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某区国税局支持全民创业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某区国税局支持全民创业的
实践与思考
全民创业是发展之策、富民之本、税收之源。因此,作为政府重要经济职能部门的国税机关究竟怎样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支持全民创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某区国税部门支持全民创业的实践
近年来,某区国税局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在“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全民创业大潮中,转变观念,找准定位,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支持全民创业,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主要做法是: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优化全民创业的服务环境。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该局坚持把“为民、利民、便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组织全体干部认真学习支持全民创业的一系列文件,并通过组织开展思想大讨论、交流心得体会、结合自身实际找差距等方式,找准“创业”与国税工作的最佳契合点,形成支持全民创业的新合力,营造了人人支持创业、事事服务创业的良好氛围,做到真心支持创业,倾心服务创业,用心促进创业。
(二)发挥职能,用好政策,不断优化全民创业的发展环境。该局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实现税收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一是大力组织税收收入,为支持全民创业提供财力保障。始终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加强税源控管,积极组织收入,税收收入呈现“高起步、快增长”的良好态势,2010年收入规模首次突破两亿元大关,达22248万元;2011年该局收入突破3亿元大关,累计完成30629万元,同比增长37.7%,大大增强了地方的财政实力,为加大对全民创业的投入奠定了基础。二是加大宣传力度,主动为全民创业当好向导。将支持全民创业作为宣传的重点,通过“税法进农村”、“税法进社区”、“税法进企业”、“依法治税辩论赛”等形式唱响“人人是形象,个个是平台”的宣传主旋律,去年以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5期,免费发放材料1500多份,同时先后整理印发了支持下岗职工再就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支持新办企业等税收优惠政策90余条,并将优惠政策汇编成册免费发放,使国税部门支持全民创业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使参与全民创业的各个部门、相关人员能够熟悉、掌握和运用税收优惠政策,增强创业者早日致富的信心。三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努力拓展政策应用空间。对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税收政策,在执行中坚持做到不偏离、不走样、不打折,在落实中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遇事快办,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同时在政策法规许可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用足用好现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挖掘政策潜力,做到应退尽退,应抵尽抵,应减免尽减免,去年以来共办理各类税收优惠达5837万元。同时降低创业准入门槛,除税务登记证工本费、发票工本费保留外,所有涉税资料全部免费办理,切实做到为创业者“松绑”,为纳税人减负,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划策。区局通过加强对税收政策的调研分析,主动为政府提供辅助决策服务,同时积极牵线搭桥,参与立项论证,对招商引资企业实行全程、专人帮扶,以最优的办税场所,最优的服务水准,最优的社会形象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区局还制订了招商引资考核办法,调动了全员招商的积极性,去年以来共引进企业2户,续建项目1个,引资额5200万元。三是开展全员岗位练兵,不断增强国税干部的工作适应性和为纳税人服务的本领。区局采取举办培训班、业务考试、知识竞赛等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全员岗位练兵活动,仅去年以来共组织教育培训12期,干部用熟练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为发展出力,为创业建功,为国税事业添彩。
二、支持全民创业的几点体会
全民创业活动虽然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工作,但它所带来的能动效应、辐射效应却是巨大的。在政府部门、纳税人心中,徽州国税支持全民创业的具体措施实实在在,打造了“纳税人满意、系统争优、政府放心”的国税新形象,多次被市局和区委、区政府评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是安徽省第九届文明单位、连续多年被评为“项目建设服务先进单位”。通过开展支持全民创业活动,使我们体会最深的做到了“五个到位”:
(一)思想认识到位是前提。区局把尊重、服务各创业主体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转变作风,优化服务,着力打造“你办事我服务,你发展我铺路,你有难我帮助”的税收环境,从“服务型机关”的层面理解支持全民创业的重
要意义。区局通过开展思想大讨论等形式激发了广大干部爱徽州、爱家乡、搞创业、谋振兴的热情,调动了干部立足本岗,做好工作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二)政策宣传到位是基础。每一项支持全民创业政策的出台,事关经济发展大局,因而区局高度重视,倾心尽力,采用多种形式、利用各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创业者明白和掌握相关政策内容,实现了征税人、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三方互动,使国税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更大的关注、理解、支持与配合,其意义超出了税收宣传效应本身。
(三)政策落实到位是关键。贯彻支持全民创业的优惠政策,关键是要不打折扣,落到实处。区局在坚持依法治税的同时,牢固树立“支持是工作,管理是服务,发展是目的,富民是标准”的观念,进一步增强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不仅促进了结构的调整,增加了税收收入,而且密切了税企关系,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提升了国税部门支持全民创业的质量和水平。
(四)优质服务到位是主题。区局利用税收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果,积极推进税收服务信息化,使纳税人在现代税收管理中享受到方便快捷、经济、高效的税收服务。同时针对不同纳税人的特点和需求,主动提供更加周到细致的个性化服务及时解决纳税人的合理要求,增进了征纳双方的了解沟通和双向互动,以优质的服务共同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五)队伍建设到位是保障。区局着力加强全体干部在-67
谐统一、良性互动。
第二篇:关于女性创业情况调查与思考
为了探讨和分析**区女性创业的现状、实际需求和面临的困难,找出制约女性创业的关键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为更多的女性投身创业、科学创业、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和促进,区妇联开展了**区女性创业情况调查活动,联同各基层妇联和劳动保障所,分别面向拟创业女性和创业成功女性发放《女性创业意向调查问卷》及《女性创业情况调查表
》,采用个案访谈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在五堰街办、二堰街办、武当路街办、东城开发区辖区共计发放调查问卷和调查表263张,其中有效232张,有效回收率88%。根据个案访谈和抽样调查的数据分析结果,现将**区女性创业情况报告分析如下:
一、女性创业现状
1、中青年女性为创业的生力军,创业动机主要是生存需要
调查统计显示,女性创业者年龄在36—45岁的人数最多,占63%,其次是31—35岁的,占22%,25岁以下和45岁以上开始创业的人数相对较少。创业人员以中青年女性为主,以生存需要为创业主要动机的占到了58.8%。这部分女性主要是因为就业或再就业没有合适的岗位,故通过自我创业实现就业再就业。
2、女性创业者文化层次不高,大部分在创业前无相关工作经验
调查显示,创业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以高中及中专居多,占51.7%,大学专科及初中以下的次之,无研究生以上人员。创业前身份主要是下岗失业人员或经营状况不景气的企业单位在职职工,占63.4%,有少量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失地农民。72.3%的女性创业前没有与目前所创业行业相关的工作经验。多数拟创业者也认为创业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自身没有一技之长,更没有创业经验,想创业却不知从何处着手。
3、女性创业者多为已婚,非常看重家庭的支持
从访谈和问卷来看,绝大多数创业者为已婚,占85 %;未婚或离异的单身女性占15 %,女性创业者们认为创业过程中的家庭支持非常重要,是创业成功的先决条件。而一些缺乏家庭支持的女性创业者,往往压力更大,甚至因此导致家庭的破裂。对于大部分女性创业者,生活的重心仍然倾向于家庭,照顾好家庭、教育培养好孩子,做一个贤妻良母仍然是许多女性创业者放弃不掉的责任。
4、女性创业者的创业方向多选择商贸服务业,创业缺乏资金支持,以小规模经营为主
根据《创业意向调查问卷》统计,80.4%女性创业者的创业方向为商贸服务业;4.6%选择工业企业。选择工业企业的女性主要是源于我区汽车工业发展的良好形势,创业者曾从事过相关工作。而选择商贸服务业等妇女创业集中的行业,是因为这些行业门槛较低,比较容易进入,而且这些行业往往以家庭为基础,有利于女性在事业与家庭之间取得平衡。
调查显示,占62.1%女性创业者拟投入的创业资金仅在5万元以下,创业资金的来源多依靠转借他人、银行贷款,有创业想法但苦于没有资金来源的占到了18.3%。基于这些原因,更多的女性选择固定商铺经营,占58.2%;有少部分资金少、起步低的选择了家庭手工作坊和流动商铺经营,占16.3%;而选择开办公司的仅为12.4%。这些数据显示,女性创业者创办的企业仍以小规模为主,投入的资金有限。
二、女性创业存在的困难与需求
1、最大困难是项目选择和资金来源
创业项目的选择是女性创业的首要问题。在访谈中,很多创业成功者提到,在创业之初很茫然,为了生存而创业,但即无技能又无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走了不少弯路。大部分拟创业者也谈到,想创业,但不知如何选择合适的项目。
创业资金的筹措,则是制约女性创业的瓶颈。女性创业者在投资创业时比较谨慎,大多是使用家庭多年的积蓄或向亲戚朋友借支,资金量小,来源十分有限。一些创业者也申请过政府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的小额担保贷款,但由于手续繁琐,担保困难,不容易办成。
2、没有一技之长和缺乏经验成为多数女性创业者的困惑
对许多女性来说,自主创业似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大多数人宁可做不如意的工作,也不敢冒险创业。在访谈时,有些女私营业主坦承,创业是给逼出来的,不得已而为之,如果没有下岗或者有一个勉强能养家的工作都不会主动去创业。但创业又缺乏一技之长,不选择自己熟知的领域,靠热情盲目创业难免失败,轻则挫伤创业积极性,重则导致投资无果,资金损失,影响家庭正常生活。
3、企业创新能力较弱,发展难度大
主要表现在被调查的女性创业者所经营的的企业生产或销售规模较小、层次较低、产品结构单一,高科技产业较少,多采用传统管理和经营模式,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大多数被调查者表示,希望政府部门能搭建平台,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援助,实现企业的创新发展,做
大做强。
4、女性创业环境需进一步优化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鼓励与支持女性创业的社会家庭氛围尚未形成,女性创业能力受到普遍质疑,创业女性往往被认为是“不安分、瞎折腾、成不了大事”,或者被冠上“女强人”的刻板印象。部分女性在创业过程受到或多或少的性骚扰,感受到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同时,女性创业者家务负担较重,肩负着事业与
家庭两副重担,在以男性为主体的社会经济活动中,女性在商业上人脉一般不如男性,难以有更多的精力应酬社会事务,处理各种关系。
三、促进女性创业的对策与建议
1、优化女性创业环境,营造女性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是宣传和鼓励更多的女性通过自我创业实现自身价值,通过宣传女性创业和女企业家形象,鼓励创新、竞争、拼搏,引导更多的女性增强自信心,投身创业。二是对社会大众层面,宣传“男女都一样,女人照样当老板”的观念;宣传一个家庭中“主外主内不论性别”的道理。三是大力提倡家务劳动社会化,使女性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为女性创业提供有利的家庭支持。四是进一步加强政府服务部门的管理力度,对一些不良风气和管理服务过程中的违法违纪现象给予严厉打击,为女性创业提供良好后盾支持。
2、提高女性创业者素质,增强女性创业能力
一是针对我区实际情况,依托劳动就业部门的培训机构,开展体现女性特点、发挥女性优势的创业培训,并将女性创业培训纳入免费培训范围,开展syb创业培训及其它技能性培训。二是开展职业规划指导。根据知识女性、下岗创业女性、返乡创业女性等不同层次创业者的需要,进行职业规划指导,使其明确其职业方向,为创业打下基础。三是针对多数女性创业者认为创业项目选择是创业的一个大难题问题,对女性创业者进行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培训,分析市场动态及市场需求,对其创业项目的选择提供帮助。
3、建立女性创业融资体系,加强对女性创业者的资金支持力度
一是要加强银行信贷与信用担保机构的合作。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女性创业人员,要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尽可能简化手续。对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女性创办企业,可采取资产抵押、质押或保证等形式解决贷款;对规模较小、缺少发展资金的下岗失业女性创办的企业,可采取企业互保、联保、贷款保险等形式,开辟女性创办企业信贷担保的绿色通道。二是建立女性创业发展的专项基金、贷款担保基金,形成专门针对女性企业的融资支持体系,为女性创业提供有力的经济保证。
第三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支持全民创业的实践与思考1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支持全民创业”
——关于怀安县民营经济的实践与思考
——怀安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马利民
“发展”是硬道理、“就业”是民生之本,而“创业”是带动和实现就业的重中之重。面临新时期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怀安县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优化企业结构的发展环境,围绕“全民创业”这一目标,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换脑筋、转观念”,走共同富裕、和谐发展之路。如何“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支持全民创业”?是当前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我个人认为,政府应当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保护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放手发展,无为而治,充分释放民营经济的自身活力。但放手发展不等于撒手不管,无为而治绝不是无所作为。尤其是怀安县属于后发地区,民营经济发展仍然存在“动力不强、政策不活、要素不足”等三大障碍,更需要地方政府通过积极作为、主动服务,清除发展障碍,为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一、思想不通,民资难动。政府要摸清社会各个层面的思想现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破除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壁垒
思想观念滞后是当前后发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要注重从以下两个方面推进思想解放,营造更加浓烈的创业氛围。作为创业者,要摒弃不敢创业、不愿创业、不善创业的思想,树立人人忙创业、有钱就投资的观念。再穷的地方也有先富起来的人群,再落后的地方也有民营经济发展的潜力,关键在于能否正确地引导群
众、激发群众。句容是革命老区,群众素有肯吃苦但不肯冒险、能忍耐却不能突破、重农耕而不重经商的传统。近年来,我们大力引导群众克服恋位、恋土的保守思想,抛弃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好的自足情绪,积极投身创业,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创业、励志拼搏、追求成功的良好风尚,让未创业的人感觉到闲得慌、不自在、坐不住,从根源上解决创业动力不足问题。在社会层面上,要摒弃民营企业低人一等的思想,树立尊重财富、宽容失败的观念。大力宣传宪法关于公民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法律制度,宣传民企从业人员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理论,引导广大群众尊重财富而不仇视财富,宽容失败而不耻笑失败,崇尚创业而不鄙视创业,让有志创业的人消除后顾之忧,敢于创业,敢于致富,敢于出名。在评选劳模、标兵、先进工作者等方面,向民营经济从业人员倾斜,让创业有成的人有名誉、有地位,彻底消除对民营企业及从业人员的身份歧视。
二、政策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制约已不十分明显,但政策性门槛仍然存在。政府不仅要及时废除这些“门槛政策”,更要及时出台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洼地政策”
政策放多宽,民营经济发展就有多快。政府必须有一种长远意识,有一种战略眼光,放水养鱼,营造气候,让民间创业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要立足于“放”。在微观层面,政府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放手让民营经济自主发展,对发展过程中的新事物、新现象,不争论、不压制、不阻扰,让事实和成效说话。落实在具体工作中,就是要实现“法不禁止即自由”,铲平门槛,无为而治,让民间资本能投入多少就投入多少,民营经济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
要致力于“促”。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把具有一定创业优势的人率先发动起来,带领群众创业。引导和鼓励机关干部创办民营企业或到民营企业工作。切实承担起带头创业、带民创业的光荣使命。通过典型宣传、政策激励、亲情招商、搭建平台等多措并举,吸引有一定实力的在外能人回乡创业,共建美好家园。鼓励现有民营企业经营者争强好胜、不甘现状,继续追求更高的发展目标,迅速成为经济“小巨人”。与此同时,重视普通群众的“起步式”、“积累式”创业,鼓励家庭、亲戚、朋友联合起来,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到市场上去掘取“第一桶金”。
要倾心于“扶”。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实行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审批时限三公开,降低民营企业在注册登记、招投标、纳税交费等方面的经营成本。要建立民营企业发展基金,扶持科技型、外向型、吸纳下岗职工的城镇就业型和农副产品加工型民营企业发展。定期收集和发布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民资启动项目,供群众选择投资;与有关劳动密集型企业搞好对接,引导群众参与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环节,形成营销在龙头企业、生产在千家万户的“龙型”经济链。
三、宏观调控使一些民营企业遭遇“要素断流”,也使有志于创业的人士“出门遭雨”。政府应以更加积极的服务,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要素支撑
织成信息网。及时收集、整理与民营经济发展相关的国家宏观政策、法律、法规、产业发展动向、价格及供求情况等重要信息资料,供企业决策参考。根据国内外经济发展的走势,及时向企业提出一些应对性建议,使政府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高参”。加快建
立中小企业网、民营企业网等电子政务信息平台,把政府的信息网络优势向民营企业延伸。
打造资金链。一方面,继续帮助企业争取银行的间接融资。建立银企定期沟通交流平台,让银行认识民企、走进民企,大胆支持那些有规模、有市场、有效益的民营企业。在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的贷款担保机构的同时,鼓励更多的企业联合起来,建立互助型民营融资担保机构。另一方面,引导企业转换思维,发展直接融资,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的资金需求。
建设人才库。要善借外力,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建立县域经济发展专家咨询团,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快优秀企业家队伍建设步伐。通过组织考察、专题培训、定期充电等多种形式,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素质。主动与高校接洽,以吸引就业、联合培养等模式,引进民营企业发展实用技术人才。整合各类职业教育资源,为民营企业培养一批高素质技术工人,为民企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发展民营经济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周边城市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总结和借鉴,但也有许多地方的领导同志有其误区:比如:
1、只重视大企业的发展,不重视甚至看不起民营企业,微型和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发展;
2、只考虑科技创新,而忽视生存,就业和致富的非创新性创业;
3、只考虑城市建设的整齐划一,而忽视小商小铺对就业和富民的作用等等。我们感到怀安县在发展民营经济,鼓励全民创业中给我们启示有以下几点:
1、思想认识要到位,要共建共享,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2、政策落实到位,要优化企业结构,实现
富民与强县协调发展;
3、服务措施要到位,要以创业带动就业,走共同富裕之路;
4、要形成灵活的创业机制,搭建高效的创业就业平台;
5、要同等看待,促进本土企业和外来企业共生发展。以上是我个人的粗浅认识,有不妥之处请给予指正,期待互勉!
二○一一年九月二十九日
第四篇:金融支持特色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金融支持特色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以渭源县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为例
渭源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西南部,独特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马铃薯良种的生产繁育,2001年被中国农学会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近年来,渭源县发挥自身优势,加快种薯产业发展步伐,已经成为全国县区最大的脱毒原种生产基地,生产的种薯不仅为周边地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种薯支撑,而且远销新疆、宁夏、陕西、内蒙古等10多个省市,成为带动当地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黄金产业”。但是,这一特色产业的发展当前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急需金融业的有效支持。
制约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的因素
(一)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弱化
自2003年以来,商业银行纷纷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出现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独木难支的局面。渭源县16个乡镇中,商业银行的网点主要集中在县城,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也仅在3个乡镇有营业网点。其余13个乡镇只有农村信用社1家金融服务机构。但由于农村信用社机制不完善,符合马铃薯产业需求的金融品种不全,服务方式和手段落后,资金来源渠道狭窄,制约了其对种薯产业的服务。
(二)金融信贷支持力度不够
据调查,目前除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外,其他金融机构尚未涉足种薯产业的贷款服务。农业发展银行业务面虽然有所拓宽,但扶持种薯产业的功能发挥尚不充分;农业银行对种薯产业信贷投入依然不足;农村信用社由于贷款规模小,资金总量不足,难以足额向种薯产业提供信贷服务。截至2010年底,全县金融机构向种薯产业累计提供贷款9960万元,推动种薯产业链条延伸力度远远不够。
(三)种薯扩繁生产能力不足
由于马铃薯良种扩繁投入成本较高,而资金来源有限,无法投入足量资金开展科研开发、新品种选育推广、贮藏保鲜和基地建设,致使脱毒种薯繁育规模难以做大,特别是原种生产能力严重不足,远远满足不了全省的供种需求。
(四)贮藏能力不能满足需求
随着马铃薯良种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种薯贮藏量急剧增加。目前种薯主要由农户分散贮藏,由于农户现有贮藏设施简陋,管理不够规范,易造成品种混杂、品质降低。
(五)市场销售网络建设滞后
现有的马铃薯种薯专业批发市场和马铃薯交易市场普遍存在设施落后、规模小、硬件投入不足、服务功能单
一、网络覆盖面窄、管理手段落后等突出问题,电子商务等现代化的交易网络尚未建立,对农民的市场服务和指导功能比较有限。
(六)现代农业保险发展滞后
由于马铃薯产业抵御风险能力弱,因而农业政策性保险缺失是马铃薯种植大户贷款难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渭源县商业保险机构只有财险和寿险两家,还没有专门的保险机构办理农业保险。但是,一旦出现难以预见的灾情,种植户的损失往往很大,甚至出现全损。而农村信用社正是顾及这一因素,一般不对种植户提供较大金额的信用贷款。
金融支持渭源县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完善农村金融体制
进一步完善以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为主体,其他金融机构为补充的农村金融服务组织体系,更好地为“三农”服务。一是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对现有县以下乡镇网点进行适当调整,尽量向经济区划设置进行过渡,使农村客户均能享受金融网点的信贷服务。二是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如村镇银行和社区性信用合作组织,有效解决农村金融服务缺位问题。三是合理增设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农业银行网点布局应回归农村。尤其在主要经济区域恢复或增设营业网点,尽量满足马铃薯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
(二)不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县域各金融机构要以打造“中国马铃薯良种第一县”为目标,找准金融支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有效着力点,深入农户、种植基地、专业市场、加工企业和马铃薯经销协会认真开展市场调研,全面掌握产业信息,科学测算资金需求,周密制定信贷计划,切实增强金融支持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功能,逐步将渭源建设成为马铃薯优质良种及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各金融机构要以支持马铃薯种薯产业为切入点,大力支持良种繁育,提升薯种品质。要充分发挥省农科院会川、五竹育种基地的科研优势,加大对优质专用、早中晚熟和适宜不同自然气候条件新品种选育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大对脱毒种薯繁育企业的资金支持,强化组培苗及原种生产能力,建立完善的脱毒种薯繁育体系,着力打造马铃薯优质良种及脱毒种薯生产基地。二是重点支持会川等被农业部定为全国重点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的改、扩建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场功能,搭建交易平台,畅通流通渠道,努力形成以专业市场为主体,中、小型市场和相关农贸市场为补充,以购销贩运大户为依托,以收购网点为基础的马铃薯交易批发和购销服务网络化市场。三是重点加大对新建贮藏窖和马铃薯原种生产及配套网棚贮藏库、脱毒种薯贮藏设施的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完善马铃薯种薯贮藏基础设施,改善窖藏条件,切实提升窖藏能力,降低种薯窖藏烂窖率,打造马铃薯良种仓贮基地。
(四)探索建立风险分担机制
积极配合县政府通过财政引导资金建立农业保险基金,开办农业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业务,加强金融机构与商业性保险和政策性保险的协作。并按照“政策引导,多方出资,市场运行”的模式,组建民间担保基金及多元化担保机构,加强金融机构与担保公司的业务合作,为马铃薯种薯产业融资提供担保支持,创造有利于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的融资条件。
第五篇:区全民创业情况汇报
XX区全民创业情况汇报
按照大庆市全民创业工作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继续落实税费减免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机制;加大专项资金及创业贷款扶持力度;进一步通过培训提升创业能力。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充分调动全民创业热情。现将我区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几年来工作开展情况。
自开展创业工作以来,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全民创业摆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的重要位置,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狠抓贯彻落实,全力推进创业型城市工作,掀起了全民创业热潮,为推动我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我区发展创业园4个,新发展入园企业24个;建立孵化基地1个,孵化创业个体工商户380户;辖区个体工商户7094户,私营企业493户;落实创业项目120个;创业培训1509人,成功创业1210人,间接带动就业3864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亿多元,扶持创业4000多户。
二、下步工作主要采取措施。
1、完善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区政府成立XX区创业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人社局、税务、工商、卫生等部门组成的项目推介、开业指导、创业培训、融资服务、政策咨询、后续服务等为一体的公共创业服务平台。为新办个体工商户、企业准入登记、行政审批、缴纳税费、审办证照
等“一站式”服务。清理规范涉及创业的行政审批事项,立项、审批和办证手续。并公示咨询电话、投诉电话,为创业者提供规范、优质、高效行政服务。
2、完善创业专家指导组。专家组由人社局、工商、税务等专业人员组成,主要为创业者提供企业策划、投资分析、运营管理、企业诊断、政策法规、项目论坛、市场分析、营销策划、项目推介以及法律维权等方面的咨询和指导。
3、工商登记、税费减免,支持创业。进一步完善工商登记“绿色通道”,简化登记手续,优化业务流程,为创办失业人员办理营业执照提供便利。落实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创业人员,按规定减免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从事个体经营的大学生可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三年内按户每年8000元限额依次扣减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小于减免税额的,以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个人所得税税额为限。大学生创办的企业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大学生创办的企业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并符合减免条件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大学生从事的婚姻介绍,免征营业税;大学生个人转让著作权,免征营业税;取得的稿酬所得,按税法规
定的应缴纳额减征30%。
4、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为不同创业群体在创业过程中,因资金短缺及扩大经营。通过申请、审核、审批可以发放财政贴息的小额担保贷款。贷款额度分别为2万元、5万元、8万元、10万元,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按人均不超过3万元,总额不超过30万元的标准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扶持,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
5、完善创业项目。为提高创业项目质量,适用不同群体创业。不断充实评估专家队伍。突出抓好项目征集、筛选、评估、培训、后续跟踪服务等关键环节,强化项目服务,建立了区、乡、村三级项目库。实现创业项目信息共享。
6、广泛宣传。为弘扬创业精神,提高全民创业意识,主要采取XX新闻、报纸、窗口咨询等形式广泛宣传创业优惠政策、创业典型,极大地营造人人想创业、敢创业、争创业的浓厚创业氛围。
三、存在问题。
1、大部分失业人员缺乏创业精神,创业意识不强。
2、离市区较远、乡镇人口偏多且较分散、创业环境不够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