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会计差错更正及其纳税调整
浅谈会计差错更正及其纳税调整
2010-03-22 08:50 来源:郑玉忠打印 | 大 | 中 | 小 分享到:
一、会计差错产生的原因
(一)会计确认不当形成的会计差错
根据会计确认标准对会计计量产生的影响,可以将会计确认标准分为基本确认和补充确认两大类。与基本确认标准不符的会计差错有:与权责发生制确认时间不符的会计差错,如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或不确认实现的收入,期末应计项目与递延项目未及时调整等人为舞弊、欺诈行为;会计要素的定义和特征不符的会计差错,如账户分类不当、资产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划分的差错等。与补充确认标准不符的会计差错有:与真实性不符的会计差错,如企业对某项建造合同本应按建造合同规定的方法确认营业收入,但该企业按商品销售收入的方法确认收入;与合法性不符的会计差错,如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专门借款,企业将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发生的借款费用也计入固定资产的价值,予以资本化。
(二)会计计量环节形成的会计差错
主要包括:与实物数量不符的会计差错,如对发出材料的计量不准确,导致期末存货出现盘盈或盘亏现象,使会计报表发生错报;与计量属性和计时单位不符的会计差错,如接受捐赠或盘盈的固定资产,是以历史成本计价还是以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计价等。
(三)会计记录造成的会计差错
主要包括:操作性错误,即财务人员操作不当出现的错误,如按错计算器键、算盘误计、眼误或笔误等;技术性错误,即财务人员由于对财务工作的不熟练而造成的会计差错,如凭证填写不准确,小数点错记,红笔运用不当等;习惯性错误,如将“6”错认为“0”等;条件性错误,即由于客观条件不好,如复写纸质量低劣而造成的复写下联字迹不清,或纸质较差发生的字迹变形而造成的错认。
(四)其他原因造成的会计差错主要有:对于经济业务中不确定因素的会计估计差错;由于管理薄弱、基础工作差,有关人员的职责权限范围不明,而使财务人员犯的错误;由于财务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的会计差错等。
二、会计差错的归纳与更正
(一)当期发现的当年度的会计差错
当期发现的当年度的会计差错,无论重大还是非重大,都应当立即调整当期相关项目。这样处理的原因在于:当年度的会计报表尚未编制,无论会计差错是否重大,均可直接调整当期有关出错科目。如2006年12月发现一项管理用固定资产漏提折旧10000元,发现时应做如下会计分录,并调整相关项目:
借:管理费用 10000
贷:累计折旧 10000
(二)当期发现的以前年度非重大会计差错
其更正方法也是直接调整当期相关项目。该类会计差错尽管与以前年度相关,但根据重要性原则,可直接调整发现当年的相关科目,而不必调整发现当年的期初数,所以处理方法同
(一)。
(三)当期发现的以前年度的重大会计差错
涉及损益的,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调整发现年度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或上年数也应一并调整。如不影响损益,则调整发现年度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因是以前年度的重大差错,涉及损益的与本期利润无关,不涉及损益的也只影响本期期初数,这样处理可及时反映真实的会计信息,符合重要性原则和及时性原则,同时也不妨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例1]某公司2006年9月发现2005年一项已完工投入使用的在建工程未结转到管理用固定资产,金额为600万元,2005年应提折旧100万元,2006年应提折旧75万元(公司所得税率为33%,按净利润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5%提取法定公益金)。经分析,上述事项属重大会计差错,其中2006年未计提折旧75万元为当期发现的当年度的会计差错。两年的差错要求作出调整,其账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 6000000
贷:在建工程 6000000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000000
贷:累计折旧 1000000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33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30000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7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70000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67000
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 33500
贷:利润分配——本分配利润 100500
借:管理费用 750000
贷:累计折旧 750000
(四)日后期间发现的当年度的会计差错
该类差错无论是重大还是非重大差错,都应当视同当期发现的当年度的会计差错,更正方法同
(一)。
(五)日后期间发现的报告年度的会计差错
报告年度是指当年的上一年,由于上一年会计报表尚未报出,故称上一年为报告年度。由于该会计差错发生于报告年度,无论是重大还是非重大差错,应当按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调整事项进行处理。
(六)日后期间发现的报告年度以前的非重大会计差错
其处理方法同
(五)。因为根据重要性原则,可以将属于报告年度以前的非重大会计差错调整报告年度会计报表相关项目,这样不影响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可比性。
(七)日后期间发现的报告年度以前的重大会计差错
对于该类会计差错,由于不是发生在报告年度,故不能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处理,而是将差错的累积影响数调整发现年度的年初留存收益以及调整相关项目的年初数,其处理方法同
(三)。
三、会计差错更正的纳税调整
(一)本期发现的与本期相关的会计差错
甲公司于2008年7月1日发现,当年3月漏记了管理人员工资5000元。调整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5000
贷:应付工资 5000
由于企业所得税按年计算,本年发生的与本年有关的会计差错更正并不影响本年的应纳税所得额。因此,甲公司申报2008年企业所得税时不需进行纳税调整。
(二)本期发现的与前期相关的非重大会计差错
甲公司于2008年7月1日发现,2007年从承租单位收到当年的房屋租金1000元,贷记“预收账款”科目,年底未作调整。此差错属于非重大会计差错,应调整2008年的有关账目。调整分录为:
借:预收账款 1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1000
税法规定,因已过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期,上述租金收入应计入2008年,甲公司申报2008年企业所得税时不需进行纳税调整。
(三)本期发现的与前期相关的重大会计差错
甲公司于2008年7月1日发现,2007年漏计了一项固定资产折旧20万元,所得税申报中也没有包括这笔费用。甲公司采用债务法核算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假定甲公司漏提折旧属于重大会计差错,则应调整2007年的收益和有关账目。调整分录为: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00000
贷:累计折旧 200000
税法规定,甲公司2007年漏计的固定资产折旧不允许转移到2008年补扣。因此,甲公司申报2008年企业所得税时不得调减应纳税所得额。从会计上讲,漏计的折旧本是一项可抵减时间性差异,但由于税法规定其不得补扣,从而变成了永久性差异。因此,会计上不需要调整“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或“递延税款”科目,而是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0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00000
(四)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现的报告年度的会计差错及以前年度的非重大会计差错
甲公司于2008年3月10日发现,2007年漏计了一项租金收入20万元,将其挂在了“预收账款”科目,所得税申报中也没有包括这笔收入。假定甲公司采用递延法核算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至2008年3月10日未完成2007年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2007年的会计报表也未对外报出。由于甲公司发现2007年漏结转的租金收入时会计报表尚未对外报出,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应调整2007年的收益和有关账目。调整分录为:
借:预收账款 20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00000
调整应缴的企业所得税50000元(200000×25%):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5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50000
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150000元转入利润分配: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50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50000
税法规定,甲公司在2007年所得税汇算清缴前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所涉及的应纳所得税调整,应作为2007年度的纳税调整,甲公司申报2007年企业所得税时不需进行纳税调整。
第二篇:财务报告报出日之后发现的前期会计会计差错更正的纳税调整
财务报告报出日之后发现的前期会计会计差错更正的纳税调整
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由于确认、计量、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企业发现的使公布的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的会计差错。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企业应区分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
(1)发现与当期相关的会计差错,应调整当期相关项目。
(2)发现与以前期间相关的非重大会计差错,如果影响损益应直接计入发现当期净收益,其他相关项目也应一并调整;如果不影响损益则调整发现当期相关项目,即视同当期发生的差错。
(3)发现与以前期间相关的重大会计差错。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企业发现的使公布的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的会计差错。重大会计差错一般是指金额比较大的差错,如果影响损益应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应一并调整;如果不影响损益应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
(3)企业滥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按重大会计差错进行会计处理。
(4)企业对发生的重大会计差错应在报表附注中披露重大会计差错的事项、原因和更正方法,重大会计差错对净损益的影响金额以及对其他项目的影响金额。
一、本期发现的与本期相关的会计差错。
例1:甲公司于2004年7月1日发现,当年3月漏记了管理人员工资5000元。调整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5000 贷:应付工资5000.由于企业所得税按年计算,本年发生的与本年有关的会计差错更正并不影响本年的应纳税所得额。因此,甲公司申报2004年企业所得税时不需进行纳税调整。
二、本期发现的与前期相关的非重大会计差错。
例2:甲公司于2004年7月1日发现,2003年从承租单位收到当年的房屋租金1000元,贷记“预收账款”科目,年底未作调整。
根据相关准则规定,甲公司漏结转租金收入属于非重大会计差错,应调整2004年的有关账目。调整分录为:
借:预收账款1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1000.税法规定,因已过上所得税汇算清缴期,上述租金收入应计入2004年收入,与会计处理一致。因此,甲公司申报2004年企业所得税时不需要进行纳税调整。
三、本期发现的与前期相关的重大会计差错。
例3:甲公司于2004年7月1日发现,2003年漏计了一项固定资产折旧200000元,所得税申报中也没有包括这笔费用。假定甲公司采用债务法核算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相关准则规定,甲公司漏提折旧属于重大会计差错,应调整2003年的收益和有关账目。调整分录为:
借:以前损益调整200000 贷:累计折旧200000.税法规定,甲公司2003年漏计的固定资产折旧不允许转移到2004年补扣。因此,甲公司申报2004年企业所得税时不得调减应纳税所得额。
从会计上讲,漏计的折旧本是一项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可作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在以后转回,但由于税法规定其不得补扣,从而变成了永久性差异。因此,会计上不需要调整“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或“递延税款”科目。
将“以前损益调整”科目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00000 贷:以前损益调整200000.四、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现的报告的会计差错及以前的非重大会计差错。
例4:甲公司于2004年3月10日发现,2003年漏计了一项租金收入200000元,将其挂在了“预收账款”科目,所得税申报中也没有包括这笔收入。假定甲公司采用递延法核算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至2004年3月10日未完成2003年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2003年会计报表也未对外报出。
由于甲公司发现2003年漏结转的租金收入时会计报表尚未对外报出,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应调整2003年的收益和有关账目。调整分录为:
借:预收账款200000 贷:以前损益调整200000.调整应缴的企业所得税66000元(200000×33%):借:以前损益调整66000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66000.将“以前损益调整”
科目余额134000元转入利润分配:
借:以前损益调整134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34000.税法规定,甲公司在2003年所得税汇算清缴前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所涉及的应纳所得税调整,应作为2003的纳税调整,与会计处理一致。因此,甲公司申报2003年企业所得税时不需要进行纳税调整。
在使用“以前损益调整”科目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该科目包含的内容。“以前损益调整”科目贷方表示企业调整增加的以前利润或调整减少的以前亏损,借方是调整减少的以前利润或调整增加的以前亏损。
一些企业会计把不属于该科目的内容,如递延资产、待摊费用、预提费用、资产损失等科目的内容,均记入该科目,形成期末“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借方金额增大,弥补亏损基数增加,特别是将有关资产损失直接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后,丧失了追查相关责任的机会。
2.不能错误使用该科目逃税。调整增加以前利润或减少以前亏损,则相应增加了应补缴的企业所得税;而减少以前利润或增加以前亏损,则相应减少了应补缴的企业所得税。有的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常作如下错误分录:借记相关科目,贷记“以前损益调整”;借记“以前损益调整”,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在记账作分录:借记“本年利润(所得税额)”,贷记“以前损益调整(所得税额)”。最后将因调整增加以前利润或减少以前亏损而缴纳的所得税记入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提前用当年的利润冲销,并直接减少了本年应纳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客观上会造成偷逃税。
3.不能随意使用该科目。根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企业应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所得税申报,且调整以前发生的会计事项,如超过了申报期限,就视为放弃权益。此时,如发现有属于以往会计事项,需调整减少以前利润或调整增加以前亏损,其正确的会计调整分录应为:借记“以前损益调整”,贷记相关科目;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记“以前损益调整”,以使以前损益调整科目无余额。
4,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企业发现的使公布的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的会计差错。重大会计差错一般是指金额比较大,通常某项交易或事项的金额占该类交易或事项的金额10%及以上,则认为金额比较大。
非重大会计差错一般是指金额比较小,通常某项交易或事项的金额占该类交易或事项的金额10%以下,则认为金额比较小。
第三篇:会计差错及账项调整第四次作业
一、根据所学教材第四、五章内容及有关资料,试分析不同会计岗位(出纳、记账等)发生的会计差错有无区别?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差错的关系。(50分)
二、试概括顺查法、逆查法及直查法的区别(50分)
答:
一、试分析不同会计岗位(出纳、记账等)发生的会计差错有无区别?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差错的关系:
1、不同岗位会计发生的会计差错有区别:
出纳发生的会计差错一般货币资金收支错误-如现金长款,短款等,日记账登记错误; 会计发生的会计差错一般发生在记账凭证的编制和会计报表的编制中,如借方某科目合计数差错,资产负债表中项目填错,利润表中加减计算错误,利润分配表中符号错误;
2、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差错的关系:
1)会计核算过程—对会计要素确认、计量与记录;
2)会计要素确认错误—通常会发生科目使用错误,科目方向错误;
3)会计计量错误—通常会发生金额错误;
4)会计记录错误—通常会发生凭证填制错误、帐簿登记错误及报表编制错误;
5)手工记帐条件下会计要素确认、计量错误—会导致记录错误,报表一定是错的;初始数
据没错是的情况下,记帐及报表无误报表一定是错误的,6)计算机记帐条件下会计要素确认、计量错误—同样会导致记录错误,在原始数据正确的条件下可避免。注意:及时备份数据,加以保存。
不同会计岗位发生的会计差错肯定是有区别的,出纳一般是在现金、银行存款上存在差错,如现金的多少、方向记错、少记,多记等或者发生在原始凭证的编制中,如原始凭证的日期写错,原始凭证的业务内容写错,原始凭证的金额写错,原始凭证中的项目写错。而记账会计则是在记账时候的错误,如科目错误、借贷方借误,金额数字错误、重复记账错误等。记账会计错误会导致资产负债表数据不平,造成科目数据不准确,利润表的净利润数据出现较大的差异,使企业在计算应该税金时也会出现多交或少交税的情况。出纳与记账的错误有相同也有区别,造成的结果就可能不同!而且出纳的会计差错一般会影响到记账,因为记账会计是根据原始凭证和出纳给的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来记账的。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差错的关系,两者都有直接的关系,出纳所管的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都是记账会计记账的依据,有时当原始凭证没有及时收到时,记账会计就可能会先依据出纳的日记账来先行录入,如果出纳的日记账上存在差错,那么,记账会计就会跟着错。记账会计发生的会计差错一般发生在记账凭证的编制和会计报表的编制中,如借方某科目合计数差错,资产负债表中项目填错,利润表中加减计算错误,利润分配表中符号错误;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差错的关系是原始凭证编制的错误导致计账凭证的编制错误,计账凭证编制错误可能导致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或一系列明细账的错误,从而影响各类总账错误,最终影响会计报表。
二、试概括顺查法、逆查法及直查法的区别
顺查法又叫正查法,是一种根据会计业务处理程序依次进行检查的方法。其程序是:凭证—账簿—报表。优点:采取顺查的检查方法,审查仔细而全面,很少有疏忽和遗漏之处,并且容易发现会计记录及财务处理上的问题,因而能取得较为准确的检查结果。缺点:顺查法查找成本高、花费时间较长、效率较低。适用范围:适用于一些业务规模不大或业务量较少的单位;管理及会计工作混乱、存在严重问题的单位或某些单位特别重大的会计业务事项。
不适用于一般会计差错的查找。
逆查法是指按照会计记账程序的相反方向,由报表、账簿查到凭证的一种查账方法以,它是按与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完全相反的方向依次进行的检查。其程序是:报表—账簿—凭证。优点:逆查法比顺查法不公检查的范围小,而且有一定的检查重点,有利于提高查找的工作效率,是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方法。缺点:由于逆查法不对被查的资料进行全面而有系统的检查,仅仅根据查找人员的判断而做重点审查,不能全面地揭露错弊。如果检查人员能力不强、经验不足,很难保证检查质量,失误的可能性较大。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对大中型企业及内部控制健全的企业或某些账簿中发生的数字差错。
直查法是相对于顺查法和逆查法而言的,它是指直接从特定查账目标之间的联系的明细账的审阅和分析开始的一种查错方法。它既反映了记账凭证或原始凭证的内容,又是记录总账和编制报表的依据,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直接对明细账检查,可以抓住问题的关键。其程序是:明细账—凭证/账表。优点:直查法应用起来灵活方便,根据需要可以扩展检查范围,又能抓住重点,较快地查出问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直查法不仅可在检查过程中广泛采用,在检查的准备阶段亦可广泛采用,以确定检查重点。缺点:因运用直查法检查时只能抓重点问题,因而难于做出十分精确、完整的检查结论。适用范围:除了个别特别重要的项目不能采用,或是管理混乱、账目资料不全的单位的查账不能采用外,其余情况均可适用。其实在工作中三种方法很可能都会使用,只是在账务处理中遇到不同的问题,使用不同的方法。如在每月做完凭证后开始,进行凭证审核,然后看科目余额表,最后出具当月的报表,这明显的是顺查法凭证-账簿-报表。如果报表数据有问题,就会使用逆查法报表-账簿-凭证,先看报表,然后看明细账,最后找到有问题的凭证。直查法直接查明细账,在修改完凭证后,要对某一科目进行详细的检查,就要直接查明细账,检查该科目的明细账科目及其它相关的科目的明细账有无错误,最后当数据没有问题后出具最终的财务报表。
顺查法、逆查法及直查法的主要区别是查找顺序不同。
第四篇:会计差错账项调整第四次作业
会计差错账项调整第四次作业
一、根据所学教材第四、五章内容及有关资料,试分析不同会计岗位(出纳、记账等)发生的会计差错有无区别?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差错的关系。
答:
1)不同岗位会计发生的会计差错有区别:
出纳发生的会计差错一般货币资金收支错误-如现金长款,短款等,日记账登记错误; 会计发生的会计差错一般发生在记账凭证的编制和会计报表的编制中,如借方某科目合计数差错,资产负债表中项目填错,利润表中加减计算错误,利润分配表中符号错误;
2)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差错的关系
1.会计核算过程—对会计要素确认、计量与记录;
2.会计要素确认错误—通常会发生科目使用错误,科目方向错误;
3.会计计量错误—通常会发生金额错误;
4.会计记录错误—通常会发生凭证填制错误、帐簿登记错误及报表编制错误;
5.手工记帐条件下会计要素确认、计量错误—会导致记录错误,报表一定是错的;初始数
据没错是的情况下,记帐及报表无误报表一定是错误的,6.计算机记帐条件下会计要素确认、计量错误—同样会导致记录错误,在原始数据正确的条件下可避免。注意:及时备份数据,加以保存。
3)试概括顺查法、逆查法及直查法的区别?
答:顺查法:是一种根据会计业务处理程序依次进行检查的方法,它的基本审查顺序是,首先以原始凭证为依据,核对并检查记账凭证,再根据记账凭证核对和检查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最后以账簿来核对会计报表,也就是从问题的起因查起,直到问题的结果。采用顺查的检查方法,审查仔细而全面,很少有疏忽和遗漏之处,并且容易发现会计记录及账务处理上的问题,因而能取得较为准确的检查结果。但查找成本高、花费时间较长、效率较低。
逆查法:是指按照会计记账程序的相反方向,由报表、账簿查到凭证的一种查账方法,它是按与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完全相反的方向依次进行的检查。其程序为报表——账簿——凭证。比顺查法不仅检查的范围小,而且有一定的检查重点,有利于提高查找的工作效率,是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方法。但它不对被查的资料进行全面而有系统的检查,仅仅根据检查人员的判断而做重点审查,不能全面地揭露错弊。
直查法:是相对于顺查法和逆查法而言的,它是指直接从特定查账目标之间有联系的明细账的审阅和分析开始的一种查错方法。该种方法在检查明细账以后,可根据需要审核记账凭证及所附的原始凭证,或检查总账与报表等。它应用起来灵活方便,根据需要可以扩展检查范围,又能抓住重点,较快地查出问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运用直查法既能克服顺查法事无巨细的审查所造成的工作效率低下,以及不能从大处着手把握问题而使检查结果不佳的缺陷;又能克服逆查法的局限性。故直查法的应用非常广泛,效果也很好。而且,直查法不仅可在检查过程中广泛采用,在检查的准备阶段亦可广泛采用,以确定检查重点。但因运用直查法检查时只能抓重点问题,因而难于做出十分精确、完整的检查结论。
第五篇:会计差错及账项调整第五次作业
1、第五次作业1、2009年6月,对某股份制企业进行检查,发现企业存在以下问题:
(1)2008年,超过计税标准的销售费50000元,未进行纳税调整;
(2)5月6日,以托收承付方式销售产品400件,单价300元,已办妥托收手续。但由于尚未收到对方的货款,因而未进行账务处理,也未进行申报纳税。
该企业5月份申报交纳的增值税为5688元,5月底“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无余额。
(3)2008年,收取出租房屋的租金200万元。该企业编制记账凭证为:
借:银行存款 2,000,000
贷:资本公积 2,000,000
有关资料:该企业为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17%,城建维护税税率为7%,教育附加费率为3%,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出租房屋的营业税税率为5%。
2、分析要求:
(1)分析该企业存在的问题与性质;(20分)
(2)进行调整及账务处理;(60分)
(3)如果该企业为上市公司上述事项应如何披露?(20)
答:
(1)分析该企业存在的问题与性质:
从上面的业务处理当中,我们发现该企业存在诸多会计差错,性质严重,按重大会计差错调整,采用追溯调整法。
(2)进行调整及账务处理:
1、2008超过计税标准销售费用50000未进行纳税调整,该差错影响应交的所得税,应补缴25%企业所得税。且销售费用可以递延至以后会计期间继续抵扣,即:账面价值是全额的销售费用,计税基础是全额的15%,所以形成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为全额的85%。由于销售费用多计,造成递延所得税资产少计、应交所得税少计。但对所得税费用没有影响。所以调整分录为:借:递延所得税资产12,5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2,5002、5月6日企业采用托收承付销售商品方式,企业已办妥托收手续,货物所有权已发生转移,应确认销售收入,但没有确认。因为该差错属于本会计差错,应作账务处理如下:
(1)借:应收账款140,4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20,000
应交税金—增值税检查调整20,400
(2)借:营业税金及附加2,040
贷: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1,428
—应交教育费附加612
该企业5月份申报交纳的增值税为5,688元,5月底“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无余额。2008年6月应补交5月增值税20,400元,城建税1,428元,教育附加费612元整。5月份共应缴纳增值税26,088元。
3、2008年,收取出租房屋的租金200万元。该企业编制记账凭证为:
借:银行存款2,000,000
贷:资本公积2,000,000
此会计差错属于重大会计差错,错误发生在以前,涉及损益,并涉及税收,账务应处理如下:
(1)借:资本公积2 000 000
贷:以前损益调整2 000 000
(2)借:以前损益调整110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100 000
—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7 000
—应交教育费附加3 000
(3)借:以前损益调整472 5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472 500
(4)借:以前损益调整1 417 5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 417 500
(5)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41 750
贷:盈余公积141 750
(3)如果该企业为上市公司上述事项应如何披露:
XXXX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会计差错更正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公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对公告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负连带责任。
根据中国证监会证监会计字[2003]16号《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9号--财务信息的更正及相关披露》之相关规定,现将公司有关会计差错更正事项公告如下
一、会计更正的原因及内容
2009年6月应投资方需求,特聘请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对我公司业务进行审计,发现以下问题特进行更正。
1、2008超过计税标准销售费用50000未进行纳税调整。该差错影响应交的所得税,应补缴25%企业所得税。且销售费用可以递延至以后会计期间继续抵扣,即:账面价值是全额的销售费用,计税基础是全额的15%,所以形成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为全额的85%。由于销售费用多计,造成递延所得税资产少计、应交所得税少计。但对所得税费用没有影响。
2、5月6日企业采用托收承付销售商品方式,企业已办妥托收手续,货物所有权已发生转移,应确认销售收入,但没有确认。该差错性质是舞弊为重大会计差错。因为该差错属于本会计差错,该企业5月份申报交纳的增值税为5,688元,5月底“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无余额。2008年6月应补交5月增值税20,400元,城建税1,428元,教育附加费612元整。5月份共应缴纳增值税26,088元。
3、2008年,收取出租房屋的租金200万元。未确认为收入,而是记入到资本公积中。此会计差错属于重大会计差错,错误发生在以前,涉及损益,并涉及税收,此项会计差错对公司的影响2008所得税少记472500元,虚增净利润及留存收益1391456元。
二、会计更正的性质
以上会计差错更正主要是针对XXXX股份公司在以前发生的利润及纳税调整,以及应按权责发生制确认的费用。
三、会计更正的方法
采用追溯调整法,调整去年年末利润。
四、会计更正对企业财务成果的影响
公司对以上会计差错进行追溯调整对2008会计报表当年的净利润影响不大,但对 2009 年年初未分配利润有较大影响,累计调减较会计报表期初未分配利润1391456元,同时补记企
业所得税472500元。公司不存在因本次会计差错更正导致最近连续两年亏损的情形。
五、董事会关于会计差错更正意见
董事会认为:公司本次对财务状况进行审计并对财务报表进行的更正,结合了目前的财务状况,体现会计谨慎性原则,符合公司实际情况以及未来发展的需要,此次调整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以及公司实际情况,并未损害公司和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更正后的财务报表能够更准确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符合公司实际情况,是必要的、合理的和稳健的,我们同意本次会计差错更正。
特此公告。
XXXX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09年08月3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