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口镇脱贫奔小康试点建设情况汇报
河口镇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总结
河口镇镇辖11个村、4个街道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5000人。2010年,烟墩、河口、西山、金墩四个村被列为脱贫奔小康试点村。其中:烟墩、河口两村紧邻镇城区,省道黄土公路贯穿两村,总耕地面积2460亩,总人口2750人。西山、金墩两村位于河口西部,与黄陂接壤,境内有小
(二)型水库两座,两村山场面积大,旅游资源丰富。四个试点村交通便利,人口相对集中,新农村建设有宽阔的发展平台,脱贫奔小康有较好的基础。
一、脱贫奔小康工作举措
(一)政策精神早宣传。全县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会议召开后,我们立足当前,迅速行动,于 3月5日召开了全镇动员大会、会上印发宣传资料1000份,随后驻村干部深入各试点村以自然湾为单位分别召开了动员会;同时,出动宣传车到全镇村组巡回宣传一周、刷写固定标语6条、开辟电视专栏3期,力求把脱贫奔小康、建设新农村的政策精神送到田间地头,讲深讲透,人人皆知。
(二)科学规划早制定。一是坚持规划先行。抓好脱贫奔小康建设,规划是方向、是前提。去年,我镇以黄土公路、宋应公路为主轴,从经济发展、土地利用、村庄整治、房屋建设、环境卫生入手,完成了四个试点村的建设规划。今年又进一步结合实际,聘请专家进行修编完善,力求做到脱贫奔小康建设有目标、有方法、有步骤、有项目地稳步推进。1
二是坚持量力而行。镇党委、政府在脱贫奔小康建设上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在确立目标上实事求是;在制定规划上量体裁衣,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三是坚持尽力而为。在量力而行的基础上,镇党委、政府也不等不靠,积极有为,对已确立的目标、制定的规划、明确的项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千方百计地组织实施。
(三)疑难问题早解决。针对“脱贫奔小康、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镇党委、政府积极创新社会共建的体制机制,采取“政府指导、村级组织、会员带头、群众参与、专班施工、分级补助”的办法来进行推动。目前,镇村已组织四个专班全面参与门前硬化、门前整修、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试点村党员、干部、会员都率先进行了门前整修和硬化。积极引导和鼓励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充分调动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本地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镇学区、财政所、土管所、派出所等单位对口帮扶试点村款物4万多元。
(四)发展思路早明确。
1、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指导四个试点村连片发展地膜花生、地膜西瓜、地膜土豆种植1000亩,亩平增收500多元。
2、着力改善村容村貌。大力推进农村“三清三整”。坚持进一步清塘堰、清垃圾、清柴草,进一步加强房屋整修、门前整理、环境整治。重点结合农村“消危工程”拆除空闲房屋,结合“一建三改”拆除猪圈、厕所,结合村庄整治拆除农村披屋、小屋。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针对供水管网年久失修、毁损严重、群众生活
不便的问题,千方百计地筹集资金,对供水管网进行改造。积极争取政策、资金和项目,启动了工业园区“三通一平”工程。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完成了试点村通村水泥公路建设任务。狠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一步加强水库除险、塘堰改造、渠道硬化和冷浸田、低产田改造,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着力加强农村绿色能源、清洁能源建设,烟墩村共发展沼气200户。
4、突出农村体制机制创新。在脱贫奔小康建设上,实行以奖代补,通过政府补贴性投入,充分调动村组农户的建设积极性。按照“户保洁、湾收集、村转运、镇处理”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农村环卫保洁新机制。积极开展环卫月评活动,由镇村干部负责,以村民小组为单位,以投票打分的形式,组织农户开展环卫评议,结果当场进行公开,以此调动村民热情,形成农村环卫保洁的长效机制。
5、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对四个试点村的卫生室和文体活动室进行了维修改造,烟墩村添臵了健身器材;西山、金墩新建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河口村兴建了图书室;四个试点村有线电视及互联网覆盖率达到了80%以上,进一步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河口镇烟墩、群建、陈楼、河口四个村作为脱贫致富奔小康试点村有条件、有基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1、农村块头小,农业条件先天不足。全镇人均耕地不足0.7亩,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农业可利用空间小,农业产业化发展比较困难,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渠道不多。
2、部分群众思想观念僵化保守,参与新农村建设和脱贫奔小康的热情不高,等、靠、要思想严重。
3、农村懂技术、有实力、年富力强的人才不多,农村经济发展没有较好的载体,发展空间狭窄。
4、农村教育、卫生、文体等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基层民主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不稳定因素仍不同程度存在。
5、镇政府可用财力不足,筹措资金困难。镇村两级历史欠债多,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压力较大。在事关发展、事关民生的建设项目上无钱办事,反过来又影响发展环境,形成新的“瓶颈”。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大力实施“1+3”镇村连片开发。坚持把新区开发、脱贫奔小康和新农村建设扭在一起,集中做好“镇区+河口、烟墩、陈楼3个村”的连片开发文章。一是树立长远眼光。以地形地貌为依托,以黄土公路为主轴,把河口、烟墩、陈楼纳入新区,整体谋划、统一规划、逐步开发,不断促进镇区向西北拓展、向“两线”聚集、向城乡一体化延伸。二是结合当前实际。把河口村2组、9组纳入新区第一期开发范围,由镇政府统一标准、统一补偿、统一征地,积极引导村民迁址腾地参与开发。并从黄土公路至老镇区,并列抽建3条联结线,取得“以镇带村、以村促镇”的良好效果。三是实行优惠政策。通过拆迁还建等形式,充分调动和广泛吸引周边的农户迁入镇区建房,推动新区开发,努力实现“双赢”。
2、整合资源推进脱贫奔小康试点建设。脱贫奔小康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长远工程,牵涉面广、建设任务重、资
金投入大,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一是通过多种渠道,抓紧一切机遇,积极争取政策性项目和支持,善于创造条件、优化环境。二是大力整合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等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的综合效益,集中攻于一点,寻求突破,取得成效。三是在资金筹集上,坚持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努力形成“向上争资、招商引资、财政挤资、土地融资、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社会捐资”等多元一体的投入机制,千方百计地克服资金“瓶颈”,促进脱贫奔小康工作迈上新水平。
3、着力增强农村自我发展能力。一是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中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二轮承包不变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土地流转。鼓励镇内外的能人投资农业开发,以承包、租赁、土地入股等形式,推动农村土地适度向企业、基地、种养大户集中,不断解放农村生产力。针对外出打工经营人口多的实际,积极引导探索耕地季节性流转,千方百计地促进农户增收。并对积极推进土地流转的村实行奖励,对规模经营的大户进行补贴。二是盘活闲臵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重点抓好群建龙船河荒滩综合开发、陈楼猪场、烟墩养殖场等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努力盘活山场、水面、荒地、荒坡、荒滩等集体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三是按照“健全基层组织、建强基本队伍、开展基本活动、完善基本制度、落实基本保障”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取得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能力办事的效果。
脱贫奔小康是一项全面性的工作,涉及面广,镇党委、政府将按照“三年有明显变化、五年实现脱贫目标”的要求,进一步团结全镇干部群众,统一思想、强化责任、硬化举措、再加力度,扎扎实实地推进脱贫奔小康试点建设,早日建成富裕、文明、和谐的新河口。
河口镇人民政府 二0一0年十二月十日
第二篇:鹤峰县容美镇脱贫奔小康总体规划
容美镇脱贫致富奔小康、鸦来线文明走廊建设
总 体 规 划
(2010—2013年)
为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全力建设新农村步伐,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根据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脱贫致富奔小康‚整县推进‛战略部署和鸦来线文明新村走廊建设的布局思路。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地理位臵
容美镇地处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其东与本县燕子乡、五里乡接壤,南与湖南省桑植县交界,西与本县太平乡相连,北与本县中营乡紧邻。全镇版图面积288.5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953米(黄柏棚),最低海拔432米(沈家河)。境内地形地貌较为复杂,群山矗立,沟壑纵横,峰峦起伏,河谷深切,整体属于山地,但也有高原、盆地和丘陵。溇水河从下坪乡两河口进入容美镇,流经县城,至于沈家河,进入五里乡境内。鸦来线公路经我镇腹地穿境而过。
(二)社会经济条件
全镇辖30个行政村,159个村民小组,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6710户,51980万人(其中:乡村户数6710户,乡村人口21980人,城镇户数10000户,城镇人口30000人)。现有耕地面积2.3万多亩(不含退耕林12003亩面积在内),农村人平占有耕地面积1.05亩,森林覆盖面积38.6万多亩,农村人平17.6亩,其中用材林14.6万多亩,经济林5.4万多亩,农村人平2.5亩,森林覆盖率已达到89.29%以上。近几年来,容美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抢抓机遇,迎接挑战,镇域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三、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以项目为支撑,以为脱贫致富奔小康、全力建设新农村为切入点,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鸦来长廊文明新村建设推动全镇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高潮,实现‚小康容美‛、‚和谐容美‛目标。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发展生产、富民优先。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不断壮大农业产业块头,提高产业质量,延伸产业链条,拓展村镇经济增值空间,增强农民持续增收的能力。
2、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尊重农民意愿,以农民利益为重,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关心、最迫切的‚八难‛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
3、坚持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坚持点、线、面相结合,重点突出、兼顾全面。
4、坚持农民主体、社会参与。调动好农民的积极性,发挥好农民的创造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臵资源、政策引导和支持的作用,动员
全社会广泛参与新农村建设。
(三)目标任务
根据‚3年取得明显变化、5年实现脱贫奔小康‛的总体要求,采取整体布局规划、分段实施推进的办法,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确定积极进取的目标,加快脱贫奔小康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力争全镇农村经济、环境条件、社会民生得到根本改善,跻身全县新农村建设先进乡镇。按照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基础的基本定位,先易后难,量力而行,把握建设进程,使交通便利、经济基础好、村庄条件好、群众基础好、村级组织强和离集镇较近的村快速脱贫实现小康达到新农村各项要求的示范村。
四、主要建设任务
以沿鸦来线新庄、庙湾、张家、细柳城、龙井、中村、屏山、张家坪、杨柳坪等村为重点先期建设。达到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上有新突破,在农业产业化和组织化上有新突破,在扶贫攻坚上有新突破,在环境改变上有新突破,在民主管理、便民服务和平安建设上有新突破。要抓重点,攻难点,突亮点,建示范,稳步推进。
(一)、着力加强特色产业建设,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以全镇农村产业发展规划为依据,沿鸦来线加大‚六大‛产业发展。重点在新庄村以蔬菜、茶叶、为主,庙湾村现代农业观光旅游、畜牧为主,屏山村烟叶、旅游业为主,杨柳坪烟叶为主,龙井、中村林果为主的产业大发展格局。
(二)着力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实现可持续发展
1、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以建道路促产业、抓产业促发展的思路下大力气解决通村组入农户进田间的出行问题。采取整村连片统一规划集
中建设的方式,由政府投入、部门帮扶、村民出力合力进行交通大改善。
3、水利建设。统筹考虑无水源、水源不足、季节性缺水、水源远、水质差等不同情况,采取宜引则引、宜窖则窖、宜散则散、宜集则集灵活多样的供水方式,依托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多元投入供水供水工程建设,分步解决饮水难的问题。
(三)着力改善民生,加快发展公益事业
1、大力发展农村教育。重点争取教育部门的投入,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解决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寄宿、就餐、如厕、洗浴和教师的住房等问题。
2、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推进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容美土司文化、红色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鼓励文化创作,开发企业品牌文化、民族工艺美术文化、民族歌舞饮食文化等。
3、加快发展农村医疗卫生。同时,加强村级卫生室和无卫生室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使村级卫生室覆盖面达100%,让群众能就近、及时就医,普及疾病预防知识,提升农民健康水平。
4、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原则,逐步建立起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部纳入低保,巩固提高农村医保水平,完善农村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建设好镇社会福利院,做好农村‚五保户‛和孤儿供养工作,大力推进特困户危房改造、搬迁扶贫和生态移民工程。
(四)着力建设文明村镇,加强环境保护和村庄整治
1、大力推进生态环保工程。加强溇水河流域的水资源保护,认真落实退耕还林工程各项政策,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治理新庄小河流
域,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
2、努力建设生态家园。结合村庄的历史、现状、人口、区位等实际,科学编制村庄整治规划,使所有的村庄整治纳入规划管理,逐步实现房屋布局整齐合理、区域功能清晰、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鲜明。大力开展通道两侧、庭院周围的立体美化、亮化,全面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3、努力实现乡风文明。按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求,以‚十星级文明农户‛评比和创建卫生村镇、文明村镇、绿化村镇等为载体,全面提升农民整体素质。
4、推动文明新村建设。着手从村庄整治、村镇建设、特色经济、基层组织建设抓起,将重点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下功夫,按照‚兴产业、建项目、抓基础、创和谐‛的工作思路,突出烟叶、茶叶、畜牧、水果、蔬菜、旅游经济六大产业,搞好特色产业、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打造鸦来线文明新村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以推动全镇新农村建设为面。
(五)着力解决管理民主难,激发村级建管活力
1、加强农村民主与法治。着力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民主建设和法制建设。努力提高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和‚两委‛班子整体素质;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大力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不断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和水平。
2、加强村干部选拔管理。探索实施‚‘双带’能人工程‛,引导群众从有志服务农村且‚双带‛能力强的外出务工人员、复员军人、致富能手中发现能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人才,对其着力培养,大胆使用素质高、能力强的农村‚当家人‛、‚带头人‛,成为村级主职干部。
五、组织保障
(一)、健全组织保障机制。成立容美镇脱贫致富奔小康、鸦来线文明新村走廊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常务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镇为民解‚八难‛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镇脱贫奔小康工作的日常事务。
(四)、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探索建立一套高效、规范、务实的监督管理机制,形成规划高效实施、资金规范运转、队伍务实干事的管理模式。坚持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明确各部门在实施规划中的职责,把规划的实施作为行政效能考核的重要内容,促使各级各部门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专项规划与工作计划,有效推动规划落实。
(五)、健全考核奖惩机制。镇脱贫奔小康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搞好规划、方案的衔接统一,形成完备的规划体系和实施方案;及时掌握脱贫奔小康工作的进展情况,加强检查督办,搞好考评。建立脱贫奔小康工作考核奖惩制度,对工作积极、完成任务好、建设效果佳的单位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完成任务差的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对违规违纪行为,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党纪政纪责任。
第三篇:河口镇党风廉政建设汇报材料
河口镇党风廉政建设汇报材料
中共河口镇委员会 河口镇人民政府
各位领导、同志们:
河口镇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构建廉政河口、和谐河口为目标,以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为重点,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牢牢抓住勤政廉政、求真务实不放松,不断夯实党风廉政建设基础,进一步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有力地促进了河口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党风廉政建设的基本做法及经验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免疫力”。今年来,我们以创“五型”机关活动为契机,在坚持党委中心组集中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建立了每周四全体干部职工集中学习制度,先后四次聘请县委党校老师对镇直机关党员干部和各部门班子成员进行远程教育,内容主要是围绕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十七大精神,经常开展法律法规、党风党纪和党的历史知识的学习教育。接受教育的党员干部累计400多人次,共撰写学习笔记200多篇,心得体会60多篇,开展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调研和讨论活动4次。通过学习,警示、启发和教育党员干部按照“两个条例”的规定,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增强了基层干部的服务意识、廉洁意识和群众意识,为廉洁从政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约束力”。我们以当前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制定和推行了党员干部“六个不准”及学习制度、考勤制度、财务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廉政建设责任制度等,由党委分管纪检、组织的同志具体负责抓落实,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机关干部普遍感到压力更大了,要求更高了,工作劲头更足了。
3、充分发挥纪检职能,增强“震慑力”。一是建立了村级纪检小组。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工作触角,在全镇11个村、4个社区全部设立纪检小组,并选拔思想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党员为纪检小组成员,镇纪委对纪检小组实行目标管理,月走访、年考核,着力构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层纪检组织网络。目前,全镇接受农村各类信访件15件(次),经村级纪检组织协调处理的达13件(次),占86%。通过设臵村级纪检小组,全镇各村的湾风民风明显好转,确保了农村稳定。二是成立了信访咨询办事接待中心。我们在镇政府显要位臵兴建了长达50米的固定公开栏,除对党务、政务实行公开以外,还公布了信访 咨询办事接待中心管理流程图,清楚地标明了各相关部门行政审批办事主办人的姓名、照片、联系电话,以及单位负责人、办理时限、办理流程、所需证件等内容,让群众一目了然。特别是为了方便群众办事,将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计划生育、城镇低保、社会救助、军人优抚、各种证照办理和各种补贴发放等事项纳入服务范围,组织派出所、财政所、国土资源所、工商、税务、城建、计生、民政、信访等相关单位集中办公,实行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有效解决了过去办事门难进、路难跑、事难办等问题,切实树立了党委政府良好形象。三是加大了案件的查处力度。我们想方设法畅通信访举报渠道,扩大社会监督范围,设臵了举报电话和举报箱,从退休干部、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聘请了20名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查处违纪案件。去年三月份,镇纪委接到五一路社区居民举报该社区副主任杨盛贵贪污公款的信访件后,迅速组织专班展开调查,在确认杨盛贵贪污公款近2万元的事实后,及时停止了杨盛贵的副主任职务,报请县纪委批准,开除了杨盛贵的党籍,并移交司法机关进行处理。今年初,红星社区居民邓宗银、柳发友等人到政府反映该社区支部书记徐传明有违纪问题,经详细调查核实,徐传明同志在担任支部书记期间,用公款3000元购买手机和充话费;折合人民币1万多元的集体财物被盗;用白条报帐2万多元,镇党委 及时撤销了徐传明同志的红星社区党支部书记职务。
4、切实关注民生,扩大“凝聚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树正气、办正事。我们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象工程,着力解决好交通、饮水、上学、就医、就业等问题。今年以来,农村各项惠农补贴资金全部按政策发放到位;中小学免除了学杂费;新修通村通湾公路10公里;新建万方当家塘6口;水库灌区渠道整治维修2000米;多方筹措资金近300万元,对中心街进行了硬化、对自来水沉井和管网进行了改造;阳光住宅、中心街花园、文化佳苑、诚枫苑四个住宅小区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花园牛场、陈楼猪场、西山猪场、邱岗猪场四个养殖小区已初具规模;沿省道“两线”交汇处建房户186家、招商企业3家、事业单位2家,镇区五一路至黄土公路连接线已经打通,城区面积扩大到4.3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近1.2万人,黄土经济带河口创业园已显雏形。
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思想认识还存在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有的领导干部对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责任意识没有真正树立起来;有的认为镇村两级组织权力小,抓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不会出大问题,也不会影响大局;有的认为党风廉政建设抓得太紧,会影响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 性;有的群众认为政务、村务工作是镇领导和村干部的事,与己无关,不愿监督,对参政议政缺乏主动性。
2、学习教育还存在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有的党员干部参加学习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借口工作忙,逃避党风廉政教育;有的党员干部民主法制观念淡薄,廉洁自律意识不强,整体素质不高;廉政教育进农村、进社区的措施不多,农村基层的廉政教育力度有待加强。
3、制度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有的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内监督制度等不够落实,有效预防腐败的措施和办法还不够完善;一些单位管理制度不健全,村(社区)财务管理不规范,制度落实缺乏刚性,给腐败分子以可乘之机;有些单位落实廉洁自律的规定还不够好,存在铺张浪费现象;少数党员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不民主,甚至有的以权谋私,为个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4、案件查处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少数领导干部对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未能正确处理好治标与治本的关系;腐败现象仍时有发生,反腐败工作的任务仍很艰巨;镇纪委查办案件的能力较弱,难以及时化解基层矛盾,对违纪人员的处理也难以及时到位,导致群众有不满情绪。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强化党风廉政教育倡廉。一要突出重点,增强教育 的针对性。把镇、村领导班子成员和部门单位负责人作为教育的重点对象,重点加强理想信念、党纪政纪、从政道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通过经常性的反腐倡廉教育,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服务意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二要把握教育的时机,体现教育的及时性。在干部职务变动、过年过节等特殊“关口”,或者群众对某一干部在廉政方面有反映时,进行廉政谈话,力求做到及时教育、防范在前。三要抓好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注重教育的有效性。要善于发现、树立和宣传本地勤廉兼优的先进典型,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同时,要以本地的典型案例为反面教材,使党员干部接受教训、得到警示。
2、建立健全制度保廉。一要严格执行已有的制度。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二要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如健全民主决策的工作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基层领导班子民主议事规则,强化对基层党员干部职权行为的监督制约,确保重大决策、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由班子集体讨论决定,村级重大事项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防止“一把手”或少数人说了算。要进一步健全和执行党员大会议事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决策制度,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准确性。要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和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消除“暗箱操作”,防止权钱交易。三要注重创 新制度。随着农村改革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原有的制度难以解决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用改革的办法切实加以解决。
3、规范权力运行维廉。一要坚持民主监督,积极推行“三个公开”。通过公开栏定期张榜公示、村民大会发放公开信等方式公开村务和财务,充分发挥村民民主议事的作用,加强对村级事务的监督。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二要完善监督体系,畅通监督渠道。要进一步健全镇纪检组织,配备专职纪检干部;在行政村设立纪检小组,在自然村聘请党风廉政监督员,建立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监督网络。三要建立定期排查制度,及时掌握情况,并督促镇、村干部切实履行职责。及时收集各种苗头性、倾向性信息,密切注意动向,早打招呼、及时提醒,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4、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推廉。严肃查办案件,是维护纪律、惩治腐败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是干部群众评价反腐倡廉成果的重要标志。一要及时、严肃地查处党员干部中各种违法违纪案件,尤其要查处那些严重危害改革、发展稳定的案件和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对因不负责任或失职而引发的重大集体上访,必须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二要充分发挥查案的治本功能,达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三要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 题,整治行业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
5、强化责任考核促廉。一要建立基层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岗位职责,明确镇、村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任务和职责,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保证工作落实到位。二要推行党员干部承诺制,按照“年初承诺、组织审诺、督促履诺、年终评诺”的程序,使广大群众全方位参与对党员干部的监督。三要抓好检查考核,把责任制的具体内容、进度、要求,分解成一些量化指标,制订具体的检查考核标准,采用定期、计分的方法,组织人员进行检查考核,同时运用好考核的结果,切实将其作为镇、村干部业绩、奖惩评定的重要内容。四要严格责任追究制,努力强化镇、村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感。镇、村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对责任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不落实,特别是对管理范围内出现的违纪违规问题不制止、不纠正,都要按责任制的规定严格加以追究,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得到贯彻落实。
总之,我镇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将借这次会议的东风,再加力度、再加举措,推动全镇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00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第四篇:脱贫奔小康“十二五”规划
脱贫奔小康建设新农村“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经济社会转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攻坚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科学制定并实施好***县脱贫奔小康“十二五”规划,对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草案,供领导和有关部门参考。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的要求,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方针,以“整体规划、整县推进,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创新机制、突出重点,试点示范、全面发展”为总体思路,以促进农民增收、富民富村富县为核心,以培育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为突破口,以农村基础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基层组织建设为保障,以调动农民积极性和创造力为动力,深化农村改革,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贫富差距逐步缩小,努力推进全县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脱贫奔小康目标。
二、基本原则
----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放在首位。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充分发挥山区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加快发展二三产业,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强村富民。
----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加强政府扶持,强化政策引导,鼓励农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坚持开放开发,积极发挥市场配臵资源的作用,实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战略,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脱贫奔小康的合力。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层推进。把发挥区域优势与培植支柱产业结合起来、富民与富县结合起来、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分层推进,探索独具特色、切合实际的脱贫奔小康建设新农村的路子。
----坚持统筹协调,整合各类资源。以全县总体目标为导向,以规划为依据,以项目为平台,加强资源整合。在产业开发和项目建设过程中,实行政府扶持与农民投资投劳有机结合、上级部门项目支持与地方筹资有机结合、政策引导 与市场融资、社会参与有机结合,做到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重点向农村转变,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
----坚持改革创新,探索脱贫路子。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大胆探索经济社会发展中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办法和途径,建立健全脱贫奔小康建设新农村的长效机制。
----坚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脱贫奔小康工作要多做“打基础、管长远、促发展”的工作,少搞表面文章和形式主义。要多搞“雪中送炭”,少搞“锦上添花”。要举全县之力,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
三、总体目标
(一)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到2015年,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450元,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100%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发展集体经济亿元村1个,千万元村5个,百万元村10个,十万元村100个。到2015年,基本解决8.37万贫困人口的脱贫,在无重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返贫率控制在10%以内。
(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道路通畅便捷,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完善。到2015年,村通水泥(沥青)公路,通组路硬化率达到95%以上,95%以上的农户饮用安全水,宜建沼气农户沼气入户率达到90%以上。到2015年,基础设施的相关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的目标要求。
(三)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到2015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和巩固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和文化活动室,所有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达到省级建设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集中居住20户以上的自然村通有线电视和电话。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救助体系,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四)城乡发展步伐加快。到2015年,全县城镇人口数量有较大增长,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达到50%;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供水普及率达到90%,绿化覆盖率达到35%,人均道路面积达到6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达到40%,城市建筑中太阳能利用率达到30%以上,县城区100%“禁实”,新型墙材自给率达到85%以上。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8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到70%;到2015年,增加集镇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吸纳转移农业人口4万人,逐步形成以***、***、***、***为主的综合发展型,以***、***、***、***为主的特色产业型,以后坪、***为主的旅游生态型,以***为主的资源开发型的小城镇(市)发展格局。
(五)农村人居环境较大改观。到2015年,村庄布局 比较合理、功能分区比较完善、基础设施基本配套、生态环境良好、卫生状况改观。加快“一建三改”、农房改造、生态移民和扶贫搬迁,努力改善人居环境。
(六)农村管理得到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规范有序,乡风文明程度普遍提高。到2015年,村党组织达到“五好”目标,村规民约健全并实施到位,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率达95%。无计划外生育,无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
四、建设重点(一)加速产业培植
1、不断扩大特色产业规模。围绕生态资源,巩固发展烟叶和蔬菜,提升发展茶叶和食用菌,稳步发展桑蚕和蜜蜂,突破性发展核桃和畜牧业,着力建设核桃、烟叶、茶叶和食用菌“四个大县”,做大特色产业基地规模,力争到2015年全县各类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达到150万亩。
2、加快农副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紧紧围绕打造百亿农副产品加工业的目标定位,以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园为依托,整合政策资金,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全力支持入园企业做大做强,继续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力争到2015年全县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到60家以上。
3、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大力实施林业富民战略,积极 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把以核桃、茶叶为主的林特产品,把以桑蚕、蜂蜜为主的新兴产业,以森林旅游、干果苗木、珍稀植物园等为主的林业产业作为重点来发展,力争经过5年努力,把林业经济培育成百亿元产业规模,林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不断提高。
4、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整合“阳光工程”、“技能就业计划”、“雨露计划”,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确保每年转移输出劳动力总人数稳定在5万人以上,年均实现劳务经济总收入4亿元。同时,积极发展“农家乐”等旅游服务业,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5、着力建设“一村一品”。坚持不懈地把“一村一品”建设作为发展村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工作重点,紧紧围绕全县确定的主导产业,紧密结合村情实际,科学制定规划,每村确定1至2个主导产业,人平建成1亩当家田地、2亩以上高效经济园或者每户确定一个致富项目。到2015年实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0万人,培养科技示范户10000户,种植业良种科技引进示范推广10个,林果业良种科技引进示范推广10个,畜牧业良种科技引进示范推广15个。实现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主要增收门路,进一步加快***开发式扶贫步伐,有效推进全县脱贫奔小康进程。
6、加快“一区五园”建设。紧紧围绕打造“百亿”磷化工产业目标,以“一区五园”为主战场,加速襄樊***余 家湖工业园、城区精细磷化工业园、***周湾磷化工业园、***横溪矿化工业园、城区农业加工园建设,建成基础设施完备、服务体系健全、服务方式高效、管理手段现代的环境平台,力争把园区办成有特色、有竞争力、有吸引力的产业园区。
7、加速生态旅游发展。立足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度假中心的发展定位,加快九路寨、温泉、五道峡核心景区开发,不断完善景区配套设施,不断提升接待能力,加快发展购物、服务等旅游配套经济,不断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力争到2015年,将***建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上的亮点、热点。
(二)加强农村基础建设
8、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机制,全面完成水毁河堤、渠道恢复等工程,加快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成清溪河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和城区河堤防洪加固工程,全面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以农村干线公路改造和村级水泥路建设作为重点,全面完成村级公路硬化工程,力争每年兴建农村公路桥梁5至10座。以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政策机遇为重点,积极争取政策,争取启动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工程,不断增加农村电网负荷,提升电网质量。以继续加快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和小型沼气工程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一建三改”,农户宜建沼气池入户率达90%以上。以农村危房改造和灾后房屋恢复重建为重点,全面实施危旧房改造;以积极争取扶贫搬迁政策为重点,实施移民搬迁扶贫,开发式扶贫。
9、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按照统筹规划、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要求,抓好农田排灌、土地整治、土壤改良和机耕道路等项目建设。大力开展科技富民、科普惠农等专项行动,推广普及科技知识,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结合核桃、茶叶、食用菌等重点特色产业,加强与科研单位的联合攻关,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深入落实农机具购臵补贴政策,加快引进和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具,继续办好机械耕整、插秧、收割、采摘、加工等试点,进一步扩大水稻机械插秧面积,不断提升农机化作业水平。巩固好退耕还林成果,抓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植树造林、水土保持、长防林、石漠化治理等重点工程,提高森林经营整体水平。进一步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切实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三)切实加快公益事业发展
10、不断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认真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加强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确保义务教育质量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
11、不断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继续完善农村三级医 疗卫生服务网络,全面开展乡镇卫生院第二轮改扩建和村级卫生室建设,启动建设一批社区卫生服务站,使广大农民享受到更好更高水平的医疗保障。到2015年,全县村卫生室达到省建设标准。
12、不断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室、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农民健身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
13、不断加强农村社会保障。进一步落实好“新农合”保障政策,提高农民住院费用补偿比例,确保农民参合率达到95%。进一步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认真落实农村“五保”政策,提高集中供养水平。高度重视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积极争取和落实新型农民养老保险试点县政策。继续加大社会救助力度,着力完善以灾民救助、医疗救助为主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对农村残疾人生产救助和生活救助力度,提高农村社会保障能力。
(三)加快集镇建设步伐
14、综合发展型乡镇建设。(1)***、***、***作为县级重点中心镇,突出城镇街道的硬化,环境的美化,镇区的绿化,道路的亮化和城镇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市场建设、垃圾处理、燃气供应等配套工程建设,具体达到:主要道路 硬化率达到95%,主要道路路灯安装率达到95%,主要道路行道树普及率达到100%,绿化覆盖率达到30%,城镇供水管网覆盖率达到95%,供水普及率达到95%,排水管网覆盖率达到95%。(2)城镇规模要适当扩张,建成区面积、人口、环境、市政设施、功能基本达到县级重点中心镇标准,城镇化率***要达35%,***要达40%,***要达43%。加快推进城镇化,统筹城乡建设,充分发挥重点中心镇连接城乡、辐射乡村的重要作用,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做大做强重点中心镇。
15、特色产业型乡镇建设。(1)***镇是省定小城镇建设试点乡镇。在“十二五”期间,建成区面积要达到3.1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到40%;编制详细建设规划及景园规划,新建2至3个街道景园点,建设1个标志性城雕,规划建设1个大型公园;围绕给排水、道路交通、美化亮化、市场建设、城镇绿化、垃圾处理等方面加大基础设施的硬件建设,完善城镇功能。(2)***、***、***根据各乡镇的具体情况、地理条件、资源优势、人文环境编制好详细建设规划,找准自己的定位,突出自己的特色,***立足于反季节蔬菜种植,***依靠烟叶种植,***凭借茶文化之乡,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植特色产业大镇。***投资1亿元进行城镇建设,打通环山路,全面完成集镇二纵四横的配套建设,为蔬菜产业的大发展奠定坚实的环境基础。***、***重点围绕基础设 施建设,突出“茶乡”、烟叶主产区的产业和区位优势,建设成为风景优美、布局合理、镇容整洁、市场繁荣、颇具特色的边贸重镇。
16、旅游生态型乡镇建设。后坪和***凭借野花谷风景区的优势,充分依托五道峡、刺滩沟的秀美风光和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和挖掘乡土文化内涵,搞好生态旅游,建成以旅游业为主导的新型旅游镇,城镇化水平有明显提高。
17、试点小城市建设。***作为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小城市建设试点乡镇,要按照《中共襄樊市委、襄樊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小城市建设试点的若干意见》,完成扩权、人事改革及试点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任务,为我县发展小城市探索和创造经验。
(五)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18、加强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以清垃圾、清淤泥、清障碍、建新房、建庭院、建沼气、通路、通水、通电、绿化村庄、绿化庭院、绿化道路等为重点,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工程。力争每个乡镇都能抓好一批试点村或亮点示范片建设,使之成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精品工程。健全完善村庄环境卫生治理机制,确保村庄环境治理达到省“清洁工程”二级标准;村内农户危房全部改造消除;农户房前屋后排水管沟建设率达到80%以上;荒山全部绿化达标,村庄绿化率达到90%以上;80%以上的村庄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要 安装路灯亮化;中心村庄要建有公厕,改厨、改圈、改厕率达到90%以上。
19、加快集中居民点建设。在抓好村庄环境整治的基础上,选择经济条件较好、基础设施相对配套完整的部分村,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筑式样、配套完善水电路等公共设施,优化村庄布局,因地制宜推进村庄撤并和迁村腾地,积极推进中心村建设,优先落实移民搬迁、危房改造等政策,大力引导农民到居民集中点建房居住,建设一批规划科学、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居民新区、新村庄,全面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20、全面优化公共秩序。通过“以奖代补”,鼓励群众改厨、改厕、改圈,建沼气,迅速改变村庄面貌,建设“整洁、自然、生态、和谐”的新农村。加强集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断提升集镇整体形象。大力加强集镇和村庄公共秩序的规范治理,解决乱停乱放、乱泼乱倒、乱搭乱建、占道经营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不断规范公共秩序。
(五)强化完善农村事业管理
21、加强党组织建设。按照“健全基本组织、建强基本队伍、开展基本活动、完善基本制度、落实基本保障”的要求,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巩固“三级联创”成果。大力实施“双引双培”工程,增强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为民办事能力。加强村级组织分类管理,全面推 行“三三制”,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深入推进“实施百千万,共建新农村”活动,形成县直帮农村,富村带穷村,共同建设新农村的合力。健全基层组织,发展村级经济,完善管理制度,切实解决好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问题。
22、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加强培养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村级班子带头人,把更多的能人、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选进班子;加强对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在村级干部中探索推行“双评双定”机制,建立村干部绩效考评体系,逐步实施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公务员政策,进一步激发村级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根据山区党员相对分散的实际,设立党员中心户,把党员中心户培养成新时期党的政策的宣传员、党建工作的组织员、产业发展的指导员、民事纠纷的调解员、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员。
23、深化农村各项改革。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强林业要素市场建设,规范集体林权流转。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完善“以钱养事”机制,健全和完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扶贫互助社规范发展,健全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
24、建立完善公益性设施管护和长效机制。围绕真正使农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得起、用得好、长受益,积极探索政 府组织、农民参与、市场相结合的管护办法,建立农村公益事业“以钱养事”管理新机制。对集镇、村庄保洁要加强教育,完善制度,统一管理,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25、健全完善乡风文明和民主管理新机制。因村制宜制定好村规民约,抓好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培育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完善村级自治机制,建立强有力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腐败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监督等办法,加强项目运行的制度化管理,强化民主法治建设。
五、保障措施
26、切实改进和加强领导。各级各部门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靠前指挥,身体力行。各乡镇党委政府是第一责任单位,围绕产业发展、民生工程、试点建设等重点工作大力攻坚;切实办好示范样板,做到以点带面,平衡发展。县直各部门全力搞好服务指导,在规划对接上、项目实施上、政策落实上、资金拨付上、协调配合上更加积极主动,提供优质服务。
27、坚持完善和创新工作机制。严格实行目标管理,将规划目标、建设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各乡镇,实行月督办、季通报、年考核,有计划、分地推进。完善和实施招商 引资和政策性资金争取激励政策,进一步强化各级各部门的责任,调动各级单位积极性,不断突破项目建设中的资金瓶颈制约。研究完善项目前期工作和在建工程的激励机制,加速推进各类项目建设。
28、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坚持大招商,引进外来资本,开发优势资源,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培植壮大骨干支柱产业,盘活现有企业存量资产,着力发展县域经济,不断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采取民办公助、以奖代补、项目配套等措施,拓宽农村建设资金渠道。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加大向上争取政策、项目、资金的力度,用活用足国家政策,整合各类扶持资金,实行“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性质不变、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计其功”,充分发挥资金的聚集效应,实现群众参与最大化、资源利用最大化、综合效益最大化。
29、强化规划管理。根据总体目标任务要求,坚持突出重点、合理布局、梯次推进、分布实施。将总体规划分解落实到专业项目单位和乡镇,做到项目到点、覆盖到户、扶持到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庄人居环境治理、农村社会公益事业等专业项目规划都要按照总规和实施计划统一协调推进。
30、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深入基层群众,及时帮助解决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中 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切实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实行“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管”、防止形式主义,强迫命令;防止不讲条件,相互攀比;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保护农民的经济利益,防止加重农民负担,防止农民负担反弹,严禁违反政策出台新的加重农民负担的项目,严禁截留挪用对农民的各项补贴资金,严禁领导干部承揽工程。严格实行“一事一议”和“通共投劳”政策,对于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发展及环境整治等。在政策范围内按程序、按标准合理统筹使用“一事一议”和“通共投劳”。
31、加强督办考核。将脱贫奔小康建设新农村纳入县委、县政府重点督办内容,大力开展领导督办、现场督办、专班督办、专项督办、典型督办、新闻督办等活动,做到事前有安排,事中有督办检查,事后有考核结账。科学建立对县直各部门和各乡镇工作开展情况、包村单位结对帮建情况、职能部门履行职责情况的工作评价机制,做到月督办、季通报、年考核,及时反映工作动态,及时研究对策,及时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当好参谋。
第五篇:全面脱贫 共奔小康
全面脱贫 共奔小康
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一直是我国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绕不开的现实问题。脱贫攻坚,是我们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把“扶贫攻坚”改成“脱贫攻坚”,明确了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可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脱贫攻坚先易后难,越往后成本越高、难度越大、见效越慢。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按部就班推进难以完成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决战“硬骨头”,关键在责任落实。干部下基层结对帮扶、双向全覆盖。同时,需要党委政府的担当、干部的担当,也需要社会的担当。要汇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打出“组合拳”,形成上下联动、横向联合、齐抓共管的“大扶贫格局”。决战“硬骨头”,要善用“他山之石”,借鉴其他地区在脱贫攻坚中探索出的好的经验做法。产业扶贫需要依托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商则商,要不拘一格推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当然,扶贫对象自身的担当也不可或缺。目前有些贫困村、贫困户扶不起,不是他们不能致富,而是他们缺乏脱贫致富的勇气,缺乏勤劳实干的精神,缺乏人穷志不短的信念。扶贫先扶志,要强化贫困户的担当意识,坚持脱贫攻坚中决不养“懒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3亿人要携手前进。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总书记深情话语犹在耳畔,凝聚起团结奋进的磅礴之力。脱贫攻坚,让我们一起努力奋斗,争取早日实现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