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环渤海人才隆起带

时间:2019-05-13 18:46: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筑环渤海人才隆起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筑环渤海人才隆起带》。

第一篇:构筑环渤海人才隆起带

字数:6455字

构筑环渤海人才隆起带

——写在第十四届唐山中国陶博会人才技术交流大会开幕之际

这是一座渴望人才呼唤人才的城市。这是一片造就人才成就事业的热土。

2011金秋时节,唐山隆重地迎来了第十四届唐山中国陶博会人才技术交流大会。

这是一次人才交流的盛会,也是唐山人才工作的一个聚焦点!13年来,唐山人才管理政策体制进一步创新完善;社会人才总量扩大,人才素质结构不断提升;各类人才大显身手发挥巨大作用;人才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全社会人才意识有了进一步增强。

魅力唐山更加充满了活力和激情。

优惠的人才政策让世界重新认识唐山

唐山浴火重生。经过十年重建、十年振兴、十年快速发展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奇迹。一座产业基础雄厚、城市功能完善、基础设施完备的现代化城市矗立在渤海之滨。

飞速发展使唐山原有的人才结构、人才数量、人才层次,已经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巨大的人才缺口已经成为唐山城市发展的瓶颈。唐山清醒地认识到,没有人才智力的支撑就不可实现持久发展,只有依靠人才、引进人才唐山各项事业才会兴旺发展。当时在一次研讨会上,市委领导恳切地说:‚我们将广纳天下贤才,有天下贤才共同创造,唐山才有可能成为中国一流、世界一流。‛为此,唐山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从引才、聚才、用才各个方面改革人才工作机制。一系列人才政策相继出台,为全市人才工作搭建起广阔的舞台。1998年以来,先后制定了《关于实施人才工程加快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吸引和引进留学生来唐工作的暂行规定》、《关于进一步做好引进选拔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工程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政策。2003年初又下发《关于解决引进高层次人才住房问题的实施意见》当年就为110名引进的研究生落实了住房。

此后唐山又及时编制完成了《唐山科学发展示范区人才资源支撑体系》、《唐山市科学发展示范区人才发展规划》和《曹妃甸新区人才发展规划》,把全市人才工作纳入了全面统筹科学发展的轨道。2010年以来,又相继出台了《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关于培养引进领军人才工作的实施方案》开始向国内外大举招纳创新型领军人才。随后又制定了《唐山市人才强市战略规划》、《关于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若干政策意见》、《唐山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一系列人才优惠政策的相继出台与实施,既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坚持人才工作围绕人才强市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一主导战略的决心,又彰显唐山求贤若渴,对人才的殷切之情。既为全市人才工作指明方向,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又使社会和各类人才感受到唐山的诚心和诚意。‚让世界重新认识唐山‛。

为了确保引进优秀人才创一流业绩有一流待遇。唐山还规定:对引进的两院院士提供相应的实验室和200-300万元科研经费,150万元安家费,实施年薪制;对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列入国家‚千人计划‛并在我市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才给予每人100万元的资助;对引进的博士后、博士发放安家费15万元。从2008年起,唐山市委市政府还设立了‚新唐山建设卓越贡献奖‛,每人重奖20万元;自2010年起,设立了‚唐山市优秀人才突出贡献奖‛、‚唐山市优秀人才创新奖‛、‚唐山市人才开发先进单位奖‛,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次,最高个人奖项20万元。这些评比奖励鼓舞着各类人才为唐山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创新的人才服务 探索唐山人才工作新机制

唐山市人才交流中心是全市人才服务工作的主阵地。‚刚性引才柔性引智‛就是他们在引进人才时的创新。

‚专场选才‛中心常年派出工作组深入到全市企事业单位和重点项目单位了解人才技术需求,协助企业制度人才引进计划,举办人才招聘专场,确保重点项目单位用人急需。几年来,仅为曹妃甸新区、唐山轨道客车公司等单位就举办研究生专场招聘会116场。‚赴外引才‛中心常年派出人员走遍了全国160多所院校,了解各类急需紧缺专业研究生情况,做好人才引进储备。同时经常组织全市近百名重点建设项目单位,参加全国和省内各类人才交流会,及时引进我市急需人才。‚借会荐才‛陶博会人才技术交流大会是我市引进的重点品牌,中心每次都集中人力组织企事业单位、院校和各类高层次、高技能、紧缺人才参会。仅第十二届陶博会人才技术交流大会就有4100多名各类人才参会交流洽谈。‚海外觅才‛从去年开始,中心建立了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唐创业绿色通道,不少海外学者高层次人才源源不断流向我市。

‚柔性引智‛从2008年开始我市引进了中科院,中国工程院士高端智力。这些院士身后都有一个智力团队,每个院士都有自己的对接项目。涉及到工业固体废渣处理、纳米材料教工、清洁能源、海水淡化、盐碱地改造等,对推动唐山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为发挥毗邻京津的优势,寻求跨区域人才交流合作,我市还设立了驻北京、天津、曹妃甸人才工作处,形成以唐山为桥头堡的人才引

进新格局。同时创新推出‚定单式人才服务‛。市人才交流中心为企事业单位举办专场招聘时,从方案制定、信息发布、征集人选、资格审查、组织考试、竞聘答辩到体检测试、考察录用、档案管理、保险费缴纳等后续管理,提供一条龙服务,缩短了人才从选拔到上岗的时间,为政府一系列重要的人才引进工作做出贡献。如为曹妃甸生态城面向国内招聘一批风能、太阳能、真空垃圾处理、城市雨水收集管理和国内稀缺专业人才时,从人选征集到录用上岗仅仅用了10天时间,被誉为‚唐山速度‛。

市人才交流中心多年来还打造了‚逢八‛人才集市;周二、四、六人才超市;‚一校一场‛双选会;大型委托招聘会;各类小型招聘洽谈会等唐山引才知名服务品牌,满足人才交流的要求。目前人才市场每年重点项目和非公有制单位市场配置人才比率为别达到92%和87%。唐山还十分重视网络人才服务。唐山人才网和国内19家国家级人才网,130所高校毕业生就业网及市属各县区实现资源共享。网站总访问量已突破1600万人次,日均在线招聘企业1390家,日均提供岗位近4万个,每年为我市网罗各类人才3万名。

今年以来,唐山还委托清华大学相继举办了‚资本运营‛、‚竞争战略与抉择‛等特训专题班,为我市培训近百名高管人才。委托国内外高校举办EMBA、紧缺人才本科班,为我市选送培养357人紧缺人才。同时全市还建立完善了以企业为主体,职业技术院校为基础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培训高级电焊工、车工等高技能人才2万多名。如今,在唐山一批批管理型、技能型和实用性人才活跃在全市各行各

业及‚四点一带‛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上,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

引进的人才智力在唐山大显身手创造奇迹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为了给高层次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几年来我市进一步完善了人才管理机制,创新了人才吸引、评价、选用、分配、激励等管理方法,真正使高层次引进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在公开招聘来唐之前,林澎是清华大显建筑学院党委副书记、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怀着干一番事业的信心来到唐山。谈起我市选才用人机制,林澎颇为感慨:‚唐山为我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的确是个能干事,能成事的地方。‛

北大博士孙朝阳经公开招聘投身于唐山这片热土,一直驻曹妃甸工作。后经过努力在我市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团市委书记中胜出。这位出生于1979年的博士人才道出了更多人的心声:‚唐山对人才极为重视,并为年轻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

李轶是我市在全国范围公开选拔的150名县级干部后备人选之一。这位北大博士后在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任职。他说,在走出校园前自己就通过各种方式关注唐山,能有机会通过公开招聘来这里工作,使他深深感受到唐山开放和相应的人才政策,令他倍感温暖信心十足。

刘建强是北京交通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博士,被引进到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从事技术研发工作。张继林是天津财经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博士,被招聘到唐车公司从事管理工作。……无数走出高校的青年才俊集聚唐山,为唐山重点工程努力工作,发光发热。

唐山市‚特邀院士‛是一个特殊的精英团队,他们受聘来唐后,更是老当益壮大显身手。京津城际铁路成功运营后,钱清泉院士就带领他的团队来唐参与唐车公司动车组改进与优化工作,并成功地解决了在武广线运行的高速动车组双弓受流技术难题;中科院院士王颖牵头组织研发的数字曹妃甸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唐山市和曹妃甸及周边海域地形、地貌、海堤等基本情况的数字化模拟、项目用地预演等功能;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克俭与我市建华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签署合作的工业固体废渣资源化项目,变废为宝。用石膏废渣取代粘土砖,每年可节约18万亩土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并为全世界脱硫石膏废渣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王国栋院士是金属压力加工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他先后数十次来唐,与技术人员交流,每次必到生产现场了解情况。对产品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缺陷都要仔细记录研究解决。有时晚上十点多钟到唐山他也顾不上休息连夜研究技术问题,次日一大早就赶到现场,几年来在王国栋院士的指导下,唐钢‚以热带冷‛产品实现质的变化。钢材性能提高,产品在市场上售价大幅提高上升,产量也比原来增加近50%。钢材淬火工艺复杂,该项技术多年来一直由极少数国外公司垄断,我国长期完全依靠进口。王国栋院士带领工作站技术人员艰苦攻关,掌握了关键技术和操作诀窍。快速冷却新技术在唐钢广泛推广,极大地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品性能,为企业打开长春保定等地汽车用钢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王国栋院士获得了河北省院士特殊贡献奖。王国栋说:‚我亲身感受到唐钢的巨变,我要为唐山建设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引进了一个领军人才,带来了一个团队,开拓了一项新技术,崛起了一个新兴产业,催生了唐山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人才智力的支撑使唐山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实践证明,我市人才服务工作定位准确,为提升全市人才优势,盘活人才资源、提高人才资源配置效率做出了努力。为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国家、省、市领导多次到唐山人才交流中心指导工作,对我市人才服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让我们再次回眸:

‚创建全国首家中国唐山企业家市场、唐山人才市场‛。承担唐山市人才交流引进、人事代理、人才猎头、开发培训、人才派遣等多项服务功能。年均为全市配置人才总量达6万人。

‚陶博会人才交流大会名扬海外‛。1998年从第一届开始,陶博会人才技术交流大会已成功举办13届,累计引进高层次高技能和紧缺专业人才15222名,其中硕士1742名,博士63名,留学人员83名。

‚全省率先创建留学人员创业园区‛。1999年9月19日在全省首创的唐山市留学人员创业园成立揭牌。创业园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注册资金600万元。目前,在我市工作的留学人员达186人。24人承担国家科研课题,44人承担省科研课题。取得国家级奖励8项,省级奖励14项。已有31名留学人员来唐创办企业29家,有42项技术和产品达到园内先进水平,企业年产值1.2亿元。

‚国内首推‘假日博士’人才引进新模式‛。目前已有清华、北大、南开、天大等著名高校154名专家教授和在校博士生被我市102家企业聘为经济顾问。他们利用节假日时间,采取聘用、兼职、挂职

等形式,为我市企事业单位提供人力智力、技术项目和咨询策划等方面服务。目前已累计开展活动231场次,解决技术难题164项,达成合作项目97项。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相继落户唐山‛。我市相继在遵化建龙公司、唐山钢铁集团、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8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确定科研项目43项。同时还建立了清华、北大、中国农大等7所院校‚研究生社会实践唐山基地‛,组织154名博士、硕士来唐挂职,在我市技术研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省内首创特邀院士工作站‛。目前全市已建立13家特邀院士工作站。49名中科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唐山开展智力合作项目27项,为我市培训各类人才10000人次以上。

‚建立唐山驻北美洲引进海外人才联络处‛。2010年我市与北美洲中国学人国际交流中心合作,搭建了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新渠道,征集并面向全市发布613名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已成功为曹妃甸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引进国际无线电通讯专家高峡等一批领军型人才。

‚面向国内外海选人才受世人瞩目‛。我市多次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及全国13家网站发布招聘信息,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广揽人才。先后招聘选拔了县级后备人选150名;先后招聘选拔了市规划局副局长、总规划师和市委研究室副主任等50余名;先后招聘选拔了12家市属国有企业高级经营管理者;先后招聘选拔曹妃甸新城、曹妃甸工业区等单位总规划师、总工程师、总经济

师等高级人才技术人员53名。仅去年以来,我市就专门为国家重点项目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350动车组举办12场次招聘专场,输送急需人才2440名。其中博士7名,硕士187名,在全国引起轰动效应。

‚全市人才资源规模形成一定优势‛。目前,我市拥有4279名博士硕士研究生;55万名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13万名高技能人才;长年聘用1800余名国内外专家在唐服务;全市人才总量达到78万人。据统计,仅近5年,全市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承担的科研项目(课程)就达700余项。其中7项填补国际国内空白,4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47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2%。

任重道远“十二五”把唐山打造成环渤海人才高地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人才队伍构建了较强的素质优势,人才资源也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与先进地区相比,与唐山跨越式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缺乏、人才结构分布不均等差距和不足。如我市人才资源总量占人力资源总量只有15%,而深圳为30%,大连为33%;全市万人拥有本科以上学历人才为187人,而深圳为420人,大连为568人;全市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5%,低于全国20%的平均水平。

当前,唐山在国家生产力布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全市上下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领导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繁荣文明和谐新唐山,把曹妃甸建成科学发展示范区‛,‚把曹妃甸建成世界一流的国际大港环渤海地区耀眼明珠。‛‚把唐山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窗口,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按照‚两极三带‛发展战略构筑沿海与内陆联动发展新格局,坚持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全力推动唐山‚十二五‛科学发展争先创优。

《唐山市人才强市战略规划》明确指出:到2015年,唐山人才资源总量达158万人才,累计聘用两院院士100名;引进培养博士1000名;硕士10000名;建设一支200人规模的领军人才队伍,形成40000名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和200名金牌技师的高素质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全市高层次人才总量达10万人……

唐山已经站在历史新的起点上!

唐山的人才工作必须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中共唐山市委书记王雪峰强调:唐山正处于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地需要人才,我们要切实增强抓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唐山要实现宏伟目标,必须要坚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把人才工作真正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以高层次人才创新型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为重点,统筹抓好人才资源配置和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创新机制,优化环境,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力度,才能更好地为唐山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万事人为本,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人才强市,只有依靠人才唐山才能快速发展。让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在唐山跨越式发展的伟大实践中迸发出无穷活力!届时,唐山不仅仅是‚凤凰涅槃”,不再仅仅曾是‚中国北方工业摇篮‛,唐山将再抖神威昂首迈向世界!

解放思想兴伟业,人才聚力向未来。

我们相信不久渤海湾会崛起一条人才隆起带,在云蒸霞蔚的制高点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在闪烁。

那一定是唐山!

第二篇:2014年枣庄市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银企信息

强化银企合作加快枣庄发展

2014年枣庄市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银企

合作重点项目推介会召开

4月16日上午,2014年枣庄市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银企合作重点项目推介会议在市政大厦报告厅召开。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邵军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市长、市中区委书记霍高原主持会议;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市发改委主任杨建国出席会议。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子健作了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及项目推介介绍,市人行行长陈宜民发言。各区(市)分管区(市)长,枣庄高新区分管主任,市、区(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市内金融机构、融资项目单位负责人共300余人参加会议。

王邵军常务副市长指出:我市正处在全力建设转型升级和经济文化融合发展高地,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时期,通过政府搭台、银企对接、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银企合作形式,对促进银企交流合作,增进银企沟通了解,推动金融和地方经济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要求,一是要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争取更大的信贷规模,支持纳入西部经济隆起带及省、市重点项目建设。二是要构建新型银企关系,企业要强素质树形象,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上好项目,提高企业资信度,注重企业诚信。银行要优化金融服务,合理控制信用风险,优化信贷结构,创新融资方式,妥善处理贷款抵押担保。三要积极为银企合作共赢创造条件。市发改委、市人行和金融机构、企业要明确相关责任,加强协调推进,紧密跟踪落实银企合作会后工作,确保协议贷款项目落到实处。

为提高推介项目的质量,市发改委、市重点办认真做好项目核查、包装工作,推介项目108个,涉及服务业、新兴

产业、煤化工及精细化工、机械等领域,资金总需求18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贷款项目80个,总投资525亿元,资金需求175亿元;流动资金贷款企业共28个,资金需求5亿元。会上,16个项目集中签约,签约金额33亿元。

霍高原副市长强调要在全市范围内高度重视深化银企合作的重要意义,加强银企合作,努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积极构建新型银企合作关系,要求银信部门创新服务,切实加大金融对转型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西部经济隆起带及重点项目建设。同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在前一段工作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做好这次推介会的后续工作,组织好项目实施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进一步衔接,推进枣庄经济和金融事业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第三篇:构筑县域经济发展的人才优势的思考

**县作为**重要的经济大县,要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步伐,实现“工业立县、进入全省经济实力十强县”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筑县域经济发展的人才优势,以人才的跨越式发展保证和促进全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一、提高思想认识,树立人才兴业理念,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要树立三种新理念:一是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新理念。胡锦涛总书记曾明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由此确立了人才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对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从战略的高度,深化对人才价值的认识,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二是树立人才兴业的新理念。**县地处湘鄂两省交界,区位优势不明显,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要在这一基础上加快经济发展,全县群众实现全面小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更及时、更扎实、更有效的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措施,提高各类人才的地位和待遇,以事业吸引人才,以感情凝聚人才,以必要的待遇稳定人才。三是树立“人才就是竞争力”的新理念。区域经济发展,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谁占据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目前困扰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才资源严重不足、整体素质不高、分布不合理。抓好人才结构的调整优化,采取招揽、培养众多的人才是确保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对此,要进一步树立“人才就是竞争力”的正确思想,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多做贡献。

二、建立健全制度,完善人才工作机制,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制度保证。一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立县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例会制度。做好人才工作,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必须坚持县委的集中统一领导。县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定期召开例会要形成制度,切实把握人才工作的主动权。二是注重改进工作方法,建立相关职能部门跟踪督导制度。搞好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努力增强工作合力,以形成齐抓共管、齐头并进的工作格局。三是立足深挖人才潜力,建立人才工作奖惩激励制度。挖掘各方面人才的潜力,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建立完善人才工作及人才自身发挥作用的奖惩激励机制。鉴于**县人才总量不足、素质偏低,尤其是高技术人才严重短缺的实际情况,可逐步建立完善“人才功臣奖”制度和“科技进步特殊贡献奖”制度,注重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对在培养、吸引、使用人才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工作者和在学习、钻研、推广科技方面做出较大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进行公开表彰奖励,以推动全县人才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三、构建创业平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一是构建事业平台,为各类人才充分施展才干提供用武之地。要聚集、吸引人才,就必须在打造事业平台、优化发展环境上下功夫,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县是内地农业县,经济待遇比不上发达地区,在“感情留人”上受到很大限制。要立足于促进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到不仅用好的项目吸引资金,更注重用好的项目招揽人才;要有针对性地抓紧吸引、调配和补充一批紧缺人才和重点人才,同时集中部分资金认真抓好县工业园区配套人才工程建设,使创新型人才能够得到支持,创业型人才能够获得成功。二是构建流动平台,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提供良好机遇。要针对**县基础薄弱加快发展任重道远的实际加强人才工作。更要遵循人才市场规律,创新人才流动机制,不拘行业用人,破除人才单位所有、部门所有、地区所有,取消人才流动中的各种不合理限制,要变“单位人”为“社会人”,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三是构建服务平台,为各类人才发挥潜能提供后勤保障。要牢固树立为各类人才搞好后勤服务的观念,想方设法优化人才服务环境,提高人才工作竞争力。县乡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人才之友”,人事部门要将自身建设成为“人才之家”。

第四篇:上海构筑国际人才高地对策研究

上海构筑国际人才高地对策研究 _蔡哲人

一、国际人才资源高地的

指标体系“国际人才高地”不能顾名思义地理解为 “国际人才的高地”,而指的是 “国际的人才资源高地”,即以人才构成的国际化、人才素质的国际化、人才活动空间的国际化为特征的,以人才国际化、人才信息化、人才市场化、人才法制化为内容的世界优秀人才集散中心,是人才价值最能实现的地方。

当前评价国际人才高地的主要标准是:

——支撑度:即社会经济总体水准和基础教育、继续教育的完备程度。——宽容度:即吸收和容纳不同国家各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融合度:即不同文化背景成员之间能否沟通、理解与合作共事。——流动度:即全球范围人才引入或输出的集散能力。

——影响度:即人才总体的实力及其创造发明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

从这五个标准出发,遵循国际性、可比性、可行性的原则,上海构建了自己的国际人才高地指标体系:第一层次包括人才环境、人才结构、人才素质、人才开发和人才流动五个指标;第二层次又把上述五指标分解为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国际交流、年龄结构、专业分布、学历高低、能力素质、学术水准、国内教育、国际教育、职业培训、中介咨询、国际流动和国内流动&’ 个指标;第三层次在&’ 个指标的基础上再具体细化,产生了人均吸收外资金额、人均公共教育经费等具有可操作性的’(个指标(见表)。

这一指标体系有利于上海在国际人才高地建设中找到与发达国家现代化大都市之间的巨大差距,发现自己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明确今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具体措施。

二、构筑上海国际人才高

地面临的问题尽管上海的人才高地建设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但是根据上述指标体系,与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大都市相比,上海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人才构成的国际化程度 低外国人常住人口比例低。据上海市因私出入境管理处统计,在上海&)** 多万户籍人口中,现在常住的外国人口(万左右,占上海总人口的*+’,,与国际大都市一般外国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相差很远。

国际机构组织少。世界上的一些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都是国际机构组织云集的城市,如纽约有)(/ 个。

创立以市场配置为基础的人事制度。一是要真正形成“重真才实学、重业绩”的用人标准。对党政领导人才,要形成“群众公认”机制;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要形成“市场公认”机制;对科学技术人才,要形成“学术公认”机制。二是要进一步改进人才的选拔任用方式。在党政机关内部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制度;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中推行择优录用、竞争上岗制度;在专业技术人员中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三是要积极推进能上能下机制建设,通过制度创新,积极进行人才的聘任制、辞职制、待岗制等探索。四是加快形成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机制。对特别优秀的青年人才要设计 “快车道”,允许破格提拔。

第二,有效激励,创立以市场工资为主导的分配制度。首先,在党政机关内,要重点研究解决机关内部分配中的平均主义问题、党政机关和其他社会经济领域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上下级党政机关收入倒挂问题、不同类型党政机关的收入差别问题;其次,对国有体制内的企业,主要是解决经营者收入与体制外经营者收入之间的落差问题,应加大实行年薪制、风险抵押、期权期股等多种方式,逐步形成动力充足的分配激励机制;再次,对科技创新人才,要大胆探索实践技术入股、智力入股、成果入股等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形式,不设立分配水平上限,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 “封 闭 式 ”走 向 “开 放式”:充分利用国内外人才资源 第一,在指导思想上要确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开放人权观。

上海作为一个开放的城市,在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工作的同时,主要应以国际通用的人才 “柔性流动”为目标,通过“柔性流动”的方式,充分利用全球人才资源,“不求人才数量拥有,但求人才为我所用”。第二,在具体运作上要实现“三个贯通”:一是要实现“三支队伍”人才之间的贯通,加大党政干部队伍、企业家队伍和科技干部队伍之间的交流力度,统一使用三个方面的后备人才;二是要实现“体制内”与“体制外”人才之间的贯通,实现体制内外的双向流动;三是要实现国内外人才之间的贯通,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推动人才的国际互动。第三,要根据上海加入)*+ 的行动方案,积极做好应对入世的各项工作。继续推进人事人才工作的改革与开放,逐步实现人才理念、人才投资、人才机制、人才市场和人才法制等五个方面与国际通行规则的接轨,以适应入世的要求。,’ 从 “硬 环 境 ”走 向 “软 环境”:实现人才素质整体高移

第一,转变开发重心,要从物力资本投资为中心走向以人力资本投资为中心,到(--.年,上海对公共教育经费的投入达到/0以上的水平。第二,加强能力建设,全面提升三支队伍的综合素质。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并具有国际知识、懂得国际惯例的优秀党政干部人才队伍;培养一批学历高、开发能力强、具有一批原创性知识产权,并在国内外具有领先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专业技术骨干的科技人才队伍;培养一批国际化程度高、熟悉世贸组织规则、精通国际经济和法律、能够参与解决国际经济争端与国际竞争的企业家人才队伍。第三,积极采取行动,全面提升上海市民综合素质。到(--.年,上海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力争达到..0,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的年限达到&/年;在劳动就业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比例要达到&.—(-0,本科以上文化程度比例力争达到&-—&.0;员工在职培训的经费投入由原来占工业总额的&’.0提高到.0左右的水平,高科技企业应提高到1—&-0左右。

/’从“单一文化”走向“多元文化”:创造一个中西方文化融合的良好国际人才环境。

第一,提倡“业绩文化”。我们在人才的管理文化上,必须克服过去那种把学历与人才划等号的观念,建立一套科学、客观、公正的业绩考核评价体系。第二,建立“海派文化”。具体说:在人才选拔中,要从论资排辈转到不拘一格,重视用好 “精英人才的精英阶段”;在人才使用中,实行国际通用的 “柔性流动”方式,“只保一段,不包一生”;在人才流动中,推行“人才.年工作期”制度,即人才在一个单位最多工作.年,.年后必须流动,以增强人才活力;在人才引进中,要有宽容度,真正做到容得下人,留得住人,乐于放人。第三,推行双赢的 “经营文化”。在人才与部门、单位的关系方面,必须从“控制型”转到“合作伙伴型”,从“契约关系”转到“盟约关系”,使人才个体与单位组织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四、构筑上海国际人才资 源高地的对策措施

(一)实行政府人事职能重大

变,实现适应国际化的行政入世最大的挑战是政府。因为&’(通行的规则,绝大部分条款是制约并规范政府行为的。构筑上海国际人才资源高地,一个重要支撑就是政府管理必须与国际接轨。特别是政府人事部门,在人才管理上应该体现国际水平。当前重点要建立三个“机制”:

一是建立人才开发的 “宏观调控”机制。当前,必须根据入世后的新形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促进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向市场主体转变,政府从“办市场”转向“管市场”;必须积极发展多元投资结构的人才中介机构和行业管理协会;必须推出市场监管的新方式,包括规范市场准入、加强市场监督、研究制定人才市场管理办法等。

二是建立“政事、政企分开”的调节机制。政府人事部门重点要解决好政府职能的“缺位”和“越位”问题,做到切实到位。当前建立人才中介行业协会是当务之急,有利于实行政事分开、政企分开。三是建立“管办分离”的工作机制。政府把宏观管理职能与事务执行性的办理职能区分开来,分别由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授权的事业单位承担。这样有利于政府人事部门的职能转变,有利于提高政府宏观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二)坚持以人才资源能力建

设为主题,加大本土人才国际化素质的培养力度一是加大教育改革的外向度。第一,利用国际教育资源或联合国人类委员会资助项目,综合运用 “合力式”、“引进式”、“混合式”等境内外合作办学模式,为上海培养国际人才服务;第二,课程内容力求实现国际同一性,在技术标准、规范财税制度、经贸国际惯例、先进的管理方法等领域实现教育与国际接轨;第三,派遣骨干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到国外著名大学学习交流。

二是加大国际通用化素质的考评力度。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从素质(潜能)评价指标系统来看,应突出 “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与业务活动有关的国际惯例”的掌握程度;从绩效(显能)评价指标系统来看,应着重突出“开拓国际市场”、“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等方面的成绩、成效。

三是加大人才国际活动的参与度。第一,为人才提供国际经济活动的参与机会;第二,为人才提供国际文化活动的参与机会。同时引进国际文化组织及其活动,让更多的上海专业人员在与国际文化组织及其人员的交流中培养国际通用化素质。

(三)采用产业引进等模式,大力吸纳高层次急需人才,特别是海外专家一是加快汇集 “国际智力”。

选择张江高科技园区、南汇国际深水港、嘉定国际汽车城和金山漕金化工区等上海即将成为世界级的园区和产业,通过 “产业引进”、“课题引进”、“管理引进”等三种模式,引进一批国际人才。

二是重点引进世界级大师。

为了挑选最合适的顶尖人才,上海应建立世界一流人才信息库,配之以高度灵活的 “猎头公司”,以及公开透明的招投标机制,形成由我们主控、又符合世界潮流的人才选拔机制。三是建立和完善海外高级人才信息库。信息库包括海外高级专家人才库、高级专家项目库、同海外合作企业数据库、风险资金数据库等,了解掌握国际人才动态。

第五篇:遵义县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构筑人才新高地材料

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加快发展实现新跨域

----遵义县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构筑人才新高地材料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富民强县,人才为先。

在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中,近年来,遵义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抓队伍、聚人才、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培养新时期干事创业型人才、构建人才新高地为重点,以实现遵义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发展为目标,以“四项措施”为抓手,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工程,为爱才、识才、用才、聚才探索和创新了工作新机制,促使各类人才建功立业夯实了就坚实基础。具体做法是:

一、强化人才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培养新型人才,不断发展壮大人才队伍。

一是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首先,坚持全员培训。强化中心学习组和干部职工每周政治理论学习做到经常化,并不断丰富学习形式和内容,增强学习效果。其次,坚持专题培训。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培训等方式,在浙江大学、北京大学等高等院校,2007年以来,共举办专题培训班36期,培训干部4540人次;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辅导讲座18期、培训各类干部7500余人次;今年,已探索举办了两周一次的“周末大课堂”讲座6期,培训副科级以上实职领导干部2760余人次。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组织各级干部到现代农业发展项目、新农村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综合示范点上参观学习50次5000余人(次);二是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实施农村优秀青年或民选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从2007 1

年以来,已对230名农村优秀青年和村干部进行了提升学历培训;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实施农村万名党员培训工程。有12600多名农村党员的“双带”能力普遍提高,其宗旨意识明显增强。此外,还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绿色证书”培训等培训计划,培训新型农民28000多人,开展农村劳动力引导性培训近40000人次,实现农民工就业转移14500余人次。三是实施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工程。重点是对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才进行业务培训。县医院安排10多名医务人员到浙江省第一人民医院进行业务学习。教育系统实施“万名城镇教师支援农村学校计划”,4年来,共有489人次的城镇教师到边远学校支教,有效解决了城区学校教师超编与边远学校教师短缺的矛盾。同时,教育系统选派19位校长分两期到杭州、深圳参加了2010年现代名校教学管理暨品牌建设交流研讨会,选派109名校长在西南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培训,选派17名寄宿制工程学校校长参加了全省农村寄宿制校园安全专题培训,组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6期培训人数3441人。

二、加大挂职锻炼力度,磨练意志品格,增强工作能力,提高工作水平,锻造一批干事创业人才。

一是选派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坚持把干部放到困难最多、矛盾最复杂的地方去实践锻炼,通过参与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使干部意志在困难中得到磨练,本领在实践中得到提高。近年来,已选派150名年轻干部到镇(乡)和企业挂职锻炼;二是选派科级领导挂职锻炼。先后选派20名干部到桐梓县边远镇(乡)挂职锻炼;三是选派年轻干部参与企业管理锻炼。2009年来,先后分两批选派30名干部到重庆工业园区挂职锻炼,为培养企业经验经营人

才奠定了基础;四是选派干部互派锻炼。从2008年以来,遵义县全县30个镇(乡)采取分别选派干部到镇或村挂职锻炼,截止目前已有70多名干部参加了为期1—2个月的互派挂职锻炼。通过多种方式的干部锻炼,进一步提高了干部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创新选人用人育人新机制,搭建施展才能大舞台,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队伍,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一是建立开展高层次人才健康体检服务机制。每年财政都拿出专项经费,为全县604名有副高职称且受聘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身体健康体检,并建立身体健康档案和工作绩效档案。二是建立农村实用人才服务联系帮扶机制,采取政策倾斜、资金鼓励、领导联系帮扶等方式,着力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种养殖业。目前,结合“城乡结对子、联动共创建”、“农村政治思想教育”、“三项活动”等工作开展,3000多名县直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农村,采取协调贷款、引进资金和项目等方式,帮助发展种、养、小型加工等项目150多个,帮助化解发展中土地流转、纠纷调解等问题2000多个。三是出台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带头领办农业项目激励政策,县财政每年列支100万元建立现代农业项目奖励基金,今年,有459名农业科技人员或干部领办现代农业项目,15864名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返乡创业项目5976个。四是建立高层次人才津贴激励机制,对考核获合格以上等次的高层次人才每月提供200元的津贴,激发高层次人才敬业工作。

四、加大人才宣传教育力度,激励人才干事创业热情,营造风清气盛的人才发展环境。

一是利用各级媒体加大人才工作和人才事迹的宣传。主要利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大学生村官网》、《遵义日报》、《遵义县通讯》以

及《遵义县人才工作简报》、遵义县党建网、遵义县电视台等媒体,大力宣传人才开展情况,各级媒体采用遵义县人才工作信息40多篇次。二是每两年开展一次“十佳”和“奉献基层标兵”评选表彰活动,每两年开展一次“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已评选表彰“十佳”200名、“奉献基层标兵”21名、“十大杰出青年”40名。三是向上级积极推荐优秀人才。先后向国家、省和市各级推荐各类人才进行表彰,仅2009年我县获市级以上表彰的各类人才有107人次,从而激发了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以召开各种会议加大我县人才工作的宣传力度,以营造爱才、识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

通过实施四项人培养工程,2006年以来,我县人才总量由35407人增加到50691人。通过各类人才的努力,遵义县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速发展机遇期。至200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06年的72.69亿元增加到116.8亿元,年均增长13.6%;财政收入由7.52亿元增加到12亿元,年均增长12.4%,地方财政收入达6.21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工业增加值由25.04亿元增加到42.23亿元,年均增长17.0%;粮食产量由52.84万吨增加到66.88万吨,年均增长6.1%;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111元增加到4800元,年均增长10.3%。

遵义县委组织部人才科2010年9月21日

下载构筑环渤海人才隆起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筑环渤海人才隆起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