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内外币支付系统管理办法(试行)》(银发(2008)125号)要点

时间:2019-05-13 19:37: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境内外币支付系统管理办法(试行)》(银发(2008)125号)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境内外币支付系统管理办法(试行)》(银发(2008)125号)要点》。

第一篇:《境内外币支付系统管理办法(试行)》(银发(2008)125号)要点

境内外币支付系统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加强境内外币支付系统(以下简称外币支付系统)的管理,保障外币支付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外币支付系统是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简称银行)和外币清算机构提供外币支付服务的实时全额支付系统。

第三条外币支付系统由外币清算处理中心负责对参与者和特许参与者提交的支付指令进行接收、清算和转发,由代理结算银行负责对外币清算处理中心提交的清算结果进行结算。

参与者是指参加外币支付系统并在代理结算银行开立外币结算账户的银行。特许参与者是指参加外币支付系统未在代理结算银行开立外币结算账户的外币清算机构。

代理结算银行是指根据其与参与者签订的外币结算服务协议,负责对外币清算处理中心提交的清算结果进行结算的银行。

外币结算账户是指参与者在代理结算银行开立的,用于外币结算的外币同业存款账户。

第四条银行参加外币支付系统应以境内法人或管理行为单位接入外币支付系统,并在代理结算银行开立外币结算账户。

本办法所称管理行是指由外国银行总行或者经授权的地区总部指定的,统筹负责该行在中国境内业务管理以及该行在中国境内所有分行合并财务信息和综合信息报送工作的外国银行分行。管理行应取得其外国银行总行或者经授权的地区总部指定其为管理行的授权书。第五条参与者可采用直连方式或间连方式接入外币支付系统,特许参与者应以直连方式接入外币支付系统。

直连方式是指参与者或特许参与者将其相关业务系统与外币清算处理中心连接,并通过其相关业务系统直接发起和接收业务的连接方式。

间连方式是指参与者通过外币支付系统共享前置机客户端发起和接收业务的连接方式。

第六条外币支付系统受理多个币种的外币支付业务。中国人民银行可根据需要调整外币支付系统受理的币种。第七条参与者、特许参与者、代理结算银行和外币清算处理中心应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准确、完整、及时地办理外币支付系统相关业务。

第八条参与者和特许参与者通过外币支付系统办理的外币支付业务应符合国家外汇管理有关政策法规。

第九条参与者、特许参与者、代理结算银行和外币清算处理中心应使用规定的报文格式发起业务。

参与者和特许参与者应按规定对其发起的支付指令进行加密,支付指令一经发出即具有支付效力。

第十条外币支付系统对支付指令逐笔实时全额结算,参与者和特许参与者发起的支付指令一经结算即具有最终性。

第十一条外币清算处理中心和代理结算银行应签订协议,明确双方在外币支付业务清算与结算方面的责任。

第十二条外币清算处理中心应确保支付指令的接收、清算、转发的准确无误,代理结算银行应确保可用额度日初设置、日间申请调整、日间定时调整以及清算结果记账的准确无误。

本办法所称可用额度是指参与者在某一时点可清算贷记业务的额度。可用额度由参与者的圈存资金、授信额度以及已清算 的外币支付业务的金额组成。

本办法所称圈存资金是指代理结算银行根据参与者的指令,圈定其外币结算账户部分或全部金额用于外币支付系统结算的资金。

本办法所称授信额度是指代理结算银行根据其与参与者签订的协议,授予参与者用于外币支付系统结算的资金额度。

第十三条参与者、特许参与者、代理结算银行和外币清算处理中心应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与外币支付系统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防范与外币支付系统相关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运行风险、法律风险和系统性风险。

第十四条外币清算处理中心为参与者和特许参与者提供外币清算服务可按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收取有关费用。

代理结算银行为参与者提供外币结算服务可按双方签订的协议收取有关费用。

第十五条参与者、特许参与者、代理结算银行和外币清算处理中心应建立健全故障处理和应急处置机制,保证外币支付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和业务的正常处理。

第十六条外币支付系统运行工作日为国家法定工作日,运行时间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

中国人民银行可根据需要调整外币支付系统的运行工作日和运行时间。

第十七条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对外币支付系统的参与者、特许参与者、代理结算银行和外币清算处理中心的外币清算、结算活动进行检查监督,以确保外币支付系统正常运行。

第二章参与者和特许参与者的加入与退出

第十八条以参与者身份加入外币支付系统的银行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境内法人或管理行资格;

(二)具有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办理相关外汇业务资格;

(三)具有相应数量的熟悉外币支付业务和外币支付系统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

(四)满足加入外币支付系统的相关技术及安全性要求;

(五)具有健全的外币支付系统相关内部管理制度;

(六)具有切实可行的防范和化解外币支付风险预案。第十九条以特许参与者身份加入外币支付系统的外币清算机构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办理外币清算资格;

(二)满足加入外币支付系统的相关技术及安全性要求;

(三)具有健全的外币支付系统相关内部管理制度;

(四)其所有成员是外币支付系统的参与者或可委托外币支付系统的参与者进行结算;

(五)具有健全的风险保证金制度,并与所有成员签订风险共担的协议;

(六)具有切实可行的防范和化解外币支付风险预案。第二十条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币清算机构需加入外币支付系统的,应向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提出书面申请。

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外资银行需加入外币支付系统的,应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向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以下简称中国人民银行省一级分支机构)提出书面申请。

第二十一条银行和外币清算机构申请加入外币支付系统,应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标准编制外币支付系统行号信息(以下 简称行号信息),并确保行号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银行分支机构以行内业务系统发起行(以下简称发起行)或行内业务系统接收行(以下简称接收行)办理外币支付业务的,应由其法人或管理行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标准为其编制行号信息。

行号信息包括行号、机构名称、行别代码、金融机构代码、省属代码、地市代码、地址、电话等内容。

第二十二条银行或外币清算机构申请加入外币支付系统,应按照本办法第二十条的规定向中国人民银行报送以下材料:

(一)申请书,应载明本机构的行号信息、相关人员状况、外币业务状况、相关业务系统状况、内部管理状况、拟采用的连接方式等内容;

(二)银行法人应出具工商营业执照和金融机构法人许可证原件及复印件,管理行应出具工商营业执照、金融机构营业许可证和授权书原件及复印件,外币清算机构应出示有关部门批件原件及复印件;

(三)防范和化解外币支付风险预案。外币清算机构除提供上述材料外,还应提供以下材料:

(四)其所有成员是外币支付系统的参与者或可委托外币支付系统的参与者进行结算的相关证明材料;

(五)风险保证金制度和风险共担协议相关材料。第二十三条中国人民银行省一级分支机构受理申报材料后,应在60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对于符合加入条件的,应将初审意见(附申报材料复印件)上报总行。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收到申请机构提交的申报材料或中国人民银行省一级分支机构上报的初审意见后,及时组织审查并予以书面批复。中国人民银行省一级分支机构收到总行的书面批复后,应及时将书面批复转发相关申请机构。

第二十四条银行和外币清算机构在收到中国人民银行同意其加入外币支付系统的书面批复后,应在2个月内完成以下准备工作,并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告:

(一)按照规定配置网络和其他硬件设施;

(二)完成外币支付系统相关业务、技术、操作培训;

(三)拟以直连方式接入的银行和外币清算机构应根据外币支付系统接口规范完成接口程序开发及相关业务系统改造,拟以间连方式接入的银行应根据外币支付系统共享前置机客户端配置要求完成相关技术准备。

第二十五条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对银行和外币清算机构加入外币支付系统相关准备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验收。

中国人民银行省一级分支机构应在验收完毕后出具验收报告,并及时将验收报告(附相关证明材料)上报总行。

银行和外币清算机构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有关准备工作且无正当理由的,在规定期满6个月后方可再次申请加入外币支付系统。

第二十六条对于通过验收的银行和外币清算机构,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确定其作为参与者或特许参与者加入外币支付系统。

第二十七条参与者和特许参与者需变更其行号信息中的机构名称、地址、电话等要素的,应按照本办法第二十条的规定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书面申请。

对符合变更条件的参与者和特许参与者,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确定其变更信息的生效日期并通过外币支付系统予以公布。

第二十八条参与者需变更连接方式的,应按照本办法第二十条的规定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书面申请,并完成相关技术准 备。

对符合变更条件的参与者,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组织对其连接方式进行变更。

第二十九条参与者需变更其发起行或接收行行号信息中的机构名称、地址、电话等要素或撤销分支机构行号信息的,应通过外币支付系统向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进行备案。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收到参与者的变更或撤销发起行或接收行行号信息后,确定其生效日期并通过外币支付系统予以公布。

第三十条参与者和特许参与者需退出外币支付系统的,应按照本办法第二十条的规定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书面申请。其中,参与者应事先通过外币支付系统撤销其所有发起行或接收行行号信息。

对符合退出条件的参与者和特许参与者,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确定其退出外币支付系统的生效日期并通过外币支付系统予以公布。

第三章业务处理

第三十一条参与者、特许参与者、代理结算银行与外币清算处理中心之间应采用联机方式发送和接收业务;当出现联机中断或其他特殊情况时,可采用磁介质方式发送和接收业务。

第三十二条外币支付系统处理的基本业务包括支付类业务和信息类业务。

支付类业务是指由外币清算处理中心清算和代理结算银行结算的资金收付业务。

信息类业务是指利用外币清算处理中心作为信息通道,无需外币清算处理中心清算和代理结算银行结算的信息发送与接收业务。

第三十三条外币支付系统处理的支付类业务包括境内跨行 贷记业务、轧差净额业务、付款交割业务。

境内跨行贷记业务是指境内付款银行向境内收款银行主动发起的付款业务。

轧差净额业务是指外币清算机构提交的多边支付业务。付款交割业务是指证券存管机构为同时完成债券交割与资金结算发起的支付业务。

第三十四条代理结算银行作为境外业务代理行可通过外币支付系统办理转汇业务。

转汇业务是指参与者向作为境外业务代理行的代理结算银行发起并由该代理结算银行结算的汇出业务。

代理结算银行为参与者办理转汇业务时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以及流动性支持条件由其与相关参与者自行协商。

第三十五条外币支付系统处理的信息类业务包括转汇信息业务、查询查复业务、撤销申请业务、退汇申请业务、退汇应答业务、圈存资金调整业务、授信额度调整业务、质押和解押业务、通用信息业务。

查询业务是指参与者对与其相关的外币支付业务进行查询,查复业务是指参与者收到查询请求后向发出查询的参与者进行答复。

撤销申请业务是指参与者申请撤销已发送但未清算的外币支付业务退汇申请业务是指参与者申请退回已清算的外币支付业务,退汇应答业务是指参与者收到退汇请求后向发起申请的参与者进行应答。

圈存资金调整业务是指代理结算银行通过外币清算处理中心调增、调减圈存资金。授信额度调整业务是指代理结算银行通过外币清算处理中心调增、调减授信额度。

债券质押业务是指参与者依据其与代理结算银行签订的协 议,将其存放在债券存管机构的合格债券质押给代理结算银行进行融资,以用于外币支付系统的流动性支持。债券解押业务是指参与者依据其与代理结算银行签订的协议,从其外币结算账户中扣除质押融资金额归还代理结算银行,以换回原质押债券。

转汇信息业务是指参与者将跨境汇出汇款业务信息发送给作为境外业务代理行的参与者,由其按信息中约定转汇至境外收款行。

通用信息业务是指参与者、特许参与者、代理结算银行和外币清算处理中心之间通过自由格式报文进行信息交流。

第三十六条外币支付系统处理的境内跨行贷记业务的信息从发起清算行起,经外币清算处理中心、代理结算银行至接收清算行止。

发起清算行是指向外币清算处理中心提交外币支付业务的参与者。接收清算行是指从外币清算处理中心接收外币支付业务的参与者。

第三十七条外币支付系统处理的轧差净额业务和付款交割业务的信息从特许参与者起,经外币清算处理中心、代理结算银行至接收清算行止。

第三十八条外币支付系统运行按时序分为营业准备、日间运行、业务截止、清算窗口和日终处理五个阶段。

各运行阶段的起止时间由外币清算处理中心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规定进行设置和调整。

第三十九条在系统营业准备阶段,参与者、特许参与者、代理结算银行和外币清算处理中心可进行机构管理、币种管理等业务处理。

代理结算银行应根据其与参与者签订的协议,向外币清算处理中心上传各参与者的当日日初可用额度。第四十条在系统日间运行阶段,参与者和特许参与者可在各业务种类的业务截止时间前,通过外币支付系统办理相关外币支付业务。

第四十一条在系统日间运行阶段,参与者可对其发起和接收的外币支付业务进行查询,相关参与者应在收到查询申请当日至迟下1个工作日内进行查复。

第四十二条在系统日间运行阶段,参与者可申请退回其发起的已清算的外币支付业务,相关参与者应在收到退汇申请的当日至迟下1个工作日内进行答复。相关款项尚未贷记收款人账户,且参与者同意退回的,应当另行发起外币支付指令。

第四十三条对于支付金额不超过参与者可用额度的外币支付业务,外币清算处理中心应实时全额清算;对于支付金额超过可用额度的外币支付业务,外币清算处理中心应按照下列排队释放优先级别(以下简称优先级别)进行排队:

(一)轧差净额业务;

(二)付款交割业务;

(三)紧急境内跨行贷记业务;

(四)非紧急境内跨行贷记业务。

第四十四条在系统日间运行阶段,外币清算处理中心应对处于排队状态的外币支付业务按照优先级别顺次进行清算,对处于同一优先级别的外币支付业务按照“先进先出规则”进行清算。

第四十五条参与者可对其发起的处于排队状态的外币支付业务在同一优先级别中调整排队顺序,但不能跨优先级别调整。特许参与者不得调整其处于排队状态的轧差净额业务的排队顺序。

参与者可撤销其发起的处于排队状态的外币支付业务。第四十六条在日间可用额度定时调整时点,外币清算处理 中心应对自系统日间运行开始至可用额度定时调整时点期间发生的外币支付业务的清算结果进行试算平衡,并将试算平衡后的清算结果提交相关币种的代理结算银行。

当某参与者在日间可用额度定时调整时点其清算差额为净贷记且可用额度的锁定额大于圈存资金和授信额度之和时,外币清算处理中心应将需调增圈存资金的情况通知代理结算银行。

第四十七条代理结算银行收到外币清算处理中心提交的清算结果后,应及时完成记账并向外币清算处理中心返回记账处理结果。

代理结算银行收到外币清算处理中心发送的需调增圈存资金的通知后,应按照其与参与者的协议及时通知相关参与者,并根据相关参与者的指令及时调增其圈存资金。

第四十八条当系统业务截止时外币支付业务仍处于排队状态的,外币清算处理中心应开启清算窗口,受理信息类业务和贷记可用额度不足的参与者的支付类业务。

外币清算处理中心应在清算窗口关闭前对处于排队状态的外币支付业务,依次按照“级别优先、金额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进行清算。

外币清算处理中心可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要求,对处于排队状态的外币支付业务进行撮合,以完成对相关外币支付业务的清算。

对于在清算窗口关闭时仍处于排队状态的外币支付业务,外币清算处理中心应予以退回,轧差净额业务除外。

第四十九条在系统日终时,外币清算处理中心应对日间可用额度定时调整时点至系统日终期间发生的外币支付业务的清算结果进行试算平衡,并将试算平衡后的清算结果提交相关币种的代理结算银行。外币清算处理中心收到代理结算银行返回的记账处理结果后,分别与参与者、特许参与者和代理结算银行进行分币种账务核对。核对不符的,参与者、特许参与者和代理结算银行应以外币清算处理中心的数据为准进行调整,同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

外币清算处理中心应在系统日终完成后将参与者的可用额度归零。

第五十条在系统年终时,参与者、特许参与者、代理结算银行和外币清算处理中心相关业务处理的流程和方法与系统日终处理相同。

第四章风险管理

第五十一条外币支付系统分币种实时计算各参与者的可用额度,以防范信用风险。

第五十二条代理结算银行应依据其与参与者签订的协议,在外币支付系统中对相关参与者的可用额度进行日初设置和日间申请调整。

代理结算银行应在日间可用额度定时调整时点,统一更新相关参与者的可用额度。

第五十三条参与者应在外币清算处理中心保持充足的可用额度,以确保系统外币支付业务的及时清算。第五十四条特许参与者收到外币清算处理中心返回的轧差净额业务已排队信息时,应及时通知并督促相关参与者筹措资金。

清算窗口关闭前,相关参与者无法筹措足够资金的,特许参与者应启动风险保证金、风险共担机制,确保系统外币支付业务的及时清算。

第五十五条代理结算银行应根据其与参与者签订的协议,向参与者提供透支便利、质押融资等流动性支持,以防范流动性 风险。

第五十六条参与者、特许参与者、代理结算银行和外币清算处理中心应加强对相关业务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防范运行风险。

第五十七条外币清算处理中心应将其业务数据在外币支付系统中至少保存30个工作日;对于脱机业务信息,应按照同类会计档案的保存要求进行保存。

第五十八条参与者可向外币支付系统查询其圈存资金、授信额度、可用额度、排队往账累计额、排队来账累计额等情况,以加强风险管理。

第五章故障处理和应急处置

第五十九条参与者、特许参与者、代理结算银行和外币清算处理中心应建立健全外币支付系统故障处理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保障系统运行的不间断性、业务处理的连续性、数据的完整性和资金的安全性。

本办法所称外币支付系统突发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影响外币支付系统正常运行的突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

第六十条参与者、特许参与者、代理结算银行和外币清算处理中心应做好外币支付系统运行异常信息和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报告,建立健全系统运行异常和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准备。

第六十一条参与者、特许参与者、代理结算银行和外币清算处理中心发生外币支付系统故障时,应按照“先报告、后处理,尽快恢复运行,优先保障外币清算处理中心运行”的原则进行处置。

参与者、特许参与者和代理结算银行发生外币支付系统故 障时,应及时向外币清算处理中心报告。代理结算银行和外币清算处理中心发生外币支付系统重大故障时,应在故障发生后1小时内报告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第六十二条故障报告内容应包括故障性质、影响系统运行情况、影响业务处理情况、现场处置情况、启动技术应急处置预案情况等。

故障报告应采用书面报告的形式,情况紧急的,可采用先电话报告后书面报告的形式。

第六十三条外币清算处理中心收到参与者或特许参与者的故障报告后,应将相关情况通知其他参与者和特许参与者,暂存接收清算行为故障参与者的业务,同时协助其排除故障;在收到故障报告后2小时内参与者、特许参与者仍不能排除故障的,外币清算处理中心应将相关情况报送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系统日终时参与者、特许参与者仍不能排除故障的,外币清算处理中心应采用磁介质等方式向参与者、特许参与者传递相关数据,并由其进行后续处理。

外币清算处理中心收到代理结算银行报送的故障报告后,应正常受理业务、暂存清算结果,同时协助其在最短时间内排除故障;在收到故障报告后1小时内代理结算银行仍不能排除故障的,外币清算处理中心应将相关情况报送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系统日终时代理结算银行仍不能排除故障的,外币清算处理中心和代理结算银行应采用磁介质等方式传递相关数据并进行后续处理。

第六十四条参与者、特许参与者、代理结算银行和外币清算处理中心发生外币支付系统故障后,应立即按照相关故障处理规定排除故障或按规定启动技术应急预案。

第六十五条外币支付系统故障排除后,参与者、特许参与 者、代理结算银行和外币清算处理中心应尽快做好业务数据的恢复和核对工作,尽快恢复外币支付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业务的正常办理。

第六十六条代理结算银行和外币清算处理中心发生外币支付系统重大故障且在可容忍时间内无法排除的,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可宣布外币支付系统暂停运行,并按有关规定启动故障救援程序。

第六十七条代理结算银行和外币清算处理中心应研究建立与外币支付系统相关的灾难备份系统,定期不定期进行生产环境切换到灾难备份环境的演练,确保灾难备份系统在危机情况下能够快速、高效地投入使用。

第六章纪律与责任

第六十八条参与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中国人民银行可视其情节及影响程度,对其进行通报、暂停其外币支付系统业务、责令其退出外币支付系统。

(一)提供虚假申请材料,采取欺骗手段加入外币支付系统;

(二)通过外币支付系统办理不符合国家外汇管理有关政策法规的业务;

(三)收到查询后未查复或未及时查复;

(四)收到退汇申请后未按规定办理退汇;

(五)可用额度不足造成外币支付系统多次开启清算窗口;

(六)存在重大风险隐患,影响外币支付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七)发生外币支付系统故障或突发事件后,未按规定报告或未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影响外币支付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第六十九条特许参与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中国人民银行可视其情节及影响程度,对其进行通报、暂停其外币支付系统业务、责令其退出外币支付系统。

(一)提供虚假申请材料,采取欺骗手段加入外币支付系统;

(二)通过外币支付系统办理不符合国家外汇管理有关政策法规的业务;

(三)未对其发起的轧差净额业务进行风险控制,导致外币支付系统日终无法正常结算;

(四)存在重大风险隐患,影响外币支付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五)发生外币支付系统故障或突发事件后,未按规定报告或未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影响外币支付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第七十条代理结算银行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中国人民银行可视其情节及影响程度,对其进行通报、提前终止其代理结算银行资格。

(一)未按照外币清算处理中心提交的清算结果进行记账;

(二)未及时向外币清算处理中心反馈记账处理结果,影响外币支付系统正常日终;

(三)未报送中国人民银行备案或未征求参与者意见,擅自增加外币支付系统相关收费项目或提高收费标准;

(四)未按照其申请代理结算银行资格时提出的服务标准向参与者提供流动性支持;

(五)存在重大风险隐患,影响外币支付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六)发生外币支付系统故障或突发事件后,未按规定报 告或未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影响外币支付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第七十一条被中国人民银行责令退出外币支付系统的参与者和特许参与者,自退出之日起2年内不得申请加入外币支付系统。被中国人民银行提前终止某一币种代理结算银行资格的银行,自资格终止之日起2年内不得申请成为该币种的代理结算银行。

第七十二条参与者、特许参与者、代理结算银行、外币清算处理中心不按规定办理外币支付业务造成资金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七十三条外币清算处理中心的外币清算服务收费方案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代理结算银行的外币结算服务收费方案由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行制定,但应事先报送中国人民银行备案并在实施前向银行业金融机构公布。

第七十四条本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解释、修改。第七十五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境内外币支付系统代理结算银行管理规定(试行)

境内外币支付系统代理结算银行管理规定(试行)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规范境内外币支付系统(以下简称外币支付系统)代理结算银行的行为,防范风险,保障外币支付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境内外币支付系统管理办法》等法律制度,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代理结算银行是指根据其与参与者签订的外币结算服务协议,负责对外币清算处理中心提交的清算结果进行结算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简称银行)。

外币结算账户是指参与者在代理结算银行开立的,用于外币结算的外币同业存款账户。

第三条

代理结算银行选择、外币结算账户管理、流动性支持、收费管理、检查监督以及资格终止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需要确定一家或多家银行为外币支付系统某一币种的代理结算银行,并对代理结算银行实行资格管理。

第五条

代理结算银行应制定与外币支付系统相关的外币结算内部管理制度,并报送中国人民银行备案。

外币结算内部管理制度应对代理结算银行的外币结算账户管理、流动性支持、收费管理、风险控制以及行内相关业务系统管理等进行规范。

第六条

代理结算银行应加强对其行内相关业务系统的运行维护,建立健全故障处理和应急处置机制,制定突发事件技术应急处置预案,保障外币支付系统资金结算的正常进行。

第七条

代理结算银行应与外币清算处理中心签订外币支付系统资金清算和结算协议。

外币支付系统资金清算和结算协议应包括圈存资金和授信额度管理、可用额度管理、资金结算与排队管理、清算结果处理、日终对账等内容。第八条

代理结算银行为银行提供外币结算服务的,应与其签订外币结算服务协议。

外币结算服务协议应包括外币结算账户管理、隔夜自动投资安排、流动性支持、收费、信息保密等内容。

第九条

代理结算银行应按照国家规定,对外币支付系统资金结算有关信息保密。

第十条

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对代理结算银行的外币资金结算活动进行检查监督,以确保外币支付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二章 代理结算银行的选择

第十一条

中国人民银行通过评议方式选择外币支付系统代理结算银行,具体程序包括邀请、申请、评审、公示、公告、验收、通知等。

第十二条

中国人民银行需选择某一币种代理结算银行时,以适当方式向银行发出邀请。

第十三条

银行符合下列条件的,可申请成为某一币种代理结算银行:

(一)具有境内法人资格,成立10年以上;

(二)具有经营外汇业务的资格和相应的外汇业务经营管理能力;

(三)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良好,具有较强的外币资金融资能力;

(四)具有相应数量的国内分支机构以及一定数量的海外分支机构或完善的国际代理行网络;

(五)具有相应数量的熟悉外币支付业务和外币支付系统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

(六)具有安全、高效的行内相关业务系统;

(七)具有健全的外币结算业务内部控制制度。

第十四条

同一银行可申请成为一个或多个币种的代理结算银行。第十五条

银行申请成为某一币种代理结算银行的,应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基本情况,具体包括本行的组织结构、业务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资金调拨安排和行内相关业务系统概况;

(二)工作方案,具体包括行内相关业务系统的改造或建设方案、流动性支持方案和外币结算相关制度安排;

(三)相关服务标准,具体包括外币结算账户管理、隔夜自动投资、流动性支持和外币结算服务收费等方面的服务标准。

第十六条

中国人民银行收到银行申请后及时进行评审,并在初步选定代理结算银行后以适当方式进行公示。

第十七条

公示期满后,对于符合代理结算银行条件的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确定其具有某一币种的代理结算银行资格,并以适当方式进行公布。

第十八

条被确定为代理结算银行的银行应及时完成其行内相关业务系统的改造或建设、外币结算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外币结算服务协议范本的制定以及外币支付系统资金清算和结算协议的签订等工作,并在完成相关工作后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验收申请。

第十九

条中国人民银行收到代理结算银行的验收申请后及时组织验收。对于符合下述条件的,中国人民银行予以验收通过,并通知其正式承担相关币种的代理结算银行职责:

(一)改造后的行内相关业务系统符合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接口规范和技术要求,能实现对参与者分散开立的外币结算账户的集中管理,能支持外币支付系统的实时全额结算;

(二)外币结算内部管理制度、外币结算服务协议范本符合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并符合其根据本规定笫十五条规定申报的服务标准。

(三)外币支付系统资金清算和结算协议符合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明确界定代理结算银行和外币清算处理中心在外币资金清算与结算方面的责任。

(四)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条件。

对验收未通过的,中国人民银行可终止其相关币种的代理结算银行资格。

第三章 外币结算账户管理 第二十条

代理结算银行应加强对外币结算账户开立和使用的管理,按照其与参与者签订的协议提供外币结算账户服务。

第二十一条

代理结算银行应根据其与参与者签订的协议,在外币支付系统营业准备阶段向外币清算处理中心上传各参与者的当日日初可用额度。

代理结算银行可根据参与者的申请,在外币支付系统日间运行阶段调整该参与者的圈存资金和授信额度。

第二十二条

代理结算银行在日间可用额度定时调整时点收到外币清算处理中心发送的需调增圈存资金的通知后,应按照其与参与者签订的协议及时通知相关参与者,并根据相关参与者的指令及时调增其圈存资金。

第二十三条

对于外币清算处理中心提交的清算结果,代理结算银行应按照其与参与者协议约定的记账顺序,及时完成外币支付业务的记账工作。

第二十四条

代理结算银行应在日间可用额度定时调整后,将参与者的圈存资金和授信额度变化情况及时发送外币清算处理中心。

第二十五条

在外币支付系统日终时,代理结算银行应根据外币清算处理中心提交的当日各参与者的借方或贷方数据进行核对。

核对不符的,代理结算银行应以外币清算处理中心的数据为准进行账务调整,同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

第二十六条

代理结算银行应将当日外币支付业务记账明细及时至迟于下1个工作日提交相关参与者,以供其进行账务核对。

第二十七条

参与者可向代理结算银行查询其账户余额以及与外币结算账户有关的情况,代理结算银行应及时予以答复。

第二十八条

代理结算银行应按照其与参与者签订的协议,将参与者的日终账户余额进行隔夜自动投资。

第二十九条

银行退出外币支付系统后,代理结算银行可根据该银行的申请,撤销其在本行开立的外币结算账户。

第四章 流动性支持 第三十条

代理结算银行应根据本规定笫十五条规定申报的有关流动性支持的服务标准,与参与者签订相应的协议,为参与者办理外币支付业务提供流动性支持。

第三十一条

代理结算银行制定的流动性支持的服务内容应包括流动性支持的种类、条件、金额、利率等内容。

第三十二条

代理结算银行应根据与参与者签订的协议,确定和调整参与者用于外币支付系统日间融资和隔夜融资的授信额度。

本规定所称日间融资是指代理结算银行在外币支付系统日终处理结束前为参与者提供的融资。

本规定所称隔夜融资是指代理结算银行在外币支付系统日终处理结束后为参与者提供的融资。

第三十三条

代理结算银行需对其流动性支持方案进行调整的,应征求参与者的意见,并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

第五章

收费管理

第三十四条

代理结算银行应根据本规定笫十五条规定申报的有关收费的服务标准,制定外币结算服务收费方案(以下简称收费方案),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并向银行同业公布。

第三十五条

代理结算银行制定的收费方案应包括收费对象、收费项目、收费标准、计费区间、缴费方式等内容。

代理结算银行可与参与者商定外币结算服务收费的具体内容,但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不得超过其已公布的收费方案。

第三十六条

代理结算银行需对其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进行调整的,应征求参与者的意见,并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

代理结算银行在按规定程序调整收费方案前,不得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或提高收费标准。

第六章

检查监督 第三十七条

代理结算银行办理外币支付系统结算业务,应依法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检查监督。

第三十八条

代理结算银行应每半年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告一次外币结算业务总体情况。

外币结算业务总体情况主要包括外币结算业务开展情况、授信额度实际使用和归还情况、行内相关业务系统运行情况、外币结算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外币结算服务协议遵守情况以及外币支付系统资金清算和结算协议遵守情况等。

第三十九条

代理结算银行应接受中国人民银行对其承担相关币种代理结算银行职责情况的考核。

中国人民银行对代理结算银行的考核周期为1年。

中国人民银行在代理结算银行资格期限届满6个月前,对其进行考核。

第七章 资格终止

第四十条

银行承担某一币种代理结算银行职责的期限一般为3年,具体期限由中国人民银行确定。

期限届满后,中国人民银行可终止该银行相关币种的代理结算银行资格。第四十一条

代理结算银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人民银行可提前终止其相关币种的代理结算银行资格;

(一)不配合中国人民银行考核或考核不合格;

(二)严重违反外币支付系统相关规定。

被中国人民银行提前终止某一币种代理结算银行资格的银行,自资格终止之日起2年内不得申请成为该币种的代理结算银行。

第四十二条

当代理结算银行出现解散、撤销、宣告破产等情况时,中国人民银行提前终止其代理结算银行资格。

第四十三条

银行不再有承担某一币种代理结算银行职责的意愿时,应至少提前6个月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其不再承担该币种代理结算银行职责的书面申请。经中国人民银行同意后,该银行不再承担该币种代理结算银行职责。第四十四条

银行不再承担某一币种代理结算银行职责时,应向该币种代理结算银行的继任者提供必要的协助,以便于继任者顺利承担该币种代理结算银行的职责。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五条

本规定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解释、修改。第四十六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人民银行西安分行支付系统参与者管理办法(试行)》(西银发【2008】36号)

人民银行西安分行支付系统参与者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陕西省内支付系统直接参与者的管理,确保支付系统高效、安全、稳定运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大额支付系统业务处理办法(试行)》、《小额支付系统业务处理办法(试行)》、《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入、退出支付系统管理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中的支付系统包括大额支付系统和小额支付系统。

第三条 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通过支付系统办理支付清算业务的陕西省内支付系统直接参与者及其间接参与者、特许参与者适用本办法。

前款所称直接参与者,是指直接与支付系统西安城市处理中心连接并在当地人民银行开设清算账户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人民银行地市级(含)以上中心支行(库)。

前款所称间接参与者,是指未在人民银行开设清算账户而委托直接参与者办理资金清算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人民银行县(市)支行(库)。

前款所称特许参与者,是指经人民银行总行批准通过支付系统办理特定业务的机构。

第四条 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对支付系统直接参与者及其间接参与者、特许参与者实行“集中统一、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负责全省直接参与者、特许参与者的监督管理、检查和考核。

人民银行陕西省内相关中心支行协助西安分行对辖内地方性银行业金融机构直接参与者进行管理。

支付系统直接参与者负责对其辖属间接参与者的业务管理和指导。

第二章 加入

第五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直接参与者加入支付系统应向人民银行西安分行提出申请,由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审核并报人民银行总行批准后实施。

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间接参与者加入支付系统应向人民银行西安分行提出申请,由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审核批准后实施。第六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以直接参与者身份加入支付系统,应按照申请、审查、实施、验收、加入五个阶段的程序办理。

申请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出加入支付系统要求的行为。审查是指人民银行审核、批准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入支付系统申请的行为。

实施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按规定做好相关业务和技术准备工作的行为。

验收是指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和技术实施结果进行审验并出具验收报告的行为。

加入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正式接入支付系统的行为。第七条 申请。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向人民银行西安分行报送加入支付系统的申请及相关材料。

(一)申请书。应描述机构全称、机构注册所在地、支付结算业务状况、内部管理状况、人员配臵状况、接入方式(直连或 2 间连)和支付系统行号信息。

(二)金融许可证原件(备查)、复印件;

(三)金融机构营业执照原件(备查)、复印件;

(四)支付系统行名行号申报表。

第八条 审查。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受理申报材料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对符合加入条件的上报人民银行总行审批。若审批通过,以正式文件批复申请机构,并向其提供支付系统接口规范和前臵机配臵指引文件。

第九条 实施。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在收到同意加入支付系统批复2个月内完成以下准备工作:

(一)按照规定配臵前臵机、网络设备,并实现与西安城市处理中心的网络连通;

(二)凭批复文件购臵密押设备;

(三)直连方式接入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支付系统接口规范完成接口软件开发及行内系统改造;

(四)完成系统集成及业务测试;

(五)完成支付系统相关业务、技术培训;

(六)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条 验收。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完成实施阶段各项工作后,向人民银行西安分行提交申请验收报告,由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组织对实施结果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报告。

第十一条 加入。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验收后,向人民银行西安分行报送正式加入支付系统的申请。

(一)申请书。应对工程实施、业务培训、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等准备情况进行说明;

(二)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验收报告;

(三)支付系统应急处臵预案。

第十二条 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在收到银行业金融机构正式加入支付系统的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并上报人民银行总行审批。

第十三条 待收到人民银行总行同意申请机构加入支付系统的批复文件后,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将批复文件及加入支付系统的日期和具体操作流程转发申请机构,并在行名行号管理系统内为其开设主用户。

第十四条 申请机构通过行名行号管理系统申报所属间接参与者的支付系统行号,并经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审查,并报人民银行总行审核通过后,由支付系统国家处理中心发布生效。

第十五条 新增直接参与者凭人民银行西安分行批复在当地人民银行营业部门开设清算账户,向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申领支付系统地方押密钥。

第十六条 新增直接参与者必须在人民银行总行确定的上线日期前一周完成技术和业务培训及其他相关准备工作,并在规定的上线日期投产运行。

第十七条 特许参与者加入支付系统比照银行业金融机构完成申请、审查、实施、验收、加入各阶段相关工作。

第十八条 间接参与者加入支付系统,由其直接参与者通过行名行号管理系统申报;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在收到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上报人民银行总行审批;若人民银行总行审批通过,确定该机构加入支付系统的日期,并通过行名行号管理系统公布。

第三章 业务管理

第十九条 支付系统参与者严格按照《大额支付系统业务处理手续(试行)》、《小额支付系统业务处理手续(试行)》进行业 4 务处理,严禁擅自改变业务处理流程。

第二十条 查询查复管理。直接参与者应对有疑问或发生差错的支付业务,在当日至迟下一个工作日12:00前发出查询。查复行应在收到查询信息的当日至迟下一个工作日12:00前予以查复。直接参与者应密切关注查询查复登记簿,督促辖属间接参与者按规定时间和格式进行查复。对于不能及时进行查复的,直接参与者必须查明原因,并协助相关间接参与者妥善处理。

办理支付业务查询查复,应使用查询查复报文,严禁使用自由格式报文发送查询查复信息。

第二十一条 退回申请应答管理。直接参与者若对本行发出的支付业务申请退回,应及时向汇入行发送退回申请报文。汇入行收到退回申请报文的当日至迟下一个工作日12:00前发出同意退回或拒绝退回应答信息。直接参与者应密切关注退回申请应答登记簿,督促辖属间接参与者按规定时间和格式进行应答。不能进行应答的,直接参与者必须查明原因,并协助相关间接参与者妥善处理。

第二十二条 业务回执处理。直接参与者应加强对普通借记业务和定期借记业务的业务回执管理。付款行在收到普通借记业务和定期借记业务时,审核无误且账户资金足够支付的,应立即办理扣款,并返回借记业务回执信息。

第二十三条 业务差错处理。直接参与者负责协调处理系统内支付业务差错及纠纷。对于跨系统业务,应先由双方直接参与者协调处理,对于经协调仍然不能处理的业务差错及纠纷,由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协调处理。

第二十二条 创新业务管理。各直接参与者、特许参与者在支付系统平台进行的创新业务项目,应向人民银行西安分行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二十三条 直接参与者、特许参与者自主开展系统升级、改造若影响支付系统运行,应提前10日书面报备人民银行西安分行。

第四章 清算账户流动性管理

第二十四条 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负责对各直接参与者清算账户进行监督管理,依照相关规定下达对直接参与者清算账户进行流动性监测、余额控制、借记控制、日间透支限额控制的指令。

第二十五条 实行清算账户余额控制时,清算账户不足控制金额的,该清算账户不得被借记,超过该控制金额的部分可以被借记。

实行清算账户借记控制时,除人民银行发起的错账冲正和同城票据交换等轧差净额外,其他借记该清算账户的支付业务均不能被清算。

第二十六条 直接参与者必须建立清算账户资金头寸的日常监测机制,确定专人监测本机构的清算账户余额,通过设定余额警戒线等措施,避免因清算资金不足发生支付业务排队情况。如发现支付业务排队,应立即协同资金管理部门及时调度清算资金,保障足够的资金用于本机构支付业务的及时清算。

第二十七条 直接参与者必须建立清算账户资金头寸的应急补救机制,可按以下顺序筹措资金:

(一)向其上级机构申请调拨资金;

(二)从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拆借资金;

(三)通过债券回购获得资金;

(四)通过票据转贴现或再贴现获得资金;

(五)向人民银行申请贷款。

第二十八条 直接参与者可根据管理需要签订《自动质押融 6 资协议》、《小额支付系统质押业务协议》,启动大额自动质押融资机制、小额质押融资机制,解决流动性不足问题。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对直接参与者的清算账户设臵自动质押融资机制和核定日间透支限额,用于弥补清算账户流动性不足。

同一直接参与者在同一营业日只能使用自动质押融资机制或核定的日间透支限额。

第二十九条 直接参与者应与其他金融机构签订《银行间临时资金拆借协议》,解决流动性不足问题。

第三十条 直接参与者应与管理其清算账户的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营业管理部、地市中心支行签订高额罚息贷款融资协议。当直接参与者在清算窗口时间内无法筹措资金弥补头寸的,由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向其提供高额罚息贷款。

第三十一条 小额支付系统的流动性日常管理参照执行《小额支付系统业务处理办法》中关于“净借记限额管理”的相关规定。

第五章 运行管理

第三十二条 支付系统参与者必须严格遵守支付系统运行时间的规定:

(一)大额支付系统工作日正常业务处理时间为8:30—17:00,17:00业务截止,清算窗口时间为17:00—17:30。

(二)小额支付系统为7×24小时不间断运行,每日日切时间为16:00,收到日切报文后进行日切处理。

(三)各直接参与者应在当日日终收取全部报文,待大额支付系统进入下一个工作日营业准备状态,小额支付系统进入次日日间状态,方可结束当日业务。

如遇异常情况不能在日间状态前登录或日终处理后退出系 7 统的,应及时报告西安城市处理中心。

第三十三条 直接参与者应监督所辖间接参与者严格遵守支付系统运行工作日和运行时间的规定。如遇支付系统运行时间调整,应将人民银行的通知及时告知所属间接参与者,严格按照规定时间运行。

第三十四条 直接参与者要遵守国家处理中心和西安城市处理中心以自由格式报文下发的通知事项,及时告知间接参与者,并加强监测监控,防止因个别参与者不按规定处理业务而影响支付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三十五条 直接参与者应制定支付系统运行管理制度和日常检查规程,对机房环境、主机及网络设备进行日常检查和维护,并记录检查维护日志。

第三十六条 直接参与者应定期对前臵机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数据库、中间件等做系统级备份。每日业务结束,应对当日业务数据进行备份。

第三十七条 直接参与者应按照本机构《支付系统应急处臵预案》定期组织进行应急演练,并做好记录备查。

第三十八条 直接参与者应根据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要求实施特定或全部业务跟踪,并及时报送业务跟踪结果。

第三十九条 直接参与者应按照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的要求报送相关支付清算业务资料或信息,并于每季后10日(遇法定假期顺延)内上报《支付系统季度运行报告》。

第六章 安全管理

第四十条 支付系统机房应当符合国家建设标准和人民银行机房管理规定。应保持机房的清洁、整齐、有序。禁止将易燃、易爆、易腐蚀等危险品和与系统运行无关的物品带入机房。

第四十一条 业务人员应在规定的权限内操作,离开操作岗位时应及时退出业务界面。岗位调整或变动应办理岗位交接手续,并在系统中注销该用户。

第四十二条 业务人员口令不得外泄他人。口令应具有一定的复杂度,并定期进行更换。

第四十三条 直接参与者必须指定专人配臵、维护和保管支付系统密押设备,保管好地方押密钥,严防泄露。

第四十四条 禁止在支付系统生产系统上进行开发、培训和安装与支付系统运行无关的软件。

第四十五条

禁止在支付系统生产设备上使用非支付系统专用的存储介质;支付系统使用的存储介质,必须严格进行病毒检查,防止计算机病毒侵入。

第四十六条 支付系统设备需要外送维修,应当删除所存储的数据。严禁泄漏支付系统相关参数、配臵信息以及支付交易和账户信息。

第四十七条 支付系统文档资料和操作手册应由专人负责保管,建立文档登记簿,严禁越权复制和外借;废弃或过期技术文档和存储介质的销毁,参照会计档案的销毁办法执行;资料保管应作到防火、防热、防潮、防尘、防磁、防盗。

第七章 故障报告与处理

第四十八条 支付系统系统出现故障应遵循实时报告、及时处理、尽快恢复的原则。

第四十九条 支付系统系统出现故障应立即报告西安城市处理中心。故障排除后,应在3个工作日内以正式文件向西安城市处理中心报送故障现象、故障分析和处理结果的报告。

第五十条 支付系统出现的常规故障,由直接参与者的技术 9 支持人员或系统管理员按照相关技术维护手册进行处理。

第五十一条 支付系统出现的非常规故障,由直接参与者组织人员分析查找原因,研究解决方案。需要技术支持时,应立即记录或复制设备提供的相关信息,并将故障现象报告西安城市处理中心,后者视故障具体情况报国家处理中心技术支持中心。6小时内不能排除故障并影响运行的,要启用备份设备。

第七章 变更与退出

第五十二条

直接参与者及间接参与者变更支付系统相关信息应通过行名行号管理系统申报;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上报人民银行总行审批。

第五十三条 直接参与者变更接入方式,应向人民银行西安分行提出书面申请。申请由间连方式变更为直连方式的应附接口程序验收报告。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对符合变更条件的,上报人民银行总行审批。

间接参与者申请变更为直接参与者的,参照直接参与者加入支付系统的流程办理。

第五十四条 直接参与者退出支付系统,应向人民银行西安分行提出书面申请;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上报人民银行总行审批;若审批通过,以正式文件批复申请机构,并撤销该机构的支付系统清算账户。

直接参与者应在收到批复后20个工作日内完成以下工作:

(一)办理支付系统行号撤销手续;

(二)向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移交支付系统应用软件及相关文档资料;

(三)注销支付系统密押设备及密钥;

(四)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事项。第五十五条 间接参与者退出支付系统,由所属直接参与者通过行名行号管理系统申报,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上报人民银行总行审批,并确定其退出支付系统的具体日期。

第八章 纪律与罚则

第五十六条 直接参与者因清算账户资金头寸不足,导致支付指令未及时清算,延误客户和他行资金使用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七条 因工作差错或其他原因延误支付业务的处理,影响客户和他行资金使用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八条 未按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处理借记业务回执、提出和答复业务查询,造成资金延误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九条 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视违规情节轻重对相关直接参与者分别给予以下处理:警告、约见谈话、通报批评、余额控制、借记控制、暂停参与资格直至责令退出支付系统。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可将处理结果通报其上级行和银行监督管理部门。涉嫌违法犯罪的,将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十条 直接参与者因管理不善泄露密钥,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可暂停其支付系统参与者资格。对触犯法律的,将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十一条 人民银行西安分行按照《陕西省直接参与者考核办法》对直接参与者进行考核和通报。对得分在70(含)-79分的直接参与者,给予口头警告并约见其单位负责人谈话;对得分在60(含)-69分的直接参与者,给予通报批评;对得分在50(含)-59分的直接参与者,对其清算账户实施余额控制;对得分在40(含)-49分的直接参与者,对其清算账户实施借记 11 控制;对得分在40分以下的直接参与者,暂停其支付系统参与者资格,责令其限期整改,并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九章 附 则

第六十二条 直接参与者须将支付清算管理部门、支付系统运行部门及技术维护部门负责人和具体联系人员的联系方式报告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若人员或联系方式发生变更,应及时报告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确保联系渠道畅通。

第六十三条 本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负责解释、修改。

第六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十五)《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入、退出支付系统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银发〔2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入、退出支付系统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银发[2007]384号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入、退出支付系统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及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严格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办理加入、退出支付系统事项。

二、中国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细化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入、退出支付系统的操作流程,制定详细的操作步骤,并明确内部有关部门的职责。

三、请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将《办法》转知辖内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和外资银行,并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实施中如遇问题,请及时报告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附件: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入、退出支付系统管理办法(试行)中国人民银行 二〇〇七年十月二十二日

附件

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入、退出支付系统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入、退出支付系统的行为,防范支付风险,保障支付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加入、退出支付系统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支付系统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建设、运行的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和小额批量支付系统。

银行业金融机构申请加入支付系统应同时加入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和小额批量支付系统。办理特定业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后可仅加入大额实时支付系统。

第四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直接参与者或间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支付系统。

直接参与者是指与支付系统连接并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人民币存款账户,直接通过支付系统办理支付清算业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间接参与者是指委托直接参与者通过支付系统办理支付清算业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第五条参与者应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标准编制支付系统行号,并确保行号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支付系统行号是参与者通过支付系统办理业务的身份识别代码,由12位定长数字组成。

第六条中国人民银行建设、运行行名行号管理系统,对支付系统参与者行名行号信息的新增、变更和撤销进行处理。

第七条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入、退出支付系统进行统一管理。

第二章加入

第八条以直接参与者身份加入支付系统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办理人民币结算业务;

(二)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人民币存款账户;

(三)满足加入支付系统的技术及安全性指标;

(四)内部控制制度健全;

(五)具有可行的防范和化解支付清算风险的预案;

(六)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银行业金融机构以间接参与者身份加入支付系统的条件由代理其清算资金的直接参与者确定。

第十条银行业金融机构以直接参与者身份加入支付系统,应按照申请、审查、实施、加入四个阶段的程序办理。

申请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出加入支付系统要求的行为。审查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审核、批准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入支付系统申请的行为。

实施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按规定做好加入系统各项业务和技术准备工作的行为。

加入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正式接入支付系统的行为。

第十一条申请。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报送申请书及相关材料:

(一)申请书。应对机构全称、机构注册所在地、支付结算业务状况、内部管理状况、人员配置状况、接入方式(直连或间连)和支付系统行号信息等进行描述。

(二)工商营业执照、金融机构法人许可证或金融机构营业许可证原件及复印件。

(三)防范和化解支付清算风险的预案。

第十二条审查。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受理申报材料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对符合加入条件的,形成书面意见(附申报材料)逐级上报总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支付结算管理部门收到书面意见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予以书面批复;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将书面批复转发申请机构,并向其提供支付系统接口规范和前置机配置指引文件。

第十三条实施。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在收到加入支付系统的书面批准后2个月内完成以下准备工作:

(一)按照规定配置安装前置机、网络和密押设备。

(二)完成支付系统相关业务、技术培训。

(三)以直连方式接入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支付系统接口规范完成接口软件开发及行内系统改造。

(四)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四条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应组织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入支付系统的实施工作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软、硬件环境和接口程序开发等,验收完毕后应出具验收报告。

第十五条加入。银行业金融机构完成实施工作后,须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提出正式加入支付系统的书面申请,包括:

(一)申请书。应对工程实施、业务培训、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等准备情况进行说明。

(二)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的验收报告。

(三)支付系统应急处置方案。

(四)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六条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收到银行业金融机构正式加入支付系统的申请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审核无误后,将书面意见逐级上报总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支付结算管理部门收到书面意见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批复,确定其加入支付系统的日期,并发布具体的操作流程。

第十七条间接参与者加入支付系统,由其直接参与者通过行名行号管理系统提交申请;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在收到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通过行名行号管理系统进行初审,审核无误后发送总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支付结算管理部门收到初审意见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审核无误后确定该机构加入支付系统的日期,并通过行名行号管理系统公布。

第三章变更

第十八条参与者变更支付系统行号信息中的机构名称、联系电话等要素应通过行名行号管理系统提出申请;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在收到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通过行名行号管理系统进行初审,审核无误后发送总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支付结算管理部门收到初审意见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审核无误后确定信息变更的生效日期,并通过行名行号管理系统公布。

第十九条直接参与者变更接入方式的,应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提出书面申请,申请由间连方式变更为直连方式的应附接口程序验收报告;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受理申报材料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符合变更条件的,形成书面意见(附申报材料)逐级上报总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支付结算管理部门收到书面意见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予以书面批复,并发布具体的操作流程。

第二十条间接参与者申请变更为直接参与者的,参照直接参与者加入支付系统的流程办理。

第四章退出

第二十一条直接参与者退出支付系统,应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提出书面申请;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受理退出申请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将书面意见(附申报材料)逐级上报总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支付结算管理部门收到书面意见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予以书面批复;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收到书面批复后,应在2个工作日内转发申请机构,并撤销该机构的支付系统清算账户。

第二十二条直接参与者收到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的书面批复

后,应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以下事项:

(一)办理支付系统行号撤销手续;

(二)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移交支付系统应用软件及相关文档资料;

(三)注销支付系统密押设备及密钥;

(四)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三条间接参与者退出支付系统,由所属直接参与者通过行名行号管理系统提出申请;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在收到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通过行名行号管理系统进行初审,审核无误后发送总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支付结算管理部门收到初审意见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审核无误后确定其退出支付系统的具体日期,并通过行名行号管理系统公布。

第五章纪律与责任

第二十四条申请加入支付系统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按本办法的规定提供申请材料,并确保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第二十五条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应认真审查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申请材料,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及时办理,不得无理拒绝受理或拖延办理。

第二十六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收到加入支付系统的书面批准后2个月内未完成有关准备工作且无正当理由的,该机构在6个月内不得再次申请加入支付系统。

第二十七条直接参与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中国人民银行可强

制其退出支付系统:

(一)提供虚假申请材料,采取欺骗手段加入支付系统的;

(二)严重违反支付清算纪律,影响支付业务正常处理的;

(三)自加入支付系统之日起,因流动性不足导致支付系统清算窗口未在预定时间关闭累计超过3次的;

(四)存在重大支付清算风险隐患,影响支付系统安全运行的;

(五)其他影响支付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情形。

第二十八条中国人民银行强制银行业金融机构退出支付系统的,应向其下发书面通知,其退出程序参照本办法第二十二条办理。

第二十九条被强制退出支付系统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自退出之日起2年内不得申请加入支付系统。

第三十条银行业金融机构退出支付系统后未在规定时间内移交支付系统应用软件或注销密押设备、密钥的,中国人民银行将视情况予以通报;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三十一条人民银行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中国人民银行将给予行政处分:

(一)无理由拒绝受理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入、退出支付系统申请的;

(二)因未认真审查申请材料导致出现重大错误的;

(三)未在规定时间内办理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入、退出支付系统相关事项的;

(四)未认真履行验收职责,协助出具虚假验收报告的。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二条本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解释。第三十三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深圳同城支付结算系统运行管理办法(试行)

深圳同城支付结算系统运行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规范深圳同城支付结算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运行管理,确保系统安全、高效、稳定运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深圳金融电子结算中心(以下简称结算中心)及各参与者的运行维护部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系统的参与者包括直接参与者、间接参与者和特许参与者。

第四条结算中心负责系统后台处理中心(以下简称后台)及相关网络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负责对各直接参与者及特许参与者的运行维护进行监督和检查,并提供业务和技术咨询。

前置机系统(以下简称前台)由参与者负责运行、维护和管理。

第二章 准入和退出

第五条具有办理支付结算业务资格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及有办理特定支付业务需要的其他机构,具备参与系统运行的业务及技术条件的,均可申请成为系统相应的参与者。申请时,应向结算中心提出书面申请,结算中心应在接到申请后进行核验,并于10个工作日内就是否同意加入给予答复。

第六条参与者主动退出系统运行的,须由所属直接参与者或特许参与者向结算中心提交书面申请,或按照有关协议规定,经批准后方可退出。

被解散、被宣告破产及发生违反协议约定等情形的参与者,结算中心应当停止该参与者的运行。

发生严重违规行为或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以下简称人行深圳中支)认定应当退出系统运行的参与者,人行深圳中支可要求结算中心直接停止该参与者的运行。

第七条参与者需要变更有关信息的,应向结算中心提交书面申请,由结算中心进行核验,符合条件的予以变更,并由结算中心将变更信息通知相关各方。

第三章 岗位管理

第八条系统后台应设置系统管理员、业务主管、操作员和系统维护员岗。

各参与者应根据系统运行管理的需要,合理设置岗位。

第九条岗位人员的变动必须办理岗位变动交接手续,并在系统中更改相应用户。

第十条结算中心及各参与方应合理安排各岗位人员,确保系统不间断安全稳定运行。

第四章 操作管理

第十一条

系统后台应根据人行深圳中支的规定设置系统的资金清算场次和时间。各参与者应严格遵守系统运行工作日和运行时间的规定。

第十二条

系统后台应根据设备存储量和业务需要设置业务数据联机保存期。

第十三条

系统运行人员应监控系统运行情况,准确、完整地记录系统状态,填写系统运行日志。系统运行人员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主管人员,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四条

结算中心和直接参与者应监控业务运行、资金清算情况。第十五条

直接参与者应加强资金清算风险控制,做好对其在人行深圳中支准备金存款账户的余额管理,保证有充足的资金用于系统的净额清算。因资金不足影响大额支付系统正常运行的,按大额支付系统运行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六条

结算中心及各参与者应对待办业务事项及时处理,保证在系统进行日切处理前全部处理完成所有待办事项。

第十七条

结算中心应定期统计并向人行深圳中支上报各类业务的处理情况。

第五章 维护管理

第十八条

结算中心及直接参与者应制定系统维护管理制度和日常检查规程,严格按照规程完成日常检查和系统维护并记录日志,发现系统运行异常时按规定处理。

第十九条

结算中心对系统主机、网络通信、密押、存储等主要设备的硬件进行升级、更换、维修,或者对软件进行版本升级、配置参数调整的,必须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和稳定,并填写维护记录。

第二十条

结算中心及各参与者应对计算机系统、网络通信系统进行系统备份和定期数据备份,并填写备份记录。

第二十一条

结算中心应制定系统应急预案,并向人行深圳中支报备。结算中心及各参与者应定期进行系统应急预案演练和备份系统测试。

第二十二条

结算中心和各直接参与者应建立例行检查制度,对系统的运行环境、运行情况、备份设备和备份线路进行定期检查。

第六章 安全管理

第二十三条

结算中心应加强对所有用户的权限管理,用户设置和业务参数设置等操作应遵循“双签制”原则。

第二十四条

系统岗位兼职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系统管理员、系统维护员严禁兼任业务主管或操作员;

(二)业务主管严禁兼任操作员。

第二十五条

操作员在取得用户标识后,应立即登录系统,修改用户口令,用户口令仅限本人使用,不得外泄。

用户口令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至少每季度更换一次。操作人员遗忘口令时,应立即报告业务主管,由业务主管通知系统管理员重新设定,并记录备查。

一个用户标识只能分配给一个操作人员,一个操作人员只能拥有唯一的用户标识。

第二十六条

操作人员应在规定的权限内操作,不得进行与业务无关的操作;操作人员离开操作岗位时,应退出登录。

第二十七条

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的网络连接,必须采取防火墙等必要的技术隔离保护措施,必须实现与互联网的物理隔离。

第二十八条

系统病毒防范处理应符合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结算中心和各系统参与者应在系统设备安装病毒处理程序,及时升级杀毒程序,定期查毒,对外来数据应进行病毒检测,发现病毒及时处理。

第二十九条

生产和备份设备上禁止进行软件开发和业务操作培训,使用非系统专用的存储介质,安装与系统运行无关的软件。

第三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泄漏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的相关参数、配置信息和各参与者的支付交易、账户信息。第三十一条

系统设备因故障需外送维修时,应删除相关数据。

第三十二条

特殊情况下,结算中心确需对后台业务数据进行变更操作的,须经授权,并由两名以上系统维护员共同执行,详细记录操作内容,事后及时进行报告。

第七章 机房管理

第三十三条

系统机房应符合国家建设标准和中国人民银行有关机房的管理规定。机房的面积、温度、湿度、供电等指标应达到系统设备和运行的要求。

第三十四条

结算中心及各直接参与者应制定机房管理制度、门禁系统管理制度和审批登记制度。

第三十五条

系统机房应保持清洁、整齐、有序,禁止存放与系统运行无关的物品。

第三十六条

任何人员不得将易燃、易爆、易腐蚀等危险品以及食品、饮料等物品带入机房,不得在机房内使用明火或可能影响系统运行的设备。

第八章 设备管理

第三十七条

系统设备包括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场地设备等。系统设备应实行专人管理,建立档案,并做到定期检查,保证账实相符,禁止挪作他用。

第三十八条

系统设备应按技术规范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并填写记录,确保在用设备稳定运行,备份设备处于可用状态。

第三十九条

系统机房应配备专用传真机、专用程控电话、拨号备份线路和专用调制解调器,保证信息渠道畅通。

第九章 文档管理

第四十条 系统运行文档包括技术资料、操作手册、运行维护手册以及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书面信息和存储介质信息等。

第四十一条

系统运行文档的保管和使用比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须做到:

(一)指定专人负责入库保管,建立文档登记薄,保管人员调动时,须办理有关资料的交接手续;

(二)文档须妥善保管,做到防盗、防磁、防火、防潮、防蛀;

(三)对存储介质形式的文档,要定期检查、定期复制,防止因存储介质损坏而丢失资料;

(四)严格使用、借用登记,禁止私自或越权复制和外借。

第四十二条

系统应用软件开发文档保存期限为对应应用软件停止使用后5年;其他运行文档比照同类会计档案确定保存期限。

第四十三条

废弃或过期的运行文档比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进行销毁处理。

第十章 故障处理

第四十四条

系统故障处理应遵循“先报告后处理、尽快恢复运行”的原则。

发生系统故障时,直接参与者应立即向结算中心报告故障情况。

第四十五条

系统故障分为常规故障和非常规故障:

(一)常规故障是指故障现象和排除方法在现有运行文档中有明确描述的故障;

(二)非常规故障是指故障现象和排除方法在现有运行文档中没有描述的故障。

第四十六条

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常规故障,由系统维护人员按照故障处理规定和排除方法进行处理。

第四十七条

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非常规故障,操作人员应立即记录或复制设备提示的相关信息,并将故障现象报主管人员,由主管人员视情况逐级上报,同时由系统维护人员对故障进行排除;短时间内不能排除故障的,应请求技术支持或经批准后启动应急预案。

第四十八条

系统发生故障时,结算中心可根据故障性质要求参与者配合排除故障。

第四十九条

故障排除后,结算中心应做好故障现象、故障分析和处理结果的记录,并向人行深圳中支提交故障处理报告。

第五十条 系统通信中断时的信息传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由人行深圳中支负责解释和修改。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自系统运行之日起施行。

下载《境内外币支付系统管理办法(试行)》(银发(2008)125号)要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境内外币支付系统管理办法(试行)》(银发(2008)125号)要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OA系统管理办法(试行)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黑龙江有限公司 齐齐哈尔分公司OA系统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司办公自动化系统(以下简称OA系统)管理,保证其高效、安全运行,充分发挥OA系......

    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运行管理办法(试行)(银办发〔2005〕287号)

    【发布单位】中国人民银行 【发布文号】银办发〔2005〕287号 【发布日期】2005-11-05 【生效日期】2005-11-0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人民银......

    天津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入、退出支付系统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

    天津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入、退出支付系统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入、退出支付系统的行为,防范支付风险,保障支付系统安全稳定运......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要点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要点 一、背景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2年6月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制定《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的汇报。 2010年11月,二十......

    IT系统运营保障管理办法(试行)

    IT系统运营保障管理办法 1.总则 为提高公司信息技术服务质量,保证维护服务及时响应并达到要求,确保业务流程正常运行,特制订本办法。 2.适用范围 本办法制定了针对计算机应用......

    城管系统中层干部管理办法(试行)

    湘乡市城管系统中层干部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城管系统中层干部管理,建立一支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中层干部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反洗钱现场检查管理办法(试行)(银发〔2007〕175号)(共5则范文)

    【发布单位】中国人民银行 【发布文号】银发〔2007〕175号 【发布日期】2007-06-04 【生效日期】2007-06-0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政府网......

    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运行管理办法

    附件 3 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运行管理办法 (试 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运行管理,确保支付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