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富县2005―2014年间退耕还林现状、存在问题与政策措施

时间:2019-05-13 18:26: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陕西省富县2005―2014年间退耕还林现状、存在问题与政策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陕西省富县2005―2014年间退耕还林现状、存在问题与政策措施》。

第一篇:陕西省富县2005―2014年间退耕还林现状、存在问题与政策措施

摘要:以陕西省富县为例,通过比较2005年底和2014年底退耕还林的完成情况,通过基层调研,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分析了退耕还林后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及措施。

关键词:退耕还林

中图分类号:s721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10(2015)11-002-117

study on the ecological benefit and significance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in fu county

(1.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school of geographic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guiyang,guizhou,550001,china;2.office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of fu county,fu county,shaanxi,727500,china)

退耕还林还草是一项十分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在我国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群众参与度高的生态建设工程[1]。退耕还林是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将水土流失严重的耕地,沙化、盐碱化、石漠化严重的耕地以及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因地制宜地造林种草,恢复植被。退耕还林不仅能有效的减少水土流失、减轻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还能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2]。退耕还林作为我国一项重大的生态恢复工程,对于缓解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减少和遏制水土流失以及土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具有重大意义[3]。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加强林草植被建设,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是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

*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4b02-6);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重点项目(黔科合jz字[2014]2012号)联合资助。

境的有效途径[4]。延安市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属于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5],是全国退耕还林示范市。自1999年退耕还林工程在延安率先实施以来,从国家到地方,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本着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原则,号召大面积退耕还林,以经济利益促使农民改变广种薄收、开荒种地、破坏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没有完全实现陡坡全绿化,林草全覆盖。于是延安市在国家没有出台新政策之前,自筹资金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就富县的总体情况来看,可以说受益非浅,改善了生态环境,解放了大量的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自行调节,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研究区概况

富县地处e108°29′30″-e109°42′54″,n35°44′6″-n36°23′23″,位于陕西北部,延安市南部,黄河中游地区的陕北黄土高原,是中国革命圣地延安市的一个县。县域总面积4182km2,境内最高海拔1687 m,最低846.6 m,一般海拔在1000-1200 m之间。极端最高温度38.7℃,最低-25.2℃,年均气温9℃左右;年均日照2468.8 h;降水500―600 mm,无霜期140天左右[6]。全县辖9镇1乡1个街道办事处,239个行政村。2014年底全县常住人口15.7万,城镇化率为52.0%。

富县退耕还林工程基本情况

截至2005年底,全县共完成退耕还林19.86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9.58万亩,荒山造林10.28万亩。这19.86万亩面积的补助政策全部兑现后,全县可得到1.19亿元的国家补助资金,有1.6万多农户5.8万农民直接受益,分别占全县农村总户数和总人口的58和53%,向群众兑现的钱粮折合现金5565万元,全县农民人均501元。截止2014年底,全县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32.64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4.06万亩,荒山造林12.88万亩,封山育林2.7万亩,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3万亩;巩固退耕还林补植补造8.13万亩;涉及9镇1乡1个街道办239个行政村2.3万户19353个小班,分别占全县农村总户数和总人口的72%和82%。对2005年底和2014年底退耕还林情况进行对比(图1),在这10年间,总的退耕还林面积增长了12.78万亩,年均增长1.278万亩,退耕地造林增长了4.48万亩,年均增长0.448万亩,荒山造林增长2.6万亩,年均增长0.26万亩,封山育林和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是新的退耕还林工程,分别增长了2.7万亩和3万亩。

工程兑现全部结束后可兑现资金2.3亿元,目前已向群众兑现钱粮折合现金1.35亿元,农民人均受益1450元。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该县造林面积大幅增加,治理水土流失217平方公里,可使森林覆盖率提高5.2%。2013-2014年富县累计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任务4.28万亩,其中25度以上坡耕地2.78万亩,超前实施1.5万亩,共需兑现资金3824.4万元。其中市级财政投资70%,县级财政投资30%,并积极争取国家计划指标。兑现标准为生态林8年,经济林5年;从表1可以看出,粮食补助资金140元/亩,生活补助20元/亩,种苗费每亩一次性补助50元,超前实施每亩一次性补助300元。

项目实施意义

3.1 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从农耕文明迈向生态文明,黄土地绿了,百姓也富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日益和谐。子午岭林区为黄土高原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天然次生林区,它是在经历了明、清朝人为破坏形成裸露的丘陵景观后,自 1862 年开始弃耕还林,才形成了目前这样山青水秀的景象[7]。同时,政府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践证明,该工程不仅改善了当地百姓的社会福利,而且在该地区,特别是生态脆弱的地区,退耕还林已经成为土地利用的一种模式[8]。该工程使环境的承载力不断增强,每亩森林每年可吸收固定7.8tco2,森林蓄积增长1m3可吸收1.66tco2,150hm2造林每年可吸收固定一架737飞机全年的碳排放量,1hm2造林每年能固定一辆桥车全年的碳排放量。由此可见退耕还林碳汇作用十分明显,进而使生态环境的压力不断减轻,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愿景逐渐变成现实,生态文明之花就这样在富县这块沃土上绽放。

3.2 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

通过退耕还林工程,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把劳动力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后续产业发展规模程度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好经济效益增长就快[9]。同时农民从退耕还林中也得到了较多的实惠,由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众多贫困地区的农民得到了粮食和现金补助,成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动参与者和受益者。与退耕前相比,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善[10]。在兴林中富民、在富民中兴林,使兴林与富民达到双赢,从而加快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

3.3 对于推动旅游产业助力经济发展的意义

富县素有“塞上小江南”和“陕北小关中”之美称,退耕还林工程更是将这块沃土变成一颗陕北的“绿色明珠”,这将推动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周边的生态旅游景点,再加上富县有秦直道,著名的直罗战役,子午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旅游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将指日可待。

存在问题与不足

4.1 作业设计

近年来,退耕还林工程的上访事件,主要有面积不实、权属纠纷这两类问题。原来设计时的面积确认以图纸勾绘为主,很可能存在面积误差较大的问题;而在退耕还林工程的各项规定中明确规定权属不清的不予以设计,但搞设计的人员并不一定了解情况,而村干部如果再加入一些个人感情,这个设计很可能就有了问题。

4.2 补植补栽

每年的补植补栽任务量大面宽,尤其是荒山补植,从县到农户,都认为十分头疼,由于立地条件较差,成活率和保存率普遍十分低下,大部分农户已经对荒山补植失去了信心,认为补植也是劳民伤财。

4.3 业务培训

退耕还林工程的具体工作下放乡镇多年,此项工作中最薄弱的环节就是人员不固定、专业不对口,甚至对阶段性工作的程序都不清楚。但这并不是说这些同志不负责,因为他们历年来这些具体工作都由县退耕办一包到底,乡镇的主管领导和相关人员对此项工作的业务也不是很熟悉,没有系统地学习和操作过相关业务知识及政策、法规,同时乡镇工作杂而多,使得这些同志不能专一地单搞这一项工作,从时间到精力都得不到保证。

建议及措施

5.1 关于作业设计问题

在设计前应首先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再查看土地承包合同,给有承包合同并积极参与退耕还林的农户予以设计,并大力推行农民参与式设计,参与式设计的优点是可以当面给农民讲清政策及要求,要求面积确认以现地实测为主,面积认定后农民签字,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公示。既规范了设计操作规程,又杜绝了徇私舞弊,有利于工程的顺利实施。

5.2 关于补植补栽问题

实践证明,荒山造林应以营养袋苗木为主,除鼠兔危害外,成活、保存率都在85%以上。从富县的自然条件来看,补植应提倡以常青树种油松、侧柏等营养袋苗木及早补植,成活率、保存率会大大提高。在全县的荒山中,除了集体的一部分外,拥有荒山的农户95%以上都有退耕地造林,应该不会剩余多少面积,而集体的一部分,可动员乡、村集体补植营养袋常青苗木。这样既提高了造成林成活率、保存率,又优化了林木的林分质量,解决了富县大面积的刺槐纯林现状。

5.3 关于业务培训问题

对相关人员及主管领导做一至两次系统的业务培训,为搞好此项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再结合具体的工作,组织人员下乡巡回现场(地)指导,使乡镇相关人员对业务尽快的熟而精。建议各乡镇配备2名以上专职人员,全面负责本乡镇的退耕还林工作。

第二篇: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家界市林业办公室

2002年4月10日至5月7日,省林业厅对我市去冬今春的退耕还林进行了验收,全市共完成退耕还林17万亩,计划完成率、面积核实率、质量合格率均为100%。各项内容均达到技术规程要求,造林质量较好。但退耕还林还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是管护费用和工作经费严重短缺。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宏大的工程,任务重,时间长,涉及面广,施工难度大,标准高,要求严。这项工程上级没有安排工作经费,加之我市林业部门从1998年以来,由于严格控制了林木采伐量,“一金两费”收入 大幅度减少,全讪市林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多达1500余人,而当地财政只拨付人头费只有10%左右,其余靠育林基金支付,但都不能保证正常工资支付,所以根本无力支付退耕还林庞大工作经费。另外,对退耕还林,国家暂定补助5—8年,以后怎么办,现在没有定下来,给退耕还林的农户带来了一些顾虑。

二是如何把实施退耕还林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各地想得不够多。如何心实施退耕还林为契机,把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好,如何使农村经济得到更多的实惠,各地想得不多。只是简单地保证任务完成。

三是生态环境保护难度大,依法保护意识不强。退耕还林工作是国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一个重要举措,但是一些建设项目往往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特别是少数领导以重点工程或办公益事业为名,随意核减正常收费和干扰正常执法。更有甚者一些特权部门往往利用自己的职能和作用来干扰正常的执法。一些地方形成了这里大力植树和退耕还林,而那里却在大肆的毁林的局面,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

四是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工作开展不平衡。少数地方对生态环境建设不够重视,没有真正落实好保护措施、人员和经费,致使乱砍滥伐,乱捕滥猎和乱食野生动物的现象时有发生。

五是生态环境脆弱,对环境保护作用还是不强。虽然我市经过10多年狠抓生态环境 建设,特别是实施了退耕还林以后,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是生态环境还十分脆弱,保护环境的效果不明显,自然灾害比较频繁。

六是退耕还林与荒山按1:1比例100%的配套难度大。退耕还林与荒山按1:1的比例配套,因在实际工作中村、组农户之间退耕还林与荒山面积不是相等的,有的有退耕地,但没有荒山;有的有荒山,但退耕地很少,因而导致退耕地与荒山面积不相配套。如果用退耕地面积列抵荒山面积,农民的利益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损害,那么将挫伤林农退耕还林的积极性。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呢?

一要认真落实好工程建设必要的工作经费和管护费用。实施退耕还林的地方,大多数都是贫困地区,地方财政十分困难,无力独自承担这部分费用,建议国家或省里安排一定数量的工作经费和管护费用,以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二要提前一个下达退耕还林计划。退耕还林人工植苗的季节性强,并且要提前一个准备种苗。为了确保有充足、优质、对路的种苗用于退耕还林,提高退耕还林的质量和成效,建议退耕还林计划提前一个下达,以便与计划有机衔接。

三是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有力推进退耕还林工作的进程。执法监督机构要对干扰正常执法的,随意执法的要加大监督力度,对一些重大的案件、干扰正常执法的主要责任人要严肃查处并进行曝光,心消除以言代法,心权代法的现象。

四是真正把退耕还林与农村产业结构结合起来。各级政府要在退耕还林工作与农村产业结构上多作文章,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一定优惠政策使广大群众从退耕还林工作中真正得到更多的实惠,使农村经济发展起来,以确保退耕还林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不反弹。

五要尽快出台退耕还林后续政策。目前,退耕还林国家政策暂定补助5—8年,以后怎么办,现在国家没有定下来,给退耕还林的农户带来了一定的顾虑,同时后续工作如何去搞?等等这些,国家应尽快出台切实可行的退耕还林的后续政策,为退耕还林工作提供政策保障。

第三篇: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退耕还林工程退实施概况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全省的造林质量、管理质量和规划设计质量均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为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工程建设成效,推进退耕还林工程顺利实施。我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组织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按照“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生态建设方针,对全省退耕还林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2002年,国家正式启动了退耕还林工程,全省退耕还林计划任务为240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面积为120万亩,荒山荒地人工造林面积为120万亩。退耕还林建设基本覆盖全省。

2.退耕还林概念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坡耕地退耕还林;二是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国家对退耕还林工程实行退耕还林资金和粮食补贴制度,国家按照核定的退耕地还林面积,在一定期限内无偿向退耕还林者提供适当的补助粮食、种苗造林费和现金补助。粮食补助现在改为按每公斤1.4元发放粮食现金补助。每亩退耕地和宜林荒山荒地补助种苗造林费50元,为当年一次性补助。

密山市退耕地还林工程始于2002年,工程涉及全市16个乡镇,9个国有林场,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4.7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5.5万亩(其中生态林5万亩,经济林0.5万亩),两荒造林9.2万亩(全部为生态林)。退耕地还林主要以落叶松、樟子松、杨树、果树等树种为主,宜林荒山造林主要以落叶松、樟子松等树种为主。通过退耕还林的实施,对于治理我市坡耕地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3.存在的问题

退耕还林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实施标准高任务重,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3.1重造轻管现象仍然存在

我市退耕还林存在重造轻管的现象。尽管市政府制定出台了相应的管护办法,各乡镇也不同程度地交管护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按照“谁退耕,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的政策,管护措施要落实到实施退耕还林的一家一户,难度较大,管护 效果也不理想,原因是:①农户的经营意识中仍有以前的粗放经营的老思想,树栽上就很少管理,任凭林木自由生长。②退耕农户以短期经济效益考虑,在退耕地上块间种粮食,而对于间作现象,乡镇干部在清理间作的时候,存在同情心理,措施不到位,制止不力。③管理技术跟不上,对退耕还林栽植的经济林树种,广大退耕户缺乏专业的修枝、锄草、施肥等专业技术,至使很多不成林现象。

3.2工程缺乏运作经费

退耕还林工程涉及面广,任务量大,工程要求高,从规划、实施方案、作业设计、工程实施及监理、检查验收到政策兑现等涉及夫环节多,工程工期长(政策兑现10-16年不等)需大量的工作经费。而国家对地方退耕还林的前期工作和科技支撑费用予以部分补助,并明确检查验收、政策兑付等兑付费用由地方财政承担。由于我市财政困难,难以随后全部工作费用,因此,工程经费不足和工作负担过重已成为困扰林业主管部门和项目乡镇的一大难题。一是林业部门除支付工程规划、作业设计、工程监理、检查验收等方面正常费用外,还要承担退耕还林信访、林权纠纷、退耕还林督查整改、会议、培训及接待等方面额外费用,大大增加了林业部门资金压力。二是各实施乡镇在自身财力紧张的情况下,还要承担制作退耕合同、图表卡、人员差旅、会议、培训、接待等费用。三是因为无工作经费,承担大量退耕还林基础工作的基层工作干部工作不积极,应付了事。

3.3退耕还林超计划实施造成的遗留问题

由于密山市在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时,出台了“五个一律”的政策规定,全市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实施退耕还林,全市当年还林面积大大超出了计划面积,这样使得一部分退耕还林地没有纳入政策补贴范围内,而目前这些林分已经成林,相应的退耕还林户没有得到任何补助,给生活造成了不小的负担,这种现象在富源乡比较突出。

3.4缺乏强有力的制约手段

《退耕还林条例》明确规定了相关违纪违法行为就承担的法律责任,但对退耕户还缺乏强制制约措施。《条例》仅仅从擅自复耕、林粮间作等方面给予处罚规定,但未具体明确量的问题,地方在定性定量的问题上不好把握,给处罚造成一定难度。另外,对退耕地块管护不到位、保存率不达标的,主管部门和实施乡镇也只能依靠做思想工作、不予验收、不发退耕还林补助款的手段来解决,(验收合格后,再出现不合格的问题,解决的难度更大)缺乏强制性措施约定退耕户加强对退耕地块的管理。

3.5作业设计滞后

个别地方由于国家计划任务下达较晚、北方造林季节性强、时间要求紧等诸多原因,使退耕还林前期基础性工作受到影响。不同程度地存在先施工后设计的现象。个别地方存在作业设计不合理,造成退耕还林小班过度分散,有的小班不足1亩地。不但给日后工程管理造成一定的困难,也将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

3.6林权证发放工作进展缓慢

林权证是退耕还林者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的重要法律凭证,发放的是否及时将直接关系到保护退耕者的合法权益,调动其造林、抚育和管护积极性、达到工程建设质量的大问题。但在核查过程中发现,由于林权证发放费用过高,工作量过大,各地普遍存在林权证发放滞后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

3.7基层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亟待提高

退耕还林工程是个政策性强,技术质量高,涉及面广的宏大系统工程,现在全省普遍存在基层林业工作者无论是法律法规、政策理论水平,还是管理能力及业务素质都难以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不同程度存在基层林业站工作人员因业务素质低,装备落后等情况,造成造林技术指导方法不当,设计不规范等问题。

4.对策与建议

4.1中央增加对退耕还林地区财政投入

一是应增加地方政府的管理费用,减轻财政负担;二是增加增加退耕农户种苗补助,适当补贴林林管护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适当申请增加退耕还林计划,缓解因退耕未补助的问题。中央或地方出台相应的管护措施和相关的处罚细则,便于对出现的林粮间作和随意改变退耕地用途的行为依法处罚,确保退耕还林工程的延续和健康发展。

4.2建议尽快制定出台相关的后续政策

一是我省地处寒温带,树木生长慢,主要营造杨树、落叶松等树种,达到允许采伐时间较长,近期无收益,建议延长我省退耕还林生态林补助年限。二是建议在农业开发项目上给予政策倾斜,为退耕后农民开发替代产业创造有利条件,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三是中国农林网建议研究制定退耕还林林木采伐政策,彻底消除退耕农户对林木采伐利用的后顾之忧。

4.3建议加大工程管理人员培训力度

由于退耕还林工程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工程质量要求高,技术性强,政策性强,建议国家经常性举办高水平的工程管理人员培训班,以达到层层培训,提高整体工程管理人员素质,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4.4建议通过立法或政策制定加强乡镇林业工作站建设

乡镇林业站是最基层林业管理机构,在工程建设中即负有宣传贯彻国家林业政策,又承担工程建设的具体工作。林业工作站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成败。因此,建议国家通过立法或政策制定,明确要求加强林业工作站建设,确保基层林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四篇:大气污染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大气污染的现状及综合防治

专业: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

班级:

姓名:

摘要:

目前,困扰世界全球性大气污染的问题主要是温室效应与臭氧层破坏。这种污染所造成的伤害已经没有了国界的限制,足以威胁人类能否在地球上继续居住下去,其后果十分严峻,已成为与世界各国都有切身利害关系的问题,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全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共用一个大气圈,全球性大气污染所带来的灾害是全球性的,危及到每一个人的,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峻的挑战。因此,综合治理全球性大气污染需要各国政府协调一致的行动,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联合国1989年把“警惕全球变暖”作为6月5日全世界环境日主题,以唤起社会各界环境污染的关注和全世界人民对自己的生存环境的危机感与责任感。

关键词:大气污染

现状

综合治理

国际协议

法律政策

一、全球大气污染的现状

目前,困扰世界全球性大气污染的问题主要是温室效应与臭氧层破坏。这种污染所造成的伤害已经没有了国界的限制,足以威胁人类能否在地球上继续居住下去,其后果十分严峻,已成为与世界各国都有切身利害关系的问题,引起了普遍的关注。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各国协调一致的行动。联合国1989年把“警惕全球变暖”作为6月5日全世界环境日主题,以唤起社会各界环境污染的关注和全世界人民对自己的生存环境的危机感与责任感。

全球性大气污染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系列问题。人类活动排入大气的某些化学物质如CO2、CH4、N2O、CFC(氟氯烷烃)引起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近百年来,全球地面平均气温增加了0.3—0.6℃。地球变暖引起海平面的上升,当前世界大洋温度正以每年0.1℃的速度上升,全球海平面在过去百年里上升了14.4cm,我国沿海的海平面也平均上升了11.5cm,海平面的上升将严重威胁低地势岛屿和沿海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和财产安全。

氟氯烷烃、N2O、CH4等不仅能产生温室效应,而且还能与平流层的臭氧发生作用,导致臭氧层的消耗。研究结果表明,平流层臭氧浓度减少1%,紫外线辐射量将增加2%,皮肤癌发病率将增加3%,白内障发病率将增加0.2—1.6%,因此,臭氧层的消耗,已经造成了对人体的伤害,并使农作物减产,使森林、自然生物圈生成及海洋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的影响,保护臭氧层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身的健康与安全。

人为造成的各种温室气体对全球的温室效应所起作用的比例不同,其中CO2的作用占55%,CFC占4%,CH4占5%,N2O占6%,因此,CO2的增加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主要是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而造成的,换成燃料碳每年约为50亿吨。其次是由于森林的采伐、烧毁,用作燃料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大约为10亿—16亿吨/年。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大片森林被毁,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能力大大减少。此外,近年科学家发现北冰洋沿岸冻土在秋季也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由化石燃烧而排放的二氧化碳中,80%是发达国家生产的,而由森林破坏排放的二氧化碳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甲烷的发生源有家畜肠胃内发酵,田地、沼泽等潮湿地带,天然气泄漏等。大气中的N2O的主要发生源是土壤。在NH4+、NO3-等氮供应源充分的情况下,可以从潮湿的土壤中产生N2O。海洋中也同样存在着脱氮现象。人为发生源主要是肥料,据有关研究结果,化肥使用时,在很短时间内就有近1/3的氮肥脱氮进入大气中,其中约有5-20%变为N2O;燃烧树木,农作物残根和矿物,以及平流层超音速飞机的飞行也会产生N2O。

造成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使大气中某些化合物浓度增加,使平流层臭氧的产生、消失过程失去平衡,这些化合物中主要的是氟氯烷烃、哈龙、四氯化碳和甲基氯仿等,它们是人类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制造、扩散出来的,如制冷装置的冷冻剂,烟雾喷射剂、制造塑料的溶剂、泡沫发生剂、精密仪器和电子器件的清洗剂等。它们在低层大气中都不活泼而转入平流层后,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的照射使它们分解出了氯原子,从而破坏臭氧层。

二、全球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措施及对策

全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共用一个大气圈,全球性大气污染所带来的灾害是全球性的,危及到每一个人的,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峻的挑战。因此,综合治理全球性大气污染需要各国政府协调一致的行动,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努力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并为此作出贡献,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和义务。

1、制定并履行国际协议,严格控制全球性大气污染气体的排放。

(1)越界大气污染

1972年的斯德哥尔摩会议给大气环境保护带来了新的契机。1979年欧洲国家通过协商缔结《远程跨界大气污染公约》(Convention

on

Long

Range

Trans-boundary

Air

Polloution,LRTAP),该公约的宗旨是保护人类及环境免受大气污染的影响,并促进国际合作。

(2)全球气候变化

控制全球变暖就必须要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其中关键的问题是控制CO2的含量。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特别是CO2的增加,是发达国家近年来工业化积累的结果,就是在当前发达国家也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者。占世界人口不到24%的发达国家消耗了世界能源的75%,他们向大气排放的CO2的人均排放量比发展中国家的相对量更高。以美国为例,其人口占世界人口的5%不到,CO2排放量却占世界的24%,而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统计,他们的人口占世界的76%,而CO2的排放量还不到世界的28%。由此可见,发展中国家是工业化国家所造成的CO2增加的受害者,发达国家对削减温室气体排放负有不可推卸的完全义务和责任。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际社会开始注意全球气候变化问题。1997年12月,防止全球变暖京都会议通过了“京都宣言”签订《京都议定书》,宣言中指定CO2等6种气体是造成地球变暖的主要因素,宣言中规定在2012年实现整体削弱1990年废气排放标准的5.2%,并要求发展中国家自主承担削减废气排放量义务。议定书第12条还规定了“清洁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1992年6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里约热内卢签订。我国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约国之一,我国支持通过一项符合公约的议定书,但反对向发展中国家增加任何新的义务。尽管我国到2000年人均CO2排放量不到1989年世界人均水平(1.2吨/人)的一半,不及工业区化国家人均水平(3.3吨/人)的1/6,但仍努力履行义务。我国已开展了有关温室气体排放状况分析及对策的研究,大力节能,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增加对CO2吸收能力;大力回收工业C02废气,尽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3)臭氧层

198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经过5年条约谈判,在1985年3月22日在维也纳达成《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87年通过《蒙特利尔议定书》,1990年修订的《消耗臭氧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把CFC及哈龙等6类几十种都列为限控物质,在进行这样的限定后,预计到2050年,北极臭氧减少速率将低于现在,而到2100年后,南极臭氧空洞将消失。

2、综合治理措施及途径。

减少温室气体的产生量,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提高能源效率与节能,这是控制C02排放的主要措施,也是目前控制CO2排放量的最经济可行的办法。为了减轻温室效应可以在不同矿物燃料之间进行比较来作出选择,产生相同能量,燃烧天然气排出的二氧化碳为燃煤的60%,为燃油的80%,我国西气东送工程将对全球性大气污染的综合治理发挥积极作用。

除去温室气体,人们已经设计出控制二氧化碳进人大气层的几种方案,其中之一是把发电厂排出的二氧化碳转化成可以运走的碳酸盐,用船运到海洋中,这一方案技术上可行,但代价极高,还在进一步研究之中。要除去二氧化碳以外的温室气体似乎不够现实,因为它们是从许多小发生源发出的。

开发利用新能源。采用不产生二氧化碳的替代能源,最重要的替代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波浪能、核裂变与核聚变能。从减少CO2排放量的角度而言,核能可能是理想的能源,并且是目前最可能成为取代化石燃料而大规模使用的主要能源。氢能是通过光解水的方法获得的,利用水分解的H2作能源,氢燃烧后重新生成水,对环境完全没有污染。目前有关地能的获得与利用,虽处于研究阶段,但将其作为一种大规模清洁能源的前景是十分乐观的。

在地球上大批植树造林,充分利用森林及绿色植被对温室效应的调节作用。扩大生物链中的碳量,增加C循环,使大量碳不能转化为CO2进人大气中;适应气候变化,培育出适宜气候变化的农作物新品种等等,种种措施都能减缓温室气体对环境的影响。

三、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状况依然十分严重,主要表现为煤烟型污染。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一直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

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现状如下:

1.二氧化硫。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随之带来二氧化硫排放总量

急剧上升。在各类排放源中,电厂和工业锅炉排放量占到70%。由二氧化硫排放引起得酸雨污染范围不断扩大,现已扩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大部分地区,遍及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湖南、江西、福建、浙江、上海、安徽、山东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华中酸雨区比较严重的中心区域为长沙、衡阳和赣州,西南为宜宾、南充和重庆,华东为厦门、宁波和南京。目前年均降水pH值低于5.6酸雨临界值的地区已占全国面积的30%左右。

2.烟尘、粉尘。烟尘的主要排放源也是火电厂和工业锅炉,由于地方电厂使用的大多为低效除尘器,所以烟尘排放量一般是国家大型电厂的5-10倍。曾经在上海参观过的铜加工厂的大型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也达到了99%以上,它虽然是一种传统的除尘方式,但由于效率高,性能稳定可靠,操作简单,还是获得了很广泛的应用。还有象电除尘器、湿式除尘器也是应该深入研究和针对各种场合大力推广的新型除尘设备。

3.机动车排气污染。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近年来数量增长迅速,尤其是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机动车数量增长速率更是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由于城市人口密集,交通运输量相对大,机动车排气污染在城市大气污染中所占比例也不断上升。

四、我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措施及对策

1、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涉及面比较广,影响因素比较复杂,一般来说,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必须从协调地区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对该地区各污染源所排放的各类污染物质的种类、数量、时空分布作全面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控制污染的最佳方案。

工业生产区应设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在工厂区与城市生活区之间,要有一定间隔距离,并植树造林、绿化、减轻污染危害。对已有污染重,资源浪费,治理无望的企业要实行关、停、并、转、迁等措施。

(2)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

我国当前的能源结构中以煤炭为主,煤炭占商品能源消费总量的73%,在煤炭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以及悬浮颗粒等污染物。因此,如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首先必须从改善能源结构入手,例如使用天然气及二次能源,如煤气、液化石油气、电等,还应重视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所谓清洁能源的利用。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时间内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对此,当前应首先推广型煤及洗选煤的生产和使用,以降低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我国能源的平均利用率仅30%,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潜力很大。我国有20余万台锅炉,年耗煤2亿多吨,因此,合理选择锅炉,对低效锅炉的改造、更新、提高锅炉的热效率,能够有效地降低燃煤对大气的污染。

(3)区域集中供热

分散于千家万户的燃煤炉灶,市内密集的矮小烟囱是烟尘的主要污染源。发展区域性集中供暧供热,设立规模较大的热电厂和供热站,用以代替千家万户的炉灶,是消除烟尘的有效措施。这样还具有以下各项效益:①提高热能利用率;②便于采用高效率的除尘器;③采用高烟囱排放;④减少燃料的运输量。

(4)植树选林、绿化环境

绿化造林是大气污染防治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植物有吸收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和净化空气的功能。植物是空气的天然过滤器。茂密的丛林能够降低风速,使气流挟带的大颗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多绒毛,某些树种的树叶还分泌粘液,能吸附大量飘尘。蒙尘的树叶经雨水淋洗后,又能够恢复吸附、阻拦尘埃的作用,使空气得到净化。

植物的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因而树林有调节空气成分的功能,一般1公顷的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能够消耗约1t的二氧化碳,释放出0.75t的氧气。以成年人考虑,每天需吸入0.75kg的氧气,排出0.9kg的二氧化碳,这样,每人平均有10m2面积的森林,就能够得到充足的氧气。

有一些植物能够吸收大气中的有毒成分,如1公顷柳杉林每年可吸收720kg二氧化碳。

有一些林木,在其生长过程中能够挥发出柠檬油、肉桂油等多种杀菌物质。有人作到分析测定,在百货大楼内,每立方米空气中细菌数达400万个,林区则仅仅有55个,这样,林区与百货大楼空气中的含菌量相差7万多倍。

2、我国对大气污染的法律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第六十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建设配套设施,可以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一)新建的所采煤炭属于高硫份、高灰份的煤矿,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设配套的煤炭洗选设施的;

(二)排放含有硫化物气体的石油炼制、合成氨生产、煤气和燃煤焦化以及有色金属冶炼的企业,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设配套脱硫装置或者未采取其他脱硫措施的。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法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采取有效污染防治措施,向大气排放粉尘、恶臭气体或者其他含有有毒物质气体的;

(二)未经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向大气排放转炉气、电石气、电炉法黄磷尾气、有机烃类尾气的;

(三)未采取密闭措施或者其他防护措施,运输、装卸或者贮存能够散发有毒有害气体或者粉尘物质的;

(四)城市饮食服务业的经营者未采取有效污染防治措施,致使排放的油烟对附近居民的居住环境造成污染的。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第三十章第一节

3.中国环保总局数据统计

文档内容仅供参考

第五篇:退耕还林(草)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陕西退耕还林(草)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生态环境的改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1997年江泽民总书记发出了“再造一个秀美的西北地区”的伟大号召和朱钅容基总理在我省视察时提出“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个体承包,以粮代赈”十六字方针后,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试点。陕西地处黄河中游,长江上中游地区,属国家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陕西省,尤其以陕北地区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和沙漠化、荒漠化严重。严重阻碍了区域人民脱困致富,直接影响和威胁下游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把西部大开发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明确地把生态建设作为其根本和切入点,而山川秀美工程则是我省生态环境建设的主战场,提高林草植被覆盖率是实现山川秀美工程的主要措施之一。

一、陕西省退耕还林(草)的现状 陕西是全国退耕还林最大试点省之一,自1999年入冬以来,省、地、县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响应江总书记“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伟大号召,遵照朱总理“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精神,抓住机遇,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林业、农业、扶贫、水保、计划等部门相互协调配合,退耕还林(草)工程在全省10地(市)34个示范县全面起动。在山川秀美工程建设过程中,各地县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从规划,组织协调,制定政策,造林还草技术,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进行了创造性的尝试,积累了许多有益的成功经验,如推行专业队承包造林和抗旱造林法,使大旱之年重点工程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走先易后难,由点到面,依次推进,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的路子,形成规模优势;把基本农田保吃饭,经济林果保花钱,草业牧业保小康的基本原则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中;在生态环境恶劣地带实行移民建镇,杜绝“越种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局面等等。这些成功的经验将为进一步深化山川秀美工程注入了活力。1999-2002年国家共确认和下达我省退耕还林面积1376.8万亩,其中退耕还林816.1万亩,荒山造林560.7万亩。实际造林面积为计划任务的104%,已经验收兑现1061.4万亩,其中退耕还林715万亩,荒山造林346.4万亩。共向77.9万退耕户发放粮食7.06亿公斤,现金补助1.44亿元人民币,种苗补助2.58亿元人民币。1999-2003年国家累计确认和下达陕西省退耕还林计划任务23336.8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1276.1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060.7万亩,截止2003年底,全省完成2333.95万亩,共向523万农民发放粮食20.37亿公斤现金补助3.87亿元,种苗补助7.48亿元。造林工程中,主要造林树种在长城沿线风沙区为侧柏,油松,新疆杨,仁用杏等,草种以沙打旺,草苜蓿为主,但成活率偏低。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防护林主要有以白杨,刺槐为主,经济林为核桃,花椒,软枣,柿子等,经济林比重较大,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呈由北向南逐渐提高的趋势。关中平原区退耕还林(草)任务完成情况好,造林成活率高,主要树种有刺槐、苦楝、中槐等。秦巴山区退耕还林(草)完成情况好,造林成活率、保存率高;经济林比重偏大;草业建设重视不够;基本农田,苗木基地建设有待加强,育苗技术亟待提高,主要树种有板栗、核桃、松树、茶叶、油松、栎类、油桐、柏树等。在退耕还林从试点到全面启动的过程中,我省逐渐探索总结出退耕与封山禁牧,舍饲养畜相结合,退耕还林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发扬延安精神与依靠科技相结合,行政推动与利益调动相结合等成功经验,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全省生态环境和植被恢复初见成效。

二、退耕还林(草)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生态优先原则,经济林比重偏大 山川秀美工程实施工程中,群众在退耕地栽植经济林积极性高,栽植防护林阻力大。秦巴山区中低海拔退耕地,大多栽种板栗、银杏、核桃、油桐等经济林。渭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也普遍存在此类现象,注重植被经济价值高,短期见效的苹果、梨、核桃、柿子、花椒、杏等经济树种,轻视侧柏、刺槐、油松、沙棘等生态防护型树种,长城沿线风沙区和陕北丘陵沟壑区也 倾向于大面积栽种山杏、山核、沙棘、任用杏、桑树等树种,但总体成活率和保存率低下。

(二)植被建设合理性欠妥,重林轻草现象普遍山川秀美工程建设中,重工程措施轻林草生态措施,重治理轻管护的现象普遍存在。从建设任务的进度和质量出发,也从水土流失的有效治理考虑,建议在丘陵沟壑区近期植被建设应以退下的坡耕地为主,在荒山荒坡立地条件差的地段宜通过封山恢复天然植被或人工种草促进植被的恢复,否则又有可能重踏“年年造林不见林”的老路。有些地方从坡底到山顶栽植的全是经济林和用材林。即使是延安以北的广大森林草原区,也违背草灌先行的成功经验而大量发展经济林。

(三)科技成果组装配套和推广乏力,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低下 不同区域退耕地人工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存在较大差异,总体趋势为南高北低。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部分地区造林成活率只有20%--40%,保存率更低。因此,对先进实用科技成果的组装配套和推广,促进已有的成果技术的转化,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充分发挥科技支撑的作用是提高退耕还林(草)的质量保障。

(四)苗

p;2.统一苗木调拨和发放退耕还林草过程中,种苗应实行统一管理和调拨。建议将现金和种苗款由山川秀美管理机构统一掌握,根据规划,按照农民自愿的原则,统一组织优质,对路树苗,指导农民按技术要求栽植。由山川秀美管理机构组织,由农户及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验收小组验收,验收合格后,领取粮食和现金。

(四)加强基本农田和草地建设1.保证基本农田 退耕还林后,25度以上坡耕还林、还草,可耕地面积进一步减少,因此必须加强这些耕地管理,加强利于综合治理,增大坡改梯力度,增设灌溉设施,科学配方施肥,使其变为旱涝保收的高产田,从而利用剩余较少面积的土地基本解决农民的吃粮问题。2.增加草地比例草地建设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大种草力度,推广草田轮作,实行人工和飞播相结合,建设和封育相结合,禾本科和豆科草结合。在长城沿线风沙区重点改良沙化草场,建设沙尘植物草带。在陕北黄土丘陵区重点改良退化草场,建设旱生植物种草带。在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关中地区和陕南地区重点建设其基本人工草场,恢复和改良退化草场。

(五)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建立示范样板 1.增加科技投入力度 多年来生态环境建设林草植被恢复进展缓慢,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科技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含量。首先,政府部门应与科技单位紧密结合;其次,加大生态环境建设的前瞻性研究;第三,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先进技术,建设环境监测系统。2.建立试验示范样板 退耕还林的浩大工程需要较好的典型和样板引路。因为立地条件不同,栽植的树(草)种有差异,为做到因地制宜应在每个生态类型区建立1-2个示范区,以较高的标准,较高的投资强度和较快的进度,优先引进组装,推广先进技术。从而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和科技示范,使之成为科技示范样板与窗口、环境与政策教育基地。

(六)调整土地政策,加大投资力度 1.完善土地政策,移民建村建镇 为避免有些农户地种不完而有些农户仅有的一点地还属退耕范围的矛盾,建议各级政府制定相关调整政策。并且为确保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措施的实施,在生态环境恶劣,坡耕地多,坡度陡,人民生活贫困的山区,丘陵沟壑区,实施移民建镇。2.加大投资力度 实施退耕还林(草),国家进行一定的投资和政策优惠是必须的,但主要资金还依靠地方筹集,即国家投一点,群众筹一点,经营筹建实体拿一点的多元投资机制。特别是吸收社会资金的加入将可大大地增加融资量。私人资金的投入也能够保证工程建设的效果和责任心。

退耕还林(草)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第3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载陕西省富县2005―2014年间退耕还林现状、存在问题与政策措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陕西省富县2005―2014年间退耕还林现状、存在问题与政策措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退耕还林(草)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退耕还林(草)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陕西退耕还林(草)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生态环境的改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1997年江泽民总书记发出了“再造一个秀美的......

    退耕还林(草)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陕西生态环境的改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年江泽民总书记发出了“再造一个秀美的西北地区”的伟大号召和朱钅容基总理在我省视察时提出“退耕还林(......

    退耕还林(草)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陕西退耕还林(草)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生态环境的改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年江泽民总书记发出了“再造一个秀美的西北地区”的伟大号召和朱钅容基总......

    我国就业存在的问题及促进就业政策措施

    申论热点:我国就业存在的问题及促进就业政策措施 一、我国就业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安国之策。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近几年来,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有......

    当前退耕还林中存在的问题与政策建议

    当前退耕还林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自1999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我市水土流失治理、植被恢复初见成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明显加快,广大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明显增强,农民收入......

    实验室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实验室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实验室得到了快速发展,实验室数量逐渐增多,但是实验室的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我国的大部分实验室属于国有,有的缺少......

    广告管理体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广告管理体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摘要】当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活动,已是遍地开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然而在这比比皆是的广告中,虚假广告也......

    学校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学校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你的思考与建议 东方市琼西中学 赵振敏 校园文化体现了一所学校长期形成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观念,反映出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文化底蕴和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