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科协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实施方案-江西科学技术协会

时间:2019-05-13 19:27: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西科协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实施方案-江西科学技术协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西科协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实施方案-江西科学技术协会》。

第一篇:江西科协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实施方案-江西科学技术协会

附件:

江西省科协科普基础设施和科普基地建设

项目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切实搭建公共科普服务平台,引导、鼓励和支持社会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和科普基地建设,不断满足公众的科普需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设置

项目一:科普教育基地特色科普活动项目

1、内容和目的:充分调动国家和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科普活动的积极性,发挥科普教育基地的功能和作用,凸显科普教育基地的科普特色和专业优势,推进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社会化,打造我省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活动品牌。

2、项目申报基本要求:

(1)组织开展具有特色的科普活动。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突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主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

(2)科普活动内容科学、严谨、丰富、准确,科普形式贴合公众、贴进需求。

(3)科普活动参与面广,影响大,效果好。要有组织、有系统地开展科普活动;活动群众喜爱,社会关注。

(4)科普活动能生成科普活动资源包等科普资源成果。

3、申报对象:已命名的省级以上科普教育基地。

4、项目经费:5 万元/个。项目二:科普展示阵地建设项目

1、内容和目的:在一定区域内,整合社会科普资源和优势,整合多种科普元素,营造浓厚科学氛围和科普气息,打造特具科普影响力和科普示范效应的科普宣传教育阵地。

2、项目申报基本要求:

(1)展示阵地选择应有人气,有规模,有内容,有形式,有影响。(2)开展科普工作的软、硬件设施条件好。

(3)有较高水平的科技工作者队伍,有较为专业的科普组织者队伍和科普志愿者队伍。

(4)科普理念务实、前卫,科普服务能力强,科普示范效果好。

3、申报对象:设区市科协。

4、项目经费:20万元/个(每个设区市最多报1个)。项目三:重点科普设施建设项目

1、项目内容:重点对我省在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画廊)、科普场馆等基层科普设施建设进行资助。

2、项目申报基本要求:

(1)本辖区内科普设施有很好的覆盖面。(2)科普设施的建设、管理规范。(3)科普设施的利用率高,科普效果好。

3、申报对象:设区市科协、县(市、区)科协。

4、项目经费:5万元/个。

二、申报办法

1、每个申报单位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按照以上三类项目的要求分别填写《江西省科协科普公共财政专项资金申报书》,并同时提交项目可行性报告。

2、项目由各设区市科协审核后汇总,统一向省科协申报。

3、申报材料请于规定日期前上报。

三、项目评审

1、省科协将组织对所申报项目进行评审。

2、对评审后的拟立项项目在省科协网站公示,公示期间为7天;

3、公示结束后,如无异议,正式立项,并予以资助。

四、组织实施

各承担单位应依据项目内容和要求,认真组织实施。省科协、省财政对项目的实施情况将进行跟踪问效,在项目完成后组织验收。

第二篇:山东省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实施方案

日照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根据市政府《关于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实施意见》要求,“日照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由市科协牵头,市科技局为配合部门,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农业局、市广电局、市建委等为责任部门,共同规划组织实施。为实施好这一工程,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落实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的任务和要求,引导、鼓励和支持科普产品和信息资源的开发,集成市内外科普信息资源,建立面向社会的科普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平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公共科普服务。通过实施“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基础建设,为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服务。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繁荣科普创作,引导、鼓励和支持科普产品和信息资源的开发

1.制定重点科普创作选题规划。对部分优秀选题进行重点扶持或资助,以推介、倡导等方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支持 重点选题的创作。(各成员单位)

2.加大奖励和扶持优秀科普作品力度,扩大我市科技进步奖中科普奖项范围,支持基层科普工作者结合实际创作高水平的科普作品。根据国家、省有关政策研究设立日照优秀科普作品奖,定期评选表彰一批优秀科普作品。(市科协、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广电局、市卫生局、市社科联)

3.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需要,开发一批公共科普资源。支持从事科普编创、科技传播等专业机构、团体和人员参与科普产品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加强科技、教育界与媒体合作,扶持科普类广播、影视内容的开发和制作。(各成员单位)

4.发挥科普团体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进修和培训,提升我市科普书报刊编辑、科技辅导员等科普工作者的科学素质和业务水平。(市科协、市科技局、市教育局)

(二)以科普资源库开发建设为主导,搭建科普资源交流共享平台,为公众提供更多的科普公共产品和服务

1.着力建设科普产品与信息资源库。在共享中国科协、省科协等公共科普资源的同时,着力开发我市的科普资源,“十一五”期间科普资源库建设初具规模。(市科协、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农业局、市卫生局)

2.建设科普人力资源库。在做好各学科专业技术人员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各学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广泛组织科技工作者积极参加科普创作和科普服务工作,明确他们的社会科普 2 责任。建立各级科普志愿者协会和科普服务团,为各级、各部门组织开展科普活动提供人力资源信息。(市委组织部、市科协、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农业局、市卫生局、市社科联)

3.加强日照科普资源互联网站建设,发挥互联网科普传播优势作用。整理、集成日照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日照农业信息网、日照农业现代远程教育网、日照农业科技信息网、日照科普资源网等网站的信息资源,搭建面向社会公众的网络平台;鼓励支持各区县自主开发和深入挖掘基层科普资源,创办地方性科普网站。(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局、市教育局、市科协、市社科联)

4.发挥广播、电视等媒体互动性强,受众广泛的优势,开展优秀科普作品推介、展演、展映、展播和展示活动,扩大科普资源的共享范围,为公众提供普及和交流科技知识的园地。(市科协、市广电局)

(三)营造有利于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的政策环境 1.制定推动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的新成果及时转化为科普资源的政策。(市科技局、市教育局)

2.制定相关措施,充分保护各类科普资源知识产权,创造公共科普信息资源公平使用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科普资源中的作用,鼓励各种机构和媒体有选择地释放自有科学教育资源的版权,支持公益性科普活动。(各成员单位)

三、2007—2008年重点工作

(一)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为主题,开展科普资源开发和服务

1.围绕主题努力开发科普挂图、音像制品、展板等科普资源,在市、县(区)举办主题展览;编制以家庭节能、科学饮食为主的科普宣传资料免费发放到农村、社区、学校。(市科协、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教育局)

2.做好与中国科协科普大篷车科普节目的合作播放工作,全市县级以上电视台科普大篷车科普栏目开通率达到60%以上。广播、电视、网络、刊物和报纸等媒体要努力编创节能、环保、安全健康的科普节目,增加展播时段。(市科协、市广电局)

(二)结合实际,切实推进科普资源建设工作

1.制定重点科普创作选题规划,设立优秀科普作品奖,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基层科普工作者积极开展低成本、乡土化的科普资源开发制作。(市科协、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委组织部、市社科联)

2.建立起一支涵盖农、林、渔、畜牧、卫生健康等各领域的市级科普专家服务团,办好专家服务热线,开展好咨询服务工作,为公众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市科协、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海洋渔业局、市卫生局、市林业局)

3.初步搭建起“日照科普资源库”构架,收集整理科普信息资源,通过搭建科普资源网络平台,畅通科普资源在市内免 4 费共享的渠道。(市科协)

4.管好用好全市农村“科普村村通”宣传栏和城市社区科普画廊,保障每年四期2万套城乡科普挂图张贴的发放工作;同时做好相关配套科普资料的编创,免费发放给农民群众。(市科协、市农业局、市科技局、市委组织部)

5.深入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面向社区开展主题培训和宣传,加强“四个一”建设,以多种形式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增强社区居民疾病防控意识,促进适宜卫生技术在社区的推广应用,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市委宣传部、市卫生局、市科协)

6.加强与媒体合作,适时适地播放科技教育专题片,作为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素质教育的教材。(市科协、市广电局、市社科联)

7.编制发行有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等内容的农民科普系列读本和挂图;开发制作农业和农村科普光盘;利用网站为农民传播农业和农村科普信息。(市农业局、市科协)

8.组织系列主题网上科普活动带动对科技的宣传;对“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社会科学普及周”等重大科普活动进行全面深入报道。(市广电局、日照日报社)

9.开展科普宣传,弘扬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普及职业病、肿瘤、眼病、麻风病、皮肤病、性病、糖尿病等防治知识,提高全民防病素质。(市卫生局、市科协)

(三)做好调查研究,组织制定科普创作奖励政策(市科协、市科技局)

四、工作要求

(一)将实施“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列入工作职责,纳入工作计划,落实工作经费。加强沟通和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二)各相关单位确定具体责任部门和联系人,负责日常工作的联络和协调。

(三)拓展各部门科普资源的服务功能,扩大科普展览、展教品、远程教育课件、培训教材等现有资源的服务范围,探索建立有效的方式和途径,使公共科普产品迅速送达基层,服务公众。

第三篇:2007年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工作总结

若尔盖县农业水利局2007年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工作总结

根据《若尔盖县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实施方案(2007——2010年)》的要求,以大力开展农民科学技术教育、培训和科普宣传,努力培养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为目的,我们围绕科技成果推广、科技培训、科技示范,科技入户等方面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科学教育与培训工程工作的领导。成立由农业水利局局长张荣亮任组长、副局长任良清任副组长,科教股、农技站、农经站、农机监理站负责人为成员的局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2007年培训农村实用技术2426人次,新型农民157人,带动农户科技推广188户。一是将培训讲台搬到田间地头,农业技术人员边讲课边示范,农民边听课边动手,理论联系实际,农业技术人员讲得生动易懂,农民学的轻松;二是集中培训,发放农业科技宣传资料和农村实用技术手册800余份、册,组织农民学习农业科技宣传资料和农村实用技术手册,宣传农业农村政策,重点 1 是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免除农业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一免三补”政策,使支农惠农政策深入人心;三是现场培训,组织带领农民参观考察示范农户,学习栽培技术,推广好的品种,介绍好的经验。

(三)大力推广主推技术。根据自然和气候特点,结合农作物生产特点特性,重点推广以下六方面的技术措施。一是选用良种,从农作物种子着手,筛选适宜的优良品种,把好农作物生产第一关;二是推广地膜种植,根据我县地域气候特点,实施地膜种植,有利于种子保温保水和出芽生长;三是马铃薯双行错窝技术,确保高产高质;四是配方施肥技术,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取土样进行养分含量测定,切实起到合理施用化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减少污染的作用;五是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加强病虫草害监测,以防治为主,实行合理轮作;六是油菜小窝密植点播技术,提高作物单产。

(四)抓点带面,当好科学种田的领路人,全面推进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认真落实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行技术指导责任制,每名技术指导员负责联系2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2户以上。做好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组织技术指导员入户上门技术指导,帮助农民有效解决生产中的实际技术难题。

二、取得的成绩

(一)促进了农业实用技术推广。依托大骨节病区产业结 构调整、牧民定居行动计划、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的实施,培训农村实用技术2462人次,新型农民157人,带动农户科技推广188户,培养了大批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

(二)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目标。农业科技服务推广与应用的到位,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2007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4580吨,种植业收入789万元,种植业对农民增收贡献达50元以上。

(三)提高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在推进农业科技三大行动中,我们明确主导品种、选准主推技术和开展主体培训,按照技术培训到村到户,示范指导到田的要求,集中向广大农民推介和传授了新品种、新技术、新知识,以及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

二〇〇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第四篇:2008年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工作总结

若尔盖县农业水利局2008年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工作总结

根据《若尔盖县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实施方案(2007——2010年)》的要求,以大力开展农民科学技术教育、培训和科普宣传,努力培养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为目的,我们围绕科技成果推广、科技培训、科技示范,科技入户等方面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现场示范、专题讲座等方式,抓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和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施,完成骨干农民培训122人,阳光工程培训110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7830人次,带动农户科技推广188户。一是将培训讲台搬到田间地头,农业技术人员边讲课边示范,农民边听课边动手,理论联系实际,农业技术人员讲得生动易懂,农民学的轻松;二是集中培训,发放农业科技宣传资料和农村实用技术手册1200余份、册,组织农民学习农业科技宣传资料和农村实用技术手册,宣传农业农村政策,重点是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免除农业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一免三补”政策,使支农惠农政策深入人心;三是现场培训,组织带领 农民参观考察示范农户,学习栽培技术,推广好的品种,介绍好的经验。

(二)大力推广主推技术。根据自然和气候特点,结合农作物生产特点特性,重点推广以下六方面的技术措施。一是选用良种,从农作物种子着手,筛选适宜的优良品种,把好农作物生产第一关;二是推广地膜种植,根据我县地域气候特点,实施地膜种植,有利于种子保温保水和出芽生长;三是马铃薯双行错窝技术,确保高产高质;四是配方施肥技术,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取土样进行养分含量测定,切实起到合理施用化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减少污染的作用;五是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加强病虫草害监测,以防治为主,实行合理轮作;六是油菜小窝密植点播技术,提高作物单产。

(三)抓点带面,当好科学种田的领路人,全面推进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认真落实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行技术指导责任制,每名技术指导员负责联系2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4户以上。做好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组织技术指导员入户上门技术指导,帮助农民有效解决生产中的实际技术难题。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抓好科技示范,示范种植绿豌豆100亩、彩色马铃薯10亩,高原中低温食用菌3万袋,杂交玉米49亩,大棚蔬菜1亩,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子,为农民增产增收奠定基础,用科学种田的实例起到示范推广 的作用。

二、取得的成绩

(一)促进了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完成骨干农民培训122人,阳光工程培训110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7830人次,带动农户科技推广188户。培养了大批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农业实用技术得到有效的推广,推广率达98%。

(二)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目标。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抓好科技示范,示范种植绿豌豆100亩、彩色马铃薯10亩,高原中低温食用菌3万袋,杂交玉米49亩,大棚蔬菜1亩,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子,为农民增产增收奠定基础。农业科技服务推广与应用的到位,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2008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4699余吨,种植业对农民增收贡献达70元以上。

(三)提高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在推进农业科技三大行动中,我们明确主导品种、选准主推技术和开展主体培训,按照技术培训到村到户,示范指导到田的要求,集中向广大农民推介和传授了新品种、新技术、新知识,以及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二十日

第五篇:关于实施科普资源开发与共建共享和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情况汇报

关于实施科普资源开发与共建共享和科普基础设施

建设工程的情况汇报

三明市科学技术协会(2010年6月)

一、关于科普资源开发与共建共享工程实施情况

我市历来重视科普资源开发与共建共享工作。不断开发、集成优秀科普资源,针对建设三明科普资源开发、集散、服务中心,建立和完善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科普资源有效整合等内容,总结科普资源科学发展的经验,发现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问题,认真探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科学方法。

(一)搭建社会化科普服务网络平台

1、以数字化实现科普资源共享。由三明市科协兴建的海西(三明)数字科普馆于2009年2月9日建成开通,是全省首家数字科普馆,该科普馆设有科技前沿、科技博览、科普动态、探索自然、多彩生活等11个大栏目70多个子栏目,数字科普馆创建以来,共发布7000多条科普信息,1100多幅科普图片,被群众誉为看得见、用得上、读得懂、学的会、信得过的三明人自己数字科普网。在互联网时代,海西(三明)数字科普网站是三明市最重要的公共科普资源。网站上的科普资源不仅面向三明地区也面向全国,与所有人群和机构共享。

2、共建网络科普资源共享新平台,大力发展网络科普,充分整合网络科普资源,并利用互联网对全市44家重点网站进行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共建三明市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下发《三明市网络科普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倡议书》及通讯录,共同促进我市网络科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提升我市科普工作水平,提高我市全民科学素质服务。

3、以科普巡展方式共享。“大篷车”、“流动科技馆”,将不同的科普内容作成模块单元,在全市12个县(市、区)巡展。目前已经有近100站次展出,参观人数达到上十万人。

4、实现科普品牌活动网上交流展示。我市每年都把由市科技局、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和市科协主办的“科技•人才活动周”活动和市科协主办的“全国科普日”活动中开展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农业科技、地震科普、气象科普、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等面向广大市民和企业的科普活动,集中上网,更大范围地展示宣传了我市科技事业发展的最新成就。

(二)促进科普创作的繁荣与发展

1、我市抓好科普作品创作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努力开展科普、科技、教育与大众传媒的有效合作,形成了报纸、电视、广播、刊物、手机等七大载体互动联动、优势互补的新型科普传播形式。如三明电视台开办的《科技之光》栏目、三明日报社创办的《科普天地》栏目、三明广播电台创办的《科普之声》栏目、市科协联合移动公司三明分公司出版了《移动•科普——民生资讯通、商务随心通、农家致富通》系列丛书等,被民众誉为“流动”的科普馆、“口袋”的科普馆、“掌上”的科普馆。

2、以开展多种创新、创意竞赛活动调动公众参与科普创作的积极 性,如我市举办“华宇杯”首届三明市青少年科普动漫创意大赛,激发青少年创意热情。由市科协、市教育局、市文化与出版局、市广电局、三明学院、华宇(福建)置业集团联合举办的“华宇杯”首届三明市青少年科普动漫(创意)大赛是首届海峡两岸(三明)创意产业暨动漫动画高峰论坛的一项重要内容。活动以“动漫人人爱,科普我参与”为主题,旨在促进我市动漫产业发展,培养青少年动漫人才,挖掘青少年动漫作品,为青少年动漫爱好者切磋技艺、交流经验创造平台。

(三)支持和鼓励面向公众生活实际需求的科普创作

1、我市积极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普作品创新活动。2006年以来,三明市科协、三明市教育局、三明市环保局、三明市科技局每年都联合举办了三明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选拔赛和五学科奥林匹克竞赛,通过竞赛筛选出的优秀个人和队伍,代表三明市在国际级、国家级和省级相应的竞赛中都斩获佳绩,有一支队伍获得国际银牌,一支队伍获国家级金牌,高士其奖一名,国家级一等奖一名,五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奖100人次,省级竞赛获奖300余次。

2、科普创作成果丰硕。自2006年以来我市各行各业有识之士主动开展科普创作活动。如市科普作家协会创作了期刊《迎春花》和《三明市科普创作通讯》,出版了各类科普专辑;市农业局编印了《农业155技术手册》、《农业155百名专家顾问介绍》和《天宝岩绿色食品茶叶生产与管理手册》;市卫生局联合三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三明市健康教育协会编印了《三明市民健康膳食指南》、《幸福生活》和《健康一百岁》系列科普书刊;市科协编印了《三明科普动态》、《三 明科普》等期刊,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科普作品创作局面。

(四)重视科普人力资源,打造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科普队伍 加强科普创作队伍建设。以市科协作家科协等为骨干力量,有计划有重点地扶持和造就一批科普作家及热心创作的科普工作者,构成我市科普创作队伍的主体。

1、三明市的科普作家协会和科普志愿者是科普工作的重要力量,是三明宝贵的科普人力资源财富。目前,三明市有科普作家协会会员88人,注册的科普志愿者有14只队伍共1100人,他们可以从事科普组织工作和多领域的科学传播工作。

2、我市利用科普作家协会资源优势,广泛吸纳科普资源的专家,对科普产品进行研究、评价,对科普资源开发企业和科普产品进行认定和推介,并编印三明市科普创作通讯等科普创作刊物,扩大对外宣传和影响力。

3、通过全民科普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制定出科普工作先进人物评选标准,定期对科普工作先进人物进行表彰,每年对在科普工作中业绩突出的或者积极投身科普事业的科技工作者和志愿者给予奖励。

4、三明市在现在科普志愿队伍的基础上,通过对大学村官作为科普宣传员的遴选、确定工作,充分发挥好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在社区重点建设科普活动室和展室从事辅导和讲解;把大学生科普志愿服务时间计算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同时设立科普志愿者奖项,对作出成绩的社会各界科普志愿者给予奖励和表彰。

(五)建立科普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和交流机制 1、2006年来,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市科技会展中心(海峡闽中科技馆)建设问题,先后出台了《三明市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关于三明市“科普惠农工程”实施意见》、《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深入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等政策性文件,以科普活动为主转向以科普服务为主,紧紧抓住科普资源整合集成、开发加工、配送服务三个环节,着力搭建科普出版物配送服务平台、科普活动服务平台、展览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互联网科普服务平台,努力把三明市科协建设成为科普资源开发中心、集散中心和服务中心,推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

2、科普信息资源库。我们采用整合、采购、开发和交流的方式,使分散在各单位的社会科普信息资源实现共享。

3、科普人力资源库。我们通过建立科普人才信息资源数据库和科普专业机构信息资源网络数据库,逐步扩大数据库的记录和检索服务功能。在已有的两个数据库里可以查询本市科普专职人员、科普工作联络员、科普信息管理员、科普创作人员、科普志愿者、科技新闻工作者、科普专业机构等信息。

4、定期通过科普作家协会等组织发布科普信息、简报,提供科普资源展示服务。收集和发布各类科普讲座、科研成果、技术专利的科普化宣传、展览展示、报告会、培训、知识竞赛及各类专题活动信息,及时更新,便于有需要的人群快捷查询。(例如:三明市科普创作通讯、农业155技术手册等)

5、依托科普讲师团开设网上课堂,提供在线学习功能,通过视频、音频、图片、Flash、动漫等形式来表现科普的丰富内涵,为广大多媒体创作爱好者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六)保护知识产权,创造公共信息资源公平使用的法制环境

1、近年来,三明市知识产权保护局根据《中共三明市委、三明市人民政府关于考核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印发了《县(市、区)工作考核科技创新工作评分标准》,将“专利申请量及授权量增长幅度”、“知识产权机构建设情况”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中,并相继出台了《三明市知识产权局行政执法行为的依据》、《三明市知识产权局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公开制度(试行)》、《三明市知识产权局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说明理由制度(试行)》、《三明市知识产权局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案件集体讨论决定制度(试行)》和《三明市知识产权局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案件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试行)》等多部法规作为保障科普创作原创性的执法依据。

2、我市通过举办各类企业和试点单位的知识产权保护培训班来提高企业和单位对知识产权制度的了解,通过不断加大对专利工作的考核力度和强化专利考核激励机制,促使各县(市、区)将专利工作摆在科技工作的更突出位置,促进全市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形成持续增长的发展态势,有效地保护了广大科普工作者开展科普作品创作的积极性。

二、关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

2006年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科普 基础设施建设,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及基本建设计划,加大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的投入。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概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普设施建设,尤其把各类科技博物馆和青少年科技活动馆、站、室建设摆上重要议程,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着力抓好市科技馆建设。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支持下,2006年6月开工兴建三明科技会展中心(海峡闽中科技馆),该中心由市科协与三明市捷龙商业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是省、市重点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为1.82亿元,该项目总建筑面积54330平方米,室外广场12000平方米,占地面积29323平方米,其中设在科技会展中心的海峡闽中科技馆总面积为10900平方米,仅科技馆部分约需投资3600万元,现已完成主体工程。目前正在积极进行布展和二次装修的准备工作。二是着力抓好自然类科学博物馆建设。我市建有自然科学类博物馆6个:沙县博物馆、永安地质博物馆、泰宁地质博物馆、尤溪博物馆、三明市博物馆、三明市万寿岩博物馆;自然保护区5个:将乐龙栖山自然保护区、永安天宝岩自然保护区、三明莘口格氏栲自然保护区、明溪君子峰自然保护区、沙县富口镇七仙洞自然保护区;行业特色科技技馆4个:三明林业局动物标本馆、闽西地质大队动植物陈列馆、三钢陈列馆、消防科技馆。三是着力抓好青少年科技活动场所建设。市教育厅、市科协、团市委、市妇联加强青少年宫、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场所建设,丰富内容、增强科普教育功能,现有市级青少年宫和儿童活动中心各1个;县级青少年宫3个;县级儿童活动中心12个;县级青少年校外科技活动中心6个。四是着力抓好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社区建设。我市建有科普教育基地35个(其中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9个、市级科普教育基地25个),先进农村科普示范基地22个(其中全国先进农村科普示范基地3个,福建省先进农村科普示范基地19个),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2个,省科普示范社区33个。五是着力抓好市区科普画廊建设。我市建有统一标准的不锈钢科普画廊48座,总长达480米(每个社区均有一座科普画廊),总投资38万元。科普画廊由两区科协负责管理,统一制作版面,每两个月更换一次版面。六是着力抓好社区科普大学和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建设。我市三元、梅列两区分别建有综合性的科技活动中心、三元区于2007年建成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共有科普活动综合性场所展教面积10618平方米。梅列区科技活动中心成立2006年5月,地点设在江滨社区,中心下设有青少年绿色网吧、科普活动室等,共有科普活动综合性场所展教面积10536平方米。两区都实行以资源共享,集中管理形式。目前已成立社区科普大学6所和青少年科学工作室1个。七是着力抓好农村科普“一站一栏一员”建设。市科协、市财政厅加大基层科普设施建设力度,在农村抓好农村科普“一站一栏一员”建设,我市农村已建成482个科普宣传栏、592个科普服务站,配备809个科普宣传员,并结合开设各县农函大分校、乡镇教学辅导站、村辅导班,形成上下贯通的市、县、乡、村四级农村科 普网络。八是着力抓好海西(三明)数字科普馆建设。海西(三明)数字科普馆于今年年2月9日建成开通,设有科技前沿、科技博览、科普动态、探索自然、多彩生活等11个大栏目70多个子栏目,并于今年5月21日和三明市44家重点网站结成网络科普资源共建共享联盟。数字科普馆创建以来,共发布5000多条科普信息,1100多幅科普图片,被群众誉为看得见、用得上、读得懂、学的会、信得过的三明人自己数字科普网。九是着力抓好以大众传媒为主体的科普传播载体建设。联合电视台、报社、电台、信息中心等不断拓展科普工作新领域,形成了报纸、电视、广播、刊物、手机等六大载体互动联动、优势互补的新型科普传播形式。市委组织部在市电视台开设《党的建设》栏目,在广大党员中开展科普教育。市卫生局健康教育所与电视台联办《人人健康》栏目。市科协成立了三明科协声像中心,先后投入经费近40万元购置声像设备,由中心人员采编制作节目,并与三明电视台联合开办《科技之光》栏目;与三明日报社联合创办《科普天地》栏目,与三明电台联办《科普之声》专题,联合三明移动公司出版了《移动〃科普——民生资讯通、商务随心通、农家致富通》等系列丛书,共印制10万册,成为 “流动”科普馆、“口袋”科普馆、“掌上”科普馆。移动、联通和气象局等单位都利用短信平台开展科普教育。

(二)我市科普场馆队伍建设情况

海峡闽中科技馆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机构规格为正科级,人员配备为10人。其中,行政管理部门:馆长1人、副馆长1人、管理人员3人,科技馆设展览研发部、公众服务部、工程管理部。根据国家建设部、发改委发布的《科技馆建设标准》的要求,市科技馆的主要功能设置有展览教育用房:常设展厅、非常设展厅、学术报告厅、同声传译厅、影像厅、科普活动室;公众服务用房:门厅、大厅、休息厅、卫生间、票房、问讯处、展销部、医疗室;业务研究用房:图书资料室、声像制作室、展品设计研究室、展品维修、仓储用房;管理保障用房:办公室、会议室、值班室、保安监控室、工程部管理用房、食堂、车库等功能。这些都需配备专业人员进行管理。现正在积极筹备中,准备采取招收专业人员和临时聘用的办法来解决。

除海峡闽中科技馆以外,我市的自然博物馆、地质博物馆、生物标本馆、数字科普馆等科技类博物馆,科普活动站(活动中心、活动室)和社区科普大学、科普宣传栏(科普画廊)等科普设施,以及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校外科技活动中心、自然保护区等由科学、科研、生产和服务等机构配备专兼职科普人员,其中专职80多人,兼职150多人。

(三)我市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做法

1、领导高度重视,坚持政策引导。《科学技术普及法》、《福建省科普条例》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颁布后,市委、市政府把科普设施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2008年7月16日,市委书记黄琪玉到三明工作不到三个月,就带领有关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专门到市科协调研,听取市科协工作汇报,并就贯彻落实《科普法》、《纲要》、《科普条例》,加强我市科普工作和科普设施建设提出 了具体意见;黄琪玉书记、刘道崎市长和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多次到市科技会展中心(海峡闽中科技馆)调研,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今年上半年,市政协主席袁德俊、副主席吕凯明带领市政协部分委员到我市科普场馆进行调研视察。上级科协领导对我市科普设施建设也给予关心和支持,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宋南平,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叶顺煌和主管全国科技馆的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高勘曾先后调研考察了建设中海峡闽中科技馆,他们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普设施建设给予充分肯定和赞赏。2006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市科技会展中心(海峡闽中科技馆)建设问题,市里成立了以市政府分管城建工作的副市长为组长,市建设局、市规划局、市科协等多个单位领导为成员的市科技会展中心(海峡闽中科技馆)建设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还先后出台了《三明市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关于三明市“科普惠农工程”实施意见》、《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深入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等政策性文件,对促进我市科普场馆建设、加快实施全民科学素质工程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2、整合社会资源,坚持合力共建。我市坚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出的“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高素质、促进和谐”的指导方针,把科普设施建设作为一项社会工程,在坚持“政府推动”的基础上,实行“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机制,为科普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是政府推动。各级政府坚持把科普设施建设纳入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有关工作汇报,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重要问题,为科 普场馆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部门联动。市政府建立了由多个职能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要求各有关部门树立一盘棋思想,跳出部门圈子抓好科普设施建设,并在工作上实行大联合、大协作,做到工作上互相支持,信息上互通有无,资金、设备上互相支持,资源上互相共享。三是上下联动。市里组织人员深入各县(市、区)对科普场馆建设进行督促检查,各县(市、区)也相继成立了科普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相应的工作制度,形成了上下联动抓科普设施建设的工作格局。四是典型带动。为了调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参与科普设施建设的积极性,近年来我们总结推广了一批在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如,永安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领导高度重视科普工作的组织安排,认真制定科普工作实施方案,对科普工作的内容、形式等都作出统一安排,为科普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又如,三明市格氏栲自然保护区科普教育基地领导将科普工作列入本单位的重要日程,做到亲历亲为,并从单位有限的资金中划出一部分用于基地的日常维护和科普工作的开展,指定专门人员具体负责收集相关的材料。

3、突出因地制宜,坚持分类指导。在开展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注意分期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指导。对科技类博物馆建设,做到高起点、高水平、高档次规划和建设。如市科技会展中心(海峡闽中科技馆),该项目2006年6月动工建设以来已完成桩基工程、土方工程、地下室和主体施工,及外立面装饰部分、室外广场、展馆周边道路衔接及夜景工程的施工,目前已投入资金1.37亿元。永安地 质博物馆、泰宁地质博物馆、将乐生物标本馆都按标准要求建设,建设档次较高。海西(三明)数字科普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开发相关网络科普资源,以互联网为平台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对基层科普设施,主要功能定位在乡镇、街道等范围内进行科普展示,做到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同时,还依托科学、科研、生产和服务等机构,规划和建设面向社会和公众开放,具有特定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功能的场馆、设施及场所。如文化馆、青少年宫等文化、教育类科普场馆,动植物园、自然保护区等具有科普展功能的自然、历史、生态等社会公共场所。有效地加强和推进了我市科普场馆的建设和使用。

下载江西科协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实施方案-江西科学技术协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西科协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实施方案-江西科学技术协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