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瘾现象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时间:2019-05-14 22:10: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网瘾现象的调查与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网瘾现象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第一篇:网瘾现象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大学生网瘾现象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一、网瘾概况近年来中国网民规模继续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趋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数据截至2011 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 亿61.5%的网民是30 岁以下的年轻人大学生已成为我国网络用户中的主要群体。据统计约有9.9%的上网大学生明知过度上网的危害仍无法停止手中的鼠标该种迹象已被定义为一种新的心理疾病——网络成瘾综合症。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的普及网络在给人们带来获取丰富资讯的同时也使得一些沉迷于网络的人染上的“网瘾”导致为数不少的人特别是学生很少学习或者不再学习在缺乏上网费用之时甚至会去犯罪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引起人们的重视。要想消除至少是减少此类问题首先需要研究清楚网瘾问题的成因才可能对之提出有效的对策谓之“对症下药”。要想研究清楚网瘾则要有适当的调查方法。一网瘾的现状 大学生网瘾的原因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上网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尽管上网成瘾者在大学生网民中的比例不一定很高但一些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日趋严峻确实令人忧虑。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在全国13所高校的调查显示80%中断学业(包括退学、休学)的大学生都是因为网络成瘾。还有百余名在读学生因为网瘾出现成绩下降、学分不达标的情况其中一些学生被降级、试读濒临退学边缘。这一切提示我们大学生网瘾人群正逐步扩大研究大学生网瘾问题显得日益迫切。从社会的角度来看青少年网瘾问题得到广泛的关注。许多大型城市都成立了网瘾治疗中心全国各地纷纷开展各种网络心理讲座、开设戒网瘾网站、成立戒网瘾学校或网瘾家长培训学校、出版戒网瘾书籍等等。但是就有效戒除网瘾的方式上来看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某些网戒中心采用“电休克”的治疗仪电击被送来戒网的青少年这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作为高校教师开展网瘾现象研究有助于干预大学生网瘾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一方面尽可能减少网络对个体心理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有助于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使网络真正成为提高个体活动效率、丰富个体精神生活的有益媒介在理论上和教学实践上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沟通的机会少。当他们想与家长沟通时而有的家长因为工作忙使他们与子女的情感沟通很少。这样,子女会寻求一种好的方式来沟通而又好又方便的方式就是在家里上网通过上网可以诉说自己内心的情感。在进入大学之后大学生也会将这种习惯带到大学的寝室中形成上网成瘾的恶性循环。

二问卷调查的方法

有针对性地把握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是开展网瘾分析及制定教育对策的前提需要在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中开展调查应采取个人访谈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大学生总体参与网络休闲的时间、人数等基本概况同时通过质化研究的深入访谈收集第一手资料了解他们对网络的看法和其参与其中的感受明确每个人参与网络的差异性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1、访谈调查访谈主要围绕下面几个问题进行参与网络的时间、原因、过程、结果、影响重点访谈有网瘾倾向者通过他们对自身成长的回忆以及他们对父母、同学和朋友的态度来判断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处世方式。

2、问卷调查不仅采取质化的研究为了保证研究的普遍性还采取量化的研究问卷涉及以下内容个人的基本情况、大学生参与网络的原因和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朋友观等方面的影响。

二、网瘾成因及其负面影响以专业、性别、年级、生源地、家庭结构、人格特征等作为自变量上网行为、网络成瘾状况作为因变量分析不同群体和不同人格特征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和成瘾状况的差异重点分析网络成瘾和当前教育模式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纳出网络成瘾的原因。

1、客观因素网络作为高科技的产物其本身的变化性和新异性对大学生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对于染上网瘾的学生来说

他们如花、学校如花倒是都开的很灿烂但是却开在了网络世界里而没有开在他们现实的世界上。学生正值青春年少对于包括电脑在内新鲜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他们也正处性格、品秩塑造的关键时期自制能力不强容易被诱惑且难以自动脱身。绚丽多彩且花费也不高的电脑游戏成为了为数不少的学生的宠儿自愿沉迷其中。

2、社会因素网络的普及带来的大众化效应容易使大学生随波逐流。网上信息充裕电影、电视剧、音乐、时装、购物等应有尽有而且现在的学生生活水平一般都不差出手阔绰者也不在少数。相互模仿、攀比的氛围致使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不思进取。

3、教育因素初入高校时的失控感、学业上遇到困难时的挫折感、斥学情绪等。由于班级人数众多而且上网问题往往牵扯到学生的生活问题老师也不好多加干涉除非特别严重之时。而且老师也很难盯得住每一个学生在任何时候都不不迷恋网络老师也只是时常去转转而已难以有效的监督学生使其不玩电脑。

4、家庭因素代际冲突导致的我行我素、控制力缺失等。自从八十年代起由于家里孩子少所以父母都娇惯孩子随着孩子的性子来。不过八十年代还一些那时经济条件比较拮据比较自强、自尊的孩子还不少所以一些孩子也能珍惜时间和金钱认真学习。九十年代的经济条件较之好了许多这个年代出生的孩子基本很好吃苦唯一的记忆便是享福了上学之后经济条件也好了在父母的溺爱之中长大自强之心淡薄很多孩子只会享福不思进取。

5、个人因素迷茫问题、群体交往问题、自卑问题等。就个人而言染上网瘾是因为这些孩子之中的绝大部分毫无自尊、自强、自立、自爱之心即使一些大学生也是如此。成天除了打游戏、睡觉、旷课什么都不会课本新的让别人都认为那是刚印出来的。老师到了宿舍也是戴着耳机噼里啪啦的打游戏。即使在老师的要求下摘了耳机也是不看老师毫无尊师重道继续打他的游戏。也许染上网瘾的学生好像是电脑控制了他他从未控制过电脑。

三、防范措施及对策对于染上网瘾的学生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班级集体都应该及时予以纠正使这些被电脑“奴役”的孩子重获自由回归原先的本真使其苏醒过来能够有心思看看窗外边美丽的阳光。

1、父母要及时调教。染上网瘾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能以孩子送到学校便置之不理出什么事都是学校和老师的错误。若是如此的话那孩子不生出来应该是最清净的连孩子都不存在了更遑论网瘾了。父母有义务尝到学校看看孩子并适当控制孩子的生活费增加其上网的难度。同时父母也应该及时、主动和辅导员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不要指望着辅导员经常给父母打电话汇报孩子的情况。不要以为送到学校了就是老师的事情了活着时从不管理孩子一出事要抚恤金时却跑的飞快。将自己的孩子丢弃到学校踢给辅导员完全不过问父母应该比辅导员更应心孩子。

2、做好上网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染上网瘾的学生进入游戏之时他是那个世界的国王至高无上称雄于那个虚拟的世界里。出了游戏他什么都不是连奴隶都算不上因为奴隶是在给人做奴隶而染上网瘾的学生则是在给电脑游戏做奴隶卑微的连卑微的资格都没有。

3、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免疫力。多见见阳光会趋走心里的空虚。喜欢过现实的生活自然就会离虚拟的生活远一点。孩子在家时父母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学生在学校时班级集体或者老师多组织学生出去转转。不同的人之间交往的多了聊得多了生活的充实一点忙于有意义的事情就会主动离虚拟的网络和游戏远一点。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多组织一些活动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免疫力。性格内向或者有缺陷的孩子最容易染上网瘾。

4、加强对中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网络更多的是一项好的发明使居于不同处所的人们可以更便捷的联系增强了信息的交换频率和传播速度。包括学生在内的网络使用者应该多使用网络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多学点知识多充实一点自己。娱乐不要过度否则那不是在娱乐网络而是被网络娱乐。

5、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与管理。家庭和学校都应该理顺对网络的管理在上课时间和晚上较晚时间点之后断网同时加强对于无线网卡的销售增加学生利用网络娱乐的难度一旦网络断了自然也就断绝了玩网络游戏的念头。所有措施的关键在于教育学生懂得自尊、自

重、自强和自爱这些廉耻心有了便不会花那么的时间去沉迷网络以至于染上网瘾不去上课不去参加活动成天打游戏除了打游戏似乎自己都失去了存活了价值。一旦有了上进心和自尊便懂得了利用时间多学点知识的道理了。

四、加强学校教育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当前网络广泛普及的大环境中不能一味强调网络的负面作用。所以在应对网瘾上除了常规的加强干预外还应该转变教育管理的理念研究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的教育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加强入学教育预防为主。影响网络成瘾的最核心因素是非适应性认知新的大学生活使新生突然获得了极大的自主权为避免学生因不适应新的大学生活而产生消极情绪逐渐过于依赖网络需要进一步研究加强入学教育的方法加强校风、学风教育尤其对大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手段进行培训使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强化德育建设以人为本。在国际社会网络化、信息化的大趋势下学校需要正视网络的发展与普及趋势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了解和熟悉网络语言、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等网络文化的各种形态为前提把握大的学生思想动态关注和参与到他们的网络生活中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和思想引导使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学生的虚拟生活之中使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专业课学习入手利用网络改进师生教与学的模式。开设相应课程或讲座使学生了解网络在专业课学习中所能起到的作用。例如指导学生如何充分利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带领学生熟悉各专业方向的知名网站开阔视野通过注册账号体会网上请教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就感进一步丰富专业课教学内容锻炼学生搜集信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4、强化大学生就业观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下教导大学生未雨绸缪通过努力学习提升就业砝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将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律性从而增强大学生对网瘾的免疫力。

5、因势利导营造大学校园网络文化的新模式。在网络广泛普及的大环境下研究以疏导引流为指导思想的健康网络教育体系。一方面深入挖掘网络教育的内涵不断丰富网络教育的内容加大校园网建设的力度使其能够集趣味

第二篇:大学生网瘾现象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大学生网瘾现象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摘要: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一直以来就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国内外各项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和一些对校园内学生们的访谈阐述了当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一些现象和原因,特别针对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做了进一步研究,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对策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38亿,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着信息储存,加工传递的方式,改变着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工作方式和交往方式,并且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着前所未有的震撼和冲击。它给人们的生活、交往、通讯、购物等诸多方面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给社会带来种种负面影响。其中网络成瘾便是众多负面影响中最为突出的一个。我校的部分学生也深受其害。

一、摆在大学生面前的网络弊端

1、网络成瘾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

医学界有个专业术语叫作“互联网成瘾综合征”(IAD)。《百度百科》解释:它是一种现代的新形式心理疾病。患者因为缺乏社会沟通和人际交流,将网络世界当作现实生活,脱离时代,与他人没有共同语言,从而出现孤独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有自杀意念和行为。据我学部某班调查,该班3名患有不同程度心理疾病学生,全都跟过度上网有关。再者,过度上网,眼睛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势必影响视力。有的学生一到周末,通宵达旦奋战在网络里,顾不上吃饭睡觉,有的一天只吃一顿盒饭,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失眠、厌食甚至营养不良、神经衰弱等情况。网瘾还可能引起部分具有潜在疾病如心脏病、脑血管病、癫痫等患者急性发病,造成严重后果。

2、网络成瘾影响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网络全球化,互联网将全世界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没有地域、没有国界的全球性媒体,不同的文化形态、思想观念在网络上或交融或冲突。在校大学生通过网络接触到的很多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思想上难免受西方意识形态影响;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由于技术的原因,现在没有也很难做到对网上信息进行严格审查和逐一核实,人们都在一个绝对自由的环境下接收和传播信息,无用的、错误的、落后的信息充斥网络,淫秽、色情、暴力、丑恶内容也在网上广为传播。这些对在校大学生思想无疑会产生消极影响。就连网络游戏也是利弊并存。也许有人说,不就是玩玩嘛,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其实不然。近年来,在校大学生热衷“偷菜”、“魔兽”这些网络娱乐休闲游戏。偷菜,美其名为“QQ农场”,是一款风靡网络以种植农作物为主的社交游戏。男生女生都爱进农场玩偷菜。偷得多,加分多,升级快,许多人以偷菜为乐、以偷菜为荣,这完全颠覆了“劳动光荣,偷窃可耻”的传统观念,其潜移默化的负面作用不可小看。

3、网络成瘾妨碍大学生正常求学。

网络既给学生学习带来了方便,又让学生养成了依赖它的习惯, 四川大学在“大学里,平时老师布置论文是怎样完成的?”的调查中,16%的同学表示“完全是原创的,自己思考,独立完成”;67%的同学认为“大部分自己完成,部分参考图书和网上资料”;有13%的同学认为“由几篇论文拼凑而成”,4%的同学认为直接使用书本和网络论文。我们学部2010年寒假布置09级本科生利用假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学时每人交一篇调查报告,过半同学坦言《调查报告》是从网上下载的。网络的方便性很容易使学生养成偷懒的坏毛病,既不利于刻苦学习、勤学苦练优良学风的形成,又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目前,在校大学生因迷恋网络游戏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旷课、逃学的现象日益普遍。据我学部某专科班调查,该班56 名学生,平均每天上网2小时以内的有11 人,约占20 %,平均每天上网4小时以上的有30 人,约占 54%,上网成瘾,很难控制自己的有6人,约占12%。因为上网玩游戏,有的上课迟到、早退、打瞌睡,有的不愿做作业,有的甚至旷课,共22 人,约占40%。有的班级到课率不够高,课堂纪律不太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夜间过度上网。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表现

在问卷调查的在校学生中有近三成存在网络成瘾现象,并且有该类现象的大学生正在逐渐增加。

通过调查发现,约有70%的学生会因网络断线而心情变坏或不安;有44%的学生上网时间会比预估时间长;上网时间愈来愈久的占26%;还有26%的学生会因为心情不好,就立即上网;25%的学生一遇到问题就会想上网;33%的学生会在一回宿舍后,就情不自禁地拿出电脑;12%的学生会在深夜还使用电脑„„

像以上所说的一些表现,都是网络成瘾的表现。可见,网络成瘾已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多数大学生上网已成为一种不自觉的难已中断的或是逃避现实世界的一种行为。

依?凡格尔伯格提出了诊断网络成瘾的十条标准:(1)下网后总是不忘网事;

(2)不满足上网时间;(3)无法控制上网的冲动;(4)一旦减少上网时间就会烦躁不安;(5)总是想借助于网络缓解压力;(6)视上网比学业更重要;(7)为上网不惜失去重要的人际交往和工作;(8)不惜支付巨额网费;(9)不愿向亲友吐露频频上网的真相;(10)下网后有焦虑感。

只要满足以上10条中的5条,就可以诊断为网络成瘾。网络成瘾是大学生沉迷网络的一种病态表现,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非常不利。

三、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

1、家庭因素

网络成瘾学生与非网络成瘾学生的父母教育方式存在明显的差异,网络成瘾大学生父母的教育方式显现出的是更少的情感温暖、理解,和更多的拒绝否认、严厉惩罚。这可能是导致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严重的重要原因。在一些对照研究中还表明:在网络成瘾问题中大学生父母教育方式方面,父亲表现出过分干涉和保护,母亲表现出缺乏情感温暖和理解,过分干涉和缺乏理解导致了家庭教育不成功。还有些研究证实:在网络成瘾青少年与非网络成瘾青少年在家庭环境各因素上,包括家庭结构、父母关系、亲子关系、教育态度、父母文化程度、父母亲职业等方面有显著差异。网络成瘾青少年在单亲家庭、父母亲文化程度低、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态度(粗暴惩罚、不管不问、溺爱、金钱奖励)不良的亲子关系(不和、敌意)等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因此,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及不健康的家庭

教育方式是造成青少年上网成瘾的主因。

2、学校教育

某所高校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至少14%的在校学生符合网络成瘾标准。这表明网络成瘾问题在高等院校中也依然存在。特别是我国只重分数,教书不育人的应试教育,使孩子缺乏理想,厌恶学习,一旦接触网络游戏和网聊就容易上瘾,沉迷其中。由于在应试教育下升学和考试的压力、人际关系紧张,为了逃避生活或获得自我实现的成就感,使青少年转向网上寻求一种寄托。

高校宽松的生活环境使大学生可轻易在宿舍里面使用宽带网,有较多的自由支配时间,有较多的供自己支配的金钱,又可摆脱父母对自己的监控。高校的教育和管理缺乏人文关怀,校园文化生活比较单调,学生之间又有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大学生在遭遇情感危机、学习危机、就业危机、往往把网络作为宣泄情绪、逃避现实的工具。

3、社会问题

我国不健全的网络安全制度主要是网络环境净化和监管力度不够。许多程序制作者和网吧经营者道德、素质低下,以致造成网络成瘾的现象日趋严重,此外还有网络环境污染和网吧规范性不强等因。有的网吧还专门提供色情影片来吸引大学生。而对于网络当中存在的网络亚文化,专家卢琦在研究中指出网络亚文化并不是指网络文化本身,而是指其中某些带有消极因素,甚至是带有反社会倾向的文化成分一群人以寄居网上虚拟社会与进行网络交往为主要生活方式,以喜好追逐网络色情、网上暴力、网上黑色信息为乐趣,或以抵制或反抗社会约束为主要行为方式的人所共有形成的价值观念及社会认知的总和。我们组认为网络可以满足大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如人际交往、自我实现、游戏等等),容易使得青少年对网络形成依赖,网络依赖会导致诸如考试成绩不理想、学习负担重、升学压力等与学业有关的生活事件,当学业出现问题时,外界环境如学校和家长会对大学生施加压力,大学生会因此更渴望在网络中寻找慰藉。

4、网络自身

网络自身的强大吸引力的影响被称为“第四媒体”。网络以其大信息量、交互性、平等性、虚构性、匿名性、安全性对大学生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并构成了他们生存的“第二空间”。与传统媒体不同,在网络媒体面前,大学生不仅仅是读者,而且是演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融入网络之中,网络互动可以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和社会需要,并产生愉快的体验,这就容易使大学生混淆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的区别,导致他们对网络不同程度的依赖。

四、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策略

为了减轻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程度,我们组提出以下策略:

1、建设和谐家庭。现代家庭中,独生子女的比重越来越大,独生子女的成长方式和父母对他们的不恰当教管方式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而迷恋网络。建设和谐家庭,是防控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重要手段。家长应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理想和兴趣,与孩子平等相处,引导孩子合理利用网络;不要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以免给孩子造成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发现孩子有网瘾症状应及时与学校和有关部门联系,采取必要措施。

2、改善教育方式,杜绝家庭暴力和冷暴力。(1)加强亲子沟通。家长应多观察孩子日常行为,了解孩子思想动态,积极与孩子沟通,建立与孩子朋友般自在融洽的相处模式,尽力减小年龄代沟。(2)理解孩子网络成瘾的原因。作为家

长,不仅要关心孩子还要理解孩子,不能因为孩子犯了错就一味指责,要以宽容体谅的心态来面对并积极想办法解决。要从自身和孩子两个方面找原因,并对症下药。(3)尽量增加一家人相处的时光,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馨。亲情的力量比什么直接的说教都来得有效。(4)培养孩子自制力,提高其责任感。对于教育一时迷失了道路的大学生,家长不能采用粗暴的打骂或说教,作为父母应该言行身教,做好榜样。

3、学校应重视网络教学教育,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如将网络道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范畴,这样则可以引导学生上网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和自律意识。

4、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大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增强抵御网络负面影响的能力;大学生要端正上网目的,严格控制上网时间,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发现自己有网瘾症状时,应积极调整心态,逐渐弱化对网络的依赖。

5、利用网络的特征,在网上开展“谈心”工作。由于大学生大部分都是远离亲人、缺乏社会经验、、心智还不成熟的,所以他们迫切希望在思想、学习、生活、心理以及情感上得到关心和帮助。那么网络则为解决这些困难提供了操作的平台。如有些有感情困惑的同学,他们往往羞于当面谈及这些问题,而在网络上他们可利用虚拟身份畅所欲言。这时,我们一些学生干部及老师可在网络上做耐心细致的工作。

6、净化网络环境。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监管力度,明确网络媒体在网络建设中的主体职责;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过滤,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国家要建立和健全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用法律形式规范网络行为。

参考文献:

[1]李国强,李丙文,刘彩召.关于大学生网瘾戒除工作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S1).[2]牛其然.大学生网瘾的诊断与防治体系探讨[J].河南科技,2010,(3).[3]张敏,苏益南.大学生网瘾预控机制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2009,(5).[4]李恩军.大学生“网瘾”现象及应对措施浅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6).[5]汪路金.堵、疏结合,拒绝“网瘾”———论高校防治大学生“网瘾”的对策

[J].黄山学院学报,2008,(1).[6]赵永清,余强,冯欣.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9,(11).[7]李贵兰,宋小花.建立预防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利益驱动机制[J].中北大学学报, 2010,(05).[8] 黄群瑛.浅谈网络游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知识经济 ,2010,(20).[9]鲍军,高超.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危害性分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8,(S1).

第三篇:焚烧秸秆现象调查与研究

焚烧秸秆现象调查与研究

【摘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随着农村经济条件逐步改善,秸秆已无去处,烧火用不着,还田太麻烦,综合利用未成气候,卖给相关工厂收入抵不了运费,只能一烧了之了,对我国环境造成巨大损失。这次调查以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以长山村为调查对象,对农村秸秆燃烧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通过对焚烧秸秆现象的调查与研究,寻找秸秆的正确处理办法,为新农村的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关键词】:循环经济,秸秆燃烧利弊,资源利用

一、调查背景

作物秸秆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收获了稻谷、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以后,残留的不能食用的茎、叶等副产品。我国农作物秸秆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但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条件逐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改善和各类替代原料应用,导致秸秆剩余量增加,再加上秸秆资源不清、利用现状不明,分布零散、体积大、收集运输成本高,以及综合利用经济性差、产业化程度低等原因,秸秆出现了地区性、季节性、结构性过剩,大量秸秆资源未被利用,浪费较为严重。尤其以燃烧秸秆的做法危害性最为严重,也最为普遍。

每到收获季节,农村总见“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秸杆遍地、狼烟四起”的景象,这不仅污染了大气环境,危及公共安全,也浪费了宝贵的生物资源,更与循环经济相违背。为秸杆找一条可行的出路,切实帮助农民科学处理秸杆已成当下走农业可持续性发展道路的迫在眉睫之事。

据不完全统计,接近一半的秸杆毁于了焚烧,可为什么村民把这种含氮0.6%、磷0.3%、钾10%、碳45%的重要生物资源给浪费了呢?

二、调查与研究过程

(一)综合调查(以问卷调查和访谈法为主,上网查找法为辅): 1.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农民朋友对农作物秸秆处理利用的途径。2.访问邻里,切实了解他们对于农作物秸秆处理利用问题的意见与建议以及现实中实施的困难。

3.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总结秸秆燃烧利弊、解决途径等。4.分析如何合理处理利用农作物秸秆,及时向相关部门提出建议。

(二)实践教育:

1.宣传合理处理利用秸秆的观念。让村民更加深刻了解秸秆的合理处理利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帮助村民寻找秸秆处理利用的方法途径。

2.收集和统计农民对农作物秸秆处理利用的方法,找到合理利用秸秆的方法,同时反馈给相关部门。

三、主要调查与评价结果

(一)燃烧秸秆的好处

1.燃烧秸秆可以将组成植物体纤维素的碳氢氧等元素变成碳酸盐和硝酸盐等物质,使得碳氮磷氢等元素进入土壤,同时烧死寄生于秸秆的虫、卵、病菌、病毒,焚烧后的秸秆是富含钾肥的草木灰肥料,适合中性和酸性土壤,进土后的草木灰也能杀灭或抑制它们,从而为以后的生物提供相关营养元素,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烧掉秸秆,即可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工业、交通污染和事故也随之减少,大家吃农药残留超标食品就少一些,有利于身体健康和资源节约。

(二)燃烧秸秆的弊处

1.它容易形成火灾。据报道,陕西宝鸡一农户烧麦杆时大火殃及一养鸡户,致使2800只蛋鸡全部被烧死,全国各地发生过各起因燃烧秸杆而引发的火灾事故。

2.焚烧秸杆对空气形成较大污染。其产生的气体容易形成烟雾长期笼罩在天空中不易被驱散,长期呼吸能使人出现眼红、流泪、咳嗽等症状,并容易诱发各种疾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威胁。

3.大量烟尘产生浓雾,给交通带来隐患 4.使土壤中原有腐殖质含量减少,致使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影响产量;且增加土壤沙化程度,使农田保水性能减弱,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5.对秸杆利用率较低,导致生物资源的浪费。

综上,焚烧秸秆弊大于利,我们应该严谨对待在田间焚烧秸秆的问题,寻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

(三)焚烧秸秆的原因

1、是科技转化力度不够,秸秆处理的成本太高,秸秆的经济价值难以发挥。现实中,由于科技转化力度不够,实施成本太高,比如用秸秆做沼气原料,一个沼气池至少要花费三四千元,让农民望而却步;要么就是回收价格太低,把秸秆卖给那些养牛大户才几分钱一斤。最终导致农民一烧了之。

2、缺乏正确的引导。近年来,对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虽然提

出了不少解决的办法,但缺乏针对性、实用性、时效性和具体性,大多以行政手段和奖惩措施为主,没人去做秸秆利用的组织、协调和转化工作,导致禁烧工作收效不大。

3、缺乏处置技术。首先,多数农户基本不用秸秆当柴烧,只剩下“付之一炬”。其次,农民找不到秸秆“变废为宝”的途径。原有的其它小麦秸秆加工行业,如草帽、草苫等,也因替代产品的出现而基本淘汰。第三、农作物秸秆还田推广缓慢,第四,秸秆饲料处理成本高,难度大。另外,加工食用菌基料和沤造有机肥,这些简便易行的秸秆处理方式,也都是家庭式、规模小,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没有形成规模效益。

4、随着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要想将机械收割后的秸秆捆扎搬运离田心有余而力不足, 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把秸秆从地里弄出来,导致农民施肥宁愿用化肥而少用秸秆,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把秸秆从地里弄出来。

5、机械收割留茬较高。由于农作物复种指数提高,特别是近几年小麦机收面积扩大,麦秸留茬过高,灭茬机械和免耕播种技术推广没有跟上,造成农民为赶农时放火焚烧秸杆和留茬。

6、宣传力度不够。由于受人力、资金条件限制,秸秆禁烧宣传教育还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村,农民环保意识不强,没有意识到焚烧秸秆的危害,单靠禁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村民秸秆处理的问题。另外,秸秆禁烧监管力度不强,执法手段也比较薄弱。

(四)解决方案

1.尽快制定地方管理条例,严禁焚烧秸杆。对农村实行禁焚,同时明确界定政府管理部门,避免部门之间相互推诿。

2.大力推广秸杆气化站的建设。秸杆气化既清洁又保护了环境,相关部门还应组织专家对已建气化站进行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

3.加强秸杆还田作业的服务体系建设。应将秸杆还田作业列入农村的考核指标,在财政上予以适当补贴。

4.制定稻麦秸杆工业利用的引导和扶持政策,比如从税收优惠到财政补贴等方面给予扶持。5.积极宣传合理处理利用秸秆的观念,加强村民的环保意识。6加强禁烧监管力度,严格执法。

7.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秸秆是一种很好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每两吨秸秆的热值就相当于一吨标准煤,而且其平均含硫量只有3.8‰,而煤的平均含硫量约达1%。在生物质的再生利用过程中,排放的CO2与生物质再生时吸收的CO2达到碳平衡,具有CO2零排放的作用,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1).秸秆还田

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主要是机械化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技术,它是以机械的方式将田间的农作物秸秆直接粉碎并抛洒于地表,随即耕翻入土,使之腐烂分解,从而培肥地力,实现农业增产增收。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秸秆饲料

秸秆的自然密度通常为每立方米30~50公斤,如此“蓬蓬松松”的原料很不利于运输和储存,影响其深加工或二次开发利用。因此对秸秆首先进行就地高密度压缩是解决秸秆综合利用“瓶颈”的关键,只有将秸秆高密度压缩了,才能为下一步的开发利用及流通创造有利条件。

(3).秸秆燃气

秸秆燃气,是利用生物质通过密闭缺氧,采用于溜热解法及热化学氧化法后产生的一种可燃气体,这种气体是一种混合燃气,含有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亦称生物质气。

四、更深层次的调查

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许多农田被征用,用来建设乡镇,服务众多村民。再加上村民环保意识不断提高,长山村现今焚烧现象减少,燃烧率明显降低,以前全村秸秆燃烧率大于50%,秸秆还田的仅有8%,作为饲养食料的不足3%,随意放置丢弃在路边河道的约占13%,运回家做燃料的不足4%。现今,全村秸秆燃烧率已经下降到10%左右,秸秆还田率超过了30%,做饲料的占到了30%左右,而做家庭燃料的占到了12%左右,丢弃不做处理的仍然有6%左右,做基料的占到了4%左右,大大提高了资源率,提高了空气质量,表明在建设文明乡村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

五、调查结论

从调查中我发现,秸秆燃烧问题现阶段已经取得了初步治理的成效,但燃烧现象仍然存在,部分经济较弱的地方表现的比较严重。党和政府在这项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没有政府部门的努力付出,就不会有现阶段所取得的成果,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公民的法制意识得到增强,对环保也有了相当的了解和认识,焚烧现象明显降低。当然秸秆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有关方面仍需做更多的努力。

这次调查中,我走出校门,走进社会,与更多的人接触,将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实践的能力。

六、参考文献

[1] 《我们的能源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英国能源白皮书,2003 [2] 《麦秸焚烧的影响与解决方法》 [3]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七、附录(问卷样本)

1、你认为燃烧秸秆是出于什么原因(多项选择)()A 给农田增肥,减少化肥的使用节省生产成本 B 由于煤气的大量使用导致对秸秆的使用量减少 C 收割时留下的麦茬太高,不烧没法进行夏种 D 农民想通过这种方法引起政府对他们的重视 其他:

2、不让焚烧,对于多余的秸秆(多项选择)()A 没有实际用途

B 烧火做饭 C 卖掉,多少有点额外收入

D秸秆还田 其他:

3、你认为焚烧秸秆有效果吗?()

A 有

B 没有

C 有但是污染环境

D 效果不大

4、你认为燃烧秸秆堆对自己及乡里乡亲有影响吗?()A 是

B 有一点影响

C 无所谓

D 别人能忍我也能

5、今年夏秋两季庄稼收割时地里的秸秆燃烧产生的烟雾和往年相比如何()

A 差不多

B 明显减少

C 基本没有

D 比往年更糟

6、出现目前这种局面的原因(多项选择)()

A农民自身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B 对秸秆焚烧危害的宣传力度到位 C乡里采取了严厉的惩罚措施

D 采取相互监督、举报的措施 其他:

第四篇:引起当代青少年“网瘾”现象的调查

引起当代青少年“网瘾”现象的原因调查 姓名:学号:班级: 内容摘要:网络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新的东西。作为当代青少年,他们利用网络获取了大量资源和信息,开阔了视野。但也有一些人经不住网络的诱惑,上网成瘾。当前,网络成瘾已成为青少年成长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综合青少年自身及家庭教育、学校管理、还有社会监管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进行探讨,提出具体对策。防治的要旨是提高防范意识,改善教育方法;加强网络立法,抑制网络糟粕。关键词:青少年 网瘾现状 网瘾成因 对策

随着网络这一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开始步入网络时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人们的生活因之受到影响,整个世界也因它的出现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这个世界带来超时空的数字化光环的同时,也夹带有污泥浊水与沉渣。青少年已经成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自控能力的青少年一旦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其求知的心智和原本善良的情感很容易被网络虚拟世界所吞噬,有的甚至还在网络的各种诱惑下,走上犯罪道路,有的甚至失去了生命和自由。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逐年增加已成为不得不正视的问题,过分沉迷网络形成网瘾,不仅影响了自身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而且给社会带来巨大危害。

一.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

据民盟北京市委提交的报告,北京市中学生网络成瘾者约有13万多人,占14.8%。据北京市150多位政协委员历时4个月完成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小学生上网达到81.3%,有七成学生网民沉湎于网上聊天,有四成多经常光顾,互联网成为一部分青少年名副其实的“电子海洛因”。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2009)显示,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发达城市,网瘾青少年比例分别为8.1%、8.7%、8.3%,而在贵阳、银川、拉萨等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城市,网瘾青少年的比例分别为31.8%、20.5%、13.7%。(数据来源于新华网)

二.青少年“网瘾”现象的原因

(一)学校因素

在电子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电脑和网络成为青少年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但缺乏有效引导,学校只注重培养学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基本应用技能,却没有真正教会他们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如何合理安排分配自己的时间,如何提高自身鉴别、分析信息的能力,中学生则更多地是把电脑和网络当成一种娱乐工具。校园生活大多单调乏味,容易使学生将娱乐的重心转向网络;教师授课方式有时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与精彩的网络世界相比吸引力略显不足。同时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欠缺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单一化,管理无序化,师资力量较弱,投入简单化等也使青少年网络成瘾形势更加严峻。另一方面,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当学生“学习上经常遭受挫折,又得不到家人、老师和同学的理解。为宣泄心中的苦闷,逃避不愿面对的现实,往往在网上寻求安慰、刺激和快乐”,以宣泄平时的压抑情绪。

(二)家庭因素

当前我国中学生多属独生子女,且城镇居民以楼房式独门独户的家居结构为主,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身为独生子女的中学生与同龄伙伴交流,只好将兴趣转向对网络的依赖。许多家长过度控制,对孩子期望值非常高,对孩子管教严格、惩罚严厉,孩子的成材压力太大,一旦遇到挫折,容易到虚拟空间找满足感和成就感。还有相当一部分家庭,父母过度放任,忙于自己的事业,缺乏与孩子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使子女倍感孤独,从而被互联网上的一些具有交流功能的网站和聊天工具所吸引,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习惯于去网络世界寻求感情寄托。研究发现,有网络成瘾倾向的青少年家庭教育或家庭环境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不和谐因素。在孩子成长的环境中,如果父母有着不良的行为,如生活懒散、自由、喜欢酗酒赌博、使用暴力或有犯罪行为等,这些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家长不良的平行和生活作风就会潜移默化的灌输到孩子的头脑当中。这样久而久之,逐渐承载的青少年已不满足这种压抑的家庭环境,就容易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家庭的温馨和朋友的关爱。

(三)社会因素

据调查,在我国现有的8700多万网民中,青少年占70%,未成年占20%,其中有40%的未成年人经常光顾色情网站。网络色情已经成为青少年犯罪的直接诱因之一。尽管我国已经实施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但在各地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规定,网吧的营业时间从早上8点到晚上12点。但是网吧遍布大街小巷,在实践中对网吧尚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学校周围的网吧,夜间12点以后照常营业,为学生提供包夜上网服务。富有互动娱乐性的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室对中学生有着强大诱惑,促使他们将网吧当作乐土。还有一些网游企业,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提供一些靠购买本企业生产的游戏卡练功升级的网络游戏,像吸血鬼一样牢牢地吸住青少年的思想,让那些缺乏自控能力的青少年不由自主的玩下去。

(四)自身因素

1.强烈的好奇心

青少年时期生理和心理正迅速地走向成熟,是个体社会化的关键阶段,并且对外界的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新事物敏感且易接受,力争寻求自我、实现自我、好奇心强,他们渴望得到满足。网络虚拟的社会环境、自由的论坛方式和丰富的内容,极易满足青少年的好奇心理,并为之提供了实现自身需要的最好舞台。当他们在虚拟世界里一次次获得快乐与满足时,便会希望重复获得。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证实,及时强化会鼓励人们的重复行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和行为上的变动期,心理不成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尚未定型,其自律性和控制力较差。他们一旦上网,便难于抵挡网络的诱惑,被网上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技术和新信息所吸引,结果便沉溺于其中而不能自拔。

2.从众心理

由于在同辈群体当中,青少年的地位、年龄、价值观和人的生活都十分接近,因而大多数人的行为和观点在此群体中便有了一定的影响力。青少年时期还没有形成稳定、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其行为很容易受到同辈群体的影响。由于网络的广泛普及,各种娱乐节目和精彩的网络游戏便成了同学之间交流和议论的主题。如果对此一无所知或没有兴趣,就会发觉自己不能与同学之间正常交流,越发觉孤立。于是也开始接触网络,由于盲目的涉猎网络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在此过程中就会易被网络中的消极内容所吸引。由于缺乏一定的判断力和鉴别能力,在大多数人的影响下逐渐地上网成瘾,甚至一发而不可收。

3.逆反心理

青年时期,由于正处于自我意识和心理发育的成熟阶段,追求独立个性和自由的空间,确立自我价值便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叛逆心理表现尤为突出。有部分青少年认为敢于挑战家长、老师是一件很酷的事。也许刚开始时他们并没有很痴迷网络,可是当家长、老师每天不停的告诫他们不要上网、不要迷恋网络,甚至学校也开始三令五申禁止上网时,青少年们幼稚的逆反挑战心理却促使他们毫不在乎的继续沉溺其中,最终难以自拔。还有就是,现实生活中,忽视自由、平等和个性展现的教条式管制和教育方式,已明显不适应青少年阶段自身发展的规律。生活和学习的压力越大,这种逆反心理就越强烈,使得青少年极易在轻松的网络环境中寻求解脱与满足。

4.自控能力欠缺

在青少年成长、成熟阶段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对于外界的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而网络世界里的自由性、平等性和开放性,正迎合了青少年的这种心理。但由于他们的心理行为正处于变动时期,其自制力与自律性较差,因而一旦上网便难以抵制网络的诱惑,往往被网上光怪陆离且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技术和新信息网住。由于虚拟网络充斥着大量垃圾信息和虚假咨询,对于身处社会边缘、分辨能力有限的青少年来说,对网上的新奇、刺激的信息极易受其诱惑。其表现形式为:过度追求休闲和娱乐。首先青少年追求“新、奇、异”,而网络的确能够为他们提供各种新鲜事物。

五、青少年网络成瘾对策研究

综上所述,青少年们“网瘾”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责任也并不仅仅在于青少年自身。如果这个问题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青少年能够合理的安排自己学习与上网的时间,网络的好处显而易见。要让青少年真正从根源上戒除网瘾,不能仅仅进行教育和心理疏导,也不能完全依赖医疗机构的努力,更不能靠单纯治理网吧,必须进行全社会的综合治理。

(一)学校要为青少年学生营造宽松的成才环境

学校作为对青少年教育的主要场所,要形成正确的与网络教育相适应的观念,与时俱进,勇于创新,采取积极举措把学生的求知欲引向正确轨道,提高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水平和素养。学校应努力提高与健全青少年的鉴别能力、自控能力,最终培养健全人格,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理性自觉。学校除了正常的学业,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发挥潜能,培养特长,多开展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包括文体活动、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让青少年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和提高,充分展现自我,实现价值,充实课外时间,并在活动中找到友谊和自信心。建立活动形式新颖的青少年组织,让青少年以成长团体为依托,自由发挥个性,结识志趣相投的朋友,满足成长中的各种需求。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引导,通过开展活动创造人际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扩大人际交往范围,让学生掌握一般的人际交往技巧,促进青少年现实生活人际关系的改善和提高。

(二)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要高度重视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积极营造和谐、美满、平等的家庭氛围。父母作为青少年生活的管理者,与青少年相处时间较长,关系较为密切,应加强自己在青少年与互联网交互作用中的主导地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因材施教,不要期望太高,以减轻子女的心理压力,并给予更多的情感支持、理解与接纳,以缓解及消除其负性情绪。作为与青少年共同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父母,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避免青少年因生活中缺少温情与关爱而沉溺于互联网。家长对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应尽量减少责备,尽可能进行交流,共同制定上网的行为契约、计划,形成良好的监督氛围,适时给予鼓励和鞭策,这有利于戒除网络成瘾。父母要与孩子一起成长,和他们一起分担成长中的失败和痛苦。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人格魅力,父母为人处事的做法,父母的言行举止这些都是孩子良好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因素。父母营造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教育。使学生对自身的心理特点和一般的心理问题有正确的认知,使他们掌握自我调节和疏导的手段,掌握测量和处理心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利用心理学实验等使青少年认识到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危害,认清自身的需要,引导他们端正上网的态度,并在学习心理、人际交往心理等现实生活方面给予心理指导,使他们辩证处理现实生活和虚拟生活的关系,达到心理的平衡。学校应当积极主动地关注学生的情感、心理、生活需求,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体系,让学生把信任感、归属感建立在各种教育力量和组织当中,解除他们对网络的依赖。

2.抗挫折教育。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挫折,选择网络逃避现实是消极的做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重要的是要增强信心,以积极的生活态度面对遇到的挫折。

(四)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法规与伦理导向机制,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

1.政府要坚决打击网络犯罪,对于那些非法建立色情网站、向青少年传播色情等不良信息,以及对那些利用网络聊天工具对青少年实施网络诱骗和攻击的人,坚决予以打击。社会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的信息监控和信息过滤。

2.在新形势下,要大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建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弘扬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要对网络电影、游戏网站等加大管理力度,引导其加强伦理和文化建设,形成正确的经营理念,严格限制开放时段,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网络环境。

3.国家应尽快制定加强网吧管理的法律,对于在禁止区域内经营网吧、不按规定程序进行合法经营等违规行为依法进行处罚和制止,用法律规范网吧,使其走上正轨。

4.制定相关法律,设立国家级预防救助中心。一些国家已经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立法方面走在了前列,我国也已经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涉及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但是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以往的条款已经无法保证青少年健康上网,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已经迫在眉睫。

(五)发动社会力量,给青少年建立一个良好的生存状态

青少年使用互联网是出于某种需要。根据对中国儿童接触互联网情况的调查和研究,我国儿童、青少年接触互联网主要是为了满足伙伴交往需要、忘记烦恼并摆脱生活压力的需要、刺激兴奋情绪的娱乐需要、消磨时间的需要以及社会学习的需要等。因此,要治理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就要了解青少年的发展需求,以各种途径满足青少年的需求。全社会要树立科学的成才观,不但关注青少年的学习与工作,更应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满足他们心理与成长的需求。要努力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快乐成长的客观环境,特别要重视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网外文体活动,对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来说,网络外的生活尤其重要。

结语:网瘾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它涉及个人、家庭、学校、治疗机构等社会多方因素的影响,也需要各方的合作才能解决,青少年自身要学会正确使用网络,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改进与孩子沟通的方法与管教方式;学校要对面临严重学业压力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注;网瘾治疗机构要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加强师资力量、与科研机构合作深入研究网瘾问题;政府要重视青少年网瘾问题,加大青少年网瘾的科研力度、为保护未成年人上网立法、建立网瘾治疗和救助基金、规范和管理网络游戏及网上不良信息,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营造健康的网络文化,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上网环境。只要青少年们能够把握住自己,掌握好上网的“度”的问题,网络一定可以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参考文献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资料 新华网 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报告 百度网

[1]Pat1riciaWallace.互联网心理学[M].谢影,苟建新,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2]王易.沉迷网络游戏是种“病”[ J].发明与创新, 2006(6): 46.[3]马文会.如何纠正网络心理“病”[J].心理与健康.2003,(2):13-14.[4]朱美燕,朱凌云.透视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症[J].中国青年研究,2002(6):20-21.[5]苏振芳.互联网与青年社会化[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2).[6]林绚晖.网络成瘾现象研究概述[J].中国临床心理杂志,2002,10(1):74-76

第五篇:中学生抄袭作业现象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2007

中学生抄袭作业现象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2007-10-03 19:23:48| 分类: 科研课题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 中 小 订阅

【摘

要】

抄袭作业是学生学习不良的一种重要现象,它直接制约着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研究学生抄袭作业的成因、寻找相应的对策是我们共同关注的焦点,课题主要对这一问题作了深入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了纠正这一问题的策略,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途径。【关 键 词】

抄袭作业

调查

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恰当、适量的作业不仅对学生预习新课、培养自学能力有很好的导向、检测作用,而且对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开发智力、形成能力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也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信息交流、实施沟通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学生抄袭作业不良行为的存在,使作业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不但不利于自身作用的发挥,而且也不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并且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那么,中学生抄袭作业现象的程度到底有多重,症结何在,出路又在哪里,这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以《中学生抄袭作业现象的调查与对策研究》为课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并初步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现就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予以总结报告,以求与大家共同探讨。

二、调查研究的方法与程序

(一)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

2、对策研究指导法

(二)课题研究程序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主要是学习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素质教育理论和统计分析法的一些方法。为了使调查内容更有针对性、普遍性,编制调查问卷前我们分别与科任教师和部分学生代表进行了充分的交谈了解,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中学生抄袭作业调研问卷》,主要针对学生抄袭作业的起始时间、程度、科目、原因,教师课后作业的设置、作业分量、作业难度,教师的教学方法及授课情况对学生完成作业的影响因素,教师对待抄袭作业的态度、措施以及学生认为减少抄袭现象,提高作业的完成质量应采取的措施等问题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内容详见:《中学生抄袭作业调研问卷》)

中学生抄袭作业调研问卷表

年级——

性别———

学习水平(好、中、差)————

第二阶段

选取调查对象

2001年3月,我们在正宁三中选取高

一、高二各4个班120名学生和初

一、初

二、初三各6个班27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发问卷、无记名答卷、分类统计汇总的方法进行调查。具体抽样时,我们依据学生上学期期末上报考试成绩为依据,将学生分为好(1—20名)、中(21—40名)、差(41—60名)三类,考虑到抄袭作业主要是中差学生,我们按好、中、差20%、40%、40%的比例在各班抽取不同层次不同名次的学生(见例表1),以便从整体上全面而又有针对性地调查了解学生抄袭作业的情况。表一:高中学生抽样表

第三阶段:问卷调查阶段

我们首先召集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会议,重点讲了这次调查活动的意义和学生完成本次调查的活动要求,答题的方法,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增加学生参与热情,教育学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这次调查活动,使这次调查更具有真实性、代表性。然后下发问卷,给学生两天的时间答题,再由各班学习委员收回问卷进行结果统计。

这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90份,回收有效问卷368份,其中高中114份,回收有效率95%,初中254份,回收有效率94%。

第四阶段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阶段

主要对课题中回收的问卷进行有关的数据统计、分析,准确地发现问题。(详见第三部分)

第五阶段

对策研究与实施阶段

主要对问卷调查中的问题进行对策研究与实施,并及时的了解实施情况,完善对策,强化实施执行情况,增强实施效果。(详见第四部分)

第六阶段

课题研究效果回访与总结阶段

主要针对课题的研究实施结果作一次回访问卷调查,评价课题的价值,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形成终结性实践报告,上报地县教研部门。(详见第五部分)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抄袭作业的起始时间、程度、科目及原因。

学生抄袭作业的程度初中部“偶尔抄袭”的占82.8%,“经常抄袭”的占10.9%,高中部“偶尔抄袭”的占83.4%,“经常抄袭”的占12.1%。可见,90%以上的中学生都有抄袭作业的现象,而且多为偶尔抄袭,但“偶尔”多了,必然会走向“经常”。因此,调查研究解决中学生抄袭作业现象十分必要和急迫。另外,“经常抄袭”作业的好中差学生比例初中部为6.2%、12%、24.6%, 高中部为6.95%、15.4%、30%,总体都呈增加趋势,说明抄袭作业现象主要集中在中等学生和差等生身上,而且学习成绩越差,经常抄袭作业的现象越普遍。

学生抄袭作业初中部起始于初中阶段的为81.5%, 起始于小学阶段的为18.5%,高中部起始于初中阶段的为46.3% , 起始于高中阶段的为38.7%,而且好中差学生的比例分别为20%、25.6%、50%,呈现出依次渐升趋势。可见中学生抄袭作业习惯主要是在初中阶段形成的,原因是小学阶段的科目少、课程内容比较简单,到了初中,科目增多,内容难度增大,教法学法和管理方法都不同于小学,过渡衔接不好,学生一时适应不过来,学习跟不上,从而抄袭作业。在高中阶段开始抄袭作业的人也不少,这是因为高中目前入学率只有25%多一点,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是初中时的好学生,基本上不抄袭作业,但升入高中以后,由于基础、智力的差异,学生的学习再次出现两极分化,学习跟不上,完不成作业就抄袭,而且学习越差,抄袭就越严重。

哪门科目学生最爱抄袭作业?调查显示为: 表二:中学生抄袭作业的科目

可见,英语、数学和高中物理、化学是学生最爱抄袭作业的科目,反映出这几门是学生学习问题最多的科目,也是学科教学中最薄弱的科目。数理化作业学生爱抄袭一是因为这些科目习题的难度普遍比较大,二是这些科目智力含量普遍比较高,学生做起来有一定困难,三是这些科目教改步伐迈的不大,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学法指导跟不上去。而英语作业是由于英语师资短缺,学历达标率低、教师教学观念封闭滞后、教学形式和手段单一,课堂效率不高、必要的教学设施短缺或使用不够、语言学习没有生活化、教师对交际法理解认识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学生学习的差生面过大,学习兴趣不浓,学生抄袭现象严重。哪种作业学生又最爱抄袭?调查显示为: 表三:中学生抄袭作业的类别

可见,配套练习册、教师征订的辅导资料和课后习题学生最爱抄袭。学生单纯做课后习题作业,量本身就够大的,现在又要做配套练习和教辅资料,作业重复现象严重,时间不够用,作业又要按时交,只好抄袭了事。另外,配套练习册后面附有“参考答案”,学校也只要求按单元或章节查阅,教师重视不够,学生自然抄袭答案应付差事,教辅资料乃科任教师个人行为,学生做的好与坏,教师改与不改,改的好与坏,无人监督管理,抄袭就成为意料之中的事。而且,配套练习和教辅资料里面的部分习题确有一定的难度,量多、时间紧,学生顾不上翻查书本或请教老师同学,不会做便抄袭。

学生为什么要抄袭作业,调查显示为: 表四:中学生抄袭作业的原因

可见,学生抄袭作业的原因主要是作业布置的多、难度大、听不懂课导致的。当问到“你认为抄袭作业的原因除问卷提到的之外,还有哪些?”时,部分学生认为没有时间做,“自习、课余和放学后”都在做作业的学生初中占41.2% , 高中占44%,每天完成作业的时间初中一般在三小时以上,高中在四小时以上。有的学生认为部分科目布置的作业量大而无意义,只是把书上现成内容寻出来挪到作业本上,这样做还不如抄袭别人来得省事,还有的学生认为老师批改不认真,不论做的好坏一概打个阅号了事,做作业没劲。

2、教师布置作业的种类、分量、难度、方法及教师授课情况。教师都给学生布置哪些作业呢?调查显示为: 表五:教师布置的作业种类

可见,教师除了布置必做的课后习题之外,还要求学生做选订的配套练习,实验报告册、填充图,而且个别教师还要求学生完成征订的教学辅导资料。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总量2/3的学生认为“过量”。表六:中学生对作业布置总量的看法

那么,单就课后作业而言,学生认为“适量”的初中占62.9% , 高中占53.7%, 认为“过量”的初中占25.9% , 高中占38.9%。也就是说单纯布置课后习题一项作业,仍有1/3的学生认为“过量”。而且课后作业“布置做部分习题,其余自己解决”的初中占41%,高中占54.6%, 布置“习题全做”的初中只占23.5%,高中也只占12.3%。说明教师有选择地布置课后部分习题一项作业,1/3的学生仍认为作业布置“过量”。当问到“你是否希望老师能在课堂教学中讨论解决部分习题,以解决作业量过多的问题”时,60%的初中学生和80%的高中学生回答“希望这样做”。

对于课后作业的难度,认为“适中”的初中占49.3%, 高中占

61.6%,认为“较难”的初中占37.6%,高中占29.2%,即1/3的学生认为“较难”。那么做作业遇到疑难问题时学生怎么办,“查书本”的初中占38.5%,高中占46.9%,“请教老师或同学”的初中占49.6%,高中占42.6%,“抄袭别人”的初中占11.9%,高中占10.5%。看来,90%以上的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采取了正确的做法。

针对学生的学习差异,教师是否按好、中、差分类设置作业,42.4%的初中生和31.7%的高中生认为“部分学科偶尔有”,41.5%的初中生和57.6%的高中生认为“从来没有”。

听不懂老师的讲课,是学生抄袭作业的第三大原因,那么学生又为什么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呢?调查显示为: 表七:中学生听课效果调查表

表七表明,中学生听不懂老师讲课,有自身基础差方面的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教师授课方法上有问题:一是讲课只注重知识传授,而不注意能力培养,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形成,学生不能举一反三,因而上课听懂了,下课后做作业却不会了;二是教师讲的不清,学生掌握不好,这与教师是否认真备课,讲授是否清楚,教法是否恰当,程序是否合理等有一定关系。

3、教师对学生抄袭作业的态度、措施以及学生认为应采取的措施等中学生抄袭作业现象比较普遍,那么教师对待抄袭作业的态度如何呢?调查显示为: 表八:教师对待抄袭作业的态度

学段 经常过问 偶尔过问一下 从来不过问

初中 60% 23.8% 16.2% 高中 17.5% 60.5% 22.0%

表八说明,大多数初中教师对学生抄袭作业还“经常过问”,而高中教师则“偶尔过问一下”,重视很不够。究其原因,是因为初中乃普及教育,而高中是选拔教育,性质不同,评价标准不同,教师的关注焦点就不同,初中看合格率,教师关注差生,高中看升学率,教师则关注尖子生。

对待抄袭作业,教师都采取了哪些措施?问卷显示有些老师 讲抄袭的危害,说服教育,有的则予以批评,并罚做作业,有的让同学互相监督,有的则推迟交作业时间,还有的给学生辅导解疑,这些措施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总的讲效果不大。个别教师还采取粗暴简单的方法辱骂体罚学生,不但起不到积极作用,还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产生负面效应。

在回答“你认为在抄袭作业问题上应采取哪些措施”时,不少学生认为要减少作业量,难题教师要讲解,有的学生希望老师根据实际分层分类布置作业,有的希望布置的习题能有代表性、典型性、以一当十,有的建议成立帮学小组,有的则希望老师认真批改作业,增加情感性和激励性评语,有的则要求排课时尽量考虑学科特点,交叉编排作业量不同的科目,避免出现作业量过多或过少的不平衡现象。

四、对策研究与实施过程

对中学生抄袭作业现象的调查不仅反映出学生学习水平的问题,更折射出中学教学及管理观念上的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正是传统教学管理弊端之所在,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今天,已到了非改变不可的时候了。

(一)对策研究

1、抄袭作业现象严重,教师应高度重视。

90%以上的中学生都有抄袭作业的经历,而且抄袭作业主要发生在差等生和中等生身上,就连一些优等生也有偶尔抄袭作业的现象,这说明中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已经十分严重,但却有23.8%的初中教师和60.5%的高中教师对此只“偶尔过问一下”仍还有16.2 %的初中教师和22.0%的高中教师“从来不过问”。这反映出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于这一现象的危害仍然认识不够,长此下去,势必影响学生学业的 顺利完成,良好学风的形成,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深化与落实。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现象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切实负起责任,坚决纠正这一现象。要深刻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学生学习的行为,寻找问题的症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更新观念,切实认识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而不是加大学生的作业量和作业难度。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75.8%的初中教师和81.3%的高中教师存在着通过加大作业量来提高教学质量的主导思想,布置的作业种类繁多、作业量大且重复训练多,学生的能力有别,多数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只能抄袭交差。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观念转变。(1)更新广大教师的育人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

现在仍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教师缺乏对素质教育有关理论的学习,观念陈旧,脑子里仍然是眼睛盯着尖子生,心里想着升学率,“应试教育”思想严重存在。因此,我们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素质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全体学生主动活泼地全面发展,因此,素质教育关注的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尖子生。社会不仅需要各种各样的高级人才,也需要大量的初、中级人才,教育的目的就是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质并予以培养,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发展和提高。素质教育理论在评价教学质量时也摒弃了应试教育单凭学生考分定优劣、排名次的作法,不仅看尖子生培养了多少,更看合格率的高低,差等生转化了多少,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多少。因此,中学教师一定要树立“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的人才观,质量观。(2)要把提高教学质量的重心放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上。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和教育主管部门评价标准的影响,教师把大量的做作业,高难度的强化训练作为求得高分的法宝,学生练得吃力、练的乏味、练得呆板,学习兴趣荡然无存,教学效果差,学习风气差,进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而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育人为目的的教学新理念,实行“四个优化”即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教学过程的设计、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优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而克服重教轻学,重讲轻练,重灌轻导的“三重三轻”现象。只有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才能听懂老师的讲课,才能避免出现“上课能听懂,下课后做作业就不会”的现象,教师也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才能低投入、高产出。现在举一个以教师为主导的例子来说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初中地理课堂上,一学生望着图片上印度尼西亚巴东镇的民居,马上发问:它的屋顶为什么是尖斗状的。教师可能有三种做法:一种是直接讲给学生,这个地方降雨量很大,尖斗屋顶便于排水,一种是“引导”学生:这个地方的年降雨量达到2000毫米,学生得到启发,马上异口同声回答:为了排水,另一种是让学生打开书本查印度尼西亚的地理位置在哪里,气候条件是什么,房屋跟什么有关系,再分析这个地方的阳光、温度、风、雨水等状况,从而得出房屋的屋顶应该是什么形状。比较一下,第一种做法是典型的注入式、填鸭式教学,第二种作法教师似乎做了引导,但学生并不知道怎么学习,怎么去把握信息,怎么分析,而是揣摩老师要我怎么回答,答完也就完了,学生得到的仅仅是一个单一的、孤立的知识。但是,第三种作法学生经历了分析、发现的过程,以后再遇到这样的问题,他也能够自己去查找有关资料,去分析、去创造。这种真正培养学生能力的“引导”才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学效果无疑是最好的。

3、优化作业设置,提高作业的价值。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教师在作业的设置中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合理性,如不考虑学生的完成时间大量的布置、不考虑学生学习的层次一味的追求高难度、不考虑作业布置的多样化使作业缺乏趣味性,这些问题都影响着学生作业的完成,也是学生抄袭作业的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在作业设置中要做到:(1)精心备选作业,加强作业的针对性。

一部分教师备课时对“备作业”很不重视,布置作业随意性较大,也不看是否有必要,就一味让学生做课后全部习题,配套练习和实验报告册及教辅资料等。调查中学生对此反响强烈,67.3%的初中生和58.8%的高中生认为作业“过量”。纠正的办法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精选习题或改编习题,选取或改编出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综合性的习题,以一当十,减数量求质量,力求少而精,尽量的避免重复作业,反对教师不加选择地要求学生做全部课后习题、配套练习和教辅资料习题,机械重复训练。(2)作业的重心前移,减少作业量。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贯彻精讲精练的教学原则,把课后一些简单的练习、与课堂教学密切联系的习题设置为预习思考题、课堂提问思考题、课堂反馈练习题,在课堂教学中消化掉部分课后习题,以减少学生的课后作业,给予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时间。同时坚决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文件精神,严格教科书征订制度,不订或少订选订作业,严禁教师随意征订任何教学辅导资料,从而达到减少作业量的目的。(3)分层设置作业,降低作业难度,体现作业的层次性

学生千差万别,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参差不齐,既然学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那我们怎么能让一个或几个班几十几百名学生做同样类型同等难度的习题,结果又怎能要求一致?因此,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要从大一统的群体教学向个性化教学转变,要倡导实行群体个别化教学中的分层分类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区别、有选择的分层设置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与他们的学力相适应的习题,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吃得了又能吃得饱,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教师在学生作业的设置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好、中、差设置难度不同的三类作业,也可以中等偏下学生为基准,设置出难度适中的基础习题定为必做题,然后再设置1—2道难度较大、有一定综合性、能力要求较高一点的选做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择使用,这样就可以克服学生因难度大不会做而去抄袭作业的现象。(4)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化,增加作业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大多都以书面作业为主,很少有实践作业,其他形式的作业也很少,作业形式单

一、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学生感到作业枯燥无味,完成作业动力不足,应付交差。因此,教师在作业设置的时应做到书面作业与实践作业相结合,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实用有趣。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在布置学生做好书面作业的同时,还要布置一些形式多样的实践作业,如课外小实验、家庭小制作、社会小调查、手工小制作等。作业完成形成也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用文字、图画、照片、剪报、表格,也可以用手工制作,动植物标本,创作乐曲、排练节目、摄制录像、发明创造,比如学习戏剧就可以让学生排演节目,学习《春》,就可以让学生用画画、诗歌、乐曲等形式来表现文章所描写的景象。只有作业布置和完成形式多样化,才可能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让学生获取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同时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得以应用。这样,作业就不再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情趣、充满实践和创造愉悦的多元复合体,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而不再视作业是一种负担。

4、重视学生完成作业习惯的培养,提高作业的质量。

从调查结果看,学生在完成作业的程序上也存在一定问题,有 70%的学生在做作业时,不是在通过对课本、笔记的复习,搞懂所学内容的前提下去做作业,而是边做作业边在课本、笔记上找答案,这种“查字典式”的做作业方式,难以起到巩固教学效果的作用,同时,学生在完成作业后也缺乏对所做作业的检查,造成作业质量的低下。教师应加强对学生作业完成过程的指导,教育学生要养成先复习,明确知识体系后再做作业,先审题后解题,边做作业边思考,遇到疑难问题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作完作业再检查修改的良好习惯,同时也严格的要求学生的作业要书写工整、布局合理、环节流畅,让学生养成严肃认真的做作业态度,提高学生作业的整体质量。

5、重视作业的批改质量,强化作业的信息交流。

作业的布置和完成形式是灵活多样的,批改的形式也就相应的要灵活多样,可以有教师自改、学生互改,也可以有教师面批,还可以有作品展评,更可以有活动展示。比如可以通过观看学生自导自演的课本剧,师生共同评价“导演”及“演员”的作业质量,物理试验作业可以通过检查试验结果或让学生代表讲述试验过程及原理的方式批改。教师对作业的批改应认真规范,不能粗枝大叶,出现批改错误,批改符号要规范统一,严格使用。只有教师认真批改作业,学生才能认真完成作业。任何作业都可以有批语,批语不光是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思考的方向,批语还应该具有情感性和激励性,比如,“看来,你花了许多功夫,很认真!”“你这次作文进步真大,如果第三段的行文再能用比喻修辞手法就更好了。”“你的思维真独特啊,你将来肯定会有所作为的。”这样,作业批改就成了一种人文活动,是一种师生共同进行学识交流、情感沟通、志趣相融、教学相长的发展过程。在这里,学生感受到了教师 的才华、学识、风度和修养,体验到民主的氛围、平等的交往、成功的愉悦和进步的快乐,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学生怎能不以坚强的意志独立自主地完成作业呢?

6、重视反馈矫正,强化作业的纠错补漏作用。

作业批改后下发,并不意味着教师某一教学内容的终结,也不标志教师某一教学任务的最终完成。教师通过对作业的批改或鉴定,不但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力的培养程度,而且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以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因此,作业批改后,教师要针对学生在上述诸方面中存在的问题利用课前时间及时反馈矫正,好的方面予以肯定,不足的方面加以补救和引导,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独特的尤其要予以重视并培养,个性问题则利用课余或自习时间个别辅导。反馈矫正要有针对性,对差等生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矫正、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中学生要注重“双基”反馈,对优等生要注重思维方式的指导。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作业使自己学习上的不足显露出来并及时得到矫正,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二)对策实施。

在上述对策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从2001年4月开始进行了对策的实施实验。首先,我们选取师资力量相对较强的初二级6个班和高一级4个班的学生为实验对象,然后组织这两个年级的科任教师认真学习讨论《我校学生抄袭作业现象的调查与思考》,充分认识抄袭作业现象的严重性、危害性和纠正的必要性,在统一思想,求得共识的基础上开始落实“对策研究”中提到的对策,要求科任教师在对策的 指导下,依据自身学科特点,进行作业改革,探索纠正抄袭作业现象的方法,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并与我们及时联系和交流。同时我们对担任作业实验的教师要求作到:①不论课后习题、配套练习、报告册、辅导资料,教师只精选个别习题,布置一种作业,②数理化及英语4科作业时间每科每天最多不超过40分钟,其它科目最多不超过30分钟,③课后部分习题课堂上讨论解决,课后不再重做,④根据学生实际分层分类设置A级、B级、C级作业,或者设置必作、选作作业,⑤早晚自习轮流坚持跟班个别辅导,以解疑释惑,⑥作业布置类型和完成形式灵活多样,以讲求实效为目的,⑦作业批改要认真规范,发放反馈要及时,⑧批语要富有人情味,要以肯定和鼓励为主。实验初,我们将这两个年级的学生召集到一块,向学生说明了这次调查的结果,讲出了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具体要求。然后要求科任教师按学习成绩将学生分为好(1—20名)、中(21—40名)、差(41—60名)三类因材施教,因人布置作业,同时将这两个年级学生的问卷统计结果印发给每位科任教师,便于他们具体了解作业布置和批改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症下药,采取对策予以纠正。

实施过程中,我们随时征询老师意见并予以指导,随时调查了解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从而使整个实验在全校老师的关注下顺利进行完毕。

五、效果回访与分析

1、效果回访调查

经过一年的实验,2002年3月,我们编制了《中学生抄袭作业对策实施效果回访问卷》,具体见下表:

中学生抄袭作业对策实施效果回访问卷

年级

性别

学习水平

题 选

项 答案

1、你抄袭作业的程度 A、经常抄袭

B、偶尔抄袭

C、从不抄袭

2、你认为你目前的作业量 A、适量、B、过量、C、不足

3、你认为你所做的作业的难度 A、较难

B、适中

C、较易

4、你的老师对待抄袭作业的态度 A、经常过问、B、偶尔过问 C、从来不过问。

5、你对老师采取分层设置作业的态度 A、赞成B、反对

C、无所谓

6、你对老师设置多种作业形式的态度 A、赞成B、反对

C、无所谓

7、你对完成作业形式多样化的态度 A、赞成B、反对

C、无所谓

8、你对老师作业批改方式的态度 A、赞成B、反对

C、无所谓

9、你完成作业的习惯和以前相比 A、有进步

B、和以前一样 C、有一定的下降

10、按照课题的指导思想,进行作业改革对你的学习成绩有何影响。

11、你对作业改革的实施有何评价

在实验年级选取和去年同样名次同样数量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和去年同样的方法进行调查问卷,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2、回访结果统计分析

(1)抄袭作业现象教师普遍重视,问题得到纠正

从下页表中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教师对抄袭作业现象的重视程度大幅度提高,“从不过问”没有了,“经常过问”者多了。因而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明显减少,而且“从不抄袭”作业的比例有所上升。

“经常抄袭”者比例下降,优等生“偶尔抄袭”作业的现象基本得到杜绝。实践证明,学生抄袭作业现象只要我们教师认识到位,思想上予以重视,行动上坚决纠正,这一问题最终是会得到解决的。

(2)作业设置合理,有利于学生独立完成,提高作业质量。

从分析统计结果来看:学生作业量少了,难度下降了,学生有时间来独立的完成作业,作业的价值也就体现出来了,而绝大多数学生对于我们提出的分层设置作业、作业设置形式的多样化、批改方式多样化都持赞成支持的态度,这也从中说明我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是正确的、效果是明显的。教师在对待抄袭作业问题中除了采取对策中的提到的那些措施外,还加大了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建立了帮学小组,从而使教师遇到抄袭作业现象由简单粗暴的处罚变得更能冷静的分析问题,寻找对策,解决问题了。

(3)作业改革促进了学风的好转,教学质量的提高。

从问卷中作业改革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和学生对作业改革的评价结果来看,该课题的实施不但纠正了学生抄袭作业的不良行为,而且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调查表明作业设置的合理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83%的学生学习成绩有所提高,达到了减负增效的目的。参加课题实验的教师也感到实施对策以后,学生抄袭作业减少了,学习热情高涨了,学风转好了,自己教学也轻松了。

六、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

(1)课题在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总认为减少作业量、降低难度会影响教学质量,总放不开手脚,工作力度不大,因此要改进作业设置,首要的问题还是解决 教师思想顾虑,解除思想包袱的问题,如何在短期内切实转变教师的观念是仍需探讨的问题。

(2)本课题虽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探寻了解决的对策,并收到了满意效果,但也存在着对差生研究、关注不够的问题,正如学生在作业改革评价中提到的老师应多关注差生、多指导、多帮助,使他们增强信心,迎头赶上,这是我们在今后深化实施中应进一步探索的新内容。

(3)本课题只是针对作业改革中的共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单个学科研究较少,今后应分学科深化探索。

下载网瘾现象的调查与对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网瘾现象的调查与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有关大学生网瘾的现状与对策的已有研究

    有关大学生网瘾的现状与对策的已有研究 一、研究对象 1.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湖南省6所高校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商学院,南华大学,湖南科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潇湘技......

    关于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关于"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教材观、学生观、教学观正发生的变化;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学生家庭的两极分化产生了影响;我校虽是农村小学,但良好的社......

    引起当代青少年“网瘾”现象的调查5篇范文

    分析青少年“网瘾”原因并提出对策 姓名:谢艳艳学号:61043P35班级:61043P 内容摘要:网络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新的东西。作为当代青少年,他们利用网络获取了大量资源......

    《我校部分教师拖堂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我校部分教师拖堂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要想真正改善教师拖堂现象,应从学校管理和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和提高个人素质两方面入手。 一、学校加大监管力度。 1、 学校......

    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

    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的 分析及对策研究 院系:外语系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作者】: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公务员公款消费浪费现象及其对策研究

    公务员公款消费浪费现象及其对策 公务员公款消费浪费就在我们身边。对于公款消费浪费,在一些部门,一些领域已经成为了公务腐败的代名词。公款消费浪费禁而不止,这暴露了我国目......

    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

    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 抚顺市新抚区公园一校王 云 摘要:职业倦怠现象在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特别是在小学教师这个重要的教育群体中,由于社会期望与现实的反差、教......

    医德医风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医德医风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宜宾县课题组近年来,医德医风建设状况广为社会关注,一度成为社会的热点,其状况好坏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直接关系到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直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