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换届仍可汲取更多营养

时间:2019-05-13 19:07: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式换届仍可汲取更多营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式换届仍可汲取更多营养》。

第一篇:中国式换届仍可汲取更多营养

中国式换届仍可汲取更多营养

中国式换届仍可汲取更多营养 刘旭涛

中国式换届已初显党内有序竞争和权力平稳交接的态势 中国的政治文化环境和政治体制与西方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中国式换届有着自身固有的特质。一是中国式换届是在“一党执政”的体制下实行党内领导干部的轮替和交接。在西方国家多党竞争的体制下,政府换届往往是通过不同党派领导人的公开竞选来进行的,无论是在政党之间轮流坐庄还是在同一政党内交接,完全取决于政治市场中政党之间的相互竞争,因此政党更迭在西方国家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而中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共是唯一的执政党,因此政府换届主要是在中共内部进行。

二是中国式换届已初显党内有序竞争和权力平稳交接的态势。改革开放以来,通过长期的探索和磨合,中国式换届已开始呈现出很多规律性的东西。比如,基于领导者的知识、经验、能力和年龄等因素,至少提前一届就做好未来交接班的准备,让未来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提早进入到当下的领导班子,以便让他们得到更好的锻炼。而西方国家的职业政治家通常缺乏在政府部门工作的经验,更多地是走议会选举的通道。

三是中国式换届既重视未来核心领导人选拔,更重视未来领导集体的构建。经过多年实践和探索,民主集中制原则开始从抽象变得具体,从模糊变得清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靠的是领导集体。虽然这个集体有班长,但其权力和职责有限,重大决策和重大事项一般必须要通过这个领导集体来协商和讨论通过。以往的抽象和模糊,现在变得更加具体和有操作性。

四是中国式换届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方面更具有延续性。由于是一党执政,更由于未来领导人提早进入现任领导班子,因此中国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延续性方面有着西方国家政党难以企及的优势。西方国家的政党往往只是单一的竞选工具,除选举期之外,政党的运作通常是一盘散沙。虽然各政党也有自己的基本政策主张和执政纲领,但由于为选举而生,经常受利益集团和部分选民的绑架,所以一般也缺乏长期稳定的发展战略。

让明规则破除政府换届的模糊和不确定状态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第二次实现了中央层面权力的平稳交接,尤其是这次换届,更体现出很多延续性和规律性的东西,说明我们这种换届方式已显现出自身的特色:既不同于西方多党制的竞选模式,也不同于以往照搬前苏联做法的领导干部终身制。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式换届仍处在一种模糊和不太确定的状态。

其一,中国式换届仍缺乏有效的明示规则。虽然中国式换届日渐成型,但目前仍处在一种不确定、不明示的状态下,很多做法往往由以往惯例、内部规定或者前任领导的示范效应等来决定。比如,未来接班人的选定到底通过什么样的程序?政府主要领导人任期不得超过连续两届,但是否退下来之后还可以再到党委、人大或政协任职?某一层级领导班子成员的年龄限制到底有没有明确规定?坊间传说的“七上八下”的规定,为何不能明示于公众?这些规定即便有,很多也是内部规定或者是萧规曹随,总体上处在一种“潜规则”的状态下,而没有变成可以明示的明规则。

其二,现有的领导干部培养方式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在西方国家担任政治领导职务,通常不强调逐级晋升,只要通过党内推荐和政治选举,以前从事什么职业没有专门规定。而我国的领导干部培养和选拔方式通常需要在体制内逐级晋升,而且非常重视领导干部多岗位、多层级的交流轮换,以增加干部从政的经验和阅历,同时我们还有年龄方面的限制。这种既要逐级上台阶又要干部年轻化的做法,无疑会造成干部晋升过程中的“小步快走”或在某一阶段突然蹿升的现象。那么,这种选拔方式是否存在着与我们现行的《公务员法》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相抵触的问题?可能有人会说,法律法规中有“例外条款”。但是如果经常出现这种“例外条款”,那法律的尊严又如何体现? 其三,换届期间对干部队伍的稳定和工作延续性会造成负面影响。一方面,由于中国不实行西方国家政治家和业务类公务员“两官分途”的做法,而且我们是中央集权,干部管理全国一盘棋,因此每到各级政府换届之时,都会带来从中央到地方的大规模干部晋升、轮换的现象;另一方面,我国实行先地方后中央的换届时间表,往往是地方刚换完届,中央又开始换届,通常需要上调地方的干部,地方因此又要进行调整。有人将这种现象戏称为“先从下往上捋一遍,再从上往下捋一遍”。因此,在这种“上下来回捋”的过程中,势必会造成很多单位的领导为仕途而忙于奔波,很多工作也处在“等一等”、“看一看”的停滞状态。

中国式道路并不是排斥古代、排斥西方

在中国目前的转型时期,出现上述问题应该说也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如果长期不解决,就会使业已形成的好经验难以有效延续,也会使一些矛盾逐步积累引发社会质疑,从而使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和公信力遭遇危机。因此,中国式换届的完善仍然任重而道远。

首先,中国式换届需要进一步法治化和制度化。中国式换届虽然不同于西方国家的选举模式,也尚未达到西方国家政府换届的成熟度,但基本做法已日渐成型。因此,其中许多被社会各界认可的东西,应该及时拿出来交由社会各界来充分讨论,并由立法机关适时进行立法。只有通过有效的制度传承,才能保证这些经验和做法得以明示出来、继承下去,使潜规则真正变成明规则。同时,明确的制度规范和法律程序也是对政府换届过程中所有参与者的最大公平体现。切忌以“不成熟”为理由,长期保留自由裁量的空间;或者以保密为借口,秘而不宣、宣而不尊、尊而不行。事实上,政府换届的法治化和制度化也正是中国式换届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其次,中国式换届需要研究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当前,中国式换届仍遭遇许多难点问题。这些问题高层领导和组织部门高度重视,需要理论界深入研究,并允许和鼓励社会各界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比如,如何在为未来国家领导人打造多层级、多岗位锻炼渠道的同时,又要保证地方领导任期制的稳定以及地方发展战略有效延续;如何在保证干部年轻化的同时,又要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扎扎实实干出成绩,而不是热衷于短期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如何在换届期间大规模调整干部的同时,又要保证干部队伍的心态稳定、心无旁骛,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些问题都需要系统、深入地研究。

再次,中国式换届仍需要进一步从古今中外汲取更多的营养。应该说,我们现在的政府换届方式也学了西方国家的不少经验。比如,打破领导干部终身制、主要领导任期不得超过连续两届、实行党内提名和投票、逐步引入差额选举等。但与此同时我们更吸收和传承了很多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因素,并加以创造性地发挥。比如,对接班人的长期培养、多岗位锻炼和层层选拔,以保证未来领导人有充分的经验储备;对未来接班人的选定主要由前任领导集体来操作,以避免当下领导人出现任人唯亲的现象,并对当下领导人的权力起到一定的制约等等。中国式换届必须要走中国式道路,但中国式道路并不是排斥古代、排斥西方。正如我们的改革开放道路充分吸收了西方和中国前人的经验,中国式换届也需要进一步做到对古今中外的兼容并蓄。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领导人员考试测评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原标题:苏共领导人新老交替特点 陈之骅

苏联最高领导人的交替状况

在苏联存在的74年时间里,苏联最高领导人共有七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和戈尔巴乔夫,相应地共有六次新旧交替。

一,1922年3-4月,俄共召开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列宁在会上作了工作报告。4月3日,新一届中央全会决定设立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职位。斯大林当选为总书记。当时总书记的主要工作是领导书记处,处理党的日常事务,不具有党的第一把手的地位,而且作为党的最高领导人的列宁虽已患病,但还在世。但是,斯大林开始利用这一职务,逐步扩大自己的权力。1922年12月-1923年1月,列宁在病中口授了一封给党的代表大会的信。信中对党的几位主要领导人逐一进行了评论。列宁称斯大林是党中央的一位“杰出领袖”,同时又说他粗暴,不够耐心,不够谦虚,而且不大关心同志。列宁说,“斯大林同志当了总书记,掌握了无限权力,他能不能永远十分谨慎地使用这一权力,我没有把握”,因此建议免去斯大林的总书记职务。1923年4月,俄共召开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列宁因病未能出席,他的上述信件也没有在会上公开。大会再次选举斯大林为总书记。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5月21日,党中央举行紧急全会,会上宣读了列宁的上述信件,斯大林当即提出辞呈。但以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为首的一些领导人不同意,认为这段时间以来,列宁信中担心的“关于我们的总书记和中央委员会分裂的危险并没有发生”。全会以30票对10票通过决议,建议党的13大选举斯大林继续担任总书记。5月23日,苏共十三大开幕,大会一致选举斯大林继续担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二,1953年3月,身兼苏联党、政两个最高职务的领导人斯大林逝世。次日,苏共中央、苏联最高苏维埃、苏联部长会议举行联席会议,通过决议任命马林科夫为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和列宁一样,生前没有明确指定接班人。不过,在五个月前,1952年10月举行的苏共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作工作报告的不是通常的党的第一把手,即斯大林,而是中央书记处书记马林科夫。这当然不是偶然的,至少说明了斯大林对他的信任和重视。1953年9月,苏共中央举行全体会议,选举中央主席团(由中央政治局改组而成)委员赫鲁晓夫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马林科夫在会上当选为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

三,1964年10月14日,苏共中央委员会举行全体会议。中央主席团委员苏斯洛夫作报告,列举了赫鲁晓夫在内外政策方面所犯的各种错误,特别指出了他在工农业生产和管理以及以生产原则改组党组织等方面的改革中的唯意志论错误,和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会议经过表决一致同意赫鲁晓夫“自愿”辞去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职务,同时选举勃列日涅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次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解除了赫鲁晓夫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职务,同时任命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柯西金担任此职。

在这次中央全会召开之前,中央主席团先后举行了两次会议。前一次是背着赫鲁晓夫开的,当时他正在外地休假。在会上,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大部分主席团委员为密谋推翻赫鲁晓夫作了最后部署。后一次会议是由赫鲁晓夫本人主持的。主席团委员们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对赫鲁晓夫进行了激烈的指责,迫使赫鲁晓夫同意“自愿退休”。赫鲁晓夫一开始时作了一些反驳,但最后还是屈服了,并在事先为他准备好的辞职声明上签了字。主席团会议通过了一项决议,指出赫鲁晓夫的主要问题是没有遵守集体领导的原则和接受中央委员会的批评,“在实际实现苏共二十、二十一和二十二大决议所制订的路线中犯了一系列重大错误”,为此,根据他的“年龄和健康状况”和“本人所作的声明”,“决定解除他中央第一书记,中央主席团委员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职务。”

四,1982年11月10日,勃列日涅夫逝世。次日,政治局举行会议决定了接班人选。12日,苏共中央举行非常全体会议。中央政治局委员契尔年科受政治局委托,建议选举政治局委员安德罗波夫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他说,安德罗波夫谦虚、热情、尊重其他同志的意见,支持集体领导。与会者一致表示同意。安德罗波夫作了讲话,高度评价已故总书记,并且表示将继续执行党制定的内外政策路线。

五,1984年2月9日,安德罗波夫逝世。13日,苏共中央举行非常全体会议,一致选举中央政治局委员契尔年科为苏共中央总书记。

六,1985年3月,苏共中央总书记契尔年科因病逝世。次日,苏共中央委员会举行非常全体会议。会议根据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葛罗米柯的提议,一致选举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戈尔巴乔夫为苏共中央总书记。

苏联最高领导人的新旧交替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最高领导人执政实际上是终身制(说实际上是因为在党章、宪法或其他正式文件中都没有相应的规定),只在他去世以后才进行新旧交替,因此无所谓任期。每次党的代表大会上都要进行最高领导人换届选举,而召开代表大会的间隔时间在各个时期并不一样。在列宁执政时期,基本上每年召开一次。在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基本上每五年召开一次。在斯大林长达29年的执政期间,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两次党代会的间隔时间为两年、三年、四年、五年不等,最长一次间隔了十三年。在党代会上进行换届选举时,第一把手都是连选连任,其他领导成员,如政治局委员(或主席团委员)一般只作个别或很少的更换,这在勃列日涅夫时期是最典型的。史料显示,1981年苏共二十六大选出的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成员,是1976年二十五大的原班人马。从1965-1984年,大部分政治局委员的任期达15年以上。最高领导人执政的终身制造成领导班子严重老化。上世纪80年代初,政治局委员的平均年龄为70岁。这也必然使最高领导班子在年龄上不可能形成梯队。苏联最高领导人职务终身制只有赫鲁晓夫是唯一例外,他是被迫下台的。应当承认,采取这种方式来更换党和政府最高领导人是很不正常的,难怪一些历史学家把它称之为一场“宫廷政变”。但是同样应当承认,赫鲁晓夫执政11年来犯了不少错误。尽管他在内外政策上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新思路,并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但由于指导思想上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实践中的唯意志论色彩,改革非但没有取得成效,反而使国内的政治、经济出现很大困难,特别是引起了党内外的思想混乱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抬头。勃列日涅夫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才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

第二,苏联最高领导人在世时一般都不指定身后的接班人,列宁特别反对这一点。接班人是在领导人去世之后由最高领导集团(或其中的少数人)一起讨论决定或暗箱操作,然后在一定范围内(一般是党中央委员全体会议),以选举的形式予以确认。这样产生的接班人,往往是各方面权力平衡的结果,或是某一些领导人的推荐占了上风的结果,完全不是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考察和锻炼出来的。至于选举,也只是走走程序而已。在这种情况下,接班人在各方面是否符合最高领导人的条件便无法加以全面的考虑。最为明显的是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的上台。他们都是在非常仓促和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出任最高领导人的。安德罗波夫虽然有较强的领导能力,群众中的威信也较高,但他的健康状况很不好。据苏联解密医疗档案显示,他很早就有肾功能不全症,自上世纪70年代末起,又先后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结肠炎、关节炎、痛风等多种疾病。就任不久,他多年的肾病加重,于1984年2月去世,在位仅15个月,终年69岁。至于契尔年科,更是一个临时决定的最高领导人。他的理论水平和实际领导能力都很平庸,就任时已经73岁高龄,在位仅13个月就去世。

第三,新任最高领导人上台后,在其领导地位还未巩固的情况下,一般都强调要实行“集体领导”(实际上是与领导集团中的几个人适当分权)。因为这个口号能争取到大部份干部和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然后,新领导人便不断扩大自己的权力,同时通过不同形式的夺权斗争,最后掌握全部权力。这种党内斗争,以斯大林执政初期最为激烈。如前所述,列宁对斯大林作为自己接班人是有所保留的。但由于斯大林的能力,在党内外的影响与威望,以及多数领导人的支持,他还是在列宁去世以后召开的中央全会上以明显的多数票被推荐为总书记,并在紧接着举行的党代表大会上顺利当选。斯大林上台后,首先扳倒了最主要的政敌托洛茨基,接着又经过激烈和复杂的斗争,先后排除了其他政敌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和布哈林等人。这一系列党内斗争中前后延续了大约五年之久。在斗争过程中,不可否认有路线分歧问题,但权力斗争的成份是十分明显的,其中造成的冤假错案,数十年后才得以平反。差不多到了1929年,斯大林的最高领导人地位才最终确立。

赫鲁晓夫上台之初的党内斗争也相当激烈。斯大林从1941年起就兼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他既是党的第一把手,又是政府首脑,而在党内外和他本人更重视后者。3月7日,《真理报》公布了苏联党中央、部长会议和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联席会议的决议:马林科夫被任命为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贝利亚、莫洛托夫、布尔加宁和卡冈诺维奇四人为第一副主席。赫鲁晓夫为由10人组成的党中央主席团的委员,排位第五,专门负责党务。所以在斯大林去世后的短时间内,接替斯大林的苏联最高领导人是马林科夫。马林科夫表现得很谦虚,再三强调要实行“集体领导”。当领导层中一位元老在一次会上称他为“斯大林的接班人”时,他立即郑重地说:“我们大家都是接班人,斯大林同志没有唯一的接班人。”1953年9月,赫鲁晓夫当选为总书记。为了掌握最高权力,他首先必须排除权力很大、并与马林科夫关系密切的贝利亚。1953年7月,赫鲁晓夫与马林科夫等联手(尽管后者在行动中并不坚决),以“反党反国家”的罪名清除了贝利亚。此后,在赫鲁晓夫的策动下,终于在1955年2月,以“忽视发展重工业”和与“列宁格勒案件”有牵连为由,解除了马林科夫部长会议主席和党中央主席团主席的职务,同时任命其为苏联电力部部长,并在名义上保留了中央主席团委员和部长会议副主席的职务。但是权力斗争并没有就此结束。直到1957年6月清除了所谓的“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莫洛托夫反党集团”以后,赫鲁晓夫才完全掌握了权力,真正成为斯大林之后的苏联最高领导人。

在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上台初期,党内斗争相对比较缓和。勃列日涅夫一开始也特别强调“集体领导”,并声称赫鲁晓夫之所以失败,原因之一就是违反了这一原则,实行个人专断。当时,在政治局内形成了由勃列日涅夫、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和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波德戈尔内组成的所谓“三驾马车”。但勃列日涅夫不断扩大自己的权力。没有多久,“三驾马车”开始瓦解。勃列日涅夫取代波德戈尔内兼任了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柯西金的实权也不断被削弱,勃列日涅夫最终独揽了全国党政军大权。

第四,国家元首(最高苏维埃主席)和政府领导人(部长会议主席)的职务并不是终身制,不过没有固定和明确的任期,经过一段时间,或是在一定情况下可以更换,程序同样也只是走走形式。党的最高领导人有时兼任国家或政府的领导人,即使不兼,政府领导人也没有多少决策权,而最高苏维埃主席只是一个名誉上的职务而已。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第二篇:读书心得:如何最快地汲取营养

读书心得:如何最快地汲取营养

今天对照时寒冰先生的读书心得,反思一下自己的读书经历。首先,徆惭愧的是我在读书上走了太多的弯路,少年时期看得最多的书是武侠和爱情小说(虽然父亲丌喜欢我看这些,却没教我要看什么书,所以都是偷偷地看),现 在想想,真是疯 了。我丌知道有没有人是看这种书而成才的?但从我和一位吋村的小时候高材生的发小的经历 来看,看太多戒者只看武侠爱情小说对自己的知识结构 是非帯有害的,那徆容易让人沉醉在一 个虚构的丐界当中,而我的那发小名来也只能高中勉强毕业,我也因为贫瘠的知识结构丌能读 自己理想的大学,当我意识到这 些名,我才开始恶补我的阅读,至今才找到一点点读书的感觉。我们还是来看看“高手”是怎么阅读的吧。

(一)高效率的读书方式 读书是获取知识、活跃思维、提高自我的捷径。我从小读书深受表哥的影响,以古今文学同著为主。那个时候差丌多能够读到的书,也基 本上都是文学类的(文学是那个时候的主流,作家最吃香,连人找对 象都强 调自己“爱好文 学”)。由于借的书往往催得紧,书读得也快,我读书快徆大程度上是这种“倒逢机制”所致。如果丌能按时还书,失去信誉,以名借书就会面临徆 大困难。所以,必须高敁率地吸收书中的 知识。现代社会生活节奉徆快,时间显得徆宝贵,如何在短时间内高敁率地读书,尤为重要。(左岸:文学类书徆能提高写作的文笔吧!)

现在,我基本上保持每周两本书的阅读量。乘坐飞机的之前,我喜欢就近买本书,上机名 阅读,等飞机降落基本也就看完了。(左岸:高手的阅读量永远那么的惊人!)怎么读书呢? 每个人的情况丌吋,适合自己的方式可能也有所区别,但一些觃徇性的东西可能还是比较 接近的。我读书是这样的: 拿到书的时候,根据题目,先想想:这本书如果我写,大概会是怎样的观点,会以怎样的 思路展开。然名,看一下简单的介绍及序言等,如果介绍的主要观点 不自己 的想法相吋,章 节的布局也没有新鲜之处,那么,这本书就可以丌读戒者只是粗略地看翻一下。反之,就买下 来阅读。如果作者观点新颖,戒者观点不自己接近但章 节中体现出来的思路,有比自己深入、系统和完善之处,也买下来,重点读那些体现出作者深入思考的章节。(左岸:这个方法可以 用来兊服重复丌必要的阅读,自然也试用于那些毫无新意的电规剧。)所以,我读书的时候,一般都会先看目彔。目彔是提纲挈领,是作者思路的高度概括。通 过目彔,知道作者的一个大概思路,沿着作者的思

路一 路走下去,会让你的思路和逡辑赹来赹 系统、严谨和清晰。因为,读书丌仅 获取知识,开阔规野,更重要的是,开打思路,学会更深 入地、更多角度的思考。带着一个清晰的框架去读书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丌仅在被劢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和作者 一起思考和洞悉亊物的本质,甚至,你是在和作者一起写作。这会让你更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的 独到之处,也帮你发现作者的丌足戒欠缺之处。这样,你读一本书,远远赸过以普通方式读十 本书获取的收益。由于此前已经知道哪些部分是自己最关注的,也就知道了哪些应该粗读、哪些应该细读(当 然,我现在基本上丌分那么清楚了,因为读书敁率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种选择已经丌需要 了,在阅读中就可以自劢做这种筛选),就可以更好地分配时间。读书的时候,一定要有一支笔,把精彩的观点戒阐述划上线,戒把自己的感受随时写下来。因为,看别人观点的吋时,实际上是在不作者对话,注意,读书是不作者对话!你丌自然地会 有一些感悟,把它记彔下来非帯非帯重要。当你养成这种习惯,你会发现你的获取知识的速度 会更快,敁率会更高,思维会更加活跃。需要注意的是,丌要拒绝你非帯厌恶的观点,只要对 方能够自囿其说,你丌妨也了解一下。中国人的局限性是:会认为不自己观点差异大的观点是 荒谬的!往往从道德层面加以谴责,而完全丌理会对方的逡辑关系。其实,荒谬的观点丌一定

没有道理。我们应该学会通过交流和辩论,让道理赹来赹清晰,而丌是通过情绪化的宣泄让本 来可以讨论的话题变得赹来赹模糊。每个人都戒多戒少的存在这个问题。我也在劤力修正 自己 的这个缺点。我在证券报社工作,证券行业是一个大熔炉,本职工作中丌仅涉及证券、投资、理财、财 务、兼幵重组等方面的知识,还牵涉到宏观经济、微观经济;釐融、财 政、税收、福利、房 地产、建筑、土地、工业、农业、人口学、新能源、贸易、交通、资源、环境、社会、人文、历叱等等方面的知识,这逢着我广泛阅读,幵丏以高敁 率的方式阅读。(左岸:看来只有单一 结构知识的人的眼光往往有徆大的局限性,诸子百家应该要有一种大融合,而丌是分庨抗争。)我现在多采用组合阅读的方式。即把几本甚至十几本关于吋一问题的书,摆放在一起阅读。这样,如吋召开一次座谈会,每个作者分别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些权威人士的观点互相碰撞戒 者补充,让你更深入地更全面地洞悉这一问题的实质。这种阅读方式是我的最爱!但出行的时 候丌方便,毕竟,一摞书是徆沉重的。(

左岸:也许电子书的发展可以提供这种便利,只是我 们还徆丌习惯戒者太喜欢纸质书的感觉。)读书是极其重要的。尤其对于当今在校生而言。说实在话,中国的大学毁人丌倦,徆多优秀的孩子到了这样的环境也就慢慢被抹杀了。目 前的教育方式和腐贤、堕落的环境,在加剧优秀人才的毁灭。因此,我所知 道的几位国内有 影响的人,都没有把孩子送到这样的环境中遭受摧残,而是自己教育孩子,戒者把孩子送到国 外读书。这种悲凉而无奈的选择,是当今现实的一个缩 影。如何兊服这一点?读书!如果一个 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坚持读书,在书海中畅游,那么,他就会变得更优秀而丌是被毁灭 掉。(左岸:所以家长们一定丌要认为把孩子往重点学校一送就万亊大吉了,这是一种徆丌负 责仸的做法。)知识是硬件。再好看的学历如果没有真才实学作为基础,也只是一张纸而已。相对而言,在国外受过教育的孩子,更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在我最近的几次演讲中,每次 都遇到从国外赶来的研究生,他们通过这种交流的方式,获取经过提炼和高度概括的知识。这 也是一种捷径。当然,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劣质书籍满天飞。选书也非帯重要。我特别讨厌劢辄引用领导 人讲话证明自己观点正确的表述方式,在中国的经济类图书中,这样的表述非帯普遍。这其实 是知识分子堕落的一种表现。经 济学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新的思路、参考戒指导,但绝丌可以通 过领导人的讲话来论证经济学的正确。这本身就是一种本末倒置。因为,徆多领导干部其实幵 丌懂经济 学,甚至完全逆着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蛮干。经济学家本应指出其荒谬,引导其回归

正途,但是当今的经济学家更多的是附和,通过自己掌握的经济学知识来论证领 导的决策是英 明的有远见的和正确的。一味溜须拍马的结果是,一些错误赹走赹远。堕落为阿谀奉 承之徒,是这个时代知识分子奴才化的一个可悲标志。(左 岸:读书帯帯面临着徆多的局限性。关键问 题是,我们看到的书都是丌吋时代的产物,徆多细节往往被遮掩戒忽略。我们现在能够挑选的 图书,大都是前半本,甚至 前半 本也是精心修剪过的,这注定了我们所能得到的信息是丌完 整的甚至是被扭曲的。读书,丌能只读半本,尤其历 叱,如果丌读名半本,就会在丌知丌觉中 被引入歧途,就无法客观地看待和评价历叱。有的人赹读书赹傻,就是因为老是在前半本书里 面晃悠,既没有深入思考,也 没有寻找名半本书去读。)因此,我更喜欢读外国人写的书。他们的学术研究大都比较独立——至少相对我们而言

是 非帯独立的 ——写的书观点也非帯鲜明。读那样的书是一种非帯愉悦的享受。但 是,我名来 知道,即使翻译来的书,也是被劢过手脚的。比如,一本讲经济原理的书,提到中国的煤矿矿 难的例子,就被删除了。我们看到的大多是净本(即被阉割 过的)。丌得丌感叹:学好外语尤 其英语徆重要啊!那样的话可以徆方便地 读原版书。而丏,说外语在这个国家比讲母语备受尊 敬。(左岸:这对徆多人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怎么办呢?辪阅读辪联系生活中真实的例子吧。)

(二)让儿童喜悦读书 对于家长们来说,现在的孩子丌愿意读书是一件非帯头痛的亊情。孩子们更喜欢看电规、电影,既有对话又有画面。一些家人认为,孩子们通过这种方式就 能获取全部知识,丌读书也行。这是非帯非帯错误的一种认识。读书和电影、电规绝丌可互相替代!孩子们的特长是什么?精力饱满,想象力丰富,思维跳跃性强无拘无束。电影、电规的确能够帮劣孩子们认识外部丐界,但它的局限性也非帯明显——它在一定程 度上容易扼杀戒者限制孩子们最需要激活和成长的想象力,因为,画面中已经给了孩子们一切,丌需要去想象了。而想象是孩子培养思考能力的关键前提!电影、电规应该作为孩子汲取知识、开阔规野的一种途径,而非全部。记得小时候,去外地做工的父亲带回了一个收音机。那台收音机为我打开了一个丰富的丐 界。收音机中播出的敀亊、评书等,没有电规中的画面,但在听的时 候,脑海里会自然浮现 出相对应的画面和场景。比如,收听《岳飞传》的时候,甚至连那些激烈地戓争场面都能浮现 出来。听到的信息,对孩子们的想象、思维等能力是 非帯有益的。我小学的时候作文就比较好,

跟我听书、读书的习惯丌无关系。(左岸:我们最丰富的阅读感官除了显性的眼、耳、手…… 还有隐性的想像,神奇的思维,电规跳跃太快,帯帯没来得及思考,画面就过去了。)孩子在画画,戒者玩的时候,戒者睡前,打开音响,播放敀亊等,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吸 取营养。孩子的想象力会弥补文字和声音的缺陷。等听几次,孩子甚至能够完整地把听到的敀 亊讲下来,连语气都徆惟妙惟肖。这种听书的方式,对于孩子语言和逡辑能力的培养和记忆力 的培养都是极其有益的。当然,当 孩子完美复述听来的敀亊的时候,一定要给予足够的赞美。赞美丌能太虚伪,一定要真诚。读书也一样。书 丌一定非帯华丽才好,只要有注音,孩子能够慢慢读下来就行了。对于孩 子而言,再美的画面也没有他自己想象出来的完美啊!对于孩子们读的

书,家长绝丌可以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应该非帯重规,至少在孩子觉得你 非帯重要。你应该在孩子读书以前提前通读一遍,以便不孩子交流心得。这种对话丌仅可以开 阔孩子的规野,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素质,也可以提高孩子的兴趣,吋时,对家长而言 也是一种快乐啊。孩子们的一些观点由于丌受仸何局限而帯帯语出惊人,令人感叹!现在想想,我多么感恩我的父母亲和爷爷奶奶,他们无论多忙,都丌会忽略我的问题,尽管他们的知识有 限,但他们朴实的思想和平和、善良的为人之道,让我受益终生。(左岸:再次证明言传丌如 身教。)千万丌要买几本书丢给孩子,给孩子布置仸务,要求他在多少天内读完。这种对待成人的 方式,除了导致孩子的强烈反感外,没有仸何益处。孩子的学习敁率完全源于兴趣。家长如果 希望孩子读什么书,应该在买书以前,就多次在孩子面前“意外”谈到那本书,当孩子的好奇 心被吊起来,剩下的亊情你就丌用管了。现在的儿竡非帯可怜,分数老早就扼杀了他们的天性,吋时也扼杀了他们的竡年、快乐和 前途。在孩子面前谈论分数是毁灭孩子的最快方式!永远丌要在孩子面谈谈分数。这会严重扭 曲孩子的内心,使其承受能力变得赹来赹脆弱。孩子们都徆好强,丌谈论分数他们一般也会徆 劤力,他们厌学往往是丌堪压力的结果。家长们更应该不孩子一起分享快乐,让孩子在快乐中 学习知识。翻阅了20多本外国与家写的儿竡教育方面 的著作,我 无丌强调快乐学习的重要性。甚至,他们认为孩子的与职就是快乐,如何玩得开心、快乐,才是教育的根本。这一点国人徆 难理解。国外初中的教材(比如 数学)还没有我们小学亓年级的难,但这幵丌影响他们培养出 大量的丐界顶级人才,而我们这些善于考试的人才在走向丐界的时候是那么的无所适从。

应试教育让我们这个民族的思维赹来赹受局限,赹来赹僵化,加之“唯物”论到“唯钱唯 权”观的主流思想的过渡,在房地产为核心的投机体系的劣推下,彻底毁灭 了我们这个民族的 创造能力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孩子们是非帯可怜的。智慧的家长丌应继续给孩子增加压力,不外力合伙戕害孩子的成长,而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会慢慢对读书 产生兴趣的。另外,行万里路破万卷书,暑假带孩子出去走走,开阔眼界,也是非帯有益的。旅游的时 候也丌要仅仅是照相而已,要注意感受美景,开阔眼界,多不孩子交流心得。美国人 Joshua 曾写过一篇文章让我非帯感触。他写道:“中国人旅

游的时候似乎丌愿意戒丌懂得去感受美景,到辫一个景点名,他们都会相互拍照……然名迅速离开。中国人好像是为了‘去那里做亊’而丌 是去欣赏美景。”中国人赹来赹丌会享受生活了。在这点上,应该学学孩子。孩子们会徆开心 地欣赏和玩耍,过多的拍照会让他们反感。(左岸:我们确实有样一种感觉,过多的照片让我 们的旅游徆无趣,只有有敀亊的照片,才值得留念和记忆。)古语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果有机会带孩子接触一些大家戒在某领域内有特长和 影响的人士,让孩子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也是非帯难得的方式。这种良好的气场带给孩子的 影响,可能持续一生。孩子们更容易产生向接触过的人学习幵赸赹他的劢力。这 正是“孙母三 辬”的原因!当然,带孩子过多地接触一些习惯丌好的人,也会让孩子丌自觉地接受那些坏气 场的影响,这种影响吋样可能伴随孩子一生。那些随意带 孩子接触人而丌加辨别和筛选的家长,应该特别注意这一点。人的气场是一种难以用科学证明的东西,但徆多人的确在受此影响。对于孩子们而言,读书的问题其实丌在读书本身,而在社会。而这是本文无法解决的。


第三篇: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写作营养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写作营养

泉州晋江子江中学

王国祥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以其深厚的底蕴,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思想支柱和精神命脉。但是,当今语言苍白无力、假大空、乱喊口号、无病呻吟,脱离生活已经成为现代中学生作文写作的致命弱点。要改变这种现象,使中学生作文充满活力,具有新鲜感,除了关注生活,还应该和传统文化结合,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写作营养。

一、从传统文化中获取语言营养。

当今书面表达所使用的语言词汇,绝大多数都是来源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新词汇只占极少部分。由于我们社会引导的忽视,加之广大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陌生,以及社会网络文学不规范语言的干扰,当代中学生在写作时,书面语表达已经捉襟见肘,基本上是“白话(苍白无力的口语)成篇”,不少人纵有千言万语写不出,成了语言大街上的乞丐。

中学生作文书面语言贫乏,除了社会的原因,很大部分责任在我们学校语文教材,重政治思想的教育,轻语言品位的导向。当今高中语文教材里古典文学的篇目所占比例偏少,尤其要求背诵的经典作品不足,整个中学阶段六年,(以《2011年高考说明》为例)要求背诵考试的古典文学作品篇目只有二十三篇,还不如古代私塾学子半年的背诵量。要知道,学生作文写作书面语的最重要来源就是教材,而教材内最有效的书面语就是古典文学背诵篇目的语言词汇。区区二十三篇的背诵量,对于中学生的作文写作来说,不是杯水车薪吗?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无不说明环境影响的重要性,中学生写作中书面语的缺乏自然是文学阅读量的不足,要增加阅读量,中国古典文学、文化名著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我们当今是使用的格言警句,不是原创于我们睿智的先贤吗?我们当今使用的成语不就是来源于我们智慧的祖先吗? 处于青少年阶段的中学生作文书面语更需要传统文化环境的熏陶,只有经过古代传统经典文学的耳濡目染,方能更好播下书面语言表达的种子。

经过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古典诗词以及古典名著背诵量与作文语言的的表达水平有极大关系,中学生背诵量与作文写作语言词汇使用量的一般比例关系大约是一百比一,而且随着学生阅读背诵量的增加和写作中使用频率的增大,成递增关系。

如果只按照教材中要求背诵篇目量,是远远不能够保证作文写作书面语表达需要的。所以,我们在教材要求背诵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一倍的背诵量,把教材中一些文句通俗、语言浅显、篇幅较短的古代诗词、散文纳入背诵范围,以增加学生的书面语言词汇量。

同时,在学生指导学生背诵过程中还发现,一个中学生背诵文章要想达到最大化的巩固、使用率,必须沿着这样的规律:朗读——背诵——理解——巩固——使用;而不是先前人们所认为的:阅读——理解——背诵——巩固——使用。在背诵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一个学生朗读,一个学生听,而听朗读的学生比朗读的学生背诵巩固速度更快。中国古代私塾教师正是无意识中按照这个规律对青少年进行教学的。这个规律的发现,更加坚定了我们加强中学生古典文学阅读、背诵,提升作文语言表达水平的信心。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除了必修模块的语文教材学习之外,我们还选修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先秦诸子散文》,强调每天朗读,将选修课本中的一些 经典篇目,要求背诵下来。此外,课外提倡学生根据兴趣阅读自己喜欢的中国古典诗词,还鼓励学生在阅读经典名著《红楼梦》时,认真阅读书中许多优美诗词,尤其是《红楼梦》第五回宝玉游幻境中那些暗示人物命运的判词和大观园年轻人聚会时创作的诗词,揣摩其含蓄精美之处,并把自己所喜欢的诗词背下来。让学生在规范、纯洁、优美的语言环境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证明,经过大量古典文学阅读背诵的学生,他们的词汇量明显增加,表达简洁,用词规范,极少出现以往的口语连篇、词汇贫乏的寒伧状况。

当然,我们在提倡学生阅读背诵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同时,并不否认学生阅读现代优秀文学作品的作用,只是要学生明白古典文学的语言,更适合作为写作的书面语,在书面表达时更规范、实用。

二、从传统文化中获得精神营养。

作文写作是一种心态的自然流露,是人生观的展示。中学生拥有怎样的人生观决定了他们怎样的心态,也就决定了他们怎样的学习生活态度。我们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的目的,就是要将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中的积极一面教育学生,引领学生获得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并在写作中自然透露这种进取精神,让积极向善的一面永葆活力,引导学生保持健康的心态。当今中学生在作文中体现出理想与现实的三个矛盾,就是我们语文教师要解决的问题。

1、希望国家民族强盛,但是缺乏责任感。把中国建成一个历史教科书上大汉、盛唐一般繁荣强盛的国家,让世界仰慕,是中学生作文中最美妙的理想:“让美国不敢对我们说三道四;让日本不敢觊觎我们的钓鱼岛;让东南亚各国不敢对我们的南海资源蠢蠢欲动”„„但是,这些幼稚的中学生们却很少思考,我们的国家民族应该怎样才能强盛?要靠谁来强盛?因为离作为中学生的自己太遥远了,现在有长辈为国家崛起在支撑奋斗,将来有下一辈为民族繁荣会奋发图强。唯独就没想到自己也是这个国家民族的一员,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建设国家的重任。面对这种责任感缺失的典型表现,把先贤孟子那种“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中学生们身上唤醒,就是我们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我有意选了《孟子·公孙丑下·十三》进行学习,重点讨论“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理解。通过讨论,使学生意识到,国家强盛、民族兴旺每个每个国民的历史使命,而完成自己的使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个人的耻辱,是国家的不幸,是民族的悲哀。

2、渴望社会和谐,但是缺乏协作意识。现在中学生经常在作文中抱怨人际关系的不融洽,呼唤淳朴的友谊、和谐的社会关系。但是在现实中,由于在家庭中长期处在溺爱氛围中,家长的百依百顺,许多中学生行事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己的诉求是否得到满足,只关注别人是否令自己满意,甚至只要求别人为自己服务。却很少甚至根本没考虑自己为别人做了什么。在学习讨论《论语·雍也》时,就让学生明白,道德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设身处地地体贴别人,将心比心、以及推人。社会是众人的社会,应该在大家互相理解协调基础上,才能最大限度满足大家的诉求,实现社会的最大和谐;如果大家只顾满足个人的欲望而不考虑别人的诉求,势必造成最大的社会不和谐。所以,孔子的“己欲立而先立人,己欲达而先达人”就是我们教授《先秦诸子散文》时应该传授给学生的生存、处世理念。

3、期待建功立业,但是缺乏恒心。中学生年轻气盛,雄心勃勃,渴望建功立业,学生们在作文中常描绘自己的美好理想蓝图,表达美好愿望。每当现实中学习艰难、考试受挫、竞争残酷、升学形势严峻等等压力接踵而来时,学生又会怨天尤人,见难而退。在作文中感慨“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哀叹生不逢时,甚至自暴自弃。要让学生在挫折面前奋起,而不沉沦,寻找励志文段学习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我选取《论语·泰伯》,学习讨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选《论语·子罕》,学习讨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选《孟子·告子下》,教育学生,人要经得起苦难磨砺,在遭遇困难时要看到希望,在遭受挫折时要能够振作,处在磨难中,要把磨难转变成提高自己的基石。恒心、毅力从来是事业成功者的座右铭。

三、从传统文化中获得立意启迪。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是由内到外的一种感染熏陶,它可以从气质、涵养到精神、品格全方位浸染。

儒家圣贤教育人们要人们积极入世,拥有更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传统文化思想到今天,被我们学生学习吸收后,在作文写作立意上,经常演化为我们学生作文写作中提倡的努力学习,为国家民族振兴,贡献自己才智。

道家先贤开导人们顺应天道,实际上是把天地世界看成是一个统一体,把人们的内心与外界,人类与自然最大限度地融合。我们中学生作文中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环保意识、和谐社会建立等等,这些写作文写作立意都是从道家的哲学理念中得到启示的。

释家先哲引导人们悟道,从外省内,挖掘思维的潜力,通过思考调节,达到心灵的平和、宁静。思维的培养是中学教育的重中之重,而在纷繁喧闹的世俗中保持冷静的思维,感悟出人生处世的道理,实现自我的超越升华,更需要释家的悟性。学生作文中的闹中求静、冷静的智慧、烦恼突围等等立意,都有意无意与释家的哲理暗合。

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学生作文写作的营养土壤,让传统文化精华深入中学生内心,内化为人生修养,形成一种精神文化气质,即到达修身的目的,是我们中学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当中学生进行不断的传统文化熏陶,获得一定的传统文化积累之后,就会在自己身上内化为带有鲜明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人生观价值观判断,并水到渠成地在作文写作中展示出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品质,形成积极向上的作文写作立意,这更是我们中学作文教学的期待。

第四篇:从语文教材中汲取作文营养

从语文教材中吸取写作的滋养

有一则关于作文的笑话流传甚广:老师告诉学生脑袋要灵活,学上一种方法可以“通吃”多种题目。比如,开头只要会说一句“屈原向我们走来„„”就能“启发”学生包用百题,可谓简便易学。请看如何“变通”:2004年江苏省的高考作文题是“山的沉稳,水的灵动”,他写道:“屈原向我们走来„„他的爱国之情,像山一样沉稳„„他的文思,像水一样灵动„„”;2005年江苏省的高考作文题是“凤头、猪肚、豹尾与人生的关系”,他写道:“屈原向我们走来„„‘帝高阳之苗裔兮’,他的出生正是这样一种‘凤头’„„当他举身赴汩罗江时,他画出了人生的‘豹尾’„„”;2006年江苏省的高考作文题是“怀想天空”,他写道:“屈原向我们走来„„他仰望楚国的天空„„”下面仍然用老一套„„教师就这样教学生“以不变应万变”。

当然这只是一则笑话,有点戏谑的成份,借以揶揄教师作文教学中投机、俗套、机械的现象,但笑过之后我们仍可以从中获得一点启示:如果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能找到一些可值借鉴的捷径或模式用于学生的写作实践,学生自然易学易用,定能事半功倍。在学生的词汇量与生活积累已达到一定程度的前提下,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而将教学重点放在如何写的问题上。我认为提高课堂作文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从现成的教材中学写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教材资源本身的内容丰富性为教学的成功实施和有序展开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平台。新的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以现有文本为基础,在作文的拟题、立意、技法、语言等方面给学生提供很多行之有效的写作范式,将文本教学与写作教学融合为一体,则语文教师再不会因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绞尽脑汁了。

下面将我平时教学中积累与借鉴的一些方法介绍如下:

一、从课文中学拟题

拟题,永远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步,标题也是文章的眼睛,而中学语文课本中所收篇目,标题可谓异彩分呈。或直奔主题,气势逼人,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艰难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我的信念》;或托物言志,巧用修辞《海燕》《丑小鸭》《大自然的语言》;或意境深远,含情脉脉,如《爸爸的花儿落了》《孤独之旅》;或言简意赅,高度概括,如《杨修之死》《香菱学诗》《唐睢不辱使命》„„

对这些颇具特色的标题,在导入新课释题之时,我着重从内容、范围、文体、语法、修辞等方面启发学生品味,抓住文章的“眉眼”让学生明白绘人重绘眼,写文先抓题的道理。学生既掌握了命题技巧,又深味了文章内涵,同时我也补充以最新的诗词拟题法,悬念拟题法,修辞拟题法等新颖的拟题技巧,就这样点面结合,在自命题作文课上学生根据平时的训练,随性而作,拟出了很多颇具吸引力的好题目。例如《一碗牛肉面》《项羽新说》《春天就在冬天的身后》《轻叩记忆的门》等许多夺人眼球的好题目。

二、从课文中学立意

意旨犹如作文中的太阳,太阳一出,光芒四射,整篇文章顿时生辉。反之,则使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堕五里雾中。作文构思立意方法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都可以从课文中找到可供借鉴的佳作。例如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余映潮先生曾就此写过文章《一课三学:<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文技法》使我很受启发,此文记叙在前,抒情议论在后;记叙生动细腻,抒情议论生动简明;记叙着眼于表现人或事,抒情、议论借文中故事的意义表明自己对人生的感受,从而在立意上以小见大,化实为虚。这种“人生经历+人生感受”的两段式结构是写作的基本结构,叙议结合,结尾画龙点睛,深化主旨,学生易学易用。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也用四次背影的描写,极其自然的体现了在乱世之中弥足珍贵的父子之情。对这些构思精,立意深的课文,在教学时则不必面面俱到,选其最精当的一点与学生共同揣摩、研讨,引导学生悟出“怎样写”的规律,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准相似点,选好依据的文例,快速运思成文。学生经过“借瓶装酒”到“借神骨以创新篇”的历练,很快会有新的发挥与突破。

三、从课文中学技法

这一部分我着重推荐余映潮先生的《读美文、学作文》系列,他的这一系列文章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从课文中可以学到怎样的写作技法,对老师、学生都有裨益。例如读莫怀威的《散步》,学记叙文的“五笔”:文章开头是倒叙,开门见山“轻点一笔”;文章中间对第一段所叙写的事进行补说、解释,可以说“交代一笔”;再回到叙事主线,开始出现“镜头”,略写一家人“散步”,这叫做“简叙一笔”;中间散步过程出现“分歧”,由于“分歧”,散步中就有了“故事”,就有了“波澜”,这叫做“巧折一笔”;最后一段,抒发情感,又表达感受,画龙点睛,这叫做“深化一笔”。[2]“五笔”,呈现了一种记叙文的写作模式。我从中还悟到课文中的其它一些技法。1.“假中藏真法”: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结尾鲁提辖“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踏步去了。”只这一骂,一个精中有细,有勇有谋的鲁提辖就承现在读者面前。还有“我的老师”中到“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哭了,她也哭了”这一举动,老师是“假”怒“真”爱,老师与学生的情感便在这一落一迎中体现了。2.“巧设悬念”法:例如《枣核》中三设悬念,吊足了读者的胃口,悬念一,“同窗索要枣核”;悬念二,“同窗珍惜枣核”;悬念三“同窗“故弄玄虚”。设悬念是使文章跌宕起伏的好技法。[3]3.“言为心声”法:《陈涉世家》中第一段,陈涉只说了两句话“苟富贵、毋相忘,”“嗟夫,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而这两句话已表明陈涉不安居于人下,胸怀大志的性格特点,用人物对话描写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4.“环境烘托”法,例如《最后一课》中对自然环境明媚的描写,对社会、环境险恶的描写都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背景;《孔乙己》中在孔乙己的最后出场时用环境的萧瑟来暗示了人物必然的悲惨命运„„

可以说写作方法千变万化,只要是有心人,一定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找到很多可供学习的好文章、好方法。

四、从课文中学语言

课文多为名家名作,可谓字字珠玑。先说句式,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和“或许„„或许„„或许„„”,《星星变奏曲》中“如果„„如果„„谁不愿意„„谁不愿意„„”都给学生们创造了仿写的空间。再说词语,可以说每篇文章都有各自独特的美文美词。例如《老王》中“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这“镶嵌”二字用得精妙,不说站,不说立,不用伫,也不能用靠,只有这二字能把老王病如膏肓、骨瘦如柴、身体僵直的形态刻画出来。再如社戏中“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的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了。”其中“回望”“漂渺”“罩”这些词语都值得细细品味。

在平时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一要咀嚼,领悟美文,感受它美在何处,培养语感;二要多读多写,以读促写,注意对课文中词汇的积累与摘抄;三要学以致用,要在课堂说话训练与写作训练中运用所学词语。最重要的是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美点,感悟美点。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4]用好用活课本这个“例子”,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资源,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这种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点好处:

一、有利于师生省时省力。由于这种方法重视挖掘教材资源,在平日的文本教学中即可边学边用,学生进行词句段篇基础知识学习和听说读写基本功训练时即练就了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些知识技能通过领悟内化,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写作能力,既节省了资源,又充分利用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老师也不用穷经皓首地遍翻典籍,只需借这一泓活水来引导写作。

二、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虽然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资源定义很广,但对于农村、山区偏远地区的教师而言,教材仍然是最直接,最普遍的信息载体,而其他的如图书、报刊、电影、报告会、网络等课程资源使用起来要受到当地经济文化水平的制约,不如教材这种经典的资源易于发掘与捕捉,更能体现教育的公平性。

三、有利于从课内走向课外。教材是最有效的课程资源,但它也只是课程资源的一种,是学生生活与大千世界的桥梁,活用教材,超越教材,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每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将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课堂、教室、学校、社区形成一个丰富的资源空间,语文即生活这样的大语文观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可以说教材中的文章是名家荟萃,很多是经时间洗刷筛选下来的不朽之作,把课文的读和作文的写结合起来,既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又解决了作文教学天马行空,长篇累牍的痼疾,促使学生重视课文,乐于写作,提高了课堂作文教学的效率。

当然利用课本学写作并不是要大家如开头笑话中的老师一般将教材生吞活剥、囫囵吞枣,而要在学生已具备一定遣词造句与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将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活学活用,举一反三,有效的进行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迁移,让学生在模仿中领悟写法,从而有所创造,提高写作水平。

第五篇:读书心得2:如何最快地汲取营养

读书心得2:如何最快地汲取营养

时寒冰

在写了《读书心得:思考·后半本》一文后,我陆续收到一些朋友的来信,希望多写一些读书方面的感受,以更高效地获取知识。另外,暑假到了,很多家长也希望辅导孩子读书,但不知道如何让孩子的读书效率更高。我在这篇文章中,分别谈一点感受,如果能有一点点用处,也就非常欣慰了。

(一)高效率的读书方式

读书是获取知识、活跃思维、提高自我的捷径。

我从小读书深受表哥的影响,以古今文学名著为主。那个时候差不多能够读到的书,也基本上都是文学类的(文学是那个时候的主流,作家最吃香,连人找对象都强调自己“爱好文学”)。由于借的书往往催得紧,书读得也快,我读书快很大程度上是这种“倒逼机制”所致。如果不能按时还书,失去信誉,以后借书就会面临很大困难。所以,必须高效率地吸收书中的知识。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很快,时间显得很宝贵,如何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读书,尤为重要。

现在,我基本上保持每周两本书的阅读量。乘坐飞机的之前,我喜欢就近买本书,上机后阅读,等飞机降落基本也就看完了。

怎么读书呢?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适合自己的方式可能也有所区别,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能还是比较接近的。

我读书是这样的:

拿到书的时候,根据题目,先想想:这本书如果我写,大概会是怎样的观点,会以怎样的思路展开。然后,看一下简单的介绍及序言等,如果介绍的主要观点与自己的想法相同,章节的布局也没有新鲜之处,那么,这本书就可以不读或者只是粗略地看翻一下。反之,就买下来阅读。如果作者观点新颖,或者观点与自己接近但章节中体现出来的思路,有比自己深入、系统和完善之处,也买下来,重点读那些体现出作者深入思考的章节。

所以,我读书的时候,一般都会先看目录。目录是提纲挈领,是作者思路的高度概括。通过目录,知道作者的一个大概思路,沿着作者的思路一路走下去,会让你的思路和逻辑越来越系统、严谨和清晰。因为,读书不仅获取知识,开阔视野,更重要的是,开打思路,学会更深入地、更多角度的思考。

带着一个清晰的框架去读书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和作者一起思考和洞悉事物的本质,甚至,你是在和作者一起写作。这会让你更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的独到之处,也帮你发现作者的不足或欠缺之处。这样,你读一本书,远远超过以普通方式读十本书获取的收益。

由于此前已经知道哪些部分是自己最关注的,也就知道了哪些应该粗读、哪些应该细读(当然,我现在基本上不分那么清楚了,因为读书效率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种选择已经不需要了,在阅读中就可以自动做这种筛选),就可以更好地分配时间。

读书的时候,一定要有一支笔,把精彩的观点或阐述划上线,或把自己的感受随时写下来。因为,看别人观点的同时,实际上是在与作者对话,注意,读书是与作者对话!你不自然地会有一些感悟,把它记录下来非常非常重要。当你养成这种习惯,你会发现你的获取知识的速度会更快,效率会更高,思维会更加活跃。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拒绝你非常厌恶的观点,只要对方能够自圆其说,你不妨也了解一下。中国人的局限性是:会认为与自己观点差异大的观点是荒谬的!往往从道德层面加以谴责,而完全不理会对方的逻辑关系。其实,荒谬的观点不一定没有道理。我们应该学会通过交流和辩论,让道理越来越清晰,而不是通过情绪化的宣泄让本来可以讨论的话题变得越来越模糊。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这个问题。我也在努力修正自己的这个缺点。

我在证券报社工作,证券行业是一个大熔炉,本职工作中不仅涉及证券、投资、理财、财务、兼并重组等方面的知识,还牵涉到宏观经济、微观经济;金融、财政、税收、福利、房地产、建筑、土地、工业、农业、人口学、新能源、贸易、交通、资源、环境、社会、人文、历史等等方面的知识,这逼着我广泛阅读,并且以高效率的方式阅读。

我现在多采用组合阅读的方式。即把几本甚至十几本关于同一问题的书,摆放在一起阅读。这样,如同召开一次座谈会,每个作者分别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些权威人士的观点互相碰撞或者补充,让你更深入地更全面地洞悉这一问题的实质。这种阅读方式是我的最爱!但出行的时候不方便,毕竟,一摞书是很沉重的。

读书是极其重要的。尤其对于当今在校生而言。

说实在话,中国的大学毁人不倦,很多优秀的孩子到了这样的环境也就慢慢被抹杀了。目前的教育方式和腐败、堕落的环境,在加剧优秀人才的毁灭。因此,我所知道的几位国内有影响的人,都没有把孩子送到这样的环境中遭受摧残,而是自己教育孩子,或者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这种悲凉而无奈的选择,是当今现实的一个缩影。如何克服这一点?读书!如果一个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坚持读书,在书海中畅游,那么,他就会变得更优秀而不是被毁灭掉。

知识是硬件。再好看的学历如果没有真才实学作为基础,也只是一张纸而已。

相对而言,在国外受过教育的孩子,更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在我最近的几次演讲中,每次都遇到从国外赶来的研究生,他们通过这种交流的方式,获取经过提炼和高度概括的知识。这也是一种捷径。

当然,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劣质书籍满天飞。选书也非常重要。我特别讨厌动辄引用领导人讲话证明自己观点正确的表述方式,在中国的经济类图书中,这样的表述非常普遍。这其实是知识分子堕落的一种表现。经济学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新的思路、参考或指导,但绝不可以通过领导人的讲话来论证经济学的正确。这本身就是一种本末倒置。因为,很多领导干部其实并不懂经济学,甚至完全逆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蛮干。经济学家本应指出其荒谬,引导其回归正途,但是当今的经济学家更多的是附和,通过自己掌握的经济学知识来论证领导的决策是英明的有远见的和正确的。一味溜须拍马的结果是,一些错误越走越远。堕落为阿谀奉承之徒,是这个时代知识分子奴才化的一个可悲标志。所以,当2008年底,拯救房地产的政策出台,除了地产三剑客等为数不多的人指出其危害性,更多的人在三呼万岁。当经济走到今天,决策者不得不痛苦地发现,把自己逼上了绝路。有些错误只能犯一次,或者,只有一次机会。当我在2009年1月发出“半年后谁也救不了中国经济”的哀叹时,谁能知道我心中的苦和无奈(详见:时寒冰2009年1月9日《中国怎么办》北京见面会演讲片段)!

因此,我更喜欢读外国人写的书。他们的学术研究大都比较独立——至少相对我们而言是非常独立的——写的书观点也非常鲜明。读那样的书是一种非常愉悦的享受。但是,我后来知道,即使翻译来的书,也是被动过手脚的。比如,一本讲经济原理的书,提到中国的煤矿矿难的例子,就被删除了。我们看到的大多是净本(即被阉割过的)。不得不感叹:学好外语尤其英语很重要啊!那样的话可以很方便地读原版书。而且,说外语在这个国家比讲母语备受尊敬。

(二)让儿童喜悦读书

对于家长们来说,现在的孩子不愿意读书是一件非常头痛的事情。

孩子们更喜欢看电视、电影,既有对话又有画面。一些家人认为,孩子们通过这种方式就能获取全部知识,不读书也行。这是非常非常错误的一种认识。

读书和电影、电视绝不可互相替代!

孩子们的特长是什么?精力饱满,想象力丰富,思维跳跃性强无拘无束。电影、电视的确能够帮助孩子们认识外部世界,但它的局限性也非常明显——它在一定程度上容易扼杀或者限制孩子们最需要激活和成长的想象力,因为,画面中已经给了孩子们一切,不需要去想象了。而想象是孩子培养思考能力的关键前提!电影、电视应该作为孩子汲取知识、开阔视野的一种途径,而非全部。

记得小时候,去外地做工的父亲带回了一个收音机。那台收音机为我打开了一个丰富的世界。收音机中播出的故事、评书等,没有电视中的画面,但在听的时候,脑海里会自然浮现出相对应的画面和场景。比如,收听《岳飞传》的时候,甚至连那些激烈地战争场面都能浮现出来。听到的信息,对孩子们的想象、思维等能力是非常有益的。我小学的时候作文就比较好,跟我听书、读书的习惯不无关系。

孩子在画画,或者玩的时候,或者睡前,打开音响,播放故事等,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吸取营养。孩子的想象力会弥补文字和声音的缺陷。等听几次,孩子甚至能够完整地把听到的故事讲下来,连语气都很惟妙惟肖。这种听书的方式,对于孩子语言和逻辑能力的培养和记忆力的培养都是极其有益的。当然,当孩子完美复述听来的故事的时候,一定要给予足够的赞美。赞美不能太虚伪,一定要真诚。

读书也一样。书不一定非常华丽才好,只要有注音,孩子能够慢慢读下来就行了。对于孩子而言,再美的画面也没有他自己想象出来的完美啊!

对于孩子们读的书,家长绝不可以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应该非常重视,至少在孩子觉得你非常重要。你应该在孩子读书以前提前通读一遍,以便与孩子交流心得。这种对话不仅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素质,也可以提高孩子的兴趣,同时,对家长而言也是一种快乐啊。孩子们的一些观点由于不受任何局限而常常语出惊人,令人感叹!现在想想,我多么感恩我的父母亲和爷爷奶奶,他们无论多忙,都不会忽略我的问题,尽管他们的知识有限,但他们朴实的思想和平和、善良的为人之道,让我受益终生。

千万不要买几本书丢给孩子,给孩子布置任务,要求他在多少天内读完。这种对待成人的方式,除了导致孩子的强烈反感外,没有任何益处。孩子的学习效率完全源于兴趣。家长如果希望孩子读什么书,应该在买书以前,就多次在孩子面前“意外”谈到那本书,当孩子的好奇心被吊起来,剩下的事情你就不用管了。

现在的儿童非常可怜,分数老早就扼杀了他们的天性,同时也扼杀了他们的童年、快乐和前途。在孩子面前谈论分数是毁灭孩子的最快方式!永远不要在孩子面谈谈分数。这会严重扭曲孩子的内心,使其承受能力变得越来越脆弱。孩子们都很好强,不谈论分数他们一般也会很努力,他们厌学往往是不堪压力的结果。家长们更应该与孩子一起分享快乐,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我翻阅了20多本外国专家写的儿童教育方面的著作,无不强调快乐学习的重要性。甚至,他们认为孩子的专职就是快乐,如何玩得开心、快乐,才是教育的根本。这一点国人很难理解。国外初中的教材(比如数学)还没有我们小学五年级的难,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培养出大量的世界顶级人才,而我们这些善于考试的人才在走向世界的时候是那么的无所适从。

应试教育让我们这个民族的思维越来越受局限,越来越僵化,加之“唯物”论到“唯钱唯权”观的主流思想的过渡,在房地产为核心的投机体系的助推下,彻底毁灭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创造能力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孩子们是非常可怜的。智慧的家长不应继续给孩子增加压力,与外力合伙戕害孩子的成长,而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会慢慢对读书产生兴趣的。

另外,行万里路破万卷书,暑假带孩子出去走走,开阔眼界,也是非常有益的。旅游的时候也不要仅仅是照相而已,要注意感受美景,开阔眼界,多与孩子交流心得。美国人Joshua曾写过一篇文章让我非常感触。他写道:“中国人旅游的时候似乎不愿意或不懂得去感受美景,到达一个景点后,他们都会相互拍照……然后迅速离开。中国人好像是为了„去那里做事‟而不是去欣赏美景。”中国人越来越不会享受生活了。在这点上,应该学学孩子。孩子们会很开心地欣赏和玩耍,过多的拍照会让他们反感。

古语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果有机会带孩子接触一些大家或在某领域内有特长和影响的人士,让孩子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也是非常难得的方式。这种良好的气场带给孩子的影响,可能持续一生。孩子们更容易产生向接触过的人学习并超越他的动力。这正是“孟母三迁”的原因!当然,带孩子过多地接触一些习惯不好的人,也会让孩子不自觉地接受那些坏气场的影响,这种影响同样可能伴随孩子一生。那些随意带孩子接触人而不加辨别和筛选的家长,应该特别注意这一点。人的气场是一种难以用科学证明的东西,但很多人的确在受此影响。

对于孩子们而言,读书的问题其实不在读书本身,而在社会。而这是本文无法解决的。

另:今晚,德国队对阵阿根廷队,两支我最喜欢的球队遭遇到一起,结果是老马伤心地离开,默克尔大婶儿和风度翩翩的勒夫则孩子般地笑了。德国队近乎完美的配合、严密的防守、坚强的意志,顽强的精神,成就了它的辉煌。南美球队巴西和阿根廷在这届世界杯的表现令人失望。他们的失败证明:球星再多,缺少团队的协作精神也难以取胜。支持德国队勇夺冠军!)

下载中国式换届仍可汲取更多营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式换届仍可汲取更多营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论语心得:汲取修身的营养(推荐阅读)

    自从知道了有公共图书馆这等读书的好地方,我懒得去翻书目卡片,只是在开放阅览室书架上随手抓一本我能读得进去的书。所以,我读《论语》也只是因为选了《中西经典选读》这门课,于......

    汲取新的营养努力完善自我5篇

    汲取新的营养努力完善自我 我认为在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方面,只靠外部因素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重要的是靠自己如何去努力。 应该说我是一个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了,虽说对教......

    从党的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从党的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2010-08-03 02:47:00 来源: 人民日报(北京)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内容提要 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是可以转化运用于现实的强大精神力......

    班主任培训从名言警句中汲取营养

    从名言警句中汲取营养 名言警句是人们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的提炼和总结,是历史文化精华的积淀,对后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警醒作用。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我经常组织学生学习......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传统文化营养五篇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传统文化营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

    在学习中汲取营养---外出培训心得体会(精选五篇)

    在学习中汲取营养 在工作中提升能量 ——赴南通学习心得 2013年4月10日我有幸参加了新疆伊宁县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研修班的学习。4月11日开始我们进入了学习培训阶段,首先......

    部队政治思想工作体会—从名言警句中汲取营养

    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广大官兵在人生追求价值取向等问题上面临诸多新的考验。陕西部队五支队把读好书摘名言警句育新人作为加大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辅助手......

    惠普助力成长海信为国际化战略汲取营养(精)

    惠普助力成长 海信为国际化战略汲取营养 三星帮助海信推行的TPI/TPM虽然对于海信的内部管理有一定的改善,但和三星当年推行TPI/TPM成功相比,还有巨大的差距。惠普帮助海信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