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十个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时间:2019-05-13 18:47: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医内科十个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医内科十个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第一篇:中医内科十个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一、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咳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咳嗽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症。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3.1 诊断依据

3.1.1 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3.1.2 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3.1.3 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3.1.4 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3.1.5 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3.1.6 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3.2证候分类

3.2.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3.2.2风热犯肺:咳嗽气粗,咯痰粘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舌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3.2.3燥邪伤肺:干咳少痰,咯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

3.2.4痰热壅肺:咳嗽气粗,痰多稠黄,烦热口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3.2.5肝火犯肺:咳呛气逆阵作,咳时胸胁引痛,甚则咯血,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3.2.6痰湿蕴肺: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晨起为甚,胸闷脘痞,纳少。舌苔白腻,脉滑。

3.2.7肺阴亏虚:咳久痰少,咯吐不爽,痰粘或夹血丝,咽干口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3.2.8肺气亏虚:病久咳声低微,咳而伴喘,咯痰清稀色白,食少,气短胸闷,神倦乏力,自汗畏寒。舌淡嫩,苔白,脉弱。3.3疗效评定

3.3.1治愈:咳嗽及临床体征消失;内伤咳嗽在两周以上未发作者为临床治愈。3.3.2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3.3.3未愈:症状无明显改变。

2喘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喘病是因久患肺系疾病或他脏病变影响,致肺气上逆,肃降无权,出现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等症。多见于阻塞性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心肺功能不全等。9.1诊断依据

9.1.1以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9.1.2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疾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9.1.3呈桶状胸。叩诊胸部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肝浊音界下移。肺呼吸音减低,可闻及干、湿性罗音或哮鸣音。或肝肿大、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9.1.4合并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必要时查血钾、钠、二氧化碳结合力及X线胸部摄片,心电图,心、肺功能测定,血气分析等。9.2证候分类

9.2.1风寒束肺:喘急胸闷,咳嗽痰多清稀,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紧。

9.2.2风热犯肺:喘促气粗,咳嗽痰黄而稠粘,心胸烦闷,口干而渴,可有发热恶风。舌边红,苔薄黄,脉浮数。

9.2.3痰湿蕴肺:喘咳胸闷,痰多易咯,痰粘或咯吐不爽,胸中窒闷,口腻,脘痞腹胀。舌质淡,舌苔白腻,脉弦滑。

9.2.4水气凌心:气喘息涌,痰多呈泡沫状,胸满不能平卧,肢体浮肿,心悸怔忡,尿少肢冷,舌苔白滑,脉弦细数。

9.2.5肺脾两虚:喘息短促无力,语声低微,自汗心悸,面色 白,神疲乏力,食少便塘,舌淡苔少,脉弱。或口干咽燥,舌红,脉细。

9.2.6肺肾两虚:喘促日久,心悸怔忡,动则喘咳,气不接续,胸闷如窒,不能平卧,痰多而粘,或心烦不寐,唇甲紫绀。舌质紫或舌红苔少,脉微疾或结、代。9.3疗效评定

9.3.1治愈:喘息及其它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9.3.2好转:喘息及其它症状好转,实验室检查有改善。9.3.3未愈:主症未改善或恶化者。

3胃脘痛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胃脘痛系因胃气郁滞,气血不畅所致。临床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多见于胃、十二指肠炎症、溃疡、痉挛等疾病。11.1诊断依据

11.1.1胃脘部疼痛,常伴痞闷或胀满、嗳气、泛酸、嘈杂、恶心呕吐等症。11.1.2发病常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累、受寒等因素有关。

11.1.3上消化道钡餐X线检查、纤维胃镜及组织病理活检等,可见胃、十二指肠粘膜炎症、溃疡等病变。

11.1.4大便或呕吐物隐血试验强阳性者,提示并发消化道出血。11.1.5 B超、肝功能、胆道X线造影有助于鉴别诊断。11.2证候分类

11.2,1肝胃气滞:胃脘痞胀疼痛或攻窜胁背,嗳气频作。苔薄白,脉弦。11.2.2寒邪犯胃:胃脘冷痛暴作,呕吐清水痰涎,畏寒喜暖,口不渴。苔白,脉弦紧。

11.2,3胃热炽盛:胃痛急迫或痞满胀痛,嘈杂吐酸,心烦,口苦或粘。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数。

11.2.4食滞胃肠:胃脘胀痛,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缓。苔厚腻,脉滑或实。

11.2.5瘀阻胃络:胃痛较剧,痛如针刺或刀割,痛有定处,拒按,或大便色黑。舌质紫暗,脉涩。

11.2.6胃阴亏虚:胃痛隐作,灼热不适,嘈杂似饥,食少口干,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11.2.7脾胃虚寒:胃痛绵绵,空腹为甚,得食则缓,喜热喜按,泛吐清水,神倦乏力,手足不温,大便多溏。舌质淡,脉沉细。11.3疗效评定

11.3.1治愈:胃脘痛及其它症状消失,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正常。11.3.2好转:胃痛缓解,发作次数减少,其他症状减轻,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有好转。

11.3.3未愈:症状无改善,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无变化。4便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便秘系因气阴不足,或燥热内结,腑气不畅所致,以排便间隔时间延长,大便干结难解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常指习惯性便秘。20.1诊断依据

20.1.1排便时间延长,二天以上一次,粪便干燥坚硬。

20.1.2重者大便艰难,干燥如栗,可伴少腹胀急,神倦乏力,胃纳减退等症。20.1.3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20.2证候分类

20.2.1肠道实热:大便干结,腹部胀满,按之作痛,口干或口臭。舌苔黄燥,脉滑实。

20.2.2肠道气滞:大便不畅,欲解不得,甚则少腹作胀,嗳气频作。苔白,脉细弦。

20.2.3脾虚气弱:大便干结如栗,临厕无力努挣,挣则汗出气短,面色huang(恍)白,神疲气怯。舌淡,苔薄白,脉弱。

20.2.4脾肾阳虚:大便秘结,面色萎黄无华,时作眩晕,心悸,甚则少腹冷痛,小便清长,畏寒肢冷。舌质淡,苔白润.脉沉迟。

20.2.5阴虚肠燥:大便干结,状如羊屎,口干少津,神疲纳差。舌红,苔少,脉细小数。20.3疗效评定

20.3.1治愈:2天以内排便1次,便质转润,解时通畅,短期无复发。20.3.2好转:3天以内排便,便质转润,排便欠畅。20.3.3未愈:症状无改善。

5胸痹心痛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胸痹心痛是由邪痹心络,气血不畅而致胸闷心痛,甚则心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等为主症的心脉疾病。多见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32.1诊断依据 32.1.1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彻左肩背、咽喉、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发作性或持续不解。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

32.1.2胸闷胸痛一般几秒到几十分钟而缓解。严重者可疼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象,可发生猝死。32.1.3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或多饮暴食,感受寒冷而诱发。32.1.4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等以明确诊断。必要时作心肌酶谱测定,心电图动态观察。32.2证候分类

32.2.1心血瘀阻:心胸阵痛,如刺如绞,固定不移,入夜为甚,伴有胸闷心悸,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脉沉涩或结代。

32.2.2寒凝心脉:心胸痛如缩窄,遏寒而作,形寒肢冷,胸闷心悸,甚则喘息不得卧。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细或弦紧。

32.2.3痰浊内阻:心胸窒闷或如物压,气短喘促,多形体肥胖,肢体沉重,脘痞,痰多口粘,舌苔浊腻,脉滑。痰浊化热则心痛如灼,心烦口干,痰多黄稠,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32.2.4心气虚弱:心胸隐痛,反复发作,胸闷气短,动则喘息,心悸易汗,倦怠懒言,面色huang(恍)白。舌淡暗或有齿痕,苔薄白,脉弱或结代。

32.2.5心肾阴虚:心胸隐痛,久发不愈,心悸盗汗,心烦少寐,腰酸膝软,耳鸣头晕,气短乏力。舌红,苔少,脉细数。

32.2.6心肾阳虚:胸闷气短,遇寒则痛,心痛彻背,形寒肢冷,动则气喘,心悸汗出,不能平卧,腰酸乏力,面浮足肿。舌淡胖,苔白,脉沉细或脉微欲绝。32.3疗效评定

32.3.1治愈:症状消失,心电图及有关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

32.3.2好转:症状减轻,发作次数减少,间歇期延长,实验室检查有改善。32.3.3未愈:主要症状及心电图无改变。6眩晕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眩晕由风阳上扰,痰瘀内阻等导致脑窍失养,脑髓不充。以头晕目眩,视物运转为主要表现。多见于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一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病,及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贫血等。41.1诊断依据

41.1.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41.1.2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41.1.3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急性起病,或反复发作。

41.1.4测血压,查血色素,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眼震电图及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等有助明确诊断。有条件做CT、磁共振检查。41.1.5应注意除外肿瘤、严重血液病等。41.2证候分类

41.2.1风阳上扰: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易怒,失眠多梦,或面红目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滑。

41.2.2痰浊上蒙:头重如裹,视物旋转,胸闷作恶,呕吐痰涎。苔白腻,脉弦滑。41.2.3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淡白,神倦乏力,心悸少寐。舌淡,苔薄白,脉弱。

41.2.4肝肾阴虚:眩晕久发不已,视力减退,少寐健忘,心烦口干,耳鸣,神倦乏力,腰酸膝软。舌红,苔薄,脉弦细。41.3疗效评定

41.3.1治愈:症状、体征及有关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41.3.2好转:症状及体征减轻,实验室检查有改善。41.3.3未愈:症状无改变。

7中风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中风是由于气血逆乱,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以昏仆、半身不遂、肢麻、舌蹇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脑血管病范围。43.1诊断依据

43.1.1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襄,偏身麻木,甚则神志恍惚、迷蒙、神昏、昏愦为主症。

43.1.2发病急骤,有渐进发展过程。病前多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先兆。43.1.3常有年老体衰,劳倦内伤,嗜好烟酒,膏梁厚味等因素。每因恼怒、劳累、酗酒、感寒等诱发。43.1.4作血压、神经系统、脑脊液及血常规、眼底等检查。有条件做CT、磁共振检查,可有异常表现。

43.1.5应注意与痫病、厥证、痉病等鉴别。43.2证候分类 43.2.1中经络

43.2.1.1肝阳暴亢: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

43.2.1.2风痰阻络: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43.2.1.3痰热腑实: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口舌歪斜,口粘痰多,腹胀便秘,午后面红烦热。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

43.2.1.4气虚血瘀:半身不遂,肢体软弱,偏身麻木,舌歪语蹇,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涩。43.2.1.5阴虚风动: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语蹇,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或暗淡,苔少或光剥,脉细弦或数。43.2.2中脏腑

43.2.2.1风火蔽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目斜视或直视。面红目赤,肢体强直,口噪,项强,两

手握紧拘急,甚则抽搐,角弓反张。舌红或绛,苔黄而燥或焦黑,脉弦数。43.2.2.2痰火闭窍:突然昏倒,昏愦不语,躁扰不宁,肢体强直。痰多息促,两目直视,鼻鼾身热,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有力。

43.2.2.3痰湿蒙窍:突然神昏迷睡,半身不遂,肢体瘫痪不收。面色晦垢,痰涎涌盛,四肢逆冷。舌质暗淡,苔白腻,脉沉滑或缓。

43.2.2.4元气衰败:神昏,面色苍白,瞳神散大,手撒肢逆,二便失禁,气息短促,多汗肤凉。舌淡紫或萎缩,苔白腻,脉散或微。43.3疗效评定

43.3.1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基本能独立生活。

43.3.2好转:症状及体征好转,能扶杖行动,或基本生活能自理。

43.3.3未愈:症状及体征无变化。8水肿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水肿是由肺脾肾三脏对水液宣化输布功能失调,致体内水湿滞留,泛溢肌肤,引起头面、四肢、腹部、甚至全身浮肿的病症。44.1诊断依据

44.1.1水肿先从眼睑或下肢开始,继及四肢、全身。

44.1.2轻者仅眼睑或足胫浮肿,重者全身皆肿,甚则腹大胀满,气喘不能平卧。44.1.3严重者可见尿闭,恶心呕吐,口有秽味,齿衄鼻衄,甚则头痛,抽搐,神昏谵语等危象。

44.1.4可有乳蛾、心悸、疮毒、紫癜以及久病体虚史。

44.1.5应作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常规,血沉,血浆白蛋白,血尿素氮,肌酐,体液免疫,以及心电图,心功能测定,B超等实验室检查,以助明确诊断。44.2证候分类

44.2.1风水相搏:开始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全身浮肿,皮肤光泽,按之凹陷易复。伴有发热,咽痛,咳嗽等症。舌苔薄白,脉浮或数。

44.2.2水湿浸渍:多由下肢先肿,逐渐肢体浮肿,下肢为甚,按之没指,不易随复。伴有胸闷腹胀,身重困倦,纳少泛恶,尿短少。舌苔白腻,脉濡缓。44.2.3湿热内蕴:浮肿较剧,肌肤绷急,腹大胀满。胸闷烦热,气粗口干,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细滑数。

44.2.4脾虚湿困:面浮足肿,反复消长,劳后或午后加重。脘胀纳少,面色huang(恍)白,神倦乏力,尿少色清,大便或溏。舌苔白滑,脉细弱。

44.2.5阳虚水泛:全身高度浮肿,腹大胸满,卧则喘促。畏寒神倦,面色萎黄或苍白,纳少,尿短少。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脉沉细或结代。44.3疗效评定

44.3.1治愈:水肿全部消退,其他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44.3.2好转:水肿及其他症状减轻,实验室检查有改善。44.3.3未愈:水肿及其他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无变化。10消渴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消渴由禀赋不足,阴虚燥热所致。口渴引饮为上消;善食易饥为中消;饮一溲一为下消,统称消渴。包括糖尿病、尿崩症。45.1诊断依据

45.1.1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形体消瘦。

45.1.2初起可“三多”症状不著。病久常并发眩晕,肺痨,胸痹,中风,雀目,疮疖等。严重者可见烦渴,头痛,呕吐,腹痛,呼吸短促,甚或昏迷厥脱危象。45.1.3查空腹、餐后2小时尿糖和血糖,尿比重,葡萄糖耐量试验。必要时查尿酮体,血尿素氮、肌酐,二氧化碳结合力及血钾、钠、钙、氯化物等。45.2证候分类

45.2.1燥热伤肺:烦渴多饮,口干咽燥,多食易饥,小便量多,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45.2.2胃燥津伤:消谷善饥,大便秘结,口干欲饮,形体消瘦。舌红苔黄,脉滑有力。

45.2.3肾阴亏虚:尿频量多,混如脂膏,头晕目眩,耳鸣,视物模糊,口干唇燥,失眠心烦。舌红无苔,脉细弦数。

45.2.4阴阳两虚:尿频,饮一溲一,色混如膏。面色黧黑,耳轮枯焦,腰膝酸软,消瘦显著,阳痿或月经不调,畏寒面浮。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45.2.5阴虚阳浮:尿频量多,烦渴面红,头痛恶心,口有异味,形瘦骨立,唇红口干,呼吸深快。或神昏迷蒙,四肢厥冷。舌质红绛,苔灰或焦黑,脉微数疾。45.3疗效评定

45.3.1治愈: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多次正常。45.3.2好转:主要症状及有关实验室检查有改善。45.3.3未愈: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变化。10尪痹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尪痹由风寒湿邪客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特点的疾病。本病指类风湿性关节炎。53.1诊断依据

53.1.1初起多以小关节呈对称性疼痛肿胀,多发于指关节或背脊,晨僵,活动不利。

53.1.2起病缓慢,反复迁延不愈,逐渐形体消瘦。常因感受风寒湿邪而反复发作。53.1.3病久受累关节呈梭形肿胀,压痛拒按,活动时疼痛。后期关节变形僵直,表面光滑,周围肌肉萎缩。少数病例有皮下结节。

53.1.4血查类风湿因子阳性,发作期血沉可增快。X线摄片可见骨质疏松改变,或关节骨面侵蚀呈半脱位或脱位,以及骨性强直,关节面融合等。53.2证候分类

53.2.1风寒湿阻:关节肿胀疼痛,痛有定处,晨僵屈伸不利,遇寒则痛剧,局部畏寒伯冷。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沉紧。

53.2.2风湿热郁:关节红肿疼痛如燎,晨僵,活动受限。兼有恶风发热,有汗不解,心烦口渴,便干尿赤。舌红,苔黄或燥,脉滑数。

53.2.3痰瘀互结:关节漫肿日久,僵硬变形,屈伸受限,疼痛固定,痛如锥刺,昼轻夜重,口干不欲饮。舌质紫暗,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涩或细滑。

53.2.4肾虚寒凝:关节疼痛肿胀,晨僵,活动不利,畏寒伯冷,神倦懒动,腰背酸痛,俯仰不利,天气寒冷加重。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53,2.5肝肾阴虚:病久关节肿胀畸形,局部关节灼热疼痛,屈伸不利,形瘦骨立,腰膝酸软。伴有头晕耳鸣,盗汗,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数。

53.2.6气血亏虚:关节疼痛,肿胀僵硬,麻木不仁,行动艰难,面色淡白,心悸自汗,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53.3疗效评定

53.3.1治愈:关节疼痛、肿胀消失,活动功能正常,实验室检查正常。53.3.2好转:关节疼痛、肿胀减轻,活动功能好转,实验室检查有改善。53.3.3未愈:关节疼痛、肿胀及实验室检查无变化。

第二篇:中西医结合内科病中医辨证论治总结

转自医学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中西医结合内科病中医辨证论治总结

一、慢支(久咳、咳嗽、喘证)

(一)实证(多见于急性发作期)

1.风寒犯肺证————宣肺散寒,化痰止咳————三拗汤加减

2.风热犯肺证————清热解表,止咳平喘————麻杏石甘汤加减

3.痰浊阻肺证————燥湿化痰,降气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4.痰热郁肺证————清热化痰,宣肺止咳————桑白皮汤加减

5.寒饮伏肺证————温肺化饮,散寒止咳————小青龙汤加减

(二)虚证(多见于缓解期及慢性迁延期)

1.肺气虚证————补肺益气,化痰止咳————补肺汤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

2.肺脾气虚证——补肺健脾,止咳化痰——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

3.肺肾阴虚证——滋阴补肾,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二、支气管哮喘(哮病)

(一)发作期

1.寒哮证————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加减

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加减

(二)缓解期

1.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加减

2.脾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3.肾虚证————补肾纳气————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加减

三、肺炎球菌肺炎(咳嗽、喘证、肺炎喘嗽)

1.邪犯肺卫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三拗汤或桑菊饮加减

2.痰热壅肺证——清热化痰,宽胸止咳——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

3.热闭心神证——清热解毒,化痰开窍——清营汤加减

4.阴竭阳脱证——益气养阴,回阳固脱——生脉散合四逆汤加减

5.正虚邪恋证——益气养阴,润肺止咳——竹叶石膏汤加减

四、肺结核(肺痨)

1.肺阴亏损证————滋阴润肺————月华丸加减

2.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3.气阴耗伤证——益气养阴————保真汤加减

4.阴阳两虚证——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加减

五、肺癌(肺癌、肺积、息贲)

1.气滞血郁证——活血散瘀,行气化滞——血府逐瘀汤加减 2.痰湿毒蕴证——祛湿化痰,清热解毒——导痰汤加减

3.阴虚毒热证——养阴清热,解毒散结——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4.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化痰散结——沙参麦冬汤加减

六、肺心病(心悸、肺胀、喘证、水肿)1.急性期

1)痰浊壅肺证——健脾益肺,化痰降气——苏子降气汤加减 2)痰热郁肺证——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3)痰蒙神窍证——涤痰开窍,息风止痉——涤痰汤加减,另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4)阳虚水泛证——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 2.缓解期

1)肺肾气虚证——补肺纳肾,降气平喘——补肺汤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2)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止咳化痰——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七、心衰(心悸、喘证、水肿)

1.心肺气虚证——补益心肺——养心汤合补肺汤加减 2.气阴亏虚证——益气养阴——生脉散加减

3.心肾阳虚证——温补心肾——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和金贵肾气丸加减

4.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人参养荣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5.阳虚水泛证——温阳利水——真武汤加减 6.痰饮阻肺证——泻肺化痰——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八、原发性高血压(风眩、眩晕、头痛、中风)1.肝阳上亢证——平肝潜阳——天麻钩藤饮加减 2.痰湿内盛证——祛痰降浊——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3.瘀血内停证——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加减 4.肝肾阴虚证——温补肾阳——济生肾气丸加减

九、冠心病

(一)心绞痛(心痛、厥心痛)

转自医学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1.心血瘀阻证——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加减

2.痰浊内阻证——通阳泄浊,豁痰开痹——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

3.阴寒凝滞证——辛温通阳,开痹散寒——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4.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通脉止痛——补阳还五汤加减

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炙甘草汤

6.心肾阴虚证——滋阴益肾,养心安神——左归丸加减

7.心肾阳虚证——益气壮阳,温络止痛——参附汤合右归丸

(二)心肌梗死(真心痛)

1.气滞血瘀证——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2.寒凝心脉证——散寒宣痹,芳香温通——当归四逆汤合苏合香丸加减

3.痰瘀互结证——豁痰活血,理气止痛——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4.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祛瘀止痛——补阳还五汤加减

5.气阴两虚证——益气滋阴,通脉止痛——生脉散合左归饮加减

6.阳虚水泛证——温阳利水,通脉止痛——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7.心阳欲脱证——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参附龙牡汤加减

十、慢性胃炎(胃痛)

1.肝胃不和证——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疏肝散加减 2.脾胃虚弱证——健脾益气,温中和胃——四君子汤加减 3.脾胃湿热证——清利湿热,醒脾化浊——三仁汤加减 4.胃阴不足证——养阴益胃,和中止痛——益胃汤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5.胃络瘀血证——化瘀通络,和胃止痛——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

十一、消化性溃疡(胃脘痛)

1.肝胃不和证——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柴胡疏肝散合五磨饮子加减

2.脾胃虚寒证——温中散寒,健脾和胃——黄芪建中汤加减 3.胃阴不足证——健脾养阴,益胃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4.肝胃郁热证——清胃泄热,疏肝理气——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 5.胃络瘀阻证——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活络效灵丹合丹参饮加减

十二、胃癌(胃痛、反胃、积聚)

1.痰气交阻证——理气化痰,消食散结——海藻玉壶汤加减 2.肝胃不和证——疏肝和胃,降逆止痛——柴胡疏肝散加减 3.脾胃虚寒证——温中散寒,健脾益气——理中汤合四君子汤加减 4.胃热伤阴证——清热和胃,养阴润燥——玉女煎加减 5.瘀毒内阻证——理气活血,软坚消积——膈下逐瘀汤加减 6.痰湿阻胃证——燥湿健脾,消痰和胃——开郁二陈汤加减 7.气血两虚证——益气养血,健脾和营——八珍汤加减

十三、肝硬化(水臌、单腹胀、鼓胀)

1.气滞湿阻证——疏肝理气,健脾利湿——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2.寒湿困脾证——温中散寒,行气利水——实脾饮加减

3.湿热蕴脾证——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

4.肝脾血瘀证——活血化瘀,行气利水——调营饮加减

5.脾肾阳虚证——温肾补脾,化气利水——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加减 6.肝肾阴虚证——滋养肝肾,化气利水——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加减

十四、原发性肝癌(肝积、徵瘕、肥气、鼓胀、癖黄)

1.气滞血郁证——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2.湿热瘀毒证——清利湿热,化瘀解毒——茵陈蒿汤合鳖甲煎丸加减 3.肝肾阴虚证——养阴柔肝,软坚散结——滋水清肝饮合鳖甲煎丸加减

十五、急性胰腺炎(腹痛)

1.肝郁气滞证——疏肝利胆,行气止痛——小柴胡汤加减 2.肝胆湿热证——清利肝胆湿热——清胰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 3.肠胃热结正——通腑泄热,行气止痛——大承气汤加减

十六、急性肾小球肾炎(水肿、尿血)

(一)急性期

转自医学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1.风寒束肺,风水相搏证——疏风散寒,宣肺行水——麻黄汤合五苓散加减

2.风热犯肺,水邪内停证——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加减

3.热毒内归,湿热蕴结证——清热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

五味消毒饮加减

4.脾肾亏虚,水气泛溢证——健脾渗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五苓散加减

5.肺肾不足,水湿停滞证——益气扶正,利水消肿——防己黄芪汤加减

(二)恢复期

1.脾气虚弱证——健脾益气——参苓白术散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2.肺肾气阴两虚证——补肺肾,益气阴——参芪地黄汤加减

十七、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虚劳、腰痛、尿血)一)本证

1.脾肾气虚证——补气健脾益肾——异功散加味

2.肺肾气虚证——补益肺肾——玉屏风散合金匮肾气丸加减 3.脾肾阳虚证——温补脾肾——附子理中丸或济生肾气丸加减 4.肝肾阴虚证——滋养肝肾——杞菊地黄丸加减 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参芪地黄汤加减

(二)标证:

1.水湿证——利水消肿——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 2.湿热证——清热利湿——三仁汤加减 3.血瘀证——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加减 4.湿浊证——健脾化湿泻浊——胃苓汤加减

十八、肾病综合症:(水肿、腰痛、虚劳)

1.风水相搏证——疏风解表 宣肺利水——越婢加术汤加减

2.湿毒浸淫证——宣肺解毒 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3.水湿浸渍证——健脾化湿 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

转自医学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4.湿热内蕴证——清热利湿 利水消肿——疏凿饮子加减 5.脾虚湿困证——温运脾阳 利水消肿——实脾饮加减 6.肾阳衰微证——温肾助阳 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7.肾阴亏虚证——滋补肾阴 兼利水湿——左归丸加泽泻、茯苓、冬葵子

十九、尿路感染:(淋证、热淋、劳淋、虚劳)1.膀胱湿热证——清利湿热通淋——八正散加减

2.气滞血瘀证——活血化瘀、疏肝理气 ——丹栀逍遥散加减 3.脾肾亏虚 湿热屡犯证——健脾补肾——无比山药丸加减

4.肾阴不足 湿热留恋证——滋阴益肾 清热通淋——知柏地黄丸加减

二十、慢性肾功能不全(癃闭、关格、肾劳、溺毒)1.本虚证

1)脾肾气虚证——补气健脾益肾——六君子汤加减 2)脾肾阳虚证——温补脾肾——济生肾气丸加减 3)气阴两虚证——滋肾平肝——杞菊地黄丸加减 4)阴阳两虚证——温扶元阳,补益真阴——全鹿丸加减 2.标实证

转自医学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1)湿浊证——和中降逆,化湿泄浊——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减 2)湿热证——清热和中(中焦),清利湿热(下焦)——(中焦)黄连温胆汤加减,(下焦)知柏地黄丸或二妙丸加减 3)水气证——利水消肿——五皮饮或五苓散加减 4)血瘀证——活血化瘀——桃红四物汤或当归芍药散加减 5)肝风证——镇肝息风——天麻钩藤汤加减 二

十一、缺铁性贫血:(虚劳、血劳、萎黄、黄胖)

1.脾胃虚弱证——健脾和胃 益气养血——香砂六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减

2.心脾两虚证——益气补血 养心安神——归脾汤或八珍汤加减 3.脾肾阳虚证——温补脾肾——八珍汤合无比山药丸加减 4.虫积证——杀虫消积 补益气血——化虫丸合八珍汤加减 二

十二、再生障碍性贫血(虚劳、髓劳、血虚、血证)

1.肾阴虚证——滋阴补肾 益气养血——左归丸合当归补血汤加减 2.肾阳亏虚证——补肾助阳 益气养血——右归丸合当归补血汤加减 3.肾阴阳两虚证——滋阴助阳 益气补血——左归丸、右归丸合当归补血汤加减

4.肾虚血瘀证——补肾活血——六味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合桃红四

转自医学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物汤加减

5.气血两虚证——补益气血——八珍汤加减

6.热毒壅盛证——清热凉血 解毒养阴——清瘟败毒饮加减 二

十三、急性白血病(急劳、热劳、血证、瘟毒、虚劳、徵积)1.热毒炽盛证——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黄连解毒汤合清营汤加减 2.痰热瘀阻证——清热化痰,活血散瘀——温胆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3.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凉血解毒——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 4.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五阴煎加味 5.湿热内蕴证——清热解毒,利湿化浊——葛根芩连汤加味

二十四、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劳、热劳、血证、瘟毒、虚劳、徵积)1.阴虚内热证——滋阴清热,解毒祛瘀——青蒿鳖甲汤加减 2.瘀血内阻证——活血化瘀——膈下逐瘀汤加减 3.气血两虚证——补益气血——八珍汤加减

4.热毒壅盛证——清热解毒,扶正祛邪——清营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二

十五、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证、紫癜、紫斑、阴阳毒)1.血热妄行证——清热凉血——犀角地黄汤加减

2.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 清热止血——茜根散或玉女煎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3.气不摄血证——益气摄血 健脾养血——归脾汤加减 4.瘀血内阻证——活血化瘀止血——桃红四物汤加减 二

十六、甲亢(瘿气、瘿病、瘿瘤)

1.气滞痰凝证——疏肝理气,化痰散结——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 2.肝火旺盛证——清肝泻火,消瘿散结——龙胆泻肝汤加减 3.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消瘿散结——天王补心丹加减 4.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消瘿散结——生脉散加味 二

十七、糖尿病(消渴)

(一)无症状期——滋养肾阴——麦味地黄汤加减

(二)症状期: 1.阴虚燥热证:

1)上消(肺热伤津正)——清热润肺 生津止渴——消渴方加减 2)中消(胃热炽盛证)——清胃泻火 养阴增液——玉女煎加减 3)下消(肾阴亏虚证)——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加减 2.气阴两虚证——益气健脾 生津止渴——七味白术散加减 3.阴阳两虚证——滋阴温阳 补肾固摄——金匮肾气丸加减 4.痰瘀互结证——活血化瘀祛痰——平胃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5.脉络瘀阻证——活血通络——血府逐瘀汤加减

(三)并发症:

1.疮痈——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合黄芪六一散加减

2.白内障、雀目、耳聋——滋补肝肾 益精养血——杞菊地黄丸、羊肝汤、磁朱丸

二十八、风湿热(痹症)

1.风寒湿阻证——祛风化湿,散寒宣痹——蠲痹汤加减 2.热邪痹阻证——清热宣痹——白虎加桂枝汤加减

3.气血两虚,寒湿阻滞证——温补气血,宣痹止痛——独活寄生汤加减

4.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宣痹止痛——五阴煎加减 二

十九、类风湿性关节炎(痹证、痛痹、痛风、历节)

(一)活动期:

1.湿热痹阻证——清热利湿 祛风通络——四妙丸加减 2.阴虚内热证——养阴清热 祛风通络——丁氏清络饮加减 3.寒热错杂症——祛风散寒 清热化湿——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二)缓解期:

1.痰瘀互结,经脉痹阻证—活血化瘀 祛痰通络——身痛逐瘀汤合指

转自医学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迷茯苓丸加减

2.肝肾亏虚,邪痹筋骨证——益肝肾 补气血 祛风湿 通经络——独活寄生汤加减

十、癫痫(痫证、癫痫)

1.风痰上扰证——涤痰息风,开窍定痫——定痫丸加减 2.痰热内扰证——清热化痰,息风定痫——黄连温胆汤加减 3.肝郁痰火证——清肝泻火,化痰息风——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加减 4.瘀阻清窍证——活血化瘀,通络息风——通窍活血汤加减 5.脾虚痰湿证——健脾和胃,化痰息风——醒脾汤加减 6.肝肾阴虚证——补益肝肾,育阴息风——左归丸 三

十一、急性脑血管病(中风)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眩晕、中风)

1.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证——平肝熄风,育阴潜阳——镇肝息风汤加减

2.气虚血瘀,脉络瘀阻证——补气养血,活血通络——补阳还五汤加减

3.痰瘀互结,阻滞脉络证——豁痰化瘀,通经活络——黄连温胆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

(二)脑血栓形成

1.肝阳暴亢,风阳上扰证——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天麻钩藤饮加减

2.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祛风化痰通络——真方白丸子加减 3.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通腑泄热,化痰理气——星蒌承气汤加减

4.气虚血瘀证——益气养血,化瘀通络——补阳还五汤加减 5.阴虚风动证——滋阴潜阳,镇肝息风——镇肝息风汤加减 6.脉络空虚,风邪入中证——祛风通络,养血和营——大秦艽汤加减

7.痰热内闭清窍证——清热化痰,醒神开窍——首先灌服(或鼻饲)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以辛凉开窍 继以羚羊角汤加减

8.痰湿壅闭心神证——辛温开窍,豁痰熄风——急用苏合香丸灌服,继用涤痰汤加减

9.元气败脱,心神涣散证——益气回阳,救阴固脱——立即用大剂量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

(三)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辨证论治部分参阅“脑血栓形成”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外科学辨证论治总结

转自医学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

一、休克

1.热伤气阴————益气固脱,清热解毒养阴————生脉散加清热解毒养阴之品

2.热伤营血————气血两清,益气生阴————清营汤加减

3.阴厥————益气固脱,养血育阴————人参养营汤加减

4.寒厥————回阳救逆————回味四阳饮加减

5.厥逆————益气固脱,阴阳双补————保元汤合固阳汤加减

6.阴脱————益气固脱,养阴育阴————独参汤合四逆汤加减

7.阳脱————益气固脱————独参汤合四逆汤频服

二、疖(疖)

1.暑疖————清热利湿解毒————清暑汤加减

2.蝼蛄疖————补益气血,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3.疖病————祛风清热利湿————防风通圣散加减 1)阴虚染毒————养阴清热解毒————六味地黄汤加减 2)脾虚染毒————健脾和胃,清化湿热————四君子汤加味

三、痈(有头疽)

1.热毒蕴结证————和营托毒,清热利湿————仙方活命饮加减

2.阴虚火盛证————滋阴生津,清热托毒————竹叶黄芪汤加减

3.气血两虚证————调补气血————十全大补汤加减

四、急性蜂窝型组织炎(发)

1.锁喉痈————散风清热,化痰解毒————普济消毒饮加减

2.腓*发————清热解毒,和营利湿————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3.手发背————清热解毒和营————仙方活命饮加减

4.足发背————清热解毒,和营化湿————仙方活命饮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五、丹毒(丹毒)

转自医学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

1.风热化火证————散风清火解毒————普济消毒饮加减

2.肝胆湿热证————清肝泄热利湿————龙胆泻肝汤或柴胡清肝汤加减

3.湿热化火证————利湿清热解毒————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4.胎火胎毒证————凉营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加减

5.毒邪内攻证————凉营泻火解毒————清瘟败毒饮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六、急性淋巴结炎(外痈)

1.颈痈————散风清热,化痰消肿————牛蒡解肌汤加减

2.腋痈————清肝解郁,消肿化毒————柴胡清肝汤加减

3.胯腹痈————清热利湿解毒————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4.委中毒————和营祛瘀,清热利湿————活血散瘀汤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

七、急性淋巴管炎(红丝疔)————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八、脓肿(外痈、流注)

1.余毒流注证————清热解毒,凉血通络————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2.火毒结聚证————清火解毒透脓————五味消毒饮合透脓散加减

3.瘀血流注证————和营祛瘀通滞,清热化湿————活血散瘀汤加减

4.暑湿流注证————清热解毒化湿————清暑汤加减 5.正虚邪恋证————益气补血,清热托毒————托里透脓散加减

九、脓性指头炎、急性化脓性腱鞘炎、掌深部间隙感染(蛇肚疔、托盘疔)

1.热毒结聚————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加减

2.热盛肉腐————泻火解毒,透脓止痛————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十、全身性感染

1.疔疮走黄————凉血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

转自医学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汤加减

2.火陷————凉血解毒,泄热养阴,清心开窍————清营汤加减

3.干陷————补养气血,托毒透邪,清心安神————托里消毒散加减

4.虚陷————温补脾肾————附子理中汤加减

十一、破伤风

1.风毒入络(轻证)————疏风解表,解毒镇痉————玉真散加减

2.风毒入经(较重型)————祛风镇痉,化痰通络————五虎追风散加减

3.风毒入脏(重症)————祛风化痰,解毒镇痉————存命汤加减

4.风毒深陷,正气衰微(极重症)————扶正救脱,回阳固阴———生脉散加附子

十二、头皮血肿

瘀血内聚————活血化瘀,行气消肿————通窍活血汤加减

十三、头皮裂伤

1.外伤出血————益气止血,祛瘀宁心————当归补血汤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2.气血双脱————益气固脱,回阳救逆————独参汤合参附龙牡汤加减

十四、头皮撕脱伤

1.气虚血脱证————益气摄血,回阳固脱————益气摄血汤加减

2.气滞血瘀证————养血活血,理气止痛————和营止血汤加减

3.气血虚亏证————补气养血————归脾汤加减

十五、脑震荡

1.昏迷期————开窍通闭————苏合香丸合至宝丹 2.苏醒期————疏肝活血安神————柴胡细辛汤加减 3.恢复期————益气补肾,养血健脑————可保立苏汤、归脾丸

十六、肋骨骨折

1.气滞血瘀证————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复元活血汤加减

2.肺络损伤证————宁络止血,止咳平喘————十灰散合止嗽散加减

3.筋骨不续证————续筋接骨,理气止痛————接骨紫金丹加减

4.肝肾不足证————调补肝肾,强筋壮骨————六味地黄丸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5.气血亏虚证————益气养血————八珍汤加减

十七、烧伤

1.热伤营卫证————轻度烧伤,无需内治

2.火毒伤津证(渗出休克期)————清热解毒,益气养阴

————黄连解毒汤、银花甘草汤、犀角地黄汤或清营汤加减 3.阴伤阳脱证(渗出休克期出现休克)————回阳救逆,益气护阴

————四逆汤、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味

4.火毒炽盛证(感染期)————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 5.火毒内陷证(全身性感染)————清营凉血解毒

————清营汤或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6.气血两虚证————补气养血,兼清余毒————托里消毒散或八珍汤加减

7.脾虚阴伤证————补气健脾,益胃养阴————益胃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十八、急性阑尾炎(肠痈)

1.瘀滞证————行气活血,通腑泄热————大黄牡丹皮汤合红藤煎剂加减

2.湿热证————通腑泄热,利湿解毒————大黄牡丹皮汤合红藤煎剂加

败酱草、白花蛇舌草、蒲公英

3.热毒证————通腑排毒,养阴清热————大黄牡丹汤合透

转自医学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脓散加减

十九、急性胰腺炎

1.肝郁气滞证————疏肝理气,清热燥湿通便———柴胡清肝饮、大柴胡汤、清胰汤I号

2.脾胃实热证——清热泻火,通里逐积,活血化瘀——大陷胸汤、大柴胡汤

3.脾胃湿热证————清热利湿,行气通下————龙胆泻肝汤、清胰汤I号

4.蛔虫上扰证————清热通里,制蛔驱虫————清胰汤II号、乌梅汤

二十、急性胆囊炎

1.蕴热证————疏肝清热,通下利胆————金铃子散合大柴胡汤加减

2.湿热证————清胆利湿,通气通腑————茵陈蒿汤合大柴胡汤加减

3.毒热证————泻火解毒,通腑救逆————黄连解毒汤合茵陈蒿汤加减 二

十一、肠梗阻

1.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通腑攻下————桃仁承气汤

转自医学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加减

2.肠腑热结证————活血清热,通里攻下————复方大承气汤加减

3.肠腑寒凝证————温中散寒,通里攻下————温脾汤加减 4.水结湿阻证————理气通下,攻逐水饮————甘遂通结汤加减

5.虫积阻滞证————消导积滞,驱蛔杀虫————驱蛔承气汤加减

二十二、单纯性甲状腺肿(瘿病)

1.肝郁脾虚证————疏肝解郁,健脾益气————四海舒郁丸加减

2.肝郁肾虚证————疏肝补肾,调摄冲任————四海舒郁丸合右归丸加减 二

十三、甲状腺腺瘤

1.肝郁气滞————疏肝解郁,软坚化痰————逍遥散合海藻玉壶汤加减

2.痰凝血瘀————活血化瘀,软坚化痰————海藻玉壶汤合神效瓜蒌散加减

3.肝肾亏虚————养阴清火,软坚散结————知柏地黄丸合海藻玉壶汤加减

二十四、甲状腺癌(石瘿)

1.气郁痰凝证————理气开郁,化痰消坚————海藻玉壶汤

转自医学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合逍遥散加减

2.气血郁滞证————理气化痰,活血散结————桃红四物汤合海藻玉壶汤加减

3.瘀热伤阴证————养阴和营,化痰散结————通窍活血汤合养阴清肺汤加减 二

十五、急性乳腺炎

1.肝胃郁热证————疏肝清胃,通乳散结————瓜蒌牛蒡汤加减

2.热毒炽盛证————清热解毒,托里透脓————瓜蒌牛蒡汤合透脓散

3.正虚邪恋证————益气养营活血,清热解毒————托里消毒散加减

二十六、乳腺增生病

1.肝郁气滞证————疏肝理气,散结止痛————逍遥散加减 2.痰瘀凝结证————活血化瘀,软坚祛痰————失笑散合开郁散加减

3.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散瘀止痛————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减

4.冲任失调证————调理冲任,温阳化痰,活血散结————二仙汤加减

二十七、胃和十二指肠急性穿孔 1.第一期(穿孔期)

转自医学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气滞血瘀型————清热解毒,通里攻下,疏通气血————复方大承气汤加减

2.第二期(闭孔期)

毒热炽盛证————清热解毒,疏肝利气,泻下湿热————复方大承气汤加减

3.第三期(康复期)

1)脾胃虚寒证————温中散寒,调理脾胃————黄芪建中汤加减

2)胃腑血瘀证————活血化瘀————少腹逐瘀汤加减 3)肝胃郁热证————疏肝泄热和胃————化肝煎加减 二

十八、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

1.胃热内盛————清泄胃火,凉血止血————泻心汤加茜草根、侧柏叶、白芨、石斛、乌贼骨、仙鹤草等

2.肝火犯胃————泻肝清热,降逆止血————龙胆泻肝汤加丹皮、白芍、生大黄、乌贼骨、藕节炭等

3.脾虚不摄————益气健脾,温中止血————黄土汤加地榆炭、乌贼骨、黄芪

党参、仙鹤草等 二

十九、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1.湿热蕴结证————清热燥湿,调和气血————芍药汤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2.肝脾不和证————调和肝脾,止泻缓急————痛泻药方加减

3.脾胃虚弱证————益气健脾,除湿升阳————参苓白术散加减

4.脾肾阳虚证————温补脾肾,固涩止泻————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

5.瘀血内停证————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少腹逐瘀汤加减

十、泌尿系结石

1.湿热蕴结证————清热利湿,通淋排石————八正散加减 2.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通淋排石————金铃子散合石苇散加减

3.肾气不足证————补肾益气,通淋排石————济生肾气丸加减

十一、睾丸炎及附睾炎

1.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解毒消肿————龙胆泻肝汤加减

2.火毒炽盛证————清火解毒,活血透脓————仙方活命饮加减

3.脓出毒泄证————益气养阴,清热除湿————滋阴除湿汤加减

4.寒湿凝滞证————温经散寒止痛————暖肝煎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三

十二、前列腺炎

1.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八正散或龙胆泻肝汤加减

2.气滞血瘀证————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前列腺汤加减

3.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知柏地黄汤加减 4.肾阳虚衰证————温补肾阳————济生肾气丸加减 三

十三、前列腺增生病

1.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通闭利尿————八正散加减 2.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通窍利尿————沉香散加减 3.脾肾气虚证————健脾温肾,益气利尿————补中益气汤加减

4.肾阳衰微证————温补肾阳,行气化水————济生肾气丸加减

5.肾阴亏虚证————滋补肾阴,清利小便————知柏地黄丸加减 三

十四、肾癌

1.脾肾两虚证————健脾益肾,软坚散结————四物汤合右归饮加减

2.肾阴亏虚证————养阴清热凉血————知柏地黄汤加减 3.湿热蕴结证————清热利湿,解毒化瘀————八正散加减 4.瘀血内阻证————活血化瘀,理气散结————桃红四物汤

转自医学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加减

5.气血两虚证————补益气血————八珍汤加减 三

十五、膀胱癌

1.肝气郁滞证————疏肝解郁,通利小便————沉香散加减 2.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通利小便————八正散加减 3.气血两虚证————益气养血,通利小便————四君子汤合四物汤加减

十六、肛门直肠疾病

1.风热肠燥便血,血栓性外痔初起——清热凉血——凉血地黄汤或槐角丸加减

2.肛周脓肿实证————清热利湿————萆薢渗湿汤或龙胆泻肝汤加减

3.肛周脓肿实证,外痔肿痛——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或仙方活命饮加减

4.气血虚弱————补气养血————八珍汤或十全大补汤加减 5.热结肠燥便秘————泄热通腑————大承气汤或脾约麻仁丸加减

6.血虚津乏便秘————生津润燥————润肠丸或五仁汤加减 7.气虚下陷————补中益气————补中益气汤加减 三

十七、痔

1.风伤肠络证————清热凉血祛风————凉血地黄汤或槐花散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2.湿热下注证————清热渗湿止血————脏连丸加减 3.气滞血瘀证————清热利湿,祛风活血————止痛如神汤加减

4.脾虚气陷证————补气升提————补中益气汤加减 三

十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1.寒湿证————温阳通脉,祛寒化湿————阳和汤加减 2.血瘀证————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桃红四物汤加减 3.热毒证————清热解毒,化瘀止痛————四妙勇安汤加减 4.气血两虚证————补养气血,益气通络————十全大补丸加减 5.肾虚证

1)肾阳虚————温补肾阳————附桂八味丸加减 2)肾阴虚————滋补肾阴————六味地黄丸加减 三

十九、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湿热蕴阻,气滞血瘀证————理气活血,清热利湿————桃红四物汤合

萆薢渗湿汤加减

2.气虚血瘀,寒湿凝滞证——益气活血,通阳利水——补阳还五汤合阳和汤加减

十、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

1.气血瘀滞证————行气活血,祛瘀除滞————柴胡疏肝散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2.湿热瘀阻证————清热利湿,活血祛瘀——萆薢渗湿汤合大黄蛰虫丸加减

中西医结合妇科病中医辨证论治总结(附趣味记忆法)

一、妊娠剧吐(恶阻、子病、病儿、阻病)————脾肝痰气,香橘小生。

1.脾胃虚弱证——健脾和胃,降逆止呕——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2.肝胃不和证——清肝和胃,降逆止呕——橘皮竹茹汤加减 3.痰湿阻滞证——化痰除湿,降逆止呕——小半夏加茯苓汤 4.气阴两亏——益气养阴,和胃止呕——生脉散合增液汤

二、流产(胎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胎堕难留、胎死不下、滑胎)

(一)先兆流产————肾气血血伤,寿胎保桂汤。1.肾虚——补肾健脾,益气安胎——寿胎丸 2.气血虚弱——益气养血,固肾安胎——胎元饮 3.血热——清热凉血,养血安胎——保阴煎

4.血瘀——祛瘀消徵,固冲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5.外伤——益气养血,固肾安胎——圣愈汤

(二)难免流产、不全流产、稽留流产————太太学,托生人。1.胎动欲堕——祛瘀下胎——脱花煎

2.胎堕不全——活血祛瘀,佐以益气——生化汤 3.血虚气脱——益气固脱——人参黄芪汤

(三)习惯性流产————甚气人,补胎假。

转自医学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1.肾气亏虚——补肾益气,固摄冲任——补肾固冲丸 2.气血虚弱——益气养血,固冲安胎——泰山磐石散 3.阴虚血热——滋阴清热,凉血安胎——加减一阴煎

(四)流产感染——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皮汤————流产感染,勿打。

三、异位妊娠(妊娠腹痛、胎漏、胎动不安、徵积)

(一)未破损型——活血化瘀,消徵杀胚——宫外孕II号方

(二)已破损型

1.休克型——回阳救脱,活血祛瘀——生脉散合宫外孕I号方 2.不稳定型——活血祛瘀——宫外孕I号方

3.包块型——活血化瘀,消徵散结——宫外孕II号方

四、妊高症(子肿、子晕、子痫)————屁,甚气人,屁干谈;白,真正气,瞎叫牛。

1.脾虚——健脾渗湿,行水消肿——白术散 2.肾虚——温肾扶阳,化气行水——真武汤 3.气滞——理气行滞,除湿消肿——正气天香散 4.阴虚肝旺——滋阴养血,平肝潜阳——杞菊地黄丸 5.脾虚肝旺——健脾利湿,平肝潜阳——半夏白术天麻汤 6.肝风内动——滋阴清热,平肝熄风——羚角钩藤汤 7.痰火上扰——清热豁痰,熄风开窍——牛黄清心丸

五、胎儿生长受限(胎萎不长、妊娠胎萎燥、胎弱证、胎不长)————肾气因饱,瘦与太瘦保长胎。

转自医学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1.肾气亏虚——补肾益气,填精养胎——寿胎丸合温土毓麟汤 2.气血虚弱——益气养血,滋养胎元——胎元饮合寿胎丸 3.阴虚内热——清热凉血,养阴安胎——保阴煎 4.胞宫虚寒——温肾扶阳,养血安胎——长胎白术散

六、妊娠合并疾病

(一)心脏病————心心洋气,养龟三五篓。1.心气虚——益气养血,宁心安胎——养心汤加减 2.心血虚——养血益气,宁心安胎——归脾汤

3.阳虚水泛——温阳化气,行气安胎——真武汤合五苓散

4.气虚血瘀——益气化瘀,通阳安胎——补阳还五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

(二)糖尿病————三消加阴阳,小女六金。1.肺热津伤——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 2.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 3.肾阴亏虚——滋阴益肾——六味地黄丸 4.阴阳两虚——滋阴助阳——金贵肾气丸

(三)急性肾盂肾炎————因心事,知道佳。1.阴虚火旺——滋阴清热通淋,佐以安胎——知柏地黄丸 2.心火偏亢——清心泻火,润燥通淋——导赤散 3.湿热下注——清热利湿通淋——加味五淋散

七、产时并发症

产后出血(产后血晕)————血瘀,甚多。

转自医学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1.血虚气脱——益气固脱——参附汤

2.瘀阻气闭——行气逐瘀——夺命散加当归、川芎

八、产后病

(一)晚期产后出血(产后恶露不尽、产后血崩)————去学学,不生宝。

1.气虚——补脾益气,固冲摄血——补中益气汤 2.血瘀——活血化瘀,调冲止血——生化汤合失笑散 3.血热——养阴清热,安冲止血——保阴煎

(二)产褥感染————敢惹惹,吾请缨。

1.感染邪毒——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 2.热入营血——清营解毒,散瘀 泄热——清营汤

3.热陷心包——清心开窍——清营汤送服安宫牛黄丸、紫雪丹,或静脉滴注清开灵注射液

(三)产后缺乳————岂敢通下。

1.气血虚弱——补气养血,佐以通乳——通乳丹 2.肝郁气滞——疏肝解郁,通络下乳——下乳涌泉散

九、产后并发症

(一)产后关节痛(产后身痛、产后痹症、产后遍身疼痛、产后风)————学学外伸,黄花独养。

1.血虚——养血益气,温经通络——黄芪桂枝五物汤 2.血瘀——养血活络,行瘀止痛——生化汤 3.外感——养血祛风,散寒除湿——独活寄生汤

转自医学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4.肾虚——补肾强腰,壮筋骨——养荣壮骨汤

(二)产后排尿异常

1.产后小便不通————去伸去学,补济木物。1)气虚——益气生津,宣肺利水——补气通脬饮 2)肾虚——补肾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 3)气滞——理气行滞,行气利尿——木通散 4)血瘀——养血活血,祛瘀利尿——加味四物汤 2.产后小便频数与失禁————去伸,黄甚 1)气虚——益气固摄——黄芪当归散 2)肾虚——温阳化气,补肾固脬——肾气丸

十、外阴瘙痒————是肾血,必知归。

1.湿热下注——清利湿热,杀虫止痒——萆薢渗湿汤 2.肾阴虚——滋阴降火,调补肝肾——知柏地黄丸 3.血虚生风——养血祛风,活血止痒——当归饮子

十一、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一)外阴炎————试试,龙胆无味。1.湿热下注——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2.湿毒浸渍——清热解毒除湿——五味消毒饮

(二)前庭大腺炎————热喊仙羊

1.热毒蕴结——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仙方活命饮 2.寒凝瘀滞——温经散寒,化湿涤痰,和营散结——阳和汤

(三)阴道炎(带下病)

转自医学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1.滴虫性阴道炎————湿甚,龙胆金币

1)湿热下注——清利湿热,杀虫止痒——龙胆泻肝汤 2)肾虚湿盛——补肾利腰,清热利湿——肾气丸合萆薢渗湿汤 2.念珠菌阴道炎————脾肾,碗内

1)脾虚湿盛——健脾燥湿,杀虫止痒——完带汤 2)肾虚湿阻——温肾燥湿,固涩止带——内补丸 3.细菌性阴道炎————湿湿,止无 1)湿热——清热利湿止带——止带方 2)湿毒——清热解毒除湿——五味消毒饮 4.老年性阴道炎————甚湿,止一止

1)肾阴亏损——滋阴降火,固涩止带——知柏地黄汤 2)湿热下注——清热利湿,滋阴补肾——易黄汤合知柏地黄汤

(四)宫颈炎(带下病)————试试,龙胆之五;脾肾,碗内。1.湿热内蕴——疏肝清热,利湿止带——龙胆泻肝汤 2.湿毒内侵——清热泄毒,燥湿止带——止带方合五味消毒饮 3.脾虚——健脾利湿——完带汤 4.肾虚——补肾固涩——内补丸

(五)盆腔炎

1.急性盆腔炎————热毒勿打,湿热活命。

1)热毒壅盛——清热解毒,化瘀止痛——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皮汤

2)湿热瘀结——清热利湿,活血止痛——仙方活命饮

转自医学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2.慢性盆腔炎————试喊奇奇,人少学(校)里 1)湿热壅阻——清热利湿,祛瘀散结——银甲丸 2)寒湿凝滞——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少腹逐瘀汤 3)气滞血瘀——理气活血,消徵散结——血府逐瘀汤 4)气虚血瘀——益气健脾,化瘀散结——理冲汤

十二、月经病

(一)功血

1.无排卵型功血(崩漏)1)血热————虚实保清。

(1)虚热——滋阴清热,止血调经——保阴煎合生脉散(2)实热——清热凉血,止血调经——清热固经汤 2)肾虚————阳右阴左。

(1)偏肾阳虚——温肾固冲,止血调经——右归丸(2)偏肾阴虚——滋肾养阴,调经止血——左归丸合二至丸 3)脾虚——补气摄血,固冲调经——固本止崩汤合举元煎————脾虚固举

4)血瘀——活血化瘀,止血调经——四物汤合失笑散————血瘀四笑

2.排卵型功血(月经失调)

1)子宫内膜修复期延长(卵泡期出血)————气虚失学,举两古桃笑。

(1)气虚——补气摄血,调经固冲——举元煎

转自医学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2)虚热——滋阴清热,调经止血——两地汤(3)湿热——清热利湿,止血调经——固经丸

(4)血瘀——活血化瘀,调经止血——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 2)黄体功能不足————脾肾阳肝阴,补柜清单两(张)。(1)脾气虚弱——健脾益气,固冲调经——补中益气汤(2)肾气不固——补肾调冲——归肾丸

(3)阳盛血热——清热凉血,止血调经——清经散(4)肝郁血热——疏肝解郁,清热调经——丹栀逍遥散(5)阴虚血热——滋阴清热,凉血固冲——两地汤 3)黄体萎缩不全————脾湿气,归四血。(1)脾虚气弱——健脾益气,调经止血——归脾汤(2)湿热蕴结——清热利湿,调经止血——四妙丸(3)气滞血瘀——活血化瘀,调经止血——血府逐瘀汤 4)排卵期出血(经间期出血)————婶婶使竿,两建清单。(1)肾阴虚——滋肾养阴,凉血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2)肾阳虚——补肾助阳,益气止血——健固汤(3)湿热——清热利湿,调经止血——清肝止淋汤(4)肝郁气滞——疏肝清热,化瘀止血——丹栀逍遥散

(二)闭经(闭经、女子不月、经水断绝、经闭)————敢气人,去还谈;贵人加血温仓。

1.肝肾不足——滋肾柔肝,调补冲任——归肾丸 2.气血虚弱——补气养血,调经——人参养荣汤

转自医学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3.阴虚血燥——养阴清热,凉血调经——加减一阴煎 4.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调经——血府逐瘀汤 5.寒凝血瘀——温经祛寒,活血化瘀——温经汤 6.痰湿阻滞——燥湿化痰,活血调经——苍附导痰丸

(三)痛经(痛经、经行腹痛)气寒湿气肝,各少清八条。1.气滞血瘀——理气行滞,逐瘀止痛——膈下逐淤汤 2.寒湿凝滞——温经祛寒,活血止痛——少腹逐瘀汤 3.湿热瘀阻——清热利湿,祛瘀止痛——清热调血汤 4.气血虚弱——益气补血,活血止痛——八珍益母汤 5.肝肾亏虚——滋肾养肝——调肝汤

(四)经前期综合症(经行头痛、经行发热、经行身痛、经行泄泻、经行浮肿)————敢干屁信誉,才知见鬼痛。1.肝郁气滞——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 2.肝肾阴虚——滋肾养肝,清热降火——知柏地黄汤 3.脾肾阳虚——健脾温肾——健固汤合四神丸 4.心脾气虚——健脾升阳,益气固表——归脾汤 5.淤血阻滞——温经通络,活血散瘀——趁痛散

(五)围绝经期综合症(经断前后诸证)————阴阳两虚,左右二至。

1.肾阴虚——滋肾养阴,佐以潜阳——左归饮 2.肾阳虚——温肾扶阳——右归丸

3.肾阴阳两虚——益阴扶阳——二仙汤合二至丸

转自医学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

十三、女性生殖器官肿瘤

(一)宫颈癌————敢干屁事,但知儿真玩黄毒。1.肝郁化火——疏肝理气,解毒散结——丹栀逍遥散 2.肝肾阴虚——滋补肝肾,解毒清热——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 3.脾肾阳虚——健脾温肾,化湿止带——真武汤合完带汤 4.湿热瘀毒——清热利湿,解毒化瘀散结——黄连解毒汤

(二)子宫肌瘤————气寒痰是因,各少开清清。1.气滞血瘀——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膈下逐淤汤 2.寒湿凝滞——温经散寒,活血消徵——少腹逐瘀汤 3.痰湿瘀阻——化痰理气,活血消徵——开郁二陈汤 4.湿热夹瘀——清热利湿,活血消徵——清宫消徵汤 5.阴虚内热——养阴清热,凉血止血——青海丸

十四、子宫内膜异位症————气寒是痰气甚,哥少清单桃李归。1.气滞血瘀——理气活血,化瘀止痛——膈下逐淤汤 2.寒凝血瘀——温经散寒,活血祛瘀——少腹逐瘀汤 3.湿热瘀结——清热利湿,活血祛瘀——清热调血汤

4.痰瘀互结——化痰散结,活血逐瘀——丹溪痰湿方合桃红四物汤 5.气虚血瘀——益气化瘀——理冲汤

6.肾虚血瘀——益肾调经,活血祛瘀——归肾丸合桃红四物汤

十五、子宫脱垂————气甚湿,不大胆。1.气虚——补益中气,升阳举陷——补中益气汤 2.肾虚——补肾固脱,益气升提——大补元煎

转自医学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3.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

十六、不孕症————肾气养人敢于谈,于文让开少苍。1.肾虚

1)肾气虚——补益肾气,填精益髓——毓麟珠 2)肾阳虚——温肾助阳,化湿固精——温胞饮 3)肾阴虚——滋肾养血,调补冲任——养精种玉汤 2.肝郁——疏肝解郁,养血理脾——开郁种玉汤 3.淤血阻滞——活血化瘀,温经通络——少腹逐瘀汤 4.痰湿内阻——燥湿化痰,调理冲任——苍附导痰丸

十七、***产并发症

(一)***不全————赶阴气,输两步。

1.肝郁血热——清热解郁,凉血止血——舒郁清肝饮 2.阴虚血热——滋阴清热,止血固冲——两地汤和二至丸 3.气虚——补气摄血固冲——补中益气汤

(二)宫腔或宫颈内口粘连————血瘀不甚。血瘀——活血化瘀,益气补肾——补肾化瘀汤 三)***术后感染————邪毒勿笑。

邪毒壅盛——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儿科学辨证论治总结

一、新生儿黄疸

转自医学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

1.湿热熏蒸————清热利湿退黄————茵陈蒿汤加味

2.寒湿阻滞————温中化湿退黄————茵陈理中汤加味

3.瘀积发黄————化瘀消积退黄————血府逐瘀汤加减

二、上感

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加减

3.暑邪感冒————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饮加减

三、急支

1.风寒咳嗽————解表散寒,宣肺止咳————杏苏散加减

2.肺热咳嗽————辛凉解表,宣肺止咳————桑菊饮加减

3.痰热咳嗽————清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加减

4.阴虚咳嗽————养阴润肺,兼清余热————沙参麦冬汤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

四、肺炎

1.风热闭肺————辛凉宣肺,清热化痰————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2.痰热闭肺————清热宣肺,涤痰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五、病毒性心肌炎

1.邪毒犯心————清热解毒,宁心安神————银翘散加减

2.湿热侵心————清热化湿,宁心安神————葛根芩连汤加减

3.痰瘀阻络————豁痰活血,化瘀通络————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失笑散加减

4.气阴亏虚————益气养阴,宁心安神————炙甘草汤合生脉散加减

5.心阳虚弱————温振心阳,宁心安神————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

六、鹅口疮

转自医学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

1.心脾积热————清心泻脾,解毒泻火————清热泻脾散加减

2.虚火上炎————滋阴降火,引火归元————六味地黄汤加肉桂

七、疱疹性口炎

1.风热乘脾————疏风清热,泻火解毒————凉膈散加减

2.心火上炎————清心泻火————泻心导赤汤加减

3.虚火上炎————滋阴降火,引火归元————六味地黄丸加肉桂

八、小儿腹泻

(一)、常证

1.湿热泻————清肠解热,化湿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2.风寒泻————疏风散寒,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散加减

3.伤食泻————运脾和胃,消食化滞————保和丸加减

4.脾虚泻————健脾益气,助运止泻————参苓白术散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5.脾肾阳虚泻————温补脾肾,固涩止泻————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

(二)、变证

1.气阴两伤————健脾益气,酸甘敛阴————人参乌梅汤加减

2.阴竭阳脱————挽阴回阳,救逆固脱————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九、急性肾小球肾炎

1.风水相搏————疏风利水————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

2.湿热内蕴————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三仁汤加减

3.水气上凌心肺————泻肺逐水,宁心安神————己椒苈黄丸

4.水毒内闭————辛开苦降,辟秽解毒————温胆汤合附子泻心汤加减

十、肾病综合征

1.脾虚湿困————益气健脾,利水消肿————参苓白术散合五苓

转自医学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散

2.脾肾阳虚————温肾健脾,化气行水————真武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十一、多发性抽动症

1.肝亢风动————清肝泻火,熄风镇惊————千金龙胆汤加减

2.痰火扰心————泻火涤痰,清心安神————礞石滚痰丸加减

3.脾虚肝旺————益气健脾,平肝熄风————醒脾散加减

4.阴虚风动————滋阴潜阳,柔肝熄风————大定风珠加减

十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1.脾胃虚弱————健运脾胃,益气养血————参苓白术散或异功散加味

2.心脾两虚————补脾养心,益气生血————归脾汤加减

3.肝肾阴虚————滋养肝肾,益精生血————左归丸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4.脾肾阳虚————温补脾肾,益精养血————右归丸加减

十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血热伤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加减

2.气不摄血————益气健脾,摄血养血————归脾汤加减

3.阴虚火旺————滋阴清热,凉血宁络————大补阴丸合茜根散

4.气滞血瘀————活血化瘀,理气止血————桃仁汤加减

十四、支气管哮喘

(一)发作期

1.寒性哮喘————温肺散寒,化痰定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2.热性哮喘————清热化痰,止咳定喘————麻杏石甘汤或定喘汤加减

(二)缓解期

1.肺气虚弱————补肺固表————玉屏风散加减 2.脾气虚弱————健脾化痰————六君子汤加减 3.肾气不纳————补肾固本————金贵肾气丸加减

十五、风湿热

1.湿热阻络————清热利湿,祛风通络————宣痹汤加减

第三篇:中医诊断:外伤证候

本证,是指因金刃、跌仆等意外事故所致皮肉筋骨或内脏损伤的一种类病证。

【临床表现】轻者局部青紫。肿胀、疼痛,活动不便,或破损出血;重者伤筋折骨,疼痛剧烈;若内伤脏腑,则吐血、下血;若陷骨伤脑,则戴眼直视,神昏不语。

【证候分析】局部受伤,脉络破损,血渗于肌肤之间,故见患处青紫,肿胀、疼痛、活动不便。若损伤皮肉,血液流于脉外,则见出血。如损伤过重,致筋伤骨折,疼痛剧烈,若伤脏腑,络破血溢,则见吐血,下血。若头部受伤,骨陷伤脑,元神损伤,故致戴眼直视,神昏不语。

(二)虫兽所伤证

本证,是指由毒虫、毒蛇、狂犬等动物伤害人体所引起的病证。

【临床表现】毒虫螫伤,轻者局部红肿疼痛,出疹,肢体麻木疼痛;重者头痛,昏迷。

毒蛇咬伤,则见伤口疼痛,麻木,或肿胀,起水泡,甚则伤口坏死,形成溃疡;若全身中毒,则见头晕,视物模糊,胸闷,四肢无力,牙关紧闭,呼吸困难,瞳孔散大,脉迟弱或结、代。

狂犬咬,发病后怕光、恐水、畏声、怕风、吞咽、呼吸困难,四肢抽搐。

【证候分析】若毒蜂、蝎子、蜈蚣、毛虫等伤人,局部损伤,则见红肿疼痛;若毒邪侵入经脉,则见肢体麻木疼痛;若毒邪弥漫全身,扰及清窍,则致头晕,昏迷。

毒蛇伤人,邪毒聚于患处,致伤口麻木疼痛,或肿胀,起水泡,甚则局部坏死,形成溃疡;若毒邪流窜全身(一般在受伤后1~6小时),可见头晕,胸闷,视物模糊,牙关紧闭,四肢无力,呼吸困难,瞳孔散大。

狂犬咬伤,一般潜伏15~60天,长者达一年以上,毒邪逐渐弥漫扩散周身,使肌肉麻木,肌肉麻痹,吞咽困难,遇风、光、水声或其它响声,则四肢抽搐。

第四篇: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总结--8.内科病证

针灸学

内科病证

第一单元 中风

一、中风的辨证要点

中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风、火、痰、瘀为主要病因。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本病多在内伤积损的基础上,复因情志不遂、烦劳过度、饮食不节、外邪侵袭等因素,导致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扰清窍,窍闭神匿,神不导气所致。肝肾阴虚,气血虚弱为致病之本,风、火、痰、瘀为致病之标。1.中经络

主症

兼见面红目赤,眩晕头痛,口苦,舌红或绛,苔黄,脉弦有力者为肝阳暴亢;兼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苔腻,脉弦滑者为风痰阻络;兼口黏痰多,腹胀便秘,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者为痰热腑实;兼肢体软弱,偏身麻木,面色淡白,气短乏力,舌暗,苔白腻,脉细涩者为气虚血瘀;兼肢体麻木,手足拘挛,眩晕耳鸣,舌红,苔少,脉细数者为阴虚风动。2.中脏腑

主症

四肢瘫软,手撒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脉微细欲绝者为脱证。

二、中风的治疗

(一)基本治疗 1.中经络

治法 醒脑调神,疏通经络。取督脉、手厥阴及足太阴经穴为主。主穴 水沟 内关 三阴交 极泉 尺泽 委中 配穴 肝阳暴亢配太冲、太溪。

风痰阻络配丰隆、合谷。

痰热腑实配曲池、内庭、丰隆。

气虚血瘀配气海、足三里。

阴虚风动配太溪、风池。

上肢不遂配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

下肢不遂配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太冲。

足内翻配丘墟透照海。

便秘配水道、归来、丰隆、支沟。

尿失禁、尿潴留配中级、曲骨、关元。

复视配风池、天柱、睛明、球后。

头晕配风池、天柱、完骨。

操作 内关用泻法;水沟用雀啄法,以眼球湿润为度;三阴交用补法;刺极泉时,在原穴位置下1寸心经上取穴,避开动脉,直刺进针,用提插泻法,以患者上肢有麻胀感和抽动感为度;尺泽、委中直刺,用提插法使肢体有抽动感。余穴虚补实泻法操作。

若见神昏,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肢体强痉,大小便闭者为闭证;昏聩无知,目合口开,第 1 页

针灸学

2.中脏腑

治法 醒脑开窍,启闭固脱。取手厥阴经及督脉穴为主。主穴 水沟 内关

配穴 闭证配十二井穴、太冲、合谷。

脱证配关元、气海、神阙。

操作 内关、水沟同前。十二井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太冲、合谷用泻法,强刺激。关元、气海用大艾炷灸法,神阙用隔盐灸法,直至四肢转温为止

(二)其他治疗

1.电针法 在患侧上、下肢各选一组穴位,采用断续波或疏密波,以肌肉微颤为度,每次通电20~30分钟。2.头针法 选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及顶旁2线,用毫针沿头皮刺入,快速捻转,留针30分钟

第二单元 眩晕

一、眩晕的辨证要点

本病的发生多与忧郁恼怒、恣食厚味、劳伤过度、跌仆损伤等因素有关。病位在脑,与肝、脾、肾相关。基本病机不外虚实两端,虚证为髓海不足或气血虚弱,清窍失养;实证多与气、血、痰、瘀扰乱清窍有关。

主症 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如坐车船,飘摇不定,闭目少顷即可复常;重者两眼昏花缭乱,视物不明,旋摇不止,难以站立,昏昏欲倒,甚则跌仆。

兼见面红目赤,目胀耳鸣,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者为肝阳上亢;兼头重如裹,视物旋转,舌淡,苔白腻,脉弦滑者为痰湿中阻;兼目眩,面白或萎黄,神倦乏力,舌淡,苔薄白,脉弱者为气血两虚;眩晕久作不已,兼少寐健忘,耳鸣,腰酸膝软,舌红,脉弦细者为肾精不足。

二、眩晕的治疗

(一)基本治疗 1.实证

治法平肝潜阳,和胃化痰。取足少阳、足厥阴经穴及督脉穴为主。主穴 百会 风池 太冲 内关 配穴 肝阳上亢配行间、侠溪、太溪。

痰湿中阻配阴陵泉、中脘、丰隆。

瘀血阻窍配膈俞、阿是穴。操作 常规针刺。2.虚证

治法 补益气血,益精填髓。以督脉穴和相应背俞穴为主。主穴 百会 风池 肝俞 肾俞 足三里 配穴 气血亏虚配气海、脾俞。

肾精不足配太溪、悬钟。操作 常规针刺。

(二)其他治疗

1.头针法 取顶中线、枕下旁线,用毫针沿头皮刺入,快速捻转,留针30分钟。

2.耳针法 取肾上腺、皮质下、枕、神门、额、内耳,每次取3~5穴,毫针刺或用压丸法。3.三棱针法 取印堂、太阳、头维、百会等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数滴。适用于眩晕实证者。

第 2 页

针灸学

第三单元 面瘫

一、面瘫的辨证要点

本病的发生多与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而入等因素有关。病位在面部,与太阳、阳明经筋有关。手足阳经均上行头面部,当邪气阻滞面部经络,尤其是手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可导致面瘫的发生。

主症 以口眼喎斜为特点。通常急性发作,常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状。部分患者病程迁延日久,可因瘫痪肌肉出现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甚则出现面肌痉挛,形成“倒错”现象。

若发病初期,面部有受凉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者为风寒外袭;发病初期,继发于风热感冒或其他头面部炎症性、病毒性疾病,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者为风热侵袭;恢复期或病程较长者,兼见肢体困倦无力,舌淡,苔白,脉沉细者为气血不足。

二、面瘫的治法

(一)基本治疗

治法 祛风通络,疏调经筋。取局部穴和手足阳明经穴为主。主穴 阳白 四白 颧髎 颊车 地仓 合谷 配穴 风寒证配风池。

风热证配曲池。

恢复期配足三里。

人中沟歪斜配水沟。

鼻唇沟浅配迎香。

颏唇沟歪斜配承浆。

乳突部疼痛配翳风。

舌麻、味觉减退配廉泉。

目合困难配鱼腰、申脉(昆仑)。

抬眉困难配攒竹。

流泪配太冲。

操作 面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恢复期可加灸法。在急性期,面部腧穴手法不宜过重,针刺不宜过深,肢体远端腧穴行泻法且手法宜重;恢复期,足三里行补法,合谷、太冲行平补平泻法,足三里行补法。

(二)其他治疗

1.皮肤针法取阳白、颧髎、地仓、颊车,轻叩,以局部潮红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适用于恢复期。2.电针法 取太阳、阳白、地仓、颊车。断续波,刺激10~20分钟,强度以患者面部肌肉微见跳动而能耐受为度。适用于面瘫中、后期。

3.刺络拔罐法 取阳白、颧髎、地仓、颊车。用皮肤针叩刺或三棱针点刺出血后加拔火罐。适用于恢复期。

第四单元 痿证

一、痿证的辨证要点

痿证常与感受外邪、饮食不节、久病房劳、跌仆损伤、药物损伤等因素有关。痿证病位在筋脉肌肉,与肺、脾、肝、肾有关。感受外邪或相关脏腑受损,均可使筋脉失于濡润,肌肉弛纵不收而成痿证。痿证以虚证为主,或本虚标实。

主症 肢体软弱无力,筋脉弛缓,甚则肌肉萎缩或瘫痪。

第 3 页

针灸学

若见发热多汗,热退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舌红,苔黄,脉细数者为肺热津伤;肢体逐渐痿软无力,下肢为重,兼麻木不仁,舌红,苔黄腻,脉濡数者为湿热浸淫;肢体痿软无力日久,食少纳呆,腹胀便溏,面浮不华,舌淡,苔白,脉细缓者为脾胃虚弱;肢体痿软失用,肌肉萎缩,兼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者为肝肾亏虚。

二、痿证的治疗

(一)基本治疗

治法 调和气血,濡养筋肉。以手足阳明经穴和夹脊穴为主。主穴 上肢:肩髃 曲池 合谷 颈、胸夹脊

下肢:髀关 足三里 阳陵泉 三阴交 腰夹脊 配穴 肺热津伤配尺泽、鱼际。

湿热浸淫配阴陵泉、中级。

脾胃虚弱配脾俞、胃俞。

肝肾亏虚配肝俞、肾俞。

脉络瘀阻配膈俞、血海。操作 毫针刺,按虚补实泻法常规操作。

(二)其他治疗

1.皮肤针法 沿患肢阳明经及相应夹脊穴反复叩刺,以微出血为度,隔日1次。,2.电针法 在瘫痪肌肉处选取穴位。针刺后加电针仪,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20分钟。

3.穴位注射法 取肩髃、曲池、外关、合谷、足三里、阳陵泉、悬钟、三阴交。每次2~4穴。选用维生素B1或维生素B12注射液,每穴注入0.5~1.Oml,隔日1次。

第五单元 痫证

一、痫病的辨证要点

痫病常因情志失调、禀赋不足、饮食不节、脑络瘀阻而发病。病位在脑,与肝、心、脾、肾功能失调有关。各种外因与内伤因素导致风、痰、火、瘀蒙蔽清窍,扰乱神明均可发病。本病发作期多实,或实中夹虚;间歇期多虚,或虚中夹实。

发作期:①大发作 发作前常有眩晕头痛,胸闷不舒,神疲乏力等先兆,旋即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两目上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或发怪叫,二便自遗,发作后平复如常人。②小发作 动作突然中断,手中物件落地,头部低垂,两目瞪视,呼之不应,数秒至数分钟后即可恢复。

间歇期:兼急躁易怒,咳痰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者为痰火扰神;兼胸闷,痰多,舌淡.苔白腻,脉弦滑者为风痰闭阻;兼头部刺痛,或有脑部外伤史,舌质紫暗,脉涩者为瘀阻脑络;兼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腻,脉沉弱者为心脾两虚;兼神志恍惚,两目干涩,腰膝酸软,舌红,苔薄黄,脉细数者为肝肾阴虚。

二、痫病的治疗

(一)基本治疗 1.发作期

治法 醒脑开窍,息风豁痰。以督脉及足厥阴、足阳明经穴为主。主穴 水沟 百会 后溪 涌泉 合谷 太冲 丰隆 操作 毫针泻法。水沟用雀啄法。2.间歇期

治法 化痰通络,息风舒筋。以任脉、督脉、足阳明及足厥阴经穴为主。

第 4 页

针灸学

主穴 鸠尾 筋缩 间使 阳陵泉 太冲 丰隆 配穴 痰火扰神加神门、曲池、内庭。

风痰闭阻加合谷、风池、中脘。

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足三里。

肝肾阴虚加肝俞、肾俞、三阴交。

瘀阻脑络加膈俞、内关、百会。

夜发加照海;昼发加申脉。

操作 主穴毫针泻法,配穴虚补实泻法操作。

(二)其他治疗

1.耳针法 取心、肝、皮质下、神门,毫针刺,或埋针法,或压丸法。

2.穴位注射法 取足三里、内关、大椎、风池,每次选用2穴,用维生素B1,注射液,或维生素B12注射液,或当归注射液,每穴注入0.5ml。

第六单元 不寐

一、不寐的辨证要点

不寐常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度、病后体虚等因素有关。病位在心,与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各种情志刺激及内伤因素导致火、痰等病理产物存留于体内,影响于心,使心神失养或心神被扰,心神不安,阴跷脉、阳跷脉功能失于平衡,而出现不寐。不寐以虚实夹杂之证多见

主症 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

兼多梦易醒,心悸健忘,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者为心脾两虚;心烦不寐,或时寐时醒,手足心热,颧红潮热,舌红,苔少,脉细数者为心肾不交;夜寐多梦,易惊善恐,舌淡,苔薄,脉弦细者为心胆气虚;难以入睡,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者为肝火扰神;眠而不安,胸闷脘痞,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为脾胃不和。

二、不寐的治疗

(一)基本治疗

治法 调理跷脉,安神利眠。以相应八脉交会穴、手少阴经及督脉穴为主。主穴 印堂 四神聪 安眠 神门 照海 申脉 配穴 肝火扰神配行间、侠溪。

痰热内扰加丰隆、内庭。

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

心肾不交加心俞、肾俞。

心胆气虚加心俞、胆俞。

脾胃不和配足三里、公孙。

操作 毫针平补平泻,照海用补法,申脉用泻法,配穴则虚补实泻。

(二)其他治疗

1.耳针法 取神门、皮质下、心、肾、肝。毫针刺或用埋针法、压丸法。

2.皮肤针法 自项至腰部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第一侧线,用皮肤针叩刺至皮肤潮红即可。3.拔罐法 自项至腰部沿足太阳膀胱经来回走罐,以潮红为度。

第七单元 郁证

第 5 页

针灸学

一、郁证的辨证要点

郁证多与情志不舒、思虑过度、饮食不节等因素有关。病位在肝,可涉及心、脾、肾。肝气郁结,郁火、痰湿、神乱均可致气机郁滞,心神被扰,或心神失养而出现郁证。病久则心脾两虚,或肝肾不足。郁证以实证为多见,也可由实转虚。

主症 精神抑郁善忧,情绪不宁或易怒易哭。

兼胸胁胀痛,舌苔薄白,脉弦者为肝气郁结;兼急躁易怒,口干而苦,舌红,苔黄,脉弦数者为气郁化火;兼咽中如有物梗塞,舌苔白腻,脉弦滑者为痰气郁结;精神恍惚,多疑易惊,悲忧善哭,舌淡,脉弦者为心神惑乱;多思善疑,失眠健忘,神疲纳差,舌淡苔薄,脉细者为心脾两虚;情绪不宁,五心烦热,两目干涩,舌红,少苔,脉细数者为肝肾阴虚。

二、郁证的治疗

(一)基本治疗

治法 调神理气,疏肝解郁。取督脉及手足厥阴、手少阴经穴为主。主穴 百会 水沟 内关 神门 太冲 配穴 肝气郁结配膻中、期门。

气郁化火配行间、侠溪。

痰气郁结配丰隆、廉泉。

心神惑乱配通里、心俞。

心脾两虚配心俞、脾俞。肝肾亏虚配肝俞、肾俞。

咽部异物哽塞感明显者配天突、照海。

操作 水沟用雀啄泻法,神门行平补平泻法,百会、内关、太冲用泻法,配穴虚补实泻。

(二)其他治疗

1.耳针法 取肝、心、神门、交感,毫针刺或用埋针法、压丸法。2.电针法 取百会、印堂、内关、神门、太冲,用连续波。3.穴位注射法 取心俞、内关,用丹参注射液,每穴0.3~0.5ml。

第八单元 痴呆

一、痴呆的辨证要点

痴呆常与老年精气亏虚、情志失调、外伤及中毒有关。病位在脑,与肝、心、脾、肾等脏腑功能失常关系密切。由于禀赋不足或年事渐高,脏腑功能逐渐低下,瘀血、痰湿瘀阻脑络或气血、脑髓不足,脑窍失养,最终导致神明失用而发生痴呆。

主症 呆傻愚笨。轻者神情淡漠,寡言少语,反应迟钝,记忆减退等;重者神情呆滞,言辞颠倒,行为怪僻,记忆障碍,智力衰退,生活不能自理等。

兼头晕耳鸣,腰酸骨软,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者为肝肾亏虚;兼步态不稳,面色淡白,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为气血不足;兼脘腹胀满,倦怠思卧,舌质淡,苔白腻者为痰浊蒙窍;兼善惊易恐,肌肤甲错,或肢体麻木不遂,舌质紫暗,脉细涩者为瘀血阻络。

二、痴呆的治疗

(一)基本治疗

治法 调神益智,补肾通络。以督脉及足少阳、足少阴经穴为主。主穴 百会 印堂 四神聪 神庭 风池 足三里 太溪 悬钟 配穴 肝肾不足配肝俞、肾俞。

第 6 页

针灸学

痰浊上扰配丰隆、中脘。

瘀血阻络配膈俞、内关。

操作 足三里、太溪、悬钟行补法,余穴平补平泻。

(二)其他治疗

1.耳针法 取皮质下、枕、心、肝、肾、神门,毫针刺或用埋针法、压丸法。

2.头针法 取额中线、顶中线、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毫针行较强捻转刺激,或配合使用电针。第九单元 心悸

一、心悸的辨证要点

心悸多与体虚劳倦、七情所伤、感受外邪、药食不当等因素有关。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七情刺激、素体胆怯及脏腑功能失常均可内犯于心,进而导致心神失养,或心神受扰而发病。心悸以虚证为多见,也可见虚实夹杂之证。

主症 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

若因惊恐而发,兼气短自汗,少寐多梦,舌淡,苔薄,脉细弦者为心胆虚怯;兼失眠健忘,头晕乏力,舌淡,苔薄白,脉弱无力者为心脾两虚;兼少寐多梦,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者为阴虚火旺;兼胸闷,动则气短,咳吐痰涎,面浮足肿,舌淡,苔白滑,脉沉细者为水气凌心;兼心痛阵发,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者为心脉瘀阻。

二、心悸的治疗

(一)基本治疗

治法 调理心气,安神定悸。以手少阴、手厥阴经穴及脏腑俞募穴为主。主穴 内关 神门 郄门 心俞 巨阙 厥阴俞 膻中 配穴 心胆虚怯配胆俞、丘墟。

心脾两虚配脾俞、足三里。

阴虚火旺配太溪、肾俞。

水气凌心配气海。

心脉瘀阻配膈俞。

善惊配大陵。

多汗配膏肓。

烦热配劳宫。操作 毫针平补平泻。

(二)其他治疗

1.耳针法 取心、交感、神门、皮质下。毫针刺或用埋针法、压丸法。

2.穴位注射法 取心俞、厥阴俞、内关、膻中。用维生素B1或B12注射液,每次选用1~2穴,每穴注射0.5 ml,隔日1次。

3.皮肤针法 取心俞、厥阴俞、巨阙、内关、膻中。叩至局部出现红晕略有出血点为度。

第十单元 感冒

一、感冒的辨证要点

本病的发生常与风邪或时行疫毒之邪侵袭、体虚等因素有关。病位在肺卫。在气候突变、腠理疏懈、卫气不固的情况下,外邪乘虚从口鼻或皮毛而入,首伤肺卫,导致卫阳被遏,营卫失和,肺气失宣,发为本病。以风邪为主因,每与当令之气(寒、热、暑湿)或非时之气(时行疫毒)夹杂为患。

主症 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周身酸楚不适。

第 7 页

针灸学

若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无汗,喷嚏,苔薄白,脉浮紧者为风寒感冒;微恶风寒,发热重,浊涕,痰稠或黄,咽喉肿痛,苔薄黄,脉浮数者为风热感冒;夹湿则头重如裹,胸闷纳呆;夹暑则汗出不解,心烦口渴。

二、感冒的治疗

(一)基本治疗

治法 祛风解表。取手太阴、手阳明经及督脉穴为主。主穴 风池 大椎 太阳 列缺 合谷 配穴 风寒感冒配风门、肺俞。

风热感冒配曲池、尺泽。

头痛配印堂、头维。

鼻塞配迎香。

体虚感冒配足三里。

咽喉疼痛配少商。

全身酸楚配身柱。

夹湿配阴陵泉。

夹暑配委中。

操作 主穴以毫针泻法,风寒感冒可加灸法,风热感冒大椎可行刺络拔罐法;配穴中足三里用补法,尺泽、委中、少商可点刺出血。

(二)其他治疗

1.拔罐法 取大椎、风门、肺俞、身柱,拔罐后留罐15分钟,或用闪罐法。适用于风寒感冒。

2.三棱针法 取大椎、尺泽、委中、耳尖、少商。在大椎穴刺络放血,并拔火罐5~10分钟。委中、尺泽局部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令其血流自止。少商、耳尖点刺出血数滴。适用于风热感冒。3.耳针法 取肺、气管、内鼻、脾、三焦、耳尖。耳尖点刺放血,余穴选2~3穴,采用毫针刺或用压丸法。

第十一单元 咳嗽

一、咳嗽的辨证要点

咳嗽的发生常与外感、内伤等因素有关。病位在肺,与肝、脾、肾关系最为密切。外感咳嗽是由外邪从口鼻皮毛而人,肺卫受邪,肺气不宣所致,多属于邪实;内伤咳嗽则为脏腑功能失常,肺气不利,肺失宣降所致,邪实与正虚并见。1.外感咳嗽

主症 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

若咳嗽声重,痰稀色白,伴风寒表证,舌苔薄白,脉浮紧者为风寒袭肺;咳嗽频剧,咳痰黄稠,伴风热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者为风热犯肺。2.内伤咳嗽

主症 咳嗽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他脏见症。

若咳嗽痰多色白,胸脘痞闷,苔白腻,脉濡滑者为痰湿阻肺;气逆咳嗽,阵阵而作,胁痛口苦,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者为肝火灼肺;干咳声短,少痰或痰中带血,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者为肺阴亏虚。

二、咳嗽的治疗

(一)基本治疗 1.外感咳嗽

第 8 页

针灸学

治法 疏风解表,宣肺止咳。手太阴、手阳明经穴为主。主穴 天突 中府 肺俞 列缺 合谷 配穴 风寒配风池、风门。

风热配大椎、曲池。

咽喉痛配少商放血。

操作 天突先直刺0.2寸,然后将针尖转向下方,紧靠胸骨后方刺入1~1.5寸,做小幅度提插,使胸部有针感后,立即出针,或将针上提0.5寸后,留针。余穴毫针泻法。2.内伤咳嗽

治法 肃肺理气,止咳化痰。以手足太阴经穴为主。主穴 肩

配穴 天突 肺俞 太渊 三阴交。

痰湿侵肺配丰隆、阴陵泉。

肝火灼肺配行间、鱼际。

肺阴亏虚配膏肓、太溪。

咯血配孔最。

操作 天突操作同前,余主穴毫针平补平泻,或加灸。配穴虚补实泻。

(二)其他治疗

1.拔罐法 取背部第1~12胸椎两侧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用留罐法,每侧5~6只罐,至皮肤瘀血为度。或选取大杼至膈俞,用走罐法,至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2.皮肤针法 选取后颈部5~7颈椎两侧、气管两侧、天突、肘窝及大、小鱼际部进行叩刺,适用于外感咳嗽;或选取项后至背部1~7胸椎两侧足太阳膀胱经、颈前气管两侧、膻中、天突叩刺,适用于咳嗽日久,反复发作者。

3.穴位贴敷法 选肺俞、定喘、风门、膻中、丰隆。以白附子16%,洋金花48%,川椒33%,樟脑3%的比例制成粉剂。将药粉少许置穴位上,用胶布贴敷,每3~4日更换1次,以“三伏天”应用为佳。亦可用白芥子、甘遂、细辛、丁香、苍术、川芎等量研成细粉,加入基质,调成糊状,制成直径1cm圆饼,贴在穴位上,用胶布固定,每3天更换1次,5次为1疗程。

第十二单元 哮喘

一、哮喘的辨证要点

哮喘的发生常与外邪、饮食、情志、体虚等因素有关,病理因素以痰为根本。病位在肺,与脾肾关系密切。其发生多为痰饮伏肺,每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刺激、体虚劳倦等诱因引动而触发,以致痰壅气道,肺气宣降功能失常。发作期多表现为气阻痰壅的实证,亦有素体肺肾不足或正气耗伤者,发作时表现为虚哮。缓解期多表现为肺、肾等脏气虚弱,兼有痰浊内阻之证。1.实证

主症 病程短,或当发作期,哮喘声高气粗,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体质较强,脉象有力。

若喉中哮鸣如水鸡声,痰多,色白,稀薄或多泡沫,伴风寒表证,苔薄白,脉浮紧者为风寒外袭;喉中痰鸣如吼,胸高气粗,痰色黄或白,黏着稠厚,伴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为痰热阻肺 2.虚证

主症 病程长,反复发作或当缓解期,哮喘声低气怯,气息短促,深吸为快,体质虚弱,脉弱无力。

若喘促气短,动则加剧,喉中痰鸣,痰稀,神疲,汗出,舌淡,苔白,脉细弱者为肺气虚;气息短促,呼多吸少,动则喘甚,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者为肾气虚。

第 9 页

针灸学

二、哮喘的治疗

(一)基本治疗 1.实证

治法 祛邪肃肺,化痰平喘。取手太阴经穴及相应背俞穴为主。主穴 肺俞 定喘 膻中 尺泽 列缺 配穴 风寒配风门、风池。

风热配大椎、曲池。

痰热配丰隆、曲池。

喘甚者配天突。

操作 毫针泻法。风寒者可合用灸法,定喘穴刺络拔罐。2.虚证

治法 补益肺肾,止哮平喘。取相应背俞穴及手太阴、足少阴经穴为主。主穴 肺俞 膏肓 肾俞 太渊 太溪 足三里 定喘 配穴 肺气不足配气海、脾俞。

肺肾两虚配阴谷、关元。

喘甚者配天突。

操作 定喘穴刺络拔罐,余穴毫针补法。

(二)其他治疗

1.穴位贴敷法 选肺俞、膏肓、膻中、定喘。常用白芥子30g,甘遂15g,细辛15g,共为细末,用生姜汁调药粉成糊状,制成药饼如蚕豆大,上放少许丁桂散,敷于穴位上,用胶布固定。贴3小时左右取掉,以局部红晕微痛为度。

2.皮肤针法 取鱼际至尺泽穴手太阴肺经循行部、第1胸椎~第2腰椎旁开1.5寸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循经叩刺,以皮肤潮红或微渗血为度。

3.穴位埋线法 取肺俞、定喘、膻中。用一次性无菌埋线针,将0~1号铬制羊肠线1~2cm,埋入穴位皮下。4.耳针法 取对屏尖、肾上腺、气管、肺、皮质下、交感。每次选用3~5穴,毫针刺法。发作期每日1~2次;缓解期用弱刺激,每周2次。

第十三单元 呕吐

一、呕吐的辨证要点

呕吐常与外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体虚劳倦等因素有关。病位在胃,与肝、脾有关。六淫外邪,侵犯胃腑,或饮食不节,食滞胃腑,或恼怒伤肝,横逆犯胃,或忧思劳倦,内伤脾胃,均可致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而发生呕吐。呕吐初病多实,也有虚证或虚实夹杂之证。

主症 实证一般发病急,呕吐量多,吐出物多酸臭味;虚证病程较长,发病较缓,时作时止,吐出物不多,腐臭味不甚。

若呕吐清水或稀涎,食久乃吐,舌淡,苔薄白,脉迟者为寒邪客胃;呕吐酸苦热臭,食入即吐,舌红,苔薄黄,脉数者为热邪内蕴;因暴饮暴食而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苔厚腻,脉滑实者为饮食停滞;呕吐多因情志不畅而发作,嗳气吞酸,胸胁胀满,脉弦者为肝气犯胃;呕吐清水痰涎,脘痞纳呆,头眩心悸,苔白腻,脉滑者为痰饮内停;饮食稍有不慎即发呕吐,时作时止,面色无华,少气懒言,纳呆便溏,舌淡苔薄,脉弱者为脾胃虚寒。

二、呕吐的治疗

(一)基本治疗

第 10 页

针灸学

治法 和胃降逆,理气止呕。以足阳明、手厥阴经穴及相应募穴为主。主穴 中脘 胃俞 足三里 内关 配穴 邪客胃配上脘、公孙。

热邪内蕴配合谷,并可用金津、玉液点刺出血。

痰饮内停配膻中、丰隆、公孙。

肝气犯胃配阳陵泉、太冲。

脾胃虚寒配脾俞、胃俞。

饮食停滞配粱门、天枢。

腹胀配气海。

肠鸣配脾俞、大肠俞。

操作 足三里平补平泻法,内关、中脘用泻法。配穴虚补实泻法。

(二)其他治疗

1.穴位注射法 选中脘、足三里、内关。药用维生素B1。或维生素B6注射液,每穴注入0.5~1ml,每日或隔日1次。

2.耳针法 选胃、贲门、食道、口、神门、交感、皮质下。每次3~4穴,毫针刺,或用压丸法。

第十四单元 胃痛

一、胃痛的辨证要点

胃痛与寒邪客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和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胃痛的病位在胃,与肝、脾也有关。无论是胃腑本身病变还是其他脏腑的病变影响到胃腑,使胃气失和、胃络不通或胃失温煦濡养均可导致胃痛。胃痛以实证多见,也有虚证或虚实夹杂之证。

主症 实证病势较急,痛势较剧,痛处拒按,食后痛增;虚证病势较缓,痛势较轻,痛处喜按,空腹痛甚。

若见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口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薄白,脉弦紧者为寒邪客胃;胃脘胀满疼痛,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或矢气后痛减,苔厚腻,脉滑者为饮食伤胃;

胃脘胀痛,痛连两胁,每因情志因素而诱发或加重,嗳气泛酸,喜太息,苔薄白,脉弦者为肝气犯胃;胃痛如刺,痛有定处,或有呕血便黑,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者为瘀血停胃。胃脘隐痛喜暖,泛吐清水,神疲肢倦,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者为脾胃虚寒;胃脘灼热隐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者为胃阴不足。

二、胃痛的治疗

(一)基本治疗

治法 和胃止痛。以足阳明、手厥阴经穴及相应募穴为主。主穴 中脘 足三里 内关 配穴 寒邪犯胃配胃俞、神阙。

饮食停滞配梁门、下脘。

肝气犯胃配期门、太冲。

气滞血瘀配膻中、膈俞。

脾胃虚寒配神阙、脾俞、气海。

胃阴不足配胃俞、三阴交、太溪。

操作 足三里平补平泻法,疼痛发作时,可持续运针1~3分钟。内关中脘均泻法。配穴虚补实泻法。寒邪客胃、脾胃虚寒者可加用灸法。

第 11 页

针灸学

(二)其他治疗

1.耳针法 选胃、十二指肠、肝、脾、神门、交感。疼痛剧烈时毫针刺以强刺激,双耳并用;痛缓时宜轻刺激,或用揿针埋藏、压丸法,两耳交替。

2.穴位注射法 选足三里、胃俞、脾俞、肝俞。每次2穴或一侧穴位,交替进行。药用复方当归或丹参注射液,每穴注入2~3ml,隔日1次。适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所致的胃痛。

第十五单元 泄泻

一、泄泻的辨证要点

外感风寒湿热及饮食、起居、情志失宜等均可引起泄泻。病位在肠,与脾关系最为密切,也与胃、肝、肾有关。各种外邪及内伤因素均可导致脾虚湿盛,肠道传化失常,清浊不分而发生泄泻,脾失健运是病机关键。急性泄泻以实证为多见,慢性泄泻以虚证或虚实夹杂之证为多见。1.急性泄泻

主症 发病势急,病程短,泄泻次数多,多属实证。

若大便清稀或如水样,腹痛肠鸣,身寒喜温,苔白滑,脉濡缓者为寒湿内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黄褐臭秽,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腻,脉濡数者为肠腑湿热;泻下恶臭,腹痛肠鸣,泻后痛减,嗳腐吞酸,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者为食滞肠胃。2.慢性泄泻

主症 发病势缓,病程较长,便泻次数较少,呈间歇性发作,多为虚证或虚实夹杂。

若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稍进油腻食物则便次增多,面黄神疲,舌淡苔白,脉细弱者为脾气虚弱;黎明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完谷不化,泻后则安,腹部喜暖,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者为肾阳虚衰;泄泻肠鸣,腹痛攻窜,矢气频作,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情志因素而发作或加重,舌淡,脉弦者为肝气乘脾。

二、泄泻的治疗

(一)基本治疗 1.急性泄泻

治法 除湿导滞,通调腑气。以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主穴 天枢 水分 上巨虚 阴陵泉 配穴 寒湿内盛配神阙。

湿热伤中配内庭、曲池。

饮食停滞配下脘、梁门。操作 毫针泻法。神阙穴用隔姜灸。2.慢性泄泻

治法 健脾温肾,固本止泻。取任脉及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主穴 神阙 天枢 足三里 公孙 配穴 脾虚加脾俞、太白。

肝郁加肝俞、太冲。

肾虚加肾俞、命门。

操作 神阙用灸法;天枢用平补平泻法;足三里、公孙用补法。配穴虚补实泻法。

(二)其他治疗

1.穴位注射法 取天枢、上巨虚或足三里。用维生素B1或B12注射液,每穴0.5~1.Oml。

第 12 页

针灸学

2.穴位贴敷 取神阙穴。用五倍子、五味子、煨肉果研细末各等量混合,食醋调成膏状敷脐,每日1次。适用于慢性腹泻。

3.耳针法 取大肠、脾、交感,毫针刺或用埋针法、压丸法。

第十六单元 痢疾

一、痢疾的辨证要点

痢疾多与外感时邪疫毒,饮食不节等因素有关。病位在肠,与脾、胃有关。基本病机是邪壅肠腑,气血壅滞,肠道传化失司,脉络受伤。一般分为湿热痢、寒湿痢、疫毒痢、噤口痢、休息痢五种类型。痢疾初期多实证,日久可由虚转实或虚实夹杂。

主症 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

兼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为湿热痢;痢下赤白黏冻,白多赤少,或纯为白冻,苔白腻,脉濡缓者为寒湿痢;发病急骤,腹痛剧烈,痢下脓血,里急后重甚,壮热口渴,烦躁,舌红绛,苔黄燥,脉滑数者为疫毒痢;下痢赤白脓血,恶心呕吐,不能进食,舌苔腻,脉滑者为噤口痢;痢下时发时止,日久不愈,发则下痢脓血或黏冻,临厕腹痛里急,舌淡,苔腻,脉濡软或虚数者为休息痢。

二、痢疾的治疗

(一)基本治疗

治法 清热化湿,通肠导滞。取手足阳明经及任脉穴为主。主穴 天枢 关元 上巨虚 合谷 配穴 湿热痢配曲池、内庭。

寒湿痢配中脘、气海。

疫毒痢配大椎、中冲、十宣。

噤口痢配内关、中脘。

休息痢配脾俞、肾俞。

久痢脱肛配百会、长强。

操作 关于平补平泻,余主穴泻法。配穴虚补实泻法。寒湿痢、休息痢可加艾灸;大椎、十宣点刺出血。

(二)其他治疗

1.耳针法 取大肠、直肠下段、胃、脾、肾、腹,每次3~4穴,急性痢疾用强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1~2次。慢性痢疾用轻刺激,亦可用埋针法或压丸法。

2.穴位注射法 取穴参照基本治疗,用小檗碱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或维生素B1注射液,每穴注射0.5~1.Oml。

第十七单元 便秘

一、便秘的辨证要点

便秘多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体虚、外邪侵袭等因素有关。病位在肠,与脾、胃、肺、肝、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无论是肠腑疾患或是其他脏腑的病变影响到肠腑,使肠腑壅塞不通或肠失滋润及糟粕内停,均可导致便秘。

主症 大便秘结不通,排便艰涩难解。

若见大便干结,腹胀腹痛,口干口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者为热秘;欲便不得,或便而不爽,腹中胀痛,胸胁痞满,舌苔薄腻,脉弦者为气秘;大便艰涩,腹部拘急冷痛.畏寒喜暖,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者为冷秘;虽有便意,但排出不畅,便质不干硬,临厕努挣乏力.舌淡苔薄,脉细弱者为虚秘。

第 13 页

针灸学

二、便秘的治疗

(一)基本治疗

治法 调理肠胃,行滞通便。以足阳明、手少阳经穴为主。主穴 天枢 大肠俞 归来 上巨虚 支沟 配穴 热秘配合谷、内庭。

气秘配太冲、中脘。

气虚配脾俞、气海。

阳虚配神阙、关元。

血虚配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 主穴毫针泻法。配穴虚补实泻法;神阙关元用灸法。

(二)其他治疗

1.耳针法 取大肠、直肠、三焦、腹、交感、皮质下。毫针针刺,或埋针法、压丸法。

2.穴位注射法 取天枢、大肠俞、上巨虚、足三里。用维生素B1或B12注射液,每穴0.5~1.0ml 第十八单元 阳痿

一、阳痿的辨证要点

阳痿的发生常与劳欲过度、七情所伤、外邪侵袭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宗筋,与肝、肾、心、脾相关,在经脉上主要与足厥阴、足少阴、阳明经相关。多因情志不遂、猝受惊恐、湿热浸淫、房事不节等原因致使气血不足,宗筋失养或宗筋受灼而弛纵所引起。阳痿有虚实之分,多为虚实夹杂之证。

主症 性生活时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临房时早泄,随之疲软,或虽能性交,但不经泄精而自行疲软。

兼时有滑精,头晕耳鸣,舌淡白,脉细弱者为肾阳不足;兼心悸易惊,胆怯多疑,苔薄白,脉弦细者为惊恐伤肾;兼失眠多梦,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者为心脾两虚;兼阴囊潮湿,瘙痒腥臭,小便赤涩灼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为湿热下注;兼心情抑郁,胸胁胀痛,苔薄白,脉弦者为肝郁气滞。

二、阳痿的治疗

(一)基本治疗

治法 补益肾气。以任脉、足太阴经穴及相应背俞穴为主。主穴 关元 肾俞 三阴交 配穴 肾阳不足配命门、腰阳关。

心脾两虚配心俞、脾俞、足三里。

惊恐伤肾配志室、胆俞。

湿热下注配中级、阴陵泉。

失眠或多梦配内关、神门、心俞。

食欲不振配中脘、足三里。

腰膝酸软配志室、阳陵泉。

操作 主穴毫针补法,可用灸;针刺关元针尖略向下斜刺,使针感向前阴放散。配穴虚补实泻法。

(二)其他治疗

1.耳针法 取肾、肝、心、脾、外生殖器、神门、内分泌、皮质下,每次选3~5穴。针刺施以弱刺激,或用埋针法、压丸法。

2.穴位注射法 取关元、三阴交、肾俞、足三里。选用胎盘组织液、黄芪注射液、当归注射液或维生素B1等,每穴注入药液0.5~1ml。

第 14 页

针灸学

第十九单元 癃闭

一、癃闭的辨证要点

癃闭常与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内伤、瘀浊内停及体虚久病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主要在膀胱与肾,与三焦、肺、脾、肝等脏腑的气机失利密切相关。湿热蕴结、肺热气壅、肝气郁滞、瘀血结石阻塞尿路或脾虚气弱、肾阳衰惫均可导致膀胱气化功能失调,小便不能,而成癃闭。本病分为虚实两端,实证多为湿热、气滞、瘀血、结石影响膀胱的气化;虚证为脾虚气弱、肾阳衰惫,使膀胱气化无权,形成癃闭。

主症 排尿困难。

若尿量极少而短赤灼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者为膀胱湿热;兼咽干烦渴,或有咳嗽,舌红,苔薄黄,脉数者为肺热壅盛;兼情志抑郁,舌红,苔薄黄,脉弦者为肝郁气滞;尿细如线或点滴不通,兼小腹胀满疼痛,舌紫暗,或有瘀点,脉涩者为浊瘀阻塞;小腹坠胀,时欲小便而不得出,大便不坚,舌淡,苔白,脉细弱者为脾虚气弱;排尿无力,腰膝酸软,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者为肾气亏虚。

二、癃闭的治法

(一)基本治疗 1.实证

治法 清热利湿,行气活血。以足太阳、足太阴经穴及相应俞募穴为主。主穴 中极 膀胱俞 秩边 阴陵泉 三阴交 配穴 湿热内蕴配委阳、曲池。

肺热壅盛配尺泽、肺俞。

肝郁气滞配太冲、肝俞。

淤血阻滞配曲骨、血海。

操作 毫针泻法。膀胱充盈者,中极等小腹部穴不能直刺,应向下斜刺、浅刺。2.虚证

治法 温补脾肾,益气启闭。以足太阳经、任脉穴及相应背俞穴为。主穴 关元 脾俞 肾俞 膀胱俞 秩边 配穴 脾气虚弱配气海、足三里。

肾阳虚弱配太溪、阴谷。

无尿意或无力排尿配气海、曲骨。

操作 秩边用泻法,余主穴用毫针补法,可用温针灸。配穴用补法

(二)其他治疗

1.耳针法取肾、膀胱、肺、肝、脾、三焦、交感、神门、皮质下、腰骶椎,每次选3~5穴,毫针中强刺激,或用埋针法、压丸法。

2.穴位敷贴法 取神阙穴。用葱白、冰片、田螺或鲜青蒿、甘草、甘遂各适量,混合捣烂后敷于脐部,外用纱布固定,加热敷。

第二十单元 消渴

一、消渴的辨证要点

消渴多与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过度等因素有关。消渴的病变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又以肾为关键。内外因素渐致脏腑功能的衰减与失调,终致。肾阴不足,肺胃津伤,燥热内盛而发为消渴。本病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若病程日久,阴损及阳,可致阴阳俱虚。临床上根据患者的症状,可分为上、中、下三消。

主症 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

第 15 页

针灸学

若见烦渴多饮,口干咽燥,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者为肺燥津伤(上消);多食易饥,口干欲饮,苔黄,脉滑实有力者为胃热津伤(中消);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舌红,少苔,脉细数者为肾阴亏虚(下消);小便频数,混浊如膏,面色黧黑,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者为阴阳两虚。

二、消渴的治疗

(一)基本治疗

治法 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以相应背俞穴及足太阴、足少阴经穴为主。主穴 胰俞 肺俞 脾俞 肾俞 太溪 三阴交 配穴 肺燥津伤配太渊、少府。

胃热津伤配内庭、地机。

肾阴亏虚配复溜、太冲。

阴阳两虚配关元、命门。

肢疼痛或麻木配肩髃、曲池、合谷。

下肢疼痛或麻木配风市、阳陵泉、解溪。

皮肤瘙痒配风池、曲池、血海。

操作 主穴毫针补法或平补平泻法。配穴虚补实泻法。

(二)其他治疗

1.耳针法 取胰胆、肺、胃、肾、内分泌,毫针刺或用埋针法、压丸法。

2.穴位注射法 取肺俞、心俞、脾俞、胃俞、肾俞、三焦俞,每次选取2穴,用当归或黄芪注射液或小剂量胰岛素,每穴0.5~1.0ml,隔日1次。

第二十一单元 癫狂

第二十二单元 颤证

第二十三单元 胁痛

第 16 页

第五篇: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培训小结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培训小结

我院于2011年7月5日下午组织了《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知识培训,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布鲁氏菌病诊断与报告,广大医务人员能按时参加,认真学习,基本掌握了规定人群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提高了我院临床医生对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提高预警和应变处置能力。

二○一二年七月六日

食源性疾病培训小结

为了深入贯彻《食品安全风险》,提高食源性疾病的监测,为做好此项工作,我院于2011年4月26日组织了食源性疾病专题培训,全体医务人员能够积极参加认真学习,基本掌握了食源性疾病概念、疾病认识、疾病特征、疾病分类,疾病防治、疾病预防,提高了大家的自我防护能力,引导大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

食源性疾病、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 异常健康事件诊断、上报、培训小结

为进一步加强食源性疾病,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工作,杜绝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我院于2011年9月6日针对食源性疾病、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诊断、上报进行了专题讲座,全体医务人员按时参加培训,认真学习,积极提问,考试合格率达100%。通过学习,全体医务人员对食源性疾病、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诊断、上报都能熟练掌握,通过培训,加强了我院临床医生,特别是重点科室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临床医生的首诊和报告意识。

二○一一年九月七日

永济市人民医院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业务培训小结

根据上级部署,我院继续被纳入疑似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单位,为做好此项工作,2012年7月19日我院对有关医务人员开展了专题培训。

本次业务培训由李院长主持,李院长详细阐述了疑似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的目的和意义,以及为此项工作制定的实施方案和相应的制度和规定。李院长最后作出如下要求:

一、临床医生要对所有诊断为腹泻(肠炎)的病例即时全部采集标本;

二、要按照上级的要求采集合格的样本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送样;

三、做好食源性疾病病例的登记和《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表》的填写;

四、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进行奖励和处罚。

二○一二年七月二十日

下载中医内科十个病证诊断疗效标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医内科十个病证诊断疗效标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医内科分级护理标准(五篇范文)

    中医内科分级护理标准 特级护理服务标准 分级依据: 1、老年患者伴全身慢性疾病(如合并严重心肺疾患)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

    中医内科分级护理服务标准

    中医内科分级护理服务标准及内涵 一、一级护理 (一)分级护理标准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 ① 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如呼吸衰竭患者; ② 手术后或者治疗期......

    2014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温病资料整理

    温病学 第一单元 绪论 1、温病名称的最早记载――《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2、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认为温病的致病原因主要是感受“厉气” 3、明末吴有性编著了我国医学史......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踝关节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三门峡市中医院骨三科 禹鹏飞 一、 基本情况 踝关节骨折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

    中医诊断:肝阳上亢证及肝病小结

    【临床表现】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头重脚轻,舌红少苔,脉弦有力。 【证候分析】本证一般以肝阳亢于上,肾阴亏于下的证候表现,作为辨证要点......

    中医内科疑难急危症诊断论文[共五篇]

    1古代中医对内科疑难急危症的诊疗论及我国的传统医学,那可是不胜枚举。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了经典的医学著作《内经》,这里面就涉及到很多急危症的诊疗:曰精气乃绝着......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体例

    附件1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体例 一、基本情况 包括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优势病种名称(中西医病名)、诊疗方案应用时间、应用病例数、主要治疗方法、......

    2017年上半年湖北省口腔执业医师内科: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疗效标准试题

    2017年上半年湖北省口腔执业医师内科: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疗效标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患者,女,15岁,因正畸需要拔除下颌第一前磨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