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贷款在货币政策工具箱中地位提升

时间:2019-05-13 17:09: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再贷款在货币政策工具箱中地位提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再贷款在货币政策工具箱中地位提升》。

第一篇:再贷款在货币政策工具箱中地位提升

再贷款在货币政策工具箱中地位提升

1.外汇占款增速趋势性下降,进入“微增长”时代

在“经常项目可兑换,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的银行结售汇制度下,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我国央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大量购入外汇,使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资产方的“外汇”规模上升,从而增加基础货币投放。2001年下半年以来,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中“外汇”余额同比增速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2003-2008年“外汇”同比增速保持在30%-50%的高水平。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外汇”余额同比增速下台阶,2009年至2011年前三季度“外汇”余额增速持续稳定在15%-20%的较高水平。2011年四季度以来“外汇”余额同比增速进一步快速下滑,回落到2012年末的1.84%,2013年略有回升,年末达11.7%。今年2月份人民币汇率波幅加大,人民币兑美元出现快速贬值以来,央行资产方“外汇”余额增速再次下滑,4月末同比增长9.66%,比去年末降低2个百分点。

央行外汇占款增长已彻底告别高增长阶段,我国国际收支和人民币汇率趋向均衡水平以及美国超宽松货币政策正常化将使外汇占款持续低增长。国际上通常用经常项目差额占GDP的比重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从2010年开始,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已经回落到国际认可的合理标准以内,2013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重是2%,2014年一季度进一步收缩至0.3%。2011年四季度至2012年,人民币汇率由持续升值变为“有升有贬”。虽然2013年受美联储退出QE不明朗、不确定影响,市场预期出现摇摆,致使人民币升值幅度再次加大,但外汇形势的短期反复并未改变人民币汇率已趋于均衡的事实。2014年2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出现快速贬值,5月份在6.22-6.26的窄区间内双向波动。2013年底至2014年4月底,美联储已连续4次缩减购债规模,若美联储继续当前的缩减步伐,到今年10月份就可结束QE政策,并可能在2015年开始加息。美联储QE的加快退出将使我国再次面临跨境资金流出和人民币贬值的双重压力。而人民币贬值与贬值预期的加剧将促使企业与居民增持外币资产,减持人民币资产,从而造成外汇资金流出,外汇占款甚至存在负增长的可能。

2.基础货币增长放缓,外汇占款不再是基础货币投放主要渠道 外汇占款持续高增长时代,外汇占款一直是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目前我国外汇占款已进入低增长阶段,未来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这将带来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缺失的问题。今年以来,各月新增外汇占款规模明显低于去年同期,前4个月新增外汇占款同比少增6380亿元。外汇占款增速下滑造成基础货币增速明显放缓,4月末,基础货币余额同比增长8.5%,比去年同期下降3.6个百分点。由于银行信贷增长较快,货币乘数有所提高,弥补了基础货币增速下滑对M2增长的负面影响。如果年末M2实现13%的增长目标,并假定货币乘数稳定在当前水平(4.2左右),则年末基础货币余额需增至29.8万亿元,全年新增基础货币规模约2.7万亿元。

今年1-4月,央行“外汇”占款各月分别增加4945、1193、1741和846亿元,假定年内余下各月央行外汇占款仍保持“微增长”势头,月均新增外汇占款规模在800-1000亿元,则全年新增外汇占款规模约1.5-1.6万亿元。

除央行外汇占款外,基础货币投放方式还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形成的资金净投放、财政存款减少、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增加、央行再贷款等。如果全年新增外汇占款1.5-1.6万亿元,在货币乘数稳定的情况下,实现M2增长13%的目标需要新增基础货币2.7万亿元,全年存在1.1-1.2万亿元的缺口需要其他基础货币投放方式来补充。如果扣除前4个月新增基础货币(1940亿元),则余下8个月除外汇占款以外的其他投放方式需弥补的基础货币缺口约1万亿元左右,月均1250亿元。

外汇占款低增长带来的流动性供给格局改变会使央行作为银行体系流动性“边际供应者”的地位进一步强化、提升,“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可能替代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此外,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和常设借贷便利(SLF)等创新型流动性调节工具也将作为投放基础货币、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平稳、充裕的补充,在银行体系流动性出现临时性波动时相机运用。

在外汇占款高增长时期,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持续上调成为进行对冲的主要工具。现在外汇占款开始低增长,继续保持过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要求已无必要。但考虑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将扩大货币乘数,推动银行加大信用扩张,而且作为流动性“蓄水池”,法定存款准备金具有充当流动性风险缓冲器的作用。由于目前贷款仍保持较快增长,货币乘数保持较高水平,从“防风险”、“控杠杆”出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全面下调会非常慎重。尤其是美联储即将于今年下半年退出QE,此时降准会给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将保持克制和“定力”,当出现剧烈的资本流出,外汇占款趋势性负增长时,可能会通过及时全面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开闸放水”。

再贷款曾经是1985年-1994年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期间再贷款投放的基础货币在供应总量中平均保持在70%以上,之后被外汇占款所取代。在外汇占款趋势性减少,或者阶段性大幅度减少的情况下,扩大再贷款规模也可以弥补基础货币投放的不足。

3.再贷款在货币政策工具箱中的地位将提升 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自1984年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再贷款一直是我国中央银行的重要货币政策工具。历史来看,再贷款工具功能表现为阶段性变化。

一是1985-1994年,“实贷实存”信贷管理体制下再贷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是这期间货币政策的主要调控手段。1985年,我国信贷资金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实行了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的新办法。人民银行与各级分支行均进行再贷款发放,形成分层次的管理体系,具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这期间,计划内再贷款作为一种长期性质的贷款,事实上巳经成为专业银行的铺底营运资金,中央银行无法视银根松紧情况而随时抽回其必要的部分。由于再贷款利率过低,诱发专业银行对再贷款的旺盛需求,从而形成对央行再贷款的倒逼机制,形成基础货币的大规模被动投放。这期间,M2增速保持30%左右的高速增长,成为1988年与1993年两次恶性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二是1994-1997年,再贷款主要发挥政策性金融职能。1994-1997年,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发生变化,从过去的再贷款转变为外汇占款。其经济背景是1994年中国政府实施人民币汇率并轨改革,直接导致了我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双顺差。在强制结售汇制度下,双顺差导致外汇储备大幅度上升以及外汇占款的快速增长。1994年,面对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由于外汇占款的被动性和强制性,央行只有通过收回再贷款的方式收缩流动性。由此,再贷款作为注入流动性的渠道作用明显下降。1994年推行的金融体制改革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成立三家政策性银行,分离过去专业银行商业性贷款和政策性贷款。三家政策性银行将专业银行的政策性贷款划转的同时,也将央行提供的再贷款资金来源一并划转。这样,央行再贷款基本上就体现为为政策性业务提供长期资金。

三是1998-2002年之后再贷款作为紧急贷款,主要承担“最后贷款人”职能。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金融机构不良资产问题严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大规模剥离不良资产,同时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接收所剥离的约1.4万亿元不良贷款。央行对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提供再贷款,给予部分融资,以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紧急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出台,针对发生支付危机的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含农村信用合作社县联社)缓解支付压力、恢复信誉,防止出现系统性或区域性金融风险而发放的人民币贷款。1997年以来,在清理整顿信托投资公司、城市信用社、农村基金会、城市“三乱”过程中,地方政府共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了1411亿元再贷款。2000年,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联合制定了《地方政府向中央专项借款管理规定》。根据《规定》,这种借款是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发放再贷款,并通过指定的地方商业银行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的融资,由财政统借统还。

四是2003~2013年,再贷款积极配合金融体制改革。这期间,伴随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规模持续、快速攀升,外汇储备快速积累,外汇占款再次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再贷款的作用主要是配合国有商业银行及农信社改革。中国人民银行银发[2004]59号《〈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的通知》对再贷款进行了重新分类,第一类是流动性再贷款,它包括对金融机构头寸调节和短期流动性支持的各档次再贷款和对农村信用社再贷款,这是过去央行通过再贷款途径投放基础货币的延续;第二类是专项政策性再贷款,包括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再贷款、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再贷款,以及对商业银行发放的用于指定用途的再贷款;第三类是金融稳定再贷款,主要包括地方政府向中央专项借款、紧急贷款等风险处臵类再贷款。该文件认为,对再贷款的重新分类主要是以金融机构为划分标准,而不是根据业务性质和功能来决定的。如专项政策性再贷款当中的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再贷款是中央银行出资处理银行体系不良资产,从功能上分析,这与金融稳定再贷款并无实质差异。这期间,再贷款发放主要为支持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提供再贷款支持。此外,央行还通过发放发放专项再贷款的形式支持农信社改革。

五是2013年底至今,再贷款在支持“调结构”中的作用凸显。央行在《2013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完善再贷款体系增强央行履职能力”专栏中,对再贷款分类进行调整,由三类调整为四类,即将原流动性再贷款进一步细分为流动性再贷款和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金融稳定再贷款和专项政策性再贷款分类不变。本次调整后,流动性再贷款和2013年创新的常备借贷便利工具一起,用于向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按需提供流动性支持;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则包括支农再贷款和支小再贷款(即原中小金融机构再贷款)。

今年以来,央行加大了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运用力度,鼓励银行增加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一季度,累计下达信贷支持再贷款额度1000亿元,其中支农、支小各500亿元。4月份,央行对国开行发放3000亿元再贷款用于推进棚户区改造。5月29日有媒体报道,央行有意通过内部评级办法向商业银行发放再贷款。预计未来再贷款在货币政策工具箱内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央行实施再贷款具有很大的合理性,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定向性政策工具,定向宽松可以弥补其他总量型政策工具的不足。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投放等属于总量型政策,难以解决结构性问题,而再贷款能够发挥比较好的结构调整职能;二是在外汇占款存在较大变数的情况下,再贷款也可以发挥基础货币投放功能。

(经济预测部 李若愚)

第二篇:在创新服务中提升地位

在创新服务中提升地位

——郧西县统计局典型材料

(2012年5月)

近几年来,郧西县统计局在省市局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统计方法制度要求,全面落实统计改革举措,服务郧西发展大局,为加快当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五个郧西”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郧西县统计工作得到了国家、省、市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县统计局先后获得“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省级先进集体”、“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国家级先进单位”、“全省四年一度统计工作先进单位”、“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省级先进单位”、“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省级先进单位”、“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省级先进单位”、“全市统计工作先进单位”、连续四届“市级最佳文明单位”、“全县服务经济工作先进单位”、“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先进单位”和“行风评议第一名”等多种荣誉称号。

在这从多耀眼光环的背后,凝聚着郧西县统计人凝心聚力抓数据质量,开拓创新抓统计改革,求真务实抓工作落实的心血和汗水,反映了郧西统计质量进一步提高,统计能力进一步增强,统计公信力明显提升,统计整体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一、围绕“三个提高”抓数据质量,统计公信力不断提升

数据质量为统计工作的生命。郧西县统计局切实把“三个提高”作为统计的立身之本,下重手狠抓统计数据的打假挤水,力求各项数字数出有源、数出有据、数出有用。

夯实基层基础,数据的采集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该局在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方面主要体现“三个进一步”,统计基层基础于2009年建设顺利通过省局验收,2011年元月该局在湖北省统计工作会议上作“双基”建设交流发言,获得省统计局领导及与会人员的一致认可。

基层统计机构和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县18个乡镇,348个村委会(居委会)都明确有专(兼)职统计报表人员,并将数据报表质量、时效等纳入年终个人绩效考核,与第年终奖、评先彰优挂钩。

基层统计工作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该局坚持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并重,在基层统计管理上,强化了“五个规范”,实现了从业人员素质达标、报表流程科学可行、统计制度完善健全、统计台帐规范完备、统计档案分类归档。

基层统计信息化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全县投入50余万元,购置服务器,为每个乡镇统计站配备电脑、电话和传真机、打印机,将网络沿伸至各乡镇,开通了内、外网专线,实现了国家、省、市、县、乡五级联网。

加大统计执法检查,统计数据质量不断提高。该局对统计违法行为以“严打”的态势,切实做到“三个加大”,确保统计数据质量。201 0年9月,省统计局在郧西开展全省统计巡查工作,抽查了该县的重点工业企业、商贸企业和投资企业,统计误差都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检查人员动情地说“郧西数据质量经得起检验”。

加大统计违法的查处力度。在执法工作中,坚持集中检查和日常检查相结合、统计执法与统计普法相结合、执法检查与查处案件相结合。在执法工作中,坚持集中检查和日常检查相结合、统计执法与统计普法相结合、执法检查与查处案件相结合。新修订的统计法公布实施后,县统计局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局机关人员都发放了学习手册。2009年,县内一垂直管理单位拒绝报送有关报表资料,县政府分管领导当即明示严肃查处。通过加大统计执法力度,有效地规范了统计业务,提高了统计报表质量。2011年3月,县人大常委会专门听取统计法执行情况报告,由于《报告》内容翔实,获得县人大常委会常委全票通过。

严格进行数据质量评估。对关系国民经济重要的GDP、农民人均纯收入、工业增加值、重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指标进行重点评估,每个月报表数据出来以后,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专业人员一起反复推敲,现实的、历史的、逻辑的认真分析比较,确认数字是否可信,并对有关方面的质疑作重点核查,使数据质量不断提高。

加大统计数据质量稽查力度。该局对内每季度开展一次数据稽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对直接责任人予以处罚,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承担相应责任;对外实行重点抽查,对报表一贯滞后,有意瞒报、漏报,差错率较高的单位实行核查。通过强化机制,各种统计报表基本做到了无迟报拒报、无重统漏报、无虚假差错、无泄密丢失的“四无”现象。

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统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郧西县统计局在统计服务上突出体现“两个注重”,有效地提高了统计服务水平,增强统计的公信力,提升了统计部门的社会地位。

注重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准确的统计数据。该局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精心组织实施各类统计报表。每月统计报表完成之后,把《统计月报》上的最新数据在第一时间报送县四大家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在该县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争取进入全国新阶段扶贫攻坚重点县、南水北调工程前期调查、十漫高速公路数据论证等大型活动中,该局根据国家文件出台背景,掌握准确信息,提供基础数据,充分发挥统计的参谋作用。

注重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统计分析。一方面及时发现和反映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县委、县政府宏观调控提供信息咨询。另一方面运用统计信息资源,搞好统计分析,撰写出一批具有参考价值的统计分析报告,为党政领导决策提供基本依据。局领导亲自撰写了《郧西县建设小康社会尚有多远》一文,让社会知晓

小康进程,及时地消除了部分人士认为已经达到小康社会的误区。同时,撰写的《郧西县劳动力现状及转移对策》、、《从陕南五县发展状况比对郧西经济的优劣所在》等课题分析,都在县委、县政府内部刊物上印发,全局每年撰写统计分析和信息200余篇,并在省、市优秀统计分析评比中多次获奖。

围绕“四大工程”抓统计改革,改革力度持续深入

国家统计局大力实施的“四大工程”,变革了统计数据的采集、汇总、处理的生产方式,是生产方式、生产流程的再造,对统计数据进行打假挤水的最有效的变革。郧西县统计局近几年来,积极响应,认真执行,全面落实,使以“四大工程”建设为载体的统计改革花落有声,有效地防止了统计数据一路“祼奔”。

全面推进“企业一套表”改革。该局组织专班,对全县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网上直报工作进行全面督办检查,并对限额以上贸易、固定资产投资、资质以上建筑及房地产企业进行逐单位、逐指标核实、核查,完善“三上”企业名录库资料,为顺利实施“企业一套表”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县政府牵头召开了投资、工业及贸易等一套表网上直报会议,项目主管部门部门和企业主要负责人及统计人员178人参加了会议,县统计局通报了网上直报情况,县发改局、经信局、住建局、商务局等单位在会上作了坚决支持网上直报的表态发言,县统计局对各单位的统计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收到很好的效果。针对报表内容多,指标间逻辑关系复杂以及基层统计人员更换频繁的现状,该局业务人员对网上直报即时进行审核,及时通知“三上”企业纠正逻辑错误,使网上直报工作快速步入规范化轨道。同时对不按时完成报表任务或不及时纠正直报逻辑错误的企业实行定期通报制度。

认真做好名录库与字典库整理。该局及时召开专业会议,安排部署字典库与名录库单位的比对、核查;加大了与工商、税务、民政、编办、质检等部门的联系,定期搜集企业变更情况的资料;对企业有无变化、是否有正式组织机构代码,企业名称及企业类别是否准确,企业填报的专业报表类别是否正确进行了重点检查,清换“三上”企业临时码。

加强信息数据处理和平台建设。该局采取“三抓”措施,强化数据处理系统建设。凡是“三上”企业实现了“三有”,即有电脑、有网络、有专职统计人员;组织业务人员,一家一家企业联网,一台一台电脑测试,确保网上直报不出问题。同时,对少数电脑操作水平较低的企业统计人员采取跟踪指导,专业人员不厌其烦地多次上门指导,直到每一个企业统计员能够熟练操作为止。

加强联网直报系统建设工程。该局高标准建设60平方米的标准化网络办公室,以联网直报为契机,加强信息化软硬件台建设。同时,积极配合做好省、市通往县的视频会议系统安装、调试、运行工作。

由于“四大工程”建设工作扎实,2009年10月以来,湖北省推行“企业一套表改革”网上直报,“三上”企业率先实行网上直报,郧西县各企业直报和纸质报表一致,机表一致,确保了统计数据的客观真实。

围绕“三大建设”苦练内功,自身形象不断提升

加强班子建设。该局领导集体坚持不断地学习,增强党性,身先仕卒,勇于负责;班子内部坚持大事商量、小事通气,不争权利、不争高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在统计系统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调查研究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大兴优质服务之风,营造爱岗敬业、奋发有为的氛围。

加强队伍建设。该局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机制,真心实意培养干部成长。近年来,局内1名副局长提任党支部书记,4名业务骨干被提拔进班子成员,3名年轻干部在县直换届中被提拔交流到县委、县政协机关工作,有2名年轻职工上挂武汉和十堰锻炼。通过公开招考形式,新进5名刚刚毕业的本科生,为统计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

坚持形象建设。该局凸显“三新”。即环境新、管理新、服务新。县委、县政府将新落成的最好办公楼作为统计办公用房,全局新分配办公房屋面积500多平米,从计算机到办公桌椅全部作了更新,人手一台计算机,改变了过去办公场所脏乱差的现象,工作环境舒心舒畅;管理上推行以制度管理人,结合人性化管理,大大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同时,推行接待首问负责制,建立24小时工作联系制。通过两次行风评议,统计部门有口皆碑,名列全县第一名,统计部门的社会形象大大提升。

第三篇: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地位的再认识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地位的再认识 作者:荆丹彤

来源:《财会通讯》2003年第12期

第四篇:发挥支农再贷款货币政策效能加大金融支农力

发挥支农再贷款货币政策效能加大金融支农力度 今年是国家实施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的第一年,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被列为重中之重。人民银行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如何更好地发挥支农再贷款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的政策导向作用,已经成为亟待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从近几年基层分支机构管理使用支农再贷款的效能看,普遍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制约着货币政策作用的发挥。

一、支农再贷款投向始终处于狭义层面,限制了其货币政策效能的发挥。多年来,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在安排使用支农再贷款的过程中,始终认为支农就要投向农民、农户,只要贷款人是农民就属于支持范围,没有人去实地了解支农再贷款到底支持了农业的什么项目,具体支持效果如何。以某县为例,二〇一一年累计投放支农再贷款 5.3亿元。上述调查数据显示,支农再贷款的政策效能主要惠及的是农户和一些个体经济组织,解决了部分农民在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村商品流通中的资金短缺问题,但并不能有效解决引导信贷资金对农业的投入,更谈不上如何引导农民进行农业产业升级,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根源在于不能站在大农业的高度,去放眼区域农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因此,其货币政策效能也可想而知。

二、支农再贷款在管理上存在只注重风险防范,忽视政策效果的问题。为确保支农再贷款不出现信贷风险,各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都制定了相关的支农再贷款实施细则,从支农再贷款的申报条件、承贷主体、操作流程、发放管理、会计核算、监督检查、资金收回等方面规定的相当周密,实践证明有效的防范了支农再贷款的信贷风险。但是,由于过于把工作重心放在风险防范上,以致不能很好地研究一定时期支农再贷款货币政策作用如何发挥,表现在支农再贷款的具体运行中,只注重检查承贷主体,在支农再贷款业务的核算管理上是否符合人民银行的规定,忽视了对支农再贷款信贷投向的检查。

三、支农再贷款的承贷主体,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往往只考虑自身经济效益。具体表现为:一是把支农再贷款混同一般贷款在利率执行上实行一浮到顶。二是在支农再贷款的使用上往往不考察是否符合政策投向,只考察贷款人的偿还能力。三是存在直接抵顶自身已发放一般性贷款,为自有资金寻求更好地投放对象。四是存在支农再贷款实际发放率不高,有利用支农再贷款弥补临时性头寸不足的嫌疑。五是普遍存在只使用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不宣传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以致人民群众对支农再贷款知之甚少的问题。

鉴于支农再贷款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一、解放思想,更好地支农再贷款的货币政策职能。针对支农再贷款长期处于狭义范围运行,货币政策效能不高这一实际,一是总行可以进一步修改现行的支农再贷款管理办法,按照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规划,拓展支农再贷款的使用投向,取消承贷主体有关农业信贷投入占比,及新增贷款中农业贷款占比的限制;二是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在支农再贷款的具体使用过程中,要做到因地制宜,按照各地区落实十二五规划有关发展农业的具体计划,加大重点投入力度,支持当地经济平稳健康的向前发展。

二、面向全体金融机构,择优选择支农再贷款的承贷主体。十一五规划中把积极发展品种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作为扩大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如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和其他服务;支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健全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鼓励优势农产品出口;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等。上述事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区域范围内的全体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和努力才能实现。因此,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适应形势,尽快把引导农业信贷投入的重心转向区域内全体金融机构,协调当地金融机构打破固有的工业、农业、流通业的界限,适时增加信贷投入,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工程。

三、改进信贷管理模式,实行位置前移,切实提高支农再贷款的货币政策效能。支农再贷款的政策效能在于“导”,而非“量”。因此,必须改进现行的信贷管理模式,即由从前的只考察承贷主体,其具体信贷投向不违背大的政策即可,转向由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选择支持的重点农业项目,在核定支农再贷款投放限额后,面向辖内金融机构竞标承贷,竞标的金融机构同时还要拟订相应的配套信贷资金,竞标成功后由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监督实施,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货币政策导向作用。

四、制定支农再贷款利率上限,遏止金融机构靠支农再贷款谋取暴利的现象。支农再贷款作为货币政策工具,所起的作用是以对金融机构的微利,换取宏观经济平稳有序运行的大利,不应该成为个别金融机构赚钱的工具。特别是人民银行监管职能分离后,工作的重心已经转到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上,不应再过分考虑某一家金融机构的亏损与盈利。因此,核定的支农再贷款再发放利率,应低于同期限金融机构的平均利率为宜。

五、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支农再贷款以及配套支农信贷资金的按时到位。金融机构参与支农项目竞标成功后,必须严格按照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确立的支农信贷投向落实。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加强对投放的支农再贷款以及金融机构配套资金到位情况的监督检查,同时还要积极协调当地政府做好开发项目的布署与管理,保证支持项目能够按计划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

第五篇: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姓名:

学号: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

摘 要:在向信息经济世界的转变过程中,传统商务由于存在太多的弊端,已经不能胜任现时条件下的贸易环境。电子商务作为因特网技术发展日益成熟的直接结果,是未来商业发展的新方向。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nce)是一种以电子数据交换EDI和Internet网上交易为主要内容的全新商务模式。其体现的开放性、全球性、地域性、低成本和高效率等内在特征,在符合商业经济内在要求的同时,还使其超越了作为一种新的贸易形式所具有的价值。它不仅改变了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管理,而且对传统的贸易方式带来冲击。其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增加了贸易机会、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益。在带动经济结构变革的同时,对整个现代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而且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电子商务因特网国际贸易影响

一.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的发展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不断拓展和日益成熟,电子商务活动在世界各国兴起并得以迅猛发展。它的触角已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国际贸易领域是最早感受到电子商务影响和冲击的领域之一。谁能先进入E-C应用领域,使贸易电子化,掌握电子商务网络技术,谁就能进入国际市场,并占据较多的市场份额。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进程加快,电子商务的应用对于扩大贸易机会、提高贸易效率、降低贸易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应变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世界各国、WTO和世界其它一些经济组织对电子商务的发展都极为关注。因此探索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在向信息经济世界的转变过程中,传统商务由于存在太多的弊端,已经不能胜任现时条件下的贸易环境。电子商务作为因特网技术发展日益成熟的直接结果,是未来商业发展的新方向。它不仅改变了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管理,而且对传统的贸易方式带来冲击,其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增加了贸易机会、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益。在带动经济结构变革的同时,对整个现代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而且深远的影响。中国作为经济正在发展的贸易大国,在电子商务的挑战之下,要同时面对其带来的压力和机遇,进行自我调整,以求跟上其快速变革的步伐。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在今后的贸易竞争中占据主动,应拿出自己的举措,以赢得和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机会。在传统国际贸易中,交易方对产品的订购、销售、配送、支付以及各类谈判等商务活动往往分别在不同的场所进行。而在网络条件下,国际贸易的商务场所和运营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整个贸易活动包括交谈、讨论、信息的索取、洽谈、定购、商品交换、结算、商品退换等都是在电脑网络上进行的,这大大地提高了贸易的效率。同时,电子商务突破了传统贸易以单向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凭借网络技术将商务活动中的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资源汇集在一个平台上,并通过这个平台完成资源的共享和业务的重组,从而帮助交易主体降低经营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增强市场适应能力。另外,电子商务能够使人们更广泛、更充分地利用信息,了解商情,共享资源。信息的透明化和公开化使市场主体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这必将有助于促进企业拓宽服务渠道并带动服务质量的提高。简而言之,作为一种以电子数据交换为主要内容的全新贸易运作方式,电子商务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加快了商业周期循环,高效地利用有限资源、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说,电子商务正在掀起国际贸易领域里的一场新的革命。它的运用,拓展了国际贸易的空间和场所,缩短了国际贸易的距离和时间,简化了国际贸易的程序和过程,使国际贸易活动全球化、智能化、无纸化和简易化,实现了划时代的深刻变革。[3]所有这些,都是电子商务在短短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也是其可能取代传统贸易方式的根本所在。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电子商务越发显示出它的勃勃生机,其必将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主流。

为了顺应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强化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我国政府于二十

世纪九十年代即实施了“金关工程”,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对外经济贸易和相关领域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网络化管理。目前,我国已基本实现进出口统计系统、进出口许可证管理系统、出口退税系统、外汇核销系统的联网,通过金关工程的主干网把外经贸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商检、银行等政府和外经贸企业联系起来,实现贸易动态管理,逐步改变企业贸易方式。近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表的一份报告声称,未来几年内,全球电子商务还将进一步快速发展,其增速将超过50%,2006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最多可达12万亿美元。报告着重指出,中国在全球电子商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及其具体影响

2.1 对外贸公司和生产企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电子商务对于外贸公司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首先是广告功能,Internet上有介绍产品的网页、公司和厂家的网页、国际贸易信息数据库和征求产品代理的广告等,展现公司和企业的实力,扩大知名度,寻找最佳的国际分工合作伙伴,便于国际名牌效应的产生,海外市场的开拓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其次是情报功能,通过Internet的各项网上服务,外贸公司可以了解客户的各项最新信息,其他公司动向,跟踪国际市场和国内外产业政策的变化,掌握最新市场动态,明晰国际经济发展趋势,收集顾客的需求信息和对产品的意见反馈,完善售后服务体系;第三是业务功能。新兴的电子商务系统从中提供信息服务的商情信息传递机构,向着既提供商务与信息服务,又组织多功能交易的综合机构方面发展。

2.2 促进国际分工扩大、深化和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增长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发达国家之间水平型的国际分工。在Internet上可以进行原材料、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调度控制,使跨国公司的母子公司之间通过网络尽展所长,充分发挥其生产能力、资源和人才的优势,促进跨国公司内部国际分工的发展。网上“虚拟现实”的技术能够让世界各地公司、企业之间进行直观的生产和协调,使得生产力的发展日益超过国家的界限,形成生产的国际化。

2.3 促进世界服务贸易的扩大 现代信息技术突破了时空限制,服务贸易的提供者不必跨出国门就能为其他国家的客户提供国际服务。同时,公司足不出户就可以同时承接来自不同国家的业务,而不必担心国际旅费和日程安排方面的问题。例如:在咨询人才培训、新产品开发、工业设计、医疗诊断等领域,这种服务需求的扩大导致了国际服务贸易的飞速发展,促进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高级化、软化。

2.4 推动世界技术贸易的发展 现代工业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制成品中的科技含量增高,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对此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任何科技新成果一出现马上“家喻户晓”,成为同行业赶超的目标。信息技术大量应用于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提高了产品的相关的贸易,国际贸易总额也随之增加。

2.5 促使国际贸易运行方式和环境的重大变化 网上订货、网上促销、网上谈判、跨国公司内部网络销售都为国际贸易开辟了新的发展形式。EDI工程是信息技术与社会化服务系统的结合,进出口商利用电子表格进行商品的报关、商检、保险、运输投保和结汇等工作。大大减少了人才、物力和时间消耗,降低了流通成本和交易费用,减少了中间环节,加快了国际贸易的节奏。这种网上虚拟的信息交换,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市场空间,全球以信息网络为纽带连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

2.6 国际贸易经营主体上的重大变化 作为一新兴产业,信息化导致了大批新兴高新技术企业的产生,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专门化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职能从各种不同的公司、企业或政府机构中独立出来,成为专门化的行业。与此相适应,一些专门化的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和提供咨询服务的公司或企业也应运而生。跨国服务公司的动作导致了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加速流动,产生了“虚拟”公司或企业这样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向世

界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

2.7 国际贸易交易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2.7.1 交易工具。EDI将订单、发票、提货单、海关申报单、进出口许可证等日常往来的经济信息,按协议用国际标准化的文件通过网络进行传送,Internet网上广告代替了电视、杂志、报纸等日常新闻媒介中的一些宣传作用;微软公司开发的98视频会议系统可直接在Internet上进行谈判、促销等活动;E-mail(电子邮件)和通过电话连接Internet,比以前的一些传统工具如传真、信函、国际长途来说,降低了成了成本和交易费用,节省了时间。

2.7.2 付款方式。一些电子商务网上银行系统在网络上实行电子付款,即将资金存入电子银行或信用证公司的电脑中,交易达成后,在网络终端输入信用证的号码,在网络上进行资金的结算、转账、信贷等服务,在客户与银行,银行与银行之间架起一座高速运转的桥梁,大笔资金流向的安全无法完全保证,不过,纸币流为无纸电子流所代替而引发的支付革命和货币革命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2.7.3 交付方式。网络化上电子商务的交付方式分为两种:①有形产品的直接贸易方式:通过电子网络传输为买卖有形产品而进行的洽谈、订货、付款、开发票、收款等活动,然后在商定的地点进行实际产品的交割。②无形产品的直接贸易方式:通过电子网络方式买卖咨询报告、电脑软件、数控程序、电子书刊、电子音像制品等,通过计算机传至客户的网络端完成交易。

2.8 国际贸易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以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电子商务系统,为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贸易,缔结一种现代化的贸易服务方式,为国际贸易提供一种信息较为完全的市场环境,从而使市场机制能够更为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这种方式突破了传统贸易以单向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实现了以物流为依据,信息流为核心,商流为主体的全新战略。在计算机网络上为进出口提供包括进出口代理报关、商检、仓储运输等为内容的物流作为整套服务体系的载体,不断向网员提供商贸信息咨询、市场分析、进口产品的保税展示和仓储、网上推销与广告宣传等服务,在世界各地建立代理销售网络,为制造商与贸易商创造商机,寻找买主,撮合并成交,并提供成交后的出口服务。这种经营战略,把代理、展销等多种传统贸易方式融为一体,把全部进出口货物所需要的主要流程如市场调研、国际营销、仓储报关、商检等引入计算机网络中,为世界各地的制造商和贸易商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式的商贸服务,解除了传统贸易活动中的物质、时间、空间对交易双方的限制,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深化发展。

2.9 国际贸易中间组织结构的革命 传统的贸易方式是由商人作为生产者和用户或消费者的中介人,在国际贸易中是由进出口商作为国家间商品买卖的媒介,专业的进出口贸易公司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网络直接接触,使得信息网络成为最大的中间商,贸易中间商、代理商和专业的进出口公司的地位相对降低,从而引发了国际贸易中间组织结构的革命。三.我国国际贸易中应用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虽然我国已经为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应用创造了条件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范围、程度和技术水平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也存在着诸如网络基础设施、安全认证、电子物流配送等诸多问题。

3.1 信息基础设施薄弱,网络规模相对较小。信息基础设施是发展电子商务的基础。我国近年来在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相差甚远。以因特网的普及率为例,据中国互连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统计,截止到2003年6月30日,我国的上网用户总人数为6800万人,在我国将近13亿的总人口中仅占5.2%,而美国则在50%以上,比例相差近10倍,而网络拥挤、运行速度慢、资费偏高等因素,进一步阻碍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另外,我国的网络规模相对电子商务的发展显得严重不足,这就决定了目前电子商务的市场机会还十分有限。有限的网络人口大多集中在学历较高、年龄较轻、收入尚不稳定的群体。如目前我国上网用户中,大专、本科学历占到52.6%,硕、博士占到2.6%;18~24岁的用户占到39.1%,25~30岁的用户占到17.2%;用户人均月收入500元以下的占到20.8%,500~1000元占到18.3%,1000~2000元的占到25.7%。[5]这就使得网上销售的商品只能局限于电脑、软件和耗材等信息产品以及图书、音乐制品等可以在线销售的商品。

3.2 网络安全问题亟待解决。电子商务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它就要求网络间的数据传递、交换和处理要有很高的安全系数。但因特网是一个开放的不设防的系统,其开发和设计的初衷也并非出于商业目的,故此因特网并不具备商业交易需要的安全性。大量的经济信息在网上传递,资金在网上划拨流动,网上交易的权威性认证都要求做到万无一失,然而无论国际还是国内,电子商务的安全性还令人忧虑。据CNNIC电子商务资料库的最新统计报告显示,在过去一年内我国有63.0%的网络用户计算机被入侵过。加之,我国仍处在经济转型期,市场还很不成熟,社会信用体系很不健全。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无需见面,因此会产生很多传统商务模式中不会出现的新问题。目前对网上交易产生影响的主要问题有交易主体的身份识别,交易过程的商业秘密,电子通讯的安全,特别是未经授权的中途拦截和篡改,交易和其他记录的保存和管理等。

3.3 跨国电子商务容易导致避税和各国间税收冲突问题。与传统商务活动相比,电子商务打破了时间的束缚和空间的限制,人们可以较自由地通过国际互联网从事跨国商务活动,这无疑增加了获取充足税收证据的难度,同时也会造成国与国之间的税收冲突。此外,在电子商务中,由于出口目的方在国外,其身份不易确定,供货方更容易伪造向国外供货的证据,并以此骗取出口退税。虽然世界各国都已意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都在加紧寻求对策,但是电子商务的无纸化交易特性给国家税收征管带来的技术障碍是不容回避的。再加上我国电子商务支付方式落后,即使在技术上解决了网上追踪稽查的难题,也难以避免网下现金交易导致的税收流失。

3.4 物流环节不畅。在电子商务下,虽然无形商品贸易的全过程可以全部在网上进行,但实物商品的交割必须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即只有商品和服务真正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商务活动才告一段落。没有现代化物流的保障,无论多轻松的商务活动都会变成一纸空文。目前,我国物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在体制上仍然是分散的或者称多元的管理方式,涉及到铁道部、交通部、民航总局、农业部等专业部和国家计委、经贸委等综合部门。由于体制没有理顺,各部门之间分工又有交叉,造成了物流行业管理中存在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重复建设等种种问题。在物流硬件上,物流设施和物流装备都较为陈旧,功能单一,无法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且工作效率低下。通讯设备及线路、传真设备、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缺乏,跟不上电子商务物流的要求。总体上说,我国的物流系统效率低下,距离现代化物流的目标相差甚远。

3.5 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事法律和商业习惯提出挑战。由于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兴的交易方式,全球对于电子商务都没有标准的法律文献。传统的商事立法和商事习惯都是基于“有纸式”交易制定并存在的,然而电子商务是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进行的,涉及到非基于纸张的通讯和信息存储办法,因而从某种程度上讲,传统立法模式与电子商务运作是格格不入的。而电子商务所涉及的种种法律问题,如电子合同、电子签名、电子商务认证、电子数据证据、网上交易与支付、网上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管辖权及在线争议解决等,多数还是立法的空白。这种立法严重滞后于技术的局面,为从事电子商务的交易主体带来了高度的风险,构成了阻碍电子商务应用的一道不容忽视的屏障。我国虽然已在网络、信息和电子商务方面制定了相

关的条例,但采用的都是部门割裂管理模式,缺乏权威的法律来全面、有效地解决争端。因此,目前我国电子商务首先所面临的就是法律风险,其次才是技术风险,这些风险的存在,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电子商务的稳定和快速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有重大的促经作用并对其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进程加快,电子商务的应用对于扩大贸易机会、提高贸易效率、降低贸易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应变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了能够更有效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能够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取更大的利益,我们应当高度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态势,认真研究和探索电子商务发展规律及其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以便采取积极的对策措施,培育企业的创新机制和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使我国对外贸易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和主动,保持快速和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升起.《国际电子商务》[M ].中国对外贸易出版社2002

[2]任润姣,吴杰.互联网的利用与降低成本.河南商业专科学校学报.2003

[3]齐玲.《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及国际贸易立法的影响》[ J ].《江汉论坛》2000年第12期

[4]牛东来,张铎.电子商务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5]王有刚,龚应梅.《论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 J ].《商业研究》2004年第18期

[6]高功步,焦春风.中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国际化发展战略[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

下载再贷款在货币政策工具箱中地位提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再贷款在货币政策工具箱中地位提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极限在高等数学中的地位

    极限在高等数学中的地位 摘要:1821年柯西(1789―1857)在《分析教程》中,对极限概念的基本有了明确的叙述,并以极限概念为基础,对"无穷小量"、级无穷数的"和"等概念给出了比较明确......

    浅析英语口语培训在英语教育中地位

    英语口语培训哪家好点? 暑假在家没事情做,想出去旅游天气又那么热,想出去实习,但是爸妈不同意。于是我就决定暑假在家好好恶补下自己的英语,因为发现自己的英语笔试水平还是不错......

    浅议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

    公司理财概论论述题 浅谈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中心地位 学生姓名:王然 (学号:10031502专业班级:化学工程与工艺2010级5班) 摘要“企业兴衰,财务为本”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

    市场信息在旅游中的地位[精选合集]

    市场信息在旅游业中的地位 07级饭店班 姓名:贾天宇 2011年4月 市场信息在旅游业中的地位 【摘要】营销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营销的基本概念、性质、特点及要素分析 的地营销战略......

    汉语拼音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

    浅谈汉语拼音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 汉语拼音为中国人特别是小学生识字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作为现代人,要适应社会,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汉语拼音是不可缺少的一课。从这个......

    在渐进中提升

    在渐进中提升 ----滨湖中心学校小学部2013年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常规管理有条不紊 学期初政教处、教导处结合教学常规管理现状,组织专班征求教师意见集体修订新的《教育教学常......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摘要: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支柱,相应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应是决定宏观调控成效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事关国民......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浅析

    姓名:杨琴 班级:化工1001 学号:0121020390132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浅析 摘要:对于世界来说,中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所扮演的积极和建设性角色不可或缺。近年来,中国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