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安业增值税征管过程中存在问题
建安业增值税征管过程中存在问题
一 建安业增值税征管过程中存在问题
增值税从实施至今,对建安业混合行为征收增值税问题,一直是国税征管机关的难点之一。虽然国家税务总局一再行文明确规定有关政策,要求国税机关对建安业混合销售行为要加强管理,依法征收,保障税款及时足额入库,但在实际征管过程中,建安企业及工商企业涉及建安业的混合销售行为应纳增值税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征管过程中许多情况是变通执行政策。加之,现行有关政策规定的不完善及可操作性差。不但影响了税法执行的统一性。还给税收征管工作带来较大难度。具体表现在:
(一)国、地税两机构对政策执行不一致,导致税收征管难
这是造成目前建安业混合销售行为征管难的最主要因素。如: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基建单位和建筑安装企业附设的工厂、车间生产的水泥预制构件,其他构件和建筑材料,用于本单位或本企业建筑工程用的,应在移送时征收增值税;对其在建筑现场制造的预制构件,凡直接用于本单位或本企业建筑工程的,不征增值税。又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建筑安装企业制售铝合金门窗征税问题的通知》“建筑安装企业在建筑工程中(包括本企业承包工程和本企业基本建设工程)自制安装的铝合金门窗,无论其制作地点距施工地点的远近,企业财务核算形式如何,均应按规定征收增值税。”而按《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五条“专门从事营业税应
建安业增值税征管过程中存在问题
税劳务的纳税人,其混合销售行为应当征收营业税。”的规定看,在建安业中的确存在增值税应税行为,且这种应税行为是包含于企业建筑安装总工程业务中的一项既涉及货物销售又涉及营业税应税行为的混合销售行为。但地税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并不认可这种销售行为的存在。而认为,所有材料、设备价款应包含于工程总收入中一并征收营业税,致使国、地税机关在应征何种税上争执不休。最终从地方利益出发,解决的办法往往是国税机关作出让步,在企业财务核算能够分开的前提下将该类应税行为视同兼营行为。对货物销售部分征收增值税,对工程收入部分征收营业税。同时,在原来独立的一项营业税应税行为中又产生了应纳增值税行为,也使纳税人感到难以理解和接受,从而,严重影响了增值税的严格执法。
(二)重复征税,税负不平
由于建安业核算的特殊性,企业按工程进度反映收入结转成本,缴纳营业税,工程完工清缴营业税,最终结算清缴营业税是按工程总造价计税,其中包括了外购、自制、委托加工等建材价款,导致使用自制应缴增值税建材施工的企业,在缴纳了一道增值税后,还须缴纳一道营业税。而未使用自制应纳增值税建材的施工企业则只需交纳一道营业税,造成不同企业从事同一经营行为而税负不同的情况。
建安业增值税征管过程中存在问题
(三)增值税税率和营业税税率间存在差异,纳税人避税空间大
按税法规定,增值税和营业税的税率在设置上存在差异。建安业营业税适用3%的税率。而增值税税率,如按小规模纳税人管理,则适用6%或4%的征收率,按一般纳税人管理则适用17%的税率,扣除可抵扣税款,其税负也远远高于营业税税率,这种税率间的差异给纳税人造成较大避税空间。有些企业采取避重就轻。避高就低的手段,利用建安业中两税交叉存在的现状,有意错交营业税,逃避增值税,或者将所用建筑安装材料与劳务分开核算,以达到少缴税的目的。
(四)税收政策不明确,税企双方争议大
按照现行政策规定,在施工现场制造的预制构件直接用于本单位或本企业建筑工程的,免征增值税;制售铝合金门窗的,则无论制造地点的远近,都要征收增值税。这两条规定都只针对一种建筑材料,而一项工程中,所用材料具有多样性,其他自制建筑产品是否能够比照执行,是征是免在政策上无明确规定,这往往造成税企双方各执一词,同样造成征管难。
二 解决建安业税收征管中混合销售行为的有效途径
通过对以上情况的分析显示,目前建安业增值税的征收管理不容乐观。这其中存在税务机关的主观因素,也存在税源无法监控的实际情况。同时,由于在现行税制下,只要有混合销售行为的存在,解决
建安业增值税征管过程中存在问题
出现了行业税负不平的现象,但如果将建安业改征增值税后,税负不平的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主要是,建安业改征增值税后,纳税人购进的所有建筑材料和用来制作自制建筑材料的所有原材料都可以凭借合法的扣税凭证进行税款的抵扣,从而消除了行业税负不平现象,促进了公平竞争。因此,建安业改征增值税是公平税负,促进公平竞争的必然要求。
(三)建安业改征增值税是防止偷漏税行为,减少税源流失的有效举措
由于现行税制对建安业征收营业税,征收机关在计算征收营业税时只注意审核工程总造价,而忽视审核所用原材料及其他物资和动力在购买时销售方是否提供了合法凭证,是否被收取过销项税,因而极易造成工、商业税收流失,给一些销售建材的单位或个人偷漏税创造了条件。建安业改征增值税后,实行税款抵扣制度,可促使建筑商索取合法凭证,使偷漏税行为得到相应的抵制,为减少税源流失筑起一道防线。
三 建安业改征增值税有关政策建议
以建安业改征增值税的必要性为前提,其改征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这将涉及怎样改、改后怎样征,征后地方、中央怎样分成等一系列问题,为让该项工作尽快实施,减少改征工作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矛盾,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安业改征增值税类型选择
建安业增值税征管过程中存在问题
在建安业改征增值税中试行消费型增值税。由于各国对固定资产所含税款处理的不同,增值税分为三种类型:“消费型”、“生产型”和“收入型”。
“生产型”增值税是以国民生产总值为税基,对购入的固定资产所含税款不允许抵扣,其折旧作为增值额的一个部分课税;“消费型”增值税,即对购入后的固定资产所含税款,允许在购进时一次扣除,课税对象实际上是国民生产总值扣除当期固定资产购进总额后的余额,即仅限于消费资料;“收入型”增值税,以国民收入为税基,固定资产按使用折旧年限分期扣除。就“生产型”增值税与“消费型”增值税相比较,各有利弊,表现在:“生产型”增值税,在我国以流转税为主体税种的前提下,对增加财政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抑制投资,不利于扩大产品出口,参与国际竞争,增加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其原因是:税款抵扣不足,出口产品中含有一定的增值税,以含税产品身份进入国际市场难以与国外不含税产品竞争。“消费型”增值税,实现了税款的全部抵扣,增加了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它能刺激投资,在投资总额不增加的条件下,可增加实际投资的有效需求,相应拉动投资市场,增加财政收入,提高投资效率。从世界范围看,目前国际上多数国家实行的都是消费型增值税,可见我国的增值税制并未完全与国际接轨,再有,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也将加大科技投入,对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扶持。就我国目前经济现状而言,促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途径,是加强对现有设备的更新改造,增加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然而,我国
建安业增值税征管过程中存在问题
万元,整体税额合计(1)548万元和(2)274万元,增值税税率(3)11%和(4)7%,从测算结果分析,建安业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应选择现行增值税中的低税率13%,小规模纳税人选择4%征收率。原因
是:通过测算,建安业纳税人可抵扣项目一般只占工程结算收入的40%,也就是说,整个工程完工结算后,将有60%的收入作为计征增值税的计税依据。
这样,势必造成企业税负过重,超过现行营业税税负,给目前经营形式不佳的建安业带来较大压力。适用低税率和低征收率,可从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压力。同时,国家对建安业改征增值税提高的税负部分可用先征后返的办法予以消除,以彻底解决税负偏高问题。
注:(1)整体税额=应纳营业税额+非固定资产扣除项目税额+固定资产扣除 项目税额
(2)整体税额=应纳营业税+非固定资产扣除项目税额扣除库存材料项目所含税额余额+固定资产扣除项目税额
(3)增值税税率=(1)整体税额1÷计税收入额×100%(4)增值税税率=(2)整体税额÷(计税收入额-库存材料金额)×100%
(四)两类纳税人的划分标准
建安业改征增值税后,将面临如何划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即划分标准应如何确定的问题。从调查情况分析,我认为,在如何划分建安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问题上,应把企业资质、收入规模、财务核算三项标准作为划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
建安业增值税征管过程中存在问题
在改征过程中,对纳税人的期初存货和存量固定资产已征税款的处理,应采用简易方法进行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征管,减少期初存货处理压力和难度。即在改征增值税时,对纳税人的在建工程一律按4%的征收率实行简易办法征收,而对改征增值税以前的原有固定资产已征税款,则应规定一时限,在时限以后购进的固定资产可以一次或分期抵扣,对时限以前购进的不得抵扣,这样规定,可以适当减轻企业负担,又不致对财政收入造成影响,又能充分发挥增值税税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七)征收方式
鉴于建安业的特点,在改征后征收方式的确定上,应充分考虑如何加强税源控管并适当照顾各地原有的财政利益,对建筑业一般纳税人统一实行在工程所在地预征,机构所在地结算的征收办法。预征率为3%为宜,基本与营业税税负一致,对小规模纳税人统一实行在工程所在地按征收率征收办法。各工程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对预征或征收情况设置台帐,并按季通报给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工程承包人或承建单位总机构按工程合同、协议及工程总收入和预征税款完税证明与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增值税清算。
(八)兼顾中央、地方财政收入,适当调整增值税预算级次 建安业改征增值税后,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会相应增加和相应减少,为解决这一矛盾,确保改制工作得到各级地方政府的理解和支持,保证地方财政收入不因改制而减少,应对增值税的预算级次作相应调整,将现行的中央级、地方级的分配比例相应调低和调高,达到
011-
第二篇:关于加强建安业个人所得税征管的通知
关于加强建安业个人所得税征管的通知 局属各部门:
为规范建筑安装业税收管理,根据鄂地税发〔2014〕64号文、武地税发〔2014〕40 号文、武地税发〔2014〕46号文规定,现将本地及异地建安企业的个人所得税征管要求通知如下:
一、本区建安企业的个人所得税征管
对于在我区成立的法人建安企业,在日常征管中能够准确、完整地进行会计核算,正确计算和扣缴申报个人所得税,并按规定将企业所有人员(包括雇佣人员)全部纳入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明细申报的,个人所得实行税查账征收,未能达到查账征收条件的,企业除每月对其正式在编人员进行全员全额明细申报外,应其未纳入全员全额管理的人员个人所得税进行核定征收,按其经营收入的0.6%按“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税目补缴入库。
对于符合个人所得税查账征收条件的企业,由企业填报《本区建筑企业个人所得税查账征收鉴定表》,经主管税务所调查核实后,盖税务所公章报至税政科,由税政科盖章确认后,才可对该企业个人所得税实行查账征收,未走流程的一律视作核定征收。
二、异地建安企业的个人所得税征管
省内跨市(州)及省外经营的建筑安装企业到我区代开发票,按文件要求不符合查账征收条件的,按其项目经营收入的0.6%就地征收个人所得税。企业申请个人所得税回机构所在地缴纳的,必须按文件要求提供相关附列资料,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分别填写《省内跨市(州)建安企业个人所得税查账征收鉴定表》及《省外建安企业个人所得税查账征收鉴定表》,上市的公司项目部或分支机构需提供上市公司盖章确认的《上市公司涉税事项证明》,其它企业需依情况提供市、州以上税务机关盖章确认的《建安企业涉税事项证明》。征收大厅向纳税人发放资料清单,税务所接收资料并进行初步审核,由税务所及税政科盖章确认后,企业的个人所得税可回机构所在地缴纳。
三、注意事项
1、本地建安企业按填报个人所得税查账征收鉴定表,异地建安企业按项目填报个人所得税查账征收鉴定表,并报送相关附列资料。
2、对于异地建安企业但个人所得税一直在我局申报缴纳的,视同本地建安企业进行管理,填报《本区建筑安装行业个人所得税查账征收鉴定表》,由税务所核实企业征管资料及个人所得税申报信息后盖章确认并报送至税政科。
税政管理科 2014年10月21日
第三篇:税收征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税收征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关于股权转让的税收征管问题
虽然总局出台了国税发[2011]126号文件,要求各地工商和税务部门要加强联系,实现信息共享,但各地在执行过程中还是遇到很多的阻力,效果不理想。建议省局尽快与省工商局进行协调,制定出具体操作细则,最好能够向房地产一体化一样,在纳税人申请变更股权登记时,能够凭税务部门开具的《完税证明》,我局对此项工作也跟市级工商部门进行了协调,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二、关于耕地占用税的征管问题
按照川府发[2008]27号《四川省耕地占用税实施办法》第十三条 “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凭当地地方税务机关开具的耕地占用税完税凭证或者免税凭证和其他有关文件发放建设用地批准文件”之规定,因我省是由省国土部门统一办理后发放,尤其是对政府部门作为纳税人时的耕地占用税征收难度非常大,为实现对耕地占用税的源泉控管,建议省局及时加强与国土部门的联系,在发放建设用地批准文件时,一律凭当地税务部门开具的耕地占用税完税凭证领取。
三、关于房地产税收一体化工作中的信息共享问题 目前我局已基本实现与房管、国土部门的房屋、土地成交信息的共享,但这是靠平时积累的私人关系而获得的,没
有形成具体的信息共享机制,尤其是没有实现与财政、发改、建设、规划等部门的信息共享,造成工作非常被动。建议省局能够完善房地产一体化的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统一出台全省的指导性文件,实现各部门的信息共享。目前我市已由市政府办签头,出台了一个关于房地产一体化的税收规范性文件,但效果非常不理想,据了解那个文件已于去年就已经提交各相关职能部门讨论,但到目前为止进展非常缓慢,没有任何进展。
第四篇:房屋出租业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几年来,随着房地产业的一再升温,房产和土地价格不断攀升,因此大部分个体工商户和少数企事业单位暂时买不起合适的经营或办公用房,致使房产出租业越来越活跃,形式也趋于多样化,这就给我们地税部门的税收征管工作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对我县来说,房屋出租业税收特别是个人应纳的房屋出租业税收的征收管理工作一直是一个难点,也是弱点。具体体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房屋出租业涉及的税种较多,纳税人特别是个体纳税人对此知之甚少。按照现行税收政策规定,纳税人出租房屋应纳以下几种地方税费: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另外,凡在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开征范围内出租房屋的还应缴纳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凡签订房屋租赁合同的还应缴纳印花税。据我们调查统计,个人出租房屋的,70以上的除出租房屋外不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税务部门在进行税法宣传时,往往忽视了对这个群体的宣传,他们也根本不关心税收,好象税收与他们无关。正因如此,他们一般不能积极配合税务部门的征税行为,更谈不上主动到税务部门申报纳税。
2、房屋出租双方签订的房屋出租合同税务部门很难掌握,这给税务机关确定计税依据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还有几种情况,其一,纳税人拒不提供出租合同;其二,纳税人单方面伪造一份假合同提供给税务机关,故意降低合同载明的房屋租金;其三,出租双方在签订出租合同时首先达成口头协议,在正式合同中故意降低合同中载[本文转载自[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明的房屋租金,专门用于欺骗有关部门,而承租方在支付租金时却按双方达成的口头协议约定的金额;其四,有些出租房屋双方根本不签订正式合同,只达成口头协议,这种情况为数不少,约占30,多见于出租双方是熟人或者有中间人担保。不管属于以上哪种情况,虽然税务机关都有权核定其营业额,但因核定的营业额往往会有偏差,致使征纳双方矛盾加剧,给税务部门的征管工作带来了被动。
3、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计税依据不好确定。房屋出租双方一般没有在出租合同中单独注明出租房屋占用的土地面积,只注明几间房屋,使得税务机关难以掌握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确切计税面积。有房屋出租行为的个人,一般是将自己拥有使用权的、闲置的临街房地产出租出去,往往只是其拥有使用权的土地的一部分。其土地使用证上不可能单独注明这片出租土地的面积,这就使税务机关在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时无据可查,给征收工作造成困难。
4、部分纳税人故意抬高房屋租金收入中的扣除费用以少缴税款。现行税收政策规定,对房屋租金收入中包含的水电费、电话费等,凡单独计价的可予以扣除。部分纳税人正是看准了这一规定,在签订房屋出租合同时,故意抬高这部分费用的金额,想用此方法达到少缴税的目的。但事实上,据我们了解,大约90的承租人的水电费、电话费等都是由其自己直接交到有关部门,与出租人和房屋租金没有关系,出租合同中约定的金额根本不包括这些代垫费用。
5、某些出租人和承租人在结算房屋租金时不采取货币结算方式,这又给税务部门的征税行为设了一道坎。有的承租人对出租人的房屋进行了修理、装修,以修理和装修费用抵顶一部分房屋租金;有的承租人为出租人提供了某种劳务或支付了某种商品,以劳务和商品价值抵顶一部分房屋租金。这些情况,承租人一般不能向税务部门提供准确无误的凭据以证明其支付的劳务、商品的价值或费用的金额。税务部门需要核定房屋出租业的计税营业额,这无形之中就给税务部门增加了工作量。
6、相当一部分个体纳税人采取“软抗税”的方式来对付税务人员。他们不以实施明显的暴力为手段而以各种借口拒绝缴纳房屋出租业应纳的各项税款,与税务人员软磨硬泡,或者托关系、找门路向税务人员说情,或者通过社会各个方面向税务人员施加压力,想方设法、千方百计,能拖就拖,能漏就漏。象这样在无明显暴力事实的情况下,公安机关也拿他们没办法,况且我们的日常征税工作也不可能都靠公安机关的配合。不管怎么说,这种“软抗税”现象往往会造成欠税甚至死欠却是不争的事实。
针对目前房屋出租业税收征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应着重采取以下措施:
1、进一步加大税法宣传力度,全面增强全体公民而不仅仅是纳税人的纳税意识。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税法宣传我们年年搞,当前,纳税人的纳税意识较过去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毕竟还很淡薄,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化的要求还相差甚远,税法宣传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在税法宣传方面,在注重对纳税人宣传的同时,还要注重对非纳税人的宣传;在注重于税法宣传月中宣传的同时,还要注重日常工作中的宣传;在注重于电视、报刊等媒体上宣
传的同时,还要注重于各种网络媒体上的宣传;在注重对普通公民宣传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宣传;在注重对成年人宣传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少年儿童的宣传。总之,要通过多形式多角度的税法宣传,全面增强全体公民的依法纳税意识,增强税法的威慑力。
2、做好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使之能积极配合我们税务部门的工作。联合房管部门和工
商部门做好房屋出租合同的管理工作,要求出租双方必须要签订正式的真实的房屋出租合同,从源头上堵住房屋出租业税收流失;联合土地管理部门搞好出租房屋所占用土地面积的认定。在基本掌握了出租房屋的座落地点、租金、出租房屋占用土地面积、出租人等资料后,再逐一进行分析,分类别为其建立档案,建立健全有关明细帐,对房屋所有人进行分类管理。同时要求房屋出租人在有关出租事项变更后及时向税务部门报告,以利于税务部门及时掌握其变动情况。
3、加大集中清理检查力度。结合公安部门和乡镇政府,不定期地对全部工商业户进行检查,凡属租房经营的都要对房屋出租人应纳的各项税收进行清理。凡采取暴力手段抗税的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4、建议有关部门对“软抗税”现象进行法律界定,同时借鉴某些发达国家税收司法保障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尽快建立独立的税收司法保卫体系。
第五篇:房产税 土地使用税征管过程中有关问题(本站推荐)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文
件
京地税地〔2001〕482号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报请财政部对房产税 土地使用税征管过程中有关问题研究解决的函
北京市财政局:
在我市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征收管理过程中,由于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施行和房地产市场的迅速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复杂的经济行为,使得1986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和1988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及其相关规章滞后,普遍出现了许多执法依据不足、实际操作困难的问题。现将有关情况和问题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房产税、土地使用税条例规定,两税的纳税人为房屋产权人和土地使用权人。由于现阶段房地产市场交易行为多样化,市场管理不规范及商品房价款结算方式多样(如分期付款、银行按揭)等问题,造成房屋产权人、土地使用权人(以下简称房地产权属人)与实际使用人分离。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售出商品房后,房屋产权人与实际使用人分离
房地产开发企业售出商品房后,购买方成为房屋的实际使用人,但由于未办理权属变更手续的原因,致使在一定时期内,房地产开发企业仍为已售房屋的产权人,造成权属人与使用人分离的状况。如北京市陆通联合律师事务所(乙方)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北京天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甲方)的房屋。根据合同规定,乙方按月付款,待最后一笔款于五年交清后,办理房屋产权手续。但该房屋乙方已实际使用。
(二)企业出售公有住房后,土地使用权人与实际使用人分离
企业出售公有住房后,企业仍为土地使用权人,职工个人为实际使用人,造成土地使用权人与实际使用人分离。如中国集邮总公司按照国家有关政策2000年底出售公有住房238套后,按照职工住房的帐面净值核减房产原值,不再缴纳已售职工住宅的房产税。但该公司由于还拥有这部分房屋的土地使用权,仍需要缴纳土地使用税。
(三)因房地产转让权属手续不到位,房地产权属人与实际使用人分离
在房屋产权、土地使用权转让过程中,由于过户程序复杂或开发商未交足土地出让金等多种原因,购买方虽已实际使用房产、土地,但在一定时期内,不能取得土地使用权或房屋产权,造成权属人与使用人分离的状况。如市农业银行于2001年年初购买A单位土地使用权,截止目前市农业银行虽使用该房屋已达8个多月,但至今尚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
(四)合作建房形成的房地产,房地产权属人与实际使用人分离
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单位以出土地或出资金的方式合作建房,房地产权属归出地方所有,出资方拥有部分房产及占地的长期使用权,造成权属人与使用人分离。这种情况出地方大多为行政机关、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如1996年11月中国人民大学(甲方)与中国兴发集团公司(乙方)合作开发慧光大厦项目,甲方出土地,乙方出资金。大厦建成后,大厦的产权归甲方所有。乙方享有慧光大厦50年的长期使用权。在此基础上,还有些出资方将取得的长期使用权再转让或投资,获得收益。
(五)企业直接转让房屋及土地的长期使用权,房地产权属人与实际使用人分离
随着房地产市场交易行为的多样化,目前除了产权交易进入市场外,又发生了许多房屋使用权交易行为,如长期出租或在一定时期内转让房屋使用权。北京木材厂以55万美金将一栋办公楼的50年使用权转让给北电网络通讯工程有限公司,目前此办公楼的房产产权和土地使用权仍归北京木材厂所有,但实际使用人为北电网络通讯工程有限公司。
二、存在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市场决定资源配臵,房地产所具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臵这些权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与权属人发生分离,于是房地产交易行为层出不穷,而市场管理措施手段也有待进一步完善。上述五种权属人与使用人的分离情况,拥有房地产权属的主要为军队、国家机关、学校等事业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等。根据现行条例规定,应对房地产权属人征税。但在征税过程中,这些单位或不予配合,或征税阻力较大,或纳税存在困难,税务机关难于操作。而对于有负担能力、征税阻力较小,且税务机关易于监控和管理的实际使用人征税,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经济发展促进了税收的发展,据2000年底统计,房产税目前已成为地方工商税收中的第三大税种,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年收入近22亿元。但另一方面,税收作为调控经济的手段,反作用于经济发展。当税收政策不适应或违背经济的客观需要时,将会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反作用。因此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极易形成大量欠税或纳税人合理避税,造成财政收入的下降和宏观调控作用减弱。特别是目前房产税已成为我市各区县级收入,其负面影响的放大效应更将显现。
总之,从发展的角度和便于基层操作执行的角度看,我们认为有必要及时研究和解决新问题,在实践和发展中完善现有政策。
三、意见和建议
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已请示总局,并提出如下建议。鉴于目前情况紧急、问题严重,恳请贵局一并向财政部反映和请示,从而可以尽快的解决问题,保证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售出商品房后,应由实际使用人缴纳房产税、土地使用税。
(二)对于房地产权属转让过程中,承受人尚未取得权属证书,但已实际使用房屋、土地的,应由实际使用人缴纳房产税、土地使用税。
(三)企业出售公有住房,并已按会计制度规定核减了房产原值,应自核减之日起,不再缴纳已核减部分房产所占用土地的土地使用税。
(四)对于以各种方式取得房屋、土地长期使用权的,在房屋、土地使用期间,由实际使用人缴纳房产税、土地使用税。
请贵局及时办理为盼。
二○○一年九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