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励精图治抓发展 富镇裕民奔小康
励精图治抓发展
富镇裕民奔小康
XX镇是省、市、县通往团结水库的必经之地,距绵阳、三台县城36公里,距德阳市45公里,距罗江县、中江县城20余公里。辖21个行政村,197个经济合作社,1 个居委会,总人口34521人,幅员面积53平方公里,场镇面积0.65平方公里。
一年来,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发展中统一思想,在发展中化解矛盾和风险,负重自强,锐意创新,用智慧和激情凝聚力量,用汗水和心血成就事业,用行动和实践浇铸辉煌,披荆斩棘,突破险阻,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镇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党的建设不断创新
(一)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一是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精神、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和温家宝总理科学发展观,努力掌握观察事物、判断形势、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善于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抓住根本,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中把握大局。二是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班子运作,做到班子成员分工明确,相互支持,紧密配合,注重调查研究,作风深入,工作踏实,密切联系群众。三是镇级部门包村工作进一步加强。各部门对包村帮助解决一个问题,提供一条信息,赠阅一份《四川农村日报》,卫生、工商、畜牧等部门还从资金、技术上给予扶持,受到村社干部的好评。四是坚持班子成员多通气,重大事情集体决定,增强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五是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加大后备干部培养力度,全镇培养各级后备干部102人,完善干部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撤换村支部书记2人,精简村、社干部136人,村社干部兼职92人。六是认真开展争当“优秀公务员”和“优秀村社干部”活动。
(二)党员先锋工程抓特色、抓亮点。一是突出重点,广泛开展“双培”活动和“党员
农贷助力快车”活动,加强党员队伍素质先进建设,对“双培”对象进行重点培养,使他们尽快致富。强化“双向培养”措施,通过致富能手与镇级部门联姻,做到“强强联合”。二是树立典范,认真开展党员实践“三个代表“示范活动,加强党员队伍形象先进性建设,全镇示范户26户、示范村4个,示范窗口8个。通过示范村、示范户直到辐射带头作用。三是建立基地,加强农村党员信息技术培训,大力实施“党员致富工程”。四是创新党员管理机制,党员分类管理工作全面开展,对全镇1206名党员分类进行管理,制定了完善的流程图、示意图和管理制度。为了充分发挥老党员的桥梁纽带、示范带动作用,新建立了老协党支部,镇党委按“分组、归队、设岗定责”方式加强对老党员的管理。
(三)深化“三级联创”,巩固提高“千、百、万、十”工程。全镇压以争创实践“三个代表”模范镇乡党委为目标,以转变作风,寻找经济发展路子为重点,大力实施“一、五、五0工程”(即每年评选1个优秀党总支,1名优秀党总支书记;评选5个优秀党支部、5名优秀党支部书记;使50名贫困党员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把50名致富能手培养成致富党员)。目前,全镇“五好村”达100%,涌现出“先进党总支”2个,“先进党支部”10个、“优秀党总、支部书记”12人。通过对农村党员、致富能手进行双向培养和开展实践“三个代表”优秀党支部、优秀党支部书记的创建活动,造就一批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农村致富集体。
(四)扎实推进“三个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镇上认真抓好基层干部科技培训和素质提高;为科技兴村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全镇涌现出科技拨尖人才48人。二是进一步规范村级组织运行机制;确保村民民主选举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的落实。三是理顺和改善本“两委”关系,加强村干部教育管理;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民主管村。抓好基层干部进村入户和村干部集中办公等制度的落实,建立了8个“三村建设”示范村,抽派了镇属农业、科学、金融部门对口联系、指导,以点带面,推动全镇的“三本建设”工作。
(五)积极推行“支部+协会”工作模式,在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下,按照“三民”、“四自”原则,建立了养猪协会,并成立了养猪协会党支部,现有协会成员96名,协会和协会党支部运行良好,其成功经验被县委组织部作为好的典型在全县推行。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镇党委、镇政府坚持“科技兴镇、教育强镇、农业稳镇、商贸活镇、创建塑镇、依法治镇”的发展战略,以发展为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克服种种困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全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03年,全镇工农业产值实现1。04亿元,财政收入222。6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8元。今年头10个月,实现财政税收136万元,农业人均可支配收入有较大增长。
五大产业齐头并进
(一)竹材工业原料建设。全镇统一布署,屐千家万户农民利用户前屋后、包产地边、自留山疏林、溪沟、荒滩、渠系及乡村道路两旁的宜林地段,已打窝13。6万个,栽绿竹4。2万余株,栽本地慈竹9。4万余株,成活率达99%。
(二)绿色生猪基地建设。全镇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绿色环保、无公害、安全为最终
目标,按照一定的政策措施,统一技术规程,统一质量安全标准,稳步发展绿色生猪。今年该镇涌现出了许多养猪大户,其中年出栏500头生猪大户2户,年出栏100头的大户10户,年出栏50头以上的大户50户。镇上还专门扶持了10家专业大户,建立10个专业基地村,辐射全镇,示范带动。
(三)粮食“三百工程”。为了调动全镇农民种粮积极性,今年初,全镇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同时确保降低农业税率和粮食直补落到实处,镇上成立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门班子,并将“致全省广大农民朋友一封信”发放到农民手中。4月30日前全镇发放“直补”9323户,余额17万余元,到户率达100%。据统计,今年粮食总产量实现463万吨,油料作物总产112万吨;大春1000亩制种水稻,优质稻8100亩,玉米8400亩,花生6300亩,大豆2000亩等均获得了丰收。
(四)劳务输出。镇上把劳务输出作为贯彻县委“3个三十万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各种方式广泛输出剩余劳动力,年实现劳务输出8500人;百胜村建筑老板羊凯不仅加大劳务输出,还无偿投资20万元修建乡村道5000米。今年9月,XX镇相继被绵阳、三台县列为劳务输出基地镇。
(五)蚕桑产业。该镇确定了蚕桑产业基地村7个,增育桑苗3亩,栽密植桑350亩。今年实现年发种量达5000张,产茧11。9万公斤,超额完成县上下达蚕茧收购任务。
城镇建设与管理取得新进展
(一)城镇建设日新月异。2000年,我镇被确定为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2002年
被县委、县政府验收为文明卫生场镇。今年初,镇上又创建市级文明卫生场镇,狠抓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万元,安装路灯50盏;对自来水厂进行改制,提高了饮用水质量;改造和新建公厕2处;栽梧桐树、大叶女贞等绿化树150株,绿化面积达4800平方米;大力发展有线电视和电话,入户率分别达99%和90%。
(二)城镇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我镇成立了联合执法大队,完善了“门前三包”责任
制,采取逗硬检查,逗硬通报的办法,垒 各单位的色创情况进行了每月一次的检查和通报,度记入年终政府与各单位签订的创建目标责任书进行考核。完善了城镇清洁卫生制度和垃圾收集清运制度,建立城镇保洁队,城镇管理规范、保洁工作落到了实处。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事业快速发展。全镇有中小学校6所,在校学生5500人。XX小学建成了“绵
阳市示范小学”,XX中学建成了“绵阳市示范初中”、“绵阳市甲级校风示范学校”,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在今年的升学考试中,升入高中人数突破306人,升学率为46。7%,受到社会各届好评。投资28万元,完成了同德小学改建工程。
(二)卫生事业平稳发展。卫生工作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医防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到2003年,全镇孕产妇、儿童系统保健覆盖率分别达到91。5%、97。58%。镇中心卫生院的软硬件均达到全县乡镇卫生院一流水准。
(三)计生工作迎难而上。通过精心组织,综合协调,多方配合,共同努力,实现了
计生政策生育率达95。1%的目标。2003年,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先进集体”。今年9月24日,镇上举行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首发仪式,全镇69名符合条件的老人高兴地领到了今年的600元计划生育奖励扶助金。
社会稳定工作进一步加强
镇党委、政府认真开展“四五”普法工作,实施了整体联动防范工程,打造平安镇乡,实行夜间巡逻守护制度,坚持“四级一院”的治安防范网络,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妥善平息了突发事件,建成“省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镇”,社会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镇党委、政府将瞄准新目标,制定新举措,迎难而上,开拓创新,蹋实苦干,务求发展,带领全镇人民共建小康社会。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
第二篇:励精图治谋跨越,聚精会神抓发展2012.7
励精图治谋跨越,聚精会神抓发展
——xxx城镇建设与管理工作汇报
尊敬的 主席、各位委员:
大家好!首先我谨代表xxx党委一班人对 主席、各位领导以及各位政协委员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同时恳请各位领导对xxx的小城镇规划和建设工作提出宝贵的建议。下面我就xxx近年来的城镇规划和建设工作作如下汇报: 一 小城镇建设基本情况
自2011年6月换届以来,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xxx党委政府狠抓小城镇经营战略,紧紧依托南渝高速便利的交通条件,繁荣商贸流通,凝结人气,唱响了xxx休闲宜居小城镇建设品牌。县委在十二五规划中将xxx列为重点小城镇予以支持,让xxx的小城镇建设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一)夯实城镇建设基础,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坪滩场镇建成区面积不断拓展,入住小城镇人口与日俱增。xxx场镇面积由2005年的1.75平方公里拓展到现在的2.6平方公里,城镇常驻人口由2005年的0.4万人增加到现在的1.26万人。城镇建设分别向镇西路、嘉陵路、坪张路延伸。旧城改造方兴未艾。原供销社、农机站、铁厂的旧房改造已全面完成。已建成财富广场居住小区、兴坪丽景居住小区、红梅山庄居住小区让场镇频添秀色。正在实施的旧城改造项目盛世人家、越江锦园、馨茗居家园等建设项目推进有序。
为提升xxx城镇建设整体水平,打造休闲宜居坪滩,坪滩新城区建设快速推进。未来5年,我镇拟计划在马家沟村三组赵家坝一带新征土地100亩,建设一座越江新城。时至今日,我镇分别于2009年、2010年两次征地共计60余亩,用于坪滩新城区建设。目前,新城区越江公路桥、越江人行桥、越江生态城街道及管网等工程建设项目均已完成招投标工作,各承建单位已相继进场施工。房产开发业主已分别组建越江御园项目部、城市花园项目部,越江新城高档小区建设已正式拉开帷幕。预计坪滩越江新城年内将新增住房面积50000㎡。届时越江新城高达50米的高层电梯房将成为我镇城镇建设的标志性建筑,必将引领我镇城乡建设快速发展。
(二)完善市政基础设建设,优化商贸投资环境
城市公益设施的完善,基础设施的健全,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商贸繁荣程度和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一年来,我镇在场镇建设管理方面大胆提出兴“五建” 强“五规”的场镇建设管理思路。并在城镇建设管理融入文化元素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成绩突出,效果明显。
兴“五建”就是在场镇建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建污水处理站、建文化休闲广场、建标准化公厕、建农贸市场,强“五规”主要是规范垃圾处理、规范摊位摆放、规范车辆停放、规范人行道整治、规范队伍管理。截至目前为止,我镇已经建成占地面积约4000余平方米的兴坪农贸市场一个,规范了市场秩序,实现了“游商归市、座商归店”的场镇管理目标。新建了义学堂新农村、老政府楼等地的标准化公厕。
添臵环卫设施,规范垃圾集中清运,建压缩式垃圾中转站,让场镇环境更加洁美。统一店招制作、规范人行道整治,让场镇整体形象得到提升。2011年我镇成功创建市级文明场镇,标志着xxx场镇建设管理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培育生态新城,创建文化名镇”是我镇近五年的奋斗目标。在城镇建设管理方面柔入文化元素是我镇城镇建设的新理念。文化底蕴在坪滩这方沃土尤为浑厚,坪滩杂耍、坪滩灯戏远近闻名。年内可望建成的越江文化休闲广场,占地面积10余亩,是场镇居民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越江新城文化公园设计已完美定稿,越江戏楼设计更是彰显了坪滩曲艺之乡的文化特色。村级文化试点,“十佳艺人”、“十大民俗”评选活动掀起了创建文化名镇工作的高潮,激发了城乡居民的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以文化引领带动,加快城镇建设;以文化元素为题材,推进城镇建设,我镇的小城镇城市品味得以迅速提升。
(三)科学规划建设蓝图,严格执行规划条例
2009年我镇委托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对坪滩场镇建设的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根据岳委发(2012)8号文件的相关要求,我镇正积极配合设计单位对场镇的控制性详规进行编制,年内有望完成相关设计,推出设计成果。坪滩场镇总规设计之初,分别征求了县住建局专家组和乡镇人大代表、人大主席团的的意见,几易其稿。定稿时县住建局专门邀请规划建设的专家给予了评审。从规划的整体布局分析,场镇总体规划的功能布局、产业分布、道路走向、街道设臵符合场镇建设发展要求。
近年来,坪滩场镇建设快速推进,规划区内建设一段时间内完全处于无序状态。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我镇结合学习贯彻新出台的《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认真开展了镇域范围内的“打非治违”专项治理工作。相继完善一些规划建设的审批制度,规范了我镇的城乡建设审批程序。同时在场镇规划区内推行城乡建设党委集体会审制度。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我镇的城乡建设工作正按照《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有序推进。
以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推动商贸繁荣,以便捷的交通促进经济节点的形成,以全新的蔬菜产业作为城镇发展的支撑,以文化建设的强力推进作为引领坪滩城镇发展的灵魂,坪滩城镇建设这一崭新模式正在悄然形成。
二 小城镇建设的工作成效
我镇自2011年6月换届以来,为了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主要在组织保障、解决遗留问题、征地拆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一)组建领导机构,提供组织保障
为了让城镇建设快速推进,我镇成立了xxx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党委副书记、镇长文强任组长,党委副书记童强、副镇长沈波任副组长;成立了xxx场镇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党委副书记、镇长文强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吴开兵、副镇长粟模高任副组长。抽调18名机关干部组建城镇建设办公室和场镇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相关业务。成立了“城镇建设管理大队”、“城镇清洁维护队”、“城镇联合执法大队”和“义务宣传队”四支队伍,加强城镇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确保城镇建设治理工作取得实效。我镇还多次召开场镇建设管理现场会、研讨会,并有针对性地组织干部外出参观学习,解放思想,学习
借鉴,增强了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积极筹措资金,稳妥化解矛盾
我镇自2009年以来一直因缺资金,没法兑现征地村组的安臵补偿。正是这一原因严重制约了坪滩新城区的建设,为了解决之一瓶颈制约,新一届党委政府在职工中临时借款近400万元,向县财政局借款200万元,妥善解决了马家沟村第一批征地安臵所需社保资金。征地所在村组的53名农转非人员及时得到安臵,同时为我镇出让土地奠定了基础。坪滩新城区市政建设急需大量资金,根据新一届党委政府拟定的建设目标,我镇小城镇市政建设预计需支出1700余万元。征地范围内需拆迁16户居民住房,工作量之大,资金压力之大前所未有。2011年10月我镇通过积极协调,成功出让两宗国有土地,收益土地出让金3040万,扣除县财政分成部分,我镇净收益1900余万元,极大缓解了我镇的城镇建设资金压力。
(三)妥善解决遗留问题,积极拓展发展空间
xxx原供销社水塔濒危垮塌,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由于水塔产权所属单位和开发业主存在诸多的利益冲突,致使该安全隐患的排除久拖未决,无法落实。随时可能垮塌的水塔严重影响场镇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阻碍了红梅山庄至狮子盖村街道的形成。为此,新任xxx党委一班人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的落实。在镇党委的组织下,先后组织召开坪滩供销社、红梅山庄开发业主、岳池粮食局等多方参加的工作协调会,及时完成了xxx供销社水塔的拆除工作。既消除了安全隐患,又打通了红梅山庄到狮子盖村的出口通道,从而进一步拓展了场镇建设发展空间。
三 小城镇规划和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执法无编制,处罚不及时 目前,乡镇机构改革后,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归并到经济发展办公室,机构该革后专门从事
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编制取消,经济发展办公室对村镇规划建设的管理就显得力不从心,再加上国土所与建设分家后,不能合并办公,用地与规划就不能同步进行审批,管理相应滞后。小城镇建设的日常监管难度加大,违规修建,擅自加层、乱占耕地等违法现象仍然突出。多数乡镇的建设管理人员无执法资格,制止违法行为的力度大大削弱。
(二)经费筹集困难 一方面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街道的亮化、绿化、硬化、排污管道维护与新建,经费捉襟见肘,十分匮乏。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城市污水、垃圾处理日趋严峻,用于该项支出的经费更是车水杯薪。另一方面小城镇建设征地前期经费筹集困难。征用土地在挂牌拍卖之前,一是要解决失地农民的安臵问题,二是要交齐土地报征前期费用;虽然这两笔费用在土地出让后可以及时弥补上,但按照程序前期费用又不得不先期垫支,乡镇财力就显得无能为力,从而导致小城镇建设的土地储备步履艰难。
(三)小城镇建设征地拆迁难 首先征地拆迁的实施主体不明确。准确说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土地征收的批准主体在国务院、省级国土部门,征收实施主体在市县人民政府及土地管理部门,乡镇村协助开展农村土地征收工作。但事实上,在小城镇建设征地过程中,乡镇人民政府成了征地实施的主体。二是拆迁的法律依据有冲突,土地管理法将房产与土地视为整体,土地征收视为房产消失。物权法用益物权范畴规定房产独立于土地以外的权属,这就造成土地征收后房屋拆迁难度加大。三是小城镇的拆迁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房屋拆
迁的评估机构没有合理的机制,经营性房产与非经营性房产的补偿机制不完善;四是针对违章建筑鉴定没有定性的标准,强制拆除法律依据不明确,强拆司法程序难以启动。四 小城镇规划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坚持规划先行,以科学的规划引导、规范小城镇建设
实践表明,规划编制水平的高低和规划执行情况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城镇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规划得好,事半功倍;规划不好,事倍功半。城镇规划要突出两个重点,一方面要在城镇体系规划中明确小城镇的发展方向和定位,编制好区域村镇布局规划,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时作出科学调整;一方面每个小城镇要有自己的规划,对城镇规模和性质、功能分区、交通体系、地下管网、绿地系统、空间发展方向等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重点地段、近期建设片区要有详细规划,并逐步覆盖城镇规划建成区。工作中需要把握三个要点:一是规划的前瞻性。要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充分考虑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变迁、城镇体系演化对小城镇未来的影响,站得更高一点,看得更远一点,把握得更好一点,防止今天的规划成为明天发展的障碍。二是规划的科学性。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思想,定位要准确,特色要鲜明,分区要清楚,布局要紧凑。三是规划的严肃性。规划一经批准实施,就具有法律效力,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随意变更,同时要严格执行国家土地政策,节约集约用地。
(二)坚持产业强镇,以产业化、工业化带动小城镇建设
实践证明,产业是小城镇发展的核心,强镇必先兴业。没有产业的发展,小城镇就不会有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就必然失去造血功能,失去发展动力和后劲。要把生产发展放在小城镇建设的首要位臵,立足自身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品优势,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密切结合起来,与发展二三产业密切结合起来,与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密切结合起来,努力吸引周边农村劳动力集聚,主动承接城市项目、资金和技术的扩散,使小城镇成为农民与市场最基础的联系点、城乡经济融合的最佳结合点。一是培育主导产业。要科学分析自身资源的比较优势,分析市场需求和市场前景,找准切入点,抓住优势产品和产业进行重点培育,使之成为主导产业。如何以立足农副产品丰富的优势,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走农业产业化的路子;可以立足水陆交通便利的优势,发展专业市场、运输物流业和农村服务业,走商贸流通的路子;可以立足生态环境优势,发展观光农业和旅游业,走旅游观光的路子。二是发展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基本因素,凡是有产业集群的,小城镇就发展得快、发展得好。先进地区许多小城镇的崛起,就得益于产业集群的发展。我们要充分学习借鉴这些经验做法,围绕主导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带动小城镇快速发展。三是推动产业集聚。要着眼于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提高规模效益,搞好小城镇各类产业集中区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吸引企业、资金、人才和技术到小城镇集聚,为小城镇产业发展打造良好平台。
(三)坚持功能兴镇,以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的公共服务促进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要有所发展,必须着力解决好完善功能、提高承载能力的问题,营造一个设施齐全、服务配套、生态优美、适宜人居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小城镇的吸引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城镇的发展问题。要加快建设和改造提升小城镇道路、供排水、电力、通讯、燃气、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要巩固发展流通、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技术、信息等现代服务业,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服务网络建设;要搞好小城镇住宅小区建设和改造,不断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同时,要加强市容环境整治,搞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营造整洁优美的小城镇生活环境。小城镇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建设固然重要,管理更重要。在管理上要向高水平看齐,要借鉴管理城市的办法管理小城镇,用先进的理念、先进的办法、先进的模式管理小城镇,使小城镇变成小城市,决不能成为“大农村”。
(四)坚持特色活镇,以独特的景观风貌、鲜明的地域风情提升小城镇建设
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品位,特色就是生命力。小城镇是城市的缩影,环境空间、城镇容貌要与自然环境要素结合,充分考虑地域自然、人文和历史特征、传统风貌特色,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努力在营造城镇特色上下功夫。一是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营造自然景观特色。要尽可能地顺应、利用和尊重富有特色的自然因素,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环境。二是处
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营造历史文化特色。做好现代与传统的结合,坚持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风貌结合,要珍惜和保护地方的人文风情、民俗风情,并深入发掘、整理、弘扬当地民居建筑风格,继承传统,延续文脉,建设古韵犹存的小城镇。三是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营造建筑风貌特色。小城镇建设中要搞好总体构思,保持建筑风格的统一性、整体性和协调性,营造环境景观的亲切感与和谐美。对核心街区、重要建筑群、重点建筑物,要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突出个性,使之成为小城镇的标志性建筑。
(五)坚持为民建镇,以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搞好小城镇建设
农民是小城镇建设的主体,是小城镇真正的主人。小城镇建设,必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一要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各项事务,都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落实好知情权、建议权、决策权和监督权,遵循“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广泛征求、认真采纳群众意见,取得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二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小城镇建设要坚持依靠群众,调动农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他们对美好家园的强烈愿望转化为投身小城镇建设的自觉行动,使他们成为小城镇建设的关心者、支持者和参与者。三要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小城镇建设工作要设身处地的为群众着想,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急迫、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办好老百姓身边的事情,让他们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使他们成为小城镇建设的真正受益者。
(六)为小城镇规划建设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 落实人员编制,为小城镇规划建设充实更多的、更专业的管理人才,积极组织规划建设,征地拆迁等方面的业务和法律知识培训,充分利用好现有人才。加大房产税费、建设配套费等相关费用的返还力度,为小城镇建设注入新的活力。采取切实有力的担保措施,为小城镇规划建设、征地拆迁提供前期资金支持,从而为小城镇建设拓宽合法的融资渠道。积极寻求新农村建设用地和小城镇建设用地的最佳结合点,既能快速推进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又能保证两种土地使用性质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变更,从而解决小城镇建设土地储备不足的问题。
总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与帮助下,在xxx人民的共同参与下,我镇党政一班人有信心在城镇建设方面浓墨重彩谱写更加辉煌篇章。
城镇建设办公室:刘治洪(2012-8-4)
第三篇:太平店镇联村联户促发展抢抓机遇奔小康
联村联户促发展抢抓机遇奔小康
自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太平店镇根据省市县会议精神,准确把握行动重点,加强领导,广泛动员,扎实部署,积极协调,突出务实和创新“两大”要求,紧紧围绕宣传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疏导情绪、强基固本、推广典型“六大任务”,通过“两统一、两转变、两结合、两实现”的工作方式,我镇双联活动取得初步成效。
一、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双联行动全面推开。
我们把双联行动作为全镇工作的纲领性工作来抓,将全镇各项工作与之结合起来,让群众和干部实现“两统一、两转变”。一是在行动开展之初我们主动与各联系单位加强沟通,开展了最深入最全面的群众发动工作,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深入浅出地向群众传达党的政策方针,统一群众致富思想、转变发展观念;二是将干部落实双联工作纳入干部年终考核,采取与农户面对面的方式交流,了解群众意愿和诉求,认真填写党员纪实手册,记好民情日记,及时开展学习会议,统一干部工作思想、转变服务观念,实现群众、干部思想两统一,观念两转变,推动我镇双联行动全面推开。
二、创新方式、统筹规划,抢抓机遇奔小康。
科学发展,规划先行,在机遇面前既不能退缩,更不能盲目。我镇通过“两结合、两实现”的工作方式统筹规划、抢抓机遇。一是紧密结合群众所需,实现与联系单位对接。活动开始之初,多数联系单位热情很大、积极性很高但对我镇发展情况并不十分了解。根据我镇各村分布于大山顶分水岭两侧的地理特点,全体领导干部深入农户,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详细了解群众所需,制定出了《会宁县大山顶分水岭连片开发项目规划》,共规划出基础设施建设10项,群众增收项目6项,科技扶贫项目1项,社会事业3项,为联系单位开展工作提供了可操作的依据,实现群众所需与联系单位所帮相对接。二是紧密结合村落差异,实现全镇共同致富。由于全镇各村发展不平衡,在《规划》制定中紧紧围绕建设小康社会标准,全面摸清各村发展差异,梳理全镇发展的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在共性上抓基础建设、抓农民培训、抓基层党组织建设、抓草畜产业、抓林果业;在个性上抓特色产业,根据各村的自然条件,突出发展各自不同的产业,如大山川村发展设施蔬菜,大山顶村发展药材种植。《规划》的差异性,提高了双联行动的计划性和前瞻性。
目前,我镇已开始建设集中建房20套,总建筑面积2760平方米、共计320万元;新建养殖小区10家;新发展优质苹果3200亩;对3个村,共计986户农户实施了农网改造;新建中心文化广场一处,一系列强基、富民工程的实施标志着我镇双联行动已深入开展。“双联”行动已由双向对接转向实质连接、由全面推开转向纵深推进的新阶段,我镇要达
到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就要继续大胆探索和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增强农民自主致富能力为根本,加强与联系单位沟通协调,合力抓好各项措施落实,使“双联”行动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第四篇:学富镇加快农业农村发展专题调研材料
学富镇加快农业农村发展专题调研材料
根据区政府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加快农业农村发展专题调研活动的通知》,现将我镇有关“四元”带动,加速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加快促进农民增收和“三资”进入农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工作如何推进,两方面的调研工作汇报如下:
一、农业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纪人和专业大户、农业科研和推广部门“四元”带动,加速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加快促进农民增收情况。
我镇现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盐城市鹏大食品有限公司一家,区级农业龙头企业――盐都区科登面粉厂一家,农民经纪人215人,各类种、养殖专业大户200多户,这些龙头企业和农民经纪人专业大户带动了全镇农业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的步伐。特别是科登面粉厂每年春天就开始月本镇农民签订保护价收购地产小麦的订单农业,每年收购本镇地产小麦近800万斤,价格高于市场价,质量低于国家标准,为本镇农民增加了收入。三永村养殖专业大户张华今年投入100多万元饲养150亩基围虾,每亩纯收入在3万元以上。在他的带领下,全镇今年新发展基围虾养殖户10多户,新增养殖面积500多亩,累计为农民增加纯收入200多万元。镇农业服务中心适时推广农业新品种,及时搞好灰飞虱和条纹叶枯病的防治工作,在今年病虫大发生的年份,全镇未因条纹叶枯病的爆发而造成绝收面积,有望今年秋季粮食可比上年增收一成以上。
二、“三资”进入农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下一步的工作如何推进。
今年以来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招商引资工作,“三资”进入农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镇“三资”累计投入农业投资金额近1000万元,其中投资额在30万元以上的有5家计380万元。科登面粉厂
投资100万元对设备进行了改造,今年新上了龙须面、鸡蛋面二个项目,并申报了国家无公害产品和绿色食品证书。透过了国家IS9001认证。三永村水产养殖户张华在养殖行业利润不高的情况下,今年投资100多万元对原来的鱼塘进行了改造,饲养基围虾,每亩获纯收入3万多元,市鹏大食品有限公司投入50万元对冷藏库进行了扩建,增加了生产能力,并申报了国家绿色食品证书。联河村村民赵祥在时杨村投资了100万元,建成了高档的花卉苗木圃,预计今冬明春即可进入市场。同港村农民杨树洪投资近20万元种植了150瓜蒌,菊花等中药材。车林村民杨相富投资10万元种植了50多亩茨菇荸荠,目前长势较好。三永村养鸡专业护农民经纪人李桂发投入30万元新建了水产品中转站,为本镇农民饲养的水产品鱼、虾、蟹提供了经销场所,也为当地农民增加了收入,主要存在问题:一是“三资”投资农业的大项目短缺,与农民的直接利益链接关系除科登面粉厂的小麦收购合同外,其他项目均不能产生直接的利益链接关系。二是农业投资效益高的项目较少,今年同港村300多亩瓜蒌菊花因遭受洪涝灾害,大面积减产,损失较大。三是外商投资农业的项目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所有这些存在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农业招商引资工作中予以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下一步,我镇将通过今年秋播布局的调整,加大宣传农民投资创业的成功典型。鼓励本地农民加大“三资”农业的投入。重点是水产养殖行业向基围虾养殖转移。种植业向高效农业――瓜蒌菊花茨菇荸荠专业转移。并培植1-2个农民经纪人,承担全镇瓜蒌菊花等中药材和茨菇荸荠水生作物的销售中转站,为本镇农民生产的产品能够及时销售,并能得到较高的效益创造良好的场所。
学富镇农经服务中心
二00六年八月
第五篇:2011镇低收入农户奔小康总结
2011灵芝镇实施“欠发达乡村 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工作总结
2011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新区社事局的具体指导下,灵芝镇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理念,因地制宜地实施“欠发达乡村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结对帮扶,缓解燃眉之急。自2007年以来,全镇91名机关干部、大学生村官与全镇91户低收入农户,开展一对一的结对帮扶活动,坚持每季度走访慰问一次,了解低收入农户的生活状况和困难需求,有效缓解了部分低收入农户的燃眉之急。
二、免费培训,提高脱贫能力。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在提供帮扶资金的同时,充分利用农民转移就业培训途径,对部分文化程度较高、缺乏技能又无固定职业的低收入农户实施免费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实现就业,为他们脱贫奠定了基础。全年先后举办导购员、手工艺制作、创业培训等各类培训班13期,首次举办了一期农村高层次人才研讨班,现已完成培训任务1067名。
三、推进保障,解决困难根源。一是通过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率,有效减少因病致贫的低收入农户;二是通过提高农村政策性住房保险参保率,尽可能避免产生因灾致贫的低收入农户;三是认真做好社会救济、优抚工作,累计向300多个低收入农户发放各类救济、优抚资金约200余万元,惠及全镇90%的低收入农户;四是认真做好低保户的申报初审工作,截止十二月底全镇共有294户低收入农户纳入低保对象,惠及全镇60%的低收入农户;五是加大敬老院建设的投资力度,确保“五保”、“三无”对象的生活保障。投资1230多万元建设成功的灵芝镇老年福利中心(敬老院)设施齐全,设备一流成为绍兴市乡镇敬老院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