工程进度会签表,其他费用支出按规定标准实行定额控制,严格审批手续,避免或减少不合理支出。
3、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监督体系。为确保学校内部会计制度切实执行,校内审计部门应定期检查,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的漏洞,并针对出现的新问题和情况及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及时修正或改进控制政策,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纠,以提商会计信息质量。[
第二篇:部属高校基本建议投资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
部属高校基本建议投资管理与财务
管理的内部控制
部属高校基本建议投资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2007-02-02 21:55:3
4近些年来,各部属高校基本建设取得了较明显的成绩。但由于基建工作投入大,专业性强,管理要求高,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基建投资还存在管理弱化和浪费损失的现象。为了有效使用建设资金,堵塞漏洞,控制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各高校应加强基本建设投资管理与财务管理。
一、高校基本建设投资管理与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⒈不能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任意变更基建计划。在基建项目立项时,为争项目、抢时间,部分高校没有进行
充分的调查研究,单凭拍脑袋编造可行性研究报告,往往与实际情况差距很大。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任意改变投资规模、内容的现象,待工程竣工完毕后,该项目已不是立项时的项目。还有的投资规模突破概算好几倍,出现严重的“三超”现象:超投资、超概算、超标准。有的项目更是先斩后奏,搞计划外工程,不入学校的资产账,一旦与国家建设规划相冲突,该项目就会被有关方面强行拆除而不能得到应有的补偿,造成学校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⒉自筹和贷款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一些商校向教育部申报基建计划时,其申报自筹计划往往大于学校财务支出计划,这就从根本上导致了自筹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为了加快基建工程的进度,又往往在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就开工建设,没有很好处理拨款、自筹和贷款之间的关系。
⒊工程结算出现商估冒算。在高校基建工程中,施工单位在工程结算上商
估冒算问题比较突出,主要有:多计工程量、高套定额、多计材料、设备价格和数量,设计变更增加部分通过现场签证重新计入,而变更减少部分未作调整,重复计算,多计费用等。
⒋基建报表虚报和少报基建投资完成额。部分商校在年终财务决算时往往根据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投资的差额作一些账务调整。如果是超额完成投资,就将其超额完成的部分暂挂“其他应收款”或“应付工程款”中,待下年年初再予调回,如果没有完成投资额,就将其差额部分以虚假附件或根本无附件虚报投资完成额,挂“建安工程投资”和“应付工程款”等科目。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不影响下国家拨款,同时也为了年终决算报表的顺利通过。
二、完善高校基本建设投资管理内部控制
针对高校基本建设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完善基建投资管理。
⒈建立和完善内部制度控制。如制定基建项目招标管理规定、基建工程质量管理规定、工程监理管理、基建材料、设备采购管理规定等,这些规定经学校领导讨论通过后,由纪委、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组成检查小组对基建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以确保基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⒉加强预算控制。高校应成立以主管校长为首的财经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应包括校常委会成员及各职能部门的行政负责人,特别要有财务处、审计处、国资办、基建处、规划办等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参加。财经领导小组负责编制学校的预算并制订基建计划。在编制学校预算时,一方面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展”、“贷款建设”。但商校实施的“积极发展”方针必须做到建设规模要适度,结构要合理,经费来源要可靠。
⒊实行经济责任控制。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规定,高等学校的财
务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设置总会计师的学校由总会计师协助校长全面领导学校的财务工作。按照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和机构设置,经济责任制的层次可分为:校长、总会计师或主管副校长、财务处长、二级单位财务负责人和基层财务人员等若干层次,这些层次的人员组成一个职责明确、相互制约、各司其职、运行有序、共同实现学校财务管理目标的群体,校长是该群体的管理者、指挥者、协调者和督促者。
⒋加强基建招标管理控制。部属商校基本建设项目基本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招投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人为因素,导致评标过程缺乏公正、合理、透明的程序,往往几个人甚至一个人说了算,招标工作很容易成为少数人自身利益分割的场所,由此出现了在同等条件下不选质优选质劣、不选价优选价高的现象。学校应成立招标领导小组,建立招标专家库,以监督基本建设项目招标工作。招标领导小组以分
管校领导为组长,由审计、监察、计财、基建部门等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学校基建项目的具体招标工作、审定招标方案、考察和确定投标或邀标单位、审查评标结果:招标专家库由有基本建设相关专业资质并在省招标中心注册登记的校内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向基建招标领导小组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并代表校方作为基建项目招标评委。
⒌严格实行合同会审控制。商校基建项目应严格按合同管理,签订的合同条款内容要全面、文字表达要清楚,特别是合同价形式、物价浮动因素、政策调整因素、双方的承诺及主材的供贷方式等都应在合同中明确,以便在合同履行中控制价格。学校还应成立由法律顾问、审计、监察、计财、基建部门等负责人组成的基建合同会审小组,主要负责参与相关基建合同谈判,提出合同审核意见,负责监督合同执行与变更管理,并负责基建过程中的监督、审计和法律咨询工作的聯系与协调。
⒍实行造价审计控制。对工程决算实行“初审、终审”二审制度,严格控制工程成本。初审是由基建处工程管理人员和预决算人员对施工单位报送的原始资料如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记录、现场隐蔽工程纪录等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检查,同时对工程量的计取、定额套用是否与标书中要求一致,以及甲方所供设备、材料有无重复计算等进行审查,是为降低工程成本把好的第一关。终审是学校审计处通过招标,选择有资质的中介事务所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财务人员据此作为结算依据。
三、完善高校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财务部门要做到管理规范、运作有序、监督有力,就要建立健全各项财务规章制度,严抓内部控制制度。
⒈单独设置财务管理机构,建立会计岗位责任制。根据《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
通知:各直属高校应建立、健全与基本建设资金管理任务相适应的基建财务机构,配备具有相应业务水平的专职财务人员,具体负责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并保持相对稳定。各部属商校应单独设立基建财务部门并科学设计内部业务流程和岗位,对资金的请款、拨付、会计凭证的审核、账务的处理、印鉴的保管以及票据管理等按照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建立全方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同时还应公开办事程序、办事制度及原则,接受群众监督。
⒉制定完善的财务规章制度。《基本建设资金报销程序及审批权限管理办法》,对报销程序及审批权限作了明确规定:大额资金的支付除提供合同外还应提供各监督部门、各级校领导签批的会审表,进度款的支付要提供有施工管理人员、预决算人员、监理人员、职能部门负责人签字的工程进度会签表,其他费用支出按规定标准实行定额控制,严格审批手续,避免或减少不合理支出。
⒊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监督体系。为确保学校内部会计制度切实执行,校内审计部门应定期检查,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的漏洞,并针对出现的新问题和情况及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及时修正或改进控制政策,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纠,以提商会计信息质量。
第三篇:部属高校基本建议投资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
近些年来,各部属高校基本建设取得了较明显的成绩。但由于基建工作投入大,专业性强,管理要求高,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基建投资还存在管理弱化和浪费损失的现象。为了有效使用建设资金,堵塞漏洞,控制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各高校应加强基本建设投资管理与财务管理。
一、高校基本建设投资管理与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不能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任意变更基建计划。在基建项目立项时,为争项目、抢时间,部分高校没有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单凭拍脑袋编造可行性研究报告,往往与实际情况差距很大。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任意改变投资规模、内容的现象,待工程竣工完毕后,该项目已不是立项时的项目。还有的投资规模突破概算好几倍,出现严重的“三超”现象:超投资、超概算、超标准。有的项目更是先斩后奏,搞计划外工程,不入学校的资产账,一旦与国家建设规划相冲突,该项目就会被有关方面强行拆除而不能得到应有的补偿,造成学校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2、自筹和贷款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一些商校向教育部申报基建计划时,其申报自筹计划往往大于学校财务支出计划,这就从根本上导致了自筹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为了加快基建工程的进度,又往往在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就开工建设,没有很好处理拨款、自筹和贷款之间的关系。
3、工程结算出现商估冒算。在高校基建工程中,施工单位在工程结算上商估冒算问题比较突出,主要有:多计工程量、高套定额、多计材料、设备价格和数量,设计变更增加部分通过现场签证重新计入,而变更减少部分未作调整,重复计算,多计费用等。
4、基建报表虚报和少报基建投资完成额。部分商校在年终财务决算时往往根据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投资的差额作一些账务调整。如果是超额完成投资,就将其超额完成的部分暂挂“其他应收款”或“应付工程款”中,待下年年初再予调回,如果没有完成投资额,就将其差额部分以虚假附件或根本无附件虚报投资完成额,挂“建安工程投资”和“应付工程款”等科目。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不影响下国家拨款,同时也为了年终决算报表的顺利通过。
二、完善高校基本建设投资管理内部控制
针对高校基本建设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完善基建投资管理。
1、建立和完善内部制度控制。如制定基建项目招标管理规定、基建工程质量管理规定、工程监理管理、基建材料、设备采购管理规定等,这些规定经学校领导讨论通过后,由纪委、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组成检查小组对基建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以确保基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2、加强预算控制。高校应成立以主管校长为首的财经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应包括校常委会成员及各职能部门的行政负责人,特别要有财务处、审计处、国资办、基建处、规划办等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参加。财经领导小组负责编制学校的预算并制订基建计划。在编制学校预算时,一方面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展”、“贷款建设”。但商校实施的“积极发展”方针必须做到建设规模要适度,结构要合理,经费来源要可靠。
3、实行经济责任控制。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规定,高等学校的财务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设置总会计师的学校由总会计师协助校长全面领导学校的财务工作。按照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和机构设置,经济责任制的层次可分为:校长、总会计师或主管副校长、财务处长、二级单位财务负责人和基层财务人员等若干层次,这些层次的人员组成一个职责明确、相互制约、各司其职、运行有序、共同实现学校财务管理目标的群体,校长是该群体的管理者、指挥者、协调者和督促者。
4、加强基建招标管理控制。部属商校基本建设项目基本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招投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人为因素,导致评标过程缺乏公正、合理、透明的程序,往往几个人甚至一个人说了算,招标工作很容易成为少数人自身利益分割的场所,由此出现了在同等条件下不选质优选质劣、不选价优选价高的现象。学校应成立招标领导小组,建立招标专家库,以监督基本建设项目招标工作。招标领导小组以分管校领导为组长,由审计、监察、计财、基建部门等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学校基建项目的具体招标工作、审定招标方案、考察和确
定投标或邀标单位、审查评标结果:招标专家库由有基本建设相关专业资质并在省招标中心注册登记的校内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向基建招标领导小组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并代表校方作为基建项目招标评委。
5、严格实行合同会审控制。商校基建项目应严格按合同管理,签订的合同条款内容要全面、文字表达要清楚,特别是合同价形式、物价浮动因素、政策调整因素、双方的承诺及主材的供贷方式等都应在合同中明确,以便在合同履行中控制价格。学校还应成立由法律顾问、审计、监察、计财、基建部门等负责人组成的基建合同会审小组,主要负责参与相关基建合同谈判,提出合同审核意见,负责监督合同执行与变更管理,并负责基建过程中的监督、审计和法律咨询工作的联系与协调。
6、实行造价审计控制。对工程决算实行“初审、终审”二审制度,严格控制工程成本。初审是由基建处工程管理人员和预决算人员对施工单位报送的原始资料如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记录、现场隐蔽工程纪录等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检查,同时对工程量的计取、定额套用是否与标书中要求一致,以及甲方所供设备、材料有无重复计算等进行审查,是为降低工程成本把好的第一关。终审是学校审计处通过招标,选择有资质的中介事务所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财务人员据此作为结算依据。
三、完善高校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财务部门要做到管理规范、运作有序、监督有力,就要建立健全各项财务规章制度,严抓内部控制制度。
1、单独设置财务管理机构,建立会计岗位责任制。根据《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各直属高校应建立、健全与基本建设资金管理任务相适应的基建财务机构,配备具有相应业务水平的专职财务人员,具体负责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并保持相对稳定。各部属商校应单独设立基建财务部门并科学设计内部业务流程和岗位,对资金的请款、拨付、会计凭证的审核、账务的处理、印鉴的保管以及票据管理等按照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建立全方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同时还应公开办事程序、办事制度及原则,接受群众监督。
2、制定完善的财务规章制度。《基本建设资金报销程序及审批权限管理办法》,对报销程序及审批权限作了明确规定:大额资金的支付除提供合同外还应提供各监督部门、各级校领导签批的会审表,进度款的支付要提供有施工管理人员、预决算人员、监理人员、职能部门负责人签字的工程进度会签表,其他费用支出按规定标准实行定额控制,严格审批手续,避免或减少不合理支出。
3、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监督体系。为确保学校内部会计制度切实执行,校内审计部门应定期检查,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的漏洞,并针对出现的新问题和情况及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及时修正或改进控制政策,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纠,以提商会计信息质量。[
第四篇:项目投资控制缺陷与建议论文
1设计市场存在问题
影响建设项目投资最大的阶段,是从投资决策的做出到施工图的设计,随着工程项目的进展,对投资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小,因此,要控制投资,重点应放在设计阶段的前期。但是,目前很多项目把主要精力集中于施工阶段,即审核施工图预算、工程价款结算,而忽视了前期投资控制不合理的局面。
1.1建筑承包市场的问题
建筑市场权力寻租、部门分割、行业垄断、地方保护现象严重。建筑企业往往不是凭实力、信誉夺标,而是比“手段”,招标制度有名无实。建筑市场劣者不死、强者不胜,严重影响投资效率。
1.2开发商主体市场的问题
开发商在投资控制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在投资控制中起到关键的作用,这就使得业主的控制能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从而影响了投资的有效控制。在设计方面,由于开发商不熟悉土建,不能有效监督设计过程的投资控制,设计单位受到的国家或地方建设管理部门的监督也很薄弱,条例不健全导致定额数据不准确。在与承包商的关系方面,大量的投资来自于国家或地方政府,业主自身产权约束不严格,相关负责人面对金钱的诱惑,没有把投资收益最大化目标放在首位。在招投标方面,过程受到政府部门的干预,开发商不能择优而录承包商。
2建设项目投资控制对策研究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投资失控问题,必须要对建设体制、建筑业体制、企业体制等进行综合改革。具体如下:
2.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政企分开,科学管理为特征,核心是产权清晰,就是清晰界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产权。在一个竞争的市场当中,清晰界定的产权更便于自由交易,资本自由流动,资源实现有效配置。一套科学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有助于提高设计单位的设计的效率、有助于确立为业主着想的设计理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可以使建设承包单位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规范的企业行为可以提高施工项目管理效率,提高整个建筑行业的素质,提高建设资金的利用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可以改善业主负责制存在的委托—代理不确定性的弊端,从源头上遏制寻租的产生,迫使建设单位更多的关注投资效率。
2.2严格规范招投标招投标制度是建筑市场的主要交易方式,通过合理的招投标程序和办法,既可以避免出现逆向选择,规范各种交易行为,同时也可以在总体上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投资效益。然而我国的招投标市场存在许多诸如规避招标、肢解发包、黑白合同、串标、围标、监管无力、政府干预等问题。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严格规范招投标行为:首先是招投标制度法规的完善和监督执法力度的强化,其次是信用体制的建设和媒体披露信息自由,第三是政府观念的转变,要树立为市场提供方便的指导思想,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提高和改善工作效能,给招投标活动一个合理的平台。而且有形市场不仅仅包括招投标,其他比如专业分包、劳务分包、建材采购、都可以纳入有形市场来公开交易,从而使建设资金的利用透明化,有利于投资的控制。
2.3规范各方行为,加强自身管理
在工程建设市场中,勘察设计、承包施工、投资开发是主角,其中投资开发方是核心,投资的有效控制不仅在于三者各自加强自身的管理,同时也需要三者之间管理的合理互动与协调。笔者认为,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可以运用控制论原理,把整个投资控制的过程看作如下图所示的控制回路,三方在这个回路中,互相制约,互相协调,实现对投资主动的有效的控制。要使该回路起到控制作用,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为了避免信息的不对称,需要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以使得合适的设计与施工单位被分配到合适的工程项目上;第二,确定总目标、分目标与细目标的目标值,以作为比较和控制的依据;第三,为了促进各方参与者积极进行信息交流,需要一个合理的建设流程,以确定实现各目标的措施,收集汇总各种费用数据和干扰因素,及时做出调整措施,并做出对费用支出的预测。这就需要市场、政府、企业共同努力,建立制度。设计单位应加强对前期工作的分析和研究,对于投资开发方的要求、用地规划、基地及其周边条件要有清晰认识,掌握各种资料和数据,以免造成“摸石头过河,走一步算一步”的状况,破坏了设计程序的逻辑性和合理性,造成项目投资上的浪费。为此,首先要加强与施工单位的交流合作,充分听取施工单位的意见,避免设计方案与施工技术脱节,同时要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监督与管理,提出合理的施工方案。其次,推行专业技术资格制度,明确各等级的职业资格所能承担的设计内容、设计范围和设计权限,一定的项目必须有一定资格的人设计。
3要充分发挥造价估算人员在方案比较和经济分析中的重要作用,严格实行限额设计,坚持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施工单位应加强企业内部人员管理,提高施工队伍的素质,任用既懂经济又懂技术的工程师负责项目的成本控制;加强与设计单位的沟通,从施工技术的经济性方面帮助设计单位确定合适的方案设计;加强与投资开发单位的沟通,通过对劳动、材料、设备的目前价格和未来发展趋势,提供合理的建设周期和采购方案;加强合同管理与信息管理,监督投资开发单位合理履行合同。建设单位应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控制投资,进行综合治理。首先,项目组织结构要明确,以避免多头领导;各项目负责人要明确,以避免设计和施工的随意变更;投资控制者及其任务要明确,以使有专人负责投资控制,责任到人;管理职能分工明确。其次,在项目规划、方案设计阶段应重视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择优。要重视项目前期的调查研究,不要急于盲目上项目,要协同设计单位做好这方面的工作。第三,编制投资规划,动态地比较投资的计划值与实际值,严格实施费用支出审核制度,设计合理的奖励措施节约投资。最后,还要注意加强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来控制投资。
第五篇:铁路建设工程投资控制与管理初探论文
论文摘要:工程投资是建设工程全部费用。就铁路工程而言,具体有静态投资、动态投资和铺底流动资金等,本文主要对静态投资的控制与管理进行探讨,提供施工阶段投资管理建议,提高投资控制与管理水平,对建设或施工管理实际工作都具有普遍意义。
论文关键词:铁路建设;投资;控制与管理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采取动态控制,对工程建设进行预见性控制,做到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结合,计划控制和过程控制结合,分项控制、阶段控制与最终目标控制结合方法,使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一、合理确定材料价格
项目的工程材料费用一般要占总成本的65%左右,显然材料费用是投资控制的重点。因此在施工阶段,必须按照合同规定的消耗限额严格控制材料用量,并严格履行铁道部物资招标程序,合理确定材料价格,从而有效地控制工程投资。由于材料的质量、性能、加工等都会影响项目的投资,对实际使用的材料一定要加强监控,比如是否为招标时确定的品牌,材料的实际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等。要严格设备、材料购入手续,对施工单位采购的材料质量要切实加强监督,防止劣质材料或非指定品牌材料混入。要及时收集和掌握建筑市场产品的信息,对各类材料进行归档、对比、整理,并根据项目所需设备、材料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质量和价格的反复比较,力求做到既能保证设备材料质量,又能做到物美价廉。
项目建设过程中,首先应关注铁道部经规院等法定造价机构定期公布的信息价或指导价,与项目咨询机构保持联系,并建立自身的价格信息网络,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及时准确地把握不同地区及不同规格的材料、半成品的价格信息,保证工作人员可随时随地调用及监督,做到信息共享,防止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损失;其次,控制材料的采购单价,应关注长远发展,在系统价格的基础上,定期绘制主要材料的时间一价格曲线图;再者,分析材料的周期变化规律,结合技术曲线的分析及市场经济的运行状况,按照通货膨胀或通货收缩状态,研究判断不同地区、不同材料的短期及中期走向,在参照价格信息的基础上,增加理性分析的因素,把握材料的走向趋势,将其分析成果应用在工程项目管理,建议由此形成的投资效益可提取一定比例奖励有关人员,以提高管理实效。
二、严格控制变更设计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地质、水文、不可抗拒的灾难以及其它无法预料因素的存在,施工条件会发生变化,甚至非常大的变化,变更设计管理是投资控制一项重要内容。变更设计应本着以合同文件和铁道部有关变更设计管理规定为依据,实事求是地及时解决。对于由于施工单位自身原因造成的,如施工方方法不当或组织措施不力造成的费用增加,或证据不足、不符合合同条款规定等变更索赔要求要予以驳回、否定。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设计方的原因造成的变更设计,易产生停工、返工现象,使工程投资和工期受到影响。因此应采取预估、评审、实施三个步骤,尽可能把变更设计控制在设计阶段初期,并采用先审批后施工办法,使工程投资得到有效控制。如施工方擅自变更或借口增加变更,一定要严格按章办事,避免投资失控的情况发生。
三、准确处理现场签证
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前期未能预测或受当时客观条件限制,引起各种原因的变更,将对工程的进度、质量、投资控制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投资控制有关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尽量减少变更设计,严格控制现场签证。首先,要深入施工现场,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施工过程瞬息万变,要深入现场获取最新资料,掌握工程进度,及时发现投资偏差,采取适当纠偏措施,科学地预测未完工程,适时发现潜在问题,取得造价控制主动权,也为竣工验收提供有力依据。对生产性项目,工程完工后,应根据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在验收前对整个工程进行负荷或空载联合试运转,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避免在投产后造成返工损失。其次,要尽量减少变更设计,严格控制现场签证的发出。由于工程项目从立项开始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周期,任何工程在实际施工中,都会遇到工程设计变更、工程量增减、合同差异等问题。项目投资控制人员应该充分理解和应用合同条款,尽量减少变更设计,严格控制现场签证。在必须变更时,及时做好索赔变更详细记录,及时与现场监理进行沟通,获取签认手续。这是项目投资控制管理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四、加强投资控制管理
(1)建立和健全投资控制责任制度:包括有关工程项目投资管理的各项责任制度、投资计划、投资分析、核算制度及完善的投资目标责任体系。
(2)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记录是核算和管理的依据,为保证投资核算的及时和准确,对涉及投资管理方面的原始记录都要求有关专业人员认真准确地做好原始记录,做到凡是有经济活动的地方,都应建立原始记录。
(3)编制资金使用计划、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计划,按总目标的要求和分项工程的施工安排进行资金配置。其目的是为了合理地确定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的目标值,以便和工程项目的实际支出额进行比较,找出偏差的程度,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因此,计划工作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4)工程进度款按实际完成的工程量和合同约定支付工程价款,用以补偿工程施工中的资金耗费。工程进度款支付是根据施工方每季交来的“已完工程验工计价表”及有关凭证,按合同计价付款规定,经监理、建设单位签证确认后进行季度结算。验工计价必须严格执行验工计价管理有关规定,按照现场实际完成实物量验工,防止超验、预验或虚验,否则将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工程建设项目实施阶段投资控制,仅仅是整个工程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做好实施阶段投资控制,理顺协调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及地方等各方的关系,从而有效控制建设项目的投资。
参考文献:
〔1〕赵继红《浅谈业主如何加强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甘肃工程造价管理,2007(5).〔2〕李康平《浅论项目在设计、招标、施工阶段造价的控制》,工程造价管理,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