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务失信现象的辨证认识与治理对策

时间:2019-05-13 18:44: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税务失信现象的辨证认识与治理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税务失信现象的辨证认识与治理对策》。

第一篇:企业税务失信现象的辨证认识与治理对策

百有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企业税务失信现象的辨证认识与治理对策

百有免费在线资料库(www.xiexiebang.com)收集

企业税务失信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违规财务会计处理,以达到少缴、不缴税(主要是企业所得税)的目的。税务失信现象与会计信息失真密切相关,一直是会计界、财税界,乃至整个经济界长期关注的热点,但对问题的归因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通过多年对企业的分析、调查与了解,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企业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由于国家的法规、政策的滞后等客观原因。本文力求对产生税务失信的源头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措施。

一、企业税务失信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通过扩大成本和费用以降低纳税所得。一是人为提高购货成本或接受劳务成本,即企业或单位在采购商品或接受劳务供应时,采取价上加价的方式进行交易,供货方则对收到的加价收入在扣除规定的税费和收取一定的费用后,以账外形式现金返还购货方,双方人为地加大购货企业或劳务接受企业的成本费用,从而起到减轻税负的效果。由于该种情况的购货双方往往是长期合作的老客户,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二是以小额费用换取无交易票据,不惜以支付一定费用或营业税费等方式,取得代开票据,作税前成本列支,降低纳税所得额。三是一些效益较好的企业想为职工发放奖金、增发补贴,又想少缴或不缴企业所得税,就要求职工以税务规定允许税前抵扣的正式票据报销(如会议住宿票据等)方式取代现金发放形式。四是人为调节摊销或折旧费用,即对一些税务上无明确上限规定的可摊销费用,如报刊订阅费、书报费、学习培训费、低值易耗品摊销等,采取非常规的会计处理方式,如职工个人订阅报刊以企业名义征订,个人购书报予以报销,个人学习培训费用企业报销,对应分期摊销的低值易耗品进行一次摊销,对本应直线法折旧的固定资产采用了加速折旧或人为缩短折旧年限等手段,以提前或增大纳税期成本或费用。五是通过关联方交易进行调节,在子公司之间或子母公司之间调节收入费用、转移利润,这种调节往往是在无真实的交易中进行。六是以向职工个人借款名义变相提高财务费用,增加职工收入,变相调节工资薪金计税标准,并通过财务费用的税前抵扣以调减利润,调减纳税所得。

(二)通过延迟收入确认以推迟纳税,取得无成本资金和机会收益。这种现象在合同履行期或产品(劳务)供应期较长的行业或企业较为普遍,大量的未确认收入列在预收账款科目或其他应付款科目中,以获得免费资金及机会收益。

(三)通过提早确认收入或推迟成本核算,以赶上或利用减免税期。部分在按照国家税务规定享有减免税期间的企业,却将国家给予的优惠当作调节税务的大好机会,利用减免税的便利来调节收入或成本。如将未能确认的非免税期的收入提前到免税期予以确认,但同时又不进行成本的配比;或者实际应在免税期内列支的成本或费用推迟到非免税期内,以降低非免税期的纳税所得。这种现象,在税收减免期限行将结束的期间表现尤为突出。

二、辨证认识企业税务失信的主要成因

企业会计或税务诚信建设所暴露的问题,大多数专家或文章认为是企业缺乏诚信意识和做假账。当然,企业主观考虑企业自身的利益过多,而对会计信息调整是会计或税务信息失真的根源,但是,实际上,大多数企业其实本身也想规范会计信息行为,但由于过重的负担和国家政策自身存在的某些不合理性,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企业调整会计与税务信息的理由。所以,对这一问题应当辨证对待,客观分析,抓住源头,以利对症下药。

(一)过度追求企业自身利益,而忽视社会责任,是企业税务失信的主观原因。偷税漏税,以及虚开、偷开、私开或代开发票,随意调整经营收入或成本费用等税务失信行为,无论有千种理由,但经营者主观上对税收法制意识淡漠,对企业局部利益过度追求,对社会责www.xiexiebang.com

百有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任的忽视,及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欠规范或监督机制欠健全等,是造成税务失信的最根本的原因。

(二)政府各公共部门在纳税环节缺乏协调,使税务失信行为有机可乘。纳税环节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由于涉及各自的既得利益或潜在利益,目前在纳税环节未能形成完全合力,相互间的公共社会信息也因此而仍处于相对封闭状态。如对企业的超范围经营或经营者经营资格的变化,工商部门未能及时向税务部门提供有关信息;纳税人是否如实反映收入,足额计税,金融部门未能及时、完整地向税务部门提供纳税人现金流量状况。这样,一方面为税务征管部门对纳税人的纳税申报审核带来了较大难度和依据不足;另一方面也为纳税人偷逃税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票据开具和管理上的不规范,使企业税务失信具有操作空间。事实上,许多企业都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无交易票据、小额交易大额票据、以及为避开税前扣除有限额的项目而取得与交易项目内容完全不符的票据,甚至是假票据。这显然给企业进行税收舞弊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客观环境。

(四)国家相关政策的不配套或滞后,企业税务负担过重,也为企业税务调整提供了借口。其一,企业职工计税工资标准过低,与全面实现小康水平要求不相适应。目前企业职工个人全年9600元计税工资薪金标准及20%的上浮幅度,看似公平,其实并不公平。一是我国已实现小康水平,人均收入已向3000美元的目标跨进,全年9600元的扣除基数显然太低,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二是人们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20%的上浮幅度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不相适应;三是不同行业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如中介服务机构等行业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人员工资占总的成本费用比例较高,仍按统一的计税工资标准执行,无法体现行业之间的差别,增加了企业的税负压力。其二,社会保障体系政策的不稳定性,也让企业无所适从。我国目前的体系政策的随意性较大,存在鞭打快牛的成份。例如,一般企业职工在每年11月、12月是全年收入相对最高的两个月,一般年度奖励都在这两个月中兑现,但有的地方政府推出以这两个月的收入来衡量一个企业的收入水平,并以此为依据作为企业年度养老保险金上缴清算基数,似欠合理。又如养老金社会统筹,它是企业和个人给自己晚年的一种事先“积蓄”,实际上是一种期权劳动的成果,也应兼顾公平和效率,体现按劳分配原则,不宜完全一刀切,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经营效率较高企业和个人缴纳的积极性。其三,过重的税费负担,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税务信用。年度9600元人民币的计税工资标准,部分地区规定按职工年工资薪金22%计纳的基本养老金、6%的医疗保险、8%~10%的住房公积,对企业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一个企业若按职工年人均工资薪金2万元水平计算,则对该职工的负担至少包括:养老金4400元、医疗保险1200元、住房公积金1600~2000元、调增应纳企业所得税3912.48元(包括按工资总额的14%提取的福利费的超标准部分调增应纳企业所得税),即未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及相关附加税费的最低负担额是11112.48元,占工资薪金额的55.56%.且随着职工收入水平的提高,企业工资薪金负担率也会随之上升。如此之高的企业高负担无疑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企业对成本费用进行人为调控。

三、治理税务失信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税务知识的宣传,加大对失信者的惩戒力度。一方面,积极宣传和弘扬诚信纳税的优良风气,努力倡导“守信者光荣、失信者可耻”的诚信自觉纳税社会风尚,对诚实守信企业和经营者给予表彰或奖励,给予享受一定期内税务或工商的免年检、年审等鼓励性待遇,以弘扬正气。另一方面,强化税收法制的宣传与教育机制,除目前定期对纳税企业的办税人员的专项培训外,必须加大对企业主要经营者的税收法律法规培训,加强税务检查与监督,加大对税务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可采用诸如媒体曝光、吊销税务登记、吊销工商执照、冻结银行账户等手段与措施,对失信行为进行曝光和惩罚,以提高失信行为成本,甚至不惜www.xiexiebang.com

百有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让失信者倾家荡产。

(二)发挥政府部门协同作用,提高纳税信息的透明度。纳税审查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使用来自经社会鉴证中介鉴定的纳税人财务信息,工商部门提供的纳税人合法、合规的经营信息及其主要经营管理者的经营资格信息,金融部门提供的纳税人纳税期间现金流量信息,税务审查中介鉴证的历史纳税信息等综合信息,因而要求各个政府部门的合作与协同,而且,目前的电子网络技术手段已足以实现该类协议。首先是政府各部门均要顾全大局,打破信息垄断,将公共产品信息实行联网并对社会开放,供其他政府部门和社会的查询与使用。其次,根据纳税人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要求纳税人实行会计电算化,应在规定的时间,与税务征管部门联网,便于征管部门能及时地了解纳税人的征纳税情况。当然,税务征管部门提高征管队伍依法办事的素质和业务水平,规范职业道德,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三)加强和规范票据管理,堵绝税务失信的源头。由于会计账务处理必须取得真实、合法、合规的原始凭据,所以企业人为税务调整必然归结到票据开具或使用的不规范上,加强票据管理和使用就显得极其重要和必要。国家有关部门亟须加大票据管理力度,建议通过普及电脑开票及网络化管理等方式杜绝各种多开、虚开和制作假票据的行为。同时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惩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四)建议政府制定并落实企业的减负措施,建立与目前职工生活水平相适应的公平税费制度。首先,适当提高全年9600元的人均计税工资标准,虽不能一步到位按3000美元的小康水平目标,但至少要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以适应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的需要;其次,应适当提高计税工资标准的上浮幅度,使得不同环境和地区的企业可在计税工资标准上有较大的差别;第三,对人力成本比例高,人员素质要求高的行业,在计税工资标准上有一定的倾斜,以扶持和鼓励这类行业的发展;第四,适当降低中小企业所得税税率,减轻企业负担和纳税压力,促进它们的资本积累和再发展,也为企业创造诚信经营、依法纳税的优良政策环境。对于社会统筹基金,建议适当降低费用标准,缩小各类企业负担额的差距,实行一定浮动范围的统筹基数,以公平企业负担,消除鞭打快牛的不合理现象。

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企业税务失信现象的辨证认识与治理对策

企业税务失信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违规财务会计处理,以达到少缴、不缴税(主要是企业所得税)的目的。税务失信现象与会计信息失真密切相关,一直是会计界、财税界,乃至整个经济界长期关注的热点,但对问题的归因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通过多年对企业的分析、调查与了解,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企业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由于国家的法规、政策的滞后等客观原因。本文力求对产生税务失信的源头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措施。

一、企业税务失信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通过扩大成本和费用以降低纳税所得。一是人为提高购货成本或接受劳务成本,即企业或单位在采购商品或接受劳务供应时,采取价上加价的方式进行交易,供货方则对收到的加价收入在扣除规定的税费和收取一定的费用后,以账外形式现金返还购货方,双方人为地加大购货企业或劳务接受企业的成本费用,从而起到减轻税负的效果。由于该种情况的购货双方往往是长期合作的老客户,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二是以小额费用换取无交易票据,不惜以支付一定费用或营业税费等方式,取得代开票据,作税前成本列支,降低纳税所得额。三是一些效益较好的企业想为职工发放奖金、增发补贴,又想少缴或不缴企业所得税,就要求职工以税务规定允许税前抵扣的正式票据报销(如会议住宿票据等)方式取代现金发放形式。四是人为调节摊销或折旧费用,即对一些税务上无明确上限规定的可摊销费用,如报刊订阅费、书报费、学习培训费、低值易耗品摊销等,采取非常规的会计处理方式,如职工个人订阅报刊以企业名义征订,个人购书报予以报销,个人学习培训费用企业报销,对应分期摊销的低值易耗品进行一次摊销,对本应直线法折旧的固定资产采用了加速折旧或人为缩短折旧年限等手段,以提前或增大纳税期成本或费用。五是通过关联方交易进行调节,在子公司之间或子母公司之间调节收入费用、转移利润,这种调节往往是在无真实的交易中进行。六是以向职工个人借款名义变相提高财务费用,增加职工收入,变相调节工资薪金计税标准,并通过财务费用的税前抵扣以调减利润,调减纳税所得。

(二)通过延迟收入确认以推迟纳税,取得无成本资金和机会收益。这种现象在合同履行期或产品(劳务)供应期较长的行业或企业较为普遍,大量的未确认收入列在预收账款科目或其他应付款科目中,以获得免费资金及机会收益。

(三)通过提早确认收入或推迟成本核算,以赶上或利用减免税期。部分在按照国家税务规定享有减免税期间的企业,却将国家给予的优惠当作调节税务的大好机会,利用减免税的便利来调节收入或成本。如将未能确认的非免税期的收入提前到免税期予以确认,但同时又不进行成本的配比;或者实际应在免税期内列支的成本或费用推迟到非免税期内,以降低非免税期的纳税所得。这种现象,在税收减免期限行将结束的期间表现尤为突出。

二、辨证认识企业税务失信的主要成因

企业会计或税务诚信建设所暴露的问题,大多数专家或文章认为是企业缺乏诚信意识和做假账。当然,企业主观考虑企业自身的利益过多,而对会计信息调整是会计或税务信息失真的根源,但是,实际上,大多数企业其实本身也想规范会计信息行为,但由于过重的负担和国家政策自身存在的某些不合理性,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企业调整会计与税务信息的理由。所以,对这一问题应当辨证对待,客观分析,抓住源头,以利对症下药。[!--empirenews.page--]

(一)过度追求企业自身利益,而忽视社会责任,是企业税务失信的主观原因。偷税漏税,以及虚开、偷开、私开或代开发票,随意调整经营收入或成本费用等税务失信行为,无论有千种理由,但经营者主观上对税收法制意识淡漠,对企业局部利益过度追求,对社会责任的忽视,及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欠规范或监督机制欠健全等,是造成税务失信的最根本的原因。

(二)政府各公共部门在纳税环节缺乏协调,使税务失信行为有机可乘。纳税环节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由于涉及各自的既得利益或潜在利益,目前在纳税环节未能形成完全合力,相互间的公共社会信息也因此而仍处于相对封闭状态。如对企业的超范围经营或经营者经营资格的变化,工商部门未能及时向税务部门提供有关信息;纳税人是否如实反映收入,足额计税,金融部门未能及时、完整地向税务部门提供纳税人现金流量状况。这样,一方面为税务征管部门对纳税人的纳税申报审核带来了较大难度和依据不足;另一方面也为纳税人偷逃税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票据开具和管理上的不规范,使企业税务失信具有操作空间。事实上,许多企业都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无交易票据、小额交易大额票据、以及为避开税前扣除有限额的项目而取得与交易项目内容完全不符的票据,甚至是假票据。这显然给企业进行税收舞弊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客观环境。

(四)国家相关政策的不配套或滞后,企业税务负担过重,也为企业税务调整提供了借口。其一,企业职工计税工资标准过低,与全面实现小康水平要求不相适应。目前企业职工个人全年9600元计税工资薪金标准及20%的上浮幅度,看似公平,其实并不公平。一是我国已实现小康水平,人均收入已向3000美元的目标跨进,全年9600元的扣除基数显然太低,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二是人们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20%的上浮幅度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不相适应;三是不同行业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如中介服务机构等行业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人员工资占总的成本费用比例较高,仍按统一的计税工资标准执行,无法体现行业之间的差别,增加了企业的税负压力。其二,社会保障体系政策的不稳定性,也让企业无所适从。我国目前的体系政策的随意性较大,存在鞭打快牛的成份。例如,一般企业职工在每年11月、12月是全年收入相对最高的两个月,一般奖励都在这两个月中兑现,但有的地方政府推出以这两个月的收入来衡量一个企业的收入水平,并以此为依据作为企业养老保险金上缴清算基数,似欠合理。又如养老金社会统筹,它是企业和个人给自己晚年的一种事先“积蓄”,实际上是一种期权劳动的成果,也应兼顾公平和效率,体现按劳分配原则,不宜完全一刀切,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经营效率较高企业和个人缴纳的积极性。其三,过重的税费负担,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税务信用。9600元人民币的计税工资标准,部分地区规定按职工年工资薪金22%计纳的基本养老金、6%的医疗保险、8%~10%的住房公积,对企业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一个企业若按职工年人均工资薪金2万元水平计算,则对该职工的负担至少包括:养老金4400元、医疗保险1200元、住房公积金1600~2000元、调增应纳企业所得税3912.48元(包括按工资总额的14%提取的福利费的超标准部分调增应纳企业所得税),即未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及相关附加税费的最低负担额是11112.48元,占工资薪金额的55.56%.且随着职工收入水平的提高,企业工资薪金负担率也会随之上升。如此之高的企业高负担无疑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企业对成本费用进行人为调控。[!--empirenews.page--]

三、治理税务失信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税务知识的宣传,加大对失信者的惩戒力度。一方面,积极宣传和弘扬诚信纳税的优良风气,努力倡导“守信者光荣、失信者可耻”的诚信自觉纳税社会风尚,对诚实守信企业和经营者给予表彰或奖励,给予享受一定期内税务或工商的免年检、年审等鼓励性待遇,以弘扬正气。另一方面,强化税收法制的宣传与教育机制,除目前定期对纳税企业的办税人员的专项培训外,必须加大对企业主要经营者的税收法律法规培训,加强税务检查与监督,加大对税务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可采用诸如媒体曝光、吊销税务登记、吊销工商执照、冻结银行账户等手段与措施,对失信行为进行曝光和惩罚,以提高失信行为成本,甚至不惜让失信者倾家荡产。

(二)发挥政府部门协同作用,提高纳税信息的透明度。纳税审查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使用来自经社会鉴证中介鉴定的纳税人财务信息,工商部门提供的纳税人合法、合规的经营信息及其主要经营管理者的经营资格信息,金融部门提供的纳税人纳税期间现金流量信息,税务审查中介鉴证的历史纳税信息等综合信息,因而要求各个政府部门的合作与协同,而且,目前的电子网络技术手段已足以实现该类协议。首先是政府各部门均要顾全大局,打破信息垄断,将公共产品信息实行联网并对社会开放,供其他政府部门和社会的查询与使用。其次,根据纳税人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要求纳税人实行会计电算化,应在规定的时间,与税务征管部门联网,便于征管部门能及时地了解纳税人的征纳税情况。当然,税务征管部门提高征管队伍依法办事的素质和业务水平,规范职业道德,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三)加强和规范票据管理,堵绝税务失信的源头。由于会计账务处理必须取得真实、合法、合规的原始凭据,所以企业人为税务调整必然归结到票据开具或使用的不规范上,加强票据管理和使用就显得极其重要和必要。国家有关部门亟须加大票据管理力度,建议通过普及电脑开票及网络化管理等方式杜绝各种多开、虚开和制作假票据的行为。同时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惩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四)建议政府制定并落实企业的减负措施,建立与目前职工生活水平相适应的公平税费制度。首先,适当提高全年9600元的人均计税工资标准,虽不能一步到位按3000美元的小康水平目标,但至少要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以适应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的需要;其次,应适当提高计税工资标准的上浮幅度,使得不同环境和地区的企业可在计税工资标准上有较大的差别;第三,对人力成本比例高,人员素质要求高的行业,在计税工资标准上有一定的倾斜,以扶持和鼓励这类行业的发展;第四,适当降低中小企业所得税税率,减轻企业负担和纳税压力,促进它们的资本积累和再发展,也为企业创造诚信经营、依法纳税的优良政策环境。对于社会统筹基金,建议适当降低费用标准,缩小各类企业负担额的差距,实行一定浮动范围的统筹基数,以公平企业负担,消除鞭打快牛的不合理现象。

第三篇:庸懒散软现象及治理对策

庸懒散软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在全县开展治庸问责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有效治理学校工作中存在是“庸懒散软”现象,我校在做好宣传动员、理论学习、走访调查、自查自纠等工作的同时,于2014年11月21日召开全体党员会议,开展问卷调查,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本次调查发放问卷42份,从我校党员干部存在“慵懒散软”现象的具体表现,主要原因,整改措施等三个方面着手,收集到大量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和群众评议、个人自查收集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汇总,制定本整改方案。

一、意见和建议

1、主要表现

一是学习意识不强,不主动,不积极;二是会风较差,存在会上接电话、打瞌睡、迟到或者中途退会现象;三是不履行岗位职责,工作质量不高;四是担当意识不够强。

2、主要原因

部分党员干部责任意识,争先意识,担当意识等不强。

3、整改措施

主要是要完善岗位责任制,做到定岗定责任人,加强学习,加强对干部的考核力度。

二、整改目标

以解决上述问题为突破口,标本兼治,进一步转变我校干部及教职工的思想和工作作风,加强学校管理,提升办学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为推动我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作风保障。

三、整改措施

根据以上意见和建议,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本阶段治庸问责工作将围绕以上突出问题集中整改,狠抓落实。使我校教学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有效,师德师风、工作作风更加端正,教风学风明显好转。

1.提精神,鼓士气,加强学习,提高能力 党员干部要带头加强学习,在做好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多阅读教育教学方面的报刊杂志和L理论书籍,把握国内外教育动态,了解最新教育理念,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利用例会等时间像职工多读书,读好书,使读书做学问成为习惯,形成氛围,全面提升我校教职工的业务能力。

精神是人的支柱和力量所在,没有精神就干不好本职工作。在加强学习的同时,重点解决精神之庸,努力改变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精神不振的现状,进一步振奋精神,解决精神贫困。让教职工找到对学校的归属感、荣誉感、价值感,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作意识。

2.抓教研,提质量,健全机制,激发活力

针对我校部分党员干部及教职工责任事业心不强,缺乏争先意识,工作不积极,不主动,安于现状的问题,从制度和落实两方面着手来激发活力,解决动力不足的问题,做到能者上,庸者下,激发教职工队伍。进一步完善教师评领导,学生评老师,家长评学校的制度,把评教情况作为年终考核、职称评定,岗位设置的重要依据,提高党员干部和教职工的争先意识。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抓手,增强教职工的质量意识。围绕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研究,结合“课内比教学“活动,把质量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中。

3.抓作风,严纪律,强化考勤,端正校风

针对极少数党员干部和教职工工作时间观念不强,坐班不按时,会上接电话,打瞌睡,迟到或者中途退会现象,学校要统一要求,严格考勤纪律,完善坐班开会签到制度,值周干部和值周班主任不定期督查,做好记录,作为年终考核标准之一。教育全体教职工进一步明确纪律的重要性,进一步把严明教师到岗、学生到课纪律作为切入点,用良好的纪律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4.狠抓落实、严管理,强化责任,加强考核

严格按照上级和学校规章制度的要求,建立和健全岗位责任制。明确各职能部门任务和责任,以任务定岗,以岗位定责任人,责任落实到人,各尽其责,达到事事有责任人的目标。柑橘各岗位的工作性质和业务特点,明确职责,权限,健全考核及奖惩制度,将考核结果和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和评选先进挂钩,增强干部责任意识。

5.抓督查、重过程、落实整改,抓出成效

学校治庸问责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要分年级,处置包干,针对存在的庸懒散软的现象,加强督查,发现问题处理一起,不留死角,敢于担当,敢于直面问题。通过整改落实,达到师德师风明显加强,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的效果。

第四篇:“为官不为”现象的治理对策

“为官不为”现象的治理对策

作者:张志杰

领导干部履职,作为是本分,不为不做是怠政,在其位不谋其政只会贻害无穷,长此以往将会动摇“有为就有位、有位更有为”的价值导向,淡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损害党和国家的形象,甚至动摇党的执政地位。①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面前,必须清醒认识“为官不为”对各项改革所带来的严重危害,必须探寻有效的治理之策,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以营造出清明、正义、有为、高效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

党内领导干部“为官不为”的主要表现

领导干部“为官不为”的现象表征多而复杂,但从其本质上归类基本包括三个方面,即态度上的、行为上的和方式上的,从领导干部为官时的态度、行为及方式选择即可看出其“不为”的种种表现和性质。

一是事前不主动。人在官位,手握官权,却不愿意去主动履职作为,表现出十足的慵懒与惰性,这在本质上是一种态度使然。作为领导干部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端正的为官思想与态度,在行政上不主动是再正常不过了。有害的、是为官者怠惰不仅表现在工作的过程当中,而且表现在工作的开端,甚至表现在工作的初始规划阶段,这就更易导致行政工作的荒废。

二是事中不作为。“为官不为”在一些领导干部消极怠惰的心态支配下,必将表现为事中不作为。不作为在狭义上就是身在其位而不谋其政;广义上则是领导干部由于思想态度、利益相关度及自身能力等原因,而不能及时有效、保质保量完成本职工作的现象。②可见,事中不作为应是领导干部在履职过程中的渎职行为,集中表现为公职履行不及时,拖沓缓慢;履行结果没效果,无质无量。而换一个角度看,一些领导干部在职期间也并非无所事事、无所“作为”,并不是彻底地做“甩手掌柜”,而是避实就虚、避难就易,空喊口号、假做样子,甚至是见风使舵、行瞒使骗,这比什么都不做还要可怕。

三是事后不担责。在一些领导干部看来,为官清廉已经让他们“难以接受”,为官担责就更加让他们“心生畏怯”,但出于某种幻想又不会轻易下位让贤,明哲保身也就成了“为官之道”。为了不担当,他们面临重任可以撂下挑子,面对问题可以视而不见,面对责任可以上推下卸;只要事不关己、非不缠身、责不在己、祸不临头,哪怕碌碌无为、欺世盗名,哪怕欺上瞒下、弄虚作假,也在所不惜。

党内领导干部“为官不为”现象的治理对策

“为官不为”现象作为党政建设中的一颗毒瘤和改革发展中的一大障碍,必须坚决予以清除和治理,必须坚决采取多种措施,从加强宗旨意识、提高执政能力、完善制度法规及提升个人修养等方面入手来综合治理“为官不为”现象,使全体党员领导干部都能成为“必为、愿为、能为、有为”的好官,成为人民群众心中的优秀公仆。

一要完善制度法规,让为官者“必为”。“为官不为”从行政上讲是一种腐败,是渎职、亵职、怠政、懒政行为;从法律上讲则是一种违法行为。“为官不为”现象之所以能够滋生,之所以拥有存在的土壤,之所以有蔓延之势,与法制的不够健全或治理不力有很大关系。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制度是行为的保障,对于老百姓深恶痛绝的“为官不为”之象必须通过完善相关制度法规,才能让为官者为官“必为”。首先,要强化执纪监督,形成“不敢不为、不为追责”的硬性约束。进一步加大整治“四风”力度,对工作“不作为、慢作为、不落实、中梗阻”等“为官不为”现象开展专项整治,强化“治庸问责”。其次,要加强绩效考评,给干与不干者、干好干坏者以优劣区分,不仅要评出荣誉等级,还要和奖惩、评优、评先和晋级结合起来,让考核工作成为促进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的一把标尺和调节杠杆。再次,要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在位有为、必须作为”的长效机制,对“为官不为”者要根据实际情形作具体的界定,对问责对象、方式、程序等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要让任何一个“为官不为”者都要为自己的不作为付出代价。最后,还应全方位建立开放的监督机制,融执纪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为一体,让“为官不为”现象失去滋生、存在和蔓延的每一寸土壤和空间。

二要强化宗旨意识,让为官者“愿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安身立命的根本。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之所以会有思想问题,之所以会出现“为官不为”的现象,就是党的观念淡薄、宗旨意识缺失的结果。问病先探源、治病要除根,要杜绝党员领导干部“为官不为”恶风的蔓延,就要从源头做起。首先,要为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精神“补钙”,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宗旨意识,要打牢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基础,要深入基层真切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心理愿望,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其次,要从心里接受并认同党的宗旨观念,要形成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精神意志和情感体验,要将之升华为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理想和境界追求,否则,就下位让贤。再次,要将党的宗旨意识化作具体行动,体现为执政行为,要在为官“必为”的制度约束下培养出为官“愿为”的自觉意识和积极主动精神,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作为的好党员、好领导、好干部。

三是提高执政能力,让为官者“能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员领导干部肩负的担子会越来越重,面临的困难会越来越多,身心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仅仅拥有为官愿为的心理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为官“能为”的工作能力和过硬本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未来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还会不断出现,关键要看是否拥有克服它们的勇气、战胜它们的能力、驾驭它们的本领。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目标要求,党员领导干部首先要有较强的辩证思维能力,要对国际国内形势、经济社会发展、各种矛盾问题以及社会变化发展规律有清醒认识和准确研判,避免在纷繁复杂的局势面前迷失方向、束手无策。面对各种问题与困难,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从容不迫,既能找出应对之策和解决的办法,又能做出整体部署与决策安排,并通过对各种人才的合理任用而付诸实施。除此以外,党员领导还应具有大局观、统筹观和善于反思的优势特征,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四要提升境界修养,让为官者“有为”。俗话说:心底无私天地宽。心底无私是一种境界,党员领导干部如果能够修身养性、自我提炼到较高境界,就会感觉到天之阔、地之宽。无私者无畏、无欲者刚强,如果党员领导干部为官无私、为官无欲,又怎会感觉到“为官不易”,又怎会滋生出“为官不为”?正因为过去太过于降低要求、太过于放松自己、太过于权力至上,因而在新的发展要求面前才会感到力不从心,在新的制度规范之下才会觉得危机四伏。头上的空间狭小,是因为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总想跳出制度的笼子;地上的路子变窄,是因为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依然还像过去那样不按规矩走路。如果党员领导干部没有私心杂念,剔除权力私欲,仅仅抱着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诚挚之心,将他的全部理想和追求都归于党和人民,那他就不会感觉到做官的风险,也不会感觉到做官的辛苦,更不会身在官位不做官事,那他就会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第五篇:11 财经违纪现象及其治理对策

财经违纪现象及其治理对策

近几年,财经违纪案件频频发生,种种财经违纪和贪污腐败现象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和广泛关注的焦点。如何有效遏制财纪违纪现象的泛滥和贪污腐败的滋长?如何从源头对财经违纪现象实施有效监控?是当前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财经违纪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

从目前基层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实际看,财经违纪现象表现为下列形式:

(一)隐瞒收入,私设“小金库”,进行挥霍和私分。

(二)公款请客送礼,大吃大喝。

(三)乱收费、乱摊派、滥罚款。

(四)违规使用发票和收据,偷逃国家税收。

(五)挤占、挪用国家专项资金,如水利资金、救灾专项资金等。

(六)违规购置。

(七)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

(八)伪造、变造会计凭证,原始资料失真。

(九)任意处置国家财产,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等等。

二、财经违纪现象的成因

财经违纪现象屡禁不止的症结何在?据笔者了解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经济利益驱动,法制观念淡薄

监督的越深入,发现的问题越严重。目前,我国社会分配不尽合理,一些部门和单位受经济利益驱使,哪里能捞钱就在哪里下手、哪里有漏洞就在哪里侵入,相当一部分单位和个人铤而走险,违纪违法,查了认罚,罚了再犯。甚至某些执法机关虑及自身的经济利益,与违纪违规部门达成默契,放纵此行为的发生。

(二)经济体制不健全,思想观念误导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旧的思想观念已经打破,原有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如预算法等,有的虽然一改再改,仍然跟不上形式的需要,因而相当一部分单位充分运用合理不合法的“同情”牌保护伞,用足用活政策,采取踩线不越线的办法,肆意妄为。同时各单位之间相互攀比,你行我效,使得违纪违规愈演愈烈。

(三)执法环境差,监督管理流于形式

许多单位和部门靠“费”养人,往往一触及自身的经济利益,便千方百计阻挠,或运用职权报复,或讨价还价,以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往往查出了问题,却很难处理,即便是处理下来,也被大打折扣,规范和整治经济环境也就成为一句口号。

三、财经违纪现象的治理对策

财经违纪现象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了。笔者认为,监控财经违规,必须追根溯源,从源头抓起,以严密的法律法规和严肃的财经纪律作为武器来约束和规范经济行为。

(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切实做到有法可依

执法的前提是有法可依,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一切经济活动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就会出现偏差。目前,我国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有相当多的单位和部门采取种种方法,超标准发放,这种合理不合法的现象,法规之帚难以扫尽。国此,必须加快财政监督立法进程,出台《财政监督法》或《财政监督条例》,从法律上明确财政监督的地位。唯有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用法律来规范经济活动,才能改变财政监督部门无法可依的局面。

(二)改变传统的财政监督方式方法,实现事前、事中和事后相结合的科学监督方式

长期以来,我们在财政监督的方式上,一直沿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事后监督

模式,即消防救火式的模式。对各种违纪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只能以一种亡羊补牢的方式,减少种种经济损失,或者打击经济犯罪。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财政监督方式予以取代,即财政监督方式的科学化。笔者认为实施事前参与、事中监控、事后稽查的新型财政监督方式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它解决了传统监督模式上的不足,克服了上述的弊端。事前参与,从源头控制,把种种违纪违规现象从源头就予以封杀。事中监控是必要手段,保证财政资金在运行的过程中不发生偏差,发生偏差也可及时纠正。事后绩效监督重点对资金使用效果进行检查。这样实现财政资金的龙头、龙身、龙尾一条龙的科学化的监督方式,它不仅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而且符合财政监督职能要求,还提高了财政监督效率和水平。

(三)走财政专业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和单位内部监督三位一体的路子,完善监督体系

当前,社会财经违纪日趋隐蔽,通过正常监督渠道往往收效甚微,而采取“中西医相结合”的方式,即专业监督与社会舆论监督、群众举报及单位内部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加大处罚力度,把处理事与处理人结合起来

目前,财经违纪现象屡禁不止的另一个突出现象,就是处罚力度不够,往往是个人违法得利,国家受损,而无关违纪违法责任人痛痒。笔者认为,惩治违法违纪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单靠一个部门的力量无论如何是不够的,必须由各职能部门配合,形成合力。只有把处理事与处理人结合起来,让违法违纪者没有存在的市场。不仅仅停留在经济处罚这一个层面上,必要时让他丢帽子、失位子、出票子,使其不愿以身犯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斩断违纪者的财路,达到根治的目的。

下载企业税务失信现象的辨证认识与治理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税务失信现象的辨证认识与治理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我国保险业失信现状与对策

    浅谈我国保险业失信现状与对策 重庆工商大学 财政金融学院 05级保险二班 吕立 指导老师:粟丽历 摘要:近年来中国保险市场发展迅速,保险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

    浮躁现象归因与对策

    浮躁现象归因与对策 徐州市贾汪区建平求知中学赵冬 浮躁是人们对待事物的轻浮急躁的行为态度。当前在学生中间有普遍的表现。浮躁的人常表现有如下的特点: 一、朝三暮四,见异......

    阴阳合同现象与对策

    阴阳合同现象及解决对策摘要:我国《招标投标法》被人们称为投资、建设领域的“阳光法案”,自2000年1 月1日正式实旋以来,对于整顿我国建筑市场,规范招标投标活动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合一”企业消防安全治理对策(范文)

    “三合一”企业消防安全治理对策近年来,全国各地尤其是民营经济发展迅速的沿海地区,随着治理、整顿“三合一”企业力度的不断加大一大批“三合一”企业得以整改、消防。但是,......

    增值税转型后建安企业的税务困境与对策

    增值税转型后建安企业的税务困境与对策发布日期:2010-07-20 17:42:322009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增值税暂行条例》,允许纳税人抵扣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实现增值税由生产型......

    关于重点排污企业治理情况的分析与对策(模版)

    关于重点排污企业治理情况的分析与对策 -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计划和主任会议安排,5月10日,在陈兴明副主任带领下,社事委邀请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县人大代表,就环保工作开......

    浅析中学生上网的现象与对策

    浅析中学生上网的现象与对策 张大全板浦初级中学 摘要:互联网给现代人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也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但网络给人们提供方便......

    浅析企业员工的跳槽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浅析企业员工的跳槽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近年来,因企业员工跳槽引起的劳动争议案件不断呈上升趋势。据统计,2002年、2003年两年,温州开发区共受理了此类劳动争议案件14件,涉及8家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