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金库审计要点
“小金库”专项检查新方法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各级党政机关认真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检查工作。在检查的过程中,我们除了使用现金盘点、票据核对等一些传统的办法外,还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坚持与时俱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地摸索出了一些新方法。
一、盘点移动性大的固定资产
重点抽查手提电脑、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和小车的入账使用情况。发现手提电脑、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经管使用人员一旦异动,很有可能没有移交;有的单位买了多台手提电脑,只有两台在单位,其他都送给了主管部门的领导;账实不符,国有资产被侵占。通过对小车进行盘点,发现个别单位固定资产账上有车辆几台,有的被上级部门长期占有使用。上级部门利用职权以应收不收或放松管制为交易手段,让相关单位购买电脑、小车等大宗物品,挂靠在外单位,在本单位不但不入账,就连账外账也没有,这种情形是此次“小金库”专项治理检查的重点之一。
二、附属的工会、协会账务检查
对于协会,主要是检查2008年12月脱钩前的账务,工会则检查近两年的收支情况。通过检查,发现少数单位将罚没收入、资产出租收入等非税收入转到了工会、协会账上,或者行政超额拨付工会经费,主要支付节假日加班费、津补贴、公款旅游费用、吃喝招待费用等,形成“小金库”逃避财政、审计、纪委等部门的监管。
三、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计划、流水账的核查
一是通过国库集中支付软件查阅2007-2008年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计划,检查专项计划资金是否落实到项目单位,是否挪用,是否将项目资金拨到下属单位后报销单位的费用;二是打印预算单位的流水账,检查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是否将收入与支出不在单位账面上反映,形成“小金库”。检查发现少数单位存在以上问题。
四、收入与支出配比计算检查
针对一些单位存在滥发乱补的现象,按照当前党政机关津补贴定额标准进行检查,发现少数单位全年人平津补贴只有几千元,这就说明收入与支出可能未全部入账,以此为依据到相关有联系的单位进行跟踪检查,是否在有联系单位用报销费用的方式抵扣了应收未收的收入。同时加强对专项资金拨款的延伸检查,一是检查将专项资金拨到协会、学会、企业后是否到这些单位报销费用;二是检查预算单位将自身的收入和支出不在本单位反映,而是放到协会、学会、企业后作为“小金库”挥霍。
五、结合目标管理岗位责任制考核奖励检查
各级政府在年初的经济工作会议上,都发放了一笔金额不小的目标管理岗位责任制年度考核奖励,在检查时通过查阅奖励发放记录,发现有的单位已在财务上已入账;有的单位因奖励金额较小未入账,单位工作人员造册直接发了,我们通过走访调查工作人员予以核实;还有的单位把奖金和从其他单位报销费用收到的资金放到一起作为“小金库”,供单位负责人或小团体使用,我们检查时顺藤摸瓜,一并查了出来。
“小金库”检查方法与技巧初探
“小金库”就是账外资金,是一个单位少数人或个别人掌握使用的非常隐蔽的资金收支,“小金库”以其成因的复杂性、手段的多样性、存放的隐蔽性等特征,成为监督检查的重点与难点之一。所以“小金库”的检查和一般的财政财务收支检查有着很大的区别,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运用一定的技巧,通过分析、对比、观察、内查外调等多种手段发现线索,追踪落实。结合多年来审计工作的实践,本人就“小金库”检查的方法与技巧进行简单的总结与概括,与同仁们进行广泛的交流探讨,敬请指正。
一、从检查票据使用的合法性和完整性入手,发现收入不入账的疑点和线索。行政事业单位的合法票据只有两种,一种是非税收入票据,一种是往来结算票据。另外就是一些协会、工会等社会团体使用的专用票据。一是通过翻阅单位收支的原始凭证,发现是否使用财政合法票据以外的其他票据。财政合法票据的领取和使用是需要登记和核销的,难以从中作梗,所以,一般情况下,私自购买和使用普通票据,很有可能就是用于设立“小金库”;二是对领用财政非税收费票据及往来票据情况进行核对,检查其领用票据存根是否齐全,有无缺失,同时检查收据中有无缺号,如有票据缺失或缺号,很有可能将该缺失票据形成的收入放入账外;三是检查所有非税票据收入或往来资金是否全部入账,有的单位将开出的收费票据不入账不上缴,长期截留挪用。或者使用往来票据将收入资金另存他处使用,不入账反映。
二、从审查账薄、账号以及管理控制方面入手,分析对比,发现异常,查找线索。“小金库”形成的基本手段是截留、转移、隐匿国家和单位的各项收入或虚列各种形式的支出套取现金后存入账外。这一特征决定了“小金库”资金与正常资金的依赖关系。同时,也说明了“小金库”与单位经济活动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从账面入手,分析对比,发现异常,是查找“小金库”线索的重要方法。
一是检查账目的异常变化,从中发现线索。如单位资产的异常减少,有可能是单位转出资产用于投资、入股、联营等经营性行为,首先要查看转出资产获取的收益是否入账,其次看单位是否将资产进行变卖,收入是否入账等;从往来资金的变化中,重点查看核对与工会、协会、食堂等非业务或非正常的往来资金情况,从中发现线索,追踪落实,查看是否以会费、补助等名义转出资金,设立“小金库”;从工资、劳务等支出中,选择时间段进行对比分析,查找异常变化,从中发现虚列支出套取资金私设“小金库”的线索;总之,通过账面反映的单位经济活动的各种异常变化,来发现 “小金库”的蛛丝马迹。比如某单位如果没有招待费用的发生,就属于异常情况,不符合当前单位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那就很有可能存在“小金库”,将招待费由“小金库”列支,等等。
二是从银行账号入手,查找非正常设立的银行帐号。行政事业单位的银行账号一般有财政集中收付的基本户和小额户两个账户,有的专项资金或基建需要设立专户核算,除此之外的银行账户应属于非正常银行账户,很可能就是“小金库”的存放点。从财务收支业务中或从银行获取单位正常使用以外的银行账户,是查找“小金库”的重要方法。同时,对银行存款内容进行分析,结合单位的经济活动特点进行重点抽查,尤其是对金额相同、一进一出的经济事项应做重点延伸检查。
三是从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发现线索。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不严或执行不力,就容易出现“小金库”问题。审查时应当重点关注,不相容的职责是否严格分离;尤其应当注意的是,一些收费单位,其收入管理控制环节是否执行有效,是否存在与本单位经济活动无关的资金收付情况,如果存在此种情况,应注意查明原因。一般情况下,与本单位经济活动无关的资金收支,多数与“小金库”资金有关。
四是结合本单位的工作性质和职能,查找收入不入账的线索。在审查有关单位的收费中,要结合单位的职能设置情况,查看履行职能的有关科室的收费是否全部入账核算。如果科室内设置有审核、审批、注册、登记、发证等项职能,这些科室大部分存在收费,要查看这些职能科室的收费入账管理和上缴财政情况,是否存在将收费自行保管和使用,私设 “小金库”问题。
三、从实物管理入手,观察走访,内查外调,发现收入不入账问题。
一是对单位资产进行盘点,对资产使用情况进行详细核实,查看是否有对外出租等情况,如有房屋出租收入不入账问题,通过走访资产租用者并与账面收入核对,必能查证落实出租收入不入账问题。同时要特别关注单位旧办公楼或以前的其他旧资产使用状况,因大部分旧资产从现单位办公现场看不到,不引人注意,其收入极易形成“小金库”。在核实固定资产台账时,要进行现场盘点,发现擅自处置固定资产不入账问题,特别注意单位车辆使用情况,有些单位极易将车辆出售不入账,盘点时隐瞒事实,瞒天过海。
二是通过查看会议记录、走访群众,发现单位私下开设公司、服务中心等经济实体,或者是将自身的收费等职能通过开办经济实体进行转移,设立账外账问题。要查看单位的会议记录,特别是一些单位开设的看似独立、其实是由本单位操控的公司或服务中心等实体,这些经济实体由于经营或其他需要,可能要进行会议研究和处理,通过会议记录,揪出这些账外资金。同时要善于从群众的沟通中发现线索,在检查账面资料的同时,注重群众举报,并积极开展调查,走访群众,从与职工群众的交谈中发现线索,深入挖掘,一般会发现更为隐蔽的账外资金。
三是突击盘点库存现金。突击盘点库存现金,不在于仅仅是核对库存现金账实是否相符的问题,而是通过分析现金差错的原因,发现重大问题的线索,引发出更隐蔽的“小金库”问题。一般情况下,在被检查单位无准备的情况下盘点库存现金,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库存现金的盘点,必须要突击检查,否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我认为有两种情况能够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一是选择进审时进行盘点。由于我们检查的项目不同,被检查单位往往是针对我们检查的项目进行准备,进而忽略了存放在出纳手中的资料或账外资金;二是选择结束时进行盘点。这主要是随着检查时间的推移,检查人员与被检查单位人员之间已经非常熟悉,而且检查工作也告一段落,这时被检查单位人员在思想上开始产生松懈和麻痹,很可能由于需要,将原先放出去的资料或账外资金又重新放回。
总之,“小金库”问题是一个顽疾,对于“小金库”的查处,必须坚决彻底并长期坚持。因为它的存在,不仅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造成国家财政收入和国有资产的流失,而且诱发和滋生一系列腐败现象,严重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是妨碍经济健康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危害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毒瘤,必须坚决清除。
“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方法交流
▲编者按:为推动国有企业“小金库”治理工作深入开展,我们根据以往所查处“小金库”案例的特点,总结了设立“小金库”的一些常见手法和对“小金库”的查处方法,并对一些企业推行承诺制和公示制的主要做法进行了整理,供大家在实际工作中借鉴、参考。
※设立“小金库”的常见手法
(一)利用外单位账户设立“小金库”。这种手法较为简单,一般是借用其他企业(单位)的账户,将一些通过不正当渠道取得的资金转入此账户,然后提取资金,设立“小金库”。
(二)通过向关联企业输送利益设立“小金库”。主要表现为将自身职责范围内的业务委托给关联企业,或者是利用行政上、业务上的垄断地位指定某些企业从事某项能够带来收益的业务。作为回报,这些企业往往从收益中拿出一部分酬谢款给施恩企业(单位),在账外设立“小金库”。
(三)虚列应付款项。多发生在一些往来户较多的企业,通过与往来方串通,甚至出具虚假收据或发票,虚列全部或部分应付款项,转出资金设立“小金库”。
(四)人为提前报废大宗资产。先在账面上以看似合法的和较为完备的手续,将一些尚可使用的大宗资产蓄意提前报废处理,资产被冲出账外,待以后再设法变现,设立“小金库”。
(五)违规收取回扣设立“小金库”。在一些自购商品和建设工程中,故意抬高购进商品的价格、数量以及建设合同的承包价格、单位造价,在账外和关联企业谈妥条件,达成默契,捞取回扣,设立“小金库”。
(六)利用往来账户套取资金。主要是在一些往来资金较多企业,由于往来户数较多,发生次数较为频繁,一些技术熟练的会计人员被授意利用其自身的技术,将一些资金在多个往来户(尤其要注意:其中一些账户很有可能是挂账多年)之间来回倒腾,频繁地调账,达到既冲平挂账户,又提出账外资金设立“小金库”的目的。“小金库”
(七)利用设备采购套取资金。主要表现在设备购置品种和批次较多、规格相近,非专业人员又不易直接辨别这种情况下,通过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利用价差或者虚构项目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
(八)利用工程项目套取国家国有建设资金。一些企业年年有相同类型的工程项目,有时通过对老项目搞“三新”,即部分更新、翻新、刷新,新瓶装旧酒,同时这些工程表面上都有完备的工程设计、预算和财务决算手续,偷梁换柱,骗取国家国有建设项目资金,私设“小金库”。
(九)以拨代支,以领(借)代报形成“小金库”。这种方法在财务管理比较规范的企业较为少见,主要是发生在那些财务管理比较薄弱的基层单位,往往不管有无发票,手续合不合规,只要有“一把手”签字,钱发出去账上就做支出,一旦资金使用监管松懈,就很容易形成在账外乱列乱支的“小金库”。
(十)利用改组改制设立“小金库”。某些企业往往在改组、改制、重组、更名过程中,借机甩掉包袱,通过资产评估机构,人为操纵,蓄意压低优良资产,甚至在账面将许多往来账目予以核销,以后再收回资金时,不入单位新账,形成“小金库”。
(十一)自制、自购收据设立“小金库”。这种情况多发生在下属企业较多、行政意识比较浓的部门,向下属企业收取各种资金,多用自制或者自购的普通收据代替正式的发票、收据,以此手段敛取资金设立“小金库”进行账外开支。
(十二)往来款项核销后收回不入账形成“小金库”。有时企业在核销了应收账款之后,又从原欠款企业收回了部分款项,却未按规定进行账务处理,而是将收回的款项以存单的形式形成“小金库”。对这种情况,审计时难度比较大,往往在盘点库存现金时被发现。
(十三)收入不入账形成“小金库”。这种情况主要是指企业将主营业务以外的一些收入,如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款项、上级拨款和劳务收入等,采取不入账的做法,直接转移至“小金库”。
(十四)利用虚假票据套取现金。这种情况指企业将一些大额的虚假票据报销,套取现金,存入“小金库”。对一般的虚假票据,审计人员比较容易发现;但对于票据本身是真的,而经济业务为虚构的现象,查处难度较大,在审计时,需进行延伸审核,对比分析,询问相关人员,或者通过举报线索才能发现。
※检查“小金库”的主要方法
(一)突击盘存法。对于现金形式的“小金库”,虽然使用方便,但保管困难,对这种形式的“小金库”,比较有效的检查方法是突击盘库。对于盘点,一定要掌握好时机和对象,盘库前要对被检查单位的基本情况、部门职责、行业特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根据掌握的线索资料,判断资金存放的地点;盘点时要注重两个结合:一是要与收费票据、现金支票、空白支票和转账支票存根、作废存根等资料结合起来。二是要与保管的实物资料相结合。盘库时注意保险柜中保管的房产证、土地证、有关资料证明、笔记本、信封、钥匙等实物资料。当判断现金会存放在多个保险柜时,应安排几个盘点小组同时进行。如果发现账款不符,应追查到底,查清原因。对于存放于保险柜的存折、存单,不管是单位户或是个人户,都要进行深入查证,确定是否属于“小金库”。
(二)收入核实法。全面了解被查单位的业务活动和经营管理情况,掌握其各种收入的来源,确认是否按时足额入账,核对报表与收入总账、明细账是否相符,重点核查各类协会、学会的收入、投资分利、房屋租赁收入,出售低值易耗品、材料、废料收入等是否入账;审查有无截留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
(三)支出追查法。通过审查各项开支,检查是否有虚报冒领款项转做“小金库”的情况,特别注意审查白条抵库、大额和金额较整,有规律的支出,必要时延伸到关联单位。盘查实际支出,账面列支数额与实物的单价、数额是否相符,看有无报支发票和物资,有无以购代领虚列支出的情况。
(四)账户核对法。审查被查单位的银行开户情况,同被查单位提供的资料进行核对。同时,核实银行存款与银行对账单是否相符。
(五)清查票据法。检查票据购买登记簿,清点所提供的票据存根是否完整;审核票据编号是否连续,填写项目是否齐全,大、小写金额、复写字迹是否一致,有无涂改现象,作废的票据是否加盖“作废”戳记。可以以票据领购、使用、缴销、结存登记为线索,通过计算机排序、计算或人工摸排审核寻找差异。
(六)真伪发票识别法。检查发票票面真伪,从四方面考虑:一是发票印章是否为椭圆形,上环刻制“全国统一发票监制章”字样,下环刻制“**税务局监制”字样,中间刻制国税、地税机关所在地的省、市全称或简称,字体为正楷,印色为大红色,紫外线灯下,呈桔黄色,荧光反映,套印在发票联的票头正中央等。二是防伪标志是否采用底纹纸、荧光印刷,并印有“SW”水印,用验钞机验证是否出现警示。三是看发票印制的逻辑关系有无矛盾,要素是否齐备,从税务印制年度、发票号码编制规则、号码位数、印刷批号等方面查看要素是否齐全,有无明显矛盾,以印证其真伪。四是是否使用作废发票,应通过了解当地税务部门各类发票的作废和启用时间进行判定。
(七)审阅相关资料法。一是审查会计凭证后附的原始凭单,考究其真伪。二是审查合同、协议,特别注意保证金和押金的情况。三是查阅被查单位的会议记录。四是查阅会计人员交接记录。会计人员交接记录是非常重要的检查证据,能够记录交接过程中涉及到全部会计账簿、资料等真实情况。认真检查历任会计、出纳人员的交接记录,可能会发现违法乱纪问题的线索。
(八)调查询证法。通过询问、调查有关部门或知情人员,并对其做思想工作,讲明利害关系,调查、核实证据。
(九)分析比较法。一是对单位的财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二是对同一类型的事项进行比较,如果存在差异,分析差异存在的原因。要注意被查单位历年在对待同一件事的处理上是否一致。比较分析中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排查。通过对数据的筛选、分析,能有效解决数据量大、流程复杂、时间紧等难题,提高检查效率和检查质量。
(十)现场勘察法。主要到被检查单位办公场所进行实地查看,观察办公场所有无闲置租赁、电梯间有无移动传媒广告、通讯机站等情况,按照目前市场运作机制,这些情况都可能为被检查单位带来额外收入,尽管这些收入可能比较少,但这些收入往往能成为发现“小金库”的重要线索。
(十一)延伸检查法。在分析判断发现疑点掌握一定证据的基础上,向资金往来单位或其下属单位进行延伸审计。通过对现场的勘察和向有关人员询问,结合财务资料和经济资料,选择与被查单位资金结算频繁、经济往来密切的单位进行调查。就特定事项向资金往来单位调查取证,分析判断,搜寻蛛丝马迹,对查出“小金库”至关重要。
(十二)利用举报法。在开展“小金库”的检查时,公布“小金库”检查举报电话和通信地址(包括电子邮箱地址)也很重要,一旦收到“小金库”举报信息,检查组应对举报信息的真实程度进行初步判断,重点对举报涉及的有关人员、资金流向进行调查,参考“小金库”举报信息进行实质性测试,可以提高检查的针对性。
在实际检查中,大家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择适合的方法综合运用。
※推行承诺制和公示制的主要做法
为做好“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确保自查自纠取得实效,一些企业广泛推行承诺制和公示制,现将承诺制和公示制的一些主要做法介绍如下:
(一)承诺制。一是纵向逐级承诺,各单位行政负责人要对上一级单位“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进行承诺。二是横向实行部门承诺,企业内各部门负责人要对本部门“小金库”治理情况进行承诺。三是承诺内容全面、彻底,不仅对于自查没有“小金库”的要进行承诺,对于自查发现“小金库”的,还要承诺再无其它“小金库”,即对是否存在瞒报、漏报的情况均进行承诺。四是所有承诺以书面形式签字、盖章,并将承诺书作为各单位自查自纠报告的一项内容。
(二)公示制。一是及时公示“小金库”举报方式,包括本企业和国务院国资委“小金库”举报电话和举报邮箱等。二是要对自查自纠结果和承诺内容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必须清晰、详尽。三是公示时间要持续到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工作全部完成,广泛接受各方监督。四是充分利用企业网站、内部刊物、公示栏等各种媒体,并放在重要和显眼的位置,在公司本部以及各级子企业(单位)进行全面公示。
唐君莲/浅谈“小金库”的监督检查方法
所谓“小金库”,是指违反法津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小金库”除了资金来源公用、形成方式隐蔽、使用性质违法等特点以外,还呈现出一些新的情况,易发区已辐射到乡镇一级,来源更加繁杂、方式更加隐蔽、性质更加模糊。为了严肃财经纪律,维护正常的财经秩序,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多年来,国家一直注重加强对“小金库”的治理。特别是2009年5月以来,清查”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取得重大成效,这是惩治和预防腐败的重要举措,是堵塞和减少国家资产流失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廉政和执政能力的客观要求。
根据多年参加“小金库”检查的实践,笔者认为,要切实提高“小金库”检查效率,以下两个方面很重要。一方面,要查找“小金库”的关键点。在检查“小金库”之前,首先,要了解被检查单位的基本情况、部门职责、行业特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其次,与有关人员(包、括二层单位)进行座谈了解,作出全面、系统性判断;再对单位财务管理体制、会计核算情况以及财务收支状况,业务数据和业务活动进行对比分析,观察被查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的言行举止。通过以上几方面来确定,最后根据所掌握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这个单位是否有私设“小金库”的可能性,哪个单位或部门可能存在“小金库”,是确定检查“小金库”的突破口。另一方面,要切实掌握检查“小金库”的有效方法。这也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具体介绍如下:
——突击盘库法。对于用现金私设“小金库”的单位来讲,除保管存在困难外,使用起来最方便和便捷。对这种形式的“小金库”,突击盘库法是最行之有效的。对于盘点,首先要掌握好时机和对象,盘库前要根据对被检查单位的基本情况、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等进行综合分析。对检查人员进行周密分工,根据掌握的线索情况,准确判断资金存放的地点。盘点时要注重两个结合,一要与清理收费票据,现金支票、空头支票和转账支票存根、作废存根等资料结合起来;二要与保管的实物资料相结合,盘库时注意保险柜中保管的房产证、土地证、有关资料证明、笔记本信封钥匙等实物资料。当判断现金会存在多个保险柜时,应安排几个盘点小组同时进行。发现账款不符现象,应追查到底,查清原因。对于存放于保险柜的存单、存折、不管是单位或个人户都要进行深入查证,确定是否属于“小金库”。
——收入核对法。从检查收入入手。首先摸清被查单位机构设置及职能、收入项目、来源及收取方式,摸清所有收入的来源渠道和环节。其次,对已有的收入项目和可能存在的收入环节,就其真实性和准确性要逐一核实,判断真伪。这是一种比较完整性的检查,主要针对截留收入私设“小金库”的检查。
全面了解被查单位的行政管理,业务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情况,尽量掌握其各种收入的来源,以有利于是否全部收入都入账,核对报表与收入总账、明细账是否相符,重点核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各类协会、学会的收入、投资分析,房屋租赁收入,出售低值易
耗品、材料、废材收入等是否入账;检查有无非法收入或收入不入大账或使用不合法票据收费,有无截留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
——支出追查法。从检查支出入手。首先分析支出项目增减变化情况,看有无异常现象,其次,重点核实如下支出项目:一是核实租赁费支出的真实性,对车辆租赁费,房屋租赁费等大额租赁事项,要分析必要性,要对可疑事项现场核实。二是核实维修费支出的真实性,对大额房屋,设备等维修,要分析其必要性,并现场查看。三核实广告费支出的真实性,对广告费支出的有关单位,应延伸到收取广告费的单位进行核实。对劳务费支出给个体的,与本人进行核实。四是核实会议费支出的真实性,重点查看会议通知,会议纪要、与会人员名单等资料,必要时到宾馆饭店进行核实。这主要是针对虚列支出、套取式(也叫骗取式)设立“小金库”的检查情况。
通过检查各项开支,检查是否有虚报昌领款项转做“小金库”的情况,特别注意检查白条抵库、大额和金额较整数和很有规律的支出,必要时延伸到有关联单位。追查实际支出,账面列支数额与实物的单价、数额与实物数额是否相符,看有无报支出发票而无物资,有无收购代领虚列支出。
——账户核对法。从检查银行账户入手。要求被查单位提供所有银行账户及批准开设银行账户的文件。重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核对银行账号的个数。二是检查核对账单余额和会计账面余额是否一致,银行对账单上每笔业务与单位银行存款账是否一一对应,摘要注明的资金流向是否相符,发现可疑应延伸到所属银行进行查询。
检查被查单位的银行开户情况,同被查单位提供的资料进行核对。同时,核对银行存款与银行对账单是否相符。
通过检查掌握被查单位在银行开设的账户,是否以支票方式处理单位与此账户之间的资金往来,这种资金往来与单位的正常经济业务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检查过程中,应当注意观察被检查单位的账户往来情况,并与被查单位提供的银行开户情况自查表以外存在账户,极有可能是“小金库”的银行账户,尤其是要注意银行对账单收支相抵,而单位未入账的银行记录。
——清查票据法。从检查票据入手。包括收据、支票和发票。检查收据主要是针对截留收入式设立“小金库”的检查。检查支票主要是针对转移式支出设立“小金库”的情况。检查发票主要是针对虚列支出式设立“小金库”的情况。
检查票据购买登记薄,清点所提供的票据是否完整;检查票据编码是否连续,填写项目是否齐全,大、小写金额的字迹是否一致,有无涂改现象,作废的票据是否加盖公章“作废”戳记。以发票领购、使用、缴销、结存登记为线索,通过计算机排序或人工摸排审核寻找差异。如:对收入票据的检查。单位在取得收入时,主要查看的凭据是发票、收据。每当进点检查某个单位时,首先审查各种票据的领取、使用、缴销登记册和收据存根,并抽查票据联是否连号等票据张数是齐全,其反映的内容是否真实、完整,开出的收据是否及时全额入账。——查阅相关资料法。一是审查会计凭证后附原始凭证单,考究其真伪。二是检查合同、协议,特别注意保证金和押金的情况。三是查阅被查单位的会议记录,因为会议记录往往能反映一些单位违纪违规问题的蛛丝马迹,可以通过检查会议记录来获取一些问题的线索。四是查阅会计人员交接记录。会计人员交接记录是非常重要的检查证据。能够记录交接过程中涉及到全部会议会计账簿,资料等真实情况。认真检查历任会计、出纳人员的交接记录,可能会发现违法乱纪问题的线索。
——调查询证法。通过询问、调查有关部门或知情人员,并对其做思想工作,讲明利害关系,调查核实证据。“小金库”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单纯的账面检查难以发现,检查人员必须注意从外围调查入手,查找线索,一是从群众举报和反映的情况中发现线索,与有关党政部门加强相互信息沟通,取得第一手举报材料,注意听取被查单位的群众对单位工作管理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反映,并对举报和反映的内容进行认真分析研究,从中找出有价值的线索;二是从有关人员的谈话中获取线索,在与被检查单位领导,职务人员等相关人员的交谈中,捕捉有价值的“小金库”线索。三是重视分析判断,搜寻蛛丝马迹。在掌握一定证据的情况下,找有关人员进行就特定事项直行谈话询问,调查取证,再将询证资料与单位经济合同、收费收据,账面情况等书证资料进行核对,以核实单位的“小金库”问题的把握性比较大。
——分析比较法。一是对单位的财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二是对同一类型的事项进行比较,如果存在差异,分析差异存在的原因,从而发现存在问题。要注意被查单位历年在对同一类事情的处理上是否一致。比较分析可以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排查,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的筛选分析,能有效解决数量大,流程复杂、时间长等难题,能提高检查效率和检查质量。
——现场勘察法。主要到被查单位办公场所进行察看,观察办公场所有闲置租赁,电梯间有无移动传媒广告及车辆等情况,按照目前市场运作机制,这些情况可能被检查单位带来额外收入,尽管这些情况可能比较少,但这些收入往往能成为发现“小金库”的重要线索。
——延伸检查法。在延伸判断发现疑点掌握的基础上,向资金往来单位或其下属单位进行延伸检查。从延伸检查下属往来单位入手。了解被查单位下属机构设置,管理体制、财务体制、经济业务往来等情况。延伸检查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一是下属单位上缴收入是否汇入大账;二是被查单位委托下属单位和往来单位代收的各项收入是否列入大账;三是下属单位是否存在报销上级单位费用的情况;四是关注往来款,特别是一些长期挂账或异常的往来款项。主要是针对转回式设立“小金库”。
通过现场的勘察和向有关人员询问,结合财务资料和经济资料,选择与被检查单位资金结算频繁、经济往来密切的单位进行延伸检查。通过对现场的勘察和向有关人员询问,结合财务资料和经济资料,选择与被查单位资金结算频繁、经济往来密切的单位进行调查,找出线索打开缺口。各调查组也应加强联系,及时沟通反馈情况。就特定事项向资金往来调查取证,分析判断、寻找蛛丝马迹,对查出“小金库”至关重要。
——利用群众举报法。在开展“小金库”的检查时,公布“小金库”检查线索举报电话和通讯地址(包括电子邮箱地址)也很重要,一旦收到“小金库”举报信息,检查组应对举报信息的真实性,可信程度进行初步判断,重点对举报涉及到的有关人员,资金流向进行调查,参考“小金库”举报信息进行实质性测试,可以提高检查的针对性。
第二篇:小金库审计实务
“小金库”的成因、类型分析及审计实例
“小金库”是通过不正当、不合法渠道聚敛形成的帐外资金,由于大量收入游离于帐外,失去监管,损害了集体利益,减少了财政收入,是滋生铺张浪费和腐败的温床,而且其存在往往与经济犯罪联系紧密,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为什么国家明令禁止私设“小金库”,依然有人我行我素、明知故犯?笔者分析认为这与目前的办事潜规则不无关系。某些同志认为,市场经济嘛,办事情要求人,得搞“感情投资”、单位财务被监督开支不能随心所欲,搞个“小金库”不受约束!还有领导认为,设“小金库”是为单位谋利益,取消了反倒给小集体带来损失,只要钱没装进个人腰包,花到哪儿大家心里清楚就行。三是有的左攀右比,看有的单位“小金库”没有撤,自己也照设不误。四是某些财务人员业务不精,立场不稳。这都是造成“小金库”屡禁不止的原因。
对此,200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9]18号),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2009年首先在全国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专项治理,事业单位中要以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为重点,然后再逐步扩展到社会团体、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中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和审计署随后印发了《关于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办法》,并制定了《“小金库”治理工作举报奖励办法》。作为履行经济监督职责的审计机关,更要充份发挥“免疫系统”功能,成为这项清理工作的主要力量,鉴于目前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和“小金库”的隐蔽性,清理工作将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笔者对多年审计工作中查处的“小金库”类型和审计方法进行了几点归纳。
一、各项其他收入、回扣不入帐型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严格执行年初预算,在会计核算中心集中报帐,每笔经费的开支均有层层审核方能过关,由于审批严格,就有单位将其他收入,如:补课费、培训费、房租收入、卖废品收入、资料回扣等收入,未按收支两条线缴入预算外帐户,由个别人掌管,成为“小金库”。对这类“小金库”的审计,可以从外围入手,通过走访调查进行核对。对于教育系统的补课费、培训费、资料回扣等收入是否存在“小金库”,可以通过帐面审计与走访学生、家长相结合进行深挖。
例如,我们在对某中学领导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发现有一笔通过现金的预算外收入,摘要栏记录的是:收资料返还款,会计分录为:借:现金7600元,贷:事业收入9600元。下附该校所购资料的总金额,按总金额的10%提取并返还款的说明,经询问会计人员,证实这实际是一笔资料回扣款。这让我们联想到近两年学校每年从外购进资料十几万元,若按10%的回扣计算每年均有一笔可观的回扣收入应在帐上反映,由此我们又对该校前三年的财务进行了审计,结果未发现相关收入。那么,这两年的资料回扣款哪里去了呢?经过仔细询问会计、出纳人员,他们均未收到过这两年的回扣款,此时他们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前几年的回扣款是由校工会主席经办的,我们找到了工会主席了解此事,当我们再次追问前三年这两个是否有回扣款?回扣款是否入帐?交给谁了?该工会主席不耐烦的说:“以前的事我不知道!你们该去问校长!”。审计组长见此状,耐心地进行了说服教育工作,指出:“自查从宽,被查从严,配合审计是审计处理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是问题的必须查个水落石出,不是问题也不会冤枉你。”该工会主席听了这些话沉默不语,审计人员凭着职业的特有敏感,就认定“有戏”了。
果然,不到五分钟,该工会主席终于倒出了原委,前三年的回扣款是校长经办的,然后亲自交给了他,由他长期保管并进行支出,操作金额具体多少已记不清了,不过他有记录,在家放着。我们很快随他去他家取记录,所谓记录实际是一本流水帐,记帐很不规范,但记载很详细,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内容项目较多,经我们审计整理,查出该校前三年“小金库”高达12万元,共有二十一笔收入,其中:资料款回扣款1.5万元,三笔;校办厂创收款9.3万元,六笔;罚没款等收入1.2万元,十二笔;至审计之时,“小金库”余额款项所剩无几,经查证所有款项收支均由校长安排进行。
二、虚例支出,转移“小金库”
一般在进行审计时,对各项支出主要是审其真实性、合规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只能通过业务是否合理,取得的在始凭证是否合法不判断其是否真实。如果凭证合法,但业务不存在,即虚例支出,套取资金,形成“小金库”。例如在对某技术学校审计过程中,发现该校频繁发放监考费、课时费等费用,而且均有教师签字认领,审计人员对此产生了疑问,经测算,平均每星期一次大考,每天超课时近一小时,通过对学生和部分教师的走访,均认为并未达到上述程度,这说明,有一部分的费用不是真实的,审计人员将调查走访的结果呈现在财务人员面前时,她交待了是校领导安排多造费用,用虚假签名套取现金,私设“小金库”19.73万元,其中,校长、会计、出纳私分3万元,其余用于校领导的各项开支,至审计日,还有
1.62万元余额。
在审计中还发现,部分单位虚例支出后,将套取的资金转移到其他关系单位,如多结就餐费,然后将各项费用拿到餐馆报,或取现金用。对于这类性质的“小金库”的查处较困难,因为大多数单位餐费支出都是领导一支笔,其他人员不了解内情,无从调查,笔者认为,对于这种情况,只有从制定严格预算制度,核定招待费,超支自付,从而控制其发生。
三、利用往来款项设置“小金库”
应收款,是大多数单位都有的业务,会计制度规定,超过三年未收回的应收款可以作为坏帐处理。有些单位钻制度的空子,对于已收回的欠款不入帐冲减应收款,而是截留于帐外,形成“小金库”,等三年一到,就可将此欠款做为坏帐处理。对此,可以通过向应收帐款对方单位发函证,核对欠款余额,就可以查清是否存在“小金库”。
审计中还发现,债权单位收回的欠款是由实物抵欠款的,债权单位在收回实物后,不冲减应收款、增加库存材料等,而是将实物变价不入帐,形成“小金库”。如笔者在对某电视台进行财务收支审计时,发现某酒厂欠其广告费十多万,一直未付。经与酒厂函证,酒厂回函说明已于某年用所产高档酒抵其欠的广告费,并附电视台相关收据。有了有力证据后,电视台领导才如实交待,的确如此,但收回的酒未冲减欠款,一部分做为春节福利发放给台里的职工,另一部分做为礼品送相关领导和单位了。
四、利用单位有收费权利,随意放宽收费标准,从监管单位收取一定帐外资金设置“小金库”。有收费权、罚没处理权的行政事业单位,正常情况是应按国家规定收取相应费用,但由于收费或罚没标准有一个活动幅度,由单位根据具体情况掌握执行,就会造成某些单位在执行过程中与对方讨价还价,以回扣或赞助为由少罚少收或不收,得到的回扣或赞助不入帐,形面“小金库”。对这类“小金库”的审计,可以从帐面入手,对于收费或罚款不合标准的,或注明原因免收少罚的,要格外重视,不光要看原因是否成立,证明材料和手续是否齐全。还要实地了解对方是否真正符合应减免的情况,是否另外交别的款项。
五、固定资产清理不按正常程序,清理收入不入帐。
固定资产清理,是很多企业事业单位都存在的业务,正常处理办法是将清理费用、损失记入营业外支出,将其残值收入做为固定资产清理收入。这残值收入就有可能成为“小金库”资金的来源。对此,在审计固定资产清理时,认真审查会计凭证,看帐面是否记录有清理收入,如果没有,可根据该项固定资产原值及使用年限和市场行情来推断,是否有残值,是否可以得到残值收入,同时也可从企业保管或工人处了解该固定资产的处置情况。从多年审计经验来看,绝大多数原值较大的固定资产,在清理过程中都有残值变价收入,所以帐面没有固定资产清理收入,就很有可能存在“小金库”。
笔者认为,通过这次全国性多部门协作的清查活动,能够有效扼制“小金库”设置,减少财政资金的流失,降低经济犯罪的发生率,促进社会经济秩序的安全运行。
第三篇:小金库等审计案例分析
小金库审计案例分析
中天恒会计师事务所 李三喜
一、小金库的含义
小金库是指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人,未列人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人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
二、小金库的形成
小金库的形成来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收入现金(包括银行存款,下同)不人账;另一类是虚列项目,转到账外。
(一)收入现金不人账
收入现金不人账,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主营业务收人不入账。如将已售出的产品报盘亏,销售收人进小金库。
2.其他业务收人不入账。如出租单位房屋收人不入账;将应收取的商标使用费、场地出租或实物租金收入、出借资金的占用费收人、各种服务费收人存放在对方单位,不入本单位账。
3.营业外收人不入账。如出售固定资产变价收人不入账;非货币性交易收到的补价收人不入账(已经没有该项目收入);取得的罚款收人不入账;没收的押金收人不入账,等等。
4.补贴收入不入账。如企业收到的先征后返的增值税不入账,收到财政扶持补贴收人不入账,等等。5.收到的投资收益不入账。
6.其他收人不入账。如接受现金捐赠不入账;收到的厂家让利折扣不入账;未理赔返还保险金不入账;下属单位上缴的管理费不入账。
(二)虚列项目,将资金转到账外
虚列项目,将资金转到账外,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虚列成本。如多领原材料,然后变卖,所得资金入小金库。但很难推断出是否多领取。需要从内控制度方面比如签字手续、出库单等当中找线索
2虚列费用。如虚列咨询费广告费、赞助费、会议费、加工费、办公用品费等,多报费用入小金库。
3.巧立名目,将资金转移到账外。比如;
(1)以预付款、投资等名义,将资金转入小金库。
(2)建设单位向施工单位多拨工程款,并虚报当年投资完成额,事后再将款项从施工单位退回转入小金库。(做不到最终的转移,除非双方串通制造虚假合同。)
(3)行政机关将预算资金以经费支出名义拨人下属单位,从中进行不合理开支。
(4)将预算资金以经费支出名义,转人账外银行账户。检查有没有合法支出凭证
(5)将基建款先拨入下属单位,并在本单位列作支出,以后再从下属单位收回,存入小金库。
三、小全库及其审计的特点
小金库的特点决定了对小金库审计的技术与方法。
从小金库的存放形式来看,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将款项存放于本单位个别人手中;二是存放于外单位。这里的外单位通常是指被审计单位的下属单位或者是有求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单位。所以,审计时应采取内查外调的方法。
由于小金库只是为小集体或个别人谋利,必定比较隐密,故一般只是单位高层领导或关键部门主管(如单位主要负责人,总会计师,财务主管,销售主管等)参与。对此,审计人员必须加强对这些人的观察,从中发现线索。必要时,审计人员应对外部有关单位的会计账目进行询查。
从小金库的查处范围来看,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小金库,其形成会减少单位账面资产的价值,从而或多或少会在单位会计资料中留有“把柄”,如产成品盘亏等。另一种小金库的形成,并不直接减少单位的账面资产,因而不能在会计资料中发觉,如咨询收人、罚款收人等。对于可能在单位会计资料中留有“把柄”的事项,审计人员的注意力主要应放在主营业务收人、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人、投资收益、大型采购、长期投资、产成品。以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中的大额费用的报销等方面;对于一些不能直接在会计资料中找到线索或疑点的事项,审计人员应适当运用观察、调查、推理及分析性复核等方法,从会计资料以外查寻或捕捉线索,弄清“庐山真面目”。
四、小金库审计的技术与方法
(一)有举报时的审计技术与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有可能会接到有关人员提供的线索或举报,如审计人员收到署名“部分职工”或“一个知情人”的检举信,内称XX单位经领导授意利用假发票报销,将报销款进入小金库,供个别领导经常吃吃喝喝。对此,审计人员应以检举信所说的“假发票”为线索,从两方面去进行调查:
一方面弄清个别领导具体指的是何人?经常吃喝在什么地方?必要时,可以去饭店、宾馆进行调查,掌握吃喝的次数与发票或收据金额。依据吃喝的发票或收据副本,查看这些发票或收据在企业的会计账目中是否入账。如未入账,则需查明是自掏腰包,还是另设有小金库。通常后者的可能性较大。
另一方面审阅某一时期的“管理费用”、“制造费用”明细账,对付款凭证所附发票实行详查,仔细核对和调查发票中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并与有关的实物进行核对,验证发票所记录的经济行为的真实性与合理性。如审计人员查出某一张可疑的发票,被审计单位当事人既不能说出该发票所记录的经济业务发生的真实性与合理性,审计人员采用其他替代程序也无法证实该发票的发生的真实性与合理法,则这张发票属于虚报冒领的可能性很大。虚报冒领者有两种动机,要么是贪污,要么是根据领导的授意为“小金库”筹集资金。如果是后者,则审计人员可要求其指出“小金库”存放何地?或资金交与何人?
将两方面调查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如确定为单位私设“小金库”,审计人员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作出相应的处理。
(二)无举报时的审计技术与方法。在无举报的情况下,审计人员要发现并查清‘小金库”,必须在常规审计过程中保持特别关注,以发现舞弊迹象。小金库审计的一般程序与方法是:
1.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固有风险因素(如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环境、行业秩序、所面临的外界压力、财务报销管制等),分析评价关键人员的品质与道德。
2.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必要时进行符合性测试,分析和评价内部控制的弱点。
内部控制的健全程度与执行情况,与舞弊现象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审计人员应关注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情况,特别要注意下列现象:
(1)财务的审批与执行由一人兼管。这是目前许多单位存在的情况。若管理人员品质不佳,则客观上给其舞弊提供了条件。
(2)许多不相容的关键岗位“一肩挑”。依据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不相容职务应该分离。关键岗位的“一肩挑”会使舞弊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3)单位高层领导与关键部门业务主管的关系。若有亲属关系,或工作之外的关系过于密切,可能会导致内部控制失效。
3.根据有关人员的反常变化,获取有关小金库的审计线索。“小金库”主要与单位高层领导及关键部门主管有关,审计人员应该对这些人予以高度关注,重点要审查这些人员所经管或签字的业务,特别要注意这些人员的正常收入与其本人及家属的开销是否匹配,有无其他合法收人来源。
4.进行分析性复核,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收入、成本、费用等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一般采取以下办法:
(1)根据各单位正常的投入产出比,确定产成品的人库是否正常,进而判断有无将产品从“后门”销售转人“小金库”。
(2)如果本期产品的销售价格没有重大变化,依据会计资料中所记录的上期各主要产品的销售收入与销售数量,确定上期主要产品的平均销售价格,然后依据这一价格乘以本期销售量,计算出本期销售收人,并将此收人与本期账面销售收人进行对比,观察二者是否大体一致。如相差较大,则可能存在收人不入账或少入账的情况。5.依据对上述情况的分析,估计可能形成小金库的领域、形式和地点,以决定审计的范围、方式和方法。
6.依据上述程序所获得的审计线索,实施详细测试,以收集充分确凿的审计证据。
一般来讲,可采用以下审计技术与方法:
(1)运用观察、询问等方法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边角余料、废旧物资及固定资产清理报废等情况,这些项目的账面收人是否与审计人员的调查情况相符。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对于生产车间回收的边角余料,在交回仓库或作价出售后,应冲减“生产成本—一基本生产成本”。要查明车间管理人员是否把出售边角余料的收人私自存入小金库,审计人员可先审查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看有无将边角余料交回仓库或出售后冲减成本的账务处理;然后,再查边角余料的入库记录或现金日记账记录;如日记账中无此记录,再追查车间“小金库”保管情况及现金的处理情况。
对于固定资产清理收人不入账的问题,审计人员首先应审阅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明细账,查看清理报废固定资产是否分别从“固定资产”科目和“累计折旧”科目转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其次,查看残值或变价收人是否记入‘固定资产清理”贷方,清理净收益是否由“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转入“营业外收人”科目。
(2)通过审阅、询问、函证,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投资业务,投资业务应该取得的收人是否与账面记录相符。比如,对于国库券利息问题,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收到国库券利息时,应计入投资收益账户。但是,有些企业把收到的国库券利息,转人“小金库”,用于各种非法开支。审计人员在审查上述会计事项时。首先,应通过资产负债表审查企业的短期投资或长期投资有无变化。如有变化,再审阅短期投资、长期投资明细账,看是什么种类的短期投资或长期投资发生了变化。如果是国库券减少,则需进一步对投资收益账户进行审查,查明有无国库券利息收人,若无国库券利息收人,就需要进一步进行调查了解,直到查清问题为止。
(3)通过询问、观察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拥有饭店、招待所、其他对外服务、营业场所等,这些部门的收人是否全部纳入本单位的收人。(4)通过查询方法,检查被审计单位在费用支出中是否存在数额较大的不正常支出,如咨询费、赞助费、办公用品费、设备租赁费、会务费、运输费等,这些支出中有一部分很可能就是为设立“小金库”而巧立名目或无中生有的虚报。审计人员需要对每笔可疑的费用就其应该涉及的凭证实行追查,包括必要的函证。
7.对审计工作底稿中所记载的审计发现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形成初步审计结论。
8.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进行沟通,征求他们对初步审计结论的意见。
10.作出审计结论与审计决定。五:小金库审计案例
【情况】
2002年3月21日,审计人员肖勇在审查某企业2001的现金收人凭证时,没有发现出售废旧物资的原始单据,审查其他业务收人账时,也没有发现这类业务。该企业是一家大型企业,按照常规,企业每年6月和年底,都要出售价值3050万元的废旧物资。所以,会计资料上未反映此类业务引起了审计人员的怀疑。
【分 析]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废旧物资,经过一段时间后,多会将积累起来的废旧物资出售,而该企业在应该出售废旧物资时,却没有出售。据此,审计人员进行以下分析:
1.2001是否真的没有出售废旧物资?如果没有出售,废旧物资在哪里?
2.如果废旧物资出售了,为什么没有现金收入的原始单据,企业是否在售出废旧物资后,将现金收入不入账,存人账外的“小金库”?
【审 查]
依据审计人员的分析,按以下步骤进行审查:
1.审计人员询问与该业务相关的仓库保管员,保管员沉思片刻,说在5月份和11月份好象出售过一批废旧物资,经手人是采购部主任刘XX(如保管员回答说没有出售,则必须说明废旧物资的存放地点)。2.审计人员询问采购部主任刘XX,刘说确曾有过此事,一次是20多万元,一次是30多万元,当时主管财务工作的王副厂长也在,钱由王副厂长收管,是不是交存财务,他不知道。
3.审计人员又找王副厂长,不巧的是王副厂长外出学习去了,得半个多月才能回来。
4.于是审计人员决定到废品回收公司进行调查,询问被审计单位在5月份和11月份出售的废旧物资到底有多少。审计人员说明身份,废品回收公司的财务人员积极配合,很快查出被审计单位出售废旧物资的数量与收取现款的单据。经核对,该企业一共分三次出售过废旧物资,分别是 5月27日,11月2日和12月20日,收取现金分别为28万元、37万元和87万元,款项当即支付,收据是由该企业开具的,收款人都是王副厂长。审计人员对上述有关单据进行复印,取得有力证据。
5.审计人员回到被审计企业财务部,首先查询5月底6月初以及11月份的银行存款日记账,结果没有发现废品回收公司付给的款项。据此可以断定该企业一定设有“小金库”。
6.审计人员感觉问题严重,要求该厂赵厂长通知王副厂长火速回厂接受审计人员的调查。
7.两天过去后,审计人员被告知与王副厂长无法取得联系。审计人员觉得问题可能比原来想象的要复杂,企业有可能存在其他经济问题。经审计局与该企业的上级纪检部门协商,审计人员决定查封该企业2001的会计账簿,扩大审计的审查范围。
8.在纪检部门的介入下,审计人员得知,原来该企业赵厂长不是无法与王副厂长取得联系,而是在与王一起密商共同应付审计局的对策,制定攻守同盟。
【结 论】
后经查明,该企业不仅存在其他经济问题,单就“小金库”一项,2001就通过采用销售收人不入账、以好充次、虚列坏账等形式,为“小金库”增收125万元,已经花去98万元,除55万元是用于购买小轿车(以赵厂长与王副厂长的名义登记的私车)外,其余均用于各种形式的吃喝玩乐。
第一节 账外固定资产概述
一、账外固定资产的含义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ZffU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
账外固定资产,是指属于本单位所有但未纳人本单位固定资产账目核算的资产。
二、账外固定资产的形成
账外固定资产的形成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取得固定资产不人账;二是把账内固定资产通过各种方式转到账外。
(一)取得固定资产不入账
取得固定资产不记入固定资产账目,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l。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不人账。对外国组织。有关机构或团体等捐赠的固定资产不计人财务账,有意逃避财务控制。这种舞弊容易发生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从事公用事业的企业。2.用小金库购人的固定资产不人账。
3.对外投资以固定资产形式分回的利润不人账。接受投资的单位以房产、汽车等固定资产形式分配利润时,对外投资单位 不人账。这种舞弊容易发生在有对外投资的单位。
4、罚没固定资产不人账。特指有执法职能的行政机关将执法中罚没的部分固定资产不计人财务账。
5.盘盈的固定资产不人账。盘盈的固定资产不在财务账中反映。6.以物抵债收回的固定资产不人账。债务人以固定资产清偿所欠债务,而债权人未将此项固定资产计人财务账。这种舞弊容易发生在应收、预付款项较多且账龄时间较长的单位中。7.虚列工程支出形成账外固定资产。在自营基建工程中利用多列、虚列工程支出等手段购建的固定资产不人固定资产账。这种舞弊容易发生在有自营建设工程的单位。
8.故意混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界线,以各种名义在费用、专项资金中列支固定资产。如以维修费、租赁费、购配件和购低值易耗品等名义购建固定资产,并直接在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经营费用等费用科目或专项资金中列支,形成账外固定资产。9.其他。
(二)把账内固定资产转至账外
把账内固定资产转移至账外有以下几种情况:
1.虚报盘亏将固定资产转至账外。即将财务账内的固定资产通过虚报盘亏的方式转移账外。这种舞弊容易出现在固定资产定期盘点、报废制度不健全的单位中。
2.虚报固定资产毁损或在固定资产到报废期时,将仍有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转人固定资产清理,借机将固定资产转至账外。3.以其他形式把账内固定资产转至账外。第二节 账外固定资产审计的 技术与方法
一、账外固定资产及其审计的特点
被审计单位形成账外固定资产的动机主要有:为使固定资产脱离财务控制,便于个人所用或消费,或将其出租、出售和投资,并把取得的收入放人小金库;将本应记人固定资产的支出直接记人期间费用或在专项资金中列支等,从而逃避有关部门对固定资产购置的控制或操纵利润水平等。因此,审计人员应加强对单位高层人士的观察和了解,如所乘坐的汽车、居住的房屋等,分析被审计单位的利润水平,从中发现线索。
从账外固定资产形成的方式看,一种是与账面记录有联系,即将应记人固定资产的支出列人其他科目,或将账内固定资产转至账外;另一种是与账面记录没有联系的,如接受捐赠、投资和罚没等取得固定资产或用小金库等账外资产取得的固定资产。审计人员应区别不同情况,从账面资料或会计资料以外的其他资料中捕捉线索,找查账外固定资产。
二、账外固定资产审计的具体技术与方法
(一)有举报时的审计技术与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往往会接到有关人员提供的线索或举报,如收到署名“一个知情人”或“职工某某”的检举信,其中揭发某单位领导伙同会计虚报固定资产毁损,将固定资产转移账外并进行投资。对这种举报,审计人员如果向该单位领导直接调查,将引起对方的警惕,增加审计的难度。所以,一般应采取重点账目审查。实地观察。盘点。外围调查等审计方法。审计人员应首先查阅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清理。待处理财产损溢、营业外支出等重点账目,找出举报时期的固定资产毁损账务处理;然后检查固定资产“报废申请书”、“报废清理单”及事故报告等,验证报废、毁损的真实性;在此基础上,向被审计单位领导、固定资产保管人员及有关经手人员了解情况;最后再亲赴现场,查看固定资产是否真实存在,核对报废、毁损的技术鉴定。
在发现疑点后,若被审计单位领导或有关人员拒绝配合,审计人员可采取以下步骤进行外围调查。首先,通过工商部门查找接受固定资产投资单位所在地址、电话,再亲自上门向对方单位了解情况,查阅相关账簿及凭证,并实地观察,充分取得证据。第二步,审计人员可与被审计单位的领导直接交锋,以详实的证明材料开展攻心战,迫使其交待虚报毁损、设置账外固定资产并进行账外投资的真实情况。
(二)无举报时的审计技术与方法
1.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分析形成账外固定资产的固有风险,判断有无形成账外固定资产的动机。
2.了解被审计单位相关内部控制情况,必要时进行符合性测试,分析和评价内部控制的弱点。
内部控制的健全程度与执行情况与账外固定资产舞弊现象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审计人员应关注被审计单位的相关内部控制,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O)不相容职务是否分离。主要是固定资产保管与记账分离;固定资产采购与授权批准分离;固定资产采购与验收分离。
(2)记录控制是否健全。是否建立固定资产实物保管账、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财务部门是否设立固定资产登记簿,各项记录有无定期核对。
(3)凭证传递手续是否健全。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是否办理相应的手续、填制相关的凭证:采购时,是否有采购计划、审批手续、采购合同;人库时,是否有验收手续;平时,有无定期盘点。巡回检查制度和记录;报废时,有无技术部门鉴定,是否填制固定资产报废单。3.进行分析性复核,了解被审计单位固定资产、成本费用、利润水平等有无异常变动情况。
4.根据了解情况和所做分析,估计可能形成的账外固定资产,确定审计方式。
5.根据所获得的审计线索,实施详细测试,以收集充分确凿的审计证据。一般来说,可采用以下审计技术与方法:
(1)将固定资产总账与固定资产明细账、固定资产卡片核对,并现场抽查盘点固定资产,确认是否账实相符,有无账外固定资产。根据被审计单位定期盘点制度健全程度或记录管理规范程度,合理确定盘点范围。操作中应从明细账中抽取部分项目检查其实物是否存在;同时抽取部分固定资产实物与固定资产明细账核对,检查是否已记录在固定资产明细账中。
(2)通过观察询问等方式,查阅有关会议记录、合同协议。盘盈清单等,了解有无接受投资、捐赠、罚没和盘盈等形成固定资产情况,并与账面记录核对。如发现小金库,检查小金库的来源有无来自账外固定资产出租、出售或投资的情况,以及有无用小金库购置固定资产的情况。
(3)结合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经营费用、低值易耗品、在建工程、应收款项和专项资金支出等的审计,查明有无应记人固定资产而未记人的情况。审查中应注意:固定资产的维修是否正常,有无假借日常维修之机,利用开具假发票等手段,购置账外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在财务核算上是否分开,有无假借购置低值易耗品名义,购置账外固定资产;对单位购建或自行建设的房屋、库房、大型设备等,应检查工程预算、决算报告,看有无虚列工程支出形成的账外固定资产;对长期未收回的应收和预付款项,应向有关当事人了解情况或函证,以查证有无债务人以固定资产抵偿债务而债权单位未人账;检查对专项资金支出中列支的大额支出,检查有无利用专项资金支出形成固定资产而不记人固定资产的情况。
(4)检查固定资产盘亏、毁损和报废情况,审查固定资产盘亏和报废申请、事故报告、报废清单等,验证盘亏、报废和毁损的真实性。若固定资产仍在现场,必须及时查验,看其是否确属已报废、毁损;若固定资产已不存在,应了解其去向,检查是否假借报废、毁损之名而形成账外固定资产。
6.对取得的审计证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形成初步审计结论,并记录在审计工作底稿中。
7.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进行沟通,征求他们对初步审计结论的意见。
8.作出审计结论与审计决定。
第三节 账外固定资产审计案例
案例1:以修理费名义列支账外固定资产
【情 况] 审计组在审查某宾馆费用账户时,发现被审计费用开支比以前同期增加了80%,而主营业务收入仅增长了10%。于是,审计组将费用账户作为审计重点。
【分 析]
1.被审计单位管理费用中增加最多的是修理费。经追查,发现列支的修理费中主要是支付某装饰公司的维修费。该装饰公司共开具发票5张,且发票序号相连,被审计单位分五个月分别记人管理费用。这是为什么?
2.该宾馆投入使用时间并不长,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资金进行维修呢?
3.审计组向该宾馆工程部负责人调查修理内容时,该负责人不能提供“修理协议”等有关书面文件。
【审 查]
1.根据这些疑点,审计组决定去该装饰公司调查。在工商部门的配合下,审计组找到了该公司经理。经过一番紧张的查账工作,该公司经理不得不承认:以前曾承揽该宾馆的装饰工程,为建立长期关系,去年应宾馆总经理要求代其购买空调30台、桑塔纳汽车2部,并为之开据5张修理费发票。
2.审计组向该宾馆财务经理进一步询问上述修理费发生的原因和依据,财务经理含糊其辞,始终不能自圆其说。这时,审计组拿出从装饰公司获取的证据,财务经理无话可说,不得不承认为逃避“控办购车”。调节利润、少缴所得税,由某装饰公司代购空调30台和小汽车二部,并以修理费名义分5个月在管理费用列支的事实。3.经进一步调查了解,该30台空调已安装在客房中,两部小汽车由客房部使用。
【结 论]
该宾馆虚列费用,购置账外固定资产,偷逃税款。
案例2:以物抵债收回的固定资产不入账
【情 况]
审计组对某公司2000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时,按审计方案对部分应收账款进行函证。从回函中发现,某笔金额为100万的应收账款,其债务人已经偿还。
【分 析]
1.既然债务人已经偿还,为什么被审计单位没有冲销相关债权记录?
2.债务人是用什么来偿还这笔债务的,还款资金或抵债收人的去向如何?是否形成了小金库或账外资产?
【审 查]
1.审计组决定深人调查。一方面询问被审计单位会计人员;另一方面通过电话与上述债务人取得联系,进一步了解债务的偿还情况。2.会计人员否认收到该债务人任何形式的还款,认为是债务人回函有误。
3.债务人声称该lbo万元的债务已1999年10月份用40万元现金和一部价值60万元的奥迪小轿车归还,并提供了与被审计单位签定的“抵债协议”复印件和银行汇票复印件。
4.审计人员手持抵债协议和银行汇票复印件,找到被审计单位财务经理,要求其作出解释。在事实面前,财务经理不得不向审计人员道出实情:债务人陈述属实,该笔应收账款确已收回,40万元已以通知存款的方式用被审计单位的名义存人银行;抵债的奥迪小轿车由厂长办公室使用,但因担心有关部门监督一直未人账。
【结 论]
该公司收到债务人还款不人账,形成账外“小金库”40万,账外固定资产用万元。
第一节 账外存货概述
一、账外存货的含义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或者仍然处在生产过程,或者在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将消耗的材料或物料等,包括各类材料、商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
账外存货,是指属于本单位所有但未纳入本单位存货账目核算的存货。
二、账外存货的形成
账外存货的形成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取得存货不人账;二是把账内存货通过各种方式转至账外。
(一)取得存货不人账
取得存货不记人相关存货账目,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1.购人存货时,对得到的实物折扣不人账,形成账外存货。2.接收捐赠的存货不人账,形成账外存货。
3.以实物形式(存货)分得的利润不人账,形成账外存货。4.单位罚没实物(存货)不人账,形成账外存货。
5.发生存货盘盈,未按规定将其转人“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而形成账外存货。
6.以物抵债收回的存货不人账,形成账外存货。
7.购人存货不人存货账,而直接计人成本或费用,不进行物 品的人库核算和管理,形成账外存货。8.其他
(二)把账内存货转到账外
1.对已领未用的存货月底不办理退料或假退料手续,也不 登记备查账簿,虚增成本,形成账外存货。
2.委托加工材料的剩余材料不如实人账,形成账外存货。3.将发出的存货样品以报损的形式增加当期费用,形成账外存货。4.出租、出借的包装物计人成本,形成账外存货。5.将参加展销的存货转移,形成账外存货。
6.虚报存货的盘亏、毁损,作为单位的损失或费用处理,将存货转移账外。
7.以其他形式将存货由账内转至账外。第二节 账外存货审计的技术与方法
一、账外存货及其审计的特点 被审计单位形成账外存货的动机主要有:使存货脱离财务控制,为个人或少数人所用或消费;将无偿取得的或由账内转出的存货伺机动售以形成小金库。因此审计人员应关注被审计单位存货的效用,对与个人或家庭消费相关的存货,如日用品、装饰材料等,应特别加以关注,同时与小金库审计相结合。
从账外存货形成的方式看,一种是与账面记录有联系,即将应记入存货的支出列入其他科目,或将账内存货转至账外;另一种是与账面记录没有联系的,如接受捐赠、投资、实物折扣和罚没等取得存货。审计人员应区别不同情况,从账面资料或会计资料以外的其他资料中捕捉线索,查找账外存货。
二、账外存货审计的具体技术与方法
(一)有举报时的审计技术与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可能会接到有关人员提供的线索或举报,如审计人员收到署名“一个知情人”或“职工某某”的举报信,揭发某单位领导伙同会计人员虚报盘亏、毁损,将存货转移至账外的问题。
对这种举报,审计人员如果向该单位领导直接调查,将引起对方的警惕,增加审计的难度。所以,一般应采取重点账目审查、实地观察、询问和外围调查等审计方法。审计人员应首先查存货、待处理财产损溢、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等重点账目,找出举报时期的存货毁损账务处理;然后检查存货“盘亏清单”、“报废申请书”、“报废清理单”及事故报告等,验证盘亏、毁损的真实性;在此基础上,向被审计单位领导、存货保管人员及有关经手人员了解情况,查明举报是否属实。
(二)无举报时的审计技术与方法
1.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分析形成账外存货的固有风险,判断其有无形成账外存货的动机。
2.了解被审计单位相关内部控制情况,必要时进行符合性 测试,分析和评价内部控制的弱点。
内部控制的健全程度与执行情况与账外存货舞弊现象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审计人员应关注被审计单位的相关内部控制,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1)审查单位存货采购、保管、发出、核算等环节的不相容职务是否分离,是否存在相互制约关系。即制定采购计划,授权采购或销售的人员与具体执行该项业务的人员是否分开,存货保管人员与记账人员是否分开,存货领用和发放人员是否分开,稽核人员与存货收发、保管。销售人员是否分开。应将一人兼管两项不相容工作的环节列为审计重点。
(2)是否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存货进行盘点。审计人员可以询问单位存货盘点工作情况,调阅盘点记录,查看单位的盘点工作是否详细、全面,盘点中发现的问题是如何处理的,结果怎样。将被审单位盘点资料反映问题较多的或不进行盘点的存货,作为审计重点。
(3)被审计单位存货的保管状况是否良好。主要是就安全、有效和相关规章制度等方面进行实地检查。
3.进行分析性复核,了解被审计单位存货的消耗、毁损等有无异常变动情况。
4根据了解的情况和所做分析,估计可能形成的账外存货,确定审计方式。
5.根据所获审计线索,实施详细测试,以收集充分确凿的审计证据。一般来说,可采用以下审计技术与方法:
O)将存货总账与明细账核对,一方面从明细账中抽取部分项目检查其实物是否存在;另一方面从仓库中选取一定项目,追查是否记录在存货账目中,确认是否账实相符,查明有无账外存——N。.
(2)通过观察、询问等方式,查阅有关会议记录、合同协议。库存记录等,了解有无接受投资、捐赠、实物折扣和罚没等形成的存货,并与相应账薄记录核对。必要时与小金库审计相结合。
(3)结合材料采购、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经营费用、生产成本和存货发出等的审计,查明有无将账内存货转至账外的情况。
对于购货过程中多报损耗及向供货单位等索取的赔偿不人账而形成账外存货,应重点查证超定额损耗的成因及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是否发生过意外及处理过程。检查有无将购人存货直接在管理费用、经营费用等开支从而形成账外存货的情况。对于内部单位领用的存货,应检查领用物品的手续是否完整,单据项目填写是否齐全合规,审批是否明确等,并实施证证核对,查证存货是否真正被所需部门领用,有无多领、冒领等转作账外的情况。对于委托加工材料转作账外材料的审查,应根据委托加工合同、协议以及委托加工计划成本、委托加工材料出库单以及对方收料单、记录、凭证等测算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差距,计算加工成材率,以审查单位有无借委托加工名义将账内材料转到账外。对于生产领用材料可以实地抽查生产车间领料使用情况,查看有无材料被车间多领积压、不退库从而形成账外材料。
(4)检查有无将盘盈存货转移账外及虚报盘亏、毁损的问题。审计人员应广泛地调查了解被查单位是否对存货进行定期盘点,对盘点结果是否及时处理,通过审阅待处理财产损溢、营业外支出、管理费用等明细账户及相应的会计凭证,了解被审计单位对存货盘盈或盘亏的处理是否正确、及时,是否存在弄虚作假的问题。
6.对所获取的审计证据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形成初步审计结论,并记录在审计工作底稿中。
7.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进行沟通,征求他们对初步审计 结论的意见。
8.作出审计结论与审计决定。第三节 账外存货审计案例
【憎 况]
审计人员在查阅某商品流通企业2(M年12月份管理费用明细账时,发现盘亏报损98UD元,因报损数额较大,决定进一步查证。
【分 析]
有些企业弄虚作假、营私舞弊,将企业的存货转移账外,并将因此而减少的那部分存货在盘点时挤人盘亏数额中,作为企业的费用或损失列支。据此,审计人员进行以下分析:
1.是否真的发生盘亏报损,数额为何如此大?报损商品究竟是什么?
2.如果不是真的盘亏报损,那么商品究竟转移何处?
【审 查]
1.根据分析,审计人员决定审阅待处理财产损溢、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等账户明细账,并审查相应会计凭证,以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虚报盘亏,弄虚作假将存货转移到账外问题。
审计人员查阅了记录存货盘亏的2000年12月28日15号记账凭证,凭证内容如下:
借:管理费用98(M 贷:库存商品gW 该凭证所附原始凭证是一张经领导审批的存货盘亏报损单。
对于这笔账务处理,审计人员认为报损理由不充分。
2.经过调查取证,查明被审计单位在W年10月份开展销会时将货物从仓库提出,未办理任何手续,展销会期间货未卖出,运回后直接将这些货物作为福利发给职工,未做任何账务处理。
3.年终时,为使账实相符,便将此价值98(X元的货物挤在盘亏损失中。
【结 论]
被审计单位将库存商品转移账外,用于职工福利。第一节 虚增收入概述
一、虚增收入的含义
虚增收入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实现”或“超额”完成既定的经济效益指标,有意违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收人确认原则,虚拟经济业务以多记收入、虚增利润、粉饰财务状况的一种舞弊行为。
二、虚增收入舞弊的具体表现形式
(一)虚记主营业务收人
虚记主营业务收入的主要形式有:编造假客户,虚开发票,多记收人;企业之间,尤其是关联企业之间,相互串通,未做商品交易,却相互开销货发票,以达到双方多计收人的目的等等。
(二)提前确认主营业务收人
指违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收人确认原则,把应反映在以后会计期间的收人记人当期。如将本应计人“预收账款”的未实现的主营收人提前记人当期收人;在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产品时,违反应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分期确认收入的规定,在发出商品当期或第一次收款时,便确认商品的全部收人;将委托作销信中的商民大夫收到者并单位的代销清单之前即确认收 人。
(三)发生销售退回、折让和折扣时,不冲减当期主营业务收入
(四)虚记其他业务收人
在未发生材料销售、代购代销及包装物出租等业务时,虚造单据,确认相关业务收人。
(五)虚记投资收益
在被投资单位未宣告发放股利、分配利润(成本法核算时)的情况下,便确认投资收益;或通过虚构被投资单位当年的利润水平以多计投资收益(权益法核算时)。
(六)虚记补贴收人
将未收到先征后返的增值税等计人补贴收人,或违反国家规定虚报相关产品的销量或工作量,从而多计补贴收入。
(七)虚记营业外收人
通过虚构固定资产盘盈和非货币性交易等以多计营业外收人,无任何依据将应付账款转作收人处理等等。
(八)将接受捐赠的资产、资产重估增值等应作为资本公积处理的项目列作收人
(九)其他 第二节 虚增收入审计的技术与方法
一般来说、被审计单位虚增收人都会有明显的动机,且会在账内留有线索。审计过程中,如果发现被审计单位有虚增收人,虚报利润的动机,审计人员即可在简单了解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相关内部控制之后,直接由相关账面记录人手,采用分析性复核、审阅和函证等方法查找账内的不实收入。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分析与收人相关的固有风险,判断有无虚增收人的动机审计人员应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处环境和经营状况,对以下几类企业予以重点关注:
(一)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的企业
这类企业易发生虚增收人舞弊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有些承包人在人、财、物、产、供、销上大权独揽,企业内部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凡事一个人说了算;二是一些承包人为了自己的名誉、地位,兑现承包奖金等个人实惠,不惜弄虚作假,掩盖企业经济效益的真实情况,欺骗国家和企业职工。
(二)实行厂长(经理)任期责任制的企业
这类企业的厂长或经理为了完成自己任期内的各项经济考核指标,往往在账面上有意造假,夸大任期内的业绩,欺骗有关部门,以达到窃取荣誉、骗取职务或地位的目的。
(三)有减亏或盈利压力的其他企业
有些企业迫于上级主管部门下达利润指标或减亏指标,不得不虚增收人;有些企业实行工资与效益挂钩,为使工资上浮或不下浮,只得多报利润或少报亏损;有些企业为获得贷款,骗取金融机构的信赖,多计收人,虚报利润;有些企业为了骗取上市资格,多计收人,以满足连续三年以上盈利的要求;上市公司怕困效益不好影响企业形象,多计收人,虚报利润等等。
二、了解被审计单位与收人相关的内部控制,必要时进行符合性测试,分析和评价内部控制的弱点。
三、进行分析性复核,确认收人的异常变动。
将被审计单位本年收人与上期收人对比,将内各月份 的收人进行对比,将反映被审计单位当年盈利水平的指标与上、计划以及同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较,或将收人记录与货物发运记录进行对比,检查有无异常变动情况。
四、根据了解的情况或所作分析,确认可能发生虚增收人的领域和期间,确定审计方式。
五、根据所获审计线索,实施详细测试,以收集充分确凿的审计证据。一般来说可采用以下审计技术与方法:
(一)对于编造假客户,虚开发票,以及企业间没有交易的发生却相互开发票的舞弊行为,可通过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追查至原始凭证,将销售发票与库存商品或产成品的发货记录相核对,检查其有无未销售商品或产品而虚开发票,多记收人的问题。必要时,也可通过向有关业务员和库房保管员进行调查询问来发现线索。同时结合对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审计,采用函证等方法,通过证实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的真实性来查明有无虚拟客户、虚记收人的情况。
(二)对违反收人确认原则,利用预收账款、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和委托代销发出商品虚增收人的舞弊行为,审计人员应当进行以下具体检查:
1.检查预收账款。首先应根据企业签订的销货合同确定被审计单位收取的款项是否为预收货款,将合同中规定的预收款金额与预收账款账户记录金额相核对,如果发现金额不相符,应进一步审查有关发票,提货单等原始凭证,查明是否将应记人预收账款账户的预收款直接记人销售收人账户中。
2.检查分期收款发出商品。首先应审查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的销售合同、协议,以确定被审计单位此项销售业务是否真实存在;其次,将合同中规定的各期收款额与产品(商品)销售收人明细账记乔相核对,如果发现金额不符,则应进一步查证,必要时可向购货单位进行调查或函证。3.检查委托代销发出商品。首先应查明被审计单位确认的代销收人是否以受托单位转来的销售清单为依据;如果有疑问,应直接到代销点实地察看和检查受托单位的相关记录,确定是否有虚增的销售量,进而虚增收人的情况。
(三)审查发生的销售退货、折让和折扣。通过审阅双方签订的合同、出人库记录、询问当事人、审查产品(商品)销售收入账户及有关的会计凭证等,查明是否有发生销货退回、折让和折扣等不冲减销售收人的问题,应注意审查年初或年末结账时的退货记录,查看其是否存在着年终虚列销售,次年初作假退货用红字发票冲回的舞弊行为。
(四)审查来料加工业务。根据其他业务收入明细账记录,追查至来料加工业务的合同、协议川文料单及有关的原始凭证,查明来料加工业务的真实性。必要时,可以到生产车间调查询问来料加工业务的情况,以验证来料加工业务是否确实存在。
(五)检查投资收益。通过向被投资方函证或查阅相关资料,以及检查被投资方会计报表等,查明被审计单位对投资收益的确认是否正确。
(六)检查补贴收人。取得与补贴相关的文件、销量或工作量记录,从账面记录追查至原始凭证,查明被审计单位对补贴收 入的确认是否正确。
(七)检查营业外收人。取得固定资产盘盈清单以及有关非 货币性交易的协议和合同等,从账面记录追查至原始凭证,查明””???1:t?:::一。。。。
(八)结合资本公积的检查,查明是省仟仕时伍又仿””’” 产和资产重估增值等应作为资本公积处理的项目列作收人。
六、对所获取的审计证据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形成初步审 计结论,并记录在审计工作底稿中。
七、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进行沟通,征求他们对初步审计结论的意见。
八、作出审计结论与审计决定。
第三节 虚增收入审计案例 n 况]
审计组于2001年初,对某电机厂ZtaX)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在审计准备阶段,审计人员对该厂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了解。通过了解得知,该厂前三年一直处于少量亏损状态,2000年实现了扭亏,并圆满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lbo万元利润指标,但该行业扭亏状况并不尽如人意。审计人员决定把收人作为审计重点。
【分 析]
审计人员首先审阅了该厂2(M年各月的利润表,通过对报表的对比分析,发现两处疑点:第一,该厂ZqX)年12月份实现的主营业务收人1540万元,比其他各月增长近一倍;第二* 月份的其他业务收人有很大幅度的增加。这些迹象表明该厂可能存在着为完成利润指标,虚增收人的舞弊行为。
【审 查] 针对疑点,审计人员做了进一步的审查:
1.在对12月份产品销售收人账户进行检查时,发现12月ZI日有了笔记录,摘要为:售%18 OM0M-2电机3m台,金额p万元,经审查这笔业务的记账凭证,其账务处理为:
借:应收账款&XMM)
贷:主营业务收人&XMXU 记账凭证后未附任何原始单据,而且应收账款也没有明确的付款单位。审计人员据此判断这可能是一笔虚拟的销售业务。为了核实这一问题,审计人员对SG180M-2产品进行了实地盘点,盘点发现库存产品的实际结存数量是416台,产成品明细账中的结存数量为 116台,实物比账上整整多 3ho台,这一检查结果基本上验证了审计人员对这笔假销售业务的判断。
2.针对该厂10月份其他业务收人突增的现象,审计人员首先审查了其他业务收人账户中金额较大的记录,审查中发现10月26日有一笔“转让厂房、土地收人”150万元,账务处理是:
借:其他应收款15(XUff 贷1500000 记账凭证后仍是未附任何单据。对于账中记录的转让厂房、土地事项,审计人员向该厂有关部门进行了查证。原来该厂由于多年效益不好,上级决定对其资产进行重组,打算将部分厂房、土地转让给某大型房地产公司,为此双方就转让一事进行了多次谈判,由于某些具:
其他
业
务
收
人 体问题未能达成一致,这件事就没能进行下去。经济交易根本没有发生,该厂却虚计了这笔收人。
3.当审计人员将这两个问题向该厂领导进行通报时,在查证的事实面前,他们也不得不承认,采取虚拟销售收入a对万元,虚计转让厂房、土地收人150万元手段,以完成当年利润指标的舞弊行为。
{结 论】
审计组认为,该厂在有关收人业务的账务处理中存在虚增 收人750万的问题。
第一节 少列成本费用概述
一、少列成本费用的含义
少列成本费用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夸大成绩、窃取荣誉、骗取信赖、粉饰财务状况,少计当期生产成本、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少结转主营业务成本的舞弊行为。
二、少列成本费用舞弊的表现形式
(一)少列生产成本
如将应列人生产成本的项目记人待摊费用、固定资产成本及在建工程等科目,或直接挂往来账。
(二)少转完工产品成本
如产品完工人库后,采用改变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等方式,少转完工产品成本。
(三)少转主营业务成本
如不与主营业务收人配比,少转或不转主营业务成本。
(四)少列其他业务支出
如在发生材料销售或提供劳务时,不与其他业务收入相配比,少转或不转相关的成本与费用。
(五)少列营业费用
如将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记人长期待摊费用、冲减权益类项目或直接挂在往来账中。
(六)少列管理费用
如将管理费用资本化,记人固定资产、在建工程、长期待摊费用等科目,或在应付福利费及权益类项目中列支,有的还直接挂在往来项目。
(七)少列财务费用
如将财务费用资本化,记人固定资产、在建工程。长期待摊费用等科目,或冲减资本公积等权益类项目。
(八)少列营业外支出
如将应记人营业外支出的盘亏和毁损项目挂待处理财产损益迟迟不予处理;不计或少记债务重组损失;不计或少计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在建工程的减值准备;将捐赠支出、罚款支出和非常损失等挂人长期待摊费用或冲减资本公积等权益类项目等。
(九)其他
如将已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仍挂在在建工程上而不予结转,从而达到少提固定资产折旧,少列生产成本、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的目的等。第二节 少列成本费用审计的
技术与方法 二般来说,被审计单位少列成本费用都有很明确的动机,且 会在账内留有线索。审计过程中,如果发现被审计单位有少列 成本费用,虚报利润的动机,审计人员即可在简单了解和评价被 审计单位相关内部控制之后,直接由相关账面记录人手,采用分 析性复核、审阅和盘点等方法来查找账内少列的成本费用。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分析与成本费用相关的固有 风险,判断有无少列成本费用的动机。
审计人员应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处环境和经营状况,对以下 几类企业予以重点关注:
(一)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的企业
这类企业易发生少列成本费用舞弊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有些承包人在人、财、物、产、供、销上大权独揽,企业内部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凡事一个人说了算;二是一些承包人为了自己的名誉、地位,兑现承包奖金等个人实惠,不惜弄虚作假,掩盖企业经济效益的真实情况,欺骗国家和企业职工。
(二)实行厂长(经理)任期责任制的企业
这类企业的厂长或经理为了完成自己任期内的各项经济考核指标,往往在账面上有意造假,少列成本费用,夸大任期内的业绩,欺骗有关部门,以达到窃取荣誉、骗取职务或地位的目的。
(三)有减亏或盈利压力的其他企业 如有些企业迫于上级主管部门下达利润指标或减亏指标,不得不虚增收人;有些企业实行工资与效益挂钩,为使工资上浮或不下浮,只得多报利润或少报亏损;有些企业为获得贷款,骗取金融机构的信赖,少列成本费用,虚报利润;有些企业为了骗取上市资格,少列成本费用,以满足连续三年以上盈利的要求;上市公司怕困效益不好影响企业形象,少列成本费用,虚报利润等等。
二、了解被审计单位有关成本核算和成本费用管理方面的 内部控制制度及成本核算方法,必要时进行符合性测试,分析和评价内部控制的弱点及其可能存在的少列成本费用的环节。
为了查明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少列成本费用问题,不管是否依赖其内部控制,审计人员都应采用调查询问和观察等方法,熟悉被审计单位产品的生产过程和费用的归集分配、成本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结转等业务及与之相关的内部控制,了解被审计单位产品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半成品每经过一个工序后,其实物形态的变化,产品生产过程需要的时间以及每个工序所需要的时间等。这不仅是舞弊审计所需要的,也是常规的财务审计所必要的。
三、进行分析性复核,确认成本费用的异常变动。
审计人员可结合对收入的审计,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少列费用问题,一个单位如果存在虚增收入舞弊,往往可能同时存在少列成本费用问题。在进行分析性复核时,可采用将各类成本费用水平与上、计划、历史平均水平相比较,以判断有无异常的变动;将内各月份的成本费用水平进行比较,检查有无某些月份突增或突减的现象,以缩小审计范围;将各批或不同时期各品种产品成本的构成进行对比,分析某成本项目占全部成本的比重有无不正常降低的情况。l。分析被审计单位的各期产品销售利润率,分析销售利润率有无突增现象。如果本期销售利润率突增,而价格没有明显变化,则可能存在少计成本费用舞弊问题。此方法是根据会计资料中的记录,计算某种产品的销售利润与销售收人之比。计算公式如下:
。_。。_。、,、_。某种产品的销售利润。。
某种产品的销售利润率二军9大户兴土象是忠于 X ito%。、。叨。—。们—下 某种产品的销售收入”“一
如果计算结果是销售利润率突增,则可能存在少计产品的销售成本、少结转完工产品成本以至于少计产品原材料成本等问题,可以进一步分析产品成本构成的变化情况。
2.分析产品成本构成的变化情况。某种产品成本的组成,一般地说有原材料、燃料、自制半成品、制造费用等。引起产品销售利润增加的原因,可能是组成产品成本的某一部分减少造成的,如果产品成本构成中的某一项或多项变化异常,而且是减少的,则应当作为少计成本的线索。计算公式如下:
、。。。^。。。。_某成本项目成本。。_
某成本项目占全部成本的比重二工头上兴大华上XI*。
”””一”-——”一「””’”“”—“一 产口成本”‘”’“
如果某成本项目占全部成本的比重有不正常的降低,应当进一步检查是否是由于少计成本费用造成的。
四、根据了解的情况和所作分析,确认可能发生少列成本费用的领域和期间,确定审计方式。
五、根据所获审计线索,实施详细测试,以收集充分确凿断审计证据。一般来说,可采用以下审计技术与方法:
(一)审查生产成本和完工产品成本结转。利用审阅法检查被审计单位的成本计算资料,检查在产品的数量、完工程度与其发生的成本的配比情况。重点是:
1.观察每期投人的产品数量与其发生的成本是否配比,注意有无投人产品数量很多,相应的原材料、自制半成品、制造费用却很少的现象。如果有,则可能存在少计原材料、自制半成品领用,少计制造费用问题。
2.检查在产品结存数量与其成本是否配比,如果在产品结存的数量很少,结存的在产品成本却很多,则可能存在少计完工产品成本问题。
3.检查完工产品转出的数量与其成本是否配比,如果完工产品转出的数量很多,而转出的成本却很少,则也会造成少计完 工产品成本,在销售产品时少计销售成本。
4.检查在产品中有成本而无实物对应问题,长时间少计完工产品成本,往往导致在产品有成本而无实物与之对应。
(二)审查主营业务成本的结转。对照主营业务收人明细账,检查主营业务成本的结转是否与之配比,查明有无已计收入而没有结转成本的情况;对照产成品明细账,根据被审计单位确定的成本结转方法,复算其成本的结转,查明是否有少结转主营业务成本的情况;检查成本结转方法是否一贯,查明是否存在故意改变成本结转方法以少转主营业务成本的情况。
(三)审查其他业务支出。对照其他业务收人,检查其他业务支出是否与其收人相配比,查明是否存在少转或不转相关成本与费用的情况。
(四)结合长期待摊费用、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应付福利费、来款项和权益内科目的审计,检查是否存在把应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外支出等列支的成本费用及其他支出列人这些科目。
(五)检查长期挂账的待处理财务损益和待摊费甩,查明是否有该处理不处理。该摊销而不摊销,从而少计成本费用的情况。
(六)结合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在建工程的审计,检查相关减值准备的计得是否充足;是否存在应转固定资产而不转,从而计折旧的情况。
(七)因少列成本费用的舞弊行为往往较多发生在年底,审计人员应关注对被审计单位年底的会计事项,特别是一些异常的和大额的会计处理。如:
借:材料成本差异 贷:本年利润
或者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贷:本年利润
六、对所获取的审计证据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形成初步审计结论,并记录在审计工作底稿中。
七、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进行沟通,征求他们对初步审计结论的意见。
j\、作出审计结论与审计决定。
第三节 少列成本费用审计案例
旧 况]
2001年初,审计组对某机床厂Zop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在了解该机床厂基本情况时,厂长介绍说:“M年上半年,我们厂亏损了100万。ZUX)年下半年,上级给我们下达了450万元的利润指标,经过全厂职工的共同努力,2000年全厂共实现利润450.2万元,圆满地完成了利润指标”。
【分 析】
上半年还亏损100万元,到年底却盈利450.2万元,刚刚超过利润计划。该厂采取的是什么措施?用的是什么办法?审计人员对此产生了疑问。
针对这些疑问,审计人员确定了如下审计方案:
l、运用审阅法,检查会计账务处理中有无异常的“借”“贷”关系。特别是下半年本年利润的增加项目。
2、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检查下半年产品销售利润率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增加。分析产品成本构成的变化,看是否存在少计某项或多项成本要素的问题。
3、运用计算、复算方法,检查完工产品成本。销售成本结转的正确性。
4、利用盘点的方法,检查期末在产品的数量是否账实相符,有无有成本而无实物对应的问题。
【审 查]
根据上述审计方案,审计人员的审计程序与过程如下: l、审计人员审阅本年利润明细账,发现2000年*月24日有一笔分录:
借: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M00000 贷:产成品——某产品3400000 经查,W年这种产品期末余额为0。
2、审计人员检查该厂成本计算单,发现年底在产品中有一种铣床期末成本为68万元,而在产品数量一栏没有数字。审计人员决定盘点在产品,经盘点,这种铣床早已完工转出,产品也已经销售,剩下的成本是这批铣床的制造费用,留在了生产成本中。
3、审计人员在审阅生产成本明细账时发现,一种车床的工装模具费上半年随完工产品有摊销,而从下半年开始完工产品不再摊销工装模具费。按照上半年的标准每台完工产品应摊销3UX)元,2000年下半年共完工转出车床150台。
针对上述问题,审计人员询问了该厂财务科长,财务科长介绍说:M年底厂实现利润与上级下达的指标还差300多万,厂内材料成本差异是贷差,所以用材料成本差异冲减了产成品成本,调增了一块利润。至于铣床少转完工成本和少摊工装模具费问题,也都是由于为完成利润指标,采取了将一部分成本先甩在生产环节,留待以后再慢慢消化的办法。这些办法厂长也是同意的。
【结 论1 该厂采用多转材料成本差异、少转完工产品成本、少摊费用的方法,少列成本费用,虚增利润以m多万元。第一节 隐瞒收入舞弊概述
一、隐瞒收入的含义
隐瞒收人,是指企业违反有关收人确认、计量的规定,采用违纪手法故意将本期已实现的各种收人隐匿起来,逃避财政、银行等部门的监督,致使国家资产、税收流失、企业财务状况失真的舞弊行为。
二、隐瞒收入舞弊的表现形式
隐瞒收人因手法和隐蔽程度不同,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一种是取得收人不人账,如将取得的各种收人不记账而采取公款私存或另外开设银行存款账单独存放;另一种是取得收人虽然不人收人账,但记人往来等其他科目,或直接冲减成本费用。
(一)取得各种收人不人账 1.取得主营业务不人账
如采用白条抵库、不开销售发票等方式,或虽开发票但不予记账的方式,在取得主营业务收人时不记收人账。2.取得其他业务收人不人账 如将不经常发生的处理边角料收人、材料出售收人、房屋和包装物出租收人、资金占用费收人等不作其他业务收人,而直接 以个人名义存储等。3.取得投资收益不人账
如将由被投资单位分得的利润、取得的债券投资收益等不 人账,而以各种形式存放账外等。4.取得营业外收入不人账
如将固定资产盘盈、非货币性交易收益以及罚款收人等不人账,而以各种形式存放账外等。
5.违反国家有关收人确认的规定,推迟确认收人的时间,把当期收人记人下一个会计期间。
(二)将收人挂在其他账上
l.将取得的各类收人挂在往来账上。
2.将已实现的产品销售收人在分期付款发出商品科目中挂账。3.将取得的投资收益冲减期间费用或记人资本公积等科目。4.将收到的补贴收人记人资本公积。
5.将取得的房屋、包装物出租收人。资金占用费收人、非货币性交易收益等其他业务收人和营业外收人冲减期间费用或记人资本公积等权益科目。
6.用车间。分厂承揽的加工业务收人抵顶应付该车间或分厂职工的工资。第二节 隐瞒收入审计的技术与方法
一、隐瞒收入及其审计的特点 被审计单位隐瞒收人的动机主要有:收人不人账,将收入款项存放账外,逃避财务监督,为个别人或少数人谋取利益,或列支不便在财务账中列支的支出;将收入挂在往来科目或记人资本公积等科目,或干脆推迟记账时间,把当期收人记人下一个会计期间,以调节利润水平,少交税金等。审计人员应加强对被审计单位高层领导的观察和了解,分析被审计单位的利润水平,从中发现审计线索。
隐瞒收人有不入账和记人其他账户两种表现形式,审计人员应区别对待,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对于不人账情况,更多地应采用从明细账之外的其他资料人手的方法,如外围调查、分析性复核、观察、询问和检查与收人相关的其他原始资料(如销售发票存根、货物发出记录)等。对于记人其他账户的,则应结合相关账户的审计,采用分析性复核、函证、询问和检查与收人相关的其他原始资料等。
二、隐瞒收入舞弊行为审计的具体技术与方法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分析存在隐瞒收人舞弊行 为的固有风险,判断有无发生隐瞒收人舞弊的动机
采用调查了解。观察询问的方法,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应了解的情况有:主要产品的品种、年生产能力、技术设备、产品主要销售对象及分布区域;产品是否畅销;库存情况;销售的结算方式等。
根据掌握情况,分析被审计单位存在隐瞒收人舞弊行为的固有风险。一般而言,以下类型的企业存在隐瞒收人舞弊行为的固有风险较高: 1.实行计税工资的企业。实行计税工资的企业,工资总额不与实现利税、实现利润、上交利税等经济指标挂钩。只要企业有钱,对超额发放的工资性支出进行纳税调整,就可以发放。这些企业负责人,为了满足自己或极少部分人的私欲,有可能隐瞒收人,用于乱分乱发。2.实行厂长(经理)任期经济责任制的企业。新任厂长、经理,为了降低任期内经济责任考核指标,往往在有关考核指标尚待确定的年份采取隐瞒收人的方法,降低利润,欺骗上级主管部门。待经济责任考核指标确定后,再将隐瞒的收人分期分批,全部或部分转作收人。最终达到完成任期经济责任指标,为个人职务升迁创造条件的目的。
3.已完成上级下达利润指标的企业。这些企业已完成上级下达的利润指标,如果近期新开发产品的销路好、附加值高、供不应求。企业负责人就有可能指使财会、销售及有关人员采用销售收人不及时人账的手法,将当期实现的销售收人在下期人账,或采用另开银行账户单独存储或存放在关联企业等多种手段,收人不人账,以将企业资金据为己有,随意支配。
4.母公司下属的独立核算子公司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这类母公司有可能为了偷逃税金,将自己的收人转移到子公司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5.销售额大,但税负高、资金紧张的企业。6.享受国家政策性亏损补贴的企业。
(二)了解被审计单位相关内部控制情况,必要时进行符合性测试,分析和评价内部控制的弱点
(三)进行分析性复核,了解被审计单位各类收人及其他相关账户有无异常变动情况
1.运用对比、分析、复核的方法,对主营业务收人。其他业务收人、营业外收人等金额、相关往来账及资本公积账目的增、减变动幅度、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判断企业是否有可能存在隐瞒收人舞弊行为。2.若企业出现主营业务收入逐年降低的情况,则应查看企业主要产品的年生产量、销售量、销售价格是否同比降低,如果企业的年生产量与前期持平或变化不大,库存量又无显著增长,企业则有可能存在隐瞒收人的舞弊问题。
3.分析被审计单位其他业务收人、营业外收入列示的内容。范围、金额的变动情况,找出增加、减少的原因,结合观察、了解。掌握的资料,对出现的异常情况,做进一步审查。
4.如果资本公积、往来账等的年初、年末增减变动异常,应逐笔查明原因。
(四)根据了解情况和所做分析,估计可能发生的隐瞒收人领域和期间,确定审计方式
(五)根据分析所获得的审计线索,实施实质性测试,以收集充分确凿的审计证据
一般来说,可采用以下审计技术与方法:
1.与销售人员、库房管理人员、设备负责人员、工程项目负责人员座谈,分析座谈结果,以确定审计重点。2.利用审阅、核对、盘点方法,从货物发运凭证、销售合同、销售发票人手,对照检查被审计单位收人明细账,检查相关收入 明细账记录是否完整,同时注意检查是否有价格奇低的情况以及不按照销售合同规定的品种、单价、数量进行销售的业务,确定是否存在转移收人或企业基建、福利部门等领用产品不记收入的舞弊行为。3.对主营业务收入实施截止测试。取得各银行账户期末的余额调节表,查明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未达账项中是否有应记收人的项目;取得被审计单位次年的若干月份的收人账,追查至原始凭证,查明是否有应记人被审计期间而记人次年的收人。
4.审查发票号是否连续,各联是否一次书写完成,字迹是否为同一人书写,有无涂改痕迹,查明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少开发票、隐藏发票,从而隐瞒收人的问题。
5.通过计算.复核企业单位产品所需原材料、辅助材料的品种、数量。如存在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过高、消耗材料品种异常的情况,则应结合存货盘点结果,追查是否存在出售材料不计收人的问题。6.盘点固定资产,检查闲置资产、报废资产的处置情况,对照营业外收人账,核实企业出租、出售报废资产的各项收人人账情况。7.结合往来账款、资本公积和期间费用等科目的审计,采用函证、检查原始凭证等方法,查明是否存在将收人挂人往来账、记人资本公积和冲减期间费用的情况。
(六)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形成初步审计结论
(七)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进行沟通,征求他们对初步审计结论的意见
(八)作出审计结论与审计决定 第三节 隐瞒收入审计案例
【情 况]
2001年3月审计组对本市某轮胎厂W财务收支进行审计。根据该厂厂长介绍:ZffX)年是该厂销售形势最好的一年,工人们抓住这一机遇,加班加点,第二季度该厂就实现了利润9500万元,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利润指标M万元,超额sic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收入增长5%,轮胎的年产量增长20%,产成品库存比去年还下降了 1%。与此同时,该厂还对轮胎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去掉了某种添加剂,使轮胎的生产工艺简单了,还提高了轮胎的耐磨程度 I分 析]
听了厂长介绍的情况,又经过对利润。产量、销售收人增减幅度的简单计算、对比,审计组认为企业收人,利润、产量、库存等不配比。为此审计人员对企业利润的真实性产生了疑问,于是决定重点对此方面问题进行深入审查。审计组制定了以下审计方案:
1.运用复算方法,检查完工产品成本、销售成本结转的正确性。2.采用分析、复核的方法,检查各项期间费用是否存在不合理增长因素。
3.利用盘点、核对法,检查期末库存产成品是否账实相符,出人库数量的计算是否真实。4.运用审阅法,检查往来账有无异常变化,查看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有无大笔银行已收、企业未收款项。
【审 查]
根据审计方案,审计人员展开了具体审计工作:
1.审计人员审阅材料明细账时发现,W年由于工艺改进,生产轮胎已停用的某种添加剂各月都有领用记录。调阅凭证,会计分录为:
借: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
经核对,M年全年车间共领用此种添加剂价值86万元。2.审阅产成品明细账时,对产成品出、人库数量进行了统计,用全年产成品出库数量乘以销售单价,粗略计算后与报表销售收人对比,金额相差2(M多万元。
3.审阅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时,发现问月有六笔,合计金额为18to多万元的企业未收、银行已收的未达账项至今挂账。
4.查阅资本公积明细账,发现1998年12月一笔记录使资本公积增加了以D万元。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WD&XX)
贷:资本公积 引力o以D 针对查出的上述问题,审计人员首先询问了生产车间主任,车间主任简单介绍了轮胎的生产工艺和所需原材料的品种,并特别强调了添加剂在轮胎中的作用。车间主任介绍的情况与厂长介绍的情况互相矛盾,审计人员分析后,认为其中必有隐情。经过审计人员反复的政策宣传,在事实面前,车间主任道出了实情。为了弄点“活钱”,给大家发点奖金,车间部分领导决定,把领出的添加剂卖了,收到的钱以私人名义在银行办了一个活期存折,逢年过节给大家发过节费。
接着审计人员就六笔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未达账项问题询问了财务科长,财务科长说,企业今年的销售形势好,利润指标也已完成,为了减少明年的压力,厂长让把10月份以后实现的销售收人放到明年,所以已经开出的销售发票和出库单都存在抽屉里,没做账务处理。至于资本公积增加的以D万元,是收到的办公楼遮阳补偿款,准备给职工购宿舍。至此,问题真相大白了。
【结 论]
该厂采用多种手法,隐瞒收人,设置小金库,调节利润,漏交税金。
第一节 虚列成本费用概述
一、虚列成本费用的含义
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虚列成本费用,是指企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故意混淆成本费用核算的界限,虚增成本费用的舞弊行为。
二、虚列成本费用的表现形式
虚列成本费用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
(一)虚列直接材料费用
1.提高材料单位价格,多结转材料成本
第四篇:小金库”的资金来源及审计方法
小金库”的资金来源及审计方法
来源: 不详
当前,国有企事业单位私设“小金库”的问题屡禁不止,不仅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而且还诱发和滋生了各种腐败现象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也使部分人走上犯罪的道路。审计人员必须全面了解“小金库”的资金来源,掌握对其审计技巧,在审计工作中才能事半功倍。
一、“小金库”的资金来源
“小金库”的资金来源很多,归结起来有以下十个方面。
1.截留、隐匿部分主营业务收入。如在经营中若对方不要发票或企业对个体客户的加工费收入,企业的代销收入等,没有按规定作账务处理,形成“小金库”的资金来源。另外还有开大头小尾发票,即将收款联、正联数字按实际收款数填写,而将发票存根联、记账联数字写小,这样既可以把差额纳入“小金库”,又使企业偷漏了税金。
2.截留、隐匿对外提供的各种服务和劳务收入。如企业为外单位提供加工维修、运输、延伸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收入,由于有部分是收取现金,很容易成为被截留的对象,形成“小金库”的资金来源。
3.截留、隐匿财产租赁费、承包费、赞助费等企业所得,将现金形式收取的出租包装物、固定资产的租金收入不入账,直接存入“小金库”。我们在审计中还发现:某公司利用业主的产业,在工程决算尚未完成之际,出租他人财产,取得的租金收入存入“小金库”。4.截留、隐匿销售账外资产的收入。如有些企业以下属部门领料为名,将领取的材料计入成本费用账户,由此形成大量账外资产,然后将其卖出,获取的价款存入“小金库”。
另外还有多报委托加工材料损耗,形成账外资产;如有的企业利用材料外出加工的机会,多报材料加工损耗,将多报的材料倒卖或抵加工费,其收回的资金不入账,形成“小金库”。
5.截留、隐匿投资收益。如有些企业利用对外投资或联营的名义,转出资金、资产,然后从接受资金、资产受益方收取利息或投资收益不入账。尤其是大型知名企业利用企业商誉以其他单位联营,对所取得的收益不在财务账上反映,收益直接流入“小金库”或者在联营单位直接列支费用的做法就更具有隐藏性。如在审计某大型集团时发现该单位利用企业商誉同外商在境外设立联营公司,审计进点时该单位所列投资项目时有意不予以反映此项投资,经审计,发现其所取得的联营收益一部分直接列支集团的费用和福利性支出,还有一部分收益存入“小金库”和存放在联营单位,未纳入集团财务账上反映。
6.截留、隐匿资金占用费。如有些单位采取对外单位有偿出借资金,其出借的资金以往来款名义挂账,收取的利息未做账务处理,直接存入“小金库”。
7.截留、隐匿处理固定资产和废旧物资收入。如有些单位固定资产有意不留残值,当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账面该项固定资产金额为零,以后取得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和变价收入不入账,存入“小金库”;另外废旧物资很少在账上反映,会计人员基本上是不掌握的,而且单位管理也不重视,因此,处理的收入往往不入账,存入“小金库”。
8.截留、隐匿已经核销的坏账重新收回的往来款。如在审计中发现某企业在清产核资中己核销了对某单位的应收账款,之后该企业从欠款单位收回一部分资金,却不按规定进行账务处理,而是把资金存入“小金库”。
9.以各种名义虚列支出、虚增费用,套取公款。如有单位采取虚列职工人数、虚报加班工资和调出、减员不删名额等方式多分配工资费用,并按虚大数提取现金,将提取和发放差额存入“小金库”;也有单位通过虚提业务手续费等方法,将资金提取后分到内部各科室进行使用,有关支出不入财务账;更有甚者就是购买假发票虚列支出。另外我们还在审计中还发现某施工单位与分包单位勾结,由分包单位开出假工程结算单计入成本,然后将转移的资金存入“小金库”。
10.重复列支费用,转移资金进入“小金库”。如有的企业从油站购买油票或商业企业购买购物券,并同时开具发票报销,但平常用油票加油和用购物券购买办公用品时,再次开具发票,报销后资金存入“小金库”。
二、“小金库”的审计方法 1.对比分析法。可以根据审查企业当年耗料量,运用材料定额粗步估算销售量,并与销售账反映收入核对。也可以将企业本和以前的销售账、原材料账中生产领料、水、电等主要成本、费用支出数额进行对比;若企业存在本原材料、水、电消耗定额没有增大,而消耗量比以前增大,账面销售量却减少;装卸工资定额没有提高,而装卸工资总额比以前增长,账上装卸销售的数量却减少等情况时则应实施全面审计,找出确凿证据,看是否存在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的问题。如我局在审计某杂志社时,发现该单位杂志用纸量和印刷费用计算出印刷杂志量比该社销售账上反映的杂志发行量大很多的疑点,经过追踪审计发现该杂志社少计收入上千万元存入“小金库”的问题。
另外,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往往是有规律的,有些收支项目存在对应关系,查账时如果能紧扣这个特点,往往可以查出单位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的问题。如在对某单位进行审计时,发现该单位购买某空白证件500份金额5000元的原始发票,且有物价部门颁发的收费许可证,但该单位账面上却没有此项收入,空白证件也没有存货,经过追踪审计发现该单位将办证收入没有纳入财务账上反映,而是存入“小金库”。
2.资产清查追踪法。审计时应查阅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固定资产卡片,对己报废的固定资产与固定资产清理账户进行核对,对应有残值及变价收入而账面却没有的固定资产,应进一步核实是否存在隐匿收入。其次还应对企业若干的各项资产的增减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尤其是对长期不用或下马项目的资产、即报废资产的处理去向要进行追踪。这种审计方法对截留、隐匿处理固定资产和废旧物资收入存入“小金库”的情况尤其适用。
另外资产清查追踪法也很适用于从账外资产为线索查出“小金库”。对于发现账外低值易耗品、固定资产等货物,若无支出凭证,则应追踪购买资产的资金,采用顺藤摸瓜的方法扯出隐藏的“小金库”。
3.突击盘点法。应首先了解单位现金存放点和有可能保管“小金库”管理人员的情况,盘点时要注意对库内所有现金、支票、存折、票据及存根联等资料全部进行清点,发现问题要立即追踪审计。如对某单位财务负责人突击盘点时,发现私人存折十几本,且有些存折上金额较大,经过到相关银行查询,发现该单位公款私存的问题。
4.银行账户追踪法。审计进点前应首先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所有银行账户情况,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应
注意是否存在未提供的账户,若有则应追踪到底,看是否存在账外账户的情况。
5.票据核对法。票据是单位经济活动的具体反映,因此要重视检查单位收费票据;审计中应先从企业内部控制入手,检查票据购买、领用、销毁、存根的保存等一系列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存根联是否完整,并运用判断或统计抽样法,从中抽出一定数量的存根联,看其是否全部入账,还可以从被收费单位调查取得的收据联为证据,要求核对相应的存根联,以此为突破口,检查企业是否存在收费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的做法。
另外票据核对法也适用于虚列支出和重复列支费用而形成“小金库”的审计,如对支出凭证中开具的金额较大的发票,同时又没有附采购清单,或者有,但采购数量与实际需用不一致的,以及没有后勤部门收货的,就应给予重视追查是否是用于购买购物券;对之后大额购物且与前面的发票开出单位是同一商户的,或者收款单位与开发票单位不一致,而报销却领取现金的,应联系上述业务综合审查,落实是否是重复列支费用,若是,则应追踪所领取现金的去向,从而查出隐藏着的“小金库”。
6.审计信息互相反馈法。也就是审计机关各部门之间应互相反馈审计情况,通过对某一行业或某一系统被审计单位的审计,将发现查处的问题进行上下衔接,从而发现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小金库”。如我们在审计某施工企业时发现该企业的总公司用三联单收据从该企业收取管理费用100万元,且该企业银行转账票据反映收款单位又是其总公司属下的服务公司;因有以上疑点我们将此信息向正在总公司审计的审计组反馈了信息,从而发现总公司账外发放补贴的问题。
7.询问检查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与财会人员或其他相关人员交谈或利用审计时发现的某些尚欠证据的线索与有关人员谈话,并根据谈话得到的线索进一步追查。如上面所提到的利用商誉投资,收益不入账的问题就是这样查出的。
总之,只要研究和掌握一定的“小金库”审计方法,根据“小金库”资金形成的特点,深入调查研究,抓住线索一查到底,就能将各种各样的“小金库”审查出来。
第五篇:往来款项审计要点
往来款项的审计要点
1,一般情况下是函证,挑选大额的。
2,但是函证对方不一定会回函。抽凭检查一下
首先要看一下往来性质,如果觉得异常,抽凭并让企业提供支持文件,大额的一定抽凭检查一下。3,举例:
①应付账款:首先要确定付款的帐期---由采购部门提供付款申请明细表--财务审核--各部门领导签阅--附发票金额要审核。
注意:财务审核这一环节,主要看签字是否齐全,金额是否正确、发票是否正规、账期是否符合企业付款制度等。
②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
往来款项的审计
摘要:根据往来账科目核算的特点,所有的二级科目都应该有明确的核算对象及核算内容,即会计科目反映的内容和名称有其明确的对应关系。核算对象应该明确并可函证确认,否则就应该将其列为重点审计对象。本文通过举例说明的方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加强往来款项的审计提供了参考建议。
关键词:往来账;注意事项;审计方法
往来账主要包括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在审计工作中,因往来账的许多经济业务并不直接表现为收入、成本等敏感项目,且大多科目明细繁多、发生频繁、函证也比较困难,如果审计人员不认真分析判断,或仅仅用少量抽取凭证的审计方法,往往会错失很多发现问题的机会,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部分审计案例,浅谈一下关于往来账审计的注意事项和方法。
根据审计目的的不同,审计人员在审阅被审计单位的基础资料后,应详细了解该单位的资金运营、经营范围、主要的客户对象等情况,在了解情况的过程中应逐步明确自己的重点审计方向。在对往来账进行审计时应对企业的往来账的二级科目及金额进行分析判断,往来账的发生大多与资金密切相关,一个管理成熟的企业通常都会制定一套较为完善的资金审批和内控制度,而这些制度也是对往来账审计的主要依据之一,从这种意义上讲,往来账的审计更强调符合性测试,在进行实质性测试的同时进行符合性测试,往往能够发现一些隐藏在往来账中的问题。
一、预付账款的审查
预付账款的审计中应当关注有关的购货合同是否真实、合法,对方单位是否真实存在,以确定企业是否存在虚列预付账款或隐瞒收入等问题。曾经做过的审计案例中有一个案例是通过预付账款发现了问题,一个大型的建筑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建筑资质,需要增资,按照审计准则,增资之前要对企业的上期出资的到位、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在对其进行审计前,我们查阅了该公司几年来的报表数据,并详细地询问该单位的主要经营项目、收入、利润等概况,从报表上看预付账款科目每年的余额都较大,建筑企业虽然有些工程款需要预付,但结合该公司每年的工程结算情况分析该项科目余额异常,于是抽查了首次出资时的大量预付账款的凭证和资金的收付凭证,发现在出资的当月,货币资金数额很大,其后逐渐减少,同时预付账款逐步增大,预付账款后附一些施工合同大部分比较简易,同时大部分都是个人和该公司签订的合同,且在后期几年几家单位和个人的预付账款都变化不大,由此判断出该单位抽逃注册资本的数额,在将几家异常的单位和个人的预付账款整理后,我们要求去这些单位和个人处询证,但企业却提供不出详细地地址,最后企业的财务人员承认预付账款的抽逃资金部分。
二、应收账款的审查
1.了解并测试被审单位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
应收账款的控制测试主要围绕应收账款的不相容职务分离、正确的授权审批、充分的凭证和记录、定期寄送对账单以及内部核查等来实施。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应重点关注如下几个方面的控制测试及评价:(1)应收账款的记录是否以经销售部门核准的销售发票和发运凭证为依据;(2)企业是否根据应收账款明细账的余额定期编制客户对账单并与客户对账,编表与记录、调整应收账款的不相容职务是否得到了分离;(3)应收账款的总账和明细账户登记是否由不同的人员根据汇总的记账凭证和各种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分别登记,应收账款总账和明细账户的余额是否由独立于记录应收账款的其他人员定期核查;(4)测试企业的信用部门是否定期编制应收账款分析表并标出虚列的应收账款或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5)测试企业对于账龄较长的客户的应收账款是否指定专人进行催收以保证债权得以收回,应收账款的各种贷项调整(包括坏账冲销、折扣与折让的给予)是否经过专人授权审批;(6)测试企业是否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
2.有选择地对应收账款进行函证
注册会计师应亲自进行函证的寄发以保证寄发过程中出现的舞弊风险,在确定函证范围时,应对总体以一定的形式分层,以便对应收账款金额的主体部分进行函证。一般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应选择以下项目作为函证对象,大额或账龄较长的项目;与债务人发生纠纷的项目;关联方项目;交易频繁但期末余额较小甚至为零的项目;非正常项目。
在函证时间的选择上,函证最好以资产负债表日为截止日,充分考虑对方复函的时间,在期后适当时间内实施函证,尽可能做到在审计工作结束前取得函证的全部资料。如果被审单位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评估为低水平,注册会计师也可选择资产负债表日前适当日期为截止日实施函证,并对所函证项目自该截止日期至资产负债表日发生的变动实施实质性测试程序。函证方式的选择分为积极式函证和消极式函证,注册会计师在实务中为了提高效率,一般将两种函证方式结合使用。对于大金额应收账款采用积极式函证,对于小金额应收账款采用消极式函证。同时,注册会计师应该直接控制询证函的发送和回收,通过函证结果汇总表来控制函证。
最后,注册会计师还要对函证结果及应收账款余额进行分析,重点关注回函结果表明存在审计差异的情况,合理估算应收账款总额中存在的累积差错的多少,估计未被选中进行函证的应收账款的累积差错是多少,将函证的过程和情况记录在工作底稿中。具体可以分为如下两种情况:(1)收到回函时,如果回函结果与账面一致,注册会计师一般可以初步确认此笔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果回函的结果小于被审单位的账面价值,注册会计师应重点关注被审单位是否存在扩大应收账款,虚增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嫌疑并调查发函之后收款的情况;如果回函结果大于被审单位账面价值,注册会计师应关注被审单位是否存在利用应收账款隐瞒利润的舞弊行为。(2)对于采用积极式函证而没有收到回函时,如果是因为对方已经付款,应审查发函后的企业收款情况;如果存在虚假确认应收账款的嫌疑,应通过调查交易的相关合同、销售发票、发运凭证等予以核实;如果是发函途中丢失,可以通过邮局进行查询。在分析应收账款回函时,注册会计师还应考虑时间因素、成本效益因素以及应收账款的重要性水平,决定是否进一步扩大函证范围和追加实质性测试程序。
三、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的审查
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大部分为非主营业务形成的往来账,其中大部为个人往来,有些审计人员对此往往容易忽略其重要性而减少抽查平整的样本,致使在其中的问题也被忽略。对于其他应收款的审计应关注企业的对其他应收款的审计中应当关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另外是否建立了定期清理的制度,是否执行。同时还应注意调查对方单位是否真实存在,如果是押金,应调查对方单位是否以将押金退回,如果已经退回,单位就有可能存在私设“小金库”的现象,应当仔细深入地调查。另外还应当关注企业是否有长期挂账的单位借款,对方单位是否真实存在,应询问有关人员,查清原因,从而进一步搞清企业是否存在舞弊行为。在此仅谈一例关于其他应付款的审计案例。在接受一个上级主管部门委托后对其下属的单位进行经济效益审计时,其中一家下属单位为大型的兼住宿、餐饮、娱乐于一体的酒店,在审计其往来账时发现该单位其他应付款数额变动较大,且在审计基准日其金额也很大,于是增加抽查该科目的凭证数量,在抽查中我们发现有很多不正规的自制原始收据,有的收据摘要里注明是押金,但起数额却很大,且有部分科目的数额在有规律的增加,根据审计经验。初步判断为账外收入,在把判断异常的凭证整理出来之后,该企业的财务负责人承认这部分异常的数额为该单位出租房屋收入。
总之,往来账的审计对整个审计工作非常重要,工作量也非常大,但由于上述几方面的问题,我们应当加强对往来账的审查力度,特别注意长期不发生增减变化的呆滞往来账项和偶发性大额往来账项,重点关注它的形成、变化有可能带有的违规、违法性质,也有可能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如隐瞒收入、少摊销成本费用、侵吞公款、巨额坏账、账外资金等,在审计中对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相结合,深入细致地开展审计工作,这样才能发现问题,更好地完成审计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