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 努力实现我省乡镇财政工作新跨越

时间:2019-05-13 17:34: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 努力实现我省乡镇财政工作新跨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 努力实现我省乡镇财政工作新跨越》。

第一篇: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 努力实现我省乡镇财政工作新跨越

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 努力实现我省乡镇财政工作

新跨越

在全省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石建辉

2006年8月29日

同志们:

这次全省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会议,是我省乡镇财政建立以来20多年首次召开的专题研究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的会议。厅党组之所以决定召开这次会议,是因为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农村综合改革的深化,和农村公共财政的建立,乡镇财政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形势、新的情况和新的任务,亟待实现新的转变。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我省乡镇财政建立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取得的成绩,分析研究当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部署安排今后一段时期的乡镇财政工作。厅党组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友志同志亲自决策召开这次会议,并在会前专门听取了乡财处的工作汇报,对召开好这次会议作出重要指示。今天友志厅长亲自参加会议,等会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按照友志厅长的讲话精神,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努力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乡镇财政工作。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乡镇财政所发挥的职能作用,高度评价乡镇财政所取得的工作成绩

从1984年起,我省全面建立了乡镇一级财政。乡镇财政的建立,使乡镇政府成为一级完善的政府,乡镇能够自行组织收入、安排支出,履行一级政府的职能。2000年,《湖南省乡镇财政管理条例》出台,乡镇财政的职能地位得到法律的保障。乡镇财政建立以来,收入规模不断扩大,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到农村税费改革之前的2001年,我省乡镇财政收入达到历史最高值81.75亿元,是乡镇财政建立之初1984年10.89亿元的7.5倍;财政支出78.21亿元,是1984年的9.73倍。乡镇财政在调动乡镇政府生财理财积极性,促进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全省乡镇财政干部为了充分发挥乡镇财政的职能作用,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在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开拓创新,努力拼搏,做了大量的工作。

1、狠抓税收征管,壮大财政收入规模。农村税费改革前,农业税收是县乡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农税征管是乡镇财政的主要职能。2003年,全省完成农业税收40.58亿元,为当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15%。全省农税机构创新管理方法,强化征收措施,确保了应收尽收。一是加强税法宣传,增强群众依法纳税意识。广泛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和乡财网络、简报、宣传栏等宣传工具,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税法宣传活动。二是坚持以民为本,实行公开办税。在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征管上,坚持“三公开、四到户”(即税收政策公开、计税依据公开、办税程序公开,政策宣传到户、纳税通知到户、税票填开到户、减免落实到户);全面推广了定点办税、定时纳税、定额征税的“三定”征收方式;建立农税征管信息网络系统,对农户纳税情况实行计算机管理。三是创新机制,探索耕地占用税征管新模式。采取“财政部门直征,国土部门协征”方式,理顺了征纳关系,规范了征管秩序。2005年我省耕地占用税收入达8.37亿元,收入总额在全国列第六位。四是培植新的税收增长点,强化契税征管。过去契税一直由房产、国土部门代征。从2004年起,全面推行财政部门直接征管,加强部门协税,以证管税,有效控制了税源。去年全省契税收入达19.45亿元,收入总额在全国列第九位。契税一跃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税种。在加强农业税征管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广大乡镇财政干部还主动承担了协助工商税收征管的任务。

2、加强支出管理,提高依法理财水平。为了促进乡镇财政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在多年努力的基础上,我省于2000年出台了《湖南省乡镇财政管理条例》。为了规范预算外资金管理,实现预算内外统筹,全省乡镇财政大力推广了“两无一统”的管理办法,乡镇所属站所取消会计和收入账户,由财政所统一管理。“两无一统”管理办法的推行,有效地加强了乡镇预算外资金管理,提高了乡镇政府调控能力。2005年,作为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措施,我省开始探索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的财政管理方式改革,选择汝城、隆回、武冈、岳阳、靖州五个县市开始试点。今年试点范围扩大到40多个县市区,对规范乡镇财政收支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加强乡镇财政监管、控制乡镇新增债务,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从乡镇财政实际出发,不断调整完善财政体制。全省乡镇财政建立以来,先后经历了统收统支、收支包干、分税制等财政体制模式。1994年,中央实行分税制财税体制后,我省积极探索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大部分地市实行了“划分收支、核定基数,收支挂钩,超收分成”的分税包干制模式。通过体制完善,激发了乡镇政府的理财积极性,促进了乡镇财政的快速发展。到2002年底,全省实行分税制或分税包干制财政体制的乡镇达1800多个,占乡镇总数的76%。为了缓解乡镇财政困难,中央从2004年起提出一系列措施,对乡镇通过撤并机构分流人员精简支出、促进经济发展增加自身财力等给予奖励。各地也加大了对乡镇转移支付力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乡镇财政困难。

4、认真贯彻中央支农惠农改革,加快转变财政职能。在农村税费改革过程中,乡镇财政干部始终站在改革的最前列。早在1995年,我省按照财政部的部署,开展“费改税”试点,将向农民收取的各项统筹提留归并改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税”,纳入乡镇财政统一管理。2000年,我省率先在长沙、永兴、津市等县市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为全面推开农村税费改革打下了基础。在2002年农村税费改革过程中,全省乡镇财政系统承担了政策制定、方案测算等繁重工作任务。2004年和2005年,中央决定降低农业税税率直至全面取消农业税,由中央全额予以转移支付。广大乡镇财政干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决策,不断反映湖南农税征管情况,从实际出发制定转移支付方案,创造性地完成了工作任务,确保了中央惠农政策的落实。

5、注重网络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从2004年起,随着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出台,财政对农民的补贴逐渐增多。为了降低补贴发放的行政成本,使各项涉农补贴及时安全发放到农户手中,我们尝试在农税征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涉农补贴发放信息管理系统。当年在浏阳市开展财政对农民补贴发放信息化试点,取得初步成效。近两年来,我们大力加强乡镇财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目前,全省已全面建立了信息网络,实现了粮食直补资金、水稻良种补贴资金的“一卡通”信息化发放。不少县市还实现了退耕还林补助、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计划生育奖励扶助金、农村低保金、村干部工资及补助等涉农补贴的“一卡通”信息化发放。一些县市在此基础上改革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实行乡镇财政资金“网上审核、网上拨付、网上结算、网上查询”的新型管理模式。乡镇财税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乡镇财政管理的一大创新,受到中央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的关注和肯定。

6、注重队伍建设,乡镇财政干部形象不断提升。繁重的工作任务需要强有力的机构队伍来完成。多年来,我们一直注重乡镇财政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乡镇财政干部素质。省厅建立了规范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培训内容涵盖财政财务管理、财经政策法规、经济管理、计算机网络知识等。2005年全省举办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乡镇财税信息化管理和财政业务知识培训班200多期,培训人员达1.5万人次。许多县市乡镇财政干部培训面达到100%。全省乡镇财政干部知识结构不断完善,文化业务素质显著提高,为推动乡镇财政管理规范化打下了基础。1989年以来,全省开展创建文明财政所和先进财政所活动,先后有729个乡镇财政所被授予省级“文明财政所”或“先进财政所”称号,9个乡镇财政所、9名乡镇财政干部被财政部分别评为全国财政系统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二、深刻分析乡镇财政的困难状况,准确把握乡镇财政的发展机遇

在充分肯定乡镇财政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乡镇财政系统所做的大量工作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乡镇财政面临一系列不容忽视的情况和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严重影响乡镇财政正常运转、乡镇政府职能履行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而当前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农村综合改革等又为乡镇财政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只有实事求是地看待存在的问题,认清和把握发展的契机,才能顺应形势,促进乡镇财政的健康发展。

当前乡镇财政至少存在以下几方面变化了的情况和问题:

一是税收征管职能弱化,收入结构发生变化。税费改革前,农税征管曾经是乡镇财政的主要职能。乡镇财政承担着“三提五统”和农业四税的征收任务,2001年,全省乡镇财政系统组织的收入达到62.17亿元。农村税费改革后,随着 “三提五统”、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的取消,乡镇财政自行组织的收入大大减少。2002年税费改革取消 “三提五统”并入农业税,实际减少乡镇收入29.4亿元。2004年降低农业税税率三个百分点,2005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和除烟叶外农业特产税,乡镇财政自行组织的收入又减少了28.91亿元。虽然近几年大力加强契税、耕地占用税的征收管理,两税增长很快,年均增长64%强,但到去年底,全省乡镇财政系统组织收入仅33.87亿元,只及2001年征收收入的54.48%。由于农税征管职能弱化,农税干部一度面临何去何从的尴尬境地。乡镇财政组织的收入减少,还直接导致乡镇本级预算收入减少,乡镇财政收入结构发生变化。去年全省乡镇本级收入58.37亿元,只及我省乡镇财政收入最高年份税改前2001年收入规模81.75亿元的71.40 %,占当年乡镇财政支出的 74.68%。一大批乡镇收入规模锐减,沦为靠上级转移支付过日子的补助乡镇。去年全省乡镇财政收入100万元以下的达到1389个,比2001年增加325个,增长30%多;靠上级补助维持本级支出的乡镇达到1386个,比2001年增加584个,增加73 %。

二是支出结构变化,财政功能弱化。在收入功能弱化、收入结构变化的同时,乡镇财政支出也在收缩,支出功能也在弱化。近几年由于乡镇财政困难,一大批乡镇财政入不敷出,日益难以维持运转,保证不了乡镇最基本的支出需要,逐步影响到乡镇政府的运转和乡镇范围内社会事业的发展。为了保障事业发展的基本需要,上级不得不把一项项的支出职能上收。近几年教育经费上收、乡镇干部工资支出上收,一个个的事业站所逐步改为垂直管理。按照公共财政理论,受益范围在乡镇的公共产品应由乡镇一级提供。乡镇支出职能的不断上收,无疑弱化了乡镇财政功能,影响了乡镇范围内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

三是赤字负债沉重,财政风险增大。由于乡镇财力不足,而一些刚性支出无法削减,不得不通过举债来弥补收支缺口。2005年,全省乡镇财政负债总额达到上百亿元,全省赤字负债乡镇2200多个,占乡镇总数的97%强;没有赤字负债的乡镇不到60个,不及全省乡镇总数的3%。乡镇赤字负债增长有其深刻而复杂的原因。从体制上看,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财权不断上收,导致最基层的乡镇一级财政空间受到挤压。从财源来看,取消农业两税后,乡镇财政收入增长只能依靠工商税收。但我省相当大部分乡镇为纯农业经济结构,工业财源匮乏。从管理上看,上级财政每年不断下达税收增长指标,相当大部分乡镇税收征收任务达到实际税源的数倍,乡镇不得不依靠引税、买税、借钱交税度日,形成巨额债务。

四是财政职能转变滞后,干部普遍感到迷惘。随着农业税的取消,乡镇财政失去了一项重要的职能。虽然近两年省厅加快了乡镇财税信息网络建设,开展了对涉农补贴信息化发放,实行了乡财县管乡用改革,较快地转变了乡财系统工作职能,但乡财系统对职能转变仍感困惑。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公共财政建设,乡财系统一时找不到自身职能定位,工作缺乏抓手,对如何具体服务三农,显得认识不足,办法不多,甚至一些地方对乡镇财政管理改革仍在等待观望。

一方面,乡镇财政面临不少新的情况和问题;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乡镇财政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

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乡镇财政提供了发展空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今后一段时期“三农”工作的总目标、总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但政府必须加以引导,财政必须予以支持。作为最贴近农村的乡镇财政,应该而且能够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资金需要乡镇财政加强监管,国家对农民的资金支持需要乡镇财政安全及时地发放到农民手中。各级乡镇财政管理部门要敏锐地认识到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责任,尽快转变职能,加大为三农服务的力度,发挥乡镇财政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二是建立农村公共财政体系为乡镇财政提供了发展空间。建设农村公共财政体系,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重大举措,也是新时期财政工作的重要任务。在传统的管理体制下,财政对“三农”的支持非常有限,农村公共产品极度匮乏。按照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把公共产品从城市延伸到农村,加强对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乡镇财政正任重而道远。

三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缓解乡镇财政困难提供了契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要积极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乡镇机构改革将严格控制乡镇领导职数,综合设置乡镇内设机构,从严核定和从紧控制乡镇机构人员;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将进一步调整农村中小学校布局,优化教师队伍,采取切实措施分流不合格教师和清退临时聘用人员;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将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体制,确保乡镇正常经费支出需要。这些措施将大大减轻乡镇财政的压力,缓解乡镇财政的困难。

三、适应新的形势,努力实现乡镇财政工作的新跨越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起步之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既赋予了乡镇财政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也为乡镇财政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舞台。可以说,当前是乡镇财政实现职能转变、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全省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推进农村公共财政建设,努力完善乡镇财政体制,不断改革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切实规范乡村账务管理,全面加强乡镇财政队伍建设,切实提高乡镇财政服务“三农”的水平,努力实现我省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的新跨越。按照这一指导思想,今后一段时期应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实现乡镇财政职能转变为重点,努力服务“三农”工作

职能转变仍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乡镇财政管理的工作重点。只有顺利实现职能转变,乡镇财政才能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乡镇财政干部才能履行职责,更好地提高服务“三农”的水平。从建设农村公共财政看,今后乡镇财政的职能应可概括为服务、管理和监督三方面。服务即是贯彻落实中央支农惠农政策,以农为本,服务农民,服务农村;管理和监督即是管好财政支农资金,管好乡镇和村级财政财务,确保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具体来看,乡镇财政职能应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二是负责支农资金的预算安排和监督管理使用;三是管理监督政府预算单位收支;四是负责涉农补贴资金的发放;五是负责村级财务管理;六是负责契税和耕地占用税的征收管理;七是负责农村低保资金发放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收取和管理;八是参与和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和综合配套改革。认真履行上述职能,乡镇财政不是要削弱而是必须加强。

在这里,特别要强调一点,由于乡镇财政处于最基础的地位,其职能分工均未细化,不可能与省市县财政业务部门形成业务对口。因此,省市县财政的业务部门如预算、农业、经建、社保等主要涉农部门要加强协调,搞好配合,尤其要与同级乡镇财政管理部门多沟通交流,整合内部资源,减少内部损耗,在资金、政策、项目上尽可能做到“一个口子”对下,这样既能提高乡镇财政工作效率,更为重要是,可以实现上下财政管理的统一,避免财政职能人为分割,促进农村公共财政体系建设。

(二)以完善乡镇财政体制为重点,努力理顺县乡财政关系

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是财权与事权相结合。要从有利于乡镇政权建设和乡镇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出发,合理划分县市与乡镇政府的事权,在明确事权的基础上,合理划分财权,将适合乡镇管理的收支下放乡镇管理,真正做到乡事乡办,乡财乡理,权责结合。二是统筹兼顾,确保基层政权正常运转。要根据农村税费改革后的新情况,最大限度地照顾乡镇财政的利益,保证乡镇必要的财力,确保基层政权正常运转必需的支出。三是科学规范,公平合理。对乡镇之间的财力差距,要通过转移支付等规范的办法加以调节,平衡地区之间的财政能力。四是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在综合考虑乡镇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支结构和规模等因素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乡镇,在收入划分和支出基数核定等方面实行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对经济比较发达、财力增长能够满足自身支出需要的乡镇,如县城关镇、经济中心镇,实行比较规范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对经济状况较好、财政收支差额不大的乡镇,实行收支包干型财政体制;对经济欠发达、自身财力无法满足需要的乡镇,实行统收统支型财政体制。

(三)以推进乡镇财政改革创新为重点,努力实现规范化管理

首先,要按照全省农村综合改革的部署,在总结前几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行“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在推进改革过程中,一要坚持乡镇财政“五权”不变的原则。即坚持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资金审批权、债权债务关系不变。乡镇政府要按预算安排重点和顺序编制本级预算草案,按规定程序审批报县级财政部门备案;乡镇结余资金归乡镇所有,县级财政不得集中、平调;属于乡镇财权事权范围内的支出,仍由乡镇按规定程序审批;乡镇债权债务仍由乡镇拥有和承担。二要坚持“五个统一”的要求,努力实现乡镇财政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目标。在推行“乡财县管乡用”改革的同时,要加强村级资金管理。属于村级的财政补助资金,必须及时足额划入村级资金专户,县乡财政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挤占。逐步推行和完善“村账乡代管”制度,加强审核监督,确保村级资金按规定使用。三要加强组织领导。改革试点工作要由县人民政府领导,在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下,县级财政部门具体组织实施。

其次,要大力推进乡镇财税信息化建设。乡镇财税信息化是全省“金财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镇财政实现职能转变,规范三农服务,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平台。要充分利用乡镇财税管理信息网络资源,将各项涉农补贴尽快纳入信息化发放范围,力争两年内全面实现所有涉农补贴的“一卡通”发放和管理。要加快乡镇财税基础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完善三农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三农基础信息的动态管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准确快捷的决策依据。要加强乡镇财税管理信息网站建设,打造高效快捷的日常工作平台。省厅将进一步完善网站设计,充实网站内容,提高网站文稿质量,将网站建设成为集电子政务处理、财税信息发布、网络支持维护、工作经验交流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日常管理平台。

(四)以强化乡镇财税征管为重点,努力推进依法治税

目前乡镇财政仍然担负着契税和耕地占用税的征管任务。在契税征管方面,各地要严格按照政策要求,取消委托代征,全面实现直接征管。要加强与房产、国土部门的协调和沟通,通过计算机联网从房产、国土部门获取完整的税源档案基础信息,并及时向房产、国土部门传递契税完税信息,先税后证,使契税征管与房产、国土管理形成联动效应,通过逐步使用《湖南省契税征收管理系统》,规范征收管理流程,杜绝暗箱操作和违规减免,确保应收尽收。在耕地占用税方面,要继续坚持“财政部门直征、国土部门协征”的征收方式,严格控制减免;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临时用地和先行用地的税收征管,堵塞收入漏洞;积极推进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加强与国税、地税的沟通与协作,整合管理资源,准确、快捷地传递信息,逐步实现各征收机关及各税种之间的信息共享。按照烟叶税条例的规定,烟叶特产税改为烟叶税后,由财政部门征管改为地税部门征管。各地要按照省厅的通知要求,做好与地税部门的衔接移交,确保征管工作的顺利过渡。

(五)以加强乡村债务管理为重点,努力防范财政运行风险

乡镇赤字负债沉重,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和经济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去年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的“1+5”文件中,出台了《关于规范乡村债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当前加强乡村债务管理,一是坚决制止发生新债。要规范税费征收行为, 不准脱离实际向基层下达税费任务,杜绝垫税、抵税现象;鼓励乡镇通过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增加财源,但不得脱离实际给乡镇下达招商引资指标;乡镇政府和各部门不得为经济活动提供贷款担保,不得举债搞建设、上项目或发放各种津补贴。二是逐步消化历年老债。要建立健全乡镇债务偿还机制,对党员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所欠款项,限期结清;对兼具债权债务身份或债权债务关系紧密的实行债权债务互相抵扣;对有偿还能力而拒不还债的,通过法律手段强制执行;对债权人不明确、债权人主动放弃债权的陈年老债,按法定程序核销;将报酬性欠款、公务性欠款以及利转本的,作一般往来处理,不计利息;将民间借款利率降为国家法定利率,实行本息分离,利息挂账,先还本后付息;同时结合乡镇实际,积极盘活资产资源还债。三是要建立健全新债责任追究和乡村干部离任债务审计制度。凡违反规定以政府名义提供贷款担保形成新债的,实行“谁签字、谁负责”,由签字人和政府主要负责人负责偿还;凡违反规定举债的,实行“谁借谁还”,落实还款责任;凡违反规定发生新的债务的乡镇和村,要追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在新的债务化解之前,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不得提拔重用,不准异地任职。通过上述措施,严格规范乡镇债务管理。

(六)以加强乡镇财政队伍建设为重点,努力提高财政干部素质

努力建立一支业务精通、素质过硬的乡镇财政干部队伍,是实现乡镇财政工作新跨越的前提和保障。当前加强乡镇财政队伍建设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调整机构设置,加强机构管理。为适应新的工作形势,经人事编制部门批准,省厅农税处已更名为乡镇财政管理处,同时加挂省契税、耕地占用税征收管理局牌子。各市州、县市区要抓紧做好农税机构更名工作,尽快将农税机构更名为乡镇财政管理机构,撤销乡镇农税所牌子。各级机构原管理体制、级别及职务配备保持不变。

2、重新核定编制,分流富余人员。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综合改革中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规定,今后乡镇财政所只限使用2001年下达的行政编制,原使用的事业编制必须核销。鉴于当前乡镇财政在贯彻中央惠农政策、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中承担的繁重任务,省厅经报请省政府批准,拟在全省乡镇一级成立乡镇财政核算中心,与财政所合署办公。核算中心为实行公务员管理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主要承担乡村两级具体核算事务。乡镇财政核算中心成立后,可解决全省乡镇财政系统5000多人安置问题,另有1000多人要参与乡镇机构改革,实行人员分流。广大乡镇财政干部要积极投身机构改革,不断提高乡镇财政队伍素质水平。

3、重视机构建设,解决实际问题。各级财政部门要从财政事业发展的高度,把乡镇财政机构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农业税取消后,乡镇财政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乡镇财政工作的领导,要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基层干部,倾听基层意见,反映基层心声,稳定基层思想,化解基层矛盾,要多向同级党委政府汇报,解决基层财政的实际困难,让基层财政干部安心工作,乐于奉献。要切实保障乡镇财政的工作经费。农业税取消后,乡镇财政工作经费短缺,各级财政要统筹资金安排,将乡镇财政的工作经费打足,列入财政预算,确保乡镇财政工作正常开展。

4、大力开展培训,提高队伍素质。要建立健全培训制度,突出抓好岗位培训,形成终身学习、学习终身的良好氛围,切实提高全省乡镇财政干部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乡镇财政干部要紧紧围绕乡镇财政运行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转变工作作风,深入调查研究。特别要学习农村管理理论和农业技术知识,切实提高服务“三农”的本领。要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廉政建设,确保干部过好廉洁关,真正打造一支政治过硬、行为规范、办事高效、服务优质、运转协调的队伍。

同志们,乡镇财政工作是一项关系全省五千万农民福祉、关系全省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光荣事业。我们一定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开拓,真抓实干,努力谱写湖南乡镇财政事业更加辉煌的新篇章,为推进我省财政事业改革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全面促进各项事业发展

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全面促进各项事业发展

张福山

阿荣旗新发乡东光村做为全区北疆文明生态村创建试点村和阿荣旗新农村建设试点村,2006年春天以来,该村以其飞快的建设速度,优美的自然环境,浓郁的民俗风情,特有的餐饮美食赢得了各级领导和来宾的一致好评,充分展示了东光村在两个文明建设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

一、干部带头,群众参与,形成建设合力

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抽调40名工作人员,成立了9个新农村建项目推进工作小组,驻村解决各种实际困难。为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开展,乡党委政府多次组织召开党政班子会议,完善推进工作方案,层层分解任务,责任落实到人,明确标准和完成时限。从今年5月份开始,在新农村建设主战场--东光村,乡政府干部放弃“五一”长假和所有的双休日和农民群众一道挖边沟、修道路、清垃圾、植树种草、栽花浇水、美化环境。建设工作中,干部和群众共计挖边沟2600延长米,修整村路2000延长米,植树6000余株,栽花4000余株,清理垃圾5吨。建设工作中,我们克服了建设时间短、建设资金少、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诸多困难,党政班子成员亲临劳动一线做农民的思想工作并带头劳动,带领干部和群众战寒风、斗酷暑,以极大的工作热情和忘我的工作精神感动了有关部门领导和全乡的农民群众。自治区文明办投入创建资金25万元修建了建筑面积302平方米的村部综合楼和文化活动室;旗委、旗政府争取项目资金650万元修建了东光村通往301国道的水泥环路和东光灌区衬砌工程;旗直各部门和旗森警大队组织干部、战士到东光村义务修路和植树,其它村群众也纷纷参加支援,形成了领导重视、干部带头、群众参与的新农村建设的强大氛围。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明确创建思路

为确保在迎会期间东光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真正起到示范带动、引领作用,展示阿荣旗新农村建设成果,我们聘请辽宁省沈阳市城市建筑设计院专家对东光村进行了中长期规划。规划的指导思想是“节约资源、完善功能、永续发展”。按照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制订了《东光村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东光村2006年建设项目和今后五年发展规划。目前已建成的项目有东光村通往301水泥环路建设项目、3500亩水稻灌渠衬砌项目、村部综合楼和民俗馆建设项目、民族广场建设项目、餐饮一条街建设项目;正在实施的有破旧茅草房改造项目、沼气池建设项目、敬老院建设项目。这些项目仅用了85天就全部完工,每个项目责任人不分白天黑夜的工作,晒黑了、累瘦了,但大家都感到非常的欣慰,因为通过85天的奋战、85天的汗水、85天的努力,新发人终于创造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建设了一个涣然一新的农村。东光村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但改善了东光村人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而且提升了建设品位,增加了新农村建设内涵。

三、加强管理,美化环境,建设和谐家园

为了美化生活环境,在东光村实施了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在道路两侧和水稻灌区两侧植树6000余株;在村路口设置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永久性宣传牌;在水泥路右侧及广场安装了20盏路灯;修建木栅栏围墙3200延长米;水泥硬化路面2050米,平整村路2000米;出台了《东光村环境卫生管理办法》,成立了村卫生队,负责水泥环路卫生和村内垃圾清运;实行生活垃圾袋装处理,定点堆放、定时收集,在环路边设置了17个垃圾箱,方便村民投放垃圾,同时与村民签定了门前三包协议书。利用会议、广播、宣传栏等形式加强对村民的卫生知识宣传教育,通过深入细致的教育引导,村民的文明意识明显提高。

四、传承文化,提升素质,培育新型农民

我们充分发挥朝鲜族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以朝鲜族“歌舞文化”和“餐饮文化”

为特色品牌,打造民俗旅游文化精品。一是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东光村建起了1200平方米的民族小广场和综合文化活动室,为村民提供了理想的休闲和活动场所,不断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二是组建新发朝鲜族艺术协会和民间歌舞团,投资10万元购置了服装、乐器和道具,围绕新农村建设编排了一批文艺节目,经常开展演出活动,使广大群众在寓教于乐中把建设家乡变成了自觉行动;三是强化科技培训,增强村民科技致富本领。组织村民积极参加劳动就业部门组织的“阳光工程”培训,促进了村民现代生活方式的养成和生产技能的提高;四是引导村民逐步建立起文明进步的生活方式,开展“五清”、“五改”、“五进”活动,教育村民摒弃不良习惯;五是文明竞赛引导,以“一户三会”(十星级文明户、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妇女禁赌会)为载体,开展文明评比活动,引导村民向文明户看齐。目前,东光村朝鲜族餐饮文化、歌舞文化和旅游文化蓬勃发展,一朵朵健康向上的文明之花竞相开放,吸引了市电视台、自治区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前来宣传报道。

五、培育新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带动经济发展

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生产,寻找增长点,培育新产业。一是以水稻基地建设为龙头,打好绿色品牌。为了做大做强水稻这篇文章,旗开发办投资500万元对东光村3500亩水稻灌区进行了整治,修建了水渠;乡里组织种植大户到黑龙江考察并引进了优良水稻新品种,注册了“阿伦新米”商标;除此还提升了加工水平和包装档次,使“阿伦新米”远销到牙克石、海拉尔、满洲里,并出口到俄罗斯,仅此一项就增收200余万元;二是以劳务输出为突破口,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在新农村建中加强对农民工知识和技能培训,逐步实现由体力型输出向脑力型输出转变。今年上半年劳务输出65人,其中到韩国和日本的45人,创汇400多万元。朝鲜族老乡在外赚回大量的“外汇”,回乡后积极参与家乡的新农村建设。村民赵荣浩在韩国务工3年,回村后,投资10万元建起了120亩葡萄园,今年试种的3亩葡萄长势良好,韩国和国内外地客商纷纷前来考察,部分客商还达成了投资意向;三是以民俗餐饮旅游为特色,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我乡结合自身优势,努力挖掘“民俗游”和“乡村游”等旅游文化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了“朝鲜人家”民族民俗园和占地面积8150平方米的朝鲜族特色餐饮一条街;通过争取项目资金20万元对20户破旧的茅草房和2栋民俗村寨按农家旅游的形式改造,吸引了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和周边地区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截至目前,全村已建成民族特色餐饮饭店15家。广大村民真正逐步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和好处。

六、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打算

一是以东光村为试点,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其它村的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彻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二是继续加强水稻基地建设,扩大劳务输出范围,发展民俗生态旅游业,对全乡的茅草房逐步进行改善;三是以文化活动场所为平台,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利用民族广场和综合活动室,经常开展健康向上的娱乐活动,不断满足群众求知求乐的需求,打造民族歌舞、民族餐饮、民族旅游文化精品;四是深入开展“北疆文明大通道文明生态示范村”创建活动。抓住国家和自治区关于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发展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积极争取农村沼气池建设项目,2007年计划采取各农户自建、政府补助的形式在东光村推开沼气池建设。2007年—2009年计划建一个5000平方米的葡萄园。2008—2010年计划建一个5万平方米集旅游、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朝鲜人家民俗风情园。

新农村建设工作以来,新发乡党委政府在旗委旗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下,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但我们深知工作中还有不足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会承借着全旗两个文明盛会和文明生态新农村建设的东风,创新争先、扎实苦干,把新发乡建设成为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发朝鲜族乡党委政府

第三篇: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 进一步加强强村务公开和基层民主管理

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村务公开

和基层民主管理

近年来,各级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作为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阳光工程”来抓,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还存在一些具体问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解决。

一、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存在问题。

1、公开不够深入和规范。一是公开时间不及时,对公开的事项不按规定时间进行公开,有的一个季度或半年多才公开一次,公开时间间隔太长;有的随心所欲,啥时想公开就公开,不想公开就不公开;有的只在上级检查时才公开,平时无人问津。二是公开形式单一,仅限于公开栏的形式出现,不便于让大多数村民群众了解知悉村务;有的把公开栏建在不便于群众光顾的地方,群众难以观看监督;有的村对公开栏缺乏管护,风吹日晒雨淋及人为损坏严重,难以使用。三是公开内容不完整,有的只公布数额较小的费用,对群众意见大的“热点”、“重点”等问题遮遮掩掩,避重就轻;四是公开程序不严谨,有的只公布了办事结果,缺少法定的程序,未按程序通过民主理财和审查,使村务公开缺乏说服力。

2、内部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目前,一些基层组织没有一套完善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等村民自治组织未充分发挥作用,甚至形同虚设。村民代表会、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监督小组作用发挥不够,监督作用流于形式。

3、轻视公开后的反馈。对有些事项的公开,只重视公开的形式,而轻视公开后的情况收集和处理,有公开无落实,很少认真考虑公开后如何搜集群众的反馈意见,认为公开了就万事大吉。尤其是对干部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及举报的事项不能正确对待,该正面答复解释的不答复解释,该及时整改解决的不整改解决,能拖则拖,有的还冷言相讥,导致群众集体上访或越级上访,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大局。

二、新农村建设应抓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推进继承民主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

1、深化宣传教育,不断提高认识。要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和渠道,广泛宣传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要求和标准,让乡村干部克服思想顾虑,树立公仆意识和群众观念,做到勤政廉政,切实解决怕公开、担心公开、不愿公开、不敢公开、不重视公开和不懂公开的问题。同时,广泛深入地宣传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决策权,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解决群众不关心、不参与、不会监督、不敢监督等问题,为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加强对乡村干部的培训,使乡村干部全面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熟悉具体的操作程序,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责,自觉养成尊重农民意愿、办事透明公开的工作方法

2、整合部门力量,加强指导督办。县、镇村三级要结合实际,利用新农村建设县、镇派驻新农村指导,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的办事机构,强化各部门、人员的工作职责,严格落实责任制,切实解决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促使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各镇、村及相关部门要着力在规范化公开和真公开上下功夫,实现村务公开更加真实、及时、全面。民政部门要全方位搞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指导和监督,从政策上引导其走向规范;经管部门要重点清理审计村民反映强烈,历年财务管理混乱村的财务,还老百姓一个明白,保障老百姓对村级财务状况的知情权;纪检监察部门要重点控制滋生乡村干部腐败的源头,教育和引导乡村干部自觉保持廉洁反对腐败的自律性,从源头遏制腐败蔓延;组织部门要重点协调村党组织与村委会的关系,真正使两套班子协调运行,同心协力搞好村级经济发展,加快村级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同时,县、镇应按照村务公开的具体要求,设立村务公开专项经费,统一纳入财政预算,实行专帐储存、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并将村务公开纳入县、镇,村级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考虑。

3、坚持原则标准,规范村务公开。一要规范公开内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结合农村改革发展实际,对集体“财务收支,土地征用各项补偿收入,土地和集体财产的承包、租赁及收益,公共基建项目的投资方案和资金使用,工作目标执行情况和有关人员的补贴,涉及村民利益、强农惠村农政策、民普遍关心的其它事项都应逐项公开,让村民群众明白。二要规范公开程序。根据公开内容性质,凡需要村民知悉的事宜,按照事物发展先后顺序,都应一一让村民看清、看懂。如村财务收支帐目,既要让村民看收支票据、所记帐目,又要让村民看收支数额和用途,让集体有一本实事求是的文字帐,让村民有一本心里亮堂的明白帐。三要规范公开时间。按照有关规定,对凡需要村民明白的村财务收支等内容和群众比较关心的事项至少每月公开一次,让大多数群众知道。四要规范公开形式。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公开,应根据公开内容的性质决定,重视和加强阵地建设,采用灵活多样的公开形式。凡需村民集体讨论、民主决策的重大事项,应提前通知村民,定时召开有关会议讨论决定,并及时公开结果。对于向村民宣传性的事项和经常性需要村民知道的内容和事项,可采用书面张贴的形式在公开栏内公开。

4、完善制约机制,强化监督管理。首先是加强和完善党支部对村委会的有效监督。其次是加强群众对村委会的监督,通过村务公开监督、民主理财小组、民主议事小组,民主评议村干部和村委会,定期向村

民大会报告等方式,对村委会进行全方位经常性监督,避免村委会在重大问题决策上失误。确保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三是加强村级配套组织对村委会的监督,使其更具有针对性,促使村委会及时、认真地解决工作存在的问题,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四篇: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 进一步加强强村务公开和基层民主管理

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村务公开

和基层民主管理

近年来,各级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作为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阳光工程”来抓,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还存在一些具体问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解决。

一、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存在问题。

1、公开不够深入和规范。一是公开时间不及时,对公开的事项不按规定时间进行公开,有的一个季度或半年多才公开一次,公开时间间隔太长;有的随心所欲,啥时想公开就公开,不想公开就不公开;有的只在上级检查时才公开,平时无人问津。二是公开形式单一,仅限于公开栏的形式出现,不便于让大多数村民群众了解知悉村务;有的把公开栏建在不便于群众光顾的地方,群众难以观看监督;有的村对公开栏缺乏管护,风吹日晒雨淋及人为损坏严重,难以使用。三是公开内容不完整,有的只公布数额较小的费用,对群众意见大的“热点”、“重点”等问题遮遮掩掩,避重就轻;四是公开程序不严谨,有的只公布了办事结果,缺少法定的程序,未按程序通过民主理财和审查,使村务公开缺乏说服力。

2、内部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目前,一些基层组织没有一套完善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等村民自治组织未充分发挥作用,甚至形同虚设。村民代表会、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监督小组作用发挥不够,监督作用流于形式。

3、轻视公开后的反馈。对有些事项的公开,只重视公开的形式,而轻视公开后的情况收集和处理,有公开无落实,很少认真考虑公开后如何搜集群众的反馈意见,认为公开了就万事大吉。尤其是对干部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及举报的事项不能正确对待,该正面答复解释的不答复解释,该及时整改解决的不整改解决,能拖则拖,有的还冷言相讥,导致群众集体上访或越级上访,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大局。

二、新农村建设应抓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推进继承民主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

1、深化宣传教育,不断提高认识。要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和渠道,广泛宣传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要求和标准,让乡村干部克服思想顾虑,树立公仆意识和群众观念,做到勤政廉政,切实解决怕公开、担心公开、不愿公开、不敢公开、不重视公开和不懂公开的问题。同时,广泛深入地宣传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决策权,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解决群众不关心、不参与、不会监督、不敢监督等问题,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加强对乡村干部的培训,使乡村干部全面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熟悉具体的操作程序,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责,自觉养成尊重农民意愿、办事透明公开的工作方法

2、整合部门力量,加强指导督办。县、镇村三级要结合实际,利用新农村建设县、镇派驻新农村指导,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的办事机构,强化各部门、人员的工作职责,严格落实责任制,切实解决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促使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各镇、村及相关部门要着力在规范化公开和真公开上下功夫,实现村务公开更加真实、及时、全面。民政部门要全方位搞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指导和监督,从政策上引导其走向规范;经管部门要重点清理审计村民反映强烈,历年财务管理混乱村的财务,还老百姓一个明白,保障老百姓对村级财务状况的知情权;纪检监察部门要重点控制滋生乡村干部腐败的源头,教育和引导乡村干部自觉保持廉洁反对腐败的自律性,从源头遏制腐败蔓延;组织部门要重点协调村党组织与村委会的关系,真正使两套班子协调运行,同心协力搞好村级经济发展,加快村级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同时,县、镇应按照村务公开的具体要求,设立村务公开专项经费,统一纳入财政预算,实行专帐储存、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并将村务公开纳入县、镇,村级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考虑。

3、坚持原则标准,规范村务公开。一要规范公开内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结合农村改革发展实际,对集体“财务收支,土地征用各项补偿收入,土地和集体财产的承包、租赁及收益,公共基建项目的投资方案和资金使用,工作目标执行情况和有关人员的补贴,涉及村民利益、强农惠村农政策、民普遍关心的其它事项都应逐项公开,让村民群众明白。二要规范公开程序。根据公开内容性质,凡需要村民知悉的事宜,按照事物发展先后顺序,都应一一让村民看清、看懂。如村财务收支帐目,既要让村民看收支票据、所记帐目,又要让村民看收支数额和用途,让集体有一本实事求是的文字帐,让村民有一本心里亮堂的明白帐。三要规范公开时间。按照有关规定,对凡需要村民明白的村财务收支等内容和群众比较关心的事项至少每月公开一次,让大多数群众知道。四要规范公开形式。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公开,应根据公开内容的性质决定,重视和加强阵地建设,采用灵活多样的公开形式。凡需村民集体讨论、民主决策的重大事项,应提前通知村民,定时召开有关会议讨论决定,并及时公开结果。对于向村民宣传性的事项和经常性需要村民知道的内容和事项,可采用书面张贴的形式在公开栏内公开。

4、完善制约机制,强化监督管理。首先是加强和完善党支部对村委会的有效监督。其次是加强群众对村委会的监督,通过村务公开监督、民主理财小组、民主议事小组,民主评议村干部和村委会,定期向村民大会报告等方式,对村委会进行全方位经常性监督,避免村委会在重大问题决策上失误。确保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三是加强村级配套组织对村委会的监督,使其更具有针对性,促使村委会及时、认真地解决工作存在的问题,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五篇:以资源库建设为契机 扎实推进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

以资源库建设为契机 扎实推进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

12月11日,由教育部高职高专经济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共同主办的金融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启动大会暨第八届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论坛在杭州举行。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当前信息化背景下,探讨如何通过金融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来促进和深化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同时,也从金融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大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和规划金融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来自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保险职业学院等30余所院校的近百名教师出席了会议。大会和论坛分别由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副院长吴胜教授、副院长王琦研究员主持。

全国金融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负责人、教育部高职高专经济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周建松教授首先讲话。他指出,金融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来之不易,建设好金融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十分重要,我们要以资源建设带团队、以资源建设促发展,以百倍的精力、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此项工作。同时就建设好金融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二是要找对路子,理清思路;三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四是要组建团队,通力合作;五是要创新工作,出好成果。为金融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提出了非常明确的建设思路和方向。

上海商学院宋文官教授、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高翠莲教授介绍了资源库建设的经验与体会。高等教育出版社经管分社社长赵洁女士从资源库项目建设的轨迹和对国家教学资源库的再认识两个角度介绍了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总体情况。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李捷先生详细介绍了金融专业教学资源建设的技术标准。全国金融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工作组组长郭福春教授,项目工作组副组长董瑞丽教授分别介绍了金融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和团队要求。

会上,来自全国近30所院校的代表结合院校自身的专业优势,对资源库的建设方案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并就金融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达成了初步的共识。

本次会议标志着金融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正式启动,以资源库建设为契机,扎实推进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银领学院李宏伟)

下载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 努力实现我省乡镇财政工作新跨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 努力实现我省乡镇财政工作新跨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