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ABN(债券-资产支持票据)及其会计核算
浅谈ABN及其会计核算
【摘要】本文在介绍ABN的概念、交易结构及其特点的基础上, 比照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通过分析引入信托结构的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的交易实质,提出了相关ABN会计核算的思路。【关键词】ABN 会计核算 思路
资产支持中期票据(ABN,Asset-Backed Medium-term Notes)属于资产证券化的范畴,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按照计划发行的,有特定资产或资产组合作为还款支持,并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债务融资工具。在引入信托结构的资产支持商业票据下,发债人如何进行有关的会计处理? 要正确进行ABN的会计核算,首先要了解和熟悉ABN的交易结构及其特点。本文在分析ABN交易结构和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相关会计核算的思路。
一、ABN的简介
早在2005年,央行就进入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BCP,Asset-Backed CommercialPaper)的试点研究工作,寻找项目并设计方案。后因当时有内
在产品缺陷,外有发改委等部委利益协调等压力暂时放缓ABCP的发行准备。
在全球金融危机下,鉴于国内当前经济运行情况,政府相关部门认为以直接融资方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可缓解当前恶劣的融资环境,减缓企业资金压力,而这必须大力发展债券市场。银监会《关于当前调整部分信贷监管政策促进经济稳健发展的通知》(银监发 2009]3号)中明确推动开展资产支持信托等直接融资型创新业务。资产支持中期票据便应运而生,资产支持中期票(Asset-Backed Medium-term Notes,缩写为ABN)作为一项创新金融服务产品,通过资产支持提高中期票据的债项评级,大幅降低融资成本,控制中期票据偿付风险,可进一步拓展企业的多元化融资渠道。
ABN属于资产证券化的范畴,是发债人以各种应收账款、分期付款等资产为抵押而发行的一种商业票据。它与现有的短期融资券比较类似,但与短期融资券被限制在一年期以内最大不同的是,资产支持中期票据则是在银行间市场获得期限更长的融资渠道。资产支持中期票据期限均是在1年以上,最长期限可以达到10年。从这个意义上看,央行通过金融创新的形式实际上是突破了短期融资券在发行期限上的限制。资产支持中期票据的另一大看点是,与目前的企业债相比,央行在推动企业直接融资方面将获得更大话语权。按照现行的《企业债管理条例》,企业债实际上是多头管理:企业债发行的资格须经过发改委审批,发行上市由证监会监管,央行实际上只负责发行利率的监管。相比之下,资产支持中期票据的监管则在更大范围上由央行来负责,甚至是只需要央行的审批,从而打破企业债多头监管的格局。
二、ABN的交易结构及其特点
1、ABN的交易结构
资产支持中期票据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按照计划发行的,有特定资产或资产组合(以下简称“基础资产”)作为还款支持,并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债务融资工具,在引入信托结构下其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
现就上述图示做如下说明:
● 在主承销商及相关中介机构的协助下,发行人筛选并确定基础资产。
● 发行人作为委托人,与信托公司签署《信托合同》,将其拥有的基础资产委托给信托公司以该基础资产受益权设立财产权信托。该财产受益权信托一般设立优先受益权和一般受益权两类,信托初始 发行人 投资人 财产信托 交易管理人 MTN 主承销商 募集资金 基础资产 优先受偿权
设立时两类信托受益权均为发行人所持有。
●在资产支持中期票据发行文件中载明,在投资人认购及中期票据发行成功后,财产信托的委托人暨初始受益人将自动将其拥有的信托优先收益权转让给中期票据投资人。依据发行人文件及信托合同,中期票据投资人将自动成为信托项下的优先类受益权持有人,并享有优先信托受益权。
●所有优先类受益人在信托财产的分配上优先于一般受益人,所获得的信托财产收益以资产支持中期票据的应付本息为限;优先收益人之间以其持有的中期票据面值按比例享有优先信托收益权。
●财产信托一旦设立,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将被交易管理人监管,即所有产生的现金流将被归集到监管账户中。
●在发行人未发生违约事件时,发行人可在交易管理人的监管下使用溢出部分现金流;当发生违约事件后,交易管理人将有权要求发行人追加基础资产、提前清偿未到期中期票据。
●若基础资产产生现金流不足以偿付当期资产支持中期票据的应付本息,则由发行人的其他资金补足。●违约事件是指发行人发生如下事件:
①发行人未按时足额支付应付利息及按计划应摊还债券本金;
②发行人未能按约定偿还银行贷款、公开债务及未履行担保义务超过某一金额;
③发行人破产、清算或被合理认定为资产质量严重恶化。●当违约事件发生时,交易管理人有权召开债权人大会要求发行人采取措施。如果要求发行人提前偿还债券本息,而发行人无法支付的,则交易管理人有权处置基础资产。处置的基础资产的收益将优先用于偿付债券投资人。
2、ABN的主要特点
资产支持中期票据与短期融资券和企业债券等其他债权融资方式相比,具有审批周期短、产品期限灵活、融资成本低等优点。对企业而言,ABN所带来的裨益不言而喻。作为一种直接融资的渠道,其具有以下特点: ●发行人担任票据发行人,基础资产通过特定目的信托隔离; ●双重追索权,即首先由基础资产现金流提供中期票据偿付,其次当特定事件发生后,由发行人整体信用进行偿付;
●通过交易结构设计实现票据持有人对基础资产享有优先于发行人的其他债权人的受偿权利; ●发行人表内融资,即基础资产留在发行人报表内;
●设置交易管理人,定期监测基础资产现金流量及其超额抵押率,确保正常情况下基础资产规模足以覆盖中期票据未偿本息余额;
●由于有基础资产优先受偿等信用增级措施,资产支持中期票据的债项评级将高于发行人的主体评级。
三、ABN的账务处理
由于ABN是将基础资产作为还款支持,所以对于引入信托结构的ABN而言,发行人将其拥有的基础资产委托给信托公司以该基础资产受益权设立财产权信托,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中对金融资产转移的情形:企业将收取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权利转移给另一方,应视其为金融资产转移。
另外,根据本准则第七条规定,企业终止确认某项金融资产,是将该金融资产从其账户和资产负债表内予以转销。按照金融资产转移准则,金融资产转移满足下列条件的,企业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1)企业已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转入方的;(2)企业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但放弃了对该金融资产控制的。
由于ABN交易结构中规定若基础资产产生现金流不足以偿付当期资产支持中期票据的应付本息,则由发行人的其他资金补足,因此发行人为将该资产的风险转移保留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风险,不应当终止确认相关金融资产;同时,在基础资产设立财产信托权时不应确认投资收益。
根据ABN的特点,发行人如何在ABN的发行、存续、清算等阶段进行会计处理?以下分别以基础资产归母公司和子公司拥有,分别两种情况进行会计处理:
1、母公司拥有基础资产并发行ABN的情况。
母公司拥有基础资产并发行ABN的情况下,母公司发行资产支持中期票据时,“借:银行存款,贷:应付债券-面值”科目。对于发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则“借:财务费用,贷:银行存款等”; 在存续阶段,母公司应按照发行ABN的还本付息方式,按期计提或按期支付利息。计提利息时,“借:财务费用,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由于ABN是发行人表内融资,即基础资产留在发行人报表内,所以,以基础资产受益权设立财产权信托时不确认投资收益,而在基础资产现金流回收时确认相应的投资收益。按期收到基础资产的各期现金流时,借记“银行存款”,按当期应摊销的基础资产的成本贷记“长期应收款或持有至到期投资”,将两者的差额贷记“投资收益”。收到基础资产各期的现金流时,母公司应同时反映其购买的优先级信托产品,“借:长期应收款-优先级信托产品,贷:银行存款”。由于母公司的应付债券本息到期是由“信托账户”予以支付,因此,母公司无需用现金支付债券本息,故在债券本息支付时,母公司应对应付的债券本息与“长期应收款-优先级信托产品”科目进行结转即可。母公司分期还本付息时,“借:应付债券-面值,借:应付债券-应计利息,贷:长期应收款-优先级信托产品”;当母公司基础资产回收的现金不足以偿付票据的本息时,按约定应以其拥有的其他资金予以补足,补足资金时,“借:长期应收款-优先级信托产品,贷:银行存款”。
清算时,母公司“借或贷:银行存款,借:管理费用-信托管理费,贷:投资收益-信托产品资金利息”。
2、子公司拥有基础资产母公司发行ABN的情况。
子公司拥有基础资产母发行ABN的情况下,母公司发行资产支持中期票据时,“借:银行存款,贷:应付债券-面值”科目。对于发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则“借:财务费用,贷:银行存款等”;由于基础资产为子公司拥有,所以母公司应向其子公司购买优先级信托产品,购买时,母公司“借:长期应收款-优先级信托产品,贷:银行存款”,而子公司则相应“借:银行存款,贷:长期应付款-应付信托产品”;在编制合并报表时,针对该事项,应作抵销分录:“借:长期应付款-应付信托产品,贷:长期应收款-优先级信托产品”,予以相应抵销。
在存续阶段,子公司支付收到的基础资产回购款时,“借:长期应付款-应付信托产品,贷:银行存款”。母公司应按照发行ABN的还本付息方式,按期计提或按期支付利息。计提利息时,“借:财务费用,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由于应付债券本息到期是由“信托账户”予以支付,因此,母公司无需用现金支付债券本息,故在债券本息支付时,母公司应对应付的债券本息与“长期应收款-优先级信托产品”科目进行结转即可。母公司分期还本付息时,“借:应付债券-面值,借:应付债券-应计利息,贷:长期应收款-优先级信托产品”; 当子公司基础资产回收的现金不足以偿付票据的本息时,母公司应代子公司补足资金,补足资金时,“借:其他应收款-代垫支付信托产品款,贷:银行存款”,而子公司则相应“借:长期应付款-应付信托产品,贷:其他应付款-代垫支付信托产品款”,合并报表时编制抵销分录“借:其他应付款-代垫支付信托产品款,贷:其他应收款-代垫支付信托产品款”。子公司支付母公司代垫的补足回购款时,母子公司作相反分录。清算时,子公司“借或贷:银行存款,借:管理费用-信托管理费,贷:投资收益-信托产品资金利息”。
第二篇:非金融企业资产支持票据指引(修订稿)
附件1:
非金融企业资产支持票据指引
(修订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资产支持票据注册发行行为,拓宽非金融企业融资渠道,推动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8〕第1号)及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相关自律规则,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资产支持票据,是指非金融企业(以下称发起机构)为实现融资目的,采用结构化方式,通过发行载体发行的,由基础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作为收益支持的,按约定以还本付息等方式支付收益的证券化融资工具。
第三条 发行载体可以为特定目的信托、特定目的公司或交易商协会认可的其他特定目的载体(以下统称特定目的载体),也可以为发起机构。
第四条 本指引所称基础资产,是指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权属明确,可以依法转让,能够产生持续稳定、独立、可预测的现金流且可特定化的财产、财产权利或财产和财产权利的组合。形成基础资产的交易基础应当真实,交易对价应当公允。第五条 发行资产支持票据应在交易商协会注册,发起机构、发行载体及相关中介机构应按相关要求成为交易商协会会员,接受交易商协会的自律管理。发起机构、发行载体及相关中介机构应按合同约定及本指引要求切实履行相应职责。
本指引所称中介机构包括但不限于主承销商、资产服务机构、资金监管机构、资金保管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信用评级机构、资产评估机构、信用增进机构。
第六条 发行载体和发起机构应通过符合条件的承销机构向交易商协会提交资产支持票据注册文件。注册有效期为两年,首期发行应在注册后六个月内完成,后续发行应向交易商协会备案。
第七条 资产支持票据可以公开发行或定向发行。公开发行资产支持票据,应聘请具有评级资质的信用评级机构对资产支持票据进行信用评级。采用分层结构发行资产支持票据的,其最低档次票据可不进行信用评级。
第八条 资产支持票据通过集中簿记建档或招标方式发行,发起机构以风险自留为目的持有到期的部分除外。
发起机构自持的部分需交易转让的,应遵守非金融机构合格投资人有关规定及债券投资交易相关法律法规及自律规则。
第九条 资产支持票据持有人(以下称投资者)应自主判断资产支持票据的投资价值,自担投资风险。
第二章 参与机构
第十条 发起机构是指为实现融资目的开展资产支持票据业 务的非金融企业。发起机构不得侵占、损害基础资产,并履行以下职责:
(一)配合并支持发行载体和相关中介机构履行职责;
(二)按约定及时向发行载体和相关中介机构提供相关披露的信息,并保证所提供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三)本指引及相关自律规则规定以及交易合同约定的其他职责。
基础资产现金流的获得取决于发起机构持续经营的,发起机构在资产支持票据存续期间还应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基础资产现金流的产生、支付提供合理的支持和必要的保障。
第十一条 特定目的载体管理机构是指对特定目的载体进行管理及履行其他法定及约定职责的机构。特定目的载体或其管理机构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对基础资产、相关交易主体以及对资产支持票据业务有重大影响的其他相关方开展尽职调查;
(二)管理受让的基础资产;
(三)履行信息披露职责;
(四)按照约定及时支付相应资金;
(五)本指引及相关自律规则规定以及交易合同约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二条 主承销商是指为资产支持票据业务提供承销服务的机构。主承销商依照承销协议约定提供承销服务,履行以下职 责:
(一)对基础资产、发行载体或其管理机构、相关交易主体以及对资产支持票据业务有重大影响的其他相关方开展尽职调查;
(二)按照本指引及交易商协会相关自律规则提交注册发行文件;
(三)按照约定组织资产支持票据的承销和发行;
(四)按照交易商协会相关自律规则开展后续管理工作;
(五)本指引及相关自律规则规定以及承销协议约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三条 资产服务机构是指接受发行载体委托,就基础资产的管理提供约定服务的机构。资产服务机构可以由发起机构担任。资产服务机构依照服务合同约定管理基础资产,履行以下职责:
(一)收取基础资产的现金流并按约定划付;
(二)制定并实施切实可行的现金流归集和管理措施;
(三)定期向发行载体提供资产服务报告,报告基础资产信息;
(四)本指引及相关自律规则规定以及服务合同约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四条 资金监管机构是指为发起机构或资产服务机构开立资金监管账户,并对基础资产现金流归集与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的机构。资金监管机构依照资金监管协议对资金进行监管,履行以下职责:
(一)以发起机构或资产服务机构名义开设基础资产的资金监管账户;
(二)依照资金监管协议约定对资金监管账户进行监管,对资金收入和支出情况进行监督;
(三)依照资金监管协议约定对资金划出的手续进行审核;
(四)本指引及相关自律规则规定以及资金监管协议约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五条 资金保管机构是指接受发行载体委托,负责开立资金保管账户并管理账户资金的机构。资金保管机构依照资金保管合同管理资金,履行以下职责:
(一)以发行载体或其管理机构名义开设基础资产的资金保管账户,并对资金进行安全保管;
(二)依照资金保管合同约定和发行载体指令,划付相关资金;
(三)依照资金保管合同约定,定期向发行载体提供资金保管报告,报告资金管理情况;
(四)本指引及相关自律规则规定以及资金保管合同约定的其他职责。
第三章 基础资产和交易结构
第十六条 资产支持票据应根据企业融资需求、基础资产特 性等设置合理的交易结构,不得损害企业股东、债权人等相关利益主体的合法利益。
第十七条 基础资产可以是企业应收账款、租赁债权、信托受益权等财产权利,以及基础设施、商业物业等不动产财产或相关财产权利等。以基础设施、商业物业等不动产财产或相关财产权利作为基础资产的,发起机构应取得合法经营资质。
基础资产为信托受益权等财产权利的,其底层资产需要满足本指引对基础资产的相关规定。
第十八条 基础资产不得附带抵押、质押等担保负担或其他权利限制,但能够通过相关合理安排解除基础资产的相关担保负担和其他权利限制的除外。
基础资产附带抵押、质押等担保负担或其他权利限制的,应在注册发行文件中对该事项进行充分披露及风险提示,并对解除该等担保负担或其他权利限制的安排作出相应说明。
第十九条 在资产支持票据存续期间,基础资产预计可产生的现金流应覆盖支付资产支持票据收益所需资金。
第二十条 法律法规规定转让基础资产应办理批准、登记手续的,应依法办理。法律法规没有要求办理登记或者暂时不具备办理登记条件的,发行载体应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基础资产安全,并在资产支持票据发行文件中如实披露相关信息。
基础资产为债权的,应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将债权转让事项通知债务人,或在注册发行文件中如实披露对不能通知全部债务人 的情况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以及相关法律风险。
第二十一条 资产支持票据产品期限应与基础资产的存续期限相匹配,但采用循环购买结构的情形除外。在循环购买结构下,发行载体可以根据交易合同约定的标准以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向发起机构再次或多次购买新的同类型合格基础资产,实现资产支持票据和基础资产的期限匹配。
第二十二条 发行载体由特定目的载体担任的,基础资产应依照相关交易合同转让至发行载体。资产服务机构应将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按约定转入发行载体或其管理机构在资金保管机构开立的资金保管账户。
第二十三条 发行载体由发起机构担任的,发起机构应在资金监管机构开立独立的资金监管账户,明确约定基础资产的未来现金流进入资金监管账户,优先用于支付资产支持票据收益。
第四章 信息披露
第二十四条 发行载体、发起机构和相关中介机构应切实履行信息披露职责,保证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及时,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发起机构和相关中介机构应按照相关约定,及时向发行载体提供相关信息,并保证所提供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第二十五条 公开发行资产支持票据的,应至少披露以下文件:
(一)募集说明书;
(二)法律意见书;
(三)信用评级报告及跟踪评级安排;
(四)交易商协会规定的其他文件。
第二十六条 定向发行资产支持票据的,应在注册发行文件中明确约定信息披露的具体标准,向定向投资者披露信息。
第二十七条 在资产支持票据存续期内,发行载体应在每期资产支持票据收益支付日的前3个工作日披露资产运营报告。
公开发行资产支持票据的,发行载体应在每年4月30日、8月31日前分别披露上资产运营报告和半资产运营报告。定向发行资产支持票据的,发行载体应在每年4月30日前披露上资产运营报告,并可按照注册发行文件约定增加披露频率。
对于资产支持票据发行不足两个月的,可不编制当期和半资产运营报告。收益支付频率为每年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可不编制半资产运营报告。
第二十八条 资产运营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资产支持票据基本信息;
(二)发起机构、发行载体和相关中介机构的名称、地址;
(三)发起机构、发行载体和相关中介机构的履约情况;
(四)基础资产池本期运行情况及总体信息;
(五)各档次资产支持票据的收益及税费支付情况;
(六)基础资产池中进入法律诉讼程序的基础资产情况,法律诉讼程序进展等;
(七)发起机构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八)发起机构风险自留情况;
(九)需要对投资者报告的其他事项。
采用循环购买结构的,还应包括基础资产循环购买情况及循环购买分布等信息。
第二十九条 发行载体由特定目的载体担任的,资产运营报告需经注册会计师审计。鼓励审计机构由具有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担任。
第三十条 发行载体应与信用评级机构就资产支持票据跟踪评级的有关安排做出约定,于资产支持票据存续期内每年的7月31日前向投资者披露上的跟踪评级报告,并及时披露不定期跟踪评级报告。
第三十一条 在资产支持票据存续期间,如果发生可能对投资价值及投资决策判断有重要影响的重大事项,发行载体和发起机构应在事发后三个工作日内披露相关信息,并向交易商协会报告。
第三十二条 基础资产现金流的获得取决于发起机构持续经营的,发起机构还应参照《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信息披露规则》进行信息披露。
第五章 投资者保护
第三十三条 投资者依照相关法律文件规定和交易文件的约定,享有以下权利:
(一)获得资产支持票据收益;
(二)参与分配清算后的基础资产;
(三)依法转让其持有的资产支持票据;
(四)按照规定要求召开持有人会议;
(五)对持有人会议审议事项行使表决权;
(六)查阅或者复制基础资产和资产支持票据相关信息资料;
(七)相关合同、注册发行文件约定的其他权利。第三十四条 发起机构和发行载体应在相关注册发行文件中约定投资者保护机制,包括但不限于:
(一)信用评级结果或评级展望下调的应对措施;
(二)基础资产现金流恶化或其他可能影响投资者利益等情况的应对措施;
(三)基础资产现金流与预测值偏差的处理机制;
(四)发生基础资产权属争议时的解决机制;
(五)资产支持票据发生违约后的相关保障机制及清偿安排。第三十五条 发行载体和发起机构应在相关注册发行文件中约定持有人会议的相关安排,持有人会议的召集人、召开情形、召集程序、召开形式、议事程序等事项应符合《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持有人会议规程》(以下简称《持有人会议规程》)及本指引的相关要求。
第三十六条 在资产支持票据存续期间,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召集人应召开持有人会议:
(一)基础资产权属发生变化或发生被查封、扣押、冻结等,对投资者权益有重大不利影响的;
(二)资产支持票据(次级档票据除外)收益未能按照约定足额支付;
(三)修改资产支持票据发行条款,对投资者权益有重大不利影响的;
(四)发起机构、发行载体、资产服务机构、信用增进机构、资金监管机构、资金保管机构等发生解任或变更,对投资者权益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
(五)单独或合计持有百分之三十以上同期资产支持票据余额的持有人提议召开;
(六)注册发行文件中约定的其他应召开持有人会议的情形;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应由持有人会议做出决议的情形。
第三十七条 基础资产现金流的获得取决于发起机构持续经营的,除第三十六条规定的持有人会议召开情形外,还应参照《持有人会议规程》中规定的持有人会议召开情形。
第三十八条 触发持有人会议召开情形后,发行载体、发起机构或者信用增进机构应及时告知召集人。持有人会议的召集不以发行载体、发起机构或者信用增进机构履行告知义务为前提。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交易商协会认可的其他主体通过资产支持票据 融资,参照适用本指引。
第四十条 发起机构、发行载体及相关中介结构开展资产支持票据业务除应遵从本指引的相关规定,还应遵从交易商协会相关自律规则。违反本指引及相关自律规则规定的,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市场自律处分规则》进行自律处分。
第四十一条 本指引由交易商协会秘书处负责解释。第四十二条 本指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丁伯康:资产支持票据融资呼之欲出
资产支持票据融资呼之欲出
由中国银监会和央行经过两年多的共同酝酿,一种新型的融资工具--资产支持票据(Asset-Backed Notes,又称“ABN”)融资即将呼之欲出。作为中国资本市场一种新的金融衍生产品,资产支持票据属于资产证券化的一种,是融资方以应收账款、分期付款等资产为抵押而发行的一种商业票据。基本上与现有的短期融资券比较接近,但可以突破“一年以内”的限制,其中,资产支持票据的期限最长可达10年。其监管审批机构为中国银监会和央行授权的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协会。
资产支持票据是一种新型的债务融资工具,该票据由特定的资产所产生的可预测现金流作为还款的来源和支撑,并按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进行还本和付息。资产支持票据通常由大型企业集团、金融机构或通过多个中小企业集合的方式,将自身拥有所有权的、将来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集中打包出售给专门设立的受托机构(Special Purpose Vehicles, 或称“SPV”),由受托机构将这些资产作为基础资产来发行相关票据,向各类投资者出售以筹集所需资金。
资产支持票据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和操作已经比较成熟,其发行过程与其他资产证券化(或称“ABS”)过程基本类似。即融资方成立一家特殊目的公司(SPV),通过真实销售将基础资产所对应的应收账款、各类贷款等资产出售给SPV,再由SPV以这些资产作为支持发行票据,在资本市场上公开出售后获得资金。自上世纪中后期以来,资产支持票据产品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私募融资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中国的资产证券化融资是自2005年开始的。2005年12月,以当时中国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的“建元”、“开元”两只以信贷资产作为支持,发行了资产证券化产品。从此,中国的资产证券化融资开始步入了试点阶段。截至2008年12月底,共由中国证监会批准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有16只,累计融资667.85亿元。2008年以来,受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所带来的“蝴蝶效应”以及国内宏观金融政策连续调整的影响,中国的资产证券化进入了试点总结阶段。首先,融资规模仍然较小且基础资产种类比较单一是大家的共识。其次适用范围也比较狭窄。除了大部分是银行信贷产品支持外,只有东莞高速公路收费权、南京污水处理费资产等少数几个基础设施项目是进行资产证券化融资的。中国现代集团是南京污水处理费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咨询顾问,根据中国现代集团参与设计和操作南京污水处理费资产证券化融资的经验来看,利用资产证券化融资确实是利用好金融政策、适应外部环境所采取的有效融资之举,为拓宽南京城投集团融资渠道,解决城市建设资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其受到外部的关注也就不足为奇。
前不久,国务院刚刚批准了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继续扩大试点,央行目前也正会同相关部门积极研究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实施方案。这无疑对下一步推行资产支持票据融资,起到巨大促进和催化作用。它也是未来几年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创新产品的重要内容之一。必将成为未来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一个新热点,因此备受市场关注。
目前资产支持票据融资已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城投公司中进行试点操作和方案上报,预计不久的将来就会正式出笼。对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和城投公司来说,特别是大量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如果仅仅依靠银行或政府财政资金,确实难以为继。因此,利用资产支持票据融资,不仅可以帮助一些无法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融资的城投公司,募集到急需的资金,同时也可以为金融监管机构打造股票、债券、证券化产品等三层次的直接融资体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四篇:浅谈抵债资产的会计核算
浅谈银行抵债资产的会计核算□ 李纪建 王冠芳
近年来,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意识逐渐加强,信用贷款受到严格限制,银行发放贷款时要求借款人同时办理抵押、质押、担保等信用增级措施已成为普遍做法。与此同时,银行抵债资产也随着贷款规模扩张急剧膨胀,抵债资产的管理和核算迫切需要规范。2005年5月,财政部出台了《银行抵债资产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的出台结束了银行在管理抵债资产中规则、账务处理不统一的局面。《办法》的出台不仅对抵债资产的处置提出了具体要求,还从抵债资产的收取、保管、账务处理、监督检查等方面做出规定,并第一次提出以物抵债应遵循“严格控制、合理定价、妥善保管、及时处置”的原则。
一、《办法》与《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比较 在《办法》颁布前,现行银行会计政策中并无针对抵债资产管理的专项制度规定。尽管2001年出台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中对抵债资产管理做了初步表述,而且对抵债资产接收、保管及处置环节的账务处理均有涉及,但《新制度》对抵债资产的界定、入账价值计量、相关税费、自用出租、补价、损益确认等具体问题并无详细明确的规定。《办法》是对《新制度》规定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二者在会计实质和内在逻辑上是一致的。(一)明确了抵债资产入账价值的计量范围
《新制度》44条规定“金融企业取得抵债资产时,按实际抵债部分的贷款本金和已确认的利息作为抵债资产的入账价值”,“已确认的利息”比较笼统,是否包含表外利息没有予以明确。对于银行取得抵债资产所支付的各种税费、支付补价、入账价值冲减顺序的处理,《新制度》也没有具体说明。《办法》23条明确入账价值为“按实际抵债部分的贷款本金和已确认的表内利息”,银行在取得抵债资产时支付的欠缴税费、诉讼费用和其他相关税费、补价一并计入抵债资产入账价值。
(二)明确了抵债资产处置损益的确认方法
《新制度》44条规定“抵债资产处置时,如果取得的处置收入大于抵债资产账面价值,其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如果取得的处置收入小于抵债资产账面价值,其差额计入营业外支出”,但对于抵债资产账面价值、差额的构成没有给出清晰的界定。《办法》将“账面价值”明确统一为“抵债资产净值(抵债资产账面余额扣除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在28条明确抵债资产处置损益为“实际取得的处置收入与抵债资产净值、变现税费以及可确认为利息收入的表外利息的差额”,涉及补价的应将“实际支付的补价与预计支付的补价的差额”列入处置损益,并给出了清晰的计算公式。
(三)明确了抵债资产取得、保管、处置等各环节税费的处理
《新制度》对抵债资产管理相关环节发生的税费处理没有明确要求,比如,抵债资产保管期间是否允许出租、出租收入的会计处理没有相应说明,给实际操作带来不便。对此《办法》作了更为详细的补充,第27条规定“抵债资产在保管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计入营业外支出,取得的租金等收入计入营业外收入;处置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从处理收入中抵减”。
(四)体现了抵债资产管理的谨慎性原则
《办法》以“实际抵债”作为抵债资产确认和计量的出发点,谨慎性原则得以更加充分的体现。如第5条规定银行债权应首先考虑以货币形式受偿,从严控制以物抵债,尽快实现抵债资产向货币资产的转化;第11条规定了抵债资产应具备的条件;第14条规定合理确定抵债金额;第18条规定抵债资产的处置期限;第24条规定待处置变现后支付补价;第29条规定按季逐项检查抵债资产并计提减值准备。
二、实施《办法》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办法》整体上分为总则、抵债资产收取、抵债资产保管、抵债资产处置、账务处理、监督检查、附则7章共33条,涵盖了抵债资产管理的主要环节。在实施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一)抵债资产的界定
《办法》第3条对抵债资产作了界定,“抵债资产是指银行依法行使债权或担保物权而受偿于债务人、担保人或第三人的实物资产或财产权利”。从定义可以看出,抵债资产不仅包括建筑物等不动产、车辆等动产以及其他有形资产,也包括应收账款、股权、其他财产权利等无形资产。抵债是指银行的债权到期,但债务人无法用货币资金偿还债务,或债权虽未到期,但债务人已出现严重经营问题或其他足以严重影响债务人按时足额用货币资金偿还债务,或当债务人完全丧失清偿能力时,担保人也无力以货币资金代为偿还债务,经银行与债务人、担保人或第三人协商同意,或经人民法院、仲裁机构依法裁决,债务人、担保人或第三人以实物资产或财产权利作价抵偿银行债权的行为。因此可以抵债的资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借款人或担保人以及相关第三人有权处分,权属明确;法律允许转让且转让成本较低;便于保管和处置,容易变现。惟有这样,才能保证银行对抵债资产拥有完整物权,保证日后处置的合法性,避免和减少资产损失。
(二)严格遵循抵债资产管理原则
为避免出现抵债资产规模膨胀和资不抵债的状况,应遵守严格控制、合理定价、妥善保管、及时处置的原则。银行债权应首先考虑以货币形式受偿,从严控制以物抵债,要优先选择以直接拍卖、变卖非货币资产的方式回收债权。抵债资产要以市场价格为基础合理定价,尽快实现抵债资产向货币资产的有效转化。《办法》规定“不动产和股权应自取得日2年内予以处置;动产应自取得日起1年内予以处置”,尽管像房屋等抵债资产会出现溢价现象,但抵债资产的根本功能是抵债而不是投资或投机,所以银行应尽可能缩短处理抵债资产处置周期以规避风险。
(三)把握不同环节发生税费的处理差异
抵债资产管理整个生命周期分为收取、保管、处置三个关键环节,其中每个环节都会有与抵债资产相关的税费发生,但它们之间的处理各不相同,应注意区分,不能简单地误解为所有税费都进营业外收支科目核算。在收取环节,与取得抵债资产相关的直接税费计入抵债资产的入账价值,实际上是将税费成本化,直接影响到抵债资产处置结果。在保管环节,所发生的费用计入营业外支出,取得的租金等收入计入营业外收入,支出和收入坚持“两条线”,二者不能相抵。在处置环节,处置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不计入营业外支出,直接从处置收入中抵减,体现了处置收入的“净现金流”特征。在不同的环节,抵债资产税费的会计处理具有明显的差异。
(四)注意相似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办法》中频繁出现“入账价值”、“账面价值”、“抵债金额”、“抵债资产净值”、“抵债资产价值(价格)、抵债资产实际价值”等多个相似概念,如果不仔细分析其内在区别和联系,极易造成混淆。“抵债资产入账价值”是指银行取得抵债资产后,按照相关规定计入抵债资产科目的金额。“抵债资产入账价值”是从银行债权的角度计量的,与用于抵债的物或权利等资产本身的价值(价格)无关。对于未到期的正常贷款或逾期应计贷款,入账价值为实际抵债部分的贷款本金和应收表内利息,对于非应计贷款,因应收表内利息已经冲转表外核算,入账价值为实际抵债部分的贷款本金。抵债资产入账价值确认后,抵债资产的账面价值就是抵债资产入账价值,二者是相等的。抵债金额是指取得抵债资产实际抵偿银行债务的金额,它是从债务人角度对实际可冲减的债务确认,实际上是“债务人拥有的抵债资产等价置换银行拥有的债权”,本质上等同于债务人向银行的净现金流转移。抵债金额由债务人、银行、第三方(法院、仲裁、评估机构)通过诉讼、仲裁或协议方式共同确认。抵债资产价值(价格)是指作为抵债资产本身(物或权利)的公允市场变现价格,抵债资产实际价值是抵债资产变现后实际可收回金额,它是抵债资产变现金额扣除各种变现税费后的净额。抵债资产实际价值是确定抵债资产减值准备和抵债金额的重要参照,但不完全等同于抵债金额,它是个随市场变动的数额,而抵债金额是各方商定的数额。抵债资产净值是指抵债资产账面余额扣除抵债资产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它取决于抵债资产入账价值和银行减值估计,与债务人无关。在这几个相似概念中,抵债金额直接影响到银行抵债资产的入账价值和处置损益。
三、抵债资产业务的基本账务核算 抵债资产账务核算是银行会计处理中的一个难点,它相比一般贷款核算更复杂,因为抵债资产的确认与计量并不同步,通常抵债资产的收取与处置变现有时间差,抵债金额与变现金额经常出现偏离,这与货币资金资产处理十分不同。
(一)会计科目设置
为准确核算银行抵债资产业务,一般需要设置“待处理抵债资产”、“其他应付款—应付抵债资产补价”、“营业外收入—抵债资产保管收益”、“营业外收入—抵债资产处置收益”、“营业外支出—抵债资产保管支出”、“营业外支出—抵债资产处置损失”、“抵债资产减值准备”、“资产损失—计提抵债资产减值准备”等科目,分别核算抵债资产取得、保管、处置、减值时发生的各种收支活动。同时设置“抵债资产待确认表外利息”科目,用于核算抵债金额超过贷款本金和表内利息后待冲抵表外利息的部分。(二)抵债资产取得时的会计处理
1.入账时间。根据法院裁定、仲裁或双方签订的合法有效的书面协议,取得相关法律文件,权属转移至银行或抵债资产交付给银行后,办理入账,冲减实际抵债的贷款本金和已确认表内利息,计入“待处理抵债资产”科目,抵债资产入账后,实际抵债的贷款停止计息,抵债资产取得日为所抵偿贷款的停息日。
2.入账价值确认。银行取得抵债资产,按实际抵债的贷款本金和已确认的利息、取得过程中发生的直接税费作为入账价值,依次冲减贷款本金和应收利息。会计分录为: 借:待处理抵债资产
贷贷:逾期贷款或非应计贷款—原债务人户
贷贷:应收利息—原债务人户(已确认的表内利息)贷:存放中央银行或现金(支付的有关税费)如果抵债金额超过贷款本金和表内利息的部分,在未实际收回现金时,暂不确认为利息收入,但应将超出部分作为待确认的利息登记表外账。其会计分录为: 收:抵债资产待确认利息(抵债金额与入账价值差额)3.收取或支付补价处理。银行在取得抵债资产过程中向债务人收取补价的,按照实际抵债部分的贷款本金和表内利息减去收取的补价,作为抵债资产入账价值。其会计分录为: 借:现金(向债务人收取的补价)
借:待处理抵债资产
贷 贷:逾期贷款或非应计贷款—原债务人户
贷 贷:应收利息—原债务人户(已确认的表内利息)如法院判决、仲裁或协议规定银行须支付补价的,则按照实际抵债部分的贷款本金、表内利息加上预计应支付的补价作为抵债资产入账价值。其会计分录为:
借:待处理抵债资产
贷 贷:逾期贷款或非应计贷款—原债务人户
贷 贷:应收利息—原债务人户(已确认的表内利息)贷:其他应付款项—应付抵债资产补价(预计应支付的补价)
(三)抵债资产保管时会计处理
抵 抵债资产保管期间,应设立单独登记簿,逐笔详细记载抵债资产的明细信息。在保管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计入营业外支出。其会计分录为:
借:营业外支出—抵债资产保管支出
贷 贷:现金
抵 抵债资产处置前取得的租金等收入计入营业外收入。其会计分录为:
借:现金
贷 贷:营业外收入—抵债资产保管收益
(四)抵债资产减值准备处理
抵债资产的入账价值确认为实际抵债的贷款本金和已确认的表内利息,而抵债资产的实际价值是按抵债资产的可收回金额确认的,故在实际工作中,抵债资产的入账价值与实际价值常常存在差异。银行为了提前化解抵债资产处置风险,应定期(至少按季度)将抵债资产入账价值与抵债资产实际价值进行比较,并按要求计提减值准备。
对于抵债资产的入账价值等于或小于其实际价值的,不做账务处理;如果抵债资产的入账价值大于抵债资产实际价值,应根据抵债资产入账价值大于其实际价值的差额,按抵债资产的种类逐项计提减值准备。其会计分录为: 借:资产损失—计提抵债资产减值准备
贷:抵债资产减值准备
每季度末,银行应对抵债资产进行逐项检查,如果抵债资产实际价值发生变化,应根据最新实际价值与抵债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比较,按两者的差额计算当期应计提的减值准备,并对已计提抵债资产减值准备的账面余额进行调整。如果抵债资产当期应计提的减值准备大于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则按差额应补提减值准备。如果二者相等,不做账务处理。如抵债资产当期应计提的减值准备小于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则按差额冲减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增加当期损益,但冲减额最大不应超过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账面余额。其会计分录为:
借:抵债资产减值准备
贷:资产损失—计提抵债资产减值准备
(五)抵债资产处置时会计处理
抵债资产处置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从处置收入中直接抵减,待抵债资产未变现前,按照其实际发生额可先通过“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抵债资产处置损益为实际取得的处置收入与抵债资产净值、变现税费、可确认为利息收入的表外利息之间的差额。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当实际取得的抵债资产处置收入足以抵偿抵债资产净值、变现税费、待确认表外利息(抵债金额扣除贷款本金和表内利息之后的差额)之和时,待确认的表外利息可以全部确认为利息收入,那么处置收入抵偿全部项目后剩余部分计入营业外收入。其会计分录为:
借:现金(实际取得的处置收入扣除变现税费)借:抵债资产减值准备
贷:待处理抵债资产
贷:利息收入(抵债金额扣除贷款本金和表内利息后的差额)
贷:营业外收入—抵债资产处置收益 同时,销记相应的表外利息:
付:抵债资产待确认表外利息
2.当实际取得的抵债资产处置收入抵偿抵债资产净值、变现税费之后尚有剩余、但剩余部分不足以抵偿抵债资产待确认表外利息时,则剩余部分即为实际可冲减的表外利息的部分将之确认为利息收入,而将待确认而未能冲减的表外利息差额(抵债金额扣除贷款本金、表内利息、实际冲减的表外利息)部分计入营业外支出。其会计分录为:
借:现金(实际取得的处置收入扣除变现税费)借:抵债资产减值准备
借:营业外支出—抵债资产处置损失(待确认而未能冲减的表外利息差额)
贷:待处理抵债资产
贷:利息收入(实际可冲减的表外利息部分)同时,销记相应的表外利息:
付:抵债资产待确认表外利息 剩余部分的表外应收利息按规定程序上报冲减。3.当实际取得的抵债资产处置收入不足以抵偿抵债资产净值与变现税费之和时,差额部分计入营业外支出。其会计分录为:
借:现金(实际取得的处置收入扣除变现税费)借:抵债资产减值准备
借:营业外支出—抵债资产处置损失
贷:待处理抵债资产(抵债资产账面余额)表外应收利息按规定程序上报冲减。
4.抵债资产处置时涉及补价的,抵债资产处置损益为实际取得的处置收入与抵债资产净值、变现税费、可确认为利息收入的表外利息、实际支付的补价超出(或少于)预计应支付补价部分的差额。
实际支付的补价为变现所得价款扣除抵债资产在保管、处置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加上抵债资产在保管、处置过程中的收入。当差额为正时,计入营业外收入。其会计分录为:
借:现金(实际取得的处置收入扣除变现税费及实际支付的补价)
借:抵债资产减值准备 借:其他应付款项—应付抵债资产补价(预计应支付的补价)
贷:待处理抵债资产(抵债资产账面余额)贷:利息收入(实际可确认的表外利息)
贷:营业外收入—抵债资产处置收益
当 差额为负时,计入营业外支出。其会计分录为: 借:现金(实际取得的处置收入扣除变现税费及实际支付的补价)
借:抵债资产减值准备
借:其他应付款项—应付抵债资产补价(预计应支付的补价)
借:营业外支出—抵债资产处置损失
贷:待处理抵债资产(抵债资产账面余额)贷:利息收入(实际可确认的表外利息)
表外应收利息按规定程序上报冲减。
(六)抵债资产转为自用。银行不得擅自使用抵债资产,确因经营管理需要将抵债资产转为自用的,视同新购固定资产办理相应的固定资产购建审批手续,按转为自用抵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发生的处置费用金额计入固定资产等科目。同时销记相应的表外利息,并将该项抵债资产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予以冲回。其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
贷:待处理抵债资产
贷:现金
借:抵债资产减值准备
贷:资产损失—计提抵债资产减值准备
【参考文献】
1.夏博辉,“金融企业资产的核算”,《中国金融》,2003年18期。2.《现代商业银行会计》,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4年4月。
3.李明主编,《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释疑》,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年3月。
4.沈亚鸣主编,《金融会计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
5.谷澍主编,《银行业会计问题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7月。
(作者单位:中信银行总行会计部 /中信银行宁波分行)
第五篇:2015-10-13 旅游专项债券材料支持范围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债券拟支持的主要范围
1、新的景区开发建设(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类景区开发);
2、现有景区内的步行道、停车场、厕所、供水供电设施、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厕所、消防安防设施、应急救援设施、游客信息服务设施等基础设施;
3、研学旅行基地建设;
4、“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重点旅游线路和旅游区的房车营地、公共邮轮(游船)码头等设施建设;
5、旅游小城镇建设;
6、生态旅游项目;
7、乡村旅游扶贫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