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实现饭店公共场所无烟化
浅谈如何实现饭店公共场所无烟化
明达职业技术学院 07旅游管理五专班 徐慧
【摘要】营造绿色饭店已成为酒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旅游业曾经作为无烟工业被广为传颂,很多人认为不会污染环境。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吸烟已成为继高血压之后的第二号全球杀手。近几年来,我国有不少城市在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中,都把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作为文明创建的一项重要指标。但从实际情况看,由于主管部门监管、国民素质、饭店本身及文化等因素,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效果不佳。本文拟通过针对饭店公共场所无烟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旅游业 绿色饭店 公共场所 无烟化
一、引言
烟草是全球第二大死因,每年导致500万人死亡,而中国是世界第一烟民大国,烟民数字超过3.5亿,占全球吸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1支烟中有3000多种化学物质,43种致癌物质;最严重的致癌物质--苯丙砒。吸烟与全身各个部位的癌症均有关,是致癌的“第一杀手”。烟草中含量最高的毒性物质是烟碱。一支烟含烟碱高达5至15毫克。而烟碱对人的致死量为50毫克。也就是5至10支纸烟中所含的烟碱,一次注入人体,就可以致命。烟碱的慢性中毒对人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均有严重的损害。2005年中国死于吸烟的人群已达120万人,预计到2030年,40岁以上人群中将有25%死于吸烟,超过300万人。吸烟不利健康,在公共场所吸烟,既危害吸者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又有损社会形象,甚至导致系列卫生、社会、环境和经济等方面的负担。
二、我国饭店公共场所无烟化现状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很多的地区教育并不均衡,现在政府正在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去弥补一些地区的教育问题。中国酒店档次的提升,也有越来越多的客人能够消费的起,过去的那种星级酒店豪华奢侈让很多宾客望而却步的现象越来越少,反而追求高档次享受的人越来越多。在中国的一线或者二线城市,都基本有外资或者本地酒店管理的酒店,而且无论是什么类型的酒店,一般在对客营业区域设有吸烟区,这也充分迎合了客人“个性化”的需求。在2011年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央视播出的东方时空栏目中提到,中国的控烟形式依然严峻。据《2011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中指出:二手烟暴露严重地点为餐厅和办公楼,分别占88.5%和58.4%。旅游业被称为无烟工业,它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多年来的事实证明,饭店作为旅游者消费娱乐的公共场所,占用、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并制
造了大量生活垃圾,给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污染和资源浪费。企业环境伦理问题,是通过企业活动引起对资源的损害和环境污染所表现的利益分配问题。酒店作为服务性企业,在实现其最大利益时,欠考虑自身以外的人和社会的利益、子孙后代的利益、生命和自然界的利益,而常常以牺牲这三种为代价来实现酒店最大利益,必定是有失公正的。公共场所禁烟所在单位或部门缺乏自律,几无监管。特别是餐饮业,对于禁烟,更是困难重重。因此,必须采取严格禁烟措施,有效减少环境中因吸烟所致的烟雾污染及社会负担,提升饭店公共场所的控烟能力。饭店公共场所实现无烟化是旅游业成为无烟工业的重要标志,而在饭店公共场所实现无烟化的进程中,我们会遇到那些问题,是哪些原因导致的,我们该如何解决则是关键。
三、我国饭店公共场所无烟化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007年8月,国务院颁发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中,首次在立法原则上明确提出“公共场所禁止吸烟”。2008年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全社会提倡控制吸烟。《2010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指出:国际控烟经验表明,无烟立法才是远离二手烟危害的关键措施。开始全国范围内创建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部分行业也出台了禁止吸烟的部门规章。自2011年5月1日起,卫生部新修订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正式实施,室内公共场所开始全面禁烟,饭店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已成趋势。但是在全国各地实现禁烟令,尤其是在饭店等公共场所落实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主要由于以下几方面因素所致:
(一)企业环境伦理问题
目前我国饭店业中存在部分饭店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的结果,而忽略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这就是企业环境伦理问题,即通过企业活动引起对资源的损害和环境污染所表现的利益分配问题。从酒店环境伦理的角度,要纠正酒店经营中损害环境的不正义行为,关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凭借环境伦理的和谐观、义务观、公平观来加以调节,这是是酒店服务的提供者及享用者的共同义务。
(二)主管部门监管乏力
目前在我国公共场所禁烟所在单位或部门缺乏自律,几无监管,特别是餐饮业,对于禁烟,更是困难重重。比如行政监管不得力、引导不得法、工作不务实。监管不到位甚至持默许态度,是我国饭店公共场所“无烟化”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面对激烈的竞争压力,在餐厅内实行禁烟,需要主管部门采取一些有效方案及措施。
(三)国民素质亟待提高
吸烟说到根本既是一个人的生活习惯,也体现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扭转在公共场
所吸烟的个人习惯无疑是一件艰难的事,既需要完善配套措施,也需要政府监管部门的大力执行,但归根结底,更需要国民素质的提高。只有吸烟者严守公私界限,主动维护他人的权利,加之城市管理者积极介入,通过引导和管理,使市民在心中树立何者可为、何者不可为的防线,我国的饭店业才有望实现真正的“无烟化”。
(四)“敬烟”与“禁烟”的文化冲突
在“室内禁烟令”全面实施的大背景下,饭店禁烟困难重重,尤其是在一些婚宴等庆祝宴会上为亲朋好友敬烟是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表达对朋友的一种祝福,而这种传统与新的要求则形成鲜明的文化对比。而面对这种文化冲突,不能简单的禁止,而应该进一步研究渊源,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寻找新的突破口,以一种更加柔和的方式和新的途径。在这种情况之下,提倡新的理念,引导并形成一种新的文化,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虽然有控烟专家声名,根据宾馆酒店无烟行动实施,最理想的目标是打造100%全面禁烟的宾馆和酒店。但是,若是结合实际情况,明眼人会发现,在酒店实施禁烟制度难度确实有点大。其它方面不消,单单从酒店“无烟宴”无法实现就可以看出酒店禁烟的效果不容乐观。
四、实现饭店公共场所无烟化的策略
(一)健全法律法规,提高管理能力
近几年来,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取得了一些进展,也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我国正在公交系统、医疗单位以及幼儿园和学校等教育部门实现“无烟化”,饭店公共场所也在实现“无烟化”的进程中,下一步必须在城市甚至是农村地区制定完善的饭店公共场所法律法规,制定《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条例》。同时加强公共场所的安检和查处力度,对于个人或企业违反禁烟规定的行为,政府将依法予以罚款,停止营业或吊销执照等处罚,通过采取一些措施和手段,规范管理。
(二)权衡各方利益,实现科学发展
饭店作为服务性企业,在实现其最大利益时,我们也必须考虑到人和社会的利益、子孙后代的利益、生命和自然界的利益。饭店企业在发展的同时,有义务保护公众利益,优化公共卫生环境,关注非吸烟者和青少年健康,因此要权衡多方利益关系,找到人与自然合谐的窗口,既能促进饭店业的良性发展,还可以影响和提高大众的人文素质。
(三)加强思想教育,增强服务意识
首先要加大对饭店公共场所工作人员的控烟教育,严谨工作人员违规吸烟。其次引导“烟民”顾客依法依规自律,并在根据顾客反映吸烟情况较多问题的片区落实专人巡
查,及时更换。同时,丰富宣传形式,如利用会议、广播、电视、发放资料、悬挂横幅、刷写标语、出动宣传车、志愿者劝导和提醒烟民自觉到指定吸烟点吸烟,将禁烟作为一项服务内容,对顾客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通过一系列手段,加强对酒店服务的提供者及享用者的禁烟意识。
(四)培育无烟文化,营造绿色饭店
英国著名人类学者泰勒给文化定义“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烟文化”的形成才是吸烟现象的隐形推手,而相比之下,培育“无烟文化”,营造绿色饭店,也才是从根本上使饭店公共场所实现无烟化的突破口和根本途径。绿色饭店是国际上饭店服务业广泛采用的一种环境标志,是既要满足客人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同时也要树立绿色理念,提倡绿色环境、绿色食品、绿色服务。我国的饭店要树立新的目标、经营理念及模式,努力营造绿色无烟环境的饭店。
五、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饭店公共场所已成为人们常去的休闲娱乐场所,饭店公共场所的控烟情况不容忽视。应尽快采取健全法律法规、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酒店服务的提供者及享用者的禁烟意识,通过创建饭店公共场所的无烟环境,提升饭店公共场所及整个城市的控烟能力。只有在全社会范围内培育饭店“无烟文化”,引导大家树立无烟意识,创建无烟环境,才能从根源上消除吸烟的“土壤”。
此外,还应该权衡各方利益,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窗口,寻求饭店发展的新途径和模式。笔者认为,而面对全球“环保化”的热潮,努力培育饭店公共场所无烟文化,营造绿色饭店已成为21世纪饭店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饭店业的良性发展并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马文·哈里斯:《文化 人 自然—普通人类学导引》,顾建光,高云霞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36页
[2] 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M].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版,第1-2页.[3] 崔小波 李春雨 饶英生.《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执行情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年版,27(8):第694-697页.[4] 李娴《我国绿色酒店可持续发展探讨》,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1年版-08-15
第二篇:饭店(酒店)如何实现管理到位
饭店管理是为了实现某项活动的最佳目标,通过计划、组织、控制等手段,协调组织机构内的人员及其它资源,以期达到高效率运作的一项综合性活动。管理到位则是饭店管理绩效的重要体现。它是管理者通过自己的权力、知识、能力、品德及情感去影响下属共同实现管理目标的过程。整个饭店、整个管理层都希望通过实施有效的管理手段去实现组织的目标,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但时常事与愿违,究其原因,其中与管理是否到位有关。管理到位的核心是管理者到位,管理者没有到位,服务到位、质量到位,营销到位,维修保养到位等都无从谈起。
一、管理是否到位有四种情况:
一是在位不到位。表现在管理者的现场管理。工作也认真努力,责任心也强,却不能发现问题,也不能很好地去处理问题。
二是不在位也不到位。管理者不深入实际了解情况,也不在现场督导,以身作则差,呆在屋里瞎指挥,凭经验随意决策。由于管理者不在位,也就很难达到管理到位。
三是在位又到位。管理者在关键时刻都出现在该出现的地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榜样作用影响下属,带领和团结员工实现既定的目标,这是我们要积极提倡的一种管理方式。
四是不在位能到位。这看似不可能的一种管理方式,其实不然,有的饭店管理者不在工作现场指挥,也不老盯着下属,但下属仍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表现出一种高度的自觉性和责任。如果一个饭店、一个部门能达到管理不在位都能到位,则说明其管理水平达到了一定层次。我们说这是一种理想的管理方式。
二、如何实现管理到位?
管理到位,既有管理者自身的权威问题,也有被管理者对上司的认同问题,还有管理体制的制约问题,这不是单方面通过管理者个人的意愿就实现的,而是通过群体的相互作用,机构的高效运用、员工积极性的发挥以及凝聚力的增强来达到的。
1、实现组织交给的目标是管理到位的最终结果。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面临各种问题:市场的激烈竞争、设备的老化、资金的不足、员工抱怨、部门之间的矛盾、客人的投诉等,在困难和问题面前是畏缩不前、被动等待,还是主动想办法去解决,这是管理者工作态度的不同表现。说得再多,问题没有解决,工作目标没有实现,这不能说是管理者到位。
2、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规章和工作程序、标准是管理到位的保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章、标准是管理的依据,任何管理者和员工无一例外必须自觉执行,这就保证了管理到位的实现。
3、能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管理者到位的能力体现。一个好的管理者应通过有关途径随时了解下属的动态,知道下边发生了什么事并能帮助,指导员工去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一要公正,客观,二要及时,不要拖延:三要严格管理,对事不对人。
4、预前控制是管理到位的有效方法。预前控制是管理手段,也是实现到位的有效途径。管理到位很重要的一点是管理者能把饭店管理和服务中心错综复杂的问题预见在发生之前,胸中有数,做到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及时地调整和纠正偏差,朝既定的目标奋进。
5、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是管理到位的重要手段。管理到位是全员参与过程,只有全体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有了共同的远景,从利益共同体变成命运共同体,员工才会爱企业,把企业真正变成自己的家,并自愿为之努力工作。这样,管理就容易到位。
6、敢于承担责任,关键时刻上得去,是管理者在管理到位中的作用体现。当自己分管的部门出现问题时,管理者不是推卸,指责和埋怨,而是主动承担责任,从自身的管理中去寻找原因,这自然会给员工一种积极的力量。关键时刻上得去,是指在工作需要的时候,管理者能走在员工的前边,有主见、妥善地解决问题这既说明管理者能发挥以身作则的作用,又能体现管理者的能力。
7、讲究管理艺术,提高领导水平,是管理到位的核心。靠规章管理是简单的管理,但让被管理者心服则不易。这就要求管理者除了自身品德,业务素质过硬外,还得掌握管理的技巧和方法,用不同的领导方法去处理事、管理人;善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加强督导,掌握培训技术,提高培训的能力。
总之,能有效地实现管理目标,员工发自内心服你,管理才是真正到位。
第三篇:饭店服务定制化及发展战略
服务定制化。就是饭店为迎合消费者日益变化的消费需求,营造出一种“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的“高尚”境界,以针对性、差异化、个性化、人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来感动企业的诸多“上帝”的经营策略。中国经济和旅游业快速发展。中国旅游业已经与通信网络、住宅建筑、生物化工一起共同构成中国经济的四大新经济增长点,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国。资本市
实施产品或服务定制化策略,就要求饭店企业细分客源,根据自身的经营条件选准客源市场中的一部分作为主攻对象;通过建立科学的客史档案,灵活提供各种“恰到好处”的服务;强化客源管理;并以独特的主题形象深入人心,在充分理解顾客需求、顾客心态的基础上,追求用心极致地的服务,和顾客建立一种稳定的、亲近的关系,在顾客个性需求满足的同时,为饭店企业赢得一大批忠诚顾客。
目前我国饭店可供选择的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饭店业总体供需关系为:饭店总体规模供略大于求,饭店业进入微利或局部亏损时代,饭店业间的竞争逐步加剧,饭店消费者日益成熟,消费选择余地逐步扩大,饭店业逐步国际化,饭店新品种和新的服务模式在短时期内难以产生,存量饭店只能围绕低成本、低价格展开竞争。
第四篇:氯碱工业逐步实现了绿色化
氯碱工业逐步实现了绿色化
081060020 苏燕萍
摘要;21世纪是绿色环保世纪, 绿色化工是化学工业的必然趋势, 氯碱工业必须朝绿色化方向发展。采用先进的技术,合理的原料路线,以及综合利用废水,废气,废渣,逐步实现绿色化。关键词 :绿色化 先进技术 三废利用
在当代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21世纪是绿色环保世纪,绿色化工是化学工业的必然发展趋势。
化学工业的绿色化,主要是指制造过程中的反应要绿色化,即采用绿色化学工艺。1990年美国颁布的污染防治法中,绿色化学被定义为消耗最少的资源和能源,并产生最少废物的工艺过程;将现有的化学工业中“先污染后治理”的废物处理方式改为“从源头上根除污染”,以实现废物“零排放”。绿色化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原子经济反应,高选择性反应,使用无毒无害原料、催化剂和溶剂,生产环境友好产品。
氯碱工业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有多项与环境友好的生产工艺得到开发应用,采用与环境友好的生产中间体或原料生产氯碱产品,做到了不使用或少使用有毒的、污染环境的物质,使生产过程中无有害环境物质的排放。我国氯碱企业在加强末端治理的同时,更要注重开发和推广应用清洁生产工艺,使用清洁原料,生产清洁产品,将污染物消灭在生产过程中,这是解决和根治氯碱工业污染环境的根本出路和最佳途径。
一. 用先进的、适用的技术淘汰落后技术,消除污染,保护环境,节能降耗,保护资源。
随着世界氯碱工业科技的进步,我国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离子膜法制烧碱工艺技术,大大提升了我国氯碱工业的技术水平。
1.用离子膜法制烧碱先进技术于“九五”期间彻底淘汰了我国传统落后的水银法制烧碱工艺技术,制得大量高纯烧碱,既大量节能和节省汞资源,又彻底消除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汞对人体的毒害和环境污染。
2.用先进的离子膜法制烧碱技术淘汰我国传统落后的石墨阳极隔膜法制烧碱技术,逐步取代固定盒式金属阳极隔膜法制烧碱技术,既可大大节能降耗,又彻底消除修槽过程中铅、沥青、石棉等有害物质对操作人员的毒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二. 用先进合理的原料路线转换我国落后的原料路线,实现碱氯产品生产过程的绿色化,高效利用资源和能源。
氯碱工业的原料路线正朝着多样化、合理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应大力采用先进的原料路线,以减轻和消除污染,保护环境。
1.用洗涤盐逐步取代纯度低的工业盐为原料生产烧碱,以减少盐泥污染(生产1 t烧碱产生的盐泥量由40~50 kg降至13 kg),降低原盐消耗和生产成本。
2.用先进的石油乙烯法(氧氯化法)逐步转换我国传统落后的电石乙炔法PVC生产路线,既大大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量(生产1 t PVc产生大量含水质量分数为85%左右的电石泥浆(折合干基为2 t多),20 kg电石粉尘及10 t含硫碱性废水),又能实现PVC生产原料多样化。目前国内已有4家企业引进石油乙烯法生产技术。
3.以天然气为原料制乙炔既经济又无污染。在我国有丰富天然气的地区,可引进部分氧化法天然气制乙炔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取代生产PVC、氯丁橡胶、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等有机氯产品的传统落后的电石乙炔法,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
4.用先进的甲醇氢氯化法代替传统的甲烷氯化法生产甲烷氯化物。甲醇原料易得,制得的甲烷氯化物产品质量高,副产氯化氢或盐酸量少,大大减轻了污染。国内已有6家企业引进该技术。5.用先进的醋酸丙烯酯-丙烯醇法代替我国传统落后的丙烯热氯化法生产环氧氯丙烷,既可降低氯气和石灰消耗50%以上,且减少醚化副反应,产品质量高;又可减少副产有机废液量和废水量,无副产盐酸产生,从而可大大减轻污染,保护环境。国内某企业现已引进该技术。
6.新建大型环氧丙烷装置应采用世界先进的共氧化法原料路线取代我国传统落后的氯醇法,以减少“三废”的排放量(1 t产品产生40~80 t废水,2 tCaCl2废渣,20~150 kg 1,2-二氯丙烷),既保护了环境,又大大减轻了对设备的腐蚀。
7.采用国外先进的以醋酐或乙酰氯为催化剂的乙酸氯化法生产氯乙酸,取代我国传统落后的以硫磺粉为催化剂的乙酸氯化法。醋酐催化法生产的氯乙酸纯度高、质量好,反应转化率高,节省乙酸原料,且能杜绝硫磺粉等造成的环境污染
[1]
。目前国内已有3家企业引进该技术。
8.新建大型氯丁橡胶项目应采用国外先进的丁二烯法,逐步取代我国传统的电石乙炔法,以消除电石乙炔生产过程中的“三废”污染,保护环境,保护资源。
9.大力推广先进的氯化法钛白生产工艺,彻底淘汰传统落后的硫酸法,以减少大量废水和绿矾(FeS04·7H20)等造成的污染,保护环境。氯化法生产成本低,生产过程连续,设备体积小,效率高,适合于大规模生产,且可生产适用于涂料和塑料行业的产品,尤其是采用富钛粉为原料,排出废物较少,“三废”易于处理,氯气可循环使用,不致于对环境造成污染。目前,我国已掌握万吨级氯化法钛白粉生产技术,产品质量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2]
三.综合利用氯碱工业中的三废,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实现绿色化。
1.烧碱废水治理措施
废水排放遵循“清污分流”、“一水多用”、“节约用水”的原则, 清水尽量重复利用, 可利用的生产污水经装置内一级治理(如: 沉降、过滤、中和)后, 回用于生产。不能利用的生活废水和生活污水, 一并送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排放。为贯彻一水多用和重复利用的原则, 减少废水排放量, 尽可能回收多种废水(液)。建立全厂综合污水处理站,主要用于处理生产装置产生的工艺废水、设备及地面冲洗水和初期污染水以及生活污水。
(1).烧碱装置的盐水过滤反洗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悬浮物, 送到一次盐水作化盐的补充水或注井。
(2).氯气冷却器、水雾捕集器冷凝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氯气, 该水经真空脱氯后返回化盐综合利用。
(3).氯乙烯装置碱洗废水, 经中和处理后, 送抽触媒废水处理工序装置, 作补充水。(4).聚氯乙烯装置产生的所有含 VCM的废水, 均收集于废水贮槽中, 用泵送入废水汽提塔进行汽提处理,回收的 VCM返回装置利用。汽提后的废水和过滤后的离心母液采用反渗透的方法处理, 可使水质达到循环水补充水质的要求。
(5).VCM合成工序的抽触媒废水(含汞), 采用专门的处理工艺, 密闭循环, 不排放(见图 1)。
VCM转化器中的触媒中毒后需定期更换。由水环真空泵对触媒贮罐与转化器之间造成一定的压差, 转化器列管间触媒进入贮罐, 产生的粉尘在除尘器中以水喷淋流入废水池中, 此部分废水含汞。废水经泵加压进入锯末过滤器后汇入清水池, 循环给除尘器使用。废水中的汞被锯末全部吸收,饱和后的含汞锯末定期送汞矿厂焚烧处理回收汞。水则密闭循环,无外排量,无污染,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6).氯气干燥塔产生的废酸为 75%的稀硫酸, 基本不含污染物, 可外售给相关企业。(7).氯乙烯精馏高沸物废液中主要是含二氯乙烷, 可装桶外售或用于制稀释剂。
(8).对废水收集、处理、排放、输送系统、固废暂存间,生产区地面等进行防渗处理, 防止污染地下水。
(9).工艺废水、循环水站、脱盐水站产生的清净下水排放量大, 若按常规直接排放, 对水资源造成很大的浪费。因此, 设废水回用处理站, 将清净下水收集后, 送至废水回收处理站, 经超滤装置(UF)过滤。降低蚀度及悬浮物, 再进入反渗透装置(RO), 去除水中的大部分硬度及盐份等, 使其达到循环补充水水质要求后送至循环水系统回用。浓水返回乙炔发生装置, 其余排放至厂外雨水系统。
经过以上治理措施, 不同的污水经过处理后都能被有效消耗掉, 环保意义非常大。在烧碱和聚氯乙烯生产以及所有的氯碱行业中, 都要增强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并重的理念, 任何工业发展都不得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 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工程。
2、苛化法“三废”的处理(1)、氢氧化钠与碳酸钙的分离
苛化液经抽滤后的固相,其主要组成为沉淀碳酸钙及少量的烧碱,氢氧化钠的分离将直接影响着烧碱的产量。设想采用板框压滤机过滤或逆流倾析,逆流倾析的浓溶液与苛化液合并熬制液碱,稀溶液部分可循环使用用来溶矿。
(2)、氯化钠中氢氧化钠的分离
在苛化溶液的熬制过程中,捞出的固体氯化钠中也含有一定量的氢氧化钠。采用水洗或饱和氯化钠液洗,洗出液一部分加入苛化液熬制烧碱,一部分稀的可用来溶矿。经水洗后的氛化钠可做为工业用盐。
(3)、固体碳酸钙
由于苛化法生产烧碱工艺与轻质碳酸钙的生产工艺基本一致 ,故苛化法生成的碳酸钙经处理后可作轻质碳酸钙的产品出售。就目前来说,国内厂家都做为三废而白白丢掉 ,造成了巨大浪费。如有可能再加入一定的活性剂 ,可生产出高档次的活性碳酸钙的产品。
四.结语 氯碱工业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有多项与环境友好的生产工艺得到开发应用,采用与环境友好的生产中间体或原料生产氯碱产品,做到了不使用或少使用有毒的、污染环境的物质,使生产过程中无有害环境物质的排放。采用先进的技术,利用合理生产原料,以及在三废的处理方面都逐步向绿色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汪锋,周克仲,栾贺天,等.氯产品清洁工艺的开发与推广[J].氯碱工业,2003,(7):l一6. [2]蔡春艳,高旭东,董红果,等.1999—2000年国内氯碱工业综述[J].氯碱工业,200l,(10):l—14.
第五篇:如何实现社会的社区化建设
创先职称论文发表网
如何实现社会的社区化建设
摘要:社会虽然进步了,但是渐渐的却少了一份温暖,社会的残酷与冷漠渐渐地让人们麻木,感情的虚假让人们不敢轻易付出,不愿意展现自己真实的感情。现在来说,空间距离已经不是问题,但是心灵的距离却越来越远,大多数人在这种氛围的环境里胆怯了,因此加强社会的社区化建设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必要一步。
关 键 词:社区建设;教育;交流;邻居
一、邻里社区建设
家庭文化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非常独特的作用, 尤其是对广大青少年的思想文化发挥着教育、引导和熏陶作用。因此, 对家庭文化进行必要的引导和示范显得十分重要。在社区思想教育活动中,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家庭文化建设典型,向社区里的其他家庭作示范, 积极倡导健康、文明和美好的家庭文化。同时, 也可以列举反面的家庭文化典型对社区里的其他家庭作警示教育作用。从而使社区家庭文化成为弘扬真、善、美和抑制假、丑、恶的重要阵地。社区教育作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结合点, 要积极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 重视对家庭教育引导。
“社区建设“是一种取向甚于一种技巧, 一种信念甚于一个项目, 一种前景甚于一个活动, 它催生扎根于本地生活和优先性的变迁过程。社区建设回应邻里之间的个人、家庭和机构的发展需要。它改变了邻里与其界限之外的系统之间的关系本质。“不可否认, 现代城市居民邻里关系似乎有些疏远, 造成这种关系疏远的主要原因有: 城市住房的市场化改变了同一单位职工共住一楼或住同一社区的格局, 客观上造成了邻居间的不熟悉;现代城市住房的布局设计, 在空间上阻隔了人们的密切交往;沉重的工作压力与较快的生活节奏, 使人们少有时间和机会进行更深入的沟通;生活的私密性逐渐加强, 越来越多的人把家庭作为一个独立的空间,不希望他人打扰自己的私生活等。尤其是一些有单位有工作的人和中产阶级, 生活圈子广阔, 邻里环境对他们的生活意义不大。但对于一些生活圈子比较狭窄, 或许多不太方便的人, 例如, 家庭主妇、残疾人士、儿童、老人和穷人等, 邻里的作用便得以发挥。由于他们都有较长时间生活在邻里活动中, 因此凭借着邻里网络便能从中得到参与社会及集体生活的体验。然而,现代城市居民重新呼唤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的渴望日趋强烈, 人们不愿在承受工作生活压力的同时还要忍受邻里互不来往的孤独。良好的邻里关系能派生出许多功能, 如提供服务、结交朋友、获得社会信息、建立社会地位等。据新华社 2005 年 5 月 27 日报道: 形式多样的”邻居节“受到城市居民的普遍欢迎, 一直坚持举办”邻居节“的社区中, 能够互相关心、互相关注的家庭比例上升到了81.5%, 但对于许多普通城市居民来说, ”邻居节“最显而易见的好处是, 街坊邻里间见面、聊天、活动的机会多了。城镇举办邻里活动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加强了邻里层面的互助, 使得居民之间能够互相关怀和信任, 增加社区成员之间的凝聚力, 培育社区成员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学校教育社区化
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 美国学者奥森提出, ” 学校不应是游离于社区的文化孤岛, 它应主动与社区架设各种桥梁, 致力于解决社区的问题。“欧美等国开展了学校-社区关系的多项研究, 如今, 增进学校文化与社区文化的合作与交流, 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
学校教育社区化是指充分发挥社区力量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实践锻炼, 并且把学校变成社区教育的主阵地, 学校要主动面向社区、参与社区、服务社区, 把社会教
育溶入到学校教育中, 把学校教育体现在社会教育里, 构建互动互利、双向服务、合力育人, 共建文明的社会化育人格局。许多发达国家利用学校的体育、文化、娱乐设施开展经常性的社区活动, 甚至把建成的博物馆、图书馆交由学校管理都是司空见惯之事。受杜威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 美国的学校教育普遍比较重视让学生通过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来学习知识、增长才能、陶冶情操。”单单在儿童上学或回家的路上, 他们受到的思想教育, 就比在学校里呆几个小时受到的教育都强烈、鲜明的多。“其原因”在于这些思想是包含在形象里, 包含在生活的各种画面和现实中“。社区化大体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依托普通大、中、小学校开展社区教育。许多学校利用双休日、节假日, 通过组织活动、办理卡、证等形式面向社区, 开放操场、图书馆、阅览室、计算机房、语音室等教育资源, 让更多的居民走进校园、走进课堂, 参与教育培训,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另-种情况是直接创办新颖的社区学校或社区学院。”社区中每一个想要学习的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适合于他的一套桌椅“。
三、社区活动教育化
社区活动的教育化是指把每一项社区工作都变成对居民的一种教育过程, 使居民在参与的同时接受适应性教育和再社会化教育。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是宣传引导、熏陶感染、寓理于事, 寓理于情, 重在参与。因此, 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是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坚持从社区居民的迫切要求出发, 依托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 坚持公益性原则, 以”传播先进文化, 塑造美好心灵, 提高文明素质“为宗旨, 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含量, 把正确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寓于知识传授之中, 促进居民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社区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大环境, 社区教育的优劣可影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效果。我国的教育资源较为分散, 学校正规教育与社会教育衔接不起来, 需要社区教育来承接, 对于社区这块重要阵地, 如果正确思想文化不去占领,那么各种不健康的东西必然会乘虚而入,影响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社区教育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一些群众性的活动,如: ”家庭联谊“、”我做合格小公民“、”争做优秀青少年“、”扶老助残“及文娱表演等,让青少年积极参与, 把在社区的生活时间变成受教育的时间, 使他们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互助、敬爱是民族的传统美德, 使他们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某些空白的社会生存知识得到补充。这样不仅使青少年受到的教育更全面, 而且社区教育内容更广泛, 整个社会知识文化水平、道德水平、人员素质都有所提高, 也可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断改进。
社区活动的教育化, 其源头的活水就是社区文化的熏陶。社区是一定数量居民组成的、具有内在互动关系与文化维系力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地域、人口、组织结构和文化是社区的构成要素。由此可见, 文化既是社区的构成要素之一, 又是社区的重要功能体现, 即社区的文化维系力。社区文化反映一定区域内社会共同体的行为方式、社会习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地域形态等。20 世纪初, 德国教育思想家乔治·凯兴斯泰纳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 他说: ”文化是一种成就, 是一种或者天天去占有它, 或者它会天天被遗失的一种成就。“只有文化是人类得以会集的最大力量, 文化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和时间向度上生成的, 社区是文化的土壤, 社区结构的形成端赖于文化的制约, 文化的孕育和传承又存在于社区的社会活动和生活工作之中。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高度重视文化育人。一个社区会形成富有自身特色的社区文化, 社区文化一旦形成, 就会反过来影响和制约社区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指导着社区居民的实际生活。社区需要文化, 同时, 社区本身也具有独特的文化功能。社区的文化功能, 反映的是社区对于提高公众的素质、发展新型人际关系、凝聚社区个体等所起的作用。社区需要特殊的”文化力“, 文化力与科技力、信息力、经济力共同合成一种”特殊的社会
作用力“或”崭新的社会创造力“, 对社区的每个成员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社区文化建设要以社区精神为核心,不断挖掘社区文化的精神价值, 大力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 依托文化设施开展公益文化活动, 整合社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以科学知识的普及、职业技能的训练、法律知识的宣传、生活知识和技巧的传授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教育活动。”把社区变成大课堂“, 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养、道德水准、生活质量与适应能力, 同时增强社区居民的沟通力、凝聚力、创造力。
四、隐性资源显性化
社区教育不是社区与教育的简单叠加, 也不是社区内各类教育的叠加, 而是教育与社会的有机融合, 是社区内各类要素的集合、协调、互动, 社区教育的着眼点应是对现有教育资源的整合、盘活、开发、利用。我们不仅要充分整合、盘活、开发、利用有形的、显性的、自然的教育资源, 而且还要进一步拓展开发无形的、隐性的、人文的教育资源, 尤其要注重对无形教育资源的总结、提炼, ”要一以贯之地拓宽和鼓励各种资源的内源创造性内源创造性的产物也应该力求与原有的文化结构浑然一体“, 这样才”易为接受。“
”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 ”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 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特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深入挖掘各种无形的人文区位资源, 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有计划的建设或修复一批历史文物、文化场馆、公园广场, 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 对各类无形资源进行系统的总结、提炼, 编写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教材,作为社区教育的重要场所和内容, 激发社区居民爱祖国、爱家乡、爱社区的情感, 营造和谐文明的社区氛围, 也是整合利用社区资源, 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的有效方式。这些资源都是社区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社区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性的文化, 给人”一个地方的场所感“, ”是使人能区别地方与地方的差异, 能够唤起对一个地方的回忆“,必然有其特色, 这种特色在文化上的集中反映, 就是社区精神。如百步亭花园社区将”亭“作为社区景观的标志性建筑, 着力打造”亭文化“, 形成了一亭一景、一景一文化, 现已建成的 100 多个亭子,成为区别于其他社区的独具特色的魅力所在。按照社区的社会学理论, 这种社区精神是社区的一种象征符号, 它与社区的地域空间结合起来, 象征着社区的独特形象, 能够提高社区的知名度、美誉度, 增强社区的吸引力、影响力, 还能激发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和自律感。隐性资源显性化, 依赖于政府出面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资源, 使一批学校、医院、文化团体、图书馆等服务设施向社区群众开放。社区组织发挥自治优势,整合社区资源, 使辖区单位和社区打破区属、区域界限, 实现共驻共建, 优势互补。运用市场机制, 调动多元投资主体的积极性, 引导企业依托社区资源, 开展便民服务, 通过社区支持企业发展, 企业回报社区建设, 实现互惠互利, 共同发展。充分发挥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牵头, 由区各职能部门派出机构与社会单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参与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整合是指部门之间合作的品质。“通过宣传动员、提出具体要求和实施意见,争取社会单位对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从而加大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资源配置要素整合的力度。努力把社区中潜藏的静态资源转化为现实的动态资源, 把社区单位内部的资源要素优势转化为社区服务的优势, 把社区场地、资金优势转化为社区建设优势, 把服务与建设产生的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区域经济的综合优势。并通过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 教育、引导广大居民在接受服务、提供服务、参与社区活动的实践过程中, 进一步培养自己的社区意识和公益精神, 更加自觉地为谋取共同利益、实现共同目标而施展和贡献自己的才能, 分担社区责任, 分享社区成果, 在整个社区形成一种”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浓厚氛围, 进一步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181.[2]叶忠海.学校和社区的沟通-多文化与多民族社会[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22
[7][美] 凯文·林奇.城市形态[M].华夏出版社, 2001:291-292
[8][美]理查德 L.达夫特.组织理论与设计精要[M].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