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工商局关于贯彻修订后的公司法一步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意见的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工商局关于贯彻修订后的公司法一步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意见的通知
(京政发[2006]1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市工商局《关于贯彻修订后的公司法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已经第46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六年一月十六日
关于贯彻修订后的公司法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
(市工商局 2006年1月)
为贯彻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改革的各项措施,优化本市投资环境,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贯彻实施修订后的公司法和证券法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5〕62号)要求,提出如下意见:
一、依法履行登记程序,核定登记事项
(一)依法办理前置审批。
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所规定的企业、个体工商户申请登记注册时需要办理前置审批手续的,申请人应提交审批部门批准的法定前置审批文件。
(二)依法审查企业章程。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依法审查企业章程,企业章程的内容应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三)具体核定经营范围。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根据企业章程或个体工商户的申请,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具体核定其经营范围。中关村科技园区内登记注册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范围继续适用《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和《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登记注册管理办法》,不具体核定经营范围;对其申请具体核定经营范围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予以具体核定。
(四)依法履行验资程序。
企业设立登记、变更注册资本(或注册资金)登记应提交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二、完善市场准入服务体系
(一)完善信息交流机制,拓展服务范围。
企业登记注册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将企业登记的相关信息,及时提供给有关部门;有关部门也应将其对企业有关行政许可和管理的相关信息及时提供给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有关部门收到企业登记的相关信息后,应主动告知申请人需要办理的相关手续,明示本部门办理事项所需时间、程序等规定,并在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行政许可决定。
(二)实行企业、个体工商户名称当场核准制。
申请人申请名称登记,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当场作出预先核准或者驳回决定,并在2个小时内核发《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或《名称驳回通知书》。
(三)保护名称权,维护商业信誉。
1.制定本市企业、个体工商户名称全行业保护制度,维护其商业信誉。
2.使用外国(地区)投资企业商号的外商投资企业可以使用其完整的英文商号作为商号。
(四)实行企业、个体工商户当场登记制度。
申请人提交的登记注册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无需实质审查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当场作出准予登记或不予登记决定,并在2个小时内核发《准予登记通知书》或《不予登记通知书》。《准予登记通知书》发出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颁发营业执照。
(五)支持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改组改制。
1.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可以企业的全部净资产作价,改组改制为公司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
2.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改制为公司制企业的,其债权人可以将债权转为股权。
3.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公司制企业可以股权出资组建集团的母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4.公司对科技人员或其他员工实施股权奖励的,依据公司最高权力机构的决议或决定以及其他有关文件、证件,办理股东等登记事项的变更登记。奖励股权涉及国有资产的,应经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涉及集体资产的,应经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同意,并经集体企业资产管理部门批准。
(六)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
1.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村民委员会可以作为投资人兴办乡、村资产管理企业及其他各类企业。
2.积极引导支持农村种养殖专业户组建以经营特色农副产品为特点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3.在农村地区除房屋土地管理部门出具的权属证明外,当地政府或其派出机构出具的住所(经营场所)使用文件,可以视为企业住所(经营场所)、个体工商户经营场所的证明。村民委员会出具的在本村范围内的住所(经营场所)使用文件,可以视为企业住所(经营场所)、个体工商户经营场所的证明。
(七)支持个体经济发展。
1.申请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可直接到当地的工商所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2.简化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手续。申请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其经营范围不涉及行政许可项目的,提交下列文件、证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即予登记注册:
(1)个体工商户开业登记申请书;
(2)《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3)经营场所证明。
3.在有形市场内设立个体工商户,市场主办单位出具的经营场所文件,可以视为该个体工商户的经营场所证明。
(八)鼓励外国投资者参与国内企业的兼并、重组。
制定并实施内资企业转变为外商投资企业的规程,为外国投资者直接投资于已经设立的内资企业提供政策支持。
(九)简化部分外商投资企业的登记文件。
1.外商投资企业办理分支(办事)机构核转手续时,不再要求提交董事会决议。
2.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按期到位申请延期登记的,不再要求提交延期申请。
3.外商投资企业非货币出资办理财产转移后申请办理备案手续,不再要求提交董事会决议、财产转移协议。
(十)吸引外国(地区)企业设立常驻代表机构。
简化外国(地区)企业在本市设立常驻代表机构的审批手续,除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的外国(地区)企业需经审批部门批准方可登记注册办事(代表)机构外,其他外国(地区)企业在本市设立常驻代表机构可直接办理登记注册。
(十一)简化外国(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登记注册手续。
1.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发《外国(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登记证》时,需要审批部门审批的,《外国(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登记证》有效期的核定应与审批部门批准该机构的驻在期限相一致,不再限定1年的有效期限;不需要审批部门审批的,驻在期限以企业申请期限为据予以核定。
2.申请驻在期延期的,不再要求提交外国(地区)企业的合法开业证明、银行资信证明、业务活动情况报告。
3.中国公民(不包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首席代表的,不再要求提交《人员聘任合同》。
4.申请雇员登记不再提交雇员的聘用合同副本和代表机构的登记证复印件。
(十二)实行网上登记“全程代办”服务。
1.申请人可以在互联网上申请登记注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根据申请人的申请,通过互联网为企业提供登记注册服务,实现企业登记注册的全程办事代理,提高行政效率,降低投资人成本。
2.工商所的登记注册服务平台设置自助式电子服务系统,为申请人提供电子计算机合成登记注册文本及表格等服务。
(十三)完善退出制度。
1.企业、个体工商户申请注销登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办理,不得要求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交法律、法规规定以外的文件、证件。
2.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的企业,其法定代表人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其法定代表人的相关信息记入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并在3年内不得担任其他公司的董事、监事或高级管理人员。
3.企业法人申请注销登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按以下原则办理:
(1)资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应当进入破产程序,经人民法院裁定破产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方予办理注销登记;
(2)注册资本(或注册资金)未全部缴付,但其债务已经清理完毕的,可予办理注销登记;
(3)企业债务未清偿,但依法全部实现转移的,可予办理注销登记。
4.公司办理注销登记,清算报告中应载明以下内容:
(1)债权债务清理已经完结;
(2)各项税款、职工工资已经结清;
(3)注销公告已经在省级以上报纸公开登载。
(十四)公开信息。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向社会公开企业登记注册的基本信息,并可通过互联网查询。
(十五)支持行业信用建设,促进行业自律。
支持行业协会在市场化原则下制定行业规范,促进行业诚信经营,加强行业自律,推动社会信用建设。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自身职责范围内鼓励支持行业协会自律建设。发布部门:北京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6年01月16日 实施日期:2006年01月16日(地方法规)
第二篇:江西省人民政府批转关于全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发布单位】81402
【发布文号】赣府发[2001]37号 【发布日期】2001-12-21 【生效日期】2001-12-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江西省人民政府批转关于全省行政审批
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赣府发〔2001〕37号2001年12月21日)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省政府同意省监察厅、省法制办、省体改办、省编委办《关于全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现批转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全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
(省监察厅、省法制办、省体改办、省编委办 二00一年十二月十七日)
为进一步深化我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根据《国务院批转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发〔2001〕33号)的要求和全国、全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部署,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我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六中全会以及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届十三次扩大会议精神为指导,按照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基点,把制度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努力突破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推进政府机关的廉政勤政建设。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是:不符合政企分开和政事分开原则、妨碍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以及实际上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的行政审批,坚决予以取消;可以用市场机制代替的行政审批,通过市场机制运作。对于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要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做到审批程序严密、审批环节减少、审批效率明显提高,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得到严格执行。
二、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一)合法原则。行政审批作为一项重要的行政权力,直接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关系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设定行政审批应当遵循我国的立法体制和依法行政的要求,符合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依照法定职权、程序制定的规章设定的行政审批原则上可以保留;对其他机关、文件设定的行政审批应当取消。
(二)合理原则。设定行政审批,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政府实施有效管理。凡是通过市场机制能够解决的,应当由市场机制去解决;通过市场机制难以解决,但通过公正、规范的中介组织、行业自律能够解决的,应当通过中介组织和行业自律去解决。有关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和产权交易等事项,必须通过市场机制来运作。对虽符合合法原则,但不符合上述要求的行政审批,也应当取消。
(三)效能原则。要合理划分和调整部门之间的行政审批职能,简化程序,减少环节,加强并改善管理,提高效率,强化服务。一个部门应当实行一个“窗口”对外;涉及几个部门的行政审批,应当由政府规定的主要负责部门牵头,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决定后办理;实施行政审批要规定合理时限,提高工作效率,在限定期限内办结。
(四)责任原则。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在赋予行政机关行政审批权时,要规定其相应的责任。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审批,应当依法对审批对象实施有效监督,并承担相应责任。行政机关不按规定的审批条件、程序实施行政审批甚至越权审批、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以及对被许可人不依法履行监督责任或者监督不力、对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审批机关主管有关工作的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五)监督原则。赋予行政机关行政审批权,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明确行政审批的条件、程序,并建立便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监督的制度。行政审批的内容、对象、条件、程序必须公开;未经公开的,不得作为行政审批的依据。行使行政审批权的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有关制度,依法加强对被许可人是否按照取得行政许可时确定的条件、程序从事有关活动的监督检查。
三、三、实施步骤
我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起步较早,从去年7月至今年7月,省政府各部门先后两次开展了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工作,各设区市和部分县(市、区)也在今年10月底前对本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清理。今后一段时间,各地、各部门要在前一阶段清理工作的基础上,认真开展“回头看”,把我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和要求进行。
(一)开展“回头看”并提出改进意见。由各部门对前一阶段的清理工作情况进行认真回顾和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薄弱环节,依据这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应遵循的五项原则,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对在前两次清理中未清理的行政审批项目,要重新申报并提出处理意见,对在前两次清理中应取消但仍未取消的,要坚决予以纠正。对与国务院各部门清理结果不一致的,要提出相应的调整意见,如我省在清理中保留的而国务院部门在清理中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应改为取消;我省在清理中已取消的而国务院部门在清理中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原则上维持不变,确需改为保留的,要向省政府提出意见,并报国务院有关部门备案;对国务院部门在清理中下放到省级政府部门的审批项目,要提出抓好落实的具体意见各部门在开展“回头看”过程中提出的改进意见要以书面形式报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省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研究确定改进意见。由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部门提出的改进措施和意见进行审核,并负责与各部门协调。对协调不一致的意见,由省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意见报省领导小组确定。
(三)公布改进意见。由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各部门改进意见目录并拟定有关文稿,报省领导小组讨论并提交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经批准后以省政府文件的形式予以公布。
(四)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人民政府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意见的通知》(赣府发〔2001〕5号)、《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人民政府第二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项目的通知》(赣府发〔2001〕18号)的要求,在前一阶段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对保留的审批项目要进行严格规范,要制定简明、清晰的流程图,要实行“一个窗口”对外和审批工作限时制度;对取消的有关审批项目,要制定具体有效的措施,加强后续监管。同时,要进一步做好行政审批公开工作,做到能公开的都必须公开,以方便群众办事和监督;进一步改进行政审批方式,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各设区市、县(市、区)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要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根据本实施意见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对工作扎实、效果较好的,要注意总结和推广经验;对工作不认真、走过场的,要责成其认真整改。
四、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各地、各部门务必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这项改革健康有序地进行。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充分认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把这项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要明确一位领导同志负责这项工作,成立专门工作班子或抽调专人继续承担日常工作。监察、法制、体改、机构编制等部门和单位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形成工作合力。
(二)要注意搞好工作衔接。各设区市在审批项目处理工作中,要注意与省政府各部门的有关工作相协调。对于省政府已经明确取消或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要作出相应处理。应该取消的,必须取消;需要保留的以及由省政府有关部门下放给设区市审批的,要健全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严格规范执行。
(三)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既要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又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既要坚决精简和调整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行政审批事项,又要切实加强对需要保留的行政审批行为的规范、监督。对取消行政审批的事项要制定积极有效的后续监管措施,避免管理脱节。要加强调查研究,注意发现并及时解决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要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与政府机构改革、政务公开和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等工作结合起来,互相促进。
(四)要加强监督检查。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监督检查,绝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坚决反对和防止搞形式主义。任何部门和单位都不得瞒报、虚报行政审批项目,不得对决定取消的项目搞变相审批,不得违反规定擅自新设行政审批项目。对已经明确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仍然进行审批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省领导小组办公室拟在明年初对各设区市、各部门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情况(包括行政审批项目是否得到彻底清理,已经作出处理的审批项目是否落实到位,对保留的审批项目是否建立了监督制约机制,对取消行政审批的事项是否制定了后续监管措施等)有重点地进行一次检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中共中央批转《中央组织部关于建立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意见》的通知
中共中央批转《中央组织部关于建立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意
见》的通知
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关于建立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意见》,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情况组织实施。
建立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是从严治党,提高党员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是通过制度建设加强对党员进行经常性教育、管理和监督的有效方法,对于在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中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民主评议党员制度要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行。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不健全的,首先要把领导班子整顿调整好。各级党委要加强领导,协调组织、宣传、纪检等部门的力量,共同把这项工作搞好。
中央组织部关于建立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意见
党的十三大提出了从严治党的任务,并要求党的建设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十三届三中全会强调在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尤其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了贯彻落实上述任务和要求,目前许多地方的党组织,在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实行民主监督的同时,开展了民主评议党员的活动,把教育、管理和监督党员融为一体,对于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建议,从今年年底开始,在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国城乡基层党组织中逐步建立和实行民主评议党员的制度。具体意见如下:
一、评议目的通过对全体党员进行做新时期合格共产党员的教育,通过民主评议和组织考察,检查和评价每个党员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践中,特别是在当前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情况,表彰优秀党员,推动清除腐败分子和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工作,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评议内容
在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党员应当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坚定不移地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按照这个总的要求,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党员进行评议:是否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能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把实现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同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否坚决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为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是否站在改革的前列,维护改革的大局,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做到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是否切实地执行党的决议,严守党纪、政纪、国法,坚决做到令行禁止。是否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在个人利益同党和人民的利益发生矛盾时,自觉地牺牲个人利益。
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确定评议党员的具体内容。党政机关和大中型企业评议党员干部,要把顾全大局、清正廉洁、严守法纪作为重要内容。
三、基本方法
民主评议党员工作,要在党委的领导下,以支部为单位有步骤地进行。方法要简便易行,时间要相对集中,不要拖得过长。
1、学习教育。对党员普遍进行在新形势下坚持党员标准的教育。这项教育要同形势教育结合起来。学习内容以《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党的十三大报告的有关章节和十三届三中全会文件为主。学习方法可以多种多样,要讲求实效。
2、自我评价。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对照党员标准,总结个人在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的情况,特别要检查对深化改革、保持廉洁、加强纪律的认识、态度和行动,肯定成绩,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
3、民主评议。一般应召开党小组会或党支部会,进行民主评议。评议中,要是非分明,敢于触及矛盾,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还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听取非党群众的意见。
4、组织考察。支委会对党内外评议的意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综合,形成组织意见,转告本人,并向支部大会报告。
5、表彰和处理。对民主评议的好党员,由党组织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进行表扬。对模范作用突出的党员,可经过支部大会讨论通过,报上级党委批准,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对评议中揭露的违法乱纪等问题,要认真查明,严肃处理。经评议认为是不合格的党员,支委会应区别不同情况,提出妥善处置的意见,提交支部大会,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进行表决。对党员进行组织处理,应当十分慎重,原则要坚持,方法要得当。对被劝退和除名的,党组织要做好思想工作。在他们出党以后,仍要继续关心和团结他们,在工作中继续发挥他们的作用。
四、加强领导
民主评议党员是对党员进行教育和加强监督的重要措施,也是扶持和发扬党内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消除腐败分子和妥善处置不合格党员的一种有效办法。各级党委要认真讨论研究,作出具体部署,加强调查研究,进行督促检查,及时指导,防止形式主义。基层党组织要事先了解党员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避免仓促从事。今后,民主评议党员每年进行一次,形成制度。
第四篇:关于贯彻青岛市人民政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施意见的通知
关于贯彻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
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各有关单位: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的意见》(青政字[2010]10号)(以下简称《意见》)已发布施行,现就有关问题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落实。
一、实施范围及参保条件
(一)我市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试点,总体上按照国家新农保试点步骤逐步推开,2010年在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和已纳入国家新农保试点的城阳区、即墨市实施。其他区、市将在取得试点经验基础上,按照国家和省要求全面推开,实现对我市城乡适龄居民的全覆盖。
(二)参保对象条件为年满16周岁及以上(不含在校学生)、具有本市试点区市户籍、未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未按月享受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的城乡居民。
二、参保登记
(一)符合条件人员参加居民养老保险,需携带本人居民身份证和户口簿原件和复印件一式两份(重度残疾人还需携带《残疾人证》原件和复印件一式两份),到户籍所在地村(居)民委员会(以下简称“村(居)委会”)提出参保申请,选择缴费档次,填写《青岛市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登记表》,办理参保登记手续。
(二)居民养老保险相关申请表格(包括《参保登记表》、《补缴申请表》、《注销登记表》等)需本人填写,本人无法填写的,可委托他人代填,但须本人在表格上签字、签章或留指纹确认。
(三)符合参保条件的外地或本市户籍人员迁入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区、市的,可从户籍迁入的次月起办理参保登记手续。
(四)参保人员出现出国(境)定居、死亡等情况的,应终止居民养老保险关系,并进行注销登记。办理注销登记时,应提供以下材料:
⑴本人的有效身份证明;
⑵出国(境)定居的,应提供出国(境)定居证明;
⑶参保人员死亡的,应提供医院出具的死亡证明,或民政部门出具的火化证明,或公安部门出具的户籍注销证明,以及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的有效身份证明,能够确定其继承权的法律文书、公证文书等;人员失踪宣告死亡的,应提供司法部门出具的宣告死亡证明。
三、参保缴费
(一)居民养老保险按自然缴费,采取银行代扣代缴的方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社保机构”)委托指定金融机构为参保人员制发《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银行存折》(以下简称“银行存折”),参保人员应按市、区(市)社保机构规定的时间将当年应缴纳的保险费存入银行存折。未按规定时间将应缴纳的保险费存入银行存折,造成银行无法为其代扣代缴的,视同本人当年不参保缴费。
(二)试点区、市可在国家目前设定年缴费档次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基础上,根据本区、市实际情况适当增设缴费档次。纳入市级统筹的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统一增设1000元、1500元、2000元、2500元四个缴费档次,由参保人员自主选择。
(三)参保人员首次参保登记选定缴费档次后,每年缴费由指定银行按参保人员选定的缴费档次代扣代缴当年的保险费。缴费档次每年可以变更,变更时需到所在地社保机构办理相关手续。对于达到领取待遇年龄的参保人员,到龄当年也可以缴纳本的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与普通年份一样都按1整年征缴。
(四)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的参保人员,可自愿一次性补缴不超过15年的养老保险费;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参保人员,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年限应不少于实际年龄到60周岁的剩余年数,达不到15年的也可一次性补缴不足年限的缴费部分。距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按规定按年缴费,缴费不足15年的参保人员,也可补缴。
四、集体补助
(一)有条件的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对所属参保人员缴费给予补助,具体补助标准由集体经济组织民主确定。集体补助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公示制度,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二)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对参保人员缴纳养老保险费给予补助或资助的,应于每年3月31日前向街道(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街道(镇)保障中心”)提交《青岛市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集体补助明细表》,并将补助或资助金额存入社保机构指定账户。
五、政府补贴
(一)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的参保人员,可自愿补缴不超过15年的养老保险费,同时享受相应补缴年限的一次性政府缴费补贴; 46-59周岁人员,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年限应不少于实际年龄到60周岁的剩余年数,达到60周岁时可补缴,但补缴后累计缴费年限不超过15年,同时享受相应补缴年限的一次性政府缴费补贴;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时,45周岁及以下人员,应按年缴费,缴费不足15年的参保人员,达到60周岁时也可补缴,但不享受相应补缴年限一次性政府缴费补贴。
(二)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参保的,由市、区(市)两级财政按《意见》规定的500元个人缴费标准为其代缴不超过15年的养老保险费。重度残疾人在享受政府代缴保险费的同时,享受政府每人每年30元缴费补贴。其中,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时,45周岁及以下的重度残疾人,按年给予政府代缴保费和政府缴费补贴;46-59周岁的,按年给予政府代缴保费和政府缴费补贴,达到60周岁时一次性补齐15年;已经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一次性给予15年的政府代缴保费和政府缴费补贴。
六、个人账户管理
(一)社保机构按照参保人员的居民身份证号码,为每位参保人员建立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用于记录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地方政府补贴、其他补助及利息。参保人员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作为“个人缴费”记入;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公益组织、个人对参保人员缴纳养老保险费的补助或资助作为“集体补助”记入;地方各级财政对个人账户的缴费补贴以“政府补贴”名义记入。
个人账户记录项目应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缴费信息、养老金支付信息、个人账户储存额信息、转移接续信息、终止注销信息等。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以下简称“老农保”)和地方新农保参保人员转入居民养老保险时,可将老农保和地方新农保个人账户储存额记入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二)个人账户储存额目前每年参考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计息,年内单利计息,逐年复利计息,年内新增缴费按一年期零存整取利率计息,历年结余资金按一年定期存款利率计息。个人账户储存额从缴费的次月起开始计息。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结息。
参保人员中断缴费的,社保机构应按照规定封存其个人账 户,封存期间的个人账户不间断按月计息。
(三)对于出现出国(境)定居、参加其他社会养老保险或死亡等情况,需要一次性领取除政府补贴外的个人账户资金余额的参保人员或其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需到村(居)委会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填写《注销登记表》,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四)个人账户储存额只能用于个人账户养老金支付,除规定的情形外,不得提前支取或挪作它用。
七、待遇领取
(一)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员,应携带户口簿、本人居民身份证等材料,到户口所在地村(居)委会办理待遇领取手续,村(居)委会协办人员(以下简称“村居协办员”)负责检查参保人员提供的材料是否齐全,并按规定要求将相关材料逐级上报审批。
(二)每月20日为基准日,20日前办理参保登记并符合领取待遇条件的人员,从次月开始领取养老金。有下列情形的,按以下要求办理: 1、2009年12月31日前符合领取待遇条件的人员,在2010年12月31日前办理参保登记的,从2010年1月份开始领取养老金; 2、2010年《意见》启动当年达到领取待遇条件的人员,在2010年12月31日前参保登记的,可从达到领取待遇条件的次月开始领取养老金; 3、2010年12月31日以前符合领取待遇条件的人员,2011年1月1日之后办理参保登记的,从办理参保登记的次月起领取养老金,以前不予补发。
(三)户籍由外地迁入我市并已达到或超过领取待遇年龄的人员,从具有我市户籍并办理参保登记的次月开始领取养老金。
(四)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月领取标准为55元,缴费超过15年的每超过1年加发1%的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月领取标准为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除以国家规定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其中70周岁及以上缴费的,计发月数按56执行。个人账户养老金从个人账户中支付,个人账户不足时,由统筹金支付。
(五)对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时,符合领取条件已年满60周岁人员,可不选择补缴保险费,从办理参保登记和待遇领取手续的次月起,按标准直接发放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均应按规定参保缴费。
(六)待遇领取人员对待遇领取额有异议,提出重新核定申请的,社保机构应对待遇领取标准重新进行核定,并将核定结果书面反馈待遇领取人员,确需调整的,经待遇领取人员签字、签章或留指纹确认后,修改信息系统记录,系统保留处理前的记录。
(七)待遇领取人员在领取养老金期间被判刑或劳动教养的,村(居)委会协办员和街道(镇)保障中心应在法院判决的次月20日前提请市或区(市)社保机构停止为其发放养老保险待遇,待服刑期满后,再继续为其发放养老保险待遇,停发期间的待遇不予补发。
(八)待遇领取人员自死亡次月起停止发放养老金,其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应在其死亡后60日内持相关证明材料,通过村居协办员和街道(镇)保障中心,向区、市社保机构(市级统筹地区向市社保机构)申请办理养老保险关系注销登记和除政府补贴外的个人账户资金余额的一次性领取手续。
(九)市、区(市)社保经办机构应按对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进行资格认证。定期向待遇领取人员发放资格认证通知,规定认证时间和方式,要求提供的相关证明资料。没有通过资格认证的,社保机构应及时停止为其发放养老待遇,待其补办有关手续后,从停发之日起补发并续发养老保险待遇。
(十)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实行社会化发放。社保机构每月20 日前应将待遇支付明细清单、资金转账凭证等提供给指定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应于每月20日将支付金额划入待遇领取人员银行存折等指定账户,同时向社保机构传送支付回执,并于3个工作日内,向社保机构反馈资金支付情况明细。每月月末前,社保机构核对无误后,将支付信息录入信息系统,进行支付确认处理并相应扣减待遇领取人员的个人账户记录额。
八、制度衔接
(一)对于已经领取原老农保个人账户养老金、年满60周岁及以上人员,在按标准发放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之上,加发老农保个人账户养老金。
不满60周岁已领取原老农保待遇的,可继续领取原待遇,待达到60周岁时,再按标准发放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也可停止领取原待遇,按《意见》参保缴费和计发待遇,个人账户合并。已参加原老农保还未达到领取待遇条件的人员,应按《意见》参保缴费和计发待遇,个人账户合并。
(二)对于已经领取原地方新农保养老保险待遇、60周岁及以上人员,继续享受原待遇,同时发放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今后其待遇水平的调整按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执行。
不满60周岁已领取原地方新农保养老保险待遇的,可继续领取原待遇,待达到60周岁时,再按标准发放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也可停止领取原待遇,按《意见》参保缴费和计发待遇,个人账户合并,缴费年限累加计算。
已参加原地方新农保还未达到领取待遇条件的人员,应按《意见》参保缴费和计发待遇,个人账户合并,缴费年限累加计算。
(三)根据国家、省规定和我市经济发展情况,适时调整养老金计发标准和基础养老金标准,具体调整方案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提出,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四)参加居民养老保险后,又实现就业按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停止居民养老保险参保。
(五)居民养老保险与其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按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
九、关系转移接续
(一)参保人员缴费期间在本市试点区、市之间转移的,转出地社保机构应将其居民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转入新参保地,由新参保地为其办理参保缴费手续。
(二)参保人员转移到尚未开展居民养老保险地区的,其居民养老保险关系暂不转移,个人账户做封存处理。
(三)参保人员达到待遇领取年龄,需要跨市、区(市)迁移的,其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
十、经办管理
(一)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市级统筹、区市管理、分级经办。全市实行统一制度和政策、统一信息系统平台和相关业务流程、统一编制和实施预算、统一待遇调整、统一基金管理。
(二)居民养老保险业务由市及区(市)社保机构、街道(镇)保障中心具体经办,村居协办员协助办理。
(三)居民养老保险经办工作包括参保登记、保险费收缴、基金划拨、个人帐户管理、待遇支付、基金管理、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统计管理、内控稽核、宣传咨询、举报受理等环节。
市级社保机构负责组织指导各级社保机构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工作,协调财政补贴资金及时划拨;依据经办规程制定本地区业务经办管理办法、参与制定基金管理办法、财务管理细则、内控和稽核制度;开展内控和稽核工作;规范保险费的收缴、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和管理工作;编制、汇总、上报本级基金财务、会计和统计报表;组织开展人员培训等工作;参与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
区、市社保机构具体负责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登记、保险费收缴、基金划拨、基金管理、个人账户建立与管理、待遇核定与支付、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档案管理、制发卡证、统计管理、受理咨询、查询和举报等工作,并对街道(镇)保障中心的业务经办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考核。
街道(镇)保障中心对参保人员的参保资格、基本信息、缴费信息、待遇领取资格及关系转移资格等进行初审,录入有关信息,并负责受理咨询、查询和举报、政策宣传、情况公示等工作。
村居协办员具体负责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登记、缴费档次选定、待遇领取、关系转移接续等业务环节所需材料的收集与上报,负责向参保人员发放有关材料,提醒参保人员按时缴费,通知参保人员办理待遇领取手续,并协助做好政策宣传与解释、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摸底调查、农村居民基本信息采集、情况公示等工作。
(四)居民养老保险单独设立银行账户,单独记账、核算,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基金,基金结余按国家有关规定实现保值增值。
(五)各级社保机构应建立举报奖励制度。社保机构每年应会同街道(镇)保障中心和村(居)委会协办员在行政区域范围内对参保人员缴费和待遇领取资格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10天。社保机构应公布举报电话和监督电话,及时受理举报,并对举报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属于冒领养老金行为的,市、区(市)社保机构应封存被冒领人员的个人账户、追回被冒领的养老金,并按有关规定对当事人和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理。
(六)加强居民养老保险经办能力建设,健全机构,增加人员,补充经费,以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
本通知施行过程中遇到的特殊问题应及时反映上报。如遇上级新规定,按上级新规定执行。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五日
第五篇:批转关于建立完善市区特困职工扶贫帮困救助机制的意见的通知
苏府„2005‟15号
批转关于建立完善市区特困职工扶贫
帮困救助机制的意见的通知
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各直属单位:
市总工会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建立完善市区特困职工扶贫帮困救助机制的意见》已经市政府第3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批转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单位情况,制订实施细则,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二○○五年二月十六日
关于建立完善市区特困职工 扶贫帮困救助机制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实现富民强市和“两个率先”目标,切实解决我市特困职工家庭的生活困难,按照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对在我市建立完善特困职工扶贫帮困救助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立特困职工动态管理机制,加强特困职工申报审批管理。我市在职职工特困家庭由市总工会负责认定。其主要标准为:除申领我市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职工家庭外,在职职工家庭人均月收入在上年城镇低保标准两倍以内的二类人员可以确定为特困家庭:一是职工本人或家庭主要成员患重大疾病或需长期治疗的慢性病且无就业能力,因自负医疗费用较多而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二是丧偶单亲职工家庭中因子女就读公办的小学、中学、技校、中专、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包括全日制高等职业学校),赡养负担较重,无力支付学费致使子女面临辍学的。
各级工会组织要做好特困职工申报审批管理工作,建立科学、高效的日常申报和动态管理工作机制,健全并落实特困职工申报、调查、公示、审批制度和特困职工档案管理制度,规范特困职工家庭状况变化报告、特困职工年审、特困职工家庭复查、特困职
工解困等管理工作。各级总工会负责每年对特困职工进行审定,符合特殊困难条件的发给《特困职工救助证》。
二、建立完善就业援助机制,帮助特困职工实现再就业。对特困职工家庭中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失业人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大再就业援助力度,通过落实我市促进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发给《再就业优惠证》,开展有效的免费再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等服务。对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失业人员要提供有关税费减免、发放小额贴息贷款、方便简化开业手续等扶持就业的政策优惠,帮助困难职工及其家庭成员实现就业和创业。
各级工会组织要进一步实施就业援助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困难职工、进城务工人员援助中心(分中心、援助站)的作用,多形式、多途径地开展就业帮扶,增强困难职工家庭的自救能力。
教育、人事部门应将特困职工家庭中的大中专(职业学校)毕业子女列为优先推荐就业对象,积极探索协商安置与市场就业相结合的特困职工家庭毕业生就业新路子。
三、建立完善生活救助机制,帮助特困职工解决生活困难。各企业和各级工会组织要全面掌握所在单位职工的生产、生活情况,主动帮助特困职工申办最低生活保障。各级民政部门要按照规定程序将符合低保条件的特困职工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体系。
特困职工生活救助必须坚持企(事)业工会、区(产业)工
会和市总工会三级帮扶原则。加强市和县级市、区两级困难职工援助中心建设,为特困职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各级工会要充实送温暖资金,通过凭证免费发放生活必需品(粮、油等)等方式,进行经常化的长效救助。注重解决特困职工日常的急难救助问题。
各级财政部门每年要安排和划拨一定额度的特困职工生活救助资金,为年底、年初集中慰问走访等活动提供财力支持。
供水、供电、供气等部门对领取《特困职工救助证》的特困职工家庭,每年通过市总工会集中办理相关手续,给予低保家庭同等的优惠补贴政策(自来水费每户每月补贴5元,使用管道煤气的每户每月补贴5元,使用瓶装液化气的每户每月优惠供应1瓶、补贴5元,电费每户每月补贴10千瓦时)。
四、建立完善医疗救助机制,解决特困职工家庭的就医难问题。我市已经制定了医疗救助的有关政策文件,现在关键是抓落实。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全面落实《苏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对特困职工家庭中的参保人员,当年个人自负医疗费用达到规定额度的,由医疗救助资金给予相应救助。积极探索、加快建立我市少年儿童大病医疗社会保障制度。
各级卫生部门以及各医疗机构要认真落实《苏州市市区困难人群医疗救助办法》,把特困职工家庭中的非参保人员纳入救助范围,对患恶性肿瘤、白血病、精神病、尿毒症等严重疾病的对象发放《大病困难就医证》和医疗救助IC卡,依托公惠医院及其协
作机构,落实有关减免政策和各项救助措施,切实减轻特困职工家庭的医疗负担。
特困职工所在的企事业单位要执行国家现行政策规定,认真履行对特困职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医疗义务,提供必要的关心和帮助。
五、建立完善教育救助机制,帮助特困职工子女完成学业。凡持证的特困职工家庭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小学及初中),学校要全免学杂费;在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幼儿园、市属公立学校(高中、技校、职校、大中专院校)也应根据家庭经济困难状况,给予减免50%以上的学杂费或酌情全免。教育部门和工会组织要继续发挥在教育帮扶方面的作用,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以爱心助学、结对帮扶等形式为特困家庭奉献爱心、提供资助。深入高校学生与特困职工子女结对开展“义务家教”活动,切实保障每个特困职工子女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
六、建立完善住房救助机制,对特困职工家庭实施住房保障。房管部门对领取《特困职工救助证》的特困职工要参照《苏州市市区居民低保家庭住房保障办法》的有关规定予以救助。对低于住房保障起点标准的特困职工家庭,给予公有住房减租和补贴;住房使用面积低于住房保障起点标准,且属市级以上劳动模范、革命伤残军人、革命烈士家属等特殊对象的特困职工家庭,按规定分配廉租住房;特困职工家庭住房使用面积低于住房保障起点标准,且属市政府重点工程或实事工程建设拆迁对象的,可按规
定的面积标准和定销商品房价格给予一次性购房补贴。居住非市直管公房的特困职工家庭,其产权单位比照执行。
七、建立完善工资监控预警机制,制止企业拖欠职工工资。进一步落实企业欠薪报告制度,健全工资平等协商等制度,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劳动保障部门和工会组织要设立举报电话,接受职工群众对企业欠薪问题的举报,并采取监督、查处、清欠和完善报告制度等有效措施,依法制止和纠正企业克扣、拖欠职工工资的现象。全面执行《苏州市市区建筑业企业工资支付担保暂行办法》,对易发生欠薪现象的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交通、水利、园林绿化等工程项目建设活动的企业实施欠薪保证金制度,保护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在内的广大职工群众的经济权益。
八、深化完善党员干部与特困家庭结对帮扶机制。按照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委组织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完善党员干部与特困家庭结对帮扶活动的意见》要求,市各级机关、事业、企业等单位要建立健全结对帮扶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对结对帮扶活动的组织领导,全面开展与特困职工家庭结对帮扶活动。着重帮助解决职工本人及家属的就业、就学、就医等实际困难,实施生活援助。帮扶形式可以是一名党员、干部帮扶一户,也可以一个党小组、团小组、工会小组、科室或部门集体帮扶一户或几户,要确定具体的帮扶联系人或部门,切实帮助解决特困职工家庭的重大困难。
九、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机制,满足特困职工法律援助需求。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和工会、妇联、共青团、残联等法律援助社会组织,要全面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条例,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努力扩大法律援助的覆盖面,让所有符合条件的特困职工都能获得及时的、合格的法律援助。积极采取措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到“应援尽援、尽援优援”,最大限度地满足特困职工的法律援助需求,切实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
市总工会要加快组建职工律师团,全面维护和保障广大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苏 州 市 总 工 会 苏 州 市 教 育 局 苏 州 市 民 政 局 苏 州 市 司 法 局 苏 州 市 财 政 局 苏 州 市 人 事 局 苏州市劳动和社保局 苏 州 市 建 设 局 苏 州 市 房 管 局 苏 州 市 卫 生 局 苏 州 城 投 公 司 二○○五年二月三日
主题词:职工
帮困
机制
意见
抄送:市委办公室,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市政协办公室,市
各人民团体,市工商联。
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五年二月十七日印发
共印:三○○份