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审计应注意事项
审计应注意事项
1、承接业务时先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经营活动、内部控制和外部环境予以详细了解,进行风险评估,并填写风险评估表,签订业务约定书;编制审计计划。
2、注册会计师应确定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金额,风险评估金额一旦确定,凡是超过风险评估金额的,则应当实施详细的实质性程序。
3、确认审计重点科目,在审计完成时填写各科目的审定表。1)货币资金:应取得现金盘点表,并进行监盘,非报表截止日盘点还要进行倒轧测试;对银行存款应亲自到银行进行函证;填写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2)应收账款:对重要的、金额较大的客户应予以函证,函证单应由注册会计师发出,对不能回函的应执行替代审计程序;对应收账款的账龄进行分析,确认其坏账准备的计提是否合适;分析有贷方余额的项目,作重分类调整。
3)其他应收款:对重要的、金额较大的客户和个人应予以函证,函证单应由注册会计师发出,对不能回函的应执行替代审计程序;对基他应收款的账龄进行分析,确认其坏账准备的计提是否合适;分析有贷方余额的项目,作重分类调整。
4)存货:应取得被审计单位的存货盘点表,并进行监盘,还应对重要存货进行倒轧测试;对存货的余额进行分析性复核以确定余额的构成及总体合理性;检查存货入账基础的正确性及一贯性、检查存货的计价基础,并进行测试;对大额采购业务从订货追查至到货验收、入库的全过程及合同、凭证、账簿记录。
5)长期股权投资:应取得投资协议及被投资公司的文件资料;确定长期股权投资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检查本期增加的长期股权投资,追查至原始凭证及相关的文件或决议及被投资单位验资报告或财务资料等,确认长期股权投资是否符合投资合同、协议的规定,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检查本期减少的长期股权投资,追查至原始凭证,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有合理的理由及授权批准手续,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6)固定资产:应取得被审计单位的固定资盘点表,对固定资产应进行分析性复核,并实地抽查固定资产,检查固定资产所有权证明文件,以确定固定资产归被审计单位所有;对累计折旧金额进行分析性复核,计算复核本期折旧费用计提的正确性,检查折旧费用分配的合理性;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时,检查有关折旧的会计处理。
7)在建工程:应关注本期增加或减少的在建工程,对本年度增加的在建工程是否全部记录,本期减少的入账依据是否齐全,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检查利息资本化是否正确;实地检查工程物资,确定其是否存在,并观察是否有呆滞、积压物资。
8)固定资产清理:审查固定资产清理的发生和转销是否经授权批准,相应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为长期挂账。
9)无形资产:检查无形资产的权属证书原件,确定无形资产是否存在,并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无形资产本期增加金额较大时,必须对其重点审查,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无形资产本期减少时应取得无形资产处置的相关合同、协议,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10)短期借款:注册会计师对银行借款应亲自到银行进行函证,对年度内增加的短期借款,检查借款合同,了解借款数额、借款用途、借款条件、借款日期、还款期限、借款利率,并与相关会计记录相核对;根据短期借款的利率和期限,检查被审计单位短期借款的利息计算是否正确;检查被审计单位用于短期借款的抵押资产的所有权是否属于企业。应结合存款、票据、抵押一起函证。
11)应付账款:获取被审计单位与其供应商之间的对账单;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应付账款明细账贷方发生额的相应凭证,关注其购货发票的日期,确认其入账时间是否合理,检查债务形成的相关原始凭证,查找有无未及时入账的应付账款,确定应付账款金额的准确性;针对异常或大额交易及重大调整事项,检查相关原始凭证和会计记录,以分析交易的真实性、合理性;分析有借方余额的项目,作重分类调整。12)其他应付款:判断选择金额较大和异常的明细余额,检查其原始凭证,并考虑向债权人函证;分析有借方余额的项目,作重分类调整。13)应付职工薪酬:比较被审计单位员工人数的变动情况,检查被审计单位各部门各月工资费用的发生额是否有异常波动;比较本期与上期工资费用总额,要求被审计单位解释其增减变动原因;比较本期应付职工薪酬余额与上期应付职工薪酬余额,是否有异常变动。14)应交税金:首次接受委托时,取得被审计单位的纳税鉴定、纳税通知、减免税批准文件等,了解被审计单位适用的税种、附加税费、计税(费)基础、税(费)率,以及征、免、减税(费)的范围与期限,连续接受委托时,关注其变化情况;取得税务部门汇算清缴或其他确认文件、被审计单位纳税申报资料,分析其有效性;将应交增值税明细表与被审计单位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进行核对;检查适用税率是否符合税法规定;.检查被审计单位获得税费减免或返还时的依据是否充分、合法和有效,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15)长期借款:年度内增加的长期借款,检查借款合同和授权批准,了解借款数额、借款条件、借款用途、借款日期、还款期限、借款利率,并与相关会计记录核对;对年度内减少的长期借款,检查相关记录和原始凭证,核实还款数额,复核长期借款利息;检查被审计单位抵押长期借款的抵押资产的所有权是否属于被审计单位,其价值和实际状况是否与担保契约中的规定相一致。
16)实收资本:首次接受委托的客户,取得历次验资报告,将其所载明的投资者名称、投资方式、投资金额、到账时间等内容与被审计单位历次实收资本(股本)变动的账面记录、会计凭证及附件等核对;检查出资期限和出资方式、出资额,检查投资者是否按合同、协议、章程约定的时间和方式缴付出资额,是否已经注册会计师验证;检查实收资本(股本)增减变动的原因,查阅其是否与董事会纪要、补充合同、协议及其他有关法律性文件的规定一致,逐笔追查至原始凭证,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审阅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董事会会议记录中有关实收资本(股本)的规定。收集与实收资本(股本)变动有关的董事会会议纪要、股东(大)会决议、合同、协议、公司章程及营业执照,公司设立批文、验资报告等法律性文件,并更新永久性档案。
17)资本公积:首次接受委托的单位,应对期初的资本公积进行追溯查验,检查原始发生的依据是否充分;收集与资本公积变动有关的股东(大)会决议、董事会会议纪要、资产评估报告等文件资料,更新永久性档案;本期发生增减资本公积的,应对其发生额逐项审查至原始凭证。
18)盈余公积:收集与盈余公积变动有关的董事会会议纪要、股东(大)会决议以及政府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批复等文件资料,进行审阅,并更新永久性档案;对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的发生额逐项审查至原始凭证。
19)未分配利润:将未分配利润年初数与上年审定数核对是否相符;获取与未分配利润有关的董事会会议纪要、股东(大)会决议、政府部门批文及有关合同、协议、公司章程等文件资料;检查本期未分配利润变动除净利润转入以外的全部相关凭证,结合所获取的文件资料,确定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检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内容是否真实、合理;对重大调整事项应逐项核实其发生原因、依据和有关资料,复核数据的正确性。
20)营业收入:将本期收入与上期收入进行比较,分析产品销售的结构和价格变动是否异常,并分析异常变动的原因;计算本期重要产品的毛利率,与上期比较,检查是否存在异常,各期之间是否存在重大波动,查明原因;比较本期各月各类主营业务收入的波动情况,分析其变动趋势是否正常,是否符合被审计单位季节性、周期性的经营规律,查明异常现象和重大波动的原因;将本期重要产品的毛利率与同行业企业进行对比分析,检查是否存在异常;根据增值税发票申报表或普通发票,估算全年收入,与实际收入金额比较;实施截止测试;抽取销售发票,审查开票、记账、发货日期是否相符,品名、数量、单价、金额等是否与发货单、销售合同一致。
21)业务成本:比较当年度与以前年度不同品种产品的营业成本和毛利率,并查明异常情况的原因;比较当年度与以前年度各月营业成本的波动趋势,并查明异常情况的原因;比较被审计单位与同行业的毛利率,并查明异常情况的原因;比较当年度及以前年度主要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并查明异常情况的原因。检查营业成本的内容和计算方法是否符合会计准则规定,前后期是否一致;实施截止测试。22)营业税金及附加:检查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项目的计算依据是否和本期应纳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合计数一致,并按规定适用的税率或费率计算、复核本期应纳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23)销售费用:计算分析各个月份销售费用总额及主要项目金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并与上一年度进行比较,判断变动的合理性;计算分析各个月份销售费用中主要项目发生额及占销售费用总额的比率,并与上一年度进行比较,判断其变动的合理性;检查销售佣金支出是否符合规定,审批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取得有效的原始凭证;抽查重要或异常的销售费用;实施截止测试。24)管理费用:计算分析管理费用中各项目发生额及占费用总额的比率,将本期、上期管理费用各主要明细项目作比较分析,判断其变动的合理性;将管理费用实际金额与预算金额进行比较;比较本期各月份管理费用,对有重大波动和异常情况的项目应查明原因,必要时作适当处理;抽查重要或异常的管理费用,检查费用的开支标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计算是否正确,原始凭证是否合法,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实施截止性测试。
25)财务费用:检查利息收入明细账,确认利息收入的真实性及正确性,根据借款平均余额、平均利率测算当期利息费用和应付利息,根据银行存款平均余额和存款平均利率复核利息收入,结合银行借款、应收票据(贴现息)进行审查。
26)营业外收入:检查是否在履行了必要的批准程序,抽查相关原始凭证,审核其内容的真实性和依据的充分性,检查会计处理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各项政府补助须审查政府的批准文件,实施截止测试。27)营业外支出:检查计入营业外支出的金额和有关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检查是否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处理,实施截止测试。
3、编制账项调整分录汇总表、重分类调整汇总表、未更正错报汇总表、资产负债表试算平衡表、利润表试算平衡表。(利用软件填写)
4、审计完成后应填写审计总结。
5、管理层声明书要由被审计单位及其负责人、会计负责人签名盖章、签署日期,声明书的日期通常与审计报告日保持一致。
第二篇:IPO审计应注意事项
IPO审计应注意事项
一、项目前期安排
1.了解行业背景。由于项目安排等原因,很多IPO项目的注册会计师很难一开始就熟悉其行业及业务对象特征。因此,笔者认为在前期调查中,应当分两方面进行。一是对行业及企业的整体了解,主要渠道有网络以及一些专业书刊,特别是对于同行业中已预披露或者已上市的公司,要了解客户行业竞争情况和技术特点及其对财务状况的影响:二是利用项目组人员调查的财务数据情况,初步了解及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
2.评价风险因素。
(1)客户财务报表对外口径差别风险,应当要求IPO承办律师到工商局调阅查询客户工商登记注册资料,到税务机关调阅查询纳税申报资料。到银行调阅查询贷款申请资料,并就相关资料与企业提供给项目组的尽职调查资料进行比对,主要考虑企业有可能存在对外报送不同财务报表及验资报告的情况,尽早了解其对外报告的差异以及具体原因。
(2)资产产权风险。应当关注账上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的所有权证办理情况,该项目的核查也是律师核查的重点,有些资产可能未办理或者无法办理产权,有些资产所有权可能存在潜在纠纷,应考虑这些因素对资产是否构成实质性影响。
(3)其他方面。如内部控制、对外投资构成、股本结构、缴税情况、成本项目、关联方交易等。内控方面应当关注企业的基本授权审批制度。尤其该关注凭证后附的相关审批手续是否完整。
特别强调的是,对于一个IPO项目,实际上不存在非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因为一旦涉及到非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时,就意味着这个项目的谈判失败,笔者认为注册会计师在尽职调查后,应当就相关的风险因素进行恰当的评估,并且就涉及到可能选用的审计程序以及总体时间进度与相关各方进行必要的沟通,同时提请项目承接合伙人注意,否则投入大量物力及人力后,发现各方很难在某些方面达成共识时,可能已给各方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审计过程控制
(一)审计程序的选择及底稿的要求
1.总体分析。对于申报财务报表,当拿到报表未审数或完成审计初稿时,应关注各期、各个报表项目的结构、比例等方面的比较,同时对相关项目的变动做出充分且恰当的说明。以避免对一些重要科目的审计程序有遗漏。
2.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之间的勾稽核对。现金流量也是各方关注重点,因此在复核(或者代编现金流量表时,尽可能做出调整分录,以清晰反映三张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3.内控审核。与正常年报审计相比,IPO项目的内控审核可选择的资料较多,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律师的专项核查意见以及券商的工作底稿供参考。可以一开始就与企业约定,提供给律师及券商的除专项资料外,其余均额外复印一份给注册会计师,很多资料均可以作为内控审核的直接或者间接依据,如员工劳动关系核查等,可以作为薪资循环测试的底稿。
4.重大合同的摘录。通常情况下,在审计中可以合理安排一至两名助理人员,完成对重大采购、销售以及融资、投资合同的摘录工作,项目负责人可以根据企业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栏次来摘录,对相关资料做好索引,并将摘录的合同条款与相关科目的测试相结合。
(二)审计中存在一些问题的处理
1.涉税事项的调整。收入或者成本方面的调整在审计过程中必然会引起税金的调整。
(1)所得税的影响。当审计调整涉及到企业以前所得税时,对原始报表与申报表的差异进行列报。在发现相关差异的当期进行调整,并补征人库,具体作法是在税务部门允许的情况下,企业作为自查调整,在以后完税入库,不过这种做法的风险是,监管部门可能认为补税引起的规范经营效果需要进一步观察,通常要求企业规范运营一年后再申报。
(2)增值税的影响。一些收入或者存货的调整项目会涉及到增值税的调整,实务操作中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调整增值税,因为考虑到附加税直接影响损益,而且相关金额可能较大:另一种观点是不调整增值税,实际上一些收入或者存货项目的调整对增值税及相关附加税的影响都是时间性差异,因此没有必要调整。笔者认为,除非是金额特别重大,否则没有必要调整增值税,尤其是小额的进项税额或者销项税额,调整的结果会影响税金的账面金额与纳税申报金额,给纳税情况专项审核报告带来不便。
2.往来款项的核对。不论是应收款项还是应付款项,有些企业仅针对收支流水与客户核对,而忽略了余额的对账.因此注册会计师有必要对其发函询证并考虑回函情况。笔者为,在操作上.应当建议企业自行清理往来账。必要时.项目负责人应派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参与企业各个对口部门对相关往来账的核对清理。对往来账的差异,处理方法可以归集为两种:(1)追溯调整,将部分坏账或者费用性质挂账等进行归集后,统一报公司决策层进行审批调整。值得强调的是:追溯调整应当考虑期后的发生情况.以免调整过度。(2)继续挂账主要针对应收款项),通过计提坏账准备使其账面价值归零。
3.收支审批的整理。有些企业的收支审核过于简单,可能因为原来并没有对账务进行必要的控制。凭证后附的附件仅有相关的银行单据或者未经签章审批的发票,没有建立专门的付款审批,应要求企业补充完整。
4.成本的考虑。在多数企业核算中.考虑到人工开支的缩减,成本归集和核算通常会被简化,料、工、费的归集和分配有可能只是粗线条,而不是量化到具体的成本项目,而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只有具体到各个成本项目才能完成相关的审计测试。在产品的大类别上企业会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区分,否则其对外产品报价失去依据;但具体产品类别上可能会有所忽略。而成本核算本身就是一个实质重于形式的项目。成本核算务必须追求内在的真实性,只有符合内在的真实性,成本的分析才能做到有依据。同时,仍应当向企业强调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必要时,为企业重新设计成本核算流程,规范其成本核算。
第三篇:送达审计优点及应注意事项思考看法
长期以来,就地审计一直是会昌局所采用的唯一方式,随着审计事业的不断发展,审计人在积极探索其他的审计方式,以发挥审计更大作用。会昌局自2002年起实行以送达审计为主的方式,现已有6年,观其效果,笔者认为成效是明显的。笔者现就县一级审计机关采用以送达审计为主的审计方式的优点及应注意的事项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以送达审计为主审计方式的优点
就地审计的审计方式下,县级审计人员每年都有好几个月下乡在外审计,不仅很辛苦,而且对审计人员管理松散,审计工作时间、质量以及廉洁自律都游离于监督之外,对整个审计工作的“公正性”、“权威性”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以送达审计为主的审计方式,可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其优点是明显的。表现在:
一是可优化审计环境,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当前,县级审计机关普遍存在任务重、人员少、时间紧的矛盾。就地审计方式下,不仅来去途中要耗费时间,有效工作时间受到影响,而且在就地审计方式下,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联系紧密,审计时外部干扰大,审计环境受到影响,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往往不能查深查透,不利于审计效率质量的提高。
送达审计方式下,减少了与被审计单位过多的接触机会,确保了审计取证资料的客观、真实和全面,实现了审计信息的对内公开和对外保密,审计环境得到优化,提升了审计质量;而且,通过审计机关的管理和各科室成员的相互制约,审计人员的纪律性也增强了,有效工作时间得到保证。此外,审计人员可充分自主地调配时间,在项目任务时间紧的情况下,安排星期天或晚上加班。而且送达审计有利于加强科室、人员的相互配合和相互探讨,有利于吸收其它专长的人员参加审计项目,有利于及时查询有关法规、审计档案资料和相关资料,整合人力资源和审计信息资源,有效提升审计效益。
二是能减轻被审单位负担,促进廉政建设。以往实行的就地审计,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审计人员外出用车、用餐等问题,加重了被审计单位负担。送达审计方式下审计人员外出费用减少,也不必由被审单位接待,减轻了被审单位的负担。同时,送达审计从客观上切断了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往来,成为从源头和机制上遏止腐败的有效措施。
三是有利于推行计算机审计,实现资源共享。在就地审计方式下,由于部分县级审计部门的计算机是台式的,无法随身携带,利用计算机审计就成为了一句空话。而送达审计使推行计算机审计成为可能,从而实现审计工作的高效率。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县级审计机关除工程预决算采用了审计软件外,其他审计尚未使用审计软件。但是,我们可以利用电子表格技术,使票据审核、汇总等工作逐步实现人工操作向电脑操作的转变;可以上网查找法律法规和获取兄弟审计单位的先进经验;可以利用建立局域网,实现局内审计资源共享;可以建立审计对象数据库,提高审计效率。
二、送达审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明确责任,加强送达审计资料管理。为确保资料的安全和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审计组长作为直接责任人,在资料管理中应把握以下环节:一是与被审计单位的资料交接手续要齐全,做到当面清点,分类登记、双方签字,在使用完了归还时也要认真清点并履行交接手续;二是按审计分工或资料类别指定专人保管;三是存放和查阅资料注意防盗、防火、防水,加强单位安全管理;四是实行由审计组长负责的资料日清点制度;五是查阅资料过程中,对暂时不需要的应及时放入柜内,减少资料的堆积,以利管理;六是要增强保密意识,完善保密措施。办公期间,审计小组工作场所原则上不得随便进入,审计人员需外出时,要注意上好门锁,以确保资料的保密安全。七是要建立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一旦发生资料丢损等情况审计组应及时上报,并视情况按制度作出必要的处理。
(二)查账与实物核对相结合,注重审计调查
1、应尽量做好对一些需就地审查的审计工作。以送达审计为主的审计方式,不能片面地理解为送达审计就不要到审计现场了。对资产、资金等实物形态以及管理机制、内控制度等软件环境要进行就地审查和了解,核实被审单位的会计资料记载是否都与实际情况相符,确保审计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要加强对账面资料与实物资产的实地核对,对账面反映的资料数据进行核实可使用的诸如核对法、盘存法、抽样法等审计技术方法,避免造成审计结果的失实和审计评价的失当,产生审计风险;应重视查阅与会计资料的其他资料,如企业的生产技术定额、购销合同、投资协议、收益分配方案,以及企业改制、改组、兼并、出售、拍卖等国有资产重组时的各项章程、合同等的订立和执行情况等资料等,都与财会资料有着紧密的联系,应进行重视查阅,以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可靠性。
2、注重多种形式的审计调查,挖掘审计线索。这里要强调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走访被审计单位的主管部门、监管部门等关联单位,听
取各部门从各自角度所掌握的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介绍、评价,以及对其领导人或单位存在问题线索的介绍,并查阅有关部门对被审计单位的检查和处理报告,以供审计参考,找出切入点和突破口;二是可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分别找被审计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各职能部门或主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或部分职工谈话,了解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重大违
纪违规问题和个人重大经济问题线索,以明确审计重点和方向。三是查阅其会议记录,了解决策事项,查阅收发文本,跟踪其出台政策措施,捕捉有用信息,挖掘审计线索。四是深入现场实地察看,通过勘察现场情况印证账面收支状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如查项目投资仅仅从账面把握不了全貌,只有将账面审计和现场实地勘察结合起来,才能弄清工程量有多大,是否有虚报或配套,是否以生产性项目名义搞楼堂馆所或福利设施。又如政府财政专项资金项目是否落实,必须深入一线资金使用单位现场调查,才能核实清楚。
(三)充分利用各种手段,防范审计风险。一是由被审计单位以书面形式向审计机关承诺提供的会计资料、会计帐户等的“真实、完整性”;二是实行审前公示制度,下发审计通知书时,在被审计单位办公地点公开张贴“审计公示”,明确告知被审单位干部群众,有什么意见,可通过电话、信件等方式向当地审计局或审计小组反映,以收集举报线索。三是对于审计手段所限实在难以查清的问题,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专题报告或移交查处。
县一级审计机关采用以送达审计为主的审计方式优点虽多,并不是说一点缺点都没有,更不是说它是唯一的审计方式,审计机关应根据审计项目和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权衡利弊,使用哪种方式更好,就采用哪种方式。但本人认为采用以送达审计为主就地审计为辅的审计方式是目前县一级审计机关审计方式的首选.
第四篇:IPO财务审计应注意事项
IPO审计应注意事项
IPO审计是一项复杂且综合性较强的业务项目,通常项目周期很长,涉及到企业的改制以及上市申报的方方面面,尤其还要跟多方中介机构合作,因此,相关业务难度也较高,笔者就IPO审计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事项作些探讨。
一、项目前期安排
1.了解行业背景。由于项目安排等原因,很多IPO项目的注册会计师很难一开始就熟悉其行业及业务对象特征。因此,笔者认为在前期调查中,应当分两方面进行。一是对行业及企业的整体了解,主要渠道有网络以及一些专业书刊。特别是对于同行业中已预披露或者已上市的公司,要了解客户行业竞争情况和技术特点及其对财务状况的影响;二是利用项目组人员调查的财务数据情况,初步了解及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
2.评价风险因素。
(1)客户财务报表对外口径差别风险。应当要求IPO承办律师到工商局调阅查询客户工商登记注册资料,到税务机关调阅查询纳税申报资料,到银行调阅查询贷款申请资料,并就相关资料与企业提供给项目组的尽职调查资料进行比对,主要考虑企业有可能存在对外报送不同财务报表及验资报告的情况,尽早了解其对外报告的差异以及具体原因。
(2)资产产权风险。应当关注账上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的所有权证办理情况。该项目的核查也是律师核查的重点,有些资产可能未办理或者无法办理产权,有些资产所有权可能存在潜在纠纷,应考虑这些因素对资产是否构成实质性影响。
(3)其他方面。如内部控制、对外投资构成、股本结构、缴税情况、成本项目、关联方交易等。内控方面应当关注企业的基本授权审批制度,尤其该关注凭证后附的相关审批手续是否完整。特别强调的是,对于一个IPO项目,实际上不存在非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因为一旦涉及到非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时,就意味着这个项目的谈判失败,笔者认为注册会计师在尽职调查后,应当就相关的风险因素进行恰当的评估,并且就涉及到可能选用的审计程序以及总体时间进度与相关各方进行必要的沟通,同时提请项目承接合伙人注意,否则投入大量物力及人力后,发现各方很难在某些方面达成共识时,可能已给各方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审计过程控制
(一)审计程序的选择及底稿的要求
1.总体分析。对于申报财务报表,当拿到报表未审数或完成审计初稿时,应关注各期、各个报表项目的结构、比例等方面的比较,同时对相关项目的变动做出充分且恰当的说明,以避免对一些重要科目的审计程序有遗漏。
2.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之间的勾稽核对。现金流量也是各方关注重点,因此在复核(或者代编)现金流量表时,尽可能做出调整分录,以清晰反映三张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3.内控审核。与正常年报审计相比,IPO项目的内控审核可选择的资料较多,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律师的专项核查意见以及券商的工作底稿供参考,可以一开始就与企业约定,提供给律师及券商的除专项资料外,其余均额外复印一份给注册会计师,很多资料均可以作为内控审核的直接或者间接依据。如员工劳动关系核查等,可以作为薪资守环测试的底稿。4.重大合同的摘录。通常情况下,在审计中可以合理安排一至两名助理人员,完成对重大采购、销售以及融资、投资合同的摘录工作,项目负责人可以根据企业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栏次来摘录,对相关资料做好索引,并将摘录的合同条款与相关科目的测试相结合。
(二)审计中存在一些问题的处理
1.涉税事项的调整。收入或者成本方面的调整在审计过程中必然会引起税金的调整。
(1)所得税的影响。当审计调整涉及到企业以前所得税时,对原-始报表与申报表的差异进行列报,在发现相关差异的当期进行调整,并补征入库,具体作法是在税务部门允许的情况下,企业作为自查调整,在以后完税入库。不过这种做法的风险是:监管部门可能认为补税引起的规范经营效果需要进一步观察,通常要求企业规范运营一年后再申报。
(2)增值税的影响。一些收入或者存货的调整项目会涉及到增值税的调整,实务操作中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调整增值税,因为考虑到附加税直接影响损益,而且相关金额可能较大;另一种观点是不调整增值税,实际上一些收入或者存货项目的调整对增值税及相关附加税的影响都是时间性差异,因此没有必要调整。笔者认为,除非是金额特别重大,否则没有必要调整增值税,尤其是小额的进项税额或者销项税额,调整的结果会影响税金的账面金额与纳税申报金额,给纳税情况专项审核报告带来不便。
2.往来款项的核对。不论是应收款项还是应付款项,有些企业仅针对收支流水与客户核对,而忽略了余额的对账,因此注册会计师有必要对其发函询证并考虑回函情况。笔者认为,在操作上,应当建议企业自行清理往来账,必要时,项目负责人应派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参与企业各个对口部门对相关往来账的核对清理。对往来账的差异,处理方法可以归集为两种:(1)追溯调整,将部分坏账或者费用性质挂账等进行归集后,统一报公司决策层进行审批调整。值得强调的是:追溯调整应当考虑期后的发生情况,以免调整过度。(2)继续挂账(主要针对应收款项),通过计提坏账准备使其账面价值归零。
3.收支审批的整理。有些企业的收支审核过于简单,可能因为原来并没有对账务进行必要的控制,凭证后附的附件仅有相关的银行单据或者未经签章审批的发票,没有建立专门的付款审批,应要求企业补充完整。
4.成本的考虑。在多数企业核算中,考虑到人工开支的缩减,成本归集和核算通常会被简化,料、工、费的归集和分配有可能只是粗线条,而不是量化到具体的成本项目,而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只有具体到各个成本项目,才能完成相关的审计测试。在产品的大类别上企业会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区分,否则其对外产品报价失去依据;但具体产品类别上可能会有所忽略。而成本核算本身就是一个实质重于形式的项目,成本核算务必须追求内在的真实性,只有符合内在的真实性,成本的分析才能做到有依据。同时,仍应当向企业强调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必要时,为企业重新设计成本核算流程,规范其成本核算。■
4、分红的考虑。夏草在总结鱼跃医疗的包装手段之一就是用分红来消灭不良资产。夏草从某种意义上说到了分红的重要性,因为在一些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初期,都没有认真考虑股东个人财产和法人财产的区别,总认为是一个口袋的东西,因此,账上会有部分资产实际上并不是法人层面的经营结果,而是股东层面意愿的产物。所以,采用分红方式,让股东背走相关的资产是合适的。如果说,企业的股东是个人,那么用分红手段时得充分考虑其税收成本。但也有些操作人员认为,通过形成新的资产来隐藏旧的不良资产,在账面上会显得漂亮一些;个人并不提倡后一种作法。鉴于此,特别强调一点,审计调整不要也不能产生需要后期消化的资产,比如有些审计人员认为企业的部分票据不合规,将其已列支的费用或者成本调减,挂其他应收款或者预付账款;但往往是事后仍然未能取得合规的票据,因此,实际上这种调整会给后续的审计带来更大的麻烦。
5、成本的考虑。在多数企业核算中,考虑到人工开支的缩减,成本归集和核算通常会被简化,料、工、费的归集和分配有可能只是粗线条,而不是量化到具体的成本项目,而对于会计师而言,只有具体到各个成本项目,才能完成相关的审计测试;个人对成本的理解是:在产品的大类别上企业自身肯定会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区分,否则其对外产品报价失去依据;但具体产品类别上可能企业会有所忽略;而成本核算本身就是一个实质重形式的项目,成本核算务必追求一种内在的真实性,只有符合内在的真实性,成本的分析才能做到有依有据;同时,仍应当向企业强调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必要时,为企业重新设计成本核算流程,规范其成本核算。
6、改制净资产折股的税收问题。这个问题可能是很多企业面对的一道槛,因为改制的净资产折股金额通常均较大,按照目前税法,未分配利润或者盈余公积折股,视同股利分配,企业需代扣代缴20%的个人所得税。从已披露的信息来看,除方圆轴承一家明确表达这样的信息:以审计后的净资产扣除代扣代缴的税款后余额作为可折股净资产,其余各家均是直接以审计后的净资产作为可折股净资产。与一些券商在谈及这个处理时,他们的意见也都不一致,但不纳税的依据总体上可以归结为以下两条:
(1)对净资产折股的征税理解上各方存在偏差。有人认为这种净资产折股并没有带来法人实体经济利益的流出,因此,并不能简单等同于正常的对股东分红,让企业去承担或者股东个人去承担这块税收成本有些不合理;同时,有些企业主动积极去咨询所处地市的财政税务部门,相关地市的财政税务部门对净资产折股的征税执行上也有差别;
(2)净资产折股的缴纳对象是企业的股东,企业只是代扣代缴义务人;而在已上市的企业中,当存在一些不符合“大税法”的地方特色税收优惠政策时,只要股东承诺对后续的影响可以由股东承担经济后果,因此,参照此类作法的结果是,在操作过程中,告知股东存在这方面的义务,同时由股东层面对其个人应履行的纳税义务情况出具书面承诺,以免给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
除了上述外,因为各家企业的情况不同,关注的重点也会随之不同,很难罗列所有的重大问题。也许IPO项目过程很难简单用包装一词来概括,也有一种可能是财务梳理反倒是一种真实状况的还原。当然,不可否认也有些群体为了某些需要人为去调整一些财务数据,以符合某种曲线,达到漂亮的结果。在IPO审计过程中,自己始终认为:只有接近真实的才是最容易被接受的。
第五篇:跟踪审计注意事项
跟踪审计注意事项
一、跟踪基本前提
1、研究跟踪审计合同,确定委托跟踪审计单位要求我们做的工作内容;
2、研究招标文件、招标答疑、投标文件、合同文件及相关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签订的关于造价方面的文件,确定我们造价控制的方向和目标;
二、跟踪审计前期需要的资料:
1、招标文件、招标答疑;
2、投标文件纸质文件;软件电子版一份;
3、合同协议书、补充协议书;
4、施工图纸、图纸会审、设计变更等;
三、跟踪审计过程需要的成册的文件;
1、审计日志:(后附相关照片、签证、特殊事项特殊说明)
2、工程签证: 按日期和以下类型分类
(一)由于变更引发的相关签证(注意变更应有建设单位相关负责人的签字或盖章来认可变更,严禁杜绝施工单位直接与设计单位联系,直接出具变更的情况);
(二)隐蔽工程的签证;
(三)施工措施和方案的签证;
(四)由于招标文件或图纸不完善引发的工程量签证;
(五)由于招标文件不完善或不确定引发的单价签证;
(六)其它原因引发的签证。
现场计量的签证单,应先写明签证原因,再进行工程量的计量,杜绝仅签证量不写明原因的签证出现,且应保证签证的原始性,在原始底稿中完善签字确认手续;
签证需要保证审计组存档一份原件;
3、每个跟踪审计项目组每月写一份工作总结,主要总结本月的工程进度、发生的重大事件、签证情况、结算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其他认为有必要记录的事项;
4、跟踪审计用户调查表每月由建设单位主要负责人,对审计组当月的跟踪审计情况进行评价。
5、需要定期向建设单位或其他上级单位进行汇报的材料;
6、跟踪过程中发生的招标、认质认价等资料;
7、可调价材料进场签证单;
8、其他认为需要成册的资料;
四、跟踪审计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
1、现场召开例会时,需要在会议上明确跟踪审计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必要时发纸质文件;
2、确保现场签证的及时性,当时发生的签证项目必须当时签证,不得后补签证;
3、针对现场计量单进行的工程签证单的申报,应一次申报完成,漏报不补;
4、签证单及相关文件应进行相关收发文件签收手续,明确接收时间、完成返还时间,能够清析签证单在我们手里的审核时间,避免将签证单拖期的责任推到我们身上;
5、进度款及结算审计同样也应进行相关收发文件签收手续;
6、根据相关文件应熟悉措施项目所包含的内容,现众多相关的签证都包含在措施费项目中,不能重复签证;
7、基础处理中如施工单位开挖处理超出楼宽或楼长时,不能按实际尺寸给予计量,必须按照图纸宽度+变更及方案增加宽度,且相关基坑换填深度不得估计,必须采用水准仪测量;
8、对于因措施项目实施不到位,导致的相关工程实体的无法施工必须变更增加工程量才能完成的项目,不予计量,属于施工方责任;
9、对于工期及费用索赔的问题,因下雨导致的道路、基坑等无法施工,耽误工期、增加费用,不予计量,有经验的承包方能够预测,能通过相关措施,减少影响;
10、现场签证单必须后附相关通知、变更、会议纪要、现场计量单、照片等,且签证的理由陈述必须完整、有理、有据;
11、现场可调整材料进场时,需要对其进场的品牌、规格、工程量、进场时间进行确定(施工、监理、建设、审计四方签字确认),结算时加权平均计算材料价格;
12、跟踪审计不是仅需要对造价进行把关,其应涉及进度、质量、安全多方面的情况,注意在这几个方面可以以建议单的型式,对发现地问题提出,由相关单位签收确定处理方案,并记录实际解决的情况,作为我们资料的一个组成部分,还要注意分寸;
五、现场的沟通
1、现场需要多与委托单位、建设单位进行沟通,注意沟通的方式,把握住其重点关注的事项,针对重点进行处理,定期需要与建设单位现场总负责人进行情况汇报和沟通;
2、现场处理事情的时候,注意不能推委,遇到问题就要处理问题,建设单位现场负责人员,对推委事情的情况很是反感,会影响我们与建设单位的关系;
3、跟踪审计过程中不能和施工单位走太近,注意分寸,如果有需要进行签证的情况,应由建设单位叫我们去,不能由施工单位直接叫,切记不能直接与施工单位联系,引起建设单位的误解。
4、现场签证认证时,有可能会存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有时不到现场的情况,我们去计量的话,需要先征得建设单位同意,并说明签证手续由其完善。
六、如何规避跟踪审计风险
1、现场的计量单必须经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签字确认后,我方再进行签证确认;
2、核对相关的工程量(包括工程量清单、后期签证等),应在其他各方核对完成后再进行审核,在其他各方未核对完成出具结果前,我方不参与审核;
3、在需要进行工程量清单审核时,尤其是需要在进行标前核对工程量,标后工程量包死的情况,应该注意不仅将量大减少,还需要注意漏项、漏量的补全,如发生承包单位标前不核对,因漏项、漏量太大引起施工时,承包单位闹事,引起的工程量调整,责任建设单位就会推到我们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