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地区妇幼卫生工作现状与分析下

时间:2019-05-13 19:08: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农村地区妇幼卫生工作现状与分析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农村地区妇幼卫生工作现状与分析下》。

第一篇:中国农村地区妇幼卫生工作现状与分析下

中国农村地区妇幼卫生工作现状与分析(下)

杨蕾 张和龙 段琳等

 2012-03-13 09:13:51

来源:《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1年第10期

3讨论

3.1妇幼卫生工作总体进展较好,但地区差异仍然较为明显

“两纲”颁布实施十年以来,国家不断加强对妇幼卫生工作的扶持力度,提高卫生投入水平,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广“降消”项目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并将0~6岁儿童健康管理和孕产妇健康管理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4],这一系列措施推动了我国农村地区妇幼卫生工作的发展。从本次评估的结果也可以发现,所有参评地区的妇幼卫生工作取得了较好进展,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和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均较2005年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明显。

但从各地区的情况来看,农村妇幼卫生工作进展不一,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在三项反映妇幼健康指标中,东部参评县均要好于中、西部参评县。这种差距与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卫生基础设施薄弱,从事妇幼卫生工作的专业人才较为缺乏[5],同时中西部地区少数民族较多,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妇幼卫生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综合这两方面的原因,中西部地区妇幼保健工作开展较为缓慢,进而影响了妇女和儿童的健康水平。

3.2妇幼保健工作各项指标进展程度不一

3.2.1孕产妇住院分娩工作进展显著

本次研究发现,反映妇幼保健工作的4项指标中,相较于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和儿童系统管理工作,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的进展最为显著。我国从2010年“两纲”颁布实施以来,加强了对孕产妇住院分娩的推进力度,通过逐步扩展“降消”项目覆盖面及中央财政对于住院分娩的一系列补助政策,提高了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孕产妇住院分娩意识,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同时引导农民到有资质的医院实施分娩。截至2010年8月,“降消”项目已覆盖我国中西部地区的2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有的县(市)[6],中央财政对于中西部地区住院分娩补助也已扩展到了全国。另外,新农合制度的实施,住院分娩纳入到新农合的补助范围,鼓励孕产妇住院分娩,从而促进“降消”政策的有效开展。这一系列的措施将“两纲”不断的向前推进,显著提高农村地区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保障了母婴健康。

3.2.2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推动缓慢

在本研究中,反映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的指标为孕产妇健康管理率,有近40%的参评县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未达到“两纲”要求,农村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总体进展缓慢。孕产妇健康管理需要从产前检查、住院分娩和产后访视三个阶段来进行,对于农村地区来说,能够保证完整规范的管理过程是受多方面制约的。首先,农村地区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由于经济落后,医疗保健服务较差,对于保健知识的宣传不到位,以至于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薄弱;其次,在部分农村地区妇幼保健人员相对不足,相对于庞大的服务对象,产科工作人员、助产士、妇幼保健人员,特别是网底的妇幼人员不足,难以高质量完成妇幼工作;最后,农村地区流动人口较多,大多数流动人口孕产妇没有稳定的工作,家庭经济条件、文化素质比较差,接受健康知识的机会较少,自我保健意识淡薄,对于妇幼保健的可及性差,不利于进行系统管理。[7]

3.2.3儿童系统管理工作有待提高

2010年,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和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达标率仅为67.5%和67.8%,尚有接近1/3的参评县儿童保健工作未达到“两纲”的要求。参评县儿童保健工作进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我国农村地区儿童系统管理的规范性差,缺乏专职的儿童保健人员,而兼职人员的儿童保健知识欠缺,很难保证工作质量;另一方面,对于儿童保健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家长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8],影响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

3.3妇幼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各地区参评县进展不同

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卫生状况和人民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9-10]本次评估的结果显示,妇幼健康工作有了较明显的进展,按照本次评估的要求,400个参评县中有80%以上均达到标准。近些年,我国在鼓励孕产妇住院分娩的同时,努力改善妇幼卫生服务,积极建立转诊急救“绿色通道”,努力消除造成孕产妇、婴幼儿死亡的转诊急救延误,保障母婴安全。同时,“降消”项目、“出生缺陷干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以及与国际组织开展的合作项目,基本上涵盖了中西部经济发展滞后的所有地区,有利于改善中西部贫困地区的服务条件,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降消”项目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孕产妇保健及住院分娩的意识,改善了贫困农村妇女的孕期保健和产科服务。[2]

参评县的进展存在地区差异,特别是孕产妇死亡率这个指标,东部参评县的达标率要低于中、西部,但其孕产妇死亡率却是三个地区中最低的。其原因主要是东部参评县在2000年的基数相对较小,要达到与中、西部参评县同样的降幅标准相对较难。这也说明,在今后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工作中,如何在保证东部地区稳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情况下着重降低中、西部地区孕产妇死亡率水平是未来关于改善孕产妇健康状况的重要内容。

4政策建议

4.1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妇幼卫生工作的支持力度,缩小地区差异

近年来,我国加强开展农村妇幼卫生工作,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妇幼卫生工作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地区间差距仍然存在,东部地区妇幼卫生工作水平仍高于中西部。为了实现全国妇幼卫生工作的协调发展,缩小地区间的差异,必须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保障充足的财政支持,改善医疗卫生水平,加强县、乡、村三级妇幼卫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保健服务可及性,提高中、西部地区的整体卫生服务质量;同时,继续推动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的开展,加强对孕产妇、儿童的健康管理,加快妇幼卫生工作进程,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

4.2稳步推动孕产妇住院分娩,加快开展孕产妇健康管理

长期以来,宣传和鼓励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是农村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也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最有效的措施[11],因此要继续推行中西部地区的“降消”政策。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相应的“降消”项目如果能够进一步扩展,将会进一步满足广大妇女儿童的健康保健需求,对改善我国孕产妇整体健康状况带来积极的影响。[12]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的实施中,应确保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专款专用。继续加强乡镇卫生院的妇产科建设,引导更多的农村孕产妇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分娩,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特别是提高对于孕产妇住院分娩时各种情况处置的能力,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逐步达到2011年颁布的“两纲”要求。

对于孕产妇健康管理来讲,做好孕产期保健,提高孕期保健质量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对怀孕妇女的早孕建册,是孕产期保健的关键[2],一方面要求卫生机构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普及孕期保健知识,使广大妇女认识到产前检查、住院分娩、产后访视的意义及重要性,提高自我保健意识;[13]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人员培训,规范孕产妇健康管理流程,提高孕产妇健康管理质量,注意高危孕产妇的跟踪管理,增强基层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加大医疗保健设备及人员的投入,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妇幼保健服务需求[7],切实做好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提高农村地区孕产妇保健工作的整体水平,确保孕产妇人人享有优质的保健服务。

4.3大力加强儿童健康管理工作力度,促进儿童保健工作快速发展

对儿童实施健康管理是降低儿童死亡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通过本次评估发现,相对于妇女保健工作,尤其是孕产妇住院分娩工作的快速发展,农村儿童健康管理工作进展较为缓慢。首先,应在加强计划免疫接种工作的同时,采取有效可行措施强化儿童系统管理意识,提高群众对儿童保健意义的认识。其次,加强儿童保健人员业务培训和管理,不断提高儿童保健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儿童系统管理的服务质量。[14]最后,根据健康监测和健康体检的情况,对发现的健康问题及时进行有效干预,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从而提高儿童的生命质量和儿童健康水平。[15]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促进妇女儿童健康全球战略[Z].2010.[2]联合国.联合国千年宣言[R].日内瓦,2000.[3]张义丽.妇幼卫生工作现状与思考[J].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7):11-12.[4]卫生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Z].2009.[5]龙翔,陶芳标.中西部农村地区妇女保健发展的制约因素[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7,18(6):523-525.[6]卫生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妇幼卫生综合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Z].2010.[7]何珊茹,陈渊青,张雪,等.孕产妇系统管理分析及相关措施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6):733-735.[8]郗玉霞.农村儿童系统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5):2024.[9]徐晶.孕期保健管理与妊娠结局的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6,19(1):59-61.[10]梁若枫,陈志敏.杭州市西湖区1996~2004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6,18(3):26-27.[11]程斌,汪早立,杨志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促进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的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0):1323-1324.[12]尹慧,郭岩.“降消”项目对孕产妇死亡率影响效果评估[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0):2778-2780.[13]罗玉萍.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3):244.[14]赵曙光.开展0~3岁儿童系统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6):12-13.[15]王菁.0~3岁儿童系统管理率与婴儿及新生儿死亡率的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9):82-83.

第二篇:中国农村地区物流发展的现状

中国农村地区物流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

阿里巴巴的菜鸟网络GSN如果建成后,则是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和贸易的发展机会。城市区域的物流虽然不够规范,进步空间大,但是总容量在日渐饱和,而农村到农村,农村到城市,城市到农村之间的物流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GSN会让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双向贸易获得发展,比如:物流配送、货到付款、信息交换、农村房地产、农产品进城等等,都是利好的影响。

成为一个巨大的贸易一站式解决平台,实现城乡一体化。通过高效、低成本、覆盖面管、运作规范的物流网络和信息网络和商品网络,打通地域壁垒和信息壁垒。有可能打造出一个巨大的“农村—城市”、“城市—城市”、“农村—农村”的生活、信息、交易、流动平台,最终就是所谓的“城乡一体化”。

那么目前当今中国农村的物流业的发展状况具体是怎样的呢?

中国农村物流发展的现状

对于城市物流而言,农村物流是指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其他经济活动提供包装、加工、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及其相关一切活动的总称。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大户和农村民营企业的不断涌现,农村物流的作用日益显现。农村物流作为联系城市和农村、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一个新的增长点。2014年**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示范区创建”。当前,我国农村物流虽然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但是还存在基础设施、市场主体、服务平台、规范程度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其发展路径,促进农村物流在农村深化改革中不断健康发展。

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的现状国家重视对农村物流发展的政策扶持。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物流发展,2009年设立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制定了《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同年,农业部、商务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工商总局等六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推动农村邮政物流发展的意见》。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产品物流。近几年来的**一号文件中也都强调要支持农村物流的发展,为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与此同时,地方政府最近也出台了很多支持农村物流发展的具体政策和措施。

企业加快在农村物流市场的布局。随着近年来农村网购和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将扩展计划从城市移向农村市场。2013年以来,阿里巴巴、申通、顺丰等多个企业都相继开始布局农村市场物流网络。但是目前农村的物流网点建设末端一般仅仅限于县区,真正的规范化村镇物流网点较少,大部分快递还是需要村民自取,送货上门、上门取货依然无法全面覆盖。在农村物流网点分布方面,作为国营企业的邮政具有一定优势,但物流速度与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由此可见,农村物流系统既与农业生产和农村消费的特点有关,又与中国农村现阶段的发展状况有关,与工业及其他行业物流相比显示出很大的差异性。我国农村物流的宏观经济特点为:(1)基础设施落后;(2)地域差异大;(3)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低;(4)分布面广、规模小;(5)市场化程度低(6)政府宏观调控不到位;(7)科研管理水平落后。

微观经济特点为:(l)农村低消费和城市高标准;(2)物流服务个体规模小,数量庞大;(3)生产者和消费者基本融为一体;(4)个体生产者分散,文化素质低;(5)农业经营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分隔性。其产业特点为:(l)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相结合;(2)生产的季节性和消费的日常性相结合;(3)自然因素作用程度大;(4)地区间差异大,品种各异;(5)生产方式的多样性;(6)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农村物流系统结构包括一般要素、功能要素、支撑要素、软要素和市场要素。其中人是农村物流体系的主要因素,而农村物流体系的支撑要素直接取决于整个国家基础建设水平和物质技术水平。同时它具有包装、装卸、搬运、储存保管、加工回收和增值服务六种功能。因此,提高农村物流设施建设水平不在农业本身,而在农业之外,在于国家的整体建设和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我国农村物流业是一个交叉性的行业,并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市场规范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1] 随着电商体系和环境的进一步成熟,更多标准化产品类别会被电商和物流涵盖。而非标和个性化的产品销售,也会因为这个原因变得更加极致,最终受益者肯定是用户。

我国农村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电脑和网络在农村日渐普及,网购、开网店不再是城里人的专利,许多农村大姑娘、小伙子操作电脑十分熟练,鼠标一点,就能从网上轻松买到想要的商品。又如杭州下属某县的普通小镇,目前快递只有申通、邮政和顺丰有直接设置网店,其他的都得需要转运,所以除了这三家以外的快递的时效上是不能保证的,比起县城至少要多出两天。

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包括包装、流通加工、运输、装卸搬运、信息处理等在内的每一项物流功能的具体实现,都有赖于物流的基础设施和物流技术水平。农产品的生产季节性强,鲜活量多,不易储藏运输,这就对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我国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缺乏物流资源集聚基地,运输组织固有场所较少,难以整合物流资源,不利于节约成本和提升效率,从而导致物流服务效率低下,服务水平不高。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在城乡经济、体制二元结构下,城市是工业聚集地,农村只发展农业,农民创造生产的物质财富被转移到城市用以支持工业与城市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远跟不上城市经济发展的脚步,农村物流在农村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也很难得到发展。城市政府与农村政府的权力大小不同,两者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导致了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供给偏向城市,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落后。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多用在生产性设施的建设上,缺乏对农村第三产业—物流业的投入[2]。农村物流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不完善。由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城市物流体系已形成,市场运作趋于完善。

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物流发展较快,而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物流的流通方式落后,市场化程度低,在农产品、农资领域,劣质的农作物种子、农药充斥着农村贸易市场,商品质量检测制度缺乏,流通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流通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农作物市场多是采取一家一户式的分散的经营方式,农业生产经营呈现“小生产、大市场”的特点。据统计,全国涉农企业有 48 万家,而80%以上是作坊式的。零星的小规模物流企业无法应对群体庞大却分散的物流需求主体。农产品物流目前多采用自然物流或常温物流的形式,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损失很大。据统计,2010 年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的流通腐损率分别达 20%-30%、12%、15%,其中果蔬一类每年损耗高达1 000 亿元以上,居世界首位[3],而发达国家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损耗率仅为 5%。农村物流市场缺乏针对鲜活易腐农作物的专业物流企业,流通过程缺乏管理,阻碍了物流企业向农村发展的脚步。

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有:城乡经济二元化下的小农经济体制无法适应农村物流的分散性和复杂性[4]。分散性是由农村居民的居住地和生产场所的分散性决定的,农村物流的分散性对农产品的集中配送体系和农村物流的服务范围提出了更特殊的要求;复杂性是因为农村物流的流动主体是农产品流通、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和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其中农产品所占比例最大。一般农产品的单位价值又普遍偏低,使得物流成本在农产品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

农村物流市场主体不匹配。随着农村物流市场的深入发展,我国农村物流主体呈多元化、多层化发展趋势。在邮政企业、农业供销社等主要国有企业之外,个体、集体、私营、股份制以及外资等农业物流企业也快速发展起来。但从总体上看,当前农村物流市场主体与我国农村物流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还不匹配,还存在诸如组织网络不健全、规模比较小、市场覆盖面较窄等问题。

农村物流公共服务平台缺失。由于投入不足、重视不够,以及参与企业积极性不高、行业整体素质不高,我国现阶段农村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严重滞后,尚未建立具备数据交换、信息发布、智能配送、库存管理、决策分析等功能的综合性服务平台,造成物流信息不能共享,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农村物流运作水平的能力较低。

农村物流服务规范化程度低。对于物流企业来说,规范化是提高内部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措施;对于消费者而言,享受规范化的物流服务是消费者权益的体现。我国近年来也认识到农村物流服务规范化发展的重要性,但总体来说,我国农村物流服务规范化程度比较低,缺乏农村物流服务相应的行业规范和标准。

促进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的建议

可以预见的是,互联网正在从城市时代走向农村时代,未来中国电子商务的潜力将在二三线、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市场。但要抓住这个商机,物流却是众多电商的一大心病。农村物流市场潜力大“我家孩子两岁多了,喝的进口奶粉都是从网上买,因为村里和县城都买不到让人放心的品牌。”铁岭市西丰县振兴镇兴学村的年轻爸爸刘强是个时尚达人,除了给孩子买奶粉,日常生活用品也经常从网上买。刘强告诉记者,一样的东西,网上比店里便宜,而镇里村里卖的东西良莠不齐。

完善农村交通物流网络。县(市)构建物流分拨中心作为农村物流的集散中枢,在乡镇利用邮政、供销等网点建设乡镇物流站作为农村物流的中间层节点,在较大行政村、供销超市、农资超市、农村集市等设物流网点作为农村物流的基层末梢。通过构建县(市)、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节点,有效提高农村物流网络连通度和覆盖面。

加快培育农村物流市场主体。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展农村物流,鼓励有条件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储运企业开展联合或合作,促进农村物流领域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提高市场在农村物流领域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同时还要扶持一批农村物流龙头企业,发挥其规模大、功能全、技术先进、现代化程度高的优势,对农村物流发展起示范带动作用。

打造农村物流电子商务平台。打造集数据交换、信息发布、智能配送、库存管理、决策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物流电子商务平台,运用现代物流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模式,将加工、整理、仓储、运输、装卸、配送、信息处理等有机结合,实现从起点到终点整个农村物流领域相关信息有效联动,提供立体化、一体化、多功能的综合性农村物流公共服务。

规范农村物流服务环节。要保证农村物流健康发展,就需要对农村物流服务各个运作环节进行规范。这就需要制定出相应的服务规范和标准,包括建立经营公约、统一服务承诺、规范业务流程,甚至统一标识和车型等,从而对农村物流市场形成制度约束。

参考文献:[1]王新利.中国农村物流模式及体系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2]李雪娇.农村物流对农产品销售价格的影响分析[D].西安:西北大学,2012.[3]程国强.我国农村物流流通体系建设: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J].农村经济问题,2007,(4):59-62.[4]孙静.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物流运作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1.

第三篇:重庆大足农村地区客运现状与工作对策范文

关于我区农村客运的调查报告

农村客运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保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如何引导农村客运发展,实现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往、有效益”,为农村群众提供安全、稳定、经济、便捷的客运服务,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和建设“和谐大足”、“平安交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当前我区农村客运基本情况

现有6个从事农村客运经营服务的公司,18个客运汽车站(其中规范化运营的11个,占),班线 条,农村客运车辆 辆,总座位 个(见附一:大足区农村客运线路调查统计表)。客运车辆驾驶员 人,从业人员 人。到目前为止,全区27个街(镇),通班车27个,全区212个行政村和100个社区中,通班车 个(见附二:大足区农村客运线路调查统计表)。通街(镇)、通行政村率分别为 %、%。目前,我区初步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城区至街(镇)、街(镇)至街(镇)、街(镇)至行政村、行政村至行政村的客运网络,农民出行交通大为改善。但从总体上看,我区农村客运仍处于发展阶段,农村客运滞后于公路干线客运的现象十分突出,有限供应与多样化需求的矛盾仍然存在,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二、农村客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乡村公路等级较低,客运线路开通困难。近年来,我区农村公路建设成效显著,目前为止,已突破了 公里,但是由于乡村公路等级较低、通车里程短、断头路多、警示标志缺乏、维护保养不够,因此难以开通客运车辆,农村客运的通达率不高。

(二)、农村客运班线运行效益普遍不佳,阻碍通村客车的发展。一些地方开通了农村客运车辆,但是因为农村客源分散,客运量受限,车辆实载率低,加上车辆投入大,油料和修理费用高,因此车辆经营比较困难(见附三:城区至高升客运班车单车运行及效益分析)。其次,农村客运还受非法经营的冲击较大,也严重影响到了农村客运车辆的正常经营。再则是由于农村客运线路里程短、路况差、票价相对高。而农民收入少,经济较落后,往往为节钱而改乘价格便宜的摩托车或者其它廉价的面包车,使经营本就不好的车辆更难经营。同时,主要原因是司乘人员缺乏相应的教育和监管,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较难以跟上,服务到位难,影响了农村客运的健康发展。针对这一现象,区运管所和客运企业因势利导,在 等线路发展了一批客运面包车,缓解了当地群众出行难问题,但经营效益低下,很难培育和发展,客运企业时常采取免管理费的方式,迁强维持。

(三)农村客运站场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落后。全区26个街(镇)只有城区、中敖、龙水、三驱、万古、珠溪、铁山等7个街(镇)客运车辆进站经营,高坪、龙石、季家、迴龙、宝兴、高升等5个镇建有客运站因选址不当、站场设施落后、经营效益收不抵支、交通执法鞭长不及,仍以街为站,站外上下旅客。尤其是龙石、石马、高升等3个镇的客运站已改变用途,挪为它用。其它街(镇)无客运站场,客运车辆都是停在集镇上或马路边,影响道路交通畅通和安全。

(四)从业人员素质偏低、职业道德观念淡薄,服务质量差。驾乘人员基本上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单位下岗职工;二是城乡富余劳动力;三是社会闲散无业人员。全区农村客运市场驾乘人员的文化基础素质较低、成分复杂,客观造成在经营中普遍存在重视效益、轻视安全、忽视服务的短期行为,从而导致“坑、宰、甩、卖”旅客、沿街拉客揽客、乱停乱靠、超载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屡禁不止,从交通执法支队近两年受理投诉情况看,有80%以上集中在服务问题上。

(五)客运班车出站安全例检制度落实参差不齐,安全无保证。乡村客运线路大多道路等级低、弯多路急,安全警示标志不齐全,安全隐患大。由于部分街(镇)没有客运站,有的虽建站没有正常运营和管理,客运企业只好委托当地街(镇)的汽车维修店,负责客运班车出站安全例检工作,安全得不到保障,令人担忧。

(六)黑车治理难,严重冲击正常的客运秩序。“黑”车问题是当前各街(镇)普遍存在,并在社会反响强烈的管理难题,也是困扰我区农村客运市场发展的一大“顽症”。近年来,区交通综合执法支队曾对辖区“黑”车开展了大、小整治行动不下数十次,但一直没有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对农村客运市场的深入调查,发现“黑”车之所以存在市场,关键还是因为农村群众出行的需求所决定,经过调查论证,区运管所采取了“堵疏结合、引导规范”的办法,根据农村客运“短、散、少”的特点,发展了-批面包车为农村班线客车,农村客运市场“黑”车问题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但由于在农村地区,“黑车”大部分属于当地村民自用的面包车和摩托车,他们利用人熟地熟的优势非法载客,使合法车辆无法正常经营。这些车辆灵活机动,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查处起来很困难,即使被查扣,他们也会串通乘客百般抵赖,执法工作取证难。加之,“黑”车大多属于下岗职工和农村百姓“谋生”的工具,可以说是唯一的生存来源,在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交通部门对这些“黑”车的打击显得无可奈何,谁扣车,这些人就“赖”着谁,一家老小全部跑到单位来,软缠硬磨、恐吓要挟。“黑”车问题是一个社会化的问题,“黑”车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交通、公安、工商等部门的联动打击,需要社会保险、医疗等保障机制的跟进和完善,只凭交通部门一家之力,很难取得实际成效。

(七)农村校车监管不力,令人担忧。目前,我区客运企业均提供校车服务,主要承担幼儿园和中小学生离、返校或会考时的运输仼务。根据国务院《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重庆市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实施意见的通知》(渝办发„2012‟274号)规定,交通|预部门负责及时改善道路安全通行条件、消除安全隐患,做好校车使用许可申请的审查工作,建立并督促汽车维修企业落实校车维修质量保证期制度,加强对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的校车服务提供者的监管,依照《条例》规定对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的企业或者个体经营者的有关违规行为给予处罚。到目前为止,具有相关职责的区运管所、公路局、执法支队均未开展此项工作。

三、规范农村客运市场的对策

农村客运涉及面广,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目前农村客运行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政府各部门应予以重点关注,积极探讨解决存在的问题,给予农村客运经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从而真正解决和方便老百姓出行。

(一)加快农村客运扶持政策。对农村客运班线由于里程短、客流少、成本高、效益差、经营者的积极性不高等原因,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当前农村客运的现状和农村客运多样化发展的趋势,正视农村客运的公益性性质,为农村客运重新定位,积极研究制定农村客运公共财政保障制度,要本着扶持发展农村客运,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原则,建立农村客运政策性资金补助机制,用于我区农村客运班线新投放客车、报废更新的购车补助、燃油补贴、运营补助和安全生产、优质服务的奖励。提高农村客运经营者的积极性,让农村客运“开得起、留得住”,真正方便群众出行。鼓励提高农村客运通达深度、广度和服务水平,引导农村客运集约化、规范化经营,增强农村客运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利用中心街(镇)开展“公交”试点。大力支持城镇化水平和居民出行密度较高的中敖、万古、邮亭、石马地区分步推进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行。

(三)强化资金投入,大力建设农村客运站场。创新投资方式,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建设和经营乡镇客运站,实现投资主体和经营主体多元化。逐步形成以城区为中心,辐射乡村,干支相连,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农村客运站服务体系,使全县26个街(镇)都有客运站,形成站、车、路一体的客运网络。

(四)强化行业管理,规范经营行为。对农村客运市场中存在的任意提价、欺诈、抗害、窜线越线经营、扰乱农村客运市场秩序等违章行为,坚决予以查处,确保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五)强化农村客运市场安全监管。一是采取疏堵并举进行整治的长效机制,整顿农村客运秩序,维护合法经营者权益。一手抓农村客运发展,一手抓“黑车”整治,净化农村客运市场,由区政府牵头,交通、公安等部门配合,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严厉打击非法营运,为农村客运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加强客运车辆安全服务质量考核。对守法经营、质量信誉好、热心为民服务、安全有保障的经营者予以表彰。三是建立客运安全保障体制。按照“政府领导,行业监督,企业负责”的原则,加强客运企业、客运站的安全管理,强化制度建设,层层落实监管责任。督促客运公司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教育培训,完善管理制度,加大安全投入,确保农村客运安全健康、有序发展。

第四篇:中国食品安全现状与问题分析

中国食品安全现状与问题分析

摘 要:目前食品安全是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该文从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做出了具体的分析,并针对此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食品安全添加剂解决对策

近几年,虽然中国不断加大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但“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产业链条依然危机四伏,不断通过各种媒体进入公众视野的如“瘦肉精”猪肉中毒事件、“劣质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多宝鱼”事件等等,说明中国的食品安全现状不容乐观。如此信息接触多了,让人似乎不知道吃什么才安全。在食品生产过程中究竟存在什么问题?

一、当前中国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有毒物质大量在食品中残留

在原料农、牧产品的生产中,大量不合理的使用农药、兽药、化肥、激素,使农业及农村环境污染加剧,使大量有毒有害物质附着沉淀在农(畜)产品中,如水果、蔬菜中的有机磷、有机氯农药残留,在草莓、番茄、香蕉、西瓜等农产品中使用催熟剂,粮食作物中铅、镉等贵重金属污染,猪肉中瘦肉精、禁用兽药等的残留都会引起慢性、急性食物中毒,食品安全从原料开始,便受到严重的威胁。在水产品养殖业中,不法业主为了提高水产品的成活率和出品率,不惜使用禁用鱼药,甚至使用激素类药物,有些药物代谢速度非常慢,因此大量在成品中残留,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2、食品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微生物指标不合格问题,部分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销售过程达不到规定的卫生要求。原材料污染严重,生产过程中灭菌不彻底,储存条件不当,销售环

节的再次污染,都能导致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超出国家强制标准的规定,甚至导致有些产品被致病菌污染,食用这些微生物指标不合格的食品,能引起食源性疾病。

(2)食品加工中天然有害物未完全消除,引起的食源性问题。比如土豆、青番茄中的龙葵碱,生四季豆中的皂甙和血球凝集素,新鲜的金针菇中含有的秋水仙碱等,加工中处理不彻底易引起食物中毒。

(3)食品加工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比如油炸类食品在加工中油温过高,食用油多次重复利用,都能导致成品中过氧化值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要求,过量食用这种食品对人体有很大危害。

3、滥用食品添加剂,甚至滥用工业添加剂

(1)食品加工企业在食品加工中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防腐剂。有些小型食品加工企业或手工作坊,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防腐剂、化学合成甜味剂等严重超标。

(2)不法企业在食品中添加食品禁用的人工合成色素和其它工业添加剂,比如在豆制品中添加吊白块,火腿生产中使用敌敌畏,在水发产品中添加甲醛,在辣椒制品添加苏丹红等。有些小作坊生产的散装食品,无标签、无商标,甚至使用伪造的食品标签,致使检验部门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检验。

4、在食品中掺杂掺假,甚至故意制造伪劣食品

在利益的驱动下,有些生产者故意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用病死畜禽肉加工熟食肉制品,用工业酒精勾对白酒,用工业皮革残品生产假奶粉,用毛发生产酱油等等。

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

1、食品的小作坊式分散化生产。从近年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看,几十万小作坊随意制作各种食品,他们使用的设备简陋、技术水平落后、卫生状况恶劣、产品质量难以得到控制。国家质检总局调查的45万个食品生产企业中,10人以下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有35万家,29%的企业无标生产,60%的企业出厂不检验或根本不具备检验能力,这些小作坊“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条件差、工艺乱”,食品质量和安全难以保证。如何有效解决“食品小作坊”难题,已经成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决定我国食品安全水平的突出问题。

2、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不够完善。一是食品法律法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较差,涉及食品监管的法律法规如《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农业法》等,仅仅对食品质量作了一些概要性规定,有较大的法律监管盲区;二是食品法律法规的条款笼统,操作性差,一些法律法规规定的比较原则和宽泛,有些条款甚至完全过时,对实际问题约束力较低,操作性不强。三是食品法律法规的罚则较轻,法律效力不够,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极其严厉的惩罚力度而言,缺乏威慑力。

3、食品安全监管行政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责不明确。在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方面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监督管理部门多,部门间的职能交叉、重复执法、重复抽检、执法缺位、监管空白等现象较为突出,部门之间形不成合力,监管责任难以落到实处。

4、食品质量安全的技术支撑体系不完善。各类检验机构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检测设备、检测技术落后,很难为食品质量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此外,由于部门障碍,检测报告的法律效力不被广泛承认,造成了检测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三、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策:

1、要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监管体系,强化对农业投入品的质量和环境安全管理;建立国家农兽药残留监控制度;完善食品安全卫生质量抽查和例行监测制度,确保食品安全。

2、集中整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严厉打击“黑窝点”,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行为,取缔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加工企业。

3、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和相关认证。根据我国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领域具体情况,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过渡标准或分级标准;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食品认证体系,完善认证制度;加快我国食品认证的国际互认进程。

4、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预警预报机制一是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制。通过启动食品安全风险评价体系建设工作,就风险评估技术及有关数据资料与发达国家加强交流,并就我国一些具有特色的食品加工技术、影响因素开展前

瞻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价,以便对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事故做出及时有效的预报和处置。二是建立统一协调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以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逐步形成统一、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评估和预警预报指标体系,及时研究分析食品安全形势,对食品安全事故和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把突发的、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降到最小,以全面提升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效率。

4、加强宣传,提高中国食品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提倡合法经营,严厉打击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

5、加强立法,加重处罚手段,使制假、售假者受到更加严厉的惩罚,当其违法所付出的代价远远高于其违法所得,生产不法食品无利可图时,便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不法食品的出现。

四、结 论

总之,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涌现,中国的食品类标准逐步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了覆盖全面,行之有效的标准监管体系,但是仍然存在着标准不能有效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进一步更新和完善相关标准外,首先必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其次要通过立法加重处罚手段,提高违法的成本,第三是要加强食品安全、卫生方面通用型标准的制定,只有多管齐下才能确保中国的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李书国,陈 辉.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2,(2):7-10.[3]丁昌东.我国蔬菜农药残留标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标准化,2004,(7):16-18.[4]赵晓锋.中国食品安全管理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美中经济评论,2003,(1

1):34-37.[5]雷红淘.蔬菜农药残留问题[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2,(6):18-20.[6]杨江龙,刘拉平.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研究及对策[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3,(6):51-53.1

[7]张继宗.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及启示.中国工商管

理研究,2005,9.

第五篇:中国餐饮业现状与前景分析

中国餐饮业

一、餐饮业的历史

餐饮业大约起源于人类文明的初期,并且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城市的出现而逐渐发展起来。餐饮业的发展受到历史文化、气候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宗教信仰和传统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中国餐饮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东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距今50万年的北京人已开用火烧熟食物,烹饪由此而来。大约在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人已经大面积种植水稻并且饲养牲畜,食物的生产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并为物质基础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商周时期,金属工具、原始瓷器、酿酒作坊和河食盐的出现为餐饮业的形成创造了条 件。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掌握刀工与火候技术,烹饪方法有烧、烤、煎等多种。由于当时尚 未产生餐座椅,人们都是席地而坐,用用芦苇或其他植物编成筵席铺在地上,用较细的料变成席铺在筵上供人坐,酒食菜肴置于筵席之前。因此筵席两字虽是坐具的称谓,但含有进行隆重、正规宴饮的意思。所以将设宴待客或聚会称为“筵席”,这一阶段称为筵席阶段。筵席阶段宴会活动主要为奴隶主、贵族所享用。

我国古代地广人稀,自秦汉以来,为方便官差大人长跋涉传送文件,便有「驿站」的设置,提供官差恢复旅途的劳累,更提供住宿与餐食,好令他们翌日能够继续另一段漫长的传递工作,其实这就是中国餐饮业的雏型。

而餐饮业真正普遍流行大概约在汉、唐时代,此时是历史上的太平盛世,交通发展迅速,各处通商大邑都设有「客舍」与「亭驿」,方便来往的官宦与客商有个落脚解决食宿的地方,大街小巷到处都可看到肉店、酒店、熟食店,民间的交易行为较秦汉时期更络绎不绝,烹调技艺更讲究以提高竞争力,尤其在大唐时代,官廷中更因为有外邦使节频仍进贡,皇帝威权统治,官宴每顿都有名堂从厨房到上菜,百余人服侍,可谓极度奢华考究而且非常富有创意,民间烹调技术简直不能与之相提并论,官宴菜色每样都是御厨潜心精究的,多少有些秘方成分,蔚为中国餐饮文化的一种特色,或可称之为宫廷菜,今日若欲享用类似的餐宴,唯有满汉全席可与之媲美,但恐怕还不足其万分之一的豪华澎湃,可称为中华美食文化最具神秘色彩的一环。

随着历代战乱,生态环境改变以及外族入侵,中国因许多种族融合,传统饮食于焉转趋复杂,蔚为多彩多姿的馔食文化,这些民族饮食的特点与习性丰富了中国各地区的餐饮内容,深深影响民间烹调方式。民国初年,持续两千多年的君主政体被推翻,八国联军堂而皇之侵占我版图,蜂拥割地自治,国家处于动荡不安时代,但此时反而是中国各地招牌菜融合与发扬光大的时期。

中国餐饮业已经步入行业洗牌期,必须交流新思想、探索新模式,迅速由传统的“粗放式、模糊式、经验式经营”向“精细化、规模化发展”。近年来,我国的餐饮业发展非常迅速。从长远来看,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近几年餐饮业的增长率都比其它行业高出十个百分点以上,可以说我国正迎来一个餐饮业大发展的时期,市场潜力巨大,前景非常广阔。

二、餐饮行业发展现状及局限性

餐饮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中一个传统服务性行业,经历了改革开放起步、数量型扩张、规模连锁发展和品牌提升战略4个阶段,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目前,全国已有餐饮网点400万个。2005/2006中国餐饮百强企业资产总额约320亿元、利润总额约60亿元、从业人员约80万人,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40.38%、28.84%和33.33%,高于全社会餐饮业的平均增长水平。餐饮 2与此同时,超大规模企业开始涌现,有11家企业的营业额超过10亿元,有34家企业的营业额超过5亿元,其中前十强的营业额达到336.76亿元,同比增长18.4%,占百强营业额总量的近五成,达到49.34%,百强企业的整体规模稳步提升,表明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加强。连锁餐饮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大城市,但是向西部地区和中型城市渗透速度加快。东部地区限额以上连锁餐饮业门店数5589个,占限额以上连锁餐饮业门店的 65.6%,比上年增长12.8%;中部和西部地区门店数分别为 1211个和 1714个,占 14.2%和20.1%,增长5.6%和16.1%,西部地区超过了东部地区门店的增速3.3个百分点。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波澜起伏的30年,在这改革开放的30年里中国餐饮业伴随着改革的浪潮也经历了三次飞跃式发展。在这30年里,中国餐饮经历了从洋快餐抢滩中国市场到非典的冲击,再到食品安全(苏丹红事件、福寿螺事件),中国餐饮业在冲击中,实现销售额不断增长。餐饮中国人口基数大,需求旺盛,餐饮市场发展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的大背景下实现的,而今天,餐饮市场异常繁荣,供求基本平衡,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餐饮业如何实现新的增长?

三、餐饮行业发展趋势

(一)集团化发展,品牌化经营,连锁经营成为未来主攻方向

随着经济运行全球化,市场和资源跨国化的影响,世界饭店集团每年都在调整和兼并之中,饭店业的联盟和合并导致更大规模的饭店集团的诞生。只有全球化、品牌化饭店才会在现代营销中得益。形成统一性的连锁餐饮集团对于重组餐饮资产,扩大市场的覆盖面,加快资金流转转密度,促进餐饮业规划化经营大有益处。而快餐连锁作为“集团化”的先锋,像“麦当劳”、“肯德基”的成功经验,使国内餐饮业看到了连锁经营的种种好处,纷纷将连锁作为主攻方向,连锁经营对餐饮业发展起着决定作用。但也有一些店开张一两年,没有一点实力就想搞连锁,结果是连的越多,“死”得越快。而现在又到了争夺市场份额的时候,随着一部分没有连锁能力、管理混乱的连锁公司逐步退出市场,一些有实力、管理好的优秀的连锁企业定会成长起来,共同把餐饮市场做大做好,促进餐饮业的繁荣。连锁经营经过淘汰会有更大的发展。据此,强强联合、连锁经营、多元化发展是中国餐饮业大势所趋。强强联合、连锁经营是发挥企业比较优势,扩大企业规模的有效途径,多元化发展则是分散市场风险,拓展经营范围的重要方式。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企业并购、连锁经营和多元化经营将是餐饮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二)餐饮品牌发展速度加快,会有更多的餐饮提速上市

随餐饮企业的竟争发展,从市场经济转化到社会经济的过程,同时由单纯的价格竞争、产品质量的竞争,发展到产品与企业品牌的竞争,文化品位的竞争。在改革初期,餐饮企业之间主要是打价格战,打品种、服务、装修战;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消费者用餐既要满足生理需求,又要满足心理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经营者把注意力转向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企业的文化品位。

四、新的IT技术、新的管理模式与资源配置模式

餐饮业给人的印象是一个较古老的行业,而电子商务则是新兴发展的一项科技含量高的技术,但是这一传统行业具有适合运用电子商务技术的特点。电子商务技术在传统的餐饮行业中的运用,对餐饮企业具有变革性的作用。

首先,电子商务中供应链技术的运用可以大大降低餐饮企业的采购成本;

其次,电子商务中网络营销的实施可以为餐饮企业提供广阔的顾客渠道;第三,物流技术的运用可以为餐饮企业拓展销售的模式。

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简单粗放的经营已经越来越成为餐饮企业向前的瓶颈,而信息技术的作用却渐渐凸显。餐饮业目前已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饭店等级结构及分布的不合理使得众多饭店卷入了降价的风潮,电子商务的出现为饭店的经营带来了新的思路。全国餐饮百强之一的丽华快餐的“无店铺经营”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应用。用信息技术改造餐饮行业的流程,其巨大的价值提升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经营和管理者所认识到。

在餐饮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既有日平均销售额才几千元的餐饮店,也有全国餐饮的百强企业;既有刚进入这个行业的摸索者,也有知名的品牌企业。针对信息化建设,由于每一家企业的认识不同,实际的需求不同,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具体的内容及步骤。中小型企业可选择有业务深度和成熟技术的系统,中大型尤其是连锁企业应结合自己的企业层次,发展规划,注重长期规划,最好是选择一个有行业经验、技术能力强的合作伙伴。

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美食王国,既有粤菜、鲁菜、川菜、苏菜、浙江菜、闽菜、湘菜、徽菜这些历史悠久的八大菜系,也有各少数民族的民族食品,这些都是我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然而要保存这些智慧的结晶,将中华几千年的饮食文化发扬广大,我国的餐饮企业任重而道远。未来的中国的电子商务要经历:

(1)营销阶段。

这是能够充分利用餐厅的网站,与餐厅在网下的营销推广结合起来进行整合营销,效果非常理想的阶段。这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做法,目前在国内尚未见到有类似做法的餐饮企业。目前我们推广的“网络餐厅”就是处于这一阶段的产品/服务。核心要

点是,经过对现阶段餐饮企业互联网的需求分析,并考虑到中国目前互联网的整体发展水平的实际,结合传统市场营销推广手段,把网上、网下的整合营销做的有声有色,轰轰烈烈,让互联网成为现阶段餐饮企业的全新的、革命性的竞争策略。

(2)电子商务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餐厅应该从采购、内部管理、顾客关系管理及市场营销全面借助于互联网,餐厅经营的业态也有可能发生重大的变化。如虚拟化经营、连锁品牌经营等,毫无疑问,这是餐饮业未来发展的方向。目前,中国的互联网发展状况以及市场环境都还没有满足餐饮业做这一阶段的尝试的条件,如,网上采购、物流配送、电子支付以及信用机制的建立等,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因此,我们认为任何鼓励餐饮业在现阶段做这样尝试的设想都是不现实的、冒进的、不付责任的,餐饮业对此应有足够清醒的认识。

餐饮业作为中国最具活力、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在现阶段,更应该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带来的机遇,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电子商务不仅能解决餐物流配送、客户关系管理、企业资源管理、餐厅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在市场营销方面,互联网一旦和传统的营销手段相结合,便有更强大的功能。无论如何,电子商务可以成为餐饮业全新的、革命性的竞争策略。

信息化作为一种平台,其重新组织构筑和提高企业运作层次力量的功能,是信息化受青睐的最大原因。相对于餐饮业多年来的高速发展,不能不说行业的整体管理和信息化应用尚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无论从规模、应用水平、投资,还是认识程度来讲,都还远远落后于其他行业。这种状况既不利于餐饮业的长期持续发展,也与餐饮市场的繁荣不协调。在当前城市转型和产业升级过程中,餐饮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是传统行业如何与现代化产业模式成功接轨,实现行业信息化的发展。

(1)政府和社会组织:搭建平台,政策支持

政府部门一方面要加大信息化的外部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推进设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的各项信息化建设,引导企业将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以提高餐饮企业信息化的利用率,并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是大力扶持中小企业信息化,给予政策或者设备采购等优惠和补贴,以推动信息化的覆盖范围和覆盖广度,为餐饮企业信息化建设消除后顾之忧。

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需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优势,深入开展行业调研,了解餐饮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和信息化的发展情况,搭建企业之间、企业与信息化供应商之间沟通学习交流合作的平台;加大信息化的宣传力度,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意识,推介信息化项目和示范案例,开展各类信息化论坛、信息化培训活动;发挥行业组织的专家资源优势,积极为企业提供各类信息化技术创新和管理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

(2)餐饮企业:苦练内功,知己知彼

推进信息化,餐饮企业是主角,因此要做好准备,找准对象,知己知彼,认真权衡是上路之前的必备功课。

首先,提高认识,加强自身的信息化意识,做好信息化建设的充足准备。信息化对企业未来形成核心竞争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企业要自上而下地加强自身的信息化意识,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并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发展战略中逐步贯彻信息化的理念,同时为了保证信息化工作的成效和顺利推进,积极培养和吸纳擅经营懂IT的信息化人才,加强企业各级员工的信息化知识培训,为信息化工作的开展集聚人才。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需要长期摸索与思考的领域,餐饮业尤其是中餐复杂而无定式,因此在实际管理中,要不断总结和梳理企业的业务运作流程和内部管理的优势和弊端,理顺人、财、物之间的关系,以便于清晰地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在信息化建设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保证信息化工作有的放矢。

其次,知己知彼,充分了解和准确掌握企业自身、竞争对手、软件供应商的相关信息。了解企业自身信息化的实际需求,是信息化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也是保障信息化成果、减少信息化投入风险的根本。企业究竟是否需要信息化系统,需要什么样的系统,信息化建设应该从哪个业务环节入手,如何解决信息化建设中的协调和落实问题?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之初要考虑的问题。

此外,还需要了解竞争对手的信息化建设情况以及业内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的企业情况。分析与自己目标客户相近、经营模式相同的竞争对手的信息化建设情况,有助于寻找到最佳的信息化路径,同时避免犯同样错误,减少走弯路的机会。学习信息化建设成功的企业经验,更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做到的。

最后,要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还需要了解信息化解决方案或者软件设计供应商的情况,因为信息化终究只是一个管理工具和管理手段,而对于企业而言,不仅有运营的差距,也有其个性和生命力,即企业文化问题。因此餐饮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对供应商的选择和甄别也至关重要。

(3)餐饮信息化服务供应商:找准需求,完善服务

如果说餐饮企业的信息化意识是催化剂的话,能提供适应需要的信息化系统方案的服务供应商则是真正的“推手”。对于餐饮信息化服务供应商而言,找准需求、完善服务是推动餐饮信息化大发展的重要措施。

首先,引导客户,挖掘需求。目前餐饮业的信息化存在着两个极端,即或是充满疑虑、不敢轻易试水,或是在不明确自身需求的情况下盲目选择,甚至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对此,供应商如果不深入分析,耐心引导是不可能抓住客户的,而且在各类软件充斥的市场,竞争激烈,要想脱颖而出,必须有所创新,创新的基础就在于量体裁衣,深挖需求,在总结客户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其次,完善服务,着眼长远。提供信息化系统,不仅仅是提供软件产品和硬件设备,还包括服务,餐饮企业购买的信息化系统一旦投入使用,就意味着对这个系统的维护工作也同时开始。在当前餐饮业信息化人才缺乏、无法保障建立自己的维护团队的情况下,餐饮企业对信息化系统的维护与服务更是有着迫切的需求。因此,信息化供应商提供设备完备、软件功能强大是基础,而完善而细致的维护体系更是在激烈的餐饮业信息化软件供应市场脱颖而出的关键。

餐饮行业连锁化、集团化的发展趋势表明,当企业形成连锁体系后,对信息化的需求会更加具体,更加全面和系统,因此,信息化软件服务供应商应该在完善服务上下功夫,完善产品的广度和深度,着眼于长远,软件产品应包含门店运行层、门店管理层和连锁管理层,并且优先开展服务维护团队建设,以提供优质服务作为立足市场的切入点。

下载中国农村地区妇幼卫生工作现状与分析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农村地区妇幼卫生工作现状与分析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餐饮业现状与前景分析(★)

    餐饮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中一个传统服务性行业,经历了改革开放起步、数量型扩张、规模连锁发展和品牌提升战略4个阶段,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目前,全国已有餐饮网点400万个。200......

    中国物流现状分析

    专题一 中国物流现状分析一、前言 中国物流市场历经二十几年的发展,现阶段就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条件而言,政府、企业、学界、包括环境的积极性基本上都已经具备,但是由于中国物......

    中国农村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农村教育现状分析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分析(大全)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也是煤炭消费的大国。1996年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全行业年煤炭开采量达到近10亿吨。煤炭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

    中国餐饮业现状分析

    中国餐饮业现状分析餐饮业不同于商业,又不同于工业,也不同于纯服务业,在现代社会里它属于第三产业,具有生产加工,饮食品零售和劳动服务的综合性。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餐饮业发......

    中国法制建设现状分析

    xxxxxx 柴新斌 xxxx班 中国法制建设的现状分析 法制建设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事情,是与当前社会与道德对比相适应的,也是我国当前的现状和道德的体现。一听到法制,似乎就感觉与我......

    中国警察现状分析

    中国警察现状分析近年来,袭警事件越来越多,而且选择越来越恶劣,情节越来越严重。这就是这些年来中国警界高层一味强调“和谐”的后果,这就是这几年来中国警察被自己的领导给“......

    中国造船业现状分析

    我眼中的中国造船业现状分析世界经济的复苏和贸易增长带来了海运需求和船舶需求的持续增长。2007年,中国造船产量出现了惊人的增长,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造船大国。中国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