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财神爷《2011年税收实务三百篇》
财神爷《税务秘籍精萃三百篇》龙年版
2011年岁末,财神爷将天财会计网(http://www.xiexiebang.com)和天财会计社区(http://bbs.kj968.com)中最精华文章、最实用内容、最热门话题,收集、整理成《税务秘籍精萃三百篇》龙年版,供大家学习!可能有些文章重复或内容过时、失效,希望大家指出,以便今后更正!
员工通讯费用的一系列涉税和财务处理问题 税收实务常见十大问题 汽车费税务审查 税务会计公式大全 易混淆相关税费的核算
工资薪金及福利费税前扣除政策要点 企业在开办期需关注的涉税业务 浅析“月饼“相关涉税事项 化解税务危机的八大秘诀
固定资产折旧税务处理需考虑几个因素 详解“礼品赠送”相关涉税会计处理 餐饮业应该缴纳哪些税费 年终一次性奖金税收政策集锦 饮食服务企业会计之营业税金及附加 几个争议中的有关员工福利费财税政策剖析 私车公用相关财税问题 会计凭证税务关注宝典 白条入账问题研究
新个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关注差旅费扣除的所得税处理 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要点 增值税不允许抵扣的27种情况 企业间无偿划转资产的涉税处理及例解 促销活动中赠送礼品的税务处理 借款利息可按金融企业贷款利率扣除 房地产企业商铺包租销售中的税务问题探讨 出口退税常见问题百问百答 酒店业税收的政策、问题及建议 几种特殊商业模式财税关注
广告费、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标准汇总 企业所得税扣除项目注意事项 国地税各项税种的纳税计算公式 企业所得税行业预警税负率 会计年终结账时应注意的税务问题 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教育业税收政策
哪些项目不进行纳税调整 劳保费税前扣除须符合条件 纳税人缴纳个税需注意的几个细节 捐赠税前扣除要注意的五个方面
个人所得税各应税项目的计算说明之工资薪金所得 企业亏损弥补的涉税注意事项 房地产企业营业税政策汇总解析 大企业应注意14项纳税遵从风险 企业终止后的税收问题 如何应对税务检查
职工福利费四大涉税问题剖析 衣食住行玩企业所得税各地政策大盘点 职工薪酬常见问题的财税处理 出租房屋要缴哪些税
销售提成奖励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 关于购物卡的各种财税问题的法规整理 股权投资收益所得税政策总结 房地产开发各环节税收政策汇集 契税政策问答及须知
雇主为雇员承担(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及其税务处理 差旅费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规定 应付福利费若干税政解析
税企间常见40个涉税争议问题与风险规避 工会经费税前扣除注意五大事项 热点税收政策解答
企业年金个税计算应注意四个问题 税务相关的会计分录
以“购物返积分”形式促销的税务处理 企业向个人赠送礼品的税务处理
视同销售流转税、所得税法和会计处理规定的差异与协调 建筑企业跨地区经营如何缴纳企业所得税 离退休人员的节日慰问等费用可否在税前扣除 向职工福利售房的税务处理 支付给独立董事的费用如何税务处理 公司购实物发给员工如何财税处理 赞助收入的涉税处理 超市发售购物卡券的财税处理 有奖销售的会计核算和税务处理 “捆绑销售”行为的税务处理 以旧换新业务购买方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年终奖所得税的计算
个人无偿赠送或者受赠不动产涉税问题小结 酒店餐饮服务业需缴纳哪些税费 两种模式误餐补助的财税处理差异分析 收取房屋押金时是否发生营业税纳税义务 企业向个人支付借款利息时相关涉税问题 个人出租房屋涉及的税收 百货公司常用促销方式的税务处理 汇算清缴年终结账应关注的财税事项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扣除项目时应注意十个细节 企业为员工报销私家车燃油费等按30%代扣个人所得税 企业职工福利费税前扣除风险提示 房地产企业各项开发费用的扣除问题总结 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商业保险个人所得税差异 企业常见费用的税前扣除问题汇总
个人购物时取得的赠品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企业固定资产进项抵扣应注意的问题 合理损耗与非正常损失的税前扣除 向个人赠送礼品勿忘依法纳税 所得税汇算清缴中常见实务问题解读 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政策分析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交各税种稽查及处罚案例 房地产行业应缴纳营业税的20种业务 "差旅费"税前合法扣除相关政策汇集 房产税政策焦点解读 纳税人自查指南 各行业纳税指南
食堂里的税务问题:职工午餐费纳税处理 纳税人增值税账务处理大汇总 防暑降温支出的税务规划 几种特殊销售方式计税依据的确定 企业发生个人借款利息支出的所得税处理 餐饮企业涉税风险防范
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各种形式收取的款项如何进行财税处理 促销方式之“诚意金”背后的博与弈
公司组织员工旅游费用有正规发票可否税前抵扣 各种股东分红的所得税问题汇总——天财会计网精华文章 公司组织员工旅游费用有正规发票可否税前抵扣 增值税偷税十种类型的大披露!印花税技巧之22种合同无须贴花总结
现行房屋租赁涉税处理政策盘点——天财会计网精华文章 非营利组织企业所得税免税收入税务处理 业务招待费如何税前扣除 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的把握要点 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的计算缴纳 “私车公用”涉税问题的分析与归纳 企业“赞助支出”税前扣除并非不可能 企业借款利息税前扣除税务处理解析 企业跨年度需关注的八大财税处理 “预收账款”挂账需要注意涉税风险 简析出口中常见12个误区
房地产企业预提成本并税前扣除问题 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有何区别 各税种对“视同销售”的规定有所不同 房地产业营业税的相关政策规定 可税前扣除的准备金支出有哪些
房地产公司采用账簿上不列或少列收入等手段少缴所得税 手续费和佣金支出如何税前扣除 哪些费用税前扣除不需要正式发票 年终结账注意事项及税务提醒 企业集中购入礼品的税务处理 税务处理业务
纳税人未缴或少缴税款被查补税款的会计处理 过节费当月全额计征个人所得税 企业常见费用支出税前扣除规定 哪些税可以不计提
保险企业佣金应该如何扣除 餐饮业要交的税种以及税率 “赠送购物券”的涉税处理 “满送、满减”销售的涉税处理 年终奖如何缴个税
出口退(免)税的认定程序、权限、所需资料、示范文本、时限 出口退(免)税审核的程序、权限、所需资料、时限等 流转税报批类税收优惠项目权限、流程、时限和附报资料 增值税转型相关政策 为员工支付体检费应代扣个税 企业间支付管理费的账务处理 取得个税手续费返还的涉税处理
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问题讲解 个人住房转让的营业税政策调整纳税操作指南 准确把握职工福利费扣除范围 异地施工注意纳税规定变化 哪些设备要计入房产原值缴税 开具红字发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企业为个人购买房屋如何缴纳个税等 新企业所得税法对非居民企业纳税的影响 商场收取的促销费是否缴增值税 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的盘盈和盘亏处理 企业年金的个人所得税处理及经典案例分析 企业跨年度需关注八大财税业务处理 合并业务所得税的特殊处理 增值税核算时的常见错误
车改补贴及董事费用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 小企业怎样处理现金收款业务 长期待摊费用的税务处理 缴纳契税不可剔除土地开发成本 企业常见的费用支出的税法规定 购物卡销售何时申报纳税
非金融企业向个人借款发生的利息支出税前扣除问题 抵扣期限延至180日后需注意三大事项 增值税特殊业务财税处理
非营利组织满足9项条件可获免税资格 购物卡销售何时申报纳税 保险费与住房公积金免个税条件 个人所得税纳税实务例解
职工福利费扣除范围究竟应该如何把握 进出口企业退税办理指南 房地产不得不关注的20个问题
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注意的几个事项 地税代收规费常见问题指南 运输发票抵扣六项注意 补充养老、医疗保险可税前扣除 企业所得税前不能扣除项目22项解析 增值税发票冲红问题
建筑业挂靠行为税收征管问题及对税收的影响 不同行业营业税的会计处理 应交税金——增值税的核算
房地产开发企业预售业务涉税会计处理 新政策下企业租金收入的财税处理 个人转租房屋的税务处理 企业支付职工集资利息如何处理? 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如何申报坏账损失 消费税的会计处理 增值税的会计核算
四种特殊预收款的税务处理 购物奖励积分财税处理不同 赔偿款收支的会计和税务处理 企业向个人借款的涉税处理 营业税各项目的会计处理
商业折扣与现金折扣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一般纳税人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操作技巧 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财税处理 分期收款销售业务增值税的会计处理 与进项税额有关的帐务处理
“五险一金”和补充保险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及会计处理 企业资产报损的税务处理
视同买断方式和收取手续费两种代销如何做账 施工企业会计帐务核算常见问题汇总 增值税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 防暑降温费如何进行所得税处理 企业中各种税种的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应对增值税检查的进场费认定及其会计处理 简述会计与税法的差异
违约金、逾期付款利息的开票及纳税问题会计相关问题 购物卡的增值税处理
比较难处理的会计涉税事项选录 员工报销私家车燃油费的企业所得税处理 4种出口退税你选哪种
业务招待费在新税法下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增值税纳税检查账务调整方法 存货与固定资产盘盈盘亏会计处理思考 年底财务做账要注意什么 自产自用税务与会计处理新探 职工午餐费如何进行涉税处理 营业税的核算方法与会计处理 会员卡营销税务处理 税收会计记账科目设置 连锁经营下增值税的处理方法 企业无偿借款的税务处理
企业为员工负担税款的会计及税务处理 增值税视同销售会计处理 视同销售会计处理总结 一般纳税人增值税账务处理 商企几种促销行为的增值税处理 消费税会计核算之账务处理 九类“其他所得”要缴个税 存货损失财税处理
无形资产所得税会计处理相关问题探讨 员工辞退福利的涉税处理 买十赠一的会计核算和税务处理 预缴企业所得税的账务处理 新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 不同行业应纳税种 税务处理业务
房地产业行业纳税指南 日常税收业务涉税风险提示 企业各种税金的抄税报税流程 企业所得税税制要点与评析 个人所得税税制要点与评析 营业税税制要点与评析 消费税税制要点与评析 增值税税制要点与评析 一般纳税人月末报税程序指南 各税种纳税申报的期限 各税种的纳税地点 发票种类及使用范围 乱开“礼品”发票风险大 对开发票的涉税风险 偷逃骗税六类主要手段解析
房企土地增值税偷、漏、避税手段揭示
房地产行业五大偷税术:纳税申报不及时最普遍 如何发现企业账外偷税
房地产开发企业虚列成本偷逃税款的税务稽查案例 工资、薪金所得审核要点 企业增值税日常稽查十二法 骗取出口退税犯罪的主要手段
房地产开发公司设置内外账偷税稽查案例 旅游业逃税特点及税务稽查方法 查处企业偷税的60种手法 超市税务检查指南
应对税务检查八大实用宝典 地产偷税术
工资、薪金所得检查的方法 虚列成本偷逃企业所得税稽查案例 税务稽查中发现的五种典型偷税手法 企业在税务稽查中逃税案例汇总 房产中介业税收检查指南 交通运输业税收检查指南 建筑安装业税收检查指南 房地产业税收检查指南 查账中发现的偷税手法 对纳税人账外账的检查技巧 税务稽查人员必需知道的账外账手法 纳税人接受稽查时的应对态度 税务查账的方法、重点与流程 水泊梁山税收一百单八道秘藉 发票常识汇总,超实用 所得税汇算80个问题的处理 各行业所得税负率 各行业增值税负率 房地产企业涉税会计 会计处理前后的节税窍门 应交税费的核算及会计处理 增值税行业平均税负率参照表 企业内部发票管理宝典
第二篇:税收实务教案
第一章 税收理论基础
第二章 税收制度
一、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一、纳税人
二、课税对象
三、税率
一般说来,税率可划分为比例税率、定额税率和累进税率三类。
四、计税依据
五、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六、纳税地点
七、纳税环节
八、纳税期限
纳税期限有两层含义:
(一)结算期限
(二)缴款期限
九、税收优惠
十、加成加倍征收
十一、违章处理 二
税制分类
一、按课税对象的性质进行分类
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可将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目的税、资源税。
二、按税负能否转嫁进行分类
按税负能否转嫁进行分类,可将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三、按税收管理权限进行分类
四、按计税标准分类
五、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
六、按税收收入形态来分类
七、按是否具有独立的计税依据进行分类
八、按存续时间的长短进行分类
九、按是否具有特殊目的分类
十、按照税收负担的确定方式分类 三
税制理论
一、流转税概论
(一)定义
(二)分类
(三)特点
(四)制度设计
二、所得税概论
(一)定义
1、所得的定义
实践中有以下几个计税难点:(1)关于实物所得。(2)转移所得。(3)推定所得。(4)资本利得。
(二)分类
所得税可分为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国外称为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障税、资本利得税、超额利润税等。
(三)特点
1、计算征管较为复杂。
2、税负不易转嫁出去。
3、存在经济上的重复征税。
(四)个人所得税具体制度设计
(五)公司所得税税制设计
(六)社会保障税税制设计
(七)资本利得税的设计
(八)超额利润税的设计
三、财产税概论
(一)定义
(二)分类
按照课税财产的范围不同,财产税分为一般财产税和特别财产税。按照应税财产的不同运动形态,分为静态财产税和动态财产税。按照课税权行使的连续性,财产税可分为经常财产税和临时财产税。
(三)特点
(四)税制设计
四、行为目的税概论
(一)定义
(二)分类
(三)特点
(四)税制设计
五、资源税概论
(一)定义
(二)特点
(三)税制设计 ●练习题
1、税制构成要素有哪些?
2、超额累进税率与全额累进税率有何区别?
二、税收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将税收分为不同的种类:
(一)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 流转税
2所得税
3财产税 资源税 行为税 1 流转税
定义——以生产流通过程中的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为课税对象征收的税。例如:销售额是商品流转额,咨询公司的营业收入是非商品流转额。
流转税的特点:1)以商品经济为前提;2)流转税与企业成本高低、盈利与否没有关系;3)税负会影响价格,进而影响企业竞争力;4)流转税容易转嫁。
2.所得税
——以纳税人的所得额或收益额为对象征收的税。种类: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 征收方法:分类所得、综合所得
特点:1)税源较广,税负有弹性;2)税负难以转嫁;3)征收和管理较复杂。3.财产税
定义;以纳税人所拥有和支配的财产为征税对象。
种类:1)对财产持有的课征,即对一定时期中所拥有和支配的财产数量或价值进行征税,如:房产税等;
2)对财产转让的课征,对财产所有权发生变更时进行征税。如:遗产与赠与税。
特点:1)调节贫富差距;2)税负难以转嫁;3)难以对全部财产征收;4)分税制下设为地方税。.资源税
定义—以自然资源为对象开征的税。特点:1)根据受益原则征收。
2)调节级差收入;
3)保护资源,防止滥用资源。5.行为税
定义——对纳税人的特定行为对征税对象。特点: 税源较为分散 2 税种设置灵活。
(二)按征收权限分类 中央税:以中央政府为课税主体的税种,税收收入归属于中央财政。如:关税、消费税等 2 地方税:以地方政府为课税主体的税种,税收收入归属于地方财政。如: 共享税:中央统一立法,税收收入由中央和地方按一定比例共享支配的税种。如:增值税、证券交易印花税。
(三)按计税依据分类
从价税:以征税对象的价格或价值为计税标准的税种,与征税对象的价格有直接的关系。
从量税:以征税对象的自然实物量为计税标准的税种,征税对象的价格变动不会影响税收收入。
(四)按税负能否转嫁
直接税:税负不能转嫁的税种,纳税人与负税人合一。如:财产税、所得税。间接税: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纳税人与负税人两者分离。如:流转税
(五)按税收与价格 的关系
价内税:税金包含在价格之内的税种。如:营业税、消费税等 价外税:税金作为商品价格外的附加部分的税种。如增值税。
第6章 城市建设维护税及教育费附加
概念 征税对象 纳税义务人
税收实务(税率、计税依据)案例
一、概念
二、征税对象及范围
以实际交纳的“三税”为征税对象 城市维护建设税在全国范围内征收
三、纳税义务人 在征税范围内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
各种性质的企业和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军事单位、社会团体、其他单位及个体工商户及其他个人。
四、税收实务(税收优惠)随“三税”减免而减免 随“三税”退库而退库
对“三税”实行先征后返(财政部)、先征后退(税务局)、即征即退办法的,除另有规定外,一律不退(返)城建税。
出口产品退增值税、消费税的、不退还城建税。
海关对进口产品代征的增值税、消费税,不征城建税
四、税收实务(计算)
应纳税额=纳税义务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之和×适用税率
课堂练习
1、城建税的计税依据是什么?
2、违反三税有关税法加收的滞纳金和罚款是否加入计税依据?
3、某单位是运输单位,缴纳什么税?需要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吗?
课堂练习
某县城为生产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义务人。本期进口材料一批,向海关缴纳进口环节增值税10万。本期在国内销售产品缴纳增值税30万、消费税50万,超过纳税期限,被罚滞纳金1万;本期进口乙产品一批,按规定退回增值税5万。本期企业应缴纳城建税为()万元。A.4.55
B.4
C.4.25
D.5.6 课堂练习
某镇一酒厂,某年10月份实际缴纳消费税32250元,缴纳增值税27800元,计算该酒厂当月应缴纳的城建税。课堂练习
某市大型商贸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义务人。某年12月加工化妆品一批,委托方提供原材料不含税金额86万,加工结束后收取加工费含税金额46.8万。该化妆品在当地无同类产品市场价格,计算该公司加工环节代收代缴消费税及城建税。
答案:
(1)组成计税价格=[86+46.8/(1+17%)]/(1-30%)=180万元 代扣代缴的消费税税额=180×30%=54万元
(2)代扣代缴的城建税税额
=54×7%=3.78万元 总结: 概念
纳税义务人 计税依据 税率 口诀
作业:实训部分
税收征管制度
●本章教学内容:税收征管制度的含义、包含的内容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税收征管制度的具体规定。●本章重点:税收保全、税收强制实行
●本章难点:税收保全、税收强制实行的区别
第一节
税务登记
税务登记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经济活动进行登记,并据此对纳税人实施税务管理的一项法定制度。
一、税务登记类型
二、税务登记证的用途 第二节
账簿、凭证管理
一、帐簿、凭证设置
二、账簿、凭证管理
三、发票管理
第三节
纳税申报
一、纳税申报方式
二、延期申报
三、报告表的主要内容
四、应报送的资料 第四节
税款征收 一、一般规定
二、关联交易的税款征收
三、处罚规定
(一)扣押
(二)税收保全
(三)税收强制执行
(四)其他规定
四、税款退还
五、税款追征
第五节
税务检查
一、税务机关的检查权限
二、对税务机关和人员的要求 第六节
法律责任 一、一般违章
二、偷税
三、欠税
四、骗取出口退税
五、抗税
六、其他违法行为
七、税收争议的处理 ●练习题
1、什么是偷税?
2、税收保全与强制实行的区别是什么?
第三篇:《经典诵读三百篇》
五下《经典诵读三百篇》复习题
1.“蜂蝶纷纷过墙去。” 横线上所填诗句是()A、依旧烟笼十里堤 B、雨后全无叶底花 C、却疑春色在邻家 D、夜深还过女墙来 2.“,绿柳才黄半未匀。” 横线上所填诗句是()A、草树知春不久归 B、诗家清景在新春 C、若待上林花似锦 D、百般红紫斗芳菲 3.“江雨霏霏江草齐。” 横线上所填诗句是()A、无情最是台城柳 B、雨前初见花间蕊 C、依旧烟笼十里堤 D、六朝如梦鸟空啼 4.“,疑是经冬雪未销。”
A、不知近水花先发 B、迥临村路傍溪桥 C、独出门前望野田 D、虫声新透绿窗纱 5.“蜂蝶纷纷过墙去”中“蜂蝶”是:()A、一种蝴蝶 B、蜜蜂和蝴蝶 C、一种蜜蜂 D、一种昆虫 6.“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中“阑干”解释为:()A、横斜的样子 B、栏杆 C、倾斜的样子 D、歪斜的样子 7.“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中“桃花雨”指:()A、将桃花比作雨 B、结桃子时下的雨 C、将雨比作桃花 D、春雨 8.“溪居即事”中“溪居”指:()A、溪边村舍 B、小溪边 C、在溪边居住 D、在溪边钓鱼
9.“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0.“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飞雪”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1.《石头城》和《台城》这两首诗的“城”分别在:()A、洛阳、南京 B、南京、扬州 C、都在南京 D、南京、西安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王谢”指的是:
A、一户人家 B、一个人的名字 C、王导、谢安 D、乌衣巷 13.哪一句不是描写春天的诗句()
A、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B、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C、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D、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14.哪一句不是描写夜色的诗句()
A、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B、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C、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D、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15.哪一句描写的是夏天的雨()
A、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B、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C、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D、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16.“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这句诗的作者是()
A、李白 B、张谓 C、刘方平D、白居易
17.“,潮打空城寂寞回。” 横线上所填诗句是()A、山围故国周遭在 B、百般红紫斗芳菲 C、夜深还过女墙来 D、迥临村路傍溪桥 18.“手种堂前垂柳。” 横线上所填句子是()A、尊前看取衰翁 B、别来几度春风 C、山色有无中 D、行乐直须年少 19.“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写的是:()A、平山堂 B、五亭桥 C、石头城 D、繁华的街市 20.“头头空洞过云桡”中“云桡”指:()A、云朵 B、小船 C、月亮 D、扬州
21.“,律吕调阳。”(选自《千字文》)横线上应填()A、秋收冬藏 B、金生丽水 C、闰余成岁 D、宇宙洪荒
22.“,鸟官人皇。”(选自《千字文》)横线上应填()A、玉出昆冈 B、龙师火帝 C、寒来暑往 D、始制文字
23.“,臣伏戎羌。”(选自《千字文》)横线上应填()A、爱育黎首 B、垂拱平章 C、金生丽水 D、龙师火帝
24.“,白驹食场。”(选自《千字文》)横线上应填()A、四大五常 B、宇宙洪荒 C、鸣凤在竹 D、爱育黎首
25.“遐迩一体。”(选自《千字文》)横线上应填()A、垂拱平章 B、始制文字 C、率宾归王 D、宇宙洪荒
26.“化被草木。”(选自《千字文》)横线上应填()A、龙师火帝 B、爱育黎首 C、寒来暑往 D、赖及万方
27.“剑号巨阙。”(选自《千字文》)横线上应填()A、露结为霜 B、珠称夜光 C、玉出昆冈 D、果珍李柰 28.“恭惟鞠养。”(选自《千字文》)横线上应填()A、盖此身发 B、四大五常 C、岂敢毁伤 D、赖及万方 29.“,吾将上下而求索。”横线上应填()A、路漫漫其修远兮 B、有志不在年高 C、君子之学必日新 30.“,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的作者是()A、文天祥 B、屈原 C、老子 D、苏轼
31.“,岂因祸福避趋之。”横线上应填()A、安得广厦千万间 B、三千越甲可吞吴 C、苟利国家生死以 32.“,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话是谁说的()A、顾炎武 B、范仲淹 C、林则徐 D、诸葛亮 33.下列哪句话不是文天祥说的?()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3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名言是有关()A、创新 B、合作 C、爱国 D、励志
3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名告诉我们()A、要创新 B、要学会合作 C、要爱国 D、要有气节 36.“有志不在年高。”横线上应填()A、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路漫漫其修远兮 C、无志空长百岁 37.“出淤泥而不染。”横线上应填()A、要留清白在人间 B、濯清涟而不妖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8.小李办事很教条,不知道灵活创新,你会用哪句名言来告诫他?()A、,吾将上下而求索。B、为学须觉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长进。C、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附答案:
1C
2B
3D
4A
5B
6A
7D
8A
9C
10A
11C
12C
13C
14D
15C
16D
17A
18B
19B
20B
21C
22B
23A
24C
25C
26D
27B
28C
29A
30B
31C
32C
33B
34C
35D
36C
37B
第四篇:税收征收管理实务
税收征收管理实务
一、税务组织机构
税务机关是主管我国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部门。1994年,为了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更好地发挥国家财政的职能作用,增强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我国开始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同时,为了适应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需要,我国对税收管理机构也进行了相应的配套改革。中央政府设立国家税务总局,是国务院主管税收工作的直属机构。省及省以下税务机构分设为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两个系统。
国家税务局系统的机构设置为四级,即:国家税务总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市、州、盟)国家税务局,县(市、旗)国家税务局。国家税务局系统实行国家税务总局垂直管理的领导体制,在机构、编制、经费、领导干部职务的审批等方面按照下管一级的原则,实行垂直管理。地方税务局按行政区划设置,分为三级,即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税务局,地(市、州、盟)地方税务局,县(市、旗)地方税务局。地方税务局系统的管理体制、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按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办理。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税务局实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家税务总局双重领导,以地方政府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国家税务总局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税务局的领导,主要体现在税收政策、业务的指导和协调以及对国家统一的税收制度、政策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等方面。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地方税务局实行上级税务机关和同级政府双重领导、以上级税务机关垂直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即地(市、州、盟)以及县(市、旗)地方税务局的机构设置、干部管理、人员编制和经费开支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税务机构垂直管理。
国家(地方)税务局系统依法设置,对外称谓统一为国家(地方)税务局、税务分局、税务所和国家(地方)税务局稽查局,按照行政级次、行政(经济)区划或隶属关系命名税务机关名称并明确其职责。各级税务局为全职能局,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地区(市、盟、州)以及直辖市的区、副省级市的区,县(旗),县级市、地级市城区的行政区划设置,地级以上城市的区也可按经济区划设置。税务分局、税务所为非全职能局(所),是上级税务机关的派出机构。可按行政区划设置,也可按经济区划设置。较大县的城区、管辖五个以上乡镇(街道)可设置税务分局。管辖四个以下乡镇(街道)的机构称税务所。各级税务局稽查局是各级税务局依法对外设置的直属机构。地级市的城区如有需要,可以设置稽查局,城区稽查局视不同情况既可按行政区划设置,也可跨区设置,由所属区税务局管理,业务上接受上级税务局稽查局的指导。
全国省以下国家税务局系统共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局、15个副省级城市局、336个地(市、州、盟)局、81个直辖市区局、152个副省级城市区局、840个地(市、州、盟)区局和2054个县(市、旗)局,另外设置有2898个稽查局、直属分局等直属机构,10507个税务分局、税务所等派出机构,4153个信息中心、机关服务中心等事业单位。地方税务局系统共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局、15个副省级城市局、317个地(市、州、盟)局、71个直辖市区局、106个副省级城市区局、571个地(市、州、盟)区局和1949个县(市、旗)局,另设置有4977个稽查局、直属分局等直属机构,18178个税务分局、税务所等派出机构,2132个信息中心、机关服务中心等事业单位。
截至2007年底(查询不到更新的数据),全国税务系统共有正式在职人员74万多人。国家税务总局机关及直属单位正式在职人员888人(不含扬州税务进修学院)。省以下国家税务局系统共有正式在职人员39.44万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0.78万人,大学本科18万人,大学专科16.51万人,中专和高中及以下4.15万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员比例为89.46%.省以下地方税务局系统共有正式在职人员35.27万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0.64万人,大学本科16.47万人,大学专科13.56万人,中专和高中及以下4.6万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员比例为86.97%.二、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的征收管理范围
按照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规定,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有着不同的征收范围,具体划分如下:
国家税务局主要负责征收和管理的项目有:增值税,消费税,铁道、各银行总行、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营业税、所得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央企业所得税,中央与地方所属企、事业单位组成的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的所得税,2002年1月1日以后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设立(开业)登记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地方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海洋石油企业所得税、资源税,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对证券交易征收的印花税,车辆购置税,出口产品退税,中央税的滞补罚收入,按中央税、共享税附征的教育费附加(属于铁道、银行总行、保险总公司缴纳的入中央库,其他入地方库)。
地方税务局主要负责征收和管理的项目有(不包括已明确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的地方税部分):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船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印花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停征收),地方税的滞补罚收入,按地方营业税附征的教育费附加。在部分地区还负责社会保险费及其他一些地方规费的征收。
在部分地区,目前耕地占用税和契税由地方财政部门征收和管理。另外,关税、船舶吨税由海关系统负责征收管理,海关还负责代征进口产品的增值税和消费税。
国家税务局与地方税务局虽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行政执法主体,有着各自的工作职责和征管范围,但都是政府的重要经济职能部门,共同执行统一的税收法律和法规,共同面对的纳税人。各地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不断加强协调配合,整合行政资源,共同致力于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交流沟通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建立信息交换制度,定期交换数据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加强日常征管工作的协作,通过联合办理税务登记证、联合开展个体工商户税额的核定、联合开展纳税信用等级评定、联合组织税收宣传、纳税咨询辅导、对同一纳税人欠缴税款实行联合公告、联合实施税务检查以及加强税收政策执行的沟通协调等方式共同做好对纳税人的服务和管理。
三、分税制的体制效率
1994年开始的“分税制”财税体制可以概括为“确立一个契约、强化三个保障”,即:
1、确立新型中央与地方财政契约关系,由“承包制”变为“分税制”;
2、强化组织保障,实行国、地税机构分税分管双重体制;
3、强化技术保障,通过金税工程推进税收管理信息化;
4、强化执行力保障,主要是加强法治建设,严肃财经纪律,整顿税收秩序,查处执法犯法,优化纳税服务,完善征管制度,打击偷逃骗税(尤其是1997年组建总局稽查局并完善全国稽查组织体系)。该体制的效率生成机制如下:
一是分税制使财政承包制原体制成本(代理成本)大幅降低。
围绕税收的各种权限在政府间的划分就是所谓的财税管理体制。无论是承包制还是分税制,国家税收的征收管理都必须实行分级管理,组织机构依然要按行政区划分级设置,同样是一种等级组织,同样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以及不确定性因素,因此,都同样存在代理问题及其代理成本——这也是体制成本。在不同体制下的代理成本或体制成本的差别就是体制效率的来源。
财政承包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定额承包,即S(x)地方报酬函数=X地方行为结果-C上交中央税(含利)。在这种体制中,不管X如何,而C是不变的,其实质是由地方政府承担全部风险。但实际上,地方政府总是设法使自己逃避风险以使中央承担风险,往往在“事前”确定C时,夸大风险,使C降低,在税收分配方案和留成比例上与中央政府讨价还价,以获得更大的地方利益。
另一种承包方式是固定比例法,即S(x)地方报酬函数=A地方分成比例?X地方征得收入。这种体制的实质是中央与地方共担风险。但由于地方分成比例A小于1,因而地方政府不甘心与中央分享,往往在“事后”通过隐瞒收入,人为降低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的做法来藏富于企业,减少上交中央的财政收入。然后“再通过集资、摊派等非规范手段把这块收入再收上来。这样共享收入的增长部分实际上就变成了地方独享收入,这也是滥集资滥摊派的根源之一”——这也正是财政承包制的体制成本(代理成本)。
地方政府(税收征收机关)隐藏税收实现额或降低超收额的代理行为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中层
合谋”,即省以下政府间“合谋”。比如,擅自下放减免税权限,扩大“税式支出”额度和用途范围,鼓励默许下级政府坐支税收收入,层层设立国家金库以外的收入账户,体外储存税款,扩大预算外收入范围,游离于与中央分成共享范围之外。在1982-1989年间,地方预算外收入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其预算内收入的增长。地方财政收入中的预算内收入从占GDP的20%下降为14%,而预算外收入则一直占GDP的12-13%。二是“底层合谋”,即基层征收机关与纳税人的“合谋”,对付其上一级税收管理机关。比如,扩大减免范围,违法坐支税款,纵容企业拖延交纳,纵容企业挤占税利,由企业报批盘亏、毁损等损失,提高折旧及其他费用提取标准,税银(行)联手搞假“税前还贷”冲销应税利润,等等;形式多样,不一而足。
尽管“体制成本”没有直接的精确数据,但其间接表现就是“两个比重”大幅下降,财税法纪被从根本上破坏,税收配置调节功能紊乱,中央利益遭受侵害,财政日益拮据,宏观调控能力下降,区域差距扩大,部分地方财政日益强大,甚至拥财自重,进而削弱中央经济权威与政治权威的统一。当这种体制成本高到不可承受之时,新的体制就将取而代之了。
分税制体制使税收征管中的代理空间大大压缩,尤其是“国、地税分设体制”有助于提高中央政府对中央税征收管理的控制力,使中央税收以更低代理成本的组织形式取代了较高代理成本的组织形式,国税系统作为中央“自己的队伍”,其“忠诚问题”从组织基础上得到了确保。尽管在实行分税制最初的1994-1997年,体制惯性使得体制成本降低的效果并不理想,出现了部分国税机关丧失原则、疏于职守,与地方政府和不法企业共谋,虚开增值税发票、骗取出口退税以及直接截留已入库的中央税税款等代理行为。但伴随着与分税制配套的“三个保障”措施有效深入地运作,新体制终于得以确立,代理成本逐步消除,“体制效率”逐步显现。
二是分税制使中央与地方获得巨大的激励效率。
分税制确定了中央与地方分税分管的基本权力边界,使得税收风险和收益基本由中央与地方各自承担,权责更趋分明,激励作用明显。一方面,中央与地方各自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当家理财的激励和便利,征税努力程度普遍提高。尤其是地方税收,在自身加强管理以促进地方税收秩序好转的同时,也带动了包括国税收入在内的税收总体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作为上层建筑的分税制变革,产生了“税收与经济的交叉互动”效果[17],不仅促进宏观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又循环带来税收收入的更大增长。稳定的地方收入预期和来源有效地激励了地方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的积极性,大力投资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优化投资环境,进行区域竞争。对中央政府而言,新体制确保了“两个比重”的提高,使其经济权威与政治权威统一起来,尤其是中央政府有足够的财力来实行转移支付,并以此来奖励地方政府。比如,2009年中央对地方政府的税收返还和补助占中央财政总支出的57%,占地方财政收入总额的43%。
三是伴随着“三个保障”的逐步强化,征管技术保障与组织保障、执行力保障形成合力,使分税制的激励、约束、配置和保险等效率高度统一。
作为征管技术保障的“金税工程”,不仅把亿万纳税人纳入监控网络,同时,它独有的技术特性和功能也打破了行政官僚体制信息渠道的单一性和信息的垄断性,产生了巨大的约束效率。比如,纳税人和基层税务人员的征纳行为均需“授权”,并留有“记录”,且可进行核对和比对,有利于上级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和基层税务人员征纳行为进行直接监控,监督并制约自由裁量权的滥用。
作为组织保障的“国、地税机构分设”有效地配置了管理资源,有利于提高征管专业化水平和分工程度,不同的税种所依赖的税制载体、征管程序及征管技能是不同的,分设体制有利于提高征税专业化水平和分工程度,从而以规模经济形式获得了配置效率。比如,在分设体制基础上,以专业化为特征的重大机构改革,用征收、管理、稽查等专业性机构替代综合性分局;把对企业征收、管理、稽查职责上收到省级或市级税务机关,建立起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税收权力运行机制。用信息化加专业化的思路改革税务部门的管理方式,是我国税收管理乃至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工程之一[18]。
显然,分税制体制选择和以“三个保障”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创新确保了经济增长带来的税收增长得到较大限度地应收尽收,体制成本大大降低,体制效率极大提高。宏观税负在1998年出现“拐点”,并连续上升至今,税收征管效率年均提高值9.6%,税收征管效率提高每年促进税收增长约4.1%。l995-2008年税收增长弹性由80年代的小于1增长为平均1.47,税收收入年均增长率由l986-1992年的7.2%,增长为
1995-2008年的18.4%。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从l995年的10.3%逐步提高到2009年的20.1%(其中,税收收入占GDP的比例从9.9%上升到l7.5%)。国家税收秩序乃至经济秩序持续好转,连年稳健增长的税收收入更是奠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不仅如此,体制效率的意义也包含着保护地方权益、发展财政民主等立宪层面的深远含义。分税制体制选择及其保障制度创新,从国家汲取功能的结构上改变了国家权力基础和运行规则,不仅保障了中央经济权威与政治权威的统一,而且为建立在财事两权科学界定基础上的分级财政奠定了组织基础,是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模式的基本路径和制度选择,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政治成就。
四、税收制度的法律级次
目前,中国有权制定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国家机关主要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等。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和有关规范性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8条规定,税收事项属于基本制度,只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制定法律方式确立。税收法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范围内普遍适用,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目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税收实体法有两部,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税收程序法有一部,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作出的规范性决议、决定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法律解释,同其制定的法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比如,1993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适用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税收暂行条例的决定》,等等。
(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和有关规范性文件
我国现行税法绝大部分都是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归纳起来,可以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税收的基本制度。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尚未制定法律的,授权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比如,现行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车辆购置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契税、资源税、车船税、船舶吨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烟叶税、关税等诸多税种,都是国务院制定的税收条例。
二是法律实施条例或细则。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个人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税收征管法,国务院相应制定实施条例或实施细则。
三是税收的非基本制度。国务院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包括国务院或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通知、决定等。比如200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中有关房地产交易营业税政策的规定。
四是对税收行政法规具体规定所做的解释。比如2004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第五条解释的复函(国办函[2004]23号)。
五是国务院所属部门发布的,经国务院批准的规范性文件,视同国务院文件。比如2006年3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经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关于调整和完善消费税政策的通知》。
(三)、国务院财税主管部门制定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财税主管部门,主要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和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它们根据法律和国务院行政法规或者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在本部门权限范围内发布的有关税收事项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包括命令、通知、公告、通告、批复、意见、函等文件形式。
具体为,一是根据行政法规的授权,制定行政法规的实施细则。二是对税收法律或者行政法规在具体适用过程中,为进一步明确界限或者补充内容以及如何具体运用做出的解释。三是在部门权限范围内发布对税收政策和税收征管具体事项做出规定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四)、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有关规范性文件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只有经由税收法律和税收行政法规授权,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才有权制定地方性税收法规。
(五)、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政府规章和有关规范性文件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行政法规,制定规章。
根据中国现行体制,税收立法权,无论中央税、中央地方共享税还是地方税,立法权都集中在中央,地方只能根据中央的授权制定税收法规、规章或者规范性文件。比如,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车船税暂行条例规定,税额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规定幅度内确定。
此外,民族区域自治法第35条规定,在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和省级人民政府)在国家统一审批减免税项目之外,对属于地方财政收入的某些需要从税收上加以照顾和鼓励的,可以实行减税或者免税,自治州、自治县决定减税或者免税,须报省或者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
(六)、省级以下税务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这是指省级或者省级以下税务机关在其权限范围内制定的适用于其管辖区域内的具体税收规定。通常是有关税收征管的规定,在特定区域内生效。这些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依据,往往是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或者上级税务机关的文件要求。
(七)、中国政府与外国政府签订的税收协定
税收协定是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为了协调相互之间在处理跨国纳税人征税事务和其他涉税事项,依据国际关系准则,签订的协议或条约。税收协定属于国际法中“条约法”的范畴,是划分国际税收管辖权的重要法律依据,对当事国具有同国内法效力相当的法律约束力。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对外谈签税收协定至2007年底,已对外谈签了89个税收协定,其中86个已经生效执行,与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也签署了税收安排。这些协定和安排在避免双重征税,吸引外资,促进“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以及维护国家税收权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中央人民政府不在特别行政区征税,特别行政区实行独立税收制度,参照原在香港、澳门实行的税收政策,自行立法规定税种、税率、税收宽免和其他税务事项。立法会是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它制定的税收法律在特别行政区内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特别行政区法律须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但备案不影响生效。
第五篇:税收实务的实习报告
税收实务的实习报告
学院:
班级:学号:姓名:
税收实务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实习内容:增值税的进项税额明细表、销项税额明细表以及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一般纳税人)的填列。
实习过程:首先通过给出的资料按不同的税率进行分类和计算,有一些特殊的业务需要单独核算的,给予重视。其次根据归类之后的数据进行综合汇总合计,最后把正确的核算数据填列表内。详细见底稿。
实习心得:在学习税法中,理论知识绝对重要,只有对理论知识非常熟悉的掌握了,才能在实务中做的得心应手。在实务操作中我们应该非常谨慎和认真,每一笔业务都得清清楚楚。而且税收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不需要我们去创新,它的每一步甚至每一个细节都是有具体规定的,我们只有根据具体的规定,也可以说是公认的原则去办事,才不会损害个人、企业或国家的利益。此外在税收中税收管理是致关重要的:
1、业务过程是产生税收风险的根源
企业财务是执行缴税过程,而税收是业务部门在做业务、签合同的时候产生了公司的税,真正决定公司税收的是业务部门。不同的业务合同产生了不同的税。
2、税收管理要从决策入手
一套完善的税收管理体系要从前期的决策开始介入。从公司成立到原材料的采购,再到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利润分配,在每一个环节,在做每一个决策时都要考虑税收。税收决定分配,税缴多了,企业获利就少了。税收贯穿于整个经营过程。
3、加强财务人员税收责任心
公司的财务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和全面的税收知识,更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在遇到公司需做出决定时,能懂得税收筹划,从税收的角度去帮助领导做出合理的选择和决策,这样才能保证公司在税收上不出问题,保证公司利益最大化。
4、抓好影响税收的四个关键
(1)合同的签定。是签订直接销售合同还是签订代理销售合同?合同的签定方法直接影响到发票的开据方式,从而影响到税收的种类和税额的多少。所以,合同的签定条款要站在税收和角度来设计,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税收风险。
(2)货款结算。这就要求企业千万不要替人付款,也不要替人收款。替别的公司付款,往往会形成虚开发票;替其他公司收款,往往会形成价外费用,是要缴增值税的。
(3)货物移送。如果企业想在外地长期做业务会涉及到货物移送的问题。为了避免两地双重缴税,可在外地成立分公司,让分公司替总公司销售。并且分公司不能收款也不能开发票。在这种情况下,增值税是回总公司缴的。这种机构的设置很重要,直接调整了税的缴纳方式,同时也避免了公司多重管理税收的尴尬。
(4)发票的开具。如果在销售中,我公司是购销关系,发票则开给签合同的购货方。如果是委托代销关系,则公司的发票就开给代理商销售的单位或个人。如果是在采购过程中,和代理商是购销关系,则由代理商把发票开给公司。如果公司和代理商是代购关系,则由厂家把发票开给公司。业务不一样,发票的开具方式也不同。否刚,会带来很大的税收风险。所以,企业要充分利用好税收政策,把公司的业务过程监管好。
5、国家永远是真正的大赢家。
任何企业的经营活动都不是购销双方,而是由国家和购销三方组成的市场交易。国家用税收杠杆来调节企业,所以企业要不断的适应国家政策的变化,努力跟上政策的节奏,成为税收上的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