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2008年度目标管理责任书完成情况的通报(甘政发
【发布单位】甘肃省
【发布文号】甘政发〔2009〕4号 【发布日期】2009-01-18 【生效日期】2009-01-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甘肃省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2008年度目标管理责任书完成情况的通报
(甘政发〔2009〕4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中央在甘各单位:
2008年,是我省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一年。一年来,全省各级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重大部署,全力抗击重特大自然灾害,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考验,按照省委、省政府“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奋力开拓,狠抓落实,实现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经各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单位组织考核验收,全省大部分市州都较好地完成了与省政府签订的2008年度目标管理责任书规定的各项任务。为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工作,现予通报。
一、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考核评估得分从高到低,各市州依次为:酒泉、张掖、白银、兰州、嘉峪关、庆阳、平凉、定西、甘南、陇南、武威、金昌、临夏、天水。
省政府决定,对完成目标责任成绩突出的酒泉、张掖、白银、兰州、嘉峪关、庆阳等6个市予以表彰,各颁发奖金10万元。
二、国土资源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考核评估得分从高到低,各市州依次为:武威、庆阳、张掖、平凉、天水、酒泉、白银、临夏、嘉峪关、金昌、定西、甘南、兰州、陇南。
省政府决定,对完成目标责任成绩突出的武威、庆阳、张掖、平凉、天水、酒泉等6个市予以表彰,各颁发奖金10万元。
三、环境保护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考核评估得分从高到低,各市州依次为:庆阳、天水、张掖、平凉、兰州、金昌、白银、甘南、嘉峪关、武威、定西、临夏、酒泉。陇南市因为地震重灾区未进行考核。
省政府决定,对完成目标责任成绩突出的庆阳、天水、张掖、平凉、兰州、金昌等6个市予以表彰,各颁发奖金10万元。
四、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考核评估得分从高到低,各市州依次为:庆阳、张掖、天水、平凉、金昌、定西、酒泉、武威、白银、嘉峪关、兰州、甘南、陇南、临夏。
省政府决定,对完成目标责任成绩突出的庆阳、张掖、天水、平凉、金昌、定西等6个市予以表彰,各颁发奖金10万元。
五、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考核评估得分从高到低,各市州依次为:平凉、庆阳、陇南、酒泉、临夏、兰州、定西、天水、金昌、白银、张掖、武威、甘南、嘉峪关。
省政府决定,对完成目标责任成绩突出的平凉、庆阳、陇南、酒泉、临夏、兰州等6个市州予以表彰,各颁发奖金10万元。
六、生产安全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一)安全生产。考核评估得分从高到低,各市州依次为:酒泉、庆阳、武威、张掖、天水、定西、平凉、兰州、金昌、嘉峪关、陇南、白银、甘南、临夏。
省政府决定,对完成目标责任成绩突出的酒泉、庆阳、武威、张掖、天水、定西等6个市予以表彰,各颁发奖金10万元。
(二)交通安全。考核评估得分从高到低,各市州依次为:嘉峪关、金昌、庆阳、天水、白银、张掖、酒泉、兰州、临夏、定西、武威、平凉、甘南,陇南因为地震重灾区未进行考核。
省政府决定,对完成目标责任成绩突出的嘉峪关、金昌、庆阳、天水、白银等5个市予以表彰,各颁发奖金10万元。
(三)消防安全。考核评估得分从高到低,各市州依次为:白银、庆阳、酒泉、临夏、武威、嘉峪关、定西、平凉、天水、兰州、金昌、张掖、甘南、陇南。
省政府决定,对完成目标责任成绩突出的白银、庆阳、酒泉、临夏、武威、嘉峪关等6个市州予以表彰,各颁发奖金10万元。
七、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考核评估得分从高到低,各市州依次为:兰州、平凉、天水、白银、金昌、酒泉、嘉峪关、张掖、庆阳、武威、定西、甘南、临夏、陇南。
省政府决定,对完成目标责任成绩突出的兰州、平凉、天水、白银、金昌、酒泉等6个市州予以表彰,各颁发奖金10万元。
关于节能工作目标责任完成情况,有关统计数据经国家审核后再行考核表彰。
希望受到表彰的先进市州,继续巩固和发扬成绩,再接再厉,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没有受到表彰的市州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学习先进经验,认真寻找差距,努力改进工作,知难而进,迎头赶上。
各市州、各部门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工作任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强化责任,完善措施,狠抓落实,确保2009年政府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为保持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甘肃省人民政府
二○○九年一月十八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部分木材检查站的通知(甘政发〔2005〕60号)
【发布单位】甘肃省
【发布文号】甘政发〔2005〕60号 【发布日期】2005-09-09 【生效日期】2005-09-0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甘肃省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部分木材检查站的通知
(甘政发〔2005〕60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中央在甘各单位:
为了加快实施我省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大森林病虫害防治和野生动物保护力度,按照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布局和新建、改建公路路网的变化,现将我省调整部分木材检查站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撤销漳县石川、临潭县冶力关、灵台县朝那、徽县麻沿木材检查站。
二、舟曲县小草坝木材检查站迁建于舟曲杨家卡,更名为舟曲县杨家卡木材检查站;白银市门木材检查站迁建于靖远县银三角,更名为靖远县银三角木材检查站;肃南县老虎沟木材检查站迁建于肃南县白庄子,更名为肃南县白庄子木材检查站;迭部县洛大木材检查站迁建于迭部县代古寺,更名为迭部县代古寺木材检查站;甘肃省麻路木材检查站迁建于合作市南木楼,更名为合作市南木楼木材检查站;和政县吊滩木材检查站迁建于和政县三合,更名为和政县三合木材检查站;张川县马鹿木材检查站迁建于小陇山林区山门林场,更名为甘肃省山门木材检查站。以上迁建的木材检查站迁建完成后,原有的检查站一律撤销、拆除。
三、舟曲县大年木材检查站更名为舟曲县瓜子沟木材检查站,站址不变。
四、新设甘肃省兴隆峡、民乐县扁都口、景泰县红坊湾、永登县连城木材检查站。
二○○五年九月九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意见(甘政发[2008]14号)
【发布单位】甘肃省
【发布文号】甘政发[2008]14号 【发布日期】2008-03-26 【生效日期】2008-03-2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甘肃省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意见
(甘政发[2008]14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为了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国发〔2005〕29号)和全国防沙治沙大会精神,进一步推动全省防沙治沙工作再上新台阶,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全省防沙治沙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我省防沙治沙工作成效显著。多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全省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2006年底,全省累计完成防沙治沙491.34万公顷,占沙化土地总面积的40.83%。据2004年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全省沙化土地总面积比1999年减少了8.36万公顷,平均每年减少1.67万公顷。沙区生态环境有了一定改善,先后探索出了一系列改善生态、发展沙区经济的防沙治沙模式,初步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防沙治沙工作机制,为推进全省防沙治沙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防沙治沙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从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看,当前我省荒漠化和沙化的威胁大、局部地区沙化严重,防治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全省现有沙化土地1203.46万公顷,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28.26%,分布在8个市州的24个县市区。在400多万公顷具备治理条件的沙化土地中,按照现有的速度进行治理,至少需要几十年才能完成。还有258万公顷的土地介于沙化与非沙化之间,沙化趋势明显,如果利用不当,极易变成新的沙化土地。民勤和敦煌绿洲正面临着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和“第二个楼兰古国”的生态危机,玛曲县天然草地沙化呈现总体扩展、面积增加、程度加重的严重态势。全省因土地沙化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8亿多元,间接经济损失高达16亿多元,严重影响着全省460多万沙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三)搞好防沙治沙工作意义重大。搞好防沙治沙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护和拓展沙区人民生存与发展空间的现实选择。我省是全国防沙治沙重点省份。沙化土地集中分布的河西地区,是古丝绸之路和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通道,是东西部经济的纽带和国家经济重点西移的战略要地,是国家粮食、有色金属及国防工业的重要基地,有着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河西地区是全国四大主要沙尘暴源区之一,北部广袤的沙漠直接危及到河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也威胁到全省乃至我国西北、华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沙区市县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防沙治沙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做好防沙治沙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领导,真抓实干,努力改善沙区生态状况。
二、全省防沙治沙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
(四)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防沙治沙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合理利用”的方针,以着力解决好民勤、敦煌和玛曲沙化问题为突破口,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实行政府主导、流域统筹、依托工程、全民参与、产业促进、建保并重,逐步形成以水资源合理配置、林草植被为主体的沙区生态安全体系,推进沙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五)基本原则。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分步实施,坚持区域防治与重点防治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发挥生态系统自然修复功能,保护和恢复植被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相结合;改善生态环境与促进农牧民脱贫致富相结合;国家支持与地方自力更生相结合,政府组织与社会参与相结合;依法保障防沙治沙者的合法权益。
(六)奋斗目标。采取综合措施,全面保护和增加林草植被,力争到2010年,通过划定封禁保护区实现封育保护面积847万公顷,完成治理面积108.3万公顷,使重点治理地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力争到2020年,使全省大部分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沙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到本世纪中叶,全省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
三、认真搞好防沙治沙布局和规划。
(七)明确分区治理策略。依据全省沙区地形地貌、水文、气候、沙化土地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治理方向的相似性及地域上相对集中连片等因素,将全省沙区划分为干旱沙漠边缘及绿洲类型区、半干旱沙地类型区、高原高寒沙化土地类型区等3个治理类型区。在干旱沙漠边缘及绿洲类型区,以保护河西沙区现有天然荒漠植被和绿洲为重点,科学合理地营造乔灌草、带片网相结合的防风阻沙林网、林草带,遏制沙漠化土地扩展趋势,保护绿洲生态安全。在半干旱沙地类型区,即毛乌素沙漠南缘环县北部沙区,实行舍饲禁牧,保护好现有林草植被。在高原高寒沙化土地类型区,即玛曲沙区,切实加快固沙覆草技术研发推广,防止草原沙化的扩大。
(八)认真编制并严格组织实施规划。沙区市县政府要以《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05―2010年)》和《甘肃省防沙治沙规划(2006―2010年)》为依据,与本地生态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水资源规划相衔接,与建设节水型社会和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相结合,科学编制地方防沙治沙规划。要明确建设目标、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并将规划任务分解到、细化到项目、落实到地块。当前重点是抓紧编制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内陆河流域及民勤、敦煌等风沙危害重点区的防沙治沙规划,作为省级重点工程先期启动实施,并逐步争取国家立项支持。同时,要认真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确保规划任务按期完成。
四、加强土地沙化预防工作。
(九)建立健全监测预警及应急体系。要建立健全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及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体系。在现有监测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监测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充实技术力量,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提高监测能力和水平。省、市、县有关部门要加强本行政区域内土地沙化情况的监测,快速、及时地向本级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反映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及发展趋势,科学评价本地防沙治沙绩效,定期公布监测结果,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要突出抓好敏感地区的沙化监测工作,及时采取措施,遏制沙化进一步扩展。要按照省政府颁布的《甘肃省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预案》,认真编制和完善各级沙尘暴灾害应急组织体系,做好灾情报送、应急处置、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全省重大沙尘暴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
(十)切实保护好沙区植被。要认真贯彻执行《甘肃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林业厅关于在全省重点区域实施封山禁牧意见的通知》(甘政发〔2004〕2号),在全省沙区全面实行封山禁牧。沙区市县政府应当制定保护现有沙区植被的有关条例或制度,严禁滥开垦、滥放牧、滥采挖和开垦戈壁,切实加强植被保护,杜绝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要进一步加强对森林、草原有害生物的防治和防火工作,促进沙区林草植被恢复。
(十一)严格控制防风固沙林采伐。要严格控制防风固沙林网、林带的更新改造。对于乔木型防风固沙林网、林带,因林木老化、病虫害等原因确需进行抚育更新的,必须事先在其附近形成接替林网和林带,并报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后,依照有关规定进行采伐。对于萌蘖能力强、需要通过平茬等技术措施促进更新的灌木型防风固沙林网、林带的采伐,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技术规程进行。严禁砍挖现有灌木林进行重新造林。对林木更新困难地区现有的防风固沙林网、林带,不得批准采伐。
(十二)划定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对全省沙区目前暂不具备治理条件以及因保护生态需要而不宜开发利用的连片沙化土地,要有计划地依法划定封禁保护区,实行严格的封禁保护,促进植被天然恢复。依据《甘肃省防沙治沙规划》,全省沙区由东至西划分为14个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沙区市县政府要妥善安排好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范围内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在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内确需进行修建铁路、公路、采矿等建设活动的,必须严格按程序评估和审批。
(十三)强化沙区水资源管理。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搞好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统一部署、科学配置内陆河流域的水资源,改变沙区传统的农耕经济方式,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变以面积定产为以水定产,大力推进滴灌、渗灌等节水新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全面推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和取水许可证制度,有计划的采取关井压田等措施,严格控制沙区地下水开采,逐步提高生态用水的比例。
(十四)加快沙区能源结构调整。沙区市县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发展替代燃料,因地制宜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沼气等能源,有条件的地方应鼓励农牧民营造薪炭林。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活用能对林草资源的破坏。在沙区开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时,要优先解决好当地农民的能源需求。
(十五)实行沙区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沙区从事营利性治沙、开发建设等活动,应当提交有防沙治沙内容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水资源论证,按国家有关规定报批。开发建设中应当有防沙治沙方案,并将治理资金列入项目预算,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由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验收。
五、坚持科学治理、合理利用。
(十六)坚持科学治沙。要遵循科学规律,加强防沙治沙的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研究,总结和推广先进的防治技术,科学防沙治沙,提高防沙治沙效果。要围绕当前防沙治沙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筛选一批防沙治沙科研项目,开展跨部门、跨学科联合攻关,力争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要遵循植物地带性分布规律和生态适应性原理,选育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植物新品种,探索科学的植被配置模式。要对现有先进适用技术和模式进行科学组装配套,大力推广。要加强对基层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实行重点工程科技人员负责制,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争取到“十一五”末,全省防沙治沙科技贡献率达到45%以上。
(十七)坚持综合治沙。要针对防沙治沙的复杂性,统筹沙区生态改善和经济发展,实行林业、农业、水利、扶贫等各种措施多管齐下,贯彻生态优先原则,实行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重点防治与区域防治相结合,人工治理和自然修复相结合,综合防治,标本兼治。建立和巩固以林草植被为主体的沙区生态安全体系。河西内陆河流域要实行“南涵水源、中保绿洲、北防风沙”的流域治理方略。上游要加大祁连山生态保护力度,确保来水量;中游大力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改变高耗水的传统产业模式,充分利用当地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等地理优势,大力发展高效节水产业和特色产业;下游大力压缩传统农业面积,构建高效农林牧复合系统,同时对退耕地加强管护,防止新生沙化和就地起沙。要切实加强张掖、民勤两个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的建设与管理,认真开展政策机制创新、技术模式研究、产业开发探索和综合治理实践,为全省综合防治出政策、出机制、出技术,为同类地区提供样板和模式。
(十八)坚持依法治沙。沙区市县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切实做到依法行政。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适时开展集中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破坏沙区植被和野生动植物资源、造成土地沙化及水土流失、非法征占用沙化土地等违法行为,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改善执法条件和手段,提高执法和监督水平。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保护生态环境道德教育,提高全民依法治沙意识。
(十九)加大治理力度。要按照国家批准的方案,继续实施好在建的三北四期、退耕还林等防沙治沙重点工程,突出抓好工程质量管理,加快治理步伐。要进一步加大工程建设质量的检查核查力度,对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全过程质量监管,实行严格的工程质量管理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沙区城镇村庄、厂矿、部队营区、国防工业基地、农牧渔场经营区、铁路、公路、水库周围的沙化土地,实行单位治理责任制,分别由责任单位负责,按照市县政府下达的治理责任书进行治理。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要定期对责任单位的治理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二十)合理开发利用沙区资源。在有效治理和严格保护的基础上,要积极引导各种经济实体充分利用沙区优势资源,按照“禁开荒、慎用地、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原则,发展沙区特色产业。要扶持一批竞争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开展资源培育、生产加工、运输贮藏和市场营销。鼓励结合农业、林业、畜牧业结构调整,以公司加农户的形式建设沙区灌木林、药材和牧草基地,实行集约经营。大力发展沙区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发展沙区旅游业及其他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沙区经济发展。
六、建立和完善沙区生态建设优惠政策体系。
(二十一)建立防沙治沙财政投资政策。沙区市县政府要在积极争取国家投资的基础上,按照防沙治沙规划,每年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防沙治沙专项资金,逐步建立稳定的防沙治沙资金投入机制。在沙区安排的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和水土保持建设、草原建设等项目,凡涉及防沙治沙内容的,都要按有关规定搞好防沙治沙。要进一步拓展防沙治沙筹资渠道,积极引导社会资金,鼓励单位和个人在自愿的前提下,捐资或以其他形式资助沙化土地治理,并积极争取国际援助和海外捐助,增加防沙治沙投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对防沙治沙重点科技支撑项目予以扶持。
(二十二)完善沙区土地使用优惠政策。沙化土地可以通过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落实经营主体,按照签定的合同,限期进行治理。国有沙化土地的使用权可以拍卖、出租或无偿划拨给有能力的治理者;集体拥有的沙化土地可以采取各种灵活的方式,将其使用权、治理权和利益权打捆承包或拍卖给治理者。无论哪一种沙化土地使用权流转形式,只要能确保其经营者以生态建设为主体,有利于沙区植被的恢复,都可鼓励进行尝试。使用国有沙化土地从事防沙治沙活动的,其土地使用权可保持70年不变,治理的沙化土地可以享受国家治沙工程的投资或补助,治理后的沙化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继承和流转。
(二十三)加大防沙治沙信贷支持力度。对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防沙治沙项目,有关银行要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并做好各项金融服务。按照国家投资防沙治沙工程建设的政策,对从事沙化土地治理单位和个人的贷款,按中央及省级财政有关规定给予贴息。要继续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支持有条件、有生产能力、守信用的农户通过防沙治沙、发展多种经营实现增收致富。
(二十四)建立沙区生态补偿机制。沙区市县政府要加强对在沙化土地范围内从事采矿、挖煤、采油、采汽、有色金属等开发工程项目的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制度。鼓励单位或个人以产业开发经营的方式从事沙化土地治理。治理形成的生态公益林经权威部门评估验收以后,政府以适当合理的价格予以收购,开发商收回资金后可以再次投入沙化土地治理。政府对收回的林地或草地,可以按照原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委托管护和经营。允许有实力有愿望的单位或个人收购经营青山绿地。
七、切实加强对防沙治沙工作的领导。
(二十五)加强组织领导。沙区市县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防沙治沙工作负总责,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同志为主要责任人,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直接责任人。要坚持每年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报告防沙治沙工作情况,自觉接受监督。要全面推行政府行政领导防沙治沙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奖惩制度,将防沙治沙的目标和任期目标纳入政绩考核范围。要加强防沙治沙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负责做好全省防沙治沙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沙治沙工作。
(二十六)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大力开展防沙治沙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生态保护意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群众性防沙治沙的新机制、新办法。加大沙区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支持和投入,对农民进行相关科技知识的培训,建立和完善沙区农村医疗体系等配套措施,引导沙区群众成为防沙治沙、保护绿洲的主力军。充分发挥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以及工会、妇联、共青团和其他社会团体在防沙治沙中的重要作用,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关心和支持防沙治沙事业。对在防沙治沙事业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奖励,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予以重奖。
(二十七)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合作与交流。沙区市县政府要根据我国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要求,加强履约能力建设,结合实际,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促进我省防沙治沙事业的发展。要努力开拓防沙治沙国际、省际合作领域,鼓励将省内防沙治沙技术向其他国家和省市区进行有偿输出和转让。
二○○八年三月二十六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贯彻工会法支持工会工作的通知(甘政发〔20
【发布单位】甘肃省
【发布文号】甘政发〔2005〕39号 【发布日期】2005-06-27 【生效日期】2005-06-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甘肃省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贯彻工会法支持工会工作的通知
(甘政发〔2005〕39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以下简称“工会法”),充分发挥工会在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贯彻工会法支持工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4〕90号)精神,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工会工作的重要意义。
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党执政的阶级基础,是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认真贯彻实施工会法,充分发挥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对于更好地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建设和谐社会,推进我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省改革和发展处于关键时期,职工队伍结构和劳动关系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矛盾更加复杂突出,要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需要发挥工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从我省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深入贯彻实施工会法,大力支持工会依法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特别是突出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切实引导、保护和调动好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在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加大工会法贯彻落实力度。
各级劳动保障、财政、工商等部门要与工会建立贯彻实施工会法协调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工会法贯彻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办法措施,推动工会法的贯彻落实。省劳动保障、财政、工商、税务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大执行工会法配套政策的力度,为工会组织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劳动保障等部门要与工会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工会法执法检查,对违反工会法、侵犯工会组织和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予以坚决纠正和查处。
三、完善工会民主参与机制,加强与工会组织的情况沟通和信息交流。
各级政府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有关要求,尽快建立健全与工会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政府的重要工作部署,研究解决工会反映的职工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凡研究制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规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听取工会组织的意见;研究制定劳动就业、工资福利、职业安全、卫生保障等与职工利益直接相关的政策措施,要邀请工会代表参加并认真听取意见;召开涉及职工利益和权益保障方面的会议,要有工会组织代表参加。要加强与工会的信息沟通交流,对来自工会的重要情况和信息,要认真研究并提出处理意见。各级发改委、劳动保障、民政、安监、经委等部门要按照联席会议制度的要求,加强与同级工会组织的信息沟通,相互通报有关情况,共同研究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
四、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会同同级工会组织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定期召开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研究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改制中劳动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对一些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要加强经常性的协调与沟通,及时研究解决办法。劳动保障部门要会同工会组织积极指导和推动企业建立、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特别要在非公有制企业大力推进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工作。在实行经营者年薪制的国有企业及非公有制企业积极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要加强劳动争议的调处工作,及时研究解决企业工会劳动争议调解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五、支持工会依法开展工作,努力为工会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各级政府要支持工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督促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及其他组织依法建立工会组织,并把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在内的凡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都吸收到工会组织中来。对拒不组建工会、企业改制中随意撤销工会组织或将工会合并归属其他部门的做法要坚决予以纠正。要积极支持工会推进厂务、校务、院务、所务公开工作,保证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要积极支持工会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与工会联合制定和完善有关激励政策,提高职工素质。要支持工会开展送温暖活动,帮助工会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和法律援助机构,发展为职工服务的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劳务输出、职工互助保障事业。要切实解决好工会办公设施和活动场所,按有关规定落实好离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各级财政、税务部门要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帮助工会依法做好工会经费收缴和管理工作。财政部门可对由财政统发工资的所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列入预算的全部工会经费,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税务部门要加大对工会经费税前扣除的检查力度,将工会经费拨缴纳入税务机关日常工作和专项检查范围。
二○○五年六月二十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甘政发[2009]45号)
【发布单位】甘肃省
【发布文号】甘政发[2009]45号 【发布日期】2009-05-20 【生效日期】2009-05-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甘肃省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甘政发[2009]45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有关企业:
为认真落实省委常委会议和省政府常务会议精神,切实加大对重点工业企业支持力度,充分发挥重点工业企业拉动作用,推进全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支持重点工业企业的重大意义
工业是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群众就业的基本载体。在当前十分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只有着力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加快发展,才能推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此,省委、省政府研究决定,选择工业总产值和上缴税金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比重较大、成长性较好、政策效应较强的23户工业企业,给予重点支持。通过政策的、经济利益的和组织的激励约束措施,调动重点工业企业加快发展的积极性,确保重点工业企业发展速度、上缴税金和项目投资额等三项指标明显增长。各市州、各县市区也要比照省上的做法,选择本地重点工业企业给予支持,同时毫不放松地抓好其它企业发展。通过层层抓重点,带动全省工业企业平稳较快发展,努力实现全年工业增长目标。
二、支持重点工业企业的政策措施
(一)抓紧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对重点工业企业筛选的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有助于提高竞争力的项目,利用中期票据融资资金、财政贴息和银行贷款等手段,给予重点支持。中期票据融资资金优先用于支持重点工业企业所选项目。有关部门要列出每户企业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名单,明确每个项目的具体支持方式。同时,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确保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尽早投产达产。(此项工作由省发改委牵头,省经委、省财政厅、省政府国资委、省政府金融办、有关银行金融机构等部门配合)
(二)努力争取国家项目和资金支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加大企业技改投资的有利时机,尽快筛选上报一批重点工业企业的项目,力争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规划盘子,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此项工作由省发改委、省经委牵头,省国防科工办等部门配合)
(三)建立健全有色产品商业储备制度。按照“政府调控、企业收储、银行贷款、财政贴(垫)息、市场运作”的原则,抓紧建立有色产品特别是出口产品(不包括列入国家储备企业的产品)商业储备制度。有关部门要抓紧与相关重点工业企业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尽快付诸实施。(此项工作由省商务厅牵头,甘肃储备局、省经委、省政府国资委、省财政厅、省政府金融办、有关银行金融机构配合)
(四)扎实推进重大建设项目互保共建。按照“三个优先”(同等条件下,重大建设项目业主单位优先使用省内建筑施工企业,优先选用省内企业生产的材料、设备,优先使用省内劳务人员)和“三个确保”(工业企业确保产品质量优良,确保价格优惠,确保服务优质)的要求,积极落实重大项目互保共建措施。有关部门要组织项目业主单位和有关企业每月进行对接,签订具体合同,逐项督促落实。(此项工作由省重大项目办牵头,省发改委、省经委、省政府国资委、省国防科工办配合)
(五)尽快落实电价改革措施。稳步推行峰谷丰枯分时电价政策,积极推进重点工业企业直购电试点。有关部门要尽快确定大用户直购电试点企业名单,抓紧制定试点方案和相关交易规则,并尽快付诸实施。(此项工作由省物价局、兰州电监办牵头,省电力公司配合)
(六)有效提升运输保障能力。切实加强运力协调衔接,抓紧签订和落实兰州铁路局与重点工业企业运输协议,保证重点工业企业运输需求。积极争取铁道部和相关铁路局支持,着力调整运力结构和走向,努力增加外局向兰州空车排送和限制口去向。同时,确保道路畅通,提高公路运输保障能力。(此项工作由省经委牵头,兰州铁路局和省交通厅配合)
(七)切实加大节能减排上大压小力度。要认真组织落实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中央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中央淘汰落后产能财政奖励资金,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为重点工业企业项目建设腾出容量,并优先办理环保审批手续。(此项工作由省经委、省环保局牵头,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部门配合)
(八)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积极落实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分利用银行贷款融资、企业债券等手段,着力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重点工业企业要及时提出流动资金和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各金融机构要优先保障重点工业企业资金需求。有关部门要每个季度组织一次重点工业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具体对接,并抓好督促落实。(此项工作由省经委、省政府金融办牵头,省发改委、各银行金融机构配合)
(九)优化配置矿产资源。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和整合力度,引导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向重点工业企业聚集,推进资源深度开发转化。对重点工业企业提出的资源配置需求,要优先办理,尽快落实。(此项工作由省国土资源厅牵头,省经委、省政府国资委配合)
(十)优先提供建设用地。对重点工业企业提出的工业用地需求,要按照特事特办原则,加快审批进度,及时办理相关手续,确保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此项工作由省国土资源厅牵头,省经委、省政府国资委配合)
三、支持重点工业企业的保障制度
(一)实行工作责任制度。各级政府要将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放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着力推进重点企业加快发展。各牵头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具体方案,细化工作责任,强化保障措施,确保政策落到实处。各重点工业企业要抓紧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完成承担的目标任务。各新闻媒体要强化宣传报道,广泛宣传支持重点工业企业的重大意义和政策措施,深入报道各重点工业企业提振发展信心,加快发展步伐的经验和办法,以及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的先进事迹,努力形成全社会推进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监督考核制度。要按照省政府关于三项指标的考核要求,制定监督考核方案,完善监督考核办法,严格组织监督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确定企业领导班子成员薪酬和调整干部的重要依据。省政府国资委要配合省委组织部搞好省属国有及控股企业的监督考核,省经委要会同有关部门搞好其它重点工业企业的监督考核。
(三)强化统计报告制度。省统计局要抓紧建立重点工业企业统计分析报告制度,每月10日前形成上月统计分析报告,及时报送省委、省政府领导及省委组织部、省经委、省政府国资委、人行兰州中心支行等有关部门,积极为省委、省政府抓好重点工业企业提供决策依据。
(四)建立政府部门联系重点工业企业制度。从省发改委、省经委、省财政厅、省政府国资委、省环保局等部门抽调骨干力量,由部门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带队,组成7个联系重点工业企业工作组,深入重点工业企业,掌握生产经营情况,指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及时上报解决重大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五)健全协调会议制度。由分管省长或秘书长主持,省发改委、省经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交通厅、省商务厅、省政府国资委、省环保局、省统计局、省中小企业局、省国防科工办、省政府金融办、省政府研究室、兰州铁路局、甘肃储备局、兰州电监办、人行兰州中心支行、省电力公司及银行金融机构等部门领导参加,每月召开一次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协调会议,听取有关部门、单位和联系重点工业企业工作组、重点工业企业汇报,研究解决遇到的突出问题,安排部署相关工作。特殊情况可随时召开协调会议。
附件:23户重点工业企业名单
甘肃省人民政府
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