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作风建设常态机制论文
作风建设既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又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日日相继,久久为功。
一、注重教育引导,强化提醒防范,建立健全干部作风建设防控机制
注重教育引导、为作风建设创造良好的氛围。一是注重加强思想引导。要通过教育引导,促进领导干部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尤其要引导领导干部注意防止“六种倾向”,即注重实践特色的同时防止忽视理论学习,在保增长的同时防止忽视科学发展,在招商引资上项目的同时防止忽视资源环境保护,在大搞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防止忽视民生、侵害民利,在注重城镇建设的同时防止忽视“三农”问题,在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防止忽视党风廉政建设等问题。二是注重加强用人引导。要全面正确执行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树立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真正把作风表现作为选干部、用人才的重要标准,引导干部自觉加强作风建设。三是注重加强政策引导。要通过制定政策,使领导干部明确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要完善考评机制,科学确定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评议指标体系细化考核内容,量化考核标准,强化考评结果运用。
强化提醒防范,避免可能出现的干部作风问题。为避免可能出现的干部作风问题,进贤地税在建立廉政告知机制作了探索,强化提醒防范。一是强化对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这个重点的提醒防范。对新任职的分局长,县局明确提出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作风建设、勤政廉政方面的具体要求。同时,组织全局中层干部,在整治“为官不为、为政不廉”方面作出公开承诺。二是强化对敏感时期和重要节假日这个时段的提醒防范。抓住敏感时期和重要节假日这些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高危时段”,县局采取发短信、打招呼等形式,及时提出纪律要求,为领导干部常念“紧箍咒”。三是强化对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这个群体的提醒防范。
二、立足长效,打造平台,建立健全改进作风常态经机制
构建科学的、长效的制度体系,能起到规范个人行为、提升效能作用。推动制度建设,深化制度建设,筑牢制度“防火墙”是作风建设的有力抓手。一是打造干部作风监督常态化平台。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与地税实际结合起来,打造由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四位一体”全媒体参与的常态化问政与监督平台。每年初确定一批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或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由相关责任人作出公开整改承诺,人大、政协组成专班明察暗访、媒体定期曝光问题,年中、年底举办、电视问政检验工作、曝光问题并限期督促整改,年底组织集中评议,综合考核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二是加强改进作风相关制度建设。围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断健全相关制度,研究制定落实意见和实施细则,将中央、省、市38项47个整治要求细化为地税执行规范。在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中,进贤地税制定下发了禁止党员干部公款旅游,严格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公务接待制度等法规制度的实施意见。围绕改进作风常态化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进贤地税共新建、修订、废止各类制度50多项;同时,加快制定作风建设考核评价办法和领导干部作风状况考评体系,以科学的制度设计、严格的制度执行、有力的责任追究推动形式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三是扎实做好作风建设基础工作。今年以来,进贤地税局不断创新宣教方式、拓展宣教载体,以“反腐唱廉”为主题,开展了廉政书画、摄影比赛等活动。
三、正风肃纪,强化监督,建立健全作风建设监督长效机制
作风建设之难,难在防止反弹。要从正风肃纪、执纪问责、作风评价三方面入手,持续推进干部作风建设,探索建立健全干部作风监督长效机制。一是以正风肃纪为基础,实现监督常态。进一步建立健全行政效能保障机制,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加强效能投诉中心建设、办好作风建设投诉热线,畅通群众效能投诉渠道。深入推进机关作风评议和机关作风评议工作。同时,按照“日常纪律普查、工作纪律抽查”的方式,要广泛开展明察暗访活动,始终保持正风肃纪工作的高压态势。今年以来,我们进贤地税开展正风肃纪行动16次,重点监督检查公车管理“三公”消费等制度落实情况。二是以执纪问责为核心,聚焦监督重点。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既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和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又要结合领导干部的特点,有针对性解决突出问题,特别是对涉及面广、危害性大、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要进行专项整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六条禁令,进一步加强公车管理、认真治理干部私驾、私用公车,禁止党员干部进入私人会所,党员干部收入红包,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38项47个专项整治活动部署,开展专项监督检查,中央及地方纪委加大对一些典型案件查处力度,并对典型案件进行通报。要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严肃追究环境保护、土地资源、安全生产等责任事故背后的党纪政绩责任。进一步发挥行政执法问责核心作用,建立健全高效有力的问责体制机制,加大对行政失职行为的追责力度,促进部门依法履责。三是以专项行动为抓手,突显监督实效。健全常态反映机制。深入开展“为官不为、为政不廉”专项整治活动,定期收集日常考核、述职述廉、组织考察、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方面有关作风的信息。完善及时处置机制。加强党员干部作风情况日常分析,找问题、察原因、测危害。组织、纪检、审计、公检法、信访等职能部门加强联动,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快速应对群众的反映或举报。完善作风建设专项治理机制。建立包括查找突出问题立项、明确治理工作责任主体、设定治理时限目标、分析问题具体表现、确定整改落实措施、颁布有关制度规定、组织督查问责等整套工作流程,把一个一个具体的作风问题查准、治好。
四、率先垂范,树立标杆,建立健全党的作风建设领导示范机制
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抓起,建立健全领导示范机制,是保证作风建设经常抓、长期抓的关键所在。一是明确领导示范的具体内容和行为。在遵循党内法律规范的基础上,根据干部的不同层级、地域、部门,制定相应的领导示范标准。对照作风建设的各个方面,规范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言行举止,尤其是针对“四风”等各种不良行为,明确规定正面示范行为,内容做到具体、细化。二是加强强制性规范和教育性引导的有机结合。改变主要依靠强制性指令要求的做法,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有效引导、规范领导干部的个人行为,帮助领导干部自觉形成率先垂范的习惯。上级或同级党组织要定期开展领导干部谈心谈话活动,帮助思想负担重的领导干部理顺情绪、释放压力。三是建立领导示范的监督问责制度。细化“失范”行为,明确监督约束内容。推进党务、政务、财务等工作信息公开,夯实领导示范的载体。结合党内监督、社会监督,科学建立领导示范考核评价制度,有效运用考核评价结果。要把领导干部是否深刻查摆自身作风问题作为领导示范考核内容,坚决杜绝以工作问题代替作风问题、以班子问题代替个人问题、以共性问题代替个性问题、以下级问题代替自身问题等不良现象。
五、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建立健全党的作风建设实践活动机制
实践证明,集中教育实践活动是整改作风突出问题,密切党群关系的有效途径和直接推动力。一是完善教育实践活动运行机制,保障作风建设教育实践活动质量。围绕加强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这个核心,以突出解决群众关注度高、反映强烈的问题为重点,确定活动主题和目标任务。在分类指导原则下,建立健全学习、查摆、整改、评议、建制等工作程序。在分批次进行中,要实现上下联动、无缝对接。比如,在第二批的整改阶段,第一批单位开展“联系基层回头看”活动,做到既以上看下,也以下看上,上下配合,共同推进。活动中要搭建党内平等交流平台,激活实践活动的源泉动力。扩大群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在活动每一个环节搭建群众参与的有效平台。完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坚持自上而下领导带动、层层督导,统筹指挥、上下畅通的工作方式。二是建立活动经验总结机制,把活动中好经验好做法固化为制度机制,巩固活动成效。在活动后期及结束后一个时期内及时建立作风建设经验总结梳理机制,搭建全党作风建设经验总结的动态共享平台。无论是宏观层面的经验、制度、措施,还是微观层面的做法、规定、方法,及时梳理总结,进入共享平台供各地交流借鉴。与实践活动主题密切相关的比较成熟的制度规定要做到及时出台。
第二篇:创新工作机制 构建作风建设新常态
创新工作机制 构建作风建设新常态
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近年来,信阳监狱建立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使履责创优、服务大局成为全体监狱干警的作风新常态。
一、坚持四项考核相结合。把业绩考准
由于目前的公务员考核体系和运行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工作实绩考核不准、不细,影响了考核机制作用的发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针对性措施,力求把工作实绩考准。
注重区分情况,不搞“一锅煮”。我们在制定考核体系时,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突出可比性、合并同类项,结合实际进行分类考核,分别制定考核指标。在此基础上,合理确定评优指标,使每个单位和个人都能将自己的职责、任务和期望值统一起来,都能在自己的同比区域内“跳起来摘桃子”。
注重群众监督,让群众当“裁判员”。我们有序引入群众参与,强化群众监督,坚持做到每月组织一次述职会,各部门负责人就本部门工作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述职,各基层单位都选派若干名职工代表参会并现场进行不记名民意测评,测评结果纳入被测评单位月考核成绩。通过这些举措,监狱所有单位都在群众的视线内开展工作,实现了监督的全方位,促进了考核公正性,增强了公信力。
注重层层深化,在细化考核上“做文章”。我们推行精细化管理,把整体工作目标转化为不同层级的工作职责,具体分解到每个单位、每个岗位、每个人,形成完善的岗位职责体系。在实现工作责任“全覆盖”的基础上,针对每个单位、每个岗位的不同情况,分别制定了具体工作流程和考核办法,实行精细化量化考核评比。同时,我们引进了执法监督仪、督考仪、视频监控等科技手段,最大限度地确保了考核过程和结果客观真实。
注重公开透明,都做“明白人”。我们每月都将二级单位月考核结果以及中层领导、一般干警的月考核等次以通报形式进行公开,并在政工部门备案,在单位办公局域网公开,人人可查询,考核过程和结果透明公开,增强了干警工作动力,推动了工作提升。
二、重视考核效能,把结果“用实”
在考核结果运用上,我们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人手:一是年终单位评先、个人考核等次评定主要依据月先进次数的多少,根据评先比例依次确定,不搞年终平衡。二是每个单位每月考核结果与该单位负责人及其班子成员每月考核等次挂钩,与单位干警职工待遇挂钩。三是在适度增加月优秀等次指标的前提下,对工作不在乎、不理乎、不甩乎,在全年考核中一次月优秀也没有的“三不干警”,年底进行集中通报,次年下调待遇额度,鞭策后进。四是对连续两年考核位于末位的单位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连续三年末位的予以组织调整。五是分别将每月和考核结果量化为不同分值,作为职务晋升中实绩考察的重要依据,让平时工作表现突出、工作实绩显著的老实人在职务晋升中不吃亏。只有不断加大考核结果运用力度,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坚持以考核促工作,凭政绩用干部,才能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形成干事创业、谋事成事的良好氛围。
三、以机制撬动作风,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
近年来,由于我们在考核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上“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推动了监狱作风的转变,使监狱作风建设步入了新常态。
一是监狱管理实现了由注重工作结果管理,到注重工作过程管控的精细化管理。我们建立和推行的考核工作机制,实现了上级督导检查与群众监督评议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制度目标设计与制度落实手段设计同步化系统化、考核结果和考核结果的使用相统一,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完整的考评工作体系,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形式主义、浮漂虚夸等不良作风,促进了工作作风的转变。
二是把上级“看政绩用干部”的工作要求落到了实处,干警队伍形成了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领导班子形成了清正廉洁的用人之风。我们通过推行月述职、月考核、月评比、月讲评、月奖惩、月备案的考评机制,使各二级单位、每位同志、每项工作都能在整个考核体系运转中持续得到较为公正、公开的评价。由于考核过程公开透明、考核结果客观公正,党委在选人用人上自觉接受广大群众监督、接受考核结果的检验,从上到下实现了工作作风的转变。
三是监狱管理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监狱管理法治化必须和制度化、规范化相结合。今后,我们将进一步落实“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有授权必须为”的要求,将监狱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全面纳人法治化管理的轨道,在推进作风新常态建设上再上新台阶。
第三篇: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研究
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研究
姓名1,姓名2,...(论文撰写人的工作单位,新疆石河子,832000)
摘 要:党的作风建设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问题,这不仅事关党的形象,还对诸如政策执行、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等多方面有重大影响。然而,当前一些领导干部依然存在作风不正的问题,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本文就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进行了讨论研究,分析了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现象及原因,并提出了几点有效对策,旨在构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机制引言
作风建设事关党的形象和生命力,作风状况如何,关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关系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必须经常抓、长期抓,新时期、新形势下,制度建设对改进作风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总书记强调指出,抓作风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抓作风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要注重建立长效机制,下功夫、用狠劲,持续努力、久久为功。结合当下社会情况和党的发展路线,本文就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进行了讨论研究。2 党员干部作风问题及制度执行现状 当前,干部党员的作风及制度执行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首先要对其思想与行为的当前现状进行讨论研究。本文认为,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及制度执行有如下现状:
(1)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些党员干部对作风建设没有正确的认识,这导致了思想作风建设难以有效推行。(2)作风问题向隐蔽化发展
在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下,明里的“四风”问题已大为减少,但“打擦边球”、“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 的不良现象依然存在。
(3)制度约束作用难以发挥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正所谓“有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危害还要大”。通过调查发现,在一些单位,重制定、轻执行的现象并不少见,这导致很多制度都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约束作用。针对这些漠视政治纪律执行和慢作为,不作为的作风,应积极探索用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为抓手,整治不良风气。逐步建立健全这些长效机制来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为了有效解决一些干部作风不良、执行不力问题,我们要在“常”“长”二字上狠下功夫,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通过加强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制度机制的激励、约束作用。3 教育引导机制,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实现作风教育常态化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转变干部作风,根本是要从思想教育入手,正确的思想认识需要靠(1)建立健全系统性开展作风教育引导机制。完善教育学习制度,把廉政、勤政与作风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境界的不断提高。要突出理想信念、党的宗旨、群众观念、道德情操、艰苦奋斗教育,引导干部自觉抵制“四风”,以多种方式落实作风教育,将作风教育融入各类专题教育,把作风教育纳入干部常规教育体系,做到有计划、有部署,促进作风教育常态化、长效化。(2)开展作风建设专题宣传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定期性开展作风教育引导的运行机制。要完善党员干部学习制度,采取专题研讨、互动交流等形式开展学习。对群众反映党员干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预防,及时进行诫勉谈话和函询,防止小错酿成大错、小贪变成巨腐。(3)突出行为规范教育,建立健全日常性开展作风教育引导的约束机制。要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的要求,从调查研究、会议活动、廉洁从政等日常工作行为规范方面。通过健全约束机制,在遵守日常行为规 范中,潜移默化进行作风教育,促使领导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以身作则、遵章守纪、廉洁自律。(4)发挥先进典型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建立健全作风教育引导的激励机制。要坚持培育先进典型,以选好典型、树立榜样为目标,树立能够符合作风建设要求、体现岗位特色、具有鲜明人格魅力的先进典型,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动,环卫服务中心通过大力开展“党员示范岗、示范区”的创建工作,以党员带动群众,促进工作发展。另外要注重反面典型警示教育。利用典型案件为反面教材开展警示教育,教育党员干部“坚守底线、远离红线、筑牢防线”。源头防腐机制,完善制度建设,实现制度建设常态化 加大改革和制度创新力度,建立相应机制,更有效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是推进教育来实现,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惩防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建立和落实党 员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和抽查、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公务消费“公务卡”结算等制度。加强对权力集中部门和资金密集部门的监管,坚决纠正不正之 风,健全完善保障和维护群众利益决策机制。今年,根据中办、国办发《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利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和师市纪委《通知》要求结合实际,城管委在机关和委属单位开展对权利内控监督责任的梳理和确认工作,对各岗位上已不符合当前监督管理要求或与现行法律法规及上级相关文件精神不相符的规章制度,予以废止。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健全或完善新的监督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度,层层分解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推进落实。以制度规范权力运行、保证作风建设成果,以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把考核工作与干部管理同步推进,坚决处理作风不好、作风不实、作风漂浮的干部,促进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消除领导干部特权思想和作风,严肃政治纪律,坚定理想信念;严正工作纪律,纠正作风不实问题,健全、完善查岗制度、请销假制度、会议制度、干部约束制度;严格财经纪律,纠正私设“小金库”等问题;严明群众纪律,密切联系群众,建立深入基层工作制度、民情接待制度、干群互动意见征集机制、调查研究制度严明组织人事纪律,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从“德、能、勤、绩、廉”五方面全方位考评领导干部,做到能力与作风、发展与长远、成效与基础并重。密切联系群众,民评作风机制,实现联系群众常态化 民评作风建设活动,是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是推进机关作风转变的重要举措。因此,应通过机制建设,促进民 评作风建设活动深入开展。建立科学管用的作风建设评议评价机制,把改进作风、反对“四风”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与任期考核以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 重要内容,用刚性纪律约束促进作风转变。综合运用个别访谈、组织座谈、问卷调查、满意度测评等多种形式,对改进作风情况进行检查,结果作为绩效考核和干部 选拔的重要依据,促进领导干部自觉养成良好的作风。完善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制度,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评判作风改进情况的根本标准,纳入党风廉政建设社会 评价工作当中,形成“党风好不好、廉洁不廉洁,群众来评价”的工作机制。
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一线工作法”活动“贴地皮”;开展“转作风、走基层、办实事、解民忧”活动“接地气”;开展“三心”工程,通过“一帮
一、多帮一”让群众暖心;通过承诺、践诺,让群众开心。基层干部落实“八法工作制”,通过入户走访,了解民情民意;通过与群众零距离接触知百家情、解百家难,切实解决群众工作生活中的困难以及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群众,切实在联系群众中找到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增强工作的针对性,着力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监督制约机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实现整治不良良作风常态化 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确保权力公开规范运行,是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重要手段,是开创工作新局面的有力保证。应坚持用法 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按照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要求,不断深化惩防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 制度体系。继续推行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制度,建立完善党员干部谈心谈话制度,积极推行约谈制度,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 问责制,继续加强领导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公共经费预算、使用和决算监督。关于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的建议 改进作风要想取得实效,关键还是经常抓、长期抓、抓落实。实现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就是始终高度重视、常抓不懈,使作风建设成为一种经常的、平常的、正常的状态,成为一个持续的过程。按照习近平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要求,着眼作风建设常态化加强制度建设,应从强化问题意识、建立规范体系、激发内生动力等方面入手。(1)强化问题意识 习近平同志指出:“只有立足于时代去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这个时代的社会进步”。实现作风建设常态化,必须以问题为导向,从制度的视角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围绕解决问题建章立制,用制度推动问题的解决。
(2)建立规范体系
党内法规制度健全,党员干部的思想行为就能有所约束、有所敬畏,实现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就有了基础和保证。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这一背景下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就要抓住建立规范体系这个重点,在推动作风建设规范化、制度化上狠下功夫。
(3)激发内生动力
实现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需要通过制度建设,激发各级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内外群众的内生动力和自觉性、责任心。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制度、定期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制度、定期通报党 内情况制度、群众监督评议党风制度、领导干部年终和任期测评制度等,激发党内外群众参与党风建设的积极性,使群众参与党风建设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4)领导带头表率 风气好不好,主要看领导。改进作风,一定要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起。在联系群众上做表率。建立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蹲点调研、结对帮扶等制度,引导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面对面了解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研究对策,督促问题及时解决。在坚持民主集中制上做表率。
(5)严肃执纪落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想好制度规定不落空,关键还是抓落实。找准切入点,从具体问题抓起。坚持从最能体现良好作风的具体事情抓起。坚持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改起。如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拖沓、态度蛮横、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以及吃拿卡要等突出问题加大查处力度。
(6)健全机制建设
建立齐抓共管的组织领导机制。把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摆在首位,定期就作风建设进行专题部署。围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这一重点,创新载体丰富的联系群众机制。探索各方参与的监督考评机制,进一步提升监督约束和惩戒警示效果。8 结论 本文就当下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常态化及长效化机制进行了讨论研究,就当前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不仅分析了问题的现象及原因,还从国家及社会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几点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的建议,为思想作风建设工作及长效化机制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1] 夏可珍.新时期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难题破解[D].中南大学, 2012.[2] 张文渲.论十六大以来党的作风建设[D].太原理工大学, 2013.[3] 张鑫.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相关理论研究[J].理论学刊, 2013(11): 30–34.[4] 任慧晓.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 2008.[5] 刘伶俐, 吴江龙.构建党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2015(02): 77–80.[6] 重庆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研究课题组.党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研究[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9–11.[7] 马振清.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建立的必要性与途径[J].理论月刊, 2009(12): 33–35.[8] 王继元.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建设探析[J].长白学刊, 2007(01): 131–135.
第四篇:常态化推进作风建设
常态化推进作风建设
作风是一名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个人品德和精神境界的具体体现。经验告诉我们,作风决定作为、决定形象、决定成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要求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三个常态化”,确保党员干部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过硬作风,彰显一心为民的执政情怀。
实现作风教育常态化。教育是加强作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心者,一身之主,百行之本。”应不断强化对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作风养成教育,使之成为干部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要坚持集中教育和日常教育相结合,针对干部作风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开展教育,推动作风教育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以教育促进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境界的不断提高,切实增强党员干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增进同群众感情常态化。以引深干部下乡驻村、领导包村增收活动为有效载体,促进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着力了解社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帮助脱贫致富,夯实基层基础,推动农村工作,一心一意知民需、帮民富;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为重点,拓宽信访渠道,认真受理、核查群众反映的问题,建立健全网络信息收集、研判和处置机制,一心一意解民忧、化民怨。
整治不良作风常态化。坚持开展作风整治行动,重点抓好“吃拿卡要”专项整治,坚决整顿“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不良之风,坚决整顿不作为、乱作为、滥作为的不良之风,坚决整顿恶意刁难、效能低下的不良之风,坚决整顿庸懒散奢、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的不良之风。对违反作风建设有关规定,执行制度不严、工作纪律松散、办事拖拉扯皮、服务态度恶劣,甚至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吃拿卡要等行为,要依纪依法严肃查处,始终保持对不正之风的严查严惩态势
第五篇:作风建设贵在常态化
作风建设贵在常态化
优良的作风是党的生命,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作风建设这根“弦”,任何时候都松不得。***指出:“作风建设是永恒课题,要经常抓、深入抓、持久抓”,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各级党组织聚集“四风”狠抓整改,下猛药整治作风顽疾,干部作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广大群众最担心的是不良作风反弹,最盼望的是把改进作风的好态势坚持下去。因此,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使抓作风建设成为常态化。
提高素质是实现作风建设常态化的基础。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转变干部作风,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首先要提高干部的思想认识。“心者,一身之主,百行之本”。在面临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四大考验”,面临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的严峻形势下,应不断强化对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作风养成教育,使之成为干部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以教育促进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境界的不断提高,增强党员干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完善制度是实现作风建设常态化的根本。制度是作风建设的根本保障,加强作风建设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常抓不懈地落实各项制度,用制度来规范干部的行为。抓制度建设,就是要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将行之有效的常态做法进行提炼,并加以规范,形成结构合理的制度提醒。同时,要对各项制度进行梳理,对已有制度修改完善,分类进行适当调整和合并,并根据实际工作和机构、业务发展需要,补充建立相应制度,做到各项制度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协调,使制度体系既科学有效,切实可行、可操作性强,有约束力,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强化监督是实现作风建设常态化的保障。加强作风建设,靠自律,也离不开“他律”。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是保证干部作风转变的重要保障,也是构建干部作风长效机制的重要环节。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再好的制度不落实,就会成为摆设。要坚持从领导干部抓起,促使各级领导率先垂范,从而形成正面的示范效应;要坚持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改起,多听群众的意见呼声,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要坚持从最能体现良好作风的具体事情抓起,勇于接受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要建立健全弘扬良好作风的机制,政绩考核要有作风标准,干部选拔要有作风导向,做到赏罚分明;要坚持一天不放松地抓,锲而不舍地抓,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