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指引

时间:2019-05-13 18:14: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指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指引》。

第一篇: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指引

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指引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4号)的要求,推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发展,抢占农业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发挥科技创新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关键和引领性作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连片带动乡村振兴,制定本指引。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服务农业增效、农

民增收、农村增绿作为主攻方向,集聚各类要素资源,着力打造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区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试验区。

二、建设目标与基本定位

(一)建设目标。

到2025年,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批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打造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探索农业创新驱动发展路径,显著提高示范区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绿色发展水平。依靠科技创新,着力解决制约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二)基本定位。

1.深化体制改革。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大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力度,打造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田”,进一步整合科研力量,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着力激发农业科技创新活力。

2.聚焦“三农”发展。以提质增效为重点,着力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三农”问题,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业技术水平,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3.突出科技特色。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针对制约区域发展的 — 2 —

突出问题,促进农业科技成果集成、转化,加强科研创新,通过试验示范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好为农业农村发展服务,走质量兴农之路。

4.打造创新高地。以国家战略为指引,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保障建设质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打造农业产业硅谷。

三、申报条件

(一)建设基础。

示范区原则上应以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或副省级城市人民政府为建设主体,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复建设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统称园区)基础上申请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园区要具有明确的四至范围,建设用地必须经具有相应审批权限的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批准。在土地利用计划中,优先安排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发展用地,明确“规划建设用地”和“科研试验、示范农业用地(不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具体面积和四至范围(以界址点坐标控制)。按照相关要求编制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并符合所在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较高,符合“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总体要求。

(二)产业基础。

示范区符合“一区一主题”“一区一主导产业”“一区一平台”的功能定位要求,规划布局科学合理,有明确的科技示范和产业联动机制,拥有一定数量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和产城镇村融合发展,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绿色发展水平较高,其中核心区以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配套关联产业为辅,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特色鲜明、规模较大、效益明显。示范区对区域农业发展应有辐射带动作用,有效促进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力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致富。

(三)创新资源。

示范区应建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并与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建设合作研发创新平台,集聚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具有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成果孵化和创业服务功能,能够为“星创天地”建设和科技特派员、留学归国人员、大学生、返乡农民工、乡土人才等创新创业提供支撑。

(四)基础设施。

核心区一般应完成“七通一平”建设,示范区内应具备供排水、电力、道路、通讯、热力、燃气等必要基础设施。坚持绿色 — 4 —

发展理念,发展循环生态农业,符合国家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影响评价的总体要求,具有废弃物循环利用、节能减排等设施,推进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打造水体洁净、空气清新、土壤安全的绿色环境,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统一。

(五)政策保障。

各级地方政府应结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等,出台相应的创新、产业化发展等系列政策,形成促进高新技术引进示范和产业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孵化的政策体系。鼓励地方结合实际,加大对示范区建设和重大农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创新示范区管理模式,探索整合集约、精简高效的运行机制。示范区要发挥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作用,在落实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支持政策、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等现有政策的基础上,推动中央各项改革部署在示范区内加速落实落地。

四、建设流程

(一)申报与批复。

1.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建设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在园区建设成效显著、政策保障完善、符合示范区建设条件的基础上,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主管部门向科技部提出建设意向。

2.科技部组织相关专家对提出建设意向的园区进行现场考

察。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现场考察意见修改完善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后,向国务院提出示范区建设申请。

3.科技部组织专家对国务院批转的拟建示范区进行实地考察与论证,会同有关部门上报国务院审批。

(二)管理与评估。

1.经国务院批复建设的示范区,纳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范畴,由科技部委托专门管理机构进行管理。

2.建立示范区发展年度报告制度。各示范区每年年底前按要求编制年度工作报告,经所在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审核后报送科技部。年度工作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总体进展、效益情况、经验与问题和下年度重点工作等。

3.建立示范区建设管理统计制度。科技部制定示范区统计指标和方法,开展年度统计,作为对示范区绩效评估评价的重要依据。

4.建立示范区评估考核制度。科技部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示范区进行评估,三年评估一次。定期开展建设发展情况监测,建立对建设质量不高的示范区建设主体约谈机制,实行有进有退的动态管理。

附件:1.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编写提纲

2.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附件1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编写提纲

一、战略意义

二、现有基础和发展环境

三、建设思路和目标定位

四、区域空间结构布局

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六、科技支撑能力建设

七、示范推广辐射机制

八、保障措施

九、相关附件

附件2

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一、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发展基础和现状

三、发展思路和目标

四、主导产业布局

五、科教资源集聚

六、区域示范带动

七、组织保障

八、进度安排

科学技术部办公厅

2018年9月5日印发

第二篇: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招商引资纪实

引子:自1997年成立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开始,十几年来,杨凌,这个位于关中平原腹地,华夏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经历了由封闭落后的农村小镇向现代化“农科城”,由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向全国涉农工业发展战略高地的一系列嬗变。如今,走进杨凌,除了处处可见的“现代农业气息”外,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一栋栋林立的工厂厂房,显示着这座昔日的农耕小城朝着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的历史性跨越。

杨凌的突破式发展,离不开招商引资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杨凌示范区以城市化和工业化为推动力,按照“招大商、引外资、建集群” 的招商方针,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全力以赴实施招商引资战略,一批批重大产业项目落户杨凌,带动了示范区迈入快速发展的新轨道。

创新方式 园区化招商成效显著

2010年,杨凌示范区招商引资如火如荼,强势增长。全区累计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1.6亿元,同比增长45%。中国华电、中农资等 “国”字号企业顺利落户;陕煤、步长、陕西天然气等省属大型企业正式签约;汇源、雨润、东方希望、靖杨果蔬等重大项目已建成投产;美国嘉吉、葡萄牙阿莫林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台湾今日花卉、德国萨诺、新西兰环球园艺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回首以往,杨凌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积极实施对外开放战略,以园区为载体,以项目为支撑,以服务为保障,开拓创新,突破发展,招商引资不断取得新成效。

招商引资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决定着招商工作的成败,一支素质高、战斗力强的招商队伍则是关键中的关键。2007年,示范区管委会确立了“招大商、引外资、建集群”的招商引资工作总方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提出了21条加强和改进招商引资工作的构想和措施,对体制、机制和条件配套等方面存在的制约招商引资工作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调整。管委会设置了四个招商局,实行灵活的人员聘用、工资分配和奖励政策,调动招商队伍积极性。

为了建立一支优秀的招商人才队伍,示范区在招商部门率先实行岗位聘用制,对招商部门制定和实行了富有激励和挑战性的目标考核责任制管理制度,加大力度奖优罚劣,对招商引资有突出业绩和良好表现的人员给予重奖,同时在招商引资部门率先引入了末位淘汰制,对考核末位的领导予以降级,对考核末位的工作人员予以淘汰,促使优秀人才向招商部门流动。

为了增强招商工作的针对性,提高服务质量,管委会在鼓励各部门开展竞争性招商的同时,按区域分片与园区产业分工相对有所侧重。在区域上,招商各局分别侧重南方、北方、省内、外资片区的招商;在产业和园区划分上,各部门分别围绕台商产业园、粮油物流园、低碳产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等特色园区各有侧重,努力开展招商引资。在招商信息中心的协调配合下,各局按照区域和产业园区分工,逐步形成了分工与协作相结合的招商新机制。

近年来,示范区创新招商新方式,园区式招商、产业链招商迈出新步伐,招商引资开始向招商“选”资转变。各专业招商部门围绕现代农业示范园、特色工业园等园区规划,加强项目策划,精心包装一批有吸引力的大项目,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引进重点项目,促进产业集聚,提升了杨凌整体实力和形象。同时,各招商局依托共建体制,实施合作招商。他们积极联系共建部委和厅局,挖掘招商引资信息资源,引进具有产业聚集和带动效应的央企或省属企业入驻杨凌。以专业园区为依托,实行联合招商。包括示范区与省商务厅联合共建陕西杨凌省级台商产业承接园;与省粮食局联合建设粮油物流园;与省体育局联合建设体育休闲产业园;与省教育厅联合共建科教产业园;与省环保局联合建设低碳产业园等。

机制的完善与方式的创新,带来了招商引资的突破性进展。全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从2006年的10.4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41.6亿元,5 年增长4倍。实际利用外资从2006年的1026万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348 0万美元,增长了3.4倍。

“十一五”时期,全区累计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3.1亿元,年均增长43%以上。

优质服务 国内外客商纷至沓来

在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上,陕西林德森板业有限公司以天然麦秸秆为原料搭建的万科馆“麦垛房子”的独特造型让世界各地游客为之震撼。林德森板业公司总部位于荷兰海牙,该公司全球第一家投入量产定向结构麦秸板生产线就设在杨凌。

世界上最大的软木生产商和制造商,上海世博会葡萄牙国家馆的主要赞助商阿莫林集团,其在华的第一家软木生产基地也已落户杨凌,杨凌阿莫林公司为世博园葡萄牙馆的展出提供了从材料到人力等方面的一系列大力支持。

杨凌入区企业、美国嘉吉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农业公司,2009年该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166亿美元,也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美国国家馆的主要合作伙伴。杨凌外资企业在世博会上的纷纷亮相,标志着示范区国际化招商取得突破性成效,展现了杨凌在现代科技、健康生活与可持续农业等方面的风采。

随着示范区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外投资者来到这里办厂兴业。作为第一生命线工程,示范区以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和优质贴心的服务,努力打造一流投资环境,营造亲商、扶商、富商的良好氛围。2008年,示范区成立和组建了投资服务局,专门负责项目入区后注册、建设环节各项服务和协调工作,使项目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全部投资,实现投产经营;最后由经贸局负责项目建成投产后的各项服务工作。这种完善的无缝衔接的投资服务体系,大大加速了项目的投资建设进程,同时,也成为了杨凌吸引投资的一个新优势。

林德森板业控股(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皮埃尔对杨凌的投资环境印象深刻,“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示范区管委会的各级领导和部门对我公司的热情支持,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针对项目建设和企业运行中的问题出谋划策、积极协调,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政策和投资环境”。

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领导包抓、部门包扶制度,遇到难点、重点问题,主要领导亲自出面协调解决,促进企业迅速建设和顺利投产。2009年3月,管委会专门成立了“杨凌示范区招商项目决策领导小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项目入区流程,建立了快速决策反应机制,加快了项目入区进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日常工作中,示范区领导对招商引资新入区的企业非常关心,经常深入项目工地调查研究,帮助企业解决面临的实际困难。主要领导的率先垂范,引导了全区上下齐心努力为入区企业创造优质高效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多年来,社会各界对示范区各级政府部门服务的满意度高达 95%,入区企业对投资环境的满意度在96%以上。

经过13年的开发建设,杨凌示范区累计投入资金60亿元,建设了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目前,示范区日均供水量5万吨;电网、天然气管网已实现全区覆盖;“全国首批国家生态示范区、国家卫生区和国家农业旅游示范区”显示了优良的人居环境;亚洲最大的人工水上运动中心,设施先进的高新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四星级的国际会展中心酒店则昭显着杨凌的独特魅力。

栽得梧桐树,吸引凤凰来。美国嘉吉集团、葡萄牙阿莫林、日本三井物产株式会社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杨凌;台湾今日集团总投资3.6亿元的中国西部精品花卉交易展示中心暨今日花卉产业园项目、世界著名动物营养企业集团德国萨诺动物营养有限公司动物饲料项目,新西兰环球园艺公司总投资4.5亿元建设猕猴桃深加工项目等已入区开工建设;香港帝宝集团总投资5800万美元的年产18万吨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生产线项目将在杨凌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动物用益生菌生态制剂基地;荷兰板业控股有限公司总投资6000万欧元建设全球第一家林德森麦秸秆定向结构板OSSB生产线项目,全省第一家法国独资企业项目,世界排名第一的专业隧道模具商法国CBE集团总投资1.5亿元的隧道模具生产项目,以及台湾美庭集团总投资4000万元建设新品种引进工厂化育苗及农产品加工项目均已建成投产。此外,还有美国杜邦先锋、以色列海泽拉、荷兰瑞克斯旺、荷兰安莎、美国圣尼斯、丹麦迈瑞博等6家国际著名的种业公司开始入驻杨凌国际科技合作园。

中国华电、中农资集团两大巨头投资入区;陕煤集团总投资30亿元的东南亚风情园项目、陕西步长集团总投资20亿元的医药产业园项目、陕西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16亿元的天然气(LNG)调峰工厂项目正式签约入区;北京汇源、靖杨果蔬、东方希望、广东黑牛、四川熊猫王酒业、元启物流、天科塑业、恒力压缩机、福锦米业、欧迪亚汽配、西安工程机械专修学院、生物医药技术专修学院、华西大学、西安金融财贸专修学院等一批重点招商项目建设进展迅速。另外,江苏雨润、湖南唐人神、江苏宝利、中兴林产、金荞荞麦、来富油脂以及陕西医科学校、陕西国防工业学校等重点项目已经建成投产。

展望未来 打造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批复》明确提出,通过5到10年的努力,使杨凌示范区发展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中心、农村科技创业推广服务的重要载体、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的重要基地、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6月5日,陕西省委、省政府在下发的《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的意见》中强调,以建设科技杨凌、人才杨凌、园林杨凌、富裕杨凌为目标,把杨凌示范区建设成为陕西涉农工业发展的战略高地,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农业科技创新型城市。

目前杨凌已形成了以农业为主的多元化产业新格局,通过不断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初步形成了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新型环保农资、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体系。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和重大项目的持续入驻,特色产业集群初步显现,已形成以花卉、工厂化育苗、良种繁育、果蔬种植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以肉、奶、蛋、酒、粮油、饮料、蜂产品为主的食品饮料产业集群;以板材、隧道模具、变压器等为代表的农业机械及装备制造业;以生物育种、生物制药为主的生物产业基地;以嘉吉、萨诺、东方希望、唐人神、华秦等为代表的饲料产业集群;以大学、职业教育为特色的西部教育硅谷。

未来,示范区将按照打造涉农工业战略高地的目标,建设全国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园、低碳涉农工业园、陕西台商产业园、粮油物流园、饲料工业园、科教产业园、体育产业园,加快发展生物产业、绿色食品、节能环保产业等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围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特色工业园区、“一河两岸”开发以及产业链策划项目,大力开展策划式招商和选择性招商。加快建设台商产业承接园和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台商投资。

《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要求到2020年,杨凌的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5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0万人,新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近200亿元。去年3月,陕西省政府与民政部在北京签署了贯彻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合作协议,支持在关中地区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区划格局,标志着杨凌设市工作全面启动。目前,示范区已经完成了杨凌次核心城市发展战略总体策划和次核心城市规划编制工作。随着杨凌次核心城市建设和设市进程的加快,将在基础设施、科教体育、文化娱乐、房地产等方面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未来杨凌将进一步优化开放型经济服务环境,完善开放型经济产业发展支撑体系配套,以“科学、理性、绿色、效益”的现代招商理念,吸引国内外更多企业在杨凌投资兴业。

招商决定发展,招商决定未来。凭着良好的体制优势、区位优势、科教优势、环境优势、品牌优势和后发优势,杨凌正蓄势待发,向国家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省内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稳步迈进。

第三篇:按照国家级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榆林

按照国家级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榆林(定靖)示范区规划,靖边东坑镇示范区规划为“一区两园,其中”一区“辐射东坑镇19个村,11000户,5.2万人。两园分别为“农副产品加工科研、物流园”和生态休闲创意园”,其中“加工园、科研、物流园”规划于东坑镇政府所在地南1.5公里处,空置面积一万亩,规划面积0.8万亩,该园分两期建设。东坑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全面完成了两园的总规、详规、勘界、测绘、环评等前期工作,顺利完成了园区发展模式的论证和园区建设证用地协议的签订工作。同时两园各3000亩的一期工程已全面启动,其中农副产品加工、科研、物流园宽50米,长3公里的创业大道已开工实施,采摘园宽30米,长2.5公里的入园道路已进入规划阶段。在了解项目用地还存在困难时,李永奇说,要灵活套用省市县各项政策,一边建设,一边报批,把困难分类分批逐步解决。

今年东坑镇被确定为全省30个重点镇建设之一,今年省政府给东坑镇下达了四大项五小项的重点镇建设任务。要求完成城区规划编制工作,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区保障性住房和居住区建设工程,建成区改造提升工程等四项工作。东坑镇确立了“小城镇、大战略”的工作思路,目前已完成了重点镇的总规、详规、控规工作,并结合近期省、市、县各级领导检查指导意见,对重点镇规划进行了修编,将重点镇、农业园区规划为占地10平方公里的重点镇新区,完成了总投资760万元的重点镇文化广场、文化站、环卫设施、307国道集镇过境段路肩的硬化、绿化、亮化工程,同时重点镇500亩建设工作将于近期开工。

本刊靖边讯(通讯员 王江宏)靖边县东坑镇位于县城西22公里处,总土地面积522.5平方公里,总人口 5.2万人,是全县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乡镇。该镇地势平坦、交通便捷、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2011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示范镇,也是全市仅有的两个重点示范镇之一。靖边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建设一流省级重点示范镇这一目标,坚持按新旧区改造建设并举的原则,抢抓机遇加快建设步伐。在新区建设方面,坚持按市场化模式运作,目前累计完成投资800多万元,征收土地996.99亩,完成新区的总规、控规、详规和10平方公里地形图测绘任务。下一阶段,计划投资4000多万元启动建设中心大街、建设路、东环路、常乐路等五条市政道路,以及配套建设给排水管网工程;计划投资2.4亿元建设总面积26.6万平方米的公租房、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同时建设新区供电、供热、供气等配套基础设施。在旧区改造方面,完成了6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工程,硬化307国道过境段路肩1万多平方米,已建成公共绿地面积6000平方米,商业服务区面积23000平方米。下一阶段,全面完成307国道过境段和旺琴路等旧区主要街道的硬化、美化、绿化、亮化及地下管网工程。新旧区建设和改造并举,实现一体化发展,不断改善提升东坑镇基础设施条件和居民生活环境。到“十二五”末,将东坑镇建成城镇总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城镇总人口达到5万人的全省一流重点示范镇。

第四篇: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方案

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方案

根据《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纲要》《 全国 农 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 — 2030 年)》和 2016 年中 央 1 号文件关于

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 区的要求,为 做好国 家农业可持续 发展试验示范区(以下简称“ 试验示范区”)建设工作,探索符合我

国不同 区域特征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制定本方案。

一、重要意义

建设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 建设、转变 农业发展方式、补齐资源环境短板、加 快

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探索中 国 特色农

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生产、生活、生态“ 三生”共赢 的需要。近年来,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 巨大成就,但是也付出

了 巨大的资源环境代 价。推进农业现代 化,必须更加 注重合理利

用 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补齐资 源环境短板。建设试验示范 区,根

据区域农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仅强调提升农业综 合生产能力,更注重农业生产与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的协调 发展,通

过典型引 路、示范推广、以点带面,努力 推进区域布局 优化、资源利

用 高效化、农业投入减量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利 用 资源化,— 2 —

为 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建设水平、促进“ 三生”共赢提供试验示范。(二)是分类指 导 各区 域农业 发展,推进可持续 农业 技术创

新、集成与 应用 的 需要。我国 幅员 辽阔、自 然类型 多 样,各地现代

农业建设水平和 面临的资 源环境问 题不同,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的路径也不同。建设试验示范区可根据区域自 然环境条件与 农业 区划特点,通过技术创新、技术集成、模式探索,形成符合当 地实际 的农业资源高效利 用 与 生态环境保护 协调 发展方案,建成 科技成

果的试验 应 用 推 广 基 地,为 各 地 全 面 推 进 可 持 续 发 展 提 供 有 效 支撑。

(三)是创新运行机制 和管理制 度,多 部门 协作推进农业可持

续发展的 需 要。农业可持续发 展涉及农业、科技、国 土、环 保、水

利、林业等多 个领域,需要探索建立多 领域多 部门 联合推进工作机

制、市场化运行机制、循环农业发展机制、监督奖惩机制,需要综 合

运用 法律、经济、行政等 手段,形 成 激励 与 约 束 并重 的 管 理制 度。

建设试验示范区可以搭建多 部门 共同 发力、协同 推进平台,为 农业

可持续发展管理创新提供样板。

二、总体思路、原则和目 标(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 落实 党 的 十 八大和 十 八届 三 中、四 中、五 中 全会精

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 发展理念,树立尊重自 然、顺应自 然、保护自 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以农业产业、资源环境、农村

社会可持续为 目 标,以 高效利 用 资源、治理环境问 题、保护修复生 — 3 —

态为 重点,在不同 类型 自 然生态区整体设计各产 业间 协调 发展方

案,创新一批农业可持续发展集成技术,形成一批适宜不同 类型特

点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构 建一批良性运行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机制,为 全面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试验示范。(二)建设目 标

到 2020 年,试验示范区的农业产业布局 与 资源环境承载力 逐 步匹配,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取得积极进展,农业资源保护水平与 利 用 效率逐步提高,重要农业资源台账制 度基本建立,农业环境突出

问 题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生态系 统功能逐步提升,农村环境明 显

改善,乡 村更加美丽宜居。到 2030 年,全国 范围 内 供给保障有力、资源利 用 高效、产地环境良好、生态系 统稳定、农民生活富 裕、田 园

风光优美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基本确立。(三)建设原则

一是坚持因 地制宜、引 领示范。立足不同 区域实际,探索不同 类型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治理技术、发展模式,先开

展创建,再评估确定,确保可看、可学、可推广。

二是坚持统筹 协调、整体推进。统筹 区 域内 生产 发展与 资 源 保护、环境治理、生态建设,统筹农业、科技、国 土、环保、水利、林业

等领域,系 统设计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案,确保区域内 生产、生

活、生态协调推进。

三是坚持循序渐进、突出 重点。兼顾当 前治理与 长期保护,分 清轻重缓急,科学设计实施步骤,优先解决区域农业生产、生态环 — 4 —

境的突出 问 题,逐步探索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

四是坚持创新机制、多 方参与。打破部门 界限,努力 创 新相关 部门 联合推进试验示范区建设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地方各级政 府的引 导作用,形成新型经营主体、科研推广 机构、农户 以 及其他

各类社会主体共同 参与试验示范区建设的良好格局。

三、试验示范内容(一)主要内 容

坚持节约资源和 保护 环境的基本国 策,综 合考虑 各地资 源环 境承载力、生态类型和农业发展基础条件,探索农业生产与 资源环

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治理当 前农业农村环境突出 问 题,形

成可复制可推广 的技术路径与 运行机制,重点 围 绕 农业产 业可持

续、资源环境可持续、农村社会可持续三个方面内 容,整合各项碎 片化的单项措施,系 统谋划、分工协作,综 合施策、统筹推进。一是

农业产业可持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

业综合生产 能 力,确 保粮食和 重 要农产 品 有 效供给,实 现农业增

效、农民增收。合理确 定产 业发展适度规模,发展循环农业,促进

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协调推进。二是资源环境可持续。严格 保护耕地,提升耕地质量。充分利 用 地表水和自 然降水,控制 使用

地下水,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科学施用 农业投入品。防治农业面

源污染,实现秸秆、畜 禽粪便、农膜、农药包装物、农产 品 加 工副 产

物等农业废弃物基本资源化利 用。开展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开 展草原 和 湿地生态保护,动植物、水生生态系 统和 渔业资源养护,— 5 —

农田 防护林网 建设、有 害生物防控等。三是农村社会可持续。开 展农村环境整治,发展休闲 农业,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建设美丽宜

居乡 村。培育 新型 经营 主 体,加 强 新型 农民 培训,提高 劳 动 力 素

质。创新和完善农业废弃物收集储运利 用、村容村貌管 理等方面 的良性运行机制。(二)产业重点

依据试验示范 区 内 种 植业、畜 牧业、渔业等 农业产 业发 展基 础,突出 发展重点,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融 合发展。

种植业突出 保护资源、调整结构、绿色生产。一是实施最严格 耕地保护制度,开展永久基本农田 划定,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 提升

行动。控制农业用 水总量,因 地制宜发展旱作雨养农业、高效节水

农业,控制地下水开采,推广 节水农业技术。强化农田 水利、防护

林网 等基础设施,提升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

有效供给。二 是推进种 植结 构 调 整,优 化品 种 结 构 和 区 域布 局。

保障口 粮生 产,开展粮食绿色 高 产 高 效创 建和 模式 攻关,稳定棉

花、食用 植物油、糖料自 给水平,鼓励发展木本粮油,推进园 艺作物

标准化创建,保障农产 品 质 量安全,促进农民增 收、产 业增 效。三

是实施化肥农药使用 量零增长行动,改进施肥方式,推广 高效新型

肥料,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推广 水肥一体化技术。开展农企合作,发挥新型经营 主体作用,示范 带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大规模推

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 绿色防控,大力 推广 高效低风险农药和 高效 — 6 —

节药植保机械,实现农药减量控害。推进农作物秸秆综 合利 用 试 点示范建设,发展清洁生产,促进农膜、农药包装物回 收利 用。畜牧业突出 优化布局、治理粪污、规模养殖。一是优化畜牧业 区域布局,调整南方水网 地区生猪养殖布局 结构,发展节地、节水、节粮畜牧业,保障肉 蛋奶等主要畜 产 品 有 效供给。二是转变 区 域

内 畜牧业生产方式,积极发展生态循环畜牧业,建立种养结合和生

态健康的养殖模式,推进畜禽粪污、病死动物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 资源化利 用,促进畜 牧业生产 与 环境保护 协调 发展。在有 关区 域

开展草牧业试验示范,建设一批草种和草产品 生产基地,推进牧区

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三是培育专业大户、家庭牧场、专业合作社等

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 种形式的规模养殖。创 新产业经营模式,完

善企业、专 业 合 作 社 与 农 户 的 利 益 联 结 机 制,促 进 农 牧 民 增 产 增收。

渔业突出 优化结构、保护水环境、养护资源。一是优化调整养 殖结构。稳定近海养殖规模,拓展外海养殖空 间,形成 水域、滩涂

资源综合利 用 与 保护 新格局。合理确 定湖泊、水库等公共水域内

养殖规模,稳定池塘养殖,大力 发展稻田 综 合种养和低洼盐碱地养

殖。调减结构性过剩 品 种,发展适销 对路的名 特优、高附加 值、低

消耗低排放品 种。二是转变 养殖发展方式。推广 健康养殖模式,推进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积极发展大水面生态增养殖、工厂 化 循环水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种 养结合稻田 养殖、海洋牧

场立体养殖和环保网 箱养殖等健康养殖模式。加强对养殖废水废 — 7 —

物收集处理。推广应用 全价人工配合饲 料,规范科学使用 渔药、饲

料和饲料添加剂,防止养殖水域污染,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积 极发展水产品 精深加 工,推进产 业链的延伸 拓展。三是养护 水生

生物资源。完善休渔禁渔制 度,推进渔民减船转产。开展水生生 物增殖放流,推进以 人工鱼礁为 主体的海洋牧场示范 区建设。加 强水生生物自 然保护 区、水产 种 质 资 源保护 区和 珍稀濒危物种 救

护中 心建设,保护水生生物资源、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环境。产业融合发展。实施种 养结 合、农牧结 合、农渔结 合、农林结

合、粮草兼顾,因 地制 宜推广“ 稻鱼共生”、“ 猪沼 果(茶)”、林下经

济等循环农业模式,实现区域农业资 源循环利 用。延伸 农业产 业

链条,发展特色农产品 加工业,拓展农业多 种 功 能,发展农业新型

业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区域重点

依据《 全国 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 — 2030 年)》 的 区 域布

局,立足不同 区域资源环境条件,在严格保护自 然生态系 统的前提

下,明确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重点。东北区以保护黑土地、控制 地 下水开采、构建种养结合农业产业链为 重点,加快推进现代粮畜产 品 生产基地建设。黄淮海区以治理地下水超采、秸秆禁烧、化肥农

药减施、提 升 耕地 质 量 为 重 点,稳 定 发 展 粮 食和“ 菜 篮 子” 产 品。

长江中 下游区以发展循环农业、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综 合治理农

业面源污染和耕地重金属 污染为 重点,特别 是平原 水网 地区要科

学确定生猪养殖规模,加强畜禽水产粪污资源化利 用,改善农业农 — 8 —

村环境。华南区以化肥农药减施、红壤改良为 重点,加 强“ 南 菜北

运”基地建设,构建优质安全的热带亚热带农产品 生产体系。西北

及长城沿线 区 以 水资 源 高 效利 用、草 畜平衡为 重 点,突 出 生 态 屏

障、特色产区、稳农增 收三 大功 能,大力 发 展旱作 节 水农业、草 牧

业,加强地膜回 收综 合利 用,特别 是农牧交 错 带 突 出 调 整种 植结

构,促进农牧结 合,推进生 态 保 护 与 修复。西南 区 突 出 石 漠化治

理、小流域综合治理、中 低产田 改造、草地资源合理开发利 用,在生

态保护中 发展特色 农业。青藏 区 突 出 三江源 等 江河源 头生 态 保

护,严守 生态保护红线,加强草原 保护建设,以 草定畜发展草地生

态畜牧业,实现草原生态整体好转,筑牢国 家生态安全屏障。海洋 渔业区严格控制海洋渔业捕捞强度,加强禁渔期监管,开展水生生 物资源增殖和环境修复,科学发展海洋牧场,保护滨海滩涂湿地生 态环境,稳定近海养殖规模,控制养殖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四、工作安排

“ 十三五”期间,试验示范区采取“ 先创 建、后确定、再示范”的

形式,在各省(区、市)明 确 创 建单位、开展创 建活动 的 基础上,农

业部会同 有关部门 根据实际创建成果逐年择优评估确定一批试验 示范区,并将经验示范推广。(一)建设主体

为 便于实施和管理,试验示范区以自 然生态区划 为 基础,建设 主体原则上以县级人民政府为 主,兼顾具备条件的地市级人民政 府、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整体工作突出 的省(区、市)也可以 整省 — 9 — 为 建设单元。

申 请创建试验示范 区的主体应 符合以 下基本条件: 一是农业 可持续发展工作基础较好。资源保护利 用、农业环境治理、农业生

态保护建设工作全面开展,取得较好成效,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

念深入人心。土地资 源、水资 源、气候资 源、农业生物资 源等重要

农业资源底数清晰(数据清单见附件),开发强度合理。能正确处 理好经济发展同 生态环境保护 的关系,区域生态环境良好的主体 可优先参加创建。二是科技支撑较强。试验示范区具有稳定的技 术依托单位,在可持续农业技术和模式引 进、集成、试验、示范推广 等方面,形成了 一整套清晰的技术路线。三是组织管理程度较高。建立试验示范区建设组织领导及部门 间 分工协作协调 机制,出 台

相对完善、规范的政策性文件、由 地市级及以上单位组织编制 的试 验示范区建设规划。规划应符合当 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 境保护的总体要求。

在主体选择上,应 充分认识到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 现代 农业建 设是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两个方面,二者既各有侧重,又有机联 系。现代农业发展包含有 可持续发展理念,但更突出 强调 高度的

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等因 素,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为 主

要标志; 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现代化技术水平的体现,但更注重农业 生产活动与资源环境的协调统一,突出 资源永续利 用、建设美丽田

园,强调给后人留下发展空间。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使之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形成功能互补、良性互动、分类推进的良好 — 01 —

格局,有利 于加强对不同 类型区域农业发展的指导,补齐资源环境

短板。具备条件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 家农业科技园 区、国 家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 农业农村为 主)可优 先参加 试验示范 区 创

建工作,但要重 点 突 出 补 齐 资 源 环 境短板、促进农业可持续发 展 主题。

(二)建设步骤

试验示范 区 建设分试验创 建、评估确 定、示范 推广 三 个步 骤 推进。

一是试验创建阶段。2016 年,农业部会同 国家发展改革委、科 技部、财政部、国 土资 源部、环境保护 部、水利 部、国 家林业局 等有

关部委下发通知,组织开展试验示范 区创 建活动。各省 级农业行

政主管部门 会同 发改、科技、财政、国土、环保、水利、林业等部门 根

据不同 区域资源环境条件、面临突出 问 题、工作基础、科技支撑等

情况,按照创建条件择优确定创建主体,并将参加创 建主体的有关

情况报农业部、国 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国 土资 源部、环

境保护部、水利 部、国 家 林 业 局。鼓 励 各 省(区、市)依 据 各 自 基

础,整合资金支持创建主体开展探索。

二是评估确定阶段。本着“ 成熟 一批确定一批”的原 则,按照 “ 创建主体申 请,省级农业行政主管 部门 会同 有 关厅局 推荐,农业

部会同 有关部委确 定”的程序,从 2017 年起开展试验示范 区 确 定

工作。由 参加创 建的试验示范 区所在地方人民政府提出 申 请,将

试验示范区建设方案送至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建设方案应充 — 11 —

分体现试验示范区建设的整体推进思 路、建设目 标、主要内 容、技

术模式、运行机制等内 容,突出 产业和区域重点。省级农业行政主

管部门 会同 发改、科技、财政、国土、环保、水利、林业等厅局 初审通

过后,推荐至农业部。农业部会同 国 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

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 部、国 家林业局 等部委开展评估

确定工作,依据试验示范 区 评价指标体系(另 行制 定印 发),共同

组织答辩论证后,将符合条件的创建主体确定为“ 国家农业可持续 发展试验示范区”。

三是示范推广 阶段。及时开展试验示范 区 建设经验总 结,研 究归纳成熟的技术路径、发展模式 和 运行机制。加 强相 同 自 然生

态类型区域内 的学习交流,示范推广成功经验。加大宣传力 度,加

强新媒体应用,营造有利 于试验示范区建设的舆论氛围。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 领导。农业部会同 有 关部委 成 立试验示范 区 建设工作协调小组,负责试验示范区建设组织协调工作,同 时成立

试验示范区建设专家委员 会,承担重大建设问 题、评价指标体系 制

定等的咨询论证工作。各省级人民政府负 责本省(区、市)试验示

范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建立分管领导任组长,农业等有 关厅局参加的省 级协调 机制,在编制 省 级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 的

基础上,以试验示范 区 建设为 抓手推进本省(区、市)农业可持续 发展。参加创建试验示范 区的人民政府应 建立由 主要领导牵 头、有关单位参加的协调机制。— 21 —

(二)加强政策扶持。地方人民 政府要落实 促进农业可持续 发展的主体责任。各级农业部门 要积极争取对试验示范区创 建工 作的政策扶持,现有 各类农业资 源与 生态环境资 金项目 应 向 试验

示范区倾斜。各省(区、市)要出 台 省 级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

范区建设有关政策规定。鼓励各地加 强政策创 设,积极引 导各类

资金投入试验示范区建设,确保试验示范区建设取得实效。(三)加强管理考核。农业部会同 有 关部委 组织对已 确 定的 试验示范区进行考核。各省(区、市)负 责试验示范区运行跟

踪监测。试验示范 区 采取“ 目 标考核、动 态 管 理、能 进能 出 ”的 考

核管理机制,对考核不合格的试验示范区限期整改,整改不到 位的

取消“ 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资格。

第五篇: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国标委农[2007]81号

关于印发《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2007年10月22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国标委农[2007]8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现将《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印发你们,请各地和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实施的经验及问题,望及时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农业食品部反馈。

二○○七年十月二十二日

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管理,推进农业实施标准化生产,充分发挥标准化在规范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农业生产整体技术和管理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有效供给,实现农业现代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示范区是指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标准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共同组织实施的,以实施农业标准为主,具有一定规模、管理规范、标准化水平较高,对周边和其它相关产业生产起示范带动作用的标准化生产区域。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烟草、水利,以及农业生态保护、小流域综合治理等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特定项目。

第三条 示范区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各项要求,结合农业生产需要,紧紧围绕实现农业现代化 和保障食品安全,加快推进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实施标准化。通过示范区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标准化管理水平。

第四条 示范区建设应争取所在地人民政府的领导。各级标准化管理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示范区发展规划,负责组织示范区建设中的协调工作;充分依靠和发挥农业(畜牧业、渔业)、水利、林业、粮食、烟草、气象、科技和商务等部门的作用,共同承担和完成好示范区建设的有关任务。

第五条 示范区建设原则上以市县为单位,在市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标准化管理部门或涉农部门牵头承担。

第六条 鼓励农业龙头企业、行业(产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承担示范区建设工作,带领农民实施标准化生产,建立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体系。

第二章 建立示范区的原则和基本条件

第七条 示范区建设要以当地优势、特色和经深加工附加值高的产品(或项目)为主,实施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质量控制的标准化管理。要与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实施的“质量振兴、三绿工程、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和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以及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出口基地、农业科技园区等有关项目相结合。

示范区应优先选择预期可取得较大经济效益、科技含量高的示范项目;示范区要地域连片,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有集约化、产业化发展优势,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

第八条 示范区原则上按粮食、棉花、油料、蔬菜、畜牧、水产、果品、林产品等的生产、加工、流通,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营林造林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类型进行布局。

第九条 示范区所在地人民政府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重视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重视农业标准化,将示范区建设纳入当地的经济发展规划,对示范区建设有总体规划安排、具体目标要求、相应的政策措施和经费保证。

示范区有龙头企业、行业(产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民积极参与。有一定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基础,有相对稳定的技术服务和管理人员。

第三章 示范区建设的具体目标和任务

第十条 通过示范区建设,应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一)农业生产经营标准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有较大的提高,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

(二)生产经营和管理者标准化意识普遍提高,特别是农民标准化生产意识与技能明显增强,形成相对稳定的技术服务和管理队伍。

(三)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等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广能力明显增强。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形成基本的检测手段和监测能力,能够保障食品安全。

(五)农业生产效率、农民收入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改善,示范带动作用显著,取得良好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第十一条 示范区以实施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为主要任务,可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要强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

(一)在生产领域,要重点抓好产地环境标准、种质(包括种子、种畜、种禽、种苗)标准、良好农业规范(GAP)的实施,强化农药、兽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合理使用和安全控制规范,以及动植物检疫防疫等标准的实施。

(二)在加工领域,要重点抓好加工场地环境、加工操作规范、产品包装材料、兽禽屠宰安全卫生要求、HACCP 和ISO22000 等标准的实施,严格加工全过程质量安全标准的实施,防止加工过程中的二次污染,严禁使用非法添加物。

(三)在流通领域,要重点抓好运输器具、仓储设备及场地环境卫生、市场准入要求、分等分级、农产品条形码、包装、标签标识等标准的实施。建立农产品追踪制度,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性,确保流通安全和消费安全,有效地规范农产品贸易。

(四)加大优势农产品、优质专用农产品等相关标准的实施。

(五)抓好与节水、节地、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等措施配套标准的实施。

第十二条 要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各环节均有标准可依;要建立监测体系,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职责,强化对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以及种植、养殖、加工、流通过程的监控,依照标准开展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引导示范企业建立以技术标准为核心,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相配套的企业标准体系。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第十四条 要有计划地对农产品生产、经营和管理者进行标准化和质量安全培训。重视从农民中培养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积极分子和带头人,逐步培育一支农业标准化的技术推广队伍。

第十五条 积极推广“公司+农户+标准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标准化”等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行业(产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标准化示范中的带头作用和辐射效应,探索多种形式的示范区建设经验。

第十六条 示范区实施标准化生产管理的区域应达到当地同种或同类产品种植面积或养殖总量的60%以上,辐射带动其他产业实施标准化生产;优势农产品区域化种植、养殖的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80%。

第四章 示范区的管理

第十七条 国家标准委负责示范区建设规划、立项,制定有关政策和管理办法,负责示范区考核的组织管理工作。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管理部门负责本行业和本地区示范区建设的管理、指导和考核。

市县标准化管理部门负责本地区示范区建设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

第十八条 各级标准化管理部门要加强示范区建设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建立协调工作机制,统一协调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

第十九条 国家标准委对所确定的示范区建设项目给予一定的补助经费,地方财政要落实相应的配套资金。示范区建设的补助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不得挪用。

第二十条 示范区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示范区一经确定,由示范区建设承担单位按《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任务书》(见附件1)要求,向国家标准委报送实施方案。

第二十一条 示范区建设承担单位每年对示范工作进行一次总结,总结情况及时报送上一级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管理部门汇总后,于年底前报国家标准委备案。

第二十二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管理部门应对示范区建设进展情况加强督促检查,每年至少要组织一次工作检查。对组织实施不力、补助经费使用不当的,限期改进。对经整改仍不能达到要求的,取消其示范区资格。对取得明显成果的,要及时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

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对已通过项目目标考核的示范区加强后续管理。第二十三条 示范区工作不搞评比,不搞验收,不搞表彰,建设期满时严格按项目管理要求对示范区进行项目目标考核。项目目标考核工作由国家标准委统一组织,一般委托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管理部门进行。项目目标考核按《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目标考核规则》(见附件2)执行。

第五章 示范区审批程序

第二十四条 示范区建设项目,由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标准化管理部门或涉农部门,也可以由农业龙头企业、行业(产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出申请,内容包括:示范类型、示范区域、具备的条件、拟达到的目标(标准覆盖面、质量目标、经济指标、社会效益等),并填写《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任务书》,送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管理部门初审。

第二十五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管理部门依照本办法有关规定,对申请报告和《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任务书》进行初审,提出初审意见。内容主要包括:该申请单位申请示范内容和区域是否符合规定,已具备哪些条件,尚不具备的条件,拟采取何改进措施等。

第二十六条 国家标准委组织综合评审,符合示范区总体布局和各项规定的,批准实施。对于基本条件好,积极性高,有经费保证,不需要国家经费补助的示范区项目,可由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经国家标准委同意后,可列入国家示范区项目。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管理部门可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可参照本办法确定省部级示范区或示范项目,报国家标准委备案。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国家标准委负责解释。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试行。

下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指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指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

    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管理,推进农业实施标准化生产,充分发挥标准化在规范农业生产、经营、管理......

    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

    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国标委农[2007]81号) 为了加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管理,推进农业实施标准化生产,充分发挥标准化在规范农业生产、经营、管理......

    天津市国家农业示范区调研报告

    天津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调研报告 2010年10月11日,农业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调研小组奔赴天津,对天津市西青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进行了考察和调研,调研小组在天津市农委和当......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年终工作总结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年终工作总结2011年,在市、区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村党组的正确领导下, 坚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生......

    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申报指引-国家科技部

    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 示范区申报指引 一、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创建背景 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出席联合国发展峰会,同各国领导人一道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

    关于创建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情况的汇报

    关于创建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情况的汇报 全市有2个产品获得了有机食品认证;14个企业的16个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认证面积18万亩;30多个企业70多个产品通过了GAP、 HACCP等国......

    农业信息化示范区建设方案(xiexiebang推荐)

    常州市农业信息化示范区 建设方案V1.0 多信科技 2012年8月 目录 一、发展背景及现状 .......................................................................................

    农业示范区总结

    农业示范区总结 北京市大兴区自2007年被确定为“全国农业机械示范区”以来,遵照农业部、北京市农业局关于开展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的有关精神,以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增加农民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