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8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19:44: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8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8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第一篇:2010.8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在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暨

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

(2010年8月26日)

赵洪祝

同志们:

这次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暨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现场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进一步研究部署“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和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工作,切实推进全省美丽乡村建设。会议期间,大家参观了宁波市村庄整治和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现场,有关市县和单位作了典型经验交流。各地要紧密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借鉴。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对农村改革发展的推动作用

今年是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第8年和全面开展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的第2年。近年来,我们根据农民群众对改善农村民生的紧迫要求和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把推进村庄整治建设与开展农房改造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开展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有机结合起来,统一思想认识,出台政策举措,加大工作力度,增加资金投入,有效地促进了农村改革发展。

(一)农村住房条件不断改善。我们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机遇,从我省防灾减灾和改善农村民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把推进“强塘固房”工程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建设统一到保增长、促民生之中,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强化政策保障,加大资金投入,分类指导推进,切实加大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力度。2009年,全省实施农村住房改造建设项目1530个,改造建设农村住房31.8万户,其中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3万多户,缓解了多年来农村“建房难”问题,改善了农民居住条件。

(二)农村环境质量不断提高。我们以推进“道路硬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和村庄绿化”五大项目作为重点,按照“点面结合、整镇推进,城乡联动、区域一体”的思路,强力推进连线成片的村庄整治建设。各地开展了建设“美丽乡村”、“清洁乡村”、“幸福乡村”、“生态家园”等行动,动员群众投身农村环境整治和美好家园建设。到2009年底,全省开展村庄整治的行政村已占行政村总数的60%,实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行政村占83%;已进行村庄整治的行政村中,开展污水治理的农户占68%,完成卫生厕所改造的农户占92%,村容村貌、生态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三)农村人口集聚不断推进。我们按照“发展中心村、控制一般村、搬迁高山村和萎缩空心村”的要求,把培育中心村作为全面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战略重点,通过村庄撤并、异地搬迁、集体土地置换、宅基地互换、土地综合整治等途径,引导农民向城镇和中心村集聚,有效地提高了建设用地的节约利用水平和公共服务的共享程度。嘉兴市今年以来已集聚10513户,其中集聚到新市镇7516户、中心村2997户,拆迁房屋占地11309亩,复垦建设用地4382亩。目前,全省绝大多数市县基本完成了中心村布局规划,一大批中心村已成为农村人口的重要集聚点。全省11个市和三分之二的县(市)出台了扶持中心镇发展的政策措施,中心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得到强化,农村新社区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四)农村投资消费不断扩大。我们坚持把扩大农村内需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把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和农房改造建设作为扩大农村内需的重点,有效地拉动了农村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增长。农村内需的拉动为我省经济持续发展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作出了重要贡献。8年来,各级财政、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各方投入村庄整治建设的资金达到900亿元以上。去年,全省投入农房改造建设资金630多亿元。

(五)农村改革创新不断深化。我们注重在村庄整治建设中深化城乡配套改革,促进硬件与软件的齐头并进。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全面深化,农村宅基地产权登记取得阶段性进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宅基地异地流转和整理复垦等改革稳妥开展,有效地促进了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农村金融体制创新加快推进,“丰收—小额贷款卡”、“金穗惠农卡”等农户授信小额信贷普遍开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内设资金互助社等改革扎实推进,林权、滩涂海域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房抵押贷款试点等工作成效明显。一批县市建立了政府和社会各方入股的新农村建设投融资公司。

(六)“三农”工作合力不断增强。村庄整治建设和农房改造建设的开展,为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抓“三农”工作提供了有效载体和具体抓手,起到了整合资源、凝聚力量的作用,形成了党委、政府积极推动,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建设格局。特别是省级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相互协作的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在制定规划、出台政策时充分考虑“三农”发展,在安排项目、投入资金时自觉向农村倾斜。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工程建设的认知度逐年提高,建设美好家园、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高涨。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村庄整治建设和农房改造建设仍任重道远,还有一些体制制约和薄弱环节需要研究解决。一是人口布局散、自然村落多、村庄规模小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住宅用地浪费多、公共服务效率低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二是农村产权制度、宅基地制度、户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还有待于深入推进,村庄撤并、人口集聚的体制制约仍比较突出。三是农村公共设施管理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还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眼前轻长远的现象。四是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工商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大。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全面认识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当前,我省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已进入“城乡融合发展”的新阶段。面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变化,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把“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是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的客观要求。建设美丽乡村,就是要按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把建设生态文明与建设新农村有机结合起来,把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区域配置与促进农村人口向中心村、镇集聚有机统一起来,将农村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让全体农民充分共享现代文明,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进一步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水平的总导向,努力构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安康、生态文明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一)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出现的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城乡联动,既要从污染源头上加强治理,又要从生态源头上加强保护。我省人地关系紧张,改革开放以来走了一条特殊的农村工业化道路,农村既是生态涵养区域,也是污染产生区域,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应把农村作为重点。建设美丽乡村是我省在农村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行动,也应成为我省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这些年来,安吉等地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建设生态文明理念推进新农村建设,把建设新农村与建设生态文明高度统一起来,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这些地方的经验告诉我们,必须在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重要内容和导向。

(二)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是全面提升村庄整治建设和农房改造建设水平的内在要求。随着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城乡发展的不断融合,农民群众对村庄整治建设和农房改造建设的要求,已经从过去希望有宽敞的个人住房、洁净的村庄环境提升为希望有优质的公共服务、良好的生态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和农房改造建设中,既要促进农村人口集聚,以全面提高公共服务的共享程度,又要开展连线成片整治,以整体提高生态环境的建设水平。同时,随着村庄整治建设的深入推进,今后需要整治建设的村庄中,山区村庄的比重会越来越高。山区村庄的整治更加需要凸显生态环境保护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而那些生存条件差、人口规模小的村庄则应整体搬迁。建设美丽乡村,既是对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也是为提升村庄整治建设和农房改造建设水平明确导向。其目的就在于全面提升村庄整治建设和农民住房改造建设的水平,拓展村庄整治建设的内涵和领域,以更加美好的愿望、更有针对性的思路和更为切实有力的举措,来推进村庄整治和农民住房改造建设,从而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是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需要。发展生态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任务。在这方面,我们面临的任务还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一方面,我省是资源小省,土地、水资源等制约日益明显,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远低于联合国确定的警戒线和全国平均水平,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区域性水质性缺水问题较为严重;另一方面,我省农村经济发展目前总体上还较为粗放,资源利用率不高,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也较为严重,一些地方工业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整治,河网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也比较严重。这种状况如果不加快改变,城乡经济社会就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乡村,是以发展生态经济为支撑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推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有利于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民生活质量;有利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要素,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有利于兼顾当代人利益与后代人利益,促进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

(四)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是全面构建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的重要途径。形成公平公正和开放互通的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是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和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些年来,我省在构建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长期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尚未根本消除,特别是资源要素向“三农”倾斜配置的机制尚不健全,农村人口进城落户的制度安排尚未形成。建设美丽乡村既需要资源要素向农村区域倾斜配置,也需要农村人口向中心村、中心镇加快集聚。这就要求我们把协调推进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途径,把城市与乡村作为有机整体,加快形成以大中城市为龙头、小城市和中心镇为纽带、中心村为基础的城乡规划建设和人口布局的新格局,加快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城乡公共服务全面共享的新体制。

三、以全面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农房改造建设水平为抓手,加快建设美丽乡村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围绕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目标,按照协调推进新型城市化、新农村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以全面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和农房改造建设水平为抓手,建立健全资源要素向农村区域倾斜配置机制和农村人口向中心村、中心镇有序集聚机制,一手抓连线成片整治建设,一手抓农村人口集中居住,着力打造“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加快推进中心村中心镇建设,努力彰显规划科学布局美。农村人口和村庄集聚是当今农村一场伟大而深刻的社会变迁,而中心村中心镇是农村人口的主要载体,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标志。要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把促进农村人口和村庄向中心村中心镇集聚作为全面提升统筹城乡发展水平的战略重点。一是完善村镇布局规划。按照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城乡布局规划,明确县市域中心镇中心村的数量与定点。抓住县市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有利机遇,搞好村镇布局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机衔接。二是推进土地整理置换。这是优化村镇布局和促进人口集聚的有效机制。要把土地整治试点与中心村中心镇培育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先复垦后使用、增减挂钩、平衡有余”的原则,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整理复垦后的新增耕地指标优先用于满足农村人口和村庄集聚需要。各地要从实际出发,积极引导农户通过宅基地调整、互换和跨村跨乡镇建房,通过货币补偿、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等途径,加快农村人口集聚。三是促进农村人口集聚。以优化农村人口和村庄布局为基本导向,以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为基本载体,着力推进农村人口和村庄向中心村集聚,力争到2012年全省建成1200个左右中心村。采取农房建设空间管制、宅基地整理置换、村庄撤并等办法,积极引导农民到中心村中心镇集中建房购房。全面提升中心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力争在现有基础上培育200个左右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经济实力强和带动能力强的中心镇,省政府将就此出台专门的政策。四是引导农民集中建房。把中心村中心镇作为推进农房改造建设的主要载体,统筹实施镇域住房改造建设项目。全面提升农民建房水平,结合中心村中心镇培育、自然村撤并、异地搬迁和小城镇建设等,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房改造建设,提倡建设公寓式住宅,推行建设联立式住宅,控制建设独立式住宅。强化建房监管服务,注重农村建筑与浙江元素、当地文化、自然生态的和谐,鼓励农民采用新型墙体材料、新型装修材料和新型能源,加强农村建筑工匠管理,优化完善村庄规划和农房建筑设计,加强农房改造建设质量安全监理,防止和杜绝“豆腐渣”工程。五是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以促进农民全面发展为导向,推进中心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功能齐全的村务活动、医疗卫生、警务治安、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放心购物、幼儿教育等服务场所,增强对农村人口集聚的吸引力。

(二)深入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努力彰显村容整洁环境美。建设美丽乡村首先要打造优美环境。要按照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农村的要求,以“道路硬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和村庄绿化”五大项目为重点,在继续推进村庄整治扩面的同时,把力气更多地用在全面提升整治建设水平上。一是全面完成预定目标。第二轮“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施时,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到2012年要使我省绝大部分村庄环境得到较好整治,农村“脏乱差”状况得到全面改观。各地要按照这一部署,切实加大整治推进力度。今年要按照确保建设进度、工程质量和村庄覆盖面、群众受益面“四到位”的要求,全面完成3000个村庄“五大项目”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二是着力推进连片整治。按照“统一规划、联合整治,城乡联动、区域一体”的要求,编制区域一体化的村庄整治建设规划,加大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的综合整治力度,提高整乡整镇的整治比例,着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风景线。三是扎实推进分类整治。按照“重点培育中心村、全面整治保留村、科学保护特色村和合理整治撤并村”的要求,深入推进村庄分类整治。特别是对欠发达地区尚未整治的村庄,要根据其地理位置、人口规模和集体经济实力,开展分类整治,对那些处于萎缩状态的偏远小村不宜再去整治,而应引导其异地搬迁重建,相关的村庄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补助可用到重建地的相应项目上来。四是大力开展村庄绿化。围绕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和景观面貌,以科学规划为基础,以增加绿量为重点,建设一批有特色、效果好的森林村庄。五是加快建设公共设施。按照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深入推进公交、电力、通信、供水等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各地要针对当前一些地方反映的农村公共设施运行中管理难、负担重等问题,按照“建设与管理并重”的原则,探索建立“政府补一点、集体拿一点、群众出一点”的筹资运行机制,确保村庄整治成果得以持续,真正让群众长期受益。

(三)大力推进农村生态经济发展,努力彰显创业增收生活美。发展农村生态经济,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也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带来新的机遇。要把发展农村生态经济与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农房改造建设水平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编制农村生态经济发展规划,着力构建高效生态的农村产业体系,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一是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既可以增加市场有效供给,又可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一举多得。要按照经济生态化、生产园区化、产品标准化的要求,以粮食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作制度创新,提高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科技化、生态化水平。二是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要把发展生态旅游业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农村山水资源、田园景观、地域文化和人文传统,加快把“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培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的大产业。三是大力打造农民创业就业平台。把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农房改造建设与促进农民创业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农民创业就业平台建设和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促进来料加工业、家庭工业、社区服务业加快发展和乡镇企业转型升级,让更多农民就地就近实现创业就业、增收致富。四是大力发展集体物业经济。把中心村中心镇建设、村庄整治建设与发展村级集体物业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宅基地整理复垦带来的收益,规划建设一批集体物业,为村级集体经济营造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下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改善欠发达地区群众生活的问题。应当说,目前全省区域发展差距依然明显,特别是一些欠发达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然比较落后,低收入群众增收致富任务依然十分繁重。我们必须动员全省各方面的力量,在保持原有帮扶政策措施不变的基础上,结合“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认真研究新一轮帮扶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当前,要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对若干重点欠发达县实施特别扶持。对此,省委、省政府已作专题研究,还将专门召开会议进行具体部署。希望欠发达地区抓住机遇,振奋精神,着眼于增加农民收入、提升民生水平、增强内生功能,把省里的帮扶项目与建设美丽乡村结合起来,着力推动特色生态经济加快发展、城乡人口布局加快优化、基本公共服务加快改善、绿色城镇和美丽乡村加快建设,构建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长效机制。

(四)积极推进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努力彰显乡风文明素质美。生态是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培育生态文化。要把建设农村生态文化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以提高农民的生态文明素养为核心,推进农村生态文化建设,树立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一是全面提升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牢固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维方式和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增强生态环保的意识和责任,激发农民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二是切实保护特色文化村。目前保留下来的特色文化村落大多是生态与文化有机结合的典范,既体现人与社会和谐的建筑文化,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化。要把保护利用特色文化村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编制保护规划,制定保护政策,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为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同时,要提炼特色文化村的生态文化,在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农房改造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吸收和弘扬生态文化。三是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深入开展文明清洁户示范评选等群众性的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农民使用生态产品、发展生态消费。结合农村实际,加强农村生态文化设施建设,提倡健康文明的娱乐方式。四是深入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在继续深入开展农民技能培训的同时,围绕全面提高农民的精神文明素质、生态文明素养和科学文化水平,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法制观念教育,不断增强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和责任,全面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

四、切实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领导

从这些年实践来看,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和农房改造建设,一靠农民自愿自觉、发挥主体作用;二靠党政加强领导、发挥主导作用。应当说,农民群众对这方面建设是衷心拥护和热情欢迎的,这为我们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也必须看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毕竟是一项公共工程,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作用,更需要充分发挥党委、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我们一定要继续保持热情和干劲,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切实做到工作力度不降、政策扶持不减、党政领导加强。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基础上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涉及的领域更广,工作的系统性和综合性也更强。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把这项工作纳入“十二五”规划,着力加以推进。要继续发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的综合协调和牵头作用,把各地各有关部门正在开展的生态县建设、生态乡村创建、中心村中心镇培育、异地搬迁、“强塘固房”等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工作上统筹安排,相关资金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统筹使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的原则,在县一级进行整合、统筹使用。要切实强化考评激励,把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衡量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列入全省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综合考评范围。

(二)切实强化综合协调。部门合作共建、社会共同参与是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优势和特色。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要继续保持这一特色和优势。各级各相关部门都要根据自身的职能,切实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力度,推进部门工作和服务向农村延伸,做到“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到哪里,相关部门的服务和资金配套就跟到那里”。要在政策上扶持美丽乡村建设,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指标,大力激励村庄和宅基地整理复垦。要简化审批手续,降低相关规费。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性,鼓励农户投工投劳参与建设。要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捐资,增强共建共享美丽乡村的合力。

(三)切实推进改革创新。创新体制机制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动力。要积极推进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借鉴嘉兴“两分两换”的经验,引导农民通过宅基地有偿退出、宅基地跨村跨镇置换、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等途径,实现向城镇和中心村集聚。要积极探索户籍制度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联动改革,引导农民在保留土地承包、山林承包、集体资产收益分配等集体经济权益的同时,将户籍迁移至居住地,享有与居住地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权益。要深入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积极培育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稳妥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的试点,加快扩大“丰收—小额贷款卡”、“金穗惠农卡”地域覆盖和人群覆盖,鼓励地方政府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构建融资平台。要积极探索农村新社区运行和管理机制,加强多个行政村集聚的农村新社区综合服务管理中心建设,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要高度重视村庄合并后村级集体资产的有机融合,建立产权界定清晰、股权量化合理、经营机制灵活、资产保值增值的集体资产管理新体制。

(四)切实加大投入力度。美丽乡村建设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各级政府要切实增加投入,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支撑、引导和保障作用。欠发达地区是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对象。要进一步完善省对市县的财政体制,加大省对欠发达地区特别是生态敏感地区的转移支付和生态补偿力度,增强市县特别是欠发达市县的财政保障能力,提高市县财政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财政投入总体水平。要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各类民间资本以不同方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同志们,进一步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和农房改造建设水平,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是一项造福千万农民、惠及全省人民的伟大事业。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以对“三农”事业、农民群众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把我省广大农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浙江省“万村土地整治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浙江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国土资源部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09]27号)的要求,大力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进一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以实施“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示范工程为抓手,按照“用地集约、资源共享、设施配套、民生改善”的要求,对农村土地进行“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合理配置城乡土地资源,全面提升耕地保护能力和水平,促进农村住房改造、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人口和村庄 集聚,着力培育农村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村域经济,加快浙江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

二、目标任务

(一)增加有效耕地面积。通过对农用地、未利用地、集体建设用地进行整理开发复垦,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到2012年,全省新增耕地面积60万亩以上,盘活村镇存量建设用地10万亩以上。

(二)推进基本农田建设。加大基本农田整理力度,建设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切实提高基本农田生产能力。到2012年,全省基本农田标准化率达到60%以上。

(三)加快村镇改造建设。以中心村镇为重点,通过对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建成“规划科学、村容整洁、设施配套、服务齐全、生活舒适、邻里和睦、管理民主”的农村新社区。到2012年,全省完成部、省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示范项目100个,完成市、县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示范项目900个。

(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土地流转,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积极引导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创业增收。到2012年,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率达到35%以上。

(五)优化配置土地资源。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节余的建设用地复垦指标调剂到城镇使用,保障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需求,促进土地要素在城乡间的合理配置,拓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资金筹措途经。到2012年,全省城乡调剂建设用地复垦指标12万亩,筹措反哺新农村建设资金100亿元以上。

三、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市场推动。充发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统筹规划、统筹资源、统筹资金、统筹政策,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整合各部门力量,扎实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积极发挥市场对土地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建立规范统一的指标流转市场,鼓励企业、个人等参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二)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科学编制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统筹安排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等用地规模和布局,整体推进村镇改造、产业发展、文化教育、公共卫生、农田水利、生态保护等建设。

(三)尊重民意,量力而行。坚持村镇为主体,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不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要综合考虑政府财力、村集体和农民群众的承受能力,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土地综合 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土地节约,人口集聚。按照耕地占补平衡有质量、土地节约集约有增量的要求,坚持开发与整理联动、复垦与盘活并重、增量与减量挂钩,统一规划、整体开发、配套建设,推动农民居住由分散向集中转变,促进人口向中心村镇集中、产业向功能区集中、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五)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按照“因地制宜、先易后难、点面结合、有序推进”的要求,既要扎扎实实地搞好以中心村镇为重点的示范项目建设,树立典型和样板。又要以点带面,积极推动面上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对基础条件较好、农户积极性较高的村可优先组织实施,加快整治建设,做到整治一个,改造一片,造福一方。

四、工作重点

把实施中心村镇土地综合整治示范项目作为全省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重点。土地综合整治示范项目是以中心村或乡镇行政区域为单位,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宜居为目标,结合新一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的修编完善,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个项目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的要求,以农田整理为基本任务,以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为方向,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

(一)全域规划。在充分分析村镇自然资源条件、经济产业发展状况、土地利用现状、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状况、住宅及基础设施建设状况的基础上,明确村镇发展方向和定位,科学编制集产业发展、农民建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农田水利、环境治理等于一体的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全面确定村镇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布局、产业规划布局、土地整治规划布局和村庄建设规划布局。

(二)全域设计。依据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按照“以人为本、尊重民意,有利生产、方便生活,造价适中、彰显特色,配套完善、服务齐全”的设计原则,制订产业发展、农民建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农田水利、环境治理等建设项目整体实施方案,明确各建设项目的目标任务、区域定位、实施步骤、保障措施,确保整体推进示范工程建设。

(三)全域整治。根据项目实施方案,着眼于整个村镇区域土地利用的结构优化和合理布局,在村镇区域范围内对农用地、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进行整理复垦开发,宜垦则垦、宜整则整、宜耕则耕、宜建则建,对村镇旧房改造、农民新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一起建设、一起更新,全面推进村镇区域内“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

五、项目组织

(一)项目立项要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分为一般项目和示范项目。一般项目要求:(1)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 5 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2)村(镇)班子力量强,群众基础好,农民参与土地综合整治积极性较高;(3)土地综合整治有潜力,新增耕地面积达到耕地总面积的5%以上,建设用地总量增减平衡有余;(4)整治后基本农田标准化率达到60%以上;(5)整治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率达到35%以上。(6)整治后农户集中居住率达到40%以上。

土地综合整治示范项目包括县、市、省、部四级。县级示范项目要求:(1)县市域总体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确定的中心村镇;(2)村(镇)班子力量强,群众基础好,农民参与土地综合整治积极性较高;(3)土地综合整治潜力大,新增耕地面积达到耕地总面积的5%以上,建设用地总量增减平衡有余;(4)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达到建设用地总量的5%以上;(5)整治后基本农田标准化率达到65%以上;(6)整治后农用土地流转率达到40%以上;(7)整治后农户集中居住率达到45%以上;(8)整治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

申报市级示范项目要求:(1)县市域总体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确定的中心村镇;(2)村(镇)班子力量强,群众基础好,农民参与土地综合整治积极性较高;(3)土地综合整治潜力大,新增耕地面积达到耕地总面积的10%以上,建设用地总量增减平衡有余;(4)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达到建设用地总量的10%以上;(5)整治后基本农田标准化率达 到70%以上;(6)整治后农用土地流转率达到45%以上;(7)整治后农户集中居住率达到50%以上;(8)整治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

省、部级示范项目要求:(1)县市域总体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确定的中心村镇;(2)村(镇)班子力量强,群众基础好,农民参与土地综合整治积极性较高;(3)土地综合整治潜力大,新增耕地面积达到耕地总面积的15%以上,建设用地总量增减平衡有余;(4)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达到建设用地总量的15%以上;(5)整治后基本农田标准化率达到75%以上;(6)整治后农用土地流转率达到50%以上;(7)整治后农户集中居住率达到55%以上;(8)整治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

(二)项目申报审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均由乡镇人民政府持项目立项申请文件、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文本、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及有关项目现状影像资料,向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立项评审、申报,经市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并报国土资源部备案。部级土地综合整治示范项目由省人民政府组织筛选申报,报国土资源部批准后实施。实施周期原则上为3-5年。

(三)项目组织验收。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完成后,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国土、农办、财政、规划、建设、交通、文化、教育、水利、卫生、林业、电信、电力、审计等部门进行验收。项目验收分为初验、复验和验收。初验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复验由市级人民政府负责,验收由省政府负责(其中部级示范项目由国土资源部负责验收)。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规划编制与实施。在抓紧开展新一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同时,尽快完善县市域总体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积极引导村庄布局合理调整,做好村镇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提供基础规划保障。认真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调查,全面了解掌握拟整治项目区域内土地利用基本情况,研究分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基础条件和潜力,综合评估整治项目经济技术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合理确定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规模,明确“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的总体部署和安排,提出具体实施保障措施,确保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有序有效建设。

(二)加大资金整合投入。统筹利用耕地开垦费、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提留部分、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资金,专项安排落实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资金。对经申请批准开展省级土地综合整治示范项目的,经验收后省里给予每村补助100万元。对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建新房的,经确认后省里给予每亩补助4000元。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专账管理、统筹安排、各计其功”的原则,8 把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村庄整治、下山扶贫、农民饮用水、万里清水河道、农村联网公路、农村电气化、农民健康工程等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整合相关项目资金。各市、县(市、区)也要制定相应的资金扶持政策,保障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资金投入。

(三)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完善市场运作机制,加大市场配置力度,筹措落实整治资金。在县域内范围内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新增耕地置换建设用地的,土地出让所得收益按一定比例用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建设用地复垦指标在省域范围内有偿调剂使用的,所得收益应主要用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保障村镇土地整理复垦、住房改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需要。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较好、农村人口集聚度高和农村建设用地规模缩减较大的地区,允许项目预支的建设用地复垦周转指标按不高于50%的比例有偿调剂,以筹措整治项目启动资金。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创业小额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和信用担保贷款等多种信贷业务,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提供信贷支持,政府给予适当的贴息补助。通过耕地占补平衡市场化运作机制,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投资建设。

(四)保障农村建设用地。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推动农户的相对集中居住,拓展村镇建设用地空间,保障村镇建设用地规模。按照建设用地“先减后用,增减挂钩、平衡 有余”原则,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产生的新增耕,首先满足村镇整治区域内的村民建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管理设施建设及非农产业发展用地置换的需要,确实有余的,可用于其它建设。对尚未开展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允许在编制村镇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确保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示范项目区内耕地、基本农田总量不减且实现建设用地增减平衡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整治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布局,在项目区范围内进行农用地、建设用地调整互换使用,保障村镇建设和产业发展用地。

(五)建立宅基地流转机制。为推进农村人口集聚,按照“规定范围、规范操作、结果可控”的原则,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域内,对愿意放弃并退出本村老宅基地、选择跨村建房的农户,涉及的相关村集体可以按照平等协商、同类土地等价交换的原则,合理调整、互换和有偿使用住宅用地。对于因历史原因造成一户多宅,异地就业或户主已农转非而导致不再使用宅基地的农户,通过经济补偿由村集体收回,统一安排使用。对愿意进城镇规划区定居、自愿退宅还耕且以后不再申请新宅基地的农户,通过宅基地换城镇住房的政策,凭退出证明,在本县(市、区)范围内,享受到县城、中心镇购买安居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对需要流转的集体建设用地,应做好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确保集体土地依法有序流转。

(六)维护农民合法权益。要按照“整治前农民乐意、整治中农民参与、整治后农民满意”的原则,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项目立项前应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凡是大多数村民不同意的项目,不得实施。项目实施前应及时公告项目基本情况、规划设计方案、招投标情况、土地权属调整、房屋拆迁和青苗补偿政策等相关事项,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凡涉及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权属调整的,必须取得相关权益人的一致认同。要充分考虑生产生活安置、农户旧房拆迁和各类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资金投入的实际,合理制定土地综合整治涉及农地、青苗、房屋拆迁等补偿标准。对土地综合整治中建设面向困难群众建造安置房,各地政府要给予适当的补助。

(七)加强项目组织领导。各地要成立由党政领导挂帅,国土、农办、财政、建设、交通、水利、林业、文化、卫生、电信、电力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负责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国土部门,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明确各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加强工作督导协调,强化部门分工协作,落实共同推进任务,真正做到资源优化配置、资金集中投入、政策配套运用、综合效益显著提高。把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纳入各级人民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内容,列入政府耕地保护、新农村建设目标任务考核,严格落实奖惩制度,有效保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顺利实施,为促进我省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三篇:XX县“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典型交流材料

强化环境整治 保护良好生态 全力打造最适宜人居的生态家园

中共XX县委 XX县人民政府

XX县是全省典型的集山区、边区、老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区为一体的欠发达地区,又是浙南重要的生态屏障和XX人民的“大水缸”。近年来,XX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县为龙头,以打造“最优人居环境、最美生态家园”为载体,以加强村庄整治建设为切入点,全面推进珊溪库区周边环境整治,积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切实推进生态型产业发展,努力走具有山区特色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来,全县累计建成省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11个、新社区3个和市级整治村182个。主要做法:

一、坚持规划先行,乡村整治建设有序展开

坚持以科学规划引领区域、城乡发展,以专项规划指导村庄整治建设,从根本上提升村庄整治建设水平。

1.立足区域定位,科学编制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根据省市对于XX区域功能定位要求,以生态功能区为依据、以环境容量为基础、以总量控制为手段,编制了《XX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划定禁止准入区、限制准入区、重点准入区和优化准入区 1 等区域,明确各区域的生态保护目标、污染总量控制和产业进入要求,其中将珊溪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功能区等4大区域划入禁止准入区,将XX西北飞云江流域水源涵养功能区等5大区域划入限制准入区,这两大类区域占全县陆域面积的96.06%,为科学保护生态环境、开发利用生态资源提供了依据。

2.立足城乡统筹,精心编制县域总体规划。着眼于城乡发展布局调整,完成《XX县县域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形成“一主一次,两轴四片”的城乡空间发展结构,明确发展定位,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显特色等要求,以构筑中心镇、中心村为平台,着重抓好各个层次规划修编,共完成环境卫生专项规划、城乡给排水专项规划等规划100多个,进一步明确了城乡发展方向及农村环境整治重点。

3.立足村庄特色,认真修编村庄规划。委托省环科院编制《XX县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加大对村庄规划工作的指导和推进力度。坚持按照“环境整洁、村貌优美、设施配套、布局合理”的要求,根据区域位置、创建基础和经济条件等实际,充分考虑农民改善生产生活的需求,把村庄整治建设与产业发展、基础建设、文化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共完成121个村庄规划修编,指导村庄在整治建设中实现富民强村。

二、坚持统筹发展,美丽生态家园展露雏形

坚持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相结合,下大力气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宜居宜游宜发展的生态家园。

1.突出以生态乡镇创建为载体优生态。坚持把省级生态县创建作为2009年重中之重工作,整合“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新农村建设、小流域治理、库区环境整治等资源,同时县财政对列入省市级生态乡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的分别补助40万元和20万元,全力推进生态乡镇创建。目前,全县累计创建省市级生态乡镇29个、市级生态村71个。

2.突出以人口重新分布为龙头抓统筹。按照“1/3左右人口外出创业、1/3左右人口集中县城、1/3左右人口集聚中心村镇”的思路,科学引导35万山区人口再分布,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切实提升农民外出创业就业能力,仅去年全县就完成各类农民技能培训1.1万人、获证率86%,获证后转移就业8975人。大力实施“小县大城、小乡大镇”战略,有序实施司前“一镇带三乡”等中心镇培育工程,峰门乡、黄桥乡整乡搬迁工程进度加快。同时,大力加强中心村建设,加快偏远乡村群众下山脱贫步伐,目前累计建成下山移民点(小区)272个,下山搬迁1.7万户、7万多人。

3.突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强功能。对照争创省级生态县要求,大力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今年重点推进7个集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加强乡镇垃圾转运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力争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同时,把村庄整治建设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民生问题解决等结合起来,加强教育、卫生、文 3 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建设,完善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推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的改善。

4.突出以生态产业培育为方向促民富。我们既通过村庄整治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又为农民创业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搭建新的平台,做到既“美村”又“富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累计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0.4万亩、林产品基地19.16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种植面积比重达到85.7%,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达42个,生态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新58省道沿线及重点景区周边,着力打造一批品牌“农家乐”,以点带面拓宽乡村旅游创业路子,全县累计建成特色农家乐78家。大力发展来料加工,共培育来料加工经纪人222人,发展来料加工点221个,带动全县近2万人“在家就业”,2008年累计实现加工产值5.6亿元、加工收入8414万元。

三、坚持联动整治,农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突出区域重点,全力推进珊溪水库库区、生态源头地区的农村环境整治,联动推进村庄环境卫生整治,打造最优人居环境。

1.联动推进库周环境整治。严格实施《XX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执法监督管理,全县三大水系地面水质全面达到或优于划定的功能区要求,各饮用水源达标率100%。大力推进珊溪水库库周环境污染治理工作,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治理率达到100%;坚持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4 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农村户用沼气等项目为载体,累计建成珊溪库周农村生活污染治理设施等整治项目113个。

2.联动推进连线成片整治。针对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大力实施清洁家园行动计划,突出抓以改水、改路、改厕,清垃圾、清溪流、清破旧房,净化、绿化、亮化为重点的“三改、三清、三化”工程。坚持把实施村庄规划与城镇总体规划、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整合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的工作载体,分别在岭北、松洋、仙稔等乡镇全面实施,确保做到“规划一片、建设一片、洁净一片”。截至目前,全县已有101个村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行政村覆盖率71.5%。

3.联动推进特色村庄培育。坚持把“富民美村、生产发展”贯穿于村庄整治始终,结合当地旅游开发、产业发展、文化保护等内容,努力建设发展功能较完善的特色村庄。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引导泗溪镇以廊桥为主题,在整治中创建“廊桥文化特色村”;九峰乡挖掘红军纪念馆等红色遗址,创建“红色旅游特色村”;岭北乡村尾村依托当地的千年古道、古廊桥等“五古”资源,积极发展“生态旅游特色村”。

四、坚持常抓不懈,长效管理机制日益健全

加快村庄环境整治是一项十分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坚持以目标管理为龙头,发动各方共同参与、共同推进。

1.创新目标管理机制,全力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坚持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作为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来抓,列入目标管 5 理重要内容,由县委、县政府对乡镇、部门进行目标管理,再由各乡镇对村级进行目标管理,县乡村“三级联动”推进生态建设和村庄环境保护工作。按照年初订目标、年中抓督查、年终强考核的工作要求,不定期组织开展督查,及时落实整改措施,切实加强推进村庄环境整治的全程监管。强化目标考核结果运用,乡镇目标考核结果与干部使用、评优评先、福利待遇相挂钩,村工作目标考核结果与扶持村的资金、项目、政策和村干部报酬补贴、政治待遇相挂钩。

2.创新长效管理机制,切实抓好环境卫生管理。针对巩固整治建设成果困难的共性问题,我们把集中性整治建设与长效性管理机制建设结合起来,县财政每年安排配套资金用于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坚持把中心集镇环卫管理、村庄环境卫生管理相结合,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乡镇中转、县统一处理”,并加大片区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建设,逐步向片区集中处理过渡。引导各村完善《村规民约》,实行村干部分片包户联系制度,强化村民对环境卫生管理的义务和责任,探索建立“思想教育、村规民约、市场机制”三位一体的村庄环境长效管理机制。

3.创新公众参与机制,广泛凝聚整治建设合力。由于欠发达乡村集体经济普遍较弱,我们按照“整合力量、统一协调、集中共建”的要求,积极整合各种资源,实行捆绑管理使用、综合配套投入,形成多渠道村庄整治建设资金投入机制。广泛激发群众参与建设的热情,积极引导外出创业人士参与村庄整治,切实 6 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仅2008年农民个人累计义务投工2.97万天、出资554万元。同时,积极推进“绿色系列”创建活动等多种形式,共建成省级绿色学校2所、市级绿色学校7所,中小学校环境教育普及率96%。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好这次会议的精神,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前列”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生态屏障、生态经济、生态家园、生态文化”四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把生态优势从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产业、环境、人文优势,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把XX建设成为“浙江的生态明珠,XX大都市的生态屏障和后花园”,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和示范区。

备注:(联系人:包伟平联系电话0577-67597031)

第四篇:2011基层群众自治万村示范活动总结报告

政府发[2011]68号

郭原乡人民政府

关于开展基层群众自治万村示范

活动的评估报告

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协会:

为了加快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根据省、市、县各级文件的要求,我乡把郭原村、唐洼村、景原村定为2011基层群众自治万村示范村。

这三个村近年来该村充分利用村计划生育协会阵地这一优势,总结探索出一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新经验、新做法,现总结如下:

一、完善组织。在村“两委”班子的指导下,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程序,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把文化程度高、群众基础好、热心计生工作的人选入计划生育协会领导小组。并着重把有文化、有能力、有诚信的党员、团员、“五老”和社会贤达人士发展为新会员,形成多元的会员结构。针对流出人口大村相对集中的特点,从流出的协会会员中指定协管员1名,有效开展工作。

二、建立自治规章制度。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村党支部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研究制定草案,通过了《村规民约》、《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公约》。村委会与村民面对面、双方自愿签订《计划生育协议书》;并建立健全了计划生育学习宣传制度、管理服务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民主议事制度、表彰通报制度。

三、深化宣传教育。一是印制融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优生优育、避孕节育、致富信息为一体实际实用的宣传册,逐户发放,在小康农宅示范点制作了人口文化宣传长卷;二是利用协会之家和婚育学校定期开展生育节育和科技培训活动;三是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积极倡导女儿也是传后人的新型婚育观念。

四、开展村民自治。根据村级组织,在本村各个家族均有成员的特点,该村把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从家庭自治做起,党员、干部、计划生育自治组织成员从本人及其亲属做起。一是开展优质服务活动,重点抓好育龄妇女病和产术后回访工作;二是广泛开展生产生活服务活动;三是全面落实奖励优惠政策。全面贯彻 落实国家、省、市、县的各项优惠政策外,从该村实际出发,对独生子女领证户、儿女结扎户、男到女家落户的家庭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两户”家庭父母全部纳入低保;四是严格兑现处罚政策。该村制定了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措施,对违反、破坏计划生育行为的人,由村委会予以批评教育,并处以违约金。

五、严格责任奖惩。一是落实责任,对照《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中各级组织的职责,全面落实责任;二是实行绩效工资。三是严格奖惩,每半年由村委会召开村民大会,对管理服务人员职责履行不到位、村民违反《村规民约》的人和事,予以通报批评,年终召开一次表彰通报大会,表彰先进,通报后进。

六、落实计生诚信制度。村上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村委会和协会等各个组织的作用,严格落实计划生育各项政策,计生诚信,赢得广大育龄群众的称赞。

村上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实在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切实发挥村协会和村民自治组织的职能作用,带领广大群众发展农村经济,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维护广大育龄群众的合法权,为推动计划生育工作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郭原乡人民政府

二O一一年八月二十日

主题词:基层群众自治 活动 报告

第五篇:广东省“万村百镇”整治技术指引

广东省“万村百镇”整治技术指引

项目资料

项目名称:广东省“万村百镇”整治技术指引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TEN THOUSAND VILLAGES AND HUNDRED TOWNS” REMEDIA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

项目地点:广东省

编制时间:2008年12月至今

委托单位: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参与人员:马向明、曾宪川、李枝坚、徐涵、李欣、徐志标

项目简介

根据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和创建宜居城乡的有关精神,为积极推进建制镇和村庄整治工作,加快推进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广东省实施“万村百镇”整治工程,从2009年起,全省每年确定100个镇、10000个村为整治点,用10年时间把全省镇、村基本整治完毕。为指导各地“万村百镇”整治工程的具体实施,保障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依据《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规规章标准,结合本省不同区域的实际,编制《广东省“万村百镇”整治技术指引》。项目特点

(1)立足于“万村百镇”整治工作。本指引不是一个全面、内容庞杂的技术规范,而是根据广东省“万村百镇”整治的要求,从广东省村镇建设现状问题入手,抓住最为紧迫的问题,借鉴国家新农村建设和村镇整治的成功经验,从众多的村庄建设内容中评估选取近期操作性强、见效快的方面,作为各类村镇一年整治期内的重点整治内容。

(2)基于研究的政策制定。本项目作为广东省“万村百镇”整治工作的技术指导性文件,为保证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前期开展了专项研究。前期研究在对广东省村镇现场踏勘访谈的基础上,深入剖析村镇建设存在问题,并在整理现有国家、省有关村镇建设和整治的相关规范、政策、国内外有关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广东省村镇整治提出策略建议,从而为技术指引的编制奠定扎实的研究基础。

(3)分类指导以保证实际指导性。有别于以往众多技术规范一刀切的原则,充分考虑广东省村镇建设的区域差异性,考虑地理区位、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等众多因素,结合国家、省有关政策文件和技术规范对镇、村的分类,进行镇、村整治分类,并分类提出整治目标、整治内容和标准。从而,既保证了全省“万村百镇”整治工作的整体推进,又兼顾了不同发展水平的具体实际,保证了技术指引更具实际指导性。

下载2010.8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8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市**镇**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 实 施 方 案为认真实施**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有效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彻底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按照《**省第二......

    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合集)

    在台州市“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今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下,温岭市扎实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建设,不断取得村庄整治建设的新成效,城乡面......

    绘就新时代美丽乡村新画卷——记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范文]

    绘就新时代美丽乡村新画卷 时政新闻新华网2018-04-24 15:47分享 149评论 收藏 自动播放开关 自动播放习近平推动的美丽中国实践 03:49 原标题:绘就新时代美丽乡村新画卷—......

    陕西省实施一村一品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规划

    陕西省实施一村一品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规划发展“一村一品”即根据一定区域的资源禀赋和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变资源优势为产业和品牌优势,使其逐步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或......

    关于开展“千乡万村无邪教创建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孟关乡关于开展“千乡万村无邪教创建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为营造全社会反邪教建良好社会的氛围,进一步挤压“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活动空间,遏制“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扰乱......

    肖家乡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建设情况的汇报

    肖家乡“千村示范、万村提升” 工程建设进展情况的汇报年初以来,我乡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全县示范村建设总结表彰暨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动员大会》会议精......

    万村远程教育论文

    志愿服务万村远程教育工作总结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万村远程教育活动,成为“广西大学生志愿服务万村远程教育行动”的志愿者,在短短的30多天志愿服务期间,我勤奋学......

    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工作典型材料

    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工作典型材料 为了大地春常在——XX 作为全省开展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的18个县之一,近年来,XX县抢抓国家、省土地整治政策机遇,扭住保发展、保红线“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