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分析预警的问题

时间:2019-05-13 17:52: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税收分析预警的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税收分析预警的问题》。

第一篇:税收分析预警的问题

固定资产周转率预警的问题

固定资产周转率是公司的销售收入与平均固定资产净值的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 = 销售收入 /平均固定资产净值

式中的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年初固定资产净值+年末固定资产净值)/2

固定资产的周转率越高,周转天数越少,表明公司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公司的获利能力越强;反之,则公司的获利能力越弱。

一般纳税人零低申报预警2

1.1.1.1 一般纳税人零低申报预警

1、功能描述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零低申报预警对象是状态为开业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剔除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等免税企业、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税收优惠的企业和外贸企业。预警内容包括“销售额为0”、“月均销售额低于5000元”、和“税额为0”、“税负低于行业税负预警线”四部分。

2、数据来源

数据主要取自综合征管软件中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报信息。

3、计算口径

(1)销售额:按适用税率征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按简易办法征税货物销售额、免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出口退税审核系统中的出口销售额之和;

(2)月均销售额:按适用税率征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按简易办法征税货物销售额、免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出口退税审核系统中的出口销售额之和,除以分析期申报月个数;

(3)税负率=应纳增值税额/应税销售额×100%

(4)四个户数之间不交叉,避免重复预警,按“销售额为0”、“月均销售额低于5000元”、“税额为0”、和“税负低于行业税负预警线”所列顺序确定异常户数优先级。

4、反映问题

纳税人可能存在申报不实、不计少计销售收入或虚抵进项等问题。

解决方法:本项指标为季度考核指标,只要税收管理员辅导企业将考核的“销售额为0”、“月均销售额低于5000元”、和“税额为0”、“税负低于行业税负预警线”四部分内容落实到位即可解决。

1.1.1.2 海关完税凭证抵扣进项占比过高预警

1、功能描述

海关完税凭证抵扣进项占比分析主要针对当期有海关完税凭证抵扣进项的纳税人,一是通过对纳税人当期海关完税凭证进项税额和当期全部抵扣进项税额二者比率的全面比较,分析纳税人海关完税凭证抵扣进项的合理性;二是根据日常管理中发现的有问题的海关完税凭证大多来自省境外海关,因此将来自(山东)境外的海关完税凭证也作为主要分析对象。三是为了分清主次,重点关注抵扣税额较大的纳税人,及时对问题疑点较为突出的纳税人进行预警。

2、数据来源

数据主要取自综合征管软件中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报信息和纳税人采集报送的海关完税凭证明细信息;通过将海关完税凭证代码中的口岸信息与系统事先维护的海关口岸代码比对,确定海关完税凭证是否来自山东省境外。

3、计算口径

对当期海关完税凭证抵扣税额超过1万元,海关完税凭证进项占全部进项税额比例超过行业预警上限的纳税人预警。行业预警值以全省当期有海关完税凭证进项的一般纳税人为样本,采用均值方差方法计算。同时对有来自东省境外海关凭证抵扣进项的纳税人进行预警;

海关完税凭证抵扣进项占全部进项比例=当期海关完税凭证进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抵扣税额×100% 4、反映问题

可能存在取得虚假的海关完税凭证虚假抵扣进项税额的问题。

1.1.1.3 农产品收购凭证抵扣进项占比过高预警

1、功能描述

农产品收购凭证抵扣进项分析主要通过对当期有农产品收购凭证抵扣进项的纳税人当期农产品收购凭证抵扣进项税额占当期全部抵扣进项税额的比率的分析,分析纳税人农产品收购凭证抵扣进项的合理性,对比例高于同行业预警值的,可能存在虚开农产品收购凭证、虚抵进项税额的纳税人进行预警。

2、数据来源

数据主要取自综合征管软件中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报信息。

3、计算口径

对当期农产品收购凭证抵扣税额超过1万元,农产品收购凭证进项占全部进项税额比例超过行业预警上限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预警。

农产品收购凭证抵扣进项占全部进项比例=当期农产品收购凭证进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抵扣税额×100% 4、反映问题

可能存在虚开农产品收购凭证,虚假抵扣进项税额的问题。

1.1.1.4 废旧物资抵扣进项占比过高预警

1、功能描述

废旧物资发票抵扣进项分析主要通过对当期有废旧物资发票抵扣进项的纳税人当期废旧物资发票进项税额占全部抵扣进项税额的比率进行分析,分析纳税人废旧物资发票抵扣进项的合理性,对比例高于同行业预警值的,可能存在取得虚开或虚假的废旧物资发票,虚抵进项税额的纳税人进行预警。

2、数据来源

数据主要取自综合征管软件中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报信息。

3、计算口径

对当期废旧物资发票抵扣税额超过1万元,废旧物资发票进项占全部进项税额比例超过行业预警上限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预警。

废旧物资发票抵扣进项占全部进项比例=当期废旧物资发票进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抵扣税额×100% 4、反映问题

可能存在取得虚开或虚假的废旧物资发票,虚抵进项税额的问题。1.1.1.5 运费发票抵扣进项占比过高预警

1、功能描述

运费发票抵扣进项占比分析主要通过对当期有运费发票抵扣进项的纳税人当期运费发票抵扣进项税额占全部进项抵扣进项税额的比率进行分析,分析纳税人当期运费发票抵扣进项的合理性,对比例高于同行业预警值的,可能存在取得虚开或虚假的运费发票,虚抵进项税额的纳税人进行预警。

2、数据来源

数据主要取自综合征管软件中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报信息。

3、计算口径

对当期运费发票抵扣税额超过1万元,运费发票进项占全部进项税额比例超过行业预警上限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预警。

运费发票抵扣进项占全部进项比例=当期运费发票进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抵扣税额×100% 4、反映问题

可能存在取得虚开或虚假的运费发票,虚抵进项税额的问题。

1.1.1.6 海关完税凭证比对异常预警

1、功能描述

根据总局对海关完税凭证稽核比对结果信息,将比对不符、缺联、重号的海关完税凭证,按照申报抵扣的纳税人及纳税人所属税务机关,分别归类汇总,对纳税人申报抵扣的海关完税凭证比对相符率、异常率及异常频度等进行分析,对纳税人预警。

2、数据来源

总局下发的“四小票”稽核比对信息。

3、计算口径

异常率=异常份数/总份数×100% 4、反映问题

可能存在取得虚开或虚假的海关完税凭证,虚抵进项税额的问题。

解决方法:对于比对不符的企业,委托代理进口企业必须具有下列单证:(1)海关增值税完税凭证;(2)海关关税完税凭证;(3)海关报关单;(4)境外企业开具的货物发票;(5)支付给代理商货款的付款凭证(支付的货款应与境外企业开具的货物发票金额一致);(6)支付海关增值税、海关关税的付款凭证;(7)与代理商签定的代购合同;(8)支付给代理商的代理费或佣金付款凭证及代理商开具的代理费或佣金发票;(9)以离岸价结算时,要有支付的海运费付款凭证及海运费发票,以到岸价结算时,要有境内的运费发票及运费付款凭证。

自营进口的企业必需有下列单证:(1)海关增值税完税凭证;(2)海关关税完税凭证;(3)海关报关单;(4)境外企业开具的货物发票;(5)外汇管理局开具的进口贸易付汇核销单;(6)支付给境外企业货款的付款凭证;(7)支付海关增值税、海关关税的付款凭证;(8)与境外企业签定的购销合同;(9)以离岸价结算时,要有支付的海运费付款凭证及海运费发票,以到岸价结算时,要有境内的运费发票及运费付款凭证。另外,自营进口企业根据进口业务情况还应该留有一些其他单证,如:外商开具的货物提单、货物装箱单;商检部门开具的检疫费、消毒费等收费单据;进口商向港口支付装卸费、搬挪费、堆存费等费用的发票;进口商开户行开具的结汇水单;进口商与报关行结算包干报关费用的普通发票。

如果提供不出上述资料应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同时对于企业购入的固定资产缴纳的海关代征增值税不允许抵扣。

1.1.1.7 运费发票比对异常预警

1、功能描述

根据总局对运费发票稽核比对结果信息,将比对不符、缺联、重号的运费发票,按照申报抵扣的纳税人及纳税人所属税务机关,分别归类汇总,对纳税人申报抵扣的运费发票比对相符率、异常率及异常频度等进行分析,对纳税人预警。

2、数据来源

总局下发的“四小票”稽核比对信息。

3、计算口径

异常率=异常份数/总份数×100% 4、反映问题

可能存在取得虚开或虚假的运费发票,虚抵进项税额的问题。解决方法:查看企业运费发票开具是否符合规定;运输的货物是否与发票上的货物及企业实际销售或购入的货物一致;是否支付相关的费用;如存在疑点应发函协查,经调查交易不符的应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

1.1.1.8 废旧物资发票比对异常预警

1、功能描述

根据总局对废旧物资发票稽核比对结果信息,将比对不符、缺联、重号的运费发票,按照申报抵扣的纳税人及纳税人所属税务机关,分别归类汇总,对纳税人申报抵扣的废旧物资发票比对相符率、异常率及异常频度等进行分析,对纳税人预警。

2、数据来源

总局下发的“四小票”稽核比对信息。

3、计算口径

异常率=异常份数/总份数×100% 4、反映问题

用废企业可能存在取得虚开或虚假的废旧物资发票,虚抵进项税额的问题;废旧物资经营单位可能存在虚开废旧物资销售发票的问题。

1.1.1.9 废旧物资发票开具异常预警

1、功能描述

通过对废旧物资经营单位废旧物资发票开具情况的分析,反应纳税人经营状况的波动情况,若开具金额在短时间内有异常突增现象,则纳税人可能存在虚开发票的疑点,对纳税人予以预警。

2、数据来源

综合征管软件废旧物资经营单位资格认定信息和纳税人申报信息。

3、计算口径

废旧物资经营单位指在CTAIS2.0中进行了资格认定的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

(1)(本期发票开具金额-上期发票开具金额)/上期发票开具金额×100%≥100%;(2)本期发票开具金额≥10万;

(3)(本期发票开具金额-注册资金)/注册资金×100%≥300%;纳税人注册资金从纳税人登记信息中取得。

上述三个条件同时具备,对纳税人预警。4、反映问题

可能存在虚开废旧物资收购、销售发票的问题。

1.1.1.10 享受即征即退税收优惠纳税人异常预警

1、功能描述

对于享受即征即退优惠政策的纳税人,通过对其申报情况、发票开具流向金额等信息的综合分析,及时发现税负明显偏高、存在滞留票、向外贸企业开具发票等情况的纳税人,此类纳税人存在的虚开发票、多退税款和扩大退税范围等疑点,对其进行预警。

2、数据来源

取自综合征管软件即征即退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报信息、外贸企业资格信息和增值税管理系统中的纳税人发票开具信息。

3、计算口径

对税负高于行业税负预警上限、当期有滞留票且滞留金额大于10万元的纳税人或税负高于行业税负预警上限并向外贸企业开具专用发票金额超过1万元的的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纳税人预警。税负率=应纳增值税额/应税销售额×100%

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税收优惠纳税人指当期经审批从国库通过先征后退方式退税的民政福利企业、森工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销售自己生产的集成电路企业、软件生产企业等。4、反映问题

可能存在的虚开发票、多退税款和扩大退税范围等问题。解决方法:税收管理员实地核实企业是否存在应取得而未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现象;是否有向外贸企业销售货物的现象;如果存在应追缴已退税款。

1.1.1.11 增值税专用发票滞留票预警

1、功能描述

对当期和前期滞留票情况分别从税额和份数进行分析比较,对存在滞留票或滞留率较高的纳税人预警,特别是商贸企业,纳税人存在有帐外经营、隐瞒收入等问题的可能性更大。

2、数据来源

增值税管理系统中的纳税人增值税专用发票滞留票信息。

3、计算口径

主要针对对商贸企业预警,对工业企业,只对滞留率高、滞留金额大的纳税人预警。滞留票信息剔除红字发票对应的产生的滞留票。4、反映问题

可能存在帐外经营,隐瞒收入的问题。

解决方法:第一步:首先判断滞留票是否是所属企业取得,是正常滞留票还是非正常滞留票。将滞留票号码与企业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核对,在调查核实过程中以下各种情况为正常滞留票:

(1)不得抵扣项目未认证造成滞留。如,购进固定资产、购进用于在建工程、集体福利、免税项目、非增值税应税项目的货物等。

(2)超期未认证。一些企业因各种原因导致超过90天认证期限而无法认证抵扣,但购货方按规定入了帐。销货方也按规定做了销售收入。这种情况,属于正常滞留。

(3)购货方取得的专用发票在认证前丢失造成滞留。购货方发票抵扣联丢失,本可以按规定要求销货方提供《丢失防伪税控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已抄报税证明单》及发票复印件,据以认证、抵扣该发票,但纳税人隐瞒不报,既不采取补救措施进行认证,也不抵扣,造成自身税款抵扣损失,也人为形成了发票滞留。

(4)销货方向取消一般纳税人资格(或已注销)的纳税人或小规模纳税人开具专用发票,因购货方已不具备抵扣税款的资格,导致发票不能认证,形成滞留。此种情况下,购货方按发票全额入帐(或购货方已不存在而无帐可入),不存在帐务和纳税调整问题。要减少发票滞留,应要求销货方开具专用发票时减少随意性,做到随时了解掌握购货方的一般纳税人资质情况,发现不具备一般纳税人资格的,应当开具普通发票替代专用发票。

第二步:调查过程中如果市局下发的疑点滞留票,所属企业未入帐,形成帐外滞留票,对这部分滞留票要进行重点评估检查。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1)分析纳税人存货的采购程序、来源,初步判断纳税人是否存在被他人冒名索取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可能性。

(2)将纳税人经营规模与滞留票列明的进货额和已认证抵扣的进项发票的进货额进行比对,分析纳税人的滞留票与其实际资金规模是否相称。

(3)分析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会计核算方式、经营所得分配方式,判断纳税人是否存在滞留票购进货物未纳入核算,存在账外经营问题。

1.1.1.1 进项税额变动与销项税额变动弹性异常预警

1、功能描述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进项税额与销项税额弹性指的是纳税人当期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的变动关系,正常情况下,二者应该同向基本同步变化,通过对弹性系数的分析,反映出纳税人当期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的变得方向和变动幅度,对变动异常的纳税人进行预警。

2、数据来源

数据主要取自综合征管软件中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报信息。

3、计算口径

进项税额变动率=∑(本期进项税额-同期进项税额)/∑同期进项税额×100% 销项税额变动率=∑(本期销项税额-同期销项税额)/∑同期销项税额×100% 弹性系数=进项税额变动率/销项税额变动率

预警对象剔除免税企业和内销比例低于20%的出口企业。4、反映问题

可能存在销售货物不开票而隐瞒销售收入;发出货物未收到货款不开票而迟计销售;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虚假抵扣税款;取得虚假、虚开其它抵扣凭证虚假抵扣税款等问题。

解决方法:第一步,税款抵扣凭证审核。重点审查税款抵扣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是否存在购货付款不一致、扩大抵扣范围等问题。主要审核以下几个方面:

(1)有无购进固定资产抵扣进项税;

(2)有无用于非应税项目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抵扣进项税;(3)有无用于免税项目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抵扣进项税;

(4)有无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抵扣进项税;(5)有无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未转出进项税;

(6)有无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未转出进项税。

(7)有无取得运输发票填写项目不全抵扣税款。

(8)有无取得的废旧物资发票过期或其他不符合规定情况。(9)有无农产品收购发票未付款抵扣情况。(10)有无海关完税凭证不符合抵扣条件等。

第二步:检查纳税人帐簿有无不做收入或迟做收入情况。

(1)应收帐款、予收帐款帐户,如果贷方有余额,应提供相应的合同,查看其销售方式,看其是否存在发出商品未及时做收入情况。

(2)销售收入和应交税金账户的发生额、余额与实际申报情况进行比对核实;(3)开具发票与入账发票进行比对核实。重点审查是否存在开出发票不入帐问题;

(4)检查纳税人“其他应付款”、“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明细账,查看属于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从购货方收取的价外费用,是否按规定依照货物的适用税率计算销项税额,并与“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账户相核对。检查纳税人的“产品销售费用”、“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账户,如有借方红字发生额或贷方发生额,应对照记账凭证逐笔进行审核。如果对应账户是“银行存款”、“现金”、“其他应收款”等,可能有瞒报价外费用,偷逃增值税的行为

第三步:实地调查核实

(1)查核产品(商品)出库的使用情况,审核“产品(商品)出库单”,查明产品(商品)的去向和用途;

(2)通过企业的基本建设、在建工程和福利设施的计划、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对工程用设备产品(商品)的来源进行逆向检查(3)实地核实企业有无新购设备

(4)主要产品(商品)或材料实际库存与账面数量进行比对核实。重点审查是否存在发出商品、不开发票收入不申报纳税问题;

第四步、数据分析发现问题处理问题

(1)通过对工资、能耗、月产量对比发现问题。工资、能耗高,产品产量少可能存在生产产品未做销售问题;能耗高,工资、产品少,可能存在接受虚开发票入帐问题。

(2)投入产出比对比分析。投入产出比低于同行业,可能存在多抵扣税款或少记收入情况。

第五步、帐外经营的检查。

通过比、查、核的办法进行有效控制。即通过纳税人与同行业进行对比分析,从企业规模、税负率等方面分析纳税人申报的真实性。运用盘存法,对存货和库存现金进行账实核对,凡相差悬殊的,要进一步查证有无未入账的进项凭证(包括代销、寄存等其他有效凭证)和现金收入凭证,如有未入账的凭证,将其所载金额从实存数中扣除后,其结果仍大于账存的,则可能有账外经营体外循环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调查方法,并核对企业供货合同和生产计划部门的生产统计资料,核实本期产品的生产量、销售量等进行查证落实。

1.1.1.2 应税销售额变动异常预警

1、功能描述

通过对纳税人当期应税销售额的分别进行同比和环比分析,分析纳税人应税销售额的变动情况,若纳税人应税销售额异常下降,则纳税人可能存在少计、迟计收入等问题。

2、数据来源

数据主要取自综合征管软件中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报信息和退税审核系统。

3、计算口径

(1)分别以上年同期和上期作为基期,计算纳税人应税销售额变动率,当变动率均小于“-50%”时,对纳税人预警。

公式一:应税销售额变动率=∑(本期应税销售额-同期应税销售额)/∑同期期应税销售额×100%

公式二:应税销售额变动率=∑(本期应税销售额-上期应税销售额)/∑上期应税销售额×100%

(2)对于无上年同期数据的纳税人不预警。

(3)对于当期应税销售额小于1万元的纳税人不预警。

(4)预警范围中剔除出口销售额比例大于20%的纳税人。4、反映问题

可能存在少计、迟计收入等问题。解决方法:税收管理员实地盘点企业库存,判断该企业是否存在发出商品或变卖原材料不计或少计收入的问题。

1.1.1.3 增值税专用发票用量变动异常预警

1、功能描述

纳税人在日常生产经验活动中,发票的用量一般情况下保持着一定的用量,一定时期内一般不应有大的波动。若纳税人增值税专用发票用量有突增的情况,则存在虚开发票等疑点。

2、数据来源

取自综合征管软件纳税人登记、申报信息和增值税管理系统纳税人发票信息。

3、计算口径(1)选择本月前的三个月作为基期分别与本月进行比较,计算发票用量变动率,有一个基期月份发票用量变动率超过100%。发票用量变动率=(本期开具发票份数-基期发票开具份数)/基期发票开具份数×100%(2)本月专用发票开具金额大于100万元。

(3)增值税防伪税控最高开票限额为10 万元或10万元以上。

(4)纳税人当期有“四小票”抵扣进项,并且“四小票”抵扣进项之和占全部进项税额的比例增长且本期比例大于等于60%;或者对于商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近三个月中变更了法人代表。

(5)当月专用发票开具总金额增长超过100%,并且申报应纳税额减少或税负率下降超过20%。

以上(1)(2)(3)(4)(5)五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对纳税人预警。4、反映问题

可能存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问题。解决方法:对于存在上述计算口径的企业特别是商贸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近三个月中变更了法人代表,且发票用量突然增加的企业应重点监控,税收管理员应实地核实企业是否正的有业务需要开具发票。

1.1.1.4 增值税专用发票红字发票比率偏高预警

1、功能描述

增值税专用发票红字发票率是纳税人当期开具红字发票份数占当期开具全部专用发票份数的比率,通过对纳税人开具红字发票份数、金额、税额等的比对分析,查找出可能存在利用红字发票冲减销售收入,少计销项疑点的纳税人予以预警。

2、数据来源

取自增值税管理系统。

3、计算口径

对月均开具红字发票税额大于1万元,且红字发票率20%以上的纳税人进行预警。

红字发票率 = 当期开具红字发票份数 / 当期开具正常发票份数 ×100% 4、反映问题

可能存在利用红字发票冲减销售收入,少计销项的问题。解决方法:税收管理员实地核查企业开具红字发票的原因,开具红字发票时是否取得了《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通知单》,如未取得而开具了红字发票应补税、罚款并加收滞纳金;对于正常原因开具红字发票的企业应辅导其在开具发票时尽量取得购方的准确的开票信息,并且当期开具红字发票的比率不能超过15%。

1.1.1.5 增值税专用发票作废比率偏高预警

1、功能描述

增值税专用发票作废发票率是纳税人当期开具作废发票份数占当期开具全部专用发票份数的比率,通过对纳税人开具作废发票份数、金额、税额等的比对分析,查找出可能存在利用作废发票冲减销售收入,少计销项疑点的纳税人予以预警。

2、数据来源

取自增值税管理系统。

3、计算口径

对月均作废发票税额大于1万元,且作废发票率50%以上的纳税人进行预警。作废发票率 = 当期开具作废发票份数 / 当期开具全部发票份数 ×100% 4、反映问题

可能存在利用作废发票冲减销售收入,少计销项的问题。解决方法:对于作废比率预警的企业由税收管理员实地调查,对于纳税人因调整当期税负故意作废发票的予以处罚及补税;对于操作失误或打印机等正常原因而作废发票的应将名单报送至税政科统一组织培训,对于连续2次或当期作废率较高的被省局预警的企业应由税收管理员调减企业月购票量。

1.1.1.6 机动车生产企业异常底牌车架号预警

1、功能描述

通过从机动车“一条龙”管理系统中取得比对异常的机动车底牌车架号信息,确定存在异常信息的车辆生产厂家,发现纳税人少计销售收入、少缴增值税消费税的疑点,予以预警。

2、数据来源

取自机动车“一条龙”管理系统。

3、计算口径

对有异常底牌车架号信息的机动车生产企业预警。4、反映问题

机动车生产企业少计销售收入,少缴增值税、消费税。解决方法:对于比对不符的企业实地核查企业库存是否准确,销售价格是否低于最低计税价格,如存在上述问题应补税

第二篇:税收问题

1.中国税收发展问题的探讨

税收增长方面

目前,我国税收收入高速增长,甚至超过经济增长。对此,有学者进行了探讨。

黄凤羽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首先是经济原因。轻税产业或行业在GDP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从经济增长转换为税收增长需要一定的时滞。其次是制度因素。如,非税GDP的存在、外贸进口核算方法、出口退税核算制度等,都会导致二者发生背离。最后是管理因素。如,税务部门提高税收征管能力,可使税收收入摆脱税源的约束实现快速增长。

关飞认为,基于2000至2009年间的季度数据分析表明,尽管税收收入序列和GDP序列是不协整的,但工业企业缴纳的流转税税额与总税额、利润总额以及第二产业增加值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这说明第二产业税源结构因素对增长的贡献不是特别明显。税收增长中,第二产业结构因素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如果不改变税制结构和其他因素,未来税收高增长还将持续。

胡怡建认为,未来5至10年,税收占GDP比将由2010年的18.39%提高至2015年的21%或2020年的24%,税收将实现由爆发式超常增长向持续性稳定增长转变。原因如下:第一,经济增速放慢。根据十二五规划GDP增长率将降为7%,经济增速放慢必将导致经济性税收增长放慢。第二,经济结构转型。对房地产实行宏观调控,服务业替代制造业的结构性调整将使结构性税收增长放慢。第三,分配格局调整。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以及提高劳动者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将使企业赢利能力降低 企业收入性税收增长放慢。第四,货币紧缩政策。对信贷以及货币发行规模的宏观调控紧缩政策将使货币性税收增长放慢。

多个学者共同指出,中国实现由爆发式超常增长向持续性稳定增长的税收发展方式转变,还须在以下三方面有所作为:第一,保持实体经济可持续增长是税收可持续增长的基础。税收与经济基本保持同步,或略快于经济增长,已成为税收增长的基本规律。在中国,由于企业实体经济税收是税收的主要来源,税收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更为直接和紧密。因此,只有保障实体经济可持续增长,才能保持税收可持续增长。第二,保持虚拟经济可持续增长是税收可持续增长的动力。

从中国实践来看,证券、期货、网络、动漫等虚拟经济在经济GDP计量上和税收贡献计量上的不匹配,是税收超越经济增长的动力。再加上广义货币的过快增长引起的流动性过剩导致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价格的飙升推高了资产价格,提升了资产规模,使实体经济以外的资产交易产生了巨额增量交易额和交易差价,为资产交易流转税和所得税提供了巨额税基和税收,也成为加快税收增长的动力。第三,优化调整经济结构是推进税收可持续增长的保证。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格局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同时,保持金融业、房地产业、汽车制造业和石油加工业四大高税收贡献产业适度增长,是推进税收可持续增长的保证。

1.2.税收负担

近年来,在税收连年高速增长背景下,中国税收负担是问题引起广泛争论。衡量宏观税负水平的高低,国际上通常使用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来反映。但在我国国内研究中则形成了三个口径的宏观税负指标:小口径——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中口径——财政收入(预算内收入)占GDP比重;大口径——政府收入占GDP比重。

郭庆旺,吕冰洋对税收负担是轻是重进行详细研究,从各个口径的税收负担的测算结果推断:第一,从名义税率的国际比较来看,中国各大主体税种的税率处于适中水平。但是国际上对中小企业普遍采用的低税率、高免税线做法,与之相比,中国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的3%税率偏高。与国际上对农产品普遍采用的给予加价补偿办法相比较,中国对农民实行的是不具有 “统一补偿”的免税政策,导致农业投入品的增值税最终被农民承担,农民增值税税收负担较高。第二,中国宏观税收负担水平处于迅速上升趋势,大口径的宏观税收负担在2007年达到30.2%。2008年下半年以后,由于税源减少和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实行,导致税收增速跌幅较大,未来一段时间内宏观税收负担会有所下降。第三,从税基的税收负担角度衡量,中国消费有效税收负担和劳动有效税收负担呈上升趋势,以劳动有效税收负担提升最快,而资本有效税收负担始终处于剧烈波动状态。第四,非金融企业部门边际税收负担虽有波动,但是整体上处于下降趋势。从总体经济的宏观税收负担和企业部门税收负担的变动趋势推想,近10年来宏观税收负担上升部分大部分由居民部门承担了。

但是,安体富认为,在我国,税收占GDP的比重不能反映政府支配财力的水平和国民负担水平。原因是国外大多数国家,政府收入的绝大部分或大部分来自税收,因此,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大体上能反映政府支配财力的水平,尽管各国都或多或少有税外收费,但比重有限,并且都要纳入预算。在我国则不然,政府收入除了包括财政收入即预算内收入(人称“第一财政”),还包括预算外收入(人称“第二财政”),制度外收入(人称“第三财政”),土地出让金收入(人称“第四财政”)等。

冯瑜认为,经济结构决定税源结构。税收主要来源于国民经济中的二、三产业,主体税种的税基与GDP中的二、三产业的增加值相对应,二、三产业的增速和比例对税收增长的影响很大。三是验证了经济政策影响税收水平。短期内,紧缩政府开支、提高税率、增加税收等紧缩性政策将会增加宏观税负水平,而增加财政支出、降低税率、减少税收、放松银根等扩张性政策必将使宏观税收负担下降。

1.4.税制结构优化

安体富认为,目前流转税所占比重偏高、所得税所占比重偏低、地方税体系不完善、缺乏主体税种是中国税制结构存在的问题。由于流转税属于中性税收,调节收入的作用有限,所得税虽能发挥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但目前比重又过低,因而,这种税制结构与当前的经济社会形势不相适应,难于发挥应有的调控职能。中国中长期税制结构的优化关键是调整好流转税与所得税、间接税与直接税之间的比例关系。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人均GDP和人均收入的增加,客观上所得税所占比重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从而可以缩小流转税与所得税之间比例关系的差距;另一方面,随着税收总收入,特别是所得税和财产税的增长,应适当降低流转税的税负水平,从而实现税制结构的优化。

1.5.结构性减税

潘石,王文汇认为,单纯减税会大幅度减少财政收入,扩大财政赤字,催生财政风险。实行结构性减税,是当前中国应对经济危机,深化税制改革的正确选择。结构性减税并不是全面减税,也不是单一减税,其实质是对税制进行结构性调整,在调整中实现税负水平的逐步下降。维持税负总量或总水平不变的观点或主张,不应成为中国税制改革和税收政策的基本取向。结构性减税必须做到“五结合”:

一是要与结构性增税相结合;二是要与大幅度减费相结合;三是要与加大信贷供给相结合;四是要与加大民生投入相结合;五是要与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相结合。减税必须与增加政府支出科学搭配,才能实现经济迅速回升与税制结构优化的双重目标。

杨卫华认为,我国结构性减税目前还存在着出口疲软,经济回升但基础不牢固的问题。对此,他建议:(1)进一步加大对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宣传,提高认识;

(2)运用好已有的税收优惠政策;(3)应及时调整或出台新的增加收入、刺激需求的税收政策;(4)出台拉动民间投资和扩大就业的税收政策;(5)制定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6)加大“费改税”力度,强化税收管理。

闫坤,于树一认为,中国实施结构性减税的目标,一是通过减税刺激短期的经济增长,二是通过税收结构调整解决深层次的经济结构问题。要适应国际经济环境,面向“十二五”规划目标,从产业导向、地区导向、居民导向进行考虑,要突破税种结构、税费结构、出口退税频繁调整、个人所得税综合制、房地产税征管机制等瓶颈。

参考文献

[1] 安体富.中国中长期税制改革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0,46:30-45.[2] 胡怡建.中国税收发展面临的四大转变[J].财贸经济,2011,10:5-10.[3] 关飞.基于经济波动及产业税源因素视角的税收增长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1,10:127-129.[4] 黄凤羽.中国税收收入超经济增长的若干原因分析[J].经济纵横,2010,3:8-10.[5] 郭庆旺,吕冰洋.中国税收负担的综合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12.[6] 冯瑜.产业结构调整与税收增长分析[J].税务研究,2011,07.[7] 潘石,王文汇.中国结构性减税的五大原则[J].学术月刊,2010,04.[8] 杨卫华.关于进一步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的研究[J].涉外税务,2010,01.[9] 闫坤,于树一.论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结构性减税[J].税务研究,2011,01.

第三篇:关于非营利组织税收问题的分析

一、我国非营利组织及相关税收法律制度的现状

(一)非营利组织内涵及其在我国当前的发展状况

非营利组织最早出现于17世纪,它的出现主要和资本主义的民主、自治、慈善等价值取向及社会精神有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不平等的现实。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出现的市场化、民主化、民营化和全球化

浪潮,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非营利组织都出现了更加蓬勃发展的局面。然而对于非营利组织这一概念的界定,国内外尚无统一明确的规定。不过总的来说,非营利组织是指那些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它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和志愿性。正因为有着这些属性,因而也常常被称为“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公益性组织”、“非企业单位”、“独立部门”、“公民社会”等等。在我国,非营利组织自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迅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性的非营利组织约有1900多个,地方性非营利组织近20万个。它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其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类: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这三类实体构成了我国的非营利组织的主体,它们在我国发展迅速并且在经济、环保、公共卫生、教育、科学技术、文化、扶贫、法律援助、社会福利等广泛领域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进一步弥补了政府和市场的功能欠缺,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我国现行非营利组织相关税收法律法规。

当前,针对非营利组织的税收问题,我国并没有专门为其设立一部税收法律制度。对非营利组织的税收规范问题,都由各个税种的税法来规定。也就是说,在每一个税种中,如无对非营利组织进行特殊的规定,非营利组织将和其他纳税主体一样,无论其性质如何,从不从事经营活动,都要交纳税收。目前,根据非营利组织所从事的活动和我国的税法规定,非营利组织可能涉及的税种有:增值税、营业税、关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契税、车辆购置税、印花税等13个税种,而其中前五个又是对非营利组织影响最大的税种。为支持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我国在上述各税种的税法规定中,都给予了非营利组织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税收优惠政策。总的来说,这些税收优惠政策以三种方式呈现:1.针对非营利组织自身的税收优惠政策;2.针对企业对非营利组织捐赠时的税收优惠政策;3.针对个人对非营利组织捐赠时的税收优惠政策。如在第二种方式上,土地增值税的有关规定为: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是指以出售或者其他方式有偿转让房地产的行为。不包括以继承、赠与方式无偿转让房地产的行为。也就是说,房产所有人、土地使用权人将房屋产权、土地使用权赠与非营利组织可以享受免税待遇。再比如在第三种方式上,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为:个人向教育、社会公益事业、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和青少年活动场所等捐赠的,可以在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中得到扣除。而在减免的程度上,有的税种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扣除一定的税额,有的则予以完全的免除。二我国非营利组织现行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由上可以看出,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对于给予非营利组织税收优惠政策的条款和规定比较多但也比较乱。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非营利组织的需求日益增加,非营利组织在更广泛领域发挥的作用也日益凸现。为能给予非营利组织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有必要分析挖掘出非营利组织现行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形成统一、完善的非营利组织税收体系。我国目前对于非营利组织的相关税收政策规定比较多也比较乱,这些规定都散见于各税种的税法规定中,没有形成统一完善的非营利组织的税收体系。也就是说,我国没有专门针对非营利组织的特定税收条款来规范它的运行。这对于快速发展的非营利组织显然是一大制约。

(二)没有从税法的角度来定义非营利组织,没有把公益组织和其他非营利组织区别开来。对于非营利组织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国内外一直没有统一的界定。但根据各国对非营利组织的税收政策和管理来看,大多数国家一般都把非营利组织中的公益性组织单独划分出来,给予公益性的非营利组织特殊的税收待遇。因为公益性组织和其他的非营利组织不同,公益性组织活动的目的具有公益性,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大多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而其他非营利组织的活动虽然也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但其性质不一定具有公益性,它往往具有互益性。因而区分两者并给予不同的税收优惠待遇是必要的。但在我国当前,还尚未从税法的角度去定义非营利组织,更没有区分公益性和其他的非营利组织。因而在现实生活中,便出现了许多非营利组织打着“非营利”的旗号,名义上是非营利组织,但其大多数活动却从事着经营性活动,有的甚至以营利为目的,违背了活

动的宗旨目的,这不但使得国家税收流失而且对于其他组织来说也有失公平。

(三)有些税收优惠政策的规定,有失税收的公平性。按照税收的公平性原则,相同性质的行为应当受到同等的税收待遇。但在我国,却存在着违反税收公平性原则的税收规定。如同样对一家非营利组织进行捐款,但实施这样一项行为的主体分别是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则税法允

许二者从所得额中扣除的比例便不同。外资企业允许从所得额中全部扣除,而内资企业却有扣除比例的限制。另外,对只有被列举的非营利组织的捐赠才能获得一定比例的扣除,这同样有失公平性,不利于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三、完善非营利组织税收政策的思考

针对非营利组织还存在上述的一系列问题,笔者认为完善非营利组织税收政策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

(一)应从税法的角度来界定非营利组织,应规定非营利组织的宗旨必须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其主要的活动应是非经营性活动。当然不以营利为目的并不是不允许其从事经营性活动获取利润,只是经营性活动不应构成非营利组织的主要活动,其从中获取的经营性利润禁止向个人分配而只能用于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的目的。因而对于非营利组织有必要区分经营性活动和非经营性活动所获取的收入,对于其从事的经营性活动所获取的收入如投资所得、贸易活动等应当征收税收,而对于来源于非经营性活动的收入如捐赠、会员的会费和财政的拨款则应予以减免。

(二)学习其他国家,应把公益性非营利组织和其他非营利组织区分开来,并给予不同的税收待遇。对于公益性非营利组织所有与公益目的有关的活动所获取的收入应当免征所有的税收,而其他一般的非营利组织则仅对其来源于非经营性活动的收入予以免证。这是因为从公益性非营利组织活动中获益的是公众,而其他非营利组织的活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社会,但其受益的主要是会员,因而应给予它们不同的税收待遇。

(三)应统一内外资企业允许捐赠额从所得额中扣除的比例,这样一方面体现税收的公平性原则,另一方面也会提高企业捐赠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壮大。

(四)提高所得税中关于捐赠数额从所得额中扣除的比例。现行对于捐赠比例的规定有些偏低,应进一步提高。

(五)改变现行捐赠通过向列举的非营利组织才能扣除的规定,而应当是只要获取了非营利组织资格的认定特别是公益性组织资格的认定,就应允许捐赠直接扣除。

第四篇:新时期事业单位税收问题分析及对策

新时期事业单位税收问题分析及对策

新时期事业单位税收问题分析及对策 赵东海

一、新时期事业单位概述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具体而言,主要是指担负着国家某一方面事业任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物质生产单位,如报社、出版社、疗养院所、文体娱乐场所等。这些事业单位虽然不直接从事物质产品的生产,但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科学技术文化素质、增进人民身心健康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迄今为止,中国全部事业单位有130多万个,其中独立核算事业单位95.2万个。纳入政府事业单位编制的人员近3000万,各项事业经费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30%以上。一般地说,可以把现有中国事业单位分为如下三类:一是直接承担政府行政职能、为政府服务的事业单位,主要从事的是监管、资质认证、质检、鉴定及机关后勤服务等类的活动;二是承担公共事业发展职能、为社会服务的事业单位,主要从事的是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和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公用事业服务相关的活动。三是承担着中介沟通职能、为市场和企业服务的事业单位,主要从事的是咨询、协调一类的活动。但是,从实际运作看,其性质则极为复杂。譬如,有的享受着事业单位的待遇,却完全从事着与政府部门一样的行政管理活动,拥有比一般政府部门大得多的行政权力;有的挂着事业单位的牌子,却直接从事着如企业一样的经营活动;有些并非法定承担政府职能的事业单位,却实际上拥有由主管部门直接和间接转移过来的行政职能;有些单位全部或者大部分受国家财政资金供养,却仍然变相地从事着收费性经营活动;等等。中国事业单位形成及演进至现状的原因极为复杂,但大体上说两个方面起了关键作用。一是基于提高政府效率和减少财政负担的目的,必须尽量减少政府机构和行政人员,但同时又必须提供不断增长和日益多样化的公共服务。这是导致中国事业单位分布广、数量多、规模大的主要原因。二是基于解决经费短缺窘况和保障既有利益的目的,必须创造性地开展业务活动,但同时又必须保持现有的体制构架。这是导致中国事业单位政事不分、事企不分、职能繁杂、行为混乱的主要原因。

从总体上看,事业单位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在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和扩大公益服务供给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有一些事业单位,占着国家资源、受着财政支持,却没能充分有效地提供相应的服务和积极公正地履行应尽的职责,反而利用事业单位性质上非政非企又亦政亦企的模糊空间,最大限度地运用、享受着政府部门与企业两者拥有的权力和利益,又最大限度地游离于政府部门所受的行政约束和企业所承受的市场压力之外。其结果是扰乱了经济运行规则,破坏了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许多事业单位甚至成为了腐败现象滋生的良好土壤和国有资产流失的有效渠道。计划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只要完成国家赋予的某方面事业任务,所发生的相关费用由国家或主管部门全部或部分拨付,国家对事业单位的考核,主要看赋予的事业计划是否完成,拨入的各种款项是否按预算及规定的项目使用等等。国家拨付资金的目的是通过事业单位创造社会效益,不要求创造多少经济效益,不需要投资回报。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事业单位逐步进入市场成为大势所趋。随着改革形势的发展,国家或主管部门对绝大多数事业单位的各种资金补贴将逐渐减少直至取消,因此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将会发生很大变化。

二、事业单位存在的税收问题分析 历史上,事业单位的主要经费来源是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的纳税意识一直比较薄弱。同时,不少事业单位一般都掌握有或这或那的行业特权和优势,税务部门在执法过程发现问题需要处理时,往往会有很多上级部门的说情,从而出现税务部门执法不力的情况。上述原因导致事业单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税收问题。

一、企业所得税方面。由于《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与《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中有关事业支出与纳税扣除的界定存在着较大差异,而不少财务人员不知道会计核算与税收规定存在差异时要进行纳税调整的规定,导致事业单位未按税收规定调整计算交纳企业所得税比较普遍。主要问题有:一是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的保证事业结余不能为负数的基础上,将所有的支出都归入到应税收入支出项目中来归结利润,虚减了应纳税所得额;有的单位在计算分摊支出金额时,虚减收入总额,使分摊费用增大,人为调减应纳税所得额。二是对新购置固定资产实行核销办法,一次性在事业支出中核销,一次性在税前扣除,而不是以折旧、摊销的形式分期在税前扣除,多列成本,减少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三是工资费用列支表面上执行国务院规定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而实际上在事业支出中大多以补贴、奖金、加班费等形式多发工资性补助。四是业务招待费的不是以全部收入扣除免税收入后的金额作为计算业务招待费列支基数,而是以事业单位的全部收入作为计提列支的基数,提高了列支标准,减少了应纳税所得额。

二、个人所得税方面。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日益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极大地剌刺激了医疗卫生、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这些部门中不少个人如医生、教师、电台和电视台的主持人等都已成为社会上的高收入阶层。但由于种种原因,这部分收入至今还没有纳入税务部门的监管重点,偷逃个人所得税严重。主要问题有:一是工资薪金未足额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不少由财政发放工资的事业单位如学校,他们认为财政在发工资的时候已代扣代缴了个人所得税,而对他们自己以加班费、奖金等名义发放的属于工资薪金性质的收入就忽视了,没有并入工资计交个人所得税。二是支付外聘人员劳务报酬没有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一些事业单位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高薪外聘一些社会知名人士,如专家学者、主持人等,在支付其劳务报酬时,没有依法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三、营业税方面。目前有不少事业单位一方面从事着与政府部门一样的行政管理活动,一方面又从事着如企业一样的经营活动,既存在着应税收费项目,又存在着非应税收费项目,一些事业单位将应税收费收入混同在非应税收费收入中,逃避上缴国家税收。如:新闻宣传单位以协办费代替广告费收入、体育部门以训练费代替租金收入、学校以学历教育收费代替非学历教育收费等,还有的将取得的经营收入通过接受其它劳务等方式进行抵扣,抵减应税收入,如收取出租场地收入以应付劳务费来抵扣,造成出租方与承租方双方都逃漏了应纳税收。

四、使用票据方面。事业单位使用票据既有财政部门的票据,也有税务部门监制的票据,还有使用上级部门配发的票据。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票据管理使用不到位,且从财政部门取得收据较为容易,为了避免纳税,不少事业单位是尽量回避使用税务票据,从而给税务部门核查税收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规范事业单位税收征管的对策

事业单位,作为我国一个庞大的单位体系,随着整个事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的税收增长空间会很大。加快事业单位的改革,强化事业单位的税收征管,完善现行税收政策,是实现事业单位税收成为我国税收收入新的增长点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当前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首先要明确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事业的合理组织方式,然后根据现有事业单位的职能特点,通过分类调整,决定其归属。对具有很强公益性,需要由政府直接承担其发展责任的事业单位,实行全额预算拨款,由财政部门管理;对承担公益性相对较弱,不宜由政府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则转为非赢利机构,财政不再拨款,交由税务部门管理,税务部门通过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来扶持这些单位的生存和发展,以满足社会不断增长和日益多样化的公共服务的需要;对目前虽定位为事业单位,但其活动与政府职能基本无关的,可以通过直接转制为企业或与企业合并重组,进入市场成为市场主体,这部分单位交由税务部门来管理,实行的是与其他经营企业一样的税收政策,利用市场机制提高其效率并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社会事业机构形成规范的支持方式,发挥财政与税务部门各自的监督、约束以及调整职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事业单位的税收征管问题。

二、强化事业单位税收征管。对纳入税务部门管理的事业单位,其取得的各项收入都要纳入税收管理的范围。要做到:第一,加大税收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事业单位的纳税意识。根据纳税人的不同层次和不同纳税需要,提供多种形式的纳税服务,如建立税务登记提示制度,纳税申报提示制度等,将事后处理改为事前提醒,减少纳税人的无知性不遵从。第二,取消使用财政部门的票据,规定单位取得的各项收费收入都必须使用税务部门统一印制的发票来收取,在计算应交税金时再把免税收入部分予以剔除。通过发票将收入纳入税务部门的监管范围。第三,建立多层次的监督制约机制,以切断利用权力寻租的条件和环节,保证税收行政行为的公平、公正。

三、完善现行税收政策。国家对事业单位的税收政策支持,目前主要是通过制定对不同的收费项目、收入来源征免税政策来实现的,由于行政事业性收费名目繁多,收入来源复杂,在执行过程中解释的随意性比较大,加大了征管工作的难度,容易造成税收流失。建议一,对提供符合营业税应税范围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普遍征税,即不再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不征营业税收费项目名单来认定是否征免税,而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中规定的应税项目来决定是否征税,在确认标准上与其他经营企业一致,这样一方面税务机关在认定上容易操作,防止纳税人在收费名称上做文章,浑水摸鱼,造成税款流失。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市场的公平与公正。建议二,统一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的支出项目的标准。对准予扣除的支出项目应实行与其他经营企业一样的标准,依照国家税务局下发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执行,如工资标准,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建议三,国家应根据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对已征税单位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对国家需要直接支持其发展的事业单位,征税后由财政部门根据其事业支出的需要全额核拨经费;对国家不宜直接举办的需要通过非赢利机构组织去完成某项社会事业的单位,税务部门可以实行先征后返还的办法支持这些单位的发展;对其活动与政府职能基本无关的事业单位则实行与其他经营企业一样的税收政策,不再退还已交税款。

第五篇:新时期事业单位税收问题分析及对策

新时期事业单位税收问题分析及对策

计划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只要完成国家赋予的某方面事业任务,所发生的相关费用由国家或主管部门全部或部分拨付,国家对事业单位的考核,主要看赋予的事业计划是否完成,拨入的各种款项是否按预算及规定的项目使用等等。国家拨付资金的目的是通过事业单位创造社会效益,不要求创造多少经济效益,不需要投资回报。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事业单位逐步进入市场成为大势所趋。随着改革形势的发展,国家或主管部门对绝大多数事业单位的各种资金补贴将逐渐减少直至取消,因此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将会发生很大变化。

二、事业单位存在的税收问题分析

历史上,事业单位的主要经费来源是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的纳税意识一直比较薄弱。同时,不少事业单位一般都掌握有或这或那的行业特权和优势,税务部门在执法过程发现问题需要处理时,往往会有很多上级部门的说情,从而出现税务部门执法不力的情况。上述原因导致事业单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税收问题。

一、企业所得税方面。由于《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与《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中有关事业支出与纳税扣除的界定存在着较大差异,而不少财务人员不知道会计核算与税收规定存在差异时要进行纳税调整的规定,导致事业单位未按税收规定调整计算交纳企业所得税比较普遍。主要问题有:一是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的保证事业结余不能为负数的基础上,将所有的支出都归入到应税收入支出项目中来归结利润,虚减了应纳税所得额;有的单位在计算分摊支出金额时,虚减收入总额,使分摊费用增大,人为调减应纳税所得额。二是对新购置固定资产实行核销办法,一次性在事业支出中核销,一次性在税前扣除,而不是以折旧、摊销的形式分期在税前扣除,多列成本,减少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三是工资费用列支表面上执行国务院规定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而实际上在事业支出中大多以补贴、奖金、加班费等形式多发工资性补助。四是业务招待费的不是以全部收入扣除免税收入后的金额作为计算业务招待费列支基数,而是以事业单位的全部收入作为计提列支的基数,提高了列支标准,减少了应纳税所得额。

二、个人所得税方面。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日益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极大地剌刺激了医疗卫生、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这些部门中不少个人如医生、教师、电台和电视台的主持人等都已成为社会上的高收入阶层。但由于种种原因,这部分收入至今还没有纳入税务部门的监管重点,偷逃个人所得税严重。主要问题有:一是工资薪金未足额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不少由财政发放工资的事业单位如学校,他们认为财政在发工资的时候已代扣代缴了个人所得税,而对他们自己以加班费、奖金等名义发放的属于工资薪金性质的收入就忽视了,没有并入工资计交个人所得税。二是支付外聘人员劳务报酬没有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一些事业单位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高薪外聘一些社会知名人士,如专家学者、主持人等,在支付其劳务报酬时,没有依法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三、营业税方面。目前有不少事业单位一方面从事着与政府部门一样的行政管理活动,一方面又从事着如企业一样的经营活动,既存在着应税收费项目,又存在着非应税收费项目,一些事业单位将应税收费收入混同在非应税收费收入中,逃避上缴国家税收。如:新闻宣传单位以协办费代替广告费收入、体育部门以训练费代替租金收入、学校以学历教育收费代替非学历教育收费等,还有的将取得的经营收入通过接受其它劳务等方式进行抵扣,抵减应税收入,如收取出租场地收入以应付劳务费来抵扣,造成出租方与承租方双方都逃漏了应纳税收。

四、使用票据方面。事业单位使用票据既有财政部门的票据,也有税务部门监制的票据,还有使用上级部门配发的票据。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票据管理使用不到位,且从财政部门取得收据较为容易,为了避免纳税,不少事业单位是尽量回避使用税务票据,从而给税务部门核查

税收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规范事业单位税收征管的对策

事业单位,作为我国一个庞大的单位体系,随着整个事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的税收增长空间会很大。加快事业单位的改革,强化事业单位的税收征管,完善现行税收政策,是实现事业单位税收成为我国税收收入新的增长点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当前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首先要明确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事业的合理组织方式,然后根据现有事业单位的职能特点,通过分类调整,决定其归属。对具有很强公益性,需要由政府直接承担其发展责任的事业单位,实行全额预算拨款,由财政部门管理;对承担公益性相对较弱,不宜由政府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则转为非赢利机构,财政不再拨款,交由税务部门管理,税务部门通过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来扶持这些单位的生存和发展,以满足社会不断增长和日益多样化的公共服务的需要;对目前虽定位为事业单位,但其活动与政府职能基本无关的,可以通过直接转制为企业或与企业合并重组,进入市场成为市场主体,这部分单位交由税务部门来管理,实行的是与其他经营企业一样的税收政策,利用市场机制提高其效率并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社会事业机构形成规范的支持方式,发挥财政与税务部门各自的监督、约束以及调整职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事业单位的税收征管问题。

二、强化事业单位税收征管。对纳入税务部门管理的事业单位,其取得的各项收入都要纳入税收管理的范围。要做到:第一,加大税收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事业单位的纳税意识。根据纳税人的不同层次和不同纳税需要,提供多种形式的纳税服务,如建立税务登记提示制度,纳税申报提示制度等,将事后处理改为事前提醒,减少纳税人的无知性不遵从。第二,取消使用财政部门的票据,规定单位取得的各项收费收入都必须使用税务部门统一印制的发票来收取,在计算应交税金时再把免税收入部分予以剔除。通过发票将收入纳入税务部门的监管范围。第三,建立多层次的监督制约机制,以切断利用权力寻租的条件和环节,保证税收行政行为的公平、公正。

从一个案例看行政事业单位的税收征管

2007-05-08 13:06:22 | 来源:湖南省绥宁县地方税务局 | 作者:袁力田 王春耘 | [会员收藏]新税制实施以来,国家已将行政事业单位的部分收入纳入税收征管范围,行政事业单位收费也列入了营业税征收范围,扩大了营业税税基,成为地方税收的一个潜力很大的增长点。但是,行政事业单位税收漏征、漏管现象十分严重,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税收秩序。如××行政事业单位2004—2005年两年间偷税22.81万元,现就该单位存在的问题简单分析其成因与对策。

一、案情简介

2006年3月,某县地方税务局根据稽查计划安排,对本辖区××行政事业单位2004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期间执行税法的情况进行纳税检查,并于2006年3月6日下达了稽查通知书。在检查过程中,主要采用了详查法和逆查法等检查方法,全面认真地审核了该单位的原始票据、会计凭证以及有关资料,重点检查了地方各税纳税情况,发现以下问题:1.该单位2004收取下属单位的交款82.09万元,应缴未缴营业税4.11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2052元,教育费附加1231元;收取其他收入27.65万元,应缴未缴营业税1.38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691元,教育费附加414元。2.2005收取下属单位集资收入、管理费及收费基金等112.91万元,全年应缴未缴营业税5.64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2822元,教育费附加1693元。3.收取某公司管网改造项目经费15万元,属服务性收费,应缴未缴营业税7500元,城市维护建设税375元,教育费附加225元。4.收取勘测设计院小车租车费

2.50万元,属交通运输税目,应缴未缴营业税1250元,城市维护建设税62元,教育费附加

37元。5.收取勘测设计院承包费6万元,并在勘测设计院报帐7.40万元,定性为承租收入,应缴未缴营业税6700元,城市维护建设税335元,教育费附加201元。6.2004应代扣代缴而未扣未缴个人所得税3.58万元;2005应代扣代缴而未扣未缴个人所得税5.53万元。以上偷税合计22.81万元。

二、稽查处理结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四条第2款的规定,“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该单位补缴营业税12.67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6338元,教育费附加3803元,加收滞纳金1.41万元,并处以补缴税款1倍的罚款13.68万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应收而不收税款的,由税务机关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对扣缴义务人处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责令该单位根据计算清册向个人追缴应扣未扣个人所得税9.12万元,并对该单位处以应扣未扣税款1倍的罚款9.12万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第四款的规定,对该单位未按规定取得发票,处以4000元的罚款。共查补入库税款22.81万元,加收滞纳金1.41万元,罚款23.2万元,合计47.42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

本案暴露出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

1.收入申报不实,资料报送不及时,代扣代缴制度不完善。行政事业单位有收入来源,有政策性收费、服务性收费、财政拨款和其他收入四种形式。有的财会人员忽视了各项收入的性质,常常只就“其他收入”向税务机关进行申报,而未报“服务性收费”和超标准“政策性收费”部分,造成少缴税款;也有个别单位笼统申报纳税,造成误征退库的情况。另外,资料报送不及时,现规定每月10日前需要报送的财务资料到中旬、下旬才送到,不利于税务部门及时掌握其财务变动情况。由于存在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水平较低,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制度不完善,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意识淡薄,税收政策及征收方式调整不及时等,致使个人所得税税源流失现象十分普遍。

2.收费政出多门且多头分配。由于收费政出多门,政府对行政事业收费管理缺乏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政策依据,资金管理大打折扣,实际上很大一部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基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归单位支配,财政无法调剂,从而引发了乱收费,收费数额扩大。加上收费多头分配,造成税务部门对收费税收征管困难。主要存在“四难”:即观念难更新,政策难到位,票据难控制,税款难入库。

3.行政事业单位欠税严重,偷税漏税时有发生。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都一味强调经费紧张和资金短缺,欠税现象较为普遍,所欠税款尤为营业税、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居多,严重的影响了税收计划的完成。行政事业单位与下属经济实体之间的业务往来不是通过正常的财务手续,而是采用假合同、口头协议,甚至行政命令来达到目的。

四、问题的成因

导至行政事业单位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本案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行政事业单位行使着国家的部分职能,是吃“皇粮”的,历年来无纳税习惯。新税制实施以来,对这些单位的税法宣传又没跟得上步伐,再加上地方税税种多,导至对行政事业单位成为新税制的门外汉。

2.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财务人员对税收政策重视不够,对应税收入不明确,该扣除支出的不扣除,该申报的未申报,该代扣代缴的未代扣代缴,造成税款流失。承包费收入、租金收入也是未交营业税的重点。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集资建临街门面,年终时发放集资

利息都没有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3.造成个人所得税流失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单位纳税意识比较淡薄,缺乏国家整体观念,有的甚至把偷逃个人所得税作为占国家便宜的一种手段,有的以“某某单位未扣税为什么我们单位这么积极”影响财务人员扣缴个人所得税工作,致使税收征管工作受阻。

4.目前我国地方税体系很不完善,无立法权、政策调整权、税种的开征停征权等,实质上地方财政无真正意义的财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方政府财政利益的实现。目前地方税税源窄少,缺乏增长弹性,严重的资金短缺,迫使地方政府只得依靠行政性收费和基金来筹措资金,从而造成地方性收费居高不下。

五、解决对策

1.强化对政事业单位有关税收政策的宣传,并积极组织力量进行纳税辅导,使其领导和财会人员掌握好相关税收政策。通过抓大案要案,强化纳税意识。

2.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纳税鉴定,要求征收部门对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全面调查,确定征免范围,避免按单位或收费性质、项目划分征免界限;建立征管资料,掌握税源底子,加大管理力度,把征税问题明确到对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上,利于征管。

3.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票证管理。税务机关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应税项目和使用票据进行严格检查监督,对预算内和预算外收费的票证管理一定要纳入税务部门,实行源泉控管,减少偷税、漏税现象。

4.加强税收征管和稽查力量,建立健全征管制度。积极协助扣缴义务人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对个人所得税进行监控; 工薪扣除标准提高后,要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高收入群体单位的个人所得税征管,实现个税征管规范化。同时要针对行政事业单位欠缴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较多这一特点,制定相应的措施。联合财政、物价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收费进行管理、检查,防止税收流失。

5.税务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业务与政策素质,要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严格依法治税,防止易征易管执法严、易漏难征执法松的现象。坚决杜绝“人情税”“关系税”,随意减免的现象。要健全制度,完善执法监督体系,认真做好内部行政执法监督,对税务干部的失职、渎职行为,要坚决依照有关规定查处,使行政事业单位的税收征管走向规范化轨道。

6.根据社会发展趋势,政府应尽快通过立法逐步取消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必不可少的规费改为税,明确公民以纳税为唯一目标,逐步实现非费收入制,与国际接轨,真正建立完整、高效的地方税运转体制。

行政事业单位税收征管的现状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中国税网 作者:陈志军 李向东 罗春彦 黄周南 日期:2008-12-30

前一段,我们对管辖区内行政事业单位的税收征管情况进行了调查,掌握了一些税源管理和税款入库方面的情况。归集分析税款入库数据,认真剖析存在问题,积极思考征管措施,我们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税收征管工作亟待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税源较丰富,挖潜增收尚有文章可做。

一、基本情况

这次,我们共调查了11个行政事业单位,其中:学校1个,文教管理机构2个,行政管理机构1个,医院1个,律师事务所1个,资产评估事务所1个,其他类型4个。调查显示,这些单位应税税种7个: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城建税、房产税、土

地使用税、印花税。2007,11个单位共入库税款1018.15万元,比上年增加148.37万元;其中,个人所得税902.99万元,比上年增加171.37万;企业所得税2.2万元,印花税

5.5万元,分别比上年稍有增加;其他几个税种入库税款均比上年减少,其中,营业税入库95.99万元,比上年减少22.62万元。

尽管2007年入库税款比2006年有较大增长,但各税种有增有减,并未同步增长。同时,11个单位中只有远航评估事务所缴纳了企业所得税,市人民医院缴纳了土地使用税,市人民医院、市政府机关事务处、福城律师事务所3个单位缴纳了房产税。这就说明各个税种之间还有增收潜力。因此,找准存在问题,采取得力措施,加强税收征管,变潜在税源为入库税款,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税收征收管理的当务之急。

二、存在问题

(一)税收政策模糊,纳税意识不够强。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不注意学习政策法规,税收政策模糊,为什么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缴纳个人所得税是公民对国家履行纳税义务的直接表现都不懂。哪些单位哪些收入要交企业所得税分不清楚。少数单位的个别领导,提起纳税就产生厌烦心理,就以财政拨款单位不缴税,行政事业单位可以轻税,优化经济环境可以少缴税等理由要求减免税。调查显示,行政事业单位主动申报纳税的只有65%左右,另外,12万元以上的个人高收入者尚未全部自行或委托办理申报。

(二)管理上存在失控现象。主要表现为,应该办理税务登记的未办税务登记,如有的行政机关有门面出租业务,却没有办理税务登记,没有申报缴纳税款。已办理税务登记的行政事业单位,尚有个别单位以种种理由隐匿应税收入,少缴或漏缴税款。再就是还有居民个人所得税没有按照税法规定履行纳税义务现象存在,如学校教师办班收入,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个人承包收入等没有主动申报缴税。

(三)核算不够规范,企业所得税难以监管。调查表明,2007接受调查单位只有远航评估事务所缴纳企业所得税22000元。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单位为什么少,究其原因,一是一些单位根据收入确定支出,实现利润小于或等于零,恰到好处,不缴所得税,或者搞两套账,即使有利润也查不出。二是有的单位应税与免税收入一起核算,即使分开核算,也往往将免税收入的支出列入应纳税收入支出,应纳税收入项目出现严重亏损,税收管理员检查时,账面上天衣无缝,很难发现问题。

(四)个人所得税征管难以到位。目前,个人所得税分为11个项目征税,这与当时的个人收入来源相对单一的情况是相吻合的。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发展,人们的收入渠道逐渐呈现多样化,而且,有的收入来源很难逐项核实列入征税范围,这种情况在行政事业单位表现尤为突出,如代币购物劵、资本利得等。再就是征管工作尚有死角,纳税义务人千方百计避税逃税,征管人员难以应付,如一些学校教师课余时间办班教学,个人收入很高,却长期未缴个人所得税。少数行政事业单位以工薪收入低为由,经常出现少扣少缴个人所得税现象。

(五)公房“非转经”漏缴税款。公房“非转经”是指通常所说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自用非经营性房屋改为经营性用房。其表现形式有二:一是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将商业区或临街自用非经营性房屋直接出租,收取租金,不露声色,不交税款。二是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将

自用非经营性用房分配给职工或出租给经商人员办商店、办游乐休闲场所。他们钻目前国家对公房转为经营性房产管理不完善的空子,不办公证手续,不开主管税务机关监制的正式发票,这样自用房转为经营性用房应缴的房产税,经营者应缴的营业税、城建税和个人所得税都流失了。

(六)减免税收欠规范。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将经营性所得先缴财政,然后由财政以拨款或其他形式返还,变着戏法享受减免税优惠。还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不顾地税机关三令五申,仍然我行我素,使用财政部门的发票,没有缴纳地方税收。在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减免方面,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符合减免税的房产、土地用作出租经营后,继续申请享受减免税收优惠等等。

各有关单位应认真加强涉税收入管理,严格按照法定税率缴纳相关税收。

(一)加强房屋出租收入的税收管理。除私房以外房屋的出租,严格按照租金收入分别缴纳5%的营业税、12%的房产税(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范围内)、1‰的印花税;并按实际缴纳的营业税税额分别缴纳5%(乡1%)的城市维护建设税、3%的教育费附加和1%的地方教育附加。

(二)加强各类停车收费的税收管理。各类经营性停车收费应按“服务业”5%的税率缴纳营业税;并按实际缴纳的营业税税额分别缴纳5%(乡1%)的城市维护建设税、3%的教育费附加和1%的地方教育附加。

(三)加强水利工程水费、公证费、律师服务费、气象有偿服务费、职业介绍中介服务费、条形码服务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转为经营性收费的税收管理。各类经营性收费应按“服务业”5%的税率缴纳营业税;并按实际缴纳的营业税税额分别缴纳5%(乡1%)的城市维护建设税、3%的教育费附加和1%的地方教育附加。

(四)加强对城市公用工程和社会公用工程的税收管理。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不含苗木的出租,养护等项目),市政及城市照明养护和维修工程,政府投资的桥梁工程,水利等工程项目,按照“建筑业”3%的税率缴纳营业税;苗木的出租,养护项目按照“服务业”5%的税率缴纳营业税;并按实际缴纳的营业税税额分别缴纳5%(乡1%)的城市维护建设税、3%的教育费附加和1%的地方教育附加。

(五)加强旅游景点的税收管理。旅游景点的门票收入应按照“文化体育业”3%的税率缴纳营业税;并按实际缴纳的营业税税额分别缴纳5%(乡1%)的城市维护建设税、3%的教育费附加和1%的地方教育附加。

(六)其他未列举的应税收入。归属文化体育业的,按3%税率缴纳营业税;归属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的,按5%税率缴纳营业税。并均按实际缴纳的营业税税额分别缴纳5%(乡1%)的城市维护建设税、3%的教育费附加和1%的地方教育附加。

(七)上述应税收入,涉及到企业所得税的,还应一并申报缴纳

下载税收分析预警的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税收分析预警的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税收分析

    浅谈税收分析 张世昱 40902035 摘 要: 税收分析是我国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基本方法之一。我国当前的税收分析工作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 还存在有待改进的问题。 关键......

    税收分析

    **地税2010年第三季度税收分析 今年第三季度,**地税分局牢牢把握组织收入大局,全力以赴抓好财产税收入工作,加强税源税种管理,加大征管稽查力度,堵漏清收,坚持一手抓税收保健,一手......

    税收分析

    一、一季度税收收入增长的总体情况2011年1-3月,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23438.85亿元,同比增长32.4%,增收5736.30亿元,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3.5个百分点。一季度税收收入增长的总体特点......

    税收分析

    关于对税收分析工作相关问题的认识税收分析是我们基层分局最常用的一种文体,也是最贴近基层实际、最受领导重视的一种文体,因此,写税收分析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解决三个问题,"......

    论税收预警机制的建立

    依法治税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方略,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发挥税收聚财职能,增强社会主义综合国力,发挥税收调节和监督职能,规范和整顿税收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都需......

    浅谈税收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税收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税收分析是税收理论和税收工作实践中被广泛应用的一个效能工具。税收分析的目的就是分析税收与经济的适应度,通过税收分析,能够准确判断税......

    税收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税收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税收分析作为强化税源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和手段,既是组织收入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加强征管、监控税源变化、评估税收与经济发展是否协调的重......

    电信税收问题

    一、电信业营业税存在的问题 (一)营业税税收政策方面七大问题1. 预存话费赠送话费问题。 对电信单位在经营中,赠送出的这部分话费是否应征收营业税,在税收政策上还不明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